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90839B - 笔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90839B
CN114290839B CN202210093289.0A CN202210093289A CN114290839B CN 114290839 B CN114290839 B CN 114290839B CN 202210093289 A CN202210093289 A CN 202210093289A CN 114290839 B CN114290839 B CN 1142908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
limiting
pen
cap shell
pen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9328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90839A (zh
Inventor
马昌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9328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908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90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908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908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90839B/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3324 priority patent/WO2023143438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1/00Propelling penc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3/00Holders or connectors for writing implements; Means for protecting the writing-points
    • B43K23/08Protecting means, e.g. ca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7/00Ball-point p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ens And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笔,包括笔筒和笔帽,笔筒设有第一容纳孔,笔帽包括帽壳和内芯,帽壳设有第二容纳孔,内芯的第一端部可活动地设于第二容纳孔,内芯的第二端部伸出于帽壳外、且伸入第一容纳孔,以连接笔筒,在第二端部连接于笔筒的情况下,帽壳可相对于内芯转动至第一角度,这样笔帽通过内芯可牢固连接于笔筒上,同时笔帽通过帽壳的转动可实现与笔筒的外形匹配,从而保证笔的外观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笔。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笔的形式已经不局限于书写于纸张的铅笔、自动铅笔等,还有可于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上进行书写的电子笔等,以丰富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
对于电子笔和自动铅笔来说,电子笔和自动铅笔的内部设有笔芯等部件,尤其是电子笔,除了相关的机械零部件以外,还有相应的电子器件等,故为了更换内部零件的需要,电子笔和自动铅笔远离笔头的一端通常会设置笔帽。
但是笔的外形各异,比如设置为六方棱柱等,而笔帽通常采用螺旋配合的方式连接笔筒,这样可能导致的问题是:笔帽连接笔筒后,两者的外形不匹配,会有一定的错位,这样会影响笔的外观性能。
同时对于电子笔来说,通常会在周部设置磁吸平面以吸附电子设备来完成相对于电子设备的固定,这样笔帽和笔筒如果连接后外形不匹配,会干涉磁吸平面对电子设备的吸附,导致笔无法有效固定于电子设备上。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笔,可解决笔帽和笔筒连接后外形不匹配,导致笔的外观性能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笔,包括笔筒和笔帽,笔筒设有第一容纳孔,笔帽包括帽壳和内芯,帽壳设有第二容纳孔,内芯的第一端部可活动地设于第二容纳孔,内芯的第二端部伸出于帽壳外、且可伸入第一容纳孔以连接笔筒,在第二端部连接于笔筒的情况下,帽壳可相对于内芯转动至第一角度。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通过对笔结构进行改进,具体为设置笔包括笔筒和笔帽,笔筒设有第一容纳孔,笔帽包括帽壳和内芯,帽壳设有第二容纳孔,内芯的第一端部可活动地设于第二容纳孔,内芯的第二端部伸出于帽壳外、且伸入第一容纳孔,以连接笔筒,在第二端部连接于笔筒的情况下,帽壳可相对于内芯转动至第一角度。
这样笔帽通过内芯可牢固连接于笔筒上,同时笔帽通过帽壳的转动可实现与笔筒的外形匹配,从而保证笔的外观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笔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公开的图1的I处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笔的爆炸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公开的图3的II处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公开的内芯的爆炸图;
