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83560B - 一种高原高寒地区渣山边坡地质灾害监测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原高寒地区渣山边坡地质灾害监测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83560B
CN114283560B CN202111478575.0A CN202111478575A CN114283560B CN 114283560 B CN114283560 B CN 114283560B CN 202111478575 A CN202111478575 A CN 202111478575A CN 114283560 B CN114283560 B CN 1142835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rotection
fixedly connected
fram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785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83560A (zh
Inventor
谢色新
李飞
刘金森
王佟
杨庆祝
祁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ongmei Geologi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ongmei Geologi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ongmei Geologi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ongmei Geologi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7857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835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835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835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835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835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境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原高寒地区渣山边坡地质灾害监测平台,包括带有四个插设柱的底座,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框,防护框的四个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防护框侧壁与固定块顶部之间形成观察口,防护框内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块,安装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监测器,监测器通过观察口对山体进行监测,防护框的外围设有用于对监测器进行保护的防护机构;当泥石撞击到推动机构时,会利用矩形块带动两侧的矩形壳对泥石进行分流,从而延伸泥石覆盖平台需的时间,使得监测器有足够的时间能及时顺利将监测到的信号传输出去。

Description

一种高原高寒地区渣山边坡地质灾害监测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原高寒地区渣山边坡地质灾害监测平台。
背景技术
露天煤矿是主要的采煤方式, 因开矿会在草地上堆起了一座座渣山, 废渣堆积成的渣山不但污染环境、浪费土地,还存在物理结构不稳定,存在垮塌等风险,是矿区生态治理恢复的重要课题。
因渣山严重缺乏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在高原高寒地区的苛刻环境下,对于植物的生长极为不利 ,渣山将对生态环境造成持久而严重的负面影响,依靠渣山自身演替的恢复时间极其漫长,因此人工干预高原高寒地区渣山的生态恢复就成为十分必要的环境保护手段,植被修复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因渣山的物理结构不稳定,存在垮塌等风险,在进行高原高寒地区渣山的植被生态修复的过程中,为了尽可能的减少人身财产损失,需要对渣山边坡进行地质灾害监测,但现有的地质灾害监测平台在使用过程中,不具备将渣山边坡上滚落的砂石泥土进行分流的能力,从而使得现有的平台容易被滚落的砂石泥土覆盖,累积严重时以致监测器被滚落的砂石泥土所覆盖,使得监测器不能及时顺利将所监测到的灾害信号发射出,影响了渣山边坡的地质灾害监测,不利于对灾害监测的使用。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高原高寒地区渣山边坡地质灾害监测平台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原高寒地区渣山边坡地质灾害监测平台。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原高寒地区渣山边坡地质灾害监测平台,包括带有四个插设柱的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框,所述防护框的四个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防护框侧壁与固定块顶部之间形成观察口,所述防护框内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监测器,所述监测器通过所述观察口对渣山山体进行监测,所述防护框的外围设有用于对监测器进行保护的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框面向山体的一侧底座的顶部对称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的表面套设有矩形壳,所述矩形壳与第一固定柱的连接处设有让位槽,所述底座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的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第三固定柱,两个所述第三固定柱的表面分别与两个所述矩形壳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柱的表面套设有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固定柱表面以及矩形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矩形块的一侧设有推动矩形块滑动的推动机构,所述矩形壳面向渣山山体的一侧设有抖落泥石的震动机构;工作时,监测平台用来安装监测器,从而方便监测渣山边坡的地质灾害情况,当发生渣山边坡上滚落的砂石泥土将监测平台覆盖,使得监测器被滚落的砂石泥土所覆盖,使得监测器不能及时顺利将所监测到的灾害信号发射出,影响了渣山边坡的地质灾害监测,本技术方案可解决以上问题,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将底座底部的插设柱插设进土壤内,将监测器固定安装在底座顶部的安装块顶部,并将监测器的监测头朝向渣山山体方向,当发生渣山边坡上滚落泥石时,滚落的泥石会撞击到推动机构,推动机构推动矩形块进行滑动,转动连接在其两侧的矩形壳一端会随着矩形块进行移动,同时会拉动滑块沿着第一滑槽进行滑动,使得矩形壳呈V型结构,进而利于矩形壳将滚落的泥石分流到底座的两侧,同时矩形壳侧面的震动机构方便抖落下撞击的泥石,减少泥石的堆积,从而延长泥石将平台覆盖所需的时间,使得监测器有足够的时间能及时顺利将所监测到的信号传出,设置的第二扭簧,在矩形壳移动时,借助矩形壳与第一固定柱连接处之间的让位槽,增大矩形壳震动时的抖动程度,设置的防护框以及侧面的防护机构,方便阻挡山区野兽对监测器的侵犯,同时在渣山边坡上发生滚落泥石时,防护机构可有效对监测器进行防护,避免泥石对监测器进行撞击从而造成损坏情况的发生,降低使用成本。
