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51730B - 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51730B
CN114251730B CN202111316438.7A CN202111316438A CN114251730B CN 114251730 B CN114251730 B CN 114251730B CN 202111316438 A CN202111316438 A CN 202111316438A CN 114251730 B CN114251730 B CN 1142517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late body
air duct
plate
duc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164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51730A (zh
Inventor
刘宏宝
王永涛
王晓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1643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517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51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173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4165 priority patent/WO202307777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517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17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081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for guiding air around a cur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道组件和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其中风道组件包括侧面相对地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壳体和第二侧壳体以及至少一导风板,第一侧壳体与第二侧壳体之间限定风道,风道沿第一侧壳体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一侧壳体的内壁面包括主壁面和靠近出风口的导流面,导流面相对于主壁面朝向远离第二侧壳体的方向弯折;导风板设置于风道内靠近出风口的位置,导风板能够绕自身中轴线转动,且导风板的中轴线平行于第一侧壳体的高度方向。本发明提供的风道组件和空调器,导流面有利于减少风量损失,增大风量,实现大角度、远距离、大风量的送风模式,解决现有空调出风口面积小导致送风角度小、风量小、送风距离短的问题。

Description

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用于对室内环境的空气进行制冷或制热调节的设备。空调器工作时,室内空气在风扇的作用下进入空调中,经换热器换热后形成热交换风,热交换风在风扇的作用下从出风口吹入室内。现有柜式空调出风口面积小,左右摆风角度较小,送风角度小;尽管一些双出风口风扇可以实现较大角度的送风,但是距离短且风量损失大,导致风量较小,无法实现远距离大风量广角送风,使用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道组件和空调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出风口面积小导致送风角度小、风量小、送风距离短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风道组件,包括:
侧面相对地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壳体和第二侧壳体,所述第一侧壳体与所述第二侧壳体之间限定风道,所述风道沿所述第一侧壳体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及
至少一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置于所述风道内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位置,所述导风板能够绕自身中轴线转动,且所述导风板的中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侧壳体的高度方向;
其中,所述第一侧壳体的内壁面包括主壁面和靠近所述出风口的导流面,且所述导流面相对于所述主壁面朝向远离所述第二侧壳体的方向弯折。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风道组件,所述第一侧壳体沿其宽度方向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靠近所述出风口,所述导流面形成于所述第一板体靠近所述出风口的内壁面,所述第二板体靠近所述进风口,且所述第一板体能够运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板体远离所述导流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体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板体具有所述导流面的一端位于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二侧壳体相对的侧边缘;
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板体远离所述导流面的一端位于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二侧壳体相对的侧边缘,所述第一板体具有所述导流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壳体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一端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风道组件,所述第一板体的内壁面还包括内板面,所述内板面用于形成部分所述主壁面,所述导流面与所述内板面连接并相对于所述内板面向所述风道外侧弯折;所述第一板体的外板面两端与所述内板面和所述导流面相互远离的两端连接,所述外板面与所述导流面具有第一夹角、与所述内板面具有第二夹角。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风道组件,所述第一夹角的范围为35°-45°;
和/或,所述第二夹角的范围为15°-25°。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顶壳体和底壳体,所述顶壳体与所述第一侧壳体和所述第二侧壳体的顶端连接,所述底壳体与所述第一侧壳体和所述第二侧壳体的底端连接;
