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15964B - 大直径市政工程顶管的大曲率转角可调补偿铰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大直径市政工程顶管的大曲率转角可调补偿铰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15964B
CN114215964B CN202111635708.0A CN202111635708A CN114215964B CN 114215964 B CN114215964 B CN 114215964B CN 202111635708 A CN202111635708 A CN 202111635708A CN 114215964 B CN114215964 B CN 1142159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bench
pipe
corner
section
ab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357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15964A (zh
Inventor
卢荣智
苏龙辉
何则尧
邱国标
邱礼帛
蔡金聪
李亚颖
施鑫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Association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Association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Association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Association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3570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159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159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159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159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159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1/00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Repairing or joining pipes on or under water
    • F16L1/024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on land, e.g. above the ground
    • F16L1/028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on land, e.g. above the ground in the ground
    • F16L1/036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on land, e.g. above the ground in the ground the pipes being composed of sections of short lengt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1/00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Repairing or joining pipes on or under water
    • F16L1/024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on land, e.g. above the ground
    • F16L1/06Accessories therefor, e.g. anch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大直径市政工程顶管的大曲率转角可调补偿铰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准备、S2始发直线段施工、S3过渡段施工、S4曲线顶进。本申请通过在顶管机后段与首节管之间设置形成可调节补偿铰,弥补顶管机自身内设铰的转角的不足,从而提高顶管机的转角上限,进而更好应对大直径顶管的大曲率转角施工。

Description

