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64899B - 一种兼容性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兼容性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64899B
CN114264899B CN202111400565.5A CN202111400565A CN114264899B CN 114264899 B CN114264899 B CN 114264899B CN 202111400565 A CN202111400565 A CN 202111400565A CN 114264899 B CN114264899 B CN 1142648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unit
command
track circuit
resourc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0056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64899A (zh
Inventor
李彩琦
马向阳
周炜
李智宇
谢再盛
叶峰
敖奇
郜志强
杨文哲
郑诗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SC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SC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SC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SC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0056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648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64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48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648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48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兼容性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方法用于轨道电路产品,包括如下步骤:通用主机控制部件接收可执行测试命令,对所述可执行测试命令进行解析,得到控制命令,所述可执行测试命令是由测试案例生成的带参数的可执行测试命令;通用主机控制部件通过控制命令对设备运行载体内的多种轨道电路产品进行性能测试。解决目前轨道电路产品性能测试方法具有的只针对轨道电路单类型产品进行测试,未考虑不同类型轨道电路产品测试的兼容性问题以及只针对单类型轨道电路单台产品进行测试,未考虑规模测试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兼容性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电路产品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兼容性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轨道电路产品包括发送器、接收器、通信接口板、分线采集器等,为了提高轨道电路产品的运行可靠性,需要对轨道电路产品进行性能测试。
目前,轨道电路产品性能测试方法具有如下问题:
1)只针对轨道电路单类型产品进行测试,比如仅针对发送器、接收器、通信接口板或分线采集器进行测试,未考虑不同类型轨道电路产品测试的兼容性问题,比如没有实现针对多个轨道电路产品共同进行测试的方案。
2)只针对单类型轨道电路单台产品进行测试,比如仅针对发送器、接收器、通信接口板或分线采集器中单台设备进行测试,未考虑规模测试,比如没有在同一时间的测试过程中对多台轨道电路产品进行对比测试的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兼容性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兼容性性能测试方法,所述方法用于轨道电路产品,包括如下步骤:
通用主机控制部件接收可执行测试命令,对所述可执行测试命令进行解析,得到控制命令,所述可执行测试命令是由测试案例生成的带参数的可执行测试命令;
通用主机控制部件通过控制命令对设备运行载体内的多种轨道电路产品进行性能测试。
进一步的,通用主机控制部件接收可执行测试命令,对所述可执行测试命令进行解析,得到控制命令,通用主机控制部件通过控制命令对设备运行载体内的多种轨道电路产品进行性能测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通用总线控制单元接收可执行测试命令,对所述可执行测试命令进行解析,得到包含对应轨道电路产品测试的控制命令,并将包含对应轨道电路产品测试的控制命令发送给对应轨道电路产品的测试资源群;
对应轨道电路产品的测试资源群根据包含对应轨道电路产品测试的控制命令产生测试驱动信息,并将测试驱动信息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发送给对应轨道电路产品;
对应轨道电路产品根据测试驱动信息进行性能测试,并将测试结果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反馈给对应轨道电路产品的测试资源群;
对应轨道电路产品的测试资源群接收并处理对应轨道电路产品的测试结果。
进一步的,还包括采用电源模块对设备运行载体、接口适配单元以及设备运行载体工作条件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性能测试包括遍历测试和对比测试;
所述遍历测试包括发送器单元遍历测试、接收器单元遍历测试、分线采集器单元遍历测试以及通信接口板单元遍历测试;
所述对比测试包括发送器单元对比测试和接收器单元对比测试。
进一步的,所述发送器单元对比测试包括多台发送器对比测试,多台发送器对比测试包括如下步骤:
通用总线控制单元接收可执行测试命令,对所述可执行测试命令进行解析,得到包含对应多台发送器对比测试的控制命令,并将包含对应多台发送器对比测试的控制命令发送给第一测试资源群;
第一测试资源群根据包含对应多台发送器对比测试的控制命令,产生第一测试驱动信息,并将第一测试驱动信息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发送给发送器单元内对应多台发送器,所述第一测试驱动信息包括电气条件产生信号、条件输入信号、CAN信号、负载配置信息;
对应多台发送器接收所述第一测试驱动信息,根据第一测试驱动信息进行性能测试,并将测试结果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反馈给第一测试资源群;
第一测试资源群采集对应多台发送器反馈的测试结果,并对多台发送器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进一步的,所述发送器单元遍历测试,包括如下步骤:
通用总线控制单元接收可执行测试命令,对所述可执行测试命令进行解析,得到包含发送器单元遍历测试的控制命令,并将包含发送器单元遍历测试的控制命令发送给第一测试资源群;
第一测试资源群根据包含发送器单元遍历测试的控制命令,对发送器单元内不同发送器的控制端子进行切换,给对应的发送器产生第二测试驱动信息,并将第二测试驱动信息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发送给对应发送器,所述第二测试驱动信息包括电气条件产生信号、条件输入信号、CAN信号、负载配置信息;
对应发送器接收所述第二测试驱动信息,并根据第二测试驱动信息进行性能测试,并将测试结果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反馈给第一测试资源群;
第一测试资源群采集分析对应发送器反馈的测试结果。
进一步的,还包括将仿真模拟负载并联在发送器测试端子S1、S2上;
通过第一测试资源群和电源模块进行仿真模拟负载在不同钢轨参数条件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接收器单元对比测试包括多台接收器对比测试,多台接收器对比测试包括如下步骤:
通用总线控制单元接收可执行测试命令,对所述可执行测试命令进行解析,得到包含对应多台接收器对比测试的控制命令,并将包含对应多台接收器对比测试的控制命令发送给第二测试资源群;
第二测试资源群根据包含对应多台接收器对比测试的控制命令,产生第三测试驱动信息,并将第三测试驱动信息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发送给接收器单元内对应多台接收器,所述第三测试驱动信息包括电气条件产生信号、条件输入信号、CAN信号、移频信号激励信号;
对应多台接收器接收所述第三测试驱动信息,根据第三测试驱动信息进行性能测试,并将测试结果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反馈给第二测试资源群;
第二测试资源群采集对应多台接收器反馈的测试结果,并对多台接收器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进一步的,所述接收器单元遍历测试,包括如下步骤:
通用总线控制单元接收可执行测试命令,对所述可执行测试命令进行解析,得到包含接收器单元遍历测试的控制命令,并将包含接收器单元遍历测试的控制命令发送给第二测试资源群;
第二测试资源群根据包含接收器单元遍历测试的控制命令,对接收器单元内不同接收器的控制端子进行切换,并给对应的接收器产生第四测试驱动信息,并将第四测试驱动信息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发送给对应接收器,所述第四测试驱动信息包括电气条件产生信号、条件输入信号、CAN信号、移频信号激励信号;
对应接收器接收所述第四测试驱动信息,并根据第四测试驱动信息进行性能测试,并将测试结果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反馈给第二测试资源群;
第二测试资源群采集分析对应接收器反馈的测试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分线采集器单元遍历测试,包括如下步骤:
通用总线控制单元接收可执行测试命令,对所述可执行测试命令进行解析,得到包含分线采集器单元遍历测试的控制命令,并将包含分线采集器单元遍历测试的控制命令发送给第三测试资源群;
第三测试资源群根据包含分线采集器单元遍历测试的控制命令,对分线采集器单元内不同分线采集器的控制端子进行切换,给对应的分线采集器产生第五测试驱动信息,并将第五测试驱动信息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发送给对应分线采集器,所述第五测试驱动信息包括电气条件产生信号、条件输入信号、CAN信号、移频信号激励信号;
对应分线采集器接收所述第五测试驱动信息,并根据第五测试驱动信息进行性能测试,并将测试结果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反馈给第三测试资源群;