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矩形槽、第三通口、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和连接块,所述矩形槽开设在防护框下方框体的顶部以及开设在防护框上方框体的内壁两侧,所述第三通口开设在位于下方的其中对称的两个所述矩形槽内,所述第一防护板等距固定安装在固定块底部与防护框之间,所述第二防护板等距滑动连接在矩形槽内,所述连接块滑动连接在矩形槽内,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防护板之间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通口的下方设有带动面向山体一侧的第二防护板进行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防护框其它侧面的第二防护板在连接机构的联动下进行密封遮挡,面向山体一侧的所述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以及防护框顶部的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一侧均设有减震机构;工作时,利用推动机构减缓泥石覆盖平台所需的时间,当泥石逐渐增多时还是会撞击到平台上方安装的监测器,本实施例可解决以上问题,具体实施方式如下,推动机构工作时借助供电机构给驱动机构内部元件进行供电,驱动机构工作带动两侧的第二防护板沿着矩形槽进行滑动,第二防护板与第一防护板错位分开,从而将防护框的两侧进行遮挡,同时在连接机构的作用下带动防护框其它侧面的第二防护板进行移动与第一防护板错位分开,从而实现对防护框侧面的全面遮挡,避免泥石进入防护框对监测器造成损坏情况的发生,并利用减震机构减少泥石对防护框侧面的撞击力度。
优选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齿轮和第一齿条,所述第一安装槽开设在底座的底部,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口处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第二安装槽开设在底座面向山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槽与第一安装槽相通,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弹簧,多个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安装槽的外部,所述推动板面向第二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所述齿轮转动安装在第一安装槽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一齿条滑动连接在第一安装槽的槽顶,所述齿轮分别与第二齿条以及第一齿条相啮合,所述第一安装槽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口,所述第一齿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L型连接板,所述第二L型连接板的一端穿过第二通口并延伸与矩形块的背面固定连接;工作时,当渣山边坡上发生滚落泥石时,滚落的泥石会提前撞击到推动板,推动板受力沿着第二安装槽压缩第二弹簧进行移动,在推动板移动时会推动第二齿条进行移动,由于齿轮分别与第一齿条以及第二齿条相啮合,因而在第二齿条移动时,借助齿轮的传动,方便带动齿轮往山体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在第二L型连接板的连接下,实现对矩形块的推动。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第一通口,所述第一通口开设在第一安装槽的槽底两端,所述第一通口与第三通口相通,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槽的内壁一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螺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L型连接板,所述第一L型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依次穿过第一通口和第三通口与其中两个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有供电机构用于电机的供电;工作时,通过供电机构给电机进行供电,电机为步进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会带动螺杆进行转动,由于第一L型连接板与螺杆螺纹连接,因而电机带动螺杆进行转动时,同时会带动第一L型连接板沿着第一通口进行移动,在第一L型连接板移动的同时会拉动与其连接的两个连接块沿着第三通口进行移动,由于连接块是用来连接第二防护板的,所以在电机的工作下,会带动第二防护板移动与第一防护板错位分开,实现对防护框的内部遮挡。
优选的,所述供电机构包括蓄电池、负电极板和第一弹簧,所述蓄电池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槽的内壁一侧,所述负电极板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槽的内壁之间,所述负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连接在第二齿条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正电极板,所述蓄电池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开关,所述开关通过导线分别与蓄电池以及正电极板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的负极与电机通过导线电性连接;工作时,在第二齿条受到推动板的推动进行移动时,通过第一弹簧安装在第二齿条一端的正电极板会随着第二齿条往负电极板的一侧进行移动,当正电极板与负电极板相贴合时,蓄电池给通过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给电机进行供电,从而方便电机进行工作。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T型连接板、第一滑杆、第一梯形块、第二梯形块、长块、第四通口和斜板,所述第一梯形块固定连接在面向山体一侧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防护板一侧,所述T型连接板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其中两个对称的所述第二防护板之间,所述T型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梯形块斜面相配合的第二梯形块,所述长块的下端与第一梯形块顶部固定连接,靠近所述长块上端的第一防护板一端开设有让位口,所述长块的上端穿过让位口与上方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防护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杆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滑杆的一端与安装块面向T型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滑杆的另一端贯穿T型连接板并延伸至其外部与防护框下框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与防护框之间的第一滑杆上套设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的一侧以及防护框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通口开设在防护框上框体的顶部四边,所述第四通口的内壁之间滑动连接有透视板,其中一个所述透视板的顶部对称固定安装有第二滚轮,所述斜板对称固定连接在上方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防护板的顶部,所述斜板的斜面一端与第二滚轮的侧面相贴,所述防护框的顶部设有对透视板进行支撑的弹性支撑机构;工作时,随着驱动机构带动防护框两侧进行封闭遮挡时,其中的第二防护板移动时,同时会带动第一梯形块进行移动,第一梯形块的斜面会推动安装在连接板一侧的第二梯形块,第二梯形块的斜面受力会带动连接板沿着第一滑杆拉伸第四弹簧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对防护框其它两侧的封闭遮挡,在第一梯形块移动时,长块会拉动防护框上方的第二防护板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对防护框顶部的封闭遮挡,在上方的第二防护板移动时,同时会带动斜板进行移动,斜板在移动时其一侧的斜面会向下按动第二滚轮,从而在弹性支撑机构的连接下,带动防护框四侧的透视板下端沿着第四通口的内壁下移至固定块的顶部,从而实现对防护框侧面上方的封闭遮挡,完全封闭的防护框,方便对内壁监测器进行防护,减少渣山边坡上泥石滚落时,泥石对监测器的撞击损伤,延长监测器的监测时间和保持监测能力。
