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58218A -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中框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中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58218A
CN114258218A CN202011027499.7A CN202011027499A CN114258218A CN 114258218 A CN114258218 A CN 114258218A CN 202011027499 A CN202011027499 A CN 202011027499A CN 114258218 A CN114258218 A CN 1142582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lectronic device
middle frame
transmitting portion
g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2749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58218B (zh
Inventor
杨建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2749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58218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01102749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42582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58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82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582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82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中框,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本公开提供的电子设备在设置光学传感器的前体下,缩小显示面板的黑边宽度,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优化用户体验。该电子设备包括:中框、光传感器和显示面板。其中,中框包括实体透光部。光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中框的一侧,并对应所述实体透光部设置。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中框的另一侧,并与所述中框的实体透光部胶黏相连。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中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中框。
背景技术
光传感器是电子设备中的重要组成,例如接近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以实现距离监测功能。为了保障电子设备内的光传感器正常工作,在电子设备的显示面板上设置透光区域,以便光线穿透。
但是,相关技术中提供的电子设备,为了满足光传感器工作存在显示面板黑边较宽的缺陷,导致压缩面板显示区域面积,使得电子设备难以满足高屏占比的设计要求。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中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缺陷。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中框,包括实体透光部;
光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中框的一侧,并对应所述实体透光部设置;以及
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中框的另一侧,并与所述中框的实体透光部胶黏相连。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实体透光部包括第一透光部和第二透光部,且在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二透光部之间设置有非透光部;
所述光传感器包括对应所述第一透光部设置的发射件,和对应所述第二透光部设置的接收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二透光部沿所述中框的边缘长度方向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挡光组件,
所述挡光组件设置在所述中框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上,并位于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二透光部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光组件沿所述实体透光部宽度方向隔离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二透光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光组件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透光部设置的第一挡光件,以及靠近所述第二透光部设置的第二挡光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
所述第一挡光件与所述第一边形成第一间隙,
所述第二挡光件与所述第二边形成第二间隙,
所述第一挡光件和所述第二挡光件之间形成第三间隙,
所述中框还包括沿所述第一间隙、所述第三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连续分布的胶黏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组件和超出所述显示组件设置的盖板;所述盖板超出所述显示组件的部分与所述胶黏件相连。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上设置有透光区域,所述透光区域对应所述中框的实体透光部设置。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中框,所述电子设备中框应用于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中框包括透光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光区域包括第一透光部和第二透光部,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二透光部之间设置有非透光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二透光部沿所述中框边缘长度方向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中框上设置有挡光组件,所述挡光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二透光部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光组件沿所述实体透光部宽度方向隔离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二透光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光组件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透光部设置的第一挡光件,以及靠近所述第二透光部设置的第二挡光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
所述第一挡光件与所述第一边形成第一间隙,
所述第二挡光件与所述第二边形成第二间隙,
所述第一挡光件和所述第二挡光件之间形成第三间隙,
所述中框还包括沿所述第一间隙、所述第三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连续分布的胶黏件。
