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49991A - 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49991A
CN114249991A CN202111678799.6A CN202111678799A CN114249991A CN 114249991 A CN114249991 A CN 114249991A CN 202111678799 A CN202111678799 A CN 202111678799A CN 114249991 A CN114249991 A CN 1142499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tanium dioxide
nano titanium
dioxide material
modified nano
ball mi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787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49991B (zh
Inventor
郑文富
赵宇亮
方明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BA National Institute for Nanotechnology Innovation
Original Assignee
GBA National Institute for Nanotechnology Innov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BA National Institute for Nanotechnology Innovation filed Critical GBA National Institute for Nanotechnology Innovation
Priority to CN20211167879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499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49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499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499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499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1/00Treatment of specific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C09C1/36Compounds of titanium
    • C09C1/3692Combinations of treatment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9C1/3615 - C09C1/3684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9/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elements or inorganic compounds
    • A01N59/16Heavy metals; Compound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1/00Treatment of specific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C09C1/36Compounds of titanium
    • C09C1/3607Titanium dioxide
    • C09C1/3669Treatment with low-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3/00Treatment in gener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C09C3/006Combinations of treatment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9C3/04 - C09C3/12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3/00Treatment in gener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C09C3/08Treatment with low-molecular-weight non-polymer 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01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picted by a TEM-im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8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data other than those specified in group C01P2002/70
    • C01P2002/82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data other than those specified in group C01P2002/70 by IR- or Raman-data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所述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包括:表面接枝有小分子的纳米二氧化钛;其中,所述小分子为核苷酸或氨基酸。通过将氨基酸或核苷酸小分子接枝到纳米二氧化钛的表面,使得纳米二氧化钛颗粒间产生空间位阻,有效地克服了纳米二氧化钛颗粒间的二次团聚现象,从而获得分散性能较好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此外,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抗菌性能明显增强。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所需原料安全、无毒并且廉价,可工业化放大生产。

Description

