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20477B - 一种用于涡轮增压器的多级叶轮结构以及涡轮增压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涡轮增压器的多级叶轮结构以及涡轮增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20477B
CN114320477B CN202210009903.0A CN202210009903A CN114320477B CN 114320477 B CN114320477 B CN 114320477B CN 202210009903 A CN202210009903 A CN 202210009903A CN 114320477 B CN114320477 B CN 1143204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impeller
fixedly connected
turbocharger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099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20477A (zh
Inventor
陈博文
储强泽
申鹏帅
费孝顺
陆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anze Precision Cas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anze Precision Cas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anze Precision Cas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anze Precision Cas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0990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204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204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04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204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04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涡轮增压器的多级叶轮结构以及涡轮增压器,所述多级叶轮结构包括:若干叶轮组和连接件,所述若干叶轮组沿着连接件轴向间隔布置在连接件上,所述若干叶轮组中叶片均沿着连接件径向间隔布置。上述技术方案沿着连接件的轴向间隔设置若干叶轮组,同时若干叶轮组中叶片均沿着连接件径向间隔布置,通过设置上述多级叶轮结构,解决了目前的用于涡轮增压器的叶轮结构通常沿着叶轮轴的轴向仅仅设置一组(一级)叶轮,容易影响涡轮增压器的使用效果(如在一组叶轮有损坏时,将导致涡轮增压器无法使用)的问题。且多级叶轮可比单级叶轮获得更大的流量,改善了涡轮增压器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涡轮增压器的多级叶轮结构以及涡轮增压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涡轮增压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涡轮增压器的多级叶轮结构以及涡轮增压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和市场对于油耗和尾气排放要求日益严格,由于废气涡轮增压器能够提高发动机进气压力,改善空燃比,使发动机燃烧更完全,能够在节油的同时提高发动机功率,减少废气排放,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因此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现有技术中,由于涡轮增压器与汽油机之间无机械功传递,而是以气动方式联系在一起,因此涡轮增压器是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关键机构,其设计的合理性和创新性直接决定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能水平,从而影响整车产品的法规符合性和市场竞争力。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不足:目前的用于涡轮增压器的叶轮结构通常沿着叶轮轴的轴向仅仅设置一组(一级)叶轮,容易影响涡轮增压器的使用效果(如在一组叶轮有损坏时,将导致涡轮增压器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涡轮增压器的多级叶轮结构以及涡轮增压器,用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的用于涡轮增压器的叶轮结构通常沿着叶轮轴的轴向仅仅设置一组(一级)叶轮,容易影响涡轮增压器的使用效果(如在一组叶轮有损坏时,将导致涡轮增压器无法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涡轮增压器的多级叶轮结构,所述多级叶轮结构包括:所述多级叶轮结构包括:若干叶轮组和连接件,所述若干叶轮组沿着连接件轴向间隔布置在连接件上,所述若干叶轮组中叶片均沿着连接件径向间隔布置。
优选的,所述若干叶轮组包括:第一叶轮组和第二叶轮组,所述第一叶轮组还包括:轴套一和第一叶片,若干所述第一叶片沿轴套一径向间隔固定在轴套一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叶轮组还包括:轴套二、固定环和第二叶片,所述轴套二与轴套一对应设置,所述固定环通过连接块连接在所述轴套二外侧,若干第二叶片沿着所述固定环径向间隔固定在固定环上。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转轴一,贯穿连接轴套一和轴套二。
