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6133B - 一种耐离子型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耐离子型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6133B
CN114306133B CN202111642994.3A CN202111642994A CN114306133B CN 114306133 B CN114306133 B CN 114306133B CN 202111642994 A CN202111642994 A CN 202111642994A CN 114306133 B CN114306133 B CN 1143061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pas
nacl concentration
viscosity
avc
sil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429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06133A (zh
Inventor
邹纯朴
王冰
张宁
方家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inguide Huangpu Medicines And Chemical Reagents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inguide Huangpu Medicines And Chemical Reagents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inguide Huangpu Medicines And Chemical Reagents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inguide Huangpu Medicines And Chemical Reagents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4299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61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6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61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061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61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离子型增稠剂,包括如下组分: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两种组分的质量比为(25‑300):(15‑300)。本发明还公开了耐离子型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按比例称取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和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粉末;S2、称量去离子水,将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和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粉末在搅拌下缓慢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均匀、透明,形成耐离子型增稠剂。本发明的耐离子型增稠剂,明显提升增稠剂体系的耐离子性,便于在产品中添加足量的活性成分,且同时保留增稠性能和耐离子性能,可用于制备皮肤外用剂。

Description

一种耐离子型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皮肤外用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耐离子型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可支配的资源显著增加,社会消费升级已经成为明显的态势。在护肤品领域,消费者的护肤意识和消费能力同样水涨船高,我国化妆品销售额依旧保持两位数的强劲增长动力。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化妆品行业的迅速增长,消费者对化妆品的要求与期待同样提升,化妆品有良好的功效与体验感也成为愈来愈多消费者选择化妆品时的重要依据。更重要的是,2021年1月开始,我国多项化妆品相关的法规陆续实行,更是对化妆品的功效提升了更高的要求。与以往宣称性少量添加不同,新规下新开发的化妆品中,功效成分含量一定要添加足量达到起效量,才有可能让最终的产品通过相关的临床功效测试。这一系列法规的颁布,对于提升我国化妆品产品的竞争力、提升行业影响力有着深远的意义。大多化妆品的功效成分具有高离子性,如维生素C、PCA锌、植物提取物、发酵液、甘草酸盐等等。而这些高离子型的活性成分会对配方的乳化体系、增稠体系产生一定的冲击,尤其是增稠体系。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提出了重要的挑战:如何能在满足功效性的同时让配方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增稠剂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主要用于提高产品的粘度提升稳定性并赋予一定的肤感。其具有用量小、增稠明显、使用方便等特点,少量添加即可显著改变产品的流变性质,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妆品工业中。常用的水溶性增稠剂包括聚糖类、聚乙烯类和聚丙烯酸类。其中,聚丙烯酸类是最常用的增稠剂,因其水溶物透明、增稠效率高、生物相容性好,以及生产设备要求较低。然而,聚丙烯酸类增稠剂在高离子性条件下,其增稠能力会急剧下降。因此,开发耐盐的增稠剂体系,便于提升产品中离子型功效成分的添加量,进一步强化化妆品功效性和使用性的竞争力,满足消费者需求,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目前,对耐酸耐盐增稠剂原料的开发已有一定进展。各大原料公司纷纷推出耐离子的增稠原料,如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和聚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6。但上述原料存在众多缺陷,如添加量高、肤感单一、质地外观单一等缺点。羟乙基纤维素、汉生胶、琼脂等增稠剂亦具有较好的耐离子性;但这些耐离子性较强的增稠剂的增稠效果非常有限,需要添加较大的使用量才能满足膏霜、乳液等粘度的要求;大量的添加除了增加成本之外,会导致产品使用体验的降低,感变粘腻,影响消费者使用感。中国专利文献CN104069023A 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其使用GT-700和小核菌胶进行复配能使两者形成的体系粘度增加同时提升了体系的耐离子性,但是GT-700存在肤感粘腻、价格昂贵等明显的缺陷,在实际配方中存在一定的应用短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耐离子型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明显提升配方中增稠剂体系的耐离子性,便于在产品中添加足量的活性成分,且同时保留增稠性能和耐离子性能,提升产品竞争力。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耐离子型增稠剂,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耐离子型增稠剂,包括如下组分:
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
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
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与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两种组分的质量比为(25-300):(15-300)。
优选的,控制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占增稠剂的质量分数为 0.25%-3%;控制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占增稠剂的质量分数为0.15%-3%。
优选的,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与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两种组分的质量比为25:45。
优选的,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与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两种组分的质量比为50:45。
优选的,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与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两种组分的质量比为25:60。
优选的,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与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两种组分的质量比为50:15或150:15或25:30或50:30或100:30 或150:30或100:45或150:45或50:60或100:60或150:60。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耐离子型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比例称取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和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 VP共聚物粉末;
S2、称量去离子水,将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和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粉末在搅拌下缓慢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均匀、透明,形成耐离子型增稠剂。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耐离子型增稠剂的应用,用于制备皮肤外用剂。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是一种皮肤外用剂,包括上述的耐离子型增稠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通过特殊的复配,原料易得,成本低廉,能够明显提升配方中增稠剂体系的耐离子性,同时保留增稠性能,提高了应用性能,尤其是,在皮肤外用剂如化妆水、精华、乳液、膏霜、面膜等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2)本发明中通过在没有任何耐离子特性的通用型增稠剂——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添加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在适当的复配比例下,使得两种高分子在边界形成了互穿网络,起到增强增稠体系的耐离子性的特点,并经过试验证明能够显著大幅提升增稠体系的耐离子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对比例A1、对比例B1、实施例1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粘度对比图。
图2为本发明对比例A2、对比例B2、实施例2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粘度对比图。
图3为本发明对比例A3、对比例B3、实施例3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粘度对比图。
图4为本发明对比例A4、对比例B4、实施例4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粘度对比图。
图5为本发明对比例A5、对比例B5、实施例5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粘度对比图。
图6为本发明对比例A6、对比例B6、实施例6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粘度对比图。
图7为本发明对比例A7、对比例B7、实施例7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粘度对比图。
图8为本发明对比例A8、对比例B8、实施例8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粘度对比图。
图9为本发明对比例A9、对比例B9、实施例9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粘度对比图。
图10为本发明对比例A10、对比例B10、实施例10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粘度对比图。
图11为本发明对比例A11、对比例B11、实施例11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粘度对比图。
图12为本发明对比例A12、对比例B12、实施例12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粘度对比图。
图13为本发明对比例A13、对比例B13、实施例13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粘度对比图。
图14为本发明对比例A14、对比例B14、实施例14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粘度对比图。
图15为本发明对比例A15、对比例B15、实施例15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粘度对比图。
