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22045B -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22045B
CN114222045B CN202111562842.2A CN202111562842A CN114222045B CN 114222045 B CN114222045 B CN 114222045B CN 202111562842 A CN202111562842 A CN 202111562842A CN 114222045 B CN114222045 B CN 1142220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guide
camera module
color
incid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628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22045A (zh
Inventor
王文涛
韦怡
薛兵
王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6284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220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22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220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220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220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摄像头模组,其包括光源、显微镜头组件及处理器,所述光源用于向目标物体发射光线,以得到经所述目标物体反射的反射光;所述显微镜头组件用于接收所述反射光,以产生光信号,且所述显微镜头组件的物距小于或等于10mm;所述处理器存储有色彩数据库,所述处理器能够根据所述色彩数据库及所述光信号计算所述目标物体的颜色。本申请的摄像头模组本身就能完成对目标物体的色彩采集,无需另外增加取色器,使用方便。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设有所述摄像头模组的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透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摄像头模组及设有所述摄像头模组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取色器是通过采用三基色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来确定拍摄对象的色彩函数,在使用取色器时需与物体之间无间隔,以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性。然而,现有的取色器是作为一个单独的装置使用,无法基于手机本身实现色彩采集功能,给用户的携带和使用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头模组,其能实现色彩采集功能;还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摄像头模组的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头模组,其包括:
光源,用于向目标物体发射光线,以得到经所述目标物体反射的反射光;
显微镜头组件,用于接收所述反射光,以产生光信号,且所述显微镜头组件的物距小于或等于10mm;
处理器,存储有色彩数据库,所述处理器能够根据所述色彩数据库及所述光信号计算所述目标物体的颜色;
导光件,所述导光件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所述导光件包括导光部和入光部,所述导光部围设于镜头的物侧端的外周侧,所述入光部设于所述导光部的外周侧,所述入光面设于所述入光部,所述出光面设于所述导光部,所述入光面的入光方向与所述出光面的出光方向相交,所述导光部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的部分区域或全部区域形成所述出光面,所述导光件的第二表面上设有散射结构,所述出光面在光轴方向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散射结构所在区域内;及
匀光组件,所述匀光组件包括匀光件及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匀光件相对于所述导光件活动,以使所述匀光件活动至所述显微镜头组件的光路上或远离所述光路。
本申请摄像头模组的光源向目标物体发射光线,经所这目标物体反射得到反射光;显微镜头组件接收所述反射光以产生光信号,所述处理器根据色彩数据库及所述光信号计算所述目标物体的颜色。因此,本申请的摄像头模组本身就能完成对目标物体的色彩采集,无需另外增加取色器,使用方便。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摄像头模组及外壳,所述外壳形成有通光口,所述摄像头模组位于所述外壳内,并由所述通光口接收反射光。
本申请电子设备上设置有可用于色彩采集的摄像头模组,无需再单独使用取色器进行色彩采集,所述摄像头模组具有拍摄和色彩采集功能,方便携带和使用。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申请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头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摄像头模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摄像头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摄像头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摄像头模组的成像关系图;
图6是现有的各种摄像镜头的参数对比表图;
图7是图1中摄像头模组的显微取色的数据通路示意图;
图8是图1中的摄像头模组设置于手机上进行短波红外补光灯光源标定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摄像头模组得到的光源光谱示意图;
图10是图3中的摄像头模组的导光件的放大图;
图11是图10中的导光件的顶视图;
图12是图10中的导光件的底视图;
图13是图1中的摄像头模组去除盖板后的顶视图;
图14是本申请的摄像头模组的导光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XV部分的放大图;
图16是图1中的摄像头模组沿XVI-XVI线的剖视图;
图17是设有图1中的摄像头模组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沿XVIII-XVIII线的剖视图;
图1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中的摄像头模组的多光谱短波红外色温传感器的采集阵列示意图;
图21是图19中的多光谱短波红外色温传感器的标定示意图;
图22是图19中的多光谱短波红外色温传感器的数据通路示意图;
图23是图19中的摄像头模组的使用流程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头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中的摄像头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26是图24中摄像头模组的导光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7是设置有图23中的摄像头模组的电子设备的色彩采集状态示意图;
图28是图27中的电子设备进行显微拍照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中出现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见图1至图4,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头模组100,摄像头模组100包括显微镜头组件10、导光件30、光源50,以及处理器80,光源50用于向目标物体发射光线,以得到经所述目标物体反射的反射光;具体地,光源50发出的光线从显微镜头组件10的物侧射向目标物体,经所述目标物体的反射得到的反射光射入显微镜头组件10。优选地,光源50发出的光线经导光件30后从显微镜头组件10的物侧射向目标物体,经所述目标物体反射的反射光射入显微镜头组件10。显微镜头组件10用于接收所述反射光,以产生光信号,且显微镜头组件10的物距小于或等于10mm。处理器80存储有色彩数据库,处理器80能够根据所述色彩数据库及所述光信号计算所述目标物体的颜色。摄像头模组100能对色卡进行数据采集以建立色彩数据库并存储所述处理器80,所述显微镜头组件10对光源50的光线进行标定,以得到光源光谱。使用摄像头模组100进行色彩数据采集时,在光源50发出的光线照射在目标物体上,经所述目标物体反射的反射光进入显微镜头组件10,所述显微镜头组件10接收所述反射光,以产生光信号;处理器80根据所述色彩数据库及所述光信号计算出所述目标物体的颜色。
具体地,所述色彩数据库用于反应光源50的光谱、所述目标物体的颜色,以及所述光信号的对应关系。
本申请摄像头模组100的光源50向目标物体发射光线,经所述目标物体反射得到反射光;显微镜头组件10接收所述反射光以产生光信号,处理器80根据色彩数据库及所述光信号计算所述目标物体的颜色。因此,本申请的摄像头模组100本身就能完成对目标物体的色彩采集,无需另外增加取色器,使用方便。
进一步地,显微镜头组件10包括镜头12、红外截止滤波件13及传感器14,红外截止滤波件13设于镜头12与传感器14之间;导光件30围设在镜头12远离传感器14一端的外周侧,也就是,导光件30围设于镜头12的物侧端。传感器14用于接收通过镜头12的反射光,以产生所述光信号。优选地,导光件30具有入光面301及出光面303;光源50也可称为补光光源,光源50发出的光线从导光件30的入光面301射入至导光件30的内部,经过导光件30的内部传导后,再经过导光件30的出光面303射出,出光面303朝向镜头12的物侧;经出光面303射出的光线照射至目标物体上。本实施例中,传感器14为图像传感器。
