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0819A - 电化学装置、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化学装置、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0819A
CN114300819A CN202111642194.1A CN202111642194A CN114300819A CN 114300819 A CN114300819 A CN 114300819A CN 202111642194 A CN202111642194 A CN 202111642194A CN 114300819 A CN114300819 A CN 1143008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pole
electrochemical device
end part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421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巩琪奇
曹朝浩
王咏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4219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08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0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08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外壳和电极组件,外壳包括导电壳体和极柱组件,极柱组件包括极柱和绝缘密封圈,绝缘密封圈套设于极柱,绝缘密封圈位于导电壳体和极柱之间;极柱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与电极组件电连接,第二端部显露于导电壳体外,第二端部用于与外部导体接触;电化学装置还包括限位部,限位部连接于绝缘密封圈,且限位部凸出于第二端部的端面;外部导体则可直接与第二端部的端面进行接触以进行接触测试,限位部凸出于第二端部的端面,通过限位部可限定外部导体在上述端面的移动范围,当外部导体与第二端部进行接触时,限位部可有效防止外部导体从极柱上滑落,以减少电化学装置发生短路的事故。

Description

电化学装置、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化学装置、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在当今的消费类数码产品市场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随着技术人员的不断创新和研究,各种新型的外包材料涌现出来,极大的丰富了锂电池的产品市场,对于研发实力雄厚的企业正在引领着整个行业的方向。在众多的锂电池外包装材料中,钢壳由于优越的冲坑性能和安全性能,也逐渐的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和关注,正因为钢壳材料仅包含一层钢片,所以设计人员在电池设计时可以将钢壳本身作为负极,相应的,以钢壳作为外包装材料的电池也营运而生。
钢壳电池在化成时,需要采用探针对钢壳(负极)及正极进行接触测试,而在探针接触正极进行测试时,经常会出现探针与钢壳电池的正负极发生短接,从而导致电池发生短路;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方案,以避免钢壳电池在化成测试时发生短路。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化学装置、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以缓解钢壳电池在化成测试时易发生短路的问题。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外壳和电极组件。所述外壳包括导电壳体和极柱组件,所述导电壳体围设有收容腔和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第一通口,所述极柱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口。所述极柱组件包括极柱和绝缘密封圈,所述绝缘密封圈套设于所述极柱,所述绝缘密封圈位于所述导电壳体和所述极柱之间,所述绝缘密封圈用于将所述极柱和所述导电壳体之间绝缘。所述电极组件设置于所述收容腔,所述极柱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电极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二端部显露于所述导电壳体外,所述第二端部用于与外部导体接触。所述电化学装置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连接于所述绝缘密封圈,且所述限位部凸出于所述第二端部的端面。
