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43402B - 一种新能源车用高压线束防损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车用高压线束防损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43402B
CN114243402B CN202111502444.1A CN202111502444A CN114243402B CN 114243402 B CN114243402 B CN 114243402B CN 202111502444 A CN202111502444 A CN 202111502444A CN 114243402 B CN114243402 B CN 1142434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annular
component
ceramic plate
arranged in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024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43402A (zh
Inventor
王冬梅
闫晓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Qinchu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Qinchu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Qinchu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Qinchu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0244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434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43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434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434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434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465Identification means, e.g. labels, tags, mark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6Connectors, e.g. plugs or so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8Cab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28Coupling parts carrying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only to wire or cabl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车用高压线束防损连接装置,涉及充电连接技术领域,包括高压线束和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接头组件、防护组件、修复清理组件,接头组件包括防护套、充电枪外壳、插头部件,防护套和充电枪外壳一端紧固连接,插头部件和充电枪外壳远离防护套的一端紧固连接,高压线束穿过防护套伸入充电枪外壳内部,高压线束和插头部件相连接,防护组件一端设置在插头部件内部,防护组件另一端设置在充电枪外壳上,修复清理组件套在高压线束未伸入充电枪外壳一端的外侧壁上。本发明的调节单元利用导热面积的调节控制了吸热速率,保证了主接头位置温度的稳定,避免了主接头形变的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车用高压线束防损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连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车用高压线束防损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车的不断发展,充电事故也平凡发生,新能源车充电线束的连接装置对于充电安全尤为重要。在新能源车充电的过程中,由于三相线的电流波动,连接插头制作材料差异等因素经常会导致不同的主接头发热量的不同,在同一个插头上,不同主接头发热量的差异会长时间作用在插头的其余材料上,插头需要使用绝缘材料,若使用的是塑料,则温度差异会导致塑料发生形变,进而改变各个主接头的位置,在后续使用过程中更容易出现连接不精密和插头接触不良等情况。若使用的是陶瓷,局部温度的差异又容易导致陶瓷各部分应力不同从而导致陶瓷崩裂。在连接装置的使用过程中,若电流出现异常波动,导致充电电流过大时会在主接头处产生较大的热量,常规的设备针对这种间歇性的热量提升没有有效的处理手段,只能让过热现象自行缓解,而自行散去热量的时间较长,会对连接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安全程度造成极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车用高压线束防损连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车用高压线束防损连接装置,包括高压线束和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接头组件、防护组件、修复清理组件,接头组件包括防护套、充电枪外壳、插头部件,防护套和充电枪外壳一端紧固连接,插头部件和充电枪外壳远离防护套的一端紧固连接,高压线束穿过防护套伸入充电枪外壳内部,高压线束和插头部件相连接,防护组件一端设置在插头部件内部,防护组件另一端设置在充电枪外壳上,修复清理组件套在高压线束未伸入充电枪外壳一端的外侧壁上。