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6930A -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及其电极片 - Google Patents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及其电极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6930A
CN114306930A CN202111580040.4A CN202111580040A CN114306930A CN 114306930 A CN114306930 A CN 114306930A CN 202111580040 A CN202111580040 A CN 202111580040A CN 114306930 A CN114306930 A CN 1143069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gh dielectric
electric field
dielectric sheets
adjacent
electrode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8004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军
孙虎
于晶
陈晟
沈琪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ailai Xinchu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ailai Xinchu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ailai Xinchu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ailai Xinchu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8004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69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69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693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4677 priority patent/WO2023051845A1/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4717 priority patent/WO2023051846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及其电极片,电极片包括多个分布在至少呈三行四列阵列区域内的高介电片、多个位于相邻高介电片之间的连接部以及一将所有高介电片电性连接的接线部,每个高介电片均通过连接部连接与其相邻的至少两个高介电片,多个高介电片之间呈间隔状设置以形成有多个位于高介电片之间并允许患者体表湿气逸出的开放空间,多个高介电片至少为10个,多个高介电片中至少有一相邻的两高介电片之间呈断开状设置。本发明肿瘤电场治疗系统的电极片具有多个开放空间,可允许患者皮肤表面聚集的热量和出汗产生的水汽排向空气,避免患者贴敷电极片的表皮因出汗、堵塞毛孔而引起皮肤炎症,可以保证电极片的长时间贴敷,保证电场治疗效果。

Description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及其电极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及其电极片,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肿瘤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等,但都存在相应的缺点,比如放疗和化疗会产生副作用,会杀死正常的细胞。利用电场来治疗肿瘤也是目前研发前沿之一,肿瘤治疗电场(Tumor Treating Fields,简称TTF)是一种将低强度、中等频率的交变电场施加至癌细胞,从而干扰癌细胞有丝分裂的进程,抑制癌细胞有丝分裂,诱导癌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治疗效果的方法。研究表明,电场治疗在胶质母细胞瘤、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膜间皮瘤等疾病治疗中效果显著,该方法施加的电场可影响分裂中的癌细胞的微管蛋白的聚集,阻止分裂中的癌细胞的纺锤体形成,抑制癌细胞的有丝分裂进程,诱导癌细胞凋亡。
用于治疗肿瘤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主要包括电场发生器以及与电场发生器电性连接的电极片。电极片贴敷在患者肿瘤部位对应的皮肤上从而将交变电场施加于肿瘤所在组织区域以进行电场肿瘤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求电极片紧贴患者体表,同时需要将电极片长期贴敷于肿瘤部位对应体表,以保证电场治疗的治疗效果。在长时间通过电极片向患者肿瘤部位施加交变电场进行肿瘤治疗时,会使皮肤表面聚集热量引起出汗产生水汽,水汽如果不能及时排出的话会造成皮肤外部的汗腺、毛囊阻塞,进而引发皮肤红斑、瘙痒和毛囊发炎、疼痛、丘疹等皮肤不适症状。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极片及肿瘤电场治疗系统,以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散热排水汽的、避免皮肤不适的电极片及肿瘤电场治疗系统。
