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87867A - 一种胶囊内窥镜及调节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胶囊内窥镜及调节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87867A
CN114287867A CN202111673329.0A CN202111673329A CN114287867A CN 114287867 A CN114287867 A CN 114287867A CN 202111673329 A CN202111673329 A CN 202111673329A CN 114287867 A CN114287867 A CN 1142878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sule endoscope
battery
heat
shell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733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晓东
张少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on Medical Technologies Shanghai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on Medical Technologies Shangha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on Medical Technologies Shanghai Ltd filed Critical Ankon Medical Technologies Shanghai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7332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8786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878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8786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43486 priority patent/WO2023125830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61B1/045Control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cooling or rins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doscope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胶囊内窥镜及调节方法,胶囊内窥镜包括壳体分为主体部和端部,图像采集单元和信息发送单元分别置于端部,电路处理单元置于主体部,壳体中设置有容置空间,可充入储热材料,电池、加热单元与电路处理单元相连,加热单元可对电池加热。胶囊内窥镜的调节方法包括:检查胶囊内窥镜电池输出功率;输出功率低于阈值时,通过加热单元对电池进行加热;输出功率高于阈值时,加热单元停止加热。在检查的后期电池不足以驱动内窥镜时,通过加热单元来释放残余电量,最大程度上提升电池效能,延长续航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胶囊内窥镜及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囊内窥镜及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胶囊内窥镜由于其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目前已成为消化道疾病诊断的有效设备,受到了国际医疗器械领域的高度认可。胶囊内窥镜包括CMOS图像传感器、光学系统、电池、发射电路及天线等。人体胃肠道的图像通过光学系统成像于CMOS图形传感器表面,由CMOS图像传感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发射电路调制、放大,通过天线发射出去,这些信息被外部接收装置接收,然后显示在显示设备上。在无痛苦、无创伤的人体胃肠道蠕动状态下,医护人员可根据显示在显示设备上的图像对被检者进行胃肠道疾病的诊断。
胶囊内窥镜使用的电池主要为氧化银纽扣电池,又称银锌电池或锌-氧化银电池,是以银的氧化物作正极、锌作负极、碱性溶液作电解质的一种电池。它具有放电平稳、较高的能量与重量比等优点。同样某些胶囊内窥镜为了降低成本也会使用其他纽扣碱性电池。但是,胶囊内窥镜的检查时间较长,其在被服用后,通过胃肠蠕动排出体外,整个完成的对胃肠检查通常要耗时8小时以上。这就要求胶囊内窥镜的电池能长时间供电,但氧化银电池和其他碱性纽扣电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电后,会出现放电功率下降的情况,因此,如何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成了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而且在拍摄胃肠内图像时,也需要较高的功率和较大的峰值电流来满足拍摄需求,如何提高电池能提供的峰值电流,也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相关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胶囊内窥镜及调节方法,其中:
一种胶囊内窥镜,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主体部和壳体端部;
设置在所述壳体限定出的空间中的图像采集单元、电路处理单元、信息发送单元和电池,所述图像采集单元、所述电路处理单元、所述信息发送单元和电池之间电连接;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和信息发送单元分别置于壳体端部所对应的空间中,所述电路处理单元和电池置于壳体主体部所对应的空间中;以及
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卷绕设置在所述电池的外周面。
可选的,所述加热单元由所述的电池供电。
可选的,所述的电路处理单元可将电池在一定时间内短路。
一种胶囊内窥镜,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主体部和壳体端部;
设置在所述壳体限定出的空间中的图像采集单元、电路处理单元、和信息发送单元和电池,所述图像采集单元、所述电路处理单元、所述信息发送单元和电池之间电连接;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和信息发送单元分别置于壳体端部所对应的空间中,所述电路处理单元和电池置于壳体主体部所对应的空间中;
所述壳体主体部与壳体端部形成至少一个容置空间,所述的容置空间中充入储热材料;可选的,胶囊内窥镜还包括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卷绕设置在所述电池的外周面。
可选的,所述的储热材料比热容大于0.7kJ/(kg·℃);或者相变潜热在90-500kJ/kg,且相变温度在15-75℃。
可选的,所述的储热材料包括石蜡、脂肪酸、聚乙烯、脂肪醇、脂、微胶囊复合材料、纳米胶囊材料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的,所述的储热材料、所述的电路处理单元、所述的电池之间由导热板连接。
所述壳体主体部和所述壳体端部之间设置有密封隔板,所述的隔板将胶囊内窥镜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和第三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容置空间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和所述第三容置空间之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和所述第三容置空间中充入的储热材料的比热容大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中充入的储热材料的比热容,或其相变潜热大于第二容置空间中充入的储热材料的相变潜热。
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三容置空间靠近胶囊内壁侧设置有隔热层。
还包括导热板,所述的第一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和第三容置空间的储热材料由导热板连接。
所述的储热材料为比热容大于0.7kJ/(kg·℃);或者相变潜热在90-500kJ/kg,且相变温度在15-75℃的材料。
所述胶囊内窥镜壳体主体部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贴附于壳体内壁,并朝向电路处理单元凸起,或嵌入所述壳体主体部,与所述壳体主体部内壁表面齐平。
可选的,还包括无线充电模块,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与所述电路处理单元电连接。
本发明胶囊内窥镜的调节方法,包括:
S1监测胶囊内窥镜电池输出功率;
S2输出功率低于阈值时,通过加热单元对电池进行加热;
可选地,若加热单元加热5-30s后,输出功率仍低于阈值,加热单元停止加热;
可选的,停止加热后,当输出功率低于极限阈值时,控制电池短路1-5s,提升电池温度;
可选的,若胶囊内窥镜外壳内表面的温度超过40℃时,加热单元停止加热;
S3输出功率高于阈值时,加热单元停止加热。
可选的,胶囊内窥镜使用前,使胶囊内窥镜中的储热材料吸收热量并储存。
可选的,体外磁控设备与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相配合进行充电,所述的储热材料将无线充电的废热存储起来。
本发明的方案能够在不增加胶囊内窥镜的体积的前提下,有效的提升电池的放电效率,解决了电池在中后期无法驱动胶囊内窥镜,但仍有残余电量的问题,延长了胶囊内窥镜的续航时间。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胶囊内窥镜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有容置空间的胶囊内窥镜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有容置空间的胶囊内窥镜充入储热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胶囊内窥镜储热材料与加热单元结构关系图。
图5是图4胶囊内窥镜储热材料与隔热层结构关系图。
