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11504A - 拉链带定位装置、拉链带定位方法及拉链机 - Google Patents

拉链带定位装置、拉链带定位方法及拉链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11504A
CN114311504A CN202111647558.5A CN202111647558A CN114311504A CN 114311504 A CN114311504 A CN 114311504A CN 202111647558 A CN202111647558 A CN 202111647558A CN 114311504 A CN114311504 A CN 1143115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ion
plate
fixed
zipper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475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11504B (zh
Inventor
张传宝
林德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ancer M&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ancer 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ancer M&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ancer 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4755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115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11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15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115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15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拉链带定位装置,包括导链机构、感应机构及定位传输机构。导链机构包括第一动力件、上导板及下导板,第一动力件与下导板连接设置,下导板包括导轨,上导板包括对应导轨设置的感应孔;感应机构固定于上导板,包括依次固定的感应座、盖板和感应器座、感应器、感应杆、感应销、感应片、感应钩、顶钩组件及弹性组件,感应器固定于感应器座,感应杆通过感应销固定于感应座,感应片及感应钩分别固定于感应杆两端,感应钩贯穿感应孔,顶钩组件固定于导链机构,对应感应杆设置;定位传输机构对应上导板及下导板,临近感应孔设置。本发明提供的拉链带定位装置定位准确,降低注塑废品率。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拉链带定位方法及拉链机。

Description

拉链带定位装置、拉链带定位方法及拉链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拉链机,尤其涉及一种拉链带定位装置、拉链带定位方法及拉链机。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上年产拉链数百亿条,中国作为拉链生产大国约占据世界生产总量的50%-60%。而拉链业的发展趋势是朝向低成本、高质量、大规模、集约化方向发展。因而对拉链生产的高效率的自动化设备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胶牙、尼龙开尾拉链下止的注塑生产一般有手工、半自动以及全自动之分,注塑之前对拉链带进行定位,精准注塑拉链下止,对于降低废品率意义重大。现有的拉链带定位器的感应器及传动组件灵敏性差,定位效果差,废品率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拉链带定位装置、拉链带定位方法及拉链机用于解决以上废品率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目前现有技术的拉链带定位器定位效果差,废品率高,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拉链带定位装置、拉链带定位方法及拉链机。
一种拉链带定位装置,包括导链机构、感应机构及定位传输机构,所述导链机构包括第一动力件、对应设置的上导板及下导板,所述第一动力件与所述下导板连接设置,所述下导板包括导轨,所述上导板包括对应所述导轨设置的感应孔;所述感应机构固定于所述上导板,包括感应座、盖板、感应器座、感应器、感应杆、感应销、感应片、感应钩、顶钩组件及弹性组件,所述感应座、盖板及所述感应器座依次固定,所述感应器固定于所感应器座,所述感应杆通过所述感应销固定于所述感应座,所述感应片及所述感应钩分别固定于所述感应杆两端,所述感应钩贯穿所述感应孔,所述顶钩组件固定于所述导链机构,对应所述感应杆设置,所述弹性组件固定于所述感应座及盖板;所述定位传输机构对应所述上导板及下导板,临近所述感应孔设置。
优选的,所述导链机构还包括固定座及支撑板,所述第一动力件贯穿所述固定座,与所述下导板连接设置,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所述固定座。
