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32424A - 一种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32424A
CN114332424A CN202111657672.6A CN202111657672A CN114332424A CN 114332424 A CN114332424 A CN 114332424A CN 202111657672 A CN202111657672 A CN 202111657672A CN 114332424 A CN114332424 A CN 1143324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information
target
virtual
digitaliz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576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真
李斌
欧华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ianbait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ianbait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ianbait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ianbait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5767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324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32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242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端,包括:接收由第二用户分享给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分享信息,所述第一分享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用户对分享的数字化物品设置的第一操作权限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操作权限信息,确定具备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操作权限的目标数字化物品,并获取所述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在增强现实环境中展示所述第一虚拟展示模型。

Description

一种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增强现实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数字化物品包括无实体的物品,如视频、图像、车辆虚拟模型、瓷器虚拟模型等数字藏品或者数字商品。一般数字化物品需要用户购买,获得所属权后,才可以进行其相关内容的查看,当前存在数字化物品的展示方式单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至少提供一种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展示方法,应用于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端,包括:接收由第二用户分享给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分享信息,所述第一分享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用户对分享的数字化物品设置的第一操作权限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操作权限信息,确定具备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操作权限的目标数字化物品,并获取所述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在增强现实环境中展示所述第一虚拟展示模型。
这样,第一用户端可以获取第二用户分享给第一用户的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并在增强现实环境中展示第一虚拟展示模型,这样即使数字化物品的归属权限不属于第一用户,依旧可以在接收到针对其他用户分享的分享信息的触发操作后,获取到数字化物品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并进行展示,丰富了数字化物品的展示方式。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操作权限信息包括第一查看权限信息和/或第一编辑权限信息;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操作权限信息,确定具备所述第一用户的操作权限的目标数字化物品,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查看权限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用户拥有的数字化物品中支持所述第一用户查看的第一类目标数字化物品;和/或,根据所述第一编辑权限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用户拥有的数字化物品中支持所述第一用户编辑的第二类目标数字化物品,其中,所述第一类目标数字化物品中包含部分第二类目标数字化物品。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所述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包括:获取所述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于所述第二用户的激活状态信息;根据所述激活状态信息,获取与所述目标数字化物品的激活状态相匹配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
这样,通过区分目标数字化物品在不同激活状态下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在激活目标数字化物品之前可以展示出目标数字化物品的基础信息以提升用户的兴趣度,在激活目标数字化物品后可以展示完整描述目标数字化物品的展示内容信息,以满足目标数字化物品的展示需求。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在增强现实环境中展示所述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包括:获取用于承载所述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的虚拟承载物,并确定所述虚拟承载物与所述第一虚拟展示模型的展示位置信息;在所述增强现实环境中根据所述展示位置信息,将所述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和所述虚拟承载物进行融合展示。
这样,通过确定虚拟承载物与第一虚拟展示模型的展示位置信息,并基于展示位置信息,对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和虚拟承载物进行融合展示,这种展示方式具有较强的真实感,提升了展示效果;此外,虚拟承载物与第一虚拟展示模型的展示位置信息的确定方式灵活,不会受到现实场景的限制,能够满足在任何场景进行展示的需求。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在增强现实环境中展示所述第一虚拟展示模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对所述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关联的介绍信息的触发展示操作,获取与所述目标数字化物品关联的介绍信息,并在所述增强现实环境中展示所述介绍信息。
这样,第一虚拟展示模型被触发后,可以展示完整描述目标数字化物品的介绍信息,以满足用户对目标数字化物品的查看需求。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第一用户对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的分享添加操作,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分享至第三用户的数字化物品的第二操作权限信息;所述第二操作权限信息包括第二查看权限信息和/或第二编辑权限信息;向所述第三用户的第三用户端发送包含所述第二操作权限信息的第二分享信息。
这样,响应于接收到第一用户的分享操作,将第一用户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分享给第三用户,这样即使数字化物品的归属权限不属于第三用户,也可以在接收到第三用户针对第一用户分享的第二分享信息的触发操作后,获取到数字化物品的相关内容并在第三用户端进行展示,丰富了数字化物品的展示方式。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用户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包括所述第一用户已拥有的数字化物品和/或被分享到的数字化物品。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一用户对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的触发共享操作,在所述第一用户端对应的增强现实环境中查看所述第一用户共享的所述第一虚拟展示模型,以及除所述第一用户以外的其它用户共享的其它虚拟展示模型。