图6是多容置空间胶囊内窥镜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另一种多容置空间胶囊内窥镜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另一种多容置空间胶囊内窥镜结构示意图。
图像采集单元(1);
电路处理单元(2);
信息发送单元(3);
壳体(4);
壳体端部(401);
壳体端部的一端对应的空间(401-1);
壳体端部的另一端对应的空间(401-2);
壳体主体部(402);
隔板(404);
第一容置空间(4051);
第二容置空间(4052);
第三容置空间(4053);
隔热层(406);
电池(5);
加热单元(7);
导热板(8);
储热材料(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一:
如图1所示,一种胶囊内窥镜,包括:壳体(4),所述壳体包括主体部(402)和壳体端部(401);设置在所述壳体限定出的空间中的图像采集单元(1)、电路处理单元(2)、信息发送单元(3)和电池(5),所述图像采集单元(1)、所述电路处理单元(2)、所述信息发送单元(3)和电池(5)之间电连接;所述图像采集单元(1)和信息发送单元(3)分别置于壳体端部(401)所对应的空间中(401-1,401-2),所述电路处理单元(2)和电池(5)置于壳体主体部(402)所对应的空间中;以及加热单元(7),所述加热单元(7)卷绕所述电池(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单元卷绕设置在所述电池的外周面。
图像采集单元(1)置于壳体端部(401)的一端对应的空间(401-1)中,信息发送单元(3)置于壳体端部(401)的另一端对应的空间(401-2)中,电路处理单元(2)置于壳体主体部(402)对应的空间(402-2),三者之间通过电连接。图像采集单元(1)包括摄像机和LED,能够拍摄胃肠道的图像信息,再将图像信息传输至电连接的电路处理单元(2),电路处理单元(2)将图像信息存储、处理、编码传输至与之电连接的信息发送单元(3),经信息发送单元中的射频电路处理后,经由射频天线传输至体外磁控设备(未示出)。
电路处理单元包括处理器和电源IC。处理器对胶囊内窥镜的所有电子元件具有控制功能,电源IC对胶囊内窥镜的供电进行控制,电源IC受处理器控制。
电池(5)对胶囊内窥镜各个单元供电,并受电源IC的控制,对电池(5)的电力供给实现控制。
加热单元(7)受处理器控制,对电池(5)外壳进行卷绕,能够对电池(5)进行加热。
电池的放电曲线,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平稳放电后,放电功率会出现下降,即使电源IC中集成了相关BMS电路,仍无法有效的提升后段放电功率。
胶囊内窥镜在拍摄胃肠内图像时需要的放电功率相对较高,在电池并未耗尽,仍有一定电量的情况下,不能满足拍摄图像所需的放电功率,从而不能拍摄图像时,则表示胶囊内窥镜的续航时间已经结束。如何有效地利用胶囊内窥镜的电量,尽可能地拍摄出更多的图像是提高胶囊内窥镜续航时间的关键。
本实施例方案中加热单元(7)对电池(5)进行外壳绕卷(不可接触电池电极),可在电池(5)放电功率下降的情况下(即剩余电量不能驱动胶囊内窥镜拍摄,但是仍有剩余电量可以对加热单元进行加热),进行升温,提升电池(5)放电能力,达到驱动胶囊内窥镜的拍摄的阈值,延长了胶囊内窥镜的续航时间。
加热单元(7)为金属材质的电阻丝,加热单元(7)尽可能充分卷绕在电池的外壳,以将加热产生的热量充分传递给电池(5)。加热单元(7)与电路处理单元(2)连接,在电池(5)的电量不能提供足够的放电功率时,电路处理单元(2)控制加热单元(7)进行加热,加热单元(7)产生的热量加速电池(5)内部的化学反应的进行,提高放电功率,达到能够拍摄图像的水平。
为了避免加热单元(7)造成短路,还可以采用导热绝缘材料包覆所述加热单元(7)后再卷绕在电池的外壳。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地,所述的电路处理单元(2)可将电池在一定时间内短路。在电池的化学反应末期,输出功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此时的电池不足以驱动胶囊内窥镜进行拍摄,而电路处理模块中控制电源IC对电池(5)进行短暂的周期性的短路,即利用短路产生大电流来产生热量,重新激活电池(5)的残余电量,驱动胶囊内窥镜做最后的拍摄。
具体实施方式二: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胶囊内窥镜电池的续航能力,本实施例提供了如下的胶囊内窥镜,
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胶囊内窥镜,包括:壳体(4),所述壳体包括主体部(402)和壳体端部(401);设置在所述壳体限定出的空间中的图像采集单元(1)、电路处理单元(2)和信息发送单元(3)和电池(5),所述图像采集单元(1)、所述电路处理单元(2)、所述信息发送单元(3)和电池(5)之间电连接;所述图像采集单元(1)和信息发送单元(3)分别置于壳体端部(401)所对应的空间中(401-1,401-2),所述电路处理单元(2)和电池(5)置于壳体主体部(402)所对应的空间中(402-2);以及储热材料(10),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部(402)所对应的空间(402-2)中。
所述储热材料能够提前把热量储存起来,在需要时再释放热量加以利用。在胶囊内窥镜中设置储热材料,可以在内窥镜进入人体之前,先对胶囊内窥镜升温,使储热材料中的储热材料吸收热量,待胶囊内窥镜进入人体后,储热材料缓慢释放热量,供电池(5)使用,优化电池(5)的放电功率,延长续航时间。