如图1-图4所示,为了便于描述,定义显微镜头组件10的光轴(光轴是指通过镜头中心的线)方向为显微镜头组件10的厚度方向,即Z轴方向。定义垂直于显微镜头组件10的光轴方向的面为X-Y平面。可选的,显微镜头组件10的镜座呈矩形,定义显微镜头组件10的镜座的长度方向为Y轴方向,定义显微镜头组件10的镜座的宽度方向为X轴方向,其中,镜座的Y轴方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镜座的X轴方向的长度。
本申请摄像头模组100的导光件30和光源50的配合用于完成线程色彩采集或成像过程中的补光作用,镜头12用于汇聚光线成像,红外截止滤波件13用于过滤红外波段,且红外截止滤波件13过滤红外波段的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定制。传感器14用于接受光信号并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进行数定化处理。处理器80存储有色彩数据库,且处理器80能够根据所述色彩数据库及所述光信号计算所述目标物体的颜色。摄像头模组100可以进行色彩采集或成像拍摄。具体地,使用摄像头模组100对色卡进行数据采集,得到不同颜色下的传感器14的数据,处理器80根据两者的对应关系建立存储在处理器80的色彩数据库;摄像头模组100对光源50发射的经导光件30后的光线进行测试标定,以得到光源光谱;当标定完成的光源50的光线经导光件30后照射至目标物体,以得到经所述目标物体反射的反射光,所述反射光射入显微镜头组件10,处理器80根据所述色彩数据库及光信号计算所述目标物体的颜色。本申请的摄像头模组100本身就能完成色彩采集,无需另外增加取色器,使用和携带均方便。
现有的取色器的采集过程一般如下:光源S(λ)照射在目标物体上,目标物体的反射率函数为ρ(λ),经过所述目标物体作用之后反射光谱为光源光谱和目标物体反射函数的卷积,记为H(λ)=S(λ)*ρ(λ),反射光H(λ)经过积分球传播进入滤色片中,所述滤色片有不同的光谱通道,因此,所述反射光和成像传感器的光谱通道卷积后会得到不同的通道卷积值,现有的取色器中使用了三通道且分别为那么每个通道探测得到的强度值分别为:
通过探测得到的x,y,z值,在所述取色器中,光源的光谱可以提前通过测试标定出来,滤色片透过函数也是可以通过测量提前得到;因此,可以通过得到的x,y,z进行反演计算得到目标物体的反射率函数,从而得到当前目标物体场景的色坐标。也就是,现有的取色器是基于三原色滤波来实现目标物体的色彩测量:首先会对光源进行测试标定,得到所述光源本身的光谱数据;然后再通过对色块进行测试标定,获取相同光源下不同色块的三基色数据,建立相关的色彩数据库,在使用中根据采集的三基色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以确定拍摄对象的色彩函数。然而,现有的取色器的功能的实现需要所述取色器与目标物体之间无间隔,即取色器紧贴目标物体,才能确保取色器的光源照射在目标物体上,进而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性;但是目前手机的主摄镜头的成像焦距为一般在10mm以上,使得所述主摄镜头与目标物体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这样就会让外界干扰或者杂散光进入,无法保证取色器单一光源入射,最终无法得到准确的目标物体色彩信息。
本实施例中的摄像头模组100的图像传感器的物距离短(一般在1mm至10mm),且利用光源50及导光件30进行补光,从而能抑制外界干扰或者杂散光进入摄像头模组100的内部;因此,能准确获得不同色卡下光源50的反射数据,从而获取目标物体的色彩信息。
具体地,本申请的摄像头模组100的光学透镜成像遵从高斯成像公式,如图5所示,成像的放大率表示为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当成像传感器固定后,增大成像放大倍率的方法主要包括减小物距(即被拍摄目标物体距离镜头越近越好)和减小FOV(即增大焦距,增大TTL)。
请参阅图6,从各种摄像镜头的参数对比表图可知,首先,光学微矩(即显微镜头组件)的采集数据范围小,可以对单一的区域进行数据采集,保证了采集范围和数据的准确性。其次,显微镜头组件的成像距离只有1mm~10mm之间,因此,显微镜头组件的成像距离短,即镜头与目标物体之间的间隙小,相比于其他摄像头,显微镜头可以有效的抑制外界光源的干扰,能最大限度保证只有单一光源(即光源50)对采集目标物体进行照射。另外,显微镜头组件的成像传感器尺寸小,显微镜头组件的模组体积小,镜片数量少,因此,显微镜头组件的良率,价格和组装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本实施例中的摄像头模组100与现有的取色器相对比具有以下三个共同点:首先,摄像头模组100和取色器都具有已知光谱信息的照明光源,即摄像头模组100的光源50的光谱信息可知;当已知光源50信息后,就不用再去做其他的标定来推测,就能得到准确的色温信息,本实施例中,光源50的波长范围为400nm-3000nm,其光谱形状不做限制,色温和光谱型状相关,当光源50的光谱确定后,就能产生唯一色温值。其次,摄像头模组100和取色器的接收端都是RGB三通道的滤波模式,摄像头模组100就会根据三个通道建立相关数据库和矩阵基矢,对得到的信息进行求解,而且显微成像中的传感器14构成中包含有微透镜,这样就可以提高传感器14的探测效率,从而降低发射单元的功耗。另外,摄像头模组100和取色器在观测时都是进行抵近观测,也就是镜头12距离目标物体间距特别近(即0.1cm-1cm),能避免外界光源的干扰,保证了光源的单一性,提高了数据的准确度。
请参阅图7-图9,本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100设置在手机后对目标物体的色彩采集如下:
建立色彩数据库;具体地,使用摄像头模组100对色卡进行数据采集,得到不同颜色下的传感器14的数据,根据两者的对应关系建立色彩数据库,并将所述色彩数据库存储于处理器80。整个数据通路如图7所示,用照明矩阵对描述显微镜成像中的补光光源(即补光光源为光源50),目标色彩分解为三色值S1,S2,S3,照明矩阵和目标矩阵的乘积就是传感器的探测方阵,由于照明矩阵已知,因此可以建立色彩目标矩阵和传感器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后面根据测量值就可以得到目标的色彩分量。
对摄像头模组100的补光光源(即光源50)进行测试标定,得到光源光谱;具体地,如图8及图9所示,摄像头模组100设置于手机上,所述手机具屏幕,摄像头模组100位于所述手机背离所述屏幕的侧面;将摄像头模组100的补光光源(即经导光件30后射出的光线)正对光谱辐射度计,对短波红外补光光源进行标定,从而得到光源光谱。
建立摄像头模组100的补光光源对应的色彩数据库;具体地,使用已经标定好光谱的补光光源依次照射不同颜色的色卡,被色卡反射的光子信息则会被短波红外探测器所采集记录为H(λ),这样就建立起来了补光光源、色卡和探测器之间的数据关系:
I(λ)=S(λ)*ρ(λ)
且三者之间的关系时一一对应的,其中H(λ)为反射光谱、S(λ)为补光光源、ρ(λ)为反射率及I(λ)为指两者卷积后的强度分布,也就是探测器的图像;当使用所述补光光源照射未知色块时,得到了该色块的响应数据,便可以对标定好的数据库进行分类和回归处理,最终得到该色块的颜色匹配信息。
以下对摄像头模组100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导光件30的具体结构不限,本实施例中,导光件30为环形结构,导光件30包括导光部32和入光部34,导光部32围设于镜头12的物侧端的外周侧,入光部34设于导光部32的外周侧,入光面301设于入光部34,出光面303设于导光部32。入光面301的入光方向与出光面303的出光方向相交。本实施例中,入光面301的入光方向垂直于出光面303的出光方向。镜头12的外周侧是指显微镜头组件10绕Z轴方向的侧面,导光件30绕Z轴方向环绕于镜头12的侧面。导光件30的中部设有入射孔305,该入射孔305沿光轴方向(即沿Z轴方向)贯穿导光件30。显微镜头组件10的物侧端设置于入射孔305中。其中,显微镜头组件10朝向被拍摄目标物体的端部为物侧端,其中Z轴朝向物侧端的方向为Z轴正向。导光件30围设于显微镜头组件10的物侧端,以便于导光件30传导的光线照射在显微镜头组件10的摄像区域。
光源50发出的光线从入光面301进入所述入光部34,再经导光部32的内部传导,并经出光面303射出,出光面303朝向镜头12的物侧。可选的,出光面303可以是但不限于为环形等。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的物侧为摄像头模组100在使用时所拍摄目标物体所在侧,本申请所述的像侧为摄像头模组100拍摄时成像所在侧(即传感器14所在侧)。光源50位于导光件30的外周侧。导光件30的轴向、镜头12的光轴和显微镜头组件10的光轴方向共线,导光件30的外周侧为导光件30上绕Z轴方向的外侧面。
光源5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当光源50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光源50绕Z轴方向间隔地设于导光件30的外周侧。优选地,多个光源50绕Z轴方向均匀间隔地设于导光件30的外周侧。
在一般技术中,将发光灯朝向导光件底面(背离出光面的面)入射光线,补光光束从导光件的底面进入导光件内,从导光件的顶面射出。导光件通常具有一定的透光率,发光灯点亮后,在外观效果看来,导光件的顶面在发光灯所在处亮度非常高,导光件的顶面远离发光灯的部位亮度急剧降低,因此,导光件的顶面的外观亮度均匀性差,对摄像区域的补光均匀性也较差。由于导光件具有一定的透明度,用户还能够透过导光件看到位于导光件底侧的发光灯,导致爆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100,通过设置导光件30的入光方向与导光件30的出光方向相交,因此,光源50发出的光线从导光件30的入光面301进入导光件30内,并没有直接朝向出光面303射出,而是光线在导光件30内进行多次的散射和/或反射扩散后形成均匀且柔和的面光线后,再从出光面303射出至显微镜头组件10的摄像区域,光线能够照亮摄像区域内的被拍摄物,从而提高被拍摄物的亮度,实现补光;又能避免光线从出光面303的局部集中射出,进一步使得出光面303点亮后的外观具有较好的均匀性,避免出光面303点亮后出现明暗分布不均的问题,实现摄像头模组100在取色时照度充足且均匀。
