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77558A - 一种控制方法、衣物处理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方法、衣物处理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77558A
CN114277558A CN202011035420.5A CN202011035420A CN114277558A CN 114277558 A CN114277558 A CN 114277558A CN 202011035420 A CN202011035420 A CN 202011035420A CN 114277558 A CN114277558 A CN 1142775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drying
heating
power
he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354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聪
邓德喜
丁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3542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775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77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75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Washing Machine And Dry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控制方法、衣物处理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确定进入烘干阶段,开启风扇和加热装置;确定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筒内温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对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筒内的待烘干对象执行热脱水过程;在所述热脱水过程结束后,控制所述衣物处理设备执行烘干过程;确定所述待烘干对象达到烘干完成条件,结束所述烘干阶段。这样在衣物处理设备启动后直接启动加热装置以对筒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无需再进行冷脱水过程,既能缩短烘干时长,又能降低功耗,节省电能,而且减少脱水次数,能够减少噪音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方法、衣物处理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方法、衣物处理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衣物处理设备,如洗干一体机、干衣机等已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用电器。在衣物烘干阶段,相关技术中的控制方式是先进行第一次冷脱水过程;然后进入加热烘干过程,衣物中的水分蒸发为水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湿热空气,进入冷凝器,将湿热空气中水蒸汽冷凝成水,经排水管道排出;在筒内温度上升到设定温度值时,停止加热,进行第二次热脱水过程;热脱水过程结束后,重复之前的加热烘干过程,直至达到衣物烘干,结束整个过程。
可见,在整个衣物烘干阶段,包括两次脱水过程,在第二次热脱水过程中,衣物处理设备停止加热,造成内筒和衣物表面温度降低,在后续加热烘干过程需耗费时间提高内筒和衣物温度;并且,冷凝水进入冷凝器,开始温度偏低,造成整机温度上升缓慢,吸收衣物水分的能力减弱;随着烘干过程的进行,为避免筒内温度过高,加热管进入频繁启停状态,这样会减少热量的输入,增加烘干时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衣物处理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衣物处理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进入烘干阶段,开启风扇和加热装置;
确定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筒内温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对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筒内的待烘干对象执行热脱水过程;
在所述热脱水过程结束后,控制所述衣物处理设备执行烘干过程;
确定所述待烘干对象达到烘干完成条件,结束所述烘干阶段。
这样在衣物处理设备启动后直接启动加热装置以对筒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无需再进行冷脱水过程,既能缩短烘干时长,又能降低功耗,节省电能,而且减少脱水次数,能够减少噪音污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筒内温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控制所述衣物处理设备执行热脱水过程,包括:
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第一功率工作;
检测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冷凝器流出的空气的温度以获取第一温度值;
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达到第一温度阈值,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第二功率工作,所述第二功率小于所述第一功率;
控制所述衣物处理设备执行热脱水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所述衣物处理设备执行烘干过程,包括:
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第一功率工作;
检测待流入筒内的空气的温度以获取第二温度值;
