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51745B - 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51745B
CN114251745B CN202111509453.3A CN202111509453A CN114251745B CN 114251745 B CN114251745 B CN 114251745B CN 202111509453 A CN202111509453 A CN 202111509453A CN 114251745 B CN114251745 B CN 1142517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refrigerant
path
heat storage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094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51745A (zh
Inventor
张仲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0945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517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517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17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517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17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6Refrigerant piping
    • F24F1/32Refrigerant piping for connecting the separate outdoor units to in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24F11/42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of out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25B41/325Expansion valves having two or more valv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室外机、蓄热装置和循环管路;循环管路具有内机液路、外机液路、内机气路和外机气路,室内机、室外机和蓄热装置均设置在循环管路上,内机液路连通室内机的内机冷媒液口和蓄热装置的内机侧液口,外机液路连通室外机的外机冷媒液口和蓄热装置的外机侧液口,内机气路连通室内机的内机冷媒气口和蓄热装置的内机侧气口,外机气路连通室外机的外机冷媒气口和蓄热装置的外机侧气口;当空调系统处于除霜模式,外机侧液口与外机侧气口之间的冷媒流动路径导通,以使室外机与蓄热装置之间形成经过外机液路和外机气路的除霜回路。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系统能够提高用户体验感。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在除霜模式下一般是室外机运行制热模式,以通过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除掉室外机的换热器表面的霜层,而室内机不开风机,仅通过制热运行的余热来蒸发掉低温液态冷媒,也就是说,化霜后产生的低温液态冷媒必须循环到室内机的换热器处蒸发掉才能完成整个循环过程,这就必然导致室内机的换热器的温度会变得很低,从而导致房间内的温度会有短暂的下降趋势,另外,从除霜完成到室内机的制热模式开始运行,这中间所需的时间较长,一般还需经过一个防冷风阶段,由此导致用户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用户体验感的空调系统及空调控制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
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具有内机冷媒液口和内机冷媒气口;
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具有外机冷媒液口和外机冷媒气口;
蓄热装置,所述蓄热装置具有内机侧液口、外机侧液口、内机侧气口和外机侧气口;
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具有内机液路、外机液路、内机气路和外机气路,所述室内机、所述室外机和所述蓄热装置均设置在所述循环管路上,所述内机液路连通所述内机冷媒液口和所述内机侧液口,所述外机液路连通所述外机冷媒液口和所述外机侧液口,所述内机气路连通所述内机冷媒气口和所述内机侧气口,所述外机气路连通所述外机冷媒气口和所述外机侧气口;当所述空调系统处于除霜模式,所述外机侧液口与所述外机侧气口之间的冷媒流动路径导通,以使所述室外机与所述蓄热装置之间形成经过所述外机液路和所述外机气路的除霜回路。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蓄热装置包括蓄热组件、蓄热换热器和蓄热管路,所述蓄热管路具有所述内机侧液口、所述外机侧液口、所述内机侧气口和所述外机侧气口,所述蓄热换热器设置在所述蓄热管路上,所述蓄热组件设置在所述蓄热换热器上。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蓄热管路包括主液路、第一支液路、主气路、支气路、第一单向阀和第一膨胀阀,所述主液路具有所述内机侧液口和所述外机侧液口,所述主气路具有所述内机侧气口和所述外机侧气口,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主液路上,以允许流经所述主液路的冷媒从所述内机侧液口流向所述外机侧液口;
所述蓄热换热器设置有具有第一冷媒口和第二冷媒口的第一冷媒通道,所述第一支液路连通所述第一冷媒口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外机侧液口之间的所述主液路,所述支气路连通所述第二冷媒口与所述主气路;
所述第一膨胀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液路或所述支气路上。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蓄热换热器包括多个冷媒管,各所述冷媒管包括具有所述第一冷媒通道的第一子管,各所述第一子管并联在所述第一支液路与所述支气路之间。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蓄热管路还包括第二支液路、第三支液路、第二单向阀和第二膨胀阀;
