CN114336050A - 多模态场对消耦合干扰抑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模态场对消耦合干扰抑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36050A
CN114336050A CN202210205667.XA CN202210205667A CN114336050A CN 114336050 A CN114336050 A CN 114336050A CN 202210205667 A CN202210205667 A CN 202210205667A CN 114336050 A CN114336050 A CN 1143360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eld cancellation
mode field
cancellation device
diode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0566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36050B (zh
Inventor
张嘉毫
孟进
罗康
何方敏
谢明亮
李伟
李毅
葛松虎
王青
邢金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v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PLA
Original Assignee
Nav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v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PLA filed Critical Nav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PLA
Priority to CN20221020566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360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36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60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360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60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模态场对消耦合干扰抑制方法,在发信机的发射天线和收信机的接收天线之间设置多模态场对消装置,多模态场对消装置内设有至少一个单模态场对消装置,单模态场对消装置通过空间耦合被动地接收发射天线的电磁波,产生散射场,并通过空间耦合至接收天线,产生第一感应场,第一感应场与发射天线直接通过空间耦合在接收天线上产生的第二感应场在接收天线处等幅反相对消。本发明多模态场对消耦合干扰抑制方法,能够无源地抑制收发天线间同时或分时存在的多模态辐射耦合干扰,通用性强,结构简单,成本低。

Description

多模态场对消耦合干扰抑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模态场对消耦合干扰抑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信息传输设备数量急剧增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往往存在多种电磁波发射和接收设备,共址发射天线产生的电磁波通过空间辐射耦合至临近的接收天线,产生辐射耦合干扰,严重影响收信机正常工作。
由于发信机或收信机工作状态改变、收发天线之间的辐射耦合信道特性改变等原因,收发天线之间的辐射耦合干扰通常具有多模态和时变的特性。这一特点对收发天线的辐射耦合干扰抑制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提出一种辐射耦合干扰抑制技术解决收发天线间多模态和时变辐射耦合干扰是无线通信系统电磁兼容领域的一个关键问题。
干扰对消技术作为一种收发天线之间耦合干扰抑制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共址无线通信系统电磁兼容问题。干扰对消的本质即利用等幅反相对消原理,从干扰天线提取干扰信号的样本(参考信号)并进行处理,使之与被干扰天线接收到的空间耦合干扰信号等幅反相对消,以抑制收发天线之间的耦合干扰。
现有的传统干扰对消装置通常采用耦合器在发射天线前端对干扰信号进行参考取样,在电路域采用模拟或数字电路对参考信号进行处理。经过处理的参考信号与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空间耦合干扰信号在接收天线后端通过合路器进行等幅反相对消。传统工作于电路域的干扰对消装置在发射天线前端需要参考取样耦合器,在被接收天线后端需要合路器,具有结构复杂、成本高等缺点。除此之外,在发射天线前端设置参考取样耦合器提取部分发射功率,降低了发信机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模态场对消耦合干扰抑制方法,能够无源地抑制收发天线间同时或分时存在的多模态辐射耦合干扰,通用性强,结构简单,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多模态场对消耦合干扰抑制方法,在发信机的发射天线和收信机的接收天线之间设置多模态场对消装置,所述多模态场对消装置内设有至少一个单模态场对消装置,所述单模态场对消装置通过空间耦合被动地接收所述发射天线的电磁波,产生散射场,并通过空间耦合至所述接收天线,产生第一感应场,这条电磁波传播路径定义为场对消路径,所述第一感应场与所述发射天线直接通过空间耦合在所述接收天线上产生的第二感应场在所述接收天线处等幅反相对消,所述发射天线直接通过空间耦合在所述接收天线上产生第二感应场的这条电磁波传播路径定义为收发耦合干扰路径。
优选地,所述单模态场对消装置用于特定地抑制所述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的单一模态的辐射耦合干扰。
优选地,所述多模态场对消装置中的所述单模态场对消装置拆分或组合使用,分别用于抑制不同模态或多模态的辐射耦合干扰。
