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19465A - 既有锚索检测装置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既有锚索检测装置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19465A
CN114319465A CN202111529135.3A CN202111529135A CN114319465A CN 114319465 A CN114319465 A CN 114319465A CN 202111529135 A CN202111529135 A CN 202111529135A CN 114319465 A CN114319465 A CN 1143194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chor
anchor plate
exposed
steel strand
exi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2913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文龙
谢永桥
何玮山
沈仁良
庞忠华
孙志贤
陈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Safety Inspection St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Safety Inspection St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Safety Inspection St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Safety Inspection St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2913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194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19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94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既有锚索检测装置使用方法,属于工程质量检测领域。既有锚索设置于台座上,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既有锚索的至少一根外露钢绞线分别伸入锚板的至少一个第一锚孔中;其中,锚板还连接有至少一根外接钢绞线;将至少一个第一固定件分别插入至少一个第一锚孔中,以使外露钢绞线与锚板固定连接;将所有外接钢绞线穿设过支撑件,以使得外接钢绞线具有远离台座的外露部分;将支撑件支撑在台座上,并通过千斤顶对外露部分加力,以使外露部分相对支撑件沿背离台座的方向移动,直至外接钢绞线被千斤顶的远离台座一端端面上的工具锚夹紧。本发明通过锚板延长了外露钢绞线的长度,以方便对既有锚索进行检测。

Description

既有锚索检测装置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质量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既有锚索检测装置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程中,锚索需要进行各种检测和试验,而在一些检测和试验中,需要锚索外露钢绞线满足一定的长度来安装试验装置,市面上存在的一些处理装置都需要锚索外露长度较长,对于较短的锚索外露长度则无法和锚索检测装置连接,实用性不强。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有锚索检测装置使用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较短的锚索外露长度则无法和锚索检测装置连接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既有锚索检测装置使用方法,所述既有锚索设置于台座上,所述既有锚索检测装置包括:
锚板,锚板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锚孔,第一锚孔沿锚板的厚度方向贯穿锚板;
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一锚孔内,用于将外露钢绞线与锚板固定;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具有一侧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既有锚索和锚板;
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既有锚索的至少一根外露钢绞线分别伸入锚板的至少一个第一锚孔中;其中,所述锚板还连接有至少一根外接钢绞线;
将至少一个第一固定件分别插入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锚孔中,以使所述外露钢绞线与所述锚板固定连接;
将所有所述外接钢绞线穿设过支撑件,以使得外接钢绞线具有远离台座的外露部分;
将支撑件支撑在台座上,并通过千斤顶对所述外露部分加力,以使所述外露部分相对所述支撑件沿背离台座的方向移动,直至外接钢绞线被千斤顶的远离所述台座一端端面上的工具锚夹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将既有锚索的至少一根外露钢绞线分别伸入锚板的至少一个第一锚孔中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锚孔的径向外侧,将多根所述外接钢绞线沿锚板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并与锚板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锚孔的径向外侧,将多根所述外接钢绞线沿锚板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并与锚板固定连接,包括:
将多根外接钢绞线分别伸入锚板上沿锚板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的多个第二锚孔中;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锚孔位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锚孔的径向外侧;
沿台座至锚板的方向将第二固定件插入所述第二锚孔中,以使所述外接钢绞线与所述锚板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将多根外接钢绞线分别伸入锚板上沿锚板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的多个第二锚孔中,包括:
将至少一根所述外接钢绞线分别穿设锚板上沿锚板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的多个第二锚孔至伸出所述第二锚孔,且所述外接钢绞线的伸出部分的长度小于所述锚板的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将至少一个第一固定件分别插入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锚孔中,以使所述外露钢绞线与所述锚板固定连接,包括:
将至少一个第一固定件沿锚板至台座的方向分别插入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锚孔中,以使所述外接钢绞线与所述锚板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锚孔为锥形孔,所述第一固定件具有第一锥形部,所述第一锥形部与所述第一锚孔配合;
将至少一个第一锥形部锚板至台座的方向分别插入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锚孔中,直至所述第一锥形部的外周侧壁与所述锥形孔的孔周侧壁紧贴,以使所述外接钢绞线与所述锚板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过千斤顶对所述外露部分加力,包括:
通过多个千斤顶分别对多个外露部分加力。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过多个千斤顶分别对多个外露部分加力,包括:
通过多个千斤顶分别对多个外露部分沿对应的所述外露部分的中心轴线所在方向加力。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过千斤顶对所述外露部分加力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支撑件的端面上放置第一垫板;
将所述千斤顶的端部抵接在所述第一垫板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将支撑件支撑在所述台座上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台座的端面上放置第二垫板;
所述将支撑件支撑在所述台座上,包括:
将支撑件支撑在所述第二垫板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既有锚索检测装置使用方法,通过将既有锚索的至少一根外露钢绞线分别伸入锚板的至少一个第一锚孔中,将至少一个第一固定件分别插入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锚孔中,以使所述外露钢绞线与所述锚板固定连接,从而将锚板与外露钢绞线较短的既有锚索连接在一起,相应地延长了外露钢绞线的长度,以方便对既有锚索进行检测,避免了外露钢绞线较短的锚索由于难以与锚索接长器连接而无法进行检测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既有锚索检测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既有锚索检测装置的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既有锚索检测装置的外接钢绞线和外露钢绞线与锚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既有锚索检测装置使用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既有锚索检测装置使用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现有技术中,在工程中,锚索需要进行各种检测和试验,而在一些检测和试验中,需要锚索外露钢绞线满足一定的长度来安装试验装置,目前工程中对于外露钢绞线较短的锚索还没有合适的处理装置。市面上存在的一些处理装置都需要锚索外露长度较长。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既有锚索检测装置使用方法,通过将既有锚索的至少一根外露钢绞线分别伸入锚板的至少一个第一锚孔中,将至少一个第一固定件分别插入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锚孔中,以使所述外露钢绞线与所述锚板固定连接,从而将锚板与外露钢绞线较短的既有锚索连接在一起,可以对既有锚索进行检测。
下面结合一些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申请的发明构思。
本实施例中,一种既有锚索检测装置使用方法,所述既有锚索设置于台座上。需要说明是,参阅图1至图3,所述既有锚索检测装置包括:
锚板100,锚板100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锚孔120,第一锚孔120沿锚板100的厚度方向贯穿锚板100;
第一固定件310,第一固定件310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一锚孔120内,用于将外露钢绞线210与锚板100固定;
支撑件500,所述支撑件500具有一侧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既有锚索和锚板100。
