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96137B - 一种地震q场建立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震q场建立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96137B
CN114296137B CN202111574732.8A CN202111574732A CN114296137B CN 114296137 B CN114296137 B CN 114296137B CN 202111574732 A CN202111574732 A CN 202111574732A CN 114296137 B CN114296137 B CN 1142961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seismic
work area
field
target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747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96137A (zh
Inventor
王建军
杜宏
郎玉泉
牛鹏程
窦国兴
孟建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Coal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of China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Coal Geology
Original Assignee
Research Institute of Coal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of China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Coal Ge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search Institute of Coal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of China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Coal Geology filed Cri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Coal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of China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Coal Ge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157473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961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961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961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961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961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震Q场建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S1.对三维地震叠前时间偏移成果进行主要目的层层位进行解释,得到一定间隔的目的层时间值t1;S2.对S1得到的目的层时间值t1进行插值,得到工区内每个点的时间值t2;S3.读取工区内钻孔处测井数据的速度v;S4.利用Q值计算公式和S3得到的速度v,计算钻孔处目的层的吸收系数Q值q;S5.令工区内目的层的每个点的Q值为q;S6.利用得到的一定间隔的目的层的时间值t1、工区内每个点的时间值t2和Q值q建立Q场,对地震数据进行Q补偿,能够提高地震Q场的准确度,改善地震数据Q补偿的效果,提高地震数据目的层的分辨率。

Description

一种地震Q场建立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震Q场建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震Q场建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地震勘探激发的地震波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地层吸收作用,地震波的高频成分损失越来越多,降低了地震数据的垂向分辨率,而且很多薄层在地震数据上没有反应,目前可以利用钻孔的测井数据计算吸收系数Q值建立Q场进行Q补偿方法对地震数据高频成分进行性补偿。
但是申请人发现:目前的钻孔测井测得的速度计算Q值建立Q场的方法,只利用了钻孔处的Q值进行插值,由于很多工区钻孔少而且构造复杂,不能得到与实际情况相一致的Q场,因此造成Q补偿效果很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震Q场的准确度高,地震数据Q补偿效果好,震数据目的层的分辨率高的地震Q场建立方法及系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震Q场建立方法,包括:
S1.对三维地震叠前时间偏移成果进行主要目的层层位进行解释,得到一定间隔的目的层时间值t1;
S2.对S1得到的一定间隔的目的层时间值t1进行插值,得到工区内每个点的时间值t2;
S3.读取工区内钻孔处测井数据的速度v;
S4.利用Q值计算公式和S3得到的速度v,计算钻孔处目的层的吸收系数Q值q;
S5.令工区内目的层的每个点的Q值为q;
S6.利用S1得到的一定间隔的目的层的时间值t1、S2得到的工区内每个点的时间值t2和Q值q建立Q场,对地震数据进行Q补偿。
进一步地,步骤S1具体为:收集工区内三维地震叠前时间偏移数据,然后利用解释软件对三维地震叠前时间偏移数据剖面上的目的层进行平面间隔解释,获得工区内平面间隔的目的层时间值t。
进一步地,步骤S2具体为:对工区内平面间隔的目的层时间值t进行插值,得到没有间隔的目的层时间值(即该目的层的间隔中间的时间值)。
进一步地,步骤S3具体为:收集工区内的钻孔测井测的速度数据,读取每一个目的层的速度v。