大直径市政工程顶管的大曲率转角可调补偿铰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下顶管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直径市政工程顶管的大曲率转角可调补偿铰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顶管法在城市综合管廊、地下通道等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顶管施工就是非开挖施工方法,是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顶管法施工就是在工作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一节管子完成顶入土层之后,再下第二节管子继续顶进。其原理是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坑内穿过土层一直推进到接收坑内吊起。
随着社会需求的提高,顶管工程的管径设计越来越大,地下线路也越来越复杂,顶管设计直径超过2m的项目越来越多,随即带来的大直径顶管的大曲率施工是每一个地下工程施工人员都很难回避的现实。
顶管机通常为两段一铰式顶管机,即包括顶管机前段和顶管机后段,顶管机前段和顶管机后段之间设有多个纠偏千斤顶,而传统大管径的顶管转角是通过现有顶管机的纠偏千斤顶所实现的,但顶管机的弯曲转角具有局限性,难以满足大曲率施工,因此急待一种有效的施工方法,以应对大直径顶管的大曲率转角施工。
发明内容
为了应对大直径顶管的大曲率转角施工,本申请提供一种大直径市政工程顶管的大曲率转角可调补偿铰施工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大直径市政工程顶管的大曲率转角可调补偿铰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大直径市政工程顶管的大曲率转角可调补偿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施工准备;
S2、始发直线段施工;
S3、过渡段施工:将起曲点前5m区间设置为直线段到曲线段之间的平缓过渡段,具体过渡段施工包括以下:
S3.1、第一纠偏千斤顶伸长:将与顶管机转弯方向相反侧的纠偏千斤顶命名为第一纠偏千斤顶,将与顶管机转弯方向相同侧的纠偏千斤顶命名为第二纠偏千斤顶;当顶管机的刀盘达到起曲点5m位置后,第一纠偏千斤顶伸长,使得顶管机前段转弯,使得顶管机前段与顶管机后端之间形成转角;
S3.2、连接组件固定:利用连接组件以使顶管机前段和首节管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
S3.3、第一纠偏千斤顶回缩:第一纠偏千斤顶缓慢回缩,带动顶管机后段朝向顶管机前段的转弯方向偏转,即顶管机后段的非转弯侧向顶管机前段靠拢,使得顶管机后段与首节管之间形成转角;
S3.4、转角间隙加塞:利用加塞组件,以对顶管机后段与首节管之间的转角间隙进行加塞;
S3.5、闭合转角间隙:缓速伸长第一纠偏千斤顶,使顶管机后段与首节管逐渐靠拢,并夹紧加塞组件的加塞位置,从而使得顶管机后段与首节管之间具有可调补偿铰;
S3.6、解除连接组件的固定连接,以使解除顶管机前段和首节管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
S4、曲线顶进:顶管机的纠偏千斤顶和可调补偿铰联合控制顶进转角,按设计曲线曲率进行曲线顶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顶管机后段与首节管之间设置形成可调节补偿铰,弥补顶管机自身内设铰的转角的不足,从而提高顶管机的转角上限,进而更好应对大直径顶管的大曲率转角施工;并且,该施工方法还具有操作方便简单、转弯效果好、确保施工工期、原状土扰动小等优点。
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和连接筒,连接筒与所述顶管机前段固定连接,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首节管固定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抵紧机构和第二抵紧机构,且连接杆的远离首节管的一端插入连接筒内;所述第一抵紧机构用于抵压所述连接筒的筒底,所述连接筒的内周壁设有限位凸起,所述第二抵紧机构用于抵压所述限位凸起的背离连接筒的筒口的表面。
在步骤S3.3中,第一纠偏千斤顶回缩以带动顶管机后段向前靠拢,意味着顶管机前段具有抗向后位移的能力,而在步骤S3.5中,第一纠偏千斤顶缓速伸长,以使得顶管机后段向首节管靠拢,意味着顶管机前段具有抗向前位移的能力,而连接组件则需要在步骤S3.3-步骤S3.5中赋予顶管机前段抗向前和向后位移的能力,而在上述步骤除外,允许顶管机前段有自由位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步骤S3.1之后,连接筒与连接杆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第一抵紧机构和第二抵紧机构启动,以通过两股相反方向的抵压力,以实现连接筒与连接杆之间的固定连接,从而实现顶管机前段和首节管之间的固定连接;并且,当顶管机前段在步骤S3.3中和在步骤S3.5中受到反作用力时,两股抵压力可对该反作用力进行平衡,以减少连接组件所受的损伤;并且,第一抵紧机构和第二抵紧机构为机械式运行,减少人工参与的不便。
可选的,所述第一抵紧机构包括第一凸轮和第一转动控制结构,所述第一凸轮与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控制结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凸轮的转动角度,以使所述第一凸轮的外周面与所述连接筒的筒底相抵接。