这样,响应于接收到第一用户的触发共享操作,将第一用户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分享给第三用户,这样即使数字化物品的归属权限不属于第三用户,也可以获取到数字化物品的相关内容并进行展示;此外,还可以在第一用户端对应的增强现实环境中展示其它用户共享的数字化物品的相关内容,进一步丰富了数字化物品的展示方式。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展示装置,应用于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端,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由第二用户分享给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分享信息,所述第一分享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用户对分享的数字化物品设置的第一操作权限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操作权限信息,确定具备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操作权限的目标数字化物品,并获取所述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展示模块,用于在增强现实环境中展示所述第一虚拟展示模型。
第三方面,本公开可选实现方式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机器可读指令,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公开可选实现方式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步骤。
关于上述展示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效果描述参见上述展示方法的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为使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中的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展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目标标识物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展示有第一虚拟展示模型的展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展示有介绍信息的展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5a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分享用户选择界面的示意图;
图5b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分享用户选择界面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权限设置界面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展示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展示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9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展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描述和示出的本公开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公开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公开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经研究发现,由于数字化物品的无实体性,一般数字化物品需要用户购买,获得所属权后,才可以进行其相关内容的查看,当前存在数字化物品的展示方式单一的问题。
基于上述研究,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展示方法,第一用户端可以获取第二用户分享给第一用户的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并在增强现实环境中展示第一虚拟展示模型,这样即使数字化物品的归属权限不属于第一用户,依旧可以在接收到针对其他用户分享的分享信息的触发操作后,获取到数字化物品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并进行查看,丰富了数字化物品的展示方式。
针对现有方案所存在的缺陷以及本公开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均是发明人在经过实践并仔细研究后得出的结果,因此,上述问题的发现过程以及文中本公开针对上述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都应该是发明人在本公开过程中对本公开做出的贡献。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公开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展示方法进行详细介绍,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展示方法的执行主体一般为具有一定计算能力的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例如包括: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例如可以包括头戴式设备、移动设备等。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展示方法可以通过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可读指令的方式来实现。
数字化物品包括无实体性、利用数字虚拟表达的物品。以数字藏品为例,在查看数字藏品时,由于数字藏品并非实体,并且数字藏品对应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例如在区块链中的不可同质化代币(或者称为不可替代代币;Non-Fungible Tokens,NFT),或者返回的哈希值,上述数字藏品对应的数据均不能直观的表达数字藏品对应的图片、器物等的外形特征,因此可以借助于移动设备上的图形显示界面、或者AR眼镜等设备查看数字化藏品对应的虚拟特效,从而帮助用户对数字藏品进行查看、购买、分享、共享等操作。
其中,NFT是区块链的一个条目,区块链是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数字账本技术。因为NFT在区块链上映射唯一序列号,其不可篡改、不可分割、以及不可替代的特质,适用于作为数字化物品在购买等交易行为中作为数字化物品的载体,因此NFT可以用来代表独一无二的数字化物品。在用户购买并获取了数字化物品的拥有权限时,也即获取了对数字化物品对应的NFT的所有权记录。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响应于第二用户对其拥有的数字化物品的分享操作,将第二用户拥有的数字化物品分享给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端,以使在数字化物品的归属权限不属于第一用户的情况下,依旧可以利用第一用户端展示该数字化物品对应的虚拟展示效果;此外,响应于第一用户针对第一用户拥有的数字化物品的分享和/或共享操作,可以对第一用户拥有的数字化物品执行相应的操作处理。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展示方法加以说明。
参见图1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展示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端,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01~S103,其中:
S101、接收由第二用户分享给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分享信息。
其中,第一分享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第二用户对分享的数字化物品设置的第一操作权限信息;该第一操作权限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用户对第二用户分享的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展示内容的操作权限,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查看权限信息、以及第一编辑权限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查看权限信息用于表征第一用户针对第二用户拥有的数字化物品的查看权限,该第一查看权限信息可以是第二用户为第一用户设置的;第一编辑权限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用户针对第二用户拥有的数字化物品的编辑权限,该第一编辑权限信息也可以是第二用户为第一用户设置的。