优选地,所述多模态场对消装置连有自适应控制系统,用于实现对时变多模态耦合干扰的实时自适应抑制,所述自适应控制系统包括反馈单元、自适应控制电路和控制单元,所述反馈单元连接所述接收天线的后端,提取剩余干扰信号,并反馈给所述自适应控制电路,通过自适应算法,控制设在所述单模态场对消装置中的控制单元,使所述单模态场对消装置的散射特性自适应地调整,实现闭环控制。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加载于所述单模态场对消装置中,能够重构所述单模态场对消装置的散射特性,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开关二极管、变容二极管、微机电开关、微流体或介质流体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并通过相应的控制方法实现。
优选地,所述单模态场对消装置包括介质板和印刷在所述介质板上的电导体。
优选地,所述单模态场对消装置包括介质板和印刷在所述介质板上的电导体,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二极管和二极管控制电路,所述二极管焊接在所述电导体上,通过所述二极管控制电路对所述二极管的状态进行控制,所述二极管控制电路与所述自适应控制电路相连,当所述二极管状态发生变化时,所述单模态场对消装置的散射特性发生变化,通过所述自适应控制电路,实时地对所述二极管的状态进行控制,从而实时地控制所述单模态场对消装置的散射特性,实现闭环控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对发信机发射功率无衰减,相对于传统在电路域进行干扰对消的方法,场对消方法无需从发射天线前端进行干扰信号的取样,而是通过被动接收发射天线辐射的电磁波完成干扰信号的取样,因此对发射信号的功率无衰减;
2、结构简单,因无需从发射天线前端进行取样,因此场对消方法在发射端无需参考取样耦合器,传统在电路域进行干扰对消,需在接收天线后端采用合成器进行等幅反相对消,场对消方法中等幅反相对消发生在接收天线端,因此无需合成器,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
3、具有抑制多模态耦合干扰的功能,多模态场对消装置由若干单模态场对消装置构成,能够抑制收发天线间多模态耦合干扰;
4、具有抑制时变耦合干扰的功能,通过采用自适应控制系统,能够自适应的抑制收发天线间的时变耦合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单模态场对消耦合干扰抑制方法示意图;
图2为多模态场对消耦合干扰抑制方法示意图;
图3为自适应场对消耦合干扰抑制方法示意图;
图4为共平台收发贴片天线系统场对消耦合干扰抑制方法示意图;
图5为共址收发单极子天线系统场对消耦合干扰抑制方法示意图;
图6为单模态场对消装置中的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单模态场对消装置和控制单元的爆炸图。
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
发信机1、发射天线2、收信机3、接收天线4、多模态场对消装置5、单模态场对消装置6、反馈单元7、自适应控制电路8、控制单元9、介质板10、电导体11、二极管12、二极管控制电路13、平面介质板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单模态场对消耦合干扰抑制方法,发射天线2和接收天线4之间通过收发耦合干扰路径产生耦合,发射天线2因此对接收天线4造成干扰,并在接收天线4处产生第二感应场,在发信机1的发射天线2和收信机3的接收天线4之间设置一个单模态场对消装置6,单模态场对消装置6通过空间耦合被动地接收发射天线2的电磁波,产生散射场,并通过空间耦合至接收天线4,产生第一感应场,第一感应场与第二感应场在接收天线4处等幅反相对消,在场域实现了发射天线2和接收天线4的耦合干扰抑制。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多模态场对消耦合干扰抑制方法,发射天线2和接收天线4之间通过收发耦合干扰路径产生耦合,发射天线2因此对接收天线4造成干扰,并在接收天线4处产生第二感应场,在发信机1的发射天线2和收信机3的接收天线4之间设置多模态场对消装置5,多模态场对消装置5内设有三个单模态场对消装置6,单模态场对消装置6通过空间耦合被动地接收发射天线2的电磁波,产生散射场,并通过空间耦合至接收天线4,产生第一感应场,第一感应场与第二感应场在接收天线4处等幅反相对消,在场域实现了发射天线2和接收天线4的耦合干扰抑制。本实施例中,每一种单模态场对消装置6特定地抑制一种或多种收发天线间耦合干扰,三个单模态场对消装置6并行工作,用于抑制收发天线间多模态耦合干扰。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一种多模态场对消耦合干扰抑制方法,发射天线2和接收天线4之间通过收发耦合干扰路径产生耦合,发射天线2因此对接收天线4造成干扰,并在接收天线4处产生第二感应场,在发信机1的发射天线2和收信机3的接收天线4之间设置多模态场对消装置5,多模态场对消装置5内设有三个单模态场对消装置6,单模态场对消装置6通过空间耦合被动地接收发射天线2的电磁波,产生散射场,并通过空间耦合至接收天线4,产生第一感应场,第一感应场与第二感应场在接收天线4处等幅反相对消,在场域实现了发射天线2和接收天线4的耦合干扰抑制。本实施例中,每一种单模态场对消装置6特定地抑制一种或多种收发天线间耦合干扰,三个单模态场对消装置6并行工作,用于抑制收发天线间多模态耦合干扰。
另外,多模态场对消装置5连有自适应控制系统,自适应控制系统包括反馈单元7、自适应控制电路8和控制单元9,反馈单元7连接接收天线4的后端,提取剩余干扰信号,并反馈给自适应控制电路8,通过自适应算法,控制设在单模态场对消装置6中的控制单元9,使单模态场对消装置6的散射特性自适应地调整,实现对时变耦合干扰的实时自适应抑制,实现闭环控制。