进一步地,步骤S4具体为:利用下面Q值计算公式q=14*va,计算钻孔处的吸收系数Q值q,其中钻孔处的速度v的单位为km/s,a为经验系数,取值为1.6~2.2之间。
进一步地,该地震Q场建立方法还包括S7.对补偿后的钻孔处的地震数据进行检查,若钻孔处地震数据目的层频率提高不够,且层间的薄层没有反应,则补偿效果不满足要求,对Q值计算公式进行调整,直到Q补偿效果满足要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地震Q场建立系统,包括:
数据收集模块,用于收集工区内三维地震叠前时间偏移数据,和收集工区内的钻孔测井测的速度数据;
解释插值模块,用于对三维地震叠前时间偏移成果进行主要目的层层位进行解释,得到一定间隔的目的层时间值t1,并对得到的目的层时间值t1进行插值,得到工区内每个点的时间值t2;
Q值计算模块,用于读取工区内钻孔处测井数据的速度v,并利用Q值计算公式和读取的速度v,计算钻孔处目的层的吸收系数Q值q;
Q场生成模块,用于利用得到的一定间隔的目的层的时间值t1、工区内每个点的时间值t2和Q值q建立Q场,对地震数据进行Q补偿。
进一步地,所述解释插值模块,具体用于利用解释软件对三维地震叠前时间偏移数据剖面上的目的层进行平面间隔解释,获得工区内平面间隔的目的层时间值t1,然后对工区内平面间隔的目的层时间值t1进行插值,得到没有间隔的目的层时间值。
进一步地,所述Q值计算模块,具体用于读取收集到的工区内的钻孔测井测的每一个目的层的速度v,然后利用下面Q值计算公式q=14*va,计算钻孔处的吸收系数Q值q,其中钻孔处的速度v的单位为km/s,a为经验系数,取值为1.6~2.2之间。
进一步地,该地震Q场建立系统还包括地震数据检查模块,用于对补偿后的钻孔处的地震数据进行检查,若钻孔处地震数据目的层频率提高不够,且层间的薄层没有反应,则补偿效果不满足要求,对Q值计算公式进行调整,直到Q补偿效果满足要求。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采用本发明的地震Q场建立方法即可建立出与地层构造一致的地震Q场,从而能够提高地震Q场的准确度,改善地震数据Q补偿的效果,提高地震数据目的层的分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地震Q场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叠前时间偏移剖面的目的层进行层位解释的示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没有利用解释的目的层时间值t建立的Q场的层位解释的示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解释的目的层时间值t建立的Q场的层位解释的示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在Q补偿前的地震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只利用钻孔计算的Q值建立的水平Q场进行Q补偿后的地震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利用本发明方法同时利用钻孔计算的Q值和解释的目的层时间值建立的与构造相关的Q场进行Q补偿后的地震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震Q场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对三维地震叠前时间偏移成果进行主要目的层层位(即地质任务要求的层位)进行解释,得到一定间隔的目的层时间值t1;
步骤S2.对步骤S1得到的一定间隔的目的层时间值t1进行插值,得到工区内每个点的时间值t2;
步骤S3.读取工区内钻孔处测井数据的速度v;
步骤S4.利用Q值计算公式和步骤S3得到的速度v,计算钻孔处目的层的吸收系数Q值q;
步骤S5.令工区内目的层的每个点的Q值为q;
步骤S6.利用步骤S1得到的一定间隔的目的层的时间值t1、步骤S2得到的工区内每个点的时间值t2和Q值q建立Q场(具体为:S5得到沿层的每个点的Q值,建立Q场时,沿纵向插值两个层之间的Q值,得到三维立体的Q场,使建立的Q场与地层构造一致,解决了现有方法建立的Q场是水平的,与地层构造不一致的问题),对地震数据进行Q补偿。
通过本发明地震Q场建立方法即可在一个地层补偿相同的最佳Q值,建立出与地层构造一致的地震Q场,从而能够提高地震Q场的准确度,改善地震数据Q补偿的效果,提高地震数据目的层的分辨率。
又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地震Q场建立方法还包括步骤S7.对补偿后的钻孔处的地震数据进行检查(具体可以通过专业测井仪器测量得到的速度和密度值制作人工合成地震记录与钻孔处的地震数据进行对比,完成检测),若钻孔处地震数据目的层频率提高不够,且层间的薄层没有反应,则补偿效果不满足要求,对Q值计算公式进行调整,直到Q补偿效果满足要求。这样,便可在建议地震Q场过程根据检查结果来对Q值计算公式(q=14*va)进行调整(具体对Q值计算公式的经验系数a进行调整),保证Q补偿效果满足要求,进一步确保地震Q场的准确度、地震数据Q补偿效果、地震数据目的层的高分辨率。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的地震Q场建立方法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本发明所述的地震Q场建立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工区三维地震叠前时间偏移数据(收集以前处理的三维地震叠前时间偏移数据),在解释工作站上利用解释软件对三维地震叠前时间偏移数据剖面上的目的层进行平面间隔20m*20m解释,获得工区内平面间隔20m*20m的目的层时间值t1;如图2所示,对叠前时间偏移剖面进行h1~h9共9个目的层进行层位解释。
2、对工区内平面间隔20m*20m的目的层时间值t1进行插值,得到没有间隔的目的层时间值。
3.收集工区内的钻孔测井测的速度数据,读取每一个目的层的速度v。
4.利用Q值计算公式Y,计算钻孔处的吸收系数Q值q;
q=14*va (公式Y)
公式中:q为吸收系数Q值,v为钻孔处的速度,单位为km/s,a为经验系数,通常取值1.6~2.2之间;
如下表1,利用公式q=14*va进行了Q值计算,本次经验系数a选取1.8,计算得到h1~h9目的层的吸收系数Q值q;
表1:h1~h9目的层的Q值计算表
5、令工区内目的层的每个点的Q值为q。
6、利用工区内平面间隔20m*20m的目的层时间值t1、没有间隔的目的层时间值和Q值q建立Q场对地震数据的Q补偿。
7、对补偿后的钻孔处的地震数据进行检查,如果钻孔处地震数据目的层频率提高不够,层间的薄层没有反应,则补偿效果不满足要求,对公式Y中的经验系数a进行调整,重新计算目的层的吸收系数Q值,直到Q补偿效果满足要求。