示例性的,除第一操作权限信息外,第一分享信息中还可以包含触发链接、以及提示信息等至少一种;第一分享信息可以是第二用户端发送给第一用户端的,也可以是第二用户端发送给服务器,再由服务器发送至第一用户端,此处不做具体限制;其中,触发链接例如包括用于访问目的页面的访问地址,例如为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Location,URL)地址,其在被触发后,从第一用户端的当前页面跳转至包含有第二用户端分享的数字化物品的页面;提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分享信息的作用,以提示第一用户触发该第一分享信息,获取到第二用户分享给第一用户的数字化物品对应的虚拟特效,该提示信息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提示信息、图片提示信息、符号提示信息、语音提示信息等中的至少一种;比如,提示信息可以包括“请触发该链接,以查看到第二用户分享给您的数字化物品”的文字提示信息。
承接上述S10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展示方法还包括:
S102、根据所述第一操作权限信息,确定具备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操作权限的目标数字化物品,并获取所述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
其中,目标数字化物品可以包括:第二用户拥有的数字化物品中支持第一用户查看的第一类数字化物品、以及第二用户拥有的数字化物品中支持第一用户编辑的第二类数字化物品。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下述A1~A2中的至少一种,根据第一操作权限信息,确定具备第一用户的操作权限的目标数字化物品:
A1、根据第一查看权限信息,确定第二用户拥有的数字化物品中支持第一用户查看的第一类目标数字化物品。
其中,第一查看权限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一用户具有查看权限的数字化物品对应的激活状态信息、类型信息、标识信息等中的至少一种;该激活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数字化物品对应的当前激活状态,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未获得、待激活、激活中、已激活等多种激活状态中的至少一种;类型信息用于指示数字化物品对应的类型,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器具类、画作类等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器具类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瓷器、玉器、青铜器等多种类型的器皿;标识信息用于表征数字化物品对应的唯一标识,例如可以包括数字化物品对应的名称、数字化物品对应的编号等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二用户拥有的数字化物品中,将与第一用户具有查看权限的数字化物品对应的激活状态信息、类型信息、标识信息等中的至少一种匹配的数字化物品,确定为第一类目标数字化物品。
示例性的,假设第一查看权限信息包括第一用户具有查看已激活的数字化物品的权限(即待激活的数字化物品和激活中的数字化物品不对第一用户开放,第一用户不具有查看待激活状态的数字化物品、以及激活中状态的数字化物品的权限),则可以根据第一查看权限信息,在第二用户拥有的数字化物品中,将已激活的数字化物品,确定为支持第一用户查看的第一类目标数字化物品。
此外,第一查看权限信息还可以包括可查看内容信息,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可查看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可查看介绍信息等中的至少一种,具体的可查看内容信息可以是第二用户基于第一类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展示内容设置的;针对第一虚拟展示模型、以及介绍信息的描述可以参见下述详细描述,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假设第二用户拥有的数字化物品中支持第一用户查看的第一类目标数字化物品包括:已激活的数字化物品;已激活的数字化物品对应的展示内容可以包括与已激活状态匹配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以及已激活的数字化物品对应的介绍信息,若第二用户设置第一用户只能查看介绍信息,则已激活的数字化物品对应的展示内容中支持第一用户查看的展示内容仅包括已激活的数字化物品对应的介绍信息。
A2、根据第一编辑权限信息,确定第二用户拥有的数字化物品中支持第一用户编辑的第二类目标数字化物品。
其中,第一类目标数字化物品中可以包含部分第二类目标数字化物品,即第一用户具有查看权限的第一类目标数字化物品中可以包含第一用户具有编辑权限的第二类目标数字化物品;第一编辑权限信息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一用户具有编辑权限的数字化物品对应的激活状态信息、类型信息、标识信息等中的至少一种,此处针对激活状态信息、类型信息和标识信息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本公开实施例A1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二用户拥有的数字化物品中,将与第一用户具有编辑权限的数字化物品对应的激活状态信息、类型信息、标识信息等中的至少一种匹配的数字化物品,确定为第二类目标数字化物品。
示例性的,假设第一编辑权限信息包括第一用户具有编辑已激活状态下瓷器类数字化物品的权限,则可以根据第一编辑权限信息,在第二用户拥有的数字化物品中,将激活状态包括已激活、且类型包括瓷器类的数字化物品,确定为支持第一用户编辑的第二类目标数字化物品。
此外,第一编辑权限信息还可以包括可编辑内容信息,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可编辑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可编辑介绍信息等中的至少一种,具体的可编辑内容信息可以是第二用户基于第二类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展示内容设置的;针对第一虚拟展示模型、以及介绍信息的描述可以参见下述详细描述,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假设第二用户拥有的数字化物品中支持第一用户编辑的第二类目标数字化物品包括:已激活状态下的瓷器类数字化物品;已激活状态下的瓷器类数字化物品对应的展示内容可以包括与已激活状态匹配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以及瓷器介绍信息,若第二用户设置第一用户只能编辑瓷器介绍信息,则已激活状态下的瓷器类数字化物品对应的展示内容中支持第一用户编辑的展示内容仅包括瓷器介绍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用于介绍目标数字化物品,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目标数字化物品的图像、目标数字化物品的二维虚拟模型、目标数字化物品的剪影、目标数字化物品的轮廓影像、介绍视频等中的至少一种;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能够反映目标数字化物品的品类、某一侧面的形状等,也可以包括简单的文字介绍,如生产时间、作者姓名、目标数字化物品的名称等信息。
具体可以采用下述方法获取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块:获取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于第二用户的激活状态信息;根据激活状态信息,获取与目标数字化物品的激活状态相匹配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
其中,目标数字化物品的激活状态信息用于指示目标数字化物品当前对应的激活状态,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未激活、激活中、已激活等中的至少一种;不同激活状态下的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公开实施例中,以不同激活状态下的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不同为例,示例性的,针对未激活的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可以包括下述至少一种:目标数字化物品的剪影和轮廓图像、以及以文字表征的目标数字化物品的当前状态为未激活;针对激活中的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可以包括下述至少一种:目标数字化物品的剪影、目标数字化物品的轮廓图像、以及简单的文字介绍、以及以文字表征的目标数字化物品的当前状态为激活中;针对已激活的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可以包括下述至少一种:目标数字化物品的图像、三维虚拟模型、以及简单的文字介绍、以及以文字表征的目标数字化物品的当前状态为已激活。
