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32684A - 一种管廊施工二合一辅助搭建设备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廊施工二合一辅助搭建设备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32684A
CN114232684A CN202210043280.9A CN202210043280A CN114232684A CN 114232684 A CN114232684 A CN 114232684A CN 202210043280 A CN202210043280 A CN 202210043280A CN 114232684 A CN114232684 A CN 1142326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plate
formwork
templates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432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华
刘宏
刘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004328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326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32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3268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0Tunnels or galle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house conduits, e.g. oil pipe-lines, sewer pipes ; Making conduits in situ, e.g. of concrete ; Casings, i.e. manhole shafts, access or inspection chambers or coverings of boreholes or narrow we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5/00Handling building or like materials f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or foundations
    • E02D15/02Handling of bulk concrete specially for foundation 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purpos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管廊施工二合一辅助搭建设备及其施工方法,属于管廊施工技术领域。该管廊施工二合一辅助搭建设备,包括已浇筑底板和内模板机构以及多功能车。所述已浇筑底板呈U型状且其与外置的地基土层之间浇筑有砼垫层,所述已浇筑底板上表面关于其中轴线对称安装有两条导向轨件,所述已浇筑底板上部相对的两内壁均一一对应等距预埋有导墙螺杆,所述内模板机构包括左模板和右模板,所述左模板和右模板规格结构均相同且关于所述已浇筑底板中心点对称装配。本申请可保持施工的连续性,施工进度较传统方法加快2‑3倍以上,混凝土成型尺寸精准,观感良好,可以实现后续防水、回填、地面恢复或者道路施工项目的提前投入和连续施工。

Description

一种管廊施工二合一辅助搭建设备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管廊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廊施工二合一辅助搭建设备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管廊,即管道的走廊,在中小跨度舱道及地下通道经常需要采用钢管架及散拼模板施工,在管廊铺设时通常采用传统的明挖现浇的方式进行铺设,虽然工程造价较低,但是其不能够提升施工的连续性,浇筑时候不能够保证混凝土成型的尺寸精准且难以达到所预想的观感体验,另外也不能够保证后续防水、回填、地面恢复或者道路施工项目的提前投入和连续施工。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管廊施工二合一辅助搭建设备及其施工方法,旨在改善传统的管廊施工工期较长且施工成型效果不好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廊施工二合一辅助搭建设备,包括已浇筑底板和内模板机构以及多功能车。
所述已浇筑底板呈U型状且其与外置的地基土层之间填充有砼垫层,所述已浇筑底板上表面关于其中轴线对称安装有两条导向轨件,所述已浇筑底板上部相对的两内壁均一一对应等距预埋有导墙螺杆,所述内模板机构包括左模板和右模板,所述左模板和右模板规格结构均相同且关于所述已浇筑底板中心点对称装配,所述左模板和所述右模板顶部相对侧分别连接有左侧主梁接头组件和右侧主梁接头组件,且所述左模板和所述右模板通过所述左侧主梁接头组件和右侧主梁接头组件实现拼接组合,所述左模板包括顶板面板和倒角模板面板以及侧面模板面板,所述倒角模板面板两端固定连接至所述顶板面板和所述侧面模板面板,所述顶板面板底部等距布设有顶板主龙骨,所述顶板主龙骨底部成对安装有顶板主梁,所述顶板主梁底端均连接有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底端均与所述已浇筑底板上表面活动接触,两个所述支撑部分在靠近所述侧面模板面板的一侧安装有模板竖向背方,所述模板竖向背方顶端与所述顶板主梁对接固定,所述模板竖向背方底端均设有卡接块,卡接块底部自带有朝向底部完全开通的倒U形缺口与所述导墙螺杆相卡接适配,所述导墙螺杆上旋紧有活动压紧于卡接块的锁紧螺栓,所述模板竖向背方外侧面共同连接有若干组模板水平背方,所述模板竖向背方最外侧所连接的所述模板水平背方上还等距固定有模板竖背肋,所有所述模板竖背肋共同与侧面模板面板的里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多功能车包括固定架和底座驱动组件以及移动架,所述底座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固定架底部并带动其沿着对应的所述导向轨件滑动,所述固定架内顶部和内底部均成对安装有固定架驱动齿条,所述移动架内底部安装有平移驱动组件Ⅰ,所述平移驱动组件Ⅰ带动所述移动架整体沿着两对所述固定架驱动齿条平移,所述移动架平移的方向与所述固定架沿着所述导向轨件滑动的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移动架外周还套设有上下滑动的滑动架,所述移动架内底部两侧均安装有升降液压杆,所述滑动架借助两个所述升降液压杆进行升降,所述滑动架内壁固定安装有平移驱动组件Ⅱ,且所述滑动架借助所述平移驱动组件Ⅱ啮合传动有伸缩臂,且所述伸缩臂的伸缩端还与所述模板竖向背方内壁可拆式连接。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导向轨件均包括若干个导向轨安装底座和电缆电线收放开闭弹簧,所有所述导向轨安装底座均等距固定安装于所述已浇筑底板的上表面,所有所述电缆电线收放开闭弹簧与所有所述导向轨安装底座一一对应设置且分别固定至对应的所述导向轨安装底座上表面一侧,所有所述导向轨安装底座上共同安装有导向轨。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左侧主梁接头组件包括左接头板和固定板,所述左接头板一端与对应的所述顶板主梁里端部对接固定,所左接头板底部通过螺钉与所述固定板衔接,所述左接头板上贯穿连接有衔接杆,所述衔接杆两端外壁均自带有外螺纹,且利用外螺纹安装有压紧螺母,所述右侧主梁接头组件包括右接头板,所述右接头板一端也与对应的所述顶板主梁里端部对接固定,所述右接头板和所述左接头板相对侧均为倾斜设置,且倾斜面活动贴合,所述衔接杆一端活动贯穿于所述右接头板且所述衔接杆两端所连接的压紧螺母分别活动压紧与所述左接头板和右接头板的相离侧。