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85451A - 双向通信系统以及波束跟踪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双向通信系统以及波束跟踪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85451A
CN114285451A CN202210214621.4A CN202210214621A CN114285451A CN 114285451 A CN114285451 A CN 114285451A CN 202210214621 A CN202210214621 A CN 202210214621A CN 114285451 A CN114285451 A CN 1142854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d array
antenna
communication terminal
signal
wireless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146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85451B (zh
Inventor
朱敏
蔡沅成
梁胜
雷明政
张教
华炳昌
田亮
邹昱聪
黄永明
尤肖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Security Zijinshan Laboratory
Original Assignee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Security Zijinshan Labora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Security Zijinshan Laboratory filed Critical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Security Zijinshan Laboratory
Priority to CN20221021462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854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854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854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854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854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双向通信系统以及波束跟踪方法。该双向通信系统包括通信基站和通信终端,其中,该通信基站包括相控阵天线以及波束跟踪控制器;该波束跟踪控制器,用于检测该相控阵天线当前时刻接收到的该通信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与参考无线信号的功率差异是否小于第一差异阈值;该波束跟踪控制器,还用于在检测到该功率差异小于该第一差异阈值的情况下,控制该相控阵天线扫描,直至该相控阵天线在扫描过程中接收到的该通信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与该参考无线信号的功率差异大于第二差值阈值为止,以对准该相控阵天线和该通信终端。采用本方法能够实现用户终端基于毫米波或太赫兹等高频段无线信号进行实时双向移动通信。

Description

双向通信系统以及波束跟踪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向通信系统以及波束跟踪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实时通信传输与处理的数据量呈现指数级增长,然而,低频段的频谱资源日益短缺,使得传统无线通信对容量饥渴应用的支撑存在巨大挑战。为了满足未来无线通信的需求,开发高频段频谱资源从而实现高速、宽带无线通信是一种必然趋势。毫米波和太赫兹频段等由于其较高的频带宽度,具有高数据传输速率、高吞吐量等显著优点,可以满足用户及应用对超高数据流量的需求。然而,现有毫米波等通信方式多采用点对点固定通信,无法支持用户终端移动通信。因此,实现用户终端基于毫米波或太赫兹等高频段无线信号进行实时双向移动通信的问题亟需解决。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用户终端基于毫米波或太赫兹等高频段无线信号进行实时双向移动通信的双向通信系统以及波束跟踪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向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通信基站和通信终端,其中,该通信基站包括相控阵天线以及波束跟踪控制器;
该波束跟踪控制器,用于检测该相控阵天线当前时刻接收到的该通信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与参考信号的功率差异是否小于第一差异阈值;该波束跟踪控制器,还用于在检测到该功率差异小于该第一差异阈值的情况下,控制该相控阵天线扫描,直至该相控阵天线在扫描过程中接收到的该通信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与该参考信号的功率差异大于第二差值阈值为止,以对准该相控阵天线和该通信终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相控阵天线包括相控阵接收天线和相控阵发射天线;该波束跟踪控制器,具体用于控制该相控阵接收天线和该相控阵发射天线同步扫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波束跟踪控制器,具体用于控制该相控阵接收天线和该相控阵发射天线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同步扫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参考信号为该相控阵天线上一次与该通信终端对准后接收到的该通信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通信基站和该通信终端中均设置有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该发射电路,用于生成无线信号;该接收电路,用于对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解析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通信基站中设置的发射电路与该相控阵发射天线相连;该通信基站中设置的发射电路,具体用于将生成的无线信号发送至该相控阵发射天线;该相控阵发射天线,用于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发射至自由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通信基站中设置的接收电路与该相控阵接收天线相连;该相控阵接收天线,用于从自由空间接收无线信号,并将接收到的该无线信号发送至该通信基站中设置的接收电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通信基站中还设置有功分器,该功分器与该相控阵接收天线、该波束跟踪控制器以及该通信基站中设置的接收电路相连;该功分器,用于将该相控阵接收天线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分为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并将该第一信号发送至该波束跟踪控制器以及将该第二信号发送至该通信基站中设置的接收电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发射电路包括光源发射器、光调制器以及光电探测器,该光调制器与该光源发射器以及该光电探测器相连;该光源发射器,用于产生光波;该光调制器,用于将第一目标传输数据调制到该光源发射器产生的光波上,得到光信号,并将该光信号发送至该光电探测器,其中,该光信号包含有该第一目标传输数据;该光电探测器,用于接收该光信号,并将接收到的该光