所述蓄热换热器还设置有具有第三冷媒口和第四冷媒口的第二冷媒通道,所述第二支液路连通所述第三冷媒口以及位于所述内机侧液口与所述第一单向阀之间的所述主液路,所述第三支液路连通所述第四冷媒口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与外机侧液口之间的所述主液路;
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液路或所述第三支液路上,以允许冷媒依次流经所述第三支液路、所述第二冷媒通道和所述第二支液路;
所述第二膨胀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液路或所述第三支液路上。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蓄热换热器包括多个冷媒管,各所述冷媒管包括具有所述第一冷媒通道的第一子管以及具有所述第二冷媒通道的第二子管,各所述第一子管并联在所述第一支液路与所述支气路之间,各所述第二子管并联在所述第二支液路与所述第三支液路之间。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蓄热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冷媒管与各所述蓄热组件交错设置。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用于上述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进入除霜模式;
导通所述蓄热装置中所述外机侧液口与所述外机侧气口之间的冷媒流动路径,以使冷媒在所述室外机与所述蓄热装置之间循环流动。
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进入除霜模式之后,所述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
截止所述内机液路中的冷媒流动路径。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蓄热装置包括蓄热换热器和蓄热管路,所述蓄热管路包括主液路、第一支液路、主气路、支气路、第一单向阀和第一膨胀阀,所述主液路具有所述内机侧液口和所述外机侧液口,所述主气路具有所述内机侧气口和所述外机侧气口,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主液路上,以允许流经所述主液路的冷媒从所述内机侧液口流向所述外机侧液口;所述蓄热换热器设置有具有第一冷媒口和第二冷媒口的第一冷媒通道,所述第一支液路连通所述第一冷媒口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外机侧液口之间的所述主液路,所述支气路连通所述第二冷媒口与所述主气路;所述第一膨胀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液路或所述支气路上;所述导通所述蓄热装置中所述外机侧液口与所述外机侧气口之间的冷媒流动路径,包括:
打开所述第一膨胀阀;
获取所述蓄热装置的气路温度;
若所述气路温度大于或等于当前空调低压饱和温度与第一设定温度之和,则调大所述第一膨胀阀的开度,其中,所述第一设定温度大于0度;
若所述气路温度小于或等于当前空调低压饱和温度,则调小所述第一膨胀阀的开度。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
确定进入制热模式;
确定制热运行达到设定时长;
打开所述第一膨胀阀。
一种实施方式中,打开所述第一膨胀阀之后,所述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蓄热装置的液路温度;
若所述液路温度大于或等于当前空调高压饱和温度与第二设定温度之和,则调小所述第一膨胀阀的开度,其中,所述第二设定温度大于0度;
若所述液路温度小于或等于当前空调高压饱和温度与第三设定温度之差,则调大所述第一膨胀阀的开度,其中,所述第三设定温度大于0度。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蓄热管路还包括第二支液路、第三支液路、第二单向阀和第二膨胀阀;所述蓄热换热器还设置有具有第三冷媒口和第四冷媒口的第二冷媒通道,所述第二支液路连通所述第三冷媒口以及位于所述内机侧液口与所述第一单向阀之间的所述主液路,所述第三支液路连通所述第四冷媒口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与外机侧液口之间的所述主液路;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液路或所述第三支液路上,以允许冷媒依次流经所述第三支液路、所述第二冷媒通道和所述第二支液路;
所述第二膨胀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液路或所述第三支液路上,所述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
确定进入制冷模式;
打开所述第二膨胀阀。
一种实施方式中,打开所述第二膨胀阀之后,所述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蓄热装置的液路温度;
若室内机当前能力需求小于或等于设定比例,所述室外机的压缩机的频率达到最小值,且所述液路温度大于或等于当前空调低压饱和温度与第四设定温度之和,则打开所述第一膨胀阀,其中,所述第四设定温度大于0。
一种实施方式中,打开所述第一膨胀阀之后,所述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液路温度;
若所述液路温度小于当前空调低压饱和温度与第四设定温度之和,则关闭所述第一膨胀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控制方法,其中,空调系统在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的循环管路上设置了可以蓄积热量的蓄热装置,当空调系统处于除霜模式,蓄热装置的外机侧液口与外机侧气口之间的冷媒流动路径导通,室外机与蓄热装置之间形成经过外机液路和外机气路的除霜回路,也就是说,在除霜模式下,冷媒可以在室外机与蓄热装置之间循环流动,而不流入或者仅少量地流入室内机中,由此,可以使得在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处经过换热之后形成的液态冷媒能够流动至蓄热装置处,并通过吸收蓄热装置所蓄积的热量来形成气态冷媒,而无需在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处通过吸收制热运行的余热来形成气态冷媒,从而,不仅可以避免室内的环境温度及室内换热器的温度大幅下降,也可以在除霜完成之后,缩短防冷风阶段的时长,进而可以极大地提高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单边箭头表示除霜模式下冷媒的流动方向;
