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76964B -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在防治棉花黄萎病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在防治棉花黄萎病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76964B
CN114276964B CN202210007380.6A CN202210007380A CN114276964B CN 114276964 B CN114276964 B CN 114276964B CN 202210007380 A CN202210007380 A CN 202210007380A CN 114276964 B CN114276964 B CN 1142769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bial
bacillus
cotton
microbial agent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0738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76964A (zh
Inventor
张亚林
冯自力
朱荷琴
冯鸿杰
魏锋
赵丽红
袁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Cotton Research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Cotton Research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Cotton Research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Cotton Research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21000738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769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769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69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769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69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在防治棉花黄萎病中的应用,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微生物菌粉30~60份、生长辅料20~50份、干燥剂10~20份;所述微生物菌粉包括球毛壳菌、绿色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菌。通过球毛壳菌、绿色木霉菌拮抗真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菌有益细菌的协同作用增强了对黄萎病菌的抑制效果,同时提高了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使土壤微生态达到平衡,进而增强了棉花根系养分的吸收及利用效率,提高了根系活力,进一步提高棉花产量,改善纤维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在防治棉花黄萎病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微生物菌剂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在防治棉花黄萎病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棉花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引起的棉花土传维管束病害,病原菌通常侵染棉花根部,引起棉花根部乃至全株的病害,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俗称“癌症”病害,国内外尚无理想的防治措施。棉花黄萎病难以防治的主要原因:一是陆地棉对棉花黄萎病的抗性较差,生产上推广的品种多数为耐病品种,中等病田和重病田仍会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二是由于滴灌、秸秆还田、矮密早等栽培模式,导致土壤中病原菌大量积累,且病原菌的休眠体抗逆能力强,可长期存留在土壤中;三是病原菌从根部侵染棉花后,通过植物的维管束进行蔓延,从叶面喷施的化学杀菌剂很难被运输到维管束中,防治效果欠佳。近年来,微生物防治因其无污染、易开发等优点,成为防控黄萎病的重要手段。研究应用较多的为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淡紫拟青霉等。
前期,本团队利用微生物组学方法,结合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系统分析了健康土壤、健康棉株的内生和根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微生物与病原菌之间的互作,与病害发生危害的关系。分离筛选到了大量有益微生物,建立了棉花生防菌种群资源数据库。在门水平上,根际细菌占据主导地位的主要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属水平上的优势物种为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沙雷氏菌属Serratia;根际真菌在门水平上占主导地位的主要包括子囊菌门Ascomycota、毛霉菌门Mucoromycota,在属水平上的优势物种为镰刀菌属Fusarium、毛壳菌属Chaetomium。通过生态防治理论,将内生拮抗真菌与根际有益细菌进行组合,组成一个复合微生物组群,将之释放到土壤中,集促生、占位、拮抗、诱导免疫于一体,对于防治棉花黄萎病,提高棉花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提供一种防治棉花黄萎病的复合微生物菌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微生物菌粉30~60份、生长辅料20~50份、干燥剂10~20份,所述微生物菌粉包括球毛壳菌、绿色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菌,所述球毛壳菌保藏编号为CGMCC NO.11313,该菌株已经在申请号为CN201510744233.7的专利中公开,本发明对绿色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菌菌种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市售菌种或分离培养后保藏的菌种均可。
