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45639B - 壳体、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壳体、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45639B
CN114245639B CN202111544178.9A CN202111544178A CN114245639B CN 114245639 B CN114245639 B CN 114245639B CN 202111544178 A CN202111544178 A CN 202111544178A CN 114245639 B CN114245639 B CN 1142456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heat dissipation
phase change
change medium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441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45639A (zh
Inventor
叶万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4417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456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456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456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456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456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09Evaporato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27Accessories for moving fluid, for connecting fluid conduits, for distributing fluid or for preventing leakage, e.g. pumps, tanks or manifol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包括盖板和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蒸发腔、散热流道、回流管道、装饰腔以及设置于装饰腔内的动态功能件,蒸发腔通过散热流道和回流管道连通装饰腔,蒸发腔内填充有第一相的相变介质,当相变介质相变为第二相进入散热流道时,驱动动态功能件在相变介质形态改变,然后经回流管道回流至蒸发腔。上述的壳体,蒸发腔对应于电子设备的发热元件设置,当发热元件发热时,蒸发腔内的相变介质可以将热量进行扩散,运动过程中的相变介质还可以对动态功能件做功,驱动动态功能件改变形态,使得一部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消耗掉,可以快速的散热,也可以实现外壳的动态效果。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外壳组件和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壳体、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消费性电子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壳体、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电子设备的电源或者其他电子器件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带来电子设备的整体温度升高,当温度急剧升高时,存在自燃风险。现在的一些电子设备在温度升高后都会自动采取部分降低功耗的措施,这导致电子设备的运行效率下降,导致电子设备变得卡顿;同时用户握持电子设备时会有烫手情形。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体、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以改善上述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体,包括盖板和安装于盖板的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蒸发腔、散热流道、回流管道、装饰腔以及设置于装饰腔内的动态功能件,装饰腔具有进口和出口,蒸发腔通过散热流道连通进口,蒸发腔通过回流管道连通出口,蒸发腔内填充有处于第一相的相变介质,相变介质当由于受热相变为第二相并从蒸发腔进入散热流道时,驱动动态功能件发生形态改变,然后经回流管道回流至蒸发腔。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壳组件,包括中框、前壳以及上述的壳体,前壳和壳体装配于中框,且位于中框的相背的两侧。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外壳组件和发热组件,发热组件设置于外壳组件内,且蒸发腔与发热组件对应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蒸发腔可以对应于电子设备的发热元件设置,当发热元件发热时,蒸发腔内第一相的相变介质相变为第二相,将热量从发热元件区域带到散热流道所在区域进行扩散,同时相变介质进入装饰腔后对动态功能件做功,驱动动态功能件改变形态,使得一部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消耗掉,不仅可以快速的散热,降低电子设备的温度,也可以实现外壳的动态效果,提供不同的人机交互方式。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壳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7是图5示出的散热组件中动态功能件在发生形态改变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C处的放大图。