优选的,所述顶钩组件包括顶钩针板及顶钩针,所述顶钩针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板,所述顶钩针固定于所述顶钩针板,依次贯穿所述下导板及上导板,对应所述感应杆设置。
优选的,所述感应座包括缺口及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设于所述缺口凹陷处,所述感应杆包括杆体、弧形支点及支点通孔,所述杆体一端与所述感应片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感应钩连接,所述弧形支点自所述杆体向所述缺口方向延伸形成,所述支点通孔设于所述弧形支点,与所述固定孔同轴设置,所述感应销贯穿所述支点通孔,固定于所述固定孔。
优选的,所述感应器座包括底壁、第三侧壁及检测孔,所述底壁及所述第三侧壁相互垂直连接设置的,所述底壁固定于所述盖板,所述感应器固定于所述第三侧壁朝向所述感应杆侧,所述检测孔设于所述第三侧壁,并裸露于所述感应器。
优选的,所述感应片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收容于所述检测孔,所述第二端固定于所述感应杆。
优选的,所述导轨包括相对设置的进入端及出口端,所述进入端包括第一梯形斜面及第二梯形斜面,所述感应孔临近所述出口端设置。
优选的,所述定位传输机构包括导轨连接板、导轨板、导轨限位板、第二动力件固定板、第二动力件、滑块、第三动力件座、第三动力件连接板、第三动力件及拉链夹,所述导轨连接板一端固定于所述下导板,所述导轨板固定于所述导轨连接板另一端,所述导轨限位板及所述第二动力件固定板分别固定于所述导轨板两端,所述第二动力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动力件固定板,所述滑块沿所导轨板滑动,所述第三动力件座固定于所述滑块,所述第三动力件连接板及所述第三动力件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三动力件座两端,所述第二动力件贯穿所述第二动力件固定板,与所述第三动力件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拉链夹与所述第三动力件固定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拉链机,包括机架、拉链带定位装置及注塑装置,所述拉链带定位装置及所述注塑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拉链带定位装置与所述注塑装置连接设置,所述拉链带定位装置包括导链机构、感应机构及定位传输机构,所述导链机构包括第一动力件、对应设置的上导板及下导板,所述第一动力件与所述下导板连接设置,所述下导板包括导轨,所述上导板包括对应所述导轨设置的感应孔;所述感应机构固定于所述上导板,包括感应座、盖板、感应器座、感应器、感应杆、感应销、感应片、感应钩、顶钩组件及弹性组件,所述感应座、盖板及所述感应器座依次固定,所述感应器固定于所感应器座,所述感应杆通过所述感应销固定于所述感应座,所述感应片及所述感应钩分别固定于所述感应杆两端,所述感应钩贯穿所述感应孔,所述顶钩组件固定于所述导链机构,对应所述感应杆设置,所述弹性组件固定于所述感应座及盖板;所述定位传输机构对应所述上导板及下导板,临近所述感应孔设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上述的拉链带定位装置的拉链带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拉链带受外界机械力牵引,于所述上导板及所述上导板之间移动;
所述拉链带的缺口到达所述感应孔,所述感应钩下落勾住所述缺口,随所述拉链带移动,带动所述感应座、所述感应杆及所述感应片移动,拉伸所述弹性组件;
所述感应器感应位移变化,产生第一感应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动力件使所述下导板及所述上导板移动,所述顶钩组件顶起所述感应杆,所述感应钩脱离所述缺口,因所述弹性组件恢复形变作用,所述感应座、所述感应杆、所述感应片及所述感应钩复位;
所述感应器感应位移变化,发送第二感应信号,以控制所述定位传输机构传输所述拉链带。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所述拉链带定位装置通过设置导链机构、感应机构及定位传输机构,实现定位。当拉链带的缺口到达所述感应孔时,所述感应钩没有拉链带的支撑,由于重力作用,下落勾住所述缺口。同时由于杠杆原理,所述感应杆以所述感应销为支点转动,所述感应片随着所述感应杆的转动上升,所述感应器感应位移变化,产生第一感应信号,通知所述第一动力件降低所述下导板及所述上导板的位置,此时因所述顶钩组件固定于所述导链机构,所述顶钩针板的位置不随所述下导板及所述上导板的位置改变,所述顶钩组件与所述感应杆相对运动,顶起所述感应杆,所述感应钩随之脱离所述缺口,此时,所述缺口定位于所述感应孔处,所述感应器感应位移变化,产生所述第二感应信号,通知所述定位传输机构夹取传输所述拉链带,因所述感应钩已脱离所述缺口,不会阻止所述定位传输机构夹取传输所述拉链带,所述定位传输机构夹取所述缺口对应的所述拉链带的布带的位置,实现精准定位,传输至注塑装置进行注塑时,降低注塑的废品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揭示的一种拉链带定位装置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是拉链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