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9加载于单模态场对消装置6中,能够重构单模态场对消装置6的散射特性,控制单元9为开关二极管,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变容二极管、微机电开关、微流体或介质流体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并通过相应的控制方法实现。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一种共平台收发贴片天线系统场对消耦合干扰抑制方法,发射天线2和接收天线4集成在平面介质板14上,发射天线2通过收发耦合干扰路径对接收天线4产生干扰。多模态场对消装置5位于发射天线2和接收天线4之间,集成在平面介质板14上。反馈单元7位于接收天线4后端,通过自适应控制电路8与多模态场对消装置5中的控制单元9相连。通过联合使用反馈单元7、自适应控制电路8和控制单元9,能够在接收天线4后端实时检测剩余干扰信号的大小,并对多模态场对消装置5进行自适应地调整,使剩余干扰信号最小化,实现闭环控制。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一种共址收发单极子天线系统场对消耦合干扰抑制方法,收发单极子天线共址放置,其中发射天线2为可重构天线,能够根据需求在两种发射状态间进行切换,因此发射天线2对接收天线3通过收发耦合干扰路径产生两种不同模态的干扰。多模态场对消装置5位于发射天线2和接收天线4之间。多模态场对消装置5由两个单模态场对消装置6构成,分别用于抑制收发天线间的不同模态的耦合干扰。反馈单元7位于接收天线4后端,通过自适应控制电路8与多模态场对消装置5中的控制单元9相连。通过联合使用反馈单元7、自适应控制电路8和控制单元9,能够在接收天线4后端实时检测不同模态的剩余干扰信号的大小,并对多模态场对消装置5进行自适应地调整,使不同模态的剩余干扰信号最小化,实现闭环控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单模态场对消装置6如图6和图7所示,包括介质板10和印刷在介质板10上的电导体11,控制单元9包括二极管12和二极管控制电路13,二极管12焊接在电导体11上,通过二极管控制电路13对二极管12的状态进行控制,二极管控制电路13与自适应控制电路8相连,当二极管12状态发生变化时,单模态场对消装置6的散射特性发生变化,通过自适应控制电路8,实时地对二极管12的状态进行控制,从而实时地控制单模态场对消装置6的散射特性,实现闭环控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仅采用单模态场对消装置6,则本方法能够实现开环的单模态耦合干扰抑制,适用于收发耦合干扰具有单模态特性,收发耦合干扰信道较为稳定的情况,如采用多模态场对消装置5,则本方法能够实现开环的多模态耦合干扰抑制,适用于收发耦合干扰信道较为稳定的情况,如采用单模态场对消装置6及自适应控制系统,则本方法能够实现自适应的单模态耦合干扰抑制,适用于收发耦合干扰具有单模态特性,收发耦合干扰信道时变的情况,如采用多模态场对消装置5,并针对部分单模态场对消装置5应用自适应控制系统,则本方法能够实现部分单模态耦合干扰的自适应抑制,适用于部分模态下的收发耦合干扰信道时变的情况。
上述多模态耦合干扰包括但不限于收发天线间多种频率同时耦合干扰,收发天线间多种极化方式同时耦合干扰,收发天线间不同传输路径耦合干扰,收发天线间耦合干扰在多个频率间进行切换,收发天线间耦合干扰在多种极化方式间进行切换等。
本发明通过设计一种具有特定电磁波散射特性的多模态场对消装置5,能够无源地抑制收发天线间同时或分时存在的多模态辐射耦合干扰,通过引入反馈控制环路,能够自适应地抑制收发天线间时变辐射耦合干扰,相对于传统在电路域进行干扰对消的方法,场对消方法无需从发射天线2前端进行干扰信号的取样,而是通过被动接收发射天线2辐射的电磁波完成干扰信号的取样,因此对发射信号的功率无衰减;因无需从发射天线2前端进行取样,因此场对消方法在发射端无需参考取样耦合器,传统在电路域进行干扰对消,需在接收天线4后端采用合成器进行等幅反相对消,场对消方法中等幅反相对消发生在接收天线4端,因此无需合成器,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

Claims (7)

1.一种多模态场对消耦合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信机(1)的发射天线(2)和收信机(3)的接收天线(4)之间设置多模态场对消装置(5),所述多模态场对消装置(5)内设有至少一个单模态场对消装置(6),所述单模态场对消装置(6)通过空间耦合被动地接收所述发射天线(2)的电磁波,产生散射场,并通过空间耦合至所述接收天线(4),产生第一感应场,所述第一感应场与所述发射天线(2)直接通过空间耦合在所述接收天线(4)上产生的第二感应场在所述接收天线(4)处等幅反相对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模态场对消耦合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模态场对消装置(6)用于特定地抑制所述发射天线(2)和接收天线(4)之间的单一模态的辐射耦合干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模态场对消耦合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态场对消装置(5)中的所述单模态场对消装置(6)拆分或组合使用,分别用于抑制不同模态或多模态的辐射耦合干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模态场对消耦合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态场对消装置(5)连有自适应控制系统,所述自适应控制系统包括反馈单元(7)、自适应控制电路(8)和控制单元(9),所述反馈单元(7)连接所述接收天线(4)的后端,提取剩余干扰信号,并反馈给所述自适应控制电路(8),通过自适应算法,控制设在所述单模态场对消装置(6)中的控制单元(9),使所述单模态场对消装置(6)的散射特性自适应地调整,实现闭环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多模态场对消耦合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9)加载于所述单模态场对消装置(6)中,能够重构所述单模态场对消装置(6)的散射特性,所述控制单元(9)包括开关二极管、变容二极管、微机电开关、微流体或介质流体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并通过相应的控制方法实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模态场对消耦合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模态场对消装置(6)包括介质板(10)和印刷在所述介质板(10)上的电导体(1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多模态场对消耦合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模态场对消装置(6)包括介质板(10)和印刷在所述介质板(10)上的电导体(11),所述控制单元(9)包括二极管(12)和二极管控制电路(13),所述二极管(12)焊接在所述电导体(11)上,通过所述二极管控制电路(13)对所述二极管(12)的状态进行控制,所述二极管控制电路(13)与所述自适应控制电路(8)相连,当所述二极管(12)状态发生变化时,所述单模态场对消装置(6)的散射特性发生变化,通过所述自适应控制电路(8),实时地对所述二极管(12)的状态进行控制,从而实时地控制所述单模态场对消装置(6)的散射特性,实现闭环控制。