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端部的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端部的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公开的帽壳的爆炸图;
图9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第一壳体件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10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第一壳体件的第二视角结构图;
图1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笔帽未连接笔筒、且帽壳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图;
图1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笔帽连接笔筒、且帽壳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图;
图1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笔帽连接笔筒、且帽壳处于第三位置的状态图;
图1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笔帽连接笔筒、且帽壳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笔筒、
101-第一容纳孔、102-第三限位部、103-第二止挡部、104-第一平面、
200-内芯、
210-第一端部、211-第一限位部、212-第五限位部、
220-第二端部、221-第六限位部、
230-连接件、
300-帽壳、
310-第一壳体件、301-第二容纳孔、311-第二限位部、312-第一止挡面、313-第四限位部、314-第二平面、
320-第二壳体件、
400-弹性件、500-第一止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笔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申请所公开的笔可以是用于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电子笔,也可以是用于纸张书写的自动铅笔、中性笔等。请参考图1~图14,该笔可以包括笔筒100和笔帽。其中,笔筒100通常为用户的手握持的位置,笔筒100内可以设有第一容纳孔101,该第一容纳孔101可以沿笔筒100的轴向设置,第一容纳孔101可以用于容纳笔的相关部件,以电子笔为例,可以设置笔芯、电源、传感器等零部件于第一容纳孔101中,以实现书写等相关功能。
如图1~图3所示,笔帽可以包括帽壳300和内芯200。其中,帽壳300可以设有第二容纳孔301,内芯200的第一端部210可活动地设于第二容纳孔301。内芯200的第二端部220伸出于帽壳300外、且可伸入第一容纳孔101,以连接笔筒100。
通常来说,笔芯、电源等器件设置在笔筒100的头部,而笔帽则设置在笔筒100的尾部,笔帽拆除后,使用者可从笔筒100的尾部对设于第一容纳孔101中的器件进行维护更换等。
而笔帽在连接于笔筒100后,帽壳300为笔帽裸露在外的部分,而内芯200则完全被帽壳300和笔筒100进行遮罩包裹,正如上文所述的:内芯200的第一端部210位于第二容纳孔301中,而内芯200的第二端部220位于第一容纳孔101中,内芯200用于实现连接作用。而帽壳300的外形可以设置为与笔筒100的外形一致,比如帽壳300和笔筒100均为六方棱柱等,
这样,在第二端部220连接于笔筒100的情况下,帽壳300可相对于内芯200转动至第一角度。这样能帽壳300就能在第一角度实现与笔筒100外形匹配,该外形匹配具体为:帽壳300通过转动实现角度位置的改变,从而使自身的外形轮廓可以转动至和笔筒100的外形轮廓对齐,从而实现两者的外形轮廓一致,且不会出现错位。以六方棱柱外形举例,帽壳300处于第一角度时,帽壳300的六方面和笔筒100六方面平齐,帽壳300的棱边也和笔筒100的棱边对齐,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比如帽壳300和笔筒100的截面均为椭圆形或者其他异形型面。
同时,在第二端部220连接于笔筒100的情况下,笔筒100和帽壳300形成对内芯200的包覆,具体来说,此种情况下帽壳300将封堵设置在第一容纳孔101的孔口,笔筒100和帽壳300围成第一容纳腔,内芯200容纳于第一容纳腔中。
此种设置下,笔帽不仅可通过内芯200实现与笔筒100的有效连接,还可通过帽壳300实现与笔筒100的外形一致,从而有效防止连接之后的错位,进而保证笔的外观一致性。并且对于电子笔来说,此种外观一致性的保持,可使电子笔在未使用状态下,有效避免笔筒和笔帽错位导致的干涉,以使设置在笔周部的磁吸面有效吸附固定在电子设备上。
进一步地,如图2、图7和图10所示,第一端部210可以设有第一限位部211,帽壳300内可以设有第二限位部311。第二端部220设有外螺纹,笔筒100内设有匹配于外螺纹的内螺纹,帽壳300可相对于内芯200移动至第一位置。通常来说,在帽壳300可沿笔帽的轴线方向移动至第一位置,以及绕笔帽的轴线方向转动至第一角度,这样帽壳300可根据运动的需要,选择相对于内芯200移动或者转动。
第一位置可以理解为对帽壳300实现限位的位置。具体来说如图2、图11和图12所示,在帽壳30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限位部211和第二限位部311限位配合。这样,在该限位配合的约束作用下,内芯200可随帽壳300转动,而在内芯200的转动作用下,第二端部220可随内芯200的转动螺纹连接于笔筒100,从而实现笔帽和笔筒100的螺纹连接。
而如图2、图13和图14所示,在第二端部220连接于笔筒100、且帽壳300离开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限位部211和第二限位部311解除限位配合,帽壳300和内芯200解除相互约束,从而使帽壳300可相对于内芯200转动至第一角度,进而实现帽壳300与笔筒100的外形匹配。