图10是图8示出的散热组件中动态功能件在发生形态改变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壳体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纹理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壳体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消费者在面对琳琅满目的移动终端产品时,不仅需要考虑产品的功能是否满足自身需求,产品的外观也是左右消费者是否选购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随着移动终端的迭代,各品牌的移动终端外形逐渐趋于同质化,外观辨识度较差,并且,移动终端在出厂之后,其颜色以及图案通常是固定不变的,长时间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用户通常只能通过安装保护壳来实现外观改变,但安装保护壳后,电子设备的厚度、重量等都会显著的增加,握持手感会变差。
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散热通常通过在中框内贴石墨导热片实现,这种散热方式的散热效率较低,且虽然石墨导热片可以将发热区域的热量带走,但不能快速的将热量散失,电子设备的整体温度上升仍会较快。
基于此,本申请的发明人提出了本申请各实施例的壳体、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以期改善上述缺陷。以下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申请的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包括外壳组件110以及发热组件(图未示出),其中发热组件位于外壳组件110内,电子设备10还包括显示屏120、主板、电池140、前置摄像头130等。主板、电池140设置于外壳组件110内,前置摄像头130设置于电子设备10的设置显示屏120的一侧。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以及图2,外壳组件110包括中框111、前壳112以及壳体200,中框111包括中板1111和边框1112,边框1112围设于中板1111的边缘,边框1112突出于中板1111,并且边框1112在中板1111的相背的两侧均突出于中板1111。前壳112和壳体113分别装配于中板1111的相背的两侧,且前壳112和壳体200均与边框1112装配固定;壳体200与中框111以及前壳112共同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内可以设置主板、摄像头130、天线、处理器等各类元器件。
参阅图3,显示屏120装配于前壳112,显示屏120可以采用LCD(Liquid 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屏用于显示信息,LCD屏可以为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屏幕或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屏幕或SLCD(Splice Liquid CrystalDisplay,拼接专用液晶显示)屏幕。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120可以采用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电激光显示)屏用于显示信息,OLED屏可以为AMOLED(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屏幕或Super AMOLED(Super 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超级主动驱动式有机发光二极体)屏幕或Super AMOLED Plus(Super 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Plus,魔丽屏)屏幕,此处不再赘述。
发热组件例如可以是芯片、电池140、主板等中的一者或多者,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参阅图4,壳体200包括盖板210和散热组件230,盖板210具有相背的内表面202和外表面203,外表面203可以外露作为电子设备100的部分外观面,内表面202朝向容纳腔102,内表面202和外表面203大致呈相互平行的结构。盖板210可以是透明盖板210,使得从外表面203一侧可以观看到内表面202一侧的动态,例如盖板210可以是玻璃材质或者其他透光材质。盖板210也可以是部分透明材质,仅在对应于散热组件230的部分设置透明窗口。
盖板210可以为大致矩形的板体,盖板210的边缘可以设置一定的弧度,以使电子设备具备更好的握持手感。盖板210可以包括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以及相对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其中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连接于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之间,第一边缘、第三边缘、第二边缘以及第四边缘首尾连接形成盖板210的外边缘,其中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可以是沿盖板210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可以是沿盖板210的宽度方式设置的。
盖板210还可以开设摄像头安装孔201,用于安装电子设备的后置摄像头,摄像头安装孔201可以贯穿盖板210,且摄像头安装孔201可以是矩形孔或者圆孔等,在此不做限定。
散热组件230设置于盖板210,具体而言,散热组件230设置于盖板210的内表面202,并可以与电池140、芯片、主板等发热组件直接贴合,或者通过导热材料与电池140、芯片、主板等发热组件贴合,以实现热量传导,导热材料例如可以是导热硅胶、石墨片、热管等。在电子设备10的使用过程中,发热组件会产生较多热量,因此发热组件所在区域温度上升会更快,尤其是电子设备10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发热组件所在区域的温度很高,出现烫手情形。