胶囊内窥镜工作时间较长,电池(5)效能出现下降主要是在中后段。选用较小的导热率使得储热材料热量能够持续释放,有助于延长电池处于高效率的时间。
高比热容、低热导率、大相变潜热,且放热/相变温度在15-75℃的储热材料是优选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储热材料比热容在大于0.7kJ/(kg·℃);或者相变潜热在90-500kJ/kg,且相变温度在15-75℃。
可选的,所述的储热材料包括石蜡、脂肪酸、聚乙烯、脂肪醇、脂类储热材料、十六酸、微胶囊复合材料、纳米胶囊材料的一种或多种。
如图2所示,在储热材料(10)包括的材料为微胶囊复合材料、纳米胶囊材料等固体材料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将包括微胶囊复合材料、纳米胶囊材料等的储热材料(10)与电池(5)贴附,胶囊内窥镜在人体中运行时,将储存的热量供给电池(5)使用。
微胶囊复合材料存在单核、多核、单壁、双壁等不同的结构形态,是可采用的新型材料。纳米胶囊的结构与微胶囊复核材料类似。
如图3所示,在储热材料为石蜡、脂肪酸、聚乙烯、脂肪醇、脂类储热材料、十六酸等储热材料为液态或凝胶态材料的情况下,可以将储热材料封入到绝缘密封袋内,储热材料(10)为无定形结构,储热材料(10)可以充入到所述壳体主体部(402)所对应的空间(402-2),并且填充到电池(5)与壳体之间,电路处理单元(2)与壳体之间,以及电池(5)与电路处理单元(2)之间。图3中未示出密封储热材料的绝缘密封袋,绝缘密封袋可以由PVC薄膜制成。
图像采集单元(1)置于壳体端部(401)的一端对应的空间(401-1),该端部外壳使用透明材质,以满足图像采集单元(1)中的LED和摄像机进行拍摄。在储热材料包括的材料为液态材料或凝胶态材料情况下,还在图像采集单元(1)所处的壳体端部所对应的空间(401-1)与壳体主体部(402)所对应的空间(402-2)之间设置有隔板(404),以将图像采集单元(1)所处的壳体端部所对应的空间(401-1)形成密封的空间,保证其足够清洁,满足拍摄要求。
此外,为了提升电路处理单元(2)和信息发送单元(3)对于外部电与磁干扰的屏蔽能力,可对其做相关处理,例如在生产安装前对电路处理单元(2)和信息发送单元(3)对其涂抹绝缘胶或热压薄膜封装。
根据本实施例的胶囊内窥镜,在胶囊内窥镜的壳体主体部所对应的空间中设置有储热材料,在采用普通氧化银纽扣电池的情况下,储热材料能够在胶囊内窥镜进入人体之前吸收热量并储存,在胶囊内窥镜进入人体开始工作时候释放所储存的热量,供电池使用,能够有效地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在胶囊内窥镜中设置加热单元(7)卷绕所述电池(5),所述加热单元(7)的材质和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图4中仅示出了储热材料(10)为固态材料的情况下设置加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在储热材料为液体材料的情况下同样可以设置加热单元。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无线充电模式下,在胶囊内窥镜进入胃部检查时,开启无线充电模式,此时电池(5)中的电量充足,对卷绕其上的加热单元(7)进行加热,储热材料吸收加热单元产生的热量并且储存起来,在胶囊内窥镜行进到无法无线充电的肠道进行肠道检查时,储热材料释放所储存的热量,供电池使用,能够有效地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所述胶囊内窥镜壳体主体部(402)设置有隔热层(406),所述隔热层(406)贴附于壳体内壁,并朝向电路处理单元(2)凸起,或嵌入所述壳体主体部(402),与所述壳体主体部(402)内壁表面齐平。图5中仅示出了隔热层(406)设置在壳体主体部(402)的情况,在壳体端部(401)的内壁同样可以设置隔热层,本发明不限于此。
隔热层(406)将内部与外部温度进行隔绝,加热单元(7)产生的热量通过胶囊内窥镜壳体发散到外部,在无线充电阶段,可以使胶囊内窥镜充电产生的热量、加热单元(7)产生的热量尽量多地被储热材料吸收。在胶囊内窥镜工作时,可以将储热材料释放出的热量、电路处理单元(2)和电池(5)等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都聚集在胶囊内窥镜之内,延长电池(5)的续航时间。
根据本实施例的胶囊内窥镜,在胶囊内窥镜中设置有储热材料,能够有效地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进一步结合加热单元,能够在可以无线充电的情况下增加储热材料储存的热量,以供胶囊内窥镜在无法无线充电时使用,为电池升温,并且结合隔热层,能够将热量聚集在胶囊内窥镜之内,保障电池在长时间工作时的电量供应。
具体实施方式三: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胶囊内窥镜电池的续航能力,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提供了如下的胶囊内窥镜,
图6是胶囊内窥镜多容置空间示意图,如图6所示,隔板(404)将胶囊内窥镜分为了多个容置空间,即第一容置空间(4051)、第二容置空间(4052)和第三容置空间(4053)。所述容置空间是由隔板(404)与胶囊内窥镜壳体组成密闭的空间。所述第二容置空间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和所述第三容置空间之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和所述第三容置空间中充入的储热材料的比热容大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中充入的储热材料的比热容。