图2为图1中所示的蓄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单边箭头表示制热模式下冷媒的流动方向;
图3为图1中所示的蓄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单边箭头表示除霜模式下冷媒的流动方向;
图4为图1中所示的蓄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单边箭头表示制冷模式下第一膨胀阀处于关闭状态时冷媒的流动方向;
图5为图1中所示的蓄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单边箭头表示制冷模式下第一膨胀阀处于打开状态时冷媒的流动方向;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室内机100;室外机200;室外换热器210;压缩机220;蓄热装置300;蓄热组件310;蓄热换热器320;第一冷媒通道320a;第二冷媒通道320b;蓄热管路330;内机侧液口330a;外机侧液口330b;内机侧气口330c;外机侧气口330d;主液路3301;第一支液路3302;主气路3303;支气路3304;第一单向阀3305;第一膨胀阀3306;第二支液路3307;第三支液路3308;第二单向阀3309;第二膨胀阀3310;循环管路400;内机液路410;外机液路420;内机气路430;外机气路440;第四膨胀阀45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请参阅图1和图3,该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100、室外机200、蓄热装置300和循环管路400;室内机100具有内机冷媒液口和内机冷媒气口;室外机200具有外机冷媒液口和外机冷媒气口;蓄热装置300具有内机侧液口330a、外机侧液口330b、内机侧气口330c和外机侧气口330d;循环管路400具有内机液路410、外机液路420、内机气路430和外机气路440,室内机100、室外机200和蓄热装置300均设置在循环管路400上,内机液路410连通内机冷媒液口和内机侧液口330a,外机液路420连通外机冷媒液口和外机侧液口330b,内机气路430连通内机冷媒气口和内机侧气口330c,外机气路440连通外机冷媒气口和外机侧气口330d;当空调系统处于除霜模式,外机侧液口330b与外机侧气口330d之间的冷媒流动路径导通,以使室外机200与蓄热装置300之间形成经过外机液路420和外机气路440的除霜回路。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空调系统可以是只有一台室外机200和一台室内机100的空调系统,也可以是具有一台室外机200和多台室内机100的多联式空调系统。
内机液路410和外机液路420是室内机100与室外机200之间供液态冷媒流过的管路,内机气路430和外机气路440是室内机100与室外机200之间供气态冷媒流过的管路。
内机液路410连通内机冷媒液口和内机侧液口330a,外机液路420连通外机冷媒液口和外机侧液口330b,内机气路430连通内机冷媒气口和内机侧气口330c,外机气路440连通外机冷媒气口和外机侧气口330d是指从室内机100和室外机200的其中之一流出的液态冷媒需要经过蓄热装置300,才能流入室内机100和室外机200的其中另一中,同样地,从室内机100和室外机200的其中之一流出的气态冷媒也需要经过蓄热装置300,才能流入室内机100和室外机200的其中另一中,也就是说,无论是在制冷模式下,还是在制热模式下,在循环管路400中流动的冷媒都需要经过蓄热装置300。
蓄热装置300可以蓄积热量,当空调系统处于除霜模式,外机侧液口330b与外机侧气口330d之间的冷媒流动路径导通,室外机200与蓄热装置300之间形成经过外机液路420和外机气路440的除霜回路,也就是说,在除霜模式下,冷媒可以在室外机200与蓄热装置300之间循环流动,而不流入或者仅少量地流入室内机100中,由此,可以使得在室外机200的室外换热器210处经过换热之后形成的液态冷媒能够流动至蓄热装置300处,并通过吸收蓄热装置300所蓄积的热量来形成气态冷媒,而无需在室内机100的室内换热器处通过吸收制热运行的余热来形成气态冷媒,从而,不仅可以避免室内的环境温度及室内换热器的温度大幅下降,也可以在除霜完成之后,缩短防冷风阶段的时长,进而可以极大地提高用户体验感。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蓄热装置300包括蓄热组件310、蓄热换热器320和蓄热管路330,蓄热管路330具有内机侧液口330a、外机侧液口330b、内机侧气口330c和外机侧气口330d,也就是说,蓄热管路330分别与内机液路410、外机液路420、内机气路430和外机气路440连通,蓄热换热器320设置在蓄热管路330上,蓄热组件310设置在蓄热换热器320上。
具体地,蓄热组件310用于蓄积热量,蓄热换热器320用于换热,也就是说,在除霜模式下,液态冷媒流入蓄热换热器320,并在蓄热换热器320内吸收蓄热组件310所蓄积的热量而形成气态冷媒。
蓄热组件310主要由蓄热材料构成,蓄热材料可以是相变材料,相变材料具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改变其物理状态的能力,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相变材料可以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改变,以此实现吸热或放热。
相变材料可以是无机相变材料、有机相变材料或复合相变材料,其中,无机相变材料主要有结晶水合盐类、熔融盐类、金属或合金类等;有机相变材料主要包括石蜡、醋酸和其它有机物,而复合相变材料既能有效克服单一的无机相变材料或有机相变材料存在的缺点,又可以改善相变材料的应用效果以及拓展其应用范围。
蓄热换热器320的类型不限,示例性地,蓄热换热器320可以是套管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壳管换热器等。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蓄热管路330包括主液路3301、第一支液路3302、主气路3303、支气路3304、第一单向阀3305和第一膨胀阀3306,主液路3301具有内机侧液口330a和外机侧液口330b,主气路3303具有内机侧气口330c和外机侧气口330d,第一单向阀3305设置在主液路3301上,以允许流经主液路3301的冷媒从内机侧液口330a流向外机侧液口330b,也就是说,流经主液路3301的冷媒只能从内机侧液口330a流向外机侧液口330b,而不能从外机侧液口330b流向内机侧液口330a;蓄热换热器320设置有具有第一冷媒口和第二冷媒口的第一冷媒通道320a,第一支液路3302连通第一冷媒口以及位于第一单向阀3305与外机侧液口330b之间的主液路3301,支气路3304连通第二冷媒口与主气路3303,第一膨胀阀3306设置在第一支液路3302上。