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第二端部显露于导电壳体外,外部导体则可直接与第二端部的端面进行接触以进行接触测试,限位部凸出于第二端部的端面,通过限位部可限定外部导体在上述端面的移动范围,当外部导体与第二端部进行接触时,限位部可有效防止外部导体从极柱上滑落,以减少电化学装置发生短路的事故。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绝缘密封圈一体成型。绝缘密封圈与限位部一体设置,可提高绝缘密圈的整体性,且可有效防止限位部从极柱上脱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绝缘密封圈包括绝缘套筒和绝缘垫片。所述绝缘套筒与所述绝缘垫片连接,所述绝缘密封圈设置有贯穿所述绝缘套筒和所述绝缘垫片的第二通口,所述绝缘套筒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口,所述绝缘垫片设置于所述导电壳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一端部插接于所述第二通口,所述第二端部位于所述绝缘垫片的背离所述导电壳体的表面。通过设置一个贯穿绝缘套筒和绝缘垫片的第二通口,第一端部则插接于第二通口,通过绝缘套筒对第一端部和第二通口的内壁之间绝缘,通过绝缘垫片对第二端部和导电壳体的外表面绝缘,从而使得整个极柱不与导电壳体接触,以防止发生短路。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部环绕于所述绝缘垫片的表面设置,使得所述绝缘垫片和所述限位部共同围合成限位槽。极柱的第二端部可收容在上述限位槽内,当外部导体与极柱进行接触测试时,由于限位槽的作用,外部导体只能在限位槽内滑动,即外部导体只能在第二端部的端面滑动,以防止外部导体从极柱上滑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部还设置排液孔,所述排液孔与所述限位槽连通。通过在限位槽上设置排液孔,以便于排出残留在限位槽内的电解液。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排液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排液孔开设于所述限位槽的周侧壁。通过设置多个排液孔,多个排液孔开设于限位槽的周侧壁,电化学装置无论从哪个方向发生倾倒,都可使得限位槽内的电解液及时排出。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槽内设有分隔部件,在所述第二端部收容于所述限位槽的状态下,所述分隔部件凸出于所述第二端部的端面,且所述分隔部件将所述限位槽分隔为至少两个待测槽。通过在限位槽内设置分隔部件以将限位槽分隔为至少两个待测槽,待测槽的数量可设置为与外部导体的数量相等,也可多于外部导体的数量,当采用多个外部导体进行测试时,一个外部导体对应设置于一个待测槽,以将各个外部导体进行分隔。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端部的端面设置有防滑结构。通过在第二端部的端面设置防滑结构,以增大外部导体与上述端面的摩擦力,当外部导体抵靠在限位槽的内壁时,则可轻松固定外部导体。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滑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二端部的端面的若干防滑槽或者若干防滑凸台。第二端部的端面设置防滑槽或防滑凸台,可增大第二端部端面的粗糙程度,以增大第二端部与外部导体的摩擦力,进而可有效减缓外部导体在第二端部端面上的滑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化学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模组。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化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化学装置的爆炸视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A;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极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极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极柱的侧视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绝缘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电化学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局部放大图B;
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极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极柱组件的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10、导电壳体;11、第一通口;12、注液孔;13、负极极柱;14、法兰边;15、绝缘件;16、收容腔;17、顶壁;
20、极柱组件;21、极柱;211、第一端部;2111、连接柱;2112、套帽;212、第二端部;22、绝缘密封圈;221、限位部;2211、排液孔;222、绝缘套筒;223、绝缘垫片;224、第二通口;
30、限位槽;31、分隔部件;32、待测槽;33、防滑结构;331、防滑槽;332、防滑凸台;
40、外部导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若干”指一个以上(包括一个)。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锂离子电池在当今的消费类数码产品市场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随着技术人员的不断创新和研究,各种新型的外包材料涌现出来,极大的丰富了锂电池的产品市场,对于研发实力雄厚的企业正在引领着整个行业的方向。在众多的锂电池外包装材料中,钢壳由于优越的冲坑性能和安全性能,也逐渐的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和关注,相应的,以钢壳作为外包装材料的电池也营运而生。