所述的第一容置空间(4051)是所述隔板(404)与胶囊内窥镜壳体组成密闭的空间,且剔除图像采集单元(1)、电路处理单元(2)和永磁体(未示出)所占据空间的剩余空间。
所述的第二容置空间(4052)是所述隔板(404)与胶囊内窥镜壳体组成密闭的空间,且剔除电池(5)所占据空间的剩余空间。
所述的容置空间3(4052)是所述隔板(404)与胶囊内窥镜壳体,或所述隔板(404)、胶囊内窥镜壳体和壳体端部(401),且剔除信息发送单元(3)所占据空间的剩余空间。
第一容置空间(4051)、第二容置空间(4052)和第三容置空间(4053)可分别充入储热材料,或分别部分充入储热材料,或间隔充入储热材料,或在单一空间充入储热材料,或充入不同种类的储热材料,不一一列举。
可选的,如图6所示,仅所述的第二容置空间(4052)充入高比热容、低导热率的绝缘储热材料,或高相变潜热的绝缘储热材料,所述的第一容置空间(4051)和容置空间3(4052)不充入储热材料,如此,可在检查前为储热材料升温,待其缓慢释放热量,仅维持电池(5)长时间处于较优的性能温度,且不影响第一容置空间(4051)和第三容置空间(4053)中电子元器件的稳定运行。
可选的,如图7所示,所述的第一容置空间(4051)和第三容置空间(4053)充入高比热容、低导热率的绝缘储热材料,或高相变潜热的绝缘储热材料,且第一容置空间(4051)和第三容置空间(4053)对应的壳体主体部内壁设置隔热层(406)。所述的第二容置空间(4052)可充入高热导率的绝缘储热材料。检查前,先对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升温,即对储热材料升温。待胶囊内窥镜工作时,所述的第一容置空间(4051)和第三容置空间(4053)中的储热材料对所述的第二容置空间(4052)缓慢放热,而所述的第二容置空间(4052)中的储热材料具有较高的热导率,能够快速对电池周围加热,提升电池放电效率。所述隔热层设置于靠近胶囊内壁侧,能够在提升温度后长时间保存热量,避免热量过多流失,延长对胶囊电池的加热时间。
可选的,如图8所示,所述的第一容置空间(4051)和第三容置空间(4053)充入大比热容或相变温度在35-60摄氏度的储热材料,第二容置空间(4052)充入小比热容的储热材料。第一容置空间(4051)、第二容置空间(4052)和第三容置空间(4053)通过导热板(8)连通。工作时,所述的第一容置空间(4051)和第三容置空间(4053)中的储热材料通过导热板(8)将储热材料温度降低或相变释放的热量传导至第二容置空间(4052),第二容置空间(4052)的低导热率储热材料缓慢释放热量,持久的提升电池(5)效率。
本实施例所述的充入储热材料,可充入部分,也可充满,优选充满。
本实施例以3个容置空间举例,其余的增减变化类似,也应理解为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充入不同种类储热材料,及其衍生变化也应认为是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所衍生而来,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四:
胶囊内窥镜整体工作时间较长,在检查的中后段,极容易出现电池(5)不足以驱动胶囊内窥镜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胶囊内窥镜的调节方法,包括:
S1监测胶囊内窥镜电池(5)输出功率;
S2输出功率低于阈值时,通过加热单元对电池进行加热;
S3输出功率高于阈值时,加热单元停止加热。
本实施例的调节方法,监测胶囊内窥镜电池(5)输出功率,若发现其低于阈值,阈值设定为额定功率的50%,则加热电池(5),待电池(5)输出功率高于阈值后,停止加热。
本实施例的方法能够最大程度上的利用电池(5)残余电量进行拍摄,延长胶囊内窥镜的续航。
具体实施方式五:
为了进一步延长胶囊内窥镜的续航,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胶囊内窥镜的调节方法,包括:
S1监测胶囊内窥镜电池输出功率;
S2输出功率低于阈值时,阈值设定为额定功率的50%,通过加热单元对电池进行加热;
若加热单元加热30s后,输出功率仍低于阈值,加热单元停止加热;停止加热后,当输出功率低于极限阈值时,极限阈值为额定功率的10%,控制电池短路1s,提升电池温度;
若胶囊内窥镜外壳内表面的温度超过40℃时,加热单元停止加热;
S3输出功率高于阈值时,加热单元停止加热。
胶囊内窥镜使用前,使胶囊内窥镜中的储热材料吸收热量并储存。
本实施例中,在胃肠道检查之前,可将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升温,例如置于温度在50-95℃的水中,待胶囊内窥镜中的储热材料吸收一定的热量后,与温水一起吞服,并完成检查前准备。
胶囊内窥镜在胃肠道中执行检查任务,期间储热材料缓慢释放热量,使得电池(5)处于较高放电区间。
随着电池(5)持续放电,已经无法使用加热单元(7)压榨出电量去继续驱动胶囊内窥镜,即电池(5)的输出功率低于极限阈值。此时,电路处理单元(2)将电池(5)短暂短路,短路释放出的巨大热量能够压榨出电池(5)最后的潜力,延长一定的续航拍摄时间。
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医生可操控体外磁控设备与胶囊内窥镜的无线充电模块(未示出)相配合进行充电,所述的储热材料通过所述的导热板(8)将无线充电的废热存储起来。