第三测试资源群采集分析对应分线采集器反馈的测试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通信接口板单元遍历测试,包括如下步骤:
通用总线控制单元接收可执行测试命令,对所述可执行测试命令进行解析,得到包含通信接口板单元遍历测试的控制命令,并将包含通信接口板单元遍历测试的控制命令发送给第四测试资源群;
第四测试资源群根据包含通信接口板单元遍历测试的控制命令,对通信接口板单元内不同通信接口板的控制端子进行切换,给对应的通信接口板产生第六测试驱动信息,并将第六测试驱动信息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发送给对应通信接口板,所述第六测试驱动信息包括电气条件产生信号、条件输入信号、CAN信号;
对应通信接口板接收所述第六测试驱动信息,并根据第六测试驱动信息进行性能测试,并将测试结果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反馈给第四测试资源群;
第四测试资源群采集分析对应通信接口板反馈的测试结果。
和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适用于轨道电路产品的兼容性性能测试方法,通用主机控制部件接收可执行测试命令,对所述可执行测试命令进行解析,得到控制命令,通用主机控制部件通过控制命令对设备运行载体内的多种轨道电路产品进行性能测试,从而实现不同类型轨道电路产品测试的兼容性。
本发明的测试方法可支持规模化测试,基于平台网络架构可实时或分步接收控制命令,通过IO输出控制多台发送器、多台接收器、多块通信接口板、多台分线采集器的遍历测试,并且在同一时间内可以同时对比测试多台(比如两台)相同的轨道电路设备(如两台发送器或两台接收器)进行功能、性能、安全性角度的对比评估。
通用总线控制单元通过PXI总线测试资源群通信,将包含对应轨道电路产品测试的控制命令发送给对应轨道电路产品的测试资源群,对应轨道电路产品的测试资源群产生测试驱动信息发送给对应轨道电路产品,对应轨道电路产品根据测试驱动信息进行性能测试,从而通过总线时钟实现对应轨道电路产品的同步和并行测量,提高测试效率。
对应轨道电路产品的测试资源群接收对应轨道电路产品的测试结果进行相应处理,比如,将实际测试结果与测试案例中的预期结果自动执行对比分析,保证测试过程的自动化及结果评判的高可靠性。以往测试中测试结果的评判更多依赖于人,尤其当出现宕机、出错等情况,测试结果必须由人判断,案例的进一步执行必须人工参与。而本发明将实际测试结果与测试案例中的预期结果自动执行对比分析,可以更准确判断测试结果。并可以不间断地进行7*24小时全自动化测试,提高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适用于轨道电路产品的性能测试系统的整体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通用主机控制部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设备运行载体-发送器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设备运行载体-发送器单元的第一测试端子的连线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设备运行载体-发送器单元的第一控制端子以及第一电源端子的连线示意图。
图6为设备运行载体-发送器单元的第一测试端子、第一控制端子以及第一电源端子的整体连线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设备运行载体-接收器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设备运行载体-接收器单元的第二测试端子的连线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设备运行载体-接收器单元的第二控制端子以及第二电源端子的连线示意图。
图10为设备运行载体-接收器单元的第二测试端子、第二控制端子以及第二电源端子的整体连线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设备运行载体-分线采集器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设备运行载体-分线采集器单元的第三测试端子的连线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设备运行载体-分线采集器单元的第三控制端子以及第三电源端子的连线示意图。
图14为设备运行载体-分线采集器单元的第三测试端子、第三控制端子以及第三电源端子的整体连线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设备运行载体-通信接口板单元的整体接口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设备运行载体-通信接口板单元的第四测试端子的连线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设备运行载体-通信接口板单元的第四控制端子以及第四电源端子的连线示意图。
图18为设备运行载体-通信接口板单元的第四测试端子、第四控制端子以及第四电源端子的整体连线示意图。
图19为设备运行载体-发送器单元的第一测试端子、第一控制端子以及第一电源端子与接口适配单元连接示意图。
图20为设备运行载体-接收器单元的第二测试端子、第二控制端子以及第二电源端子与接口适配单元连线示意图。
图21为设备运行载体-分线采集器单元的第三测试端子、第三控制端子以及第三电源端子与接口适配单元连接示意图。
图22为设备运行载体-通信接口板单元的第四测试端子、第四控制端子以及第四电源端子与接口适配单元连接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的发送器单元对比测试图。
图24为本发明的接收器单元对比测试图。
图25为本发明的分线采集器单元遍历测试图。
图26为本发明的通信接口板单元遍历测试图。
图27为本发明适用于轨道电路产品的性能测试案例的设计方法流程图。
图28为本发明的基础测试案例库结构图。
图29为采用本发明的测试案例进行轨道电路产品性能测试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以地面设备-轨道电路产品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的适用于轨道电路产品的性能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性能测试系统包括上位机、通用主机控制部件、设备运行载体以及仿真模拟负载。
上位机向通用主机控制部件下发测试案例,上位机和通用主机控制部分通过以太网通信连接,物理层通道为RJ45,网络层采用IP协议,传输层协议采用TCP/DDS协议,通信速率为100Mbit/s,全双工;数据格式采用XML标记语言。
如图2所示,通用主机控制部件包括通用总线控制单元、传输单元以及电源单元;通用总线控制单元包括多路的数字IO、CAN通信总线、移频信号采集通道、电压模拟量采集通道、可调电阻接口通道以及信号发生通道。示例性的,本实施的通用总线控制单元包括128路IO输出、6路CAN通信总线、4路移频信号采集通道、2路电压模拟量采集通道、4路电阻接口通道、4路信号发生通道。
传输单元包括测试资源群和接口适配单元。
通用总线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上述上位机连接,通用总线控制单元的输出端通过PXI总线与上述测试资源群通信连接,上述测试资源群通过接口适配单元与设备运行载体通信连接。
电源单元包括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第一电源对接口适配单元以及设备运行载体工作条件供电,第二电源对设备运行载体供电。
设备运行载体包括包含多个不同类型的轨道电路产品,示例性的,本实施例的设备运行载体包括发送器单元、接收器单元、分线采集器单元以及通信接口板单元。
具体的,
发送器单元包括多台发送器,发送器比如是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发送器,每台发送器底座设有多个第一接线端子,多个第一接线端子分别通过继电器接点引出作为第一测试端子,每台发送器的继电器并联引出第一控制端子,多台发送器的继电器并联引出第一电源端子。
图3中示意发送器单元包括20台发送器,20台发送器通过CAN总线划分为上下层各10台,中间布置继电器,每台发送器底座设有41个第一接线端子,41个第一接线端子分别通过继电器节点引出作为第一测试端子,继电器采用SPDT型,常态为发送器默认工作条件,继电器的电源由独立电源引入。如图4所示,上层10台发送器并联输出41个第一测试端子,下层10台发送器并联输出41个第一测试端子。如图5所示,每台发送器的继电器并联励磁,引出1个第一控制端子。上层10台发送器并联引出一个第一电源端子,下层10台发送器并联引出一个电源端子。图6为发送器单元的第一测试端子、第一控制端子以及第一电源端子的整体连线示意图,整个发送器单元共引出82个第一测试端子,20个第一控制端子,2个第一电源端子,第一测试端子、第一控制端子以及第一电源端子通过上述接口适配单元与测试资源群通信连接(如图19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发送器台数不以20台为限制,每台发送器底座的第一接线端子不以41个为限制。
接收器单元包括多台接收器,接收器比如是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接收器,每台接收器底座设有多个第二接线端子,多个第二接线端子分别通过继电器接点引出作为第二测试端子,每台接收器的继电器并联引出第二控制端子,多台接收器的继电器并联引出第二电源端子。
图7中示意接收器单元包括10台接收器,通过CAN总线划分为上下层各5台,中间布置继电器,每台接收器底座设有46个第二接线端子,46个第二接线端子分别通过继电器节点引出作为第二测试端子,继电器采用SPDT型,常态为接收器默认工作条件,继电器的电源由电源屏引入。如图8所示,上层5台接收器并联输出46个第二测试端子,下层5台接收器并联输出46个第二测试端子。如图9所示,每台接收器的继电器并联励磁,引出1个第二控制端子。上层5台接收器并联引出一个第二电源端子,下层5台接收器并联引出一个第二电源端子。图10所示为接收器单元的第二测试端子、第二控制端子以及第二电源端子的整体连线示意图,整个接收器单元共引出92个第二测试端子,10个第二控制端子,2个第二电源端子。第二测试端子、第二控制端子以及第二电源端子通过上述接口适配单元与测试资源群通信连接(如图20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接收器台数不以10台为限制,每台接收器底座的第二接线端子不以46个为限制。
分线采集器单元包括多台分线采集器,分线采集器比如是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分线采集器,每台分线采集器底座设有多个第三接线端子,多个第三接线端子分别通过继电器接点引出作为第三测试端子,每台分线采集器的继电器并联引出第三控制端子,多台分线采集器的继电器并联引出第三电源端子。