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纳米材料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它在光学、热学、电学、磁学、力学以及化学方面的性质和块材相比有显著不同,因而在多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纳米二氧化钛作为一种附加值很高的功能精细无机材料,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光催化活性强、吸收性能好、吸收紫外线能力强、表面活性大、热导性好以及良好的耐候性、耐腐蚀性、抗紫外线能力强等特点,并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对人体无毒、无害、无二次污染、价格低廉,在多个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纳米产品的性能很大程度上依赖纳米粒子的分散程度,但纳米二氧化钛因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以及比表面能高,在制备过程中或后处理过程中由于颗粒间存在的范德华力和库仑力,纳米二氧化钛颗粒极易发生团聚形成二次颗粒,导致最终应用时失去颗粒应有的物性和功能。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纳米二氧化钛颗粒本身对生物体具有低毒性,而当其发生团聚后形成的大颗粒对生物体的毒性会明显增强。因此,纳米二氧化钛颗粒本身的强极性和颗粒的微细化,使得纳米二氧化钛颗粒不易在非极性介质中分散,在极性介质中又易于凝聚,直接影响其抗菌性能及其他性能发挥,从而限制了其应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其分散性能较好,不易团聚,并且抗菌性能较强。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所述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包括:表面接枝有小分子的纳米二氧化钛;
其中,所述小分子为核苷酸或氨基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核苷酸选自三磷酸腺苷或腺嘌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氨基酸选自L-苏氨酸或L-半胱氨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小分子与所述纳米二氧化钛的质量比为(0.1~1):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在涂层、塑料、陶瓷或无纺布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纳米二氧化钛、所述小分子与分散介质混合,研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研磨采用球磨的方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球磨采用的研磨介质为氧化锆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氧化锆珠的粒径为0.1mm~0.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球磨的条件包括:转速为200r/min~800r/min;时长为1h~8h。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纳米二氧化钛与所述分散介质的质量比为1:100~1:100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散介质为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将氨基酸或核苷酸小分子接枝到纳米二氧化钛的表面,使得纳米二氧化钛颗粒间产生空间位阻,有效地克服了纳米二氧化钛颗粒间的二次团聚现象,从而获得分散性能较好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体现为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约为70nm,从而保证了纳米二氧化钛原有的优异的性能,相较于单一的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其抗菌性能明显增强,体现为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钛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是改性前纳米二氧化钛的几十分之一乃至几百分之一。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所需原料安全、无毒并且廉价,可工业化放大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产品图;其中,(a)代表纳米二氧化钛,(b)代表L-苏氨酸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透射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一个,例如一个,两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发明中的词语“优选地”、“更优选地”等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可提供某些有益效果的本发明实施方案。然而,在相同的情况下或其他情况下,其他实施方案也可能是优选的。此外,对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方案的表述并不暗示其他实施方案不可用,也并非旨在将其他实施方案排除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外。
当本文中公开一个数值范围时,上述范围视为连续,且包括该范围的最小值及最大值,以及这种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的每一个值。进一步地,当范围是指整数时,包括该范围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的每一个整数。此外,当提供多个范围描述特征或特性时,可以合并该范围。换言之,除非另有指明,否则本文中所公开之所有范围应理解为包括其中所归入的任何及所有的子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包括:表面接枝有小分子的纳米二氧化钛;
其中,小分子为核苷酸或氨基酸。
核苷酸或氨基酸小分子作为人体的天然成分能为体内核酸或蛋白质的合成提供原料,具有营养和提供能量的作用。因此,这些小分子对于人体是有益而无害的。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纳米二氧化钛为锐钛矿型纳米二氧化钛。更具体地,纳米二氧化钛为锐钛矿型纳米二氧化钛粉体。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为800nm~1000nm。
可以理解地,在本发明中,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包括但不限于800nm、810nm、820nm、830nm、840nm、850nm、860nm、870nm、880nm、890nm、900nm、910nm、920nm、930nm、940nm、950nm、960nm、970nm、980nm、990nm、1000nm。
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纳米二氧化钛纯度为99.9%。
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小分子选自食品级。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核苷酸选自三磷酸腺苷或腺嘌呤。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氨基酸选自L-苏氨酸或L-半胱氨酸。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氨基酸选自L-苏氨酸。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表面接枝有小分子的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为70nm~90nm。优选地,表面接枝有小分子的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为70nm。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小分子与纳米二氧化钛的质量比为(0.1~1):1。