本发明提供的胶囊内窥镜,其通过设置的加热单元(7),能够改善胶囊内窥镜电池(5)在检查中后期的放电功率。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胶囊内窥镜,其通过在胶囊内窥镜中充入储热材料,由储热材料的放热和相变放热,并且结合加热单元和隔热层在较长的时间内维持电池(5)处于较高的放电功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胶囊内窥镜的调节方法,通过对放电功率的检测,加热单元(7)加热,电池(5)短路等控制步骤来改善电池(5)在检查中后期的放电功率。
本发明提供的胶囊内窥镜可以改善电池的续航时间,能够在不增加胶囊内窥镜的体积的前提下,有效的提升的电池的放电效率。本发明提供的胶囊内窥镜还可以应用在无线充电模式下,解决无线充电的电量不足够使用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胶囊内窥镜,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主体部和壳体端部;
设置在所述壳体限定出的空间中的图像采集单元、电路处理单元、信息发送单元和电池,所述图像采集单元、所述电路处理单元、所述信息发送单元和电池之间电连接;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和信息发送单元分别置于壳体端部所对应的空间中,所述电路处理单元和电池置于壳体主体部所对应的空间中;以及
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卷绕设置在所述电池的外周面。
2.一种胶囊内窥镜,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主体部和壳体端部;
设置在所述壳体限定出的空间中的图像采集单元、电路处理单元、和信息发送单元和电池,所述图像采集单元、所述电路处理单元、所述信息发送单元和电池之间电连接;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和信息发送单元分别置于壳体端部所对应的空间中,所述电路处理单元和电池置于壳体主体部所对应的空间中;
所述壳体主体部与壳体端部形成至少一个容置空间,所述的容置空间中充入储热材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主体部和所述壳体端部之间设置有密封隔板,所述的隔板将胶囊内窥镜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和第三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容置空间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和所述第三容置空间之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和所述第三容置空间中充入的储热材料的比热容大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中充入的储热材料的比热容,或其相变潜热大于第二容置空间中充入的储热材料的相变潜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三容置空间靠近胶囊内壁侧设置有隔热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板,所述的第一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和第三容置空间的储热材料由导热板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热材料为比热容大于0.7kJ/(kg·℃);或者相变潜热在90-500kJ/kg,且相变温度在15-75℃的材料。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内窥镜壳体主体部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贴附于壳体内壁,并朝向电路处理单元凸起,或嵌入所述壳体主体部,与所述壳体主体部内壁表面齐平。
8.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所述胶囊内窥镜的调节方法,包括:
S1监测胶囊内窥镜电池输出功率;
S2输出功率低于阈值时,通过加热单元对电池进行加热;
S3输出功率高于阈值时,加热单元停止加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胶囊内窥镜使用前,使胶囊内窥镜中的储热材料吸收热量并储存。
10.权利要求1-2中任一所述胶囊内窥镜的调节方法,包括:
S1监测胶囊内窥镜电池输出功率;
S2输出功率低于阈值时,通过加热单元对电池进行加热;若加热单元加热5-30s后,输出功率仍低于阈值,加热单元停止加热;
S3输出功率高于阈值时,加热单元停止加热。
CN202111673329.0A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胶囊内窥镜及调节方法 Pending CN1142878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3329.0A CN114287867A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胶囊内窥镜及调节方法
