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92052B - 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92052B
CN114292052B CN202111631575.XA CN202111631575A CN114292052B CN 114292052 B CN114292052 B CN 114292052B CN 202111631575 A CN202111631575 A CN 202111631575A CN 114292052 B CN114292052 B CN 1142920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bber asphalt
rubber
mixture
viscosity
aspha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315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92052A (zh
Inventor
杨正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anzheng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anzheng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anzheng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anzheng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3157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920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920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920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920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920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混合料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碎石、矿粉、基质沥青、橡胶粉、SBS、流动助剂、聚甲基苯基硅氧烷、聚丙烯酸乙酯、醇醚磷酸酯。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聚甲基苯基硅氧烷、聚丙烯酸乙酯、醇醚磷酸酯混合均匀,得到混合胶液;步骤2,将基质沥青加热到180℃,加入橡胶粉,剪切搅拌,得到橡胶沥青;步骤3,将SBS、流动助剂、混合胶液和橡胶沥青在180℃下保温搅拌,得到橡胶沥青胶料;步骤4,将碎石、矿粉加入橡胶沥青胶料中,在160‑180℃保温搅拌,升温至190‑205℃继续搅拌,得到橡胶沥青混合料。本申请具有改善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橡胶沥青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橡胶沥青,是将橡胶粉粒按一定的粗细级配比例进行组合,同时添加多种高聚合物改性剂,并在充分拌合的高温条件下(180℃以上),与基质沥青充分溶胀反应后形成的材料。相比传统的沥青材料,橡胶沥青具有耐久性、抗疲劳寿命长、抵抗路面产生疲劳裂缝、反射裂缝的能力、高温抗永久变形能力强、抗低温裂缝能力强、降噪等优势,因此受到了广泛的使用。
橡胶沥青中橡胶粉的掺杂比例对橡胶沥青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橡胶粉的掺杂量越高,橡胶沥青的粘度越高,有助于改善橡胶沥青的弹性、高温性能等各项性能;但是,施工阶段的粘度过高、温度高等施工条件使得橡胶沥青施工和易性较差、混合料中胶粒与集料之间不易充分裹覆,进而影响到路面压实度和抗裂性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认为如何在提升橡胶沥青混合料粘度性能后,还能使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施工和易性是值得研究和钻研的方向。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高粘度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本申请提供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300-350份碎石、130-150份矿粉、100-120份基质沥青、20-25份橡胶粉、2-7份SBS、1.2-3.5份流动助剂、4-6份聚甲基苯基硅氧烷、2-5份聚丙烯酸乙酯、1-3份醇醚磷酸酯。
橡胶粉吸附基质沥青中的轻质油分而熔胀,同时释放一些分子量较小的组分溶解在沥青中。本申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升了橡胶粉的掺入量,在交联助剂的辅助下有助于使自由沥青中的沥青质含量相对增加,沥青密度提高、粘度增大,感温性显著下降,高温性能得到改善;原料中的聚甲基苯基硅氧烷、丙烯酸酯、磷酸酯和水配合形成具有较好流动性的胶液,胶液掺杂在混合料的胶料中,在混合料搅拌时能够降低胶料的粘度,增加胶料的流动性,胶料流动性增大,不仅有助于提升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而且使得胶料能够填充至基料的空隙中,与集料充分结合,提升了沥青的包覆率;混合料在后期施工冷却时,前期高温使橡胶粉熔胀,橡胶粉交联网络中的硫-硫键、碳-硫键因键能较低首先断裂,发生了脱硫反应,冷却过程中胶液失去流动性,胶液中的活性游离基团与橡胶粉等聚合物分子链、沥青活性官能团发生交联固化,使胶粉与沥青形成稳定的胶体体系,从而促进两相之间的相容,不仅降低了胶粉与沥青之间的分层析出,而且进一步提升橡胶沥青的粘度和耐久性抗裂性能。