图11中示意分线采集器单元包括6台分线采集器,图12所示每台分线采集器底座设有28个第三测试端子,28个第三测试端子分别通过继电器节点引出作为第三测试端子,继电器采用SPDT型,常态由电源屏供电。图13所示,每台分线采集器的继电器并联励磁,引出1个第三控制端子。6台分线采集器并联引出一个第三电源端子。图14所示为分线采集器单元的第三测试端子、第三控制端子以及第三电源端子的整体连线示意图,整个分线采集器单元共引出28个第三测试端子,6个第三控制端子,1个第三电源端子。第三测试端子、第三控制端子以及第三电源端子通过上述接口适配单元与测试资源群通信连接(如图21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分线采集器台数不以6台为限制,每台分线采集器底座的第三接线端子不以28个为限制。
通信接口板单元包括多个通信接口板,通信接口板比如是轨道电路通信接口板,每个通信接口板底座设有多个第四接线端子,多个第四接线端子分别通过继电器接点引出作为第四测试端子,每个通信接口板的继电器并联引出第四控制端子,多个通信接口板的继电器并联引出第四电源端子。
图15中示意通信接口板单元内含2块轨道电路通信接口板,图16所示每块轨道电路通信接口板底座设有42个第四接线端子,42个第四接线端子分别通过继电器节点引出作为第四测试端子,继电器采用SPDT型,常态由电源屏供电。图17所示,每块轨道电路通信接口板的继电器并联励磁,引出1个第四控制端子。每块轨道电路通信接口板并联引出一个第四电源端子。图18为通信接口板单元的第四测试端子、第四控制端子以及第四电源端子的整体连线示意图。整个轨道电路通信接口板共引出84个第四测试端子,2个第四控制端子,2个第四电源端子。第四测试端子、第四控制端子以及第四电源端子通过上述接口适配单元与测试资源群通信连接(如图22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轨道电路通信接口板的块数不以两块为限制,每块轨道电路通信接口板底座的第四接线端子不以42个为限制。
测试资源群整体上划分为输出单元、采集单元,输出单元分为输出驱动控制(IO输出板卡)、负载输出控制(可调电阻板卡)、通信数据发送(CAN通信板卡)、移频信号发生(信号发生器板卡、功率放大器),用于输出工作条件激励和信号至设备运行载体;采集单元分为信号采集与分析(移频信号采集板卡)、模拟量采集(电压模拟量采集板卡)、通信数据接收(CAN通信板卡),用于采集并分析设备运行载体反馈的信号。
具体的,测试资源群包括第一测试资源群、第二测试资源群、第三测试资源群以及第四测试资源群。
示例性的,第一测试资源群包含2块数字IO板卡、2块CAN通信板卡、2块移频信号采集板卡、2块电阻板卡、2块电压模拟量采集板卡。
第二测试资源群包含2块数字IO板卡、2块CAN通信板卡、2块电阻板卡、2块电压模拟量采集板卡、2块信号发生板卡、2台功率放大器。
第三测试资源群包含2块数字IO板卡、1块CAN通信板卡、2块信号发生板卡、2台功率放大器。
第四测试资源群包含2块数字IO板卡、3块CAN通信板卡。
需要说明的是,图19-22中板卡数量与上述示例板卡数量不一致的原因是,图中将板卡进行拆分或者整合,比如图19中显示有4处数字IO板卡,这是将两块数字IO板卡进行拆分的结果,图19中显示有一处CAN通信板卡,这是将两块CAN通信板卡整合示意的结果。
第一测试资源群包括第一输出单元和第一采集单元,第二测试资源群包括第二输出单元和第二采集单元,第三测试资源群包括第三输出单元以及第三采集单元,第四测试资源群包括第四输出单元以及第四采集单元。
具体的,
第一输出单元包括IO输出板卡、可调电阻板卡、CAN通信板卡;第一输出单元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向发送器输出工作条件激励和信号。
第一采集单元包括移频信号采集板卡、电压模拟量采集板卡、CAN通信板卡;第一采集单元通过接口适配单元采集发送器的反馈信息并进行分析,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采集单元内的CAN通信板卡和第一输出单元内的CAN通信板卡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本实施例以相同举例。
第二输出单元包括IO输出板卡、可调电阻板卡、CAN通信板卡、信号发生器板卡以及功率放大器;第二输出单元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向接收器输出工作条件激励和信号。
第二采集单元包括电压模拟量采集板卡、CAN通信板卡;第二采集单元通过接口适配单元采集接收器的反馈信息并进行分析。
第三输出单元包括IO输出板卡、CAN通信板卡、信号发生器板卡、功率放大器;第三输出单元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向分线采集器输出工作条件激励和信号。
第三采集单元包括CAN通信板卡,第三采集单元通过接口适配单元采集分线采集器的反馈信息并进行分析。
第四输出单元包括IO输出板卡、CAN通信板卡;第四输出单元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向通信接口板输出工作条件激励和信号。
第四采集单元包括CAN通信板卡,第四采集单元通过接口适配单元采集通信接口板的反馈信息并进行分析。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测试端子包括如下类型:柜内总线CAND通信端子、柜内总线CANE通信端子、功率放大器输出端子S1、S2、功率放大器输出测试端子T1、T2、发送报警继电器输出端子FBJ、工作条件端子、电平条件端子、发送器电源端子;工作条件端子包括地址端子、载频端子、选频端子以及发送器报警继电器吸起接点回采端子(FBJJC),地址端子包括CAN地址选择端子(1ADR1~1ADR6、2ADR1~2ADR6),载频端子包括载频编码条件选择端子(1700、2000、2300、2600),选频端子包括选频条件端子(-1、-2),发送器电源端子包括电源外引入端子024、电源外引入端子+24。
其中,
柜内总线CAND通信端子、柜内总线CANE通信端子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和CAN通信板卡通信连接;CAN通信板卡提供发送器编码条件,接收发送器工作状态;
功率放大器输出端子S1、S2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和移频信号采集板卡通信连接,移频信号采集板卡用于测试发送器输出信号质量,包括中心频率、频率精度、频偏、失真度等指标。
工作条件端子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和IO输出板卡连接,通过IO输出板卡和第一电源提供发送器变化的工作电压、CAN地址条件、载频条件、电平级条件。
发送报警继电器输出端子FBJ、功率放大器输出测试端子T1、T2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和电压模拟量采集板卡通信连接,电压模拟量采集板卡实时监控发送报警继电器电压;
接口适配单元在发送报警继电器输出端子FBJ、功率放大器输出测试端子T1、T2和电压模拟量采集板卡通信连接位置与可调电阻并联,可调电阻板卡用于调整发送器的发送报警继电器的输出负载、功率放大器输出测试端子负载;
电平条件端子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和IO输出板卡连接,通过数字IO输出板卡和第一电源提供发送器变化的电平条件,实现不同电平级的设置;
发送器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源通信连接。
优选的,接口适配单元在S1、S2和移频信号采集板卡通信连接位置并联标准负载或者仿真模拟负载,标准负载或仿真模拟负载模拟发送器在站内、区间不同条件下的负载条件。
仿真模拟负载根据轨道电路室外系统真实网络搭建,包括区段的电气绝缘节设备、机械绝缘节设备、模拟电缆、模拟钢轨,能够模拟站内、区间不同参数条件下的轨道电路室外系统。仿真模拟负载内部各个单元电路通过继电器连接,通过IO输出板卡和所第一电源驱动继电器,实现仿真模拟负载内部各个单元的电路调整。
上述第一电源端子与第一电源通信连接。
上述第一控制端子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和IO输出板卡通信连接,IO输出板卡通过第一控制端子控制继电器切换实现不同发送器的对应切换。
进一步的,第二测试端子包括如下类型:柜内总线CAND通信端子、柜内总线CANE通信端子、主机轨道信号输入端子ZIN(Z)和XIN(Z)、并机轨道信号输入端子ZIN(B)和XIN(B)、工作条件端子、接收器故障报警条件端子JB、主机轨道继电器输出端子G和GH、并机轨道继电器输出端子G(B)和GH(B)以及接收器电源端子。
工作条件端子包括地址端子、载频端子、主轨道选频端子、小轨道选频端子,地址端子包括主机CAN地址选择端子ADR1~ADR4(Z)、并机CAN地址选择端子ADR1~ADR4(B);载频端子包括主机载频编码条件选择端子1700(Z)、2000(Z)、2300(Z)、2600(Z),并机载频编码条件选择端子1700(B)、2000(B)、2300(B)、2600(B);主轨道选频端子包括主机主轨道选频条件端子-1(Z)、-2(Z),并机主轨道选频条件端子-1(B)、-2(B);小轨道选频端子包括主机小轨道选频条件端子X1(Z)、X2(Z),并机主轨道选频条件端子X1(B)、X2(B)。
接收器电源端子包括电源外引入端子024、电源外引入端子+24。
其中,
柜内总线CAND通信端子、柜内总线CANE通信端子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和CAN通信板卡通信连接,发送接收器编码条件,接收接收器工作状态;
主机轨道信号输入端子ZIN(Z)和XIN(Z)、并机轨道信号输入ZIN(B)和XIN(B)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和信号发生器板卡、功率放大器通信连接,通过信号发生器和功率放大器生成可调主轨道和小轨道信号,实现接收器输出响应测试,进而判断接收器灵敏度和分辨率指标;
工作条件端子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和IO输出板卡通信连接,通过数字IO和第一电源提供接收器变化的工作电压、载频条件、地址条件、主轨道选频条件和小轨道选频条件;
接收器故障报警条件端子JB、主机轨道继电器输出端子G和GH、并机轨道继电器输出端子G(B)、GH(B)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和电压模拟量采集板卡通信连接,实时监控接收器故障报警输出电压、主机轨道继电器输出电压、并机轨道继电器输出电压;
接口适配单元在接收器故障报警条件端子JB、主机轨道继电器输出端子G、GH、并机轨道继电器输出端子G(B)、GH(B)和电压模拟量采集板卡通信连接位置并联可调电阻,可调电阻板卡用于调整接收器接收报警继电器输出负载、主机轨道继电器输出负载、并机轨道继电器输出负载;
接收器电源端子与第二电源通信连接。
上述第二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一电源通信连接。
上述第二控制端子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和IO输出板卡通信连接,IO输出板卡通过第二控制端子控制继电器切换实现不同接收器的对应切换。
进一步的,上述第三测试端子包括如下类型:
CAN总线通信端子、信号引入端子T(1-12)、信号引入回线端子R(1-12)、地址、分线采集器电源端子,所述分线采集器电源端子包括JC24和JC024,JC24:监测24V电源正端,JC024:监测24V电源回线;
CAN总线通信端子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和CAN通信板卡通信连接;发送分线采集器工作条件,接收分线采集器信号;