示例性的,假设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于第二用户的激活状态信息包括:已激活,则可以获取该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图像、二维虚拟模型、剪影、轮廓影像、以及简单的文字介绍中的至少一种,作为该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
承接上述S10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展示方法还包括:
S103、在增强现实环境中展示所述第一虚拟展示模型。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采用下述方式在增强现实环境中展示第一虚拟展示模型:获取用于承载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的虚拟承载物,并确定所述虚拟承载物与第一虚拟展示模型的展示位置信息;在增强现实环境中根据展示位置信息,将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和虚拟承载物进行融合展示。
其中,虚拟承载物是用于放置目标数字化物品的虚拟物品,例如可以包括不限于立体展柜对应的虚拟模型、博古架对应的虚拟模型、展台对应的虚拟模型等;以虚拟承载物为虚拟立体展柜为例,在虚拟立体展柜中可以包括多个展位,每个展位用于展示数字化物品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以及该数字化物品对应的激活状态信息。
示例性的,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下述B1~B2中的至少一种方式,确定虚拟承载物的展示位置信息:
B1、采集现实场景图像并识别现实场景图像中的目标标识物;基于目标标识物在现实场景图像中的位置,确定虚拟承载物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空间,以及虚拟承载物在第一虚拟展示空间中的第一展示位置。
其中,目标标识物,包括在现实场景中存在的、且可以用于定位虚拟承载物在进行增强现实展示时的位置的标识物。在采集现实场景图像时,例如可以利用增强现实设备上携带的、或者关联的摄像头进行现实场景图像的采集,并从中识别出在现实场景中实际存在的目标标识物。
目标标识物在现实场景图像中的位置,也即目标标识物在现实场景图像中所在的具体区域。
第一虚拟展示空间,包括虚拟承载物在通过增强现实的形式进行展示时,所需的虚拟的三维展示空间。该第一虚拟展示空间与现实场景对应,通过在第一虚拟展示空间中渲染出虚拟承载物,并在采集到的现实场景图像中叠加展示,即可以显示出虚拟承载物在采集到的现实场景图像中实时展示出的效果,也即达到增强现实的效果。
这种实现方法需要一个事先制作好标识物Marker(例如:绘制着一定规格形状的模板卡片或者二维码),然后把Marker放到现实中的一个位置上,相当于确定了一个现实场景中的平面,然后通过摄像头对Marker进行识别和姿态评估(Pose Estimation),并确定其位置,然后将该Marker中心为原点的坐标系称为模板坐标系(Marker Coordinates),也即第一虚拟展示空间对应的坐标系,并得到一个变换从而使模板坐标系和屏幕坐标系建立映射关系,基于该映射关系、以及Marker在现实场景图像中的位置,即可以确定虚拟承载物在第一虚拟展示空间中的第一展示位置。然后,利用该第一展示位置,以及上述描述的转换关系,可以在根据Marker确定的三维展示空间中,放置虚拟承载物;然后根据AR设备中的相机对应的相机坐标系和基于Marker确定的三维展示空间之间的投影关系,在AR设备(也即第一用户端)的图形用户界面中,渲染展示虚拟承载物。
在渲染展示虚拟承载物时,AR设备的相机拍摄到的画面中还存在Marker对应的实物,若虚拟承载物的第一展示位置与Marker对应的实物所在的位置一致,则在图形用户界面中展示的虚拟承载物,依附于Marker对应的实物上方。
示例性的,参见图2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标识物的示意图。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目标标识物例如可以印制在门票、导览牌、展示画册上,例如图2中在博物馆入场券上印制有目标标识物21。
在采集到现实场景图像后,一方面可以确定目标标识物在现实场景图像中的位置,另一方面可以对目标标识物进行识别,以进行虚拟承载物的展示。
其中,在确定目标标识物在现实场景图像中的位置后,可以确定用于对虚拟承载物进行展示的第一虚拟展示空间。以Marker为例,由于在利用Marker进行虚拟承载物的展示时,会将虚拟承载物在Marker的上方进行展示,因此在确定第一虚拟展示空间时,例如可以以印制Marker的物品所在平面为x轴、y轴所在的平面,将垂直于Marker所在平面的法向量作为z轴,建立三维空间。
另外,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目标标识物可以跟随其依托的物体在现实场景中移动。例如,在Marker印制在物品上的情况下,若手持物品移动,则印制在物品上的Marker也会相应的移动。因此,上述在确定第一虚拟展示空间时,依据Marker的位置进行确定,并跟随Marker的位置改变而改变。
B2、采集现实场景图像并基于现实场景图像进行三维场景重建,生成虚拟承载物对应的第二虚拟展示空间,并确定虚拟承载物在第二虚拟展示空间中的第二展示位置。
其中,第二虚拟展示空间与上述第一虚拟展示空间的用途相似,均包括虚拟承载物通过增强现实的形式进行展示时所展示在的三维展示空间。
在具体实施中,通过采集现实场景图像并基于现实场景图像进行三维场景重建时,例如可以采用利用同时定位并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的方式,确定一相机坐标系,基于该相机坐标系,建立第二虚拟展示空间,这样,可以无需事先确定三维空间的信息,而是从两张二维的图像中恢复三维结构,继而不断的跟踪并扩张地图,也即可以保证在展示虚拟承载物时,可以实时根据拍摄得到的现实场景图像构建第二虚拟展示空间。这样,虚拟承载物可以在第二虚拟展示空间中进行渲染,并叠加在采集得到的现实场景图像中进行显示,以达到增强现实的效果。
由于第二虚拟展示空间可以对应于现实场景图像显示出的空间,因此可以将第二展示位置确定为在第二虚拟展示空间中的任一位置。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为了较为容易的确定相对固定的第二展示位置以进行虚拟承载物的展示,可以利用对象识别的方式确定现实场景图像中的预设平面,例如地面,并根据预设平面在现实场景图像中的位置,确定虚拟承载物在第二虚拟展示空间中的第二展示位置。
在基于上述B1~B2中的至少一种,确定虚拟承载物的展示位置信息后,可以在虚拟承载物包含的多个展位中,确定用来展示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的目标展位,并将目标展位所在的展示位置信息,确定为第一虚拟展示模型的展示位置信息。
其中,目标展位可以包括虚拟承载物包含的多个展位中的任一展位。
在确定虚拟承载物与第一虚拟展示模型的展示位置信息之后,可以在增强现实环境中,基于展示位置信息,将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和虚拟承载物进行融合展示。
示例性的,假设目标数字化物品包括已激活的瓷器花瓶、以及已激活的瓷器盘子,具体的展示有第一虚拟展示模型的展示界面可以如图3所示,图3中包括现实场景中的地面、以及在地面上展示的AR立体展柜、以及在AR立体展柜中展示的已激活状态下的瓷器花瓶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以及在AR立体展柜中展示的已激活状态下的瓷器盘子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其中,瓷器花瓶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包括:瓷器花瓶的图像、以及瓷器花瓶的名称;瓷器盘子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包括:瓷器盘子的图像、以及瓷器盘子的名称。
在具体实施中,在增强现实环境中展示第一虚拟展示模型之后,还可以响应于对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关联的介绍信息的触发展示操作,获取与目标数字化物品关联的介绍信息,并在增强现实环境中展示介绍信息。
其中,介绍信息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文字介绍信息、视频介绍信息、图片介绍信息、以及三维虚拟模型等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文字介绍信息、视频介绍信息、图片介绍信息均可以用来对数字化物品的故事背景、功能等相关内容进行描述。
具体的,在增强现实环境中将第一虚拟展示模型与虚拟承载物进行融合展示后,响应于对第一虚拟展示模型的触发操作,可以获取与目标数字化物品关联的介绍信息,并在增强现实环境中展示介绍信息。
示例性的,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下述C1~C2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在增强现实环境中展示介绍信息:
C1、采集现实场景图像并识别现实场景图像中的目标标识物;基于目标标识物在现实场景图像中的位置,确定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第三虚拟展示空间,以及介绍信息在第三虚拟展示空间中的第三展示位置;基于第三展示位置,在第三虚拟展示空间中展示介绍信息。
