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1318B - Dc-ac变换器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Dc-ac变换器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1318B
CN114301318B CN202111664407.0A CN202111664407A CN114301318B CN 114301318 B CN114301318 B CN 114301318B CN 202111664407 A CN202111664407 A CN 202111664407A CN 114301318 B CN114301318 B CN 1143013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tube
diode
tube
inductor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644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01318A (zh
Inventor
申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e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e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e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es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6440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13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1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13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013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13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6Power conversion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spects

Landscapes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DC‑AC变换器及系统,涉及电源变换领域,包括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第一二极管至第六二极管,其分别反并联于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的两端,第二开关管与第四开关管串联形成第一桥臂,第三开关管与第五开关管串联形成第二桥臂,滤波电容连接在第一桥臂与第二桥臂的共节点之间,第一开关管连接在第六开关管与第一桥臂之间,第一电感连接在滤波电感与第六开关管之间,第二电感连接在滤波电感与第一开关管之间,从而实现从直流电到交流电的变换,且电感续流模式中仅有两个开关管工作,电感储能模式中,第四开关管或第五开关管以工频频率开关,如此可减小开关管的开关损耗,并可选择导通损耗更低的慢速开关管,进一步降低损耗。

Description

DC-AC变换器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变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DC-AC变换器及系统。
背景技术
DC-AC变换器为电源领域的常用拓扑,其可以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在诸多领域,例如新能源发电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将PV、电池或经过整流处理后的风力等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并入电网。
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发展,对发电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DC-AC变换器作为发电系统的核心器件,直接影响发电系统的转换效率。因此,高效的DC-AC变换器对发电系统极其关键,它决定了整个发电系统的转换效率,寻求高效的DC-AC拓扑成为行业共同努力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DC-AC变换系统,包括:DC-AC变换器,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电容和滤波电容,其中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均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和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滤波电容的第一端、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以及第一电感的第一端,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滤波电容的第二端、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电感的第一端,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和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母线电压的负端以及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第一电感的第二端和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以及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母线电压的正端以及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第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第五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第六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第六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控制器,被配置为输出开关控制信号至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及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以控制DC-AC变换器实现直流电到交流电的变换,并在DC-AC变换器工作过程的电感续流模式中仅有两个开关管工作,在DC-AC变换器工作过程的电感储能模式中,第四开关管或第五开关管以工频频率开关。
更进一步的,控制器控制DC-AC变换器工作在以下模式中的一者:第一工作模态的有功电感储能模式,控制器控制使得第五开关管导通,第六开关管工作,形成依次经过母线电压的正端、第六开关管、第一电感、滤波电容、第五开关管和母线电压的负端的电流路径;第一工作模态的无功电感储能模式,形成依次经过母线电压的负端、第五二极管、滤波电容、第一电感、第六二极管和母线电压的正端的电流路径;第二工作模态的有功电感续流模式,控制器控制使得第一开关管工作,第三开关管导通,形成依次经过第一电感、滤波电容、第三二极管和第一开关管,再到第一电感的电流路径;第二工作模态的无功电感续流模式,控制器控制使得第三开关管导通,形成依次经过第一电感、第一二极管、第三开关管和滤波电容,再到第一电感的电流路径;第三工作模态的有功电感储能模式,控制器控制使得第四开关管导通,第六开关管工作,形成依次经过母线电压的正端、第六开关管、第二电感、滤波电容、第四开关管和母线电压的负端的电流路径;第三工作模态的无功电感储能模式,形成依次经过母线电压的负端、第四二极管、滤波电容、第二电感、第六二极管和母线电压的正端的电流路径;第四工作模态的有功电感续流模式,控制器控制使得第一开关管工作,第二开关管导通,形成依次经过第二电感、滤波电容、第二二极管和第一开关管,再到第二电感的电流路径;第四工作模态的无功电感续流模式,控制器控制使得第二开关管导通,形成依次经过第二电感、第一二极管、第二开关管和滤波电容,再到第二电感的电流路径。
更进一步的,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及第六开关管为MOSFET,其中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漏极,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为源极,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的第三端为栅极。
更进一步的,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为IGBT,其中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为集电极,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为发射极,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的第三端为基极。
更进一步的,第一二极管至第六二极管分别为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的体二极管。