进一步地,所述球毛壳菌、绿色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菌的活菌数之比为3~4︰2~3︰1~2︰1~2︰1~2︰1~2。优选为3︰2︰1︰1︰1︰1。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总活菌数不低于5×109CFU/g。
进一步地,所述生长辅料为壳聚糖、海藻素、腐殖酸、黄腐酸的一种或它们的任意混合。
进一步地,所述干燥剂为膨润土、硅胶、白炭黑、凹凸棒土中的一种或它们的任意混合。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制备球毛壳菌、绿色木霉菌种子液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菌种子液。
(2)将麦麸、玉米糁、油枯中的一种或它们的任意混合作为基质,控制含水量为30~70%,加入步骤(1)中制备的微生物种子液,微生物种子液的接菌量为10~100ml种子液/kg基质。
(3)将步骤(2)中添加了微生物种子液的基质进行发酵培养,培养温度为25~35℃,培养时间为5~7d,然后将发酵培养物在35~40℃烘干,粉碎,即获得微生物菌粉。
(4)将步骤(3)中的微生物菌粉与生长辅料、干燥剂混合,获得复合微生物菌剂。
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用于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用途,将复合微生物菌剂滴灌施用于棉花根部可以有效防治棉花黄萎病,提高棉花产量、改善纤维品质。具体方法如下:
将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在6月中下旬、7月初,滴灌施用于棉花根部,每次用量0.25~0.75kg/亩,施用1~2次,可以有效防治棉花黄萎病,提高棉花产量、改善纤维品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中的球毛壳菌、绿色木霉菌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菌为土壤有益菌,其代谢产物中含有生长素、抗菌素、细胞分裂素等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调节物质,此外还具有抑制黄萎病菌繁殖,功能菌的定殖和生长。通过球毛壳菌、绿色木霉菌拮抗真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菌有益细菌的协同作用增强了对黄萎病菌的抑制效果,同时提高了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使土壤微生态达到平衡,进而增强了棉花根系养分的吸收及利用效率,提高了根系活力,进一步提高棉花产量,改善纤维品质。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制得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环境无污染、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从商业渠道购买得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微生物菌粉30~60份、生长辅料20~50份、干燥剂10~20份,所述微生物菌粉包括球毛壳菌、绿色木霉绿色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菌。所述球毛壳菌保藏编号为CGMCC NO.11313,该菌株已经在申请号为CN201510744233.7的专利中公开,本发明对绿色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菌菌种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市售菌种或分离培养后保藏的菌种均可。
本发明中,优选的,球毛壳菌、绿色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菌的活菌数之比为3~4︰2~3︰1~2︰1~2︰1~2︰1~2,更优选的为3︰2︰1︰1︰1︰1。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的总活菌数不低于5×109CFU/g。
在本发明中,微生物种子液制备方法:将球毛壳菌、绿色木霉菌的菌种分别液体活化培养2d,活化培养基以l L计,包括NaNO3 2g、K2HPO4 1g、KCI 0.5g、MgSO4·7H2O 0.5g、FeSO4 0.01g、蔗糖30g,活化温度为25℃,获得球毛壳菌、绿色木霉菌的种子液。将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菌分别液体活化培养1d,活化培养基以lL计,包括蛋白胨10g、酵母膏5g、NaCl 10g,活化温度为28℃,获得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菌的种子液。
在本发明中,微生物发酵基质制备方法:将麦麸、玉米糁、油枯的一种或它们的任意混合作为基质,优选的为麦麸和油枯混用;控制含水量为30~70%,优选的为30~50%;加入球毛壳菌、绿色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菌微生物种子液,微生物种子液的接菌量为10~100ml种子液/kg基质。
在本发明中,将添加球毛壳菌、绿色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菌微生物种子液的基质进行发酵培养,培养温度为25~35℃,优选的为32℃;培养时间为5~7d。持续监测微生物复合菌剂的总活菌数,当微生物复合菌剂的总活菌数为5×109CFU/g时,将发酵培养物在35~40℃烘干,优选的为37℃;粉碎,过200目筛,即获得微生物菌粉。
在本发明中,将微生物菌粉与生长辅料、干燥剂混合,获得复合微生物菌剂。优选的,所述生长辅料为壳聚糖、海藻素、腐殖酸、黄腐酸的一种或它们的任意混合。优选的,所述干燥剂为膨润土、硅胶、白炭黑、凹凸棒土的一种或它们的任意混合。
实施例1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
微生物复合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微生物菌粉40份、生长辅料40份、干燥剂20份。所述微生物菌粉包括球毛壳菌、绿色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菌。球毛壳菌采用保藏编号为CGMCC NO.11313的球毛壳菌。
在本实施例中,球毛壳菌、绿色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菌的活菌数之比为3︰2︰1︰1︰1︰1,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的总活菌数不低于5×109CFU/g。