本发明的调节单元利用导热面积的调节控制了吸热速率,保证了主接头位置温度的稳定,避免了主接头形变的发生。还利用散热区域的调节保证了第一陶瓷板中各个位置的温度能够趋于稳定,保证了第一陶瓷板内部应力的平衡。本发明通过将正常充电过程中温度小幅度变化时逸散出的能量收集存储,在遇到电流大幅度提升时再将存储的能量以气体动能的形式输出,气体的动能带动较冷的冷却剂快速在发热位置循环,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大幅电流波动对连接装置造成的影响,避免了装置本身受到过热损坏。本发明的修复部件一方面避免了金属杂质对高压线束的绝缘性能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提升了高压线束表面弹性的一致,避免了受到外力作用时应力集中的出现。
进一步的,插头部件包括主接头、导热套、第一陶瓷板、第二陶瓷板、调节单元,导热套和充电枪外壳远离防护套的一端紧固连接,第一陶瓷板、第二陶瓷板设置在导热套内部,第一陶瓷板、第二陶瓷板的外沿和导热套内沿紧固连接,第一陶瓷板远离第二陶瓷板的一端和主接头紧固连接,主接头有若干个,主接头通过导线和高压线束相连,调节单元和主接头数目相对应,调节单元一端设置在主接头内部,调节单元另一端设置在第一陶瓷板内部。本发明选择的第一陶瓷板、第二陶瓷板都是导热性能较好的材质制成,导热套的材质是金属铜,能够最大程度的对主接头处散发的热量进行传导。使用陶瓷板作为高压线束和主接头连接位置的材料可以有效提升连接装置的绝缘性能。
进一步的,调节单元包括传热管、环形活动腔、环形连接腔、弯折通道、散热条、伸缩气囊、充气腔,环形活动腔设置在主接头内部,环形连接腔设置在第一陶瓷板内部,环形活动腔和环形连接腔相互联通,充气腔也设置在第一陶瓷板内部,伸缩气囊设置在环形连接腔内部,伸缩气囊有若干个,若干个伸缩气囊围绕环形活动腔均匀分布,传热管设置在环形活动腔、环形连接腔内部,传热管和伸缩气囊紧固连接,伸缩气囊远离传热管的一端和充气腔相联通,弯折通道也设置在第一陶瓷板内部,弯折通道和环形连接腔相联通,弯折通道设置有若干条,若干条弯折通道围绕环形连接腔均匀分布,弯折通道一端和环形连接腔保持水平,弯折通道另一端弯折向远离环形连接腔的方向,散热条有若干条,散热条一端和传热管紧固连接,散热条另一端伸入到弯折通道内部,散热条由若干节金属柱制成,若干节金属柱相互铰接。在新能源车充电的过程中,由于三相线的电流波动,连接插头制作材料差异等因素经常会导致不同的主接头发热量的不同,在同一个插头上,不同主接头发热量的差异会长时间作用在插头的其余材料上,插头需要使用绝缘材料,若使用的是塑料,则温度差异会导致塑料发生形变,进而改变各个主接头的位置,在后续使用过程中更容易出现连接不精密和插头接触不良等情况。若使用的是陶瓷,局部温度的差异又容易导致陶瓷各部分应力不同从而导致陶瓷崩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为每个主接头对应设置了调节单元,在主接头温度升高时,对应的充气腔内部气体温度上升,气体发生膨胀,连接的伸缩气囊会发生伸长,伸缩气囊伸长时会对传热管产生推动,传热管被推动的过程中会伸入环形活动腔内部,传热管和主接头的接触面积得到了增加,同时在传热管移动的过程中,散热条也会向弯折通道内部延伸,散热条会伸向更加远离主接头的位置,以方便将过多的热量分散到第一陶瓷板各处。本发明的调节单元利用导热面积的调节控制了吸热速率,保证了主接头位置温度的稳定,避免了主接头形变的发生。还利用散热区域的调节保证了第一陶瓷板中各个位置的温度能够趋于稳定,保证了第一陶瓷板内部应力的平衡。
进一步的,防护组件包括环形散热套、换热管道、增速部件,环形散热套环绕在充电枪外壳外部,环形散热套和充电枪外壳外壁紧固连接,环形散热套表面设置有散热翅片,环形散热套内部设置有环形流通腔,换热管道有若干根,换热管道两端分别和环形流通腔两端相连接,换热管道从充电枪外壳内壁靠近表面的位置处穿过,换热管道延伸到导热套内部,换热管道从导热套内部延伸出的一端挂在充电枪外壳的内壁上,增速部件一端设置在第二陶瓷板内部,增速部件另一端设置在环形散热套内部。环形散热套和换热管道内部充有冷却液,在正常充电的过程中,冷却液会通过热对流的方式不断的将充电枪外壳内部和导热套处的热量传递到位于充电枪外壳上的换热管道、环形散热套中,当充电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电流波动导致充电热量过高时,增速部件会加快冷却液流速,快速对连接装置的温度进行调整,实现过热防护,保证充电工作的稳定进行。
进一步的,增速部件包括复位弹簧、增速板、调节槽、活塞块、第一空腔、第二空腔、折叠气囊、折叠弹簧、调节单元,复位弹簧、增速板设置在环形流通腔内部,复位弹簧有若干个,复位弹簧一端和增速板紧固连接,复位弹簧另一端和环形流通腔的内壁端面紧固连接,增速板和环形流通腔滑动连接,调节槽设置在环形散热套的侧壁中,活塞块和调节槽滑动连接,活塞块和增速板紧固连接,调节槽和环形流通腔之间设置有密封措施,增速板上设置有若干个针眼孔,第一空腔、第二空腔设置在第二陶瓷板内部,第一空腔设置在第二陶瓷板内部靠近第一陶瓷板的一端,第二空腔设置在第二陶瓷板内部远离第一陶瓷板的一端,折叠气囊、折叠弹簧设置在第二空腔内部,折叠气囊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折叠弹簧,折叠弹簧一端和折叠气囊相互连接,折叠弹簧另一端和第二空腔内壁端面紧固连接,第一空腔上设置有进气管道,进气管道内部设置有单向进气阀,第一空腔还通过排气管道和折叠气囊相联通,排气管道内部设置有单向出气阀,折叠气囊上设置有排气口,排气口和调节单元相联通,调节单元包括调节腔、调节管、卡块、排出管,调节腔、调节管、卡块、排出管都设置在第二陶瓷板内部,调节腔和调节管相连,卡块和调节管滑动连接,卡块上设置有条形孔,排出管从调节管中间位置穿过,排出管一端和排气口相连,排气管另一端和调节槽相连通,调节槽靠近排气管的一端还设置有排出口。