其中,针对目标标识物的描述可以参见本公开实施例B1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相关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第三虚拟展示空间,包括数字化物品在通过增强现实的形式进行展示时展示在的虚拟的三维展示空间。该第三虚拟展示空间与现实场景对应,通过在第三虚拟展示空间中渲染出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介绍信息,并在采集到的现实场景图像中叠加展示,即可以显示出介绍信息在采集到的现实场景图像中实时展示出的效果,也即达到增强现实的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介绍信息仅包括二维虚拟内容,不包括三维虚拟模型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目标标识物在现实场景图像中的位置,确定虚拟平面;并在虚拟平面上的某一位置处,展示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二维虚拟内容;其中,二维虚拟内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文字介绍信息、视频介绍信息、图片介绍信息等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的第三虚拟展示空间的确定、以及介绍信息在第三虚拟展示空间中的第三展示位置的确定可以参见本公开实施例B1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以Marker为例,由于在利用Marker进行三维虚拟模型的展示时,会将三维虚拟模型在Marker的上方进行展示,因此在确定第三虚拟展示空间时,例如可以以印制Marker的物品所在平面为x轴、y轴所在的平面,将垂直于Marker所在平面的法向量作为z轴,建立三维空间。在确定第三虚拟展示空间中展示介绍信息的第三展示位置时,例如可以在z轴的正方向上选取一位置,例如z轴正方向上50厘米处,作为第三展示位置,也即将三维虚拟模型放置在Marker上方50厘米处进行展示。这样,可以以人眼观看时较为舒适的角度进行展示。
C2、采集现实场景图像并基于现实场景图像进行三维场景重建,生成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第四虚拟展示空间;基于现实场景图像中包括的物品在现实场景图像中的位置,确定介绍信息在第四虚拟展示空间中的第四展示位置;基于第四展示位置,在第四虚拟展示空间中展示介绍信息。
其中,第四虚拟展示空间与上述第三虚拟展示空间的用途相似,均包括目标数字化物品在通过增强现实的形式进行展示时,所需的虚拟的三维展示空间;现实场景图像中包括的物品,例如是对现实场景图像进行识别后,识别出的至少一种物品,比如和目标数字化物品具有某种关联关系的物品,例如,目标数字化物品为动漫人物模型,则物品例如包括:动漫场景的实体模型。物品在现实场景图像中的位置,也即物品在现实场景图像中所在的具体区域。
具体的第四虚拟展示空间的生成方式可以参见B2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相关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在对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介绍信息进行展示时,由于第四虚拟展示空间可以对应于现实场景图像显示出的空间,因此可以将第四展示位置确定为在第四虚拟展示空间中的任一位置。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为了较为容易的确定相对固定的第四展示位置以进行介绍信息的展示,可以利用对象识别的方式确定现实场景图像中包括的物品,例如与目标数字化物品相关的物品,并根据这些物品在现实场景图像中的位置,确定介绍信息在第四虚拟展示空间中的第四展示位置。这样,在对介绍信息进行展示时,可以配合在现实场景中的其他对象进行搭配展示,可以更进一步的提高在展示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介绍信息时的真实性。或者,也可以为并无三维虚拟模型的数字化物品提供实物化的表达。
示例性的,以用户触发展示介绍信息的目标数字化物品包括音乐专辑为例,其对应的介绍内容信息例如可以包括一段音频。在利用增强现实的方式对介绍信息进行展示时,由于音频也是数字化的数据信息,因此可能并不具备有特定的三维虚拟模型。在该种情况下,例如可以在现实场景图像中进行对象识别,以确定与数字化物品相关的其他物品的位置,这些物品例如可以包括唱片机、耳机等音乐播放设备。然后,可以将音乐专辑中的音源定位在这些物品对应的位置处进行播放,以更好地与这些物品匹配展示。
示例性的,若第一用户对图3展示的瓷器花瓶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进行触发操作,则获取瓷器花瓶的介绍信息,通过对现实场景图像的对象识别,确定现实场景中存在桌子,则可以根据桌子在现实场景中的位置,确定瓷器花瓶的介绍信息的展示位置,具体的展示有介绍信息的展示界面可以如图4所示,图4中示出桌子、以及位于桌子上展示的瓷器花瓶的三维虚拟模型、以及详细的文字介绍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第一用户除了可以触发第二用户分享的第一分享信息,获取到第二用户分享给第一用户的数字化物品之外,还可以将自身拥有的数字化物品分享给其他用户,以使其他用户可以查看第一用户拥有的数字化物品对应的虚拟特效。
具体的,响应于第一用户对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的分享添加操作,确定第一用户分享至第三用户的数字化物品的第二操作权限信息;向第三用户的第三用户端发送包含第二操作权限信息的第二分享信息。
其中,第一用户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包括第一用户已拥有的数字化物品和/或被分享到的数字化物品,下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分享添加操作可以包括针对第一用户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进行分享的功能入口的触发操作,比如针对添加好友的按钮的触发操作;第二操作权限信息用于表征第三用户针对第二用户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对应的操作权限,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二查看权限信息、以及第二编辑权限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其中,第二查看权限信息用于表征第三用户针对第一用户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的查看权限,该第一查看权限信息可以是第一用户为第三用户设置的;第二编辑权限信息用于指示第三用户针对第一用户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的编辑权限,该第二编辑权限信息也可以是第一用户为第三用户设置的;其中,第三用户可以与第二用户相同,也可以与第二用户不同,此处不做具体限制。
示例性的,响应于对第一用户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进行分享的展示界面中示出的“添加好友”按钮的触发操作,展示分享用户选择界面;其中,分享用户选择界面可以如图5a或图5b所示,图5a中示出待选择好友列表;图5b中示出用于获取用户信息的输入框。
响应于第一用户针对图5a中展示的待添加好友列表中目标好友的选择操作,将目标好友确定为第三用户;或者响应于获取用户在图5b中输入的用户信息,将该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确定为第三用户。
在确定第三用户之后,可以对第三用户的第二操作权限信息进行设置,具体的权限设置界面可以如图6所示;基于第一用户在权限设置界面中输入或选择的第二操作权限,生成第三用户的第二操作权限信息。
在生成第二操作权限信息之后,可以向第三用户的第三用户端发送包含第二操作权限信息的第二分享信息;其中,第二分享信息可以包含触发链接、以及提示信息;其中,提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分享信息的作用,以提示第三用户触发该第二分享信息,获取到第一用户分享给第三用户的数字化物品对应的虚拟特效,该提示信息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提示信息、图片提示信息、符号提示信息、语音提示信息等中的至少一种;比如,提示信息可以包括“请触发该链接,以查看到第一用户分享给您的数字化物品”的文字提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用户还可以将其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进行一键分享,将其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分享给第三用户;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参见图7所示的展示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其中:
S701、第一用户端响应于第一用户对其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进行的一键分享操作,生成包含第一用户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的分享链接。
S702、第一用户端向第三用户的第三用户端发送分享链接。
S703、第三用户端接收到分享链接后,响应于第三用户针对分享链接的触发操作,生成第一访问请求信息。