优选的,所述弹性支撑机构包括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二滑杆分别固定安装在防护框顶部的四个拐角处,所述第二滑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三L型连接板,所述第三L型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透视板侧面上方固定连接,所述第三L型连接板底部与防护框顶部之间的第二滑杆上套设有第五弹簧;工作时,设置的第三L型连接板,方便将多个透视板的上方进行相连,设置的第五弹簧,方便借助第三L型连接板对透视板的支撑,当透视板下移时,会拉动第三L型连接板沿着第二滑杆压缩第五弹簧进行移动,从而方便将透视板的下端下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弹性复位力,为后面的脱离挤压后自动复位提供动力。
优选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第三安装槽、第六弹簧,所述第三安装槽分别等距开设在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的一侧,所述第三安装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有两个第六弹簧,两个所述第六弹簧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一端延伸至第三安装槽的外部;工作时,通过在防护框面向山体一侧的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以及防护框顶部的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一侧开设第三安装槽,方便安装带有第六弹簧的缓冲板,当泥石撞击到缓冲板时,缓冲板会压缩第六弹簧往第三安装槽内移动,在泥石撞击时,给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的侧面一个缓冲,同时设置的第六弹簧利于中和部分泥石撞击到缓冲板产生的震动力,减少泥石对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的损坏。
优选的,所述震动机构包括安装框、第二固定柱和第二挡板,所述安装框滑动安装在所述矩形壳内,所述安装框的内壁之间等距转动安装有若干个辊轴,所述安装框的两侧与矩形壳的内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三弹簧,所述第二固定柱转动安装在矩形壳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柱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拨动板,所述第二固定柱的表面套设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柱表面以及拨动板内壁固定来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柱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拨动齿,所述第二挡板对称滑动连接在矩形壳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二挡板的一侧与安装框靠近第三弹簧的一端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一端呈倾斜设置,所述矩形壳侧面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挡板一侧上方固定安装带有齿牙的拨动块,所述拨动块的齿牙与拨动齿相啮合;工作时,两侧的矩形壳随着矩形块呈V型结构时,矩形壳会推动部分泥石往平台的两侧进行移动,在推动的过程中会出现泥石堆积在底座顶部的现象发生,本实施例可解决以上问题,具体实施方式如下,由于第二固定柱的表面通过第一扭簧连接有拨动板,在泥石撞击到两侧的拨动板时,拨动板受力发生转动,同时在第一扭簧的拉动下带动第二固定柱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拨动齿进行转动,当拨动齿转动时,会借助拨动块推动第二挡板进行滑动,同时推动拨动块与拨动齿分离,由于第二挡板的侧面与安装有辊轴的安装框固定连接,因而在第二挡板滑动时,会带动安装框沿着矩形壳的内壁压缩以及拉伸第三弹簧进行滑动,同时设置的辊轴在安装框的滑动下增加其转动力度,在辊轴的转动以及安装框的滑动下,方便对撞击到矩形壳一侧的泥石进行引流,使其先向平台的两侧进行移动分流,延长泥石覆盖平台的时间,设置的第一扭簧,第一扭簧的复原力拉动拨动板,利于拨动板在使用时保持一直的拨动状态,同时设置的第三弹簧提供弹力推动矩形壳往复滑动,借助第二挡板实现对拨动块与拨动齿往复啮合分离,这种不断的拨动,会使得辊轴在晃动,使得泥土与辊轴之间不易粘黏,从而有利于对滚落泥石的快速引流。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对称固定安装有三角块,所述三角块的斜面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矩形壳面向防护框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伸缩轴一端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一滚轮,并且第一滚轮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的内壁上;工作时,设置的矩形壳的高度大多固定不变,在使用时不利于增加其高度,从而影响阻挡泥石的数量,本实施例可解决以上问题,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在矩形块带动矩形壳利用滑块在第一滑槽内进行滑动时,安装在伸缩杆下方的第一滚轮会沿着三角块斜面的第二滑槽向上移动,同时推动第一挡板沿着矩形壳上移,从而实现对矩形壳高度的增加,增加矩形壳阻挡泥石的量,延长泥石覆盖平台所需的时间,设置的伸缩杆,在矩形壳的一端随着矩形块转动时,会拉动伸缩杆延伸长度,使得第一滚轮始终得以沿着第二滑槽进行滑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渣山边坡上发生滚落泥石时,滚落的泥石会提前撞击到推动板,推动板移动时会推动第二齿条进行移动,同时借助齿轮的传动,方便带动齿轮往山体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在第二L型连接板的连接下,实现对矩形块的推动,同时会拉动滑块沿着第一滑槽进行滑动,使得矩形壳呈V型结构,进而利于矩形壳将滚落下的泥石分流到底座的两侧,延长泥石将平台覆盖所需的时间,使得监测器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及时顺利将所监测到的灾害信号发射出。
2、在泥石撞击到两侧的拨动板时,拨动板受力发生转动,同时在第一扭簧的拉动下带动第二固定柱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拨动齿进行转动,当拨动齿转动时,会借助拨动块推动第二挡板进行滑动,在第二挡板滑动时,会带动安装框沿着矩形壳的内壁压缩以及拉伸第三弹簧进行滑动,同时设置的辊轴在安装框的滑动下增加其转动力度,方便对撞击到矩形壳一侧的泥石进行转动引流,使其先向平台的两侧进行移动分流,延长泥石覆盖平台的时间。
3、在矩形块带动矩形壳利用滑块在第一滑槽内进行滑动时,安装在伸缩杆下方的第一滚轮会沿着三角块斜面的第二滑槽向上移动,同时推动第一挡板沿着矩形壳上移,从而实现对矩形壳高度的增加,增加矩形壳阻挡泥石的数量,延长泥石覆盖平台所需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电机和螺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整体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推动板和第二弹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5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安装框和辊轴结构示意图(一侧的第二挡板被局部剖面);
图8为本发明图7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结构示意图(本视图对底座一侧进行了剖面,及防护框下方进行局部剖面);