信号引入端子T(1-12)、信号引入回线端子R(1-12)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和信号发生器板卡、功率放大器通信连接,通过信号发生器和功率放大器生成可调信号;
信号引入端子T(1-12)、信号引入回线端子R(1-12)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和IO输出板卡通信连接,通过IO输出板卡和第一电源提供分线采集器信号通道的变化以及地址变化,分线采集器信号通道的变化用于测试分线采集器每个信号通道的接收灵敏度;
分线采集器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源通信连接。
上述第三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一电源通信连接。
上述第三控制端子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和IO输出板卡通信连接,IO输出板卡通过第二控制端子控制继电器切换实现不同分线采集器的对应切换。
进一步的,上述第四测试端子包括如下类型:CANA、CANB、CANC、CAND、CANE、工作条件端子以及通信接口板电源端子,所述工作条件端子包括地址、板卡类型选择端子,所述通信接口板电源端子包括024、+24;
CANA、CANB、CANC、CAND、CANE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和CAN通信板卡通信连接,发送CANA、CANB、CANC、CAND、CANE编码信息,接收通信接口板工作状态;
工作条件端子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和IO输出板卡通信连接,通过IO输出板卡和所述第一电源提供通信接口板变化的地址条件和板卡类型条件;
通信接口板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源通信连接。
上述第四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一电源通信连接。
上述第四控制端子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和IO输出板卡通信连接,IO输出板卡通过第二控制端子控制继电器切换实现不同通信接口板的对应切换。
本实施例的适用于轨道电路产品的性能测试系统,包括通用主机控制部件和设备运行载体,通用主机控制部件包括通用总线控制单元和传输单元,设备运行载体包括发送器单元、接收器单元在内的轨道电路产品,进一步优选的,设备运行载体还包括分线采集器以及通信接口板等轨道电路产品,通用总线控制单元通过传输单元与设备运行载体通信连接,通过通用主机控制部分和设备运行载体相互独立的方式,可实现一台通用主机适配不同的轨道电路产品,从而实现不同类型轨道电路产品测试的兼容性。
性能测试系统采用并行测试技术。通用主机控制部件包括基于通用总线控制单元的各功能模块组成,各模块可通过总线时钟实现同步和并行测量,提高测试效率。
性能测试系统建立信号装备模块级的半实物仿真测试。将通用主机控制部分和设备运行载体进行对应匹配设置,将轨道电路产品实物接入到仿真模拟环境中,通过基于仿真模型的软件定义硬件接口对轨道电路产品实物进行完整的功能、性能测试。
本实施进一步提供采用上述的适用于轨道电路产品的性能测试系统进行性能测试的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通用主机控制部件接收可执行测试命令,对可执行测试命令进行解析,得到控制命令,可执行测试命令是由测试案例生成的带参数的可执行测试命令;
通用主机控制部件通过控制命令对设备运行载体内的多种轨道电路产品进行性能测试。
具体的,
通用总线控制单元接收可执行测试命令,对可执行测试命令进行解析,得到包含对应轨道电路产品测试的控制命令,并将包含对应轨道电路产品测试的控制命令发送给对应轨道电路产品的测试资源群;
对应轨道电路产品的测试资源群根据包含对应轨道电路产品测试的控制命令产生测试驱动信息,并将测试驱动信息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发送给对应轨道电路产品;
对应轨道电路产品根据测试驱动信息进行性能测试,并将测试结果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反馈给对应轨道电路产品的测试资源群;
对应轨道电路产品的测试资源群接收对应轨道电路产品的测试结果,并可以进行相应处理,比如,将实际测试结果与测试案例中的预期结果自动执行对比分析。
在执行上述测试方法过程中,采用电源模块(上述第一电源以及第二电源)对设备运行载体、接口适配单元以及设备运行载体工作条件供电。即采用上述的第一电源对接口适配单元以及轨道电路产品工作条件供电,第二电源对轨道电路产品电源供电。
本实施例中执行测试的轨道电路产品包括发送器、接收器、分线采集器以及通信接口板,示例性的,发送器20台、接收器10台、分线采集器6台、通信接口板2块,但需要说明的是,测试的轨道电路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的发送器、接收器、分线采集器以及通信接口板等,并且发送器、接收器、分线采集器以及通信接口板的数量也仅为示例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具体的,轨道电路产品的性能测试包括遍历测试和对比测试;遍历测试包括但不限于发送器单元遍历测试、接收器单元遍历测试、分线采集器单元遍历测试以及通信接口板单元遍历测试;对比测试包括但不限于发送器单元对比测试和接收器单元对比测试。
其中,发送器单元对比测试包括多台发送器对比测试,多台发送器对比测试包括如下步骤:
通用总线控制单元接收可执行测试命令,对所述可执行测试命令进行解析,得到包含对应多台发送器对比测试的控制命令,并将包含对应多台发送器对比测试的控制命令发送给第一测试资源群;
第一测试资源群根据包含对应多台发送器对比测试的控制命令,产生第一测试驱动信息,并将第一测试驱动信息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发送给发送器单元内对应多台发送器,所述第一测试驱动信息包括电气条件产生信号、条件输入信号、CAN信号、负载配置信息;
对应多台发送器接收所述第一测试驱动信息,根据第一测试驱动信息进行性能测试,并将测试结果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反馈给第一测试资源群;
第一测试资源群采集对应多台发送器反馈的测试结果,并对多台发送器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示例性的,如图23所示,通用总线控制单元通过TCP通信方式接收上位机发送的由测试案例生成的带参数的可执行测试命令,对可执行测试命令进行解析,得到对应两台发送器对比测试的控制命令,然后通用总线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命令由第一测试资源群对设备运行载体中对应两台发送器进行测试,其余发送器处于1#备发送器默认工作条件,由独立电源供电。
具体的,通用总线控制单元对连接两台发送器的第一测试资源群中的IO输出板卡、CAN通信板卡发送发送器对比测试命令,第一测试资源群中的IO输出板卡、CAN通信板卡接收发送器对比测试命令后产生第一测试驱动信息。即通用总线控制单元对连接两台发送器的第一测试资源群中的IO输出板卡、CAN通信板卡进行相同输入条件的激励及配置,实现两台发送器同时输入激励,具体如下:
通用总线控制单元将控制命令发送至IO输出板卡1和IO输出板卡2,对两台发送器测试端子进行条件输入;通用总线控制单元将控制命令传送至程控电源1(即前述第一电源)和程控电源2(即前述第二电源)进行电气条件产生,对两台发送器进行电源供电和工作条件供电;通用总线控制单元将控制命令传送至CAN通信板卡1进行CAN信号产生,并通过CAN通信板卡1与第1台发送器进行CAN通信数据交互;通用总线控制单元将控制命令传送至CAN通信板卡2进行CAN信号产生,并通过CAN通信板卡2与第2台发送器进行CAN通信数据交互;通用总线控制单元将控制命令发送至可调电阻板卡1,对第1台发送器负载(即可调电阻)进行设置;通用总线控制单元将控制命令发送至可调电阻板卡2,对第2台发送器负载(即可调电阻)进行设置。
第一测试驱动信息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发送给发送器单元内对应两台发送器,对应发送器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将测试结果反馈给第一测试资源群,进行两台发送器测试结果的采集及比对分析:如将第1台发送器的CAN通信输出数据传送至CAN通信板卡1,将第2台发送器的CAN通信输出数据传送至CAN通信板卡2,同时采集并比对CAN通信测试数据;将第1台发送器的移频信号通过示波器方式进行采集传送至移频信号采集板卡1,将第2台发送器的移频信号通过示波器方式进行采集传送至移频信号采集板卡2,同时采集并比对模拟量测试数据;将第1台发送器的电压模拟量信号通过万用表方式进行采集传送至电压模拟量采集板卡1,将第2台发送器的电压模拟量信号通过万用表方式进行采集传送至电压模拟量采集板卡2,同时采集并比对波形数据。
并且根据测试需求,仿真模拟负载可并联在发送器测试端子S1、S2上,通过IO输出板卡和第一电源进行仿真模拟负载在不同钢轨参数条件切换。
上述发送器单元遍历测试,包括如下步骤:
通用总线控制单元接收可执行测试命令,对可执行测试命令进行解析,得到包含发送器单元遍历测试的控制命令,并将包含发送器单元遍历测试的控制命令发送给第一测试资源群;
第一测试资源群根据包含发送器单元遍历测试的控制命令,对发送器单元内不同发送器的控制端子进行切换,给对应的发送器产生第二测试驱动信息,并将第二测试驱动信息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发送给对应发送器,所述第二测试驱动信息包括电气条件产生信号、条件输入信号、CAN信号、负载配置信息;
对应发送器接收所述第二测试驱动信息,并根据第二测试驱动信息进行性能测试,并将测试结果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反馈给第一测试资源群;
第一测试资源群采集分析对应发送器反馈的测试结果。
示例性的,通用总线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命令由第一测试资源群控制设备运行载体中1台发送器进行测试,其余发送器处于1#备发送器默认工作条件,由独立电源供电。测试过程同上述测试过程中的第1台发送器测试流程,第1台发送器测试结束后,通过IO输出板卡控制控制端子对发送器进行切换,可开始第2台发送器的测试,直到第20台,可依次进行,从而实现20台发送器的遍历测试。
上述接收器单元对比测试包括多台接收器对比测试,多台接收器对比测试包括如下步骤:
通用总线控制单元接收可执行测试命令,对所述可执行测试命令进行解析,得到包含对应多台接收器对比测试的控制命令,并将包含对应多台接收器对比测试的控制命令发送给第二测试资源群;
第二测试资源群根据包含对应多台接收器对比测试的控制命令,产生第三测试驱动信息,并将第三测试驱动信息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发送给接收器单元内对应多台接收器,所述第三测试驱动信息包括电气条件产生信号、条件输入信号、CAN信号、移频信号激励信号;