其中,第一访问请求信息用于指示第三用户请求查看第一用户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的提示信息,例如可以包括文字、符号、图片、语音等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包括“用户A请求查看您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是否同意”的文字信息。
S704、第三用户端向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端发送第一访问请求信息。
S705、第一用户端响应于接收到第一用户针对第一访问请求信息的确认操作,生成第一访问确认信息。
其中,第一访问确认信息用于指示第三用户可以查看第一用户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的提示信息,例如可以包括文字、符号、图片、语音等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包括“第一用户已经同意您的请求,您可以查看第一用户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的文字信息。
S706、第一用户端向第三用户端发送第一访问确认信息。
S707、第三用户端在接收到第一访问确认信息后,获取第一用户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分别对应的虚拟展示模型,在增强现实环境中展示虚拟展示模型。
这里,针对S707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可以参见本公开实施例中S102~S103中具体实施方式的相关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在该示例中,第一用户端作为主动分享信息的一方,向第三用户端发送分享信息。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用户端也可以作为被动分享信息的一方,接收并查看第二用户端分享的相关信息,在第一用户端作为被动分享信息的一方时,其与第二用户端之间的交互过程,与第一用户端和第三用户端之间的交互过程相似(第一用户端执行上述第三用户端的相关步骤),在此不再赘述。
在第一用户端作为第一分享信息的接收方,第二用户端作为第一分享信息的发送方的情况下,可以参见图8所示的展示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其中:
S801、第二用户端响应于第二用户对其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进行的分享操作,生成包含第二用户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的第一分享信息。
S802、第二用户端向第一用户端发送第一分享信息。
S803、第一用户端接收到第一分享信息后,响应于针对第一分享信息的触发操作,生成第二访问请求信息。
其中,第二访问请求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用户请求查看第二用户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的提示信息,例如可以包括文字、符号、图片、语音等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包括“用户A请求查看您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是否同意”的文字信息。
S804、第一用户端向第二用户端发送第二访问请求信息。
S805、第二用户端响应于接收到针对第二访问请求信息的确认操作,生成第二访问确认信息。
其中,第二访问确认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用户可以查看第二用户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的提示信息,例如可以包括文字、符号、图片、语音等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包括“第二用户已经同意您的请求,您可以查看第二用户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的文字信息。
S806、第二用户端向第一用户端发送第二访问确认信息。
S807、第一用户端在接收到第二访问确认信息后,获取第二用户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分别对应的虚拟展示模型,在增强现实环境中展示虚拟展示模型。
这里,针对S807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可以参见本公开实施例中S102~S103中具体实施方式的相关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中,第一用户还可以与其它用户一起共享各自拥有的数字化物品,第一用户和其它用户可以在各自的用户端查看到每个人共享的数字化物品具体的:响应于第一用户对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的触发共享操作,在第一用户端对应的增强现实环境中查看第一用户共享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以及除第一用户以外的其它用户共享的其它虚拟展示模型。
其中,共享操作可以包括针对第一用户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进行共享的功能入口的触发操作,比如针对创建共享房间的按钮的触发操作。
示例性的,响应于对第一用户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进行共享的展示界面中示出的“创建共享房间”按钮的触发操作,展示共享用户选择界面;其中,共享用户选择界面可以上述图5a或图5b所示,图5a中示出待选择好友列表;图5b中示出用于获取用户信息的输入框。
响应于第一用户针对图5a中展示的待添加好友列表中目标好友的选择操作,将目标好友确定为共享用户;或者响应于获取用户在图5b中输入的用户信息,将该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确定为共享用户。
在确定共享用户之后,响应于第一用户针对其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中的共享选择操作、以及接收到共享用户针对自身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中的共享选择操作,在第一用户端对应的增强现实环境中查看第一用户共享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以及除第一用户以外的共享用户共享的其它虚拟展示模型。
这里,在第一用户端对应的增强现实环境中查看第一用户共享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以及除第一用户以外的共享用户共享的其它虚拟展示模型的具体方式可以参见本公开实施例S103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相关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在展示第一虚拟展示模型、以及其它虚拟展示模型之后,可以响应于对任一虚拟展示模型关联的介绍信息的触发展示操作,获取与对应的数字化物品关联的介绍信息,并在增强现实环境中展示介绍信息;此处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本公开实施例S103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相关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用户端可以获取第二用户分享给第一用户的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并在增强现实环境中展示第一虚拟展示模型,这样即使数字化物品的归属权限不属于第一用户,依旧可以在接收到针对其他用户分享的分享信息的触发操作后,获取到数字化物品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并进行查看,丰富了数字化物品的展示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具体实施方式的上述方法中,各步骤的撰写顺序并不意味着严格的执行顺序而对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各步骤的具体执行顺序应当以其功能和可能的内在逻辑确定。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与展示方法对应的展示装置,由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公开实施例上述展示方法相似,因此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参照图9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展示装置的示意图,所述装置包括:接收模块901、处理模块902、展示模块903;其中,