图10为本发明图9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局部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图11中E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长块和斜板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矩形槽和第三通口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六弹簧和缓冲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1、第一安装槽2、固定板3、电机4、螺杆5、第一L型连接板6、第一通口7、蓄电池8、开关9、负电极板10、正电极板11、第一弹簧12、第一齿条13、齿轮14、第二齿条15、第二安装槽16、推动板17、第二弹簧18、第二通口19、第二L型连接板20、矩形块21、矩形壳22、第一滑槽23、滑块24、第一固定柱25、第一挡板26、伸缩杆27、三角块28、第二滑槽29、第一滚轮30、安装框31、辊轴32、第三弹簧33、第二挡板34、拨动板35、第二固定柱36、第一扭簧37、拨动齿38、拨动块39、第三固定柱40、第二扭簧41、防护框42、矩形槽43、第三通口44、第四通口45、固定块46、透视板47、第一防护板48、第二防护板49、连接块50、T型连接板51、第一滑杆52、第四弹簧53、第一梯形块54、第二梯形块55、长块56、斜板57、第二滚轮58、第五弹簧59、第三L型连接板60、第三安装槽61、第六弹簧62、缓冲板63、安装块64、监测器65、第二滑杆6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15所示的一种高原高寒地区渣山边坡地质灾害监测平台,包括带有四个插设柱的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框42,防护框42的四个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6,防护框42侧壁与固定块46顶部之间形成观察口,防护框42内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块64,安装块6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监测器65,监测器65通过观察口对渣山山体进行监测,防护框42的外围设有用于对监测器65进行保护的防护机构,防护框42面向山体的一侧底座1的顶部对称开设有第一滑槽23,第一滑槽23内滑动连接有滑块24,滑块24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柱25,第一固定柱25的表面套设有矩形壳22,矩形壳22与第一固定柱25的连接处设有让位槽,底座1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矩形块21,矩形块21的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第三固定柱40,两个第三固定柱40的表面分别与两个矩形壳22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柱40的表面套设有第二扭簧41,第二扭簧41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固定柱40表面以及矩形壳22的内壁固定连接,矩形块21的一侧设有推动矩形块21滑动的推动机构,矩形壳22面向渣山山体的一侧设有抖落泥石的震动机构;工作时,监测平台用来安装监测器65,从而方便监测渣山边坡的地质灾害情况,当发生渣山边坡上滚落的砂石泥土将监测平台覆盖,使得监测器被滚落的砂石泥土所覆盖,使得监测器不能及时顺利将所监测到的灾害信号发射出,影响了渣山边坡的地质灾害监测,本技术方案可解决以上问题,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将底座1底部的插设柱插设进土壤内,将监测器65固定安装在底座1顶部的安装块64顶部,并将监测器65的监测头朝向渣山山体方向,如图1所示,当发生渣山边坡上滚落泥石时,滚落的泥石会撞击到推动机构,推动机构推动矩形块21进行滑动,转动连接在其两侧的矩形壳22一端会随着矩形块21进行移动,同时会拉动滑块24沿着第一滑槽23进行滑动,使得矩形壳22呈V型结构,进而利于矩形壳22将滚落的泥石分流到底座1的两侧,同时矩形壳22侧面的震动机构方便抖落下撞击的泥石,减少泥石的堆积,从而延长泥石将平台覆盖所需的时间,使得监测器65有足够的时间能及时顺利将所监测到的信号传出,设置的第二扭簧41,在矩形壳22移动时,借助矩形壳22与第一固定柱25连接处之间的让位槽,增大矩形壳22震动时的抖动程度,设置的防护框42以及侧面的防护机构,方便阻挡山区野兽对监测器65的侵犯,同时在渣山边坡上发生滚落泥石时,防护机构可有效对监测器65进行防护,避免泥石对监测器65进行撞击从而造成损坏情况的发生,降低使用成本。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防护机构包括矩形槽43、第三通口44、第一防护板48、第二防护板49和连接块50,矩形槽43开设在防护框42下方框体的顶部以及开设在防护框42上方框体的内壁两侧,第三通口44开设在位于下方的其中对称的两个矩形槽43内,第一防护板48等距固定安装在固定块46底部与防护框42之间,第二防护板49等距滑动连接在矩形槽43内,连接块50滑动连接在矩形槽43内,相邻的两个第二防护板49之间通过连接块50固定连接,第三通口44的下方设有带动面向山体一侧的第二防护板49进行移动的驱动机构,防护框42其它侧面的第二防护板49在连接机构的联动下进行密封遮挡,面向山体一侧的第一防护板48和第二防护板49以及防护框42顶部的第一防护板48和第二防护板49一侧均设有减震机构;工作时,利用推动机构减缓泥石覆盖平台所需的时间,当泥石逐渐增多时还是会撞击到平台上方安装的监测器65,本实施例可解决以上问题,具体实施方式如下,推动机构工作时借助供电机构给驱动机构内部元件进行供电,驱动机构工作带动两侧的第二防护板49沿着矩形槽43进行滑动,第二防护板49与第一防护板48错位分开,从而将防护框42的两侧进行遮挡,同时在连接机构的作用下带动防护框42其它侧面的第二防护板49进行移动与第一防护板48错位分开,从而实现对防护框42侧面的全面遮挡,避免泥石进入防护框42对监测器65造成损坏情况的发生,并利用减震机构减少泥石对防护框42侧面的撞击力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推动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槽2、第二安装槽16、齿轮14和第一齿条13,第一安装槽2开设在底座1的底部,第一安装槽2的槽口处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固定板3,第二安装槽16开设在底座1面向山体的一侧,第二安装槽16与第一安装槽2相通,第二安装槽16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弹簧18,多个第二弹簧18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推动板17,推动板17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安装槽16的外部,推动板17面向第二弹簧1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15,齿轮14转动安装在第一安装槽2的内壁之间,第一齿条13滑动连接在第一安装槽2的槽顶,齿轮14分别与第二齿条15以及第一齿条13相啮合,第一安装槽2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口19,第一齿条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L型连接板20,第二L型连接板20的一端穿过第二通口19并延伸与矩形块21背面固定连接;
工作时,当渣山边坡上发生泥石滚落时,滚落的泥石会提前撞击到推动板17,推动板17受力沿着第二安装槽16压缩第二弹簧18进行移动,在推动板17移动时会推动第二齿条15进行移动,由于齿轮14分别与第一齿条13以及第二齿条15相啮合,因而在第二齿条15移动时,借助齿轮14的传动,方便带动齿轮14往山体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在第二L型连接板20的连接下,实现对矩形块21的推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驱动机构包括电机4和第一通口7,第一通口7开设在第一安装槽2的槽底两端,第一通口7与第三通口44相通,电机4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槽2的内壁一侧,电机4的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有螺杆5,螺杆5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槽2的内壁转动连接,螺杆5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L型连接板6,第一L型连接板6的两端分别依次穿过第一通口7和第三通口44与其中两个连接块50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