本实施例中,参阅图4,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将既有锚索的至少一根外露钢绞线分别伸入锚板的至少一个第一锚孔中;其中,所述锚板还连接有至少一根外接钢绞线;
步骤S102、将至少一个第一固定件分别插入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锚孔中,以使所述外露钢绞线与所述锚板固定连接;
具体而言,其中,所述锚板100的剖面结构可以为圆形、六边形和矩形等多种形状。本发明不对锚板100的结构和形状进行限制,只要锚板100能够传递外接锚索和既有锚索之间的力即可。试验人员根据具体试验的要求对锚板100的外形进行调整,以易于既有锚索检测。且本实施例对锚板100上开设的至少一个第一锚孔120的数量和尺寸不进行限制,试验人员根据具体试验的要求,可改变锚板100上的锚孔的数量以及尺寸,使锚板100能够连接多种尺寸的既有锚索,满足既有锚索检测的要求,易于试验进行。
锚板100上还具有至少一根外接钢绞线220,外接钢绞线220的长度较长,从而在将锚板100与外露钢绞线210连接后,可以通过外接钢绞线220对锚板100施加力,进而通过锚板100实现对既有锚索的施加力,以实现对既有锚索的检测或者试验。
第一固定件310与第一锚孔120可拆卸地连接,两者可以是螺纹连接、过盈配合或者卡扣配合或者其他等同方式,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制。因此,在使用该既有锚索检测装置时,首先将既有锚索的外露钢绞线210分别伸入锚板的第一锚孔120中,并通过插入第一锚孔120内的第一固定件310,以使所述外露钢绞线210与所述锚板100固定连接。从而将锚板100与既有锚索固定连接在一起,此时,通过锚板100上的拉伸即可实现对既有锚索的拉伸。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02,具体包括:将至少一个第一固定件沿锚板至台座的方向分别插入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锚孔中,以使所述外露钢绞线与所述锚板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由于既有锚索的外露钢绞线210的长度较短,在执行步骤S101之后,即外露钢绞线210伸入第一锚孔120后,锚板100会与既有锚索的工作锚600贴合。此时,锚板100与台座400之间未能留出充足的空间供工作人员操作第一固定件310。为此,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固定件310从锚板100的背离台座400的一侧,沿锚板100至台座400插入至第一锚孔310中,从而可以利用锚板100的背离台座400一侧的充足空间,以便于工作人员方便快捷地将第一固定件310插入至第一锚孔120中。
参阅图3,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选择,所述第一锚孔120为锥形孔,所述第一固定件310具有第一锥形部,所述第一锥形部与所述第一锚孔120配合;
此时,步骤S102,具体包括:
将至少一个第一锥形部沿台座至锚板的方向分别插入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锚孔中,直至所述第一锥形部的外周侧壁与所述锥形孔的孔周侧壁紧贴,以使所述外露钢绞线与所述锚板固定连接。
具体而言,将锚板100的第一锚孔120一一对准既有锚索的外露钢绞线210后,向靠近台座400的方向推锚板100,外露钢绞线210伸入至第一锚孔120内,然后在锚板100的另一侧,将具有第一锥形部的第一固定件310沿靠近台座400的方向敲入第一锚120内,当第一锥形部的外周侧壁与所述锥形孔的孔周侧壁紧贴,如形成过盈配合时,第一固定件310将填满外露钢绞线210和锥形孔之间间隙,使得外露钢绞线210与锚板100固定连接。该种方式简单快捷,且可靠性和环境使用性较高,适于使用在工地中。
且本实施例中,外露钢绞线210所在方位与第一固定件310脱离第一锚孔120的方向相反,将使得在加力过程中,第一固定件310与锚板100的结合更加牢固。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选择,第一锚孔120和第一固定件310还可螺纹连接,通过第一固定件310拧入或者拧出第一锚孔120,以实现第一固定件310与第一锚孔120的可拆卸连接。
步骤S103、将所有所述外接钢绞线穿设过支撑件,以使得外接钢绞线具有远离台座的外露部分;
步骤S104、将支撑件支撑在台座上,并通过千斤顶对所述外露部分加力,以使所述外露部分相对所述支撑件沿背离台座的方向移动,直至外接钢绞线被千斤顶的远离所述台座一端端面上的工具锚夹紧。
具体而言,支撑件500可构造为支撑凳,其具有至少3个凳腿和凳面,将至少3个凳腿支撑在台座400上,以可以稳定的传递力。至少3个凳腿之间限定出一锚板安装空间,既有锚索和锚板100均容置于该锚板安装空间内。凳面上开设有一个或者与外接钢绞线220数量相同的贯穿孔,外接钢绞线220穿过贯穿孔凸出至凳面的外侧,形成外露部分。通过千斤顶对外露部分加力,千斤顶700的端面抵靠在凳面上,由于支撑件500支撑在台座400上不能移动,千斤顶700将外露部分向远离台座400的方向伸出,直至外接钢绞线220的外露部分从工具锚800上伸出,然后被工具锚800夹紧,完成整个既有锚索检测装置的安装。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04具体包括:通过多个千斤顶分别对多个外露部分加力。
参阅图1,可以理解的,由于外接钢绞线220之间的间距较大,使用一个大千斤顶加压难以实现均匀加力,此时,可通过该多个千斤顶700分别对外接钢绞线进行加力。具体而言,在每根外接钢绞线220上套上一千斤顶700,使用多个千斤顶对外接钢绞线220进行加压。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步骤S204具体包括:
通过多个千斤顶700分别对多个外露部分沿对应的所述外露部分的中心轴线所在方向加力。
具体而言,为了避免无效加力,或者多根外接钢绞线220之间的施加的力彼此不均匀,导致锚板100未能均匀受力,每个千斤顶700的中心轴线应与负载作用力的中线同心,从而千斤顶700施加的负载作用力沿外露部分的中心轴线所在方向加力。如此,在多根外接钢绞线220的作用下,锚板100整体带动既有锚索向远离台座的方向移动,避免发生锚板100受力发生偏移后,部分锚板100远离台座400,部分锚板100靠近台座400导致锚板受损。
