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76259B - 一种马来酸二甲茚定关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马来酸二甲茚定关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76259B
CN114276259B CN202210001621.6A CN202210001621A CN114276259B CN 114276259 B CN114276259 B CN 114276259B CN 202210001621 A CN202210001621 A CN 202210001621A CN 114276259 B CN114276259 B CN 1142762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decarboxylation
reaction mixture
ring
prep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016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76259A (zh
Inventor
高鹏
薛长彬
周仲飞
鲁光
杨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mpcan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Jichuan Shangh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umpcan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Jichuan Shangh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mpcan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Jichuan Shangh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umpcan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0162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762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76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62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762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62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马来酸二甲茚定关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中间体I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底物在有机溶剂中加热脱羧,再与多聚磷酸混合进行加热关环,即得到中间体I。相比于现有工艺,该制备方法反应收率高,多聚磷酸用量大大减少,淬灭操作简单,产生的废水少,减少了环境污染,且实现了10公斤以上规模的制备,可用于工业化放大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马来酸二甲茚定关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来酸二甲茚定关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马来酸二甲茚定(Dimetindene maleate)是一种抗组胺药物,通过阻断H1-组胺受体而起作用,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缓解与组胺效应相关的瘙痒,具有抗过敏和止痒的作用。其作用比氯苯那敏强,止痒效果显著。由葛兰素史克公司开发的凝胶剂
Figure BDA0003454695900000013
用于治疗由慢性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肤病引起的瘙痒,还广泛用于缓解因昆虫叮咬而引起的瘙痒,目前为止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销售。
Figure BDA0003454695900000011
现有技术US2970149(1958)中公开了马来酸二甲茚定的制备方法,由2-[2-(二甲基氨基)乙基]-2,3-二氢-1H-茚-1-酮(以下简称为中间体I)在苯基锂作用下与2-乙基吡啶反应,生成醇中间体II,后在酸性条件下加热脱水,成盐得到马来酸二甲茚定。
Figure BDA0003454695900000012