槽2内设有供电机构用于电机4的供电;工作时,通过供电机构给电机4进行供电,电机4为步进电机,电机4的输出轴会带动螺杆5进行转动,由于第一L型连接板6与螺杆5螺纹连接,因而电机4带动螺杆5进行转动时,同时会带动第一L型连接板6沿着第一通口7进行移动,在第一L型连接板6移动的同时会拉动与其连接的两个连接块50沿着第三通口44进行移动,由于连接块50是用来连接第二防护板49的,所以在电机4的工作下,会带动第二防护板49移动与第一防护板48错位分开,实现对防护框42的内部遮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供电机构包括蓄电池8、负电极板10和第一弹簧12,蓄电池8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槽2的内壁一侧,负电极板10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槽2的内壁之间,负电极板10通过导线与电机4电性连接,第一弹簧12固定连接在第二齿条15的一端,第一弹簧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正电极板11,蓄电池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开关9,开关9通过导线分别与蓄电池8以及正电极板11电性连接,蓄电池8的负极与电机4通过导线电性连接;工作时,在第二齿条15受到推动板17的推动进行移动时,通过第一弹簧12安装在第二齿条15一端的正电极板11会随着第二齿条15往负电极板10的一侧进行移动,当正电极板11与负电极板10相贴合时,蓄电池8给通过正电极板11和负电极板10给电机4进行供电,从而方便电机4进行工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连接机构包括T型连接板51、第一滑杆52、第一梯形块54、第二梯形块55、长块56、第四通口45和斜板57,第一梯形块54固定连接在面向山体一侧的其中一个第二防护板49一侧,T型连接板51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其中两个对称的第二防护板49之间,T型连接板5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梯形块54斜面相配合的第二梯形块55,长块56的下端与第一梯形块54顶部固定连接,靠近长块56上端的第一防护板48一端开设有让位口,长块56的上端穿过让位口与上方其中一个第二防护板49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滑杆52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滑杆52的一端与安装块64面向T型连接板51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第一滑杆52的另一端贯穿T型连接板51并延伸至其外部与防护框42下框体内壁固定连接,连接板51与防护框42之间的第一滑杆52上套设有第四弹簧53,第四弹簧53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51的一侧以及防护框42内壁固定连接,第四通口45开设在防护框42上框体的顶部四边,第四通口45的内壁之间滑动连接有透视板47,其中一个透视板47的顶部对称固定安装有第二滚轮58,斜板57对称固定连接在上方其中一个第二防护板49的顶部,斜板57的斜面一端与第二滚轮58的侧面相贴,防护框42的顶部设有对透视板47进行支撑的弹性支撑机构;工作时,随着驱动机构带动防护框42两侧进行封闭遮挡时,其中的第二防护板49移动时,同时会带动第一梯形块54进行移动,第一梯形块54的斜面会推动安装在连接板51一侧的第二梯形块55,第二梯形块55的斜面受力会带动连接板51沿着第一滑杆52拉伸第四弹簧53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对防护框42其它两侧的封闭遮挡,在第一梯形块54移动时,长块56会拉动防护框42上方的第二防护板49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对防护框42顶部的封闭遮挡,在上方的第二防护板49移动时,同时会带动斜板57进行移动,斜板57在移动时其一侧的斜面会向下按动第二滚轮58,从而在弹性支撑机构的连接下,带动防护框42四侧的透视板47下端沿着第四通口45的内壁下移至固定块46的顶部,从而实现对防护框42侧面上方的封闭遮挡,完全封闭的防护框42,方便对内壁监测器65进行防护,减少渣山边坡上泥石滚落时,泥石对监测器65的撞击损伤,延长监测器65的监测时间和保持监测能力。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弹性支撑机构包括第二滑杆66,第二滑杆66设置有四个,四个第二滑杆66分别固定安装在防护框42顶部的四个拐角处,第二滑杆66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三L型连接板60,第三L型连接板60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透视板47侧面上方固定连接,第三L型连接板60底部与防护框42顶部之间的第二滑杆66上套设有第五弹簧59;工作时,设置的第三L型连接板60,方便将多个透视板47的上方进行相连,设置的第五弹簧59,方便借助第三L型连接板6对透视板47的支撑,当透视板47下移时,会拉动第三L型连接板60沿着第二滑杆66压缩第五弹簧59进行移动,从而方便将透视板47的下端下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弹性复位力,为后面的脱离挤压后自动复位提供动力。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减震机构包括第三安装槽61、第六弹簧62,第三安装槽61分别等距开设在第一防护板48和第二防护板49的一侧,第三安装槽61的槽底固定连接有两个第六弹簧62,两个第六弹簧62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缓冲板63,缓冲板63的一端延伸至第三安装槽61的外部;工作时,通过在防护框42面向山体一侧的第一防护板48和第二防护板49以及防护框42顶部的第一防护板48和第二防护板49一侧开设第三安装槽61,方便安装带有第六弹簧62的缓冲板63,当泥石撞击到缓冲板63时,缓冲板63会压缩第六弹簧62往第三安装槽61内移动,在泥石撞击时,给第一防护板48和第二防护板49的侧面一个缓冲,同时设置的第六弹簧62利于中和部分泥石撞击到缓冲板63产生的震动力,减少泥石对第一防护板48和第二防护板49的损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震动机构包括安装框31、第二固定柱36和第二挡板34,安装框31滑动安装在矩形壳22内,安装框31的内壁之间等距转动安装有若干个辊轴32,安装框31的两侧与矩形壳22的内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三弹簧33,第二固定柱36转动安装在矩形壳22的一侧,第二固定柱36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拨动板35,第二固定柱36的表面套设有第一扭簧37,第一扭簧37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柱36表面以及拨动板35内壁固定来连接,第二固定柱36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拨动齿38,第二挡板34对称滑动连接在矩形壳22的一侧,两个第二挡板34的一侧与安装框31靠近第三弹簧33的一端侧面固定连接,第二挡板34一端呈倾斜设置,矩形壳22侧面的其中一个第二挡板34一侧上方固定安装带有齿牙的拨动块39,拨动块39的齿牙与拨动齿38相啮合;工作时,两侧的矩形壳22随着矩形块21呈V型结构时,矩形壳22会推动部分泥石往平台的两侧进行移动,在推动的过程中会出现泥石堆积在底座1顶部的现象发生,本实施例可解决以上问题,具体实施方式如下,由于第二固定柱36的表面通过第一扭簧37连接有拨动板35,在泥石撞击到两侧的拨动板35时,拨动板35受力发生转动,同时在第一扭簧37的拉动下带动第二固定柱36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拨动齿38进行转动,当拨动齿38转动时,会借助拨动块39推动第二挡板34进行滑动,同时推动拨动块39与拨动齿38分离,由于第二挡板34的侧面与安装有辊轴32的安装框31固定连接,因而在第二挡板34滑动时,会带动安装框31沿着矩形壳22的内壁压缩以及拉伸第三弹簧33进行滑动,同时设置的辊轴32在安装框31的滑动下增加其转动力度,在辊轴32的转动以及安装框31的滑动下,方便对撞击到矩形壳22一侧的泥石进行引流,使其先向平台的两侧进行移动分流,延长泥石覆盖平台的时间,设置的第一扭簧37,第一扭簧37的复原力拉动拨动板35,利于拨动板35在使用时保持一直的拨动状态,同时设置的第三弹簧33