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19411B - 送检设备的物品配送方法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送检设备的物品配送方法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19411B
CN114219411B CN202210159298.5A CN202210159298A CN114219411B CN 114219411 B CN114219411 B CN 114219411B CN 202210159298 A CN202210159298 A CN 202210159298A CN 114219411 B CN114219411 B CN 1142194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icle
information
equipment
delivery
sub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592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19411A (zh
Inventor
魏肖飞
寿智振
卢朝晖
金永华
殷巨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affic Police Brigade Of Zhuji Public Security Bureau
Zhejiang Yuansh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affic Police Brigade Of Zhuji Public Security Bureau
Zhejiang Yuansh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affic Police Brigade Of Zhuji Public Security Bureau, Zhejiang Yuansh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raffic Police Brigade Of Zhuji Public Security Bureau
Priority to CN20221015929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194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19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194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194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194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06Q10/0832Special goods or special handling procedures, e.g. handling of hazardous or fragile goo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29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protocols designed for non-contact record carriers such as RFIDs NFCs, e.g. ISO/IEC 14443 and 18092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arketing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送检设备的物品配送方法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检测所述送检设备的使用状态;当所述使用状态从待机状态切换成配送状态时,调用物品识别单元获取所述送检设备内的待送检物品的物品信息;调用通信单元向物品管理端发送包含所述物品信息的物品第一确认信息,所述物品第一确认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物品管理端对所述物品信息进行第一确认,并生成第一反馈结果;接收所述物品管理端发送的所述第一反馈结果,根据所述第一反馈结果进行第一配送处理。上述方法可以提高待送检物品在运输交接过程中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送检设备的物品配送方法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送检设备的物品配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送检设备是用于存储和转运待送检物品的设备,其通常呈现为箱体的形态。送检设备广泛应用于医疗、生物、制药、动物实验或证物运输等工作或科研领域,涉及范围广,是开展相关工作中所必须的转运工具。
送检设备所配送的物品可为血液、唾液、核酸等遗传资源,或者是其他重要证物,比如庭审证物等。对于这类物品,其配送交接时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若在运输中途或交接过程中产生了待送检物品泄露、外流或掉包等情况,可能会导致待配送物品的失效或毁坏,严重情况下会致使相关的科研工作或取证工作付之一炬。
传统技术中,送检物品在配送交接过程中,通常都是由物品接收方对待送检物品进行接收确认,并将其录入到物品管理平台中。然而这种技术由于只有接收方在收到物品后进行录入,无法准确获知接收前中物品的具体情况,无法确保物品的安全性。而为了确保安全性,通常还需要对接收的物品进行检查,但这样则会使物品配送变得繁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送检设备的物品配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以提高待送检物品在运输交接过程中的便捷性。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送检设备的物品配送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送检设备的使用状态;
当所述使用状态从待机状态切换成配送状态时,调用物品识别单元获取所述送检设备内的待送检物品的物品信息;
调用通信单元向物品管理端发送包含所述物品信息的物品第一确认信息,所述物品第一确认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物品管理端对所述物品信息进行第一确认,并生成第一反馈结果;
接收所述物品管理端发送的所述第一反馈结果,根据所述第一反馈结果进行第一配送处理;
当检测到送检设备达到配送目的地时,调用所述物品识别单元重新获取所述送检设备内的待送检物品的物品信息;
调用通信单元向所述物品管理端发送包含最新物品信息的物品第三确认信息,所述物品第三确认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物品管理端校验物品信息是否产生变化;