PCT/CN2022/143486 WO2023125830A1 (zh) 2021-12-31 2022-12-29 一种胶囊内窥镜及调节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3329.0A CN114287867A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胶囊内窥镜及调节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87867A true CN114287867A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76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73329.0A Pending CN114287867A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胶囊内窥镜及调节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87867A (zh)
WO (1) WO202312583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5830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上海安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胶囊内窥镜及调节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69532B2 (ja) * 2008-09-22 2013-08-21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カプセル型医療装置
WO2013183785A1 (ja) * 2012-06-08 2013-12-12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カプセル型内視鏡装置、受信装置およびカプセル型内視鏡システム
CN102961109B (zh) * 2012-11-07 2015-07-08 深圳市资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无线式充电的胶囊内窥镜
CN103340595B (zh) * 2013-07-03 2015-08-26 安翰光电技术(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胶囊内窥镜及其电源控制方法
US20170311894A1 (en) * 2016-04-27 2017-11-02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gestible power harvesting device, and related applications
CN114287867A (zh) * 2021-12-31 2022-04-08 上海安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胶囊内窥镜及调节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5830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上海安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胶囊内窥镜及调节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25830A1 (zh) 2023-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73904B1 (en) Polymer battery for internal light device
CN103340595B (zh) 一种无线胶囊内窥镜及其电源控制方法
JP5609863B2 (ja) 放射線画像検出システム
US9281538B2 (en) Thin battery and battery device
JP3957271B2 (ja) カプセル型医療装置
CN114287867A (zh) 一种胶囊内窥镜及调节方法
US20090112058A1 (en) Body-insertable apparatus
CN201855253U (zh) 一种胶囊内窥镜
WO2023125868A1 (zh) 一种胶囊内窥镜
CN114287865B (zh) 一种胶囊内窥镜
CN110151106A (zh) 一种胶囊内窥镜
JP3958735B2 (ja) 被検体内導入装置
CN115733390A (zh) 一种可控温的人体充电装置
CN211744064U (zh) 胶囊内窥镜无线充电结构
CN203970335U (zh) 一种胶囊内窥镜及充电设备
WO2006006680A1 (ja) 被検体内導入装置
JP2012083144A (ja) 放射線画像検出装置
CN114287869A (zh) 一种胶囊内窥镜及其控制方法
CN108245200B (zh) 一种消化道肿瘤细胞采集器
JP2004000645A (ja) 医療用カプセル装置及び医療用カプセルシステム
CN210643984U (zh) 电池组连接结构及胶囊内窥镜
CN217488608U (zh) 胶囊内窥镜系统
JP2011147263A (ja) 電気二重層コンデンサの充電システム、電気二重層コンデンサの充電方法及び放射線画像検出装置
CN219535659U (zh) 一种电暖鞋用无线充电装置
JP5728897B2 (ja) 充電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