导链机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导链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沿图3所示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的感应机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的感应机构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感应座、盖板、感应销及复位弹性体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的定位传输机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左定位传输机构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揭示的一种拉链带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揭示的一种拉链机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及图2,其中图1是本发明揭示的一种拉链带定位装置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2是拉链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拉链带定位装置100用于定位拉链带200。所述拉链带200包括相互配合的左链带及右链带,所述左链带及右链带包括布带201、链牙203及缺口205,所述链牙设置于所述布带201上,所述链牙202为多段结构,相邻两段所述链牙202之间形成拉链空位,所述缺口205设于所述拉链空位。
所述拉链带定位装置100包括导链机构10、感应机构20、定位传输机构30及控制器(图未示)。沿与水平方向垂直的竖直方向,所述感应机构20与所述导链机构10叠设,所述导链机构10与所述定位传输机构30设于同一水平方向,所述控制器同时与所述导链机构10、所述感应机构20及所述定位传输机构30连接。所述导链机构10用于引导所述拉链带200的传输,所述感应机构20用于感应所述缺口205,发送第一感应信号及第二感应信号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感应信号及所述第二感应信号,控制所述导链机构10及所述定位传输机构30共同完成所述拉链带200的定位。
请参阅图3,是图1所示的导链机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所述导链机构10包括连接组件11、第一动力件12、固定座13、支撑板14、导柱15、固定套16、下导板17及上导板18。所述连接组件11、所述第一动力件12、所述固定座13、所述下导板17及所述上导板18由下至上依次设置。
请参阅图4及图5,其中图4是图1所示的导链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是沿图3所示的V-V线的剖视图。所述连接组件11用于将所述拉链带定位装置100连接固定于拉链机,作为所述拉链机的一部分,完成定位功能,配合其他装置协同工作,例如与分链装置配合,承接自所述分链装置分链后的所述拉链带200,进行定位;与注塑装置配合,将定位后的所述拉链带200传输至所述注塑装置。所述连接组件11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固定设置的拉链带定位装置连接板111、燕尾槽板112及燕尾槽连接板113。所述拉链带定位装置连接板111包括二个凹槽1111,所述二个凹槽1111设于所述拉链带定位装置连接板111远离所述燕尾槽板112侧;所述燕尾槽板112整体呈燕尾状,所述燕尾槽板112包括梯形槽1121,所述梯形槽1121朝向所述燕尾槽连接板113设置;所述燕尾槽连接板113包括梯形凸起1131,所述梯形凸起1131自所述燕尾槽连接板113向所述梯形槽1121方向延伸形成,与所述梯形槽1121对应设置。
所述第一动力件12夹设于所述燕尾槽连接板113及所述固定座13之间,即所述燕尾槽连接板113及所述固定座13在竖直方向上限位所述第一动力件12。所述固定座13包括水平限位凸起131、第一贯穿孔132及第二贯穿孔133,所述水平限位凸起131数量为二,且相对设置,夹设所述第一动力件12,即所述水平限位凸起131在水平方向上限位所述第一动力件12。所述第一贯穿孔132设于所述固定座13,所述第一动力件12包括推杆121,所述推杆121贯穿所述第一贯穿孔132。所述第二贯穿孔133设于所述水平限位凸起131,贯穿所述固定座13。所述第一动力件12数量为二,所述推杆121数量为二,所述第一贯穿孔132数量为二。
所述支撑板14一端固定于所述燕尾槽连接板113,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座13,所述支撑板14数量为二,从而固定所述燕尾槽连接板113、所述固定座13及所述第一动力件12。优选地,所述支撑板14与所述水平限位凸起131抵接设置,加强在水平方向上对所述第一动力件12的固定效果。
所述限位套16套设于所述导柱15外侧,贯穿所述第二贯穿孔133,所述导柱15包括凸台151,所述凸台151设于所述导柱15临近所述下导板17端。