在连接装置的使用过程中,若电流出现异常波动,导致充电电流过大时会在主接头处产生较大的热量,常规的设备针对这种间歇性的热量提升没有有效的处理手段,只能让过热现象自行缓解,而自行散去热量的时间较长,会对连接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安全程度造成极大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设置了增速部件,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调节单元会不断对散热速率进行调整,这会导致从第一陶瓷板处传递出来的热量时常会出现变化,电流本身的波动也会促成这种温度变化,在温度变化的过程中,第一空腔内部的气体会不断发生压强变化,当温度提升时,第一空腔内部气体膨胀,气体压强变大,气体被挤入到折叠气囊中,而当温度下降时,第一空腔又会从外界吸入气体,不断重复这一过程,折叠气囊会不断膨胀,折叠弹簧被压缩,温度变化逸散的能量被缓慢聚集,不断叠加为折叠弹簧的弹性势能,当电流忽然升高时,主接头处的发热量骤然增大,热量快速传递到第二陶瓷板上,调节腔内部的气体受到明显的升温影响会推动卡块上移,卡块上移后卡块上的条形孔和排出管导通,折叠气囊内部的气体被输入到调节槽中,调节槽来不及排气,内部气压上升,活塞块被推动,活塞块推动时带动增速板移动,增速板移动的过程中水流流速被加快,换热管道内部流体开始快速流动,原本处于环形流通腔内部的较冷的冷却剂被不断输送到发热的区域,电流波动带来的突然增温能够得到很好的抑制。本发明通过将正常充电过程中温度小幅度变化时逸散出的能量收集存储,在遇到电流大幅度提升时再将存储的能量以气体动能的形式输出,气体的动能带动较冷的冷却剂快速在发热位置循环,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大幅电流波动对连接装置造成的影响,避免了装置本身受到过热损坏。
进一步的,修复清理组件包括清理部件、修复部件、安装套筒,安装套筒套在高压线束上,清理部件、修复部件设置在安装套筒内部。清理部件先对破损处进行清理,再由修复部件进行修复。
进一步的,清理部件包括气流通道、进风机、负离子发生器,安装套筒内部设置有清理腔,气流通道设置在安装套筒内部,气流通道和清理腔相联通,进风机设置在气流通道内部,负离子发生器嵌入到气流通道的侧壁中。在连接装置的使用过程中,高压线束可能出现局部损坏,为了避免损坏的加深,需要对损坏位置及时修复,但传统的修复方式无法有效将破碎位置的杂质去除,通常只能将破碎处切除一部分,这种方式一方面容易对内部线路造成损伤,另一方面过于平整的断面会和修补后的绝缘层之间产生裂隙。本发明设置的清理部件通过进风机向清理腔内部吹风,负离子发生器将负离子混合到进风中,进风携带负离子撞击破损处,杂质颗粒中和破碎处贴合不紧密的一部分在风力吹动下会离开破碎位置,负离子附着到杂质颗粒上,使得杂质颗粒相互间产生排斥,有利于杂质颗粒的排出。
进一步的,修复部件包括正极板、存料腔、排料泵、出料嘴、切刀,安装套筒内部还设置有修复腔,存料腔、排料泵设置在安装套筒内部,存料腔和排料泵相互连接,存料腔靠近排料泵的一端设置有加热板,排料泵的出料口位置设置有出料嘴,出料嘴伸入修复腔内部,正极板嵌入到修复腔侧壁中,正极板通过导线和外部电源的正极相连,切刀和修复腔侧壁远离清理部件的一端紧固连接。清理后的破碎处被放置到修复腔中,出料嘴将加热的绝缘层基料喷入破损处,破损处被基料加热导致表层融化,原本被固定在破损处的杂质上附带有负电荷,此时正极板对杂质产生吸附作用,杂质颗粒在正极板的作用下在熔化的基质内向正极板移动,杂质中的金属颗粒由于带电量较多,会向基质最上层移动,而非金属杂质位移速度较慢,在基质凝固前会分布在基质接近表层的位置,基质凝固后,推动安装套筒,切刀将最上层多余的基质切除,高压线束被修复,而残留在基质表层的少量杂质可以使得修补后的高压线束表面弹性降低,高压线束其它位置由于长时间使用老化,正好弹性降低,本发明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避免了金属杂质对高压线束的绝缘性能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提升了高压线束表面弹性的一致,避免了受到外力作用时应力集中的出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调节单元利用导热面积的调节控制了吸热速率,保证了主接头位置温度的稳定,避免了主接头形变的发生。还利用散热区域的调节保证了第一陶瓷板中各个位置的温度能够趋于稳定,保证了第一陶瓷板内部应力的平衡。本发明通过将正常充电过程中温度小幅度变化时逸散出的能量收集存储,在遇到电流大幅度提升时再将存储的能量以气体动能的形式输出,气体的动能带动较冷的冷却剂快速在发热位置循环,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大幅电流波动对连接装置造成的影响,避免了装置本身受到过热损坏。本发明的修复部件一方面避免了金属杂质对高压线束的绝缘性能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提升了高压线束表面弹性的一致,避免了受到外力作用时应力集中的出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立体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插头部件和防护组件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的调节单元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6是图5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的修复清理组件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8是图7的C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接头组件、11-防护套、12-充电枪外壳、13-插头部件、131-主接头、132-导热套、133-第一陶瓷板、134-第二陶瓷板、135-调节单元、1351-传热管、1352-环形活动腔、1353-环形连接腔、1354-弯折通道、1355-散热条、1356-伸缩气囊、1357-充气腔、2-防护组件、21-环形散热套、211-环形流通腔、22-换热管道、23-增速部件、231-复位弹簧、232-增速板、233-调节槽、234-活塞块、235-第一空腔、236-第二空腔、237-折叠气囊、238-折叠弹簧、239-调节单元、2391-调节腔、2392-调节管、2393-卡块、3-修复清理组件、31-清理部件、311-气流通道、312-进风机、313-负离子发生器、32-修复部件、321-正极板、322-存料腔、323-排料泵、324-切刀、33-安装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8,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