在本实施例中,微生物种子液制备方法:将球毛壳菌、绿色木霉菌的菌种分别液体活化培养2d,活化培养基以l L计,包括NaNO3 2g、K2HPO4 1g、KCI 0.5g、MgSO4·7H2O 0.5g、FeSO4 0.01g、蔗糖30g,活化温度为25℃,获得球毛壳菌、绿色木霉菌的种子液。将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菌分别液体活化培养1d,活化培养基以l L计,包括蛋白胨10g、酵母膏5g、NaCl 10g,活化温度为28℃,获得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菌的种子液。
在本实施例中,微生物发酵基质制备方法:将麦麸和油枯混合作为基质,控制含水量为35%,加入球毛壳菌、绿色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菌微生物种子液,微生物种子液的接菌量为10ml种子液/kg基质。
在本实施例中,将添加球毛壳菌、绿色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菌微生物种子液的基质进行发酵培养,培养温度为32℃;培养时间为5~7d。持续监测微生物复合菌剂的总活菌数,当微生物复合菌剂的总活菌数为大于5×109CFU/g时,将发酵培养物在37℃烘干,粉碎,过200目筛,即获得微生物菌粉。
在本发明中,将微生物菌粉与生长辅料、干燥剂混合,获得复合微生物菌剂。所述生长辅料为壳聚糖、海藻素它们的任意混合。优选的,所述干燥剂为膨润土。
实施例2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
微生物复合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微生物菌粉50份、生长辅料40份、干燥剂10份。所述微生物菌粉包括球毛壳菌、绿色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菌。
在本实施例中,球毛壳菌、绿色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菌的活菌数之比为4︰3︰1︰1︰1︰1,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的总活菌数为5×109CFU/g。
微生物种子液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微生物发酵基质制备方法:将油枯作为基质,控制含水量为40%,加入球毛壳菌、绿色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菌微生物种子液,微生物种子液的接菌量为100ml种子液/kg基质。
在本实施例中,将添加球毛壳菌、绿色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菌微生物种子液的基质进行发酵培养,培养温度为35℃;培养时间为5~7d。持续监测微生物复合菌剂的总活菌数,当微生物复合菌剂的总活菌数为5×109CFU/g时,将发酵培养物在37℃烘干,粉碎,过200目筛,即获得微生物菌粉。
在本发明中,将微生物菌粉与生长辅料、干燥剂混合,获得复合微生物菌剂。所述生长辅料为腐殖酸、黄腐酸它们的任意混合。所述干燥剂为硅胶。
实施例3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
微生物复合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微生物菌粉45份、生长辅料30份、干燥剂20份。所述微生物菌粉包括球毛壳菌、绿色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菌。
在本实施例中,球毛壳菌、绿色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菌的活菌数之比为4︰2︰1︰1︰1︰1,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的总活菌数为5×109CFU/g。
在本实施例中,微生物种子液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微生物发酵基质制备方法:将麦麸作为基质,控制含水量为45%,加入球毛壳菌、绿色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菌微生物种子液,微生物种子液的接菌量为10~100ml种子液/kg基质。
在本实施例中,将添加球毛壳菌、绿色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菌微生物种子液的基质进行发酵培养,培养温度为37℃;培养时间为5~7d。持续监测微生物复合菌剂的总活菌数,当微生物复合菌剂的总活菌数为5×109CFU/g时,将发酵培养物在40℃烘干,粉碎,过200目筛,即获得微生物菌粉。
在本发明中,将微生物菌粉与生长辅料、干燥剂混合,获得复合微生物菌剂。所述生长辅料为海藻素、腐殖酸它们的任意混合。所述干燥剂为白炭黑。
试验例1复合微生物菌剂在温室的防病效果
将连续种植棉花的新疆棉田土壤和蛭石按2﹕3的体积比混匀,分别添加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所得复合微生物菌剂,使复合微生物菌剂的质量分数为2%,配制成营养土,作为处理组1、处理组2、处理组3。其中,未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的营养土为对照组。分装到纸钵(直径6cm,高度10cm),浇水润湿营养土,每个纸钵中分散放置10粒棉花种子,覆盖1cm厚的沙土,按压抚平,每个处理10个纸钵,3次重复,共计30个纸钵。播种结束后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抚育管理,每钵留苗5~6株。当棉花第1片真叶平展时,进行黄萎病菌接种,每个纸钵接种10mL的孢子悬浮液(孢子含量为1×107mL-1),跟踪监测棉花长势情况,播种后25d、35d调查棉花黄萎病发病症状。播种后49d,每个处理随机测量10株棉花株高、根长、鲜物质质量等生物量指标。结果如表1、表2所示,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棉花,能显著降低棉花黄萎病危害,播种后25d的病情指数为7.96~10.28,防病效果64.31~72.36%,播种后35d的病情指数为13.41~16.65,防病效果60.71~68.36%。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棉花生物量也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处理组1中棉花,株高为10.60cm,比对照增加11.93%;根长为9.40cm,比对照增加5.98%;地上部鲜物质质量为0.73g,比对照增加23.73%。