对于钢壳电池来讲,它与铝塑膜的区别在于钢壳只有一层结构即钢片,而铝塑膜则是三层结构分别为尼龙层、铝层和PP层。正因为钢壳材料没有尼龙层和PP层,所以设计人员在电池设计时可以将钢壳本身作为负极,而正极则是采用绝缘密封铆接的形式与钢壳本体隔离开来。由于极柱的常规作用是用于外接导体进行各种电性能的测试,所以势必会在钢壳外表面引出一个端子,而这个端子考虑到电池的生产工艺流程,通常会设计成和注液孔位于同一个平面且高于注液孔所在的平面,因为考虑到能量密度等原因,钢壳材料本体的厚度是很薄的(通常在50um-150um之间)。另外,由于产品是采用激光焊接工艺进行壳盖与壳体的焊接,所以通常在壳体的外围会设计法兰边,以便于与壳盖紧密贴合并进行激光焊接,但是如此的设计对于后工序的譬如化成、容量势必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钢壳电池由于其电解液只能从注液孔灌注,因此在注液时钢壳电池必须保持注液孔朝上的立式状态,而在化成时由于钢壳电池内部会产生气体,为了便于气体的排出,钢壳电池通常采用开口立式化成,但是这种化成方式是需要将测试用的探针直接与钢壳(负极)或正极极柱接触,在实际操作和生产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探针从正极极柱滑落导致钢壳电池的正负极与探针短接,从而造成电池短路的事故发生。
为避免电池在化成测试时发生短路现象,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化学装置,该电化学装置包括外壳(外壳未在图中标出)和电极组件(电极组件未在图中示出)。
对于上述外壳,请参照图1,该外壳包括导电壳体10和极柱组件20。导电壳体10只有一层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该一层结构即为钢片,通常称之为钢壳。可以理解是,该一层结构还可为由其他导电材料制成,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钢片。目前,对于硬壳电池来讲,其主要分为铝壳电池和钢壳电池,铝壳电池的外壳通常为铝塑膜,而铝塑膜通常包括尼龙层、铝层和PP层,相较于铝塑膜,钢壳拥有更高的物理稳定性,抗压力远远高于铝塑膜,且本实施例中的导电壳体10省去了尼龙层和PP层,因此,该导电壳体10也可以作为电化学装置的负极。
导电壳体10围设有收容腔16,该收容腔16用于收容上述电极组件及电解液。如图2和图3所示,导电壳体10的顶面还开设有第一通口11,该第一通口11连通收容腔16与导电壳体10的外部。
请参照图3,极柱组件20设置于上述第一通口11,在本实施例中,极柱组件20为电化学装置的正极极柱组件20,而上述导电壳体10为负极,为防止正负极接触发生短接,在本实施例中,极柱组件20包括极柱21和绝缘密封圈22,绝缘密封圈22用于分隔极柱21和导电壳体10。
请参照图3和图4,绝缘密封圈22套设于极柱21,且绝缘密封圈22位于导电壳体10和极柱21之间,用于将极柱21和导电壳体10之间绝缘,以防止电化学装置发生短路事故。
对于极柱21,具体的,极柱21包括第一端部211和第二端部212,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端部211和第二端部212相对设置,第一端部211包括连接柱2111和套帽2112,连接柱2111用于连接于套帽2112和第二端部212,连接柱2111可选择圆柱状,而套帽2112则可选择扁平的圆板状,套帽2112设置在连接柱2111的一端并与连接柱2111同轴设置,第二端部212则连接在连接柱2111的另一端。第二端部212也可选择扁平的板状,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端部212为扁平的圆角矩形状,其四个圆角的直径均可设置为0.7mm。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端部211和第二端部212的形状可根据具体的场景进行选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圆板状或圆角矩形状。连接柱2111可连接在第二端部212的中心,根据图6中可知,第二端部212与连接柱2111垂直设置,沿图6中水平方向,套帽2112的直径和第二端部212的长度均大于连接柱2111的直径,使得套帽2112和第二端部212之间形成限位空间。
电极组件则设置于上述收容腔16内,极柱21的第一端部211与电极组件电连接,第二端部212显露于导电壳体10外,第二端部212用于与外部导体40接触。第二端部212的外形尺寸可设置为大于套帽2112的外形尺寸,以保证第二端部212与导电壳体10的具有较大的压接面积,从而使得极柱21的安装更为稳定。绝缘密封圈22则部分套设在连接柱2111上,绝缘密封圈22的另一部则覆盖了第二端部212的底部,当极柱组件20设置在第一通口11时,连接柱2111位于第一通口11内,套帽2112和第一端部211共同夹持于导电壳体10的顶壁17,而套设在连接柱2111上的部分绝缘密封圈22则分隔第一通口11的内壁和连接柱2111,覆盖在第二端部212底部的部分绝缘密封圈22则分隔第二端部212和导电壳体10的外表面,从而使得整个极柱21与导电壳体10之间绝缘,以避免导电壳体10与极柱21直接接触而发生短路。
请参照图1,电化学装置的注液孔12和负极极柱13也均设置在导电壳体10的顶壁17上,电化学装置在化成时,注液孔12通常没有进行密封,因此需要采用立式化成。对于采用立式化成工艺的电化学装置来讲,位于导电壳体10顶壁17的极柱21通常可设置为高出注液孔12所在的平面,极柱21的尺寸通常较小,极柱21凸出导电壳体10的顶壁17,极柱21的上表面即为探针所接触的部位;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探针即为外部导体40。极柱21和注液孔12处在导电壳体10的顶壁17,这就要求探针也必须竖直向下移动并与极柱21接触,当电化学装置因为定位误差等原因稍微倾斜,则容易使得探针在极柱21的上表面发生相对滑动,由于极柱21的宽度通常都比较窄,因此极易发生探针从极柱21上滑落而导致探针与电化学装置的正负极短接。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还包括限位部221。