确定所述第二温度值达到第二温度阈值,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第二功率工作,直至待流入筒内的空气的温度下降至第三温度阈值,控制所述加热装置重新以第一功率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冷凝器流出的空气的温度以获取第四温度值;
确定所述第四温度值达到第四温度阈值,控制冷凝水进入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冷凝器,以对筒内流出的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冷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
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同时工作以使所述加热装置以第一功率工作;
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管工作或控制所述第二加热管工作,以使所述加热装置以第二功率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待烘干对象达到烘干完成条件,结束所述烘干阶段,包括:
检测筒内湿度,得到湿度值;
在所述湿度值小于湿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待烘干对象达到烘干完成条件;
关闭风扇和加热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热脱水过程的执行时长;
在所述执行时长达到时长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热脱水过程结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所述设备包括风扇、加热装置、温度传感器、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
所述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同时工作时,所述加热装置以第一功率工作;
所述第一加热管工作或所述第二加热管工作时,所述加热装置以第二功率工作,所述第二功率小于所述第一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配置为执行上述控制方法的步骤。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脱水过程的一种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烘干过程的一种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烘干过程的又一种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5为相关技术中提供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6为相关技术中加热管出口温度和加热管工作功率的变化曲线;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洗干一体机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种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加热管出口温度和加热管工作功率的变化曲线;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的一种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下面参照图1至图10来描述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衣物处理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图1所示的步骤S101至步骤S104,以下结合图1对各步骤进行说明。
步骤S101,确定进入烘干阶段,开启风扇和加热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应用于衣物处理设备,该衣物处理设备可以为洗干一体机、干衣机等具有烘干功能的设备。所述待烘干对象可以为清洗的衣物、鞋包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设备以洗干一体机为例进行说明,下文未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均指洗干一体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洗干一体机烘干衣物时,其工作原理为干燥的冷空气被加热器加热成干燥的热空气;干燥的热空气穿过待烘干的衣物变成湿热空气;湿热空气经过冷凝器,变成干燥的冷空气和凝结水,凝结水由排水管排出;干燥的冷空气再次通过加热器变成干燥的热空气穿过衣物,如此不断地循环,将衣物的水分带走,达到烘干衣物的目的。
用户将待烘干衣物放入洗干一体机筒内并选择烘干程序以进入烘干阶段,本申请实施例中,进入烘干阶段后,无需进行冷脱水过程,直接开启风扇,同时启动加热装置,风扇驱动干燥冷空气进入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对干燥冷空气进行加热,得到干燥热空气。
无论是独立的干衣机,还是洗干一体机,衣物在清洗结束进入烘干阶段之前,已经进行过脱水过程,衣物的含水率已在70%以下。现有的干衣机控制方法中,在烘干阶段先进行一次冷脱水过程,虽然可以进一步降低衣物含水率,但是降低率在5%至10%之间,降低幅度有限;而后再进行一次热脱水过程,导致烘干时间较长、功耗较大,而且在多次脱水过程中产生噪音,影响使用者的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中,省去冷脱水过程,洗干一体机进入烘干阶段后直接启动加热装置以对筒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待烘干对象在清洗结束进入烘干阶段前,已经进行过脱水过程,无需再进行冷脱水过程,基于后续的热脱水过程再进一步脱水,既能缩短烘干时长,又能降低功耗,节省电能,而且减少脱水次数,能够减少噪音污染。
步骤S102,确定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筒内温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对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筒内的待烘干对象执行热脱水过程。