本公开提供的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中框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在中框上设置透光区域以支持光学传感器工作,同时保证了中框的结构完整性。据此,可以在中框的透光区域上直接设置胶黏件以连接显示面板。这样的方式使得胶黏件和透光区域的范围重合,能够缩小中框的边缘宽度,也即缩小显示面板所需覆盖的中框部分的宽度,进而缩小显示面板的黑边宽度,提高整体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示出的电子设备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示出的电子设备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示例。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公开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的中框上设置透光孔。电子设备中的光传感器和显示面板分别设置在中框的两侧。光传感器对应透光孔设置,使得发射的检测光线穿过透光孔,或者接收穿过透光孔的光线。中框朝向显示面板的一面上设置有围绕透光孔分布的胶黏件。显示面板与中框通过胶黏件相连。其中,显示面板的边缘涂布油墨,形成覆盖胶黏件和透光孔的黑边。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框的边缘宽度至少为透光孔的宽度和胶黏件的宽度之和。由于透光孔的宽度决定了光传感器射出或接收的光量,胶黏件的宽度决定了显示面板和中框的连接稳定性,因此透光孔和胶黏件均具有最小宽度,此时,难以进一步缩小显示面板的黑边宽度。也即,难以进一步提高显示屏的屏占比。
基于上述情况,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中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进一步减小显示面板黑边宽度,提高屏占比。其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型/膝上型/手持型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中框100、光传感器200(例如接近传感器或距离传感器)和显示面板300。光传感器200和显示面板300分别设置在中框100相对的两侧。
中框100包括实体透光部110,光传感器200对应实体透光部110设置。据此,光传感器200射出的检测光(例如红外光)由实体透光部110射出电子设备;并且,光传感器200接收被外部目标反射、且由实体透光部110射入电子设备的检测光。
显示面板300包括显示组件310和超出显示组件310的盖板320。盖板320的边缘涂布油墨形成黑边。在盖板320的设定区域未涂布油墨以形成透光区域321。其中,盖板320上的透光区域321对应中框100的实体透光部110设置。
盖板320与中框100胶黏相连。由于中框100上设置实体透光部110,因此在中框100的实体透光部110上设置胶黏件140,使得盖板320与实体实体透光部110胶连。可选地,采用光学胶黏剂形成胶黏件140,使得胶黏件140具有透光性能。据此,即便胶黏件140设置在实体透光部110上也不会遮挡穿透实体透光部110的检测光。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中框100上的实体透光部110支持光传感器200正常工作。并且,由于实体透光部110为实体结构,因此可以在实体透光部110与光传感器200相对的一面上设置胶黏件140。换言之,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胶黏件140和实体透光部110能够重叠设置。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进一步缩小胶黏件140和实体透光部100在盖板320上的投影宽度,也即缩小盖板320黑边的宽度,进而提高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图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中框100上的实体透光部110包括第一透光部111和第二透光部112。并且,在第一透光部111和第二透光部112之间设置有非透光部120。采用这样的方式,通过非透光部120对第一透光部111和第二透光部112进行光学隔离。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透光部111和第二透光部112沿中框110的边缘长度方向设置。采用这样的排布方式能够进一步缩小中框110需要被显示组件300遮挡的区域的宽度,也即减小显示面板300黑边的宽度。
可选地,采用双色注塑工艺形成中框100,此时中框100具有一体成型结构。示例地,采用光学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PBT)进行双色注塑,以形成第一透光部111、第二透光部112和非透光部120。
光传感器200包括发射件210和接收件220。发射件210对应第一透光部111设置,发射件210发射的检测光由第一透光部111射出电子设备。接收件220对应第二透光部112设置,接受件220接收由第二透光部112射入电子设备的检测光。由于非透光部120光学隔离第一透光部111和第二透光部112,避免发射件210射出的检测光在射出电子设备之前直接穿过第二透光部112被接收部220接收(也即,避免出现串光),据此提高光学传感器200的检测准确性。
此外,在第一透光部111和第二透光部112之间设置有非透光部130的情况下,显示盖板300的透光区域310具有与第一透光部111和第二透光部112相同的形状和排布方式。
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并结合图1,实体透光部110包括第一透光部111和第二透光部112。此时,电子设备还包括挡光组件400。挡光组件400设置在中框100朝向显示面板300的一面上,并位于第一透光部111和第二透光部112之间。通过挡光组件400进一步对第一透光部111和第二透光部112之间进行光学隔离,避免出现串光。其中,挡光组件400沿实体透光部110的宽度方向隔离第一透光部111和第二透光部112。据此,优化挡光组件400的挡光效果。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挡光组件400具有多种实现方式。图4、图5是根据不同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中框局部结构示意图。
可选地,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设置一个挡光组件400。该挡光组件400沿实体透光部11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透光部111宽度和第二透光部112宽度的最大值。以此方式,挡光组件400完全遮挡第一透光部111和第二透光部112,优化挡光效果。
可选地,如图5所示,挡光组件400包括:第一挡光件410和第二挡光件420。其中,第一挡光件410相对靠近第一透光部111设置,第二挡光件420相对靠近第二透光部112设置。此时,第一挡光组件410和第二挡光组件420对齐设置,或者交错设置。
特别地,在第一挡光组件410和第二挡光组件420交错设置的情况下便于设置胶黏件140。
中框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100a和第二边100b。第一挡光件410与第一边100a形成第一间隙G1,第二挡光件420与第二边100b形成第二间隙G2。并且,第一挡光件410和第二挡光件420之间形成第三间隙G3。胶黏件140沿第一间隙G1、第三间隙G3和第二间隙G2连续分布。
结合图5所示情况,胶黏件140先沿中框110的第一边100a分布,向上弯折延伸后沿中框110的第二边100b分布。此时,胶黏件140成“Z”型。采用这样的方式,提高胶黏件140与中框110和显示面板300的接触面积,优化中框110和显示面板300的连接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在中框100上设置透光区域110以支持光学传感器200工作,同时保证了中框100的结构完整性。据此,可以在中框100的透光区域110上直接设置胶黏件以连接显示面板。这样的方式使得胶黏件140和透光区域110的范围重合,能够缩小中框110的边缘宽度,也即缩小显示面板300所需覆盖的中框110部分的宽度,进而缩小显示面板300的黑边宽度,提高整体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基于上述电子设备,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中框,参见图1,电子设备中框100包括透光区域110。在电子设备中,光传感器对应中框100的透光区域110设置。其中,电子设备中框100的具体结构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框,通过透光区域配合光学传感器使用,并且整体中框上无需设置透光孔,保证了结构完整性,进而能够在透光区域上设置胶黏件,进而使得显示面板与透光区域相连。采用该电子设备中框,有效减小了显示面板需要遮盖的中框宽度,进而减小显示面板的黑边宽度,提高整体电子设备屏占比。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上述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6)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中框,包括实体透光部;