参阅图5至图7,散热组件230包括蒸发腔231、散热流道232、回流管道234、装饰腔240以及设置于装饰腔240内的动态功能件235。其中,蒸发腔231可以对应于电子设备内的一种或多种发热组件设置,即蒸发腔231位于发热组件所在区域,作为蒸发腔,发热组件例如可以包括电池140、芯片、主板中的至少一者。散热流道232可以对应于电子设备内的非发热组件设置,非发热组件是指在工作过程中产热量较少或者不发热的元器件,例如中框111。即散热流道位于电子设备10的非发热组件所在区域,作为冷凝腔。
蒸发腔231内填充有处于第一相的相变介质(图未示出),相变介质是指在受热后可以发生相变的介质,例如水、乙醇等,其在常温下为第一相,第一相为液相,受热后相变为第二相,第二相为气相。本实施例中,相变介质可以是氟化液,其是一种含氟液体,沸点可以是40-45℃之间,氟化液作为相变介质的好处在于其沸点低,在40-45℃的温度下即可以相变气化,因此应用于电子设备时,可以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相变,利于快速的将热量带走,提高散热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散热流道232内也可以填充部分相变介质,在此不做限定。
蒸发腔231与散热流道232连通,当蒸发腔231受热时,处于第一相的相变介质相变为第二相,后进入散热流道232,此时处于第二相的相变介质的温度较高,由于散热流道232对应的区域为非发热区域,温度较蒸发腔231所在区域低,相当于冷凝腔。因此,处于第二相的相变介质的热量逐渐扩散,温度降低,第二相的相变介质至少部分会重新冷凝相变为第一相。其中,第一相为液相,第二相为气相。为了提高散热流道232的散热效率,散热流道232可以包括多根彼此连通的毛细管2321,每根毛细管2321可以独立延伸设置,这样可以增加相变介质的散热面积,实现快速冷凝的目的。其中,在第二相的相变介质进入散热流道232内时,可能有少量处于第二相的相变介质未冷凝相变为第一相,这部分未相变为第一相的相变介质也会随第一相的相变介质进入后续的装饰腔240。
为了控制蒸发腔231内的相变介质仅在气化后进入散热流道232,散热组件230还可以包括单向压力阀238,单向压力阀可以控制相变为第二相相变介质单向流动。具体地,单向压力阀238控制相变介质仅能从蒸发腔231一侧向散热流道232一侧单向流动。同时,由于单向压力阀238为压力阀,其在外部压力大于预设阈值时可以自动开启,在外部压力小于预设阈值时可以自动关闭,因此单向压力阀238可以自行控制开启或关闭,无需设置控制装置,控制单向压力阀238开启或关闭。
单向压力阀238位于蒸发腔231以及动态功能件235之间,具体地单向压力阀238设置在蒸发腔231的出口与散热流道232的连通口之间;其中单向压力阀238可以仅在蒸发腔231内的相变介质气化后打开,这样可以避免相变介质频繁流动,产生声音。当单向压力阀238处于关闭状态时,相变介质无法进入散热流道232。单向压力阀238可以是电磁阀,且可以与电子设备的主板电性连接,由主板上集成的处理器控制打开或关闭。
仅作为一种示例,当相变介质由于蒸发腔231与散热流道232的受热不均时,蒸发腔231内的蒸气压逐渐增大,当蒸发腔2313内的蒸气压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单向压力阀238自动打开,此时气化的相变介质进入散热流道232,并在散热流道232内冷凝液化,重新形成液态的相变介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蒸发腔231和散热流道232可以通过第一管道233连通,蒸发腔231内的相变介质可以经由第一管道233进入散热流道232内,散热流道232内的相变介质也可以经由第一管道233回到蒸发腔231内。当蒸发腔231内的相变介质受热后气化,气化后的相变介质可以进入第一管道233,并随第一管道233进入散热流道232内,由于散热流道232的位置对应于电子设备的非发热组件处,温度相对更低,因此气化后的相变介质进入散热流道232后变冷冷凝,重新相变为液态。在此过程中,部分热量被从蒸发腔231对应的发热组件所在区域带往散热流道232对应的非发热组件区域,进行散失,散热效率提高,发热组件所在区域的温度降低得更快。通过设置第一管道233,可以使得蒸发腔231和散热流道232之间间隔更大的距离,两者所在区域的温差更明显,使得相变介质从蒸发腔231流动至散热流道232的过程中,冷凝效率更高,散热效果更好。此时,单向压力阀238也可以设置于第一管道233上。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装饰腔240具有进口2351和出口2352,散热流道232连通进口2351,使得在散热流道232液化后的相变介质(也即是处于第一相的相变介质)以及未液化的相变介质(也即是处于第二相的相变介质)均可以从散热流道232进入装饰腔231内,同时回流管道234连通出口2352以及蒸发腔231,这样进入装饰腔240内的处于第一相的相变介质可以经回流管道234重新流回蒸发腔231。
动态功能件235设置于装饰腔240内,经过散热流道232后的相变介质仍然带有一定的热量,这部分相变介质进入装饰腔240内后,处于第一相和/或第二相的相变介质受到未被液化的相变介质的驱动,仍具有一定的动能或热能,因此可以驱动动态功能件235发生形态改变,从盖板210的外表面203一侧可以目视到动态功能件235的形态变化,使得电子设备10的壳体200具有动态化的视觉效果,同时可以作为一种人机交互的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动态功能件235的形态改变,可以是指动态功能件235自身发生形变、位移或者颜色等变化,或者发生相对运动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相变介质当由于受热相变为第二相并从蒸发腔231进入散热流道232时,全部重新相变为第一相,此时进入装饰腔240内的全部为第一相的相变介质,处于第一相的相变介质进入装饰腔240内后,驱动动态功能件235发生形态改变。
在整个散热循环过程中,相变介质从液态气化为气态,再由气态液化为液态,热量从蒸发腔231所在区域转移至散热流道232所在区域,并在散热流道232所在区域自然向外散失,当发热组件产生的热量较多时,散热流道232所在区域不能快速的向外散失,此时也会导致整个电子设备10的温度快速上升。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装饰腔240和动态功能件235,在动态功能件235发生形态改变的过程中,处于第一相的相变介质携带的热量的一部分转变为机械能,对动态功能件235做功,这部分热量因做功而消耗。因此可以加快热量的散失过程,提高散热效果。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散热组件230可以包括液体管236,液体管236内形成装饰腔240,液体管236的一端连通散热流道232,另一端连通回流管道234,动态功能件235包括设置于装饰腔240内的标记物2363,标记物2363可以是带有颜色的液体,例如红色液体、绿色液体、蓝色液体等,其中液体可以是水。标记物2363也可以是设置有标记点的液体,例如液体中掺杂有带颜色的标记球,标记球可以是红外、蓝色等各种颜色。标记物2363的作用是可以供用户目视到动态功能件235的运动轨迹或者形态变化,实现动态化的展示以及人机交互。