作为一个实施例,步骤S104中通过多个千斤顶分别对多个外露部分加力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支撑件的端面上放置第一垫板;
将所述千斤顶的端部抵接在所述第一垫板上。
具体而言,为了避免千斤顶700加力后,支撑件500的凳面由于应力集中而受损,因此,在支撑件500上布置一第一垫板900,以保护支撑件500。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S104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台座的端面上放置第二垫板;
所述将支撑件支撑在所述台座上,包括:
将支撑件支撑在所述第二垫板上。
具体而言,为了避免千斤顶700加力后,通过支撑件500传递至台座400上的力导致凳腿处应力集中而受损,在台座400的端面上还放置有第二垫板600,以保护台座400表面。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既有锚索的至少一根外露钢绞线分别伸入锚板的至少一个第一锚孔中,将至少一个第一固定件分别插入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锚孔中,以使所述外露钢绞线与所述锚板固定连接,从而将锚板与外露钢绞线较短的既有锚索连接在一起,可以对既有锚索进行检测。
作为一个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既有锚索检测装置使用方法第一实施例。参阅图5,图5为一种既有锚索检测装置使用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方法包括:
步骤S201、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锚孔的径向外侧,将多根所述外接钢绞线沿锚板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并与锚板固定连接。
参阅图2,具体而言,为了使得千斤顶700施加在锚板100上的力更加均匀,多根外接钢绞线220沿锚板100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且为了减小加力所需的大小,增加施加在外接钢绞线的力和既有锚索与锚板100之间的连接点的力臂长度,为此,第一锚孔120阵列于锚板100的内侧,即外露钢绞线210与锚板100之间的多个连接点构成的环形位于外接钢绞线220与锚板100之间的多个连接点的环形的径向内侧。
作为一个实施例,步骤S201包括:
步骤S2011、将多根外接钢绞线分别伸入锚板上沿锚板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的多个第二锚孔中;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锚孔位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锚孔的径向外侧;
步骤S2012、沿台座至锚板的方向将第二固定件插入所述第二锚孔中,以使所述外接钢绞线与所述锚板固定连接。
具体而言,锚板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锚孔130,且多个第二锚孔130沿锚板100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参阅图2,多个第一锚孔120构成的环形图形位于多个第二锚孔130构成的环形图形的内侧。
将外接钢绞线220伸入至第二锚孔130后,通过第二固定件320实现对外接钢绞线220的固定。第二锚孔130也可构造为锥形孔,且第二锚孔130和第一锚孔120的扩口方向相反。如此,沿台座400至锚板100的方向将具有第二锥形部的第二固定件320插入所述第二锚孔130中,当第二锥形部的外周侧壁与所述第二锚孔130的孔周侧壁紧贴,如形成过盈配合时,第二固定件320将外接钢绞线220和第二锚孔130之间的间隙填满,使得外接钢绞线220与锚板100固定连接。该种方式简单快捷,且可靠性和环境使用性较高,适于使用在工地中。
且本实施例中,外接钢绞线220的移动方向与第二固定件320脱离第二锚孔130的方向相反,将使得在加力过程中,第二固定件320与锚板100的结合更加牢固。
作为一个实施例,步骤S201,包括:
将至少一根所述外接钢绞线分别穿设锚板上沿锚板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的多个第二锚孔至伸出所述第二锚孔,且所述外接钢绞线的伸出部分的长度小于所述锚板的厚度。
具体而言,由于既有锚索的外露钢绞线长度较短,即锚板100与既有锚索之间的距离较短,外接钢绞线220穿出第二锚孔130的长度不宜过长,以避免出现锚板100与既有锚索之间的空隙不足以容纳外接钢绞线220的情况。
步骤S202、将既有锚索的至少一根外露钢绞线分别伸入锚板的至少一个第一锚孔中;其中,所述锚板还连接有至少一根外接钢绞线;
步骤S203、将至少一个第一固定件分别插入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锚孔中,以使所述外露钢绞线与所述锚板固定连接;
步骤S204、将所有所述外接钢绞线穿设过支撑件,以使得外接钢绞线具有远离台座的外露部分;
步骤S205、将支撑件支撑在台座上,并通过千斤顶对所述外露部分加力,以使所述外露部分相对所述支撑件沿背离台座的方向移动,直至外接钢绞线被千斤顶的远离所述台座一端端面上的工具锚夹紧。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既有锚索检测装置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锚索设置于台座上,所述既有锚索检测装置包括:
锚板,锚板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锚孔,第一锚孔沿锚板的厚度方向贯穿锚板;