本发明的电极片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极片,用于在肿瘤电场治疗时向患者躯干肿瘤部位施加交变电场,其包括多个分布在至少呈三行四列阵列区域内的高介电片、多个位于相邻高介电片之间的连接部以及一将所有高介电片电性连接的接线部,所述每个高介电片均通过连接部连接与其相邻的至少两个高介电片,所述多个高介电片之间呈间隔状设置以形成多个位于高介电片之间并允许患者体表湿气逸出的开放空间,所述高介电片至少为10个,所述多个高介电片中至少有一相邻的两高介电片之间呈断开状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高介电片间隔分布在最大为219mm×163mm的区域内。
进一步地,所述高介电片间隔的分布在最小为109mm×109mm的区域内。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开放空间最大的面积为1065mm2,最小面积为470mm2
进一步地,所述高介电片为13个,并呈首行与末行每行各设两个高介电片、中间三行每行各设三个高介电片状分布在五行五列的阵列区域内。
进一步地,所述同行相邻两高介电片皆呈间隔列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同行相邻两高介电片之间的间距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同行相邻两高介电片之间的间距在23mm-50mm。
进一步地,所述同行相邻两高介电片之间的间距大致为23mm。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连接同行相邻两高介电片的连接部具有相同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连接同列相邻行的两高介电片之间的连接部具有相同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同列相邻行的两高介电片之间的连接部的长度大致为1mm-28mm。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同列相邻行的两高介电片之间的连接部的长度大致为15mm。
进一步地,所述位于同列相邻的两高介电片之间的间距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宽度为4.5mm-6mm。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部穿过呈断开状设置的两相邻高介电元件之间,且其宽度为4mm-8mm。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部是由一位于阵列外围的高介电片朝呈断开状设置的两高介电片之间的空间延伸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部是由一连接部侧向延伸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与接线部相对设置的加强部,所述加强部与所述连接部分别设在延伸设置接线部的连接部相对两侧。
本发明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包括电场发生器以及与电场发生器电性连接的上述电极片。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片的导线一端设有与电场发生器可拆卸地插接的插头。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电场发生器电性连接的转接器,所述电极片的导线一端设有与转接器可拆卸地插接的插头。
本发明肿瘤电场治疗系统的电极片具有位于呈间隔设置的多个高介电片之间的开放空间,可以使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患者皮肤表面聚集的热量和出汗产生的水汽排向空气中,避免患者贴敷电极片的表皮因出汗、堵塞毛孔而引起皮肤炎症,可以保证电极片的长时间贴敷,保证电场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肿瘤电场治疗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极片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图1中的电极片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中的电极片的电气功能组件及导线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电气功能组件的柔性电路板的平面图。
图5为电气功能组件的高介电片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肿瘤电场治疗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电极片的立体组合图。