优选的,所述流动助剂为聚乙烯蜡乳液、十二烷基硫酸钠和纳米云母粉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乙烯蜡乳液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够有助于聚甲基苯基硅氧烷、聚丙烯酸乙酯、醇醚磷酸酯和水更好地渗透在混合料胶料中;十二烷基硫酸钠是良好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助于降低胶液和胶料的表面张力,提升胶液和胶料的相容性;纳米云母粉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阻隔性;三者加入混合料中,有助于促进聚甲基苯基硅氧烷、聚丙烯酸乙酯、醇醚磷酸酯和水之间的结合,增强聚甲基苯基硅氧烷、聚丙烯酸乙酯、醇醚磷酸酯和水对胶料的改性作用,达到促进胶料的流动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流动助剂为聚乙烯蜡乳液、纳米云母粉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按照质量比为(1-1.2):0.5:(2-2.3)混合制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乙烯蜡乳液、纳米云母粉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按照特定的比例范围混合,三者之间的配比较好,混合加入混合料中能够在聚合物、熔胀胶粉和沥青分子相面之间形成--层稳定的相界面吸附层,降低相界面的表面张力,促进混合料中各相之间的相容,使得混合料体系稳定性提升,进一步促进混合料的和易性。
优选的,还包括0.2-0.6质量份的交联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混合料中加入交联剂,有助于刺激橡胶粉的活性,促进硫化的橡胶粉与混合料中聚合物分子链之间形成桥键,变为三维结构的不溶性物质,进而提升混合料中胶料的粘结性和结构致密性,从而提升橡胶沥青的粘度。
优选的,所述交联剂为二亚乙基三胺或三亚乙基四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亚乙基三胺和三亚乙基四胺的结构性能相近,且对混合料中聚甲基苯基硅氧烷、聚丙烯酸乙酯、醇醚磷酸酯等活性基团与硫化橡胶之间的促进交联效果更好,从而进一步促进聚甲基苯基硅氧烷、聚丙烯酸乙酯、醇醚磷酸酯和水协同作用形成的胶液后续与胶料之间的结合转化,使得橡胶沥青混合料体系更加稳定,后期粘度更好。
优选的,还包括0.3-0.5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混合料中加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有助于提升混合料中各组分之间的相容性和分散性,进而提升混合料体系整体的均匀性和和易性。
优选的,所述橡胶粉的平均粒径为80-100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粒径较小的橡胶粉,细橡胶粉的表面活性更大,更有利于与混合料中各组分之间的交联转化,从而对于橡胶沥青粘度性能的提升更加明显。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聚甲基苯基硅氧烷、丙烯酸酯、磷酸酯和水混合,在45-50℃下搅拌均匀,得到混合胶液;
步骤2,将基质沥青加热到180℃以上,加入橡胶粉,进行剪切搅拌,反应60min以上,得到橡胶沥青;
步骤3,将SBS、流动助剂和混合胶液加入橡胶沥青中,在高于180℃下保温搅拌30min以上,得到橡胶沥青胶料;
步骤4,将碎石、矿粉加入橡胶沥青胶料中,在160-180℃保温搅拌10min以上,然后升温至190-205℃,继续搅拌60min以上,得到橡胶沥青混合料。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将0.2-0.6质量份的交联剂和0.3-0.5质量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与SBS一起加入橡胶沥青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聚甲基苯基硅氧烷、聚丙烯酸乙酯、醇醚磷酸酯和水混合制得胶液,再将胶液同沥青、橡胶粉和流动助剂等混合,使得胶料各组分之间能够均匀分散,基料与胶料之间先保温搅拌,有助于胶料充分填充在基料之间,而后再加热搅拌,使得胶料中胶液进行分解转化,进一步提升胶料的粘度,从而使得橡胶沥青混合料在前期和易性较好、后期粘度较高;在橡胶沥青加入交联剂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进一步提升橡胶沥青与胶液的相容性和交联程度,进而提升混合料的性能。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申请中提升了橡胶粉的掺入量,在交联助剂的辅助下有助于使橡胶沥青混合料密度提高、粘度增大,感温性显著下降,高温性能得到改善;同时原料中的聚甲基苯基硅氧烷、聚丙烯酸乙酯、醇醚磷酸酯和水之间能够产生协同作用形成具有较好流动性的胶液,胶液掺杂在混合料的胶料中,在前期能够降低胶料增长的粘度,增加胶料的流动性,使得胶料能够填充至基料的空隙中,与集料充分结合;后期混合料的搅拌过程中,胶液中的活性游离基团与胶粉等聚合物分子链、沥青活性官能团发生交联接枝,使胶粉与沥青形成稳定的胶体体系,从而促进两相之间的相容,不仅降低了胶粉与沥青之间的分层析出,而且进一步提升橡胶沥青的粘度和耐久性抗裂性能;
