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57060A - 一种层叠母排及电源输入连接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层叠母排及电源输入连接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57060A
CN114257060A CN202011013125.XA CN202011013125A CN114257060A CN 114257060 A CN114257060 A CN 114257060A CN 202011013125 A CN202011013125 A CN 202011013125A CN 114257060 A CN114257060 A CN 1142570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extending
hole
conductive member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1312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谈松林
刘明非
张林林
关代涛
万千
阎明
张辉信
张�杰
罗庆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101312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570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57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70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层叠母排及电源输入连接组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层叠母排,包括:母排本体、分别设置在母排本体两端的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母排本体包括沿第一方向叠设的第一导电层、第一绝缘基板以及第二导电层;第一端头包括:自第一导电层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导电部、自第一导电部朝远离第二端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自第二导电层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导电部、以及自第二导电部朝远离第二端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正对设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层叠母排,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设备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层叠母排及电源输入连接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层叠母排及电源输入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在电源输入系统中,电信号由PCB板或设备面板传输至信号目标,为实现这一过程,需要连接器配合导线将两者导通。当连接器无法直接安装在面板上时,需要采用层叠母排作为导线的替代品、以导通连接器和面板。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层叠母排和连接器之间通常需要经由PCB板进行转接,使得电源输入系统整体的体积较大,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导致空间利用率不高,并且设备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层叠母排及电源输入连接组件,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设备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层叠母排,包括:母排本体、设置在所述母排本体的第一端的第一端头、设置在所述母排本体的第二端的第二端头;所述母排本体包括沿第一方向叠设的第一导电层、第一绝缘基板以及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端头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相连的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自所述第一导电层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导电部、以及自所述第一导电部朝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自所述第二导电层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导电部、以及自所述第二导电部朝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正对设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源输入连接组件,包括:如上述的层叠母排,以及与所述层叠母排的第一端头插接的转接器。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通过第一导电部自所述第一导电层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而第一方向为母排本体的层叠方向,因此,第一导电部相对于母排本体的延伸方向发生了一次90°弯折,又由于第一延伸部自所述第一导电部朝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延伸,因此,第一延伸部相对于第一导电部的延伸方向又发生了一次90°弯折,经过两次折弯后,第一导电件的朝向旋转了90°,基于类似理由,第二导电件的朝向也旋转了90°,并且,由于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正对设置,从而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能够分别作为正极和负极、沿母排本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线的方向与转接器直接插接,无需经由PCB板转接,简化了电源输入系统的结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降低了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层叠母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母排本体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端头的组装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端头的分解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端头的组装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端头的分解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锁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锁线组件的分解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内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外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保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参见图1至图6,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层叠母排10。