当处于第一相和/或第二相的相变介质进入装饰腔240时,如图7所示,装饰腔240内的标记物2363发生移动,朝向回流管道234的方向运动进而发生形态改变。当相变介质到达液体管236与回流管道234的连通口时,进入回流管道234,并经过回流管道234流回蒸发腔231内。当标记物2363为固态颗粒时,为了防止标记物2363进入回流管道234,可以在液体管236与回流管道234的连通口处设置滤网,滤网的孔径小于标记物2363的尺寸,进而对标记物2363形成阻挡。在一个更为具体的实施例中,液体管236的内径还可以设置成大于回流管道234的内径,标记物2363的外径可以略大于或等于回流管道234与液体管236之间的连通口的口径,这样也可以避免标记物2363进入回流管道234。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标记物2363可以是温变介质材料,其掺杂于相变介质中,温变介质材料是指在温度变化过程中,会发生颜色变化的材料,例如温变介质材料可以是四碘合汞酸银(Ag2[HgI4])。其中温变介质材料可以是液态,其掺杂于相变介质中或者溶解于相变介质中。温变介质材料也可以是固态,其可以悬浮或漂浮于相变介质中,在此均不做限定。采用温变介质材料作为标记物2363,在相变介质进入装饰腔240后,装饰腔240内的温度变化,此时,标记物2363发生颜色变化,进而可以实现人机交互。
此时,为了防止标记物2363进入回流管道234,可以在液体管236与回流管道234的连通口处设置渗滤膜,渗滤膜可以供相变介质透过并阻挡标记物2363,标记物2363不能透过渗滤膜,使得标记物2363被限制于装饰腔240内。进一步地,在液体管236与散热流道232的连通口处也可以设置渗滤膜,这样防止标记物2363回流进散热流道232中。
为了防止进入液体管236中的相变介质直接流入回流管道234。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5,散热组件230还可以包括阀门239,阀门239可以设置于出口2352与回流管道234的连通口处,阀门239可以被配置为仅在有第一相的相变介质到达回流管道234处时才打开。在一个实施例中,阀门239可以是电磁阀,且可以与电子设备的主板电性连接,由主板上集成的处理器控制打开或关闭。本实施例中,阀门239可以是单向阀,单向阀可以控制相变介质单向流动,避免进入回流管道234内的相变介质回流至装饰腔240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壳体200的工作原理是:
当蒸发腔231所处的发热组件区域产生较多热量时,蒸发腔231吸热,位于蒸发腔231内的第一相的相变介质吸热相变为第二相,蒸发腔231内的蒸气压逐渐增大,使得单向压力阀238开启,第二相的相变介质经过第一管道233进入散热流道232,由于散热流道232所处区域的温度相对较低,因此第二相的相变介质至少部分冷凝重新相变为第一相,处于第一相的相变介质以及第二相的相变介质进入装饰腔240内,进入装饰腔240内的相变介质推动动态功能件235发生形态改变,将部分热量转化为动态功能件235的机械能,使得相变介质的温度进一步降低,而后相变介质经由回流管道234流回蒸发腔231,完成散热循环。
本实施例提供的壳体200,散热组件230不仅可以将热量从电子设备内的高温区域传导至低温区域,同时热量在传导过程中,对动态功能件235做功,使得动态功能件235发生形态改变,丰富用户与电子设备10之间的交互形式,提高用户体验。同时由于动态功能件235做功过程中消耗一部分热量,因此热量的散失更加快速,有利于散热。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子设备10的散热效率,可以设置更多的散热流道232,以使散热流道232覆盖电子设备10的更多的非发热组件区域。例如如图8和图9所示,散热流道232包括第一散热流道2321和第二散热流道2322,第一散热流道2321以及第二散热流道2322均连通蒸发腔231以及装饰腔240。第一散热流道2321和第二散热流道2322可以分离设置,并覆盖盖板210的不同区域,以增大相变介质的冷凝散热面积。当处于第一相的相变介质相变为第二相后,部分进入第一散热流道2321散热冷凝,部分进入第二散热流道2322散热冷凝,这样可以提高散热效率,同时也利于盖板210快速的将热量向外扩散,降低电子设备的温度。经过第一散热流道2321和第二散热流道2322散热后,相变介质均进入装饰腔240内,驱动动态功能件235发生形态改变。
第一散热流道2321和第二散热流道2322可以同时连通进口2351,在进口2351汇合后在进入装饰腔240内。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进口2351可以包括第一进口2353和第二进口2354,第一散热流道2321连通蒸发腔231以及第一进口2353,第二散热流道2322连通蒸发腔231以及第二进口2354。具体地,第一进口2353和第二进口2354可以分别布置于邻近于第一散热流道2321和第二散热流道2322的位置,便于冷凝相变为第一相的相变介质快速的进入装饰腔240内,并驱动动态功能件235发生形态改变。
由于第一散热流道2321和第二散热流道2322设置于盖板210的不同区域,两者之间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的温度差异,因此第一散热流道2321和第二散热流道2322在工作时存在效率差异,这导致从第一散热流道2321流入装饰腔240内的相变介质和从第二散热流道2322流入装饰腔240内的相变介质存在差异。为了进一步地提高人机交互过程的多样性,液体管236包括彼此分隔的第一液体管2361和第二液体管2362,第一进口2353设置于第一液体管2361,第二进口2354设置于第二液体管2362,第一液体管2361的远离第一进口2353的一端与第二液体管2362的远离第二进口2354的一端连通并形成出口2352。图10示出了相变介质进入第一液体管2361和第二液体管2362后的状态图,由于第一液体管2361和第二液体管2362是彼此分隔独立的,进入第一液体管2361的相变介质和进入第二液体管2362的相变介质沿不同的路径流动,并在出口2352汇流。第一液体管2361和第二液体管2362内均可以设置动态功能件235,动态功能件235的结构可以参考前述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使得从外表面203一侧能够同时观察到第一液体管2361内的动态功能件235和第二液体管2362内的动态功能件235发生形态变化,可以将第一液体管2361在盖板210的表面的正投影和第二液体管2362在盖板210的表面的正投影设置成不重叠的形式,使得用户可以同时观察到第一液体管2361内和第二液体管2362内的动态功能件235发生的形态变化,实现更好的人机交互效果。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液体管2361以及第二液体管2362被配置成多层半圆弧形管的结构,相邻的两层半圆弧形管在端部连通形成一连续的液体管236。第一液体管2361和第二液体管2362邻接形成一大致的圆形结构。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液体管2361在盖板的表面的正投影和第二液体管2362在盖板的表面的正投影也可以部分重叠。且第一液体管2361和第二液体管2362还可以采用交错布置的形式,本实施例均不做限定。