由于连接筒相对连接杆的相对位置不定且偏移量小,因此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凸轮的不规则外周面,以确保第一凸轮上的某个直径的部位能够匹配偏移后的连接筒的筒底,从而确保第一抵紧机构的准确抵紧。
可选的,所述第二抵紧机构包括第二凸轮和第二转动控制结构,所述连接筒内同轴设有滑套,滑套的外周壁固定有抵接凸起,所述抵接凸起抵接于所述限位凸起的背离连接筒的筒口的表面,所述滑套的一端固定有抵接板,抵接板位于所述连接杆端部与所述连接筒的筒底之间;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控制结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凸轮的转动角度,以使所述第二凸轮的外周面与所述抵接板的朝向连接筒筒底的表面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凸轮的不规则外周面,以确保第二凸轮上的某个直径的部位能够匹配偏移后的抵接板的表面,从而确保第二抵紧机构的准确抵紧。
可选的,所述加塞组件包括多根沿所述首节管径向设置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首节管固定设置,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伸缩端设有用于塞入转角间隙内的加塞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加塞时,液压缸启动,以带动加塞结构塞入转角间隙内。
可选的,所述加塞结构包括弧形板和多根加塞棒,所述弧形板的内凹弧面与所述液压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所述加塞棒平行于所述液压缸的伸缩方向,所述加塞棒与所述弧形板沿加塞棒长度方向滑移设置,所述弧形板还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迫使所述加塞棒沿远离液压缸方向滑移。
由于可调补偿较的角度不确定,因此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多根密布的加塞棒,以填充的方式,使得部分数量的加塞棒能够填入转角间隙内,以形成加塞物,而其他部分数量的加塞棒则抵接于首节管的内壁,即利用数量较多的加塞棒,以适应于不同宽度、形状的转动间隙,从而确保填充效果。
可选的,相邻所述加塞棒的外周面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多个加塞棒能够共同受力,并且提高加塞棒的密度,从而提高填充效果。
可选的,所述弧形板设有弧形止水带,所述弧形止水带的曲率中心与所述首节管同心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加塞棒加塞转角间隙时,弧形止水带随动也贴合首节管的内周壁,以封堵该转角间隙,从而减少泥浆涌入首节管内的情况发生。
可选的,在步骤S1中,于所述顶管机前段和所述顶管机后段的外周面涂抹石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减少顶管机前段和顶管机后段的顶进或转弯偏位时的摩擦力。
可选的,在步骤S2中,安装首节管时,于首节管的前端口固定同轴设置的缓冲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减少顶管机后段与首节管之间的相对运动时,首节管的前端口的应力集中。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在顶管机后段与首节管之间设置形成可调节补偿铰,弥补顶管机自身内设铰的转角的不足,从而提高顶管机的转角上限,进而更好应对大直径顶管的大曲率转角施工;并且,该施工方法还具有操作方便简单、转弯效果好、确保施工工期、原状土扰动小等优点;
通过设置连接组件,利用两股相反方向的抵压力,以实现连接筒与连接杆之间的固定连接,从而实现顶管机前段和首节管之间的固定连接;并且,第一抵紧机构和第二抵紧机构为机械式运行,减少人工参与的不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施工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顶管机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顶管机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顶管机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施例的连接筒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连接杆与连接筒之间连接关系的剖视图。