图3和4是采用不同方法建立的Q场,其中图3是没有利用解释的目的层时间值t建立的Q场,可以看出Q场是水平的;图4是利用解释的目的层时间值t建立的Q场(即采用本发明方法建议的Q场),可以看出Q场与构造相一致。
如图5-7所示,该是Q补偿前后的地震剖面;其中图5是Q补偿前的地震剖面,可以看出地震剖面频率很低,反射波同相轴很粗,很多薄层没有;图6是以往方法只利用钻孔计算的Q值建立的水平Q场进行的Q补偿,地震剖面频率变高,反射波同相轴变细,例如在1处出现一个薄层的反射轴;图7图是利用本发明方法同时利用钻孔计算的Q值和解释的目的层时间值建立的与构造相关的Q场进行的Q补偿,地震剖面频率变高,反射波同相轴变细,例如在1处出现一个薄层的反射轴,同时沿着构造层位在2处和3处也出现了薄层的反射,Q补偿效果改善明显。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地震Q场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对三维地震叠前时间偏移成果进行主要目的层层位进行解释,得到一定间隔的目的层时间值t1;
S2.对S1得到的一定间隔的目的层时间值t1进行插值,得到工区内每个点的时间值t2;
S3.读取工区内钻孔处测井数据的速度v;
S4.利用Q值计算公式和S3得到的速度v,计算钻孔处目的层的吸收系数Q值q;
S5.令工区内目的层的每个点的Q值为q;
S6.利用S1得到的一定间隔的目的层的时间值t1、S2得到的工区内每个点的时间值t2和Q值q建立Q场,对地震数据进行Q补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Q场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具体为:收集工区内三维地震叠前时间偏移数据,然后利用解释软件对三维地震叠前时间偏移数据剖面上的目的层进行平面间隔解释,获得工区内平面间隔的目的层时间值t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震Q场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具体为:对工区内平面间隔的目的层时间值t1进行插值,得到没有间隔的目的层时间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地震Q场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具体为:收集工区内的钻孔测井测的速度数据,读取每一个目的层的速度v。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地震Q场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具体为:利用下面Q值计算公式q=14*va,计算钻孔处的吸收系数Q值q,其中钻孔处的速度v的单位为km/s,a为经验系数,取值为1.6~2.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地震Q场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7.对补偿后的钻孔处的地震数据进行检查,若钻孔处地震数据目的层频率提高不够,且层间的薄层没有反应,则补偿效果不满足要求,对Q值计算公式进行调整,直到Q补偿效果满足要求。
7.一种地震Q场建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收集模块,用于收集工区内三维地震叠前时间偏移数据,和收集工区内的钻孔测井测的速度数据;
解释插值模块,用于对三维地震叠前时间偏移成果进行主要目的层层位进行解释,得到一定间隔的目的层时间值t1,并对得到的目的层时间值t1进行插值,得到工区内每个点的时间值t2;
Q值计算模块,用于读取工区内钻孔处测井数据的速度v,并利用Q值计算公式和读取的速度v,计算钻孔处目的层的吸收系数Q值q;
Q场生成模块,用于利用得到的一定间隔的目的层的时间值t1、工区内每个点的时间值t2和Q值q建立Q场,对地震数据进行Q补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震Q场建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释插值模块,具体用于利用解释软件对三维地震叠前时间偏移数据剖面上的目的层进行平面间隔解释,获得工区内平面间隔的目的层时间值t1,然后对工区内平面间隔的目的层时间值t1进行插值,得到没有间隔的目的层时间值。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震Q场建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Q值计算模块,具体用于读取收集到的工区内的钻孔测井测的每一个目的层的速度v,然后利用下面Q值计算公式q=14*va,计算钻孔处的吸收系数Q值q,其中钻孔处的速度v的单位为km/s,a为经验系数,取值为1.6~2.2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震Q场建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震数据检查模块,用于对补偿后的钻孔处的地震数据进行检查,若钻孔处地震数据目的层频率提高不够,且层间的薄层没有反应,则补偿效果不满足要求,对Q值计算公式进行调整,直到Q补偿效果满足要求。
CN202111574732.8A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地震q场建立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42961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74732.8A CN114296137B (zh)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地震q场建立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74732.8A CN114296137B (zh)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地震q场建立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96137A CN114296137A (zh) 2022-04-08
CN114296137B true CN114296137B (zh) 2024-04-26

Family

