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48750A - 混合驱动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混合驱动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48750A
CN114248750A CN202011018857.8A CN202011018857A CN114248750A CN 114248750 A CN114248750 A CN 114248750A CN 202011018857 A CN202011018857 A CN 202011018857A CN 114248750 A CN114248750 A CN 1142487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engine
synchronizing
gear
drive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188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海波
黄威
刘喜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enyu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enyu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enyu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enyu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1885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487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48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487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04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W10/06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including control of combustion eng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04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W10/08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including control of electric propulsion units, e.g. motors or gene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1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change-speed gea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0/00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 B60W20/20Control strategies involving selection of hybrid configuration, e.g. selection between series or parallel configura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驱动机构及其控制方法,所述混合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发动机、第一同步器、发电机和副轴,所述第一同步器包括第一同步端以及适于与所述第一同步端接合的第二同步端和第三同步端,所述第一同步端与所述发动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二同步端与所述电机动力连接,所述副轴分别与所述第三同步端和所述电机动力连接,其中,所述副轴用于动力输出,所述发电机与所述发动机动力连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驱动机构,设置了发动机和电机,并可以进行混合动力传动。

Description

混合驱动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合驱动机构和混合驱动机构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出于全球环境保护和整车燃油经济性的考虑,传统燃油车开始努力尝试降油耗的措施。近年来,混合动力汽车因为能同时兼顾长续航里程、低油耗和加油便利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开发应用混合动力系统。