图7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施例的顶管机在步骤S3.1时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施例的顶管机在步骤S3.3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连接组件;2、加塞组件;10、顶管机前段;100、第一纠偏千斤顶;11、连接杆;12、连接筒;121、限位凸起;1211、避让缺口;13、支撑杆;14、滑套;141、抵接凸起;142、抵接板;15、第一抵紧机构;151、第一凸轮;152、第一伺服电机;153、第一支架;16、第二抵紧机构;161、第二凸轮;162、第二伺服电机;163、第二支架;20、顶管机后段;20、第二纠偏千斤顶;21、立杆;22、固定杆;23、液压缸;24、加塞结构;241、弧形板;242、加塞棒;243、细杆;244、弹簧;245、弧形止水带;30、首节管;301、缓冲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大直径市政工程顶管的大曲率转角可调补偿铰施工方法。
参照图1,大直径市政工程顶管的大曲率转角可调补偿铰施工方法,以向左弯曲为例,包括以下步骤:
S1、施工准备,包括以下:
S1.1、根据图纸设计进行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直线段和曲线段每一节管施工,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和机械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施工过程每一步工序详细交底说明,确保整个施工过程准确无误。
S1.2、对施工场地地质条件、施工内容、范围确定,并核对地质是否与设计相符,并核对附近是否有既有建筑物。
S1.3、完成顶管工作坑施工和工作坑布置,包括土方开挖、安装腰梁、排水沟施工、垫层施工、后背处理、导轨安装、出洞止水封门以及工作坑内其他设施安装。
S1.4、选择两段一铰式顶管机,如图2所示,其中顶管机的纠偏千斤顶设为左右两侧各一组,一组纠偏千斤顶由上下两个千斤顶组成;将与顶管机转弯方向相反侧的纠偏千斤顶命名为第一纠偏千斤顶100(右侧纠偏千斤顶),将与顶管机转弯方向相同侧的纠偏千斤顶命名为第二纠偏千斤顶20(左侧纠偏千斤顶);于顶管机前段10和顶管机后段20的外周面涂抹一层石蜡。
S1.5、安装连接组件1和加塞组件2:如图3、图4所示,连接组件1和加塞组件2均设为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连接组件1用于使顶管机前段10和首节管30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连接组件1包括两根连接杆11和与连接杆11一一对应设置的连接筒12,连接筒12固定于顶管机前段10的内部,且连接筒12的筒口朝向首节管30,首节管30的内壁竖向固定有支撑柱,两根连接杆11上下设置,连接杆11与首节管30轴线相平行,连接杆11的一端与支撑柱固定连接,连接杆11的另一端插入连接筒12内,且连接杆11的端部与连接筒12内壁之间具有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
如图5、图6所示,连接筒12的内周壁固定有多个环形的限位凸起121,各限位凸起121与连接筒12同轴设置,限位凸起121开设有避让缺口1211;连接杆11的端部设有第一抵紧机构15和第二抵紧机构16,第一抵紧机构15用于抵压连接筒12的筒底,第二抵紧机构16用于抵压限位凸起121的背离连接筒12的筒口的表面。
如图6所示,第一抵紧机构15包括第一凸轮151和第一转动控制结构,第一凸轮151通过第一支架153与连接杆11的端部转动连接,且第一凸轮151的转动轴线竖向设置,第一转动控制结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152,第一伺服电机152固定于连接杆11的端部,且第一伺服电机152的输出端通过蜗轮蜗杆传动结构与第一凸轮151相连,即第一伺服电机152用于控制第一凸轮151的转动角度,以使第一凸轮151的外周面与连接筒12的筒底相抵接。
如图6所示,第二抵紧机构16包括第二凸轮161和第二转动控制结构,第二凸轮161通过第二支架163与连接杆11的端部转动连接,且第二凸轮161的转动轴线竖向设置,第二转动控制结构包括第二伺服电机162,第二伺服电机162固定于连接杆11的端部,且第二伺服电机162的输出端通过蜗轮蜗杆传动结构与第二凸轮161相连;连接筒12内同轴设有滑套14,滑套14的外径等于限位凸起121的内径,滑套14的外周壁固定有抵接凸起141,抵接凸起141的尺寸小于等于避让缺口1211,抵接凸起141抵接于限位凸起121的背离连接筒12的筒口的表面,滑套14的一端固定有抵接板142,抵接板142位于连接杆11端部与连接筒12的筒底之间,第二伺服电机162可控制第二凸轮161的转动角度,以使第二凸轮161的外周面抵接于抵接板142的背离连接筒12筒口方向的表面。
如图4所示,加塞组件2用于对顶管机后段20与首节管30之间的转角间隙进行加塞,加塞组件2包括多根固定杆22,同一侧的两个连接杆11之间共同固定有竖向设置的立杆21,固定杆22均沿首节管30的径向设置,且各固定杆22分别位于首节管30的径向面内;固定杆22的一端与立杆21固定连接,固定杆22的另一端固定有液压缸23,液压缸23的伸缩方向平行与固定杆22长度方向,液压缸23的伸缩端设有加塞结构24。
如图7所示,加塞结构24包括弧形板241和多根加塞棒242,弧形板241的曲率中心与首节管30同心设置,弧形板241的内凹弧面与液压缸23的伸缩端固定连接,加塞棒242平行于液压缸23的伸缩方向,相邻加塞棒242的外周面相抵接,加塞棒242的一端同轴固定有细杆243,弧形板241开设有供细杆243滑移穿过的穿孔,弧形板241的内凹弧面设有一一对应细杆243设置的弹性件,弹性件为弹簧244,弹簧244的两端分别与细杆243和弧形板241固定连接,弹簧244用于迫使加塞棒242沿远离液压缸23方向滑移。