可以理解地,小分子与纳米二氧化钛的质量比包括但不限于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在涂层、塑料、陶瓷或无纺布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纳米二氧化钛、小分子与分散介质混合,研磨。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研磨采用球磨的方式。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球磨采用的研磨介质为氧化锆珠。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氧化锆珠的粒径为0.1mm~0.5mm。
可以理解地,氧化锆珠的粒径包括但不限于0.10mm、0.20mm、0.30mm、0.40mm、0.50mm。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氧化锆珠的粒径为0.1mm。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球磨的条件包括:球磨的转速为200r/min~800r/min。
可以理解地,在本发明中,球磨的转速包括但不限于200r/min、220r/min、240r/min、260r/min、280r/min、300r/min、320r/min、340r/min、360r/min、380r/min、400r/min、420r/min、440r/min、460r/min、480r/min、500r/min、520r/min、540r/min、560r/min、580r/min、600r/min、620r/min、640r/min、660r/min、680r/min、700r/min、720r/min、740r/min、760r/min、780r/min、800r/min。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球磨的条件包括:球磨的时长为1h~8h。
可以理解地,在本发明中,球磨的时长包括但不限于1.0h、1.5h、2h、2.5h、3.0h、3.5h、4.0h、4.5h、5.0h、5.5h、6.0h、6.5h、7.0h、7.5h、8.0h。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小分子与纳米二氧化钛的质量比为(0.1~1):1。
可以理解地,在本发明中,小分子与纳米二氧化钛的质量比包括但不限于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1。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小分子与纳米二氧化钛的质量比为0.2:1。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纳米二氧化钛与分散介质的质量比为1:100~1:10000。
可以理解地,在本发明中,分散介质与纳米二氧化钛的质量比包括但不限于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8000:1、9000:1、10000:1。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分散介质为水。更具体地,水的pH为7.0。反应体系pH设定为7.0,对环境没有太大污染。
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水为纯净水。
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以球磨方式进行的机械-化学改性的条件为常温、常压,而在球磨过程中由于研磨介质的碰撞会使得球磨罐中温度升高。
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球磨机选用一种高能行星式球磨机。纳米二氧化钛经过高能球磨的作用达到纳米级后在表面形成“反应位点”与小分子氨基酸或小分子核苷酸接枝,在纳米二氧化钛颗粒间形成空间位阻,从而有效地克服了纳米二氧化钛由于粒径变小的不稳定性趋于团聚的现象。
在一个更为具体的示例中,上述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粒径为0.1mm~0.5mm的氧化锆珠加入到球磨罐中,再称取质量比为(0.1~1):1:(100~10000)的小分子、纳米二氧化钛与水,置于球磨罐中开始球磨,球磨转速设置为200r/min~800r/min,球磨时间设定为1h~8h,实验完成后,关球磨机,待球磨罐冷却后,间隔20min~40min取出球磨罐中分散好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抗菌胶体溶液。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原料,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市售产品。所采用的纳米二氧化钛纯度为99.9%,为市售的锐钛矿型粉体,所选用的小分子为食品级,所采用的水是以实验室自制的纯净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一、称取粒径为0.1mm的氧化锆珠100g倒入100ml的玛瑙球磨罐中,称取0.5g锐钛矿型纳米二氧化钛粉体,0.25g小分子三磷酸腺苷,置于100ml的玛瑙球磨罐中,再向玛瑙球罐中加入纯净水50g,置于球磨机中,设置球磨机转速800r/min,设置球磨时间为1h。
步骤二、在球磨结束后关闭球磨机,时间间隔30min后,取下球磨罐,取出三磷酸腺苷接枝好的纳米二氧化钛胶体溶液。
步骤三、将三磷酸腺苷接枝好的纳米二氧化钛胶体溶液进行抗菌性能的检测。以三磷酸腺苷接枝好的纳米二氧化钛水性胶体溶液为抗菌检测对象,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2.1.8.4进行最小抑菌浓度测定试验。测试菌种:大肠杆菌ATCC 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一、称取粒径为0.1mm的氧化锆珠100g倒入100ml的玛瑙球磨罐中,称取0.5g锐钛矿型纳米二氧化钛粉体,0.1g小分子L-苏氨酸,置于100ml的玛瑙球磨罐中,再向玛瑙球罐中加入纯净水50g,置于球磨机中,设置球磨机转速600r/min,设置球磨时间为6h。
步骤二、在球磨结束后关闭球磨机,时间间隔30min后,取下球磨罐,取出L-苏氨酸接枝好的纳米二氧化钛胶体溶液。
步骤三、将L-苏氨酸接枝好的纳米二氧化钛胶体溶液离心,干燥后,对其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检测,所获得的红外光谱图如图2所示。
步骤四、将L-苏氨酸接枝的纳米二氧化钛胶体溶液进行透射电镜(TEM)检测,所获得的透射电镜图如图3所示。
步骤五、将L-苏氨酸接枝好的纳米二氧化钛胶体溶液进行抗菌性能的检测。以L-苏氨酸接枝好的纳米二氧化钛水性胶体溶液为抗菌检测对象,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2.1.8.4进行最小抑菌浓度测定试验。测试菌种:大肠杆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一、称取粒径为0.1mm的氧化锆珠100g倒入100ml的玛瑙球磨罐中,称取0.05g锐钛矿型纳米二氧化钛粉体,0.05g小分子L-半胱氨酸,置于100ml的玛瑙球磨罐中,再向玛瑙球罐中加入纯净水50g,置于球磨机中,设置球磨机转速200r/min,设置球磨时间为8h。
