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12595A - 一种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12595A
CN114312595A CN202210218402.3A CN202210218402A CN114312595A CN 114312595 A CN114312595 A CN 114312595A CN 202210218402 A CN202210218402 A CN 202210218402A CN 114312595 A CN114312595 A CN 114312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vehicle
transmission
groove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184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12595B (zh
Inventor
吕慧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engyuan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engyuan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engyuan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engyuan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1840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125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12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25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125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25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包括固定板、车载显示器,车载显示器卡合固定连接于固定板下表面,车载显示器包括外壳、显示屏、转动装置、锁紧装置、电路板,外壳上设有第一收纳槽、第二收纳槽,锁紧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推动件、两个拉动杆、两个滑动件,第一驱动装置固定收容于第一收纳槽内,第一驱动装置转动带动推动件滑动进而同时拉动两个拉动杆收拢以分别拉动两个滑动件夹持显示屏;本发明采用了卡合的安装方式将车载显示器固定在固定板上,有利于用户的快速安装;采用了锁紧装置对显示屏在收纳时进行锁紧,防止显示屏在车辆颠簸时脱落;采用了声音控制对车载显示器进行开启或关闭,有利于用户在座椅远处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车载多媒体显示屏越来越趋于大屏化,常见的车载多媒体显示屏有横屏和竖屏两种布置方式,采用何种布置方式与汽车内饰造型有关,但是,现有的车载显示屏大多数不能过进行收纳,这样则影响视线,而且,容易对乘车人员造成干扰,导致车内空间狭小,乘车人员走动时容易发生头部碰撞,不利于乘车人员的安全行走。
而目前市面上出现的折叠车载显示屏,其依靠马达转动带动显示屏的一端转动从而进行折叠收纳(显示屏收纳时向上翻转),但是,汽车行驶在颠簸道路时,由于车辆上下颠簸,且显示屏的一端与马达转轴固定连接,此时则会出现杠杆的原理,显示屏未与马达连接的一端则撬动马达转轴的连接处转动,导致显示屏与马达转轴的连接处出现松动,此时显示屏则逐渐滑落向下翻转并在汽车颠簸时完全向下伸展开,这样马达的转轴则与显示屏打滑,马达则无法再次控制显示屏进行向上收纳,而滑落的显示屏则占用了车内的空间,不利于乘车人员的的安全乘车。
为此,有必要提出一种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包括固定板、车载显示器,所述车载显示器卡合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下表面,所述车载显示器包括外壳、显示屏、转动装置、锁紧装置、电路板,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收纳槽、第二收纳槽,所述转动装置固定收容于所述第一收纳槽内,所述转动装置的转轴分别从所述外壳两侧延伸至所述第二收纳槽内,所述显示屏收容于所述第二收纳槽内,所述显示屏一端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转动装置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锁紧装置固定收容于所述第一收纳槽内并分别从所述外壳两侧延伸至所述第二收纳槽内且夹持所述显示屏另一端,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推动件、两个拉动杆、两个滑动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固定收容于所述第一收纳槽内,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转轴与所述推动件一端丝杆连接,所述推动件、两个所述滑动件均与所述外壳滑动连接,所述推动件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动件垂直,两个所述拉动杆的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推动件两侧,两个所述拉动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于两个所述滑动件一端,两个所述滑动件均延伸至所述第二收纳槽内,所述电路板固定收容于所述第一收纳槽内并分别与所述显示屏、所述转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转动带动所述推动件滑动进而同时拉动两个所述拉动杆收拢以分别拉动两个所述滑动件夹持所述显示屏。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卡位,所述外壳上设有多个第二卡位,多个所述第一卡位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卡位一一对应并卡合。