图16为本发明对比例A16、对比例B16、实施例16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粘度对比图。
图17为本发明对比例A17、对比例B17、实施例17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粘度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为一种耐离子型增稠剂,包括如下组分:
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SILK);
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AVC);
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与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两种组分的质量比为(25-300):(15-300)。
根据本实施例,无任何耐离子特性的通用型增稠剂——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中,在适当的复配比例下,添加进入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时,使得两种高分子在边界形成了互穿网络,进而促进了增稠体系的耐离子性,帮助SILK的耐离子能力大幅度提升,从而能够显著大幅提升体系的耐离子性,使本实施例的复配体系在水、乳、膏霜、凝胶等各剂型中均有很好的使用空间和应用前途。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控制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占增稠剂的质量分数为0.25%-3%;控制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占增稠剂的质量分数为0.15%-3%。
为了获得具有优异耐离子性能的,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与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两种组分的质量比为25:45。
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与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两种组分的质量比为50:45。
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与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两种组分的质量比为25:60。
或者,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与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两种组分的质量比为25:15或50:15或100:15或150:15或25:30或 50:30或100:30或150:30或100:45或150:45或50:60或100:60或 150:60,促进耐离子性能的提升。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为一种耐离子型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比例称取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和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 VP共聚物粉末;
S2、称量去离子水,将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和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粉末在高速搅拌下缓慢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均匀、透明,形成耐离子型增稠剂。
根据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耐离子型增稠剂,可性能优异的用于制备皮肤外用剂。这种皮肤外用剂,比如,在水、乳、膏霜、凝胶等各剂型中添加上述的耐离子型增稠剂。
基于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制备耐离子型增稠剂,并进行试验,具体参见如下的试验说明。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设备
设备 设备型号
机械搅拌 IKA EUROSTAR1 00
电子天平 梅特勒-托利多ME104/02
粘度计 Brookfield RVDVC
三、实验过程
3.1增稠剂凝胶制备:
3.1.1称取适量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和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 VP共聚物粉末;
3.1.2称量去离子水,将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和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粉末在高速搅拌下慢慢撒入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均匀、透明,得到增稠剂凝胶。
3.2耐离子实验:
3.2.1称取凝胶200g;
3.1.2称量适量NaCl,加入凝胶,保持搅拌至均匀。静置30分钟,测试粘度。
四、实验结果
按上述一至三,分别按SILK与AVC的质量比制备得到如下的对比例和实施例,如下表1所示:
表1.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配方设计
如图1所示,为对比例A1、对比例B1和实施例1(0.25%SILK、0.15%AVC、 0.25%SILK+0.15%AVC体系)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粘度对比,结果表明:
对于单一AVC增稠体系而言(质量分数为0.15%),数据显示:当NaCl 浓度为0时粘度为20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0.10%、0.15%、0.20%、 0.25%时粘度为0。
对于单一SILK增稠体系而言(质量分数为0.25%),数据显示:当NaCl 浓度为0时粘度为109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580mPa·s;当NaCl浓度为0.10%、0.15%、0.20%、0.25%时粘度为0。
对于SILK复配AVC增稠体系而言(SILK质量分数为0.25%、AVC质量分数为0.15%),数据显示:当NaCl浓度为0时粘度为160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1200mPa·s;当NaCl浓度为0.10%、0.15%、0.20%、0.25%时粘度为0。
如图2所示,为对比例A2、对比例B2和实施例2(0.50%SILK、0.15%AVC、0.50%SILK+0.15%AVC体系)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粘度对比,结果表明:
对于单一AVC增稠体系而言(质量分数为0.15%),数据显示:当NaCl 浓度为0时粘度为20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0.10%、0.15%、0.20%、 0.25%时粘度为0。
对于单一SILK增稠体系而言(质量分数为0.50%),数据显示:当NaCl 浓度为0时粘度为170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4200mPa·s;当NaCl浓度为0.10%时粘度为2900mPa·s、当NaCl浓度为0.15%时粘度为2300 mPa·s当NaCl浓度为0.20%时粘度为1830mPa·s当NaCl浓度为0.25%时粘度为1500mPa·s。
对于SILK复配AVC增稠体系而言(SILK质量分数为0.50%、AVC质量分数为0.15%),数据显示:当NaCl浓度为0时粘度为1902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6400mPa·s;当NaCl浓度为0.10%时粘度为3500mPa·s、当NaCl浓度为0.15%时粘度为2400mPa·s当NaCl浓度为0.20%时粘度为2200 mPa·s当NaCl浓度为0.25%时粘度为1650mPa·s。
如图3所示,为对比例A3、对比例B3和实施例3(1.00%SILK、0.15%AVC、 1.00%SILK+0.15%AVC体系)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粘度对比,结果表明:
对于单一AVC增稠体系而言(质量分数为0.15%),数据显示:当NaCl 浓度为0时粘度为20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0.10%、0.15%、0.20%、 0.25%时粘度为0。
对于单一SILK增稠体系而言(质量分数为1.00%),数据显示:当NaCl 浓度为0时粘度为190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13600mPa·s;当NaCl浓度为0.10%时粘度为10000mPa·s、当NaCl浓度为0.15%时粘度为8080 mPa·s当NaCl浓度为0.20%时粘度为6580mPa·s当NaCl浓度为0.25%时粘度为5500mPa·s。
对于SILK复配AVC增稠体系而言(SILK质量分数为1.00%、AVC质量分数为0.15%),数据显示:当NaCl浓度为0时粘度为220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14020mPa·s;当NaCl浓度为0.10%时粘度为11080mPa·s、当NaCl浓度为0.15%时粘度为8540mPa·s当NaCl浓度为0.20%时粘度为7400 mPa·s当NaCl浓度为0.25%时粘度为5900mPa·s。
如图4所示,为对比例A4、对比例B4和实施例4(1.50%SILK、0.15%AVC、 1.50%SILK+0.15%AVC体系)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粘度对比,结果表明:
对于单一AVC增稠体系而言(质量分数为0.15%),数据显示:当NaCl 浓度为0时粘度为20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0.10%、0.15%、0.20%、 0.25%时粘度为0。
对于单一SILK增稠体系而言(质量分数为1.50%),数据显示:当NaCl 浓度为0时粘度为200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19000mPa·s;当NaCl浓度为0.10%时粘度为14580mPa·s、当NaCl浓度为0.15%时粘度为 13580mPa·s当NaCl浓度为0.20%时粘度为12500mPa·s当NaCl浓度为0.25%时粘度为10000mPa·s。
对于SILK复配AVC增稠体系而言(SILK质量分数为1.50%、AVC质量分数为0.15%),数据显示:当NaCl浓度为0时粘度为236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20860mPa·s;当NaCl浓度为0.10%时粘度为16850mPa·s、当NaCl浓度为0.15%时粘度为16580mPa·s当NaCl浓度为0.20%时粘度为 15680mPa·s当NaCl浓度为0.25%时粘度为14680mPa·s。
如图5所示,为对比例A5、对比例B5和实施例5(0.25%SILK、0.30%AVC、 0.25%SILK+0.30%AVC体系)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粘度对比,结果表明:
对于单一AVC增稠体系而言(质量分数为0.30%),数据显示:当NaCl 浓度为0时粘度为45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0.10%、0.15%、0.20%、 0.25%时粘度为0。
对于单一SILK增稠体系而言(质量分数为0.25%),数据显示:当NaCl 浓度为0时粘度为109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580mPa·s;当NaCl浓度为0.10%、0.15%、0.20%、0.25%时粘度为0。
对于SILK复配AVC增稠体系而言(SILK质量分数为0.25%、AVC质量分数为0.30%),数据显示:当NaCl浓度为0时粘度为190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2400mPa·s;当NaCl浓度为0.10%、0.15%、0.20%、0.25%时粘度为0。
如图6所示,为对比例A6、对比例B6和实施例6(0.50%SILK、0.30%AVC、 0.50%SILK+0.30%AVC体系)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粘度对比,结果表明:
对于单一AVC增稠体系而言(质量分数为0.30%),数据显示:当NaCl 浓度为0时粘度为45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0.10%、0.15%、0.20%、 0.25%时粘度为0。
对于单一SILK增稠体系而言(质量分数为0.50%),数据显示:当NaCl 浓度为0时粘度为170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4200mPa·s;当NaCl浓度为0.10%时粘度为2900mPa·s、当NaCl浓度为0.15%时粘度为2300 mPa·s当NaCl浓度为0.20%时粘度为1830mPa·s当NaCl浓度为0.25%时粘度为1500mPa·s。
对于SILK复配AVC增稠体系而言(SILK质量分数为0.50%、AVC质量分数为0.30%),数据显示:当NaCl浓度为0时粘度为205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8000mPa·s;当NaCl浓度为0.10%时粘度为4000mPa·s、当NaCl浓度为0.15%时粘度为2600mPa·s当NaCl浓度为0.20%时粘度为2500 mPa·s当NaCl浓度为0.25%时粘度为1800mPa·s。
如图7所示,为对比例A7、对比例B7和实施例7(1.00%SILK、0.30%AVC、 1.00%SILK+0.30%AVC体系)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粘度对比,结果表明:
对于单一AVC增稠体系而言(质量分数为0.30%),数据显示:当NaCl 浓度为0时粘度为45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0.10%、0.15%、0.20%、 0.25%时粘度为0。
对于单一SILK增稠体系而言(质量分数为1.00%),数据显示:当NaCl 浓度为0时粘度为190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13600mPa·s;当NaCl浓度为0.10%时粘度为10000mPa·s、当NaCl浓度为0.15%时粘度为8080 mPa·s当NaCl浓度为0.20%时粘度为6580mPa·s当NaCl浓度为0.25%时粘度为5500mPa·s。
对于SILK复配AVC增稠体系而言(SILK质量分数为1.00%、AVC质量分数为0.30%),数据显示:当NaCl浓度为0时粘度为230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15000mPa·s;当NaCl浓度为0.10%时粘度为12000mPa·s、当NaCl浓度为0.15%时粘度为9300mPa·s当NaCl浓度为0.20%时粘度为7400 mPa·s当NaCl浓度为0.25%时粘度为6200mPa·s。
如图8所示,为对比例A8、对比例B8和实施例8(1.50%SILK、0.30%AVC、 1.50%SILK+0.30%AVC体系)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粘度对比,结果表明:
对于单一AVC增稠体系而言(质量分数为0.30%),数据显示:当NaCl浓度为0时粘度为45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0.10%、0.15%、0.20%、 0.25%时粘度为0。
对于单一SILK增稠体系而言(质量分数为1.50%),数据显示:当NaCl浓度为0时粘度为200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19000mPa·s;当NaCl浓度为0.10%时粘度为14580mPa·s、当NaCl浓度为0.15%时粘度为 13580mPa·s当NaCl浓度为0.20%时粘度为12500mPa·s当NaCl浓度为0.25%时粘度为10000mPa·s。
对于SILK复配AVC增稠体系而言(SILK质量分数为1.50%、AVC质量分数为0.30%),数据显示:当NaCl浓度为0时粘度为240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22500mPa·s;当NaCl浓度为0.10%时粘度为20000mPa·s、当NaCl浓度为0.15%时粘度为18500mPa·s当NaCl浓度为0.20%时粘度为 17000mPa·s当NaCl浓度为0.25%时粘度为16500mPa·s。
如图9所示,为对比例A9、对比例B9和实施例9(0.25%SILK、0.45%AVC、 0.25%SILK+0.45%AVC体系)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粘度对比,结果表明:
对于单一AVC增稠体系而言(质量分数为0.45%),数据显示:当NaCl浓度为0时粘度为120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200mPa·s;当 NaCl浓度为0.10%、0.15%、0.20%、0.25%时粘度为0。
对于单一SILK增稠体系而言(质量分数为0.25%),数据显示:当NaCl浓度为0时粘度为109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580mPa·s;当NaCl浓度为0.10%、0.15%、0.20%、0.25%时粘度为0。
对于SILK复配AVC增稠体系而言(SILK质量分数为0.25%、AVC质量分数为0.45%),数据显示:当NaCl浓度为0时粘度为2283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11250mPa·s;当NaCl浓度为0.10%时粘度为4500mPa·s、当NaCl浓度为0.15%时粘度为2700mPa·s当NaCl浓度为0.20%时粘度为1800 mPa·s当NaCl浓度为0.25%时粘度为1000mPa·s。表明本发明配方体系中由于二者组分的相互作用,使复配体系的粘度下降幅度得到明显的减缓。
如图10所示,为对比例A10、对比例B10和实施例10(0.50%SILK、 0.45%AVC、0.50%SILK+0.45%AVC体系)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粘度对比,结果表明:
对于单一AVC增稠体系而言(质量分数为0.45%),数据显示:当NaCl浓度为0时粘度为120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200mPa·s;当 NaCl浓度为0.10%、0.15%、0.20%、0.25%时粘度为0。
对于单一SILK增稠体系而言(质量分数为0.50%),数据显示:当NaCl浓度为0时粘度为170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4200mPa·s;当 NaCl浓度为0.10%时粘度为2900mPa·s、当NaCl浓度为0.15%时粘度为2300 mPa·s当NaCl浓度为0.20%时粘度为1830mPa·s当NaCl浓度为0.25%时粘度为1500mPa·s。
对于SILK复配AVC增稠体系而言(SILK质量分数为0.50%、AVC质量分数为0.45%),数据显示:当NaCl浓度为0时粘度为243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13400mPa·s;当NaCl浓度为0.10%时粘度为8720mPa·s、当NaCl浓度为0.15%时粘度为7500mPa·s当NaCl浓度为0.20%时粘度为4560 mPa·s当NaCl浓度为0.25%时粘度为3200mPa·s。表明本发明配方体系中由于二者组分的相互作用,使复配体系的粘度下降幅度得到明显的减缓。
如图11所示,为对比例A11、对比例B11和实施例11(1.00%SILK、 0.45%AVC、1.00%SILK+0.45%AVC体系)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粘度对比,结果表明:
对于单一AVC增稠体系而言(质量分数为0.45%),数据显示:当NaCl 浓度为0时粘度为120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200mPa·s;当NaCl浓度为0.10%、0.15%、0.20%、0.25%时粘度为0。
对于单一SILK增稠体系而言(质量分数为1.00%),数据显示:当NaCl 浓度为0时粘度为190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13600mPa·s;当NaCl浓度为0.10%时粘度为10000mPa·s、当NaCl浓度为0.15%时粘度为8080 mPa·s当NaCl浓度为0.20%时粘度为6580mPa·s当NaCl浓度为0.25%时粘度为5500mPa·s。
对于SILK复配AVC增稠体系而言(SILK质量分数为1.00%、AVC质量分数为0.45%),数据显示:当NaCl浓度为0时粘度为285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18600mPa·s;当NaCl浓度为0.10%时粘度为15600mPa·s、当NaCl浓度为0.15%时粘度为14530mPa·s当NaCl浓度为0.20%时粘度为 11260mPa·s当NaCl浓度为0.25%时粘度为11050mPa·s。