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一锚孔内,用于将外露钢绞线与锚板固定;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具有一侧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既有锚索和锚板;
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既有锚索的至少一根外露钢绞线分别伸入锚板的至少一个第一锚孔中;其中,所述锚板还连接有至少一根外接钢绞线;
将至少一个第一固定件分别插入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锚孔中,以使所述外露钢绞线与所述锚板固定连接;
将所有所述外接钢绞线穿设过支撑件,以使得外接钢绞线具有远离台座的外露部分;
将支撑件支撑在台座上,并通过千斤顶对所述外露部分加力,以使所述外露部分相对所述支撑件沿背离台座的方向移动,直至外接钢绞线被千斤顶的远离所述台座一端端面上的工具锚夹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锚索检测装置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既有锚索的至少一根外露钢绞线分别伸入锚板的至少一个第一锚孔中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锚孔的径向外侧,将多根所述外接钢绞线沿锚板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并与锚板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既有锚索检测装置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锚孔的径向外侧,将多根所述外接钢绞线沿锚板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并与锚板固定连接,包括:
将多根外接钢绞线分别伸入锚板上沿锚板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的多个第二锚孔中;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锚孔位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锚孔的径向外侧;
沿台座至锚板的方向将第二固定件插入所述第二锚孔中,以使所述外接钢绞线与所述锚板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既有锚索检测装置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多根外接钢绞线分别伸入锚板上沿锚板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的多个第二锚孔中,包括:
将至少一根所述外接钢绞线分别穿设锚板上沿锚板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的多个第二锚孔至伸出所述第二锚孔,且所述外接钢绞线的伸出部分的长度小于所述锚板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既有锚索检测装置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至少一个第一固定件分别插入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锚孔中,以使所述外露钢绞线与所述锚板固定连接,包括:
将至少一个第一固定件沿锚板至台座的方向分别插入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锚孔中,以使所述外接钢绞线与所述锚板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既有锚索检测装置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孔为锥形孔,所述第一固定件具有第一锥形部,所述第一锥形部与所述第一锚孔配合;
将至少一个第一锥形部锚板至台座的方向分别插入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锚孔中,直至所述第一锥形部的外周侧壁与所述锥形孔的孔周侧壁紧贴,以使所述外接钢绞线与所述锚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既有锚索检测装置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千斤顶对所述外露部分加力,包括:
通过多个千斤顶分别对多个外露部分加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既有锚索检测装置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多个千斤顶分别对多个外露部分加力,包括:
通过多个千斤顶分别对多个外露部分沿对应的所述外露部分的中心轴线所在方向加力。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既有锚索检测装置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千斤顶对所述外露部分加力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支撑件的端面上放置第一垫板;
将所述千斤顶的端部抵接在所述第一垫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既有锚索检测装置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支撑件支撑在所述台座上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台座的端面上放置第二垫板;
所述将支撑件支撑在所述台座上,包括:
将支撑件支撑在所述第二垫板上。