对应多台接收器接收所述第三测试驱动信息,根据第三测试驱动信息进行性能测试,并将测试结果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反馈给第二测试资源群;
第二测试资源群采集对应多台接收器反馈的测试结果,并对多台接收器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示例性的,如图24所示,通用总线控制单元通过TCP通信方式接收上位机发送的由测试案例生成的带参数的可执行测试命令,对可执行测试命令进行解析,得到对应两台接收器对比测试的控制命令,然后通用总线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命令由第二测试资源群对设备运行载体中对应两台接收器进行测试,其余接收器处于1#接收器默认工作条件,由独立电源供电。
具体的,通用总线控制单元对连接两台接收器的第二测试资源群中的IO输出板卡、CAN通信板卡、信号发生器板卡以及功率放大器发送接收器对比测试命令,第二测试资源群中的IO输出板卡、CAN通信板卡、信号发生器板卡以及功率放大器接收接收器对比测试命令后产生第三测试驱动信息,即通用总线控制单元对连接两台接收器的第三测试资源群中的IO输出板卡、CAN通信板卡、信号发生器板卡以及功率放大器进行相同输入条件的激励及配置,实现两台接收器同时输入激励,具体如下:
通用总线控制单元将控制命令发送至IO输出板卡1和IO输出板卡2,对两台接收器测试端子进行条件输入;通用总线控制单元将控制命令传送至程控电源1(即前述第一电源)和程控电源2(即前述第二电源)进行电气条件产生,对两台接收器进行电源供电和工作条件供电;通用总线控制单元将控制命令传送至CAN通信板卡1进行CAN信号产生,对第1台接收器进行CAN通信数据下发;通用总线控制单元将控制命令传送至CAN通信板卡2进行CAN信号产生,对第2台接收器进行CAN通信数据下发;通用总线控制单元将控制命令传送至信号发生器板卡1进行移频信号产生,经功率放大器1将信号放大后,对第1台接收器进行移频信号产生激励;通用总线控制单元将控制命令传送至信号发生器板卡2进行移频信号产生,经功率放大器2将信号放大后,对第2台接收器进行移频信号产生激励。
第三测试驱动信息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发送给接收器单元内对应两台接收器,对应接收器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将测试结果反馈给第二测试资源群,进行两台接收器测试结果的采集及比对分析:如将第1台接收器的CAN通信输出数据传送至CAN通信板卡1,将第2台接收器的CAN通信输出数据传送至CAN通信板卡2,同时采集并比对CAN通信测试数据;将第1台接收器的电压模拟量信号通过万用表方式进行采集传送至电压模拟量采集板卡1,将第2台接收器的电压模拟量信号通过万用表方式进行采集传送至电压模拟量采集板卡2,同时采集并比对模拟量测试数据。
上述接收器单元遍历测试,包括如下步骤:
通用总线控制单元接收可执行测试命令,对所述可执行测试命令进行解析,得到包含接收器单元遍历测试的控制命令,并将包含接收器单元遍历测试的控制命令发送给第二测试资源群;
第二测试资源群根据包含接收器单元遍历测试的控制命令,对接收器单元内不同接收器的控制端子进行切换,并给对应的接收器产生第四测试驱动信息,并将第四测试驱动信息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发送给对应接收器,所述第四测试驱动信息包括电气条件产生信号、条件输入信号、CAN信号、移频信号激励信号;
对应接收器接收所述第四测试驱动信息,并根据第四测试驱动信息进行性能测试,并将测试结果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反馈给第二测试资源群;
第二测试资源群采集分析对应接收器反馈的测试结果。
示例性的,通用总线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命令由第二测试资源群控制设备运行载体中1台接送器进行测试,其余接收器处于1#接收器默认工作条件,由独立电源供电。测试过程同上述测试过程中的第1台接收器测试流程,第1台接收器测试结束后,通过IO输出板卡控制控制端子对接收器进行切换,可开始第2台接收器的测试,直到第10台,可依次进行,从而实现10台接收器的遍历测试。
上述分线采集器单元遍历测试,包括如下步骤:
通用总线控制单元接收可执行测试命令,对所述可执行测试命令进行解析,得到包含分线采集器单元遍历测试的控制命令,并将包含分线采集器单元遍历测试的控制命令发送给第三测试资源群;
第三测试资源群根据包含分线采集器单元遍历测试的控制命令,对分线采集器单元内不同分线采集器的控制端子进行切换,给对应的分线采集器产生第五测试驱动信息,并将第五测试驱动信息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发送给对应分线采集器,所述第五测试驱动信息包括电气条件产生信号、条件输入信号、CAN信号、移频信号激励信号;
对应分线采集器接收所述第五测试驱动信息,并根据第五测试驱动信息进行性能测试,并将测试结果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反馈给第三测试资源群;
第三测试资源群采集分析对应分线采集器反馈的测试结果。
示例性的,如图25所示,通用总线控制单元通过TCP通信方式接收上位机发送的由测试案例生成的带参数的可执行测试命令,对可执行测试命令进行解析,得到分线采集器遍历测试的控制命令,然后通用总线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命令由第三测试资源群对设备运行载体中的各个分线采集器进行测试,在其中一个分线采集器进行测试时,其余分线采集器处于默认工作条件,由独立电源供电。
具体的,通用总线控制单元对连接分线采集器的第三测试资源群中的IO输出板卡、CAN通信板卡、信号发生器板卡以及功率放大器发送分线采集器测试命令,第三测试资源群中的IO输出板卡、CAN通信板卡、信号发生器板卡以及功率放大器接收分线采集器测试命令后产生第五测试驱动信息,即通用总线控制单元对连接分线采集器的第三测试资源群中的IO输出板卡、CAN通信板卡、信号发生器板卡以及功率放大器进行输入条件的激励及配置,实现分线采集器输入激励,具体如下:
通用总线控制单元将控制命令下发至IO输出板卡1和IO输出板卡2,对分线采集器测试端子进行条件输入;通用总线控制单元将控制命令传送至程控电源1(即前述第一电源)和程控电源2(即前述第二电源)进行电气条件产生,对分线采集器进行电源供电和工作条件供电;通用总线控制单元将控制命令传送至CAN通信板卡1进行CAN信号产生,对分线采集器进行CAN通信数据交互;通用总线控制单元将控制命令传送至信号发生器板卡进行移频信号产生,经功率放大器将信号放大后,对分线采集器进行移频信号产生激励。第1台分线采集器测试结束后,通过IO输出板卡控制控制端子对分线采集器进行切换,开始第2台分线采集器的测试,如此依次进行,从而实现6台分线采集器的遍历测试。
第五测试驱动信息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发送给分线采集器单元内对应的分线采集器,对应分线采集器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将测试结果反馈给第三测试资源群,进行测试结果的采集:如将分线采集器的CAN通信输出数据传送至CAN通信板卡,采集CAN通信测试数据。
上述通信接口板单元遍历测试,包括如下步骤:
通用总线控制单元接收可执行测试命令,对所述可执行测试命令进行解析,得到包含通信接口板单元遍历测试的控制命令,并将包含通信接口板单元遍历测试的控制命令发送给第四测试资源群;
第四测试资源群根据包含通信接口板单元遍历测试的控制命令,对通信接口板单元内不同通信接口板的控制端子进行切换,给对应的通信接口板产生第六测试驱动信息,并将第六测试驱动信息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发送给对应通信接口板,所述第六测试驱动信息包括电气条件产生信号、条件输入信号、CAN信号;
对应通信接口板接收所述第六测试驱动信息,并根据第六测试驱动信息进行性能测试,并将测试结果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反馈给第四测试资源群;
第四测试资源群采集分析对应通信接口板反馈的测试结果。
示例性的,如图26所示,通用总线控制单元通过TCP通信方式接收上位机发送的由测试案例生成的带参数的可执行测试命令,对可执行测试命令进行解析,得到通信接口板遍历测试的控制命令,然后通用总线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命令由第四测试资源群对设备运行载体中的各个通信接口板进行测试,在其中一个通信接口板进行测试时,其余通信接口板处于默认工作条件,由独立电源供电。
具体的,通用总线控制单元对连接通信接口板的第四测试资源群中的IO输出板卡、CAN通信板卡发送通信接口板测试命令,第四测试资源群中的IO输出板卡、CAN通信板卡接收通信接口板测试命令后产生第六测试驱动信息,即通用总线控制单元对连接通信接口板的第三测试资源群中的IO输出板卡、CAN通信板卡进行输入条件的激励及配置,实现通信接口板输入激励,具体如下:
通用总线控制单元将控制命令下发至IO输出板卡1和IO输出板卡2,对通信接口板测试端子进行条件输入;通用总线控制单元将控制命令传送至程控电源1(即第一电源)和程控电源2(即第二电源)进行电气条件产生,对通信接口板进行电源供电和工作条件供电;通用总线控制单元将控制命令传送至CAN通信板卡1进行CAND/CANE信号产生,将控制命令传送至CAN通信板卡2进行CANA/CANB信号产生,与通信接口板进行CAN通信数据交互。第1台通信接口板测试结束后,通过IO输出板卡控制控制端子对通信接口板进行切换,可开始第2台通信接口板的测试,如此依次进行,从而实现2台通信接口板的遍历测试。
第六测试驱动信息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发送给通信接口板单元内对应的通信接口板,对应通信接口板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将测试结果反馈给第四测试资源群,进行通信接口板测试结果的采集:如将通信接口板的CAND/CANE通信输出数据传送至CAN通信板卡1,将通信接口板的CANA/CANB通信输出数据传送至CAN通信板卡2,采集CAN通信测试数据,将通信接口板的CANC通信输出数据传送至CAN通信板卡3,采集CAN通信测试数据。
上述适用于轨道电路产品的性能方法,通用主机控制部件接收可执行测试命令,对所述可执行测试命令进行解析,得到控制命令,通用主机控制部件通过控制命令对设备运行载体内的多种轨道电路产品进行性能测试,从而实现不同类型轨道电路产品测试的兼容性。
测试方法可支持规模化测试,基于平台网络架构可实时或分步接收控制命令,通过IO输出控制多台发送器、多台接收器、多块通信接口板、多台分线采集器的遍历测试,并且在同一时间内可以同时对比测试多台(比如两台)相同的轨道电路设备(如两台发送器或两台接收器)进行功能、性能、安全性角度的对比评估。
通用总线控制单元通过PXI总线测试资源群通信,将包含对应轨道电路产品测试的控制命令发送给对应轨道电路产品的测试资源群,对应轨道电路产品的测试资源群产生测试驱动信息发送给对应轨道电路产品,对应轨道电路产品根据测试驱动信息进行性能测试,从而通过总线时钟实现对应轨道电路产品的同步和并行测量,提高测试效率。
对应轨道电路产品的测试资源群接收对应轨道电路产品的测试结果进行相应处理,比如,将实际测试结果与测试案例中的预期结果自动执行对比分析,保证测试过程的自动化及结果评判的高可靠性。以往测试中测试结果的评判更多依赖于人,尤其当出现宕机、出错等情况,测试结果必须由人判断,案例的进一步执行必须人工参与。而本发明将实际测试结果与测试案例中的预期结果自动执行对比分析,可以更准确判断测试结果。并可以不间断地进行7*24小时全自动化测试,提高测试效率。