如图12所示,为对比例A12、对比例B12和实施例12(1.50%SILK、 0.45%AVC、1.50%SILK+0.45%AVC体系)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粘度对比,结果表明:
对于单一AVC增稠体系而言(质量分数为0.45%),数据显示:当NaCl 浓度为0时粘度为120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200mPa·s;当NaCl浓度为0.10%、0.15%、0.20%、0.25%时粘度为0。
对于单一SILK增稠体系而言(质量分数为1.50%),数据显示:当NaCl 浓度为0时粘度为200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19000mPa·s;当NaCl浓度为0.10%时粘度为14580mPa·s、当NaCl浓度为0.15%时粘度为 13580mPa·s当NaCl浓度为0.20%时粘度为12500mPa·s当NaCl浓度为0.25%时粘度为10000mPa·s。
对于SILK复配AVC增稠体系而言(SILK质量分数为1.50%、AVC质量分数为0.45%),数据显示:当NaCl浓度为0时粘度为3056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24660mPa·s;当NaCl浓度为0.10%时粘度为23600mPa·s、当NaCl浓度为0.15%时粘度为19860mPa·s当NaCl浓度为0.20%时粘度为 18600mPa·s当NaCl浓度为0.25%时粘度为17580mPa·s。
如图13所示,为对比例A13、对比例B13和实施例13(0.25%SILK、 0.60%AVC、0.25%SILK+0.60%AVC体系)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粘度对比,结果表明:
对于单一AVC增稠体系而言(质量分数为0.60%),数据显示:当NaCl 浓度为0时粘度为250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1000mPa·s;当NaCl浓度为0.10%、0.15%、0.20%、0.25%时粘度为0。
对于单一SILK增稠体系而言(质量分数为0.25%),数据显示:当NaCl 浓度为0时粘度为109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580mPa·s;当NaCl浓度为0.10%、0.15%、0.20%、0.25%时粘度为0。
对于SILK复配AVC增稠体系而言(SILK质量分数为0.25%、AVC质量分数为0.60%),数据显示:当NaCl浓度为0时粘度为2583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12000mPa·s;当NaCl浓度为0.10%时粘度为5000mPa·s、当NaCl浓度为0.15%时粘度为3250mPa·s当NaCl浓度为0.20%时粘度为2420 mPa·s当NaCl浓度为0.25%时粘度为1680mPa·s。
其中,单独用AVC,完全不耐离子,0.05%的NaCl加入0.6%的AVC后,粘度由25830mPa·s下降到接近0;0.25%silk体系中粘度由10900mPa·s下降到接近0;但0.25%SILK+0.60%AVC体系中,粘度为12000mPa·s,在数量级上有明显的差别。
如图14所示,为对比例A14、对比例B14和实施例14(0.50%SILK、 0.60%AVC、0.50%SILK+0.60%AVC体系)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粘度对比,结果表明:
对于单一AVC增稠体系而言(质量分数为0.60%),数据显示:当NaCl 浓度为0时粘度为250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1000mPa·s;当NaCl浓度为0.10%、0.15%、0.20%、0.25%时粘度为0。
对于单一SILK增稠体系而言(质量分数为0.50%),数据显示:当NaCl 浓度为0时粘度为170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4200mPa·s;当NaCl浓度为0.10%时粘度为2900mPa·s、当NaCl浓度为0.15%时粘度为2300 mPa·s当NaCl浓度为0.20%时粘度为1830mPa·s当NaCl浓度为0.25%时粘度为1500mPa·s。
对于SILK复配AVC增稠体系而言(SILK质量分数为0.50%、AVC质量分数为0.60%),数据显示:当NaCl浓度为0时粘度为270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18000mPa·s;当NaCl浓度为0.10%时粘度为12400mPa·s、当NaCl浓度为0.15%时粘度为9750mPa·s当NaCl浓度为0.20%时粘度为7500 mPa·s当NaCl浓度为0.25%时粘度为6170mPa·s。
如图15所示,为对比例A15、对比例B15和实施例15(1.00%SILK、 0.60%AVC、1.00%SILK+0.60%AVC体系)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粘度对比,结果表明:
对于单一AVC增稠体系而言(质量分数为0.60%),数据显示:当NaCl 浓度为0时粘度为250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1000mPa·s;当NaCl浓度为0.10%、0.15%、0.20%、0.25%时粘度为0。
对于单一SILK增稠体系而言(质量分数为1.00%),数据显示:当NaCl 浓度为0时粘度为190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13600mPa·s;当NaCl浓度为0.10%时粘度为10000mPa·s、当NaCl浓度为0.15%时粘度为8080 mPa·s当NaCl浓度为0.20%时粘度为6580mPa·s当NaCl浓度为0.25%时粘度为5500mPa·s。
对于SILK复配AVC增稠体系而言(SILK质量分数为1.00%、AVC质量分数为0.60%),数据显示:当NaCl浓度为0时粘度为290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21080mPa·s;当NaCl浓度为0.10%时粘度为18000mPa·s、当NaCl浓度为0.15%时粘度为16000mPa·s当NaCl浓度为0.20%时粘度为 14670mPa·s当NaCl浓度为0.25%时粘度为13000mPa·s。
如图16所示,为对比例A16、对比例B16和实施例16(1.50%SILK、 0.60%AVC、1.50%SILK+0.60%AVC体系)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粘度对比,结果表明:
对于单一AVC增稠体系而言(质量分数为0.60%),数据显示:当NaCl 浓度为0时粘度为250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1000mPa·s;当NaCl浓度为0.10%、0.15%、0.20%、0.25%时粘度为0。
对于单一SILK增稠体系而言(质量分数为1.50%),数据显示:当NaCl 浓度为0时粘度为200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19000mPa·s;当NaCl浓度为0.10%时粘度为14580mPa·s、当NaCl浓度为0.15%时粘度为 13580mPa·s当NaCl浓度为0.20%时粘度为12500mPa·s当NaCl浓度为0.25%时粘度为10000mPa·s。