所述下导板17承载并引导所述拉链带200的移动路径。所述推杆121贯穿所述第一贯穿孔132端与所述下导板17连接设置,提供动力,带动所述下导板17运动。同时所述导柱15贯穿所述下导板17,所述下导板17包括阶梯孔171、导轨172及第三贯穿孔173,所述阶梯孔171与所述凸台151抵接设置。所述导轨172用于引导所述拉链带200的链牙202,包括相对设置的进入端1721及出口端1723,所述拉链带200受机械力牵引移动时,自所述进入端1721向所述出口端1723方向移动。所述进入端1721包括第一梯形斜面17211及第二梯形斜面17212。所述进入端1721的轨道直径大于所述出口端1723的轨道直径。当所述拉链带200移动时,所述链牙202可沿所述第一梯形斜面17211及第二梯形斜面17212滑入所述导轨172,并沿所述导轨172继续行进。所述第三贯穿孔173临近所述出口端1723设置。所述下导板17数量为二,轴对称设置,所述导轨172数量对应为二,二个所述第一动力件12与二个所述下导板17一一对应。
所述上导板18对应所述下导板17设置,与所述推杆121处于所述下导板17的相对侧。所述拉链带200自所述上导板18与所述下导板17之间穿过,所述推杆121推动所述下导板17及所述上导板18上下运动。所述上导板18包括凹槽181、感应孔182及第四贯穿孔183,所述凹槽181设于所述上导板18远离所述下导板17侧表面,所述感应孔182对应所述滑轨172,设于所述凹槽181,临近所述出口端1723设置。所述第四贯穿孔183与所述感应孔182贯通设置,且所述第四贯穿孔183与所述第三贯穿孔173同轴设置。所述上导板18数量为二,与二个所述上导板17一一对应。
请参阅图6及图7,其中图6是图1所示的感应机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7是图1所示的感应机构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感应机构20固定于所述上导板18上方,包括轴对称设置的左感应机构及右感应机构,所述左感应机构及所述右感应机构包括感应座21、盖板22、感应器座23、感应器24、感应杆25、感应销26、感应片27、感应钩28、顶钩组件29及弹性组件20a。所述感应座21、盖板22及所述感应器座23自下向上依次固定,所述感应器24固定于所述感应器座23,所述感应杆25通过所述感应销26固定于所述感应座21,所述感应片27及所述感应钩28分别固定于所述感应杆25两端,所述顶钩组件29对应所述感应杆25设置。
所述感应座21对应所述凹槽181设置,所述盖板22固定于所述上导板18,配合所述上导板18,夹持所述感应座21。所述感应座21包括缺口211及固定孔212,所述固定孔212设于所述缺口211凹陷处。
所述盖板22包括上壁221、第一侧壁222及第二侧壁223,所述上壁221及所述第一侧壁222与所述感应座21抵接设置。所述上壁221整体呈“L”形,包括长边2211及短边2212,所述长边2111与所述第一侧壁222垂直连接,所述短边2212与所述第二侧壁223垂直连接,所述第一侧壁222与所述第二侧壁223垂直连接。所述缺口211裸露于所述上壁221。
所述感应器座23一端固定于所述短边2212,所述感应器24固定于所述感应器座23的另一端。所述感应器座23整体呈“L”形,包括底壁231、第三侧壁232及检测孔233,所述底壁231及所述第三侧壁232相互垂直连接设置的,所述检测孔233设于所述第三侧壁232。所述底壁231固定于所述短边2212,所述感应器24固定于所述第三侧壁232朝向所述感应杆25侧,所检测孔233裸露于所述感应器24。所述感应器24为光电感应器。
所述感应杆25固定于所述感应座21,包括杆体251、弧形支点252及支点通孔253,所述弧形支点252自所述杆体251向所述缺口211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弧形支点252收容于所述缺口211,所述支点通孔253设于所述弧形支点252,与所述固定孔212同轴设置。所述杆体251一端与所述感应片27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感应钩28连接,所述感应销26贯穿所述支点通孔252,固定于所述固定孔212,将所述感应杆25固定于所述固定座21。所述杆体251可绕所述感应销26转动。
所述感应片27整体呈“L”形,包括第一端271及第二端272,所述第一端271对应所述检测孔233设置,所述第二端272固定于所述杆体251。
所述感应钩28一端与所述杆体251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感应孔182。
所述顶钩组件29包括顶钩针板291及顶钩针292,所述顶钩针292固定于所述顶钩针板291。所述顶钩针板291固定于所述支撑板14,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固定板2911及第二固定板2912,所述第一固定板2911固定于支撑板14,所述顶钩针292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2912,并依次贯穿所述第三贯穿孔173及所述第四贯穿孔183,对应所述杆体251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感应机构及右感应机构的顶钩针板291为一体结构。
所述弹性组件20a包括感应弹性体21a及复位弹性体22a。所述感应弹性体21a一端固定于所述感应座21,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杆体251,因所述感应弹性体21a的弹力作用,使所述感应钩28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所述复位弹性体22a一端固定于所述感应座21,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盖板22,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弹性体21a及所述复位弹性体22a的固定方式,均为通过螺钉固定,所述感应弹性体21a及所述复位弹性体22a为弹簧。