CN202111529135.3A 2021-12-14 2021-12-14 既有锚索检测装置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43194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29135.3A CN114319465A (zh) 2021-12-14 2021-12-14 既有锚索检测装置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29135.3A CN114319465A (zh) 2021-12-14 2021-12-14 既有锚索检测装置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9465A true CN114319465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49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29135.3A Pending CN114319465A (zh) 2021-12-14 2021-12-14 既有锚索检测装置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19465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56547A (ja) * 2010-06-07 2011-12-22 Kazuo Kazama 定着具
CN102296605A (zh) * 2011-07-18 2011-12-28 中铁西北科学院研究所有限公司深圳南方分院 锚索预应力荷载补偿或卸荷的装置及方法
CN103967009A (zh) * 2014-04-29 2014-08-06 福建华东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锚索接长张拉的方法
CN208379655U (zh) * 2018-07-09 2019-01-15 四川正路建设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静载抗拔试验快速装配装置
CN111945717A (zh) * 2020-06-27 2020-11-17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一种边坡在役锚索承载力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3529811A (zh) * 2021-06-23 2021-10-22 福建省建研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封锚后的锚索抗拔承载力检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56547A (ja) * 2010-06-07 2011-12-22 Kazuo Kazama 定着具
CN102296605A (zh) * 2011-07-18 2011-12-28 中铁西北科学院研究所有限公司深圳南方分院 锚索预应力荷载补偿或卸荷的装置及方法
CN103967009A (zh) * 2014-04-29 2014-08-06 福建华东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锚索接长张拉的方法
CN208379655U (zh) * 2018-07-09 2019-01-15 四川正路建设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静载抗拔试验快速装配装置
CN111945717A (zh) * 2020-06-27 2020-11-17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一种边坡在役锚索承载力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3529811A (zh) * 2021-06-23 2021-10-22 福建省建研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封锚后的锚索抗拔承载力检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55755B (zh) 一种拉索-索夹组装件抗滑移承载力的试验方法
KR940002891B1 (ko) 다수의 가닥으로 이루어진 케이블의 인장방법 및 인장장치
CN109137733B (zh) 一种低回缩锚具的张拉支撑装置及张拉方法
CN107975240B (zh) 一种退锚二次张拉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14319465A (zh) 既有锚索检测装置使用方法
CN105509683B (zh) 一种用于自平衡试桩法的位移测量装置
JP4511276B2 (ja) アンカーのリフトオフ試験装置
CN110184954B (zh) 一种桥梁预应力体外索拆除方法
CN210487476U (zh) 静载试验装置
JP2006045860A5 (zh)
CN113091978B (zh) 一种平行钢绞线式斜拉索预应力检测装置与方法
CN215482933U (zh) 锚索张拉施工、验收的一体化辅助装置
KR20190043383A (ko) 그라운드 앵커용 강연선 재긴장 장치
CN202305323U (zh) 一种脐带缆的拉伸夹具
JPH11256827A (ja) アンカーの再緊張方法および再緊張用治具
KR102125243B1 (ko) 기시공된 앵커의 재인장 및 인장력 육안확인 장치 시공 방법
CN213836767U (zh) 小吨位单桩竖向抗拔静载实验快速装配反力装置
KR102385479B1 (ko) 강도 시험장치
CN216791606U (zh) 锚索接长器及既有锚索检测装置
CN110553822B (zh) 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试验方法
CN219830624U (zh) 一种锚索抗拔承载力检测工装
KR200392133Y1 (ko) 제거형 앵커
KR100739879B1 (ko) 긴장재의 긴장 및 해체용 디바이스
CN212742654U (zh) 一种工后锚索预应力传感器安装系统
CN220619762U (zh) 用于斜向吊杆的钢锚箱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