中间体I是合成马来酸二甲茚定的关键中间体,现有技术中也公开了几种中间体I的制备方法。US2970149(1958)及US3085094(1961)中公开的制备方法相同,均是以2-苄基丙二酸(中间体IV)为原料,先与3,4-二氢吡喃进行加成反应,再与二甲氨基氯乙烷反应,后以PPA(多聚磷酸)为反应溶剂,直接一步法加热关环,得到中间体I。此制备方法收率非常低,整体收率仅为15.1%,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Figure BDA0003454695900000021
文献(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2003),46(5),856-867)中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方法,以2-苄基丙二酸二乙酯(中间体VI)为原料,先与二甲氨基氯乙烷反应,再水解成羧酸,后以PPA为溶剂经一步法加热关环。此方法前两步收率相对较高,但PPA关环时同样存在收率偏低的问题,收率仅41%,整体收率也仅26.8%,且最后一步关环时使用了6倍质量比的PPA。
Figure BDA0003454695900000022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类似底物在进行脱羧及关环反应时,为了使反应底物与PPA充分接触,均是使用6~29倍质量比的PPA。而大量PPA的使用,使得反应后处理的淬灭操作异常繁琐,且产生大量含磷废水,对环境污染较大。因此,开发能减少PPA用量、有效提高反应收率且适合工业化放大生产的中间体I的制备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马来酸二甲茚定中间体I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反应中PPA用量过多、反应收率较低、操作不便、不适合放大生产的技术问题。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来酸二甲茚定中间体I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Figure BDA0003454695900000023
(a)在有机溶剂存在下,将中间体VIII加热,进行脱羧反应,得到含有中间体IX的脱羧反应混合物,不经过后处理,直接进行步骤(b);
(b)将步骤(a)得到的含有中间体IX的脱羧反应混合物与多聚磷酸混合,加热,进行关环反应,得到含有中间体I的关环反应混合物。
其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高沸点芳香烃类、卤代芳烃类和芳香醚类。
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选自邻二甲苯、氯苯、二苯醚和苯甲醚。
更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选自邻二甲苯、氯苯和二苯醚。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为二苯醚。
其中,所述步骤(a)得到的含有中间体IX的脱羧反应混合物中,中间体IX的纯度至少为95%。
优选地,所述步骤(a)得到的含有中间体IX的脱羧反应混合物中,中间体IX的纯度至少为97%。
更优选地,所述步骤(a)得到的含有中间体IX的脱羧反应混合物中,中间体IX的纯度至少为98%。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a)得到的含有中间体IX的脱羧反应混合物中,中间体IX的纯度至少为99%。
其中,所述步骤(a)中有机溶剂与中间体VIII的用量比例为1-15mL:1g。
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有机溶剂与中间体VIII的用量比例为2-6mL:1g。
更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有机溶剂与中间体VIII的用量比例为4-6mL:1g。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有机溶剂与中间体VIII的用量比例为4mL:1g。
其中,所述步骤(a)中脱羧反应温度为70-140℃。
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脱羧反应温度为100-130℃。
更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脱羧反应温度为115-125℃。
其中,所述步骤(a)中脱羧反应时间为使脱羧反应混合物中中间体IX的纯度至少达到95%所需的时间。
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脱羧反应时间为使脱羧反应混合物中中间体IX的纯度至少达到97%所需的时间。
更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脱羧反应时间为使脱羧反应混合物中中间体IX的纯度至少达到98%所需的时间。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脱羧反应时间为使脱羧反应混合物中中间体IX的纯度至少达到99%所需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所述步骤(a)中脱羧反应时间为1-4小时。