如图1-图8所示,一种新能源车用高压线束防损连接装置,包括高压线束和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接头组件1、防护组件2、修复清理组件3,接头组件1包括防护套11、充电枪外壳12、插头部件13,防护套11和充电枪外壳12一端紧固连接,插头部件13和充电枪外壳12远离防护套11的一端紧固连接,高压线束穿过防护套11伸入充电枪外壳12内部,高压线束和插头部件13相连接,防护组件2一端设置在插头部件13内部,防护组件2另一端设置在充电枪外壳12上,修复清理组件3套在高压线束未伸入充电枪外壳12一端的外侧壁上。本发明的调节单元135利用导热面积的调节控制了吸热速率,保证了主接头131位置温度的稳定,避免了主接头131形变的发生。还利用散热区域的调节保证了第一陶瓷板133中各个位置的温度能够趋于稳定,保证了第一陶瓷板133内部应力的平衡。本发明通过将正常充电过程中温度小幅度变化时逸散出的能量收集存储,在遇到电流大幅度提升时再将存储的能量以气体动能的形式输出,气体的动能带动较冷的冷却剂快速在发热位置循环,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大幅电流波动对连接装置造成的影响,避免了装置本身受到过热损坏。本发明的修复部件32一方面避免了金属杂质对高压线束的绝缘性能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提升了高压线束表面弹性的一致,避免了受到外力作用时应力集中的出现。
插头部件13包括主接头131、导热套132、第一陶瓷板133、第二陶瓷板134、调节单元135,导热套132和充电枪外壳12远离防护套11的一端紧固连接,第一陶瓷板133、第二陶瓷板134设置在导热套132内部,第一陶瓷板133、第二陶瓷板134的外沿和导热套132内沿紧固连接,第一陶瓷板133远离第二陶瓷板134的一端和主接头131紧固连接,主接头131有若干个,主接头131通过导线和高压线束相连,调节单元135和主接头131数目相对应,调节单元135一端设置在主接头131内部,调节单元135另一端设置在第一陶瓷板133内部。本发明选择的第一陶瓷板133、第二陶瓷板134都是导热性能较好的材质制成,导热套132的材质是金属铜,能够最大程度的对主接头131处散发的热量进行传导。使用陶瓷板作为高压线束和主接头连接位置的材料可以有效提升连接装置的绝缘性能。
调节单元135包括传热管1351、环形活动腔1352、环形连接腔1353、弯折通道1354、散热条1355、伸缩气囊1356、充气腔1357,环形活动腔1352设置在主接头131内部,环形连接腔1353设置在第一陶瓷板133内部,环形活动腔1352和环形连接腔1353相互联通,充气腔1357也设置在第一陶瓷板133内部,伸缩气囊1356设置在环形连接腔1353内部,伸缩气囊1356有若干个,若干个伸缩气囊1356围绕环形活动腔1352均匀分布,传热管1351设置在环形活动腔1352、环形连接腔1353内部,传热管1351和伸缩气囊1356紧固连接,伸缩气囊1356远离传热管1351的一端和充气腔1357相联通,弯折通道1354也设置在第一陶瓷板133内部,弯折通道1354和环形连接腔1353相联通,弯折通道1354设置有若干条,若干条弯折通道1354围绕环形连接腔1353均匀分布,弯折通道1354一端和环形连接腔1353保持水平,弯折通道1354另一端弯折向远离环形连接腔1353的方向,散热条1355有若干条,散热条1355一端和传热管1351紧固连接,散热条1355另一端伸入到弯折通道1354内部,散热条1355由若干节金属柱制成,若干节金属柱相互铰接。在新能源车充电的过程中,由于三相线的电流波动,连接插头制作材料差异等因素经常会导致不同的主接头发热量的不同,在同一个插头上,不同主接头发热量的差异会长时间作用在插头的其余材料上,插头需要使用绝缘材料,若使用的是塑料,则温度差异会导致塑料发生形变,进而改变各个主接头的位置,在后续使用过程中更容易出现连接不精密和插头接触不良等情况。若使用的是陶瓷,局部温度的差异又容易导致陶瓷各部分应力不同从而导致陶瓷崩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为每个主接头131对应设置了调节单元135,在主接头131温度升高时,对应的充气腔1357内部气体温度上升,气体发生膨胀,连接的伸缩气囊1356会发生伸长,伸缩气囊1356伸长时会对传热管1351产生推动,传热管1351被推动的过程中会伸入环形活动腔1352内部,传热管1351和主接头131的接触面积得到了增加,同时在传热管1351移动的过程中,散热条1355也会向弯折通道1354内部延伸,散热条1355会伸向更加远离主接头131的位置,以方便将过多的热量分散到第一陶瓷板133各处。本发明的调节单元135利用导热面积的调节控制了吸热速率,保证了主接头131位置温度的稳定,避免了主接头131形变的发生。还利用散热区域的调节保证了第一陶瓷板133中各个位置的温度能够趋于稳定,保证了第一陶瓷板133内部应力的平衡。