请参照图7,限位部221连接于绝缘密封圈22,且限位部221凸出于第二端部212的端面,限位部221用于对外部导体40进行限位。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端部212的端面即为图5中第二端部212的上表面。外部导体40可选择探针,当探针在极柱21的上表面进行接触测试时,限位部221可限制探针在极柱21上表面的滑动范围,以防止探针从极柱21上滑落。具体的,请参照图4,限位部221连接于第二端部212底部的部分绝缘密封圈22,并且限位部221将第二端部212的周侧壁包裹,限位部221从第二端部212的周侧壁向上延伸并凸出于第二端部212的上表面,从而在第二端部212上表面的四周形成阻隔壁(阻隔壁未在图中标出),当探针与第二端部212的上表面接触时,该阻隔壁可有效防止探针从第二端部212的上表面滑落。
可以理解的是,限位部221也可从第二端部212的一个侧壁向上延伸以形成一个阻隔壁,该阻隔壁可对外部导体40在一个方向上进行限位,当进行接触测试时,外部导体40需要抵持在该阻隔壁上,以防止外部导体40在其他方向从极柱21上脱落。同理,还可从两个、三个侧壁上延伸以形成两个或三个阻隔壁,阻隔壁的数量不作限制,可根据具体的需要旋转阻隔壁的数量。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照图1,第二端部212显露于导电壳体10外,外部导体40则可直接与第二端部212的端面进行接触以进行接触测试,限位部221凸出于第二端部212的端面,通过限位部221可限定外部导体40在上述端面的移动范围,当外部导体40与第二端部212进行接触时,限位部221可有效防止外部导体40从极柱21上滑落,以减少电化学装置发生短路的事故。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于钢壳电池,还可适用于将外壳作为负极的其他电化学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限位部221连接于绝缘密封圈22,为提高绝缘密封圈22的整体性,限位部221与绝缘密封圈22一体成型。可以理解的是,若限位部221与绝缘密封圈22分体设置,安装时可先将绝缘密封圈22套设在极柱21上,再安装限位部221,但分体设置,限位部221难免会从极柱21上脱落,这就不利于后期的测试;若绝缘密封圈22与限位部221一体设置,则限位部221不易从极柱21上脱落,可长久使用,但是不便于极柱组件20的安装。因此,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分体设置或一体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当限位部221与绝缘密封圈22分体设置时,上述限位部221也可选择绝缘材料,以避免在绝缘密封圈22破损时,导致限位部221与导电壳体10直接接触而发生短路。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照图4,当限位部221与绝缘密封圈22一体成型时,限位部221环设在第二端部212的周侧壁,并将第二端部212的周侧壁完全包裹。
请参照图1,导电壳体10通常采用激光焊接工艺进行壳盖与壳体的焊接,所以导电壳体10的外围会设计法兰边14,以便于壳盖与壳体紧密贴合并进行激光焊接。极柱组件20与导电壳体10的连接方式可采用铆接的形式,铆接形式的极柱组件20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存在极柱21受到一些外力从而导致极柱21发生旋转,一旦发生旋转则意味着极柱21可能会同法兰边14产生短接导致电化学装置短路。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绝缘密封圈22包裹住极柱21,当极柱21发生旋转时,限位部221可防止极柱21与法兰边14直接接触而发生短路;并且,包裹式的绝缘密封圈22可保护极柱21不受外力破坏,以提高电化学装置的安全性能。可以理解的是,限位部221与绝缘密封圈22一体成型,则限位部221也为绝缘密封圈22的一部分。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照图7,绝缘密封圈22包括绝缘套筒222和绝缘垫片223,绝缘套筒222与绝缘垫片223连接,绝缘密封圈22设置有贯穿绝缘套筒222和绝缘垫片223的第二通口224,绝缘套筒222收容于第一通口11,绝缘垫片223设置于导电壳体10的外表面。第一端部211插接于第二通口224,第二端部212位于绝缘垫片223的背离导电壳体10的表面。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8和图9所示,导电壳体10的收容腔16内设置有绝缘件15,该绝缘件15设置在导电壳体10的靠近第一通口11的内壁。当极柱21设置在导电壳体10的第一通口11处时,极柱21的套帽2112则卡接在绝缘件15上,该绝缘件15用于对套帽2112和导电壳体10之间进行绝缘;极柱21的第二端部212则会与导电壳体10的外表面接触,因此需要在第二端部212和导电壳体10的外表面之间设置绝缘垫片223以进行绝缘;而连接柱2111则会与第一通口11的内壁接触,因此需要在连接柱2111与第一通口11的内壁之间设置绝缘套筒222以进行绝缘。