本实施方式的核心在于,层叠母排10包括:母排本体11、设置在母排本体11的第一端的第一端头12、设置在母排本体11的第二端的第二端头13;母排本体11包括沿第一方向X叠设的第一导电层111、第一绝缘基板112以及第二导电层113;第一端头12包括:分别与第一导电层111和第二导电层113相连的第一导电件121和第二导电件122;第一导电件121包括:自第一导电层111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导电部1211、以及自第一导电部1211朝远离第二端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212;第二导电件122包括:自第二导电层113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二导电部1221、以及自第二导电部1221朝远离第二端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1222;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上,第一延伸部1212与第二延伸部1222正对设置。
由于通过第一导电部1211自第一导电层111沿第一方向X延伸,而第一方向X为母排本体11的层叠方向,因此,第一导电部1211相对于母排本体11的延伸方向发生了一次90°弯折,又由于第一延伸部1212自第一导电部1211朝远离第二端的方向延伸,因此,第一延伸部1212相对于第一导电部1211的延伸方向又发生了一次90°弯折,经过两次折弯后,第一导电件121的朝向旋转了90°,基于类似理由,第二导电件122的朝向也旋转了90°,并且,由于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上,第一延伸部1212与第二延伸部1222正对设置,从而第一延伸部1212与第二延伸部1222能够分别作为正极和负极、沿母排本体1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线的方向与转接器30直接插接,无需经由PCB板转接,简化了电源输入系统的结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降低了设备成本。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层叠母排10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
其中,第一导电层111和第二第一导电层111可以分别为正极导电铜排和负极导电铜排,第一导电层111和第一导电件121可以由导电材料一体制作,第二导电层113和第二导电件122可以由导电材料一体制作。
参见图2,具体的说,母排本体11还可以包括:环绕第一导电层111且与第一导电层111同层设置的第二绝缘基板114、环绕第二导电层113且与第二导电层113同层设置的第三绝缘基板115,第一绝缘基板112延伸至第二绝缘基板114和第三绝缘基板115之间,第二绝缘基板114和第三绝缘基板115作为绝缘支撑,分别将第一导电层111和第二导电层113包覆绝缘。
可选的,第一导电层111远离第一绝缘基板112一侧还可以设置第四绝缘基板116、第二导电层113远离第一绝缘基板112一侧还可以设置第五绝缘基板117,从而避免第一导电层111和第二导电层113暴露而导致短路等问题。也就是说,母排本体11与第一端头12结合部分,无绝缘材料覆盖,其余部分有绝缘封口处理,提高了安全性。
另外,第四绝缘基板116与第一导电层111之间、第一导电层111与第一绝缘基板112之间、第一绝缘基板112与第二导电层113之间、以及第二导电层113与第五绝缘基板117之间,均可以设置PP板(聚丙烯板),从而保证母排本体11的抗冲击强度。
参见图3、图4,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部1211包括:自第一导电层111的边缘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部分1211a、自第一部分1211a弯折延伸的第二部分1211b,以及自第二部分1211b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三部分1211c,第一延伸部1212自第三部分1211c朝远离第二端的方向延伸,母排本体11和第二部分1211b位于第一部分1211a的同一侧,第二延伸部1222包括:自第二导电部1221朝远离第二端且远离母排本体11的方向延伸的第四部分1222a、以及自第四部分1222a朝远离第二端的方向延伸的第五部分1222b,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第二方向Y可以为,垂直于第一方向X、且垂直于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连线的方向Z)上,第一延伸部1212位于第二延伸部1222的正上方,实际应用中,第一导电件121和第二导电件122的形状可以经由绝缘基板一体压合而成。
如此设置,使得第一导电部1211和第二导电部1221在第二方向Y上的间距更大,第一延伸部1212和第二延伸部1222在第二方向Y上的间距也更大,保证了分别作为正极和负极的第一导电件121和第二导电件122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以实现隔离。
可以理解的是,母排本体11和第二部分1211b也可以分别位于第一部分1211a的两侧,对应的,第四部分1222a自第二导电部1221朝远离第二端且靠近母排本体11的方向延伸的,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上,第一延伸部1212位于第二延伸部1222的正下方,该设置方式也能实现类似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第一导电件121和第二导电件122暴露在外、而导致短路或造成安全隐患,层叠母排10还可以包括绝缘插件14,绝缘插件14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用于容纳第一导电件121,第二通孔用于容纳第二导电件122,第一导电件121从第一通孔的一侧插入、并经由第一通孔的另一侧与连接器相连,同理,第二导电件122从第二通孔的一侧插入、并经由第二通孔的另一侧与连接器相连。
可选的,绝缘插件14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定位件15,第一定位件15用于在第一导电件121和第二导电件122分别装入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后覆盖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具体的,第一定位件15用于将第二导电层113卡在绝缘插件14中,绝缘插件14上可以设置有两个第二定位件16,两个第二定位件16沿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连线的方向Z上、分别从两侧卡持第二部分1211b,从而提高第一导电件121和第二导电件122安装于绝缘插件14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组装后绝缘插和第一导电件121、第二导电件122形成一个插座端,可直接对插转接器20,实现与外部电路导通。
