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84412B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84412B
CN114284412B CN202111648714.XA CN202111648714A CN114284412B CN 114284412 B CN114284412 B CN 114284412B CN 202111648714 A CN202111648714 A CN 202111648714A CN 114284412 B CN114284412 B CN 1142844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emitting element
light emitting
light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4871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84412A (zh
Inventor
林艳
郑珊珊
卞华锋
陈世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4871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844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84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844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844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844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元件和阵列基板;发光元件包括衬底层、位于衬底层一侧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为环形电极,第二电极位于第一电极围成的区域内;沿垂直于衬底层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电极远离衬底层一侧的第一表面与第二电极远离衬底层一侧的第二表面之间包括第一间距;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位于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三电极电连接,第二电极与第四电极电连接。本发明能够解决发光元件在对位过程中存在的电极对位困难、对位精度难以控制、不同种类元件难以区分对位的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技术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到电视机、笔记本,小到平板、手机,都离不开显示技术的支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显示技术也从最初的阴极射线管显示技术(CRT)发展到平板显示技术(FPD),平板显示更是延伸出等离子显示(PDP)、液晶显示(LC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OLED)、微发光二极管显示(Micro LED)等技术路线。
其中,Micro LED不仅具有比OLED更高的色域/亮度以及低功耗等的优势,同时还拥有LCD一样的长寿命,有望成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现有Micro LED无论是垂直结构LED还是水平结构LED均为两电极设计,对于Micro LED在对位过程中会存在电极对位困难、对位精度难以控制,不同种类元件难以区分对位的问题。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解决Micro LED对位困难的结构设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用以解决Micro LED在对位过程中存在的电极对位困难、对位精度难以控制、不同种类Micro LED难以区分对位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元件和阵列基板;
所述发光元件包括衬底层、位于衬底层一侧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为环形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围成的区域内;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层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衬底层一侧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电极远离所述衬底层一侧的第二表面之间包括第一间距;
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三电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具有第三表面,所述第四电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具有第四表面;
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所述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设置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为环形电极、第二电极位于第一电极围成的区域内,且在沿垂直于发光元件的衬底层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设置第一电极远离衬底层一侧的第一表面与第二电极远离衬底层一侧的第二表面之间包括第一间距,也即设置第一电极远离衬底层一侧的第一表面与第二电极远离衬底层一侧的第二表面不在同一平面上,阵列基板上设置能够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匹配的第三电极、第四电极,用以通过阵列基板实现对于发光元件的驱动发光;且将发光元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间距设置为不同,用以解决Micro LED在对位过程中存在的电极对位困难、对位精度难以控制,不同种类Micro LED难以区分对位的问题。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的一种截面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元件的一种俯视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BB’的一种截面图;
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BB’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BB’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发光元件的一种截面图;
