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40282A - 供应链物流内河运输监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供应链物流内河运输监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40282A
CN114240282A CN202111505782.0A CN202111505782A CN114240282A CN 114240282 A CN114240282 A CN 114240282A CN 202111505782 A CN202111505782 A CN 202111505782A CN 114240282 A CN114240282 A CN 1142402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main control
terminal
transportation
bui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0578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金峰
周广辉
魏安东
李正奎
程俊飞
张仲
秦晓军
黄晨
朱巾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Tonggu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Tonggu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Tonggu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Tonggu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0578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402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402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402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06Q10/0833Track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物流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供应链物流内河运输监管系统,包括终端主控平台,是由用户采用计算机搭建的主控端,负责对下阶程序、设备进行主动性操控;移动控制终端,是由用户通过无线网络共享终端主控平台的辅操控端;GPS监控模块,由监控设备组成,用于监控运输货船穿仓内部及周边环境安全;电源管理模块,用于蓄存电力,为系统设施提供能源;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用于GPS监控模块将监控视频通过网络数据传输至终端主控平台、移动控制终端,本发明为水上物流运输提供了一种更加全面且安全的监管方式,使得水上物流运输能够更加稳定的进行,通过该系统的搭载,能够便捷用户的管理,从而有利于更大规模的水上物流运输。

Description

供应链物流内河运输监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供应链物流内河运输监管系统。
背景技术
物流运输技术主要包括运输设施和运输作业两大类,前者属于运输硬技术,后者属于运输软技术。运输硬技术主要包括运输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海运,运输车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运输软技术则包括管理方法,物流技术,物流人员素养等,现代物流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不少省市把发展现代物流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物流现代化和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经济将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和世界经济接轨的趋势也将加强,这是物流事业发展的大环境。
针对与水上物流运输,其安全性及运输管理的合规性针对与现有技术都有待改进,大部分水上物流运输管理都较为简单,这导致水上物流运输安全系数降低,因而诱发货物丢失、货物损坏、运输事故责任不明确以及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等问题的出现。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供应链物流内河运输监管系统,解决了现今水上物流运输管理都较为简单,这导致水上物流运输安全系数降低,因而诱发货物丢失、货物损坏、运输事故责任不明确以及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供应链物流内河运输监管系统,包括:
终端主控平台,是由用户采用计算机搭建的主控端,负责对下阶程序、设备进行主动性操控;
移动控制终端,是由用户通过无线网络共享终端主控平台的辅操控端;
GPS监控模块,由监控设备组成,用于监控运输货船穿仓内部及周边环境安全;
电源管理模块,用于蓄存电力,为系统设施提供能源;
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用于GPS监控模块将监控视频通过网络数据传输至终端主控平台、移动控制终端,并在终端主控平台、移动控制终端的显示屏上实时播放;
在线自主评估单元,用于服务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通过程序编排写入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当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产生触发,在线自主评估单元主动性判断预警等级,作出相应响应;