其中,所述顶壳体和所述底壳体上设置有导向连接部,所述第一板体沿其高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滑动连接件,所述滑动连接件与所述导向连接部连接并能够沿所述导向连接部滑动,以带动所述第一板体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风道组件,所述导向连接部包括第一导向连接部和第二导向连接部,所述第一导向连接部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二导向连接部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并位于所述第一导向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侧壳体之间,所述第二导向连接部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导向连接部的中部延伸;
所述第一板体包括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所述滑动连接件,远离所述导流面的所述滑动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导向连接部滑动连接,靠近所述导流面的所述滑动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导向连接部滑动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风道组件,所述第一板体远离所述导流面的端部设置有插接部,所述第二板体远离所述进风口的端部设置有插接配合部,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插接配合部插接,以将所述第一板体远离所述导流面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板体远离所述进风口的端部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包括两所述第一侧壳体和两所述第二侧壳体,两所述第一侧壳体相邻设置,两所述第二侧壳体分别设置于两所述第一侧壳体相背离的一侧,以形成并排的两所述风道,且两所述风道的所述出风口朝向同一侧。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分隔件,所述分隔件设置于两所述风道的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分隔件的相背两侧分别位于两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二侧壳体相对的侧边缘;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板体具有所述导流面的一端与所述分隔件邻接,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板体远离所述导流面的一端与所述分隔件邻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机壳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壳内的送风装置和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所述送风装置用于向所述风道组件的风道内送风。
本发明提供的风道组件和空调器,导风板能够对流过出风口的气流起到导向作用;通过在出风口设置导流面,导流面朝向远离第二侧壳体的方向弯折,当由出风口向第一侧壳体一侧送风时,导流面有利于减少单侧送风模式下的风量损失,进而增大风量,实现大角度、远距离、大风量的送风模式,提高送风效果,提升用户体验,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的送风结构出口面积小导致送风角度小、风量小、送风距离短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风道组件处于前送风状态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风道组件处于关闭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板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风道组件处于左送风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风道组件处于右送风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风道组件处于双向风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板体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过程示意图;
图10是现有技术中风道结构左送风时的仿真流线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风道组件左送风时的仿真流线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器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侧壳体; 2:第二侧壳体; 3:导风板;
4:风道; 5:底壳体; 6:分隔件;
11:第一板体; 12:第二板体; 41:出风口;
42:进风口; 51:导向连接部; 111:导流面;
112:内板面; 113:外板面; 114:插接部;
115:滑动连接件; 121:插接配合部 511:第一导向连接部
512:第二导向连接部; 100:风道组件; 200:机壳;
300:送风装置; 400: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下面结合图1-图12描述本发明的风道组件100和空调器。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100,包括侧面相对地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壳体1和第二侧壳体2,以及至少一导风板3。其中,第一侧壳体1与第二侧壳体2之间限定出风道4,风道4沿第一侧壳体1和第二侧壳体2宽度方向延伸,第一侧壳体1和第二侧壳体2沿宽度方向的一端之间限定出风道4的出风口41,第一侧壳体1和第二侧壳体2沿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之间限定出风道4的进风口42,从而风道4沿第一侧壳体1和第二侧壳体2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出风口41和进风口42。第一侧壳体1的内壁面包括主壁面和靠近出风口41的导流面111,且导流面111相对于主壁面朝向远离第二侧壳体2的方向弯折。导风板3设置于风道4内靠近出风口41的位置,导风板3能够绕自身中轴线转动,且导风板3的中轴线平行于第一侧壳体1和第二侧壳体2的高度方向。其中,第一侧壳体1的侧面具有相互垂直的两个延伸方向,其中一个延伸方向为第一侧壳体1的宽度方向,另一个延伸方向为第一侧壳体1的高度方向;图1所示为垂直于第一侧壳体1高度方向的剖面视图。