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带、第二传动轴、两个第二传动带、两个输出轴,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收纳槽内,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传动轴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通过所述第一传动带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实现传动连接,两个所述输出轴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外壳两侧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收纳槽内且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显示屏两侧,两个所述第二传动带分别与两个所述输出轴一一对应,两个所述输出轴分别通过两个所述第二传动带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两端实现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设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轴上设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带依次环绕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传动轴两端均设有第三传动轮,两个所述输出轴上均设有第四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带依次环绕所述第三传动轮和所述第四传动轮。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屏两侧均设有固定孔,所述输出轴上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贯穿所述外壳一侧并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柱收容于所述固定孔内并与所述固定孔的孔壁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收纳槽内设有滑轨,所述滑动件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件一端设有夹持板,所述显示屏上设有固定槽,所述夹持板收容于所述固定槽内,所述夹持板上设有用于缓冲的软性垫,所述软性垫上设有多个依次排列的防滑凸起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收纳槽内设有限位柱,所述推动件上设有滑动槽,所述限位柱收容于所述滑动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还包括扬声器和麦克风,所述扬声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数据处理模块和声音模块,所述声音模块与所述麦克风电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与所述声音模块电连接,所述麦克风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一侧,所述外壳内设有多个依次排列的透声槽,所述透声槽分别与所述第一收纳槽与所述第二收纳槽导通,所述扬声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收纳槽内并遮挡所述透声槽且朝向所述第二收纳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了卡合的安装方式将车载显示器固定在固定板上,有利于用户的快速安装;在安装时,用户需先将固定板安装在汽车内部的天花板上,然后再将车载显示器卡合固定在固定板下方,此时则成功将车载显示器安装在车内,有利于用户对车载显示器的快速安装;
本发明采用了锁紧装置对显示屏在收纳时进行锁紧,防止显示屏在车辆颠簸时脱落;在显示屏进行收纳时,第一驱动装置转动带动推动件滑动进而同时拉动两个拉动杆收拢以分别拉动两个滑动件夹持显示屏将显示屏固定,防止显示屏在车辆颠簸行驶时抖落,有利于显示屏的安全收纳;
本发明采用了声音控制对车载显示器进行开启或关闭,有利于用户在座椅远处进行控制;在想要使用车载显示器时,用户能够在座椅上通过声音对车载显示器进行开启,方便实用;
综上所述,本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采用了卡合的安装方式将车载显示器固定在固定板上,有利于用户的快速安装;采用了锁紧装置对显示屏在收纳时进行锁紧,防止显示屏在车辆颠簸时脱落;采用了声音控制对车载显示器进行开启或关闭,有利于用户在座椅远处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的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的车载显示器在显示屏收起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的车载显示器在显示屏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的车载显示器在显示屏展开时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的显示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的固定板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的锁紧装置整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的转动装置整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的滑动件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的推动件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的电路板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固定板1,第一卡位11;
车载显示器2,外壳21,第一收纳槽211,滑轨2111,限位柱2112,第二收纳槽212,第二卡位213,第一距离传感器214,第二距离传感器215,透声槽216,显示屏22,转动装置23,第二驱动装置231,第一传动轴232,第一传动轮2321,第一传动带233,第二传动轴234,第二传动轮2341,第三传动轮2342,第二传动带235,输出轴236,第四传动轮2361,固定柱2362,锁紧装置24,第一驱动装置241,推动件242,滑动槽2421,拉动杆243,滑动杆244,夹持板2441,软性垫24411,防滑凸起结构24412;
扬声器3;