防护组件2包括环形散热套21、换热管道22、增速部件23,环形散热套21环绕在充电枪外壳12外部,环形散热套21和充电枪外壳12外壁紧固连接,环形散热套21表面设置有散热翅片,环形散热套21内部设置有环形流通腔211,换热管道22有若干根,换热管道22两端分别和环形流通腔211两端相连接,换热管道22从充电枪外壳12内壁靠近表面的位置处穿过,换热管道22延伸到导热套132内部,换热管道22从导热套132内部延伸出的一端挂在充电枪外壳12的内壁上,增速部件23一端设置在第二陶瓷板134内部,增速部件23另一端设置在环形散热套21内部。环形散热套21和换热管道22内部充有冷却液,在正常充电的过程中,冷却液会通过热对流的方式不断的将充电枪外壳12内部和导热套132处的热量传递到位于充电枪外壳12上的换热管道22、环形散热套21中,当充电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电流波动导致充电热量过高时,增速部件23会加快冷却液流速,快速对连接装置的温度进行调整,实现过热防护,保证充电工作的稳定进行。
增速部件23包括复位弹簧231、增速板232、调节槽233、活塞块234、第一空腔235、第二空腔236、折叠气囊237、折叠弹簧238、调节单元239,复位弹簧231、增速板232设置在环形流通腔211内部,复位弹簧231有若干个,复位弹簧231一端和增速板232紧固连接,复位弹簧231另一端和环形流通腔211的内壁端面紧固连接,增速板232和环形流通腔211滑动连接,调节槽233设置在环形散热套21的侧壁中,活塞块234和调节槽233滑动连接,活塞块234和增速板232紧固连接,调节槽233和环形流通腔211之间设置有密封措施,增速板232上设置有若干个针眼孔,第一空腔235、第二空腔236设置在第二陶瓷板134内部,第一空腔235设置在第二陶瓷板134内部靠近第一陶瓷板133的一端,第二空腔236设置在第二陶瓷板134内部远离第一陶瓷板133的一端,折叠气囊237、折叠弹簧238设置在第二空腔236内部,折叠气囊237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折叠弹簧238,折叠弹簧238一端和折叠气囊237相互连接,折叠弹簧238另一端和第二空腔236内壁端面紧固连接,第一空腔235上设置有进气管道,进气管道内部设置有单向进气阀,第一空腔235还通过排气管道和折叠气囊237相联通,排气管道内部设置有单向出气阀,折叠气囊237上设置有排气口,排气口和调节单元239相联通,调节单元239包括调节腔2391、调节管2392、卡块2393、排出管,调节腔2391、调节管2392、卡块2393、排出管都设置在第二陶瓷板134内部,调节腔2391和调节管2392相连,卡块2393和调节管2392滑动连接,卡块2393上设置有条形孔,排出管从调节管2392中间位置穿过,排出管一端和排气口相连,排气管另一端和调节槽233相连通,调节槽233靠近排气管的一端还设置有排出口。在连接装置的使用过程中,若电流出现异常波动,导致充电电流过大时会在主接头131处产生较大的热量,常规的设备针对这种间歇性的热量提升没有有效的处理手段,只能让过热现象自行缓解,而自行散去热量的时间较长,会对连接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安全程度造成极大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设置了增速部件23,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调节单元239会不断对散热速率进行调整,这会导致从第一陶瓷板133处传递出来的热量时常会出现变化,电流本身的波动也会促成这种温度变化,在温度变化的过程中,第一空腔235内部的气体会不断发生压强变化,当温度提升时,第一空腔235内部气体膨胀,气体压强变大,气体被挤入到折叠气囊237中,而当温度下降时,第一空腔235又会从外界吸入气体,不断重复这一过程,折叠气囊237会不断膨胀,折叠弹簧238被压缩,温度变化逸散的能量被缓慢聚集,不断叠加为折叠弹簧的弹性势能,当电流忽然升高时,主接头131处的发热量骤然增大,热量快速传递到第二陶瓷板134上,调节腔2391内部的气体受到明显的升温影响会推动卡块2393上移,卡块2393上移后卡块2393上的条形孔和排出管导通,折叠气囊237内部的气体被输入到调节槽233中,调节槽233来不及排气,内部气压上升,活塞块234被推动,活塞块234推动时带动增速板232移动,增速板232移动的过程中水流流速被加快,换热管道22内部流体开始快速流动,原本处于环形流通腔211内部的较冷的冷却剂被不断输送到发热的区域,电流波动带来的突然增温能够得到很好的抑制。本发明通过将正常充电过程中温度小幅度变化时逸散出的能量收集存储,在遇到电流大幅度提升时再将存储的能量以气体动能的形式输出,气体的动能带动较冷的冷却剂快速在发热位置循环,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大幅电流波动对连接装置造成的影响,避免了装置本身受到过热损坏。
修复清理组件3包括清理部件31、修复部件32、安装套筒33,安装套筒套33在高压线束上,清理部件31、修复部件32设置在安装套筒33内部。清理部件31先对破损处进行清理,再由修复部件32进行修复。
清理部件31包括气流通道311、进风机312、负离子发生器313,安装套筒33内部设置有清理腔,气流通道311设置在安装套筒33内部,气流通道311和清理腔相联通,进风机312设置在气流通道311内部,负离子发生器313嵌入到气流通道311的侧壁中。在连接装置的使用过程中,高压线束可能出现局部损坏,为了避免损坏的加深,需要对损坏位置及时修复,但传统的修复方式无法有效将破碎位置的杂质去除,通常只能将破碎处切除一部分,这种方式一方面容易对内部线路造成损伤,另一方面过于平整的断面会和修补后的绝缘层之间产生裂隙。本发明设置的清理部件31通过进风机312向清理腔内部吹风,负离子发生器313将负离子混合到进风中,进风携带负离子撞击破损处,杂质颗粒中和破碎处贴合不紧密的一部分在风力吹动下会离开破碎位置,负离子附着到杂质颗粒上,使得杂质颗粒相互间产生排斥,有利于杂质颗粒的排出。