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光源发射器包括第一激光器、第二激光器以及光耦合器,该光耦合器与该第一激光器以及该第二激光器相连;该第一激光器,用于产生第一连续光波;该第二激光器,用于产生第二连续光波;该光耦合器,用于将该第一连续光波和该第二连续光波进行耦合处理,以产生该光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连续光波和该第二连续光波的频率不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接收电路包括包络检波器以及数据解码器,该包络检波器与数据解码器相连;该包络检波器,用于对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做下变频处理,得到基带信号,并将该基带信号发送至该数据解码器;该数据解码器,用于对接收到的该基带信号进行解码,得到第二目标传输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通信终端中还设置有发射天线以及接收天线,该发射天线与该通信终端中设置的发射电路相连,该接收天线与该通信终端中设置的接收电路相连;该发射天线,用于将该通信终端中设置的发射电路生成的无线信号发射至自由空间;该接收天线,用于从自由空间中接收无线信号,并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发送至该通信终端中设置的接收电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波束跟踪控制器包括计算机设备以及FPGA电路板,该计算机设备与该FPGA电路板相连;该计算机设备,用于配置扫描参数,并将该扫描参数发送至该FPGA电路板,其中,该扫描参数包括第一差异阈值系数、第二差异阈值系数以及角度范围参数;该FPGA电路板,用于根据该配置扫描参数中包括的该角度范围参数控制该相控阵接收天线和该相控阵发射天线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同步扫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FPGA电路板包括矩形连接器;该FPGA电路板,具体用于通过该矩形连接器为该相控阵天线供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FPGA电路板还包括射频连接器;该FPGA电路板,具体用于通过该射频连接器接收该相控阵天线扫描到的无线信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波束跟踪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相控阵天线当前时刻接收到的通信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检测该无线信号与参考信号的功率差异是否小于第一差异阈值;在检测到该功率差异小于该第一差异阈值的情况下,控制该相控阵天线扫描,直至该相控阵天线在扫描过程中接收到的该通信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与该参考信号的功率差异大于第二差值阈值为止,以对准该相控阵天线和该通信终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参考信号为该相控阵天线上一次与该通信终端对准后接收到的该通信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
上述双向通信系统以及波束跟踪方法,在通信基站与通信终端双向通信的过程中,通过波束跟踪控制器将该通信基站中的相控阵天线当前接收到的通信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与预先获取到的参考信号的功率差异进行对比检测,并在检测到该功率差异小于第一差异阈值的情况下,说明根据当前接收到的无线信号无法得到完整传输数据,则该波束跟踪控制器控制该相控阵天线开始扫描,直至波束跟踪控制器在扫描过程中检测到通信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与参考信号的功率差异大于第二差值阈值,则控制该相控阵天线停止扫描,使得此时该相控阵天线和该通信终端对准,且表明根据当前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可得到完整的传输数据。通过该波束跟踪控制器控制相控阵天线的扫描和停止,可简单快速的实现相控阵天线的波束跟踪能力,使得该相控阵天线与通信终端实时对准,建立了可靠的双向通信链路,保证通信终端与通信基站正常进行实时双向通信,同时提升数据双向传输的效率和精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双向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波束跟踪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发射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光源发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接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通信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毫米波实时双向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发射端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接收端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波束跟踪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波束跟踪控制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传输与处理的数据量呈现指数级增长,超高清直播、虚拟/增强现实、物联网、元宇宙等新型业务场景的出现,需要实时传输海量的数据。然而,低频段的频谱资源日益短缺,使得传统无线通信对容量饥渴应用的支撑存在巨大挑战。为了满足未来无线通信的需求,开发高频段频谱资源从而实现高速、宽带无线通信是一种必然趋势。
毫米波以及太赫兹频段等由于其较高的频带宽度,具有高数据传输速率、高吞吐量等显著优点,可以满足用户及应用对超高数据流量的需求,在后5G和未来6G移动通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对于毫米波以及太赫兹信号,其相比于传统的微波信号具有更大的路径损耗,因此在实现区域覆盖方面存在较大的挑战,尤其是室内覆盖,高穿墙损耗会严重退化毫米波链路性能。
现有毫米波以及太赫兹通信方式大多采用点对点固定通信,而无法支持用户终端的移动通信。然而,在实际应用场景中,通常用户终端不仅是移动的,而且通信是实时并且双向的。因此,如何简单、快速实现大规模毫米波以及太赫兹相控阵天线的波束自动跟踪从而支持用户终端实时双向移动通信是毫米波以及太赫兹室内覆盖亟须解决的一个难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向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双向通信系统包括通信基站101和通信终端102,其中,该通信基站101包括相控阵天线103以及波束跟踪控制器104;该波束跟踪控制器104,用于检测该相控阵天线103当前时刻接收到的该通信终端102发送的无线信号与参考信号的功率差异是否小于第一差异阈值;该波束跟踪控制器104,还用于在检测到该功率差异小于该第一差异阈值的情况下,控制该相控阵天线103扫描,直至该相控阵天线103在扫描过程中接收到的该通信终端102发送的无线信号与该参考信号的功率差异大于第二差值阈值为止,以对准该相控阵天线103和该通信终端102。
其中,该通信基站101可包括相控阵天线103以及波束跟踪控制器104。该通信基站101可通过相控阵天线103将需传输至该通信终端102的传输数据以无线信号的形式发射至自由空间。该通信终端102,可从自由空间中接收该相控阵天线103发射的无线信号,并通过对该无线信号进行解调,得到该传输数据。相应的,该通信基站101也可将需传输的传输数据以无线信号的形式发射至自由空间,以使该通信基站101通过相控阵天线103接收到该无线信号,并进一步解调后得到相应的传输数据。由此,可实现通信终端102与通信基站101的实时双向通信。