此种设置中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笔筒100和笔帽的拆装,连接牢固有效,也便于实现拆卸,进而提高本申请装置的连接牢固性和拆装便携性。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笔还可以包括弹性件400。弹性件400可以设置为弹簧、弹性垫等结构。弹性件400设于第二容纳孔301中,弹性件400设于内芯200和第二容纳孔301的孔底之间。在帽壳300离开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弹性件400进行弹性形变,帽壳300可于第二角度被弹性件400驱动以复位至所述第一位置。
以图2、图11和图12所示的结构为例,弹性件400和内芯200沿笔帽的轴向依次设置、且沿内芯200伸出于帽壳300外的方向依次设置。此种设置下,笔帽未安装于笔筒100时,弹性件400将通过弹性形变,使帽壳300远离内芯200,进而使帽壳300保持至第一位置。
具体来说,帽壳300可在远离第一位置的情况下转动至第二角度,以使第一限位部211与第二限位部311对准,随后弹性件400驱动帽壳300运动至第一位置,以实现第一限位部211与第二限位部311的限位配合,并通过弹性件400产生的弹力,使第一限位部211与第二限位部311固定在限位配合的位置。从而便于笔帽安装于笔筒100。
而如图11~图14所示,在笔帽连接笔筒100时,操作者可以通过按压笔帽,以使帽壳300沿笔帽的轴向进行移动,以与内芯200相互趋近,这样第一限位部211和第二限位部311将相互分离并解除限位配合,以使帽壳300离开第一位置,以及使弹性件400继续弹性形变,比如弹性件400处于压缩状态。此时可以转动帽壳300至第一角度,以使帽壳300与笔筒100相匹配。
而需要将笔帽拆卸于笔筒100时,将笔帽与笔筒100分离、并转动帽壳300至第二角度,以使第一限位部211再次对准第二限位部311,随后释放帽壳300、并在弹性件400产生的驱动力作用下使帽壳300向远离内芯200的方向运动至第一位置,从而使第一限位部211与第二限位部311重新建立限位配合,以实现笔帽的状态初始化,以便为下次组装于笔筒100做好准备。可见,弹性件400的设置可以便于笔帽和笔筒100之间实现装配和拆卸。
进一步地,对于第一限位部211和第二限位部311的具体结构来说,第一限位部211和第二限位部311中的一者可以为限位槽,另一者可以为匹配于限位槽的限位块,第一限位部211和第二限位部311的限位配合具体为:限位块卡设限位槽。
本申请中采用第一限位部211为限位块,第二限位部311为限位槽进行设计。具体来说如图2、图9和图10所示,第二容纳孔301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第一孔部设于第二容纳孔301中远离第二端部220的一侧,第一孔部在垂直于笔帽轴向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孔部在垂直于笔帽轴向的横截面积,即第二容纳孔301为台阶孔结构。第一孔部靠近第二孔部的端面为第一止挡面312,第一止挡面312可以理解为第二容纳孔301的台阶面,其中限位槽设于第一止挡面312,限位块设于第一端部210的周部。
在帽壳30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帽壳300将转动至第二角度,此时限位块和限位槽限位配合,具体如图11和图12所示。
而在帽壳300离开第一位置的情况下,至少部分第一端部210位于第一孔部,限位块位于第一孔部,限位块和限位槽解除限位配合。这样帽壳300可转动至第一角度以与笔筒外形匹配,同时此种状态下限位块可与第一止挡面312止挡配合,可见该止挡配合可以防止帽壳300在笔帽轴向出现过度运动,进而防止帽壳300和内芯200出现分离等异常,具体如图13和图14所示。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部211和第二限位部311均可设置多个,以使限位效果更加牢固。
进一步地,如图4、图9、图13和图14所示,笔筒100朝向帽壳300的端面设有第三限位部102,帽壳300朝向笔筒100的端面设有第四限位部313。在帽壳300转动至第一角度的情况下,帽壳300可相对于内芯200移动至第二位置,以使第三限位部102和第四限位部313限位配合。
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以理解为帽壳300在笔的轴向方向的两个不同位置,并且第一位置为帽壳300远离笔筒100的位置,而第二位置为帽壳300靠近笔筒100的位置。第三限位部102和第四限位部313的限位配合,可以保证帽壳300在第二位置时,对帽壳300的转动形成约束,进而保证帽壳300可于第一角度的有效固定,防止帽壳300的异常转动,进而保证笔帽和笔筒100的有效匹配,以更好的保证笔的外观性能。
对于第三限位部102和第四限位部313的具体结构来说,第三限位部102和第四限位部313中的一者为限位孔,另一者可以为限位销,当帽壳300转动至第一角度,且帽壳300移动至第二位置时,限位销可插设于限位孔中,从而实现限位配合。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4所示,帽壳300可以设有第一止挡部500,笔筒100内可以设有第二止挡部103。在帽壳300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止挡部500止挡配合于第二止挡部103。
第一止挡部500与第二止挡部103的止挡配合,可以防止帽壳300在第二位置时,对帽壳300沿笔帽的轴向移动形成约束,进而使帽壳300保持在第二位置,防止帽壳300和笔筒100的异常分离,进一步地保证笔的外观性能。
进一步地,帽壳300还可相对于内芯200移动至第三位置,具体来说,图12理解为帽壳300的第一位置,图13理解为帽壳300的第三位置,图14理解为帽壳300的第二位置,即第三位置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在帽壳300处于第三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限位部211和第二限位部311解除限位配合,从而使帽壳300可转动至第一角度。同时,在帽壳300处于第三位置的情况下,第一止挡部500与第二止挡部103分离,第三限位部102和第四限位部313分离。