接收所述物品管理端针对所述第三确认信息发送的第三反馈结果,根据所述第三反馈结果进行第三配送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配送状态是否处于正常配送状态;
当处于非正常配送状态时,调用所述物品识别单元重新获取所述送检设备内的待送检物品的当前物品信息;
调用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物品管理端发送包含重新获取的当前物品信息的物品第二确认信息,所述物品第二确认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物品管理端对所述当前物品信息进行确认,并生成第二反馈结果;
接收所述物品管理端发送的所述第二反馈结果,根据所述第二反馈结果进行第二配送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反馈结果进行第二配送处理,包括:
当所述第二反馈结果表示当前物品信息与所述物品第一确认信息中的物品信息不匹配的结果时,向设备管理端发送告警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处于非正常配送状态或产生开箱事件时,开启所述送检设备内的摄像头,对所述送检设备内的环境进行监控,形成监控信息;
调用所述通信单元将所述监控信息发送至设备管理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品识别单元为RFID天线,所述待送检物品包括RFID标签;所述调用物品识别单元获取所述送检设备内的待送检物品的物品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送检设备内的接口激活所述RFID天线;
调用激活的RFID天线对待送检物品上的RFID标签进行识别,读取所述标签中携带的物品信息;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反馈结果进行第一配送处理,包括:
当所述第一反馈结果表示接收到成功录入所述物品信息时,使所述RFID天线处于休眠状态或断电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RFID天线设置于所述送检设备的上盖内;
待送检物品处于所述送检设备的壳体的容纳腔内,所述待送检物品包括待送检样品和样品容器,所述样品容器的表面贴设有RFID标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所述送检设备的使用状态,包括:
检测所述送检设备的箱体开合状态;
检测是否产生送样事件;
当所述箱体处于闭合状态,且产生送样事件时,判定所述使用状态从待机状态变换成配送状态。
一种送检设备的物品配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送检设备的使用状态;
物品检测模块,用于当所述使用状态从待机状态切换成锁定加密的配送状态时,调用物品识别单元获取所述送检设备内的待送检物品的物品信息;当检测到所述送检设备达到配送目的地且产生开箱操作时,调用所述物品识别单元重新获取所述送检设备内的待送检物品的物品信息;
物品确认模块,用于调用通信单元向物品管理端发送包含所述物品信息的物品第一确认信息,所述物品第一确认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物品管理端对所述物品信息进行第一确认,并生成第一反馈结果;调用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物品管理端发送包含最新物品信息的物品第三确认信息,所述物品第三确认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物品管理端校验物品信息是否产生变化;
配送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物品管理端发送的所述第一反馈结果,根据所述第一反馈结果进行第一配送处理;接收所述物品管理端针对所述第三确认信息发送的第三反馈结果,根据所述第三反馈结果对所述送检设备进行解密开箱。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上述的送检设备的物品配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在送检设备内设置物品识别单元以及通信单元,当送检设备由待机状态切换到配送状态时,送检设备可自动条用该物品识别单元对设备内放置的待送检物品进行检测,进而根据通信单元将检测到的物品信息发送给物品管理端,而在运送达到目的地时再次获取物品信息并发送给物品管理端进行核验,可实现待送检物品的自动检测,减少了人工检测的环节,提高了送检便利性。此外,本方法在刚进入到配送状态时即进行待送检物品检测,将物品检测过程提前,使得物品管理端可获知送检设备所配送的物品信息,这样可即使在待送检物品中途或达到过程中被掉包,物品管理端也可得知所接收到的物品信息产生过变动。
同时,本方案将物品信息发送给物品管理端而非发送给配送送检设备的运送人员,避免了运送人员获知箱内物品信息,降低了物品信息泄露的风险,提高了物品信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送检设备的物品配送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送检设备的物品配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送检设备的物品配送方法的配送监控报警过程的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送检设备的物品配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送检设备的物品配送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送检设备的物品配送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申请的概念。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申请。这里使用的词语“一”、“一个(种)”和“该”等也应包括“多个”、“多种”的意思,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此外,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本申请提供的送检设备的物品配送方法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环境中。其中,本申请中的方法涉及到送检设备、物品管理端和设备管理端。其中,送检设备内可以提供符合要求的待送检物品的保存环境,以便于将待送检物品从出发地运往目的地,其中的待送检物品可以是人或动物的生物样品,或者是一些证物等,生物样品可以是血液、唾液、核算等。进一步地,送检设备可实时获取、显示并上传送检设备当前所在的地理位置、开关状态、设备内冷藏箱的温度等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并对配送过程中的异常行为进行录像存证,并将上述参数和录像存证以及开箱密码上传至设备管理端。物品管理端用于管理待配送物品,其可为终端或服务器,物品管理端部署有物品监控平台,物品管理人员可通过该监控平台了解送检设备配送的物品信息。设备管理端也部署有设备管理平台,可根据接收到的送检设备的参数对送检设备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比如可实时监控各个送检设备的位置信息。设备管理端可通过云端来接收到的送检设备的上报的相关信息,也可以直接接收相关信息。类似的,物品管理端也可通过云端来接收到的送检设备的上报的相关信息,或者直接接收相关信息。云端上也可存储送检设备所上报的相关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云端可为设备管理端的一部分,也可为物品管理端的一部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送检设备的物品配送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环境中,方法包括:
步骤202,检测送检设备的使用状态。
本实施例中,送检设备为用于对待送检物品进行存储、配送的设备,比如可为血样送检仪。送检设备上包含显示屏,该显示屏可以显示送检设备内的开关状态、设备内冷藏箱的温度、网络状态、电量、电压、使用状态等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其中,使用状态包括待机状态和配送状态。当送检设备不使用或仅作为存储箱存储待送检物品时,送检设备处于待机状态。配送状态表示送检设备处于配送待送检物品的状态,配送状态具体可包括将待送检物品配送至预定存放点的送库状态,和将待送检物品从存放点配送至预定检验点的送检状态。送检设备检测用户在显示屏上的触控操作,并进行响应,使其进入相应的待机状态或配送状态。
以血样送检仪为例,血样送检仪可以被用于将采集的用户血液作为待送检物品,将其送到医院血库中保存,或者可从医院血库中取出待送检的血液作为待送检物品,将其送到送检中心等地方。
步骤204,当使用状态从待机状态切换成配送状态时,调用物品识别单元获取送检设备内的待送检物品的物品信息。
本实施例中,物品识别单元是送检设备内的设定的用于对待送检物品进行检测识别的单元。物品识别单元可为传感器、摄像头或近场无线通信单元等任意一种或多种。待送检物品可包括样品本体和样品容器,其中,样品本体即为上述的生物样品或证物等本体,比如为血液样品、尿液样品或唾液样品等,样品容器可为盛放样品本体的试管或包装袋等。样品容器表面上贴设有可被物品识别单元检测识别的标签,该标签可为条形码标签、二维码标签或者RFID标签等任意一种或多种。物品识别单元可通过扫描该标签或与该标签进行通信而获取到物品信息。其中,物品信息包括物品的物品标识,该物品标识可为该样品本体或样品容器的唯一编码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送检设备内一次性容纳的待送检物品可包括多个,比如可包括多份核酸样品或血液样品,每份样品被承载在一个试管中,试管上贴设有对应样品的物品信息和/或可被识别单元识别的标签。
通过物品识别单元除了可以识别出样品的基本信息之外,还可以识别出物品在送检设备内的数量以及摆放位置等信息,这些信息也可以作为物品信息的一部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配送状态进一步包括锁定加密的配送状态。送检设备可设置开箱密码,当检测到开箱密码被激活了之后,可判定处于锁定加密的配送状态。其中该密码可为固定密码,也可以为动态密码。通过设置密码,可以提高送检设备的配送安全性。
步骤206,调用通信单元向物品管理端发送包含物品信息的物品第一确认信息,物品第一确认信息用于指示物品管理端对物品信息进行第一确认,并生成第一反馈结果。
本实施例中,物品管理端为用于管理待送检物品的管理端,该管理端可为用户终端或服务器等,物品管理端上同样部署有物品管理平台,物品管理端可通过物品管理平台用户登记待送检物品信息,物品确认信息中包含待发送的物品信息,还包括送检设备的设备标识。其中,将在一次送检任务中,送检设备将处于配送状态下的首次发送的物品确认信息记为物品第一确认信息。
具体地,送检设备上具有可联网的通信单元,该通信单元可为WIFI单元等具备通信能力的单元,通过该通信单元可向物品管理端进行通信,收发消息。
物品管理端在接收到物品第一确认信息后,可获取其中的物品信息,将该物品信息进行保存,比如保存其中的物品标识等物品基本信息。具体地,物品管理端首先获取其中的设备标识,根据该设备标识识别送检设备的身份,并根据该设备标识确认对应的送检任务,进而将该物品信息存储到对应的配送任务信息中。并向送检设备发送第一反馈结果。其中,该第一反馈结果表示是否已成功收取到物品信息的反馈信息,或者是否已成功将物品信息添加到配送任务信息中的反馈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物品管理端预先存储了待送检物品的物品信息,在接收到该送检设备的物品第一确认信息并确认了送检设备的身份后,可提取其中的物品标识,检测该物品标识是否存在于预先存储的物品信息中,若存在,则说明该物品信息是待配送的物品信息,并将该物品信息存储到对应的配送任务信息中,或者根据该物品第一确认信息创建对应的配送任务,将该物品信息存储到所创建的配送任务信息中。
步骤208,接收物品管理端发送的第一反馈结果,根据第一反馈结果进行第一配送处理。
本实施例中,送检设备可通过通信单元接收该物品管理端发送的第一反馈结果并进行相应的配送处理。其中,若第一反馈结果表示物品信息接收成功或物品信息添加成功的结果,则可以关闭该物品识别单元或者使该物品识别单元处于休眠状态,以对送检设备进行省电。若该第一反馈结果表示物品信息接收不成功的结果,或者未成功添加的结果,则送检设备可反馈重复执行上述的步骤206,或进入步骤204,重新识别物品信息和/或发送物品第一确认信息,直到重新发送的次数超过预定次数或者收到表示成功收到表示物品信息接收成功或物品信息添加成功的结果为止。
上述的送检设备的物品配送方法,通过在送检设备内设置物品识别单元以及通信单元,当送检设备由待机状态切换到配送状态时,送检设备可自动条用该物品识别单元对设备内放置的待送检物品进行检测,进而根据通信单元将检测到的物品信息发送给物品管理端,而在运送达到目的地时再次获取物品信息并发送给物品管理端进行核验,可实现待送检物品的自动检测,减少了人工检测的环节,提高了送检便利性。此外,本方法在刚进入到配送状态时即进行待送检物品检测,将物品检测过程提前,使得物品管理端可获知送检设备所配送的物品信息,这样可即使在待送检物品中途或达到过程中被掉包,物品管理端也可得知所接收到的物品信息产生过变动,从而也提高物品配送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208之后,还包括:
步骤210,当检测到送检设备达到配送目的地时,调用物品识别单元重新获取送检设备内的待送检物品的物品信息。
具体地,在进入配送状态前,送检设备可接收用户录入的配送目的地的位置信息,或者在进入配送状态前或配送状态后,可接收由设备管理端发送的配送目的地的位置信息。送检设备设有定位模块,可通过网络实时获取自身的当前位置信息。送检设备在检测到该触发操作后,对其自身所处位置进行校验,将送检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与配送目的地信息进行比较,分析两者是否匹配。其中,位置信息可为经纬度信息,比如配送目的地信息可为一个经纬度数值范围,或者是一个具体的经纬度数值。当为范围时,送检设备可检测其自身的经纬度是否处于目的地的经纬度范围内,若是,则表示匹配,若否,则表示不匹配。若目的地信息为具体的经纬度数值,则送检设备可检测其自身的经纬度与该经纬度数值的接近程度是否超过预设接近度,若是,则判定相匹配,否则,说明还未到达目的地,不匹配。
当送检设备检测到自身位置信息已经达到配送目的地时,继续调用物品识别单元来识别设备内的物品信息。
步骤212,调用通信单元向物品管理端发送包含最新物品信息的物品第三确认信息,物品第三确认信息用于指示物品管理端校验物品信息是否产生变化。
步骤214,接收物品管理端针对第三确认信息发送的第三反馈结果,根据第三反馈结果进行第三配送处理。