图7为图6中电极片的电气功能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本发明肿瘤电场治疗系统的示意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1000、电极片100,100’、电气功能组件1,1’、电极单元10,10’、柔性电路板11,11’、主体部111,111’、连接部112、第一连接部112A,112A’、第二连接部112B,112B’、第三连接部112C,112C’、接线部113,113’、导电盘114、导电芯115、绝缘板12,12’、高介电片13,13’、间隔C、金属层131、开孔132、温度传感器14,14’、背衬2,2’、支撑件3,3’、通孔31、粘贴件4、导线5,5’、热缩套管51、开放空间6,6’、电场发生器200、转接器300。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装置、系统、设备和方法的例子。
结合图8所示,本发明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1000包括电场发生器200、与电场发生器200电性连接的转接器300以及通过转接器300与电场发生器200电性连接的电极片100,100’,电极片100,100’贴敷在患者体表,将电场发生器200产生的治疗电场作用于人体。根据本发明的电极片100,100’,贴敷在人体躯干,例如胸部、腹部等部位,用于躯干部位肿瘤的电场治疗。
图1至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极片100,电极片100可贴敷于患者躯干肿瘤部位对应体表以对肿瘤部位进行电场治疗,其包括涂设有相溶性粘合剂(未图示)的柔性背衬2、粘设于背衬2上的电气功能组件1、粘设于背衬2上的支撑件3、粘附于支撑件3上的粘贴件4以及与电气功能组件1电性连接的导线5。本发明的电极片100通过背衬2贴合于患者肿瘤部位相应的体表,并通过电气功能组件1向患者肿瘤部位施加交变电场以干扰或阻止患者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实现治疗肿瘤的目的。
参考图3所示,电气功能组件1包括柔性电路板11、分别设于柔性电路板11相对两侧的多个绝缘板12与多个高介电片13以及设置在柔性电路板11上的多个温度传感器14。高介电片13设于柔性电路板11靠近患者体表的一侧,绝缘板12设于柔性电路板11远离患者体表的一侧。温度传感器14与高介电片13位于柔性电路板11的同一侧。电气功能组件1的绝缘板12以及柔性电路板11的相应部位分别与背衬2上涂设的生物相容性粘合剂(未图示)粘贴而紧密贴设于背衬2上。
柔性电路板11包括呈阵列排布并与高介电片13一一对应的多个主体部111、多个位于相邻主体部111之间的连接部112以及一与导线5电性连接的接线部113。所述主体部111设于所述连接部112的末端。所述主体部111通过连接部112连接至少两个所述主体部111。所述主体部111的数量至少为10个,分布在呈至少四行三列排布的阵列区域内。所述主体部111呈间隔状设置,形成有位于多个相邻的主体部111之间的开放空间6,以在电极片100贴敷于患者肿瘤部位对应体表后允许被电极片100覆盖的患者肿瘤部位对应体表的皮肤自由呼吸。所述接线部113部分位于多个主体部111之间,并部分设置在多个主体部111围设的开放空间6内,可避免柔性电路板11的整体尺寸过大,导致制造成本提高。
所述主体部111呈圆形片状构造,其直径为21-22mm。位于相邻行的主体部111之间的间距至少为1mm,位于相邻列的主体部111之间的间距至少为1mm。也即,位于同行相邻列的主体部111之间的间距至少为1mm,位于同列相邻两主体部111之间的间距也至少为1mm。位于同行间隔列的主体部111之间的间距至少为23mm,位于同列间隔行的主体部111之间的间距也至少为23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111的数量为13个,所述13个主体部111分布在一个呈五行五列排布的阵列区域内。从行排布角度看,首行与末行各行均设有2个主体部111,中间三行每行均设有3个主体部111;从列排布角度看,第一列、第三列、第五列三列各列均设有3个主体部111,第二列与第四列各列均设有2个主体部111。具体地,首行的2个主体部111分别位于第二列与第四列,中间三行每行的3个主体部111均分别位于第一列、第三列、第五列,末行的2个主体部111分别位于第二列与第四列。所述柔性电路板11中位于每行相邻两主体部111皆呈间隔列设置,位于第二列以及第四列各列中的主体部111皆呈间隔行设置。位于第一列、第三列、第五列各列中的相邻两主体部111皆呈相邻行设置。所述柔性电路板11的所有主体部111间隔地设置在最小长度为109mm,最小宽度为109mm的区域内。所述柔性电路板11的最小尺寸约为109mm×109mm。所述主体部111的直径为21mm。所述柔性电路板11各行中相邻两主体部111的间距相同,至少为23mm。位于第二列以及第四列各列中相邻两主体部111的间距相同,至少为67mm。位于第一列、第三列、第五列各列中的相邻两主体部111之间的间距相同,至少为1mm。前述具有最小尺寸柔性电路板11的电极片100适合体型较小的儿童使用。
为了使电极片100贴敷于患者肿瘤部位对应体表后避免电气功能组件1重叠而影响治疗效果,所述柔性电路板11的长度最大为219mm、宽度最大为163mm。也即,所述柔性电路板11的所有主体部111间隔地分布在最大为219mm×163mm的区域内。所述主体部111的直径为22mm。所述柔性电路板11的位于相邻行的主体部111之间的间距最大约为28mm,所述柔性电路板11的位于相邻列的主体部111之间的间距最大约为50mm。也即,同列相邻行的两主体部111之间的间距最大约为28mm,同行相邻列两主体部111之间的间距最大为50mm。前述所述柔性电路板11的最大尺寸可以适用于绝大多数成年患者。若患者腰围偏大时,所述两对电极片100可以横向贴敷于患者腰部一周。若患者腰围偏小时,所述两对电极片100可以纵向贴敷于患者腰部一周。若患者腰围适当时,所述一对电极片100可以横向贴敷于患者腰部,另一对电极片100可以纵向贴敷于患者腰部,两对电极片100贴敷于患者腰部一周。