提供弹力推动矩形壳22往复滑动,借助第二挡板34实现对拨动块39与拨动齿38往复啮合分离,这种不断的拨动,会使得辊轴32在晃动,使得泥土与辊轴32之间不易粘黏,从而有利于对滚落泥石的快速引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底座1的顶部对称固定安装有三角块28,三角块28的斜面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29,矩形壳22面向防护框42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挡板26,第一挡板26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伸缩杆27,伸缩杆27的伸缩轴一端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一滚轮30,并且第一滚轮30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29的内壁上;工作时,设置的矩形壳22的高度大多固定不变,在使用时不利于增加其高度,从而影响阻挡泥石的数量,本实施例可解决以上问题,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在矩形块21带动矩形壳22利用滑块24在第一滑槽23内进行滑动时,安装在伸缩杆27下方的第一滚轮30会沿着三角块28斜面的第二滑槽29向上移动,同时推动第一挡板26沿着矩形壳22上移,从而实现对矩形壳22高度的增加,增加矩形壳22阻挡泥石的量,延长泥石覆盖平台所需的时间,设置的伸缩杆27,在矩形壳22的一端随着矩形块21转动时,会拉动伸缩杆27延伸长度,使得第一滚轮30始终得以沿着第二滑槽29进行滑动。
本发明工作原理:
根据说明书附图1-15所示,使用时,将底座1底部的插设柱插设进土壤内,将监测器65固定安装在底座1顶部的安装块64顶部,并将监测器65的监测头朝向渣山山体方向,如图1所示,当发生渣山边坡上滚落泥石时,滚落的泥石会撞击到推动机构,推动机构推动矩形块21进行滑动,转动连接在其两侧的矩形壳22一端会随着矩形块21进行移动,同时会拉动滑块24沿着第一滑槽23进行滑动,使得矩形壳22呈V型结构,进而利于矩形壳22将滚落的泥石分流到底座1的两侧,同时矩形壳22侧面的震动机构方便抖落下撞击的泥石,减少泥石的堆积,从而延长泥石将平台覆盖所需的时间,使得监测器65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及时顺利将所监测到的灾害信号发射出,设置的第二扭簧41,在矩形壳22移动时,借助矩形壳22与第一固定柱25连接处之间的让位槽,增大矩形壳22震动时的抖动程度,设置的防护框42以及侧面的防护机构,方便阻挡山区野兽对监测器65的侵犯,同时在渣山边坡上发生滚落泥石时,防护机构可有效对监测器65进行防护,避免泥石对监测器65进行撞击从而造成损坏情况的发生。

Claims (10)

1.一种高原高寒地区渣山边坡地质灾害监测平台,包括带有四个插设柱的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框(42),所述防护框(42)的四个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6),所述防护框(42)侧壁与固定块(46)顶部之间形成观察口,所述防护框(42)内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块(64),所述安装块(6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监测器(65),所述监测器(65)通过所述观察口对山体进行监测,所述防护框(42)的外围设有用于对监测器(65)进行保护的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框(42)面向山体的一侧底座(1)的顶部对称开设有第一滑槽(23),所述第一滑槽(23)内滑动连接有滑块(24),所述滑块(24)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柱(25),所述第一固定柱(25)的表面套设有矩形壳(22),所述矩形壳(22)与第一固定柱(25)的连接处设有让位槽,所述底座(1)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矩形块(21),所述矩形块(21)的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第三固定柱(40),两个所述第三固定柱(40)的表面分别与两个所述矩形壳(22)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柱(40)的表面套设有第二扭簧(41),所述第二扭簧(41)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固定柱(40)表面以及矩形壳(2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矩形块(21)的一侧设有推动矩形块(21)滑动的推动机构,所述矩形壳(22)面向山体的一侧设有抖落泥石的震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原高寒地区渣山边坡地质灾害监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包括矩形槽(43)、第三通口(44)、第一防护板(48)、第二防护板(49)和连接块(50),所述矩形槽(43)开设在防护框(42)下方框体的顶部以及开设在防护框(42)上方框体的内壁两侧,所述第三通口(44)开设在位于下方的其中对称的两个所述矩形槽(43)内,所述第一防护板(48)等距固定安装在固定块(46)底部与防护框(42)之间,所述第二防护板(49)等距滑动连接在矩形槽(43)内,所述连接块(50)滑动连接在矩形槽(43)内,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防护板(49)之间通过连接块(50)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通口(44)的下方设有带动面向山体一侧的第二防护板(49)进行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防护框(42)其它侧面的第二防护板(49)在连接机构的联动下进行密封遮挡,面向山体一侧的所述第一防护板(48)和第二防护板(49)以及防护框(42)顶部的第一防护板(48)和第二防护板(49)一侧均设有减震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原高寒地区渣山边坡地质灾害监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槽(2)、第二安装槽(16)、齿轮(14)和第一齿条(13),所述第一安装槽(2)开设在底座(1)的底部,所述第一安装槽(2)的槽口处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固定板(3),所述第二安装槽(16)开设在底座(1)面向山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槽(16)与第一安装槽(2)相通,所述第二安装槽(16)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弹簧(18),多个所述第二弹簧(18)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推动板(17),所述推动板(17)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安装槽(16)的外部,所述推动板(17)面向第二弹簧(1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15),所述齿轮(14)转动安装在第一安装槽(2)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一齿条(13)滑动连接在第一安装槽(2)的槽顶,所述齿轮(14)分别与第二齿条(15)以及第一齿条(13)相啮合,所述第一安装槽(2)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口(19),所述第一齿条(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L型连接板(20),所述第二L型连接板(20)的一端穿过第二通口(19)并延伸与矩形块(21)的背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原高寒地区渣山边坡地质灾害监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4)和第一通口(7),所述第一通口(7)开设在第一安装槽(2)的槽底两端,所述第一通口(7)与第三通口(44)相通,所述电机(4)