并且,如图7所示,弧形板241的沿首节管30周向的两端均固定有弧形止水带245,弧形止水带245为橡胶材质,弧形止水带245的曲率中心与首节管30同心设置,
当加塞棒242加塞转角间隙时,弧形止水带245随动也贴合首节管30的内周壁,以封堵该转角间隙,从而减少泥浆涌入首节管30内的情况发生。
S2、始发直线段施工,包括以下:
S2.1、施工前确认首节管30混凝土龄期与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在首节管30的前端口利用粘接或钉接的方式同轴固定缓冲环301,缓冲环301为胶合板材质,以分散应力;并且,做好导轨的轴线复测,确保顶管机以正确的姿态始发进洞。
S2.2、进入始发直线段后,通过操作室的监控及下井实地检查相结合,不断地检查轴线红外线有否偏离顶管机中心预设的光靶的中心,如果在推进过程中红外线始终对准预设光靶中心,且检查经纬仪未受到扰动则可确保顶管段沿设计轴线顺利推进,如红外线偏离光靶中心,则启动顶管机的纠偏千斤顶,根据偏移情况及时进行纠偏。
S3、过渡段施工:将起曲点前5m区间设置为直线段到曲线段之间的平缓过渡段,具体过渡段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S3.1、第一纠偏千斤顶100伸长:如图8所示,缓慢伸长第一纠偏千斤顶100,使得顶管机前段10向左偏转,顶管机前段10与顶管机后端之间形成转角。
S3.2、连接组件1固定:当顶管机前段10与顶管机后端之间形成转角后,连接筒12和滑套14的轴线与连接杆11的轴线具有夹角,即连接筒12和滑套14均与连接杆11相对位置变化,然后第一伺服电机152启动,使得第一凸轮151的外周面抵接于连接筒12的筒底,第二伺服电机162启动,使得第二凸轮161的外周面抵接于抵接板142的背离连接筒12筒口方向的表面,即通过上述两股相反方向的抵接力,以实现连接筒12与连接杆11之间的固定连接,从而实现顶管机前段10和首节管30之间的固定连接。
S3.3、第一纠偏千斤顶100回缩:如图9所示,第一纠偏千斤顶100缓慢回缩,由于顶管机前段10和首节管30两者间距离固定,以使顶管机后段20的右侧部位向顶管机前段10靠拢,使得顶管机后段20与首节管30之间形成转角。
S3.4、转角间隙加塞:通过加塞组件2,以对顶管机后段20与首节管30之间的转角间隙进行加塞;具体为,液压缸23带动弧形板241朝向转角间隙方向运动,期间,利用多根密布的加塞棒242,以填充的方式,使得部分数量的加塞棒242能够填入转角间隙内,以形成加塞物,而其他部分数量的加塞棒242则抵接于首节管30的内壁。
S3.5、闭合转角间隙:第一纠偏千斤顶100缓速伸长,以带动顶管机后段20向首节管30逐渐靠拢,并夹紧位于转角间隙内的加塞棒242,从而使得顶管机后段20与首节管30之间具有可调补偿铰。
S3.6、解除连接组件1的固定连接:第一伺服电机152和第二伺服电机162反转,以解除第一凸轮151和第二凸轮161的抵接,使得连接筒12与连接杆11端部具有活动自由度,从而解除顶管机前段10和首节管30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
S4、曲线顶进:通过顶管机的纠偏千斤顶和可调补偿铰联合控制顶进转角,按设计曲线曲率进行曲线顶进。根据顶进过程中的轴线复测结果,调节顶管机走向,如果超出了顶管机的纠偏千斤顶的调节范围,再通过步骤S3.1-S3.6的操作,对补偿铰进行再次调节。
施工中纠偏千斤顶完成的转角控制在0.15°~0.20°,可调补偿铰形成的转角控制在0.06°~0.10°,从而确保在推进过程中有充足的余量进行纠偏控制,确保顶管顺利推进。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首先,通过在顶管机后段20与首节管30之间设置形成可调节补偿铰,叠加纠偏千斤顶的铰转角,弥补现有顶管机自身内设铰的转角的不足,从而提高顶管机的转角上限,进而更好应对大直径顶管的大曲率转角施工;并且,该施工方法还具有操作方便简单、转弯效果好、确保施工工期、原状土扰动小等优点。
其次,顶管机前段10与首节管30之间的固定或解除固定,以及转角间隙的加塞或解除加塞,均由机械化结构实现,无需人工参与,从而极大减少劳动强度,以及减少施工周期;并且连接组件1和加塞组件2在施工完毕后可回收再利用。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大直径市政工程顶管的大曲率转角可调补偿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施工准备;
S2、始发直线段施工;
S3、过渡段施工:将起曲点前5m区间设置为直线段到曲线段之间的平缓过渡段,具体过渡段施工包括以下:
S3.1、第一纠偏千斤顶(100)伸长:将与顶管机转弯方向相反侧的纠偏千斤顶命名为第一纠偏千斤顶(100),将与顶管机转弯方向相同侧的纠偏千斤顶命名为第二纠偏千斤顶(200);当顶管机的刀盘达到起曲点5m位置后,第一纠偏千斤顶(100)伸长,使得顶管机前段(10)转弯,使得顶管机前段(10)与顶管机后段(20)之间形成转角;
S3.2、连接组件(1)固定:利用连接组件(1)以使顶管机前段(10)和首节管(30)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
S3.3、第一纠偏千斤顶(100)回缩:第一纠偏千斤顶(100)缓慢回缩,带动顶管机后段(20)朝向顶管机前段(10)的转弯方向偏转,即顶管机后段(20)的非转弯侧向顶管机前段(10)靠拢,使得顶管机后段(20)与首节管(30)之间形成转角;