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脱羧反应时间为2-4小时。
更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脱羧反应时间为2小时。
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的将步骤(a)得到的含有中间体IX的脱羧反应混合物与多聚磷酸混合,可以是将多聚磷酸加入至步骤(a)得到的含有中间体IX的脱羧反应混合物中,或是将步骤(a)得到的含有中间体IX的脱羧反应混合物加入至多聚磷酸中。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的将步骤(a)得到的含有中间体IX的脱羧反应混合物与多聚磷酸混合,是将多聚磷酸加入至步骤(a)得到的含有中间体IX的脱羧反应混合物中。
优选地,所述多聚磷酸为预先融化的多聚磷酸。
其中,所述步骤(b)中多聚磷酸与中间体VIII的质量比为2-6:1。
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多聚磷酸与中间体VIII的质量比为2-4:1。
更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多聚磷酸与中间体VIII的质量比为2:1。
其中,所述步骤(b)中关环反应温度为100-170℃。
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关环反应温度为115-165℃。
更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关环反应温度为135-145℃。
其中,所述步骤(b)中关环反应时间为使关环反应混合物中中间体I的纯度至少达到85%所需的时间。
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关环反应时间为使关环反应混合物中中间体I的纯度至少达到90%所需的时间。
更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关环反应时间为使关环反应混合物中中间体I的纯度至少达到92%所需的时间。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关环反应时间为使关环反应混合物中中间体I的纯度至少达到95%所需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所述步骤(b)中关环反应时间为1-6小时。
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关环反应时间为2-4小时。
更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关环反应时间为4小时。
进一步地,所述马来酸二甲茚定中间体I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如下后处理步骤:
(c)向步骤(b)关环反应结束后得到的含有中间体I的关环反应混合物中加入水,分离水相和有机相;
(d)向步骤(c)得到的水相中加入水稀释,再加入碱,调节pH至碱性,再用有机溶剂萃取,分离水相和有机相;
(e)将步骤(d)得到的有机相分馏,即得到中间体I。
优选地,步骤(c)中,在控温条件下向步骤(b)关环反应结束后得到的含有中间体I的关环反应混合物中加入水,所述控温的目标温度为90℃以下。
优选地,步骤(c)中,向步骤(b)关环反应结束后得到的含有中间体I的关环反应混合物中加入水后,将得到的混合物进行搅拌降温,所述降温的目标温度为30-40℃。
优选地,步骤(c)中加入的水与中间体VIII的质量比为2:1。
优选地,步骤(d)中加入的水与中间体VIII的质量比为10:1。
优选地,步骤(d)中碱为碱金属氢氧化物,优选氢氧化钠。
优选地,步骤(d)中,调节pH值为10-12。
优选地,步骤(d)中有机溶剂为脂肪醚,优选甲基叔丁基醚。
优选地,步骤(e)中分馏收取115-125℃馏分。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方法先将反应底物中间体VIII在有机溶剂中加热脱羧,再与多聚磷酸混合进行关环,即得到中间体I。该制备方法将现有技术的“一锅法”改为脱羧和关环两步法,看似步骤有所增加,然而脱羧反应结束后不经任何后处理即可原位进行后续的关环反应,在并未实质性增加操作工序复杂度的情况下,成功实现了反应收率的大幅提高(两步反应的转化率均可达90%以上,总收率大于80%),且多聚磷酸用量大大减少,淬灭操作简单,产生的废水少,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10公斤以上规模的制备,有利于工业化放大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高沸点
本发明中的“高沸点”指沸点在130℃及以上。“高沸点溶剂”指沸点在130℃及以上的溶剂,例如氯苯、邻二甲苯、二苯醚和苯甲醚。
纯度
