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25185B - 给药球囊及给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给药球囊及给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25185B
CN114225185B CN202111304278.4A CN202111304278A CN114225185B CN 114225185 B CN114225185 B CN 114225185B CN 202111304278 A CN202111304278 A CN 202111304278A CN 114225185 B CN114225185 B CN 1142251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loon
channel
drug
drug delivery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042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25185A (zh
Inventor
杨武锋
黄君仪
张志军
李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Bom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Bom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Bom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Bom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0427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251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25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251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251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251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A61M25/1018Balloon inflating or inflation-control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A61M25/1011Multiple balloon cath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A61M25/104Balloon catheters used for angioplas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9/00Dilators with or without means for introducing media, e.g. remedies
    • A61M29/02Dilators made of swellable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025/0183Rapid exchange or monorail cath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A61M25/1011Multiple balloon catheters
    • A61M2025/1013Multiple balloon catheters with concentrically mounted balloons, e.g. being independently inflat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A61M2025/1043Balloon catheters with special features or adapted for special applications
    • A61M2025/105Balloon catheters with special features or adapted for special applications having a balloon suitable for drug delivery, e.g. by using holes for delivery, drug coating or membra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23Drug applicators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3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having a lume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给药球囊及给药装置,给药球囊包括:球囊主体,包括第一球囊和收容于第一球囊内的第二球囊,第一球囊的侧壁上开设有释药孔,第一球囊与第二球囊之间设有用于收容药物的第一腔室,第一腔室通过释药孔与外界相连通,第二球囊内形成用于充泄压的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互不连通;微针结构,固定连接于第一球囊,包括设于释药孔的正上方或设于释药孔的旁侧的微针,且在微针设于释药孔的正上方时,微针上设有与释药孔连通的释药通道。上述给药球囊可减少药物在介入过程中的损耗,提高到达病灶处的药物浓度及转载效率,给药均匀;药物被注入血管内壁,维持时间长,并可调整药物使用量,保证良好治疗效果。

Description

给药球囊及给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给药球囊及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血管介入治疗是进行血管狭窄病变血运重建治疗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在血管介入治疗中,通常使用球囊导管作为主要的血管介入治疗器械。
目前通过球囊给药的产品主要包括药物洗脱球囊和注射给药球囊,传统的药物洗脱球囊中药物通常固载在球囊表面,通过与血管内壁的短暂接触以达到给药目的,存在球囊表面的药物在介入过程中损耗严重、与血管壁接触时间短、药物利用效率低等问题;而注射给药球囊多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立的金属微针刺入血管内壁以达到给药目的,由于受到微针的数量和分布限制,需要多次调整微针的位置,难以同时给药多个部位且给药不均匀,此外,多次的注射增加了手术时长和病人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给药球囊及给药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药物球囊在介入过程中药物损耗严重、贴壁时间短、给药不均匀且转载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给药球囊,所述给药球囊包括:
球囊主体,所述球囊主体包括第一球囊和收容于所述第一球囊内的第二球囊,所述第一球囊的侧壁上开设有释药孔,所述第一球囊与所述第二球囊之间设有用于收容药物的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通过所述释药孔与外界相连通,所述第二球囊内形成用于充泄压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互不连通;
微针结构,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球囊,所述微针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释药孔的正上方或设于所述释药孔的旁侧的微针,且在所述微针设于所述释药孔的正上方时,所述微针上设有与所述释药孔连通的释药通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球囊为非顺应性囊体,所述第二球囊为半顺应性囊体或顺应性囊体;
所述给药球囊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给药球囊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球囊处于折叠状态且覆盖所述微针;当所述给药球囊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球囊膨胀并带动所述第一球囊展开,所述微针凸出于所述第一球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微针结构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微针结构间隔分布,所述微针结构包括高分子聚合物、无机硅和金属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每个所述微针结构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球囊外侧壁的基板,所述基板上开设有与所述释药孔相连通的贯穿孔。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基板沿所述球囊主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多个所述基板沿所述球囊主体的轴向均匀分布。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基板上包括多个所述微针,所述微针呈阵列分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释药通道与对应所述微针的中轴线重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微针的高度为0.05mm-1mm。
上述给药球囊可通过微针刺入血管内壁,由于充压的第二球囊在膨胀后会挤压第一腔室,在压力的作用下,收容于第一腔室内的药物经由释药孔并通过微针上释药通道注射或通过微针与血管内壁的间隙渗入到血管壁中,减少药物在介入过程中的损耗,提高到达病灶处的药物浓度及转载效率,给药均匀;此外,药物被注入血管内壁,药物的维持时间更长,并可调整药物使用量,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药物球囊在介入过程中药物损耗严重、贴壁时间短、给药不均匀且转载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给药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给药球囊;
连接于所述给药球囊端部的连接导管,所述连接导管包括互不连通且平行设置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连通于所述第一腔室并用于输运药物,所述第二通道连通于所述第二腔室并用于流通充泄压用的液体;及,
内部可用于放置导丝的内管,所述内管依次穿设部分所述连接导管及所述给药球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至少共用部分侧壁,且所述内管穿设于所述第二通道的外侧壁,且依次收容于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二腔室。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导管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给药球囊的端部,所述连接导管的另一端连接于Y形底座,所述Y形底座包括注射通道和液体通道,所述注射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所述液体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相连通。
上述给药装置可通过内管导丝腔内导丝的指引作用将给药球囊输运至病灶处,通过第一通道输运药物至第一腔室,并通过第二通道流通液体以实现第二球囊的膨胀,利用微针使药物进入血管壁中达到给药目的,减少药物在介入过程中的损耗,提高到达病灶处的药物浓度及转载效率,给药均匀;此外,药物被注入血管内壁,药物的维持时间更长,并可调整药物使用量,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药物球囊在介入过程中药物损耗严重、贴壁时间短、给药不均匀且转载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给药球囊在第二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给药球囊中微针结构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微针结构中单个微针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给药球囊在第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给药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给药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所示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6中B所示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5中连接导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给药球囊中微针结构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微针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100、给药球囊;