2.本申请中还添加了由聚乙烯蜡乳液、纳米云母粉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按照特定的比例范围混合制得的流动助剂,流动助剂中三者之间的配比较好,能够在聚合物、熔胀胶粉和沥青分子相面之间形成--层稳定的相界面吸附层,降低相界面的表面张力,促进混合料中各相之间的相容,使得混合料体系稳定性提升,进一步促进混合料的和易性;
3.本申请在混合料中加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有助于提升混合料中各组分之间的相容性和分散性,进而提升混合料体系整体的均匀性和和易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以下实施例及对比例中所用原料的来源信息详见表1。
表1
Figure BDA0003440378190000041
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验例公开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由以下质量的原料制备而成:300kg碎石、130kg矿粉、100kg基质沥青、20kg80目橡胶粉、2kgSBS、1.2kg流动助剂、4kg聚甲基苯基硅氧烷、2kg聚丙烯酸乙酯、1kg醇醚磷酸酯。
本实验例还公开上述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聚甲基苯基硅氧烷、聚丙烯酸乙酯、醇醚磷酸酯混合加入乳化锅中,在45℃下、转速为600r/min,搅拌7min,得到混合胶液;
步骤2,将基质沥青加入到高速剪切机中,升温至180℃,加入80目橡胶粉,在转速为1000r/min下恒温搅拌60min,得到橡胶沥青;
步骤3,再将SBS、流动助剂和混合胶液加入橡胶沥青,在180℃下保温搅拌30min,得到橡胶沥青胶料;本实施例中流动助剂选用聚乙烯蜡乳液;
步骤4,将碎石、矿粉加入橡胶沥青胶料中,加热至160℃,在转速为200r/min下恒温搅拌10min后,升温至190℃,继续搅拌60min,得到橡胶沥青混合料。
实施例2
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各原料组分的用量以及制备过程中的温度不同,具体如下:
步骤1,将6kg聚甲基苯基硅氧烷、5kg聚丙烯酸乙酯、3kg醇醚磷酸酯混合加入乳化锅中,加热至50℃恒温搅拌;
步骤2,将120kg基质沥青升温至180℃,加入25kg100目橡胶粉,
步骤3,再将7kgSBS、3.4kg流动助剂和混合胶液加入橡胶沥青;本实施例中流动助剂选用十二烷基硫酸钠;
步骤4,将350kg碎石、150kg矿粉加入橡胶沥青胶料中,加热至180℃,搅拌后,升温至205℃。
实施例3
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各原料组分的用量以及制备过程中的温度不同,具体如下:
步骤1,将5kg聚甲基苯基硅氧烷、3.5kg聚丙烯酸乙酯、2kg醇醚磷酸酯混合加入乳化锅中;
步骤2,将110kg基质沥青升温至180℃,加入22.5kg80目橡胶粉,
步骤3,再将4.5kgSBS、2.3kg流动助剂和混合胶液加入橡胶沥青;本实施例中流动助剂选用纳米云母粉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得到的流动助剂;
步骤4,将325kg碎石、140kg矿粉加入橡胶沥青胶料中,加热至180℃,搅拌后,升温至205℃。
实施例4
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流动助剂选用由聚乙烯蜡乳液、纳米云母粉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按照质量比为1:1:1混合制得。
实施例5
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流动助剂选用由聚乙烯蜡乳液、纳米云母粉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按照质量比为1:0.5:2混合制得。
实施例6
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流动助剂选用由聚乙烯蜡乳液、纳米云母粉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按照质量比为1.2:0.5:2.3混合制得。
实施例7
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混合料中还包括0.2kg的交联剂,交联剂为二亚乙基三胺。
实施例8
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混合料中还包括0.6kg的交联剂,交联剂为三亚乙基四胺。
实施例9-10
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混合料中还分别包括0.3kg、0.5kg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实施例11
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混合料中橡胶粉的平均粒径为40目。
实施例12
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混合料中还包括0.2kg的二亚乙基三胺交联剂、0.3kg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对比例
对比例1
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将聚甲基苯基硅氧烷替换为等量的聚二甲基硅氧烷。
对比例2