上述实施例中的风道组件100,适用于空调器的送风结构,导风板3能够对流过出风口41的气流起到导向作用,在通过风道4的出风口41向外送风时,导风板3相对于出风口41摆动,能够控制风道组件100由出风口41分别向两侧倾斜出风或向前侧出风;通过在出风口41设置导流面111,导流面111朝向远离第二侧壳体2的方向弯折,当由出风口41向第一侧壳体1一侧送风时,导流面111有利于减少单侧送风模式下的风量损失,进而增大风量,实现大角度、远距离、大风量的送风模式,提高送风效果,提升用户体验,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的送风结构出口面积小导致送风角度小、风量小、送风距离短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风道4内设置有多个导风板3,例如两个。
可选地,导流面111相对于主壁面弯折的角度范围为117°至125°。
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侧壳体1沿其宽度方向包括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第一板体11靠近出风口41,导流面111形成于第一板体11靠近出风口41的内壁面,第二板体12靠近进风口42,且第一板体11能够运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第一板体11远离导流面111的一端与第二板体12远离进风口42的一端连接,第一板体11具有导流面111的一端位于出风口41与第二侧壳体2相对的侧边缘。如图2所示,在第二位置,第一板体11远离导流面111的一端位于出风口41与第二侧壳体2相对的侧边缘,第一板体11具有导流面111的一端与第二侧壳体2位于出风口41的一端连接,从而第一板体11封闭出风口4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1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第一侧壳体1,第一板体11的内壁面与第二板体12的内壁面形成第一侧壳体1的内壁面,第一板体11的内壁面作为内部风道4的一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的风道4,导流面111与第二侧壳体2之间限定出风口41,出风口41被全部打开,可实现远距离、大风量、广角送风等功能;第一板体11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板体11挡设于出风口41处,起到遮盖出风口41的作用,风道4的出风口41处于关闭状态。通过对第一板体11的结构进行优化,第一板体11同时作为出风口41挡板和内部风道4的部分结构,节省材料,降低成本,实用性强。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板体11遮挡封闭出风口41,风道4的出风口41处于关闭状态,导风板3也呈现闭合状态。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板体11的内壁面还包括内板面112,内板面112用于形成部分第一侧壳体1的主壁面,导流面111与内板面112连接并相对于内板面112朝向风道4外侧弯折;第一板体11的外板面113的两端与内板面112和导流面111相互远离的两端连接,外板面113与导流面111具有第一夹角α,外板面113与内板面112具有第二夹角β。第一板体11的横截面形状呈三角形。
更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板体11的外板面113为平面,第一板体11位于第二位置遮挡封闭出风口41时平整美观。
更具体地,第一板体11的外板面113的宽度尺寸范围限定为134mm-138mm。风道组件100安装于空调器时,出风口41位于空调器的前面板上,第一板体11的尺寸限定与空调器整体结构尺寸密切相关,需要确保前面板上不能出现影响外观的明显缝隙。
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夹角α的范围为35°-45°。第一板体11的外板面113与导流面111之间的第一夹角α限定了气流在导流面111处的偏转范围,有利于减少单侧送风模式下的风量损失,进而增大风量,有利于实现大角度、远距离、大风量的送风模式。优选地,第一夹角α的范围为38°-42°。
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二夹角β的范围为15°-25°。第一板体11的外板面113与内板面112之间的第二夹角β限定了内部风道4的截面尺寸,进而限定风量,减少风量损失。优选地,第二夹角β的范围为17°-21°。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板体11远离导流面111的端部设置有插接部114,第二板体12远离进风口42的端部设置有插接配合部121,插接部114与插接配合部121相配合插接,以将第一板体11远离导流面111的端部与第二板体12远离进风口42的端部连接。通过设置插接部114和插接配合部121,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的连接位置形成部分重合的过渡连接结构,衔接配合更加紧密,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的内壁面形成的风道4内壁更平滑,减少扰动乱流,减少风道4内气流的能量损失,进而降低风量损失,保证送风效果,节能降耗。其中,插接部114和插接配合部121的尺寸根据实际风道4尺寸进行相应的尺寸匹配。
具体地,如图4所示,插接部114为设置于第一板体11端部内板面112一侧的斜切角,插接配合部121为设置于第二板体12端部外侧的斜切槽。第一板体11的斜切角插入第二板体12的斜切槽内,斜切角的端面与斜切槽的底面抵接,斜切角的斜面与斜切槽的斜面抵接,连接配合更加紧密,第二板体12的内壁面能够平滑过渡至第一板体11对的内板面112,保证送风效果,实用性强。
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一板体11处于第二位置时,出风口41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板体11的导流面111与第二侧壳体2的端部抵接。
可选地,如图2所示,风道组件100还包括顶壳体和底壳体5,顶壳体与第一侧壳体1和第二侧壳体2的顶端连接,底壳体5与第一侧壳体1和第二侧壳体2的底端连接。顶壳体和底壳体5上设置有导向连接部51,第一板体11沿其高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滑动连接件115,滑动连接件115与导向连接部51连接并能够沿导向连接部51滑动,以带动第一板体11滑动运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第一板体11采用滑动运动,结构简单成本低,通过设置导向连接部51,能够对第一板体11的滑动运动起到导向作用,第一板体11运动平稳,避免偏离运动方向,保证出风口41开关状态的顺利切换,实用性强。