本发明中的“纯度”是指按照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的HPLC纯度。
为了减少PPA的用量并提高反应效率,发明人前期尝试在中间体VIII经PPA一步法加热关环的反应中加入有机溶剂,发现虽然PPA用量减少,但因PPA与有机溶剂不互溶,导致反应液分层,且中间体VIII在PPA及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均较差,反应物料粘结团聚,使得搅拌困难,放大反应时易出现反应不彻底的现象。而当中间体VIII先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加热脱羧后,再加入PPA关环,则反应完全,反应收率显著提高。因反应过程需较高温度,反应所用的有机溶剂优选高沸点溶剂。经过对多种高沸点溶剂的对比,发明人发现并非所有的高沸点溶剂都适用于此反应,氯苯、邻二甲苯和二苯醚的反应效果较好,DMSO和NMP则产生了较多杂质,均无法得到目标产物。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阐述。应当理解的是,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发明,而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除非另有说明,下列实施例中使用的仪器、材料和试剂等均可通过常规商业手段获得。
本发明上下文中的缩写和符号具有以下含义:
缩写 含义
PPA 多聚磷酸
DMSO 二甲基亚砜
NMP N-甲基吡咯烷酮
LiPh 苯基锂
p-TsOH 对甲苯磺酸
NaH 氢化钠
NaOH 氢氧化钠
HPLC 高效液相色谱
LC-MS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加热
w/w 质量比(g/g或kg/kg)
v/w 体积质量比(mL/g或L/kg)
HPLC条件:高效液相色谱仪(赛默飞Ultimate 3000);色谱柱:Ghost-sniper,4.6mm×50mm;流动相:以0.1mol/L醋酸铵缓冲液(取醋酸铵7.7g,加水1000ml使溶解,用氨水调节pH值至9.0)为缓冲盐贮备液,甲醇-缓冲盐贮备液-水(10:10:80)为流动相A,甲醇-缓冲盐贮备液-水(80:8:12)为流动相B;流动相梯度:70%A/30%B至10%A/90%B共25min,保持此梯度10min,随后返回70%A/30%B共1min,保持此梯度9min;流速:1.0mL/min;波长:205nm。
LC-MS条件:型号:安捷伦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1260/6120;离子源:ESI;样品配制溶剂:乙腈。
实施例1:
Figure BDA0003454695900000071
向250mL的反应瓶中加入2-苄基-2-[2-(二甲氨基)乙基]丙二酸(中间体VIII,5.0g),氮气保护下搅拌升温至115~125℃(90℃左右固体开始熔融,成糊状),维持在115~125℃下反应2小时,后降至室温,取样送HPLC检测,中间体IX纯度95.42%。向反应瓶中加入预先融化的PPA(125g,25w/w),氮气保护下加热至80~85℃,并维持此温度反应2小时。反应结束后滴加纯化水(150g,30w/w)淬灭,期间控温小于80℃。然后搅拌降温至30~40℃,静置分层,下层水相滴加20%NaOH水溶液(1350g,270w/w)调节pH至11,然后用甲基叔丁基醚萃取,有机相经油泵减压浓缩,收取115~125℃馏分,得浅黄色液体,为中间体I,收率为69.2%,HPLC纯度为97.83%。该方法反应过程中未使用溶剂,反应底物在加热过程中熔融成糊状,搅拌困难,难以进行放大生产,且淬灭PPA的过程中使用大量水,产生三废较多。
实施例2:
Figure BDA0003454695900000072
向250mL的反应瓶中加入2-苄基-2-[2-(二甲氨基)乙基]丙二酸(中间体VIII,5.0g)、PPA(10.0g,2w/w)及二苯醚(20mL,4v/w),氮气保护下搅拌升温至115~125℃,维持在此温度下反应2小时,取样进行HPLC检测,中间体I纯度97.52%。虽然此反应在小批量实验时反应效果较好,但当使用此方法进行公斤级放大反应时,因PPA与二苯醚不互溶而分层,而中间体VIII的溶解度较差,沉于底部PPA层中,导致出现反应物料大量粘结团聚,搅拌困难,反应物料难以反应完全,因此,此方法不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实施例3:
Figure BDA0003454695900000081
按照以下制备方法,发明人对不同的反应溶剂进行了筛选,结果列于表1中。
向250mL的反应瓶中加入2-苄基-2-[2-(二甲氨基)乙基]丙二酸(中间体VIII,5.0g)及有机溶剂(20mL,4v/w),氮气保护下搅拌升温至115~125℃,维持在115~125℃下反应2小时,后降至80~90℃,取样送HPLC检测脱羧反应混合物中中间体IX的纯度。后向反应瓶中加入预先融化的PPA(10.0g,2w/w),然后升温至关环反应温度,在此温度下反应4小时,取样送HPLC检测关环反应混合物中中间体I的纯度。反应结束后降温至80~90℃,滴加纯化水(10.0g,2w/w)淬灭,期间控温小于90℃。纯化水滴加完毕后,搅拌降温至30~40℃,静置分层,下层水相加入水(50.0g,10w/w)稀释,然后滴加20%NaOH水溶液(100.0g,10w/w)调节pH至11,然后用甲基叔丁基醚萃取,有机相用油泵减压浓缩,收取115~125℃馏分,即为中间体I。