修复部件32包括正极板321、存料腔322、排料泵323、出料嘴、切刀324,安装套筒33内部还设置有修复腔,存料腔322、排料泵323设置在安装套筒33内部,存料腔322和排料泵323相互连接,存料腔322靠近排料泵323的一端设置有加热板,排料泵323的出料口位置设置有出料嘴,出料嘴伸入修复腔内部,正极板321嵌入到修复腔侧壁中,正极板321通过导线和外部电源的正极相连,切刀324和修复腔侧壁远离清理部件31的一端紧固连接。清理后的破碎处被放置到修复腔中,出料嘴将加热的绝缘层基料喷入破损处,破损处被基料加热导致表层融化,原本被固定在破损处的杂质上附带有负电荷,此时正极板321对杂质产生吸附作用,杂质颗粒在正极板321的作用下在熔化的基质内向正极板321移动,杂质中的金属颗粒由于带电量较多,会向基质最上层移动,而非金属杂质位移速度较慢,在基质凝固前会分布在基质接近表层的位置,基质凝固后,推动安装套筒33,切刀324将最上层多余的基质切除,高压线束被修复,而残留在基质表层的少量杂质可以使得修补后的高压线束表面弹性降低,高压线束其它位置由于长时间使用老化,正好弹性降低,本发明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避免了金属杂质对高压线束的绝缘性能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提升了高压线束表面弹性的一致,避免了受到外力作用时应力集中的出现。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在主接头131温度升高时,对应的充气腔1357内部气体温度上升,气体发生膨胀,连接的伸缩气囊1356会发生伸长,伸缩气囊1356伸长时会对传热管1351产生推动,传热管1351被推动的过程中会伸入环形活动腔1352内部,传热管1351和主接头131的接触面积得到了增加,同时在传热管1351移动的过程中,散热条1355也会向弯折通道1354内部延伸,散热条1355会伸向更加远离主接头131的位置,以方便将过多的热量分散到第一陶瓷板133各处。在正常充电的过程中,冷却液会通过热对流的方式不断的将充电枪外壳12内部和导热套132处的热量传递到位于充电枪外壳12上的换热管道22、环形散热套21中,当充电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电流波动导致充电热量过高时,增速部件23会加快冷却液流速,快速对连接装置的温度进行调整。在高压线束表面有破损时,进风机312向清理腔内部吹风,负离子发生器313将负离子混合到进风中,进风携带负离子撞击破损处,杂质颗粒中和破碎处贴合不紧密的一部分在风力吹动下会离开破碎位置,负离子附着到杂质颗粒上,使得杂质颗粒相互间产生排斥,杂质清楚后,破损处被转移到修复腔,出料嘴将加热的绝缘层基料喷入破损处,破损处被基料加热导致表层融化,原本被固定在破损处的杂质上附带有负电荷,此时正极板321对杂质产生吸附作用,杂质颗粒在正极板321的作用下在熔化的基质内向正极板321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新能源车用高压线束防损连接装置,包括高压线束和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接头组件(1)、防护组件(2)、修复清理组件(3),所述接头组件(1)包括防护套(11)、充电枪外壳(12)、插头部件(13),所述防护套(11)和充电枪外壳(12)一端紧固连接,所述插头部件(13)和充电枪外壳(12)远离防护套(11)的一端紧固连接,所述高压线束穿过防护套(11)伸入充电枪外壳(12)内部,所述高压线束和插头部件(13)相连接,所述防护组件(2)一端设置在插头部件(13)内部,防护组件(2)另一端设置在充电枪外壳(12)上,所述修复清理组件(3)套在高压线束未伸入充电枪外壳(12)一端的外侧壁上;
所述插头部件(13)包括主接头(131)、导热套(132)、第一陶瓷板(133)、第二陶瓷板(134)、调节单元(135),所述导热套(132)和充电枪外壳(12)远离防护套(11)的一端紧固连接,所述第一陶瓷板(133)、第二陶瓷板(134)设置在导热套(132)内部,第一陶瓷板(133)、第二陶瓷板(134)的外沿和导热套(132)内沿紧固连接,所述第一陶瓷板(133)远离第二陶瓷板(134)的一端和主接头(131)紧固连接,所述主接头(131)有若干个,所述主接头(131)通过导线和高压线束相连,所述调节单元(135)和主接头(131)数目相对应,所述调节单元(135)一端设置在主接头(131)内部,调节单元(135)另一端设置在第一陶瓷板(133)内部;
所述调节单元(135)包括传热管(1351)、环形活动腔(1352)、环形连接腔(1353)、弯折通道(1354)、散热条(1355)、伸缩气囊(1356)、充气腔(1357),所述环形活动腔(1352)设置在主接头(131)内部,所述环形连接腔(1353)设置在第一陶瓷板(133)内部,所述环形活动腔(1352)和环形连接腔(1353)相互联通,所述充气腔(1357)也设置在第一陶瓷板(133)内部,所述伸缩气囊(1356)设置在环形连接腔(1353)内部,所述伸缩气囊(1356)有若干个,若干个伸缩气囊(1356)围绕环形活动腔(1352)均匀分布,所述传热管(1351)设置在环形活动腔(1352)、环形连接腔(1353)内部,传热管(1351)和伸缩气囊(1356)紧固连接,所述伸缩气囊(1356)远离传热管(1351)的一端和充气腔(1357)相联通,所述弯折通道(1354)也设置在第一陶瓷板(133)内部,弯折通道(1354)和环形连接腔(1353)相联通,所述弯折通道(1354)设置有若干条,若干条弯折通道(1354)围绕环形连接腔(1353)均匀分布,所述弯折通道(1354)一端和环形连接腔(1353)保持水平,弯折通道(1354)另一端弯折向远离环形连接腔(1353)的方向,所述散热条(1355)有若干条,散热条(1355)一端和传热管(1351)紧固连接,散热条(1355)另一端伸入到弯折通道(1354)内部,所述散热条(1355)由若干节金属柱制成,若干节所述金属柱相互铰接;