相关技术中串并联技术路线的混合动力用变速器多采用双电机,由于电机成本较高,导致市场上主流的混合动力用变速器一般采用单档驱动方案,实际工作中发动机高效工作区间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混合驱动机构,设置了发动机和电机,并可以进行混合动力传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混合驱动机构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驱动机构,所述混合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发动机、第一同步器、发电机和副轴,所述第一同步器包括第一同步端以及适于与所述第一同步端接合的第二同步端和第三同步端,所述第一同步端与所述发动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二同步端与所述电机动力连接,所述副轴分别与所述第三同步端和所述电机动力连接,其中,所述副轴用于动力输出,所述发电机与所述发动机动力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驱动机构,设置了发动机和电机,并可以进行混合动力传动。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混合驱动机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所述混合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三同步端相连;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副轴相连,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动力连接。
可选地,所述混合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主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电机相连;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副轴相连,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动力连接。
可选地,所述混合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同步器,所述第二同步器包括第四同步端以及适于与所述第四同步端接合的第五同步端和第六同步端,所述第四同步端与所述副轴动力连接,所述第五同步端和所述第六同步端与所述电机动力连接。
可选地,所述混合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三主动齿轮、第三从动齿轮、第四主动齿轮和第四从动齿轮,所述第三主动齿轮与所述电机相连;所述第三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五同步端相连,所述第三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动力连接;所述第四主动齿轮与所述电机相连;所述第四从动齿轮与所述第六同步端相连,所述第四主动齿轮与所述第四从动齿轮动力连接。
可选地,所述发动机的输入轴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同轴。
可选地,所述发电机的连接轴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同轴嵌套配合。
可选地,所述混合驱动机构还包括:末端主动齿轮、末端从动齿轮和差速器,所述末端主动齿轮与所述副轴同轴连接;所述末端从动齿轮与所述末端主动齿轮动力连接;所述差速器与所述末端从动齿轮动力连接。
可选地,所述混合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获取发动机转速的第一传感器、用于获取电机转速的第二传感器和电子控制装置,所述电子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所述电机、所述发动机以及所述发电机相连,所述电子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第一传感器获取的发动机转速和所述第二传感器获取的电机转速控制所述同步器。
可选地,所述混合驱动机构还包括输出转速传感器和换挡传感器,所述输出转速传感器与所述换挡传感器与所述电子控制装置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驱动机构的控制方法,所述混合驱动机构为根据前述的混合驱动机构,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接收第一同步端与第二同步端的接合指令;判断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电机转速是否相同,如果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电机转速相同则所述第一同步端和所述第二同步端接合,如果所述发动机转速和所述电机转速不同则调整所述发动机和/或所述电机转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混合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混合驱动机构的运行纯电动行驶状态下的动力传递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混合驱动机构的能量回收模式下的动力传递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混合驱动机构的混合动力模式1下的动力传递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混合驱动机构的混合动力模式2下的动力传递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混合驱动机构的发动机一档驱动模式下的动力传递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混合驱动机构的发动机二档直驱模式下的动力传递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混合驱动机构的换挡系统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混合驱动机构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混合驱动机构100,电机1,电机轴11,发动机2,输入轴21,第一同步器3,第一同步端31,第二同步端32,第三同步端33,发电机4,第一主动齿轮51,第一从动齿轮52,第二主动齿轮61,第二从动齿轮62,副轴7,末端主动齿轮81,末端从动齿轮82,差速器9,差速器壳体91,半轴92,差速行星齿轮机构93。