在到达送检目的地的情况下,通过再次发送运送的物品信息给到物品管理端进行确认,该确认信息即为第三确认信息。物品管理端可以检测本次接收到的物品信息是否产生变化,若无变化,则将该物品信息录入到相应的系统中,完成物品的自动化接收。同时,物品管理端还向送检设备发送包含校验结果的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即为第三反馈结果。
若第三反馈结果表示校验一致的反馈结果,则送检设备可表示完成配送,结束配送状态,比如进入到待机状态。若表示未接收到点确认信息的反馈结果,则送检设备可返回继续执行步骤210或步骤212,直到物品管理端收到了物品信息。若表示校验不一致的反馈结果,则送检设备将该结果发送给设备管理端,使设备管理端的工作人员及时调查具体的配送情况。
上述的送检设备的物品配送方法,送检设备在设备锁定并开始配送时即获取送检设备内的物品信息给到后台服务器,再到达配送目的地之后且在开锁之前再次获取物品信息给到物品管理端进行核验,以确保物品管理人员提前获知配送的物品,并进行到货核验。
物品信息是发送给到用于接收并管理箱内配送物品的物品管理端的,并非是发送给了送箱人员,即送箱人员是不知道箱内信息的。通过将物品信息发送给物品管理端而非发送给配送送检设备的运送人员,避免了运送人员获知箱内物品信息,使得物品的配送与接收核验分离,降低了物品信息泄露的风险,提高了物品信息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方法还包括配送监控报警过程,该过程包括:
步骤302,检测配送状态是否处于正常配送状态。
本实施例中,送检设备可按照一定频率进行配送状态检测,以识别当前时刻是否处于正常配送状态。其中,非正常配送状态主要包括在配送状态时产生非正常开箱、偏离配送路径、偏离配送范围、待送检物品的存储环境处于非正常环境等其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地,送检设备还集成有配送状态检测单元,该检测单元可包括定位单元、温控单元、摄像头、开锁单元等其中的一种或多种。送检设备根据其配送状态检测单元所检测出来的参数,来识别当前是否处于正常配送状态。
开锁单元可检测送检设备是否处于开箱状态还是关闭状态,非正常开箱状态表示处于配送过程中并非按照正常流程而造成的送检设备开启的状态,比如暴力开箱等异常开箱情况。定位单元可实时获取送检设备的自身位置,由于送检设备在配送过程中可预先设定好配送目的地或配送路径,送检设备可根据定位单元检测到的自身的位置信息,来判定当前是否处于正常的配送路径甚至偏离配送范围。摄像头可位于送检设备的箱体内,可拍摄箱内的具体画面以进行监控。温控单元可检测待送检物品的存储温度。通常来说,如果待送检物品是血样等遗传资源样品,则其所要求的配送温度一般处于0℃以下的低温环境。送检设备可根据所检测到温度来判定配送温度是否处于正常配送温度。
步骤304,当处于非正常配送状态或产生开箱事件时,调用物品识别单元重新获取送检设备内的待送检物品的当前物品信息。
本实施例中,开箱事件包含上述的非正常开箱的事件,还包括按照正常流程启动的正常开箱事件。当检测到送检设备处于非正常配送状态或者开箱事件时,送检设备可重新调用物品识别单元识别其内的物品信息,以防止其内的物品信息产生变动。
正常开箱事件表示送检设备到达目的地后,输入正确的密码启动的开箱事件。具体地,在进入配送状态前,送检设备可接收用户录入的配送目的地的位置信息,或者在进入配送状态前或配送状态后,可接收由设备管理端发送的配送目的地的位置信息。送检设备设有定位模块,可通过网络实时获取自身的当前位置信息。送检状态在检测到该触发操作后,对其自身所处位置进行校验,将送检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与运送目的地信息进行比较,分析两者是否匹配。其中,位置信息可为经纬度信息,比如运送配送目的地信息可为一个经纬度数值范围,或者是一个具体的经纬度数值。当为范围时,送检设备可检测其自身的经纬度是否处于目的地的经纬度范围内,若是,则表示匹配,若否,则表示不匹配。若目的地信息为具体的经纬度数值,则送检设备可检测其自身的经纬度与该经纬度数值的接近程度是否超过预设接近度,若是,则判定相匹配,否则,说明还未到达目的地,不匹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物品识别单元处于休眠状态,则可激活该物品识别单元,并获取当前物品信息。
步骤306,调用通信单元向物品管理端发送包含重新获取的当前物品信息的物品第二确认信息,物品第二确认信息用于指示物品管理端对当前物品信息进行确认,并生成第二反馈结果。
本实施例中,记本次发送的物品确认信息为物品第二确认信息。类似地,送检设备可继续调用通信单元向物品管理端发送物品第二确认信息,该物品第二确认信息中包含本次识别的物品标识、物品图片等物品信息,还可包括送检标识,以使得物品管理端根据该物品标识确定送检设备的身份。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反馈结果用于表示待送检物品是否正常的反馈结果。具体地,物品管理端在接收到该物品第二确认信息后,可获取其内的物品信息,比较该物品信息与物品第一确认信息中的物品信息是否一致,从而可获知当前配送过程中,送检设备内的待送检物品是否正常,并根据识别结果生成第二反馈结果,将第二反馈结果发送给送检设备。具体地,物品管理端可获取物品第二确认信息中的物品标识,并将该物品标识与物品第一确认信息中所接收到的物品标识进行比较,以分析两者是否一致,若一致,则说明物品相同,待送检物品正常;若不一致,则说明待送检物品不同,也就是说待送检物品不正常。
步骤308,接收物品管理端发送的第二反馈结果,根据第二反馈结果进行第二配送处理。
本实施例中,第二配送处理可包含报警处理。送检设备可接收该第二反馈结果,识别该第二反馈结果所表示的待送检物品是否正常,若正常,则不需启动报警,若不正常,则启动告警。
具体地,送检设备可启动告警声音,或者在送检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具体的异常信息,以提醒送检人员注意到送检设备的情况,及时检查送检设备或者送检设备内的待送检物品是否正常。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二反馈结果表示当前物品信息与物品第一确认信息中的物品信息不匹配的结果时,向设备管理端发送告警信息。
本实施例中,送检设备还可将生成的告警信息发送给设备管理端。其中,告警信息中包含设备标识,使得设备管理端的人员可获知具体是哪个送检设备出现了问题,以及时进行排查。
本实施例中,通过进一步检测送检设备的配送正常情况,当发现处于非正常配送状态,或者产生开箱事件时,比如在配送结束,开箱取出待送检物品,此时则重新获取箱内的待送检物品信息并上报至物品管理端进行确认,物品管理端可将本次接收到的物品信息与物品第一确认信息中的物品信息进行比较,判定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说明在待送检设备在配送过程中产生过变动,则送检设备会产生告警,以使得相关人员可及时检查情况。通过在送检过程中进行二次物品信息确认,进一步提高了待送检物品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当处于非正常配送状态或产生开箱事件时,开启送检设备内的摄像头,对送检设备内的环境进行监控,形成监控信息;调用通信单元将监控信息发送至设备管理端。
本实施例中,送检设备内还设有摄像头,当其处于非正常配送状态或者产生开箱事件时,可调用其内的摄像头,并对当前环境进行拍摄视频或拍摄照片,将拍摄的信息作为监控信息。其中,如果箱体是闭合的,该摄像头可拍摄到箱内的环境,若箱体已打开,则可拍摄箱外的环境信息。该拍摄的信息可作为证据存留,以进一步保证待送检物品的送检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物品识别单元为RFID天线,待送检物品包括RFID标签。如图4所示,提供了另一种送检设备的物品配送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402,检测送检设备的使用状态。