具体地,如图2所示,导向连接部51包括第一导向连接部511和第二导向连接部512,第一导向连接部511的一端设置于出风口41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板体12;第二导向连接部512的一端设置于出风口41并位于第一导向连接部511与第二侧壳体2之间,第二导向连接部512的另一端朝向第一导向连接部511的中部延伸。如图3所示,第一板体11包括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滑动连接件115,其中,远离导流面111的滑动连接件115与第一导向连接部511滑动连接,靠近导流面111的滑动连接件115与第二导向连接部512滑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导向连接部511,第一板体11上远离导流面111的滑动连接件115与第一导向连接部511滑动连接,也就是说第一板体11远离导流面111的一端能够沿第一导向连接部511滑动,即能够在出风口41与第二板体12之间滑动;同时,通过设置第二导向连接部512,第一板体12上靠近导流面111的滑动连接件115与第二导向连接部512滑动连接,也就是说第一板体11靠近导流面111的一端能够沿第二导向连接部512滑动,即能够在出风口41与第一导向连接部511之间滑动;从而第一板体11能够在遮挡封闭出风口41的第一位置与连接第二板体12组成风道4内壁的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平移滑动运动,结构简单紧凑,稳定可靠,在较低成本下实现远距离大风量广角送风,实用性强。
更具体地,如图3所示,滑动连接件115为滑轮。如图2所示,第一导向连接部511和第二导向连接部512为开设的条形导向孔或设置的轨道,滑轮滑动设置于条形导向孔内或轨道上。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第一导向连接部511的长度大于第二导向连接部512的长度,第一导向连接部511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一板体11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时远离导流面111一端的相对距离。
其中,第一导向连接部511和第二导向连接部512的设置形式和设置参数需要根据空调器的实际结构和内部参数进行设置,以适用于不同大小、不同类型的空调器,本发明在此对第一导向连接部511和第二导向连接部512的具体设置形式和设置参数并不加以限定。
更具体地,第一板体11上远离导流面111的滑动连接件115为主动轮,靠近导流面111的滑动连接件115为被动轮,主动轮能够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例如驱动装置为电机。电机驱动主动轮沿第一导向连接部511滑动,被动轮被动跟随滑动,第一板体11远离导流面111的一端最终与第二板体12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风道4内壁面。
当然,也可以两个滑动连接件115均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驱动装置同时驱动两个滑动连接件115分别运动。
可选地,如图1所示,风道组件100包括两个第一侧壳体1和两个第二侧壳体2,两个第一侧壳体1相邻设置,两个第二侧壳体2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侧壳体1相背离的一侧,以形成并排的两个风道4,且两个风道4的出风口41朝向同一侧。两个风道4内靠近出风口41的位置均设置有导风板3,即风道组件100也包括两组导风板3。
在本实施例中,风道组件100具有两个风道4和并排的两个出风口41,风道组件100开启送风模式时,两个第一板体11同时向中间位置滑移,在第一位置与第二板体12连接,最终状态形成两个完整的内部风道4,第一板体11的内壁面作为内部风道4的部分内壁,两个出风口41全部打开,能够实现双出风口41送风,风量更大,而且与导风板3配合,能够分别控制向左侧倾斜出风、向右侧倾斜出风、向前侧出风以及同时向左右侧倾斜出风,实现远距离大风量广角送风等功能,提升送风体验。
如图1所示,风道组件100开启送风时,两个第一板体11均处于第一位置,两个第一板体11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板体12连接,并打开对应的出风口41,两个风道4被隔开。控制两个风道4的导风板3全部朝向出风口41前侧,风道组件100能够向出风口41前侧出风,此为前送风状态。
如图2所示,风道组件100处于关闭状态,两个第一板体11均处于第二位置,两个第一板体11均挡设于对应的出风口41处,两个出风口41被关闭,两个风道4部分连通。
如图6所示,风道组件100开启送风时,控制两个风道4的导风板3全部朝向出风口41的左侧摆动,风道组件100能够由出风口41向左侧倾斜出风,此为左送风状态。
如图7所示,风道组件100开启送风时,控制两个风道4的导风板3全部朝向出风口41的右侧摆动,风道组件100能够由出风口41向右侧倾斜出风,此为右送风状态。
如图8所示,风道组件100开启送风时,控制两个风道4的导风板3分别朝向相反的两侧摆动,风道组件100能够由出风口41向两侧同时出风,此为双向风状态。
如图9所示,当风道组件100开启送风模式时,导风板3先行旋转至双向风状态,而后第一板体11沿第一导向连接部511和第二导向连接部512旋转平移滑动运动至第一位置,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风道4的内壁面。
如图10所示,为现有双出口风道结构的仿真流线图。可以看出,现有结构能够实现35°的左送风角度。如图11所示,为本发明双出风口41的风道组件100的仿真流线图。可以看出,本发明的风道组件100能够达到52°的左送风角度,优于现有结构的35°;同时,可以明显地看到本发明结构下两个出风口41的两股流体汇合成一股,在流量、强度、送风角度等方便均优于现有结构。综合作用下,本发明最终得以实现大角度、远距离、大风量的送风模式。
可选地,两个第一侧壳体1和两个第二侧壳体2镜像设置,以形成镜像的两个风道4,即两个风道4和出风口41对称设置,送风效果更好。
可选地,如图1所示,风道组件100还包括分隔件6,分隔件6设置于两风道4的出风口41之间,且分隔件6的相背两侧分别位于两风道4的出风口41与第二侧壳体2相对的侧边缘。在第一位置,第一板体11具有导流面111的一端与分隔件6邻接。如图2所示,在第二位置,第一板体11远离导流面111的一端与分隔件6邻接。通过设置分隔件6将两个风道4的出风口41隔离,避免串风,保证送风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分隔件6为横截面呈等腰三角形的隔板。
如图1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机壳200以及设置于机壳200内的送风装置300和由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100。其中,机壳200开设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风道组件100设置于机壳200内,且风道组件100的进风口42与气流入口连通,风道组件100的出风口41嵌入气流出口内并朝向机壳200外侧;送风装置300对应位于风道组件100的进风口42处,用于向风道组件100的风道4内送风,进而由出风口41向外送风。