如图3-图4及图10-图12所示,导光部32包括导光柱321和环绕于导光柱321外周的环形导光环322,入射孔305沿轴光设于导光柱321的中部。导光件30的出光面303的具体形状不限,本实施例中,出光面303呈环形。在光源50点亮后,出光面303呈均匀发光的亮环,以便给摄像区域的各个区块均匀补光。另可选的,出光面303也可以是椭圆环或多个弧形等等;例如,出光面303也可以由多个弧形拼接成环形。入射孔305设于出光面303上,优选地,入射孔305位于出光面303的中部。显微镜头组件10的物侧端位于入射孔305处。经出光面303照射至目标物体上的光线,经所述目标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入射孔305进入显微镜头组件10内。
入光面301与导光件30的轴向方向之间的夹角在0度-90度之间,也就是入光面301与光件30的轴向方向平行或相交。可选的,入光面301与Z轴方向平行或与Z轴方向具有较小的夹角,所述夹角小于90度,即入光面301与Z轴方向不垂直。
导光部32围设于镜头12的外周侧,入光部34设于导光部32的外周侧,导光部32与入光部34一体成型。导光部32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324(也称为导光部32的顶面,也是导光部32朝向物侧的面)和第二表面325(也称为导光部32的底面,也是导光部32朝向像侧的面),以及连接于第一表面324和第二表面325之间的第一周侧面326(第一周侧面326也称为导光部32的外周侧面)。入射孔305贯穿第一表面324及第二表面325。入光面301设于入光部34,出光面303设于导光部32。第一表面324的部分区域或全部区域形成出光面303。
如图10至图12所示,其中一实施方式的导光件30的入光部34设于导光部32的外周侧,即入光部34凸设于第一周侧面326。入光部34可看作为导光部32的一部分沿径向向外扩展形成。其中,一部分第一周侧面326沿径向向外扩展的形成包围于入光部34侧面的入光面301和入光周侧面342。本申请不限定导光部32的一部分沿径向向外扩展为均匀扩展或非均匀扩展。入光部34朝向物侧的表面与导光部32朝向物侧的表面可齐平或有落差。入光部34朝向像侧的表面与导光部32朝向像侧的表面可齐平或有落差。入光面301连接入光部34朝向物侧的表面和入光部34朝向像侧端的表面。
可选的,入光面301从第一周侧面326(导光部32的外周侧面)沿逐渐远离显微镜头组件10的光轴的方向向外延伸。入光面301的延伸方向与显微镜头组件10的径向方向平行或相交。可选的,入光面301从导光部32的外周侧面沿显微镜头组件10的径向向外延伸。再可选的,入光面301的延伸方向与显微镜头组件10的径向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请参阅图12,以垂直于显微镜头组件10的光轴的平面为投影面,入射孔305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轮廓呈圆形,入射孔305的投影的圆心与入光面301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线径向最外侧的端点之间的连线为基准线L,入光面301的投影线与基准线之间的夹角在0°~10°之间。避免入光面301的投影线与基准线L之间的夹角A过大,一方面,能避免入光面301朝环形导光环322径向内侧倾斜角度过大,光线从入光面301射入后从入光部34的入光周侧面342射出,导致光线损耗过大;另一方面,避免入光面301朝环形导光环322径向外侧倾斜角度过大,光线从入光面301射入后直接沿环形导光环322的径向射入导光部32内,导致入光面301所在处亮度过高,出现爆灯问题。
请参见图3、图10和图11,本申请对于入光面301与出光面303在X-Y平面内的位置不做具体的限定。可选的,以垂直于显微镜头组件10的光轴的平面为投影面,入光面301的投影线连接出光面303的投影外轮廓边缘线,以使导光件30在实现其均匀照度时还可以具有较小的体积。如图11所示,以垂直于导光件30的轴向的平面为投影面,入光面301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线的中心点与出光面303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外轮廓边缘线之间的最小距离B为2.5mm~4.0mm。如此设计,一方面,避免入光面301的投影线的中心点与出光面303的投影外轮廓边缘线之间的距离过近,出现爆灯问题;另一方面,避免入光面301的投影线的中心点与出光面303的投影外轮廓边缘线之间的距离过远,光线的光路过长,光线损耗过大。
入光部34的具体结构形状不限,本实施例中,以垂直于显微镜头组件10的光轴的平面为投影面,入光部34大致呈鱼鳍状,入光部34的入光周侧面342的轮廓线为外凸的凸弧线。具体的,入光周侧面342的一端连接入光面301,入光周侧面342的另一端逐渐远离入光面301并连接至第一周侧面326。入光周侧面342为外凸的凸弧面,且第一周侧面326与入光周侧面342之间平滑过渡。一方面,通过设置入光周侧面342为凸弧面,以使从入光面301射入的光线经过曲率渐变的入光周侧面342的反射后,以多种不同反射角度反射,进而使得光束射出的范围大,进而被入光周侧面342反射后的光束能够投射至环形导光环322上较大的区域内,并在环形导光环322的外周侧面和导光柱321的内周侧面反复来回反射,进而在出光面303所覆盖的区域内呈现均匀的亮度;另一方面,第一周侧面326与入光周侧面342之间平滑过渡,不仅避免入光部34上形成尖锐的拐角,从而减小光线传播过程中的损耗,还使得光线在入光周侧面342和第一周侧面326上的反射过程连续且顺滑,进而射出的光线的角度也是渐变的,避免反射角度突变而导致某些区域未分布光线导致亮度不均;还使得导光件30的整体尺寸相对较小,便于安装于显微镜头组件10至电子设备的壳体内。
如图13所示,光源50具有发出光线的发光面52,且发光面52朝向入光面301,进一步地,发光面52与入光面301平行且具有较小的间距;或者,发光面52与入光面301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发光面52与入光面301之间的距离沿远离显微镜头组件10的光轴方向(即径向向外方向)逐渐增加。发光面52所在的平面与入光面301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C在0°~20°之间,不仅能避免发光面52所在的平面与入光面301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C过大,光线从入光面301射入后从入光部34的入光周侧面342射出,导致光线损耗过大;还能避免发光面52向显微镜头组件10径向内侧过度倾斜,光线从入光面301射入后未在入光部34内反射均匀后直接沿显微镜头组件10径向射入导光部32内,导致入光面301所在处亮度过高,增强爆灯程度。通过合理设计发光面52与入光面301之间的角度,使得从入光面301射入的光线在入光部34内进行充分的反射后,射入导光部32,如此,入光部34内的光线射出方向多,射出光线的范围大,入光部34将入光面301小范围入射光线转换成较大范围射出的光线,以使光线能够沿各个方向射入导光部32,进而分散于导光部32的各个位置,进而在导光部32内呈现均匀的亮度。
光线在经过入光部34的反射后大致沿显微镜头组件10的周向进入导光部32内,能够避免光线集中直接沿显微镜头组件10的径向进入导光部32内,从而进一步避免出光面303在光源50所在处的亮度过高,进一步减弱爆灯程度。导光部32能够分散光线,避免光线集中射出,使得从出光面303射出的光线均匀性更好,进一步避免出光面303出现明暗不均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出光面303的外观均匀性和对摄像区域的补光均匀性。
入光部34的数量不限,即入光部34的数量可以为多个,这样便于更多的光线进入导光部32内,从而提高整体亮度。多个入光部34沿导光部32的周向间隔排布,优选地,多个入光部34沿导光部32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光源50与入光部34一一对应设置,以提高补光均匀性。本实施例中,入光部3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入光部34沿导光部32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在一些实施例中,入光部34的数量为一个,光源50的数量也为一个。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多个是指数量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例如,入光部34的数量在2个~20个之间,能够兼顾补光均匀性和补光强度。
如图10-图12所示,在导光件30的高度方向上,环形导光环322的顶面(即环形导环322朝向物侧的面)低于导光柱321的顶面(即导光柱321朝向物侧的面)。具体地,第一表面324包括位于导光柱321上的第一外表面3241和位于环形导光环322上的第二外表面3243。第一外表面3241为导光柱321朝向物侧的面。第二外表面3243为环形导光环322朝向物侧的面。第一外表面3241的至少部分形成出光面303,入光部34设置于环形导光环322的外周侧面。
可选的,第一外表面3241和第二外表面3243皆呈环形,第一外表面3241相对于第二外表面202靠近物侧。即第一外表面3241相对于第二外表面3243远离第二表面325,以使第一外表面3241与第二表面325之间的连接面、第二表面325形成台阶面,该台阶面可使得导光柱321伸出通光口402,而第二表面325抵接于外壳401的内表面,以实现导光件30装配于外壳401上。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外表面3241与第二外表面3243齐平。第一外表面3241的至少部分形成出光面303。可选的,第一外表面3241为出光面303。
光线经过入光部34的扩散后,进入环形导光环322中,环形导光环322进一步分散光线,环形导光环322内均匀分布的光线进入导光柱321内,使得从出光面303射出的光线均匀性更好,进一步避免出光面303出现明暗不均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出光面303的外观均匀性和对摄像区域的补光均匀性。环形导光环322更加靠近入光部34,光线在环形导光环322内存在局部的亮度差异的风险,而环形导光环322被外壳遮挡,不会呈现在电子设备的外观面,故能够进一步地使得射出的光线均匀。此外,由于环形导光环322间隔设置在光源50与导光柱321之间,在电子设备的外观面即使从侧面角度也不易看到光源50,减少爆灯风险。