表1温室中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表2温室中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对棉花生物量测定结果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试验例2复合微生物菌剂在大田的防病效果
将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所得复合微生物菌剂进行大田试验,鉴定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后对棉花黄萎病的防病效果。大田试验选择在新疆精河县进行,选取肥力相对均匀、地势平坦、以往高发黄萎病的地块为试验田。试验设4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重复三次,小区面积100m2。种植密度9500株~11000株/666.67m2,一膜三行种植模式,田间管理按照优质棉栽培技术进行。
处理组1:实施例1所得复合微生物菌剂,于棉花现蕾初期滴灌到棉花根部,每次用量0.5kg/亩,15d一次,共施2次;
处理组2:实施例2所得复合微生物菌剂,于棉花现蕾初期滴灌到棉花根部,每次用量0.5kg/亩,15d一次,共施2次;
处理组3:实施例3所得复合微生物菌剂,于棉花现蕾初期滴灌到棉花根部,每次用量0.5kg/亩,15d一次,共施2次;
对照组:与处理组同样施用方法和剂量的枯草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市购)。
分别于6月15日、6月30日进行滴灌复合微生物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7月25日、8月15日调查棉花黄萎病发病情况,9月17日进行田间调查与考种(各小区随机抽取2点,每点连续取20株进行田间调查与考种,调查结铃数、脱落数,并采摘30铃室内称单铃重)。10月1日开始采摘棉花,10月15日采摘全部结束,收获期各小区单收单称累计计产。结果如表3、表4所示,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棉花,能显著降低棉花黄萎病危害,7月25日的棉花黄萎病病情指数为8.66~11.47,防病效果60.57~70.23%,8月15日的病情指数为15.66~18.34,防病效果61.86~67.44%。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棉花产量也有显著增产作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棉花亩结铃数为76241~79167个,比对照组增幅11.87~16.17%,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棉花亩产为413.62~425.42kg,比对照组增幅10.35~13.50%。
表3大田中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表4大田中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对棉花产量测定结果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综上,本发明中复合微生物菌剂能有效防治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为60%以上,可显著增加棉花产量,增幅为10%以上,此外,还能改善纤维品质,有力推动了新疆棉花黄萎病绿色防控示范区的建立,提高了当地植棉技术水平,助力棉农增收致富,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Claims (5)

1.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微生物菌粉30~60份、生长辅料20~50份和干燥剂10~20份;所述微生物菌粉由球毛壳菌、绿色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组成,所述球毛壳菌保藏编号为CGMCCNO.11313,所述球毛壳菌、绿色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菌的活菌数之比为3︰2︰1︰1︰1︰1;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总活菌数不低于5×109 CFU/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长辅料为壳聚糖、海藻素或腐殖酸中的一种或它们的任意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剂为膨润土、硅胶、白炭黑或凹凸棒土中的一种或它们的任意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制备球毛壳菌、绿色木霉菌种子液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菌种子液;
(2)将麦麸、玉米糁、油枯中的一种或它们的任意混合作为基质,控制含水量为30~70%,加入步骤(1)中制备的微生物种子液,微生物种子液的接菌量为10~100 ml种子液/kg基质;
(3)将步骤(2)中添加了微生物种子液的基质进行发酵培养,培养温度为25~35℃,培养时间为5~7 d,然后将发酵培养物在35~40℃烘干,粉碎,即获得微生物菌粉;
(4)将步骤(3)中的微生物菌粉与生长辅料、干燥剂混合,获得复合微生物菌剂。
5.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用于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用途。
CN202210007380.6A 2022-01-06 2022-01-06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在防治棉花黄萎病中的应用 Active CN1142769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07380.6A CN114276964B (zh) 2022-01-06 2022-01-06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在防治棉花黄萎病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07380.6A CN114276964B (zh) 2022-01-06 2022-01-06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在防治棉花黄萎病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6964A CN114276964A (zh) 2022-04-05
CN114276964B true CN114276964B (zh) 2023-09-08

Family