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器,依靠导风板3对风向进行调节,依靠送风装置300对风速和风量进行调节,通过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100,导流面111有利于减少单侧送风模式下的风量损失,进而增大风量,实现大角度、远距离、大风量的送风模式,提高送风效果,提升用户体验,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的送风结构出口面积小导致送风角度小、风量小、送风距离短的技术问题。
具体地,如图1所示,空调器还包括蒸发器400,蒸发器400设置于机壳200内,并位于气流入口与风道组件100的进风口42之间。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风道组件100具有两个风道4和两个出风口41,空调器蒸发器400包括两个送风装置300;蒸发器400呈“U”型结构,以确保蒸发器400的中部与两个风道组件100的两个进风口42相对,且蒸发器400的两端位于两个进风口42的相对侧。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板体11运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的驱动装置,例如电机。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空调器为柜式空调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侧面相对地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壳体和第二侧壳体,所述第一侧壳体与所述第二侧壳体之间限定风道,所述风道沿所述第一侧壳体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及
至少一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置于所述风道内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位置,所述导风板能够绕自身中轴线转动,且所述导风板的中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侧壳体的高度方向;
其中,所述第一侧壳体的内壁面包括主壁面和靠近所述出风口的导流面,且所述导流面相对于所述主壁面朝向远离所述第二侧壳体的方向弯折;
所述第一侧壳体沿其宽度方向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靠近所述出风口,所述导流面形成于所述第一板体靠近所述出风口的内壁面,所述第二板体靠近所述进风口,且所述第一板体能够运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板体远离所述导流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体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板体具有所述导流面的一端位于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二侧壳体相对的侧边缘;
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板体远离所述导流面的一端位于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二侧壳体相对的侧边缘,所述第一板体具有所述导流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壳体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板体的内壁面还包括内板面,所述内板面用于形成部分所述主壁面,所述导流面与所述内板面连接并相对于所述内板面向所述风道外侧弯折;所述第一板体的外板面两端与所述内板面和所述导流面相互远离的两端连接,所述外板面与所述导流面具有第一夹角、与所述内板面具有第二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角的范围为35°-45°;
和/或,所述第二夹角的范围为15°-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顶壳体和底壳体,所述顶壳体与所述第一侧壳体和所述第二侧壳体的顶端连接,所述底壳体与所述第一侧壳体和所述第二侧壳体的底端连接;
其中,所述顶壳体和所述底壳体上设置有导向连接部,所述第一板体沿其高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滑动连接件,所述滑动连接件与所述导向连接部连接并能够沿所述导向连接部滑动,以带动所述第一板体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连接部包括第一导向连接部和第二导向连接部,所述第一导向连接部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二导向连接部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并位于所述第一导向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侧壳体之间,所述第二导向连接部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导向连接部的中部延伸;
所述第一板体包括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所述滑动连接件,远离所述导流面的所述滑动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导向连接部滑动连接,靠近所述导流面的所述滑动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导向连接部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板体远离所述导流面的端部设置有插接部,所述第二板体远离所述进风口的端部设置有插接配合部,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插接配合部插接,以将所述第一板体远离所述导流面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板体远离所述进风口的端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组件包括两所述第一侧壳体和两所述第二侧壳体,两所述第一侧壳体相邻设置,两所述第二侧壳体分别设置于两所述第一侧壳体相背离的一侧,以形成并排的两所述风道,且两所述风道的所述出风口朝向同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分隔件,所述分隔件设置于两所述风道的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分隔件的相背两侧分别位于两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二侧壳体相对的侧边缘;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板体具有所述导流面的一端与所述分隔件邻接,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板体远离所述导流面的一端与所述分隔件邻接。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壳内的送风装置和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所述送风装置用于向所述风道组件的风道内送风。