在采用加热装置对筒内空气加热的过程中,筒内温度升高,衣物处理设备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从衣物处理设备的冷凝器流出的空气的温度(此时冷凝器中无冷凝水,从冷凝器流出的空气的温度等于筒内温度),以获取第一温度值,当第一温度值达到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衣物处理设备进入热脱水过程,以快速将待烘干对象中的水分与待烘干对象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温度阈值可以设定在40℃至50℃之间,具体值可以由用户选定,也可为衣物处理设备的出厂默认值。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冷凝器和风扇之间,用于检测从冷凝器流出的空气的温度,当冷凝器中未注入冷凝水时,忽略从冷凝器入口至第一温度传感器之间的热传递,从冷凝器流出的空气的温度,等于从筒内流出的空气的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执行热脱水过程中,风扇仍为开启状态,加热装置可以为开启状态,也可以为关闭状态。当加热装置为开启状态时,由于衣物处理设备正常工作的总功率不能超过其负载,此时加热功率与热脱水功率的总和不大于总功率的上限值,确保热脱水过程具有足够的功率以进行正常脱水。
步骤S103,在所述热脱水过程结束后,控制所述衣物处理设备执行烘干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始执行热脱水过程后,获取所述热脱水过程的执行时长;在所述执行时长达到时长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热脱水过程结束。这里所述时长阈值可以为用户设定的值,也可以为衣物处理设备出厂设定的默认值,还可以为衣物处理设备根据预先建立的第一关系表确定的动态值,该第一关系表为待烘干对象的重量或体积与对应热脱水时长的关系表。
当执行热脱水过程达到设定时长后,待烘干对象上附着的水分难以采用离心力使其从待烘干对象上分离,或者分离出的水分很少,此时,确定热脱水过程结束,控制衣物处理设备执行烘干过程。
步骤S104,确定所述待烘干对象达到烘干完成条件,结束所述烘干阶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衣物处理设备的湿度传感器检测筒内湿度,得到湿度值,当所述湿度值小于湿度阈值时,确定待烘干对象达到烘干完成条件,即筒内衣物已经被烘干,此时,关闭风扇和加热装置以结束烘干阶段,衣物处理设备结束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应用于衣物处理设备,所述方法包括:确定进入烘干阶段,开启风扇和加热装置;确定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筒内温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对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筒内的待烘干对象执行热脱水过程;在所述热脱水过程结束后,控制所述衣物处理设备执行烘干过程;确定所述待烘干对象达到烘干完成条件,结束所述烘干阶段。这样在衣物处理设备启动后直接启动加热装置以对筒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无需再进行冷脱水过程,既能缩短烘干时长,又能降低功耗,节省电能,而且减少脱水次数,能够减少噪音污染。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脱水过程的一种实现流程示意图,图1所示步骤S102“确定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筒内温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对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筒内的待烘干对象执行热脱水过程”,可通过图2所示的步骤来实现:
步骤S1021,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第一功率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控制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同时工作以使加热装置以第一功率工作;控制第一加热管工作或控制第二加热管工作,以使加热装置以第二功率工作。其中,第二功率小于第一功率。例如,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的加热功率均为1000瓦特(W,Watt),则第一功率为2000W,第二功率为1000W。
通过将加热装置设置为双加热管,在开启加热装置后以双加热管对进入加热装置的干燥冷空气进行加热,能够使进入筒内的干燥热空气的温度快速升温,从而使流出筒内的湿热空气快速达到第一温度阈值。
步骤S1022,检测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冷凝器流出的空气的温度以获取第一温度值。
这里,冷凝器中未加入冷凝水,从冷凝器流出的空气为干燥冷空气和待烘干对象蒸发的水分混合得到的湿热空气。可采用衣物处理设备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该湿热空气的温度以获取第一温度值。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冷凝器和风扇之间。
步骤S1023,判断所述第一温度值是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
当确定第一温度值达到第一温度阈值时,表明待烘干对象达到热脱水温度,即衣物处理设备可进行热脱水过程,为了提供足够的功率以确保衣物处理设备能够正常脱水,需要降低加热功率,此时,进入步骤S1024;当确定第一温度值还未达到第一温度阈值时,返回步骤S1021继续加热,直至第一温度值达到第一温度阈值。
其中,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可以设定在40℃至50℃之间,具体值可以由用户选定,也可为衣物处理设备的出厂默认值。
步骤S1024,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第二功率工作。
现有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在热脱水过程中,关闭加热管停止对干燥热空气加热,随着热脱水过程的进行,导致进入筒内的干燥热空气的温度持续降低,进而导致筒内空气温度持续降低;在热脱水过程结束后再次进入烘干过程时,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将筒内空气温度再次升高至执行热脱水过程之前的温度。