本实施方式中,环形导光环322的外周侧面为第一周侧面326。故入光部34设置在环形导光环322的外周侧面。
导光柱321的具体结构形状不限,本实施例中,以垂直于导光件30的轴向的平面为投影面,导光柱321的投影外轮廓呈圆形,也就是说,导光柱321大致呈圆柱形。
可选的,请参见图10-图13,环形导光环322的部分沿周向向外渐增扩展以形成入光部34。向外扩展的末端端面为入光面301。如此,入光面301的面积较大,以便光线从入光面301进入入光部34内。环形导光环322环绕于导光柱321的底部,因此,在导光件30的高度方向上,入光面301与出光面303之间的距离较远,以便进一步减小爆灯程度。
如图12所示,第二表面325还包括设于导光柱321上的第一内表面3251及设于环形导光环322上的第二内表面3253。第一内表面3251为导光柱321朝向像侧的表面。第二内表面3253为环形导光环322朝向像侧的表面。可选的,第一内表面3251与第二内表面3253在Z轴方向可以有落差,具体地,第一内表面3251与第二内表面3253在Z轴方向的落差形成台阶面,进而形成避让空间,以便于安装其他器件在环形导光环322内。
本实施例中,第二内表面3253与第一内表面3251共面,以使导光柱321和环形导光环322背离物侧端的表面连接为一个整体大面,增加支撑面积。进一步地,入光部34背离物侧端的表面也与导光柱321、环形导光环322背离物侧端的表面连接为一个整体大面,以使导光件30具有一个相对平整的表面,以便于装配。
导光件30朝向像侧的面的至少部分、导光件30的外周侧面的一部分、导光件30朝向物侧的一部分设有反射层或遮光层。具体地,导光柱321的第二外表面3243、环形导光环322的第二内表面3253、环形导光环322的外周侧面(即第一周侧面326)、环形导光环322的第二外表面3243中的至少一者设有反射层或遮光层,以防止光线经上述的表面射出,进而提高光线从出光面303的射出量,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导光环322的底面、环形导光环322的外周侧面和/或环形导光环322的顶面设置有反射层(未图示)。利用反射层使得光线在环形导光环322内经反射后进入导光柱321内,避免光线射出环形导光环322。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导光环322的底面、环形导光环322的外周侧面和/或环形导光环322的顶面设置有遮光层(未图示)。利用遮光层避免光线射出环形导光环322,提高外观美观度。遮光层可以为深色油墨层,例如黑色油墨或灰色油墨等等。
可选的,以垂直于显微镜头组件10光轴的平面为投影面,环形导光环322的投影外轮廓线所在的圆与入光部34的入光周侧面342的投影轮廓线所在的圆大致内切,上述两者之间的切点位于入光部34远离入光面301的一端。如此,进一步便于入光部34将光线导入至环形导光环322内。
如图10-图13所示,导光件30还包括至少一个设置于环形导光环322的外周侧面上的定位结构328,所述定位结构328与所述入光部34间隔设置。定位结构328用于将摄像头模组100定位于电子设备,如设置有摄像头模组100的电子设备上设有设置有与定位结构328形状适配的限位结构,定位结构328插入限位结构内,以将摄像头模组100定位装配至所述电子设备上。定位结构328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定位结构328沿环形导光环322的周向间隔排布,优选地,多个定位结构328沿环形导光环322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定位结构328为两个,两个定位结构328沿环形导光环322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
定位结构328的具体结构不限,本实施例中,定位结构328为凸起,限位结构为与凸起形状适配的凹槽。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结构328为凹槽,限位结构为与凹槽形状适配的凸起。凸起插入凹槽内,以将摄像头模组100定位装配至电子设备上。
请参阅图10、图12及图14,摄像头模组100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导光件30a的结构与上述其中一实施方式的导光件30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导光件30a的第二表面325上设有散射结构327。光线经散射结构327散射后从出光面303射出至显微镜头组件10的摄像区域。以垂直于显微镜头组件10的光轴的平面为投影面,出光面303的投影位于散射结构327的投影内。出光面303在光轴方向上的正投影位于散射结构327所在区域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光线经散射结构327散射后从出光面303射出至显微镜头组件10的摄像区域,从而提高被拍摄物的照度,实现补光。被拍摄物反射的成像光线通过入射孔305进入显微镜头组件10内,以便显微镜头组件10完成拍摄或色彩采集。出光面303的投影位于散射结构327的投影范围内,以保证出光面303的射出的光线均经过散射结构327散射,如此,能够避免光线过于集中,从而避免出光面303上出现明暗不均的现象,不仅提高了出光面303点亮后的外观均匀性,还能提高对摄像区域的补光均匀性。出光面303的外观均匀性是指导光件30被点亮后,出光面303呈现的亮度一致性。
如图14所示,散射结构327包括沿导光件30a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锯齿3271,每一锯齿3271沿导光件30a的径向延伸。锯齿3271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使得光线分散分布,以提高光线分布的均匀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光线分布的均匀性,改善出光面303的外观均匀性,可选的,请参见图14及图15,锯齿3271包括与导光部32的底面(导光件30a朝向像侧的表面)连接的第一斜面3272及第二斜面3274,第一斜面3272及第二斜面3274相对倾斜且连接,也就是说,两个相对倾斜且连接的斜面3272、3274共同形成锯齿3271。第一斜面3272与第二表面325之间的夹角位于30°~45°之间,使得光线投射至第一斜面3272上,经第一斜面3272改变传播方向。第二斜面3274与第二表面325之间的夹角皆位于70°~85°之间,使得光线投射至第二斜面3274上,经第二斜面3274改变传播方向。
换言之,当第二表面325上未设置锯齿3271时,光线在第一表面324与第二表面325之间来回反射,光线在反射的过程中绕入射孔305向前传导。通过在第二表面325上设置锯齿3271后,光线会在第一表面324与锯齿3271之间来回反射,锯齿3271的第一斜面3272和第二斜面3274使得光线的方向发生折返后反射,如此,光线在多个锯齿3271的作用下在导光部32内不断折返,传导方向被不断地打乱,在若干次反射后在导光部32内均匀分布。
如图15所示,锯齿3271的最高高度H在0.1mm~0.25mm之间。换言之,锯齿3271沿导光件30a的光轴方向的尺寸位于0.1mm~0.25mm之间。示例性的,锯齿3271的最高高度H为0.1mm、0.15mm、0.2mm或0.25mm等等。当锯齿3271的高度过小时,不便于成型,也不能很好的起到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当锯齿3271的高度过高时,对于光线的散射效果相对较差;如此,本实施方式通过对锯齿3271的高度设计,既能保证锯齿3271能够有效散射光线,还能避免锯齿3271在高度方向上过高,占据过多的空间。
可选的,如图15所示,锯齿3271的最大宽度W在0.1mm~0.4mm之间。换言之,锯齿3271沿导光件30的周向方向的尺寸位于0.1mm~0.4mm之间。示例性的,锯齿3271的最大宽度W为0.1mm、0.15mm、0.2mm、0.25mm、0.3mm、0.35mm或0.4mm等等。如此,既能保证锯齿3271能够有效散射光线,还能避免单个锯齿3271过多占据导光件30的底面的面积,便于调整锯齿3271的数量和分布密度。
以垂直于显微镜头组件10的光轴的平面为投影面,散射结构327的投影轮廓也大致呈环形。
如图14所示,散射结构327设置于导光柱321的第二表面325上,光线从入光面301进入环形导光环322后,能够直接射向散射结构327。以入光面301为起点,沿预设旋向,靠近入光面301的相邻的两个锯齿3271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远离入光面301的相邻的两个锯齿3271之间的最小距离,其中,预设旋向与光线射出出光面303的方向符合右手螺旋规则。即:右手握住环形导光环322,右手拇指指向光线射出出光面303的方向,右手四指以入光面301为起点,右手四指弯曲的方向为预设旋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导光件30的周向方向上,靠近入光面301处的锯齿3271的排布密度小于远离入光面301处的锯齿3271的排布密度。可选的,靠近入光面301处的锯齿3271为入光部34的入光周侧面342所对应的锯齿3271。此区域的相邻的两个锯齿3271之间的间距可相等,也可沿着入光部34逐渐减小的旋向上排布密度逐渐增加。远离入光面301处的锯齿3271是指未被入光部34的入光周侧面342所对应的锯齿3271。此区域的相邻的两个锯齿3271之间的间距可相等,也可沿着入光部34逐渐减小的旋向上排布密度逐渐增加。
本实施方式通过在导光部32背面设计楔形锯齿3271结构,该楔形锯齿3271结构在光源50灯口位置排布密度相对较小,而在远离灯口的位置排布密度逐渐加大,从而使远离灯口的位置导光亮度提升,改善点亮后外观均匀性问题。
为了进一步便于远离入光面301的部位的光线能够被锯齿3271散射射向出光面303,沿导光件30的周向方向上,远离入光面301的相邻的两个锯齿3271之间的最小距离(靠近入射孔305侧的距离)在0.01mm~0.03mm之间。示例性的,远离入光面301的相邻的两个锯齿3271之间的最小距离L为0.01mm、
0.015mm、0.02mm、0.025mm或0.03mm等等。
如图10及图14所示,导光部32还设有位于散射结构327与入光部34之间的至少一个隔离槽345。导光部32在入光部34位置设计隔离槽345,起到拦光的作用,以进一步减弱入光部34所在处的爆灯程度。