具体地,请参阅图2,在空调系统进行制热时,可以将第一膨胀阀3306打开,以使从室外机200流出的一部分气态冷媒经外机气路440、主气路3303和内机气路430流入室内机100中进行正常的换热,另一部分气态冷媒则经外机气路440、主气路3303和支气路3304流入第一冷媒通道320a中进行换热,由此,可以使得蓄热组件310能够吸收气态冷媒所释放的热量。在第一冷媒通道320a中经过换热后所形成的液态冷媒经第一支液路3302流入主液路3301,并经外机液路420流回至室外机200中,而室内机100中经过换热后所形成的液态冷媒则经内机液路410、主液路3301和外机液路420流回至室外机200中。
请参阅图3,在空调系统进行除霜时,也需要将第一膨胀阀3306打开,在室外机200中经过换热后流出的液态冷媒经外机液路420、主气路3303、第一支液路3302流入第一冷媒通道320a中进行换热,换热后所形成的气态冷媒再经支气路3304、主气路3303和外机气路440流回至室外机200中,由此实现冷媒在室外机200与蓄热装置300之间循环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膨胀阀3306也可以设置在支气路3304上。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蓄热换热器320包括多个冷媒管,各冷媒管包括具有第一冷媒通道320a的第一子管,各第一子管并联在第一支液路3302与支气路3304之间。
具体地,各第一子管并联在第一支液路3302与支气路3304之间是指第一支液路3302分别与各第一子管的第一冷媒口连通,支气路3304分别与各第一子管的第二冷媒口连通,相当于冷媒可以同时在从第一子管中流过,由此,可以提高冷媒在蓄热换热器320中流动的速率,以提高换热效率。
另外,请参阅图2,蓄热组件310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各冷媒管与各蓄热组件310交错设置,也就是说,可以是每相邻的两个冷媒管之间分别设置有蓄热组件310,也可以是每相邻的两个蓄热组件310之间分别设置有冷媒管。各冷媒管与各蓄热组件310交错设置,也可以使得蓄热组件310能够与冷媒管内的冷媒进行充分的换热,以提高换热效率。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蓄热管路330还包括第二支液路3307、第三支液路3308、第二单向阀3309和第二膨胀阀3310;蓄热换热器320还设置有具有第三冷媒口和第四冷媒口的第二冷媒通道320b,第二支液路3307连通第三冷媒口以及位于内机侧液口330a与第一单向阀3305之间的主液路3301,第三支液路3308连通第四冷媒口以及位于第一单向阀3305与外机侧液口330b之间的主液路3301;第二单向阀3309设置在第二支液路3307上,以允许冷媒依次流经第三支液路3308、第二冷媒通道320b和第二支液路3307,也就是说,从外机侧液口330b流入蓄热装置300的冷媒可以经蓄热换热器320流向内机侧液口330a,但是,从内机侧液口330a流入蓄热装置300的冷媒不能经蓄热换热器320流向外机侧液口330b。第二膨胀阀3310设置在第三支液路3308上。
具体地,请参阅图4,在空调系统进行制冷时,第二膨胀阀3310处于打开状态,在室外机200中经过换热后流出的液态冷媒经外机液路420流入主液路3301,由于主液路3301上设置了第一单向阀3305,液态冷媒无法沿着主液路3301流向内机侧液口330a,所以,液态冷媒会流入第三支液路3308,并经第二冷媒通道320b和第二支液路3307流入位于内机侧液口330a与第一单向阀3305之间的主液路3301中,接着再从内机侧液口330a流出,并经内机液路410流入室内机100中进行换热,换热后形成的气态冷媒则经内机气路430、主气路3303和外机气路440流回至室外机200中。也就是说,在制冷模式下,第二膨胀阀3310始终处于打开状态,以使得液态冷媒能够从室外机200经蓄热换热器320流入室内机100。
在除霜模式下则需要关闭第二膨胀阀331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单向阀3309也可以设置在第三支液路3308上,或者,第二膨胀阀3310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支液路3307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蓄热管路330可以不设置第二支液路3307和第三支液路3308,蓄热换热器320也不设置第二冷媒通道320b,也就是说,在制冷模式下,冷媒也可以不流经蓄热换热器320,比如,可以设置一条第四支液路,第四支液路的一端与位于第一单向阀3305与外机侧液口330b之间的主液路3301连通,第四支液路的另一端与位于第一单向阀3305与内机侧液口330a之间的主液路3301连通,同时,在第四支液路上设置第三膨胀阀,在制冷模式下,打开第三膨胀阀,由此,可以使得从外机侧液口330b流入蓄热装置300的液体冷媒能够直接从第四支液路上流过,而无需经过蓄热换热器320。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对于具有多个冷媒管的蓄热换热器320来说,各冷媒管可以同时设置具有第一冷媒通道320a的第一子管以及具有第二冷媒通道320b的第二子管,各第一子管并联在第一支液路3302与支气路3304之间,各第二子管并联在第二支液路3307与第三支液路3308之间,相当于第一支液路3302分别与各第一子管的第一冷媒口连通,支气路3304分别与各第一子管的第二冷媒口连通,第二支液路3307分别与各第二子管的第三冷媒口连通,第三支液路3308分别与各第二子管的第四冷媒口连通。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用于上述所述的空调系统,请参阅图6,该空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确定进入除霜模式;
步骤S502:导通蓄热装置中外机侧液口与外机侧气口之间的冷媒流动路径,以使冷媒在室外机与蓄热装置之间循环流动。
一实施例中,确定进入除霜模式之后,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截止内机液路中的冷媒流动路径。
具体地,请参阅图1,可以在内机液路410上设置第四膨胀阀450,进入除霜模式之后,通过关闭第四膨胀阀450来截止内机液路410中的冷媒流动路径,由此,可以在除霜模式下,使室内机100的室内换热器中形成真空状态,进而,可以进一步减缓室内换热器的温度的下降速度。