接收模块901,用于接收由第二用户分享给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分享信息,所述第一分享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用户对分享的数字化物品设置的第一操作权限信息;处理模块9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操作权限信息,确定具备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操作权限的目标数字化物品,并获取所述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展示模块903,用于在增强现实环境中展示所述第一虚拟展示模型。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操作权限信息包括第一查看权限信息和/或第一编辑权限信息;处理模块902,在执行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操作权限信息,确定具备所述第一用户的操作权限的目标数字化物品时,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查看权限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用户拥有的数字化物品中支持所述第一用户查看的第一类目标数字化物品;和/或,根据所述第一编辑权限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用户拥有的数字化物品中支持所述第一用户编辑的第二类目标数字化物品,其中,所述第一类目标数字化物品中包含部分第二类目标数字化物品。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处理模块902,在执行所述获取所述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时,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于所述第二用户的激活状态信息;根据所述激活状态信息,获取与所述目标数字化物品的激活状态相匹配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展示模块903,在执行所述在增强现实环境中展示所述第一虚拟展示模型时,具体用于:获取用于承载所述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的虚拟承载物,并确定所述虚拟承载物与所述第一虚拟展示模型的展示位置信息;在所述增强现实环境中根据所述展示位置信息,将所述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和所述虚拟承载物进行融合展示。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展示模块903,在执行所述在增强现实环境中展示所述第一虚拟展示模型之后,还用于:响应于对所述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关联的介绍信息的触发展示操作,获取与所述目标数字化物品关联的介绍信息,并在所述增强现实环境中展示所述介绍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分享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用户对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的分享添加操作,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分享至第三用户的数字化物品的第二操作权限信息;所述第二操作权限信息包括第二查看权限信息和/或第二编辑权限信息;向所述第三用户的第三用户端发送包含所述第二操作权限信息的第二分享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用户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包括所述第一用户已拥有的数字化物品和/或被分享到的数字化物品。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共享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用户对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的触发共享操作,在所述第一用户端对应的增强现实环境中查看所述第一用户共享的所述第一虚拟展示模型,以及除所述第一用户以外的其它用户共享的其它虚拟展示模型。
关于装置中的各模块的处理流程、以及各模块之间的交互流程的描述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这里不再详述。
基于同一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参照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1000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和总线1003。其中,存储器1002用于存储执行指令,包括内存10021和外部存储器10022;这里的内存10021也称内存储器,用于暂时存放处理器1001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10022交换的数据,处理器1001通过内存10021与外部存储器10022进行数据交换,当计算机设备1000运行时,处理器1001与存储器1002之间通过总线1003通信,使得处理器1001执行以下指令:
接收由第二用户分享给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分享信息,所述第一分享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用户对分享的数字化物品设置的第一操作权限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操作权限信息,确定具备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操作权限的目标数字化物品,并获取所述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在增强现实环境中展示所述第一虚拟展示模型。
其中,处理器1001的具体处理流程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的记载,这里不再赘述。
本公开涉及增强现实领域,通过获取现实环境中的目标对象的图像信息,进而借助各类视觉相关算法实现对目标对象的相关特征、状态及属性进行检测或识别处理,从而得到与具体应用匹配的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AR效果。示例性的,目标对象可涉及与人体相关的脸部、肢体、手势、动作等,或者与物体相关的标识物、标志物,或者与场馆或场所相关的沙盘、展示区域或展示物品等。视觉相关算法可涉及视觉定位、SLAM、三维重建、图像注册、背景分割、对象的关键点提取及跟踪、对象的位姿或深度检测等。具体应用不仅可以涉及跟真实场景或物品相关的导览、导航、讲解、重建、虚拟效果叠加展示等交互场景,还可以涉及与人相关的特效处理,比如妆容美化、肢体美化、特效展示、虚拟模型展示等交互场景。可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实现对目标对象的相关特征、状态及属性进行检测或识别处理。上述卷积神经网络是基于深度学习框架进行模型训练而得到的网络模型。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展示方法的步骤。其中,该存储介质可以是易失性或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承载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展示方法的步骤,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具体通过硬件、软件或其结合的方式实现。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体现为计算机存储介质,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体现为软件产品,例如软件开发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等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公开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端,包括:
接收由第二用户分享给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分享信息,所述第一分享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用户对分享的数字化物品设置的第一操作权限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操作权限信息,确定具备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操作权限的目标数字化物品,并获取所述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
在增强现实环境中展示所述第一虚拟展示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权限信息包括第一查看权限信息和/或第一编辑权限信息;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操作权限信息,确定具备所述第一用户的操作权限的目标数字化物品,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查看权限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用户拥有的数字化物品中支持所述第一用户查看的第一类目标数字化物品;和/或,