环形导光环322的底面形成有位于入光部34所在处的隔离槽345,隔离槽345位于散射结构327的径向外侧。即以垂直于显微镜头组件10的光轴的平面为投影面,隔离槽345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入光部34的投影和出光面303的投影之间,由于入光部34所在处环形导光环322的亮度更高,容易出现爆灯现象。隔离槽345能够减少入光部34所在处直接进入导光柱321内的光线,起到拦光作用,因此,出光面303靠近入光部34部分的亮度与出光面303远离入光部34部分的亮度平衡,从而提高出光面303的外观均匀性和对摄像区域的补光均匀性。
本实施例中,环形导光环322的底面向顶侧凹陷以形成隔离槽345。所述隔离槽345的外形要贴合导光柱221的外形,具体的,隔离槽345位于散射结构327的径向外侧并沿导光件30的周向呈弧形延伸,以确保光线向远端传导时不受影响,确保远离灯口位置的区域的亮度与靠近灯口位置的区域的亮度均匀性。
本申请对于导光件30、30a的材质不限,例如,导光件30、30a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塑料或硅胶等等,示例性的,导光件30、30a包括聚碳酸酯基材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材。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均为透明塑料,两者均具有高透光率,且光学性能好。
一些实施例中,导光件30、30a包括导光基材及分布于导光基材内的光扩散粉。导光基材的材质包括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光扩散粉是指增加光线散射和透射功能的材料,光扩散粉通常呈微珠形态或呈微观形态呈球形。在聚碳酸酯基材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材中加入光扩散粉以进一步提高光线分布的均匀性。光扩散粉的质量百分比在0%~0.5%之间。光线从入光部34的入光面301进入导光件30、30a内,光扩散粉在导光件30内的质量百分比为0%、0.1%、0.15%、0.3%或0.5%等等,不仅能提高补光均匀性,还能提高外观均匀性,避免出现明暗不均现象。通过设计光扩散粉的质量百分比,避免其在导光基材内的浓度过高而降低导光件30、30a的透光率,即在确保导光件30、30a具有较高的透光率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散射光线的能力。
可选的,请参阅图10-图12和图14,导光件30、30a均为一体成型结构,例如,导光件30、30a均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优选地,导光件30、30a均为中心对称结构。这样,不仅提高了补光均匀性,还提高了外观视觉均匀性。
优选地,请参见图3、图4、图10和图14,摄像头模组100包括设置于入射孔305内周壁面上的挡光层或反射层(图中未示)。挡光层能够阻挡光线从入射孔305的内周壁面投向显微镜头组件10,从而避免串光现象。反射层能反射光线,进而增加光线在出光面303中的均匀性和出光率。挡光层的具体结构不限,示例性的,挡光层包括但不限于深色油墨,例如灰色油墨或黑色油墨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件30的入光部34设于导光部32的像侧。入光部34和导光部32皆呈环形。入光部34和导光部32一体成型。入光部34的外轮廓线的径向尺寸小于导光部32的外轮廓线的径向尺寸。入光部34在光轴方向的正投影位于导光部32在光轴方向的正投影内。入光部34的外周侧面与导光部32朝向像侧的面包围形成第一安装空间。光源50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空间中,以减小摄像头模组100的整体在径向上所占据的空间。入光部34的外周侧面的至少部分为入光面。入光部34的外周侧面为沿Z轴方向的侧面。光源5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光源50围绕入光部34的外周侧面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导光件30也并不限于是圆环形,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环状导光件30的外环还可以是矩形、三角形、椭圆形、异形等,内环可以是圆形、矩形、三角形、椭圆形、异形等任意一种,即环状导光件30的外环和内环可以是相同的形状,也可以是不同的形状,在此不做限制。光源50的具体类型不限,本申请实施例的光源50可以是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灯、金卤灯、荧光灯、高压钠、白炽灯、碘钨灯、氙气灯中的任一种。示例性地,光源50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LED灯运行稳定,发热量低,低能耗,使用寿命长。
可选的,光源50的波长在400nm~3000nm之间。
可选的,光源50用作呼吸灯。也就是说,光源50除了用于补光外,还可以作为提示灯。示例性的,光源50预设多种闪烁频率以实现信息提示,从而实现呼吸灯功能。另可选的,光源50能够改变光线颜色,以实现信息提示,从而实现呼吸灯功能。如此,用户能够通过出光面303整体点亮频率或颜色变化以获取提示信息。
如图3及图4所示,镜头12包括基座121及凸设于基座121顶面中部的镜筒123,镜筒123的内腔贯穿基座121,镜筒123背离基座121的端面设有入光孔125,该入光孔125沿光轴方向连通镜筒123的内腔。镜筒123插入导光件30的入射孔305,即导光件30套设于镜筒123。镜筒123内设有镜片组,镜片组包括至少一个镜片。以垂直于显微镜头组件10的光轴的平面为投影面,镜筒靠近其物侧的一端的投影外轮廓呈圆形。
显微镜头组件10还包括用于定位红外截止滤波件13的定位框15,该定位框15连接于镜头12远离导光件30的一端,该定位框15沿显微镜头组件10的光轴方向开设通光口151,红外截止滤波件13设置于定位框15上,红外截止滤波件13覆盖通孔口151。传感器14容置于定位框15的内腔,传感器14正对红外截止滤波件13。本实施例中,定位框15面朝镜头12的侧面中部设有定位槽153,通光口151连通定位槽153。在以垂直于镜头12的光轴的平面为投影面,通光口151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外轮廓位于定位槽153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外轮廓的范围内,定位框15在通光口151与定位槽153之间形成台阶环,红外截止滤波件13容置于定位槽153并抵顶在所述台阶环上。
在一实施例中,红外截止滤波件13可以直接定位于定位框15的顶面,显微镜头组件10的光轴穿过红外截止滤波件13的中心。
本实施例中,红外截止滤波件13通过第一胶接件16连接于定位框15,定位框15通过第二胶接件17连接于基座121背离镜筒123的一侧。
如图3及图4所示,显微镜头组件10还包括柔性电路板18,柔性电路板18还可以为硬板或者软硬结合板。光源50、处理器80及传感器14设置在柔性电路板18上。具体地,柔性电路板18包括第一连接部181及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81的第二连接部183,传感器14及处理器80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81上,第二连接部183上设有连接器185。
如图1-图4所示,摄像头模组100包括位于显微镜头组件10物侧的盖板60,显微镜头组件10的物侧端位于入射孔305内,盖板60封闭入射孔305。盖板60具有透光区域。目标物体的反射光线经过盖板60的透光区域、入射孔305进入显微镜头组件10。具体的,显微镜头组件10的物侧端从入射孔305的底侧插入入射孔305内,盖板60封闭入射孔305的顶部,以保护显微镜头组件10,避免镜片组受损。显微镜头组件10的物侧端位于入射孔305内,且盖板60封闭入射孔305,使得镜片组与盖板60之间的距离较小,一方面,通过拉近镜片组和盖板60之间的距离,使盖板60内侧的异物能更加远离最靠近盖板60的镜片的物面,从而提高镜片组对白点毛丝等异物的容忍度,减少装配过程中白点毛丝产生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减小摄像头模组100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使得电子设备400能够更加轻薄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柱321的顶部和盖板60共同封闭入射孔305。出光面303位于入射孔305处,出光面303靠近被拍摄物,以便补光。环形导光环322能够隐藏至电子设备的外壳内,用户从显微镜头组件10的物侧查看摄像头模组100时,尽量减少用户看到的导光件30的部位,进一步提高美感。
如图4所示,盖板60具有可视区62和环绕于可视区62外周的环形遮光区64,可视区62的透光率大于环形遮光区64的透光率,从导光件30的出光面303出射的光线穿过可视区62之后,导向透镜组件10的视场,同样地,被拍摄物20上所反射的光线也是穿过可视区62之后射入到透镜组件10上,最终实现色彩采集。以垂直于显微镜头组件10的光轴的平面为投影面,显微镜头组件10的镜片的投影位于可视区62的投影内。首先,盖板60封闭在入射孔305的顶部,能保护显微镜头组件10,避免镜片受损。其次,反射光线穿过可视区62进入镜片内,可视区62的透光率较大,以减小可视区62对反射光线的影响,便于大部分的反射光线能够通过可视区62进入显微镜头组件10,以保证色彩采集质量。另外,用户从显微镜头组件10的物侧查看盖板60时,由于环形遮光区64的透光率的较小,能够避免用户清晰地看到位于环形遮光区64背后的结构。环形遮光区64的透光率可以等于或大于0%,小于100%。例如,环形遮光区64的透光率可以为0%,也就是说,环形遮光区64近似于完全不透光的结构。
盖板60的材质不限,例如,盖板60包括但不限于玻璃或塑料等等。
可视区62的透光率大于环形遮光区64的透光率的方式不限,示例性的,可视区62和环形遮光区64采用不同材质,例如,可视区62采用透光率较高的玻璃,环形遮光区64采用透光率较低的塑料。另可选的,可视区62和环形遮光区64分别为透光率不同的塑料,例如,可以采用双色注塑工艺形成盖板60。又可选的,可视区62和环形遮光区64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一体性好,例如可视区62和环形遮光区64均为玻璃材质,玻璃材质强度较高且耐划伤,环形遮光区64的顶面或底面设置挡光结构,以降低环形遮光区64的透光率,例如,挡光结构为深色油墨层,深色包括但不限于黑色或灰色等等。也可以磨砂处理盖板60的顶面或底面以形成挡光结构。