一实施例中,导通蓄热装置中外机侧液口与外机侧气口之间的冷媒流动路径,包括:打开第一膨胀阀;获取蓄热装置的气路温度;若气路温度大于或等于当前空调低压饱和温度与第一设定温度之和,则调大第一膨胀阀的开度,其中,第一设定温度大于0度;若气路温度小于或等于当前空调低压饱和温度,则调小第一膨胀阀的开度。
具体地,可以在主气路3303或支气路3304上设置温度传感器,以监测蓄热装置300的气路温度。
第一设定温度的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确定,示例性地,第一设定温度可以是1-3度。
当前空调低压饱和温度是当前状态下,低压冷媒所对应的饱和温度。
请参阅图3,以TQ表示气路温度,TD表示当前空调低压饱和温度,T1表示第一设定温度,则上述条件可以表示为:
若TQ≥(TD+T1),则调大第一膨胀阀3306的开度,也就是说,TQ≥(TD+T1),则表示当前流经蓄热换热器320的液态冷媒过少,因此,可以调大第一膨胀阀3306的开度,以增加流经蓄热换热器320的液态冷媒的流量。
若TQ≤TD,则调小第一膨胀阀3306的开度,也就是说,TQ≤TD,则表示当前流经蓄热换热器320的液态冷媒过多,因此,可以调小第一膨胀阀3306的开度,以减少流经蓄热换热器320的液态冷媒的流量。
除此之外,若气路温度大于当前空调低压饱和温度,且小于当前空调低压饱和温度与第一设定温度之和,即TD<TQ<(TD+T1),则维持第一膨胀阀3306当前的开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除霜过程中,可以对气路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上述条件对第一膨胀阀3306的开度进行调节。
一实施例中,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确定进入制热模式;确定制热运行达到设定时长;打开第一膨胀阀。
具体地,设定时长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确定,示例性地,设定时长可以是3-5分钟。
请参阅图2,也就是说,在制热模式下,可以等空调系统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再打开第一膨胀阀3306进行蓄热,以优先保证室内机100的制热效果。
另外,为了保证室内机100的制热效果,第一膨胀阀3306的开度不宜过大,一般来说,可以根据实验测试数据来微调第一膨胀阀3306的开度,比如,第一膨胀阀3306在制热模式下的开度可以不超过第一膨胀阀3306全开的1/4。
进一步地,在制热模式下,打开第一膨胀阀之后,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蓄热装置的液路温度;若液路温度大于或等于当前空调高压饱和温度与第二设定温度之和,则调小第一膨胀阀的开度,其中,第二设定温度大于0度;若液路温度小于或等于当前空调高压饱和温度与第三设定温度之差,则调大第一膨胀阀的开度,其中,第三设定温度大于0度。
具体地,可以在主液路3301或第一支液路3302上设置温度传感器,以监测蓄热装置300的液路温度。
第二设定温度的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确定,示例性地,第二设定温度可以是1-3度。
第三设定温度的值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确定,示例性地,第三设定温度也可以是1-3度。
当前空调高压饱和温度是当前状态下,高压冷媒所对应的饱和温度。
请参阅图2,以TY表示液路温度,TG表示当前空调高压饱和温度,T2表示第二设定温度,T3表示第三设定温度,则上述条件可以表示为:
若TY≥(TG+T2),则调小第一膨胀阀3306的开度,也就是说,TY≥(TG+T2),则表示当前流经蓄热换热器320的气态冷媒过多,因此,可以调小第一膨胀阀3306的开度,以减少流经蓄热换热器320的气态冷媒的流量。
若TY≤(TG-T3),则调大第一膨胀阀3306的开度,也就是说,TY≤(TG-T3),则表示当前流经蓄热换热器320的气态冷媒过少,因此,可以调大第一膨胀阀3306的开度,以增加流经蓄热换热器320的气态冷媒的流量。
除此之外,若液路温度大于当前空调高压饱和温度与第三设定温度之差,且小于当前空调高压饱和温度与第二设定温度之和,即(TG-T3)<TY<(TG+T2),则维持第一膨胀阀3306当前的开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制热过程中,可以对液路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上述条件对第一膨胀阀3306的开度进行调节。
一实施例中,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确定进入制冷模式;打开第二膨胀阀。
请参阅图4,也就是说,在制冷模式下,需要打开第二膨胀阀3310,以使液态冷媒能够从室外机200经蓄热换热器320流入室内机100。
进一步地,在制冷模式下,打开第二膨胀阀之后,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蓄热装置的液路温度;若室内机当前能力需求小于或等于设定比例,室外机的压缩机的频率达到最小值,且液路温度大于或等于当前空调低压饱和温度与第四设定温度之和,则打开第一膨胀阀,其中,第四设定温度大于0。
具体地,室内机当前能力需求为室内机在当前制冷状态下的能力需求,该能力需求的确定方式为本领域公知常识,在此不再赘述。
设定比例的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确定,示例性地,设定比例可以是10%-20%。
第四设定温度的值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确定,示例性地,第四设定温度也可以是2-5度。
请参阅图1和图5,以NL表示室内机当前能力需求,B表示设定比例,P表示压缩机220的频率,Pmin表示压缩机220的频率的最小值,TY表示液路温度,TD表示当前空调低压饱和温度,T4表示第四设定温度,则上述条件可以表示为:
若NL≤B,P=Pmin,且TY≥(TD+T4),则打开第一膨胀阀3306,也就是说,NL≤B,P=Pmin,且TY≥(TD+T4),则表示当前流经室内机100的液态冷媒过多,因此,可以打开第一膨胀阀3306,以通过在蓄热装置300中对部分液态冷媒进行卸载,来减少流经室内机100的液态冷媒的流量。
一实施例中,打开第一膨胀阀之后,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液路温度;若液路温度小于当前空调低压饱和温度与第四设定温度之和,则关闭第一膨胀阀。
请参阅图5,也就是说,在制冷模式下,打开第一膨胀阀3306之后,仍然可以对液路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只要液路温度小于当前空调低压饱和温度与第四设定温度之和,即TY≤(TD+T4),就可以关闭第一膨胀阀3306,而无需考虑室内机100当前能力需求及压缩机220的频率是否发生变化。