根据所述第一编辑权限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用户拥有的数字化物品中支持所述第一用户编辑的第二类目标数字化物品,其中,所述第一类目标数字化物品中包含部分第二类目标数字化物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于所述第二用户的激活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激活状态信息,获取与所述目标数字化物品的激活状态相匹配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增强现实环境中展示所述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包括:
获取用于承载所述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的虚拟承载物,并确定所述虚拟承载物与所述第一虚拟展示模型的展示位置信息;
在所述增强现实环境中根据所述展示位置信息,将所述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和所述虚拟承载物进行融合展示。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增强现实环境中展示所述第一虚拟展示模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第一虚拟展示模型关联的介绍信息的触发展示操作,获取与所述目标数字化物品关联的介绍信息,并在所述增强现实环境中展示所述介绍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第一用户对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的分享添加操作,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分享至第三用户的数字化物品的第二操作权限信息;所述第二操作权限信息包括第二查看权限信息和/或第二编辑权限信息;
向所述第三用户的第三用户端发送包含所述第二操作权限信息的第二分享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包括所述第一用户已拥有的数字化物品和/或被分享到的数字化物品。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用户对具有权限的数字化物品的触发共享操作,在所述第一用户端对应的增强现实环境中查看所述第一用户共享的所述第一虚拟展示模型,以及除所述第一用户以外的其它用户共享的其它虚拟展示模型。
9.一种展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由第二用户分享给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分享信息,所述第一分享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用户对分享的数字化物品设置的第一操作权限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操作权限信息,确定具备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操作权限的目标数字化物品,并获取所述目标数字化物品对应的第一虚拟展示模型;
展示模块,用于在增强现实环境中展示所述第一虚拟展示模型。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机器可读指令,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展示方法的步骤。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设备运行时,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展示方法的步骤。
CN202111657672.6A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ithdrawn CN1143324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7672.6A CN114332424A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7672.6A CN114332424A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2424A true CN114332424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19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57672.6A Withdrawn CN114332424A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3242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81516A (zh) * 2023-03-17 2023-04-18 北京点意空间展览展示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络虚拟展厅的交互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81516A (zh) * 2023-03-17 2023-04-18 北京点意空间展览展示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络虚拟展厅的交互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lakrishnan et al. Interaction of Spatial Computing In Augmented Reality
CN107850779B (zh) 虚拟位置定位锚
JP7079231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CN109636919B (zh) 一种基于全息技术的虚拟展馆构建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US20170186235A1 (en) Augmented reality system
Ghouaiel et al. Mobile augmented reality in museums: towards enhancing visitor's learning experience
JP2022505998A (ja) 拡張現実データの提示方法、装置、電子機器及び記憶媒体
CN114153548A (zh) 一种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79742A (zh) 基于ar的交互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Viyanon et al. AR furniture: Integrating augmented reality technology to enhance interior design using marker and markerless tracking
CN111651057A (zh) 一种数据展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073750A1 (en) Augmented reality (ar) imprinting methods and systems
CN111639613B (zh) 一种增强现实ar特效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Guo et al. A real-time interactive system of surface reconstruction and dynamic projection mapping with RGB-depth sensor and projector
CN111653175A (zh) 一种虚拟沙盘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14332424A (zh) 一种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40195A (zh) 一种历史场景的复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51049B (zh) 交互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65994A (zh) 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599292A (zh) 一种历史场景的呈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32432A (zh) 一种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28998A (zh) 一种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40551A (zh) 一种虚拟特效的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31634A (zh) 一种数字化物品的转赠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32425A (zh) 一种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412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