参见图5、图6,具体的说,第二端头13包括:自第一导电层111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三导电件131、以及自第二导电层113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四导电件132,第三导电件131和第四导电件132基本位于同一平面内,电源端头或其它端头可以通过直接覆盖于第三导电件131和第四导电件132上、以实现电连接。
为了实现第二端头13的安装固定,第二端头13还可以包括绝缘固定座17,绝缘固定座17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三导电件131和第四导电件132均固定在第一表面上。实际应用中,第三导电件131和第四导电件132上均可以设置有固定件18,绝缘固定座17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固定件18与通孔过盈配合,从而将第三导电件131和第四导电件132固定于绝缘固定座17上。
可选的,第一表面上环绕每个固定件18设置有多个凸筋19,固定件18与多个凸筋19过盈配合,其中,固定件18可以为压铆螺母。也就是说,首先在第三导电件131和第四导电件132上开孔,开孔处通过压合工艺与压铆螺母铆合,然后将压铆螺母另一端压配进入绝缘固定座17的通孔中,此时,多个凸筋19与固定件18过盈配合,保证了第三导电件131、第四导电件132安装于绝缘固定座17的牢固性。
也就是说,组装后绝缘固定座17和第三导电件131、第四导电件132形成一个端子台,可直接锁附线缆或类似铜排,实现内部电路导通及分流。
本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第一端头12为一个插座端,可直接对插转接器20,实现与外部电路导通,第二端头13为一个端子台,可直接锁附线缆或类似铜排,实现内部电路导通及分流,无需经由PCB板等部件转接,连接方式简单、操作方向。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涉及一种电源输入连接组件,如图7至图13所示,包括:如上述的层叠母排10,以及与层叠母排10的第一端头12插接的转接器20。此外,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层叠母排10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
参见图7,具体的说,转接器20包括:基座201、位于基座201内的第一接触件202和第二接触件(图未示),第一接触件202包括:用于与第一延伸部1212相连的2021、以及自第一接触部2021弯折延伸的第二接触部2022,第二接触件包括:用于与第二延伸部1222相连的第三接触部、以及自第三接触部弯折延伸的第四接触部,进一步的,第一接触部2021和第三接触部平行设置,第二接触部2022朝远离第三接触部的方向延伸,第四接触部朝远离第一接触部2021的方向延伸,如此设置,改变了第一接触件202和第二接触件的方向,从而能够更好的与外部电路的插头40配合,通过三次弯折(第一端头12的两次弯折,以及第一接触件202、第二接触件的一次弯折)变化,使得接触方式/方向不断变化,提升了操作便利性,提高空间利用率。
实际应用中,转接器20还包括:面板密封件204、盖板205、两个弹片206、两个屏蔽片207。基座201安装于壳体上,面板密封件204直接安装在基座201上以实现壳体的密封,叠层母排安装在壳体内,一个弹片206与第一接触件202通过凸起31(朝弹片206内部凸起)、凹槽42、以及限位卡槽43实现定位并固定,第一接触件202插入基座201预留的安装孔中,并通过凹槽41限位,另一个弹片206与第二接触件的安装方式与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第一接触件202和第二接触件装好后,装入盖板205,并通过第一卡持结构21和第二卡持结构22与基座201固定,基座201的另一端装入两片屏蔽片207,并通过凹槽61和凸起62固定与定位。其中,第一接触部和第三接触部均是一端连接插头40,一端连接叠层母排,实现电路的导通。
如此设置,保证了连接器出色的可靠性,满足了小空间内保证可靠性的要求,极大减少了使用空间,同时,实现了节约安装、设计成本的需要。
参见图8,本实施方式中,电源输入连接组件还可以包括:用于与转接器20相连的插头40,插头40可以包括:壳体401、以及位于壳体401内且用于固定导电端子4024的锁线组件402,具体的说,插头40还可以包括:界面密封件403,扳手404,弹簧405,按钮406,弹性卡爪407,线缆密封件408,螺母409构成。界面密封件403装入壳体401的塑胶槽44'中,扳手404与壳体401通过通孔21'、凸起41'连接,并绕凸起41'转动。锁线组件402通过导引槽31'的导向作用装入壳体401空腔中,并由侧面解锁卡扣固定。弹簧405和按钮406自右向左依次装入壳体401的按钮槽43'中,起到解锁、扣合扳手404的作用。线缆密封件408装入弹性卡爪407中,弹性卡爪407底面与线缆密封件408的凸台顶面82重合,凸包72扣入凹槽81中,之后装入壳体401中,利用凸起71与凹槽42'固定。最后将螺母409旋入壳体401右端的螺纹上。扳手404的弯勾与转接器20的基座201两侧凸台相扣,完成两者的连接。
参见图9至图12,锁线组件402包括:外基座4021、内基座4022以及压线装置4023,压线装置4023用于沿竖直方向压持导电端子4024,内基座4022为具有第一开口的封闭结构,第一开口用于装入压线装置4023和导电端子4024,外基座4021为具有第二开口的封闭结构,第二开口用于装入内基座4022,内基座4022经由第二开口装入外基座4021后、外基座4021的内壁覆盖第一开口,由于外基座4021采用整体贴合的结构,可以去除因扭力过大导致的开裂风险,提高产品可靠性,同时,由于外基座4021采用全包围形式,内基座4022插入外基座4021中组成完整的锁线组件402,避免了分体式结构由于扣合不严产生的雷击击穿风险。
为了防止内基座4022从第二开口出来,邻近第二开口可以设置有限位部,在内基座4022经由第二开口装入外基座4021内后,限位部可以对内基座4022进行限位,从而保证锁线组件402的可靠性。
其中,压线装置4023包括压线框4023a、穿设于压线框4023a中的至少一个螺钉4023b、以及固定在螺钉4023b尾部的压片4023c,导电端子4024夹设于压线框4023a和压片4023c之间。
可选的,压线框4023a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通孔,位于第一通孔内的螺钉4023b用于抵持导电端子4024的末端,位于第二通孔内的螺钉4023b用于调整压线框4023a和压片4023c的间距,也就是说,位于第一通孔内的螺钉4023b是为了确认导电端子4024(即,线缆)是否插入到位,位于第二通孔内的螺钉4023b是为了保障压接的可靠性,双螺钉4023b压线结构的使用可以在确保线缆插入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保障线缆压接的牢固程度,防止线缆脱落、虚接触等问题造成的各种隐患,提升功率连接器的可靠性。
具体的说,导电端子4024包括正端子和负端子,正端子的末端朝远离负端子的方向弯曲,和/或负端子的末端朝远离正端子的方向弯曲、以形成抵持部,位于第一通孔内的螺钉4023b用于抵持抵持部,如此设置,使得导电端子4024和螺钉4023b的接触方式由夹片变为插片,便于螺钉4023b压接。
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中,锁线组件402包括4个螺钉4023b,4个压片4023c,两个压线框4023a,两个导电端子4024(即,正端子和负端子),一个内基座4022,一个外基座4021组成。螺钉4023b活动方向为上下方向,装入压线框4023a中后,螺钉4023b尾部与压片4023c铆合在一起,再从左到右装入导电端子4024。装好后将其整体从下往上装入内基座4022中,其中41”插入51”中可以实现定位,安装完成的内基座4022从右到左装入外基座4021中,其中第一导引槽91、第二导引槽92,以及第三导引槽93通过第一凸筋94、第二凸筋95,以及第三凸筋96实现导引及整体的配合,实现了稳定有效且可靠的组装,最终组成锁线组件402。螺钉4023b从内基座4022下面放入可以有效的利用产品空间,同时,由于外基座4021采用整体贴合的结构,从而能够避免当锁紧螺钉4023b时、内基座4022因单侧结构较弱无法承受较大的扭力、而导致的开裂的风险,并实现减少宽度尺寸的效果。