可选的,环形导光环322环绕于导光柱321的底部。可选的,盖板60和导光柱321共同封闭入射孔305。环形导光环322和入光部34能够隐藏至外壳401内,用户从显微镜头组件10的物侧端查看摄像头模组100时,尽量减少用户看到的导光件30的部位,进一步提高美感。
可选的,请参见图1-图4,盖板60封闭外壳401的通光口402。盖板60盖设于导光柱321上,盖板60的透光区域对应入射孔305。盖板60能够保护导光柱321,避免导光柱321的顶面磨损刮花,故而提升了摄像头模组100的整体的外观精细度以及导光柱321的可靠性,还能降低对导光柱321的设计要求。导光件30和显微镜头组件10均位于外壳401内,利用外壳401隐藏环形导光环322和入光面22,避免用户透过盖板60看到环形导光环322和入光面22,进一步提高美感。
请一并参阅图1-图4及图16,组装摄像头模组100时,将红外截止滤波件13通过第一胶接件16固定于定位框15的定位槽153内;将柔性电路板18固定连接于定位框15背离红外截止滤波件13的侧面,使传感器14容置于定位框15内,且传感器14沿轴向正对红外截止滤波件13;将定位框15背离定位框15的侧面通过第二胶接件17连接于镜头12的基座121背离镜筒123的一侧,使镜筒123内的镜片、红外截止滤波件13及传感器14沿轴向对应;将导光件30套设于镜头12的镜筒123上,使导光件30围设在镜头12远离基座121的一端;将盖板60连接于导光柱321的顶面,使所述盖板60覆盖入射孔305,且可视区62正对入射孔305。
请参阅图1-图4及图16-图18,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设有摄像头模组100的电子设备400,电子设备400可以是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和便携计算机等等。以下以摄像头模组100应用于手机为例进行说明,电子设备400包括本申请任任意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摄像头模组100、外壳401、设于外壳40的内腔的主板403,以及设于外壳40前侧的屏幕404。外壳401形成有通光口402,摄像头模组100位于外壳401内,导光件30位于通光口402处,摄像头模组100的连接器185插接于主板403的连接器,以使柔性电路板18电连接于主板403,传感器与主板403之间进行信号的传输。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柔性电路板18,而将光源50直接与主板403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400,导光件30位于通光口402处,反射光线通过入射孔305进入显微镜头组件10内,光源50的光线从通光口402射出至显微镜头组件10的摄像区域内。外壳401能够保护摄像头模组100,光源50能够隐藏至外壳401内,避免用户查看到光源50,从而提高电子设备400的美观性和外观精细度,提升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微镜头组件10为超微距镜头,也就是说,显微镜头组件10可用于超微距拍摄。如此,用户能够手持电子设备400靠近被拍摄物以实现超微距拍摄。所述超微距拍摄指的是显微镜头组件10在距离被拍摄物较近时以大倍率进行拍摄。超微距通常是指显微镜头组件10与被拍摄物之间的距离在0.1cm~1.0cm之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微镜头组件10用于超微距拍摄时,以大倍率进行拍摄。超微距摄像头可以是光学微距镜头,示例性地,光学微距镜头的最小物距的取值范围为1.0mm~10.0mm,FOV为35°~75°。
本申请实施例中,显微镜头组件10用于超微距拍摄时,由于出光面303环绕于入射孔305的外周,出光面303靠近入射孔305,显微镜头组件10与被拍摄物之间的距离拉近,导光件30的出光面303与被拍摄物之间的距离同步拉近,导光件30能够将光线导向显微镜头组件10的摄像区域,使得光线能够照亮被拍摄物,从而保证摄像头模组100的拍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图像传感器可以是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或CCD(Charged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也可以是CMOS或CCD以外的其他类型的图像传感器,例如CID传感器(ChargeInjection Device,电荷注入器件)。可以理解的是,对于CMOS,可以将DSP集成在CMOS内。CMOS具有集成度高、功耗低、成本低等优点,比较适合安装空间受限的手机。
摄像头模组100在外壳401上的具体位置不限,可选的,显微镜头组件10位于外壳401的前侧,也可以位于外壳401的后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外壳401的前侧是指电子设备400的屏幕404朝向用户时,外壳401朝向用户的一侧。外壳401的后侧是指与其前侧相对的一侧。
请参阅图19,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100a的结构与上述其中一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100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传感器14a更换为多光谱短波红外色温传感器,以增加色彩通道,提升色彩采集的精度。
所述多光谱短波红外色温传感器架构包括传感器及微控制单元,在所述传感器内部会进行像素降噪。所述多光谱短波红外色温传感器相较于一般的硅基传感器增加了可探测波长范围,且在可见光、近红外和短波红外具有连续的光谱响应,特别是对近红外和短波红外的量子效率会有明显的改善,进而会有更好的信噪比表现,通过多光谱的短波红外可以实现更准确的色彩采集。
如图20所示,所述多光谱短波红外色温传感器包括若干子单元142,每一个子单元142是中心波长确定的感光区,相邻的两个子单元142的中心波长不同,若干子单元142的中心波长覆盖整个可见光和短波红外。也就是,所述多光谱短波红外色温传感器的子单元覆盖到整个可见光到短波红外感应区域。所述中心波长指用纳米为单位表示的光源加权平均真空波长。
传感器14a的若干子单元142在可见光到短波红外的基础上将短波红外区域进行细分为多个光谱通道,基于若干子单元142结构,能得出在不同光照环境下的光谱重构实现方式;也就是,在不同常光照下,传感器14a只对各个通道进行读取,通过标准单色仪进行校准得到光谱重构的校准矩阵,通过校准矩阵实现光源和目标物体卷积光线的光谱更为精准的重构,提升白平衡表现和色彩准确性。
优选地,若干所述子单元142排列成完整的像素阵列,相邻的两个子单元142的中心波长相差50纳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子单元142的中心波长相差可以为任意数值,也可以在某一特殊差异区域进行细分得到特征点更为丰富的重构光谱。
如图21及图22所示,在传感器14a的光源标定过程中,将会分不同的场景来实现色温传感:首先会对所述色温传感器使用单色光源进行标定得到相关系数矩阵,整个过程如下:单色仪发出只有单一波长的激光,而且激光器的波长是可调谐的,调谐范围从可见光到短波红外,单色光入射到积分球中,在积分球中将入射激光进行均匀化处理后分成两路,其中一路被光谱仪测量得到维度为m*1的相关波长矩阵A,另外一路被短波红外多光谱色温传感器测量得到维度为n*1的原始数据矩阵,两个矩阵之间的数据关系如下所示,校正矩阵为维度m*n,它与多光谱色温传感器矩阵相乘得到光谱仪矩阵,因此通过光谱仪矩阵和多光谱色温传感器矩阵做叉乘就可以的得到校正矩阵。通过图22中的短波红外数据流与图7中的显微数据流对比可以得出,照明光源和探测器的矩阵精细度更高,范围更广,因此,所述多光谱短波红外色温传感器得到的目标色彩组成精细度和准确度会有更高的提升。
如图23所示,在摄像头模组100a的成像实际使用过程中,光源S(λ)照射在目标物体上,所述目标物体的反射率函数为ρ(λ),经过目标物体作用之后反射光谱为光源光谱和目标物体反射函数的卷积,记为H(λ)=S(λ)*ρ(λ),反射光H(λ)经过成像镜头传播进入多光谱色温传感器100a中得到原始数据,原始数据和校正矩阵进行相乘就可以得到目标物体的反射光谱,进而实现白平衡提升和色彩改善。
本实施例中的摄像头模组100a的传感器14a在充分利用短波红外提高红外区域的光谱分割同时,分别读取实现更准确和响应度更高的终端光谱重构功能,实现了光谱准确性的提升和色彩表现力的提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只对多光谱短波红外色温传感器的其中一部分像素多光谱功能,其他像素则不进行透射光谱滤波处理,从而可以对多光谱获取的原始数据进行参考,以提高其准确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80也可以设置于主板403上。
请一并参阅图24-图27,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100b的结构与上述其中一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100或另一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100a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摄像头模组100b是在摄像头模组100或摄像头模组100a的基础上增加匀光组件70,所述匀光组件70包括匀光件72,匀光件72能相对于导光件30b活动,以使匀光件72移动至显微镜头组件10的光路上或远离所述光路。在摄像头模组100b进行正常微拍摄时,匀光件72远离摄像头模组100b的光路,也就是,匀光件72不影响入射光线,因此,不会对摄像头模组100b的正常成像产生影响;在摄像头模组100b进行色彩采集时,匀光件72活动至摄像头模组100b的光路上,也就是,入射光需经过匀光件72后才能到达传感器14,因此,匀光件72对入射光进行均匀化处理,使得整个传感器14都可以接收到均匀光照射。
由于取色器的有效数据必须是均匀的强度分布,因此,摄像头模组100及摄像头模组100a中的传感器的感兴趣区域(ROI)为传感器中心100*100区域,这样会造成可用数据采集点减少,进而降低信号的信噪比,为了提高信噪比就需要提高发射光源(即光源50)的高度,进而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功耗。本实施例摄像头模组100b在进行色彩采集时,匀光件72位于光路上,入射光在进入显微镜头组件10前进行均匀处理,使得整个传感器14都能接收到均匀光照射,从而提高了可用像素数量,随之采集信号的信噪比也就提升了N倍,N为可用像素数量,减少了前端照射单元(即光源50)的功率,进而减少了整个系统功耗。