动态功能件235也可以被配置为其他形式,例如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动态功能件235包括叶轮237,叶轮237设置于装饰腔240内,当相变介质由散热流道232进入装饰腔240时,处于第一相的相变介质可以驱动叶轮237转动,使得叶轮237的形态发生改变。具体地,叶轮237包括转轴和叶片,叶片为多个,多个叶片均匀分布于转轴的周向上,转轴转动安装于盖板210,且转轴的轴线方向大致与盖板210的内表面202相互垂直。在此过程中,液化的相变介质在流动时的机械能的一部分对叶轮237做功,转变为叶轮237的机械能,进一步降低相变介质的温度,起到散热作用。用户可以从盖板210一侧目视到叶轮237的转动,进而丰富人机交互方式。
为了便于用户观察,叶轮237的叶片上可以设置标记物,标记物可以是带有颜色的物体或者颜色标记,当叶轮237转动时,标记物随叶轮237一起转动,使得用户能够观察到动态化的叶轮237的风车状转动轨迹,进一步丰富人机交互方式。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标记物可以仅设置于其中的部分叶片,也可以设置于全部叶片上,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电子设备10内部的其他元件不外露,盖板210可以包括邻接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与动态功能件235对应,第二区域为盖板210的除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第二区域可以设置成磨砂形式或者其他遮光形式,使得内部的各类元器件不外露。
在另一种方式中,参阅图12,壳体200还可以包括第一纹理层250,第一纹理层250设置于盖板210的表面,散热组件230设置于第一纹理层250的远离盖板210的表面。此时第一纹理层250可以遮盖电子设备内部的部分元器件,同时第一纹理层250还可以起到对盖板210的美观作用。第一纹理层250可以覆盖盖板210的整个内表面202,也可以仅覆盖盖板210的部分内表面202,在此不做限定。第一纹理层250可以通过粘胶粘接的方式与盖板210结合,或者也可以通过镭雕、电镀等方式形成于盖板210上,在此不做限定。
散热组件230可以是一平面膜形结构,例如散热组件230可以由两层相对的平面膜2301形成,且两层平面膜2301的边缘连接形成内部的蒸发腔231、散热流道232以及第一管道233、回流管道234、装饰腔240等各类结构。散热组件230也可以是由两层金属板通过封边焊接后形成的,在此均不做限定。
如图13所示,第一纹理层250为半透膜层,其仅可供少量光线透过,第一纹理层250设置有透光区域251以及非透光区域252,装饰腔234与透光区域251对应,动态功能件235可以从透光区域251显现于盖板210的外表面203。蒸发腔231、散热流道232、第一管道233、回流管道234等可以设置于与非透光区域252对应的位置,这样从盖板210的外表面无法观察到这类结构。
进一步地,参阅图14,外壳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纹理层270,第二纹理层270设置于散热组件230的远离第一纹理层250的表面,第二纹理层270可以不设置透光区域251,这样可以使得电子设备内部被全部遮光,各类元器件无法外露,但动态功能件235仍能通过透光区域251显现于盖板210的外表面203,不影响动态功能件235与用户之间的人机交互过程。第二纹理层270可以覆盖散热组件230的整个表面,也可以仅覆盖散热组件230的部分表面,在此不做限定。第二纹理层270可以通过粘胶粘接的方式与散热组件230结合,或者也可以通过镭雕、电镀等方式形成于散热组件230上,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提供一种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同时由于散热组件230在进行散热循环的过程中,将部分的热能转化为了动态功能件235的机械能,因此可以更快速的将热量进行散失,可以提高散热效率。
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10可以为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例如,基于iPhone TM,基于Android TM的电话),便携式游戏设备(例如Nintendo DS TM,PlayStation Portable TM,Gameboy Advance TM,iPhone TM)、膝上型电脑、PDA、便携式互联网设备、音乐播放器以及数据存储设备,其他手持设备以及诸如手表、耳机、吊坠、耳机等,电子设备10还可以为其他的可穿戴设备(例如,诸如电子眼镜、电子衣服、电子手镯、电子项链、电子纹身、电子设备或智能手表的头戴式设备(HMD))。