除上述条件之外,在制冷模式下,第一膨胀阀3306可以一直保持在关闭状态。
另外,在制热模式下,第二膨胀阀3310也应该保持在关闭状态。
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具有内机冷媒液口和内机冷媒气口;
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具有外机冷媒液口和外机冷媒气口;
蓄热装置,所述蓄热装置具有内机侧液口、外机侧液口、内机侧气口和外机侧气口;
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具有内机液路、外机液路、内机气路和外机气路,所述室内机、所述室外机和所述蓄热装置均设置在所述循环管路上,所述内机液路连通所述内机冷媒液口和所述内机侧液口,所述外机液路连通所述外机冷媒液口和所述外机侧液口,所述内机气路连通所述内机冷媒气口和所述内机侧气口,所述外机气路连通所述外机冷媒气口和所述外机侧气口;当所述空调系统处于除霜模式,所述外机侧液口与所述外机侧气口之间的冷媒流动路径导通,以使所述室外机与所述蓄热装置之间形成经过所述外机液路和所述外机气路的除霜回路;
其中,所述蓄热装置包括蓄热组件、蓄热换热器和蓄热管路;所述蓄热管路包括主液路、第一支液路、主气路、支气路、第一单向阀和第一膨胀阀,所述主液路具有所述内机侧液口和所述外机侧液口,所述主气路具有所述内机侧气口和所述外机侧气口,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主液路上,以允许流经所述主液路的冷媒从所述内机侧液口流向所述外机侧液口;所述蓄热换热器设置有具有第一冷媒口和第二冷媒口的第一冷媒通道,所述第一支液路连通所述第一冷媒口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外机侧液口之间的所述主液路,所述支气路连通所述第二冷媒口与所述主气路;所述第一膨胀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液路或所述支气路上;所述蓄热组件设置在所述蓄热换热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换热器包括多个冷媒管,各所述冷媒管包括具有所述第一冷媒通道的第一子管,各所述第一子管并联在所述第一支液路与所述支气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管路还包括第二支液路、第三支液路、第二单向阀和第二膨胀阀;
所述蓄热换热器还设置有具有第三冷媒口和第四冷媒口的第二冷媒通道,所述第二支液路连通所述第三冷媒口以及位于所述内机侧液口与所述第一单向阀之间的所述主液路,所述第三支液路连通所述第四冷媒口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与外机侧液口之间的所述主液路;
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液路或所述第三支液路上,以允许冷媒依次流经所述第三支液路、所述第二冷媒通道和所述第二支液路;
所述第二膨胀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液路或所述第三支液路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换热器包括多个冷媒管,各所述冷媒管包括具有所述第一冷媒通道的第一子管以及具有所述第二冷媒通道的第二子管,各所述第一子管并联在所述第一支液路与所述支气路之间,各所述第二子管并联在所述第二支液路与所述第三支液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冷媒管与各所述蓄热组件交错设置。
6.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进入除霜模式;
导通所述蓄热装置中所述外机侧液口与所述外机侧气口之间的冷媒流动路径,以使冷媒在所述室外机与所述蓄热装置之间循环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进入除霜模式之后,所述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
截止所述内机液路中的冷媒流动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装置包括蓄热换热器和蓄热管路,所述蓄热管路包括主液路、第一支液路、主气路、支气路、第一单向阀和第一膨胀阀,所述主液路具有所述内机侧液口和所述外机侧液口,所述主气路具有所述内机侧气口和所述外机侧气口,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主液路上,以允许流经所述主液路的冷媒从所述内机侧液口流向所述外机侧液口;所述蓄热换热器设置有具有第一冷媒口和第二冷媒口的第一冷媒通道,所述第一支液路连通所述第一冷媒口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外机侧液口之间的所述主液路,所述支气路连通所述第二冷媒口与所述主气路;所述第一膨胀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液路或所述支气路上;所述导通所述蓄热装置中所述外机侧液口与所述外机侧气口之间的冷媒流动路径,包括:
打开所述第一膨胀阀;
获取所述蓄热装置的气路温度;
若所述气路温度大于或等于当前空调低压饱和温度与第一设定温度之和,则调大所述第一膨胀阀的开度,其中,所述第一设定温度大于0度;
若所述气路温度小于或等于当前空调低压饱和温度,则调小所述第一膨胀阀的开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
确定进入制热模式;
确定制热运行达到设定时长;
打开所述第一膨胀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打开所述第一膨胀阀之后,所述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蓄热装置的液路温度;
若所述液路温度大于或等于当前空调高压饱和温度与第二设定温度之和,则调小所述第一膨胀阀的开度,其中,所述第二设定温度大于0度;
若所述液路温度小于或等于当前空调高压饱和温度与第三设定温度之差,则调大所述第一膨胀阀的开度,其中,所述第三设定温度大于0度。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管路还包括第二支液路、第三支液路、第二单向阀和第二膨胀阀;所述蓄热换热器还设置有具有第三冷媒口和第四冷媒口的第二冷媒通道,所述第二支液路连通所述第三冷媒口以及位于所述内机侧液口与所述第一单向阀之间的所述主液路,所述第三支液路连通所述第四冷媒口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与外机侧液口之间的所述主液路;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液路或所述第三支液路上,以允许冷媒依次流经所述第三支液路、所述第二冷媒通道和所述第二支液路;所述第二膨胀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液路或所述第三支液路上,所述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