对于SILK复配AVC增稠体系而言(SILK质量分数为1.50%、AVC质量分数为0.60%),数据显示:当NaCl浓度为0时粘度为33000mPa·s;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为25000mPa·s;当NaCl浓度为0.10%时粘度为24000mPa·s、当NaCl浓度为0.15%时粘度为21000mPa·s当NaCl浓度为0.20%时粘度为 19800mPa·s当NaCl浓度为0.25%时粘度为18700mPa·s。
结合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的试验结果,表明:
AVC增稠体系中,在各浓度条件下,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已经降低为0或者趋近于0均显示出不耐离子性。
SILK增稠体系中,浓度为0.25%时,当NaCl浓度为0.05%时粘度已经趋近于0显示出一定的不耐离子性。浓度为0.50%、1.00%、1.50%时,均显示出一定的耐离子性。
SILK复配AVC增稠体系,在本发明复配浓度范围内的各浓度条件下, SILK的添加量的不低于0.25%,同时AVC的添加量不低于0.15%时,均显示出优于单一AVC体系或单一SILK体系的耐离子的特性。尤其是当AVC添加量大于0.30%时,如图8-16所示,效果更加明显。当SILK的添加量低于0.25%或AVC 的添加量低于0.15%时,基本无耐离子特性。
如图17所示,为对比例A17、对比例B17和实施例17(3%SILK、3%AVC、 3%SILK+3%AVC体系)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粘度对比,结果表明:
对于单一AVC增稠体系而言(质量分数为3%),数据显示:当NaCl浓度为0时粘度为69500mPa·s;当NaCl浓度为0.5%时粘度为28500mPa·s;当NaCl 浓度为1%时粘度为20000mPa·s;当NaCl浓度为1.5%时粘度为18000mPa·s;当NaCl浓度为2%时粘度为15000mPa·s;当NaCl浓度为2.5%时粘度为12300 mPa·s。
对于单一SILK增稠体系而言(质量分数为3%),数据显示:当NaCl浓度为0时粘度为39500mPa·s;当NaCl浓度为0.5%时粘度为29080mPa·s;当NaCl 浓度为1%时粘度为24060mPa·s、当NaCl浓度为1.5%时粘度为20000mPa·s当 NaCl浓度为2%时粘度为19080mPa·s当NaCl浓度为2.5%时粘度为17330 mPa·s。
对于SILK复配AVC增稠体系而言(SILK质量分数为3%、AVC质量分数为3%),数据显示:当NaCl浓度为0时粘度为74600mPa·s;当NaCl浓度为 0.5%时粘度为61020mPa·s;当NaCl浓度为1%时粘度为57080mPa·s、当NaCl 浓度为1.5%时粘度为50200mPa·s当NaCl浓度为2%时粘度为46230mPa·s当 NaCl浓度为2.5%时粘度为42000mPa·s。
结果表明,在3%SILK复配3%AVC的增稠体系下,仍然显示出优于单一 AVC体系或单一SILK体系的耐离子的特性,但是当SILK或AVC的添加量大于 3%时,会导致体系的粘稠度过大,增加制备的困难度。
综上所述,表明在适当的比例范围内,本发明配方体系中由于二者组分的相互作用,使复配体系的粘度下降幅度得到明显的减缓。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耐离子型增稠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
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SILK)
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 VP共聚物(AVC);
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与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 VP共聚物两种组分的质量比为(25-300):(15-300);
控制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占增稠剂的质量分数为0.25%-3%;控制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 VP共聚物占增稠剂的质量分数为0.15%-3%,余量为去离子水;
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与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 VP共聚物两种组分的质量比为25:45或50:45或25:60或50:15或150:15或25:30或50:30或100:30或150:30或100:45或150:45或50:60或100:60或150:60。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离子型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按比例称取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和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 VP共聚物粉末;
S2、称量去离子水,将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和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 VP共聚物粉末在搅拌下缓慢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均匀、透明,形成耐离子型增稠剂;
控制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占增稠剂的质量分数为0.25%-3%;控制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 VP共聚物占增稠剂的质量分数为0.15%-3%。
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离子型增稠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皮肤外用剂。
CN202111642994.3A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耐离子型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43061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2994.3A CN114306133B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耐离子型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2994.3A CN114306133B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耐离子型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6133A CN114306133A (zh) 2022-04-12