其中,该通信基站101以及通信终端102之间传输的无线信号可以为毫米波信号或太赫兹信号。相控阵天线103可以为毫米波相控阵天线或太赫兹相控阵天线等。需要说明的是,该通信终端102可以为可将数据以毫米波信号或太赫兹信号的形式发射的移动终端,本申请实施例对该通信终端102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可以实现将数据以毫米波信号或太赫兹信号等无线信号的形式发射,并可以接收通信基站101的相控阵天线103发射出的毫米波信号或太赫兹信号等无线信号即可。同时,本申请实施例中对通信基站101和通信终端102之间在双向通信过程中传输的传输数据的类型不做限定,可选的,该传输数据例如可以为视频数据、图片数据、文字信息以及文档等数据,又例如可以为超高清直播、虚拟现实、物联网等场景中需要传输的数据等。
可选的,该通信基站101可放置于该通信终端102所在的室内空间中,相控阵天线103扫描范围可覆盖该室内空间的区域,使得该通信终端102可在该室内区域内实现与通信基站101之间的实时双向通信,需要说明的是,该通信基站101也可放置于其他空间中,并可与该通信终端102进行实时双向通信。
在通信终端102与通信基站101的实时双向通信过程中,由于通信终端102是可以移动的,为准确获取完整的传输数据,可通过保证该通信基站101中的相控阵天线103与该通信终端102对准,以使得该相控阵天线103接收到的信号中包含有通信终端102传输的完整数据。
因此,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实现实时双向通信,该通信基站101中的相控阵接收天线在接收到通信终端102发射出的无线信号后,将该无线信号可发送至通信基站101的中的波束跟踪控制器104。该波束跟踪控制器104,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功率,控制该相控阵天线103的角度,实现相控阵天线103与通信终端102的对准。
具体地,该波束跟踪控制器104,在当前时刻接收到相控阵天线103发送的无线信号后,计算该无线信号的功率,并检测该无线信号的功率与参考信号的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异是否小于第一差异阈值。当波束跟踪控制器104检测到该当前时刻的无线信号的功率与参考信号的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异小于第一差异阈值时,确定当前链路传输性能恶化,通过该无线信号接收到的传输数据可能不完整,因此,该波束跟踪控制器104开始控制该相控阵天线103开始扫描。在扫描过程中,该相控阵天线103继续接收通信终端102发送的无线信号,并将该无线信号实时发送至该波束跟踪控制器104,该波束跟踪控制器104,可继续计算最新时刻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功率,并计算最新时刻的无线信号的功率与参考信号的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异,直至计算该功率差异大于第二差异阈值时,控制相控阵天线103停止扫描。当最新时刻的无线信号的功率与参考信号的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异大于第二差异阈值时,表明当前链路传输性能良好,即相控阵天线103已经与该通信终端102对准,可保证传输数据的完整性。其中,该参考信号可为该波束跟踪控制器104预先获取到的。
具体地,例如,将相控阵天线103当前时刻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功率记为P,将参考信号的功率记为P0,将第一差异阈值系数记为α,将第二差异阈值系数记为β,当波束跟踪控制器104判断P与P0满足P<α*P0时,确定当前时刻接收到的通信终端102发送的无线信号与参考信号的功率差异小于第一差异阈值,则控制相控阵天线103开始扫描。并且,在扫描过程中,当波束跟踪控制器104判断P与P0满足P≥β*P0时,确定最新时刻接收到的通信终端102发送的无线信号与参考信号的功率差异大于第二差值阈值,则控制该相控阵天线103停止扫描,此时,该相控阵天线103的波束已经追踪到通信终端102的位置并指向了该通信终端102。
上述双向通信系统,在通信基站101与通信终端102双向通信的过程中,通过波束跟踪控制器104将该通信基站101中的相控阵天线103当前接收到的通信终端102发送的无线信号与预先获取到的参考信号的功率差异进行对比检测,并在检测到该功率差异小于第一差异阈值的情况下,说明根据当前接收到的无线信号无法得到完整传输数据,则该波束跟踪控制器104控制该相控阵天线103开始扫描,直至波束跟踪控制器104在扫描过程中检测到通信终端102发送的无线信号与参考信号的功率差异大于第二差值阈值,则控制该相控阵天线103停止扫描,使得此时该相控阵天线103和该通信终端102对准,且表明根据当前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可得到完整的传输数据。通过该波束跟踪控制器104控制相控阵天线103的扫描和停止,可简单快速的实现相控阵天线103的波束跟踪能力,使得该相控阵天线103与通信终端102实时对准,建立了可靠的双向通信链路,保证通信终端102与通信基站101正常进行实时双向通信,同时提升数据双向传输的效率和精准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参考信号为该相控阵天线103上一次与该通信终端102对准后接收到的该通信终端102发送的无线信号。
其中,该参考信号为该相控阵天线103在被波束跟踪控制器104控制开始扫描之前接收到的通信终端102发送的无线信号。波束跟踪控制器104可获取该参考信号的功率,从而可通过计算该参考信号和当前无线信号的功率差异,并与第一差异阈值和第二差异阈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相控阵天线103是否扫描,实现波束对齐,以支持通信终端102与通信基站101的实时双向移动通信。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控阵天线103包括相控阵接收天线和相控阵发射天线;该波束跟踪控制器104,具体用于控制该相控阵接收天线和该相控阵发射天线同步扫描。
其中,该通信基站101包括的相控阵天线103可包括相控阵接收天线和相控阵发射天线,该相控阵接收天线用于接收通信终端102发射的无线信号,该相控阵发射天线用于将通信基站101的无线信号发射出去,供通信终端102接收。为保证相控阵天线103与通信终端102波束对齐,该波束跟踪控制器104,在控制相控阵天线103进行扫描时,同时控制该相控阵接收天线以及相控阵发射天线开始扫描,并同时控制该相控阵接收天线以及相控阵发射天线停止。其中,该相控阵接收天线以及相控阵发射天线可以为大规模相控阵天线103,例如,二者均可包括256个阵元。通过使用大规模相控阵天线,以波束赋形技术来大幅提高信号的定向增益。其中,该相控阵接收天线和相控阵发射天线可以为毫米波相控阵接收天线和毫米波相控阵发射天线,或可以为太赫兹相控阵接收天线和太赫兹相控阵发射天线,同时,通信基站101可产生毫米波信号或太赫兹信号等无线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波束跟踪控制器104,具体用于控制该相控阵接收天线和该相控阵发射天线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同步扫描。
可选的,该波束跟踪控制器104中可预设有扫描角度范围,因此,该波束跟踪控制器104也可根据该预设的扫描角度范围,在实现波束对齐时,同步控制该相控阵接收天线以及相控阵发射天线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同步扫描。通过预先设置扫描角度范围,可将相控阵接收天线以及相控阵发射天线的扫描范围控制在该角度范围内,既实现波束对齐,还可提升波束对齐的效率,保证波束对齐的及时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跟踪控制器104的结构示意图。该波束跟踪控制器104包括计算机设备201以及FPGA电路板202,该计算机设备201与该FPGA电路板202相连;计算机设备201,用于配置扫描参数,并将该扫描参数发送至该FPGA电路板202,其中,该扫描参数包括第一差异阈值系数、第二差异阈值系数以及角度范围参数;该FPGA电路板202,用于根据该配置扫描参数中包括的该角度范围参数控制相控阵接收天线和相控阵发射天线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同步扫描。