所述连接部112呈条状或带状设置。所述连接部112包括连接同行间隔列的相邻两主体部111的第一连接部112A、连接同列相邻行的相邻两主体部111的第二连接部112B以及连接位于相邻行、相邻列中并呈对角状分布的两主体部111的第三连接部112C。所述第一连接部112A位于每行间隔列的相邻两主体部111之间,且具有相同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接部112A的长度大致为23mm-50mm。所述第二连接部112B位于第一列、第三列以及第五列各列中相邻的两主体部111之间,且具有相同的长度,所述第二连接部112B的长度大致为1mm-28mm。第三连接部112C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部112A一半的长度。第三连接部112C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部112B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接部112A与第二连接部112B均大致呈“一”字形设置。所述第三连接部112C大致呈“L”形设置或呈倾斜的“一”形设置。所述第三连接部112C为8个,分别位于首行第二列与首列第二行的两主体部111之间、位于首行第二列与第二行第三列的两主体部111之间、位于第二行第三列与首行第四列的两主体部111之间、位于首行第四列与第二行第五列的两主体部111之间、位于末行第二列与首列第四行的两主体部111之间、位于末行第二列与第四行第三列的两主体部111之间、位于第四行第三列与末行第四列的两主体部111之间以及位于末行第四列与第四行第五列的两主体部111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112A的长度大于所述主体部111的直径。所述第一连接部112A与第二连接部112B呈垂直状设置,所述第三连接部112C与相邻的第一连接部112A呈锐角状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112B与相邻的第三连接部112C呈钝角状设置。
所述接线部113呈条状或带状设置。所述接线部113是由位于第三列的3个主体部111中位于端部的两个主体部111其中之一侧向延伸设置的。具体地,所述接线部113是由位于第三列第四行的主体部111朝向远离主体部111阵列所在区域延伸设置的;并且位于末行的两主体部111之间呈断开状设置,形成有位于两主体部111之间的间隔C。所述接线部113穿过呈断开状设置的两个主体部111之间的间隔C。所述接线部113位于与其相邻的两第三连接部112C之间,并与该两个第三连接部112C同时连接于第四行第三列的主体部111。所述接线部113以及与其共同连接第四行第三列的主体部111的两个第三连接部112C大致呈箭头状设置。所述柔性电路板11沿着接线部113所在直线呈轴对称状设置。所述接线部113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2A大致呈垂直状设置。所述接线部11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12B大致呈平行状设置。所述接线部113大致呈“一”字形设置。所述接线部113的宽度至少为4mm。优选地,所述接线部113的宽度为4mm-8mm。与同一主体部111同时连接的接线部113与第三连接部112C两者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接线部也可以是由位于第二行第三列的主体部侧向延伸设置的;并且位于首行的两主体部111之间呈断开状设置,接线部113穿过该两主体部111之间的间隔C。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接线部113可以由位于第三列的3个主体部111中相邻两主体部111之间的第二连接部112B侧向延伸设置,并且所述接线部11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12B呈垂直状设置,所述接线部113与延伸设置接线部113的第二连接部112B大致呈“T”字形设置。
优选地,参考图4所示,所述柔性电路板11的主体部111呈间隔地分布在165mm×109mm的区域内。所述主体部111的直径为21mm。位于相邻行的主体部111之间的间距为15mm,所述柔性电路板11位于同行间隔列的主体部111之间的间距为23mm。也即,同列相邻行的两主体部111之间的间距为15mm,同行相邻列两主体部111之间的间距为23mm。也即,所述第二连接部112B的长度约为15mm,所述第一连接部112A的长度约为23mm。所述接线部113的宽度为8mm。所述第一连接部112A、第二连接部112B、第三连接部112C的宽度均为4.5mm。所述柔性电路板11形成于多个主体部111之间的开放空间6的面积不完全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在所有的开放空间6中,位于中间三行的9个主体部111之间由两两同行间隔列、两两同列相邻行的4个主体部111共同围设形成的开放空间6的面积最大,其面积约为1065mm2。位于柔性电路板11首行与其相邻行、末行与其相邻行的每3个主体部111围设形成的开放空间6的面积最小。具体地,由两两同行间隔列的两个主体部111、与两所述主体部111均呈间隔行间隔列并呈对角状分布的一个主体部111共同围设形成的开放空间6面积最小,其面积约为470mm2
如图3所示,主体部111朝向高介电片13的侧面设有导电盘114,用于与高介电片13通过焊锡(未图示)焊接。导电盘114的中心与主体部111的中心重合。所述主体部111的导电盘114具有4个凸出或露出于主体部111的导电芯115。所述导电芯115呈中心对称状设置,可以有效防止由于焊锡(未图示)在焊接过程中堆砌造成高介电片13位置偏移。所述4个导电芯115呈间隔状设置,可以减少制造导电芯115的铜箔的用量,减少材料成本;同时还可以节约用于焊接导电芯115与高介电片13的焊锡(未图示)的用量,进一步减低材料成本。