针对上面提及的测试案例,本实施例提供适用于轨道电路产品的性能测试案例的设计方法,基于轨道电路产品的性能指标、运行条件、不同应用环境、故障模式、边界条件进行测试案例设计。
测试案例设计主要实现测试命令生成及下发,主要分为基础案例库设计,测试案例库设计,测试命令生成、编译、下发等功能。
如图27所示,测试案例的设计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测试需求,设计基础案例库。
具体的,
对测试需求进行归纳和组织,将需求规范中的技术要求进行分类,选择操作过程相同的测试需求归纳提炼为一个功能特征;
将适用于不同等级组合条件下的功能特征,描述为一个统一的基础测试案例,并将各个基础测试案例进行标准化描述,得到基础案例库。
S2基于所述基础案例库形成测试案例库。
具体的,
将所述基础案例库内的一条以上基础测试案例按照顺序串联形成测试项;
将测试功能相同的所述测试项放在一起形成一个测试案例;
将所述各个测试案例进行标准化描述,得到测试案例库;
其中每个测试案例具备数据、行为描述的集成能力,一个测试案例对应检查一个功能点或一个流程;
测试案例设计包含:测试案例编号、被测设备被测特性、测试类型、测试目的和测试步骤;测试步骤包含测试案例条件种类编号、接口参数、延时时间、预期结果。
S3设置测试案例解析模块,结合参数配置,将所述测试案例库内的测试案例生成前述带参数的可执行测试命令。
具体的,根据测试案例,将测试案例中的帧头转化为可执行命令:以<start开始,以/>结束帧;帧正文转化为可执行命令:以<states>开始,以</states>结束,帧头和帧正文组成一帧完整测试命令。其中,帧正文中每一项测试动作以<state开始,以/>
结束,中间根据案列步骤顺序添加step(步骤1-100000),condition1(输入条件编号),content(参数),delay(延时0-30000ms)。
例如:完整的测试命令为:
<start TCnumber=”01”length=”33B”form=”01”/>
<states>
<state step="1"condition1="FS_0.1"content="1/11"delay="1000"/>
<state step="2"condition1="FS_1.1"content="000001/111110"delay="1000"/>
<state step="3"condition1="FS_2.1"content="1000"delay="1000"/>
<state step="4"condition1="FS_3.1"content="00"delay="1000"/>
<state step="5"condition1="FS_4.1"content="24"delay="1000"/>
<state step="6"condition1="FS_7.1"content="24"delay="1000"/>
<state step="7"condition1="FS_5.1"content="1700-1/10.3"delay="0"/>
<state step="8"condition1="FS_6.1"content="1700-1/10.3"delay="1000"/>
<state step="9"condition1="FS_8.1"content="000010/000001"delay="1000"/>
<state step="10"condition1="FS_9.1"content="400"delay="1000"/>
<state step="11"condition1="FS_11.1"content="open"delay="1000"/><state step="12"condition1="FS_13.1"content="1700"delay="2000"/></states>。
可执行测试命令可通过上述上位机下发至通用总线控制部件,通用总线控制部件根据可执行测试命令实现轨道电路产品的性能测试。
具体的,
所述可执行测试命令包含测试执行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的序号、编号、参数及延时时间,每条可执行测试命令与测试案例中的测试步骤一一对应;
可执行测试命令帧头为十六进制显示,顺序为大端MSB方式,帧正文为UTF-8字符串,数据格式采用XML标记语言。
可执行测试命令的数据帧格式如下表1所示:
表1:
通过上表可知,可执行测试命令的数据帧结构包括帧头和帧正文,帧头包括案例编号、正文长度、帧类型。
所述案例编号表示测试案例下发编号,具体是通过上位机下发至通用总线控制部件的案例编号,每次下发测试案例时,编号自动增加1,缺省值00。
所述正文长度:数据帧的总长度,数据帧的总长度范围从案例编号到帧正文,单位:字节。
所述帧类型对应于不同的轨道电路产品;比如发送器为0X01,接收器为0X02,分线采集器为0X03,轨道电路通信接口板位0X04。
所述帧正文用于描述测试案例,内容包含多个测试动作。
上述基础案例库按照被测轨道电路产品,包括发送器基础案例库、接收器基础案例库、分线采集器基础案例库以及通信接口板基础案例库,如图28所示。
具体的,发送器基础案例库包括第一输入型基础测试案例和第一输出型基础测试案例。
第一输入型基础测试案例根据发送器的功能特征设置第一输入条件的种类以及第一输入条件的执行步骤、参数以及执行时间;并根据第一输入条件的种类包含不同的第一输入基础测试案例项。
第一输入条件的种类包含:载频条件、载频选型、CAN通信地址、电平级、CAN通信编码数据、工作电压、发送器功率放大器输出信号负载电阻、发送报警继电器负载电阻。
第一输入基础测试案例项包括基础测试案例项名称、底座端子名称、测试类型、编号、基础测试案例项描述、接口参数。
第一输出型基础测试案例根据发送器的功能特征设置第一输出预期结果的项类,并根据第一输出预期结果的项类包含不同的第一输出基础测试案例项。
第一输出预期结果的项类包括发送器功率放大器信号输出测试端子的输出信号、发送报警继电器输出线的输出电压、发送器功率放大器信号输出端子的输出信号、柜内总线CAND通信的数据帧、柜内总线CANE通信的数据帧。
第一输出基础测试案例项包括基础测试案例项名称、底座端子名称、测试类型、编号、基础测试案例项描述、预期结果。
接收器基础案例库包括第二输入型基础测试案例和第二输出型基础测试案例。
第二输入型基础测试案例根据接收器的功能特征设置第二输入条件的种类以及第二输入条件的执行步骤、参数以及执行时间;并根据第二输入条件的种类包含不同的第二输入基础测试案例项。
第二输入条件的种类包含:主轨载频条件、主轨载频选型、小轨载频选型、CAN通信地址、CAN通信编码数据、工作电压、轨道负载、输入信号。
第二输入基础测试案例项包含基础测试案例名称、底座端子名称、测试类型、编号、基础测试案例描述、接口参数。
第二输出型基础测试案例根据接收器的功能特征设置第二输出预期结果的项类,并根据第二输出预期结果的项类包含不同的第二输出基础测试案例项。
第二输出预期结果的项类包括主机轨道继电器的输出信号、并机轨道继电器的输出信号、接收器故障报警条件的输出电压、柜内总线CAND通信的数据帧、柜内总线CANE通信的数据帧。
所述输出型基础测试案例包含:基础测试案例名称、底座端子名称、测试类型、编号、基础测试案例描述、预期结果。
分线采集器基础案例库包括第三输入型基础测试案例和第三输出型基础测试案例。
第三输入型基础测试案例根据分线采集器的功能特征设置第三输入条件的种类以及第三输入条件的执行步骤、参数以及执行时间;并根据第三输入条件的种类包含不同的第三输入基础测试案例项。
第三输入条件的种类包含CAN通信地址、CAN通信编码数据、工作电压、输入信号。
第三输入基础测试案例项包括基础测试案例项名称、底座端子名称、测试类型、编号、基础测试案例项描述、接口参数。
第三输出型基础测试案例根据分线采集器的功能特征设置第三输出预期结果的项类,并根据第三输出预期结果的项类包含不同的第三输出基础测试案例项。
第三输出预期结果的项类包括正向送端/反向受端CAN通信数据帧、反向送端/正向受端CAN通信数据帧。
第三输出基础测试案例项包括基础测试案例项名称、底座端子名称、测试类型、编号、基础测试案例项描述、预期结果。
通信接口板基础案例库包括第四输入型基础测试案例和第四输出型基础测试案例。
第四输入型基础测试案例根据通信接口板的功能特征设置第四输入条件的种类以及第四输入条件的执行步骤、参数以及执行时间;并根据第四输入条件的种类包含不同的第四输入基础测试案例项。
第四输入条件的种类包含:CAN通信地址、CAN通信编码数据、工作电压、板卡类型。
第四输入基础测试案例项包括基础测试案例项名称、底座端子名称、测试类型、编号、基础测试案例项描述、接口参数。
第四输出型基础测试案例根据通信接口板的功能特征设置第四输出预期结果的项类,并根据第四输出预期结果的项类包含不同的第四输出基础测试案例项。
第四输出预期结果的项类包括CANA数据帧、CANB数据帧、CANC数据帧、CAND数据帧、CANE数据帧。
第四输出基础测试案例项包括基础测试案例项名称、底座端子名称、测试类型、编号、基础测试案例项描述、预期结果。
上述测试案例按照被测轨道电路产品,包括发送器测试案例、接收器测试案例、分线采集器测试案例以及通信接口板测试案例。
如图29所示,发送器测试案例、接收器测试案例、分线采集器测试案例以及通信接口板测试案例分别包括常规测试案例、故障注入测试案例以及边界测试案例。
常规测试案例:
通过输出驱动控制、负载输出控制、通信数据发送、移频信号发生的条件激励,提供发送器、接收器、通信接口板、分线采集器常规工作条件,进行针对产品硬件本身的常规项测试。
故障注入测试案例:
通过控制信号发生器以实时数据流生成定制化波形,结合功率放大器注入信号入口,验证在25Hz、50Hz、高次谐波等特定频率干扰下的解调精度。
通过控制CAN通信板卡改变帧结构、改变发送速率、改变发送间隔、增加错误帧、双网通信中断等方式,验证运行稳定性。
通过控制IO板卡和电源输入故障工作电平条件,验证接收器的“故障-安全”功能。
边界测试案例:
通过控制可调电源输出电压,如施加电源工作边界条件、工作条件端子电压边界条件,验证轨道电路产品在不同电压输出下的运行状态。
通过控制可调输出负载,验证轨道电路产品在负载边界条件下的运行状态。
通过控制信号发生器,输出边界值附近的移频信号频率,验证轨道电路产品在边界移频频率下的解调能力。
具体的,所述发送器测试案例包括第一常规测试案例、第一故障注入测试案例和第一边界测试案例。
第一常规测试案例包括CAN通信编码组合测试、CAN地址编码组合测试、功率放大器输出电压电流上传测试、发送器载频低频变化测试;
第一故障注入测试案例包括CAN地址中断测试、CAN通信中断测试、CAN通信错误测试、主发送故障测试、备发送故障测试、CAND和CANE数据帧不一致测试;
第一边界测试案例包括FBJ带载能力测试、工作电压测试。
接收器测试案例包括第二常规测试案例、第二故障注入测试案例和第二边界测试案例。
第二常规测试案例包括轨道输入信号载频低频遍历测试、CAN地址遍历测试、轨道继电器吸起和落下延时测试、轨道继电器吸起和落下门限测试;
第二故障注入测试案例包括CAN地址故障测试、CAN通信中断测试、CAN通信错误测试、输入信号噪声干扰测试;
第二边界测试案例包括频率偏移量测试、轨道带载能力测试、JB带载能力测试、工作电压测试。
分线采集器测试案例包括第三常规测试案例、第三故障注入测试案例和第三边界测试案例。
第三常规测试案例包括采集通道(比如采集通道1-6)信号采集误差测试;
第三故障注入测试案例包括采集通道(比如采集通道1-6)参杂噪声信号采集误差测试、区段间相互干扰测试;
第三边界测试案例包括工作电压测试。
通信接口板测试案例包括第四常规测试案例、第四故障注入测试案例和第四边界测试案例。
第四常规测试案例包括转发编码信息测试、转发状态信息测试、转发监测信息测试、CAN地址编码组合测试;