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将聚丙烯酸乙酯替换为等量的聚丙烯酸。
对比例3
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将醇醚磷酸酯替换为等量的十八烷基醚磷酸酯。
对比例4
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将聚甲基苯基硅氧烷、聚丙烯酸乙酯和醇醚磷酸酯替换为等量的聚二甲基硅氧烷。
性能检测试验
1、根据CJJT 273-2019《橡胶沥青路面技术标准》的规定,对本申请实施例和对比例中使用的基质沥青、基料等进行性能检测,其中实施例和对比例中使用的基质沥青性能指标详见表2、碎石的级配详见表3和矿粉的级配详见表4:
表2基质沥青
Figure BDA0003440378190000071
表3碎石
Figure BDA0003440378190000072
表4矿粉
Figure BDA0003440378190000073
2、橡胶沥青胶浆粘温关系实验:橡胶沥青胶浆是有矿粉和橡胶沥青胶结在一起形成的混合物,将矿粉干烘至180℃后,将100kg矿粉加入制好的100kg橡胶沥青胶料中,在180℃下搅拌均匀后立刻浇注样品于布氏粘度试模中,进行120℃、140℃、160℃和180℃粘度测试,测得橡胶沥青胶浆的粘温关系,具体详见表5。
3、对实施例1-12和对比例1-4制得的橡胶沥青混合料在120℃、140℃、160℃和180℃出料温度下进行100次旋转压实实验,空隙率控制在4%,得到成型试件,采用Image-ProPlus7.0图像分析软件对不同出料温度下成型的混合料试件表面花白料图像进行识别,以此统计橡胶沥青对集料的裹覆率,并得到平均值,具体详见表5。
4、根据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聚合物改性沥青的要求与标准,对本申请实施例1-12和对比例1-4制得的橡胶沥青胶料进行沥青粘韧性试验,沥青粘韧性试验是测定沥青在规定温度下高速拉伸时与金属半球的粘韧性和韧性,试验温度为25℃,拉伸速度为50mm/min,粘韧性越高说明橡胶沥青胶料的粘结力越大,粘性越好;具体详见表5。
表5
Figure BDA0003440378190000081
由上述表2-表5中的检测数据可知,本申请实施例1-12制得的橡胶沥青混合物中各组分均满足现行的标准,且表5中通过橡胶沥青胶浆粘温关系检测数据可得,当橡胶沥青胶浆的温度升高时,其粘度降低,160℃与180℃时的粘度值差值最小,说明实施例1-3制得橡胶沥青混合料可以在160-180℃之间,适当降低施工温度,且具有较好的施工和易性;实施例1-3制得橡胶沥青混合料随出料温度的降低,沥青包覆率下降,在140℃时才出现少许花白料,说明实施例1-3制得橡胶沥青混合料中胶料和基料之间的结合较好;实施例1-3制得橡胶沥青胶料在25℃下的粘韧性高于标准值,说明其粘结力较大,进而反应橡胶沥青混合料的高粘性。
发明人分析,本申请在橡胶沥青混合料中首先提升了橡胶粉的含量,更多的橡胶粉在交联助剂的辅助下吸附基质沥青中的轻质油分而熔胀,同时释放一些分子量较小的组分溶解在沥青中,使自由沥青中的沥青质含量相对增加,沥青密度提高、粘度增大,使得混合料具有较高的粘性基础;原料中的聚甲基苯基硅氧烷、聚丙烯酸乙酯、醇醚磷酸酯混合在胶料中,能够产生协同作用形成具有较好流动性的胶液,胶液掺杂在胶料中,在混合料搅拌时能够降低胶料的粘度,增加胶料的流动性,胶料流动性增大,不仅有助于提升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而且使得胶料能够填充至基料的空隙中,与集料充分结合,提升了沥青的包覆率;后期在混合料的施工冷却中,胶液失去流动性,胶液中的活性游离基团能够与就近发生脱硫反应的熔胀橡胶粉等聚合物分子链、沥青活性官能团发生交联固化,使胶粉与沥青形成稳定的胶体体系,从而促进混合料各组分之间的相容性,不仅降低了橡胶粉与沥青之间的分层析出,而且进一步提升橡胶沥青混合料的粘度。
对比例1中将聚甲基苯基硅氧烷替换为等量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对比例1制得的橡胶沥青胶浆高温粘度减弱效果较差、且在160℃下就出现了花白料,说明对比例1制得的橡胶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粘度较大,施工和易性较差,且胶料和基料之间的包覆结合较弱,进一步说明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丙烯酸乙酯、醇醚磷酸酯之间无法产生像实施例3中使橡胶沥青产生较好的施工和易性,更无法在保持较好的和易性的同时使胶料和基料之间具有较强的包覆性。同理,对比例2中将聚丙烯酸乙酯替换为等量的聚丙烯酸、对比例3中将醇醚磷酸酯替换为等量的十八烷基醚磷酸酯,对比例2、3制得的橡胶沥青胶浆随温度提升而粘度下降的范围较小,沥青包覆率随温度降低下降程度较大,且粘韧性数值也有所下降,进一步说明对比例2、3中将聚丙烯酸乙酯和醇醚磷酸酯替换后,替换掉物质之间之间无法产生像实施例3中使橡胶沥青混合料产生较好的施工和易性,更无法在保持较好的和易性的同时使胶料和基料之间具有较强的包覆性。对比例4中则是将聚甲基苯基硅氧烷、聚丙烯酸乙酯和醇醚磷酸酯均替换为等量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对比例4相当于成为了本申请中的空白对照组,相较于实施例3中上述聚甲基苯基硅氧烷、聚丙烯酸乙酯、醇醚磷酸酯和水之间产生协同作用,对比例4制得的混合料虽然粘韧性达标,但是施工和易性和胶料与集料之间的结合性都是较弱的。
实施例4-6则是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调整流动助剂中各组分之间的配比,实施例4-6制得的橡胶沥青胶浆相较于实施例3制得混合料的橡胶沥青胶浆粘度随温度提升下降范围更大、混合料中胶料对集料的包覆率随温度降低减少速度减慢,说明实施例4-6制得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和内部胶料、集料结合性更好;且实施例5、6中聚乙烯蜡乳液、纳米云母粉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在质量比为(1-1.2):0.5:(2-2.3)的范围内时,实施例5、6制得的混合料相较于实施例4中聚乙烯蜡乳液、纳米云母粉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质量比为1:1:1制得的混合料性能更好。