请参阅图9及图10,其中图9是图1所示的定位传输机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的左定位传输机构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定位传输机构30对应所述上导板18及下导板17,临近所述感应孔182设置,并自所述出口端1723夹取所述拉链带200。所述定位传输机构30包括轴对称设置的左定位传输机构及右定位传输机构,所述左定位传输机构及右定位传输机构包括导轨连接板30a、导轨板30b、导轨限位板30c、第二动力件固定板30d、第二动力件30e、滑块30f、第三动力件座30g、第三动力件连接板30h、第三动力件30i及拉链夹30j。所述导轨连接板30a一端固定于所述下导板17,所述导轨板30b固定于所述导轨连接板30a另一端。所述导轨限位板30c及所第二动力件固定板30d分别固定于所述导轨板30b两端,所述第二动力件30e固定于所述第二动力件固定板30d。所述导轨板30b包括第一导轨板31b及第二导轨板32b,所述第一导轨板31b包括第一限位槽311b,所述第二导轨板32b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限位槽311b,所述第二导轨版32b包括第二限位槽321b,所述滑块30f沿所述第二限位槽321b滑动,所述滑块30f包括第三限位槽31f及限位凸起32f,所述第二导轨板32b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三限位槽31f,所述限位凸起32f收容于所述第二限位槽321b,沿所述第二限位槽321b滑动。所述第三动力件座30g固定于滑块30f,所述第三动力件座30g整体呈“L”形,所述第三动力件连接板30h及所述第三动力件30i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三动力件座30g两端,所述第二动力件30e贯穿所述第二动力件固定板30d,与所述第三动力件连接板30h固定连接。所述拉链夹30j与所述第三动力件30i固定连接,临近所述下导板17的出口端1723设置,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拉链夹31j及下拉链夹32j。所述第二动力件30e提供动力,推动所述第三动力件连接板30h,依次传动所述第三动力件座30g及所述滑块30f,使所述滑块30f沿所述导轨板30b滑动,从而使所述拉链夹30j沿所述导轨板30b移动;所述第三动力件30i提供动力,控制所述上拉链夹31j与所述下拉链夹32j的张合。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动力件12、第二动力件30e及第三动力件30i均为气缸。
当所述拉链带定位装置100工作时,所述拉链带200的左链带及右链带分别受外界机械力牵引,于所述上导板17及所述上导板18之间,自所述进入端1721向所述出口端1723移动;当所述缺口205到达所述感应孔182时,所述感应钩28下落勾住所述缺口205,随所述拉链带200移动,带动所述感应杆25、所述感应座21及所述感应片27沿所述凹槽181移动,所述感应片27脱离所述检测孔233,拉伸所述复位弹性体22a;所述感应器24感应所述感应片27的位移变化,发送所述第一感应信号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动力件12的推杆121使所述下导板17及所述上导板18向下移动,所述顶钩针292顶起所述杆体251,所述感应钩28脱离所述缺口205,由于所述复位弹性体22a的恢复形变的作用,所述感应座21、所述感应杆25、所述感应片27及所述感应钩28复位,所述感应片27插入所述检测孔233;所述感应器24感应所述感应片27的位移变化,发送所述第二感应信号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拉链夹30j传输所述拉链带200,完成所述缺口205的定位。
相较于相关技术,本发明的所述拉链带定位装置100通过设置导链机构10、感应机构20、定位传输机构30及控制器,实现定位。当所述缺口205到达所述感应孔182时,所述感应钩28没有拉链带200的支撑,由于重力作用,下落勾住所述缺口205。同时由于杠杆原理,所述感应杆25以所述感应销26为支点转动,所述感应片27随着所述感应杆25的转动上升,所述感应器24感应位移变化,产生所述第一感应信号,通知所述第一动力件12降低所述下导板17及所述上导板18的位置,此时因所述顶钩针板291固定于所述支撑板14,所述顶钩针板291的位置不随所述下导板17及所述上导板18的位置改变,即所述顶钩针板291与所述下导板17及所述上导板18的间距变小,所述顶钩针292与所述感应杆25相对运动,顶起所述感应杆25,所述感应钩28随之脱离所述缺口205,此时,所述缺口205定位于所述感应孔182处,所述感应器24感应位移变化,产生所述第二感应信号,通知所述定位传输机构30夹取传输所述拉链带200,因所述感应钩28已脱离所述缺口205,不会阻止所述定位传输机构30夹取传输所述拉链带200,所述定位传输机构30夹取所述缺口205对应的布带201的位置,实现精准定位,传输至所述注塑装置进行注塑时,降低注塑的废品率。
请参阅图11,是本发明揭示的一种拉链带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发明的拉链带定位方法应用于上述的所述拉链带定位装置100,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01,所述拉链带200受外界机械力牵引,于所述上导板18及所述下导板17之间移动;