而在帽壳300处于第二位置、且位于第一角度的情况下,第一止挡部500与第二止挡部103进行止挡配合,以防止帽壳300出现沿笔帽轴向的窜动;第三限位部102和第四限位部313进行限位配合,以防止帽壳300出现绕笔帽轴向的转动。这样进一步保证帽壳300在第二位置的固定,更好的实现帽壳300与笔筒100的有效匹配。
实际操作时,用户可以先如图12和图13所示,手持笔筒100并按下帽壳300,以使帽壳300沿笔的轴向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三位置,并在此状态下旋转帽壳300至第一角度。然后如图14所示,继续按下帽壳300,以使帽壳300沿笔帽的轴向运动至第二位置,以使第一止挡部500随帽壳300移动至与第二止挡部103进行止挡配合,以及使第三限位部102和第四限位部313限位配合,从而完成笔帽相对于笔筒100的安装。
可以看出,相比直接将帽壳300按压入第二位置后再转动至第一角度的操作方式来说,由于第三位置时第一止挡部500和第二止挡部103还未建立连接关系,且帽壳300与笔筒100还处于分离状态,故在第三位置时,帽壳300的转动更加流畅,将更易于转动至第一角度,增加本申请装置的操作性能。
对于第一止挡部500和第二止挡部103的具体结构来说,第一止挡部500和第二止挡部103可以为环形槽,另一者为环形卡条,通过环形卡条卡设于环形槽,从而实现帽壳300在第二位置时的固定。比如第一止挡部500为设置于帽壳300上的环形凸条,而第二止挡部103为环形槽,并且第一止挡部500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设置在帽壳300上,这样可以保证整体强度。
本申请设置第一止挡部500为密封圈。帽壳300的外周部可以设有第一密封槽,密封圈套设于第一密封槽、且密封圈具有凸出于第一密封槽外的第一部分。而第二止挡部103可以为环设于第一容纳孔101上的第二密封槽。
这样,在帽壳300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帽壳300设有密封圈的一端可伸入第一容纳孔101,以使密封圈的第一部分容纳于第二密封槽,从而使密封圈止挡配合于第二密封槽。
此种设置不仅可防止帽壳300在第二位置时出现沿笔的轴向的窜动,而且可实现帽壳300在第二位置时的密封,从而排除帽壳300与笔筒100之间的缝隙,防止灰尘污渍等进入笔筒100内部造成污染。
进一步地,帽壳30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件310和第二壳体件320,第二容纳孔301设于第一壳体件310。第二壳体件320设于第二容纳孔301、且位于第二容纳孔301远离内芯200的一侧。
第二容纳孔301可以设置为通孔,而第二壳体件320通常设置堵盖等结构并封堵设置在第二容纳孔301的孔口位置,通孔的设置便于进行相关模具的制造,进而降低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第一端部210和第二端部220之间进行可拆卸地连接,这样可以便于内芯200装入帽壳300中。具体来说,由于第一限位部211通常设置在第一端部210的周部,这样通常的装配会出现装配干涉,导致无法装配,故本申请采用上述设置。装配时,可先将第一端部210由第一壳体件310的后端装入第二容纳孔301中,然后将第二端部220由第一壳体件310的前端装入第二容纳孔301中,然后完成第一端部210和第二端部220的连接,最后再安装第二壳体件320,自此完成整个笔帽的安装。
对于第一端部210和第二端部220之间具体连接方式来说,两者可以采用螺纹连接、焊接、粘接等形式实现组装,本申请设置内芯200还包括连接件230,连接件230的第一孔部连接于第一端部210,连接件230的第二孔部连接于第二端部220。连接件230可以是螺柱,第一端部210和第二端部220分别设置匹配连接件230的螺纹孔,进而实现第一端部210和第二端部220的相互连接,连接件230也可以是膨胀钉,以通过涨紧连接的方式实现第一端部210和第二端部220的相互连接,这里不再详述。
进一步的,第一端部210设有第五限位部212,第二端部220设有第六限位部221,第五限位部212和第六限位部221限位配合。对于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端部210和第二端部220来说,此种设置可防止第一端部210和第二端部220之间的相对转动,从而使笔帽可将内芯200以螺旋方式有效的旋入第一容纳孔101中,进而实现笔帽连接笔筒100。
进一步地,笔筒100的外周部设有第一平面104,帽壳300的外周部设有第二平面314。在第二端部220连接于笔筒100、且帽壳300转动至第一角度的情况下,第一平面104与第二平面314重合,这样帽壳300与笔筒100便实现上述的外形匹配,进而便保证了笔的外观性能,同时第一平面104和第二平面314共同构成笔的放置面,以在笔不使用时通过该放置面放置于桌面等处,防止滚动移位。
对于可用于电子设备的电子笔来说,第一平面104和第二平面314可以均为磁吸面,这样第一平面104和第二平面314共同构成笔的磁吸放置面,这样在笔不使用时,通过将该磁吸放置面吸附至电子设备上,以便于下次使用。
图11~图14为本申请笔的装配方式,具体来说,
首先如图11和图12所示,帽壳300可以带动内芯200旋入第一容纳孔101,以使笔帽连接笔筒100。此过程在弹性件400弹性作用下,帽壳300将处于第一位置、并位于第二角度,而通过第一限位部211和第三限位部102的限位配合,可约束帽壳300和内芯200实现同步转动。
然后如图13所示,手持笔筒100并按下帽壳300,以使帽壳300沿笔帽的轴向运动至第三位置,第三位置位于第二位置和第一位置之间,这样第一限位部211和第二限位部311分离以解除限位配合。同时此状态下,第一止挡部500与第二止挡部103分离,第三限位部102和第四限位部313分离,故可以较为容易的旋转帽壳300至第一角度,以使第一平面104匹配于第二平面314,以及使第三限位部102正对于第四限位部313。