本申请实施例在热脱水结束后,为了缩短将筒内温度上升至热脱水之前温度的加热时长,在热脱水过程中以单加热管工作,输入的热量小于热脱水流失的热量,但筒内持续有热量输入,使得筒内温度降低幅度较小。当热脱水过程结束进入烘干过程时,仅需要较短时间即可将筒内空气温度升高至执行热脱水过程之前的温度,能够缩短烘干时长。
步骤S1025,控制所述衣物处理设备执行热脱水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执行热脱水过程中,风扇仍为开启状态,加热装置也为开启状态,但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减小,此时加热功率与热脱水功率的总和不大于衣物处理设备正常工作总功率的上限值,确保热脱水过程具有足够的功率以进行正常脱水。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烘干过程的一种实现流程示意图,图1所示步骤S103“控制所述衣物处理设备执行烘干过程”,可以通过图3所示的步骤来实现:
步骤S1031,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第一功率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同时工作以使所述加热装置以第一功率工作;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管工作或控制所述第二加热管工作,以使所述加热装置以第二功率工作。其中,所述第二功率小于所述第一功率。例如,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的加热功率均为1000瓦特(W,Watt),则第一功率为2000W,第二功率为1000W。
通过将加热装置设置为双加热管,在开启加热装置后以双加热管对进入加热装置的干燥冷空气进行加热,能够使待流入筒内的干燥热空气的温度快速升温,尽快达到第二温度阈值。
步骤S1032,检测待流入筒内的空气的温度以获取第二温度值。
这里,可采用衣物处理设备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经过加热装置的干燥热空气的温度以获取第二温度值。其中,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加热装置和内筒之间。
步骤S1033,判断所述第二温度值是否达到第二温度阈值。
当确定第二温度值达到第二温度阈值时,为了避免高温损伤待烘干衣物,需要降低加热功率,以降低筒内温度,进入步骤S1034;当确定第二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阈值时,返回步骤S1031继续以第一功率进行加热。
其中,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可以设定在140℃至150℃之间,具体值可以由用户基于待烘干对象的材质选定的值,也可以为衣物处理设备的出厂默认值,还可以为衣物处理设备根据预先建立的第二关系表确定的动态值,该第二关系表为待烘干对象的重量或体积与对应加热上限值的关系表。
步骤S1034,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第二功率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降低筒内空气温度,避免高温损伤待烘干衣物,在第二温度值达到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第一加热管或第二加热管单独工作以降低加热功率,使得输入的热量小于流失的热量,从而使得筒内温度降低。
步骤S1035,检测待流入筒内的空气的温度以获取第三温度值。
当以单加热管进行加热时,衣物处理设备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待流入筒内的空气的温度,得到第三温度值。由于以单加热管进行加热时,输入的热量小于流失的热量,从而使得筒内温度持续降低,不会高于第二温度阈值,从而避免损伤待烘干对象。
步骤S1036,判断所述第三温度值是否小于第三温度阈值。
为了避免筒内温度过低导致烘干时长增加,当确定第三温度值小于第三温度阈值时,返回步骤S1031,重新以第一功率进行加热;当确定第三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阈值时,表明筒内温度仍较高,此时继续以第二功率进行加热,返回步骤S1034。
其中,所述第三温度阈值可以设定在130℃至135℃之间,具体值可以由用户基于待烘干对象的材质选定的值,也可以为衣物处理设备的出厂默认值,还可以为衣物处理设备根据预先建立的第三关系表确定的动态值,该第三关系表为待烘干对象的重量或体积与对应加热下限值的关系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通过设置加热装置以不同加热功率工作,相比现有控制方法提升第二温度阈值和第三温度阈值的温度值。第二温度阈值提升后,延长双加热管工作时长,甚至整个烘干过程中双加热管都可以保持工作,热量的持续输入保证烘干过程中待烘干对象中的水分能够快速析出。当待流入筒内的干燥热空气的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后,关闭一个加热管,只保留另一个加热管工作,使得筒内温度开始降低,在待流入筒内的干燥热空气的温度小于第三温度阈值时,控制两个加热管重新开始同时工作,重复上述操作,实现烘干过程。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烘干过程的又一种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上述步骤S1031之后,所述烘干过程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311,检测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冷凝器流出的空气的温度以获取第四温度值。
这里,可采用衣物处理设备的第一温度传感器获取第四温度值。
步骤S0312,判断所述第四温度值是否达到第四温度阈值。
为了将流出筒内的湿热空气中的水分尽快析出,当确定第四温度值达到第四温度阈值时,进入步骤S0313,对筒内流出的湿热空气进行降温处理,从而使湿热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冷凝为水;当确定第四温度值未达到第四温度阈值时,返回步骤S1031继续加热。
其中,所述第四温度阈值可以设定在65℃至70℃之间,具体值可以由用户确定,也可以为衣物处理设备的出厂默认值。