一种涡轮增压器,所述涡轮增压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涡轮增压器的多级叶轮结构,所述涡轮增压器还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壳体和涡轮壳体,所述涡轮壳体内部设置有进气腔,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废气排出口,若干叶轮组均安装在涡轮壳体内。
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或涡轮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检测机构,包括:
第一安装箱,可拆卸设置在第二壳体或涡轮壳体内,所述第一安装箱内开设有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箱的顶端设置有凸起的按钮;
所述按钮的下方固定设置有移动筒,所述移动筒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板;
所述移动板中心开孔,所述安装腔的底部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滑动贯穿所述开孔;
所述移动板与移动筒套接,移动板与安装腔的底部还设置有弹簧一;
第三移动杆,固定设置在所述移动板的下方,所述第三移动杆延伸至工作腔一内、且与工作腔一上下滑动连接;
所述第三移动杆的另一端固定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的顶部和工作腔一之间固定有弹簧二;
推杆,设置在楔形块的右侧的楔形面右侧,所述推杆与工作腔一左右滑动连接,所述推杆右端延伸至驱动腔内;
所述推杆的右端固定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滑动设置在驱动腔内,所述滑动块上设置有第一导体,所述驱动腔的右侧壁对应开设有第二导体;
所述推杆上套接有弹簧三,所述弹簧三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块和驱动腔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导体与报警灯连接,所述第一导体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连通后使得报警灯与电源导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检测机构还包括:
所述驱动腔的右侧设置的双输出轴电机,所述双输出轴电机的下方固定有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二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锥齿轮一;
所述锥齿轮一与锥齿轮二垂直啮合,所述锥齿轮二的左侧设置有转轴二;
所述转轴二的一端固定有皮带轮一,所述皮带轮一的上方通过皮带设置有皮带轮二,所述皮带轮二的右侧固定有转轴三,所述转轴三上设置有风扇;
第四安装箱,设置在所述双输出轴电机的上方,所述第四安装箱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气体检测器件;
所述双输出轴电机上端设置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上设置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上螺纹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第四安装箱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安装箱上端设置可开合的开合门,所述气体检测器件用于通过所述开合门伸出第一安装箱外。
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或涡轮壳体内还设置有:第二检测机构,所述第二检测机构包括:
检测箱,与第二壳体或涡轮壳体可拆卸连接;
电动伸缩杆,固定端与所述检测箱内上端固定连接;
第一连接柱,上端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与所述第一凹槽上下滑动连接;
竖直连接杆,固定连接在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
弹簧六,套接在所述竖直连接杆上,所述弹簧六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凹槽内壁及所述电动伸缩杆下端固定连接;
检测块,固定连接在所述竖直连接杆下端,所述检测块下端安装有气体检测器件;
第二连接柱,内部中空,所述竖直连接杆贯穿所述第二连接柱;
第二安装箱,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柱下端;
两个第一齿轮,设置在所述检测块左右两侧,所述检测块左右两侧设置第一啮合齿,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啮合齿啮合;
左密封壳、右密封壳,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一齿轮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检测机构还包括:
两组第一连接组件,左右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柱上,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柱上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与所述第一连接柱下部转动连接;
两组散热组件,左右对称的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柱左右两侧,两组第一连接组件分别用于驱动两组散热组件。
优选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
第三安装箱,与所述检测箱左侧或右侧内壁固定连接;
第一水平导向杆,左右滑动贯穿所述检测箱左侧或右侧内壁,所述第一水平导向杆一端位于所述检测箱内、且固定连接有第一推动块;
弹簧四,套接在所述第一水平导向杆上,所述弹簧四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推动块及所述检测箱内壁固定连接;