ID=80969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74732.8A Active CN114296137B (zh)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地震q场建立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9613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17765A (en) * 1970-08-04 1973-05-23 Mobil Oil Corp Interval velocity determination
CN110673211A (zh) * 2019-10-13 2020-01-10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测井与地震数据的品质因子建模方法
CN111060969A (zh) * 2019-12-25 2020-04-24 恒泰艾普(北京)能源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井控q补偿方法
CN112213776A (zh) * 2020-09-17 2021-01-1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叠前道集和vsp资料联合层控q模型建立方法
CN112255682A (zh) * 2019-07-22 2021-01-2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vsp资料的q体建模技术方法
CN112540407A (zh) * 2020-12-01 2021-03-23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一种叠前深度偏移各向异性场建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17765A (en) * 1970-08-04 1973-05-23 Mobil Oil Corp Interval velocity determination
CN112255682A (zh) * 2019-07-22 2021-01-2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vsp资料的q体建模技术方法
CN110673211A (zh) * 2019-10-13 2020-01-10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测井与地震数据的品质因子建模方法
CN111060969A (zh) * 2019-12-25 2020-04-24 恒泰艾普(北京)能源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井控q补偿方法
CN112213776A (zh) * 2020-09-17 2021-01-1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叠前道集和vsp资料联合层控q模型建立方法
CN112540407A (zh) * 2020-12-01 2021-03-23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一种叠前深度偏移各向异性场建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沙漠区近地表和中深层整体Q模型的建立及应用;蒋立 等;新疆石油天然气;20160915;第12卷(第03期);8-1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96137A (zh) 2022-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24523A1 (zh) 一种射线弹性参数的反演方法
CN108196305B (zh) 一种山地静校正方法
US10371842B2 (en) Anisotropy analysis using direct and reflected arrivals in seismic survey data
EP2420863A2 (en) Determining a Position of a Geological Layer Relative to a Wavelet Response in Seismic Data
CN105259581B (zh) 一种地震资料时深转换方法
CN112558180B (zh) 一种利用水平等时面快速检验地震层位标定准确性的方法
CN114296137B (zh) 一种地震q场建立方法及系统
CN109932749B (zh) 一种井震标定方法、装置
CN109324344A (zh) 基于纯纵波和拟声波反演的页岩厚度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1624649B (zh) 一种零偏移距vsp建立横向变速层速度模型的方法和装置
CN111538080B (zh) 地震成像的方法
CN105891887B (zh) 基于叠加数据的速度纵横向高密度分析方法
CN113109875B (zh) 一种全波形速度场约束下的盐下碳酸盐岩储层反演方法
CN111175825B (zh) 深度域速度建模方法
CN115453627A (zh) 一种无需模式识别的小生境粒子群面波反演方法
CN110632660B (zh) 基于地震数据体的薄砂体表征方法及装置
CN110967751B (zh) 基于地面浅井监测的微地震事件的定位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0780345A (zh) 一种隧道超前地震探测地震数据的三维速度分析方法
CN114859414B (zh) 从地震数据中自动提取地层倾角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3687418B (zh) 基于高分辨率反演速度体的地震数据精细时深转换方法
RU2093860C1 (ru) Способ сейсмического контроля изменения емкостных свойств и положения контура продуктивности нефтегазового пласта в процессе его разработки
CN118131318A (zh) 一种无井区低频模型的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6224430A (zh) 一种纵横波联合地层倾角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7970449A (zh) 一种针对深水深层储层的高精度速度建模方法
CN117452500A (zh) 一种基于反射波的近地表结构反演及静校正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