ID=80880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07380.6A Active CN114276964B (zh) 2022-01-06 2022-01-06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在防治棉花黄萎病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769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07992B (zh) * 2022-05-18 2023-06-16 塔里木大学 拮抗植物病原菌的菌株c11及其应用
CN115058348B (zh) * 2022-07-04 2023-10-13 精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2177A (zh) * 2008-06-30 2009-01-28 康坦生物技术(山东)有限公司 棉花专用复合抗重茬微生态制剂及其专用菌株与应用
WO2015011615A1 (en) * 2013-07-22 2015-01-29 Basf Corporation Mixtures comprising a trichoderma strain and a pesticide
CN105368720A (zh) * 2015-11-04 2016-03-02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棉花内生真菌cef-082及其在棉花黄萎病防治中的应用
CN113717725A (zh) * 2021-10-13 2021-11-30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微生物菌剂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2177A (zh) * 2008-06-30 2009-01-28 康坦生物技术(山东)有限公司 棉花专用复合抗重茬微生态制剂及其专用菌株与应用
WO2015011615A1 (en) * 2013-07-22 2015-01-29 Basf Corporation Mixtures comprising a trichoderma strain and a pesticide
CN105368720A (zh) * 2015-11-04 2016-03-02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棉花内生真菌cef-082及其在棉花黄萎病防治中的应用
CN113717725A (zh) * 2021-10-13 2021-11-30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微生物菌剂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棉花黄萎病抗性机制和防治技术;Muhammad Ibrahim;《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第05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6964A (zh) 2022-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79253B1 (en) Antagonistic bacteria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anama wilt disease of continuously planted banana and microorganism organic fertilizer thereof
CN114276964B (zh)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在防治棉花黄萎病中的应用
JPH06192028A (ja) 植物病害防除菌、これを用いた防除剤及び防除剤の製造方法並びに使用方法
CN107937326B (zh) 一种用于防治西洋参根腐病的多粘类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2409014B (zh) 一株冬枣根际促生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Dobereiner et al. Non-symbiotic nitrogen fixing bacteria in tropical soils
CN110295129B (zh) 一种用于防治黄瓜灰霉病和白粉病的生防菌及应用
CN106305793A (zh) 一种防治棉花黄萎病的复合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81610A (zh) 一种具有防病功能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65096A (zh) 一种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502565A (zh) 一株平贝母根际多粘类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13151101A (zh) 一种粘质沙雷氏菌及其应用
CN112481161A (zh) 一种促进小麦生长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小麦育种的方法
CN111019660A (zh) 一种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227270B (zh) 一种土传病害生防菌剂、一种土传病害生物防治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08949583A (zh) 一株棘孢木霉菌株三炬-19及其应用
CN113549557B (zh) 一种用于防治压砂西瓜枯萎病的木霉复合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CN109355232A (zh) 一种白蚁菌is7及其在植物促生中的应用
CN115557815A (zh) 一种具有解决连作障碍的生姜复合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16974B (zh) 用于棉花黄萎病重病田的黄萎病防治方法
CN109957535B (zh) 简单芽胞杆菌、利用其制备的微生物菌剂、生物肥及应用
CN115058348B (zh)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683875A (zh) 一种预防烤烟青枯病的生物菌肥、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4989993B (zh) 加纳木霉gxm-18及其应用
CN112640916A (zh) 微生物制剂在防治番茄青枯病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