步骤S0313,控制冷凝水进入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冷凝器,以对筒内流出的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冷凝。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通过设置注入冷凝水的温度点,相比现有控制方法提升第四温度阈值。提升第四温度阈值后,向冷凝器中注入冷凝水的温度点提高,能够提高筒内空气温度,从而使得待烘干对象中的水分尽快蒸发,使从筒内流出的湿热空气中携带更多的水分;并且注入冷凝水后,热交换的温度差增大,冷凝水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从而析出更多的水分。因此,提高注入冷凝水的温度点能够提高衣物处理设备的烘干能力,实现缩短烘干时长。
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衣物处理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衣物处理设备以洗干一体机为例进行说明。
带有烘干功能的洗干一体机主要有滚筒式洗干一体机和波轮式洗干一体机,其中以滚筒式洗干一体机所占的比例最大,市场销售量最多。本申请实施例主要阐述滚筒式洗干一体机。
下面将结合图5和图6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进行说明。图5为相关技术中提供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实现流程示意图,参见图5,现有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第一次冷脱水过程。
衣物洗涤完成之后,进入烘干程序,首先进行第一次冷脱水过程,以降低衣物含水率。
步骤S502,风扇启动,加热管启动。
冷脱水完成后,风扇启动驱动筒内的空气形成内循环,加热管启动将空气加热成干燥热空气,进入滚筒内与潮湿的衣物进行热交换,衣物中的水分蒸发为水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湿热空气,紧接着湿热空气进入冷凝器,与冷凝器中的冷凝水交换热量,将湿热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水,然后经排水管道排出,湿热空气被冷凝后又变为相对干燥的冷空气,经风扇驱动再次进入加热管,完成一个空气循环。
步骤S503,判断是否达到设定温度值。
在加热烘干一定时间后,判断筒内温度是否上升到设定温度值,当达到设定温度值时,进入步骤S504;当未达到设定温度值时,表明筒内温度还较低,此时返回步骤S502继续加热。
步骤S504,风扇保持工作,加热管关闭。
步骤S505,第二次热脱水过程。
筒内温度上升到设定温度值时执行第二次热脱水过程,此时衣物中的水分加热后更容易脱离,可进一步降低衣物含水率。
步骤S506,热脱水过程结束,进入烘干过程。
步骤S507,风扇保持工作,加热管重新开启。
步骤S508,判断是否达到判干条件。
判断衣物是否被烘干。当达到判干条件,表明衣物已烘干,此时进入步骤S509;当未达到判干条件,返回步骤S507,重复之前的空气循环过程。
步骤S509,烘干过程结束。
图6为相关技术中加热管出口温度和加热管工作功率的变化曲线,参见图6,在整个衣物烘干过程中,包括两次脱水过程,其中第二次热脱水过程加热管关闭后,加热管工作功率突然降低,造成筒内和衣物表面温度降低,在后续烘干过程需耗费时间提高筒内和衣物温度;在烘干过程中,当第一温度传感器达到45℃~50℃之间时,冷凝水开始进入冷凝器,开启温度偏低,造成整机温度上升缓慢,吸收衣物水分的能力减弱;随着烘干过程的进行,加热管出口的温度增大到一定值(如100℃~105℃)后,会启动加热管的停止保护(即停止加热),然后加热管进入频繁启停状态,如图6加热管出口温度和功率变化所示,这样会减少热量的输入,导致烘干时长增加。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新的控制方法,能够加快衣物烘干,缩短烘干时长。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洗干一体机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洗干一体机包括:滚筒71、冷凝器72、风扇73、双加热管74(对应上述加热装置)、第一温度传感器75、第二温度传感器76和排水管道(图中未示出)。
系统在烘干工作时,空气流动方向如图7中箭头所示,由风扇73进入双加热管74,从双加热管74进入滚筒71,滚筒71后端底部连接冷凝器72,空气从滚筒71后端底部进入冷凝器72,沿着冷凝器72上升流动到风扇73入口处,最后进入风扇73,形成一个空气循环。第一温度传感器75位于冷凝器72出口、进入风扇73之前。第二温度传感器76位于双加热管74之后,进入滚筒71之前。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种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801,进入烘干阶段。
步骤S802,风扇启动,双加热管启动。
图8所示控制方法与图5所示的控制方法相比,去掉了第一次冷脱水过程,直接打开风扇73,开启双加热管74工作,风扇73驱动空气流经双加热管74,双加热管74将干冷空气加热成干热空气,然后进入滚筒71,滚筒71内待烘干的衣物被加热,衣物表面的水分蒸发形成水蒸气,与干热空气混合形成湿热空气,同时滚筒71内的环境温度升高。湿热空气进入冷凝器72后,到达风扇73入口,再经风扇73驱动,进入下一个循环过程。
步骤S803,判断是否达到设定温度值t1。
第一温度传感器75测定冷凝器72出口的温度值,当达到设定温度值t1时,系统进入热脱水过程,t1值设定在40℃~50℃之间;当未达到设定温度值t1时,返回步骤S802继续加热。
步骤S804,风扇保持工作,单加热管工作。
步骤S805,进入热脱水过程。
在热脱水过程中,风扇73持续工作,双加热管74关闭第一加热管741,只保留第二加热管742工作,或者,关闭第二加热管742,只保留第一加热管741工作。
步骤S806,热脱水过程结束,进入烘干过程。
步骤S807,风扇保持工作,双加热管保持工作。
在烘干过程中,对加热管和冷凝水的进入控制进行设计。
步骤S8071,判断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是否大于t2。
当第一温度传感器75检测到温度大于t2时,进入步骤S8072,控制冷凝水开始进入冷凝器72,否则进入步骤S8073,冷凝水不进入冷凝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t2由原方法的45℃~50℃提高到65℃~70℃之间;
步骤S8072,向冷凝器内注入冷凝水。
步骤S8073,不向冷凝器内注入冷凝水。
步骤S8074,判断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是否大于t3。
当第二温度传感器76检测到温度大于t3时,进入步骤S8075;当第二温度传感器76检测到温度小于或等于t3,继续双加热管加热。