CN114306133B true CN114306133B (zh) 2024-03-29

Family

ID=81017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42994.3A Active CN114306133B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耐离子型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613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9024A (zh) * 2013-03-26 2014-10-01 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稠剂组合物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CN109833214A (zh) * 2019-03-14 2019-06-04 广州澳希亚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温和水包油型pickering防晒护肤品及其制备方法
JP2020158471A (ja) * 2019-03-28 2020-10-01 株式会社ナリス化粧品 水中油型乳化化粧料
CN111818905A (zh) * 2018-03-05 2020-10-23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局部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276093A1 (en) * 2019-02-28 2020-09-03 L'oreal Skin perfecting cosmeti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US11364190B2 (en) * 2019-07-30 2022-06-21 L'oreal Acid perfluoro-free self-foaming facial cleanser composi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9024A (zh) * 2013-03-26 2014-10-01 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稠剂组合物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CN111818905A (zh) * 2018-03-05 2020-10-23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局部组合物
CN109833214A (zh) * 2019-03-14 2019-06-04 广州澳希亚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温和水包油型pickering防晒护肤品及其制备方法
JP2020158471A (ja) * 2019-03-28 2020-10-01 株式会社ナリス化粧品 水中油型乳化化粧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6133A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75006B (zh) 促进透明质酸类物质和ⅱ型胶原蛋白的溶液相容性的方法及含有这两种物质的组合物
CN100558748C (zh) 可溶性、缔合的羧甲基纤维素,其制造方法以及应用
US6613315B1 (en) Cosmetic composition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nonionic amphiphilic associative polyurethane and at least one nonionic polymer with fatty chains
EP2951219B1 (fr) Nouveaux polymeres peignes utilisables en cosmétique et detergence
JP6439937B2 (ja) 増粘性組成物
CN103462843A (zh) 一种温和护肤凝胶
JPWO2019208668A1 (ja) 軟カプセル皮膜組成物
US9505916B2 (en) Gel-like mass comprising natural or synthetic polymer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gel-like mass
CN111374938B (zh) 一种含壬二酸的无油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17184B (zh) 一种粘稠医用敷料及其制备工艺
Matanović et al. Prolonged subcutaneous delivery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based on thermoresponsive hydrogels with chitosan nanocomplexes: design, in vitro evaluation, and cytotoxicity studies
CN114306133B (zh) 一种耐离子型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3894880A (en) Process of suspending soluble alginates and compositions so produced
JP5989226B2 (ja) 皮膚用ジェル状組成物
CN104069024B (zh) 一种增稠剂组合物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WO2023020299A1 (zh) 承载尿素或其衍生物的稳定组合物
EP2730274A2 (en) Instant powders for aqueous cosmetic and pharmaceutical applications
CN113633561A (zh) 包含异种的有机增粘剂的水分散剂型的防紫外线用化妆品组合物
US20110274629A1 (en) Natural Polymer Blends for Use in Personal Care Products
CN102421842B (zh) 多糖组合物
CN114316490A (zh) 一种适用于酸性溶液中的聚丙烯酸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00052059A1 (en) Cellulose-based associative thickeners having a high ici viscosity
JP6212271B2 (ja) 水系組成物
Ribeiro et al. Rheological characterisation and effect of abiotic factors on the antimicrobial efficacy of chitosan-based hydrogels containing alpha-hydroxy acids
EP4346745A1 (de) Hydrogele mit biopolymere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