第一移动杆,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水平导向杆位于所述第三安装箱内的一端,所述第一移动杆下端设置第二啮合齿;
第二齿轮,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箱内,所述第二啮合齿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气缸,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箱内,所述气缸的进气端连接冷却气体源;
活塞,左右滑动连接在所述气缸内,所述活塞远离检测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杆;
弹簧五,套接在所述活塞杆上,所述弹簧五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塞及所述气缸固定连接;
第二移动杆,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塞杆远离检测箱的一端,所述第二移动杆上端设置第三啮合齿,所述第三啮合齿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传动;
连接管,一端与所述气缸的出气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柱连通。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用于涡轮增压器的多级叶轮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涡轮增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中B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第一叶轮组;11、轴套一;12、第一叶片;2、第二叶轮组;21、轴套二;22、固定环;23、第二叶片;3、连接件;31、转轴一;4、第二壳体;41、废气排出口;42、第一安装箱;43、按钮;44、移动筒;45、移动板;46、固定杆;47、弹簧三;48、弹簧一;49、第三移动杆;410、工作腔一;411、楔形块;412、弹簧二;413、推杆;414、驱动腔;415、滑动块;416、第一导体;417、第二导体;418、双输出轴电机;419、锥齿轮一;420、锥齿轮二;421、转轴二;422、皮带轮一;423、皮带轮二;424、转轴三;425、风扇;426、第四安装箱;427、安装板;428、第一输出轴;429、套筒;430、安装腔;5、涡轮壳体;51、进气腔;6、第二检测机构;61、检测箱;62、电动伸缩杆;63、第一连接柱;64、第一凹槽;65、竖直连接杆;66、检测块;67、第二连接柱;68、第二安装箱;69、第一齿轮;610、弹簧六;611、左密封壳;612、右密封壳;613、第一连接杆;614、第二连接杆;615、第三安装箱;616、第一水平导向杆;617、第一推动块;618、弹簧四;619、第一移动杆;620、第二齿轮;621、气缸;622、活塞;623、活塞杆;624、第二移动杆;625、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涡轮增压器的多级叶轮结构,如图1-2,所述多级叶轮结构包括:若干叶轮组和连接件3,所述若干叶轮组沿着连接件3轴向间隔布置在连接件3上,所述若干叶轮组中叶片均沿着连接件3径向间隔布置。
优选的,所述若干叶轮组包括:第一叶轮组1和第二叶轮组2,所述第一叶轮组1还包括:轴套一11和第一叶片12,若干所述第一叶片12沿轴套一11径向间隔固定在轴套一11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叶轮组2还包括:轴套二21、固定环22和第二叶片23,所述轴套二21与轴套一11对应设置,所述固定环22通过连接块连接在所述轴套二21外侧,若干第二叶片23沿着所述固定环22径向间隔固定在固定环22上。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3包括:转轴一31,贯穿连接(固定连接)轴套一11和轴套二2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涡轮增压器,所述涡轮增压器包括上述用于涡轮增压器的多级叶轮结构,所述涡轮增压器还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壳体4和涡轮壳体5,所述涡轮壳体5内部设置有进气腔51,所述第二壳体4的一侧设置有废气排出口41,若干叶轮组均安装在涡轮壳体5内。涡轮增压器的其他结构和原理均为现有,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上述技术方案沿着转轴一31的轴向间隔设置若干叶轮组,同时若干叶轮组中叶片均沿着连接件3径向间隔布置;通过设置上述多级叶轮结构,解决了目前的用于涡轮增压器的叶轮结构通常沿着叶轮轴的轴向仅仅设置一组(一级)叶轮,容易影响涡轮增压器的使用效果(如在一组叶轮有损坏时,将导致涡轮增压器无法使用)的问题。
且多级叶轮可比单级叶轮获得更大的流量,改善了涡轮增压器的使用效果。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壳体4或涡轮壳体5内设置有第一检测机构,包括:
第一安装箱42,可拆卸设置在第二壳体4或涡轮壳体5内,所述第一安装箱42内开设有安装腔430,所述第一安装箱42的顶端设置有凸起的按钮43;
所述按钮43的下方固定设置有移动筒44,所述移动筒44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板45;
所述移动板45中心开孔,所述安装腔430的底部固定有固定杆46,所述固定杆46滑动贯穿所述开孔;
所述移动板45与移动筒44套接,移动板45与安装腔430的底部还设置有弹簧一48;
第三移动杆49,固定设置在所述移动板45的下方,所述第三移动杆49延伸至工作腔一410内、且与工作腔一410上下滑动连接;
所述第三移动杆49的另一端固定有楔形块411,所述楔形块411的顶部和工作腔一410之间固定有弹簧二412;
推杆413,设置在楔形块411的右侧的楔形面右侧,所述推杆413与工作腔一410左右滑动连接,所述推杆413右端延伸至驱动腔414内;