CN202210205667.XA 2022-03-04 2022-03-04 多模态场对消耦合干扰抑制方法 Active CN1143360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05667.XA CN114336050B (zh) 2022-03-04 2022-03-04 多模态场对消耦合干扰抑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05667.XA CN114336050B (zh) 2022-03-04 2022-03-04 多模态场对消耦合干扰抑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6050A true CN114336050A (zh) 2022-04-12
CN114336050B CN114336050B (zh) 2022-07-29

Family

ID=81029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05667.XA Active CN114336050B (zh) 2022-03-04 2022-03-04 多模态场对消耦合干扰抑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36050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26353A1 (en) * 2003-11-17 2005-10-13 Quellan,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tenna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20090197541A1 (en) * 2007-12-04 2009-08-06 Cellular Specialties, Inc. Feedback cancel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2237906A (zh) * 2010-04-20 2011-11-09 英特赛尔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信号对消改善天线隔离的系统和方法
CN103392263A (zh) * 2012-12-26 2013-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系统
CN103516485A (zh) * 2012-06-15 2014-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多天线的信号接收抗干扰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231168A (zh) * 2017-08-11 2017-10-03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一种自干扰信号的消除装置及消除方法
CN108598682A (zh) * 2018-05-23 2018-09-2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可产生多模态涡旋电磁波的阵列天线
CN110365348A (zh) * 2019-07-15 2019-10-22 成都定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去除难以分辨信号的同时同频自干扰抑制系统及方法
CN112563748A (zh) * 2020-12-01 2021-03-26 西安朗普达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非对称去耦结构及基站天线系统
CN112768920A (zh) * 2020-12-30 2021-05-07 深圳市信丰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非对称共面去耦结构的毫米波天线系统
CN113328249A (zh) * 2021-04-21 2021-08-3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超宽带探测目标信息的天线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26353A1 (en) * 2003-11-17 2005-10-13 Quellan,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tenna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20090197541A1 (en) * 2007-12-04 2009-08-06 Cellular Specialties, Inc. Feedback cancel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2237906A (zh) * 2010-04-20 2011-11-09 英特赛尔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信号对消改善天线隔离的系统和方法