图1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发光元件的一种俯视图;
图1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1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元件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1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三种发光元件的一种俯视图;
图1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现有技术中,由于Micro LED尺寸较小,在对Micro LED转移至驱动板的过程中,存在电极对位困难、对位精度难以控制的问题。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解决Micro LED对位困难的结构。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用以解决Micro LED在对位过程中会存在电极对位困难、对位精度难以控制、不同种类元件难以区分对位的问题。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的一种截面图,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的另一种截面图,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元件的一种俯视图,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一种俯视图;请参照图1-图5,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发光元件10和阵列基板20;
发光元件10包括衬底层13、位于衬底层13一侧的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
第一电极11为环形电极,第二电极12位于第一电极11围成的区域内;沿垂直于衬底层13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电极11远离衬底层13一侧的第一表面与第二电极12远离衬底层13一侧的第二表面之间包括第一间距D;
阵列基板20包括衬底基板21、位于衬底基板21一侧的第三电极23和第四电极24;沿垂直于衬底基板2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三电极23远离衬底基板21一侧具有第三表面,第四电极24远离衬底基板21一侧具有第四表面;
第一电极11与第三电极23电连接,第二电极12与第四电极24电连接。
具体地,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发光元件10和与发光元件10匹配电连接的阵列基板20;其中,发光元件10包括衬底层13、以及位于衬底层13一侧的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本申请提供一种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可选择的设置方式为,设置第一电极11为环形电极,设置第二电极12位于第一电极11围成的区域内,且在沿垂直于衬底层13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设置第一电极11远离衬底层13一侧的第一表面与第二电极12远离衬底层13一侧的第二表面之间包括第一间距D,也即设置第一电极11远离衬底层13一侧的第一表面与第二电极12远离衬底层13一侧的第二表面不在同一平面内。需要补充的是,显示面板100中包括多个发光元件10,本申请不限定每一个发光元件10中第一电极11远离衬底层13一侧的第一表面与第二电极12远离衬底层13一侧的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一间距D的大小相等,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每一个发光元件10中第一间距D的大小进行调整。
因此,本申请通过对至少部分发光元件10第一电极11远离衬底层13一侧的第一表面与第二电极12远离衬底层13一侧的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一间距D的大小进行调整,可以实现不同种类(例如不同颜色)的发光元件10具有不同的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之间第一间距D的尺寸大小,便于对不同种类发光元件10的区分;且将第一电极11设置为环形电极,也能够避免发光元件10具有不同方向的区别,使得发光元件10在与阵列基板20进行搭接的时候,即使发生了发光元件10的转向,也能够实现正确的搭接。
阵列基板20中包括衬底基板21,在衬底基板21一侧设置的与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相对应的第三电极23和第四电极24,沿垂直于衬底基板2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三电极23远离衬底基板21一侧具有第三表面,第四电极24远离衬底基板21一侧具有第四表面;通过将第一表面和第三表面电连接,实现第一电极11与第三电极23的搭接,通过将第二表面和第四表面电连接,实现第二电极12与第四电极24的搭接;从而实现发光元件10在阵列基板20上的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并不限定与第一电极11对应的第三电极23为环形电极,至少能够实现第一电极11与第三电极23的搭接电连接即可;也不限定与第二电极12对应的第四电极24的第四表面与第二表面同样尺寸和图形,只要能够实现第二电极12与第四电极24的搭接电连接即可。即,本申请对于第三电极23和第四电极24并不做具体的限定,只要能够与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2电连接,实现将阵列基板20中的驱动信号向发光元件10的传送,驱动发光元件10能够正常发光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图2示出了第一电极11的第一表面与衬底层13之间的间距比第二电极12的第二表面与衬底层13之间的间距大的一种实施例,图3示出了第一电极11的第一表面与衬底层13之间的间距比第二电极12的第二表面与衬底层13之间的间距小的一种实施例;相应地阵列基板20中第三电极23和第四电极24的位置也会相应的调整,以满足发光元件10与阵列基板20之间的搭接。
请参照图1-图3,可选地,至少部分发光元件10为预设发光元件10,预设发光元件10的第一电极11具有第一磁性,且与预设发光元件10电连接的第三电极23具有第二磁性;
其中,第一磁性和第二磁性为相反磁性。