所述推杆413的右端固定设置有滑动块415,所述滑动块415滑动设置在驱动腔414内,所述滑动块415上设置有第一导体416,所述驱动腔414的右侧壁对应开设有第二导体417;
所述推杆413上套接有弹簧三47,所述弹簧三47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块415和驱动腔414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导体417与报警灯连接,所述第一导体416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一导体416与第二导体417连通后使得报警灯与电源导通。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当第一安装箱42所在位置(第二壳体4或涡轮壳体5)内气压过于大时,推动所述按钮43向下移动,提供移动筒44带动移动板45向下移动,从而通过第三移动杆49带动楔形块411向下运动,从而楔形块411的楔形面推动推杆413向下运动,带动第一导体416与第二导体417导通,实现给报警灯(可设置在涡轮增压器外部)供电报警。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上述技术方案当气压过大时,通过机械结构实现带动第一导体416和第二导体417导通,实现给报警灯(可设置在涡轮增压器外部)供电报警,具有报警可靠的优点;避免使用气压传感器出现检测异常,导致无法及时报警。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检测机构还包括:
所述驱动腔414的右侧设置的双输出轴电机418,所述双输出轴电机418的下方固定有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二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锥齿轮一419;
所述锥齿轮一419与锥齿轮二420垂直啮合,所述锥齿轮二420的左侧设置有转轴二421;
所述转轴二421的一端固定有皮带轮一422,所述皮带轮一422的上方通过皮带423设置有皮带轮二423,所述皮带轮二423的右侧固定有转轴三424,所述转轴三424上设置有风扇425;
第四安装箱426,设置在所述双输出轴电机418的上方,所述第四安装箱426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427,所述安装板427设置气体检测器件;
所述双输出轴电机418上端设置第一输出轴428,所述第一输出轴428上设置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上螺纹套接有套筒429,所述套筒429与所述第四安装箱426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安装箱上端设置可开合的开合门,所述气体检测器件用于通过所述开合门伸出第一安装箱外。
上述气体检测器件可包括:气压传感器、气体浓度传感器、流速传感器等中至少一项。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当需要使用气体检测器件时,通过双输出轴电机418驱动,可驱动第一输出轴428旋转,通过第一输出轴428上的螺纹段与套筒429的配合可带动套筒429以及第四安装箱426和安装板427向上运动,使得气体检测器件通过所述开合门伸出第一安装箱42外,并且可控制双输出电机的旋转实现气体检测器件在检测过程中上下移动调节位置,以及不使用时,可向下移动气体检测器件至第一安装箱42内进行收纳;
另外,为了避免,第一安装箱42所处环境的高温影响第一安装箱42内电器件,或者长时间使用气体检测器件后,收纳气体检测器件时,双输出轴电机418的第二竖直轴通过锥齿轮一419与锥齿轮二420的啮合带动转轴二421旋转,并通过皮带轮一422、皮带轮二423和皮带一的配合带动风扇425转动,实现对第一安装箱42内部进行散热。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双输出轴电机418实现带动气体检测器件上下移动检测,以及可向下移动收纳在第一安装箱42内,避免长时间处于第二壳体4或涡轮壳体5内的气体环境中检测影响气体检测器件的使用寿命;且双输出轴电机418可同时带动风扇425进行散热,实现了散热功能和上述移动功能的结合,更便于使用。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3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如图4-6所示,所述第二壳体4或涡轮壳体5内还设置有:第二检测机构6,所述第二检测机构6包括:
检测箱61,与第二壳体4或涡轮壳体5可拆卸连接;
电动伸缩杆62,固定端与所述检测箱61内上端固定连接;
第一连接柱63,上端设置第一凹槽64,所述电动伸缩杆62的伸缩端与所述第一凹槽64上下滑动连接;
竖直连接杆65,固定连接在所述电动伸缩杆62的伸缩端;
弹簧六610,套接在所述竖直连接杆65上,所述弹簧六610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凹槽64内壁及所述电动伸缩杆62下端固定连接;
检测块66,固定连接在所述竖直连接杆65下端,所述检测块66下端安装有气体检测器件;
第二连接柱67,内部中空,所述竖直连接杆65贯穿所述第二连接柱67;
第二安装箱68,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柱67下端;
两个第一齿轮69,设置在所述检测块66左右两侧,所述检测块66左右两侧设置第一啮合齿,所述第一齿轮69与所述第一啮合齿啮合;
左密封壳611、右密封壳612,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一齿轮69上。
上述气体检测器件可包括:气压传感器、气体浓度传感器、流速传感器等中至少一项。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在不需要使用气体检测器件时,如图4状态,左密封壳611和右密封壳612接触密封;
当需要使用气体检测器件时,通过控制电动伸缩杆62伸长可带动检测块66向下移动,使得检测块66上的第一啮合齿带动第一齿轮69旋转,使得左密封壳611和右密封壳612张开,同时,气体检测器件向下伸出,且通过电动伸缩杆62伸缩可调整气体检测器件的检测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上述技术方案实现通过电动伸缩杆62伸缩可调整气体检测器件的检测位置,以及控制左密封壳611和右密封壳612接触密封或打开,实现对气体检测器件的打开或者收纳。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如图4-6所示,所述第二检测机构6还包括:
两组第一连接组件,左右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柱63上,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杆613,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柱63上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613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614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614另一端与所述与所述第一连接柱63下部转动连接;
两组散热组件,左右对称的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柱63左右两侧,两组第一连接组件分别用于驱动两组散热组件。
优选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
第三安装箱615,与所述检测箱61左侧或右侧内壁固定连接;
第一水平导向杆616,左右滑动贯穿所述检测箱61左侧或右侧内壁,所述第一水平导向杆616一端位于所述检测箱61内、且固定连接有第一推动块617;
弹簧四618,套接在所述第一水平导向杆616上,所述弹簧四618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推动块617及所述检测箱61内壁固定连接;
第一移动杆619,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水平导向杆616位于所述第三安装箱615内的一端,所述第一移动杆619下端设置第二啮合齿;
第二齿轮620,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箱615内,所述第二啮合齿与所述第二齿轮620啮合;
气缸62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箱615内,所述气缸621的进气端连接冷却气体源;
活塞622,左右滑动连接在所述气缸621内,所述活塞622远离检测箱6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杆623;
弹簧五,套接在所述活塞杆623上,所述弹簧五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塞622及所述气缸621固定连接;
第二移动杆624,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塞杆623远离检测箱61的一端,所述第二移动杆624上端设置第三啮合齿,所述第三啮合齿与所述第二齿轮620啮合传动;
连接管(可为软管)625,一端与所述气缸621的出气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柱67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当电动伸缩杆62的伸缩端向下移动时,通过弹簧六610同时带动第一连接柱63及第二连接柱67向下移动,当移动到一定位置,第二连接杆614到的第一推动块617的位置,第二连接杆614可推动两个第一推动块617相互远离,使得第一水平导向杆616向左移动,从而带动第一移动杆619向左移动,通过第二啮合齿带动第二齿轮620转动,第二齿轮620通过第三啮合齿带动第二移动杆624向右移动,第二移动杆624带动活塞622杆向下移动,实现对气缸621内加压,气缸621内储存冷却气体,冷却气体通过活塞622的加压,加快排出至连接管625,通过第一连接管625排至检测器件位置,实现对气体检测器件的散热(可在气体检测器件使用后收纳时进行散热);同时配合上述弹簧四618和弹簧五可实现活塞622的左右移动,可在左移时加快从冷却气体源吸引冷却气体;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电动伸缩杆62在实现可调整气体检测器件的检测位置,以及控制左密封壳611和右密封壳612接触密封或打开,实现对气体检测器件的打开或者收纳的同时;还能实现上述驱动加压冷却气体排出对气体检测器件的散热,具有多功能的优点。
实施例5
在上述实施例1-4中任一项的基础上,还包括转轴一31状态检测装置,所述转轴一31状态检测装置包括:
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转轴一31上,用于检测所述转轴一31的温度;
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转轴一31上,用于获取所述转轴一31所处环境的相对湿度;
转速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转轴一31上,用于检测所述转轴一31的转速;
第一计时器,所述计时器用于记录所述转轴一31的使用时间;
第二计时器,所述计时器用于记录所述转轴一31的转动时间;
报警器,所述报警器用于发送报警信号;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第一计时器、第二计时器和报警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第一计时器、第二计时器控制所述报警器工作,包括:
步骤1: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第一计时器及公式(1)得到转轴一31的锈蚀程度指数:
其中,A为转轴一31的锈蚀程度指数,T1为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转轴一31的温度,T0为零摄氏度所对应的热力学温度,K为湿度传感器获取的所述转轴一31的相对湿度,t1为所述第一计时器记录的所述转轴一31的使用时间,t0为单位时间,ln为以e为底的自然对数,e为自然常数,取值2.72;
步骤2: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转速传感器、第二计时器及公式(2)计算转轴一31状态指数:
其中,B为转轴一31状态指数,n为所述转速传感器检测的所述转轴一31的转速,t2为所述第二计时器记录的所述转轴一31的转动时间,为所述转轴一31材料的泊松比,Q为所述转轴一31材料的屈服强度,m为连接于所述转轴一31上且相对于所述转轴一31发生转动的零件的重量,g为重力加速度,μ为连接于所述转轴一31上且相对于所述转轴一31发生转动的零件与所述转轴一31之间的动摩擦因数,S为连接于所述转轴一31上且相对于所述转轴一31发生转动的零件与所述转轴一31之间的接触面积,r为所述转轴一31的半径,π为圆周率,取值3.14;
当所述转轴一31状态指数不在预设的基准范围内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报警器进行报警。
式中,为基于温度、湿度对锈蚀的影响得出的转轴一31的锈蚀速率指数,/>为时间对转轴一31的锈蚀程度指数的影响修正的系数,表示转轴一31的基础状态指数,/>表示基于时间、锈蚀程度指数对转轴一31的基础状态指数的修正。
假设,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转轴一31的温度T1=298.15K,零摄氏度所对应的热力学温度T0=273.15K,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转轴一31的相对湿度K=50%,所述第一计时器记录的所述转轴一31的使用时间t1为=3000min,单位时间t0=1min,自然常数e=2.72,则通过上述可计算得到所述转轴一31的锈蚀程度指数A=0.044。
所述转速传感器检测的所述转轴一31的转速n=2000r/min,所述第二计时器记录的所述转轴一31的转动时间t2=1000min,所述转轴一31材料的泊松比所述转轴一31材料的屈服强度Q=235MPa,连接于所述转轴一31上且相对于所述转轴一31发生转动的零件的重量m=1kg,重力加速度g=9.8m/s2,连接于所述转轴一31上且相对于所述转轴一31发生转动的零件与所述转轴一31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连接于所述转轴一31上且相对于所述转轴一31发生转动的零件与所述转轴一31之间的接触面积S=200cm2,所述转轴一31的半径r=3cm,圆周率π=3.14,通过公式(2)计算得到转轴一31状态指数B=2.178(取小数点后三位),计算得到的转轴一31状态指数B=2.178超出预设的基准范围1-3,此时控制器不控制所述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转轴一31的温度,设置湿度传感器检测所述转轴一31的相对湿度,设置第一计时器记录所述转轴一31的使用时间,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转轴一31的温度、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转轴一31的相对湿度、第一计时器记录的所述转轴一31的使用时间以及公式(1)来计算得到转轴一31的锈蚀程度指数,同时,设置转速传感器检测所述转轴一31的转速,设置第二计时器记录所述转轴一31的转动时间,然后根据公式(1)的计算结果、转速传感器检测所述转轴一31的转速、第二计时器记录所述转轴一31的转动时间以及公式(2)可以计算得到转轴一31状态指数,当所述转轴一31状态指数不在预设的基准范围内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报警器进行报警,以通知使用人员进行检查或维护,以保证装置的安全,通过设置控制器控制报警器报警,及时通知相关工作人员检修,增加了装置的智能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壳体(4)和涡轮壳体(5),所述涡轮壳体(5)内部设置有进气腔(51),所述第二壳体(4)的一侧设置有废气排出口(41),若干叶轮组均安装在涡轮壳体(5)内;
所述第二壳体(4)或涡轮壳体(5)内设置有第一检测机构,包括:
第一安装箱(42),可拆卸设置在第二壳体(4)或涡轮壳体(5)内,所述第一安装箱(42)内开设有安装腔(430),所述第一安装箱(42)的顶端设置有凸起的按钮(43);
所述按钮(43)的下方固定设置有移动筒(44),所述移动筒(44)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板(45);
所述移动板(45)中心开孔,所述安装腔(430)的底部固定有固定杆(46),所述固定杆(46)滑动贯穿所述开孔;
所述移动板(45)与移动筒(44)套接,移动板(45)与安装腔(430)的底部还设置有弹簧一(48);
第三移动杆(49),固定设置在所述移动板(45)的下方,所述第三移动杆(49)延伸至工作腔一(410)内、且与工作腔一(410)上下滑动连接;
所述第三移动杆(49)的另一端固定有楔形块(411),所述楔形块(411)的顶部和工作腔一(410)之间固定有弹簧二(412);
推杆(413),设置在楔形块(411)的右侧的楔形面右侧,所述推杆(413)与工作腔一(410)左右滑动连接,所述推杆(413)右端延伸至驱动腔(414)内;
所述推杆(413)的右端固定设置有滑动块(415),所述滑动块(415)滑动设置在驱动腔(414)内,所述滑动块(415)上设置有第一导体(416),所述驱动腔(414)的右侧壁对应开设有第二导体(417);
所述推杆(413)上套接有弹簧三(47),所述弹簧三(47)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块(415)和驱动腔(414)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导体(417)与报警灯连接,所述第一导体(416)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一导体(416)与第二导体(417)连通后使得报警灯与电源导通;
还包括一种用于涡轮增压器的多级叶轮结构,所述多级叶轮结构包括:若干叶轮组和连接件(3),所述若干叶轮组沿着连接件(3)轴向间隔布置在连接件(3)上,所述若干叶轮组中叶片均沿着连接件(3)径向间隔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叶轮组包括:第一叶轮组(1)和第二叶轮组(2),所述第一叶轮组(1)还包括:轴套一(11)和第一叶片(12),若干所述第一叶片(12)沿轴套一(11)径向间隔固定在轴套一(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轮组(2)还包括:轴套二(21)、固定环(22)和第二叶片(23),所述轴套二(21)与轴套一(11)对应设置,所述固定环(22)通过连接块连接在所述轴套二(21)外侧,若干第二叶片(23)沿着所述固定环(22)径向间隔固定在固定环(2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包括:转轴一(31),贯穿连接轴套一(11)和轴套二(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机构还包括:
所述驱动腔(414)的右侧设置的双输出轴电机(418),所述双输出轴电机(418)的下方固定有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二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锥齿轮一(419);
所述锥齿轮一(419)与锥齿轮二(420)垂直啮合,所述锥齿轮二(420)的左侧设置有转轴二(421);
所述转轴二(421)的一端固定有皮带轮一(422),所述皮带轮一(422)的上方通过皮带设置有皮带轮二(423),所述皮带轮二(423)的右侧固定有转轴三(424),所述转轴三(424)上设置有风扇(425);
第四安装箱(426),设置在所述双输出轴电机(418)的上方,所述第四安装箱(426)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427),所述安装板(427)设置气体检测器件;
所述双输出轴电机(418)上端设置第一输出轴(428),所述第一输出轴(428)上设置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上螺纹套接有套筒(429),所述套筒(429)与所述第四安装箱(426)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安装箱(42)上端设置可开合的开合门,所述气体检测器件用于通过所述开合门伸出第一安装箱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4)或涡轮壳体(5)内还设置有:第二检测机构(6),所述第二检测机构(6)包括:
检测箱(61),与第二壳体(4)或涡轮壳体(5)可拆卸连接;
电动伸缩杆(62),固定端与所述检测箱(61)内上端固定连接;
第一连接柱(63),上端设置第一凹槽(64),所述电动伸缩杆(62)的伸缩端与所述第一凹槽(64)上下滑动连接;
竖直连接杆(65),固定连接在所述电动伸缩杆(62)的伸缩端;
弹簧六(610),套接在所述竖直连接杆(65)上,所述弹簧六(610)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凹槽(64)内壁及所述电动伸缩杆(62)下端固定连接;
检测块(66),固定连接在所述竖直连接杆(65)下端,所述检测块(66)下端安装有气体检测器件;
第二连接柱(67),内部中空,所述竖直连接杆(65)贯穿所述第二连接柱(67);
第二安装箱(68),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柱(67)下端;
两个第一齿轮(69),设置在所述检测块(66)左右两侧,所述检测块(66)左右两侧设置第一啮合齿,所述第一齿轮(69)与所述第一啮合齿啮合;
左密封壳(611)、右密封壳(612),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一齿轮(69)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机构(6)还包括:
两组第一连接组件,左右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柱(63)上,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杆(613),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柱(63)上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613)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614)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614)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柱(63)下部转动连接;
两组散热组件,左右对称的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柱(63)左右两侧,两组第一连接组件分别用于驱动两组散热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
第三安装箱(615),与所述检测箱(61)左侧或右侧内壁固定连接;
第一水平导向杆(616),左右滑动贯穿所述检测箱(61)左侧或右侧内壁,所述第一水平导向杆(616)一端位于所述检测箱(61)内、且固定连接有第一推动块(617);
弹簧四(618),套接在所述第一水平导向杆(616)上,所述弹簧四(618)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推动块(617)及所述检测箱(61)内壁固定连接;
第一移动杆(619),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水平导向杆(616)位于所述第三安装箱(615)内的一端,所述第一移动杆(619)下端设置第二啮合齿;
第二齿轮(620),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箱(615)内,所述第二啮合齿与所述第二齿轮(620)啮合;
气缸(62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箱(615)内,所述气缸(621)的进气端连接冷却气体源;
活塞(622),左右滑动连接在所述气缸(621)内,所述活塞(622)远离检测箱(6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杆(623);
弹簧五,套接在所述活塞杆(623)上,所述弹簧五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塞(622)及所述气缸(621)固定连接;