步骤S02,所述拉链带200的缺口205到达所述感应孔205,所述感应钩28下落勾住所述缺口205,随所述拉链带200移动,带动所述感应座21、感应杆25及感应片27移动,拉伸所述复位弹性体22a;
步骤S03,所述感应器24感应位移变化,产生所述第一感应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动力件12使所述下导板17及所述上导板18移动,所述顶钩组件29顶起所述感应杆25,所述感应钩28脱离所述缺口205,因所述复位弹性体22a恢复形变作用,所述感应座21、所述感应杆25、所述感应片27及所述感应钩28复位;
步骤S04,所述感应器24感应位移变化,发送所述第二感应信号,以控制所述定位传输机构30传输所述拉链带200。
请参阅图12,是本发明揭示的一种拉链机的立体组装示意图,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拉链机300,包括机架310、拉链带定位装置320及注塑装置330,所述拉链带定位装置320及所述注塑装置330设置于所述机架310,所述拉链带定位装置320与所述注塑装置330连接设置,所述拉链带定位装置320采用上述的所述拉链带定位装置100。所述拉链带200通过所述拉链带定位装置320完成对所述缺口205的定位,所述注塑装置330基于所述缺口205的定位,对所述拉链带200注塑拉链下止。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拉链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链机构,包括第一动力件、对应设置的上导板及下导板,所述第一动力件与所述下导板连接设置,所述下导板包括导轨,所述上导板包括对应所述导轨设置的感应孔;
感应机构,固定于所述上导板,包括感应座、盖板、感应器座、感应器、感应杆、感应销、感应片、感应钩、顶钩组件及弹性组件,所述感应座、盖板及所述感应器座依次固定,所述感应器固定于所感应器座,所述感应杆通过所述感应销固定于所述感应座,所述感应片及所述感应钩分别固定于所述感应杆两端,所述感应钩贯穿所述感应孔,所述顶钩组件固定于所述导链机构,对应所述感应杆设置,所述弹性组件固定于所述感应座及盖板;
定位传输机构,对应所述上导板及下导板,临近所述感应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链机构还包括固定座及支撑板,所述第一动力件贯穿所述固定座,与所述下导板连接设置,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所述固定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钩组件包括顶钩针板及顶钩针,所述顶钩针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板,所述顶钩针固定于所述顶钩针板,依次贯穿所述下导板及上导板,对应所述感应杆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座包括缺口及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设于所述缺口凹陷处,所述感应杆包括杆体、弧形支点及支点通孔,所述杆体一端与所述感应片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感应钩连接,所述弧形支点自所述杆体向所述缺口方向延伸形成,所述支点通孔设于所述弧形支点,与所述固定孔同轴设置,所述感应销贯穿所述支点通孔,固定于所述固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座包括底壁、第三侧壁及检测孔,所述底壁及所述第三侧壁相互垂直连接设置的,所述底壁固定于所述盖板,所述感应器固定于所述第三侧壁朝向所述感应杆侧,所述检测孔设于所述第三侧壁,并裸露于所述感应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链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片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收容于所述检测孔,所述第二端固定于所述感应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相对设置的进入端及出口端,所述进入端包括第一梯形斜面及第二梯形斜面,所述感应孔临近所述出口端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传输机构包括导轨连接板、导轨板、导轨限位板、第二动力件固定板、第二动力件、滑块、第三动力件座、第三动力件连接板、第三动力件及拉链夹,所述导轨连接板一端固定于所述下导板,所述导轨板固定于所述导轨连接板另一端,所述导轨限位板及所述第二动力件固定板分别固定于所述导轨板两端,所述第二动力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动力件固定板,所述滑块沿所述导轨板滑动,所述第三动力件座固定于所述滑块,所述第三动力件连接板及所述第三动力件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三动力件座两端,所述第二动力件贯穿所述第二动力件固定板,与所述第三动力件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拉链夹与所述第三动力件固定连接。