步骤二、在球磨结束后关闭球磨机,时间间隔30min后,取下球磨罐,取出L-半胱氨酸接枝好的纳米二氧化钛胶体溶液。
步骤三、将L-半胱氨酸接枝好的纳米二氧化钛胶体溶液进行抗菌性能的检测。以L-半胱氨酸接枝好的纳米二氧化钛水性胶体溶液为抗菌检测对象,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2.1.8.4进行最小抑菌浓度测定试验。测试菌种:大肠杆菌ATCC 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一、称取粒径为0.1mm的氧化锆珠100g倒入100ml的玛瑙球磨罐中,称取0.5g锐钛矿型纳米二氧化钛粉体,0.1g小分子腺嘌呤,置于100ml的玛瑙球磨罐中,再向玛瑙球罐中加入纯净水50g,置于球磨机中,设置球磨机转速600r/min,设置球磨时间为6h。
步骤二、在球磨结束后关闭球磨机,时间间隔30min后,取下球磨罐,取出腺嘌呤接枝好的纳米二氧化钛胶体溶液。
步骤三、将腺嘌呤接枝好的纳米二氧化钛胶体溶液进行抗菌性能的检测。以腺嘌呤接枝好的纳米二氧化钛水性胶体溶液为抗菌检测对象,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2.1.8.4进行最小抑菌浓度测定试验。测试菌种:大肠杆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一、称取粒径为0.1mm的氧化锆珠100g倒入100ml的玛瑙球磨罐中,称取0.5g锐钛矿型纳米二氧化钛粉体,0.5g小分子L-苏氨酸,置于100ml的玛瑙球磨罐中,再向玛瑙球罐中加入纯净水50g,置于球磨机中,设置球磨机转速600r/min,设置球磨时间为6h。
步骤二、在球磨结束后关闭球磨机,时间间隔30min后,取下球磨罐,取出L-苏氨酸接枝好的纳米二氧化钛胶体溶液。
步骤三、将L-苏氨酸接枝好的纳米二氧化钛胶体溶液进行抗菌性能的检测。以L-苏氨酸接枝好的纳米二氧化钛水性胶体溶液为抗菌检测对象,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2.1.8.4进行最小抑菌浓度测定试验。测试菌种:大肠杆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一、称取粒径为0.5mm的氧化锆珠100g倒入100ml的玛瑙球磨罐中,称取0.5g锐钛矿型纳米二氧化钛粉体,0.1g小分子L-苏氨酸,置于100ml的玛瑙球磨罐中,再向玛瑙球罐中加入纯净水50g,置于球磨机中,设置球磨机转速600r/min,设置球磨时间为6h。
步骤二、在球磨结束后关闭球磨机,时间间隔30min后,取下球磨罐,取出L-苏氨酸接枝好的纳米二氧化钛胶体溶液。
步骤三、将L-苏氨酸接枝好的纳米二氧化钛胶体溶液进行抗菌性能的检测。以L-苏氨酸接枝好的纳米二氧化钛水性胶体溶液为抗菌检测对象,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2.1.8.4进行最小抑菌浓度测定试验。测试菌种:大肠杆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一、称取纳米二氧化钛粉体0.5g,加入到50g的实验室自制的纯净水溶液中,超声时间设置30min。
步骤二、将超声好的纳米二氧化钛水溶液经离心,干燥后得到的粉体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检测,所获得的红外光谱图如图2所示。
步骤三、将纳米二氧化钛溶液进行透射扫描电镜(TEM)检测,所获得的透射电镜图如图3所示。
步骤四、将超声好的纳米二氧化钛溶液进行抗菌测试。以超声好的纳米二氧化钛溶液为抗菌检测对象,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2.1.8.4进行最小抑菌浓度测定试验。测试菌种:大肠杆菌ATCC 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采用机械搅拌的方法代替球磨的步骤。具体步骤如下:
称取0.5g锐钛矿型纳米二氧化钛粉体、0.25g小分子三磷酸腺苷和纯净水50g,置于50ml样品瓶中,高速机械搅拌1h,搅拌的速度为1000r/min,静置30min。
本对比例所制备得到的溶液产品未成功将三磷酸腺苷接枝于纳米二氧化钛的表面。
图1(a)为纳米二氧化钛超声分散在水溶液乳浊液中的产品,(b)为分散好的小分子苏氨酸接枝在纳米二氧化钛表面的胶体溶液,(a)和(b)对比显示在相同的质量浓度下,超声分散后的纳米二氧化钛水溶液分散效果不好并且容易沉底,而经过球磨改性,苏氨酸接枝后的纳米二氧化钛水溶液澄清透明,不易聚层,说明小分子苏氨酸接枝在纳米二氧化钛表面后能有效克服纳米二氧化钛的二次团聚。
图2表示纳米二氧化钛超声分散在水溶液中的乳浊液的红外图谱,以及分散好的小分子L-苏氨酸接枝在纳米二氧化钛表面的胶体溶液的红外图谱,普通的纳米二氧化钛表面为惰性基本无任何基团,而经过球磨改性,小分子L-苏氨酸接枝后的纳米二氧化钛具有一些L-苏氨酸的基团,从图中可以发现,3407cm-1为NH2的伸缩振动峰,1628cm-1为NH2的弯曲振动峰,2347cm-1为C-H键的伸缩振动峰,这些基团的特征峰证明了经过球磨改性后,小分子L-苏氨酸成功的接枝到了纳米二氧化钛表面。
图3为纳米二氧化钛超声分散在水溶液中的乳浊液和分散好的小分子苏氨酸接枝的纳米二氧化钛胶体的溶液的透射电镜图,经超声处理后的纳米二氧化钛团聚严重,粒径为600nm左右,而经过球磨改性,小分子L-苏氨酸接枝后的纳米二氧化钛胶体溶液能很好地分散,粒径为75nm左右,说明小分子L-苏氨酸接枝在纳米二氧化钛表明能很好的抑制其二次团聚,得到分散比较稳定的纳米二氧化钛胶体溶液。
实施例1~实施例6与对比例1所获得的溶液抗菌性能的检测数据如表1与表2所示,表1中的测试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2中的测试菌种为大肠杆菌。MIC值为梯度递减测试,根据两根试管的澄清程度给值,最终结果为一个梯度范围。
从表1与表2中可以看出,超声分散后的纳米二氧化钛MIC值>5000ppm,基本不具有抗菌性能,而经过球磨分散,被小分子接枝后的纳米二氧化钛胶体溶液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尤其是当纳米二氧化钛粉体与小分子L-苏氨酸的质量比为5:1时,此时的抗菌性能最好,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均在16-32ppm,接近是经超声处理的纳米二氧化钛乳浊液的200倍,说明小分子L-苏氨酸接枝后的纳米二氧化钛胶体溶液具有非常优异的抗菌性能。
表1抗菌性能检测
Figure BDA0003453314460000131
表2抗菌性能检测
Figure BDA0003453314460000132
Figure BDA0003453314460000141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便于具体和详细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试验得到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12)

1.一种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包括:表面接枝有小分子的纳米二氧化钛;