确定进入制冷模式;
打开所述第二膨胀阀。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打开所述第二膨胀阀之后,所述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蓄热装置的液路温度;
若室内机当前能力需求小于或等于设定比例,所述室外机的压缩机的频率达到最小值,且所述液路温度大于或等于当前空调低压饱和温度与第四设定温度之和,则打开所述第一膨胀阀,其中,所述第四设定温度大于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打开所述第一膨胀阀之后,所述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液路温度;
若所述液路温度小于当前空调低压饱和温度与第四设定温度之和,则关闭所述第一膨胀阀。
CN202111509453.3A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控制方法 Active CN1142517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09453.3A CN114251745B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09453.3A CN114251745B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1745A CN114251745A (zh) 2022-03-29
CN114251745B true CN114251745B (zh) 2023-03-07

Family

ID=80794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09453.3A Active CN114251745B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51745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18635A (ja) * 1997-05-20 1998-12-04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
KR20120125857A (ko) * 2011-05-09 2012-11-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원냉동사이클을 갖는 축열장치 및 그 운전방법
JP2013104623A (ja) * 2011-11-15 2013-05-30 Panasonic Corp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203964489U (zh) * 2014-07-01 2014-11-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热泵系统
CN106403423A (zh) * 2016-10-31 2017-02-1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除霜系统和方法及空调
CN106524591A (zh) * 2016-12-28 2017-03-22 江西浩金欧博空调制造有限公司 机头相变蓄热除霜型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06765688A (zh) * 2016-11-15 2017-05-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热回收多联机系统
CN108224840A (zh) * 2018-01-25 2018-06-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JP2018151082A (ja) * 2017-03-10 2018-09-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10243083A (zh) * 2019-06-28 2019-09-17 中原工学院 一种蓄能型高效空气源太阳能复合热泵热水器
CN110848884A (zh) * 2019-11-29 2020-02-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CN210568955U (zh) * 2019-05-17 2020-05-19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WO2020129153A1 (ja) * 2018-12-18 2020-06-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12050399A (zh) * 2020-09-08 2020-12-08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装置
CN112902403A (zh) * 2021-03-05 2021-06-04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防凝露控制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04324A (ja) * 2001-06-22 2003-01-0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蓄熱式空気調和装置
CN104422216B (zh) * 2013-08-28 2017-03-22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的除霜方法
CN104633836B (zh) * 2013-11-14 2017-05-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
JP6405521B2 (ja) * 2014-03-04 2018-10-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温水生成装置