其中,该波束跟踪控制器104可包括计算机设备和FPGA(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电路板202,可通过该计算机设备201配置预设的扫描参数,并将其发送至FPGA电路板202中存储。该扫描参数可包括第一差异阈值系数α、第二差异阈值系数β以及角度范围参数,其中,该角度范围包括俯仰角角度范围、旋转角角度范围等。FPGA电路板202通过该扫描参数检测相控阵天线103当前时刻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与参考信号之间的功率差异。可选的,该FPGA电路板202中可包含FPGA芯片,该FPGA芯片中可内置有自动波束跟踪算法,FPGA电路板202可通过该自动波束跟踪算法,结合扫描参数确定相控阵天线103当前时刻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与参考信号之间的功率差异与第一差异阈值以及第二差异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并在满足条件时控制相控阵天线103扫描。可选的,该扫描参数还可包括相控阵接收天线以及相控阵发射天线的步进大小,使得波束跟踪控制器104可控制该相控阵接收天线以及相控阵发射天线根据该步进大小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同步扫描。
利用FPGA电路板202中内置的自动波束跟踪算法,可简单且快速的实现大规模相控阵天线103的波束自动跟踪能力,从而有效支持通信终端102以及通信基站101之间的实时双向移动通信,保证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FPGA电路板202包括矩形连接器;该FPGA电路板202,具体用于通过该矩形连接器为该相控阵天线103供电。该FPGA电路板202还包括射频连接器;该FPGA电路板202,具体用于通过该射频连接器接收该相控阵天线103扫描到的无线信号。
其中,可选的,该FPGA电路板202可包括矩形连接器以及射频连接器,并通过该矩形连接器为相控阵天线103供电,以及通过射频连接器接收相控阵天线103扫描到的无线信号。由于相控阵天线103可包括相控阵接收天线以及相控阵发射天线,因此,该FPGA电路板202可包括两个矩形连接器,两个矩形连接器可分别与相控阵接收天线和相控阵发射天线相连,实现供电,并且可以通过矩形连接器实现相控阵接收天线和相控阵发射天线与FPGA电路板202之间的命令交互,该命令例如指控制相控阵天线103开始扫描的控制命令或控制相控阵天线103停止扫描的控制命令。例如,矩形连接器的型号可以为25个引脚的J30JZ型号的矩形连接器,射频连接器可以为K型射频连接器,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矩形连接器以及K型连接的型号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可以实现上述功能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通信基站101和该通信终端102中均设置有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该发射电路,用于生成无线信号;该接收电路,用于对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解析处理。
其中,为实现通过进行实时双向通信的数据传输,该通信基站101和该通信终端102中均设置有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该通信基站101和该通信终端102中设置的发射电路结构相同,该通信基站101和该通信终端102中设置的接收电路结构相同。各发射电路均用于生成包含有传输数据的无线信号。各接收电路均用于对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解析处理,其中,该解析处理包括对该无线信号进行解码等处理,从而得到无线信号中包含的传输数据。其中,通信基站101和该通信终端102中发射电路生成的包含有传输数据的无线信号可以为毫米波信号或太赫兹信号等,同时,当发射电路生成的为毫米波信号时,发射电路可基于光子辅助毫米波通信技术生成毫米波信号,实现利用毫米波信号进行数据传输的实时双向通信,该光子辅助毫米波通信技术可利用光外差拍频以低成本方式产生毫米波信号,并且,可结合光纤传输,以有效拓展毫米波信号的覆盖范围以及实现无线通信与光纤通信的无缝融合,有效克服毫米波信号产生成本高且传输距离短无法穿墙等缺陷,达到低成本实现区域覆盖的目的。
通过通信基站101以及通信终端102中设置的发射电路以及接收电路,实现通信基站101以及通信终端102之间的双向通信,充分利用高频段的数据传输效率以及高吞吐量等优点,实现数据的有效以及高效的传输,满足未来发展中数据传输时对超高数据流量的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基站101中设置的发射电路与相控阵发射天线相连;通信基站101中设置的发射电路,具体用于将生成的无线信号发送至相控阵发射天线;相控阵发射天线,用于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发射至自由空间。通信基站101中设置的接收电路与相控阵接收天线相连;相控阵接收天线,用于从自由空间接收无线信号,并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发送至通信基站101中设置的接收电路。
其中,在通信基站101中包括有相控阵接收天线、相控阵发射天线、接收电路以及发射电路。在通信基站101与通信终端102双向通信过程中,通信基站101将要传输给通信基站101的数据通过发射电路生成包含传输数据的无线信号,并将该无线信号发送至相控阵发射天线,通过相控阵发射天线从而发射至自由空间,以使通信终端102可从自由空间中接收该无线信号。对于通信终端102发射出的无线信号,该通信基站101可通过相控阵接收天线从自由空间接收该无线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接收电路,以使该发射电路可通过对该无线信号进行解析处理,得到相应的传输数据。通过在通信基站101中设置接收电路以及发射电路,实现生成无线信号以及对无线信号的解析处理,使得通信基站101可实现与通信终端102的实时双向通信,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通信基站101中还设置有功分器,该功分器与该相控阵接收天线、该波束跟踪控制器104以及该通信基站101中设置的接收电路相连;该功分器,用于将该相控阵接收天线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分为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并将该第一信号发送至该波束跟踪控制器104以及将该第二信号发送至该通信基站101中设置的接收电路。
其中,在通信基站101中,相控阵接收天线用于从自由空间接收通信终端102发射的无线信号,并需要将其发送至接收电路进行解析处理,以及需要将其发送至波束跟踪控制器104,实现波束对齐,因此,该通信基站101中可通过设置功分器实现上述功能。
具体地,该功分器可与相控阵接收天线、波束跟踪控制器104以及通信基站101中设置的接收电路相连。当相控阵接收天线接收到无线信号后,将其发送至功分器,功分器将该无线信号进一步功分为完全相同的两路信号,即第一信号以及第二信号,并将该第一信号发送至波束跟踪控制器104以及将第二信号发送至接收电路,使得该通信基站101可同时实现波束跟踪对齐以及无线信号的解析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射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发射电路包括光源发射器301、光调制器302以及光电探测器303,该光调制器302与该光源发射器301以及该光电探测器303相连;该光源发射器301,用于产生光波;该光调制器302,用于将第一目标传输数据调制到该光源发射器产生的光波上,得到光信号,并将该光信号发送至该光电探测器303,其中,该光信号包含有该第一目标传输数据;该光电探测器303,用于接收该光信号,并将接收到的该光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