然后如图14所示,继续按下帽壳300,以使帽壳300沿笔的轴向运动至第二位置,此位置第一平面104和第二平面314相连以构成放置面,而第三限位部102与第四限位部313进行限位配合,以使帽壳300保持固定于第一角度。同时第一止挡部500随帽壳300移动至与第二止挡部103进行止挡配合,以防止帽壳300沿笔的轴向进行窜动,并实现帽壳300和笔筒100之间的密封配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9)

1.一种笔,其特征在于:包括笔筒和笔帽,
所述笔筒设有第一容纳孔,
所述笔帽包括帽壳和内芯,所述帽壳设有第二容纳孔,所述内芯的第一端部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容纳孔,
所述内芯的第二端部伸出于所述帽壳外、且可伸入所述第一容纳孔以连接所述笔筒,所述笔筒朝向所述帽壳的端面设有第三限位部,所述帽壳朝向所述笔筒的端面设有第四限位部;
在所述第二端部连接于所述笔筒的情况下,所述笔筒和所述帽壳围成第一容纳腔,所述内芯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帽壳可相对于所述内芯转动至第一角度,以与所述笔筒外形匹配;
所述第一端部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帽壳内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帽壳可相对于所述内芯移动至第一位置,在所述帽壳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限位配合,所述内芯可随所述帽壳转动,以使所述第二端部螺纹连接于所述笔筒,
在所述第二端部连接于所述笔筒、且所述帽壳离开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可解除限位配合,所述帽壳可相对于所述内芯转动至所述第一角度、并相对于所述内芯移动至第二位置,以使所述第三限位部和所述第四限位部限位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设有外螺纹,所述笔筒内设有匹配于所述外螺纹的内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筒的外周部设有第一平面,所述帽壳的外周部设有第二平面,
在所述第二端部连接于所述笔筒、且所述帽壳转动至所述第一角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容纳孔中,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内芯和所述第二容纳孔的孔底之间;
在所述帽壳离开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弹性件进行弹性形变,所述帽壳可于第二角度被所述弹性件驱动以复位至所述第一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为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部为限位槽,
所述第二容纳孔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
所述第一孔部设于所述第二容纳孔中远离所述第二端部的一侧,所述第一孔部在垂直于所述笔帽轴向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孔部在垂直于所述笔帽轴向的横截面积,
所述第一孔部靠近所述第二孔部的端面为第一止挡面,所述限位槽设于所述第一止挡面,所述限位块设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周部,
在所述帽壳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限位块和所述限位槽限位配合;
在所述帽壳离开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孔部,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孔部,所述限位块和所述限位槽解除限位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帽壳设有第一止挡部,所述笔筒内设有第二止挡部,
在所述第二端部连接于笔筒、且所述帽壳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止挡部止挡配合于所述第二止挡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帽壳可相对于所述内芯移动至第三位置,所述第三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
在所述第二端部连接于笔筒、且所述帽壳处于所述第三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解除限位配合,所述帽壳可转动至所述第一角度,所述第一止挡部与所述第二止挡部分离,所述第三限位部和所述第四限位部分离;
在所述第二端部连接于笔筒、且所述帽壳于所述第三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角度的情况下,所述帽壳可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使所述第一止挡部与所述第二止挡部止挡配合,以及使所述第三限位部和所述第四限位部限位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部为密封圈,所述帽壳的外周部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一密封槽、且所述密封圈具有凸出于所述第一密封槽外的第一部分,
所述第二止挡部为环设于所述第一容纳孔上的第二密封槽,
在所述第二端部连接于笔筒、且所述帽壳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帽壳设有所述密封圈的一端可伸入所述第一容纳孔,以使所述密封圈的第一部分可容纳于所述第二密封槽,所述密封圈止挡配合于所述第二密封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帽壳包括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所述第二容纳孔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件,