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槽(2)的内壁一侧,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有螺杆(5),所述螺杆(5)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槽(2)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螺杆(5)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L型连接板(6),所述第一L型连接板(6)的两端分别依次穿过第一通口(7)和第三通口(44)与其中两个所述连接块(50)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槽(2)内设有供电机构用于电机(4)的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原高寒地区渣山边坡地质灾害监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机构包括蓄电池(8)、负电极板(10)和第一弹簧(12),所述蓄电池(8)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槽(2)的内壁一侧,所述负电极板(10)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槽(2)的内壁之间,所述负电极板(10)通过导线与电机(4)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2)固定连接在第二齿条(15)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正电极板(11),所述蓄电池(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开关(9),所述开关(9)通过导线分别与蓄电池(8)以及正电极板(11)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8)的负极与电机(4)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原高寒地区渣山边坡地质灾害监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T型连接板(51)、第一滑杆(52)、第一梯形块(54)、第二梯形块(55)、长块(56)、第四通口(45)和斜板(57),所述第一梯形块(54)固定连接在面向山体一侧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防护板(49)一侧,所述T型连接板(51)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其中两个对称的所述第二防护板(49)之间,所述T型连接板(5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梯形块(54)斜面相配合的第二梯形块(55),所述长块(56)的下端与第一梯形块(54)顶部固定连接,靠近所述长块(56)上端的第一防护板(48)一端开设有让位口,所述长块(56)的上端穿过让位口与上方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防护板(49)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杆(5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滑杆(52)的一端与安装块(64)面向T型连接板(51)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滑杆(52)的另一端贯穿T型连接板(51)并延伸至其外部与防护框(42)下框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51)与防护框(42)之间的第一滑杆(52)上套设有第四弹簧(53),所述第四弹簧(53)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51)的一侧以及防护框(42)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通口(45)开设在防护框(42)上框体的顶部四边,所述第四通口(45)的内壁之间滑动连接有透视板(47),其中一个所述透视板(47)的顶部对称固定安装有第二滚轮(58),所述斜板(57)对称固定连接在上方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防护板(49)的顶部,所述斜板(57)的斜面一端与第二滚轮(58)的侧面相贴,所述防护框(42)的顶部设有对透视板(47)进行支撑的弹性支撑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原高寒地区渣山边坡地质灾害监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机构包括第二滑杆(66),所述第二滑杆(66)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二滑杆(66)分别固定安装在防护框(42)顶部的四个拐角处,所述第二滑杆(66)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三L型连接板(60),所述第三L型连接板(60)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透视板(47)侧面上方固定连接,所述第三L型连接板(60)底部与防护框(42)顶部之间的第二滑杆(66)上套设有第五弹簧(59)。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原高寒地区渣山边坡地质灾害监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第三安装槽(61)、第六弹簧(62),所述第三安装槽(61)分别等距开设在第一防护板(48)和第二防护板(49)的一侧,所述第三安装槽(61)的槽底固定连接有两个第六弹簧(62),两个所述第六弹簧(62)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缓冲板(63),所述缓冲板(63)的一端延伸至第三安装槽(61)的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原高寒地区渣山边坡地质灾害监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机构包括安装框(31)、第二固定柱(36)和第二挡板(34),所述安装框(31)滑动安装在所述矩形壳(22)内,所述安装框(31)的内壁之间等距转动安装有若干个辊轴(32),所述安装框(31)的两侧与矩形壳(22)的内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三弹簧(33),所述第二固定柱(36)转动安装在矩形壳(22)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柱(36)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拨动板(35),所述第二固定柱(36)的表面套设有第一扭簧(37),所述第一扭簧(37)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柱(36)表面以及拨动板(35)内壁固定来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柱(36)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拨动齿(38),所述第二挡板(34)对称滑动连接在矩形壳(22)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二挡板(34)的一侧与安装框(31)靠近第三弹簧(33)的一端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34)一端呈倾斜设置,所述矩形壳(22)侧面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挡板(34)一侧上方固定安装带有齿牙的拨动块(39),所述拨动块(39)的齿牙与拨动齿(38)相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原高寒地区渣山边坡地质灾害监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对称固定安装有三角块(28),所述三角块(28)的斜面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29),所述矩形壳(22)面向防护框(42)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挡板(26),所述第一挡板(26)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伸缩杆(27),所述伸缩杆(27)的伸缩轴一端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一滚轮(30),并且第一滚轮(30)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29)的内壁上。