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部分包括梁柱连接件、主立柱、支腿连接件和可调节支腿组件以及若干个微调连接杆,所述主立柱顶端利用所述梁柱连接件与所述顶板主梁下表面对接固定,所述支腿连接件包括矩形板和翻转板,所述矩形板固定连接至所述主立柱底端,且所述翻转板通过销轴沿着所述矩形板一侧边进行活动翻转,并与所述矩形板底端面活动接触,所述矩形板和翻转板二者之间共同可拆式固定有若干个拧紧螺栓,所述可调节支腿组件包括圆柱杆和调节底座,所述圆柱杆顶端与所述翻转板外侧面一体成型铸造,所述圆柱杆底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所述圆柱杆外壁底部自带有外螺纹,所述调节底座自带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且通过其二者的螺旋配合活动贴合于所述固定底座上表面,所述主立柱通过多个等距设置的所述微调连接杆实现与所述模板竖向背方的可调式固定。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每个独立的所述左模板和所述右模板上的两个所述主立柱之间均连接有主柱固定连杆,相邻所述左模板和所述右模板上两个相对的所述主立柱之间连接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包括正向调节螺杆、反向调节螺杆和两个主柱连接座以及两个连接锁紧螺母,两个所述主柱连接座分别与相对应的两个所述主立柱的相对侧连接,两个所述连接锁紧螺母分别与相对应的两个所述主柱连接座的相对侧连接,所述正向调节螺杆和所述反向调节螺杆的相离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锁紧螺母旋接,所述反向调节螺杆靠近所述正向调节螺杆的一端连接有套接螺母,所述正向调节螺杆和所述反向调节螺杆通过所述套接螺母实现旋转对接,所述正向调节螺杆和所述反向调节螺杆外壁还均转动连接有柱间定距锁紧螺母和内丝套管,所述柱间定距锁紧螺母和对应的内丝套管固定连接。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移动架底部设置的所述固定架数量为两个,所述底座驱动组件与所述固定架数量相同,每个所述底座驱动组件均包括转向拉杆、导向轮和两个大架支臂以及两个车轮,所述转向拉杆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大架支臂连接,两个所述车轮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大架支臂的相离侧,两个所述大架支臂的顶部还与对应的所述固定架共同连接有转向转轴,所述导向轮安装在所述转向拉杆上并沿着所述导向轨移动,其中一个所述底座驱动组件中的两个大架支臂以及两个车轮还共同连接有驱动轴,驱动轴上还设置有行走驱动件,行走驱动件固定安装在对应的所述固定架底端面。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平移驱动组件Ⅰ包括伺服电机Ⅰ和四个导向齿轮Ⅰ,四个所述导向齿轮Ⅰ划分为上下两组,且上下两组所述导向齿轮Ⅰ分别通过其自带的安装座固定在所述移动架上下面的两端,且所有所述导向齿轮Ⅰ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固定架驱动齿条啮合传动,每组两个所述导向齿轮Ⅰ之间均转动连接有横向转杆Ⅰ,所述伺服电机Ⅰ安装在所述移动架内底部一侧,所述伺服电机Ⅰ的输出端间接安装有传动齿轮Ⅰ,底部的所述横向转杆Ⅰ上固定安装有传动齿轮Ⅱ,所述传动齿轮Ⅰ和所述传动齿轮Ⅱ之间连接有传动带Ⅰ,上下两个相对的两个所述导向齿轮Ⅰ外侧均固定有传动齿轮Ⅲ,两个所述传动齿轮Ⅲ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带Ⅱ。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平移驱动组件Ⅱ包括伺服电机Ⅱ和四个导向齿轮Ⅱ,四个所述导向齿轮Ⅱ划分为上下两组,且上下两组所述导向齿轮Ⅱ分别通过其自带的安装座固定在所述滑动架内壁上下面的两端,所述伸缩臂上下外侧均成对连接有与所述导向齿轮Ⅱ齿牙相啮合设置的伸缩驱动齿条,每组两个所述导向齿轮Ⅱ之间均转动连接有横向转杆Ⅱ,所述伺服电机Ⅱ间接安装在所述滑动架内底部一侧,所述伺服电机Ⅱ的输出端间接连接有传动齿轮Ⅳ,下部的所述横向转杆Ⅱ上连接有传动齿轮Ⅴ,所述传动齿轮Ⅳ和所述传动齿轮Ⅴ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带Ⅲ,靠近所述伺服电机Ⅰ的上下两个对应的所述导向齿轮Ⅱ外侧均连接有传动齿轮Ⅵ,两个所述传动齿轮Ⅵ之间共同张紧连接有传动带Ⅳ。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该一种管廊施工二合一辅助搭建设备还包括外模板机构,所述外模板机构包括外墙模板和若干个对拉螺杆,所述外墙模板位于所述已浇筑底板上部外沿,且所述外墙模板和所述模板竖向背方通过等距设置的所述对拉螺杆安装,且每个所述对拉螺杆两端均旋压有螺母。
第二方面,本发明另提供一种管廊施工二合一辅助搭建设备的施工方法,包括上述的管廊施工二合一辅助搭建设备,及以下施工步骤:
S1.接电,将上述所有电器件接通电源;
S2.就位右侧内模板,传动齿轮Ⅰ与传动齿轮Ⅱ通过传动带Ⅰ传动,两个传动齿轮Ⅲ通过传动带Ⅱ传动,启动伺服电机Ⅰ通过其输出端所安装的减速器驱动传动齿轮Ⅰ旋转,即间接使得四个对应的导向齿轮Ⅰ沿着对应的固定架驱动齿条啮合移动,使得移动架与两个固定架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并使得伸缩臂的伸缩端所连接的耳板向外移动,利用外置的吊装设备将内模板机构向下吊装移动,使得模板竖向背方内壁所连接的耳板贴合于伸缩臂的伸缩端所连接的耳板上方,将两个耳板采用螺杆和螺母衔接的形式进行固定,由此完成右侧内模板与多功能车的安装;
S3.安装右侧内模板,利用固定架底部所安装固定的行走驱动件直接带动其所传动连接的驱动轴进行转动,间接使得导向轮沿着所述导向轨去移动,也使得两个固定架底部的两个车轮在已浇筑底板上表面滚动行走,待内模板机构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后,行走驱动件停止驱动操作,两个升降液压杆将其活塞端所对应连接的滑动架上移至合适的位置,再利用伺服电机Ⅱ驱动其通过减速器连接的传动齿轮Ⅳ,由于传动齿轮Ⅳ与传动齿轮Ⅴ之间通过传动带Ⅲ传动连接,两个传动齿轮Ⅵ之间通过传动带Ⅳ传动连接,由此使得四个导向齿轮Ⅱ进行传动,间接使得伸缩臂朝向已浇筑底板的内右壁移动,移动后对应的导墙螺杆与卡接块底部自带有的倒U形缺口相卡接,利用锁紧螺栓朝向卡接块的方向旋进并将其压紧,再利用销轴将翻转板向下旋转,使其与矩形板底端面贴合,然后利用多个拧紧螺栓将矩形板和翻转板固定,旋转调节底座使其下表面与固定底座上表面贴合,由此使得右侧内模板固定在已浇筑底板的右内壁;
S4.就位左侧内模板,与步骤S2的施工步骤相同;
S5.安装左侧内模板,与步骤S3的施工步骤相同;
S6.对接左右内模板,左右内模板安装完成后,其左接头板和右接头板所自带的倾斜面相互贴合,此时利用衔接杆和两端所螺纹安装的压紧螺母将左接头板和右接头板加固,然后将步骤S2和步骤S4中的伸缩臂与相对应的内模板解除连接关系;
S7.重复上述6个步骤依次安装完成第二组左右内模板,将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左模板和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右模板利用调节件加固,加固时候,将正向调节螺杆和反向调节螺杆朝向相对的方向进行移动,使得正向调节螺杆朝向反向调节螺杆的一端旋进套接螺母,由此完成每列相邻模板中的主立柱之间的衔接,即完成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左模板之间的加固和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右模板之间的加固,再重复上述所有步骤即可完成所有内模板的安装与加固;