同一导电盘114的4个导电芯115皆为花瓣形构造。所述每个导电芯115均包括首尾相连的内侧弧(未标号)与外侧弧(未标号)。所述导电芯115的内侧弧(未标号)与外侧弧(未标号)呈轴对称状设置。所述同一导电盘114的4个导电芯115的内侧弧(未标号)均向导电盘114的中心方向凹进。所述同一导电盘114的4个导电芯115的外侧弧(未标号)均向远离导电盘114的中心方向凸出。构成导电盘114的4个导电芯115既呈中心对称状设置,又呈轴对称状设置,并且每个导电芯115也呈轴对称状设置,以使所述主体部111的导电盘114的4个导电芯115与高介电片13焊接时,保证每个焊接点的应力平衡,确保高介电片13整体焊接平衡,提高焊接质量,避免焊接应力不平衡导致高介电片13倾斜而致使高介电片13与主体部111间隔较大一侧的焊接处强度薄弱而容易断裂;同时还可避免影响电极片100的贴合度。所述同一导电盘114的4个导电芯115的外侧弧(未标号)大体位于同一圆周上。
所述绝缘板12大致呈圆形片状设置。绝缘板12由绝缘材料制成,其通过密封胶(未图示)粘附在柔性电路板11的主体部111远离患者体表的一侧面,在增强柔性电路板11的强度的同时,还可以为导电盘114及高介电片13之间的焊接操作提供平整的焊接平面,提高产品良率。绝缘板12可以隔离电气功能组件1远离患者体表一侧空气中的水汽进入电气功能组件1,从而避免水汽与高介电片13与主体部111之间的焊锡(未图示)接触,而影响主体部111与高介电片13之间的电性连接。所述绝缘板12与所述主体部111一一对应设置,其排布方式与主体部111的排布方式一致。
所述高介电片13呈圆形片状设置。高介电片13由高介电常数材料构成,因其具有阻直流通交流的特性,可保证人体安全。高介电片13具有至少大于1000的介电常数。高介电片13具有中间贯穿设置的开孔132,用于容纳温度传感器14。高介电片13面向主体部111的侧面上附有一层环形金属层131(参图4的斜线区域),可与主体部111上的导电盘114通过焊锡(未图示)焊接。所述高介电片13的外径略小于主体部111的直径。高介电片13与主体部111之间因焊接形成的间隙(未图示)内填充有密封胶(未图示)。所述密封胶(未图示)沿着高介电片13外侧的主体部111边缘通过毛细现象向间隙(未图示)内部填充,以保护高介电片13与主体部111之间焊锡(未图示),避免高介电片13受外力影响而导致焊接处断裂,进而导致交变电场无法通过高介电片13施加于患者肿瘤部位;同时还可以避免空气中的水汽进入间隙(未图示)而侵蚀高介电片13与主体部111之间的焊锡(未图示),影响高介电片13与主体部111之间的电性连接。高介电片13的金属层131的外环与高介电片13的外缘之间呈间隔状设置,可以避免设于高介电片13的金属层131与主体部111之间的焊锡(未图示)受热熔化时向主体部111外溢,避免在电极片100贴敷至患者肿瘤部位对应体表时,未经高介电片13阻碍的直流电直接作用于患者体表。高介电片13的开孔132边缘与高介电片13的金属层131的内环呈间隔状设置,可以避免设于高介电片13的金属层131与主体部111之间的焊锡(未图示)受热熔化时向高介电片13的开孔132方向扩散而导致温度传感器14短路。所述主体部111、绝缘板12以及高介电片13三者一一对应设置,且三者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绝缘板12以及高介电片13的排布与所述主体部111的排布一致,均分布在一个呈五行五列排布的阵列区域内。
所述柔性电路板11的主体部111、设于柔性电路板11的主体部111远离患者体表一侧的绝缘板12以及设于柔性电路板11的主体部111面向患者表皮一侧的高介电片13共同构成电气功能组件1的电极单元10。所述电气功能组件1的电极单元10的排布与柔性电路板11的主体部111的排布一致。所述连接部112位于相邻的两电极单元10之间。
所述温度传感器14固定在主体部111上,用于监测粘贴件4的温度,从而监测与粘贴件4相贴敷的人体皮肤的温度。温度传感器14监测到的温度超过人体安全温度上限时,电场发生器200可及时降低或关闭传输至电极片100的交变电流,以避免人体低温烫伤。温度传感器14焊接至主体部111后再用密封胶(未图示)密封,以防止水汽侵蚀温度传感器14导致温度传感器14失效。所述温度传感器14设于多个呈阵列排布的主体部111中位于外围的主体部111上。
所述导线5的一端与电气功能组件1的接线部113焊接,另一端设有与电场发生器200的电性连接的插头(未标号)。所述导线5的插头(未标号)可以直接插接至电场发生器200上,也可以与肿瘤电场治疗系统的转接器300插接,再通过转接器300与电场发生器200电性连接实现导线5与电场发生器200之间的电性连接。导线5与柔性电路板11上接线部113的连接处包覆有热缩套管51,用于对导线5与柔性电路板11上接线部113的连接处进行密封、绝缘保护,并提高强度支撑,避免导线5与电气功能组件1连接处发生断裂,同时还可以防尘防水。
所述支撑件3为片状设置。所述支撑件3设置有多个。支撑件3以环绕成行设置的电极单元10的方式粘附在背衬2上。所述多个支撑件3呈间隔状设置。支撑件3具有与相应电极单元10对应设置的多个通孔31。所述多个通孔31呈间隔状设置。支撑件3的厚度与电极单元10的厚度基本一致,支撑件3的顶端所在平面与电极单元10的朝向患者体表所在侧的表面处于同一竖直高度,也即支撑件3靠近患者体表一侧的表面与高介电片13靠近患者体表一侧的表面齐平,可以平整的将粘贴件4覆盖在支撑件3和电极单元10上,提升电极片100贴敷的舒适性。支撑件3可由聚乙烯(PE)材料或采用PET材料或导热硅胶片或由聚氨酯、聚乙烯、分散剂、阻燃剂、炭纤维等复合而成的柔软、化学性能稳定、质量轻、不易变形且无毒的绝缘材料制成。优选地,支撑件3为柔性泡棉。
所述粘贴件4呈片状设置,其一侧与支撑件3及高介电片13贴合,另一侧与患者体表贴合。粘贴件4为导电水凝胶,可作为导电介质,将经过高介电片13的交流电传导至患者肿瘤部位。粘贴件4的数量与支撑件3的个数相同。粘贴件4的大小与支撑件3的大小大致相同。