光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中框的一侧,并对应所述实体透光部设置;以及
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中框的另一侧,并与所述中框的实体透光部胶黏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实体透光部包括第一透光部和第二透光部,且在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二透光部之间设置有非透光部;
所述光传感器包括对应所述第一透光部设置的发射件,和对应所述第二透光部设置的接收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二透光部沿所述中框的边缘长度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挡光组件,
所述挡光组件设置在所述中框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上,并位于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二透光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光组件沿所述实体透光部宽度方向隔离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二透光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光组件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透光部设置的第一挡光件,以及靠近所述第二透光部设置的第二挡光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
所述第一挡光件与所述第一边形成第一间隙,
所述第二挡光件与所述第二边形成第二间隙,
所述第一挡光件和所述第二挡光件之间形成第三间隙,
所述中框还包括沿所述第一间隙、所述第三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连续分布的胶黏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组件和超出所述显示组件设置的盖板;
所述盖板超出所述显示组件的部分与所述胶黏件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设置有透光区域,所述透光区域对应所述中框的实体透光部设置。
10.一种电子设备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中框应用于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中框包括透光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区域包括第一透光部和第二透光部,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二透光部之间设置有非透光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二透光部沿所述中框边缘长度方向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中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框上设置有挡光组件,所述挡光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二透光部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光组件沿所述实体透光部宽度方向隔离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二透光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光组件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透光部设置的第一挡光件,以及靠近所述第二透光部设置的第二挡光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
所述第一挡光件与所述第一边形成第一间隙,
所述第二挡光件与所述第二边形成第二间隙,
所述第一挡光件和所述第二挡光件之间形成第三间隙,
所述中框还包括沿所述第一间隙、所述第三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连续分布的胶黏件。
CN202011027499.7A 2020-09-25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中框 Active CN1142582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27499.7A CN114258218B (zh) 2020-09-25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中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27499.7A CN114258218B (zh) 2020-09-25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中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8218A true CN114258218A (zh) 2022-03-29
CN114258218B CN114258218B (zh) 2024-06-04

Family

ID=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76623A (ja) * 2005-03-30 2006-10-12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CN102823338A (zh) * 2010-09-03 2012-12-12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玻璃复合体、使用了玻璃复合体的电子设备及输入装置
EP2551717A2 (en) * 2011-07-27 2013-01-30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JP2013125217A (ja) * 2011-12-15 2013-06-24 Anritsu Corp 光変調器
KR20140058991A (ko) * 2012-11-07 2014-05-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 장치
CN105208150A (zh) * 2015-08-31 2015-12-3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6707592A (zh) * 2017-02-28 2017-05-24 奥英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超窄边框超薄液晶显示器模组
CN206743310U (zh) * 2017-05-26 2017-12-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装饰圈、盖板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08054191A (zh) * 2018-01-11 2018-05-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259651A (zh) * 2018-01-18 2018-07-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7638700U (zh) * 2017-05-26 2018-07-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组件、导光件、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CN108616616A (zh) * 2018-04-03 2018-10-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9040369A (zh) * 2018-08-28 2018-12-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208721790U (zh) * 2018-05-29 2019-04-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