请参照图7,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套筒222设置在绝缘垫片223的底部,且绝缘套筒222垂直于绝缘垫片223,绝缘套筒222可设置在绝缘垫片223底部的中心位置,第二通口224从绝缘垫片223一直贯穿至绝缘套筒222,且第二通口224的轴线与绝缘垫片223垂直设置。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一个贯穿绝缘套筒222和绝缘垫片223的第二通口224,第一端部211则插接于第二通口224,通过绝缘套筒222对第一端部211和第二通口224的内壁之间绝缘,通过绝缘垫片223对第二端部212和导电壳体10的外表面绝缘,从而使得整个极柱21不与导电壳体10接触,以防止发生短路。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照图4,限位部221环绕于绝缘垫片223的表面设置,使得绝缘垫片223和限位部221共同围合成限位槽30。极柱21的第二端部212收容在上述限位槽30内,当外部导体40与极柱21进行接触测试时,外部导体40可直接延伸至限位槽30内并与第二端部212接触,由于限位槽30的作用,外部导体40只能在限位槽30内滑动,即外部导体40只能在第二端部212的端面滑动,以防止外部导体40从极柱21上滑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限位部221还设置排液孔2211,排液孔2211与限位槽30连通。外部的注液装置可通过导电壳体10上的注液孔12向收容腔16内注射电解液,电化学装置在进行注液工序时,上述限位槽30内难免会承接一部分电解液,电解液可能会造成污染。因此,可通过在限位槽30上设置排液孔2211,以便于排出残留在限位槽30内的电解液。
进一步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排液孔2211的数量可设置为多个,多个排液孔2211开设于限位槽30的周侧壁。电化学装置可能会因为定位误差等原因发生倾斜,而若只在限位槽30的一个侧壁上设置排液孔2211,当电化学装置倾倒的方向刚好没有排液孔2211时,则此时限位槽30内的电解液难以及时排出。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排液孔2211,多个排液孔2211开设于限位槽30的周侧壁,电化学装置无论从哪个方向发生倾倒,都可使得限位槽30内的电解液及时排出。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照图10,限位槽30内设有分隔部件31,在第二端部212收容于限位槽30的状态下,分隔部件31凸出于第二端部212的端面,且分隔部件31将限位槽30分隔为至少两个待测槽32。
测试时,可能采用多个外部导体40进行测试,为避免外部导体40相互干涉而发生混淆,因此需要将各个外部导体40进行分隔。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限位槽30内设置分隔部件31以将限位槽30分隔为至少两个待测槽32,可以理解的是,待测槽32的数量可设置为与外部导体40的数量相等,也可多于外部导体40的数量。当采用多个外部导体40进行测试时,一个外部导体40对应设置于一个待测槽32,以将各个外部导体40进行分隔。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0,在限位槽30内,前后相对设置的两个内壁均可设置卡槽(卡槽未在图中标出),该卡槽用于卡接分隔部件31,以使得分隔部件31与绝缘密封圈22可拆卸连接。安装时,分隔部件31与绝缘密封圈22分开,再将绝缘密封圈22包覆于极柱21的外圈,并使得第二端部212的端面显露于限位槽30内,最后再将分隔部件31卡接于上述卡槽内,以使得分隔部件31将限位槽30分隔为左右两个待测槽32。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照图11,第二端部212的端面设置有防滑结构33。通常情况下,第二端部212的端面为光滑的平面,外部导体40在与极柱21进行接触测试时,外部导体40也难免会在第二端部212的端面滑动,即使外部导体40抵靠在限位槽30的内侧壁,由于第二端部212的端面太过光滑,外部导体40也难免会沿限位槽30的内侧壁滑动,这就不利于外部导体40在第二端部212的端面固定。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端部212的端面设置防滑结构33,以增大外部导体40与上述端面的摩擦力,当外部导体40抵靠在限位槽30的内侧壁时,则可轻松固定外部导体40。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防滑结构33包括设置于第二端部212的端面的若干防滑槽331或者若干防滑凸台332。第二端部212的端面设置防滑槽331和/或防滑凸台332,可增大第二端部212端面的粗糙程度,以增大第二端部212与外部导体40的摩擦力,进而可有效减缓外部导体40在第二端部212端面上的滑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沿极柱21的第一端部211往第二端部212的方向,限位槽30的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增大,其中,限位槽30的横截面为限位槽30沿垂直于第一端部211往第二端部212方向的截面。
沿第二端部212往第一端部211的方向,限位槽30的横截面逐渐减小,直至限位槽30的内侧壁和底部聚合为一个点,且该聚合点的面积小于外部导体40的横截面积,可以理解的是,外部导体40可为探针,外部导体40的横截面即为垂直于外部导体40长度方向的截面。当外部导体40延伸至限位槽30内时,外部导体40会沿着限位槽30的内侧壁往限位槽30的底部延伸,直至到达限位槽30的底部,由于限位槽30底部的面积小于外部导体40的横截面,外部导体40则会抵持在限位槽30内,且外部导体40在限位槽30不会发生任何滑动,从而可轻松固定外部导体40。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化学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模组。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照图1和图2,安装时,先将绝缘密封圈22套设在极柱21上,再将极柱组件20设置在导电壳体10的第一通口11处,导电壳体10的内壁靠近第一通口11的位置设置有绝缘件15,绝缘件15上设置有第三通口(第三通口未在图中标出),第三通口的位置在竖直方向上对应第一通口11的位置。极柱21的连接柱2111穿过第一通口11和第三通口,且极柱21的套帽2112抵接在绝缘件15的背离第一通口11的表面,而第二端部212则显露于导电壳体10的外表面。