麦克风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考图1-图11,本发明提出一种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包括固定板1、车载显示器2,车载显示器2卡合固定连接于固定板1下表面,车载显示器2包括外壳21、显示屏22、转动装置23、锁紧装置24、电路板25,外壳21上设有第一收纳槽211、第二收纳槽212,转动装置23固定收容于第一收纳槽211内,转动装置23的转轴分别从外壳21两侧延伸至第二收纳槽212内,显示屏22收容于第二收纳槽212内,显示屏22一端的两侧分别与两个转动装置23的转轴固定连接,锁紧装置24固定收容于第一收纳槽211内并分别从外壳21两侧延伸至第二收纳槽212内且夹持显示屏22另一端,锁紧装置24包括第一驱动装置241、推动件242、两个拉动杆243、两个滑动件244,第一驱动装置241固定收容于第一收纳槽211内,第一驱动装置241的转轴与推动件242一端丝杆连接,推动件242、两个滑动件244均与外壳21滑动连接,推动件242分别与两个滑动件244垂直,两个拉动杆243的一端分别铰接于推动件242两侧,两个拉动杆243的另一端分别铰接于两个滑动件244一端,两个滑动件244均延伸至第二收纳槽212内,电路板25固定收容于第一收纳槽211内并分别与显示屏22、转动装置23、第一驱动装置241电连接,第一驱动装置241转动带动推动件242滑动进而同时拉动两个拉动杆243收拢以分别拉动两个滑动件244夹持显示屏22。
在本实施方式中:
固定板1用于为车载显示器2提供一个固定的结构;
车载显示器2用于安装在车内并显示影像;
外壳21用于为显示屏22、转动装置23、锁紧装置24、电路板25提供一个稳固的支撑结构;
第一收纳槽211用于为转动装置23、锁紧装置24、电路板25提供一个放置的空间;
第二收纳槽212用于为显示屏22在收纳时提供一个放置的空间;
显示屏22用于显示影像;
转动装置23用于带动显示屏22转动实现展开或收纳;
锁紧装置24用于在显示屏22收纳时将显示屏22夹紧固定,防止汽车颠簸时显示屏22被抖落;
第一驱动装置241为直流电机,其转轴上的丝杆转动用于带动推动件242前后滑动;
推动件242用于带动拉动杆243转动进而拉动或推动滑动件244滑动;
拉动杆243共有2个,用于将推动件242的动力传递至滑动件244上;
滑动件244共有2个,2个滑动件244用于夹持显示屏22;
电路板25为车载显示器2的主控制板,用于控制转动装置23以及锁紧装置24的运行;
具体的,在安装时,用户需先将固定板1安装在汽车内部的天花板上,然后再将车载显示器2卡合固定在固定板1下方,此时则成功将车载显示器2安装在车内,有利于用户对车载显示器2的快速安装;
外壳21内设有第一距离传感器214、第二距离传感器215,第一距离传感器214靠近第一驱动装置241,第二距离传感器215远离第一距离传感器214,在显示屏22进行收纳时,第一驱动装置241正向转动带动推动件242朝向第一距离传感器214滑动进而同时拉动两个拉动杆243收拢以分别拉动两个滑动件244朝向显示屏22滑动,在推动件242遮挡第一距离传感器214时,两个滑动件244则夹持显示屏22并将显示屏22固定,防止显示屏22在车辆颠簸行驶时抖落,有利于显示屏22的安全收纳;
在显示屏22展开前,第一驱动装置241反向转动带动推动件242朝向第二距离传感器215滑动进而同时推动两个拉动杆243撑开以分别推动两个滑动件244远离显示屏22滑动,在推动件242遮挡第二距离传感器215时,两个滑动件244则松开对显示屏22的夹持,此时显示屏22则能够被转动装置23带动向下翻转展开。
进一步的,固定板1上设有多个第一卡位11,外壳21上设有多个第二卡位213,多个第一卡位11分别与多个第二卡位213一一对应并卡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
第一卡位11用于为固定板1提供一个与外壳21卡合固定的结构;
第二卡位213用于为外壳21提供一个与固定板1卡合固定的结构。
进一步的,转动装置23包括第二驱动装置231、第一传动轴232、第一传动带233、第二传动轴234、两个第二传动带235、两个输出轴236,第二驱动装置231固定连接于第一收纳槽211内,第一传动轴232与外壳21转动连接且第一传动轴232一端与第二驱动装置231的转轴固定连接,第二传动轴234与外壳21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轴232通过第一传动带233与第二传动轴234实现传动连接,两个输出轴236分别转动连接于外壳21两侧并延伸至第二收纳槽212内且分别固定连接于显示屏22两侧,两个第二传动带235分别与两个输出轴236一一对应,两个输出轴236分别通过两个第二传动带235与第二传动轴234的两端实现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轴232上设有第一传动轮2321,第二传动轴234上设有第二传动轮2341,第一传动带233依次环绕第一传动轮2321和第二传动轮2341;第二传动轴234两端均设有第三传动轮2342,两个输出轴236上均设有第四传动轮2361,第二传动带235依次环绕第三传动轮2342和第四传动轮2361;显示屏22两侧均设有固定孔221,输出轴236上设有固定柱2362,固定柱2362贯穿外壳21一侧并与外壳21转动连接,固定柱2362收容于固定孔221内并与固定孔221的孔壁抵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
第二驱动装置231为直流电机,用于将动力传递至第一传动轴232上;
第一传动轴232用于将动力通过第一传动带233传递至第二传动轴234上;
第一传动轮2321用于为第一传动轴232提供一个与第一传动带233连接的结构;
第一传动带233用于将第一传动轴232的动力传递至第二传动轴234上;
第二传动轴234用于将动力通过第二传动带235传递至输出轴236上;
第二传动轮2341用于为第二传动轴234提供一个与第一传动带233连接的结构;
第三传动轮2342用于为第二传动轴234提供一个与第二传动带235连接的结构;
第二传动带235用于将第二传动轴234的动力传递至输出轴236上;
输出轴236共有2个,用于将第二传动带235的转动力传递至显示屏22上;
第四传动轮2361用于为输出轴236提供一个与第二传动带235连接的结构;
固定柱2362用于为输出轴236提供一个与显示屏22固定的结构,同时也为输出轴236提供一个转动的支撑结构;
固定孔221用于为固定柱2362提供一个放置的空间;
具体的,在显示屏22需要进行收纳时,第二驱动装置231则正向转动带动第一传动轴232转动,第二传动轴234则通过第一传动带233带动正向转动,输出轴236通过第二传动带235带动进行正向转动,此时显示屏22则向上翻转收纳;
在显示屏22需要进行展开时,第二驱动装置231则反向转动带动第一传动轴232转动,第二传动轴234则通过第一传动带233带动反向转动,输出轴236通过第二传动带235带动进行反向转动,此时显示屏22则向下翻转展开。
进一步的,第一收纳槽211内设有滑轨2111,滑动件244与滑轨2111滑动连接;滑动件244一端设有夹持板2441,显示屏22上设有固定槽222,夹持板2441收容于固定槽222内,夹持板2441上设有用于缓冲的软性垫24411,软性垫24411上设有多个依次排列的防滑凸起结构24412;第一收纳槽211内设有限位柱2112,推动件242上设有滑动槽2421,限位柱2112收容于滑动槽2421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
滑轨2111用于为滑动件244提供一个滑动的支撑结构;
限位柱2112用于为滑动件244在滑动时提供一个支撑结构;
夹持板2441用于夹持显示屏22;
滑动槽2421用于为限位柱2112提供一个滑动的空间;
软性垫24411用于为夹持板2441在夹持时提供一个防止显示屏22刮伤的保护结构;
防滑凸起结构24412用于增大软性垫24411与显示屏22接触时的摩擦力;
固定槽222用于为夹持板2441提供一个放置的空间;