所述防护组件(2)包括环形散热套(21)、换热管道(22)、增速部件(23),所述环形散热套(21)环绕在充电枪外壳(12)外部,环形散热套(21)和充电枪外壳(12)外壁紧固连接,所述环形散热套(21)表面设置有散热翅片,所述环形散热套(21)内部设置有环形流通腔(211),所述换热管道(22)有若干根,所述换热管道(22)两端分别和环形流通腔(211)两端相连接,所述换热管道(22)从充电枪外壳(12)内壁靠近表面的位置处穿过,换热管道(22)延伸到导热套(132)内部,换热管道(22)从导热套(132)内部延伸出的一端挂在充电枪外壳(12)的内壁上,所述增速部件(23)一端设置在第二陶瓷板(134)内部,所述增速部件(23)另一端设置在环形散热套(21)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用高压线束防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速部件(23)包括复位弹簧(231)、增速板(232)、调节槽(233)、活塞块(234)、第一空腔(235)、第二空腔(236)、折叠气囊(237)、折叠弹簧(238)、调节单元(239),所述复位弹簧(231)、增速板(232)设置在环形流通腔(211)内部,所述复位弹簧(231)有若干个,复位弹簧(231)一端和增速板(232)紧固连接,复位弹簧(231)另一端和环形流通腔(211)的内壁端面紧固连接,所述增速板(232)和环形流通腔(211)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槽(233)设置在环形散热套(21)的侧壁中,所述活塞块(234)和调节槽(233)滑动连接,所述活塞块(234)和增速板(232)紧固连接,所述调节槽(233)和环形流通腔(211)之间设置有密封措施,所述增速板(232)上设置有若干个针眼孔,所述第一空腔(235)、第二空腔(236)设置在第二陶瓷板(134)内部,所述第一空腔(235)设置在第二陶瓷板(134)内部靠近第一陶瓷板(133)的一端,所述第二空腔(236)设置在第二陶瓷板(134)内部远离第一陶瓷板(133)的一端,所述折叠气囊(237)、折叠弹簧(238)设置在第二空腔(236)内部,所述折叠气囊(237)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折叠弹簧(238),所述折叠弹簧(238)一端和折叠气囊(237)相互连接,折叠弹簧(238)另一端和第二空腔(236)内壁端面紧固连接,所述第一空腔(235)上设置有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内部设置有单向进气阀,所述第一空腔(235)还通过排气管道和折叠气囊(237)相联通,所述排气管道内部设置有单向出气阀,所述折叠气囊(237)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和调节单元(239)相联通,所述调节单元(239)包括调节腔(2391)、调节管(2392)、卡块(2393)、排出管,所述调节腔(2391)、调节管(2392)、卡块(2393)、排出管都设置在第二陶瓷板(134)内部,所述调节腔(2391)和调节管(2392)相连,所述卡块(2393)和调节管(2392)滑动连接,所述卡块(2393)上设置有条形孔,所述排出管从调节管(2392)中间位置穿过,排出管一端和排气口相连,排气管另一端和调节槽(233)相连通,所述调节槽(233)靠近排气管的一端还设置有排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用高压线束防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清理组件(3)包括清理部件(31)、修复部件(32)、安装套筒(33),所述安装套筒套(33)在高压线束上,所述清理部件(31)、修复部件(32)设置在安装套筒(33)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用高压线束防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部件(31)包括气流通道(311)、进风机(312)、负离子发生器(313),所述安装套筒(33)内部设置有清理腔,所述气流通道(311)设置在安装套筒(33)内部,气流通道(311)和清理腔相联通,所述进风机(312)设置在气流通道(311)内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313)嵌入到气流通道(311)的侧壁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用高压线束防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部件(32)包括正极板(321)、存料腔(322)、排料泵(323)、出料嘴、切刀(324),所述安装套筒(33)内部还设置有修复腔,所述存料腔(322)、排料泵(323)设置在安装套筒(33)内部,所述存料腔(322)和排料泵(323)相互连接,存料腔(322)靠近排料泵(323)的一端设置有加热板,所述排料泵(323)的出料口位置设置有出料嘴,所述出料嘴伸入修复腔内部,所述正极板(321)嵌入到修复腔侧壁中,所述正极板(321)通过导线和外部电源的正极相连,所述切刀(324)和修复腔侧壁远离清理部件(31)的一端紧固连接。
CN202111502444.1A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新能源车用高压线束防损连接装置 Active CN1142434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02444.1A CN114243402B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新能源车用高压线束防损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02444.1A CN114243402B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新能源车用高压线束防损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43402A CN114243402A (zh) 2022-03-25
CN114243402B true CN114243402B (zh) 2022-09-30

Family