发明人分析,聚乙烯蜡乳液、十二烷基硫酸钠以及纳米云母粉本身加入到混合料中就能够促进聚甲基苯基硅氧烷、聚丙烯酸乙酯、醇醚磷酸酯和水之间的结合,增强聚甲基苯基硅氧烷、聚丙烯酸乙酯、醇醚磷酸酯和水对胶料的改性作用,达到促进胶料的流动的效果。而当聚乙烯蜡乳液、纳米云母粉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按照特定的比例范围混合时,三者相互作用,能够在聚合物、熔胀胶粉和沥青分子相面之间形成--层稳定的相界面吸附层,降低相界面的表面张力,从而促进混合料中各相之间的相容,进一步促进混合料的和易性和内部胶料对集料的包覆性。
实施例7、8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分别加入了二亚乙基三胺和三亚乙基四胺交联剂,二者加入到混合料中,能够促进混合料中聚甲基苯基硅氧烷、聚丙烯酸乙酯、醇醚磷酸酯等活性基团与硫化橡胶之间的交联,从而进一步促进聚甲基苯基硅氧烷、聚丙烯酸乙酯、醇醚磷酸酯和水协同作用形成的胶液后续与胶料之间的结合转化,生成的胶体体系更加稳定,进而使得实施例7、8制得的混合料的后期粘韧性相较于实施例3混合料的粘韧性增长,增强混合料的粘度性能。
实施例9、10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加入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有助于提升混合料中各组分之间的相容性和分散性,进而提升胶料的流动性以及在搅拌过程中胶料对集料的包覆效果,进而使得实施例9、10制得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和内部胶料、集料结合性较好。
实施例11将实施例3中平均粒径为80目的橡胶粉替换成平均粒径为40目的橡胶粉,橡胶粉粒径增大,橡胶粉的表面活性减低,进而对胶料的结合和流动性能都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得实施例11制得混合料的各项性能相较于实施例3制得混合料的性能均下降。
实施例12通过将上述实施例中加入的优化物质和优化配比进行组合搭配,使得混合料中各物质之间能够在充分发挥出自身作用的基础上相互之间还能产生更好的协同作用,进而使得实施例12制得混合料的各项性能较实施例3制得混合料的性能有了整体较为明显的提升,实施例12制得的橡胶沥青混合料具有优异的施工和易性和后期粘结性,且内部胶料和集料之间的结合充分紧密,更加适应现代橡胶沥青路面的施工要求。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300-350份碎石、130-150份矿粉、100-120份基质沥青、20-25份橡胶粉、2-7份SBS、1.2-3.5份流动助剂、4-6份聚甲基苯基硅氧烷、2-5份聚丙烯酸乙酯、1-3份醇醚磷酸酯;所述流动助剂为聚乙烯蜡乳液、纳米云母粉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按照质量比为(1-1.2):0.5:(2-2.3)混合制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0.2-0.6质量份的交联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二亚乙基三胺或三亚乙基四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0.3-0.5质量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粉的平均粒径为80-100目。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聚甲基苯基硅氧烷、聚丙烯酸乙酯、醇醚磷酸酯混合,在45-50℃下搅拌均匀,得到混合胶液;
步骤2,将基质沥青加热到180℃以上,加入橡胶粉,进行剪切搅拌,反应60min以上,得到橡胶沥青;
步骤3,将SBS、流动助剂和混合胶液加入橡胶沥青中,在高于180℃下保温搅拌30min以上,得到橡胶沥青胶料;
步骤4,将碎石、矿粉加入橡胶沥青胶料中,在160-180℃保温搅拌10min以上,然后升温至190-205℃,继续搅拌60min以上,得到橡胶沥青混合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将0.2-0.6质量份的交联剂和0.3-0.5质量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与SBS一起加入橡胶沥青中。
CN202111631575.XA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2920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1575.XA CN114292052B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1575.XA CN114292052B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92052A CN114292052A (zh) 2022-04-08
CN114292052B true CN114292052B (zh) 2023-04-28

Family