10、球囊主体;11、第一球囊;111、第一腔室;12、第二球囊;121、第二腔室;13、释药孔;
20、微针结构;21、微针;211、释药通道;22、基板;23、贯穿孔;
200、给药装置;
30、连接导管;31、第一通道;32、第二通道;
40、内管;41、导丝腔;
50、Y形底座;51、注射通道;52、液体通道;
60、显影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给药球囊,可通过压力注射药物到血管壁中以达到给药目的,用于介入治疗血管治病,防止治疗后血管再狭窄。
请参考图1至图4,给药球囊100包括球囊主体10和微针结构20。球囊主体10包括第一球囊11和收容于第一球囊11内的第二球囊12。可以理解,为了适应血管内环境和病灶的具体情况,给药球囊在释药时的形状可为圆柱体或球体,以实现球囊主体与血管内壁的紧密接触。
第一球囊11的侧壁上开设有释药孔13,第一球囊11与第二球囊12之间设有用于收容药物的第一腔室111,第一腔室111通过释药孔13与外界相连通,则收容于第一腔室111内的药物也可在后续压力的作用下,通过释药孔12进入外部环境,实现给药。
第二球囊12内形成用于充泄压的第二腔室121,以使第二球囊12在充泄压时膨胀或收缩,第一腔室111与第二腔室121互不连通,则第二球囊12膨胀时可挤压第一腔室111,由于释药孔13与外界相连通,则第二球囊12可促使第一腔室111内的药物经由释药孔13往外释出。
微针结构20固定连接于第一球囊11,微针结构20包括设于释药孔13的正上方的微针21,且微针21上设有与释药孔13连通的释药通道211。
可以理解,药物为速溶型药物,且药物的形态可以是粉末、微球、涂层等,亦可为药物溶液。药物可提前装载在第一腔室111内,后通过注射通道51注射溶剂溶解。亦可开始治疗后将药物溶液从注射通道51注入。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在此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微针21和球囊主体10的表面均覆有亲水涂层,具备较强的润滑作用,可减小介入过程中对病人血管内壁的摩擦,减少血管内壁损伤的几率。
上述给药球囊100可通过微针21刺入血管内壁,由于充压的第二球囊12在膨胀后会挤压第一腔室111,在压力的作用下,收容于第一腔室111内的药物经由释药孔13并通过微针21上释药通道211注射到血管壁中,减少药物在介入过程中的损耗,提高到达病灶处的药物浓度及转载效率,给药均匀;此外,药物被注入血管内壁,药物的维持时间更长,并可调整药物使用量,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药物球囊在介入过程中药物损耗严重、贴壁时间短、给药不均匀且转载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至图4,第一球囊11为非顺应性囊体,第二球囊12为半顺应性囊体或顺应性囊体,如此,随着扩张压力的增大,第二球囊12的直径变化比第一球囊11的直径变化明显;给药球囊100包括第一状态(图4所示)和第二状态(图1所示),当给药球囊1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球囊11处于折叠状态且覆盖微针21;当给药球囊1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球囊12膨胀并带动第一球囊11展开,微针21凸出于第一球囊11。如此,可在给药球囊100处于第一状态时,将给药球囊100输送入病灶处,由于第一球囊11处于折叠状态且覆盖微针21,介入过程中不会损伤血管;且在第二球囊12泄压后,第一球囊11恢复折叠状态,带动微针21撤出血管壁并覆盖微针21,避免给药球囊100撤出过程中损伤血管,也可避免微针21留在血管壁中,提升操作过程的安全性。
可以理解,在第二状态下,当第一球囊11完全展开后,随着第二球囊12的继续膨胀,由于第一球囊11的直径变化比第二球囊12变化小,压力作用下挤压第一腔室111内的药物通过释药孔13并经由释药通道211注射进入血管内壁,完成给药。
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球囊折叠机实现第一球囊11的原始折叠状态,由于球囊折叠的记忆性,在第二球囊12泄压后,第一球囊11会恢复折叠状态,如此,可保证第一球囊11有效地覆盖微针21。请参考图3,第一球囊11在折叠状态时包括三个T形的球囊瓣,可以理解,球囊瓣的形状及数量并不唯一,可根据球囊折叠机进行目标形状的制备,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考图1至图4,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微针结构20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微针结构20间隔分布;每个微针结构20还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一球囊11外侧壁的基板22,基板22上开设有与释药孔13相连通的贯穿孔23,微针21位于贯穿孔23的正上方。如此,可先于基板22上模板化制备微针21,并将微针21同基板22一起固定在第一球囊11上,与直接在第一球囊11上固定微针21的操作相比,降低操作难度,节省制备成本。
其中,微针21和基板22可由高分子聚合物、无机硅、金属等材料加工而成,即微针结构20包括高分子聚合物、无机硅和金属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基板22的数量和形状可根据需要自行设定,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考图3,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释药通道211与对应微针21的中轴线重合。如此,可保证药物从微针21的针尖处释入血管内壁,避免针尖进入血管内壁时,释药通道211的出口未进入血管内壁,无法准确释药的情况,且可降低操作的难度性。
在本实施例中,微针21和基板22可通过粘结剂、焊接等工艺固定为一体,然后可再通过粘结剂、焊接等工艺直接固定安装在第一球囊11的外侧壁上,然后通过激光打孔一次性在微针21开设出释药通道211、在基板22上开设于贯穿孔23、在第一球囊11上开设于释药孔13,如此,释药孔13、贯穿孔23及释药通道211沿同一方向相连通,可保证后续释药过程的稳定性。
其中,经过激光打孔工艺所得到的释药通道211、贯穿孔23和释药孔13的孔径较小,需要一定的压力超过压力阈值时才能释放药物。如此,可保证释药量的准确性,防止药物提前泄露。
可以理解,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释药通道211也可设于对应微针21中轴线的周侧,但不限于此。
请参考图1和图2,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基板22沿球囊主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多个基板22沿球囊主体10的轴向均匀分布。如此,基板22与球囊主体10之间的连接可保证基板22上微针结构20均匀分布在球囊主体10的轴向上,以提高后续释药的均匀性。