具体实施方式
相关技术中串并联技术路线的混合动力用变速器多采用离合器控制换挡或模式切换,变速器液压系统复杂,成本较高。发动机2采用多档更能充分发挥发动机的效率,但多档位会进一步提高变速器的成本,因此,所期望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混合动力用变速器。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驱动机构100,混合驱动机构100包括电机1、发动机2、第一同步器3、发电机4和副轴7。其中,电机1和发动机2可以用于动力输入,而同步器用于档位切换,副轴7用于动力输出。
具体而言,第一同步器3包括第一同步端31、第二同步端32和第三同步端33,第一同步端31可以与第二同步端32接合和断开,第一同步端31还可以与第三同步端33接合和断开,换言之,第一同步端31适于与第二同步端32和第三同步端33接合。从而通过第一同步器3选择动力传递路径。第一同步端31与发动机2动力连接,第二同步端32与电机1动力连接,副轴7与电机1动力连接,且副轴7与第三同步端33动力连接。如果第一同步端31与第二同步端32接合,则可以实现发动机2与电机1动力合成后输出;如果第一同步端31与第三同步端33接合,则可以实现发动机2动力输出或发动机2与电机1混合后动力输出。副轴7用于动力输出,副轴7可以用于将发动机2和/或电机1的动力输出。发电机4与发动机2动力连接,发动机2可以驱动发电机4,从而通过发电机4发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驱动机构100,通过设置第一同步器3,可以实现多种不同档位的动力传递,实现电动驱动、发动机2驱动或发动机2与电机1混合驱动,另外,通过设置第一同步器3,简化了控制方式与控制逻辑。
本发明的发动机2可以直接连接发电机4,也可以将发动机2通过其他结构连接发电机4,例如,在发动机2与发电机4之间设置离合器等。
可选地,混合驱动机构100还包括:第一主动齿轮51和第一从动齿轮52,第一主动齿轮51与第三同步端33相连。第一从动齿轮52与副轴7相连,第一主动齿轮5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动力连接。在第一同步端31与第三同步端33接合后,发动机2的动力将可以通过第一同步端31、第三同步端33、第一主动齿轮51、第一从动齿轮52、副轴7实现动力传递。其中,第一主动齿轮5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可以直接啮合,也可以在第一主动齿轮51与第一从动齿轮52之间设置其他传递动力的结构,例如,在第一主动齿轮51和第一从动齿轮52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中间齿轮等。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混合驱动机构100还包括:第二主动齿轮61和第二从动齿轮62,第二主动齿轮61与电机1相连,第二从动齿轮62与副轴7相连,第二主动齿轮61与第二从动齿轮62动力连接。电机1的动力将可以通过电机1的电机轴11、第二主动齿轮61、第二从动齿轮62、副轴7实现动力传递。其中,第二主动齿轮61与第二从动齿轮62可以直接啮合,也可以在第二主动齿轮61与第二从动齿轮62之间设置其他传递动力的结构,例如,在第二主动齿轮61和第二从动齿轮62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中间齿轮等。
另外,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混合驱动机构100还包括第二同步器,第二同步器包括第四同步端、第五同步端和第六同步端,第四同步端可以与第五同步端接合和断开,第四同步端还可以与第六同步端接合和断开,换言之,第四同步端第五同步端和第六同步端接合。从而通过第二同步器选择动力传递路径。第四同步端与副轴7动力连接,第五同步端和第六同步端与电机1动力连接。如果第四同步端与第五同步端接合,则可以实现电机1的一种动力输出档位;如果第四同步端与第六同步端接合,则可以实现电机1的另一种动力输出档位。
可选地,混合驱动机构100还包括第三主动齿轮、第三从动齿轮,第三主动齿轮与电机1相连;第三从动齿轮与第五同步端相连,第三主动齿轮与第三从动齿轮动力连接。电机1的动力将可以通过电机1的电机轴11、第三主动齿轮、第三从动齿轮、副轴7实现动力传递。其中,第三主动齿轮与第三从动齿轮可以直接啮合,也可以在第三主动齿轮与第三从动齿轮之间设置其他传递动力的结构,例如,在第三主动齿轮和第三从动齿轮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中间齿轮等。
可选地,混合驱动机构100还包括第四主动齿轮和第四从动齿轮,第四主动齿轮与电机1相连;第四从动齿轮与第六同步端相连,第四主动齿轮与第四从动齿轮动力连接。电机1的动力将可以通过电机1的电机轴11、第四主动齿轮、第四从动齿轮、副轴7实现动力传递。其中,第四主动齿轮与第四从动齿轮可以直接啮合,也可以在第四主动齿轮与第四从动齿轮之间设置其他传递动力的结构,例如,在第四主动齿轮和第四从动齿轮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中间齿轮等。
当然,本发明中的第二同步器也可以仅包括第四同步端和第五同步端,从而实现电机1的动力输出或断开电机1的动力输出;第二同步器还可以包括更多的同步端,从而可以实现电机1的更多档位的动力输出。
可选地,发动机2的输入轴21与电机1的电机轴11同轴。从而实现发动机2和电机1的动力稳定传递,提高混合驱动机构100的稳定性。
可选地,发电机4的连接轴与电机1的电机轴11同轴嵌套配合。
可选地,混合驱动机构100还包括:末端主动齿轮81、末端从动齿轮82,末端主动齿轮81与副轴7同轴连接。末端从动齿轮82与末端主动齿轮81动力连接;电机1和/或发动机2的动力传递到副轴7之后,电机1和/或发动机2的动力将可以通过末端主动齿轮81、末端从动齿轮82实现动力传递。其中,末端主动齿轮81、末端从动齿轮82可以直接啮合,也可以在末端主动齿轮81、末端从动齿轮82之间设置其他传递动力的结构,例如,在末端主动齿轮81、末端从动齿轮82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中间齿轮等。