表1.反应溶剂的筛选
Figure BDA0003454695900000082
表1的结果显示,使用氯苯、二苯醚和邻二甲苯为反应溶剂时,脱羧和关环阶段均反应结果较好,所得中间体I的收率较高。当使用DMSO为溶剂时,虽然脱羧反应结果较好,但当加入PPA后,DMSO在高温和PPA的作用下开始分解,导致反应底物被破坏,未能得到中间体I;以苯甲醚为反应溶剂时,虽然脱羧反应混合物中中间体IX的纯度较高,但关环阶段反应结果较差,中间体I收率较低(21.7%);以NMP为溶剂时,虽然脱羧反应结果较好,但在随后的关环步骤中得到的均为脱甲基杂质,未能得到中间体I。因此,优选使用氯苯、二苯醚和邻二甲苯作为反应溶剂。
实施例4:
以实施例3中收率最高的二苯醚作为反应溶剂,参照实施例3的实验操作过程,通过检测脱羧反应混合物中中间体IX的纯度及杂质含量,以及关环反应混合物中中间体I的纯度及杂质含量,来对反应条件进行筛选,结果如下所示。
(1)对溶剂用量的筛选:
参照实施例3的实验操作过程,以二苯醚作为反应溶剂,在115-125℃下进行脱羧反应2小时,对溶剂用量进行筛选,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对脱羧反应溶剂用量的筛选
Figure BDA0003454695900000091
反应的溶剂用量对于中间体IX的纯度影响不大,但是溶剂用量为2v/w时,反应体系过于浓稠,搅拌困难;4v/w则可以正常搅拌,中间体IX的纯度较高;而6v/w的溶剂用量偏大,因此在脱羧反应中优选用量为4v/w的二苯醚作为反应溶剂。
(2)对脱羧反应温度和时间的筛选:
参照实施例3的实验操作过程,以用量为4v/w的二苯醚作为反应溶剂,对脱羧反应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筛选,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对脱羧反应温度和时间的筛选
Figure BDA0003454695900000092
由表3的结果可看出,当反应温度较低时,反应速率明显偏慢,4小时反应后仍有97.15%的中间体VIII剩余;在115-125℃时,2小时后中间体VIII即转化完毕,在该温度下反应速率快,中间体IX的纯度高,因此,优选115-125℃下进行脱羧反应2小时。
(3)对PPA用量的筛选:
以4v/w的二苯醚作为反应溶剂,以115-125℃作为脱羧反应温度,反应2小时,再以135-145℃作为关环反应温度,反应4小时,参照实施例3的实验操作过程,对关环反应时PPA的用量进行筛选,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对关环反应PPA用量的筛选
Figure BDA0003454695900000101
当关环反应使用的PPA量为1w/w时,有较多的中间体IX未转化,反应速度偏慢;当PPA用量增加至2w/w和4w/w时,中间体IX的转化率明显加快,但PPA用量较多时,杂质也相应增加,因此PPA用量优选2w/w。
(4)对关环反应温度的筛选:
以4v/w的二苯醚作为反应溶剂,以115-125℃作为脱羧反应温度,反应2小时,再以2w/w的PPA用量进行关环反应,参照实施例3的实验操作过程,对关环反应时的反应温度进行筛选,结果如表5所示。
表5.对关环反应温度的筛选
Figure BDA0003454695900000102
由表5可看出,三个不同的反应温度条件下中间体IX转化率都很高,但是目标产物中间体I的纯度有较大差异,在115-125℃和155-165℃的条件下杂质含量均有所增加,而在135~145℃条件中间体I纯度最高,杂质含量相对较少,因此优选在135~145℃下反应。
实施例5:
Figure BDA0003454695900000103
向100L的反应釜中加入2-苄基-2-[2-(二甲氨基)乙基]丙二酸(中间体VIII,10.75kg)和二苯醚43L(4v/w),氮气保护下升温至115~125℃,后维持在115~125℃下反应2小时,再降温至80~90℃,取样送HPLC检测。脱羧反应完成后,向反应釜中加入预先融化的PPA21.5kg(2w/w),然后升温至135~145℃,在135~145℃下反应4小时,取样送HPLC检测。反应结束后降温至80~90℃,滴加21.5kg纯化水(2w/w)淬灭,期间控制反应温度小于90℃。纯化水滴加完毕后,搅拌降温至30~40℃,静置分层,下层水相转入500L反应釜,向其中加入纯化水(107.5kg,10w/w)稀释,然后滴加20%NaOH水溶液(107.5kg,10w/w)调节pH至11,然后用甲基叔丁基醚萃取,有机相用油泵减压浓缩,收取115~125℃馏分得浅黄色液体产品,为中间体I,收率为86.2%,纯度为98.81%。
中间体I的结构表征数据:
1H-NMR(400MHz,CDCl3):δ1.52-1.61(m,1H),2.10-2.19(m,1H),2.21(s,6H),2.37-2.42(m,2H),2.66-2.73(m,1H),2.80(dd,J=16.0Hz,4.0Hz,1H),3.32(q,J=8.0Hz,1H),7.33(t,J=8.0Hz,1H),7.42(d,J=8.0Hz,1H),7.55(t,J=8.0Hz,1H),7.72(d,J=8.0Hz,1H).