更进一步的,第一二极管至第六二极管为分别独立于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的单独的二极管。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DC-AC变换器,由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电容和滤波电容组成,其中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均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和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滤波电容的第一端、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以及第一电感的第一端,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滤波电容的第二端、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电感的第一端,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和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母线电压的负端以及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第一电感的第二端和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以及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母线电压的正端以及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第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第五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第六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第六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
更进一步的,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及第六开关管为MOSFET,其中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漏极,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为源极,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的第三端为栅极。
更进一步的,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为IGBT,其中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为集电极,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为发射极,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的第三端为基极。
更进一步的,第一二极管至第六二极管分别为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的体二极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DC-AC变换系统的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DC-AC变换器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于提供一种DC-AC变换系统,具体地,可参阅图1所示的本申请一实施例的DC-AC变换系统的电路示意图,其包括DC-AC变换器100和控制器200。
如图1所示,DC-AC变换器100包括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第六开关管Q6、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电容C1和滤波电容C2,其中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均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和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连接滤波电容C2的第一端、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一端以及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端连接滤波电容C2的第二端、第五开关管Q5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第四开关管Q4的第二端和第五开关管Q5的第二端连接母线电压Vbus的负端以及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和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以及第六开关管Q6的第二端,第六开关管Q6的第一端连接母线电压Vbus的正端以及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端,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一端,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第四开关管Q4的第二端,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第五开关管Q5的第一端,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第五开关管Q5的第二端,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第六开关管Q6的第一端,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第六开关管Q6的第二端。
其中,控制器200,被配置为输出开关控制信号至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及第六开关管Q6的控制端,以控制DC-AC变换器实现直流电到交流电的变换,并在DC-AC变换器工作过程的电感续流模式中仅有两个开关管工作,在DC-AC变换器工作过程的电感储能模式中,第四开关管Q4或第五开关管Q5以工频频率开关。
具体的,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控制器200控制DC-AC变换器100工作在以下模式中的一者:
第一工作模态的有功电感储能模式,控制器200控制使得第五开关管Q5导通,第六开关管Q6工作,形成依次经过母线电压Vbus的正端、第六开关管Q6、第一电感L1、滤波电容C2、第五开关管Q5和母线电压Vbus的负端的电流路径;
第一工作模态的无功电感储能模式,形成依次经过母线电压Vbus的负端、第五二极管D5、滤波电容C2、第一电感L1、第六二极管D6和母线电压Vbus的正端的电流路径;
第二工作模态的有功电感续流模式,控制器200控制使得第一开关管Q1工作,第三开关管Q3导通,形成依次经过第一电感L1、滤波电容C2、第三二极管D3和第一开关管Q1,再到第一电感L1的电流路径;
第二工作模态的无功电感续流模式,控制器200控制使得第三开关管Q3导通,形成依次经过第一电感L1、第一二极管D1、第三开关管Q3和滤波电容C2,再到第一电感L1的电流路径;
第三工作模态的有功电感储能模式,控制器200控制使得第四开关管Q4导通,第六开关管Q6工作,形成依次经过母线电压Vbus的正端、第六开关管Q6、第二电感L2、滤波电容C2、第四开关管Q4和母线电压Vbus的负端的电流路径;
第三工作模态的无功电感储能模式,形成依次经过母线电压Vbus的负端、第四二极管D4、滤波电容C2、第二电感L2、第六二极管D6和母线电压Vbus的正端的电流路径;
第四工作模态的有功电感续流模式,控制器200控制使得第一开关管Q1工作,第二开关管Q2导通,形成依次经过第二电感L2、滤波电容C2、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一开关管Q1,再到第二电感L2的电流路径;
第四工作模态的无功电感续流模式,控制器200控制使得第二开关管Q2导通,形成依次经过第二电感L2、第一二极管D1、第二开关管Q2和滤波电容C2,再到第二电感L2的电流路径。
如此,可实现从直流电到交流电的变换,且电感续流模式中仅有两个开关管工作,如此可减小开关管的开关损耗;电感储能模式中,第四开关管Q4或第五开关管Q5以工频频率开关,如此可进一步减小开关管的开关损耗,且实际应用中第四开关管Q4和第五开关管Q5可以选择导通损耗更低的慢速开关管,进一步降低损耗。这与电源变换器的高效率的趋势相符。其中电感储能模式包括有功电感储能模式和无功电感储能模式。
其中上述的控制使得开关管工作为控制使得开关管以高频频率切换。这里的高频为相对于工频而言,指开关管的导通关断的切换频率大于工频频率。上述的工频频率开关为开关管以工频频率切换。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及第六开关管Q6为MOSFET,其中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及第六开关管Q6的第一端为漏极,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及第六开关管Q6的第二端为源极,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及第六开关管Q6的第三端为栅极。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二极管D1为第一开关管Q1的体二极管,第二二极管D2为第二开关管Q2的体二极管,第三二极管D3为第三开关管Q3的体二极管,第四二极管D4为第四开关管Q4的体二极管,第五二极管D5为第五开关管Q5的体二极管,第六二极管D6为第六开关管Q6的体二极管。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及第六开关管Q6为IGBT,其中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及第六开关管Q6的第一端为集电极,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及第六开关管Q6的第二端为发射极,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及第六开关管Q6的第三端为基极。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二极管D1为第一开关管Q1的体二极管,第二二极管D2为第二开关管Q2的体二极管,第三二极管D3为第三开关管Q3的体二极管,第四二极管D4为第四开关管Q4的体二极管,第五二极管D5为第五开关管Q5的体二极管,第六二极管D6为第六开关管Q6的体二极管。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和第六二极管D6为分别独立于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和第六开关管Q6的单独的二极管。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DC-AC变换器,请参阅图2所示的本申请一实施例的DC-AC变换器的电路示意图。