混合驱动机构100还可以包括差速器9,差速器9与末端从动齿轮82动力连接。从而通过差速器9将动力传递出,实现动力的稳定输出。
可选地,混合驱动机构100还包括:用于获取发动机2转速的第一传感器、用于获取电机1转速的第二传感器和电子控制装置,电子控制器分别与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电机1、发动机2以及发电机4相连,电子控制装置根据第一传感器获取的发动机2转速和第二传感器获取的电机1转速控制同步器。
可选地,混合驱动机构100还包括输出转速传感器和换挡传感器,输出转速传感器与换挡传感器与电子控制装置相连。
本发明实例可通过智能换档系统调整电机1或发动机2的转速实现的功能如下:智能换档系统包含发动机2、电子控制装置、混合动力用变速器及各部分设置的传感器和/或开关等向电子控制装置供给的各种信号。
在使用过程中,智能换档系统控制两个意图连接的部件转速一致以方便同步器作动,最终实现两目标部件的连接。
本发明的混合动力用变速器通过智能换档系统控制同步器作动,可以不需要设置离合器来控制动力断开以实现换挡或模式切换,节约了混合动力变速器的成本。
本发明中电机1&发动机2合适档位配比充分发挥各自的高效率;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增加变速器档位导致成本增加的问题。另外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采用离合器控制换挡或模式切换导致成本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的混合驱动机构100针对增加档位时导致变速器尺寸较大、齿轮数量增多、成本上升的问题,采用电机轴11与输入轴21同轴布置方案,并且通过同步器的巧妙设计,实现了输入轴21与电机轴11的连接,使发动机2驱动和电机1驱动可以共用一个齿轮,增加发动机2驱动档位的同时未增加变速器齿轮数量,同等功能的变速器尺寸优势非常明显。
针对采用离合器导致变速器液压系统复杂、成本增加的问题,采用智能换档系统控制同步器的平稳工作,保证换档和模式切换的平顺性,实现混合动力用变速器不采用离合器的设计。
现有技术中混合动力用变速器由于电机1成本高、离合器对液压系统要求高等限制,一般采用单档驱动方案,导致实际工作中发动机2的高效工作区间有限。因此,本设计结合了相关技术中上主流双电机混合动力用变速器的优点,并实现了以下几方面的有益效果:
发动机2多档驱动,扩大了发动机2工作区间。
采用电机轴11与输入轴21同轴布置方案,通过同步器的巧妙设计,实现了输入轴21与电机轴11的连接,以此使发动机2驱动和电机1驱动可以共用一个齿轮(第二主动齿轮61),增加发动机2驱动档位的同时未增加变速器齿轮数量,同等功能的变速器尺寸优势非常明显。
采用智能换档系统控制同步器的平稳工作,保证换档和模式切换的平顺性,实现混合动力用变速器不采用离合器的设计,同等功能的变速器成本优势明显。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混合驱动机构100。
如图1所示,混合驱动机构100包括电机1、电机轴11、发动机2、输入轴21、第一同步器3、发电机4、第一主动齿轮51、第一从动齿轮52、第二主动齿轮61、第二从动齿轮62、副轴7、末端主动齿轮81、末端从动齿轮82、差速器9。其中,差速器9可以包括差速器壳体91、半轴92以及差速行星齿轮机构93。电机1和发动机2可以用于动力输入,而同步器用于档位切换,副轴7用于动力输出。第一同步端31与发动机2相连,第二同步端32与电机1相连,副轴7与电机1通过第二主动齿轮61和第二从动齿轮62的配合传递动力,副轴7与第三同步端33通过第一主动齿轮51和第一从动齿轮52的配合传递动力。
本发明中,输入轴21与发动机2连接,发电机4与输入轴21连接,并位于输入轴21末端。第一主动齿轮51空套在输入轴21上。第二主动齿轮61固定在电机轴11上,电机轴11与电机1连接,电机轴11和电机1均空套在输入轴21上。第一主动齿轮51和驱机轴之间布置了第一同步器3,第一同步器3固定在输入轴21上。第一同步器3往电机1侧(参照图1中的左侧)作动时,可实现输入轴21和电机轴11的连接;第一同步器3往发动机2侧(参照图1中的右侧)作动时,可实现第一主动齿轮51与输入轴21的连接。第二从动齿轮62固定在副轴7上,与第二主动齿轮61啮合。第一从动齿轮52固定在副轴7上,与第一主动齿轮51啮合。末端主动齿轮81固定在副轴7上,与固定在差速器壳体91上的末端从动齿轮82啮合。
本发明中的混合驱动机构100中,电机1既可作为电动机(即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使用,也可进行制动能量回收;发电机4只作为发电使用。
本发明的混合驱动机构100可以实现多种档位的切换,其中包括空挡驻车、发动机2发电、纯电动行驶、能量回收、混合动力模式、发动机2驱动模式等,下面对其进行具体说明。
1、空档驻车:
第一同步器3断开(也就是说第一同步端31与第二同步端32断开、第一同步端31与第三同步端33断开),发动机2不工作,电机1不工作,发电机4不工作。
2、发动机2发电:
发动机2工作,发动机2动力直接通过输入轴21带动发电机4旋转发电。
3、纯电动行驶:
如图2所示,第一同步器3断开,发动机2不工作,电机1工作,电机1动力通过驱动电机轴11、第二主动齿轮61、第二从动齿轮62、副轴7、末端主动齿轮81、末端从动齿轮82到达差速器壳体91,再通过差速器9行星齿轮机构输出到半轴92,最终传递到车轮。
4、能量回收模式:
如图3所示,发动机2状态不限,发电机4状态不限,车轮动力经过半轴92、差速器9行星齿轮机构、差速器壳体91、末端从动齿轮82、末端主动齿轮81、副轴7、第二从动齿轮62、第二主动齿轮61、驱动电机轴11,反拖动电机1旋转发电。
5.1、混合动力模式1:
如图4所示,通过智能换档系统控制电机轴11的转速与输入轴21的转速一致,方便第一同步器3动作,第一同步器3往左侧(电机1侧)动作,输入轴21与驱动电机轴11连接。
电机1工作,电机1动力传递到驱动电机轴11;
发动机2也工作,发动机2动力通过输入轴21、第一同步器3传递到驱动电机轴11。
电机1动力和发动机2动力一起通过第二主动齿轮61、第二从动齿轮62、副轴7、末端主动齿轮81、末端从动齿轮82到达差速器壳体91,再通过差速器9行星齿轮机构输出到半轴92,最终传递到车轮。
5.2、混合动力模式2:
如图5所示,通过智能换档系统控制输入轴21的转速与第一主动齿轮51的转速一致,方便第一同步器3动作,第一同步器3往右侧(发动机2侧)动作,第一主动齿轮51与输入轴21连接。
电机1工作,电机1动力通过驱动电机轴11、第二主动齿轮61、第二从动齿轮62传递到副轴7。
发动机2也工作,发动机2动力通过输入轴21、第一同步器3、第一主动齿轮51、第一从动齿轮52传递到副轴7。
电机1动力和发动机2动力一起通过末端主动齿轮81、末端从动齿轮82到达差速器壳体91,再通过差速器9行星齿轮机构输出到半轴92,最终传递到车轮。
6.1、发动机一档驱动模式:
如图6所示,通过智能换档系统控制驱动电机轴11的转速与输入轴21的转速一致,方便第一同步器3动作,第一同步器3往左侧(电机1侧)动作,输入轴21与驱动电机轴11连接。
电机1不工作,发动机2工作,发动机2动力通过输入轴21、第一同步器3传递到驱动电机轴11,再通过第二主动齿轮61、第二从动齿轮62、副轴7、末端主动齿轮81、末端从动齿轮82到达差速器壳体91,再通过差速器9行星齿轮机构输出到半轴92,最终传递到车轮。
6.2、发动机二档直驱模式:
如图7所示,通过智能换档系统控制输入轴21的转速与第一主动齿轮51的转速一致,方便第一同步器3动作,第一同步器3往右侧(发动机2侧)动作,第一主动齿轮51与输入轴21连接。
电机1不工作,发动机2工作,发动机2动力通过输入轴21、第一同步器3、第一主动齿轮51、第一从动齿轮52、副轴7、末端主动齿轮81、末端从动齿轮82到达差速器壳体91,再通过差速器9行星齿轮机构输出到半轴92,最终传递到车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1单档驱动配置、发动机2两档驱动配置方案,并能实现发动机2发电、纯电单档驱动、发动机2两档驱动、混合动力两模式驱动等多种工作模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动用变速器,提供电机1一档驱动、发动机2两档驱动功能,实际工作中发动机2高效工作区间比市面上采用发动机2一档驱动的要大。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换挡系统,该换挡系统可以应用于前述的混合驱动机构,其中,智能换挡系统包括电子控制装置、第一传感器(即附图8中的发动机转速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即附图8中的驱动电机转速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即附图8中的发电机转速传感器)、输出转速传感器、换挡传感器、发动机控制装置、变换器、同步器控制装置等。其中,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动机转速,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机转速,第三传感器用于检测发电机转速、输出转速传感器用于检测混合驱动机构输出转速(例如可以为副轴的转速、车轮的转速、半轴的转速中的至少一种)的传感器。换挡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需要进行换挡、或者是否接收到换挡信号,发动机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发动机,变换器用于驱动电机以及发动机,同步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同步器的运行状态。
具体而言,结合本发明的前述实施例,以通过上述只能换挡系统控制第一同步器的运行状态。
如图9所示,对同步器的控制方式如下述,在获取到同步器控制信号时,判断两个意图连接的部件转速是否一致,如果两个意图连接的部件转速一致,则控制同步器动作,将会连接两个意图连接的部件接合,如果两个意图连接的部件转速不一致,则调节电机和/或发动机的转速,使得意图连接的部件的转速一致,从而将两个意图连接的部件连接在一起。
例如,在获取到需要第一同步器的第一同步端与第二同步端接合的指令时,判断电机转速和发动机转速是否一致,如果电机转速和发动机转速一致,则控制同步器动作,将第一同步器的第一同步端与第二同步端接合,如果电机转速和发动机转速不一致,则调节电机和/或发动机的转速,使得电机转速和发动机转速一致,然后将电机轴和输入轴连接在一起。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混合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发动机、第一同步器、发电机和副轴,所述第一同步器包括第一同步端以及适于与所述第一同步端接合的第二同步端和第三同步端,所述第一同步端与所述发动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二同步端与所述电机动力连接,所述副轴分别与所述第三同步端和所述电机动力连接,其中,所述副轴用于动力输出,所述发电机与所述发动机动力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驱动机构还包括:
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三同步端相连;
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副轴相连,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动力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驱动机构还包括:
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电机相连;
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副轴相连,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动力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驱动机构还包括:
第二同步器,所述第二同步器包括第四同步端以及适于与所述第四同步端接合的第五同步端和第六同步端,所述第四同步端与所述副轴动力连接,所述第五同步端和所述第六同步端与所述电机动力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驱动机构还包括:
第三主动齿轮,所述第三主动齿轮与所述电机相连;
第三从动齿轮,所述第三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五同步端相连,所述第三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动力连接;
第四主动齿轮,所述第四主动齿轮与所述电机相连;
第四从动齿轮,所述第四从动齿轮与所述第六同步端相连,所述第四主动齿轮与所述第四从动齿轮动力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的输入轴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同轴。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驱动机构还包括:
末端主动齿轮,所述末端主动齿轮与所述副轴同轴连接;
末端从动齿轮,所述末端从动齿轮与所述末端主动齿轮动力连接;
差速器,所述差速器与所述末端从动齿轮动力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驱动机构还包括:
用于获取发动机转速的第一传感器;
用于获取电机转速的第二传感器;
电子控制装置,所述电子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所述电机、所述发动机以及所述发电机相连,所述电子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第一传感器获取的发动机转速和所述第二传感器获取的电机转速控制所述同步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合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驱动机构还包括输出转速传感器和换挡传感器,所述输出转速传感器与所述换挡传感器与所述电子控制装置相连。
10.一种混合驱动机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驱动机构为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驱动机构,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同步端与第二同步端的接合指令;
判断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电机转速是否相同,如果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电机转速相同则所述第一同步端和所述第二同步端接合,如果所述发动机转速和所述电机转速不同则调整所述发动机和/或所述电机转速。
CN202011018857.8A 2020-09-24 2020-09-24 混合驱动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42487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18857.8A CN114248750A (zh) 2020-09-24 2020-09-24 混合驱动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18857.8A CN114248750A (zh) 2020-09-24 2020-09-24 混合驱动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48750A true CN114248750A (zh) 2022-03-29

Family

ID=80790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18857.8A Pending CN114248750A (zh) 2020-09-24 2020-09-24 混合驱动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48750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7017A (zh) * 2012-09-27 2013-01-30 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耦合电控动力换挡混合动力系统
CN103415410A (zh) * 2011-03-11 2013-11-27 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机动车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和混合动力驱动装置控制方法
CN205044511U (zh) * 2015-10-22 2016-02-24 上海中科深江电动车辆有限公司 无动力中断的混合动力系统
CN105644335A (zh) * 2014-11-14 2016-06-08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用双电机动力系统和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
CN205395750U (zh) * 2016-03-01 2016-07-27 安徽纽恩卡自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EP3159200A1 (de) * 2015-10-19 2017-04-26 Audi Ag Getriebe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kraftfahrzeugs