第四故障注入测试案例包括转发编码信息故障注入测试、转发状态信息故障注入测试、转发监测信息故障注入测试、CAN地址故障测试、板卡类型配线故障;
第四边界测试案例包括工作电压测试。
本实施例的适用于轨道电路产品性能测试案例设计方法,包括根据测试需求,设计基础案例库,基于所述基础案例库形成测试案例库,设置测试案例解析模块,结合参数配置,将测试案例库内的测试案例生成带参数的可执行测试命令,可执行测试命令可通过上位机下发至测试管理平台,测试管理平台根据可执行测试命令实现轨道电路产品的性能测试。
依据轨道电路实际工作环境中的运行环境,案例设计方法可以进行全应用场景下的测试案例设计,从而在有限的测试时间及测试环境下模拟完成完整的应用场景测试案例,根据产品文件中硬件测试需求,梳理硬件接口,分析硬件接口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可能出现的现象,归纳成常规测试案例、边界测试案例、故障注入测试案例,能够进行覆盖全部硬件功能测试的测试案例设计。进而通过通用主机控制部件实现轨道电路产品的不同工作条件组合激励,包括正向激励和反向激励,测试过程中可根据当下的测试需求制定测试案例,使得测试案例内容定制化。
根据测试需求设置基础案例库,基础案例库按被测轨道电路产品,包括发送器基础案例库、接收器基础案例库、分线采集器基础案例库以及通信接口板基础案例库,基于基础案例库形成测试案例库内的测试案例按照被测轨道电路产品,包括发送器测试案例、接收器测试案例、分线采集器测试案例以及通信接口板测试案例,发送器测试案例、接收器测试案例、分线采集器测试案例以及通信接口板测试案例分别包括常规测试案例、故障注入测试案例和边界测试案例,通过完整基于需求的测试案例及大量基于故障模型、环境条件的故障注入测试案例,使得通用主机控制部件能够完整、高效地测试轨道电路设备的硬件功能,实现基于产品硬件本身的可靠性测试。并且故障注入测试案例和边界测试案例根据被测轨道电路产品的运行条件、性能指标和故障模式进行设计,通过故障条件施加、信号边界调整,能够获取测试过程的关联条件参数,从而判断轨道电路对该指标的性能特征。
对应于上述测试案例的设计方法,本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上述测试案例的设计系统,测试案例设计系统具体包括基础案例库构建单元、测试案例库构建单元以及测试命令生成单元;
基础案例库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测试需求,设计基础案例库;
测试案例库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基础案例库形成测试案例库;
测试命令生成单元,用于设置测试案例解析模块,结合参数配置,将所述测试案例库内的测试案例生成带参数的可执行测试命令。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这些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在申请待批的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兼容性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轨道电路产品,包括如下步骤:
通用主机控制部件接收可执行测试命令,对所述可执行测试命令进行解析,得到控制命令,所述可执行测试命令是由测试案例生成的带参数的可执行测试命令;
通用主机控制部件通过控制命令对设备运行载体内的多种轨道电路产品进行性能测试;
所述性能测试包括遍历测试和对比测试;
所述遍历测试包括发送器单元遍历测试、接收器单元遍历测试、分线采集器单元遍历测试以及通信接口板单元遍历测试;
所述对比测试包括发送器单元对比测试和接收器单元对比测试;
所述接收器单元遍历测试,包括如下步骤:
通用总线控制单元接收可执行测试命令,对所述可执行测试命令进行解析,得到包含接收器单元遍历测试的控制命令,并将包含接收器单元遍历测试的控制命令发送给第二测试资源群;
第二测试资源群根据包含接收器单元遍历测试的控制命令,对接收器单元内不同接收器的控制端子进行切换,并给对应的接收器产生第四测试驱动信息,并将第四测试驱动信息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发送给对应接收器,所述第四测试驱动信息包括电气条件产生信号、条件输入信号、CAN信号、移频信号激励信号;
对应接收器接收所述第四测试驱动信息,并根据第四测试驱动信息进行性能测试,并将测试结果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反馈给第二测试资源群;
第二测试资源群采集分析对应接收器反馈的测试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性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通用主机控制部件接收可执行测试命令,对所述可执行测试命令进行解析,得到控制命令,通用主机控制部件通过控制命令对设备运行载体内的多种轨道电路产品进行性能测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通用总线控制单元接收可执行测试命令,对所述可执行测试命令进行解析,得到包含对应轨道电路产品测试的控制命令,并将包含对应轨道电路产品测试的控制命令发送给对应轨道电路产品的测试资源群;
对应轨道电路产品的测试资源群根据包含对应轨道电路产品测试的控制命令产生测试驱动信息,并将测试驱动信息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发送给对应轨道电路产品;
对应轨道电路产品根据测试驱动信息进行性能测试,并将测试结果通过接口适配单元反馈给对应轨道电路产品的测试资源群;
对应轨道电路产品的测试资源群接收并处理对应轨道电路产品的测试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性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用电源模块对设备运行载体、接口适配单元以及设备运行载体工作条件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兼容性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仿真模拟负载并联在发送器测试端子S1、S2上;
通过第一测试资源群和电源模块进行仿真模拟负载在不同钢轨参数条件切换。
5.一种兼容性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用主机控制部件,所述通用主机控制部件用于:
接收可执行测试命令,对所述可执行测试命令进行解析,得到控制命令,所述可执行测试命令是由测试案例生成的带参数的可执行测试命令;
向设备运行载体发送控制命令,通过控制命令对设备运行载体内的多种轨道电路产品进行性能测试;
所述性能测试包括遍历测试和对比测试;
所述遍历测试包括发送器单元遍历测试、接收器单元遍历测试、分线采集器单元遍历测试以及通信接口板单元遍历测试;
所述对比测试包括发送器单元对比测试和接收器单元对比测试;
所述通用主机控制部件包括通用总线控制单元、测试资源群以及接口适配单元,所述测试资源群包括第二测试资源群;
所述接收器单元遍历测试,包括如下步骤:
通用总线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可执行测试命令,对所述可执行测试命令进行解析,得到包含接收器单元遍历测试的控制命令,并将包含接收器单元遍历测试的控制命令发送给第二测试资源群;
第二测试资源群用于,根据包含接收器单元遍历测试的控制命令,对接收器单元内不同接收器的控制端子进行切换,并给对应的接收器产生第四测试驱动信息,并将第四测试驱动信息发送给接口适配单元,所述第四测试驱动信息包括电气条件产生信号、条件输入信号、CAN信号、移频信号激励信号;
接口适配单元用于,接收第四测试驱动信息并转发给对应接收器,接收对应接收器的测试结果并反馈给第二测试资源群;
第二测试资源群还用于,采集分析对应接收器反馈的测试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兼容性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用于,对设备运行载体、接口适配单元以及设备运行载体工作条件供电。
CN202111400565.5A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兼容性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42648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00565.5A CN114264899B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兼容性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00565.5A CN114264899B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兼容性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CN202111133126.2A CN113567796B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兼容性性能测试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33126.2A Division CN113567796B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兼容性性能测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4899A CN114264899A (zh) 2022-04-01
CN114264899B true CN114264899B (zh) 2023-10-27

Family

ID=78174782

Famil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01845.8A Active CN114325161B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兼容性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CN202111399659.5A Active CN114264897B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兼容性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CN202111133126.2A Active CN113567796B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兼容性性能测试方法