使用状态包括待机状态和配送状态。具体地,检测送检设备的箱体开合状态;检测是否产生送样事件;当箱体处于闭合状态,且产生送样事件时,判定使用状态从待机状态变换成配送状态。
送检设备设有箱体开合检测装置,该装置可为箱体上的电磁锁或者用于检测开锁状态的传感器。其中,箱体上的电磁锁在开锁和关锁时,会向箱体控制器发送相应的信号,或者箱体内还布置有接近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等,当检测到箱体打开或关闭时,该传感器也会向箱体控制器发送相应的信号。送检设备检测根据该信号可获知箱体的开合状态。
送检设备的初始状态是待机状态,当接收到送样指令时,送检设备可记录为一个送样事件。具体地,送检设备上具有显示屏,在未启动配送任务时,送检设备默认处于待机状态,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具体的配送任务,比如选择送库还是送检,当检测到对应的操作时,触发送样指令。
举例来说,送检设备的状态栏处可呈现送检设备的实时状态参数,比如包括当前时间、向内温度、电压、电量、通信状态等。当处于待机状态时,用户可选择是否需要进行血样送检或抽血入库或打开箱体。当需要送待送检物品时,可根据使用目的选择“血样送检”或“抽血送库”,启动送样过程,送检设备记录产生一次送样事件。对于已处于配送状态的送检设备,不允许操作“血样送检”或“抽血送库”。
当检测产生送样事件,且设备已处于闭合状态,则送检设备的使用状态从待机状态变换成配送状态。
步骤404,当使用状态从待机状态切换成配送状态时,通过送检设备内的接口激活RFID天线。
本实施例中,送检设备内的RFID天线可为RFID射频读取天线,通常处于休眠状态或断电状态,当需要使用RFID天线时,可调用相应的接口对该天线进行激活。
在一个实施例中,RFID天线设置于送检设备的上盖内;待送检物品处于送检设备的壳体的容纳腔内,待送检物品包括待送检样品和样品容器,样品容器的表面贴设有RFID标签。
其中,送检设备包括壳体和上盖,上盖与壳体可以铰接,通过设备上的电磁锁可以实现上盖与壳体的锁紧。壳体内设置有送检设备的控制器、摄像头等部件,还形成有用于容纳待送检物品的容纳腔。RFID天线可设置在上盖内表面,并处于该容纳腔在上盖的投影区域中,从而使得RFID天线可以对处于容纳腔内的物品进行识别。
步骤406,调用激活的RFID天线对待送检物品上的RFID标签进行识别,读取标签中携带的物品信息。
其中,物品信息包括物品的物品标识,该物品标识可为该样品本体或样品容器的唯一编码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送检设备内一次性容纳的待送检物品可包括多个,比如可包括多份核酸样品或血液样品,每份样品被承载在一个试管中,试管上贴设有对应样品信息的RFID标签。该标签可可被RFID天线识别,并读取到其中的信息。
步骤408,调用通信单元向物品管理端发送包含物品信息的物品第一确认信息,物品第一确认信息用于指示物品管理端对物品信息进行第一确认,并生成第一反馈结果。
物品管理端在接收到物品第一确认信息后,可获取其中的物品信息,将该物品信息进行保存,比如保存其中的物品标识等物品基本信息。具体地,物品管理端首先获取其中的设备标识,根据该设备标识识别送检设备的身份,并根据该设备标识确认对应的送检任务,进而将该物品信息存储到对应的配送任务信息中。并向送检设备发送第一反馈结果。其中,该第一反馈结果表示是否已成功收取到物品信息的反馈信息,或者是否已成功将物品信息添加到配送任务信息中的反馈信息。
步骤410,接收物品管理端发送的第一反馈结果。
步骤412,当第一反馈结果表示接收到成功录入物品信息时,使RFID天线处于休眠状态或断电状态。
当收到成功录入物品信息的结果时,可以RFID天线处于休眠状态或断电状态,从而减少送检设备的电量消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在送检设备内设置RFID天线,由RFID天线来读取送检物品上的RFID标签中携带的物品信息,进而将物品信息上传至物品管理端,这样,在送检设备启动送检任务时,物品管理端即可及时地获知送检设备所配送的待送检物品的信息,提高了信息获取的及时性以及物品信息录入的便利性。此外,本方法在刚进入到配送状态时即进行待送检物品检测,将物品检测过程提前,使得物品管理端可获知送检设备所配送的物品信息,这样可即使在待送检物品中途或达到过程中被掉包,物品管理端在得到待送检物品后,也可发现所接收到的物品信息产生过变动,从而也提高物品配送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检测到所述送检设备进入锁定状态并触发配送操作时,生成用于开锁所述送检设备的明文密码、密钥和密文,将生成的所述密钥发送至设备管理端,并进入锁定加密的配送状态;
所述根据所述第三反馈结果对所述送检设备进行解密开箱,包括:
当所述第三反馈表示校验一致的反馈结果时,将最新密文通过用户终端发送至所述设备管理端,使所述设备管理端根据预存的最新密钥和最新密文生成用于解密所述送检设备的最新明文密码,将所述最新明文密码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
响应于输入待校验密码后所触发的密码校验操作,在验证所述待校验密码与所述最新明文密码一致后,使所述送检设备处于开启状态。
送检设备可定期更新设备的开锁密码信息,其中开锁密码信息包括密钥、密文和明文密码。送检设备可在第三反馈表示校验一致的反馈结果时,显示扫码界面,也可在检测到上述的触发操作后,直接显示扫码界面,比如从待机界面或送检界面跳转至扫码界面。其中,该扫码界面上显示有根据最新的密文而生成的二维码。
用户终端可扫描界面上的二维码,从而可获取到密文,并生成开锁请求,发送至设备管理端。其中,该开锁请求中包含相应的密文。设备管理端中存储有送检设备所发送的最新密钥信息,并设置有相应的解密算法,利用该解密算法、送检设备发送的最新密钥、用户终端发送的密文,可以解密得到对应的明文密码,并将明文密码发送至用户终端,使得终端用户可获知用于解锁送检设备的明文密码。
上述方法中,通过设置动态密码,将明文密码、密文和密钥分散保存,设备管理端仅存储有密文而并未存储密钥,用户终端对显示屏进行扫码可获得密钥,设备管理端只有拿到用户终端上传的密钥后,才可以根据密钥、密文进行解密,生成明文密码并反馈给用户终端,这样用户终端可根据接收到的明文密码输入到送检设备中,送检设备在验证密码正确后,才使设备开启。在此过程之前,设备管理端无法在需要开锁之前得到明文密码信息,也进一步降低了密码泄露的风险,提高了待送检物品的配送安全性。除此以外,用户仅需在到达配送目的地后对终端显示屏扫码,从而可以获得开锁密码,并在完成密码输入后即可开启送检设备,减少了用户的验证操作流程,提升了用户操作体验。
本方法是在到达目的地之后,由物品管理端确认了里面的物品是一致的情况下,才会由设备管理端进行解密出开箱密码,避免首先开箱再替换物品的情况产生,且物品管理端与设备管理端是两个不同的服务端,进一步提高了配送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送检设备的物品配送装置,该装置包括:
状态检测模块502,用于检测送检设备的使用状态。
物品检测模块504,用于当使用状态从待机状态切换成配送状态时,调用物品识别单元获取送检设备内的待送检物品的物品信息;当检测到送检设备达到配送目的地时,调用物品识别单元重新获取送检设备内的待送检物品的物品信息;
物品确认模块506,用于向物品管理端发送包含物品信息的物品第一确认信息,物品第一确认信息用于指示物品管理端对物品信息进行第一确认,并生成第一反馈结果;调用通信单元向物品管理端发送包含最新物品信息的物品第三确认信息,物品第三确认信息用于指示物品管理端校验物品信息是否产生变化;