ESI-MS:m/z 204.1[M+H]+

Claims (18)

1.一种马来酸二甲茚定中间体I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Figure FDA0003910081820000011
(a)在有机溶剂存在下,将中间体VIII加热,进行脱羧反应,得到含有中间体IX的脱羧反应混合物,不经过后处理,直接进行步骤(b);
(b)将步骤(a)得到的含有中间体IX的脱羧反应混合物与多聚磷酸混合,加热,进行关环反应,得到含有中间体I的关环反应混合物;
其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邻二甲苯、氯苯和二苯醚;步骤(a)中有机溶剂与中间体VIII的用量比例为4-6mL:1g;步骤(a)中脱羧反应的温度为100-130℃;步骤(b)中多聚磷酸与中间体VIII的质量比为2-4:1;步骤(b)中关环反应的温度为100-1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来酸二甲茚定中间体I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二苯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来酸二甲茚定中间体I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有机溶剂与中间体VIII的用量比例为4mL:1g。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来酸二甲茚定中间体I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脱羧反应的温度为115-12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来酸二甲茚定中间体I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脱羧反应时间为使脱羧反应混合物中中间体IX的纯度至少达到95%所需的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来酸二甲茚定中间体I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脱羧反应时间为使脱羧反应混合物中中间体IX的纯度至少达到97%所需的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来酸二甲茚定中间体I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脱羧反应时间为使脱羧反应混合物中中间体IX的纯度至少达到98%所需的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来酸二甲茚定中间体I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脱羧反应时间为使脱羧反应混合物中中间体IX的纯度至少达到99%所需的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来酸二甲茚定中间体I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将步骤(a)得到的含有中间体IX的脱羧反应混合物与多聚磷酸混合,是将多聚磷酸加入至步骤(a)得到的含有中间体IX的脱羧反应混合物中,或是将步骤(a)得到的含有中间体IX的脱羧反应混合物加入至多聚磷酸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来酸二甲茚定中间体I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将步骤(a)得到的含有中间体IX的脱羧反应混合物与多聚磷酸混合,是将多聚磷酸加入至步骤(a)得到的含有中间体IX的脱羧反应混合物中。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来酸二甲茚定中间体I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聚磷酸为预先融化的多聚磷酸。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来酸二甲茚定中间体I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多聚磷酸与中间体VIII的质量比为2:1。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来酸二甲茚定中间体I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关环反应的温度为115-165℃。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马来酸二甲茚定中间体I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关环反应的温度为135-145℃。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来酸二甲茚定中间体I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关环反应时间为使关环反应混合物中中间体I的纯度至少达到85%所需的时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马来酸二甲茚定中间体I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关环反应时间为使关环反应混合物中中间体I的纯度至少达到90%所需的时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马来酸二甲茚定中间体I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关环反应时间为使关环反应混合物中中间体I的纯度至少达到92%所需的时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马来酸二甲茚定中间体I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关环反应时间为使关环反应混合物中中间体I的纯度至少达到95%所需的时间。
CN202210001621.6A 2022-01-04 2022-01-04 一种马来酸二甲茚定关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2762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01621.6A CN114276259B (zh) 2022-01-04 2022-01-04 一种马来酸二甲茚定关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01621.6A CN114276259B (zh) 2022-01-04 2022-01-04 一种马来酸二甲茚定关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6259A CN114276259A (zh) 2022-04-05
CN114276259B true CN114276259B (zh) 2022-12-06

Family

ID=80880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01621.6A Active CN114276259B (zh) 2022-01-04 2022-01-04 一种马来酸二甲茚定关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7625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70149A (en) * 1958-11-03 1961-01-31 Ciba Pharm Prod Inc Certain 1-[(2-pyridyl)-lower alkyl]-2-(tertamino-lower alkyl)-indan-1-ols, and acid addition salts