CN105588360B (zh) * 2015-06-30 2018-09-25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蓄热室外机、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243101A (zh) * 2019-06-28 2019-09-17 中原工学院 一种蓄能型高效风冷热泵机组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18635A (ja) * 1997-05-20 1998-12-04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
KR20120125857A (ko) * 2011-05-09 2012-11-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원냉동사이클을 갖는 축열장치 및 그 운전방법
JP2013104623A (ja) * 2011-11-15 2013-05-30 Panasonic Corp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203964489U (zh) * 2014-07-01 2014-11-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热泵系统
CN106403423A (zh) * 2016-10-31 2017-02-1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除霜系统和方法及空调
CN106765688A (zh) * 2016-11-15 2017-05-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热回收多联机系统
CN106524591A (zh) * 2016-12-28 2017-03-22 江西浩金欧博空调制造有限公司 机头相变蓄热除霜型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
JP2018151082A (ja) * 2017-03-10 2018-09-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8224840A (zh) * 2018-01-25 2018-06-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WO2020129153A1 (ja) * 2018-12-18 2020-06-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210568955U (zh) * 2019-05-17 2020-05-19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110243083A (zh) * 2019-06-28 2019-09-17 中原工学院 一种蓄能型高效空气源太阳能复合热泵热水器
CN110848884A (zh) * 2019-11-29 2020-02-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050399A (zh) * 2020-09-08 2020-12-08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装置
CN112902403A (zh) * 2021-03-05 2021-06-04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防凝露控制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1745A (zh) 202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05961B2 (en) Supercooling apparatus of simultaneous cooling and heating type multiple air conditioner
US9377225B2 (en) Outdoor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2597658A (zh) 热泵
CN112594871B (zh) 一种具有双四通阀多功能多联机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
CN111928419B (zh) 多联机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JP2007163013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5135730A (zh) 一种制冷循环系统
CN104515319A (zh) 空调系统
KR20200092604A (ko) 공기조화기
CN106801955B (zh) 一种风冷冷热水机组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1430153B (zh) 一种热泵空调器的除霜方法
CN216481725U (zh) 制冷系统及其制冷设备
CN113494790A (zh) 制冷系统、化霜控制方法及其制冷设备
EP2375187A2 (en) Heat pump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 of heat pump apparatus
CN114251745B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控制方法
JP2000249420A (ja) 氷蓄熱装置及び氷蓄熱式冷凍装置
CN117091312A (zh) 一种具有除霜功能的制冷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CN109405101B (zh) 一种双风路中央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13865139A (zh) 空调系统
KR101708933B1 (ko) 냉장 장치의 냉매 순환 시스템
EP3839377A1 (en) Cooling system with partly flooded low side heat exchanger
CN110986440B (zh) 热氟除霜装置、空调机组及除霜控制方法
CN113865203A (zh) 制冷系统、化霜控制方法以及制冷设备
CN111578450A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CN208238289U (zh) 制冷机组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