电子设备还1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其他无线通信设备、个人数字助理、音频播放器、其他媒体播放器、音乐记录器、录像机、照相机、其他媒体记录器、收音机、医疗设备、车辆运输仪器、计算器、可编程遥控器、寻呼机、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打印机、上网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1或MPEG-2)音频层3(MP3)播放器,便携式医疗设备以及数码相机及其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和安装于所述盖板的散热组件,所述盖板包括可透光的第一区域,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蒸发腔、散热流道、回流管道、形成装饰腔的液体管以及设置于所述装饰腔内的动态功能件,所述装饰腔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蒸发腔通过所述散热流道连通所述进口,所述蒸发腔通过所述回流管道连通所述出口,所述蒸发腔内填充有处于第一相的相变介质,所述相变介质当由于受热相变为第二相并从所述蒸发腔进入所述散热流道时,驱动所述动态功能件发生形态改变,然后经所述回流管道回流至所述蒸发腔,所述动态功能件与所述第一区域对应,以使所述动态功能件的形态变化可透过所述第一区域被观察,所述动态功能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装饰腔内的标记物,当所述相变介质进入所述装饰腔内时,驱动所述标记物在所述装饰腔内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介质当由于受热相变为第二相并从所述蒸发腔进入所述散热流道时重新相变为第一相,处于第一相的所述相变介质驱动所述动态功能件发生形态改变,然后经所述回流管道回流至所述蒸发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流道包括第一散热流道和第二散热流道,所述进口包括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所述第一散热流道连通所述蒸发腔以及所述第一进口,所述第二散热流道连通所述蒸发腔以及所述第二进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管包括彼此分隔的第一液体管和第二液体管,所述第一进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液体管,所述第二进口设置于所述第二液体管,所述第一液体管的远离所述第一进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液体管的远离所述第二进口的一端连通并形成所述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体管在所述盖板的表面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液体管在所述盖板的表面的正投影不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物为固态颗粒;所述标记物的外径大于等于所述回流管道与所述液体管之间的连通口的口径,或者,所述回流管道与所述液体管之间的连通口设置有可阻挡所述标记物的滤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物由温变介质材料构成;所述回流管道与所述液体管之间的连通口设置有可阻挡所述标记物的渗滤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单向压力阀,所述单向压力阀设置在所述散热流道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为液相,所述第二相为气相,所述相变介质为氟化液。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一纹理层,所述第一纹理层设置于所述盖板与所述散热组件之间,所述第一纹理层包括与所述装饰腔对应的透光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二纹理层,所述第二纹理层设置于所述散热组件的远离所述盖板的表面。
12.一种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框、前壳以及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壳体,所述壳体和前壳均装配于所述中框,且位于所述中框的相背的两侧。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外壳组件;以及
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组件内,且所述蒸发腔与所述发热组件对应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芯片、主板、电池中的至少一者。
CN202111544178.9A 2021-12-16 2021-12-16 壳体、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2456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4178.9A CN114245639B (zh) 2021-12-16 2021-12-16 壳体、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4178.9A CN114245639B (zh) 2021-12-16 2021-12-16 壳体、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45639A CN114245639A (zh) 2022-03-25
CN114245639B true CN114245639B (zh) 2024-02-23

Family

ID=80757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44178.9A Active CN114245639B (zh) 2021-12-16 2021-12-16 壳体、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4563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3335A (zh) * 2013-03-13 2014-09-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散热装置
CN104349635A (zh) * 2013-07-23 2015-02-11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式行动装置的散热结构
CN104902727A (zh) * 2015-05-26 2015-09-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中框及移动终端
CN105578840A (zh) * 2015-07-31 2016-05-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8377634A (zh) * 2018-04-25 2018-08-07 四川大学 基于相变热能转换的散热系统及方法