配送处理模块508,用于接收物品管理端发送的第一反馈结果,根据第一反馈结果进行第一配送处理;接收物品管理端针对第三确认信息发送的第三反馈结果,根据第三反馈结果进行第三配送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状态检测模块502还用于检测配送状态是否处于正常配送状态;
物品检测模块504还用于当处于非正常配送状态或产生开箱事件时,调用物品识别单元重新获取送检设备内的待送检物品的当前物品信息;
物品确认模块506还用于调用通信单元向物品管理端发送包含重新获取的当前物品信息的物品第二确认信息,物品第二确认信息用于指示物品管理端对当前物品信息进行确认,并生成第二反馈结果;
配送处理模块508还用于接收物品管理端发送的第二反馈结果,根据第二反馈结果进行第二配送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配送处理模块508还用于当第二反馈结果表示当前物品信息与物品第一确认信息中的物品信息不匹配的结果时,向设备管理端发送告警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配送处理模块508还用于当处于非正常配送状态或产生开箱事件时,开启送检设备内的摄像头,对送检设备内的环境进行监控,形成监控信息;调用通信单元将监控信息发送至设备管理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物品识别单元为RFID天线,待送检物品包括RFID标签;物品检测模块504还用于通过送检设备内的接口激活RFID天线;调用激活的RFID天线对待送检物品上的RFID标签进行识别,读取标签中携带的物品信息;
配送处理模块508还用于当第一反馈结果表示接收到成功录入物品信息时,使RFID天线处于休眠状态或断电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RFID天线设置于送检设备的上盖内;
待送检物品处于送检设备的壳体的容纳腔内,待送检物品包括待送检样品和样品容器,样品容器的表面贴设有RFID标签。
在一个实施例中,状态检测模块502还用于检测送检设备的箱体开合状态;检测是否产生送样事件;当箱体处于闭合状态,且产生送样事件时,判定使用状态从待机状态变换成配送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供了另一种送检设备的物品配送装置,该装置还包括:
密码生成模块510,用于当检测到送检设备进入锁定状态并触发配送操作时,生成用于开锁送检设备的明文密码、密钥和密文,将生成的密钥发送至设备管理端;
状态检测模块还用于当设备管理端接收到密钥后,送检设备进入锁定加密的配送状态;
配送处理模块还用于当第三反馈表示校验一致的反馈结果时,根据最新密文生成二维码并显示扫码界面,使用户终端扫描二维码并向设备管理端上传开锁请求,开锁请求用于使设备管理端根据预存的最新密钥和开锁请求中包含的最新密文生成用于解密送检设备的最新明文密码,将最新明文密码发送至用户终端;响应于输入待校验密码后所触发的密码校验操作,在验证待校验密码与最新明文密码一致后,使送检设备处于开启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中,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存储有能够被该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送检设备的物品配送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执行时,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促使处理器实现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送检设备的物品配送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送检设备的物品配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尽管已经描述了示例实施例,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因此,应当理解,上述示例实施例不是限制性的,而是说明性的。

Claims (9)

1.一种送检设备的物品配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所述送检设备的使用状态,所述送检设备为血样送检仪;
当检测到所述送检设备进入锁定状态并触发配送操作时,生成用于开锁所述送检设备的明文密码、密钥和密文,将生成的所述密钥发送至设备管理端,并进入锁定加密的配送状态;
当所述使用状态从待机状态切换成锁定加密的配送状态时,调用物品识别单元获取所述送检设备内的待送检物品的物品信息;
调用通信单元向物品管理端发送包含所述物品信息的物品第一确认信息,所述物品第一确认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物品管理端对所述物品信息进行第一确认,并生成第一反馈结果,所述物品第一确认信息还包括所述送检设备的设备标识;
接收所述物品管理端发送的所述第一反馈结果,根据所述第一反馈结果进行第一配送处理,所述第一反馈结果表示是否已成功收取到所述物品信息的反馈信息;
当检测到所述送检设备达到配送目的地且产生开箱操作时,调用所述物品识别单元重新获取所述送检设备内的待送检物品的物品信息;
调用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物品管理端发送包含最新物品信息的物品第三确认信息,所述物品第三确认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物品管理端校验物品信息是否产生变化;
接收所述物品管理端针对所述第三确认信息发送的第三反馈结果,根据所述第三反馈结果由设备管理端进行解密出开箱密码,对所述送检设备进行解密开箱,包括:当所述第三反馈表示校验一致的反馈结果时,将最新密文通过用户终端发送至所述设备管理端,使所述设备管理端根据预存的最新密钥和最新密文生成用于解密所述送检设备的最新明文密码,将所述最新明文密码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响应于输入待校验密码后所触发的密码校验操作,在验证所述待校验密码与所述最新明文密码一致后,使所述送检设备处于开启状态;
所述物品管理端与所述设备管理端是两个不同的服务端,所述物品管理端用于管理待配送物品,所述设备管理端用于对送检设备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识别单元为RFID天线,所述待送检物品包括RFID标签;所述调用物品识别单元获取所述送检设备内的待送检物品的物品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送检设备内的接口激活所述RFID天线;
调用激活的RFID天线对待送检物品上的RFID标签进行识别,读取所述RFID标签中携带的物品信息;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反馈结果进行第一配送处理,包括:
当所述第一反馈结果表示接收到成功录入所述物品信息时,使所述RFID天线处于休眠状态或断电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天线设置于所述送检设备的上盖内;