其中,可通过将光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的形式得到无线信号,实现数据的传输。具体地,该发射电路中的光源发射器301用于发射出光波,作为光调制器302的光源。第一目标传输数据为通信基站101要传输给通信终端102的数据。该光调制器302与该光源发射器301相连,该光调制器302可获取需传输的该第一目标传输数据,并将第一目标传输数据调制到光源发射器301产生的光波上,从而得到包含有第一目标传输数据的光信号。进一步的,光调制器302还与光电探测器303相连,光调制器302可将调制后得到的光信号发送至光电探测器303,使得该光电探测器303可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用于传输的无线信号,并将其发送给相控阵发射天线,以进一步发射至自由空间。由于该光信号中包含有第一传输数据,相应的,由该光信号转换得到的无线信号中也包含有该第一目标传输数据,当该包含有第一目标传输数据的无线信号通过相控阵发射天线发送至自由空间后,可被通信终端102接收到,从而实现数据传输。可选的,该光调制器302还可与光放大器相连,并将耦合得到的光信号经由该光放大器进行功率放大,避免传输过程中信号衰减造成数据传输误差。并且,该经由光放大器放大后的光信号可通过光纤传输至光可调衰减器。该光可调衰减器与光电探测器303相连,该光可调衰减器通过光纤接收到该光信号后,对该光信号进一步进行衰减调节,保证光信号的完整,并将该光信号发送至光电探测器303。可选的,光电探测器303还可与电放大器相连,并将转换后得到的无线信号经由该电放大器放大后再发射至自由空间,保证信号正常且完整的传输。
例如,第一目标传输数据可为高清视频信号,该高清视频信号在发射电路中经过视频编码器进行调制后得到无压缩实时视频信号。光调制器302可获取该无压缩实时视频信号,并将其与光源进行耦合,得到光信号。
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发射器301的结构示意图。该光源发射器301包括第一激光器401、第二激光器402以及光耦合器403,该光耦合器403与该第一激光器401以及该第二激光器402相连;该第一激光器401,用于产生第一连续光波;该第二激光器402,用于产生第二连续光波;该光耦合器403,用于将该第一连续光波和该第二连续光波进行耦合处理,以产生该光波。可选的,该第一连续光波和该第二连续光波的频率不同。
其中,该第一激光器401以及第二激光器402均用于产生连续光波,可选的,第一激光器401与第二激光器402可产生频率不同的第一连续光波和第二连续光波,例如,若通信基站101与通信终端102之间采用毫米波信号进行数据传输,则该第一连续光波和第二连续光波之间的频率间隔可为28.7GHz或27GHz等,满足毫米波频段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激光器401以及第二激光器402产生的光波的频率间隔不做具体限定,满足毫米波频段或太赫兹等高频段范围即可。
光耦合器403与第一激光器401以及第二激光器402相连,可获取该第一激光器401产生的第一连续光波以及第二激光器402产生的第二连续光波,并进行耦合处理,得到光波,使得光调制器302可根据该光波得到光信号。
可选的,对于通信基站101以及通信终端102中的发射电路包含的光源发射器301,二者可分别产生频率间隔值不同的第一连续光波以及第二连续光波,以使得通信基站101以及通信终端102中的光电探测器303分别产生频率不同的无线信号,充分利用频分复用技术,避免信号传输中的相互串扰。
例如,通信基站101中产生频率间隔为28.7GHz的第一连续光波以及第二连续光波,对应使得通信基站101中产生28.7GHz的毫米波信号。通信终端102中产生频率间隔为27GHz的第一连续光波以及第二连续光波,对应使得通信终端102中产生27GHz的毫米波信号。二者生成的毫米波信号频率间隔1.7GHz,有效避免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串扰。
可选的,发射电路可利用光纤传输基带信号,并通过光外差拍频产生毫米波信号,从而克服所传输的毫米波信号产生成本高且传输距离短无法穿墙等缺陷,达到低成本实现区域覆盖毫米波信号的目的。类似的,也可通过产生太赫兹信号并进行数据传输。
通过将光信号转变为毫米波或太赫兹信号,可方便快捷地得到毫米波或太赫兹信号。并且,可通过调节第一激光器401和第二激光器402产生的第一连续光波和第二连续光波的频率,使得频率改写方便,低成本即可实现产生不同频率间隔的光波,为生成不同频率的毫米波或太赫兹信号提供条件,使得毫米波或太赫兹信号的频率可调。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接收电路包括包络检波器501以及数据解码器502,该包络检波器501与数据解码器502相连;该包络检波器501,用于对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做下变频处理,得到基带信号,并将该基带信号发送至该数据解码器502;该数据解码器502,用于对接收到的该基带信号进行解码,得到第二目标传输数据。
其中,通信基站101以及通信终端102中包括的接收电路结构相同,均用于对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解析处理,得到无线信号中包含的第二目标传输数据,其中,该第二目标传输数据指接收电路接收到的传输数据。
具体地,该接收电路首先通过包络检波器501对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基带信号,并将该基带信号发送至数据解码器502,使得数据解码器502可直接对基带信号进行解码,得到信号中包含的第二目标传输数据,以成功接收第二目标传输数据。例如,当第二目标传输数据为实时视频信号时,数据解码器502解码后将该实时视频信号通过视频显示器可进行实时播放。
可选的,该包络检波器501在下变频处理得到基带信号后,可通过电放大器将该基带信号进行放大后再发送至数据解码器502。需要说明的是,当发射电路产生的无线信号为毫米波信号或太赫兹信号时,接收电路同时也具备接收该毫米波信号或太赫兹信号的功能,从而使得通信基站101以及通信终端102之间可以通过毫米波信号或太赫兹信号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终端102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终端102中包括发射电路601、接收电路602、发射天线603以及接收天线604,该发射天线603与该通信终端中设置的发射电路601相连,该接收天线604与该通信终端中设置的接收电路602相连;发射天线603,用于将该通信终端中设置的发射电路601生成的无线信号发射至自由空间;接收天线604,用于从自由空间中接收无线信号,并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发送至该通信终端中设置的接收电路602。
其中,为保证通信终端可接收通信基站发射的无线信号,以及保证通信终端可发射无线信号使得通信基站可接收到所发射的无线信号,该通信终端中还设置有接收天线604以及发射天线603。
接收天线604与通信终端中设置的接收电路602相连,通信终端可通过该接收天线604从自由空间接收通信基站发射的无线信号。
发射天线603与通信终端中设置的发射电路601相连,通信终端可通过该发射天线603将通信终端中的发射电路601生成的无线信号发射至自由空间。通信终端通过该接收天线604和发射天线603,保证对无线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实现数据的实时双向传输通信。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毫米波实时双向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毫米波实时双向通信系统包括下行光子毫米波发射端701、上行光子毫米波发射端702、下行毫米波接收端703、上行毫米波接收端704、相控阵发射天线705、相控阵接收天线706、终端接收天线707、终端发射天线708、自动波束跟踪控制器709和功分器710,其中,自动波束跟踪控制器709包括上位机711和FPGA电路板712。
毫米波实时双向通信系统支持双向通信,因此包含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
对于下行链路,下行光子毫米波发射端701利用光子辅助毫米波通信技术产生28.7GHz毫米波信号,并通过相控阵发射天线705发射到自由空间,终端接收天线707接收到该毫米波信号后,通过下行毫米波接收端703完成对应毫米波下变频处理和解调。
对于上行链路,其毫米波信号传输方向与上行链路正好相反,上行光子毫米波发射端702产生27GHz毫米波信号,由终端发射天线708发射到自由空间,相控阵接收天线706接收到毫米波信号后用功分器710把该毫米波信号分成两路,一路送给上行毫米波接收端704完成对应的毫米波信号的下变频和解调处理,另一路送给自动波束跟踪控制器709以实现波束的自动跟踪控制。