第二移动杆(624),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塞杆(623)远离检测箱(61)的一端,所述第二移动杆(624)上端设置第三啮合齿,所述第三啮合齿与所述第二齿轮(620)啮合传动;
连接管(625),一端与所述气缸(621)的出气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柱(67)连通。
CN202210009903.0A 2022-01-06 2022-01-06 一种用于涡轮增压器的多级叶轮结构以及涡轮增压器 Active CN1143204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09903.0A CN114320477B (zh) 2022-01-06 2022-01-06 一种用于涡轮增压器的多级叶轮结构以及涡轮增压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09903.0A CN114320477B (zh) 2022-01-06 2022-01-06 一种用于涡轮增压器的多级叶轮结构以及涡轮增压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0477A CN114320477A (zh) 2022-04-12
CN114320477B true CN114320477B (zh) 2023-12-15

Family

ID=81024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09903.0A Active CN114320477B (zh) 2022-01-06 2022-01-06 一种用于涡轮增压器的多级叶轮结构以及涡轮增压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2047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27150A1 (de) * 2003-06-17 2005-01-05 Daimlerchrysler Ag Abgasturbolader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KR20080008663A (ko) * 2006-07-20 2008-01-24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양흡입 원심압축기를 구비한 터보과급기
CN104514631A (zh) * 2013-09-26 2015-04-15 电动内燃机公司 具有混流涡轮机级的涡轮增压器
CN112360808A (zh) * 2020-09-22 2021-02-12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涡轮增压器的多级叶轮结构以及涡轮增压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68008A1 (en) * 2019-09-30 2021-04-08 Gaffoor Feizal Alli A multi-stage roto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27150A1 (de) * 2003-06-17 2005-01-05 Daimlerchrysler Ag Abgasturbolader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KR20080008663A (ko) * 2006-07-20 2008-01-24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양흡입 원심압축기를 구비한 터보과급기
CN104514631A (zh) * 2013-09-26 2015-04-15 电动内燃机公司 具有混流涡轮机级的涡轮增压器
CN112360808A (zh) * 2020-09-22 2021-02-12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涡轮增压器的多级叶轮结构以及涡轮增压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0477A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60667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
CN114320477B (zh) 一种用于涡轮增压器的多级叶轮结构以及涡轮增压器
CN214617126U (zh) 一种锅炉离心引风机
CN218030848U (zh) 一种大风量环保离心风机
CN109538509A (zh) 一种新型可移动离心风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08561308B (zh) 一种带有冷却装置的无油涡旋空气压缩机
CN114333268B (zh) 一种用于电力在线监测系统的报警方法及装置
CN114320955A (zh) 一种燃料电池用空压机
CN211259061U (zh) 一种新型微型旋片泵
CN2363088Y (zh) 单螺杆空气压缩机
CN215170783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空压机
CN216518740U (zh) 一种具有支撑机构的低噪声风机
CN215170942U (zh) 一种耐高温双速箱式离心风机
CN213953937U (zh) 用于工业通风的离心风机
CN208634103U (zh) 一种通过加强肋降低气动噪声的离心风机蜗壳
CN218261021U (zh) 一种便于更换卷带轮的收卷装置
CN216306252U (zh) 一种气体压缩装置
CN219865513U (zh) 一种化工厂防尘防爆风机
CN220452676U (zh) 一种高效减速机快速降温结构
CN215719204U (zh) 用于汽车起重机的摆线液压马达
CN215793941U (zh) 一种用于风机加工的电机运输装置
CN111379687A (zh) 泵压机
CN212407127U (zh) 一种离心风机的蜗壳型线结构
CN218493746U (zh) 一种充气装置
CN214590909U (zh) 一种侧面排风的防爆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