匀光件72在摄像头模组100b上的位置不限定,例如,匀光件72可以设于导光件30b的物侧或像侧,只需满足摄像头模组100b在进行色彩采集时,匀光件72能位于光路上对入射光进行均匀处理即可。
本实施例中,匀光件72设于导光件30b的物侧,匀光件72相对于导光件30b,以覆盖导光件30b的入射孔305或解除对入射孔305的覆盖。具体地,在摄像头模组100b进行正常微拍摄时,匀光件72远离入射孔305,也就是,匀光件72没有覆盖入射孔305而不影响入射光线;在摄像头模组100b进行色彩采集时,匀光件72活动至覆盖入射孔305,使得入射光需经过匀光件72均匀处理后才能到达传感器14,使得整个传感器14都可以接收到均匀光照射。
匀光件72相对于导光件30b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匀光件72相对于导光件30b转动、匀光件72相对于导光件30b滑动、匀光件72相对于导光件30b翻转,或者匀光件72相对于导光件30b伸展或收缩等。
对于匀光件72相对于导光件30b转动的结构可以包括:匀光件72可转动地连接于导光件30b上,以实现匀光件72转动至显微镜头组件10的光路上或远离所述光路;或者匀光件72可转动地连接于电子设备的外壳,以实现匀光件72转动至显微镜头组件10的光路上或远离所述光路。
对于匀光件72相对于导光件30b滑动的结构可以包括:匀光件72与导光件30b之间通过滑轨与滑槽的配合,使匀光件72能相对于导光件30b滑动,以实现匀光件72滑动至显微镜头组件10的光路上或远离所述光路;或者匀光件72与电子设备的外壳之间通过滑轨与滑槽的配合,使匀光件72能相对于外壳滑动,以实现匀光件72滑动至显微镜头组件10的光路上或远离所述光路。
对于匀光件72相对于导光件30b翻转的结构可以包括:匀光件72可翻转地连接于导光件30b上,以实现匀光件72翻转至显微镜头组件10的光路上或远离所述光路;或者匀光件72可翻转地连接于电子设备的外壳,以实现匀光件72翻转至显微镜头组件10的光路上或远离所述光路。
对于匀光件72相对于导光件30b伸展或收缩的结构可以包括:匀光件72为卷席结构,所述卷席结构设于导光件30b或电子设备的外壳,所述卷席结构的展开能位于微镜头组件10的光路上,所述卷席结构的收缩能远离所述光路。
如图24及图25所示,匀光组件70还包括驱动件74,驱动件74用于驱动匀光件72相对于导光件30b活动。具体地,驱动件74电连接于电子设备的主板,所述主板控制驱动件74驱动匀光件72的活动。驱动件74可以设置于导光件30b上或者设于电子设备的外壳。驱动件74的实现可以是任意形式,如驱动件74采用电压或电磁的形式,来实现驱动件74对匀光件72的驱动;具体地,驱动件74为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用于驱动匀光件72活动;或者,驱动件74包括两个电磁件,其中一个电磁件设于匀光件72,另一个电磁件设于导光件30b或外壳,通过改变两个电磁件之间电磁方向实现对匀光件72的驱动。
以下对匀光件72相对于导光件30b转动进行祥细描述:
如图24及图25所示,本实施例中,匀光件72转动地连接于导光件30b的物侧,驱动件74驱动匀光件72相对于导光件30b转动,以实现匀光件72对入射孔305的覆盖或解除对入射孔305的覆盖。
具体地,导光件30b上设有轴杆75,匀光件72包括转动地连接于轴杆75的连接部721及连接于所述连接部721远离轴杆75的匀光片723,连接部721相对于轴杆75转动,以带动匀光片723覆盖导光件30b的入射孔305或解除对入射孔305的覆盖。轴杆75凸设于导光件30b的顶面,轴杆75沿导光件30b的光轴方向延伸;连接部721远离匀光片723的端部设有轴孔722,轴杆75插设于轴孔722中,使得匀光件72沿轴杆75转动。匀光片723的材料和形状均不限制,也就是,匀光片723包括但不限于锗,硅,熔融石英,硒化锌等。
在以垂直于显微镜头组件10的光轴的平面为投影面,入射孔305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轮廓线位于匀光片723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轮廓内,或者入射孔305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轮廓线与匀光片723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轮廓线重合。匀光片723可以是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矩形、多边形等,只需能覆盖入射孔305即可。本实施例中,匀光片723为圆形片,匀光片723的直径略大于入射孔305的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件30b上开设轴孔,连接部724远离匀光片723的端部设有可转动地插接于所述轴孔中的转轴,以实现匀光片723转动至显微镜头组件10的光路上或远离所述光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外壳靠近导光件30b处凸设转轴,匀光片723通过轴孔722可转动地套接于所述转轴,匀光片723能沿所述转轴相对于导光件30b转动,以实现匀光片723转动至显微镜头组件10的光路上或远离所述光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外壳靠近导光件30b处设有轴孔,连接部724远离匀光片723的端部设有可转动地插接于所述轴孔中的转轴,匀光片723能沿所述轴孔相对于导光件30b转动,以实现匀光片723转动至显微镜头组件10的光路上或远离所述光路。
如图24及图25所示,驱动件74包括第一电磁件742及第二电磁件744,第一电磁件742和第二电磁件744两者的其中之一设于导光件30b,第一电磁件742和第二电磁件744两者的另外之一设置于匀光件72,第一电磁件742与第二电磁件744之间具有相互排斥的磁力或相互吸引的磁力。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磁件742固定于导光件30b上,第二电磁件744固定于连接部721。在摄像头模组100b进行正常微拍摄时,第一电磁件742与第二电磁件744之间的极向相同,使得第一电磁件742与第二电磁件744之间具有相互排斥的磁力,以驱动匀光件72远离摄像头模组100b的光路。在摄像头模组100b进行色彩采集时,第一电磁件742与第二电磁件744之间的极向不同,使得第一电磁件742与第二电磁件744之间具有相互吸引的磁力,以驱动匀光件72移动至摄像头模组100b的光路上。
具体地,第一电磁件742为电连接于主板的电磁铁,第二电磁件744为磁铁或电磁铁;或者第一电磁件742和第二电磁件744均为电连接于主板电磁铁。通过改变电磁铁的电流方向来改变电磁铁的极向,以使第一电磁件742与第二电磁件742具有相互排斥或相互吸引的磁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磁件742也可以设于电子设备的外壳,且使第一电磁件742与连接部721上的第二电磁件744对应。
如图24及图25所示,匀光组件70还包括相互间隔的第一止挡部76及第二止挡部77,连接部721位于第一止挡部76与第二止挡部77之间;在连接部721止挡于第一止挡部76时,匀光片723覆盖入射孔305;在连接部721止挡于第二止挡部77时,匀光片723解除对入射孔305的覆盖。
本实施例中,第一止挡部76及第二止挡部77均设于导光件30b上,第一止挡部76相较于第二止挡部77在导光件30b的径向上更靠近入射孔305,也就是,第一止挡部76与入射孔305的圆心的连线长度小于第二止挡部77与入射孔305的圆心的连线长度。驱动件74驱动匀光件72相对于导光件30b转动,当匀光件72的连接部721转动至止挡于第一止挡部76时,匀光片723正好覆盖入射孔305;当匀光件72的连接部721转动至止挡于第二止挡部77时,匀光片723远离入射孔305,此时,在以垂直于显微镜头组件10的光轴的平面为投影面,入射孔305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轮廓与匀光片723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轮廓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止挡部76和第二止挡部77均设置于电子设备的外壳,连接部721位于第一止挡部76与第二止挡部77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止挡部76和第二止挡部77两者的其中之一设于导光件30b,第一止挡部76和第二止挡部77两者的另外之一设于电子设备的外壳,连接部721位于第一止挡部76与第二止挡部77之间。
请一并参阅图27及图28,使用设置摄像头模组100b的电子设备400时,电子设备400的系统应用层设有两个界面,即电子设备400的屏幕上设有“显微取色”和“显微拍照”两个APP图标(图中未示)。当点击“显微取色”APP图标后,电子设备400的主板403控制电源50开启,电源50的光线经导光件30传导至显微镜头组件10的物侧;主板403控制驱动件74驱动匀光件72转动至止挡于第一止挡部76,此时,匀光片723位于显微镜头组件10的光路上;摄像头模组100b进行场景选择;传感器进行色彩数据采集及色彩数据生成;取色完成后,主板403控制驱动件74驱动匀光件72转动至止挡于第二止挡部77,此时,匀光片723远离显微镜头组件10的光路,以便于摄像头模组100b进行显微拍照。当点击“显微拍照”APP图标后,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板控制电源50开启,电源50的光线经导光件30传导至显微镜头组件10的物侧;摄像头模组100b进行场景选择及场景对焦;显微镜头组件10进行显微拍照,传感器进行图像生成和图像存储。
本实施例中的摄像头模组100b在进行色彩采集时,驱动件74驱动匀光片723进入显微镜头组件10的正向上,以对入射光线进行均匀化处理,使得成像传感器的可选择区域扩大;摄像头模组100b能准确获取不同色卡下光源50的反射数据后,获取目标物体的色彩信息,从而通过短波红外实现了读取实现更精细、准确和响应度更高的终端色彩采集功能,通过匀光片723的使用,提高了采集信号的信噪比,降低了系统功耗,实现了色彩表现力和手机集成功能的提升。另外,摄像头模组100b的架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显微取色”和“显微拍照”由同一摄像头模组100b就能实现,增加了电子设备的易用性和方便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的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用于向目标物体发射光线,以得到经所述目标物体反射的反射光;