待送检物品处于所述送检设备的壳体的容纳腔内,所述待送检物品包括待送检样品和样品容器,所述样品容器的表面贴设有RFID标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配送状态是否处于正常配送状态;
当处于非正常配送状态或产生开箱事件时,调用所述物品识别单元重新获取所述送检设备内的待送检物品的当前物品信息;
调用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物品管理端发送包含重新获取的当前物品信息的物品第二确认信息,所述物品第二确认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物品管理端对所述当前物品信息进行确认,并生成第二反馈结果;
接收所述物品管理端发送的所述第二反馈结果,当所述第二反馈结果表示当前物品信息与所述物品第一确认信息中的物品信息不匹配的结果时,向设备管理端发送告警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处于非正常配送状态或产生开箱事件时,开启所述送检设备内的摄像头,对所述送检设备内的环境进行监控,形成监控信息;
调用所述通信单元将所述监控信息发送至设备管理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送检设备的使用状态,包括:
检测所述送检设备的箱体开合状态;
检测是否产生送样事件;
当所述箱体处于闭合状态,且产生送样事件时,判定所述使用状态从待机状态变换成配送状态。
7.一种送检设备的物品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送检设备的使用状态,所述送检设备为血样送检仪;
物品检测模块,用于当所述使用状态从待机状态切换成锁定加密的配送状态时,调用物品识别单元获取所述送检设备内的待送检物品的物品信息;当检测到所述送检设备达到配送目的地且产生开箱操作时,调用所述物品识别单元重新获取所述送检设备内的待送检物品的物品信息;
物品确认模块,用于调用通信单元向物品管理端发送包含所述物品信息的物品第一确认信息,所述物品第一确认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物品管理端对所述物品信息进行第一确认,并生成第一反馈结果,所述物品第一确认信息还包括所述送检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第一反馈结果表示是否已成功收取到所述物品信息的反馈信息;调用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物品管理端发送包含最新物品信息的物品第三确认信息,所述物品第三确认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物品管理端校验物品信息是否产生变化;
配送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物品管理端发送的所述第一反馈结果,根据所述第一反馈结果进行第一配送处理;接收所述物品管理端针对所述第三确认信息发送的第三反馈结果,根据所述第三反馈结果由设备管理端进行解密出开箱密码,对所述送检设备进行解密开箱;
密码生成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送检设备进入锁定状态并触发配送操作时,生成用于开锁所述送检设备的明文密码、密钥和密文,将生成的所述密钥发送至设备管理端;
所述状态检测模块还用于当所述设备管理端接收到所述密钥后,所述送检设备进入锁定加密的配送状态;
所述配送处理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三反馈表示校验一致的反馈结果时,将最新密文通过用户终端发送至所述设备管理端,使所述设备管理端根据预存的最新密钥和最新密文生成用于解密所述送检设备的最新明文密码,将所述最新明文密码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响应于输入待校验密码后所触发的密码校验操作,在验证所述待校验密码与所述最新明文密码一致后,使所述送检设备处于开启状态;
所述物品管理端与所述设备管理端是两个不同的服务端,所述物品管理端用于管理待配送物品,所述设备管理端用于对送检设备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其中,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159298.5A 2022-02-22 2022-02-22 送检设备的物品配送方法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2194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59298.5A CN114219411B (zh) 2022-02-22 2022-02-22 送检设备的物品配送方法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59298.5A CN114219411B (zh) 2022-02-22 2022-02-22 送检设备的物品配送方法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19411A CN114219411A (zh) 2022-03-22
CN114219411B true CN114219411B (zh) 2022-06-10

Family

ID=80709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59298.5A Active CN114219411B (zh) 2022-02-22 2022-02-22 送检设备的物品配送方法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1941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9210A (zh) * 2011-12-01 2012-06-20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血液在途运输存储系统及方法
CN104392339A (zh) * 2014-11-06 2015-03-04 苏州大学 一种用于押运物流的组合交接认证方法及其系统
CN105844832A (zh) * 2016-04-29 2016-08-10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基于rfid与摄像头的物品监控取证系统及方法
CN107665415A (zh) * 2017-10-20 2018-02-06 上海众人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配送方法、云中心服务器、配送箱及配送系统
WO2019145914A1 (en) * 2018-01-26 2019-08-01 Danby Products Limited Item depository operated responsive to data bearing records
CN111115004A (zh) * 2018-10-31 2020-05-08 北京外麦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箱及其安全运输方法