在本实施例中,三个基板22沿球囊主体10的轴向均匀分布,如此,基板22上的微针21可以在血管内壁的不同位置、多角度同时刺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基板22的长度可随球囊主体10进行改变;此外,基板22的形状和数量也可自行设定,在此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基板22也可沿球囊主体10的轴向设置,对应地,多个基板22应沿球囊主体10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同样可实现均匀释药。
请参考图1、图2和图4,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基板22上包括多个微针21。如此,基板22上微针21的数量众多,提高了微针21分布的广度和密度,可实现同一时间多点位的同时给药,提升给药的均匀性,治疗更加有效,可达到更好的防止再次狭窄的治疗效果。
其中,微针21可呈1列、16行阵列分布。可以理解,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每个基板22上的微针21可成其他的N×M阵列分布,只需保证N和M为正整数,且N和M不同时为1即可。如此,可根据需求设计合适数量及阵列形状分布的微针21,以满足特异性需求。例如,同一基板22上微针21呈4列,16行分布。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微针21的高度为0.5mm-1mm。根据不同部位血管调整微针21的高度,如此可保证微针21只是刺入血管内壁的内膜或中膜,而不会刺穿血管壁,减小医生的操作风险,并保障患者的安全。
可以理解,微针21靠近第一球囊11的端部直径大于针尖的直径,如此,既方便微针21的针尖刺入血管内壁,也可保证微针21与第一球囊11或基板22之间的连接稳固。
第二方面,请参考图5至图9,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给药装置200,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给药球囊100、连接于给药球囊100端部的连接导管30及内管40;连接导管30包括互不连通且平行设置的第一通道31和第二通道32,第一通道31连通于第一腔室111并用于输运药物,第二通道32连通于第二腔室121并用于流通充泄压用的液体;内管40的内部可用于放置导丝,内管40依次穿设部分连接导管30及给药球囊100。
可以理解,内管40可对给药球囊100起到支撑作用,内管40的内部形成用于放置导丝的导丝腔41,导丝用于引导给药球囊100进入血管并输运至病灶处,且内管40远离连接导管30的一端头部开设有孔,以使导丝可穿设其中。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至图8,连接导管30的一端套设于给药球囊100的端部,连接导管30的另一端连接于Y形底座50,Y形底座50包括注射通道51和液体通道52,注射通道51与第一通道31相连通,液体通道52与第二通道32相连通。如此,药物可经由注射通道51至第一通道31至第一腔室111,并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以满足不同的临床效果;充泄压用液体可经由液体通道52至第二通道32至第二腔室121,以实现第二腔室121内的充泄压,两者互不影响,均可独立进行。
其中,连接导管30的端部插设于Y形底座50,并分别使第一通道31与注射通道51连通,第二通道32与液体通道52连通,为了保证接合处的密封性,还可使用UV胶涂覆在结合处,以进行密封隔离。可以理解,连接导管30与Y形底座50连接的一端也可通过一体成型的工艺制备,在此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Y形底座50置于患者体外,且Y形底座50的注射通道51的开口处可设有阀门,用于通入目标量的药物后,关闭注射通道51,方便后续液体通道52的注液,以实现充压。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7、图8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31和第二通道32至少共享部分侧壁,内管40经由连接导管30的外侧壁进入第二通道32,即内管40通过第二通道32的外侧壁进入第二通道32,并依次收容于第二通道32和第二腔室121。如此,内管40的设置不影响第一通道31及第一腔室111内药物的流动,且可减小给药装置200的结构体积,方便给药装置200进入血管内部。
具体地,请参考图8,连接导管30的横截面为“8”字形,内管40的横截面收容于第二通道32内。可以理解,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通道31可共用第二通道32的全部侧壁,此时第二通道32可收容于第一通道31内,且导丝腔41收容于第二通道32内,连接导管30的横截面为三个同心环。
请参考图1和图5,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给药装置200还包括显影件60,显影件60设于第二腔室121内,且固定连接于内管40,如此,可通过显影件60判断内管40及套设于内管40上的球囊主体10在血管内的位置,从而方便医生判断给药球囊100是否到达目标病灶处,从而提高释药的位置精准性。
在本实施例中,显影件60包括两个套设在内管40上的显影环,且两个显影环分别位于沿球囊主体10长度方向的两端,方便医生根据病灶处的情况,对球囊主体10的具体放置位置进行调整。可以理解,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显影件60也可为固定连接于内管40内壁或外壁的显影点,在此不做限制。
上述给药装置200的使用方法为:通过导丝将处于第一状态的给药球囊100输运至病灶处,由于折叠状态的第一球囊11覆盖微针21,不会损伤所过路径的正常血管;到达病灶后,通过液体通道52通入液体以缓慢扩张第二球囊12,第一球囊11展开并带动微针21凸出与第一球囊11的外表面,直至球囊主体10贴紧血管内壁;然后,通过Y型底座的注射通道51向第一腔室111注入一定量的药物溶液,闭合Y型底座注射通道51;继续扩张第二球囊12,微针21刺入血管内膜和中膜内,并同时通过第二球囊12扩张提供的压力,使药物通过释药孔13被注入血管内膜和中膜层;给药完成后,通过液体通道52进行泄压,球囊主体10回缩并带动微针21脱离血管内壁,第一球囊11恢复折叠状态并再次覆盖微针21,撤出给药球囊100。
上述给药装置200可通过内管导丝腔41内导丝的指引作用将给药球囊100输运至病灶处,通过第一通道31输运药物至第一腔室111,并通过第二通道32流通液体以实现第二球囊12的膨胀,利用微针21使药物进入血管壁中达到给药目的,减少药物在介入过程中的损耗,提高到达病灶处的药物浓度及转载效率,给药均匀;此外,药物被注入血管内壁,药物的维持时间更长,并可调整药物使用量,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药物球囊在介入过程中药物损耗严重、贴壁时间短、给药不均匀且转载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二: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给药球囊100,请参考图1、图10和图11,给药球囊100包括球囊主体10和微针结构20。