S3.4、转角间隙加塞:利用加塞组件(2),以对顶管机后段(20)与首节管(30)之间的转角间隙进行加塞;
S3.5、闭合转角间隙:缓速伸长第一纠偏千斤顶(100),使顶管机后段(20)与首节管(30)逐渐靠拢,并夹紧加塞组件(2)的加塞位置,从而使得顶管机后段(20)与首节管(30)之间具有可调补偿铰;
S3.6、解除连接组件(1)的固定连接,以解除顶管机前段(10)和首节管(30)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
S4、曲线顶进:顶管机的纠偏千斤顶和可调补偿铰联合控制顶进转角,按设计曲线曲率进行曲线顶进;
所述连接组件(1)包括连接杆(11)和连接筒(12),连接筒(12)与所述顶管机前段(10)固定连接,连接杆(11)的一端与所述首节管(30)固定连接,连接杆(1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抵紧机构(15)和第二抵紧机构(16),且连接杆(11)的远离首节管(30)的一端插入连接筒(12)内;所述第一抵紧机构(15)用于抵压所述连接筒(12)的筒底,所述连接筒(12)的内周壁设有限位凸起(121),所述第二抵紧机构(16)用于抵压所述限位凸起(121)的背离连接筒(12)的筒口的表面;
所述第一抵紧机构(15)包括第一凸轮(151)和第一转动控制结构,所述第一凸轮(151)与所述连接杆(11)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控制结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凸轮(151)的转动角度,以使所述第一凸轮(151)的外周面与所述连接筒(12)的筒底相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市政工程顶管的大曲率转角可调补偿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紧机构(16)包括第二凸轮(161)和第二转动控制结构,所述连接筒(12)内同轴设有滑套(14),滑套(14)的外周壁固定有抵接凸起(141),所述抵接凸起(141)抵接于所述限位凸起(121)的背离连接筒(12)的筒口的表面,所述滑套(14)的一端固定有抵接板(142),抵接板(142)位于所述连接杆(11)端部与所述连接筒(12)的筒底之间;所述第二凸轮(161)与所述连接杆(11)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控制结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凸轮(161)的转动角度,以使所述第二凸轮(161)的外周面与所述抵接板(142)的朝向连接筒(12)筒底的表面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市政工程顶管的大曲率转角可调补偿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塞组件(2)包括多根沿所述首节管(30)径向设置的固定杆(22),所述固定杆(22)的一端与所述首节管(30)固定设置,所述固定杆(22)的另一端设有液压缸(23),所述液压缸(23)的伸缩端设有用于塞入转角间隙内的加塞结构(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直径市政工程顶管的大曲率转角可调补偿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塞结构(24)包括弧形板(241)和多根加塞棒(242),所述弧形板(241)的内凹弧面与所述液压缸(23)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所述加塞棒(242)平行于所述液压缸(23)的伸缩方向,所述加塞棒(242)与所述弧形板(241)沿加塞棒(242)长度方向滑移设置,所述弧形板(241)还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迫使所述加塞棒(242)沿远离液压缸(23)方向滑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直径市政工程顶管的大曲率转角可调补偿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加塞棒(242)的外周面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直径市政工程顶管的大曲率转角可调补偿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241)设有弧形止水带(245),所述弧形止水带(245)的曲率中心与所述首节管(30)同心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市政工程顶管的大曲率转角可调补偿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于所述顶管机前段(10)和所述顶管机后段(20)的外周面涂抹石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市政工程顶管的大曲率转角可调补偿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安装首节管(30)时,于首节管(30)的前端口固定同轴设置的缓冲环(301)。