显微镜头组件,用于接收所述反射光,以产生光信号,且所述显微镜头组件的物距小于或等于10mm;
处理器,存储有色彩数据库,所述处理器能够根据所述色彩数据库及所述光信号计算所述目标物体的颜色;
导光件,所述导光件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所述导光件包括导光部和入光部,所述导光部围设于镜头的物侧端的外周侧,所述入光部设于所述导光部的外周侧,所述入光面设于所述入光部,所述出光面设于所述导光部,所述入光面的入光方向与所述出光面的出光方向相交,所述导光部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的部分区域或全部区域形成所述出光面,所述导光件的第二表面上设有散射结构,所述出光面在光轴方向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散射结构所在区域内;及
匀光组件,所述匀光组件包括匀光件及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匀光件相对于所述导光件活动,以使所述匀光件活动至所述显微镜头组件的光路上或远离所述光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色彩数据库用于反应所述光源的光谱、所述目标物体的颜色以及所述光信号的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微镜头组件包括镜头及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接收通过所述镜头的反射光,以产生所述光信号,所述传感器为图像传感器或多光谱短波红外色温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光谱短波红外色温传感器包括若干子单元,每一个所述子单元是中心波长确定的感光区,相邻的两个子单元的中心波长不同,所述若干子单元的中心波长覆盖整个可见光和短波红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从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射入至所述导光件的内部,再经过所述导光件的出光面射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设有轴杆,所述匀光件包括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轴杆的连接部及连接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轴杆的匀光片,所述连接部相对于所述轴杆转动,以带动所述匀光片覆盖所述导光件的入射孔或解除对所述入射孔的覆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匀光组件还包括相互间隔的第一止挡部及第二止挡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止挡部与所述第二止挡部之间,在所述连接部止挡于所述第一止挡部时,所述匀光片覆盖所述入射孔;在所述连接部止挡于所述第二止挡部时,所述匀光片解除对所述入射孔的覆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电磁件及第二电磁件,所述第一电磁件和所述第二电磁件两者的其中之一设于所述导光件,所述第一电磁件和所述第二电磁件两者的另外之一设于所述匀光件,所述第一电磁件与所述第二电磁件之间具有相互排斥的磁力或相互吸引的磁力。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模组;以及
外壳,所述外壳形成有通光口,所述摄像头模组位于所述外壳内,并由所述通光口接收所述反射光。
CN202111562842.2A 2021-12-20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2220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62842.2A CN114222045B (zh) 2021-12-20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62842.2A CN114222045B (zh) 2021-12-20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22045A CN114222045A (zh) 2022-03-22
CN114222045B true CN114222045B (zh) 2024-09-24

Family

ID=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66822A1 (en) * 2019-10-02 2021-04-08 Datacolo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lor lookup using a mobile device
CN112965322A (zh) * 2021-03-10 2021-06-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CN113067968A (zh) * 2021-03-10 2021-07-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组件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66822A1 (en) * 2019-10-02 2021-04-08 Datacolo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lor lookup using a mobile device
CN112965322A (zh) * 2021-03-10 2021-06-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CN113067968A (zh) * 2021-03-10 2021-07-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组件及移动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07861B1 (ko) 카메라가 장착된 휴대 단말기를 이용한 근접촬영장치 및 그 근접촬영용 외장 광학모듈
US7254323B2 (en) Illumination optical system,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image-taking apparatus
US7224501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8594495B2 (en) Short-range photographic light source module for use in image capture device and image capture device provided with same
US20230075148A1 (en) Camera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1447313A (zh) 移动终端
CN114222045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9553634U (zh) 光谱传感器、光谱传感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KR20070092577A (ko) 광학 감지 시스템 및 이러한 광학 감지 시스템을 갖는 칼라분석기
CN211047010U (zh) 外挂镜头模组以及组合套件
CN219551691U (zh) 光谱传感器、光谱传感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222045A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TW587193B (en) Imaging apparatus
KR101024573B1 (ko) 프레넬 렌즈를 구비한 초소형 광학입력장치
JP2009237298A (ja) 照明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EP3842773B1 (en) Measure of the color of an area of interest target in relationship with color measurement targets
CN112965322B (zh) 摄像头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CN212343814U (zh) 移动终端
CN210899306U (zh) 镜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567982A (zh) 利用激光光束取景的图像拾取装置
JP6674277B2 (ja) 照明用アダプタ
CN110740245A (zh) 镜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6132666U (zh) 一种标定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1619967B2 (en) Measure of the color of a controlled lighting of an area of interest target and N color measurement targets
CN113067969B (zh) 摄像头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