球囊主体10包括第一球囊11和收容于第一球囊11内的第二球囊12,第一球囊11的侧壁上开设有释药孔13,第一球囊11与第二球囊12之间设有用于收容药物的第一腔室111,第一腔室111通过释药孔13与外界相连通,第二球囊12内形成用于充泄压的第二腔室121,第一腔室111与第二腔室121互不连通;微针结构20固定连接于第一球囊11,微针结构20包括设于释药孔13的旁侧的微针21。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微针21设于释药孔13的旁侧,当微针21刺入血管内壁时,药物经由微针21与血管内壁之间的间隙渗入到血管壁中,同样可实现均匀给药。
进一步地,微针结构20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微针结构20间隔分布;每个微针结构20还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一球囊11外侧壁的基板22,基板22上开设有与释药孔13相连通的贯穿孔23,微针21位于贯穿孔23的旁侧。
给药球囊100和给药装置200的结构请参照实施例一,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给药球囊100和给药装置200采用了上述所有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给药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球囊包括:
球囊主体,所述球囊主体包括第一球囊和收容于所述第一球囊内的第二球囊,所述第一球囊为非顺应性囊体,所述第二球囊为半顺应性囊体或顺应性囊体,所述第一球囊的侧壁上开设有释药孔,所述第一球囊与所述第二球囊之间设有用于收容药物的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通过所述释药孔与外界相连通,所述第二球囊内形成用于充泄压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互不连通;
微针结构,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球囊,所述微针结构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微针结构间隔分布,所述微针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球囊外侧壁的基板和微针,每个所述基板沿所述球囊主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多个所述基板沿所述球囊主体的轴向均匀分布,所述基板上开设有与所述释药孔相连通的贯穿孔,所述微针设于所述释药孔的正上方或设于所述释药孔的旁侧,所述微针结构包括高分子聚合物、无机硅和金属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在所述微针设于所述释药孔的正上方时,所述微针上设有与所述释药孔连通的释药通道,所述释药通道、所述贯穿孔和所述释药孔通过激光打孔工艺一次性制备;
所述给药球囊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给药球囊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球囊处于折叠状态且覆盖所述微针;当所述给药球囊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球囊膨胀并带动所述第一球囊展开,所述微针凸出于所述第一球囊,当所述第一球囊完全展开后,随着所述第二球囊的继续膨胀,所述第一球囊的直径变化比所述第二球囊变化小,压力作用下挤压所述第一腔室内的药物通过所述释药孔并经由所述释药通道注射进入血管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药球囊,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基板上包括多个所述微针,所述微针呈阵列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药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释药通道与对应所述微针的中轴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药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的高度为0.05mm-1mm。
5.一种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给药球囊;
连接于所述给药球囊端部的连接导管,所述连接导管包括互不连通且平行设置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连通于所述第一腔室并用于输运药物,所述第二通道连通于所述第二腔室并用于流通充泄压用的液体;及,
内部用于放置导丝的内管,所述内管依次穿设部分所述连接导管及所述给药球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共用部分侧壁,且所述内管穿设于所述第二通道的外侧壁,且依次收容于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二腔室。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导管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给药球囊的端部,所述连接导管的另一端连接于Y形底座,所述Y形底座包括注射通道和液体通道,所述注射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所述液体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相连通。
CN202111304278.4A 2021-11-05 2021-11-05 给药球囊及给药装置 Active CN1142251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04278.4A CN114225185B (zh) 2021-11-05 2021-11-05 给药球囊及给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04278.4A CN114225185B (zh) 2021-11-05 2021-11-05 给药球囊及给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25185A CN114225185A (zh) 2022-03-25
CN114225185B true CN114225185B (zh) 2024-01-02

Family

ID=80748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04278.4A Active CN114225185B (zh) 2021-11-05 2021-11-05 给药球囊及给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251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4811A (zh) * 2022-08-18 2022-09-16 山东瑞安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能形成内源性血管支架的药物球囊导管装置