具体地,本申请设置与一个阵列基板20电连接的发光元件10中,至少包括若干个预设发光元件10,其中,设置每一预设发光元件10的第一电极11具有第一磁性,设置与预设发光元件10电连接的第三电极23具有第二磁性,当将预设发光元件10与阵列基板20搭接的时候,具有第一磁性的第一电极11和具有第二磁性的第三电极23之间存在磁场吸引力,有利于辅助预设发光元件10与阵列基板20搭接时的对位,也有利于使得预设发光元件10与阵列基板20之间的搭接稳定性提高。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可选择的实施例为,设置预设发光元件10中的第二电极12具有第一磁性,设置与预设发光元件10电连接的第四电极24具有第二磁性。此外,还提供一种可选择的实施例为,设置预设发光元件10中的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都具有第一磁性,设置与预设发光元件10电连接的第三电极23和第四电极24都具有第二磁性。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于发光元件10的类型并不做具体限定,例如用于显示面板100的为蓝光芯片和量子点膜,则此时的发光元件10只有一种类型,即均是发同一种类型光的发光元件10,此时可设置第一电极11或者是第二电极12上具有磁性,用于发光元件10的定位即可;不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发光元件10设置不同电极上的磁性。
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的另一种截面图,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的另一种截面图,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的另一种截面图,请参照图1、图6-图8,可选地,如图6示出的,至少部分发光元件10为预设发光元件10,预设发光元件10包括第一磁性涂层31,第一磁性涂层31形成于预设发光元件10的第一表面;
阵列基板20包括第二磁性涂层32,第二磁性涂层32形成于与预设发光元件10的第一电极11电连接的第三电极23的第三表面;
第一磁性涂层31与第二磁性涂层32的磁性相反。
具体地,如图6示出的,本申请设置与一个阵列基板20电连接的发光元件10中,至少包括若干个预设发光元件10,其中,设置每一预设发光元件10的中第一电极11的第一表面涂布有第一磁性涂层31,设置于该预设发光元件10第一电极11对应的阵列基板20中第三电极23的第三表面涂布有第二磁性涂层32,以使得预设发光元件10的第一电极11具有第一磁性,与该第一电极11相对应的第三电极23具有第二磁性。当将预设发光元件10与阵列基板20搭接的时候,具有第一磁性的第一电极11和具有第二磁性的第三电极23之间存在磁场吸引力,有利于辅助预设发光元件10与阵列基板20搭接时的对位,也有利于使得预设发光元件10与阵列基板20之间的搭接稳定性提高。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可选择的实施例为,如图7示出的,在预设发光元件10中的第二电极12的第二表面涂布第一磁性涂层31,设置与预设发光元件10电连接的第四电极24的第四表面涂布第二磁性涂层32;以使得预设发光元件10的第二电极12具有第一磁性,与该第四电极24相对应的第三电极23具有第二磁性。此外,还提供一种可选择的实施例为,如图8示出的,设置预设发光元件10中的第一电极11的第一表面和第二电极12的第二表面都涂布第一磁性涂层31,设置与预设发光元件10电连接的第三电极23的第三表面和第四电极24的第四表面都涂布第一磁性涂层31;以使得预设发光元件10的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均具有第一磁性,与该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2相对应设置的第三电极23和第四电极24均具有第二磁性。
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BB’的一种截面图,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BB’的另一种截面图,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BB’的另一种截面图,请参照图1和图9-图11,可选地,发光元件10包括第一发光元件101、第二发光元件102和第三发光元件103;
第一发光元件101的第一电极11具有至少部分第一磁性区域41;
第二发光元件102的第一电极11具有至少部分第二磁性区域42;
与第一发光元件101的第一电极11电连接的第三电极23具有至少部分第三磁性区域43。
与第二发光元件102的第一电极11电连接的第三电极23具有至少部分第四磁性区域44。
其中,第一磁性区域41和第二磁性区域42所具有的磁性相反,第一磁性区域41与第三磁性区域43所具有的磁性相反,第二磁性区域42和第四磁性区域44所具有的磁性相反。
具体地,显示面板100中可包括多种不同颜色的发光元件10,以保障显示面板100的多样化显示效果,因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可选择的实施例为,发光元件10包括第一发光元件101、第二发光元件102和第三发光元件103,例如,第一发光元件101可选择为在工作时发红色光的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102可选择为在工作时发绿色光的发光元件、第三发光元件103可选择为在工作时发蓝色光的发光元件。
在此基础上,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可选择的实施例为,如图9示出的,第一发光元件101中的第一电极11具有第一磁性区域41,以使得该第一电极11具有第一磁性;第二发光元件102中的第一电极11具有第二磁性区域42,以使得该第一电极11具有第二磁性;并同时设置第一发光元件101的第一电极11对应的第三电极23具有第三磁性区域43,以使得该第三电极23具有第三磁性;设置第二发光元件102的第一电极11对应的第三电极23具有第四磁性区域44,以使得该第三电极23具有第四磁性。其中,第一磁性和第三磁性为相反磁性,第二磁性和第四磁性为相反磁性,以实现第一发光元件101与阵列基板20的精确对位和固定、第二发光元件102与阵列基板20的精确对位和固定。且由于,第一发光元件101和第二发光元件102中第一电极11分别具有第一磁性和第二磁性这两种不同的磁性,因此,第二发光元件102的第一电极11与第一发光元件101的第一电极11对应的第三电极23具有相同的磁性,同磁性相斥,可以用于避免第二发光元件102搭接位置错误的情况发生,同理也能够避免第一发光元件101在阵列基板20中搭接位置错误的情况发生。
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可选择设置第一发光元件101和第二发光元件102的第一间距D相同或者不同,因设置第一发光元件101的第一电极11具有第一磁性,第二发光元件102的第一电极11具有第二磁性,可以使第一发光元件101和第二发光元件102进行区分对位;可选的,第三发光元件103的第一电极11不具有任何磁性,且与该第三发光元件103第一电极11对应的第三电极23也不具有任何磁性,如在进行不同类型发光元件10转移至阵列基板20的过程中,先对第一发光元件101和第二发光元件102进行转移后,再对第三发光元件103进行转移,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显示面板100的成本。
此外,也可选择设置第一发光元件101的第一电极11具有第一磁性,第二发光元件102的第一电极11具有第二磁性;进而设置第三发光元件103的第二电极12具有第一磁性或第二磁性。