CN202111400303.9A Active CN114264898B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兼容性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CN202111376458.3A Active CN114252715B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兼容性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CN202111400565.5A Active CN114264899B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兼容性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01845.8A Active CN114325161B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兼容性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CN202111399659.5A Active CN114264897B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兼容性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CN202111133126.2A Active CN113567796B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兼容性性能测试方法
CN202111400303.9A Active CN114264898B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兼容性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CN202111376458.3A Active CN114252715B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兼容性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6) CN1143251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36437B (zh) * 2022-07-15 2023-06-09 河南星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设备tcr单元功能智能检测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38327B1 (ko) * 2007-09-20 2008-06-13 유경제어 주식회사 철도 및 도시철도의 절연·무절연 구간 af궤도회로장치
CN109041488A (zh) * 2018-09-27 2018-12-18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增加测试点的轨道电气设备
CN111142012A (zh) * 2020-04-03 2020-05-12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电路通信接口板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
CN112835342A (zh) * 2021-01-04 2021-05-25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轨道电路的pxi测试系统
CN113022644A (zh) * 2021-05-27 2021-06-25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判定移频脉冲轨道电路室外送受端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4234A (en) * 1979-12-17 1982-02-02 American Standard Inc. Test set for railway cab signal system
ITSV20020008A1 (it) * 2002-02-22 2003-08-22 Alstom Transp Spa Impianto per il rilevamento della condizione di libero/occupato di una linea ferroviaria o simili e per la comunicazione digitale con treni
CN102866294A (zh) * 2012-09-20 2013-01-09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基于轨道电路的信号兼容性测试方法
EP2806586B1 (en) * 2013-05-22 2017-09-06 OCT Circuit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Limited Built-in self-testing method of a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207232274U (zh) * 2016-08-31 2018-04-13 卢俊文 一种轨道车辆和轨道电路电磁兼容性测试系统
CN106124869B (zh) * 2016-08-31 2019-09-10 卢俊文 一种轨道车辆和轨道电路电磁兼容性测试系统
CN107918059A (zh) * 2018-01-09 2018-04-17 湖州升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um71轨道电路补偿电容的测试装置
CN209102815U (zh) * 2018-08-16 2019-07-12 北京铁路信号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电路发送器测试装置
CN110958295B (zh) * 2019-10-23 2023-04-07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车载atp设备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1208380A (zh) * 2020-04-17 2020-05-29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电路室外设备测试装置、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38327B1 (ko) * 2007-09-20 2008-06-13 유경제어 주식회사 철도 및 도시철도의 절연·무절연 구간 af궤도회로장치
CN109041488A (zh) * 2018-09-27 2018-12-18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增加测试点的轨道电气设备
CN111142012A (zh) * 2020-04-03 2020-05-12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电路通信接口板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
CN112835342A (zh) * 2021-01-04 2021-05-25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轨道电路的pxi测试系统
CN113022644A (zh) * 2021-05-27 2021-06-25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判定移频脉冲轨道电路室外送受端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2715A (zh) 2022-03-29
CN114264897B (zh) 2023-06-30
CN114264898A (zh) 2022-04-01
CN114264897A (zh) 2022-04-01
CN114325161A (zh) 2022-04-12
CN113567796A (zh) 2021-10-29
CN114252715B (zh) 2024-01-19
CN114264898B (zh) 2023-06-30
CN114325161B (zh) 2023-10-27
CN113567796B (zh) 2022-03-01
CN114264899A (zh) 202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61874B (zh) 全自动化汽车电子设备测试系统
CN114264899B (zh) 一种兼容性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1308242A (zh) 一种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测试平台及其测试方法
CN103913728B (zh) 一种基于便携式雷达综合测试仪的测试方法
CN113595835B (zh) 一种地面设备性能测试系统
CN104898547B (zh) 一种风电变桨plc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11694337A (zh) Ecu网络自动化测试系统
CN111308992B (zh) 一种车载诊断记录器测试方法与系统
CN114415572A (zh) 一种用于液体运载火箭的一体化测发控方法及设备
CN113567797B (zh) 一种适用于轨道电路产品性能测试案例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15208807B (zh) Poe交换机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8011766B (zh) 一种系统架构及配线关系自动切换装置
CN211123755U (zh) 一种tcu老化测试装置
CN217354861U (zh) 一种轴流风机诊断装置、系统
CN114614916B (zh) 具有PoE功能的通信设备产测系统及产测方法
CN210807346U (zh) 一种远程调控的工控设备
CN216670562U (zh) 一种采集运维在线支持装置
CN112462313B (zh) 基于以太网通讯技术的电学参量交互式校准系统及方法
CN220844984U (zh) 一种电梯信号交互转换设备
CN116431406A (zh) 一种模组单板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4397557A (zh) 轨道交通信号设备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7825923A (zh) 数模信号模拟及三遥测量的单板测试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16300523A (zh) 基于以太网的半实物仿真lvds远程实时采集方法及系统
CN117092425A (zh) 一种配网自动化终端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9302332A (zh) 一种通讯网络控制器自动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