其中,图2所示DC-AC变换器与图1中的DC-AC变换器100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DC-AC变换器,请参阅图2所示的本申请一实施例的DC-AC变换器的电路示意图。DC-AC变换器100由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第六开关管Q6、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电容C1和滤波电容C2组成,其中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均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和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连接滤波电容C2的第一端、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一端以及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端连接滤波电容C2的第二端、第五开关管Q5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第四开关管Q4的第二端和第五开关管Q5的第二端连接母线电压Vbus的负端以及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和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以及第六开关管Q6的第二端,第六开关管Q6的第一端连接母线电压Vbus的正端以及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端,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一端,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第四开关管Q4的第二端,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第五开关管Q5的第一端,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第五开关管Q5的第二端,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第六开关管Q6的第一端,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第六开关管Q6的第二端。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及第六开关管Q6为MOSFET,其中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及第六开关管Q6的第一端为漏极,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及第六开关管Q6的第二端为源极,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及第六开关管Q6的第三端为栅极。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二极管D1为第一开关管Q1的体二极管,第二二极管D2为第二开关管Q2的体二极管,第三二极管D3为第三开关管Q3的体二极管,第四二极管D4为第四开关管Q4的体二极管,第五二极管D5为第五开关管Q5的体二极管,第六二极管D6为第六开关管Q6的体二极管。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及第六开关管Q6为IGBT,其中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及第六开关管Q6的第一端为集电极,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及第六开关管Q6的第二端为发射极,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及第六开关管Q6的第三端为基极。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二极管D1为第一开关管Q1的体二极管,第二二极管D2为第二开关管Q2的体二极管,第三二极管D3为第三开关管Q3的体二极管,第四二极管D4为第四开关管Q4的体二极管,第五二极管D5为第五开关管Q5的体二极管,第六二极管D6为第六开关管Q6的体二极管。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和第六二极管D6为独立于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和第六开关管Q6的单独的二极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DC-AC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DC-AC变换器,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电容和滤波电容,其中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均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和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滤波电容的第一端、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以及第一电感的第一端,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滤波电容的第二端、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电感的第一端,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和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母线电压的负端以及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第一电感的第二端和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以及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母线电压的正端以及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第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第五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第六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第六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
控制器,被配置为输出开关控制信号至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及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以控制DC-AC变换器实现直流电到交流电的变换,并在DC-AC变换器工作过程的电感续流模式中仅有两个开关管工作,在DC-AC变换器工作过程的电感储能模式中,第四开关管或第五开关管以工频频率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C-AC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器控制DC-AC变换器工作在以下模式中的一者:
第一工作模态的有功电感储能模式,控制器控制使得第五开关管导通,第六开关管工作,形成依次经过母线电压的正端、第六开关管、第一电感、滤波电容、第五开关管和母线电压的负端的电流路径;
第一工作模态的无功电感储能模式,形成依次经过母线电压的负端、第五二极管、滤波电容、第一电感、第六二极管和母线电压的正端的电流路径;
第二工作模态的有功电感续流模式,控制器控制使得第一开关管工作,第三开关管导通,形成依次经过第一电感、滤波电容、第三二极管和第一开关管,再到第一电感的电流路径;
第二工作模态的无功电感续流模式,控制器控制使得第三开关管导通,形成依次经过第一电感、第一二极管、第三开关管和滤波电容,再到第一电感的电流路径;
第三工作模态的有功电感储能模式,控制器控制使得第四开关管导通,第六开关管工作,形成依次经过母线电压的正端、第六开关管、第二电感、滤波电容、第四开关管和母线电压的负端的电流路径;
第三工作模态的无功电感储能模式,形成依次经过母线电压的负端、第四二极管、滤波电容、第二电感、第六二极管和母线电压的正端的电流路径;
第四工作模态的有功电感续流模式,控制器控制使得第一开关管工作,第二开关管导通,形成依次经过第二电感、滤波电容、第二二极管和第一开关管,再到第二电感的电流路径;
第四工作模态的无功电感续流模式,控制器控制使得第二开关管导通,形成依次经过第二电感、第一二极管、第二开关管和滤波电容,再到第二电感的电流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C-AC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及第六开关管为MOSFET,其中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漏极,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为源极,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的第三端为栅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C-AC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为IGBT,其中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为集电极,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为发射极,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的第三端为基极。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DC-AC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二极管至第六二极管分别为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的体二极管。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DC-AC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二极管至第六二极管为分别独立于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的单独的二极管。