S8.安装左右外侧模板,利用若干个对拉螺杆将外墙模板和对应的模板竖向背方均贯穿,并采用每个对拉螺杆两端的螺母将其与外墙模板与对应的模板竖向背方的连接位置进行固定,由此完成左右外侧模板的安装;
S9.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沿着外墙模板和侧面模板面板之间的位置以及顶板面板和倒角模板面板的上方进行钢筋绑扎,绑扎完成后采用混凝土进行浇筑成型;
S10.拆卸左侧和右侧内模板,依次将每列中相邻内模板之间的连接关系解除,即使得所有正向调节螺杆和对应的反向调节螺杆的连接关系解除,再依次将左右相邻的左侧内模板和右侧内模板的顶端接头部位的连接关系接触,即拆卸压紧螺母和衔接杆使得左侧内模板所衔接的左接头板和右侧内模板所衔接的右接头板进行分离,依次将相应多功能车中的伸缩臂再次与对应的模板竖向背方连接,由此依次将拆卸的左右内模板随着多功能车移动至合适的位置依次再完成安装或者拆卸收纳;
S11.拆卸左右外侧的模板,依次将每个外墙模板上安装的对拉螺杆拆卸,利用外置的移动功能车将外墙模板移动至合适的位置依次再完成安装或者拆卸收纳,最后解除电源连接关系等待重新安装或者收纳。
本申请适用于中小跨度舱道及底下通道施工,具有以下优点:
保持施工的连续性,施工进度较传统方法加快2-3倍以上,混凝土成型尺寸精准,观感良好,可以实现后续防水、回填、地面恢复或者道路施工项目的提前投入和连续施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管廊施工二合一辅助搭建设备钢筋绑扎完成后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右模板安装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左模板安装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左模板和右模板安装完成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图4中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左模板处理运输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右模板处理运输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浇筑成型后左模板处理拆卸运输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浇筑成型后右模板处理拆卸运输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左模板和右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图10中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左模板从里侧视角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图13中的C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图13中的A-A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相邻左模板拼接后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调节件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多功能车和导向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底座驱动组件和导向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固定架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移动架和伸缩臂连接关系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多功能车和导向轨件之间连接关系的后侧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固定架和底座驱动组件以及导向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移动架和伸缩臂之间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底座驱动组件和固定架以及移动架之间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底座驱动组件和固定架之间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移动架和滑动架以及伸缩臂之间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图27中的D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已浇筑底板;110-导向轨件;111-导向轨安装底座;112-电缆电线收放开闭弹簧;113-导向轨;120-导墙螺杆;20-内模板机构;210-左模板;211-顶板面板;212-倒角模板面板;213-侧面模板面板;214-顶板主龙骨;215-顶板主梁;216-支撑部分;2161-梁柱连接件;2162-主立柱;2163-支腿连接件;21631-矩形板;21632-翻转板;21633-拧紧螺栓;2164-可调节支腿组件;21641-圆柱杆;21642-调节底座;21643-固定底座;2165-微调连接杆;217-模板竖向背方;218-模板水平背方;219-模板竖背肋;230-右模板;240-左侧主梁接头组件;241-左接头板;242-固定板;243-衔接杆;244-压紧螺母;250-右侧主梁接头组件;251-右接头板;260-调节件;261-正向调节螺杆;262-反向调节螺杆;263-主柱连接座;264-连接锁紧螺母;265-套接螺母;266-柱间定距锁紧螺母;267-内丝套管;30-多功能车;310-固定架;320-底座驱动组件;321-转向拉杆;322-导向轮;323-大架支臂;324-车轮;325-转向转轴;330-移动架;340-固定架驱动齿条;350-平移驱动组件Ⅰ;351-伺服电机Ⅰ;352-导向齿轮Ⅰ;353-横向转杆Ⅰ;354-传动齿轮Ⅰ;355-传动齿轮Ⅱ;356-传动带Ⅰ;357-传动齿轮Ⅲ;358-传动带Ⅱ;360-滑动架;370-升降液压杆;380-平移驱动组件Ⅱ;381-伺服电机Ⅱ;382-导向齿轮Ⅱ;383-横向转杆Ⅱ;384-传动齿轮Ⅴ;385-传动带Ⅲ;386-传动齿轮Ⅵ;387-传动带Ⅳ;388-传动齿轮Ⅳ;390-伸缩臂;40-外模板机构;410-外墙模板;420-对拉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为使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管廊施工二合一辅助搭建设备,包括已浇筑底板10和内模板机构20以及多功能车30。
其中,已浇筑底板10为预先浇筑的基层板结构;多功能车30用于协助内模板机构20快速搭建在已浇筑底板10内壁两侧。
请继续参阅图1,已浇筑底板10呈U型状且其与外置的地基土层之间填充有砼垫层,其中,砼垫层可以改善已浇筑底板10的水稳性和抗冻胀能力。已浇筑底板10上表面关于其中轴线对称安装有两条导向轨件110,已浇筑底板10上部相对的两内壁均一一对应等距预埋有导墙螺杆120。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轨件110均包括若干个导向轨安装底座111和电缆电线收放开闭弹簧112,所有导向轨安装底座111均等距固定安装于已浇筑底板10的上表面,具体的,导向轨安装底座111在管廊施工前预先通过膨胀钉固定在已浇筑底板10的上表面。所有电缆电线收放开闭弹簧112与所有导向轨安装底座111一一对应设置且分别固定至对应的导向轨安装底座111上表面一侧,具体的,每个电缆电线收放开闭弹簧112均包括两个板块和两个相互压和接触的弹簧,两个板块采用螺钉与对应的导向轨安装底座111上表面固定,两个弹簧用于压紧多功能车30中所需要对外连接的线缆。所有导向轨安装底座111上共同安装有导向轨113,具体的,导向轨113为矩形条状且与导向轨安装底座111一体成型铸造。