需要补充的是,上述内容仅以第一发光元件101的第一电极11具有第一磁性、第二发光元件102的第一电极11具有第二磁性为例,如图10示出的,本申请也可设置第一发光元件101的第二电极12具有第一磁性、且第二发光元件102的第二电极12具有磁性相反的第二磁性。或是如图11示出的,也可设置第一发光元件101的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均具有第一磁性、且设置第二发光元件102的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均具有磁性相反的第二磁性。本申请对此并不做具体限制,用户可根据需求对不同发光元件10中不同电极具有的磁性进行设置。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此处所述的“第一电极11具有至少部分第一磁性区域41”,意思是,第一电极11不是整个外表面都必须被涂布磁性涂层,可仅一部分区域被涂布上磁性涂层,以使得该第一电极11具有第一磁性即可;或是,第一电极11中的至少部分或是整体采用具有第一磁性的材料进行制作,以使得该第一电极11具有第一磁性即可。
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发光元件的一种截面图,图1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发光元件的一种俯视图,请参照图1、图9-图13,可选地,第三发光元件103的第一电极11具有部分第一磁性区域41和部分第二磁性区域42;其中,第一磁性区域41与第二磁性区域42在衬底层1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重合;
与第三发光元件103的第一电极11电连接的第三电极23具有部分第三磁性区域43和部分第四磁性区域44;
其中,第一磁性区域41和第二磁性区域42所具有的磁性相反,第一磁性区域41与第三磁性区域43所具有的磁性相反,第二磁性区域42和第四磁性区域44所具有的磁性相反。
具体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可选择的实施例为,在设置第一发光元件101的第一电极11具有第一磁性,第二发光元件102的第一电极11具有第二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置第三发光元件103的第一电极11同时具有第一磁性和第二磁性,且需要设置为第一磁性区域41与第二磁性区域42在衬底层1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重合,以避免第一磁性区域41和第二磁性区域42具有的第一磁性和第二磁性两者之间磁性不同导致的磁性干扰问题。
进而设置于第三发光元件103对应搭接的阵列基板20中的第三电极23同时具有第三磁性和第四磁性,当该第三发光元件103与阵列基板20搭接时,可通过磁性相反的第一磁性和第三磁性产生的磁性吸引力、磁性相反的第二磁性和第四磁性产生的磁性吸引力,可使得第一发光元件101、第二发光元件102和第三发光元件103能够同时与阵列基板20中的电极进行准确、稳固搭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电极23中具有第三磁性的第三磁性区域43与第一电极11中具有第一磁性的第一磁性区域41在衬底基板21的正投影可以为正好重合,也可以为至少部分交叠,或是覆盖的关系;相应的第二磁性区域42和第四磁性区域44在衬底基板21的正投影可以为正好重合、至少部分交叠或是覆盖的关系、本申请对此并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实现第三发光元件103与对应的阵列基板20中第三电极23、第四电极24的准确搭接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仅以第三发光元件103的第一电极11同时具有第一磁性区域41和第二磁性区域42为例,也可选择设置第三发光元件103的第二电极12同时具有第一磁性区域41和第二磁性区域42,或是选择同时设置第三发光元件103的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2均分别具有第一磁性区域41和第二磁性区域42。本申请对此并不做具体限制,也未示出相关附图,用户可根据需求对不同发光元件10中不同电极具有的磁性进行设置。
请参照图1和图10,可选地,发光元件10包括第一发光元件101、第二发光元件102和第三发光元件103;
第一发光元件101中的第一间距D1、第二发光元件102中的第一间距D2、第三发光元件103中的第一间距D3互不相等。
具体地,当显示面板100中的发光元件10包括第一发光元件101、第二发光元件102、第三发光元件103三种类型的时候,为了实现对于第一发光元件101、第二发光元件102和第三发光元件103的区分,本申请提供一种可选择的实施例为,沿垂直于衬底层13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设置第一发光元件101中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一间距D1、第二发光元件102中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一间距D2、第三发光元件103中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一间距D3的大小互不相等;通过各个发光元件10中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远离衬底层13一侧表面之间的第一间距D(D1、D2、D3)的大小设置,实现对于不同类型发光元件10的区分,有利于方便对于不同类型发光元件10的分拣,方便将不同类型的发光元件10准确向阵列基板20上不同位置的搭接匹配。
请参照图1、图9、图11、图12,可选地,第一发光元件101、第二发光元件102、第三发光元件103的至少一者的第一电极11为第一预设电极,第一预设电极具有第一磁性;
与第一预设电极电连接的第三电极23具有第二磁性,第一磁性与第二磁性为相反磁性。
具体地,当显示面板100中第一发光元件101、第二发光元件102、第三发光元件103分别具有的第一间距D(D1、D2、D3)大小不同,在将其与阵列基板20进行搭接的时候,阵列基板20中会设置搭接尺寸相对应的第三电极23和第四电极24,以实现第一发光元件101、第二发光元件102、第三发光元件103中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2与对应的第三电极23、第四电极24之间的嵌套及搭接。
但是,由于发光元件10的尺寸非常小,因此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2、第三电极23和第四电极24的尺寸也会非常小,在发光元件10与阵列基板20实现搭接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不同类型的发光元件10的第一间距D差异较小,或者可能存在任一个发光元件10都能够与不同间距的第三电极23、第四电极24实现嵌套,但是无法实现电极之间的准确搭接,也就是存在嵌套错误的问题。因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可选择的实施例为,至少设置第一发光元件101、第二发光元件102、第三发光元件103中的至少一个发光元件10的第一电极11为第一预设电极,设置该第一预设电极具有第一磁性,并设置阵列基板20上与该第一预设电极相对应的第三电极23具有与第一磁性相反的第二磁性,通过第一磁性和第二磁性之间产生的磁场引导,以实现该第一预设电极与阵列基板20上设置的第三电极23、第四电极24之间的准确对位,从而提高发光元件10与阵列基板20的搭接准确率。