具体的,在显示屏22进行收纳时,第一驱动装置241转动带动推动件242滑动进而同时拉动两个拉动杆243收拢以分别拉动两个滑动件244夹持显示屏22将显示屏22固定,防止显示屏22在车辆颠簸行驶时抖落,有利于显示屏22的安全收纳。
进一步的,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还包括扬声器3和麦克风4,扬声器3与电路板25电连接,电路板25上设有数据处理模块251和声音模块252,声音模块252与麦克风4电连接,数据处理模块251与声音模块252电连接,麦克风4固定连接于外壳21一侧,外壳21内设有多个依次排列的透声槽216,透声槽216分别与第一收纳槽211与第二收纳槽212导通,扬声器3固定连接于第一收纳槽211内并遮挡透声槽216且朝向第二收纳槽212。
在本实施方式中:
扬声器3用于播放影像声音;
麦克风4用于收集用户的话语声音,并回传至声音模块252中;
数据处理模块251用于对声音模块252所传入的信息进行比对,并下达相应的运行指令至转动装置23以及锁紧装置24上;
声音模块252用于将麦克风4所回传的声音信息进行转换并生成对应的信息数据并回传至数据处理模块251上;
透声槽216用于将扬声器3所播放的声音通过第二收纳槽212传递给用户;
具体的,本发明采用了声音控制对车载显示器进行开启或关闭,有利于用户在座椅远处进行控制;在想要使用车载显示器2时,用户能够在座椅上通过声音对车载显示器2进行开启,具体的开启方式为,用户说“显示器开启”,然后麦克风4收集到用户的语句声音后则回传至声音模块252上,声音模块252将麦克风4所回传的声音信息进行转换并生成对应的信息数据并回传至数据处理模块251上后,数据处理模块251对声音模块252所传入的信息进行比对,并下达相应的运行指令至转动装置23以及锁紧装置24上,此时显示屏22则向下翻转开启,方便实用。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基于本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车载显示器,所述车载显示器卡合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下表面,所述车载显示器包括外壳、显示屏、转动装置、锁紧装置、电路板,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收纳槽、第二收纳槽,所述转动装置固定收容于所述第一收纳槽内,所述转动装置的转轴分别从所述外壳两侧延伸至所述第二收纳槽内,所述显示屏收容于所述第二收纳槽内,所述显示屏一端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转动装置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锁紧装置固定收容于所述第一收纳槽内并分别从所述外壳两侧延伸至所述第二收纳槽内且夹持所述显示屏另一端,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推动件、两个拉动杆、两个滑动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固定收容于所述第一收纳槽内,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转轴与所述推动件一端丝杆连接,所述推动件、两个所述滑动件均与所述外壳滑动连接,所述推动件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动件垂直,两个所述拉动杆的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推动件两侧,两个所述拉动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于两个所述滑动件一端,两个所述滑动件均延伸至所述第二收纳槽内,所述电路板固定收容于所述第一收纳槽内并分别与所述显示屏、所述转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转动带动所述推动件滑动进而同时拉动两个所述拉动杆收拢以分别拉动两个所述滑动件夹持所述显示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卡位,所述外壳上设有多个第二卡位,多个所述第一卡位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卡位一一对应并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带、第二传动轴、两个第二传动带、两个输出轴,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收纳槽内,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传动轴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通过所述第一传动带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实现传动连接,两个所述输出轴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外壳两侧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收纳槽内且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显示屏两侧,两个所述第二传动带分别与两个所述输出轴一一对应,两个所述输出轴分别通过两个所述第二传动带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两端实现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设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轴上设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带依次环绕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两端均设有第三传动轮,两个所述输出轴上均设有第四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带依次环绕所述第三传动轮和所述第四传动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两侧均设有固定孔,所述输出轴上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贯穿所述外壳一侧并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柱收容于所述固定孔内并与所述固定孔的孔壁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纳槽内设有滑轨,所述滑动件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一端设有夹持板,所述显示屏上设有固定槽,所述夹持板收容于所述固定槽内,所述夹持板上设有用于缓冲的软性垫,所述软性垫上设有多个依次排列的防滑凸起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纳槽内设有限位柱,所述推动件上设有滑动槽,所述限位柱收容于所述滑动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还包括扬声器和麦克风,所述扬声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数据处理模块和声音模块,所述声音模块与所述麦克风电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与所述声音模块电连接,所述麦克风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一侧,所述外壳内设有多个依次排列的透声槽,所述透声槽分别与所述第一收纳槽与所述第二收纳槽导通,所述扬声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收纳槽内并遮挡所述透声槽且朝向所述第二收纳槽。