CN110267499A (zh) * 2019-06-28 2019-09-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10336902A (zh) * 2019-06-28 2019-10-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后壳、其制备方法、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0568912A (zh) * 2018-06-06 2019-12-13 苹果公司 用于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耗散热量的包覆式金属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88484B2 (en) * 2003-06-09 2007-03-13 Lg Electronics Inc. Heat dissipating structure for mobile device
US9835382B2 (en) * 2015-09-16 2017-12-05 Acer Incorporated Thermal dissipation modul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3335A (zh) * 2013-03-13 2014-09-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散热装置
CN104349635A (zh) * 2013-07-23 2015-02-11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式行动装置的散热结构
CN104902727A (zh) * 2015-05-26 2015-09-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中框及移动终端
CN105578840A (zh) * 2015-07-31 2016-05-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8377634A (zh) * 2018-04-25 2018-08-07 四川大学 基于相变热能转换的散热系统及方法
CN110568912A (zh) * 2018-06-06 2019-12-13 苹果公司 用于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耗散热量的包覆式金属结构
CN110267499A (zh) * 2019-06-28 2019-09-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10336902A (zh) * 2019-06-28 2019-10-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后壳、其制备方法、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45639A (zh) 2022-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en et al. Technology advances in flexible displays and substrates
CN209980135U (zh) 壳体和电子设备
US9904324B2 (en) Secondary screen structure of display device, double-side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paper screen
CN113905565B (zh) 壳体、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14311196U (zh) 变色膜片、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US10216221B2 (en) Computer case incorporating transparent display
CN112153837A (zh)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CN213069424U (zh)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US20160116942A1 (en) Docking station and electronic assembly
CN114245639B (zh) 壳体、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WO2023036086A1 (zh) 壳体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CN112074131A (zh)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WO2015106587A1 (zh) 一种新型散热反射片
CN114340262B (zh) 壳体、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09120267U (zh) 散热手机壳
CN204241855U (zh) 具有oled显示屏的手表
CN109960317A (zh) 电子装置
US20110267840A1 (en) Display, bez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bezel
CN207070513U (zh) 壳体及具有该壳体的电子装置
KR20080101044A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209860959U (zh) 一种双屏显示及辅助触控的移动终端
CN114375136A (zh) 壳体、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TWI282704B (en) High-contrast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JP2004179675A (ja) 電子機器筐体及びそれに用いる熱伝導パス部材
CN114158216B (zh) 壳体及其制备方法、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