反馈模块,用于将在线自主评估单元的响应判断结果反馈至终端主控平台或移动控制终端;
避阻防控程序,用于终端主控平台或移动控制终端在接收反馈模块反馈后作出进一步防控措施,其中终端主控平台享有决定性控制权;
自启维稳设定单元,用于各项防范项目的启动及调配工作,可通过在线自主评估单元或避阻防控程序进行选择性的手动或自启。
更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控制终端拥有终端主控平台所有命令控制功能,所述终端主控平台可自主性控制移动控制终端是否授权拥有命令控制权限。
更进一步地,所述GPS监控模块通过触发指令设定的方式以电性传输信号予以终端主控平台、移动控制终端反馈,其中设置终端主控平台优先接收反馈。
更进一步地,所述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为自建的局域网络,其不参与任何外连设备的连接请求,且无法被非工作人员的电子设备检索。
更进一步地,所述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包括:
精确定位模块,用于指示出现问题的精确储存区域;
集成高清摄像头群,是由多组集成高清摄像头组成,其各自通过电性相连,有终端主控平台、移动控制终端进行集中调配;
语音对讲模块,用于用户语音信息传输,实时共享用户所得信息,作为各单位相互及时响应的保障。
更进一步地,包括:
货船供电电压维稳单元:用于货船供电的电路电压维稳工作,给予用户数据反馈,工作状态正常进行周期性反馈,或在出现问题前产生预警汇报;
工作人员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工作人员的个人资料;
工作人员行为记录模块,搭载在GPS监控模块内,由集成高清摄像头群辅助完成录制;
质量及指标校验模块,用于货船集散货物的质量及各项指标的基本校验工作,为运输提供安全的预备保障;
行程气候风控评估模块,用于运输行程中天气情况的风控评估,用户以风控评估结果作为标准作出行程配套设施的搭载指标;
温湿度监控模块,用于运输货船中储存船舱内部的温湿度监控记录;
卸货报告模块,用于货船卸货时的卸货报告生成,其借助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搭建的独立局域网络将卸货报告以表格的形式发送至终端主控平台、移动控制终端;
干扰源切断模块,用于切断各类信号干扰源,保证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在运行的过程中始终稳定在所需数据传输速率区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温湿度监控模块通过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搭建的独立局域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将实时监测结果通过终端主控平台、移动控制终端进行投放展示。
更进一步地,所述卸货报告模块通过质量作为主要单位生成汇报表格,利用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进行数据传输至终端主控平台、移动控制终端供用户观看理解。
更进一步地,所述货船供电电压维稳单元由以下硬件设施组成:
包括运输货船主体,所述运输货船主体的顶面安装有风能转换器,所述运输货船主体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模组,所述运输货船主体的侧面安装有GPS监控模块,所述蓄电池模组通过电性与风能转换器及冲撞势能转换器相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冲撞势能转换器对称设置在运输货船主体的两侧,所述风能转换器安装于运输货船主体顶面的前端,所述冲撞势能转换器与风能转换器的安装用量根据运输货船主体用途确定。
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为水上物流运输提供了一种更加全面且安全的监管方式,使得水上物流运输能够更加稳定的进行,通过该系统的搭载,能够便捷用户的管理,从而有利于更大规模的水上物流运输,节约了运输成本,提升了效率,更好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本发明在该系统内配套搭载了维护程序,维持了系统的稳定运行,减少漏洞的产生,使得该系统更好的服务于运输货船。
3、本发明通过自建网络来实现主控监管,同时双控制端的设置能够便捷用户的操作,使得当值班工作人员发现不及时的情况下,能够更大限度的通过其他工作人员发出警报,尽快响应,达到减免运输过程中物资损耗的比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供应链物流内河运输监管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避阻防控程序的系统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监管设备维稳装置原理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终端主控平台;2、移动控制终端;3、GPS监控模块;4、电源管理模块;5、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51、精确定位模块;52、集成高清摄像头群;53、语音对讲模块;6、在线自主评估单元;7、反馈模块;8、避阻防控程序;81、货船供电电压维稳单元;82、工作人员信息采集模块;83、工作人员行为记录模块;84、质量及指标校验模块;85、行程气候风控评估模块;86、温湿度监控模块;87、卸货报告模块;88、干扰源切断模块;9、自启维稳设定单元;A1、运输货船主体;A2、蓄电池模组;A3、冲撞势能转换器;A4、风能转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供应链物流内河运输监管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
终端主控平台1,是由用户采用计算机搭建的主控端,负责对下阶程序、设备进行主动性操控;