自动波束跟踪控制器709包含一个上位机711和一块FPGA电路板712,上位机711用于配置波束扫描参数并显示FPGA电路板的工作状态,其中,上位机711可以为计算机设备,例如电脑等。FPGA电路板712用于实现对相控阵天线供电以及自动波束扫描和追踪功能。FPGA电路板712具有两个矩形连接器和一个K型射频连接器,其中,两个矩形连接器分别与相控阵发射天线705和相控阵接收天线706相连,用于给相控阵发射天线705和相控阵接收天线706供电以及实现FPGA电路板712与相控阵发射天线705和相控阵接收天线706之间的命令交互。K型射频连接器则与功分器710相连,用于接收来自相控阵接收天线706的上行毫米波信号并计算其信号功率,该功率值作为波束跟踪扫描的反馈信号。
自动波束跟踪控制器709中,通过上位机711设置扫描参数,扫描参数包括下限阈值系数α、上限阈值系数β以及相控阵天线的波束扫描角度范围,如俯仰角、旋转角及其步进大小,并将扫描参数发送至FPGA电路板712。
FPGA电路板712将相控阵接收天线706与终端发射天线708第一次对准时接收到的毫米波信号的功率记为P0,将当前时刻相控阵接收天线706接收到的终端发射天线发射的毫米波信号的功率记为P,当判断P<α*P0时,意味着链路传输性能恶化,FPGA电路板712控制相控阵接收天线706以及相控阵发射天线705根据扫描参数中的角度范围以及步进大小进行扫描。并同步实时更新P的值,直至判断P≥β*P0时,意味着链路传输性能良好,FPGA电路板712控制相控阵接收天线706以及相控阵发射天线705停止扫描。此时表明相控阵接收天线706以及相控阵发射天线705的波束已经追踪到终端并指向了终端。
下行光子毫米波发射端701和上行光子毫米波发射端702的内部组成结构相同,如图8所示,下行光子毫米波发射端701和上行光子毫米波发射端702主要包括第一激光器801、第二激光器802、光耦合器803、光调制器804、摄像机805、视频编码器806、第一电放大器807、光放大器808、光纤809、光可调衰减器810、光电探测器811和第二电放大器812。其中,第一激光器801和第二激光器802分别产生两束连续光波,两束连续光波通过光耦合器803耦合后作为光调制器804的光源。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终端中传输实时视频信号为例,摄像机805推送1080p高清视频,并经过视频编码器806后产生带宽为1.485Gbps(二进制振幅键控调制)的无压缩实时视频信号,并将该视频信号经第一电放大器807放大后发送至光调制器804。光调制器804将视频信号与光源进行调制,得到光信号,并将光信号通过光纤809传输至光可调衰减器810。光可调衰减器810与光电探测器811相连,光电探测器811可获取该光信号,并拍频生成毫米波信号。该毫米波信号经第二电放大器812放大后被天线发射。
其中,对于下行链路,第一激光器801和第二激光器802频率间隔28.7GHz,对应产生28.7GHz下行毫米波信号;而对于上行链路,第一激光器801和第二激光器802频率间隔为27GHz,对应产生27GHz上行毫米波信号。上下行链路毫米波载波频率间隔1.7GHz,同时,传输带宽为1.485GHz的视频信号时串扰的影响可忽略。采用频分复用技术可避免上下行链路毫米波信号的相互串扰。
下行毫米波接收端703和上行毫米波接收端704的内部组成结构相同。如图9所示,下行毫米波接收端703和上行毫米波接收端704包括包络检波器901、电放大器902、视频解码器903和视频显示器904。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别对应的28.7GHz或27GHz毫米波信号经过包络检波器901后下变频处理得到基带信号,并将该基带信号经过电放大器放大后送给视频解码器903完成视频解码,最后所得解码信号通过视频显示器904进行实时播放显示。可选的,当传输数据为其他数据时,该视频解码器可替换为其他类型的解码器,本申请实施例仅以视频解码器903和视频显示器904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提供了一种波束跟踪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双向通信系统中,具体可应用于图1中的通信基站101中的波束跟踪控制器中。方法包括:
步骤1001,获取相控阵天线当前时刻接收到的通信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
步骤1002,检测无线信号与参考信号的功率差异是否小于第一差异阈值,并在检测到功率差异小于第一差异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相控阵天线扫描,直至相控阵天线在扫描过程中接收到的通信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与参考信号的功率差异大于第二差值阈值为止,以对准相控阵天线和通信终端。
其中,波束跟踪控制器可获取相控阵天线当前时刻接收到的通信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计算该无线信号的功率,并检测该无线信号的功率与参考信号的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异是否小于第一差异阈值。当检测到该当前时刻的无线信号的功率与参考信号的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异小于第一差异阈值时,控制该相控阵天线开始扫描。
在扫描过程中,相控阵天线继续接收通信终端102发送的无线信号,并将该无线信号实时发送至该波束跟踪控制器,该波束跟踪控制器,可继续计算最新时刻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功率,并计算最新时刻的无线信号的功率与参考信号的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异,直至计算该功率差异大于第二差异阈值时,控制相控阵天线停止扫描。可保证传输数据的完整性。其中,该参考信号可为该波束跟踪控制器预先获取到的。其中,该相控阵天线可以为毫米波相控阵天线或太赫兹相控阵天线,从而对应接收毫米波信号或太赫兹信号。
具体地,例如,当相控阵天线为毫米波相控阵天线时,如图11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跟踪控制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将相控阵天线当前时刻接收到的毫米波接收信号的功率记为P,将参考毫米波信号的功率记为P0,将第一差异阈值系数记为α,将第二差异阈值系数记为β。该波束跟踪控制器,当判断P与P0满足P<α*P0时,确定当前时刻接收到的毫米波通信终端102发送的毫米波信号与参考毫米波信号的功率差异小于第一差异阈值,则控制相控阵天线开始扫描。并且,在扫描过程中,当波束跟踪控制器判断P与P0满足P≥β*P0时,确定最新时刻接收到的毫米波通信终端102发送的毫米波信号与参考毫米波信号的功率差异大于第二差值阈值,则控制该相控阵天线停止扫描,此时,该相控阵天线的波束已经追踪到毫米波通信终端102的位置并指向了该毫米波通信终端102。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参考信号为该相控阵天线上一次与该通信终端对准后接收到的该通信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
其中,该参考信号为该相控阵天线在被波束跟踪控制器控制开始扫描之前接收到的通信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波束跟踪控制器可获取该参考信号的功率,从而可通过计算该参考信号和当前无线信号的功率差异,并与第一差异阈值和第二差异阈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相控阵天线是否扫描,实现波束对齐,以支持通信终端与通信基站的实时双向移动通信。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8)

1.一种双向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通信系统包括通信基站和通信终端,其中,所述通信基站包括相控阵天线以及波束跟踪控制器;
所述波束跟踪控制器,用于检测所述相控阵天线当前时刻接收到的所述通信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与参考信号的功率差异是否小于第一差异阈值;