请参阅图1-图17,内模板机构20包括左模板210和右模板230,左模板210和右模板230规格结构均相同且关于已浇筑底板10中心点对称装配,左模板210和右模板230顶部相对侧分别连接有左侧主梁接头组件240和右侧主梁接头组件250,且左模板210和右模板230通过左侧主梁接头组件240和右侧主梁接头组件250实现拼接组合,左模板210包括顶板面板211和倒角模板面板212以及侧面模板面板213,倒角模板面板212两端固定连接至顶板面板211和侧面模板面板213,其中,倒角模板面板212两端与对应的顶板面板211和侧面模板面板213一体成型铸造。顶板面板211底部等距布设有顶板主龙骨214,顶板主龙骨214底部成对安装有顶板主梁215,其中,顶板主龙骨214与顶板面板211和顶板主梁215一体成型塑造。顶板主梁215底端均连接有支撑部分216,支撑部分216底端均与已浇筑底板10上表面活动接触,两个支撑部分216在靠近侧面模板面板213的一侧安装有模板竖向背方217,模板竖向背方217顶端与顶板主梁215对接固定,模板竖向背方217底端均设有卡接块,具体的,模板竖向背方217与卡接块和顶板主梁215均为一体成型铸造。卡接块底部自带有朝向底部完全开通的倒U形缺口与导墙螺杆120相卡接适配,导墙螺杆120上旋紧有活动压紧于卡接块的锁紧螺栓,模板竖向背方217外侧面共同连接有若干组模板水平背方218,模板竖向背方217最外侧所连接的模板水平背方218上还等距固定有模板竖背肋219,具体的,模板水平背方218与模板竖背肋219和模板竖向背方217为一体成型铸造。所有模板竖背肋219共同与侧面模板面板213的里侧面固定连接,在这里,侧面模板面板213与模板竖背肋219为一体成型铸造。
在本实施例中,左侧主梁接头组件240包括左接头板241和固定板242,左接头板241一端与对应的顶板主梁215里端部对接固定,具体的,左接头板241一端与对应的顶板主梁215里端部采用双法兰盘和螺钉螺母对接的方式固定。所左接头板241底部通过螺钉与固定板242衔接,左接头板241上活动贯穿连接有衔接杆243,衔接杆243两端外壁均自带有外螺纹,且利用外螺纹安装有压紧螺母244,右侧主梁接头组件250包括右接头板251,右接头板251一端也与对应的顶板主梁215里端部对接固定,具体的,右接头板251一端与对应的顶板主梁215里端部也采用双法兰盘和螺钉螺母对接的方式固定。右接头板251和左接头板241相对侧均为倾斜设置,且倾斜面活动贴合,衔接杆243一端活动贯穿于右接头板251且衔接杆243两端所连接的压紧螺母244分别活动压紧与左接头板241和右接头板251的相离侧,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右接头板251和左接头板241还共同安装有多个对接螺杆和螺母,以便于进一步对其二者进行加固。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分216包括梁柱连接件2161、主立柱2162、支腿连接件2163和可调节支腿组件2164以及若干个微调连接杆2165,主立柱2162顶端利用梁柱连接件2161与顶板主梁215下表面对接固定,支腿连接件2163包括矩形板21631和翻转板21632,矩形板21631固定连接至主立柱2162底端,且翻转板21632通过销轴沿着矩形板21631一侧边进行活动翻转,并与矩形板21631底端面活动接触,具体的,矩形板21631上表面与主立柱2162底端为一体成型铸造。矩形板21631和翻转板21632二者之间共同可拆式固定有若干个拧紧螺栓21633,可调节支腿组件2164包括圆柱杆21641和调节底座21642,圆柱杆21641顶端与翻转板21632外侧面一体成型铸造,圆柱杆21641底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21643,进一步说,固定底座21643上表面与圆柱杆21641底端面也为一体成型铸造。圆柱杆21641外壁底部自带有外螺纹,调节底座21642自带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且通过其二者的螺旋配合活动贴合于固定底座21643上表面,主立柱2162通过多个等距设置的微调连接杆2165实现与模板竖向背方217的可调式固定,还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微调连接杆2165包括U形的板,此板的两端延伸处一体式设有两个螺杆,两个螺杆共同活动套设有连扳,而连扳与主立柱2162一体式固定,两个螺杆两侧均成对旋接有贴合与连扳两侧的螺母,利用螺母和螺杆的调节关系便于对主立柱2162和模板竖向背方217更好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独立的左模板210和右模板230上的两个主立柱2162之间均连接有主柱固定连杆,具体的,主柱固定连杆两端分别与每个内模板中的两个主立柱2162为一体成型铸造。相邻左模板210和右模板230上两个相对的主立柱2162之间连接有调节件260,调节件260包括正向调节螺杆261、反向调节螺杆262和两个主柱连接座263以及两个连接锁紧螺母264,两个主柱连接座263分别与相对应的两个主立柱2162的相对侧通过螺钉连接,两个连接锁紧螺母264分别与相对应的两个主柱连接座263的相对侧连接,正向调节螺杆261和反向调节螺杆262的相离端分别与两个连接锁紧螺母264旋接,反向调节螺杆262靠近正向调节螺杆261的一端连接有套接螺母265,正向调节螺杆261和反向调节螺杆262通过套接螺母265实现旋转对接,正向调节螺杆261和反向调节螺杆262外壁还均转动连接有柱间定距锁紧螺母266和内丝套管267,柱间定距锁紧螺母266和对应的内丝套管267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1、图18-图28,多功能车30包括固定架310和底座驱动组件320以及移动架330,底座驱动组件320设于固定架310底部并带动其沿着对应的导向轨件110滑动,固定架310内顶部和内底部均成对安装有固定架驱动齿条340,移动架330内底部安装有平移驱动组件Ⅰ350,平移驱动组件Ⅰ350带动移动架330整体沿着两对固定架驱动齿条340平移,移动架330平移的方向与固定架310沿着导向轨件110滑动的方向相互垂直,移动架330外周还套设有上下滑动的滑动架360,移动架330内底部两侧均安装有升降液压杆370,滑动架360借助两个升降液压杆370进行升降,具体的,移动架330上表面另一侧还安装有现有技术中的液压驱动装置用于控制两个升降液压杆370进行同步升降。滑动架360内壁固定安装有平移驱动组件Ⅱ380,且滑动架360借助平移驱动组件Ⅱ380啮合传动有伸缩臂390,且伸缩臂390的伸缩端还与模板竖向背方217内壁可拆式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架330底部设置的固定架310数量为两个,底座驱动组件320与固定架310数量相同,每个底座驱动组件320均包括转向拉杆321、导向轮322和两个大架支臂323以及两个车轮324,转向拉杆321两端分别与两个大架支臂323一体式连接,两个车轮324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大架支臂323的相离侧,两个大架支臂323的顶部还与对应的固定架310共同连接有转向转轴325,导向轮322安装在转向拉杆321上并沿着导向轨113移动,其中一个底座驱动组件320中的两个大架支臂323以及两个车轮324还共同连接有驱动轴,驱动轴上还设置有行走驱动件,行走驱动件固定安装在对应的固定架310底端面,其中,行走驱动件的具体结构及其供电原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平移驱动组件Ⅰ350包括伺服电机Ⅰ351和四个导向齿轮Ⅰ352,四个导向齿轮Ⅰ352划分为上下两组,且上下两组导向齿轮Ⅰ352分别通过其自带的安装座通过螺钉固定在移动架330上下面的两端,且所有导向齿轮Ⅰ352分别与对应的固定架驱动齿条340啮合传动,每组两个导向齿轮Ⅰ352之间均转动连接有横向转杆Ⅰ353,伺服电机Ⅰ351安装在移动架330内底部一侧,具体的,伺服电机Ⅰ351上通过螺钉安装有电机架,电机架利用螺钉固定在移动架330内底部一侧。伺服电机Ⅰ351的输出端间接安装有传动齿轮Ⅰ354,具体的,伺服电机Ⅰ35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减速器,减速器的输出端采用联轴器与轴杆固定,轴杆外端与传动齿轮Ⅰ354中心处一体式固定。底部的横向转杆Ⅰ353上固定安装有传动齿轮Ⅱ355,传动齿轮Ⅰ354和传动齿轮Ⅱ355之间连接有传动带Ⅰ356,上下两个相对的两个导向齿轮Ⅰ352外侧均固定有传动齿轮Ⅲ357,两个传动齿轮Ⅲ357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带Ⅱ358。