CN115569294A (zh) * 2022-09-02 2023-01-06 杭州矩正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载药微针球囊扩张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7101006B (zh) * 2023-10-24 2024-02-02 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人工耳蜗重复药物递送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6682A (zh) * 2014-01-24 2015-09-16 史蒂文·沙勒布瓦 铰接气囊导管及其使用方法
CN205903515U (zh) * 2016-04-21 2017-01-25 青岛智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球囊扩张导管
CN108742959A (zh) * 2018-04-21 2018-11-06 李皇德 一种血管球囊,球囊支架药物释放装置及其药物释放方法
CN110638516A (zh) * 2019-10-31 2020-01-03 王怀杰 一种血管化学消融用导丝导引双层球囊导管
CN212416630U (zh) * 2020-05-20 2021-01-29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球囊导管
CN113018660A (zh) * 2021-03-16 2021-06-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
CN114010917A (zh) * 2021-11-05 2022-02-08 广东博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药物给药球囊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6682A (zh) * 2014-01-24 2015-09-16 史蒂文·沙勒布瓦 铰接气囊导管及其使用方法
CN205903515U (zh) * 2016-04-21 2017-01-25 青岛智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球囊扩张导管
CN108742959A (zh) * 2018-04-21 2018-11-06 李皇德 一种血管球囊,球囊支架药物释放装置及其药物释放方法
CN110638516A (zh) * 2019-10-31 2020-01-03 王怀杰 一种血管化学消融用导丝导引双层球囊导管
CN212416630U (zh) * 2020-05-20 2021-01-29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球囊导管
CN113018660A (zh) * 2021-03-16 2021-06-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
CN114010917A (zh) * 2021-11-05 2022-02-08 广东博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药物给药球囊
CN219440371U (zh) * 2021-11-05 2023-08-01 广东博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药物给药球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25185A (zh) 2022-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25185B (zh) 给药球囊及给药装置
US9174030B2 (en) Weeping balloon catheter
US9005163B2 (en) Balloon catheter with external delivery tube
CN215386905U (zh) 一种冲击波辅助药物灌注球囊导管及医疗设备
US7621895B2 (en) Needle array devices and methods
US5087244A (en) Catheter and method for locally applying medication to the wall of a blood vessel or other body lumen
CA2008915C (en) Catheter and method for locally applying medication to the wall of a blood vessel or other body lumen
US6605061B2 (en) Catheter for drug injection in cardiovascular system
JPH0924103A (ja) 脈管壁の中へ流体薬物を注入するためのカテーテル
US20100268191A1 (en) Drug Delivery Catheter using Frangible Microcapsules and Delivery Method
JPH09117510A (ja) インフュージョンカテーテル
CN101448544A (zh) 用于输送医疗治疗药品的装置
US20090312827A1 (en) Balloon catheter with centralized vent hole
KR101230657B1 (ko) 약물 전달용 필름이 제공된 풍선 카테터
JPH0663145A (ja) 血管内投薬用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CN113018660A (zh) 一种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
CN113289212A (zh) 一种冲击波辅助药物灌注球囊导管及医疗设备
CN114082085A (zh) 一种预扩式双层药物灌注球囊扩张导管
US815275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ivering a therapeutic agent with finesse
WO1997017099A1 (en) Balloon catheter for drug application
US20060129095A1 (en) Drug delivery apparatus
CN218923533U (zh) 载药球囊及给药球囊导管
CN117224822A (zh) 前列腺尿道扩张装置
CN219579688U (zh) 一种球囊导管及球囊导管用输送管
WO2024120532A1 (zh) 利用球囊实现药物输送的装置、给药装置及微创医学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