CN202210218402.3A 2022-03-08 2022-03-08 一种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 Active CN1143125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18402.3A CN114312595B (zh) 2022-03-08 2022-03-08 一种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18402.3A CN114312595B (zh) 2022-03-08 2022-03-08 一种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2595A true CN114312595A (zh) 2022-04-12
CN114312595B CN114312595B (zh) 2022-05-31

Family

ID=81033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18402.3A Active CN114312595B (zh) 2022-03-08 2022-03-08 一种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1259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05741A1 (en) * 2004-03-22 2005-09-22 E-Lead Electronic Co., Ltd. Ceiling-attached multimedia player
JP2007055339A (ja) * 2005-08-23 2007-03-08 Sanyo Electric Co Ltd 車載機器用スタンド
CN104015666A (zh) * 2013-02-28 2014-09-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搁物架装置及其车辆
CN109624869A (zh) * 2018-11-22 2019-04-16 明光泰源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展示的车顶显示器
CN215831588U (zh) * 2021-07-27 2022-02-15 扬胜(天津)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的显示屏背板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05741A1 (en) * 2004-03-22 2005-09-22 E-Lead Electronic Co., Ltd. Ceiling-attached multimedia player
JP2007055339A (ja) * 2005-08-23 2007-03-08 Sanyo Electric Co Ltd 車載機器用スタンド
CN104015666A (zh) * 2013-02-28 2014-09-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搁物架装置及其车辆
CN109624869A (zh) * 2018-11-22 2019-04-16 明光泰源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展示的车顶显示器
CN215831588U (zh) * 2021-07-27 2022-02-15 扬胜(天津)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的显示屏背板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2595B (zh) 2022-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35303B (zh) 车辆便携装置固定系统
US7931505B2 (en) Portable device interfacing
US6443574B1 (en) Removable vehicle entertainment system
EP1144222B1 (en) Video display system for a vehicle
US8137129B2 (en) Vehicular retractable cable systems
CN211075739U (zh) 车辆行李架总成
CN105751985A (zh) 个人电子装置底座
CN109910774B (zh) 一种车载显示屏收放装置的使用方法
JP3227329B2 (ja) 車載用電子機器の盗難防止装置
KR20120028726A (ko) 차량용 멀티미디어 단말기 거치대
CN114312595B (zh) 一种便于人工安装的全自动车载装置
JP3043274B2 (ja) 車載電子制御装置
JP2008189031A (ja) 車載用電子機器
KR101194606B1 (ko) 차량용 에이브이 시스템
US7463253B2 (en) On-vehicle electronic equipment, display panel, and panel mounting base
KR101776513B1 (ko) 차량용 캐리어 장치
CN112285994A (zh) 电动幕布及车辆
CA2505344A1 (en) Portable and car-borne dual-purpose lcd screen holding device
CN2690932Y (zh) 可与汽车配合使用的便携式微型计算机设备
CN217455860U (zh) 车载手机支架及车辆
JP2997098B2 (ja) 車載用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804643B2 (ja) 車載用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217969394U (zh) 一种车载投影屏幕及车载投影系统
JP3348211B2 (ja) 電子機器
CN114834344B (zh) 后备胎储物箱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