步骤S8075,单加热管开启。
控制一个加热管开启,另一个加热管关闭,t3由原方法的100℃~105℃提高到140℃~150℃,关闭一个加热管后,滚筒71内的温度降低。
步骤S8076,判断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是否小于t4。
当第二温度传感器76检测到温度小于t4时,进入步骤S8077;当第二温度传感器76检测到温度大于或等于t4,继续单加热管加热。
步骤S8077,双加热管开启。
开启之前关闭的加热管,使得双加热管一起工作,t4由原方法的90℃~95℃提高到130℃~135℃。
步骤S808,判断是否达到判干条件。
判断衣物是否被烘干。当达到判干条件,表明衣物已烘干,此时进入步骤S809;当未达到判干条件,返回步骤S807,重复之前的空气循环过程。
步骤S809,烘干过程结束。
在烘干过程达到判干条件后,整个烘干过程结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烘干控制方法相对相关技术中的控制方法,有以下四个地方的设计:
1)去掉开始之后的第一次冷脱水过程,让系统直接进入加热烘干循环过程。衣物在清洗结束进入烘干过程前,已经进行过脱水过程,衣物的含水率已在70%以下。如果再进行第一次冷脱水过程,虽然可以进一步降低衣物含水率,但是降低率在5%至10%之间,降低幅度有限,而且在后面的程序中还有一次热脱水过程。因此,第一次的冷脱水过程,即增加烘干时间,又增加功耗,而且在脱水过程中会产生脱水噪音,影响使用者的体验。
2)在热脱水过程中设计双加热管工作,使系统温度降低不明显。原控制方法在热脱过程中,关闭加热管,随着热脱过程的进行,整个系统温度持续降低,热脱过程结束再次进入烘干过程时,又需要10分钟左右时间才能将温度升到热脱之前的温度。新控制方法通过保持一个加热管工作,整个系统由于有热量持续输入,温度虽然也要降低,但是降低幅度不大,当热脱结束进入烘干过程时,仅需要2至3分钟时间将系统温度升到热脱前的温度。
3)对冷凝水进入温度点的控制设计,将t2温度提高20℃左右。提高t2后,冷凝水进入点温度提高,整机系统的温度提高,吸收水分的能力增强,可以将衣物中更多的水分蒸发到湿热空气中;冷凝水进入后,由于系统温度提高,换热温度差增大,冷凝水可吸收更多的热量,从而析出更多的水分。因此,提高冷凝水进入温度点相当于提高整机的烘干能力。
4)对加热管的启停温度点控制设计,提高t3和t4温度点值。t3温度提高后,加热管关闭时间点推后甚至整个烘干过程加热管都可以保持工作,热量的持续输入保证烘干过程中水分快速析出。当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大于t3后,关闭单个加热管,只保留一个加热管工作,整机温度开始降低,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小于t4时,两个加热管又同时一起工作。
技术效果:去掉第一次冷却水过程,可减少脱水功耗,避免产生脱水噪音,更重要的是省去这段脱水时间;在热脱水过程中,保持一个加热管工作保持系统处于高温,提高冷凝水进入温度点t2,可提高水分蒸发效率和冷凝器换热效率,提高t3和t4,可减少加热管频繁启停,甚至可以保持加热管持续工作到烘干结束,加速水分的析出。
试验测试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同样烘干7kg(千克)的负载布,相关技术中的控制方法烘干需要280分钟左右,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加热管出口温度和加热管工作功率的变化曲线如图9所示,烘干只需要200分钟左右,能够缩短80分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可应用于烘干过程的洗干一体机平台,包括滚筒式洗干一体机和波轮式洗干一体机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一步提高烘干效果,以缩短烘干时长:
1)增加整机系统的循环风量;通过增加风量,能够使得待烘干衣物中的水分尽快蒸发,从而提高烘干效率。
2)提高冷凝器冷凝效率;通过提高冷凝效率,能够使得湿热空气中的水蒸气更快的冷凝为水经排水管排出,从而提高烘干效率。
3)冷凝水流量和节奏、循环风量和加热管功率三者的配合。通过增加冷凝水的流量和节奏,以及结合上述两点的改进,能够进一步提高烘干效率。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的一种组成结构示意图,根据图10示出的衣物处理设备1000的示例性结构,可以预见衣物处理设备1000的其他的示例性结构,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结构不应视为限制,例如可以省略下文所描述的部分组件,或者,增设下文所未记载的组件以适应某些应用的特殊需求。
图10所示的衣物处理设备1000包括:一个处理器1001、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002、用户接口1003、至少一个外部通信接口1004和存储器1005。其中,通信总线1002配置为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面板,外部通信接口1004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和无线接口。其中,所述处理器1001配置为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控制方法的程序,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上述的控制方法,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这样,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以上衣物处理设备和存储介质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衣物处理设备和存储介质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申请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产品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进入烘干阶段,开启风扇和加热装置;
确定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筒内温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对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筒内的待烘干对象执行热脱水过程;