ID=80754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02444.1A Active CN114243402B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新能源车用高压线束防损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4340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27211A (zh) * 2016-11-28 2017-05-10 德阳九鼎智远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快速充电枪
CN208321514U (zh) * 2018-03-23 2019-01-04 郑州中能东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头清洁装置
CN210236687U (zh) * 2019-03-21 2020-04-03 内蒙古聚能节能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对线束保护的屏蔽线放线装置
CN112467444A (zh) * 2020-11-18 2021-03-09 杨益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
CN113232531A (zh) * 2021-05-25 2021-08-10 义雪峰 一种安全性高的新能源车充电枪
CN113276704A (zh) * 2021-05-24 2021-08-20 魏杰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用充电桩
CN214919265U (zh) * 2021-07-26 2021-11-30 张荣发 一种用于充电枪线材的冷却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92249A1 (zh) * 2018-04-02 2019-10-10 东莞市趣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导热散热性能良好的充电枪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27211A (zh) * 2016-11-28 2017-05-10 德阳九鼎智远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快速充电枪
CN208321514U (zh) * 2018-03-23 2019-01-04 郑州中能东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头清洁装置
CN210236687U (zh) * 2019-03-21 2020-04-03 内蒙古聚能节能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对线束保护的屏蔽线放线装置
CN112467444A (zh) * 2020-11-18 2021-03-09 杨益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
CN113276704A (zh) * 2021-05-24 2021-08-20 魏杰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用充电桩
CN113232531A (zh) * 2021-05-25 2021-08-10 义雪峰 一种安全性高的新能源车充电枪
CN214919265U (zh) * 2021-07-26 2021-11-30 张荣发 一种用于充电枪线材的冷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43402A (zh) 2022-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13338B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及数据中心散热的工质接触式冷却系统
CN114423263B (zh) 一种高换热性的室外用通信机房
CN108520990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箱及其散热、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14243402B (zh) 一种新能源车用高压线束防损连接装置
CN210273256U (zh) 固定式封闭开关设备
CN205667078U (zh) 一种可间断式工质接触式冷却系统
CN114285212A (zh) 一种增程式电机
CN205945408U (zh) 一种发电机用热管冷却器
CN213185209U (zh) 一种智能化综合配电箱
CN105934140A (zh) 一种大功率电力器件的工质接触式冷却系统
CN208400423U (zh) 一种led数码管保护套
CN110911111B (zh) 水循环高过载变压器
CN116000509A (zh) 一种液压冷焊机
CN213480949U (zh) 一种钛铁回转窑窑体冷却装置
CN206908463U (zh) 一种六极转子的电机
CN206256956U (zh) 汽车发动机水箱的双气泵冷却装置
CN213783914U (zh) 一种汽车功率器件终端保护结构
CN218424806U (zh)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推钢机
CN210711428U (zh) 一种煤气站煤气炉水套冷却装置
CN214797016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变压器油箱
CN219865174U (zh) 一种蒸汽轮机缸体防护罩
CN217208894U (zh) 一种蒸汽疏水阀用排空气装置
CN214521931U (zh) 布袋式热缩套管扩张装置
CN221102218U (zh) 一种汽车电池热管理装置
CN214314938U (zh)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三相异步电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