9.一种拉链机,包括机架、拉链带定位装置及注塑装置,所述拉链带定位装置及所述注塑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拉链带定位装置与所述注塑装置连接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带定位装置是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拉链带定位装置。
10.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拉链带定位装置的的拉链带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拉链带受外界机械力牵引,于所述上导板及所述上导板之间移动;
所述拉链带的缺口到达所述感应孔,所述感应钩下落勾住所述缺口,随所述拉链带移动,带动所述感应座、所述感应杆及所述感应片移动,拉伸所述弹性组件;
所述感应器感应位移变化,产生第一感应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动力件使所述下导板及所述上导板移动,所述顶钩组件顶起所述感应杆,所述感应钩脱离所述缺口,因所述弹性组件恢复形变作用,所述感应座、所述感应杆、所述感应片及所述感应钩复位;
所述感应器感应位移变化,发送第二感应信号,以控制所述定位传输机构传输所述拉链带。
CN202111647558.5A 2021-12-30 2021-12-30 拉链带定位装置、拉链带定位方法及拉链机 Active CN1143115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7558.5A CN114311504B (zh) 2021-12-30 2021-12-30 拉链带定位装置、拉链带定位方法及拉链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7558.5A CN114311504B (zh) 2021-12-30 2021-12-30 拉链带定位装置、拉链带定位方法及拉链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1504A true CN114311504A (zh) 2022-04-12
CN114311504B CN114311504B (zh) 2023-12-29

Family

ID=81016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47558.5A Active CN114311504B (zh) 2021-12-30 2021-12-30 拉链带定位装置、拉链带定位方法及拉链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11504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0969A (zh) * 2019-08-20 2020-01-03 深圳市蓝瑟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开尾注塑机的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0969A (zh) * 2019-08-20 2020-01-03 深圳市蓝瑟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开尾注塑机的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1504B (zh) 2023-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65626B1 (ko) 슬라이더-인수체 조립장치
KR840000881B1 (ko) 파스너용 자동정지 장치가 부착된 슬라이더의 검사 방법 및 검사장치
CN114311504A (zh) 拉链带定位装置、拉链带定位方法及拉链机
CN106333433B (zh) 拉链穿头机
KR101316888B1 (ko) 소켓보드 교체장치
JPH0128563B2 (zh)
CN217322165U (zh) 一种过料调节机构
CN214718500U (zh) 转轴智能分拣上料装置
KR840001391B1 (ko) 파스너 체인용의 스페이스형성을 겸한 정지구 부착장치
KR900007524Y1 (ko) 슬라이더 파스너 체인 위의 보강 스트립을 탐지하는 탐지장치
CN209850283U (zh) 风扇扣环机及其压环机构和压环治具
CN111204010A (zh) 狗扣产品加工成型机
CN214448199U (zh) 一种注塑件分离装置
CN221199852U (zh) 一种键盘自动组装线中ate测试机
CN219966986U (zh) 夹取装置及具有其的组装系统
KR100428398B1 (ko) 슬라이드 파스너의 스톱핀성형장치
CN219271843U (zh) 水箱安装结构以及通气治疗设备
CN109848685A (zh) 一种用于弹片组件自动扣合的生产设备
CN210692331U (zh) 一种变压器合脚机构
KR200272949Y1 (ko) 슬라이드 파스너의 스톱핀성형장치
CN218848203U (zh) 一种适用于集成电路测试机的夹持装置
CN220041711U (zh) 一种继电器开关盖的连接片组件组装设备
CN114147463B (zh) 一种用于电机部件自动组装设备
CN217257962U (zh) 一种注塑机机台
CN220216320U (zh) 模具及折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