在所述热脱水过程结束后,控制所述衣物处理设备执行烘干过程;
确定所述待烘干对象达到烘干完成条件,结束所述烘干阶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筒内温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控制所述衣物处理设备执行热脱水过程,包括:
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第一功率工作;
检测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冷凝器流出的空气的温度以获取第一温度值;
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达到第一温度阈值,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第二功率工作,所述第二功率小于所述第一功率;
控制所述衣物处理设备执行热脱水过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衣物处理设备执行烘干过程,包括:
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第一功率工作;
检测待流入筒内的空气的温度以获取第二温度值;
确定所述第二温度值达到第二温度阈值,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第二功率工作,直至待流入筒内的空气的温度下降至第三温度阈值,控制所述加热装置重新以第一功率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冷凝器流出的空气的温度以获取第四温度值;
确定所述第四温度值达到第四温度阈值,控制冷凝水进入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冷凝器,以对筒内流出的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冷凝。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
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同时工作以使所述加热装置以第一功率工作;
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管工作或控制所述第二加热管工作,以使所述加热装置以第二功率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待烘干对象达到烘干完成条件,结束所述烘干阶段,包括:
检测筒内湿度,得到湿度值;
在所述湿度值小于湿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待烘干对象达到烘干完成条件;
关闭所述风扇和所述加热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热脱水过程的执行时长;
在所述执行时长达到时长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热脱水过程结束。
8.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加热装置、温度传感器、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
所述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同时工作时,所述加热装置以第一功率工作;
所述第一加热管工作或所述第二加热管工作时,所述加热装置以第二功率工作,所述第二功率小于所述第一功率。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配置为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011035420.5A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控制方法、衣物处理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2775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35420.5A CN114277558A (zh)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控制方法、衣物处理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35420.5A CN114277558A (zh)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控制方法、衣物处理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7558A true CN114277558A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67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35420.5A Pending CN114277558A (zh)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控制方法、衣物处理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77558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80027822A (ko) * 1996-10-18 1998-07-15 구자홍 드럼세탁기의 건조방법
JP2006136448A (ja) * 2004-11-11 2006-06-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KR20100091934A (ko) * 2010-07-20 2010-08-19 주식회사 아모그린텍 건조 히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세탁물 건조용 히팅 유니트를 사용하는 건조기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CN103835111A (zh) * 2012-11-23 2014-06-04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洗干一体机及其烘干判断方法