请参照图1,图9-图12,需要说明的是,也可设置第一发光元件101、第二发光元件102、第三发光元件103中,仅第一发光元件101和第二发光元件102中的第一电极11和/或第二电极12上具有磁性区域,并设置第一发光元件101和第二发光元件102对应的阵列基板20中的第三电极23和/或第四电极24具有磁性相反的磁性区域,以实现在搭接过程中对于第一发光元件101和第二发光元件102的对位引导;此时可选择设置第三发光元件103不设置磁性区域,即在第一发光元件101和第二发光元件102被磁性吸引力引导至相应的阵列基板20中的对位位置后,剩余的对位位置则为用于与第三发光元件103电连接的位置,从而实现第一发光元件101、第二发光元件102、第三发光元件103分别与阵列基板20上不同位置的准确对位搭接。
图1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的另一种截面图,请参照图1和图14,可选地,第一表面远离衬底层13一侧设置第一凸起部51,第三表面远离衬底基板21一侧设置第二凸起部52;
在垂直衬底基板2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凸起部51和第二凸起部52的正投影不交叠。
具体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可选择的实施例为,在发光元件10中第一电极11的第一表面远离衬底层13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凸起部51,并在对应的阵列基板20中第三电极23的第三表面远离衬底基板21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凸起部52,此处的第一凸起部51和第二凸起部52在垂直衬底基板2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正投影为不交叠的状态。
为更清楚的描述第一凸起部51和第二凸起部52之间的关系,以第一表面未设置第一凸起部51的区域为第一凹陷部、第三表面未设置第二凸起部52的区域为第二凹陷部为例,当发光元件10与阵列基板20实现搭接的时候,第一凸起部51能够正好嵌入第二凹陷部中,第二凸起部52能够正好嵌入第一凹陷部中;如此设置,既能够提高发光元件10与阵列基板20之间的搭接稳定性,还能够增加电极之间的搭接面积,即增加发光元件10中第一电极11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三电极23的侧面搭接面积,提升两者搭接几率,以保障发光元件10与阵列基板20之间的电连接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14,可选地,第一电极11还包括第一磁性区域41;
在垂直衬底基板2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磁性区域41正投影覆盖第一凸起部51的正投影;
第三表面包括子表面区53,在垂直衬底基板2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子表面区53与第一凸起部51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子表面区53为第二磁性区域42;
其中,第一磁性区域41和第二磁性区域42所具有的磁性相反。
具体地,在发光元件10的第一表面设置第一凸起部51,对应的阵列基板20中第三电极23的第三表面设置第二凸起部52的基础上,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可选择的实施例为,设置第一电极11包括第一磁性区域41,可进一步设置为该处的第一磁性区域41在垂直衬底基板2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正投影覆盖第一凸起部51;对应设置第三表面包括在垂直衬底基板2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与第一凸起部51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的子表面区53,进而将该子表面区53设置为第二磁性区域42;以使得第一电极11的第一凸起部51具有第一磁性,对应的第三电极23的子表面区53具有第二磁性,通过具有相反磁性的第一电极11和第三电极23之间的磁性吸引力,进一步实现发光元件10与阵列基板20的准确对位。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发光元件10的第一表面可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部51,可选择设置每一个第一凸起部51均被第一磁性区域41覆盖,可设置仅部分第一凸起部51被第一磁性区域41覆盖,对应设置的第三电极23依照第一电极11中第一磁性区域41的设置来制作第二磁性区域42覆盖的子表面区53即可。本申请对此并不做具体限定,用户可根据需求对不同发光元件10中不同电极具有的磁性进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第一凸起部51和第二凸起部52具有导电性,可选的,第一凸起部51是第一电极11的一部分,也即可选择与第一电极11同材料同工艺制作而成,因此,第一凸起部51也具有导电性能。同样地,第二凸起部52是第三电极23的一部分,也即可选择与第三电极23同材料同工艺制作而成,因此,第二凸起部52也具有导电性能。
图1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元件的另一种俯视图,请参照图1和图15,可选地,第一电极11在衬底层13所在表面的正投影形状中包括远离第二电极12一侧的第一环形61、靠近第二电极12一侧的第二环形62;
第二电极12在衬底层1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形状中包括靠近第一电极11一侧的第三环形63;
其中,第一环形61的形状和第二环形62的形状不同,第二环形62的形状和第三环形63的形状为相似图形。
具体地,第一电极11在衬底层1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为环形,该环形包括远离第二电极12一侧的第一环形61、靠近第二电极12一侧的第二环形62,第二电极12在衬底层1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形状中包括靠近第一电极11一侧的第三环形63。本申请提供一种可选择的实施例为,可设置第一电极11中第一环形61的形状和第二环形62的形状不同,即,不限定第一电极11的内外环(第一环形61和第二环形62)需为相似图形,在此基础上,本申请限定第二电极12的外环(第三环形63)与第一电极11的内环(第二环形62)为相似图形;以使得第二电极12在衬底层1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面积,更加接近于第一电极11的第二环形62在衬底层1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面积,从而提高第二电极12第二表面的面积设置。
通过上述设置方式,能够提高可与第四电极24电连接的第二电极12的表面积,从而保障发光元件10与阵列基板20的搭接效果更加良好,电信号传输的效果也更加稳定,进而提升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图15仅示出第二电极12纵向延伸出一个凸起部区域,也可为设置第二电极12沿横向延伸出一个凸起部区域。
请参照图1和图14,可选地,第二表面远离衬底层13一侧设置第三凸起部54;