结合图2所示,背衬2呈片状设置,其主要由兼容柔性、透气、绝缘、灭菌的材料制成。背衬2具有多个贯穿设置的透气孔(未图示),可在背衬2贴敷于患者体表时使患者体表被背衬2覆盖的皮肤的毛囊、汗腺可以自由呼吸,避免被背衬2覆盖的患者体表的汗腺、毛囊因堵塞而损害患者皮肤浅表层而引发皮肤炎症。背衬2为网织物。具体地,背衬2为网状无纺布。背衬2朝向患者体表的一面上还涂设有物相容性粘合剂(未图示),用于将背衬2紧密贴合于患者目标区域体表。
图6至图7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极片100’,同样贴敷在患者躯干体表,用于对位于躯干的肿瘤部位进行肿瘤电场治疗,其也包括柔性背衬2’,粘设于背衬2’上的电气功能组件1’、粘设于背衬2’上的支撑件3’、粘附于支撑件3’上的粘贴件(未图示)以及与电气功能组件1’电性连接的导线5’。所述电气功能组件1’也包括柔性电路板11’、分别设于柔性电路板11’相对两侧的多个绝缘板12’与多个高介电片13’以及固定在柔性电路板11’上的多个温度传感器14’。所述主体部111’、高介电片13’以及绝缘板12’一一对应设置,并构成电气功能组件1’的电极单元10’。所述主体部111’也呈五行五列排布,其分布在五行五列的阵列区域中的位置与第一实施例的主体部111的排布一致。
本实施例中的电极片100’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极片100的区别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11’的所有主体部111’间隔地设置在最小长度为193mm,最小宽度为109mm的区域内。也即,所述柔性电路板11’的最小尺寸为193mm×109mm。所述柔性电路板11’中位于相邻行的主体部111’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主体部111’的直径,至少为22mm。也即,所述第二连接部112B’的长度大于所述主体部111’的直径,至少为22mm。所述第三连接部112C’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三连接部112C’的长度至少为26.7mm。本实施例中的电极片100’的第三连接部112C’的个数小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片100’的第三连接部112C’的个数。所述第三连接部112C’设置为4个,分别位于首行第二列与首列第二行的两主体部111’之间、首行第四列与第二行第五列的两主体部111’之间、末行第二列与首列第四行的两主体部111’之间以及末行第四列与第四行第五列的两主体部111’之间。
所述接线部113’是由一第二连接部112B’侧向延伸设置。具体地,接线部113’是由位于第三列的3个主体部111’中相邻两主体部111’之间的第二连接部112B’侧向延伸设置的。所述接线部113’与延伸设置接线部113’的第二连接部112B’大致呈“T”字形设置。所述接线部113’与第二连接部112B’呈垂直状设置。所述接线部113’与第一连接部112A’大致呈平行状设置。
所述柔性电路板11’还具有一与接线部113’相对设置的加强部116’,可为接线部113’提供牵引,避免在电极片100’贴敷于患者肿瘤部位体表时因受力不均而影响电极片100’的贴敷。具体地,所述加强部116’是由侧向延伸设置接线部113’的第二连接部112B’延伸设置。所述加强部116’与接线部113’分别位于与接线部113’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12B’的相对两侧。所述加强部116’一端连接在与接线部113’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12B’上,另一端连接在与第二连接部112B’相邻且平形状设置的第二连接部112B’上。所述加强部116’、所述接线部113’以及与接线部113’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12B’大致呈“十”字形设置。所述加强部116’的宽度为4.5mm-6mm。
所述背衬2’设有与柔性电路板11’的接线部113’对应的穿线孔21’。导线5’的一端穿过穿线孔21’与接线部113’电性连接。导线5’由背衬2’一侧伸入柔性电路板11’内与接线部113’连接,避免了大量导线5’被直接压覆于患者表皮上,而导致电极片100’贴敷时舒适性降低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有的开放空间6’中,位于首行与第二行之间的5个主体部111’共同围设形成的开放空间6’的面积最大,位于中间三行中间隔列相邻行的4个主体部111’共同围设形成并收容加强部16’的开放空间6的面积最小。
本发明肿瘤电场治疗系统1000的电极片100,100’用于躯干部位的肿瘤治疗,具有呈间隔设置的多个位于主体部111,111’之间形成的开放空间6,6’,可以在电极片100,100’进行肿瘤治疗过程中使患者皮肤表面聚集的热量和出汗产生的水汽排向空气中,避免患者贴敷电极片100,100’的表皮因出汗、堵塞毛孔而引起皮肤炎症,可以保证电极片100,100’的长时间贴敷,保证电场治疗效果。