WO2014082825A1 (de) * 2012-11-29 2014-06-05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Wäschetrockner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wäschetrockners
CN107620194A (zh) * 2016-07-15 2018-01-23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洗涤干燥机
CN108149440A (zh) * 2016-12-02 2018-06-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洗衣干衣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KR20180106475A (ko) * 2017-03-20 2018-10-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세탁물 건조장치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80027822A (ko) * 1996-10-18 1998-07-15 구자홍 드럼세탁기의 건조방법
JP2006136448A (ja) * 2004-11-11 2006-06-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KR20100091934A (ko) * 2010-07-20 2010-08-19 주식회사 아모그린텍 건조 히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세탁물 건조용 히팅 유니트를 사용하는 건조기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CN103835111A (zh) * 2012-11-23 2014-06-04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洗干一体机及其烘干判断方法
WO2014082825A1 (de) * 2012-11-29 2014-06-05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Wäschetrockner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wäschetrockners
CN107620194A (zh) * 2016-07-15 2018-01-23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洗涤干燥机
CN108149440A (zh) * 2016-12-02 2018-06-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洗衣干衣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KR20180106475A (ko) * 2017-03-20 2018-10-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세탁물 건조장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53832B (zh) 用于烘干衣物的器具
CN104080969B (zh) 用于烘干衣物的器具
US20050000033A1 (en) Washing method in washing machine including semi-drying cycle and control apparatus therefor
EP2746458A1 (en)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laundry drying machine and a corresponding laundry drying machine
JP2007111396A (ja) 洗濯乾燥機
CN104040066A (zh) 用于烘干衣物的器具
US20120159808A1 (en) Laundry dryer and washer dryer
EP2746457A1 (en)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heat pump system for a laundry drying machine and a corresponding laundry drying machine
EP1967633B1 (en) Washing machine detecting condensed water temperature and drying control method of the same
JP2010042118A (ja) 乾燥機および洗濯乾燥機
WO2015197816A1 (en) Laundry dry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drying cycle in a laundry drying apparatus
CN112301645B (zh) 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0638221B1 (ko) 세탁 건조기의 건조 제어 방법
CN113062094B (zh) 一种烘干控制方法、装置、衣物处理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77558A (zh) 一种控制方法、衣物处理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01643B (zh) 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EP2503048B1 (en) Method for washing laundry in a laundry washing machine and laundry washing machine
JP2012070956A (ja) 衣類乾燥機
KR20040046209A (ko) 건조겸용 세탁기의 행정 제어방법
KR101138694B1 (ko) 응축식 의류건조기의 행정 제어방법
KR100508340B1 (ko) 의류건조기의 히터 고장 감지 방법
KR101181770B1 (ko) 건조기의 건조방법
KR20040046063A (ko) 건조 겸용 드럼세탁기의 건조시간 자동조절방법
CN109811504A (zh) 洗衣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和洗衣机
KR100686044B1 (ko) 세탁기의 탈수운전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