CN207291649U (zh) * 2017-10-30 2018-05-0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08116215A (zh) * 2016-11-28 2018-06-05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110513448A (zh) * 2019-08-27 2019-11-29 宁波上中下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变速器及车辆
DE102019202948A1 (de) * 2019-03-05 2020-09-10 Zf Friedrichshafen Ag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Kraftfahrzeuges, Steuerungseinrichtung sowie Kraftfahrzeug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5410A (zh) * 2011-03-11 2013-11-27 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机动车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和混合动力驱动装置控制方法
CN102897017A (zh) * 2012-09-27 2013-01-30 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耦合电控动力换挡混合动力系统
CN105644335A (zh) * 2014-11-14 2016-06-08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用双电机动力系统和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
EP3159200A1 (de) * 2015-10-19 2017-04-26 Audi Ag Getriebe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kraftfahrzeugs
CN205044511U (zh) * 2015-10-22 2016-02-24 上海中科深江电动车辆有限公司 无动力中断的混合动力系统
CN205395750U (zh) * 2016-03-01 2016-07-27 安徽纽恩卡自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108116215A (zh) * 2016-11-28 2018-06-05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207291649U (zh) * 2017-10-30 2018-05-0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DE102019202948A1 (de) * 2019-03-05 2020-09-10 Zf Friedrichshafen Ag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Kraftfahrzeuges, Steuerungseinrichtung sowie Kraftfahrzeug
CN110513448A (zh) * 2019-08-27 2019-11-29 宁波上中下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变速器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78705B1 (en) Hybrid electric powertrain including a two-mode electrical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06740046B (zh) 一种基于发动机与电机的混合动力系统及其动力输出方法
CN210526287U (zh) 两档混合动力耦合系统及车辆
CN103347765A (zh) 多模式驱动装置
CN112166046B (zh) 混合动力变速器和混合动力车辆
CN104602940A (zh) 用于混合动力驱动式机动车辆的驱动装置
CN109624684B (zh) 一种基于双转子电机的混合动力四档变速系统
CN109094351A (zh) 混合动力系统及混合动力车辆
CN102602277A (zh) 多动力源多模式耦合驱动系统
CN111319449A (zh) 混合动力耦合系统及车辆
CN111114284A (zh) 功率分流混合动力耦合系统及车辆
CN111055672A (zh) 两挡混合动力耦合系统及车辆
CN111907321A (zh) 变速器、车辆用动力系统及车辆
CN113815399A (zh) 一种双两档位双电机混动系统
CN114056070A (zh) 双电机动力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2319205A (zh) 双电机自动挡增程式混动驱动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汽车
CN112440720B (zh) 混合动力装置和车辆
CN202518081U (zh) 多动力源多模式耦合驱动系统
CN217415460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变速传动系统
CN110578772A (zh) 一种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
CN114248750A (zh) 混合驱动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CN111731090B (zh) 一种两段式双电机混合动力自动变速器
CN113958668A (zh) 一种履带车辆用三模式混合动力无级变速装置
CN109986945B (zh) 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12060901A (zh) 一种双电动机多模式混合动力机电耦合传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