第四表面在衬底基板21的正投影与第三凸起部54在衬底基板21的正投影不交叠。
具体地,在设置第二电极12的外环(第三环形63)与第一电极11的内环(第二环形62)为相似图形的基础上,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可选择的实施例为,在第二电极12的第二表面远离衬底层13一侧设置第三凸起部54,并设置第四电极24的第四表面在衬底基板21的正投影与第三凸起部54在衬底基板21的正投影不交叠;为方便描述,以第二电极12第二表面没有设置第三凸起部54的区域为第三凹陷部为例,在发光元件10与阵列基板20搭接时,第四电极24远离衬底基板21的一侧能够正好嵌入到第三凹陷部中,第四表面与第三凹陷部的底面进行电连接,且同时第四电极24的侧表面也有部分与第三凹陷部的侧表面进行电连接,在第四表面和第二表面搭接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四电极24与第二电极12侧表面的搭接面积;如此设置,既能够提高发光元件10与阵列基板20之间的搭接稳定性,还能够增加电极之间的搭接面积,以保障发光元件10与阵列基板20之间的电连接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第三凸起部54具有导电性,可选的第三凸起部54是第二电极12的一部分,也即可选择与第二电极12同材料同工艺制作而成,因此,第三凸起部54也具有导电性能。
图1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三种发光元件的一种俯视图,请参照图16,可选地,发光元件10包括第一发光元件101、第二发光元件102和第三发光元件103,第一发光元件101、第二发光元件102和第三发光元件103中,第一电极11在衬底层13所在表面的正投影形状各不相同;和/或,
第一发光元件101、第二发光元件102和第三发光元件103中,第二电极12在衬底层13所在表面的正投影形状各不相同。
具体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可选择的实施例,可设置显示面板100中的第一发光元件101、第二发光元件102、第三发光元件103中的第一电极11在衬底层1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形状各不相同,通过第一电极11的设置形状即可实现对于第一发光元件101、第二发光元件102和第三发光元件103的区分识别。
同理,也可设置显示面板100中的第一发光元件101、第二发光元件102、第三发光元件103中的第二电极12在衬底层1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形状各不相同,通过第二电极12的设置形状即可实现对于第一发光元件101、第二发光元件102和第三发光元件103的区分识别。
同理,也可在设置显示面板100中的第一发光元件101、第二发光元件102、第三发光元件103中的第一电极11在衬底层1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形状各不相同的同时,设置第一发光元件101、第二发光元件102、第三发光元件103中的第二电极12在衬底层1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形状也各不相同,通过第一电极11和/或第二电极12的形状设置均能够实现对于第一发光元件101、第二发光元件102和第三发光元件103的区分识别。
且设置第一电极11和/或第二电极12在衬底层1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形状各不相同时,对应于阵列基板20上的第三电极23和第四电极24形状也可适应性的调整,从而在将发光元件10与阵列基板20搭接的过程中,更容易识别到各个发光元件10对应的阵列基板20的位置,提高发光元件10的搭接效率和准确率。
图1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示意图,请结合图1-16参照图17,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200,该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为本申请提供的任一种显示面板100。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显示面板100的实施例,重复指出不再赘述。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和部件。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设置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为环形电极、第二电极位于第一电极围成的区域内,且在沿垂直于发光元件的衬底层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设置第一电极远离衬底层一侧的第一表面与第二电极远离衬底层一侧的第二表面之间包括第一间距,也即设置第一电极远离衬底层一侧的第一表面与第二电极远离衬底层一侧的第二表面不在同一平面上,阵列基板上设置能够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匹配的第三电极、第四电极,用以通过阵列基板实现对于发光元件的驱动发光;且将发光元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间距设置为不同,用以解决Micro LED在对位过程中存在的电极对位困难、对位精度难以控制,不同种类Micro LED难以区分对位的问题。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元件和阵列基板;
所述发光元件包括衬底层、位于衬底层一侧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为环形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围成的区域内;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层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衬底层一侧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电极远离所述衬底层一侧的第二表面之间包括第一间距;
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三电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具有第三表面,所述第四电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具有第四表面;
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电连接;
所述发光元件包括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和第三发光元件;
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中的所述第一间距、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中的所述第一间距、所述第三发光元件中的第一间距互不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元件为预设发光元件,所述预设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电极具有第一磁性,且与所述预设发光元件电连接的所述第三电极具有第二磁性;