绝缘密封圈22的绝缘套筒222设置在连接柱2111与第一通口11的内壁之间,用于对连接柱2111与第一通口11之间绝缘,绝缘垫片223则设置在第二端部212和导电壳体10的外表面之间,用于对第二端部212和导电壳体10之间绝缘。绝缘垫片223自第二端部212的周侧壁朝上延伸,并凸出第二端部212的端面,以在第二端部212的端面上形成限位槽30。当外部导体40对极柱21进行接触测试,限位槽30限定了外部导体40在第二端部212端面上的滑动范围,并限定了外部导体40只能在第二端部212的端面上滑动,以防止外部导体40从极柱21上滑落,从而可有效防止外部导体40与极柱21和导电壳体10发生短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申请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申请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外壳和电极组件;
所述外壳包括导电壳体和极柱组件,所述导电壳体围设有收容腔和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第一通口,所述极柱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口;所述极柱组件包括极柱和绝缘密封圈,所述绝缘密封圈套设于所述极柱,所述绝缘密封圈位于所述导电壳体和所述极柱之间,所述绝缘密封圈用于将所述极柱和所述导电壳体之间绝缘;
所述电极组件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其特征在于,
所述极柱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电极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二端部显露于所述导电壳体外,所述第二端部用于与外部导体接触;
所述电化学装置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连接于所述绝缘密封圈,且所述限位部凸出于所述第二端部的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绝缘密封圈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密封圈包括绝缘套筒和绝缘垫片;
所述绝缘套筒与所述绝缘垫片连接,所述绝缘密封圈设置有贯穿所述绝缘套筒和所述绝缘垫片的第二通口,所述绝缘套筒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口,所述绝缘垫片设置于所述导电壳体的外表面;
所述第一端部插接于所述第二通口,所述第二端部位于所述绝缘垫片的背离所述导电壳体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环绕于所述绝缘垫片的表面设置,使得所述绝缘垫片和所述限位部共同围合成限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10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还设置排液孔,所述排液孔与所述限位槽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排液孔开设于所述限位槽的周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内设有分隔部件,在所述第二端部收容于所述限位槽的状态下,所述分隔部件凸出于所述第二端部的端面,且所述分隔部件将所述限位槽分隔为至少两个待测槽。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的端面设置有防滑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二端部的端面的若干防滑槽或者若干防滑凸台。
10.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化学装置。
11.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模组。
CN202111642194.1A 2021-12-29 2021-12-29 电化学装置、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Pending CN1143008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2194.1A CN114300819A (zh) 2021-12-29 2021-12-29 电化学装置、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2194.1A CN114300819A (zh) 2021-12-29 2021-12-29 电化学装置、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0819A true CN114300819A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70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42194.1A Pending CN114300819A (zh) 2021-12-29 2021-12-29 电化学装置、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081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2097A1 (zh) * 2022-10-17 2024-04-2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14333A (en) * 1994-09-29 1997-03-25 Duracell Inc. Electrochemical cell label with integrated tester