所述波束跟踪控制器,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功率差异小于所述第一差异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相控阵天线扫描,直至所述相控阵天线在扫描过程中接收到的所述通信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与所述参考信号的功率差异大于第二差值阈值为止,以对准所述相控阵天线和所述通信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控阵天线包括相控阵接收天线和相控阵发射天线;
所述波束跟踪控制器,具体用于控制所述相控阵接收天线和所述相控阵发射天线同步扫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束跟踪控制器,具体用于控制所述相控阵接收天线和所述相控阵发射天线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同步扫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为所述相控阵天线上一次与所述通信终端对准后接收到的所述通信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基站和所述通信终端中均设置有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
所述发射电路,用于生成无线信号;
所述接收电路,用于对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解析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基站中设置的发射电路与所述相控阵发射天线相连;
所述通信基站中设置的发射电路,具体用于将生成的无线信号发送至所述相控阵发射天线;
所述相控阵发射天线,用于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发射至自由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基站中设置的接收电路与所述相控阵接收天线相连;
所述相控阵接收天线,用于从自由空间接收无线信号,并将接收到的所述无线信号发送至所述通信基站中设置的接收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基站中还设置有功分器,所述功分器与所述相控阵接收天线、所述波束跟踪控制器以及所述通信基站中设置的接收电路相连;
所述功分器,用于将所述相控阵接收天线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分为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并将所述第一信号发送至所述波束跟踪控制器以及将所述第二信号发送至所述通信基站中设置的接收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电路包括光源发射器、光调制器以及光电探测器,所述光调制器与所述光源发射器以及所述光电探测器相连;
所述光源发射器,用于产生光波;
所述光调制器,用于将第一目标传输数据调制到所述光源发射器产生的光波上,得到光信号,并将所述光信号发送至所述光电探测器,其中,所述光信号包含有所述第一目标传输数据;
所述光电探测器,用于接收所述光信号,并将接收到的所述光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发射器包括第一激光器、第二激光器以及光耦合器,所述光耦合器与所述第一激光器以及所述第二激光器相连;
所述第一激光器,用于产生第一连续光波;
所述第二激光器,用于产生第二连续光波;
所述光耦合器,用于将所述第一连续光波和所述第二连续光波进行耦合处理,以产生所述光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续光波和所述第二连续光波的频率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电路包括包络检波器以及数据解码器,所述包络检波器与数据解码器相连;
所述包络检波器,用于对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做下变频处理,得到基带信号,并将所述基带信号发送至所述数据解码器;
所述数据解码器,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基带信号进行解码,得到第二目标传输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中还设置有发射天线以及接收天线,所述发射天线与所述通信终端中设置的发射电路相连,所述接收天线与所述通信终端中设置的接收电路相连;
所述发射天线,用于将所述通信终端中设置的发射电路生成的无线信号发射至自由空间;
所述接收天线,用于从自由空间中接收无线信号,并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发送至所述通信终端中设置的接收电路。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跟踪控制器包括计算机设备以及FPGA电路板,所述计算机设备与所述FPGA电路板相连;
所述计算机设备,用于配置扫描参数,并将所述扫描参数发送至所述FPGA电路板,其中,所述扫描参数包括第一差异阈值系数、第二差异阈值系数以及角度范围参数;
所述FPGA电路板,用于根据所述配置扫描参数中包括的所述角度范围参数控制所述相控阵接收天线和所述相控阵发射天线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同步扫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FPGA电路板包括矩形连接器;
所述FPGA电路板,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矩形连接器为所述相控阵天线供电。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FPGA电路板还包括射频连接器;
所述FPGA电路板,具体用于通过所述射频连接器接收所述相控阵天线扫描到的无线信号。
17.一种波束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相控阵天线当前时刻接收到的通信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
检测所述无线信号与参考信号的功率差异是否小于第一差异阈值;
在检测到所述功率差异小于所述第一差异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相控阵天线扫描,直至所述相控阵天线在扫描过程中接收到的所述通信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与所述参考信号的功率差异大于第二差值阈值为止,以对准所述相控阵天线和所述通信终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为所述相控阵天线上一次与所述通信终端对准后接收到的所述通信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
CN202210214621.4A 2022-03-07 2022-03-07 双向通信系统以及波束跟踪方法 Active CN1142854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14621.4A CN114285451B (zh) 2022-03-07 2022-03-07 双向通信系统以及波束跟踪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14621.4A CN114285451B (zh) 2022-03-07 2022-03-07 双向通信系统以及波束跟踪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85451A true CN114285451A (zh) 2022-04-05
CN114285451B CN114285451B (zh) 2022-06-07

Family

ID=80882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14621.4A Active CN114285451B (zh) 2022-03-07 2022-03-07 双向通信系统以及波束跟踪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8545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30701A (zh) * 2022-04-24 2022-05-24 浩泰智能(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相控阵天线连续扫描的周期调控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CN114944862A (zh) * 2022-04-15 2022-08-26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 一种临近空间空地阵列天线宽带通信系统