CN103516485A (zh) * 2012-06-15 2014-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多天线的信号接收抗干扰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3392263A (zh) * 2012-12-26 2013-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系统
US20150295308A1 (en) * 2012-12-26 2015-10-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ntenna System
CN107231168A (zh) * 2017-08-11 2017-10-03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一种自干扰信号的消除装置及消除方法
CN108598682A (zh) * 2018-05-23 2018-09-2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可产生多模态涡旋电磁波的阵列天线
CN110365348A (zh) * 2019-07-15 2019-10-22 成都定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去除难以分辨信号的同时同频自干扰抑制系统及方法
CN112563748A (zh) * 2020-12-01 2021-03-26 西安朗普达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非对称去耦结构及基站天线系统
CN112768920A (zh) * 2020-12-30 2021-05-07 深圳市信丰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非对称共面去耦结构的毫米波天线系统
CN113328249A (zh) * 2021-04-21 2021-08-3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超宽带探测目标信息的天线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何方敏: "舰船无线通信设备的干扰建模和性能分析", 《船电技术应用研究》 *
齐宏业: "天线互耦表征及去耦方法的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6050B (zh) 2022-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47200B1 (en) Frequency selective beam forming
CN108540147B (zh) 一种载波聚合的抗谐波干扰装置、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AU763788B2 (en) Isolation improvement circuit for a dual-polarization antenna
JP2006509404A (ja) 単一のアンテナを用いた真のダイバーシチ受信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6033840B (zh) 天线装置、用于其的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2291156A (zh) 减少共用天线带内干扰的系统和方法
CN106067828B (zh) 一种载波聚合的抗谐波干扰装置、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0692200A (zh) 天线隔离增强
US20160261308A1 (en) Architecture for cancelling self interference and enabling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s
CN109525263B (zh) 双频段多通道射频干扰对消装置
CN106058464A (zh) 自适应天线干扰消除装置、方法及其天线阵列、通信设备
CN110391892B (zh) 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及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
CN111669199A (zh) 功率检测电路及电子设备
JP5841469B2 (ja) 携帯情報端末および高周波通信モジュール
CN106207391A (zh) 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
US6150983A (en) Device for receiving and/or transmitt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Lee et al. Demonstration of self-interference antenna suppression and RF cancellation for full duplex MIMO communications
US9634404B1 (en) Beam steering multiband architecture
CN114336050B (zh) 多模态场对消耦合干扰抑制方法
EP4270638A1 (en) Antenna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080076360A1 (en) Apparatus for combining two radios on a single antenna
JP5585516B2 (ja) 干渉抑制装置
EP282485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with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KR20130121494A (ko) 송수신 신호를 분리하는 고주파 전단장치
Zhang et al. Research on modeling and principle verification of full-duplex technology based on phased arr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