移动控制终端2,是由用户通过无线网络共享终端主控平台1的辅操控端;
GPS监控模块3,由监控设备组成,用于监控运输货船穿仓内部及周边环境安全;
电源管理模块4,用于蓄存电力,为系统设施提供能源;
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5,用于GPS监控模块3将监控视频通过网络数据传输至终端主控平台1、移动控制终端2,并在终端主控平台1、移动控制终端2的显示屏上实时播放;
在线自主评估单元6,用于服务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5,通过程序编排写入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5,当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5产生触发,在线自主评估单元6主动性判断预警等级,作出相应响应;
反馈模块7,用于将在线自主评估单元6的响应判断结果反馈至终端主控平台1或移动控制终端2;
避阻防控程序8,用于终端主控平台1或移动控制终端2在接收反馈模块7反馈后作出进一步防控措施,其中终端主控平台1享有决定性控制权;
自启维稳设定单元9,用于各项防范项目的启动及调配工作,可通过在线自主评估单元6或避阻防控程序8进行选择性的手动或自启。
用户操作终端主控平台1或移动控制终端2控制GPS监控模块3对货船各区域实行监控监管,电源管理模块4作为电源使用,为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5提供电路,使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5稳定运行将实时数据传输回至终端主控平台1、移动控制终端2,当GPS监控模块3发现异常将通过在线自主评估单元6进行自主的判断,根据异常情况的情节严重程度自主作出行为选择,启动自启维稳设定单元9或汇报至终端主控平台1、移动控制终端2,当终端主控平台1、移动控制终端2接收汇报后,通过启动避阻防控程序8并同时启动自启维稳设定单元9用作辅佐将防护性能最大化。
如图1所示,移动控制终端2拥有终端主控平台1所有命令控制功能,终端主控平台1可自主性控制移动控制终端2是否授权拥有命令控制权限。
该设置能够有效的提升响应的时效性,且有助于管控监管系统的主控权限,在不失去管理规程的情况下,将权限下发,实现工作人员共同管理的目的,减轻管理职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如图1所示,GPS监控模块3通过触发指令设定的方式以电性传输信号予以终端主控平台1、移动控制终端2反馈,其中设置终端主控平台1优先接收反馈。
该结构能够提升各级工作人员的响应速率,且辅助终端主控平台1作出延时性的准确判断,避免作出防护措施不恰到而造成防护措施未被完全利用的情况出现。
如图1所示,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5为自建的局域网络,其不参与任何外连设备的连接请求,且无法被非工作人员的电子设备检索。
该设置提升了监管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如图2所示,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5包括:
精确定位模块51,用于指示出现问题的精确储存区域;
集成高清摄像头群52,是由多组集成高清摄像头组成,其各自通过电性相连,有终端主控平台1、移动控制终端2进行集中调配;
语音对讲模块53,用于用户语音信息传输,实时共享用户所得信息,作为各单位相互及时响应的保障。
通过该部分模块的相互配合能够为用户带来更佳的响应制动,提升各部协作协调时的配合默契及一致程度,使得运输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被更好的解决。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包括:
货船供电电压维稳单元81:用于货船供电的电路电压维稳工作,给予用户数据反馈,工作状态正常进行周期性反馈,或在出现问题前产生预警汇报;
工作人员信息采集模块82,用于采集工作人员的个人资料;
工作人员行为记录模块83,搭载在GPS监控模块3内,由集成高清摄像头群52辅助完成录制;
质量及指标校验模块84,用于货船集散货物的质量及各项指标的基本校验工作,为运输提供安全的预备保障;
行程气候风控评估模块85,用于运输行程中天气情况的风控评估,用户以风控评估结果作为标准作出行程配套设施的搭载指标;
温湿度监控模块86,用于运输货船中储存船舱内部的温湿度监控记录;
卸货报告模块87,用于货船卸货时的卸货报告生成,其借助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5搭建的独立局域网络将卸货报告以表格的形式发送至终端主控平台1、移动控制终端2;
干扰源切断模块88,用于切断各类信号干扰源,保证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5在运行的过程中始终稳定在所需数据传输速率区间。
该程序服务于监管系统,起到关键的维稳作用,通过各模块的相互配合协作,能有效地全面的为监管系统提供更加稳定的运行状态,且弥补了运输前后所存在的隐蔽问题。
如图3所示,温湿度监控模块86通过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5搭建的独立局域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将实时监测结果通过终端主控平台1、移动控制终端2进行投放展示。
因水上运输湿度基本较陆地高出许多,因为处于干燥的环境下温度可能会影响船上湿度,从而通过该模块的加设大大增强了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5的评估性能,为水上物流运输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安全预警及保障。
如图3所示,卸货报告模块87通过质量作为主要单位生成汇报表格,利用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5进行数据传输至终端主控平台1、移动控制终端2供用户观看理解。
通过货船质量的变化能够更加直观的判断货物卸装时的情况对比。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货船供电电压维稳单元81由以下硬件设施组成:
包括运输货船主体A1,运输货船主体A1的顶面安装有风能转换器A4,运输货船主体A1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模组A2,运输货船主体A1的侧面安装有GPS监控模块3,蓄电池模组A2通过电性与风能转换器A4及冲撞势能转换器A3相连接。
水上运输的过程中,运输货船主体A1会因气流使得风能转换器A4发生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将风能转换为电能,冲撞势能转换器A3通过水上水浪拍打撞击产生的势能转换为电能,冲撞势能转换器A3与风能转换器A4将转换所得电能通过电性传输至蓄电池模组A2中储存,蓄电池模组A2通过电性与电源管理模块4相连,作为电压的补偿,维持电源管理模块4的稳定运行。
如图4所示,冲撞势能转换器A3对称设置在运输货船主体A1的两侧,风能转换器A4安装于运输货船主体A1顶面的前端,冲撞势能转换器A3与风能转换器A4的安装用量根据运输货船主体A1用途确定。
如此设置能够有效的避免冲撞势能转换器A3、风能转换器A4的安装为运输货船主体A1所带来的阻力,既为电源管理模块4带来了电压为维稳,也使得运输货船主体A1尽可能不受冲撞势能转换器A3及风能转换器A4的影响降低航行速度。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供应链物流内河运输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主控平台(1),是由用户采用计算机搭建的主控端,负责对下阶程序、设备进行主动性操控;
移动控制终端(2),是由用户通过无线网络共享终端主控平台(1)的辅操控端;
GPS监控模块(3),由监控设备组成,用于监控运输货船穿仓内部及周边环境安全;
电源管理模块(4),用于蓄存电力,为系统设施提供能源;
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5),用于GPS监控模块(3)将监控视频通过网络数据传输至终端主控平台(1)、移动控制终端(2),并在终端主控平台(1)、移动控制终端(2)的显示屏上实时播放;
在线自主评估单元(6),用于服务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5),通过程序编排写入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5),当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5)产生触发,在线自主评估单元(6)主动性判断预警等级,作出相应响应;
反馈模块(7),用于将在线自主评估单元(6)的响应判断结果反馈至终端主控平台(1)或移动控制终端(2);
避阻防控程序(8),用于终端主控平台(1)或移动控制终端(2)在接收反馈模块(7)反馈后作出进一步防控措施,其中终端主控平台(1)享有决定性控制权;
自启维稳设定单元(9),用于各项防范项目的启动及调配工作,可通过在线自主评估单元(6)或避阻防控程序(8)进行选择性的手动或自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应链物流内河运输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控制终端(2)拥有终端主控平台(1)所有命令控制功能,所述终端主控平台(1)可自主性控制移动控制终端(2)是否授权拥有命令控制权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应链物流内河运输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GPS监控模块(3)通过触发指令设定的方式以电性传输信号予以终端主控平台(1)、移动控制终端(2)反馈,其中设置终端主控平台(1)优先接收反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应链物流内河运输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5)为自建的局域网络,其不参与任何外连设备的连接请求,且无法被非工作人员的电子设备检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应链物流内河运输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5)包括:
精确定位模块(51),用于指示出现问题的精确储存区域;
集成高清摄像头群(52),是由多组集成高清摄像头组成,其各自通过电性相连,有终端主控平台(1)、移动控制终端(2)进行集中调配;
语音对讲模块(53),用于用户语音信息传输,实时共享用户所得信息,作为各单位相互及时响应的保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应链物流内河运输监管系统中所述的避阻防控程序(8),其特征在于,包括:
货船供电电压维稳单元(81):用于货船供电的电路电压维稳工作,给予用户数据反馈,工作状态正常进行周期性反馈,或在出现问题前产生预警汇报;
工作人员信息采集模块(82),用于采集工作人员的个人资料;
工作人员行为记录模块(83),搭载在GPS监控模块(3)内,由集成高清摄像头群(52)辅助完成录制;
质量及指标校验模块(84),用于货船集散货物的质量及各项指标的基本校验工作,为运输提供安全的预备保障;
行程气候风控评估模块(85),用于运输行程中天气情况的风控评估,用户以风控评估结果作为标准作出行程配套设施的搭载指标;
温湿度监控模块(86),用于运输货船中储存船舱内部的温湿度监控记录;
卸货报告模块(87),用于货船卸货时的卸货报告生成,其借助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5)搭建的独立局域网络将卸货报告以表格的形式发送至终端主控平台(1)、移动控制终端(2);