也就是说,内基座4022为腔体件,底部及两侧设有限位卡槽和导引槽;外基座4021为腔体件,底部及两侧设有限位和导引筋位;螺钉4023b为导体,用于固定导电端子4024(即,电线导体部分),并施加扭力给压线框4023a;压线框4023a为承载导电端子4024的空腔,主要容纳导电端子4024、螺钉4023b及导线,并承受螺钉4023b的扭力,为线缆接触区;导电端子4024为冲压件,主要起到连接前端转接器20和后端导线的作用,利用该转接器20实现插头40与叠层母排的连通时,可直接将插头40插入转接器20即可,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结构尺寸小的有点,同时还可以作为CBB模块任意扩展,符合配套设备集成化及小型化的应用趋势。
参见图13,在实际应用中,电源输入连接组件还可以包括:用于与转接器20相连的保护盖50,转接器20包括:用于与外部线路电性相连的连接口,保护盖50覆盖连接口。保护盖50用于在转接器20不连接插头40时、与安装于转接器20上,从而避免转接器20暴露在外而发生短路等问题。
为了实现保护盖50固定于转接器20上,保护盖50上可以设置有扳手501,转接器20上设置有卡持部,扳手501卡持在卡持部上,以便于保护盖50的取下和安装,具体的,保护盖50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部502,保护盖50经由连接部502与扳手501连接、且可绕至少两个连接部502连线的中心转动。
为了便于保护盖50在不使用时的收纳,防止保护盖50丢失,保护盖50上设置有拉带503,拉带503上设置有悬挂孔504,在不使用保护盖50时,可以利用悬挂孔504将保护盖50固定于转接器20的外壳上、以便于随时取用,具体的,保护盖50上还可以设置有凸起505,拉带503上设置有固定孔506,拉带503经由固定孔506、凸起505与保护盖50连接。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7)

1.一种层叠母排,其特征在于,包括:母排本体、设置在所述母排本体的第一端的第一端头、设置在所述母排本体的第二端的第二端头;
所述母排本体包括沿第一方向叠设的第一导电层、第一绝缘基板以及第二导电层;
所述第一端头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相连的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
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自所述第一导电层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导电部、以及自所述第一导电部朝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
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自所述第二导电层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导电部、以及自所述第二导电部朝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
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正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包括:自所述第一导电层的边缘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自所述第一部分弯折延伸的第二部分,以及自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一延伸部自所述第三部分朝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延伸;
所述母排本体和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同一侧;
所述第二延伸部包括:自所述第二导电部朝远离所述第二端且远离所述母排本体的方向延伸的第四部分、以及自所述第四部分朝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延伸的第五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包括:自所述第一导电层的边缘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自所述第一部分弯折延伸的第二部分,以及自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一延伸部自所述第三部分朝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延伸;
所述母排本体和所述第二部分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两侧;
所述第二延伸部包括:自所述第二导电部朝远离所述第二端且靠近所述母排本体的方向延伸的第四部分、以及自所述第四部分朝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延伸的第五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叠母排还包括绝缘插件,所述绝缘插件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二通孔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导电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插件上设置有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用于在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分别装入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后覆盖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头包括:自所述第一导电层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导电件、以及自所述第二导电层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四导电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层叠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头还包括绝缘固定座,所述绝缘固定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三导电件和所述第四导电件均固定在所述第一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层叠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电件和所述第四导电件上均设置有固定件,所述绝缘固定座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通孔过盈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层叠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环绕每个所述固定件设置有多个凸筋,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多个凸筋过盈配合。