其中,所述小分子为核苷酸或氨基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核苷酸为三磷酸腺苷或腺嘌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酸为L-苏氨酸或L-半胱氨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与所述纳米二氧化钛的质量比为(0.1~1):1。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在涂层、塑料、陶瓷或无纺布中的应用。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纳米二氧化钛、所述小分子与分散介质混合,研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研磨采用球磨的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球磨采用的研磨介质为氧化锆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锆珠的粒径为0.1mm~0.5mm。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球磨的条件包括:转速为200r/min~800r/min;时长为1h~8h。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二氧化钛与所述分散介质的质量比为1:100~1:10000。
12.根据权利要求6~11任一项所述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介质为水。
CN202111678799.6A 2021-12-31 2021-12-31 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ctive CN1142499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8799.6A CN114249991B (zh) 2021-12-31 2021-12-31 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8799.6A CN114249991B (zh) 2021-12-31 2021-12-31 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49991A true CN114249991A (zh) 2022-03-29
CN114249991B CN114249991B (zh) 2023-04-25

Family

ID=80799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78799.6A Active CN114249991B (zh) 2021-12-31 2021-12-31 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4999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91410A (zh) * 2022-10-18 2022-12-20 浙江大学 二氧化钛/锌铝水滑石类氧化物纳米材料在寡核苷酸测序中的应用
CN116477889A (zh) * 2023-04-23 2023-07-25 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珊瑚石骨料的引水隧洞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39139A1 (en) * 2005-06-30 2007-01-03 Tohoku Techno Arch Co., Ltd. Organically modified fine particles
US20090203930A1 (en) * 2004-11-25 2009-08-13 Total Petrochemicals Research Feluy Process for dispersing functional molecules on the surface of a support and support made by this process
CN102504615A (zh) * 2011-11-17 2012-06-20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用于抗菌塑料制品的抗菌剂制备方法
CN102660153A (zh) * 2012-04-28 2012-09-12 常州大学 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的改性方法
CN110835119A (zh) * 2019-12-12 2020-02-25 上海大学(浙江·嘉兴)新兴产业研究院 一种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04772A (zh) * 2020-03-11 2020-06-19 江苏文凤化纤集团有限公司 氨基化纳米二氧化钛抗菌抗老化聚酰胺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1574800A (zh) * 2020-05-19 2020-08-25 宁波枫缘户外用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塑料藤条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12841A (zh) * 2021-06-18 2021-09-21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经修饰的纳米氧化锌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3831761A (zh) * 2021-11-03 2021-12-24 东华大学 一种氨基酸改性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抗污超滤膜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03930A1 (en) * 2004-11-25 2009-08-13 Total Petrochemicals Research Feluy Process for dispersing functional molecules on the surface of a support and support made by this process
EP1739139A1 (en) * 2005-06-30 2007-01-03 Tohoku Techno Arch Co., Ltd. Organically modified fine particles
CN102504615A (zh) * 2011-11-17 2012-06-20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用于抗菌塑料制品的抗菌剂制备方法
CN102660153A (zh) * 2012-04-28 2012-09-12 常州大学 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的改性方法