干扰源切断模块(88),用于切断各类信号干扰源,保证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5)在运行的过程中始终稳定在所需数据传输速率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应链物流内河运输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监控模块(86)通过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5)搭建的独立局域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将实时监测结果通过终端主控平台(1)、移动控制终端(2)进行投放展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应链物流内河运输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货报告模块(87)通过质量作为主要单位生成汇报表格,利用自建4G网络传输模块(5)进行数据传输至终端主控平台(1)、移动控制终端(2)供用户观看理解。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应链物流内河运输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货船供电电压维稳单元(81)由以下硬件设施组成:
包括运输货船主体(A1),所述运输货船主体(A1)的顶面安装有风能转换器(A4),所述运输货船主体(A1)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模组(A2),所述运输货船主体(A1)的侧面安装有GPS监控模块(3),所述蓄电池模组(A2)通过电性与风能转换器(A4)及冲撞势能转换器(A3)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应链物流内河运输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撞势能转换器(A3)对称设置在运输货船主体(A1)的两侧,所述风能转换器(A4)安装于运输货船主体(A1)顶面的前端,所述冲撞势能转换器(A3)与风能转换器(A4)的安装用量根据运输货船主体(A1)用途确定。
CN202111505782.0A 2021-12-10 2021-12-10 供应链物流内河运输监管系统 Pending CN1142402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05782.0A CN114240282A (zh) 2021-12-10 2021-12-10 供应链物流内河运输监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05782.0A CN114240282A (zh) 2021-12-10 2021-12-10 供应链物流内河运输监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40282A true CN114240282A (zh) 2022-03-25

Family

ID=80754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05782.0A Pending CN114240282A (zh) 2021-12-10 2021-12-10 供应链物流内河运输监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4028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5620A (zh) * 2022-04-07 2022-07-29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网平台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5620A (zh) * 2022-04-07 2022-07-29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网平台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67704B (zh) 一种隧道监控系统
CN104407575B (zh) 一种铁路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
CN210526560U (zh) 铁路作业安防系统和铁路调度系统
US11034261B2 (en) Off-grid, utility-scale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via train
CN109552365A (zh) 一种机车车辆防溜远程监控系统
CN114240282A (zh) 供应链物流内河运输监管系统
CN111688768A (zh) 一种基于磁悬浮系统的列车自动运行方法及系统
CN102118427A (zh) 多层异构工控网络融合技术下的矿井机车监控系统
CN210142914U (zh) 移动充电站
CN111416831A (zh) 一种用于海上风电场的风机平台作业监管系统
CN108321791A (zh) 内河高桩靠泊船舶岸电接入系统及方法
CN201002629Y (zh) 运行列车车辆实时监测系统
CN106059049B (zh) 通信基站车载移动电源系统
CN205541302U (zh) 基于webgis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连续供电综合监控与预警系统
CN109245313A (zh) 一种船舶能量管理与监控系统及方法
CN203165237U (zh) 一种太阳能电子显示站牌
CN107332264A (zh) 一种固定式及移动式储能电站
CN116094144A (zh) 一种风电场后备电源系统
CN114759669A (zh) 一种船舶岸电系统的控制装置、方法和终端
CN209046364U (zh) 基于NB-IoT的电力故障分析与定位管理系统
CN206984022U (zh) 一种智能铁路施工安全防护系统
CN215298409U (zh) 一种基于船舶的无人机安防基站
CN218996111U (zh) 临边防护智能监测系统
CN220349697U (zh) 一种不断电能远程报警的列车防护信号灯
CN206071931U (zh) 一种煤矿井下风机监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