其中,所述第一磁性和所述第二磁性为相反磁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元件为预设发光元件,所述预设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磁性涂层,所述第一磁性涂层形成于所述预设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表面;
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二磁性涂层,所述第二磁性涂层形成于与所述预设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的所述第三电极的所述第三表面;
所述第一磁性涂层与所述第二磁性涂层的磁性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包括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和第三发光元件;
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电极具有至少部分第一磁性区域;
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电极具有至少部分第二磁性区域;
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的所述第三电极具有至少部分第三磁性区域;
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的所述第三电极具有至少部分第四磁性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磁性区域和所述第二磁性区域所具有的磁性相反,所述第一磁性区域与所述第三磁性区域所具有的磁性相反,所述第二磁性区域和所述第四磁性区域所具有的磁性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电极具有部分第一磁性区域和部分第二磁性区域;其中,所述第一磁性区域与所述第二磁性区域在所述衬底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重合;
与所述第三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的所述第三电极具有部分第三磁性区域和部分第四磁性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磁性区域和所述第二磁性区域所具有的磁性相反,所述第一磁性区域与所述第三磁性区域所具有的磁性相反,所述第二磁性区域和所述第四磁性区域所具有的磁性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三发光元件的至少一者的所述第一电极为第一预设电极,所述第一预设电极具有第一磁性;
与所述第一预设电极电连接的所述第三电极具有第二磁性,所述第一磁性与所述第二磁性为相反磁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远离所述衬底层一侧设置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三表面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设置第二凸起部;
在垂直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正投影不交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还包括第一磁性区域;
在垂直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磁性区域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凸起部的正投影;
所述第三表面包括子表面区,在垂直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子表面区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所述子表面区为所述第二磁性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磁性区域和所述第二磁性区域所具有的磁性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衬底层所在表面的正投影形状中包括远离所述第二电极一侧的第一环形、靠近所述第二电极一侧的第二环形;
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衬底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形状中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电极一侧的第三环形;
其中,所述第一环形的形状和所述第二环形的形状不同,所述第二环形的形状和所述第三环形的形状为相似图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表面远离所述衬底层一侧设置第三凸起部;
所述第四表面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三凸起部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不交叠。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包括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和第三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三发光元件中,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衬底层所在表面的正投影形状各不相同;和/或,
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三发光元件中,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衬底层所在表面的正投影形状各不相同。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之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1648714.XA 2021-12-30 2021-12-30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2844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8714.XA CN114284412B (zh) 2021-12-30 2021-12-30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8714.XA CN114284412B (zh) 2021-12-30 2021-12-30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84412A CN114284412A (zh) 2022-04-05