在本实施例中,平移驱动组件Ⅱ380包括伺服电机Ⅱ381和四个导向齿轮Ⅱ382,四个导向齿轮Ⅱ382划分为上下两组,且上下两组导向齿轮Ⅱ382分别通过其自带的安装座通过螺钉固定在滑动架360内壁上下面的两端,伸缩臂390上下外侧均成对连接有与导向齿轮Ⅱ382齿牙相啮合设置的伸缩驱动齿条,具体的,伸缩驱动齿条与伸缩臂390为一体式固定。每组两个导向齿轮Ⅱ382之间均转动连接有横向转杆Ⅱ383,伺服电机Ⅱ381间接安装在滑动架360内底部一侧,具体的,伺服电机Ⅱ381上通过螺钉安装有电机架,电机架利用螺钉固定在滑动架360内底部一侧。伺服电机Ⅱ381的输出端间接连接有传动齿轮Ⅳ388,具体的,伺服电机Ⅱ381的输出端也通过联轴器连接有减速器,减速器的输出端也采用联轴器与轴杆固定,轴杆外端与传动齿轮Ⅳ388中心处一体式固定。下部的横向转杆Ⅱ383上连接有传动齿轮Ⅴ384,传动齿轮Ⅳ388和传动齿轮Ⅴ384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带Ⅲ385,靠近伺服电机Ⅰ351的上下两个对应的导向齿轮Ⅱ382外侧均连接有传动齿轮Ⅵ386,两个传动齿轮Ⅵ386之间共同张紧连接有传动带Ⅳ387。
请参阅图1、图5,该一种管廊施工二合一辅助搭建设备还包括外模板机构40,外模板机构40包括外墙模板410和若干个对拉螺杆420,外墙模板410位于已浇筑底板10上部外沿,且外墙模板410和模板竖向背方217通过等距设置的对拉螺杆420安装,且每个对拉螺杆420两端均旋压有螺母。
在这里,管廊施工二合一辅助搭建设备内模板机构20和外模板机构40二者协同工作,利用内模板机构20和外模板机构40形成浇筑空间然后浇筑混凝土,形成支撑体系。
另外,本发明还另提供一种管廊施工二合一辅助搭建设备的施工方法,包括上述的管廊施工二合一辅助搭建设备,及以下施工步骤:
S1.接电,将上述所有电器件接通电源;
S2.就位右侧内模板,传动齿轮Ⅰ354与传动齿轮Ⅱ355通过传动带Ⅰ356传动,两个传动齿轮Ⅲ357通过传动带Ⅱ358传动,启动伺服电机Ⅰ351通过其输出端所安装的减速器驱动传动齿轮Ⅰ354旋转,即间接使得四个对应的导向齿轮Ⅰ352沿着对应的固定架驱动齿条340啮合移动,使得移动架330与两个固定架310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并使得伸缩臂390的伸缩端所连接的耳板向外移动,利用外置的吊装设备将内模板机构20向下吊装移动,使得模板竖向背方217内壁所连接的耳板贴合于伸缩臂390的伸缩端所连接的耳板上方,将两个耳板采用螺杆和螺母衔接的形式进行固定,由此完成右侧内模板与多功能车30的安装;
S3.安装右侧内模板,利用固定架310底部所安装固定的行走驱动件直接带动其所传动连接的驱动轴进行转动,间接使得导向轮322沿着导向轨113去移动,也使得两个固定架310底部的两个车轮324在已浇筑底板10上表面滚动行走,待内模板机构20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后,行走驱动件停止驱动操作,两个升降液压杆370将其活塞端所对应连接的滑动架360上移至合适的位置,再利用伺服电机Ⅱ381驱动其通过减速器连接的传动齿轮Ⅳ388,由于传动齿轮Ⅳ388与传动齿轮Ⅴ384之间通过传动带Ⅲ385传动连接,两个传动齿轮Ⅵ386之间通过传动带Ⅳ387传动连接,由此使得四个导向齿轮Ⅱ382进行传动,间接使得伸缩臂390朝向已浇筑底板10的内右壁移动,移动后对应的导墙螺杆120与卡接块底部自带有的倒U形缺口相卡接,利用锁紧螺栓朝向卡接块的方向旋进并将其压紧,再利用销轴将翻转板21632向下旋转,使其与矩形板21631底端面贴合,然后利用多个拧紧螺栓21633将矩形板21631和翻转板21632固定,旋转调节底座21642使其下表面与固定底座21643上表面贴合,由此使得右侧内模板固定在已浇筑底板10的右内壁;
S4.就位左侧内模板,与步骤S2的施工步骤相同;
S5.安装左侧内模板,与步骤S3的施工步骤相同;
S6.对接左右内模板,左右内模板安装完成后,其左接头板241和右接头板251所自带的倾斜面相互贴合,此时利用衔接杆243和两端所螺纹安装的压紧螺母244将左接头板241和右接头板251加固,然后将步骤S2和步骤S4中的伸缩臂390与相对应的内模板解除连接关系;
S7.重复上述6个步骤依次安装完成第二组左右内模板,将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左模板和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右模板利用调节件260加固,加固时候,将正向调节螺杆261和反向调节螺杆262朝向相对的方向进行移动,使得正向调节螺杆261朝向反向调节螺杆262的一端旋进套接螺母265,由此完成每列相邻模板中的主立柱2162之间的衔接,即完成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左模板之间的加固和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右模板之间的加固,再重复上述所有步骤即可完成所有内模板的安装与加固,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相邻内模板之间的顶板主梁215也可以采用与上述调节件260结构箱体的具体结构进行对接加固,需要拆卸时候再卸下即可;
S8.安装左右外侧模板,利用若干个对拉螺杆420将外墙模板410和对应的模板竖向背方217均贯穿,并采用每个对拉螺杆420两端的螺母将其与外墙模板410与对应的模板竖向背方217的连接位置进行固定,由此完成左右外侧模板的安装;
S9.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沿着外墙模板410和侧面模板面板213之间的位置以及顶板面板211和倒角模板面板212的上方进行钢筋绑扎,绑扎完成后采用混凝土进行浇筑成型;
S10.拆卸左侧和右侧内模板,依次将每列中相邻内模板之间的连接关系解除,即使得所有正向调节螺杆261和对应的反向调节螺杆262的连接关系解除,再依次将左右相邻的左侧内模板和右侧内模板的顶端接头部位的连接关系接触,即拆卸压紧螺母244和衔接杆243使得左侧内模板所衔接的左接头板241和右侧内模板所衔接的右接头板251进行分离,依次将相应多功能车30中的伸缩臂390再次与对应的模板竖向背方217连接,由此依次将拆卸的左右内模板随着多功能车30移动至合适的位置依次再完成安装或者拆卸收纳;
S11.拆卸左右外侧的模板,依次将每个外墙模板410上安装的对拉螺杆420拆卸,利用外置的移动功能车将外墙模板410移动至合适的位置依次再完成安装或者拆卸收纳,最后解除电源连接关系等待重新安装或者收纳。
该管廊施工二合一辅助搭建设备及其施工方法的工作原理:
将本申请中的电器件均接通电源,利用外置的吊装设备将内模板机构20向下吊装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将模板竖向背方217与伸缩臂390的伸缩端固定,由此完成右模板230与多功能车30的安装架设,利用固定架310底部所安装固定的行走驱动件带动底座驱动组件320中的导向轮322沿着导向轨113去移动,待内模板机构20移动至指定的位置后行走驱动件停止驱动操作,两个升降液压杆370此时会将其活塞端所共同连接的滑动架360上移至指定的位置,再利用平移驱动组件Ⅱ380使得伸缩臂390朝向已浇筑底板10的内右壁移动,使得侧面模板面板213与已浇筑底板10的内右壁贴合,对应的导墙螺杆120与卡接块底部自带有的倒U形缺口相卡接并利用锁紧螺栓配合导墙螺杆120压紧卡接块,随后再利用支腿连接件2163将可调节支腿组件2164向下翻转使其与已浇筑底板10的上表面贴合,然后利用多个拧紧螺栓21633将支腿连接件2163中的矩形板21631和翻转板21632位置固定,由此使得右模板230固定在已浇筑底板10的右内壁,再将伸缩臂390与相对应的安装后的内模板解除连接关系,根据上述步骤重复左模板210的就位和安装工作,左右内模板安装完成后利用左侧主梁接头组件240和右侧主梁接头组件250将左右内模板的对接处进行加固,再将伸缩臂390与相对应的安装后的内模板解除连接关系,重复上述步骤依次安装完成第二组左右内模板,将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左模板和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右模板利用调节件260加固,由此完成每列相邻模板中的主立柱2162之间的衔接,即完成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左模板之间的加固和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右模板之间的加固,利用若干个对拉螺杆420配合其两端的螺母将外墙模板410与对应内模板加固,由此完成左右外侧模板的安装,沿着外墙模板410和侧面模板面板213之间的位置以及顶板面板211和倒角模板面板212的上方进行钢筋绑扎,绑扎完成后采用混凝土进行浇筑成型,之后先依次将每列中相邻内模板之间的连接关系解除,再依次将左右相邻的左侧内模板和右侧内模板的顶端接头部位的连接关系解除,然后依次将相应多功能车30中的伸缩臂390再次与对应的模板竖向背方217连接,再将压紧在卡接块上的锁紧螺栓卸下,由此便可依次将拆卸的左右内模板随着多功能车30移动至指定的位置依次再完成安装或者拆卸收纳,再将每个外墙模板410上安装的对拉螺杆420拆卸,利用外置的移动功能车将外墙模板410移动至合适的位置依次再完成安装或者拆卸收纳,最后解除电源连接关系等待重新安装或者收纳,如此方便快速实现管廊的分段式快速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机械结构和驱动结构的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升降液压杆370和本申请中的电器件的供电及其使用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管廊施工二合一辅助搭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已浇筑底板(10),所述已浇筑底板(10)呈U型状且其与外置的地基土层之间填充有砼垫层,所述已浇筑底板(10)上表面关于其中轴线对称安装有两条导向轨件(110),所述已浇筑底板(10)上部相对的两内壁均一一对应等距预埋有导墙螺杆(120);
内模板机构(20),所述内模板机构(20)包括左模板(210)和右模板(230),所述左模板(210)和右模板(230)规格结构均相同且关于所述已浇筑底板(10)中心点对称装配,所述左模板(210)和所述右模板(230)顶部相对侧分别连接有左侧主梁接头组件(240)和右侧主梁接头组件(250),且所述左模板(210)和所述右模板(230)通过所述左侧主梁接头组件(240)和右侧主梁接头组件(250)实现拼接组合,所述左模板(210)包括顶板面板(211)和倒角模板面板(212)以及侧面模板面板(213),所述倒角模板面板(212)两端固定连接至所述顶板面板(211)和所述侧面模板面板(213),所述顶板面板(211)底部等距布设有顶板主龙骨(214),所述顶板主龙骨(214)底部成对安装有顶板主梁(215),所述顶板主梁(215)底端均连接有支撑部分(216),所述支撑部分(216)底端均与所述已浇筑底板(10)上表面活动接触,两个所述支撑部分(216)在靠近所述侧面模板面板(213)的一侧安装有模板竖向背方(217),所述模板竖向背方(217)顶端与所述顶板主梁(215)对接固定,所述模板竖向背方(217)底端均设有卡接块,卡接块底部自带有朝向底部完全开通的倒U形缺口与所述导墙螺杆(120)相卡接适配,所述导墙螺杆(120)上旋紧有活动压紧于卡接块的锁紧螺栓,所述模板竖向背方(217)外侧面共同连接有若干组模板水平背方(218),所述模板竖向背方(217)最外侧所连接的所述模板水平背方(218)上还等距固定有模板竖背肋(219),所有所述模板竖背肋(219)共同与侧面模板面板(213)的里侧面固定连接;
多功能车(30),所述多功能车(30)包括固定架(310)和底座驱动组件(320)以及移动架(330),所述底座驱动组件(320)设于所述固定架(310)底部并带动其沿着对应的所述导向轨件(110)滑动,所述固定架(310)内顶部和内底部均成对安装有固定架驱动齿条(340),所述移动架(330)内底部安装有平移驱动组件Ⅰ(350),所述平移驱动组件Ⅰ(350)带动所述移动架(330)整体沿着两对所述固定架驱动齿条(340)平移,所述移动架(330)平移的方向与所述固定架(310)沿着所述导向轨件(110)滑动的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移动架(330)外周还套设有上下滑动的滑动架(360),所述移动架(330)内底部两侧均安装有升降液压杆(370),所述滑动架(360)借助两个所述升降液压杆(370)进行升降,所述滑动架(360)内壁固定安装有平移驱动组件Ⅱ(380),且所述滑动架(360)借助所述平移驱动组件Ⅱ(380)啮合传动有伸缩臂(390),且所述伸缩臂(390)的伸缩端还与所述模板竖向背方(217)内壁可拆式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施工二合一辅助搭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轨件(110)均包括若干个导向轨安装底座(111)和电缆电线收放开闭弹簧(112),所有所述导向轨安装底座(111)均等距固定安装于所述已浇筑底板(10)的上表面,所有所述电缆电线收放开闭弹簧(112)与所有所述导向轨安装底座(111)一一对应设置且分别固定至对应的所述导向轨安装底座(111)上表面一侧,所有所述导向轨安装底座(111)上共同安装有导向轨(1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施工二合一辅助搭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主梁接头组件(240)包括左接头板(241)和固定板(242),所述左接头板(241)一端与对应的所述顶板主梁(215)里端部对接固定,所左接头板(241)底部通过螺钉与所述固定板(242)衔接,所述左接头板(241)上贯穿连接有衔接杆(243),所述衔接杆(243)两端外壁均自带有外螺纹,且利用外螺纹安装有压紧螺母(244),所述右侧主梁接头组件(250)包括右接头板(251),所述右接头板(251)一端也与对应的所述顶板主梁(215)里端部对接固定,所述右接头板(251)和所述左接头板(241)相对侧均为倾斜设置,且倾斜面活动贴合,所述衔接杆(243)一端活动贯穿于所述右接头板(251)且所述衔接杆(243)两端所连接的压紧螺母(244)分别活动压紧与所述左接头板(241)和右接头板(251)的相离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施工二合一辅助搭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分(216)包括梁柱连接件(2161)、主立柱(2162)、支腿连接件(2163)和可调节支腿组件(2164)以及若干个微调连接杆(2165),所述主立柱(2162)顶端利用所述梁柱连接件(2161)与所述顶板主梁(215)下表面对接固定,所述支腿连接件(2163)包括矩形板(21631)和翻转板(21632),所述矩形板(21631)固定连接至所述主立柱(2162)底端,且所述翻转板(21632)通过销轴沿着所述矩形板(21631)一侧边进行活动翻转,并与所述矩形板(21631)底端面活动接触,所述矩形板(21631)和翻转板(21632)二者之间共同可拆式固定有若干个拧紧螺栓(21633),所述可调节支腿组件(2164)包括圆柱杆(21641)和调节底座(21642),所述圆柱杆(21641)顶端与所述翻转板(21632)外侧面一体成型铸造,所述圆柱杆(21641)底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21643),所述圆柱杆(21641)外壁底部自带有外螺纹,所述调节底座(21642