本发明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电极片,用于在肿瘤电场治疗时向患者躯干肿瘤部位施加交变电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分布在至少呈三行四列阵列区域内的高介电片、多个位于相邻高介电片之间的连接部以及一将所有高介电片电性连接的接线部,每个高介电片均通过连接部连接与其相邻的至少两个高介电片,多个高介电片之间呈间隔状设置以形成多个位于高介电片之间并允许患者体表湿气逸出的开放空间,多个高介电片至少为10个,多个高介电片中至少有一相邻的两高介电片之间呈断开状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多个高介电片间隔分布在最大为219mm×163mm的区域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多个高介电片间隔的分布在最小为109mm×109mm的区域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多个开放空间最大的面积为1065mm2,最小面积为470mm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多个高介电片为13个,并呈首行与末行每行各设两个高介电片、中间三行每行各设三个高介电片状分布在五行五列的阵列区域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同行相邻两高介电片皆呈间隔列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多个同行相邻两高介电片之间的间距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同行相邻两高介电片之间的间距在23mm-50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同行相邻两高介电片之间的间距大致为23mm。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多个连接同行相邻两高介电片的连接部具有相同的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多个连接同列相邻行的两高介电片之间的连接部具有相同的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电极片,其特征在于,连接同列相邻行的两高介电片之间的连接部的长度大致为1mm-28mm。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电极片,其特征在于,连接同列相邻行的两高介电片之间的连接部的长度大致为15mm。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位于同列相邻的两高介电片之间的间距不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宽度为4.5mm-6mm。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部穿过呈断开状设置的两相邻高介电元件之间,且其宽度为4mm-8mm。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部是由一位于阵列外围的高介电片朝呈断开状设置的两高介电片之间的空间延伸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部是由一连接部侧向延伸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与接线部相对设置的加强部,所述加强部与所述连接部分别设在延伸设置接线部的连接部的相对两侧。
20.一种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电场发生器以及与电场发生器电性连接的如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片。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具有与接线部电性连接的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设有与电场发生器可拆卸地插接的插头。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电场发生器电性连接的转接器,所述电极片还具有一与接线部电性连接的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设有与转接器可拆卸地插接的插头。
CN202111580040.4A 2021-09-28 2021-12-22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及其电极片 Pending CN1143069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80040.4A CN114306930A (zh) 2021-12-22 2021-12-22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及其电极片
PCT/CN2022/134677 WO2023051845A1 (zh) 2021-09-28 2022-11-28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
PCT/CN2022/134717 WO2023051846A1 (zh) 2021-09-28 2022-11-28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80040.4A CN114306930A (zh) 2021-12-22 2021-12-22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及其电极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6930A true CN114306930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54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80040.4A Pending CN114306930A (zh) 2021-09-28 2021-12-22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及其电极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693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51846A1 (zh) * 2021-09-28 2023-04-06 江苏海莱新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5522A (zh) * 2004-12-07 2008-01-30 斯坦顿有限公司 用于长时间对活体施加电场的电极