ID=80971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31575.XA Active CN114292052B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9205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93863B (zh) * 2020-04-14 2022-02-18 四川路友交通物资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橡胶粉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08865B (zh) * 2020-11-24 2022-08-05 北京路德永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橡胶沥青混凝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92052A (zh) 2022-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77661B (zh) 一种基于环保橡胶粉的超薄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50781B (zh) 一种中低温温拌高摩阻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52079B (zh) 一种新型常温沥青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302694A (zh) 一种沥青混合料抗剥落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722649A (zh) 一种改性沥青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15011131A (zh) 一种低温抗裂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KR20100138290A (ko) 광경화성 유화아스팔트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2062504A (zh) 冷拌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92052B (zh) 一种高粘橡胶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79145B (zh) 一种常温沥青改性剂及应用方法
CN116178047B (zh) 混凝土表面封孔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混凝土
CN1260769A (zh) 变高岭土水悬浮液及生产胶结组合物的方法
CN105130256B (zh) 一种节能降耗型沥青混凝土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02139B (zh) 一种耐低温缓粘结预应力筋
CN105802263B (zh) 一种高胶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50803A (zh) 新型沥青冷拌冷铺粘结料的制备方法
CN113563031A (zh) 一种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制备方法
CN113292771A (zh) 一种温拌用橡塑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330270B (zh) 一种钢渣冷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77930A (zh) 一种c90早强树脂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N109265077A (zh) 一种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7466575B (zh) 一种低碳循环利用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
CN110372283B (zh) 一种高强度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6903297B (zh) 一种含有再生料的温拌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91392A (zh) 一种微表处用环保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15000 Room 301, building 120, Shuangyi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ity, Guoxiang street, Wuzho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uzhou Sanzheng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Room 301, building 120, Shuangyi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ity, Guoxiang street, Wuzho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uzhou Sanzheng Pavement Engineering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