)自带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且通过其二者的螺旋配合活动贴合于所述固定底座(21643)上表面,所述主立柱(2162)通过多个等距设置的所述微调连接杆(2165)实现与所述模板竖向背方(217)的可调式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廊施工二合一辅助搭建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独立的所述左模板(210)和所述右模板(230)上的两个所述主立柱(2162)之间均连接有主柱固定连杆,相邻所述左模板(210)和所述右模板(230)上两个相对的所述主立柱(2162)之间连接有调节件(260),所述调节件(260)包括正向调节螺杆(261)、反向调节螺杆(262)和两个主柱连接座(263)以及两个连接锁紧螺母(264),两个所述主柱连接座(263)分别与相对应的两个所述主立柱(2162)的相对侧连接,两个所述连接锁紧螺母(264)分别与相对应的两个所述主柱连接座(263)的相对侧连接,所述正向调节螺杆(261)和所述反向调节螺杆(262)的相离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锁紧螺母(264)旋接,所述反向调节螺杆(262)靠近所述正向调节螺杆(261)的一端连接有套接螺母(265),所述正向调节螺杆(261)和所述反向调节螺杆(262)通过所述套接螺母(265)实现旋转对接,所述正向调节螺杆(261)和所述反向调节螺杆(262)外壁还均转动连接有柱间定距锁紧螺母(266)和内丝套管(267),所述柱间定距锁紧螺母(266)和对应的内丝套管(267)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廊施工二合一辅助搭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架(330)底部设置的所述固定架(310)数量为两个,所述底座驱动组件(320)与所述固定架(310)数量相同,每个所述底座驱动组件(320)均包括转向拉杆(321)、导向轮(322)和两个大架支臂(323)以及两个车轮(324),所述转向拉杆(321)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大架支臂(323)连接,两个所述车轮(324)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大架支臂(323)的相离侧,两个所述大架支臂(323)的顶部还与对应的所述固定架(310)共同连接有转向转轴(325),所述导向轮(322)安装在所述转向拉杆(321)上并沿着所述导向轨(113)移动,其中一个所述底座驱动组件(320)中的两个大架支臂(323)以及两个车轮(324)还共同连接有驱动轴,驱动轴上还设置有行走驱动件,行走驱动件固定安装在对应的所述固定架(310)底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施工二合一辅助搭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驱动组件Ⅰ(350)包括伺服电机Ⅰ(351)和四个导向齿轮Ⅰ(352),四个所述导向齿轮Ⅰ(352)划分为上下两组,且上下两组所述导向齿轮Ⅰ(352)分别通过其自带的安装座固定在所述移动架(330)上下面的两端,且所有所述导向齿轮Ⅰ(352)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固定架驱动齿条(340)啮合传动,每组两个所述导向齿轮Ⅰ(352)之间均转动连接有横向转杆Ⅰ(353),所述伺服电机Ⅰ(351)安装在所述移动架(330)内底部一侧,所述伺服电机Ⅰ(351)的输出端间接安装有传动齿轮Ⅰ(354),底部的所述横向转杆Ⅰ(353)上固定安装有传动齿轮Ⅱ(355),所述传动齿轮Ⅰ(354)和所述传动齿轮Ⅱ(355)之间连接有传动带Ⅰ(356),上下两个相对的两个所述导向齿轮Ⅰ(352)外侧均固定有传动齿轮Ⅲ(357),两个所述传动齿轮Ⅲ(357)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带Ⅱ(35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管廊施工二合一辅助搭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驱动组件Ⅱ(380)包括伺服电机Ⅱ(381)和四个导向齿轮Ⅱ(382),四个所述导向齿轮Ⅱ(382)划分为上下两组,且上下两组所述导向齿轮Ⅱ(382)分别通过其自带的安装座固定在所述滑动架(360)内壁上下面的两端,所述伸缩臂(390)上下外侧均成对连接有与所述导向齿轮Ⅱ(382)齿牙相啮合设置的伸缩驱动齿条,每组两个所述导向齿轮Ⅱ(382)之间均转动连接有横向转杆Ⅱ(383),所述伺服电机Ⅱ(381)间接安装在所述滑动架(360)内底部一侧,所述伺服电机Ⅱ(381)的输出端间接连接有传动齿轮Ⅳ(388),下部的所述横向转杆Ⅱ(383)上连接有传动齿轮Ⅴ(384),所述传动齿轮Ⅳ(388)和所述传动齿轮Ⅴ(384)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带Ⅲ(385),靠近所述伺服电机Ⅰ(351)的上下两个对应的所述导向齿轮Ⅱ(382)外侧均连接有传动齿轮Ⅵ(386),两个所述传动齿轮Ⅵ(386)之间共同张紧连接有传动带Ⅳ(38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施工二合一辅助搭建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模板机构(40),所述外模板机构(40)包括外墙模板(410)和若干个对拉螺杆(420),所述外墙模板(410)位于所述已浇筑底板(10)上部外沿,且所述外墙模板(410)和所述模板竖向背方(217)通过等距设置的所述对拉螺杆(420)安装,且每个所述对拉螺杆(420)两端均旋压有螺母。
10.一种管廊施工二合一辅助搭建设备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管廊施工二合一辅助搭建设备,及以下施工步骤:
S1.接电,将上述所有电器件接通电源;
S2.就位右侧内模板,传动齿轮Ⅰ(354)与传动齿轮Ⅱ(355)通过传动带Ⅰ(356)传动,两个传动齿轮Ⅲ(357)通过传动带Ⅱ(358)传动,启动伺服电机Ⅰ(351)通过其输出端所安装的减速器驱动传动齿轮Ⅰ(354)旋转,即间接使得四个对应的导向齿轮Ⅰ(352)沿着对应的固定架驱动齿条(340)啮合移动,使得移动架(330)与两个固定架(310)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并使得伸缩臂(390)的伸缩端所连接的耳板向外移动,利用外置的吊装设备将内模板机构(20)向下吊装移动,使得模板竖向背方(217)内壁所连接的耳板贴合于伸缩臂(390)的伸缩端所连接的耳板上方,将两个耳板采用螺杆和螺母衔接的形式进行固定,由此完成右侧内模板与多功能车(30)的安装;
S3.安装右侧内模板,利用固定架(310)底部所安装固定的行走驱动件直接带动其所传动连接的驱动轴进行转动,间接使得导向轮(322)沿着所述导向轨(113)去移动,也使得两个固定架(310)底部的两个车轮(324)在已浇筑底板(10)上表面滚动行走,待内模板机构(20)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后,行走驱动件停止驱动操作,两个升降液压杆(370)将其活塞端所对应连接的滑动架(360)上移至合适的位置,再利用伺服电机Ⅱ(381)驱动其通过减速器连接的传动齿轮Ⅳ(388),由于传动齿轮Ⅳ(388)与传动齿轮Ⅴ(384)之间通过传动带Ⅲ(385)传动连接,两个传动齿轮Ⅵ(386)之间通过传动带Ⅳ(387)传动连接,由此使得四个导向齿轮Ⅱ(382)进行传动,间接使得伸缩臂(390)朝向已浇筑底板(10)的内右壁移动,移动后对应的导墙螺杆(120)与卡接块底部自带有的倒U形缺口相卡接,利用锁紧螺栓朝向卡接块的方向旋进并将其压紧,再利用销轴将翻转板(21632)向下旋转,使其与矩形板(21631)底端面贴合,然后利用多个拧紧螺栓(21633)将矩形板(21631)和翻转板(21632)固定,旋转调节底座(21642)使其下表面与固定底座(21643)上表面贴合,由此使得右侧内模板固定在已浇筑底板(10)的右内壁;