CN114284412B true CN114284412B (zh) 2023-12-08

Family

ID=80878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48714.XA Active CN114284412B (zh) 2021-12-30 2021-12-30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8441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48502A (zh) * 2019-12-27 2020-04-2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312744A (zh) * 2020-03-31 2020-06-1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331689A (zh) * 2020-10-30 2021-02-05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066813A (zh) * 2021-03-18 2021-07-0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二极管显示承载基板及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3380937A (zh) * 2021-05-28 2021-09-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725253A (zh) * 2021-08-31 2021-11-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37280B (zh) * 2018-07-24 2021-05-1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48502A (zh) * 2019-12-27 2020-04-2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312744A (zh) * 2020-03-31 2020-06-1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331689A (zh) * 2020-10-30 2021-02-05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066813A (zh) * 2021-03-18 2021-07-0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二极管显示承载基板及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3380937A (zh) * 2021-05-28 2021-09-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725253A (zh) * 2021-08-31 2021-11-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84412A (zh) 2022-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87691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backlight unit
EP4012769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and substrate for manufacture of display device
US8267543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having LEDs and side reflectors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7359176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3748679B1 (en) Display device using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element
KR20220141269A (ko) Led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104856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4020568A1 (en) Display device using micro le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08183121A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US10768484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0085645A (zh) 显示装置
KR20210080873A (ko)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14284412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1024618A1 (ja)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US20200075685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725253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623828A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拼接显示装置
KR102682779B1 (ko) 기판
KR102458006B1 (ko) 반도체 발광소자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조방법
KR102262667B1 (ko) Led 어레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US11977808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7941071A (zh) 显示装置
US20230060259A1 (en) Assembly substrate structure of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520936B1 (ko) 반도체 발광소자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EP4167280A1 (en)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el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