CN202111316438.7A 2021-11-08 2021-11-08 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Active CN1142517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6438.7A CN114251730B (zh) 2021-11-08 2021-11-08 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PCT/CN2022/094165 WO2023077775A1 (zh) 2021-11-08 2022-05-20 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6438.7A CN114251730B (zh) 2021-11-08 2021-11-08 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1730A CN114251730A (zh) 2022-03-29
CN114251730B true CN114251730B (zh) 2023-03-21

Family

ID=80790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16438.7A Active CN114251730B (zh) 2021-11-08 2021-11-08 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51730B (zh)
WO (1) WO20230777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1730B (zh) * 2021-11-08 2023-03-2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26235B2 (ja) * 2009-05-27 2014-02-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203258814U (zh) * 2013-05-27 2013-10-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导风分流机构及具有该导风分流机构的空调器
JP6561497B2 (ja) * 2015-02-27 2019-08-21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CN206609129U (zh) * 2017-02-28 2017-11-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挂机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室内挂机
CN107917470A (zh) * 2017-12-15 2018-04-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挂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0410873A (zh) * 2018-04-28 2019-11-0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
CN208108304U (zh) * 2018-04-28 2018-11-1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
CN209445498U (zh) * 2018-12-17 2019-09-27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688464U (zh) * 2019-09-02 2020-06-0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801395U (zh) * 2019-11-15 2020-06-1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CN114251730B (zh) * 2021-11-08 2023-03-2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1730A (zh) 2022-03-29
WO2023077775A1 (zh) 2023-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54005B2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WO2019134243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4251730B (zh) 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CN210463478U (zh) 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CN211400023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400027U (zh) 空调器
CN216814376U (zh) 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CN113932299B (zh) 空调室内柜机和空调器
CN209944532U (zh) 空调器
CN214198897U (zh) 空调器
CN209763306U (zh) 空调器
CN204943705U (zh) 一种混流空调
CN21086138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041161U (zh) 一种出风结构及室内空调
CN114593458A (zh) 出风结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4508793A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20567366U (zh) 空调器
CN220205904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817900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0169561U (zh) 空调器
CN220061922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061920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131980U (zh) 空调器
CN220061921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3713255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