S4.就位左侧内模板,与步骤S2的施工步骤相同;
S5.安装左侧内模板,与步骤S3的施工步骤相同;
S6.对接左右内模板,左右内模板安装完成后,其左接头板(241)和右接头板(251)所自带的倾斜面相互贴合,此时利用衔接杆(243)和两端所螺纹安装的压紧螺母(244)将左接头板(241)和右接头板(251)加固,然后将步骤S2和步骤S4中的伸缩臂(390)与相对应的内模板解除连接关系;
S7.重复上述6个步骤依次安装完成第二组左右内模板,将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左模板和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右模板利用调节件(260)加固,加固时候,将正向调节螺杆(261)和反向调节螺杆(262)朝向相对的方向进行移动,使得正向调节螺杆(261)朝向反向调节螺杆(262)的一端旋进套接螺母(265),由此完成每列相邻模板中的主立柱(2162)之间的衔接,即完成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左模板之间的加固和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右模板之间的加固,再重复上述所有步骤即可完成所有内模板的安装与加固;
S8.安装左右外侧模板,利用若干个对拉螺杆(420)将外墙模板(410)和对应的模板竖向背方(217)均贯穿,并采用每个对拉螺杆(420)两端的螺母将其与外墙模板(410)与对应的模板竖向背方(217)的连接位置进行固定,由此完成左右外侧模板的安装;
S9.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沿着外墙模板(410)和侧面模板面板(213)之间的位置以及顶板面板(211)和倒角模板面板(212)的上方进行钢筋绑扎,绑扎完成后采用混凝土进行浇筑成型;
S10.拆卸左侧和右侧内模板,依次将每列中相邻内模板之间的连接关系解除,即使得所有正向调节螺杆(261)和对应的反向调节螺杆(262)的连接关系解除,再依次将左右相邻的左侧内模板和右侧内模板的顶端接头部位的连接关系接触,即拆卸压紧螺母(244)和衔接杆(243)使得左侧内模板所衔接的左接头板(241)和右侧内模板所衔接的右接头板(251)进行分离,依次将相应多功能车(30)中的伸缩臂(390)再次与对应的模板竖向背方(217)连接,由此依次将拆卸的左右内模板随着多功能车(30)移动至合适的位置依次再完成安装或者拆卸收纳;
S11.拆卸左右外侧的模板,依次将每个外墙模板(410)上安装的对拉螺杆(420)拆卸,利用外置的移动功能车将外墙模板(410)移动至合适的位置依次再完成安装或者拆卸收纳,最后解除电源连接关系等待重新安装或者收纳。
CN202210043280.9A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管廊施工二合一辅助搭建设备及其施工方法 Withdrawn CN1142326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43280.9A CN114232684A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管廊施工二合一辅助搭建设备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43280.9A CN114232684A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管廊施工二合一辅助搭建设备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32684A true CN114232684A (zh) 2022-03-25

Family

ID=80746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43280.9A Withdrawn CN114232684A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管廊施工二合一辅助搭建设备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3268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5295A (zh) * 2022-08-23 2022-09-20 江苏龙绘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落地式脚手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5295A (zh) * 2022-08-23 2022-09-20 江苏龙绘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落地式脚手架
CN115075295B (zh) * 2022-08-23 2022-11-15 江苏龙绘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落地式脚手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66160A1 (zh) 用于波形钢腹板组合结构梁桥的短线匹配预制模板系统
CN110424636B (zh) 装配式建筑转换层预留套管插筋定位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03556817A (zh) 一种应用侧墙台车的侧墙混凝土施工方法
CN106223980B (zh) 一种隧道水沟电缆槽施工台车的施工方法
CN106013233A (zh) 用于地下管廊现浇施工的滑移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04436411U (zh) 一种用于大跨段隧道的衬砌台车
CN114182952A (zh) 一种预制构件模架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07326930A (zh) 一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现场快速成型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11119071A (zh) 混凝土预制节段箱梁拼装施工方法
CN114232684A (zh) 一种管廊施工二合一辅助搭建设备及其施工方法
CN115233819A (zh) 一种装配式拉筋钢管混凝土连接结构
CN111472540A (zh) 适用于池壁混凝土浇筑的一体化模架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9629439B (zh) 一种独塔斜拉桥施工方法
CN212602474U (zh) 一种装配式桥梁的预制盖梁模板
CN109797657B (zh) 现浇桥梁模板支架体系装置及桥梁现浇施工方法
CN110700418B (zh) 一种叠合板安装台车配合塔吊安装叠合板的施工工艺
CN117026829A (zh) 一种用于山岭地区高桥墩梁板架设的提梁设备
CN106013234B (zh) 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
CN212335790U (zh) 一种大悬臂盖梁施工台车
CN113771204A (zh) 一种预制箱梁的循环生产方法及箱梁模板装置
CN212003212U (zh) 一种多种变截面暗挖隧道二衬快速施工结构
CN111391074B (zh) 沉管隧道中腔模板体系及施工方法
CN207244659U (zh) 一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现场快速成型机
JPH0143086B2 (zh)
CN206785405U (zh) 一种用于隧道沟槽施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