7.一种DC-A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由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电容和滤波电容组成,其中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均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和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滤波电容的第一端、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以及第一电感的第一端,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滤波电容的第二端、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电感的第一端,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和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母线电压的负端以及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第一电感的第二端和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以及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母线电压的正端以及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第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第五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第六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第六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DC-A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及第六开关管为MOSFET,其中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漏极,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为源极,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的第三端为栅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DC-A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为IGBT,其中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为集电极,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为发射极,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的第三端为基极。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DC-A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第一二极管至第六二极管分别为第一开关管至第六开关管的体二极管。
CN202111664407.0A 2021-12-31 2021-12-31 Dc-ac变换器及系统 Active CN1143013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64407.0A CN114301318B (zh) 2021-12-31 2021-12-31 Dc-ac变换器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64407.0A CN114301318B (zh) 2021-12-31 2021-12-31 Dc-ac变换器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1318A CN114301318A (zh) 2022-04-08
CN114301318B true CN114301318B (zh) 2022-08-23

Family

ID=80973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64407.0A Active CN114301318B (zh) 2021-12-31 2021-12-31 Dc-ac变换器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131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1244A (zh) * 2016-05-06 2016-08-17 钛白金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单相ac-dc/ dc-ac双用电路及三相ac-dc/ dc-ac双用电路
CN110572069A (zh) * 2018-06-06 2019-12-13 苏州捷芯威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dc-ac变换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82090A1 (en) * 2013-12-05 2015-06-10 ABB Oy Single-phase fullbridge inverter with switchable output filter
CN204089627U (zh) * 2014-07-30 2015-01-07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单级式逆变器
CN106159992B (zh) * 2015-04-28 2019-02-12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电力供应系统及电力变换装置
CN108306543B (zh) * 2018-03-09 2024-05-10 深圳市保益新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交直流变换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214480324U (zh) * 2020-12-31 2021-10-22 麦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dc-ac变换器的电路结构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1244A (zh) * 2016-05-06 2016-08-17 钛白金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单相ac-dc/ dc-ac双用电路及三相ac-dc/ dc-ac双用电路
CN110572069A (zh) * 2018-06-06 2019-12-13 苏州捷芯威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dc-ac变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1318A (zh) 2022-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36796B (zh) 一种逆变器和控制逆变器的方法
CN110112943B (zh) 一种双端多电平逆变电路及逆变系统
CN114285307B (zh) Dc-ac变换器及系统
CN212033777U (zh) 一种改进的非隔离型光伏逆变器装置
CN212367151U (zh) 一种逆变电路
US20230299690A1 (en) Neutral point clamped inverter and photovoltaic power supply system
CN114301318B (zh) Dc-ac变换器及系统
CN111900894A (zh) 可全功率因数运行零电压转换非隔离并网逆变器及其开关控制时序
CN214480324U (zh) 一种dc-ac变换器的电路结构
CN214480325U (zh) 一种单相变换器的电路结构
CN115765507A (zh) 一种用于储能逆变一体装置后级的三电平双降压变换电路
CN114285308B (zh) 逆变发电系统、逆变模组及逆变器
CN109861573B (zh) 一种低开关损耗功率逆变器
CN110165915B (zh) 一种新型倍压-z源逆变器
CN102427307B (zh) 一种三相四线制三电平逆变器
CN214480326U (zh) 一种dc-ac逆变器的电路
CN112152454B (zh) 一种集成升降压输出的Boost PFC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CN101592970B (zh) 交流稳压器电路和三相交流稳压器
CN111030489A (zh) 一种用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飞跨电容式子模块电路
CN217307549U (zh) 一种耦合电感式双Boost逆变器
CN218733949U (zh) 一种单相非隔离型dcac变流器pcs
CN111224423B (zh) 一种宽输入双接地非隔离单相光伏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2437770A (zh) 一种单相半桥三电平逆变器
CN218888419U (zh) 一种新型的无变压器光伏逆变器
CN221177338U (zh) 一种充电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25024 No. 939, Jinhai Third Road, Konggang new area, Longwan District,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oxess Co.,Ltd.

Address before: A203, building C, 205 Binhai Sixth Road, airport new area, Longwan District,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Maitian Ener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