CN110835119A (zh) * 2019-12-12 2020-02-25 上海大学(浙江·嘉兴)新兴产业研究院 一种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04772A (zh) * 2020-03-11 2020-06-19 江苏文凤化纤集团有限公司 氨基化纳米二氧化钛抗菌抗老化聚酰胺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1574800A (zh) * 2020-05-19 2020-08-25 宁波枫缘户外用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塑料藤条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12841A (zh) * 2021-06-18 2021-09-21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经修饰的纳米氧化锌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3831761A (zh) * 2021-11-03 2021-12-24 东华大学 一种氨基酸改性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抗污超滤膜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ISHA SAINI等: "PVP oxime-TiO2-adenine as a hybrid material: Decent synthesis and depiction with advanced theoretical measurements for anticorrosive behavior and antibacterial potentiality", 《JOURNAL OF MOLECULAR LIQUIDS》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91410A (zh) * 2022-10-18 2022-12-20 浙江大学 二氧化钛/锌铝水滑石类氧化物纳米材料在寡核苷酸测序中的应用
CN115491410B (zh) * 2022-10-18 2024-05-17 浙江大学 二氧化钛/锌铝水滑石类氧化物纳米材料在寡核苷酸测序中的应用
CN116477889A (zh) * 2023-04-23 2023-07-25 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珊瑚石骨料的引水隧洞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
CN116477889B (zh) * 2023-04-23 2024-05-14 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珊瑚石骨料的引水隧洞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49991B (zh) 2023-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49991A (zh) 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231055A (zh) 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182327B (zh) 磁性纳米粒子在核酸提取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Tsai et al. Dispersion of titanium oxide nanoparticles in aqueous solution with anionic stabilizer via ultrasonic wave
CN109055359B (zh) 一种核酸提取试剂盒及核酸提取方法
Dao et al. Removal of antibiotic from aqueous solution using synthesized TiO 2 nanoparticles: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CN114271291B (zh) 羧甲基壳聚糖包覆的纳米氧化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塑料母粒及应用
CN113892490B (zh) 羧甲基壳聚糖包覆纳米氧化锌抗菌胶体及其制备方法
US20070004839A1 (en) Highly dispersible inorganic compound nanoparticles and method of production thereof
CN112176441B (zh) 一种珍珠蛋白纤维的制备方法
Nagappan et al. Superhydrophobic mesoporous material as a pH-sensitive organic dye adsorbent
Ribeiro et al. Silica nanoparticles surface charge modulation of the electroactive phase content and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of poly (vinylidene fluoride) nanocomposites
Singh et al. Oxidized guar gum–ZnO hybrid nanostructure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Singh et al. Utilization of secondary agricultural product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value added silica materials and their important applications: a review
WO2019017486A1 (ja) 膜蒸留用多孔質膜、膜モジュール及び膜蒸留装置
Lv et al. Prepare porous silica nanospheres for water sustainability: high efficient and recyclable adsorbent for cationic organic dyes
KR20130079983A (ko) 산화지르코늄 나노입자와 이의 히드로졸 및 산화지르코늄 나노입자를 제조하기 위한 조성물 및 방법
Sankareswaran et al. Phyllanthus emblica mediated silica nanomaterials: Biosynthesis, structural and stability analysis
CN114190403B (zh) 基于纳米氧化锌与纳米二氧化钛的复合抗菌材料及应用、陶瓷材料与陶瓷
Deshmukh et al. A novel method for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C. albicans using modified-hydroxyapatite nanoparticles as a plasmid DNA vehicle
Barabaszová et al. Hybrid antibacterial nanocomposites based on the vermiculite/zinc oxide-chlorhexidine
Nowacka et al. TiO2‐SiO2/Ph‐POSS Functional Hybrids: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CN109369912B (zh) 在聚多巴胺纳米粒子表面密度可控地接枝dna的方法
CN108178186B (zh) 一种粒径可控的二氧化钛和氧化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5727880A (zh) 一种环保凹凸棒石吸附/干燥剂的制备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