WO2020051810A1 (zh) * 2018-09-12 2020-03-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210405382U (zh) * 2019-07-31 2020-04-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552116A (zh) * 2020-05-13 2020-08-18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11624798A (zh) * 2020-06-19 2020-09-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终端设备和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US20200292860A1 (en) * 2019-03-12 2020-09-17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76623A (ja) * 2005-03-30 2006-10-12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CN102823338A (zh) * 2010-09-03 2012-12-12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玻璃复合体、使用了玻璃复合体的电子设备及输入装置
EP2551717A2 (en) * 2011-07-27 2013-01-30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JP2013125217A (ja) * 2011-12-15 2013-06-24 Anritsu Corp 光変調器
KR20140058991A (ko) * 2012-11-07 2014-05-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 장치
CN105208150A (zh) * 2015-08-31 2015-12-3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6707592A (zh) * 2017-02-28 2017-05-24 奥英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超窄边框超薄液晶显示器模组
CN207638700U (zh) * 2017-05-26 2018-07-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组件、导光件、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CN206743310U (zh) * 2017-05-26 2017-12-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装饰圈、盖板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08054191A (zh) * 2018-01-11 2018-05-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259651A (zh) * 2018-01-18 2018-07-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616616A (zh) * 2018-04-03 2018-10-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208721790U (zh) * 2018-05-29 2019-04-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
CN109040369A (zh) * 2018-08-28 2018-12-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WO2020051810A1 (zh) * 2018-09-12 2020-03-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US20200292860A1 (en) * 2019-03-12 2020-09-17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CN210405382U (zh) * 2019-07-31 2020-04-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552116A (zh) * 2020-05-13 2020-08-18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11624798A (zh) * 2020-06-19 2020-09-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终端设备和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冰乔;: "浅谈窄边框液晶显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电子测试, no. 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16253B1 (en) Terminal device
CN109784307B (zh) 终端设备
US8896576B2 (en) Touch panel, liquid crystal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 panel-integrat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028651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438852B (zh) 一种传感器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1345013B (zh) 一种终端
CN110426888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8654763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6033283B (zh) 显示屏、终端及显示屏制作方法
US2012006281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060135610A (ko) 광 가이드를 사용한 터치 스크린
CN110598663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和指纹处理方法
CN102681726A (zh)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器及其组装方法
KR101907101B1 (ko) 멀티스크린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베젤이 보이지 않는 투광커버
CN112099259A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液晶显示装置
CN210668383U (zh)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JPH01232871A (ja) 完全密着型読取センサ及び読取センサアセンブリ
CN112578948B (zh) 显示装置及其指纹识别方法
CN111294435B (zh) 移动终端
CN107132691B (zh) 一种具有扫描功能的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1510522B (zh) 屏幕边框、显示屏模组和终端
EP3520218A1 (de) Schichtenverbund zur bereitstellung eines bedienelements für ein hausgerät
CN107608122B (zh) 显示屏、功能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3835142A (zh) 光学膜层与显示设备
CN114258218A (zh)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中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