CN111263656A (zh) * 2017-10-23 2020-06-09 心脏起搏器公司 用于使用电场成形元件进行癌症治疗的医疗设备
CN113577535A (zh) * 2021-09-14 2021-11-02 河北普尼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场治疗肿瘤的新型电极阵列
CN113749762A (zh) * 2021-08-27 2021-12-07 江苏海莱新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高散热性能电极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5522A (zh) * 2004-12-07 2008-01-30 斯坦顿有限公司 用于长时间对活体施加电场的电极
CN111263656A (zh) * 2017-10-23 2020-06-09 心脏起搏器公司 用于使用电场成形元件进行癌症治疗的医疗设备
CN113749762A (zh) * 2021-08-27 2021-12-07 江苏海莱新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高散热性能电极
CN113577535A (zh) * 2021-09-14 2021-11-02 河北普尼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场治疗肿瘤的新型电极阵列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51846A1 (zh) * 2021-09-28 2023-04-06 江苏海莱新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99962A (zh)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及其电极片组件
CN114272513A (zh)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及其电极片
CN216571207U (zh) 电场治疗仪及其电极贴片
JP5260056B2 (ja) 長期間にわたって生命体内に電界をかけるための電極
CN114099960B (zh)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及其电极贴片
CN114099958B (zh) 电场治疗仪及其电极贴片
CN216603801U (zh) 电极贴片及肿瘤电场治疗系统
CN114247051B (zh)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及其电极贴片
CN114099955A (zh) 电极贴片及肿瘤电场治疗系统
CN114191715A (zh) 电场治疗仪及其电极贴片
CN114099959A (zh)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及其电极贴片
CN114306930A (zh)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及其电极片
CN218833406U (zh) 肿瘤电场治疗仪
CN114099957A (zh)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
CN114099954B (zh) 电场治疗仪及其电极贴片
CN216536556U (zh)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及其电极片
WO2023116448A1 (zh) 肿瘤电场治疗用绝缘电极及其制造方法
CN216497039U (zh)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及其电极片
CN216536554U (zh)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及其电极片
CN216571209U (zh)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及其电极贴片
CN115845249B (zh) 可拆卸电极单元、电极贴片及肿瘤电场治疗仪
CN216603802U (zh)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及其电极贴片
CN219128024U (zh) 电极单元、电极贴片及肿瘤电场治疗仪
CN216824488U (zh)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及其电极片
CN115837120B (zh) 电极贴片、电极贴片的制造方法及肿瘤电场治疗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