CN202111478575.0A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高原高寒地区渣山边坡地质灾害监测平台 Active CN1142835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8575.0A CN114283560B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高原高寒地区渣山边坡地质灾害监测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8575.0A CN114283560B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高原高寒地区渣山边坡地质灾害监测平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83560A CN114283560A (zh) 2022-04-05
CN114283560B true CN114283560B (zh) 2023-05-09

Family

ID=80870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78575.0A Active CN114283560B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高原高寒地区渣山边坡地质灾害监测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8356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66095A (en) * 1993-06-10 1995-11-14 Scott Investment Partners Underground support system and method of support
WO2013030810A1 (en) * 2011-09-02 2013-03-07 Hans Scheel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protection against tsunami -waves and high sea-waves caused by storms
CN110359382A (zh) * 2019-07-25 2019-10-22 缙云松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山体滑坡防护装置
CN212181617U (zh) * 2020-05-22 2020-12-18 甘肃工程地质研究院 地质灾害主动监测网
JP3233813U (ja) * 2021-06-16 2021-09-02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学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 Of Highway Ministry Of Transport 軽質コンクリート覆道防護構造
CN113405607A (zh) * 2021-07-02 2021-09-17 中煤航测遥感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灾害监测装置
CN214669057U (zh) * 2021-04-03 2021-11-09 崔原 一种多功能地质灾害监测平台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66095A (en) * 1993-06-10 1995-11-14 Scott Investment Partners Underground support system and method of support
WO2013030810A1 (en) * 2011-09-02 2013-03-07 Hans Scheel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protection against tsunami -waves and high sea-waves caused by storms
CN110359382A (zh) * 2019-07-25 2019-10-22 缙云松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山体滑坡防护装置
CN212181617U (zh) * 2020-05-22 2020-12-18 甘肃工程地质研究院 地质灾害主动监测网
CN214669057U (zh) * 2021-04-03 2021-11-09 崔原 一种多功能地质灾害监测平台
JP3233813U (ja) * 2021-06-16 2021-09-02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学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 Of Highway Ministry Of Transport 軽質コンクリート覆道防護構造
CN113405607A (zh) * 2021-07-02 2021-09-17 中煤航测遥感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灾害监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83560A (zh) 2022-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288408U (zh) 一种路桥工程用高效破碎装置
CN112304786A (zh) 一种建筑土木用混凝土抗裂性检测装置
CN112973855A (zh) 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碾磨式石块破碎装置
CN114283560B (zh) 一种高原高寒地区渣山边坡地质灾害监测平台
CN219870885U (zh) 一种井下粉尘浓度检测器
CN116884181A (zh) 垂直节理斜坡监测预警装置
CN116747945A (zh) 一种建筑垃圾粉碎过筛设备
CN116174466A (zh) 一种土壤修复翻土装置及方法
CN110496695B (zh) 一种煤矿石加工装置
CN115749894A (zh) 一种隧道施工用防护机构
CN114440725A (zh) 一种爆破飞石防护装置及方法
CN117090231B (zh) 一种高速公路岩质边坡生态防护装置
CN206333020U (zh) 一种土豆脱土收获机
CN111807655A (zh) 一种河道淤泥环保分离处理系统
CN114715634B (zh) 一种煤矿下料用防堵塞装置
CN113529595B (zh) 一种矿山采矿安全防护装置
CN116575745B (zh) 建筑外墙防护装置
CN217945247U (zh) 一种煤矿机电运输用的防护装置
CN216224791U (zh) 一种园林土壤处理用土壤细化装置
CN220789305U (zh) 一种混凝土粉碎装置
CN218669415U (zh) 一种防坠石型安全防护结构
CN220522071U (zh) 一种建筑施工外墙体坠物防护装置
CN220725143U (zh) 一种用于矿山的边坡防护装置
CN221258200U (zh) 一种定点监测支撑调节机构
CN221169438U (zh) 一种矿业采掘用钻孔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7 Jiafu Street, Baiyun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440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Zhongmei geologi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440 Room 401, 4th floor, Jiabai Plaza, No. 15, Baihualing North Street, Jiahe street, Baiyun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Zhongmei geologi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