所述第二壳体件设于第二容纳孔、且位于所述第二容纳孔远离所述内芯的一侧,
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可拆卸地连接。
CN202210093289.0A 2022-01-26 2022-01-26 Active CN1142908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3289.0A CN114290839B (zh) 2022-01-26 2022-01-26
PCT/CN2023/073324 WO2023143438A1 (zh) 2022-01-26 2023-01-20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3289.0A CN114290839B (zh) 2022-01-26 2022-0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90839A CN114290839A (zh) 2022-04-08
CN114290839B true CN114290839B (zh) 2022-12-13

Family

ID=80978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93289.0A Active CN114290839B (zh) 2022-01-26 2022-01-26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90839B (zh)
WO (1) WO20231434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90839B (zh) * 2022-01-26 2022-12-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26017B2 (en) * 2003-10-02 2007-06-05 Blevio Sr Henry L Aerodynamically stable, high-lift, vertical takeoff aircraft
CN203185904U (zh) * 2013-02-22 2013-09-11 富安发展有限公司 可方便将笔帽和笔杆分离的笔
CN106346977A (zh) * 2016-09-26 2017-01-25 方季群 一种学生用可组合笔
CN208862894U (zh) * 2018-09-19 2019-05-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手写笔及移动终端
CN210691277U (zh) * 2020-04-20 2020-06-05 深圳市千分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对位机构及触控笔
CN111722739A (zh) * 2020-08-05 2020-09-29 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手写笔的按压机构及手写笔
CN113655898A (zh) * 2021-07-09 2021-11-16 深圳市智诚立创技术有限公司 按压隐藏式电子笔
CN215264752U (zh) * 2021-07-23 2021-12-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笔和电子设备
CN114290839B (zh) * 2022-01-26 2022-12-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90839A (zh) 2022-04-08
WO2023143438A1 (zh) 2023-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57043B (zh) 一种智能手环
CN114290839B (zh)
US5253142A (en) Body structure for a pocket computer having a fastener with multiple spaced apart elements
US10667584B2 (en) Wearable device and main body of wearable device
CN204796896U (zh) 一种手镯
WO2021077919A1 (zh) 可穿戴设备
CN110380288A (zh) 一种防错密封组合插接件
CN215264752U (zh) 笔和电子设备
CN110253541A (zh) 一种机器人模块快换接口
CN214386387U (zh) 一种快拆快装式连接结构及具有该连接结构的腕戴设备
CN211040553U (zh) 手电筒
US9169982B2 (en) Lamp
CN208397061U (zh) 锁环式din公接头
TWM514089U (zh) 隨身碟複合層護蓋
CN216434645U (zh) 一种相机保护框及模块化相机
CN215347336U (zh) 一种快拆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CN214101441U (zh) 一种可拆装天线的手机机壳
CN213457813U (zh) 设备及防水组件
CN211186073U (zh) 安全带扣锁
CN209330345U (zh) 耳机防水结构和蓝牙耳机
CN203697317U (zh) 一种活动型芯防脱落装置
CN214422869U (zh) 一种侧翻式滑板装置及缝纫机
CN213838089U (zh) 一种滑盖式智能门锁
CN109910469B (zh) 一种插入扣合式笔芯安装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1226241Y (zh) 硬盘固定装置(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