US3085094A (en) * 1961-02-09 1963-04-09 Ciba Geigy Corp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N103772189A (zh) * 2014-01-23 2014-05-07 苏州美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菧类化合物甲基树豆酮酸a的合成方法
CN106661018A (zh) * 2014-06-13 2017-05-10 默沙东公司 用作神经原纤维缠结显像剂的吡咯并[2,3‑c]吡啶
CN108033957A (zh) * 2018-01-09 2018-05-15 中国药科大学 一种喹啉类BET bromodomain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70149A (en) * 1958-11-03 1961-01-31 Ciba Pharm Prod Inc Certain 1-[(2-pyridyl)-lower alkyl]-2-(tertamino-lower alkyl)-indan-1-ols, and acid addition salts
US3085094A (en) * 1961-02-09 1963-04-09 Ciba Geigy Corp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N103772189A (zh) * 2014-01-23 2014-05-07 苏州美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菧类化合物甲基树豆酮酸a的合成方法
CN106661018A (zh) * 2014-06-13 2017-05-10 默沙东公司 用作神经原纤维缠结显像剂的吡咯并[2,3‑c]吡啶
CN108033957A (zh) * 2018-01-09 2018-05-15 中国药科大学 一种喹啉类BET bromodomain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 Effective and Selective Route to 1,5-Dihydropolyalkylated s-Indacenes: Characterization of Their Mono- and Dianions by Silylation. Structure of trans-1,5-Bis(trimethylsilyl)-2,6-diethyl-4,8-dimethyl-s-indacene;Mohamed R. Dahrouch等;《Organometallics》;20011122;第20卷;5591-5597 *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Dimethindene Derivatives as New M2-Selective Muscarinic Receptor Antagonists;Thomas M. Bohme等;《J. Med. Chem.》;20020130;第46卷;856-867 *
SYNTHESE DU DIMETHINDENE (INDENYL-14C-1));P. MESTRE, J.P. N O E L等;《Journal of Labelled Compounds & Radiophanaceuticals》;19811231;第XIX卷(第2期);183-193 *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structure of diiron organometallic derivatives of 2,9-dimethyl-1,10-dihydro-dicyclopenta[a,h]naphthalene;M.K. Amshumali等;《Journal of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20041231;第690卷;1340-134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6259A (zh) 2022-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51116A (zh) 无溶剂微波法合成4-苯基亚甲基-2,6-二叔丁基-2,5-环己二烯-1-酮
Zhu et al. Copper-catalyzed coupling of 2-vinyl benzaldehydes with 3-alkenyl 2-bromocarbonyls for the rapid construction of 3, 4-cyclopenta-1-tetralones
EP4169906A1 (en) Method for synthesis of roxadustat and intermediate thereof, and intermediate thereof
CN114315759B (zh) 一种2-甲基-1-(4-吗啉苯基)-2-吗啉基-1-丙酮的制备方法
CN114276259B (zh) 一种马来酸二甲茚定关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US11667610B2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Macitentan and intermediate compound thereof
CN111018807B (zh) 一种合成1,2,4-噻二唑衍生物的方法
JP7292394B2 (ja) 2-アルコキシ-4-アミノ-5-メチル-ピリジン及び/又は2-アルコキシ-4-アルキルアミノ-5-メチル-ピリジンを調製するためのプロセス
Said et al. Stereoselective transformation of amines via chiral 2, 4, 6-triphenylpyridinium intermediates
CN110294708B (zh) 三氟乙硒基菲啶和3,4-二氢异喹啉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07721917B (zh) 一种多取代烟酸酯类化合物的绿色合成方法
CN106866608B (zh) 一种氟代-3,4-二氢香豆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RU2264391C2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производного хинолинкарбоксальдегида и промежуточных соединений
CN113512003B (zh) 一种4-(咪唑-1-基)苯酚的制备方法
CN115611858B (zh) 一种尼古丁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13278007B (zh) 一种2-羟基-吲哚-3-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15246769B (zh) 一种苯甲醛衍生物的氧化方法
CN116023330A (zh) 一种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酸的合成方法
CN114591225B (zh) 一种可规模化生产2,6-二溴-4-甲基吡啶的方法
CN108484495B (zh) 一种3-溴-7-羟基喹啉的合成方法
CN112441935B (zh) 一种β-氨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14516823B (zh) 一种微波辅助制备α-溴代亚砜类化合物的绿色方法
CN112441961B (zh) 一种3-吡咯琳-2-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Zhang et al. Straightforward Access to C2-formyl Indoles Using an Oxidative Combination of N-Chlorosuccinimide and Dimethyl Sulfoxide
CN117603174A (zh) 一种可见光光催化制备苯并环氧化杂环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