CN117579154A (zh) * 2024-01-15 2024-02-20 鹏城实验室 激光通信组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8336A (zh) * 2008-12-30 2009-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对准的装置、方法及系统
US20150236413A1 (en) * 2014-02-14 2015-08-20 The Boeing Company Adaptive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via subband power measurements of a phased-array antenna
JP2017130830A (ja) * 2016-01-21 2017-07-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ンテナ出力調整装置
CN111049541A (zh) * 2018-10-11 2020-04-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信号增强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8336A (zh) * 2008-12-30 2009-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对准的装置、方法及系统
US20150236413A1 (en) * 2014-02-14 2015-08-20 The Boeing Company Adaptive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via subband power measurements of a phased-array antenna
JP2017130830A (ja) * 2016-01-21 2017-07-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ンテナ出力調整装置
CN111049541A (zh) * 2018-10-11 2020-04-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信号增强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44862A (zh) * 2022-04-15 2022-08-26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 一种临近空间空地阵列天线宽带通信系统
CN114944862B (zh) * 2022-04-15 2024-01-09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 一种临近空间空地阵列天线宽带通信系统
CN114530701A (zh) * 2022-04-24 2022-05-24 浩泰智能(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相控阵天线连续扫描的周期调控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CN117579154A (zh) * 2024-01-15 2024-02-20 鹏城实验室 激光通信组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579154B (zh) * 2024-01-15 2024-04-16 鹏城实验室 激光通信组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85451B (zh) 2022-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85451B (zh) 双向通信系统以及波束跟踪方法
US9831558B1 (en) Millimeter-wave communications on a multifunction platform
US2005001782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high-speed communication over power line
CN109756251B (zh) 基于频控阵射频源的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CN101005154A (zh) 无线通信用的方向可变天线系统
JP5251605B2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利得制御方法
US20180108995A1 (en) Millimeter-wave communications on a multifunction platform
KR101182074B1 (ko) ㎜Wave WPAN에서 간섭을 피하고 채널 효율성을 개선하는 메커니즘
CN102638293B (zh) 用于控制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CN111756430A (zh) 一种基于低轨道卫星的互联网通信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US20080122650A1 (en)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remote control apparatus, electronic instrument and radio transmission method
Cai et al. Demonstration of real-time photonics-assisted mm-Wave communication based on ka-band large-scale phased-array antenna and automatic beam tracking technique
GB2524761A (en) Wireless transceiver using an electromagnetic lens antenna
CN112350742A (zh) 一种fm反向散射放大器及反向散射系统
CN112135304A (zh) 一种基于非独立组网nsa系统的波束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2152707A (zh) 移动终端中光保真LiFi通信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KR20230122122A (ko) 레이더 통신 일체화 신호 송신 방법, 수신 방법 및기기
JP2008236365A (ja) 非接触ミリ波通信機
Kim et al. 60 GHz modular antenna array link budget estimation with WiGig baseband and millimeter-wave specific attenuation
KR102551309B1 (ko) Lpwan용 리피터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6400323B2 (ja) アレイ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移動局通信システム
CN104202080A (zh) 一种60m雷达数据传输设备
CN111510179A (zh) 一种室分天线、天线系统及控制方法
US2018016018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single-wire multiswitch device
Marczewski Digital communication: optical vs. THz lin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