10.一种电源输入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层叠母排,以及与所述层叠母排的第一端头插接的转接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输入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器包括:基座、位于所述基座内的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
所述第一接触件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相连的第一接触部、以及自所述第一接触部弯折延伸的第二接触部;
所述第二接触件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相连的第三接触部、以及自所述第三接触部弯折延伸的第四接触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源输入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三接触部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接触部朝远离所述第三接触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接触部朝远离所述第一接触部的方向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输入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入连接组件还包括:用于与所述转接器相连的插头,所述插头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且用于固定导电端子的锁线组件;
所述锁线组件包括:外基座、内基座以及压线装置,所述压线装置用于沿竖直方向压持所述导电端子,所述内基座为具有第一开口的封闭结构,所述第一开口用于装入所述压线装置和所述导电端子,所述外基座为具有第二开口的封闭结构,所述第二开口用于装入所述内基座,所述内基座经由所述第二开口装入所述外基座后、所述外基座的内壁覆盖所述第一开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源输入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装置包括压线框、穿设于所述压线框中的至少一个螺钉、以及固定在所述螺钉尾部的压片,所述导电端子夹设于所述压线框和所述压片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源输入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的螺钉用于抵持所述所述导电端子的末端,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的螺钉用于调整所述压线框和所述压片的间距。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源输入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正端子和负端子,所述正端子的末端朝远离所述负端子的方向弯曲和/或所述负端子的末端朝远离所述正端子的方向弯曲、以形成抵持部,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的螺钉用于抵持所述抵持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输入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入连接组件还包括:用于与所述转接器相连的保护盖,所述转接器包括:用于与外部线路电性相连的连接口,所述保护盖覆盖所述连接口。
CN202011013125.XA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层叠母排及电源输入连接组件 Pending CN1142570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13125.XA CN114257060A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层叠母排及电源输入连接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13125.XA CN114257060A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层叠母排及电源输入连接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7060A true CN114257060A (zh) 2022-03-29

Family

ID=80789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13125.XA Pending CN114257060A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层叠母排及电源输入连接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5706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1590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fool-proof function
CN201041841Y (zh) 卡缘连接器
US866292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to cables
CN210350162U (zh) 电连接器
US887060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to cables
US20220416457A1 (en) Plug connector,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power supply function
WO2014126162A1 (ja) コネクタ装置
CN114257060A (zh) 一种层叠母排及电源输入连接组件
CN111129806A (zh) 一种推锁型连接器
CN109473614B (zh) 电池连接模块
CN107248637B (zh) 电连接器
US10903593B2 (en) Off the module cable assembly
CN201397965Y (zh) 电连接器
CN208093853U (zh) 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
CN213816494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7444684U (zh) 连接端子及使用该连接端子的按键开关连接器
CN114498168B (zh) 一种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2766583U (zh) 一种接插件组件、电池组件及助力自行车
CN221126306U (zh) 一种连接器
TWI670888B (zh) 電池連接模組
CN220544351U (zh) 一种加固型type-c矩形插座连接器
CN217405828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11295430U (zh) 推锁型连接器
CN218101745U (zh) 一种fpc紧固连接端子
CN221102541U (zh) 一种电源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