CN201194237Y (zh) * 2008-04-26 2009-02-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盖板及含有该盖板的锂离子电池
CN102270752A (zh) * 2010-06-07 2011-12-07 三星Sdi株式会社 盖组件及具有该盖组件的可充电电池
CN206301846U (zh) * 2016-12-02 2017-07-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其动力电池
CN111933833A (zh) * 2020-09-21 2020-11-13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3078423A (zh) * 2021-03-30 2021-07-06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压-温度耦合测量方法及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14333A (en) * 1994-09-29 1997-03-25 Duracell Inc. Electrochemical cell label with integrated tester
CN201194237Y (zh) * 2008-04-26 2009-02-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盖板及含有该盖板的锂离子电池
CN102270752A (zh) * 2010-06-07 2011-12-07 三星Sdi株式会社 盖组件及具有该盖组件的可充电电池
CN206301846U (zh) * 2016-12-02 2017-07-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其动力电池
CN111933833A (zh) * 2020-09-21 2020-11-13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3078423A (zh) * 2021-03-30 2021-07-06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压-温度耦合测量方法及其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2097A1 (zh) * 2022-10-17 2024-04-2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37958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CN114300817A (zh) 电化学装置、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US8216705B2 (en) Lithium rechargeable battery
US10665827B2 (en) Cap assembly for a second battery and second battery
CN112952244B (zh)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电动车
US10756312B2 (en) Secondary battery top cover assembly, secondary battery and vehicle
US20170033325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including multiple cases
US9203060B2 (en) Secondary battery
KR20110088348A (ko) 배터리 어셈블리
KR20110060484A (ko) 이차 전지
US11688914B2 (en) Secondary battery top cover assembly, secondary battery and vehicle
CN210350034U (zh) 内部温度可测的电池装置
CN101924239A (zh) 二次电池
WO2020057442A1 (zh) 顶盖组件以及二次电池
CN114300819A (zh) 电化学装置、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CN113557630A (zh) 电池和具有所述电池的用电装置
CN104716280A (zh) 柱形锂离子电池盖板、柱形锂离子电池及生产方法
CN217768684U (zh) 圆柱电芯
WO2020238393A1 (zh) 顶盖组件以及二次电池
KR20050074198A (ko) 이차 전지
EP3855558B1 (en) Battery cell,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device using battery cell as power supply,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battery cell
CN114665233A (zh) 电池
EP3968443A1 (en) Battery and electrical device provided with said battery
KR20160087628A (ko) 전해액 감지 부재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US20240087821A1 (en)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