CN112686074A (zh) * 2020-12-29 2021-04-20 永发(河南)模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可查验箱内物品信息的智能包装箱及其查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57807B2 (ja) * 2005-05-31 2010-10-06 セコム株式会社 配達システム、配達システム用センタ装置、及び配送容器
DE102008033731A1 (de) * 2008-07-18 2010-01-21 Cargoguard Gmbh Schloss zur Sicherung eines Sicherungsbehälters oder Sicherheitsraumes und Verfahren zur Sicherung des Transports eines Sicherungsbehälters
US9419942B1 (en) * 2013-06-05 2016-08-16 Palo Alto Networks, Inc. Destination domain extraction for secure protocols
CN112351043A (zh) * 2020-11-18 2021-02-09 北斗星通智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车载导航工厂设置密码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13902323A (zh) * 2021-10-20 2022-01-07 钛医(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运输箱的监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9210A (zh) * 2011-12-01 2012-06-20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血液在途运输存储系统及方法
CN104392339A (zh) * 2014-11-06 2015-03-04 苏州大学 一种用于押运物流的组合交接认证方法及其系统
CN105844832A (zh) * 2016-04-29 2016-08-10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基于rfid与摄像头的物品监控取证系统及方法
CN107665415A (zh) * 2017-10-20 2018-02-06 上海众人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配送方法、云中心服务器、配送箱及配送系统
WO2019145914A1 (en) * 2018-01-26 2019-08-01 Danby Products Limited Item depository operated responsive to data bearing records
CN111115004A (zh) * 2018-10-31 2020-05-08 北京外麦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箱及其安全运输方法
CN112686074A (zh) * 2020-12-29 2021-04-20 永发(河南)模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可查验箱内物品信息的智能包装箱及其查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19411A (zh) 2022-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64247B1 (ko) 생체 조직의 수송 장치 및 수송 방법
CN109791160B (zh) 生物材料样本的历史记录
US7619523B2 (en) Gas cylinders monitoring by wireless tags
US972122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pecialized handling of packages
CN104364784B (zh) 容器授予资格的方法及相关的存储外壳
CN107705071A (zh) 一种冷链物流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US10535425B2 (en) Inventory management
EP2192560A1 (en) Access control
US20070227913A1 (en) Secure pharmacy shipping crate with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monitoring
JP6321006B2 (ja) パッケージを探すシステム
US2021009037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 access key from a key-box
WO2015017668A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pecialized handling of packages
CN109911497B (zh) 一种血液安全管理系统
EP1735756A1 (en) Dispensing station
US20190006037A1 (en) Inventory Assurance
WO2014132211A1 (en) An electronic smart ke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d operating a lock
CN108133536A (zh) 外卖箱、外卖系统及外卖配送方法
CN114219411B (zh) 送检设备的物品配送方法和电子设备
US1138456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 access key from a key box
CN110517374A (zh) 一种物资周转管理系统及方法
US11276486B2 (en) Secure mobile lockbox
CN115496243B (zh) 危废物品转移处理方法、存储介质和服务器
CN112460907A (zh) 智能冷藏箱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213139525U (zh) 一种智能快递箱
US2020004285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content of contain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ei Xiaofei

Inventor after: Shou Zhizhen

Inventor after: Lu Chaohui

Inventor after: Jin Yonghua

Inventor after: Yin Jufeng

Inventor before: Wei Xiaofei

Inventor before: Shou Zhizhen

Inventor before: Lu Chaohui

Inventor before: Jin Yonghua

Inventor before: Yin Jufe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