CN202111635708.0A 2021-12-27 2021-12-27 大直径市政工程顶管的大曲率转角可调补偿铰施工方法 Active CN1142159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5708.0A CN114215964B (zh) 2021-12-27 2021-12-27 大直径市政工程顶管的大曲率转角可调补偿铰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5708.0A CN114215964B (zh) 2021-12-27 2021-12-27 大直径市政工程顶管的大曲率转角可调补偿铰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15964A CN114215964A (zh) 2022-03-22
CN114215964B true CN114215964B (zh) 2023-08-04

Family

ID=80706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35708.0A Active CN114215964B (zh) 2021-12-27 2021-12-27 大直径市政工程顶管的大曲率转角可调补偿铰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15964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15174A (ja) * 2015-07-01 2017-01-19 株式会社栗本鐵工所 推進管
CN108104829A (zh) * 2017-11-10 2018-06-01 上海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混凝土曲线顶管的启曲方法
CN108331968A (zh) * 2018-04-23 2018-07-27 浙江宝田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大口径大曲率顶管转角补偿施工方法
CN108868808A (zh) * 2018-08-08 2018-11-23 淮南中泰矿山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顶管掘进机防偏机构
CN109595392A (zh) * 2018-12-18 2019-04-09 嘉善嘉诚混凝土制管有限公司 F型钢筋混凝土中继间顶管
CN111058858A (zh) * 2019-12-29 2020-04-24 福建建中建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弧形顶管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12524338A (zh) * 2020-12-15 2021-03-19 北京中岩智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双向顶进的顶管施工系统及其施工工艺
CN213540403U (zh) * 2020-11-10 2021-06-25 常熟市市政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顶管机用角度调整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9937A (zh) * 2014-09-10 2017-08-29 麦可洛水利公司 集成式顶管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15174A (ja) * 2015-07-01 2017-01-19 株式会社栗本鐵工所 推進管
CN108104829A (zh) * 2017-11-10 2018-06-01 上海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混凝土曲线顶管的启曲方法
CN108331968A (zh) * 2018-04-23 2018-07-27 浙江宝田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大口径大曲率顶管转角补偿施工方法
CN108868808A (zh) * 2018-08-08 2018-11-23 淮南中泰矿山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顶管掘进机防偏机构
CN109595392A (zh) * 2018-12-18 2019-04-09 嘉善嘉诚混凝土制管有限公司 F型钢筋混凝土中继间顶管
CN111058858A (zh) * 2019-12-29 2020-04-24 福建建中建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弧形顶管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13540403U (zh) * 2020-11-10 2021-06-25 常熟市市政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顶管机用角度调整装置
CN112524338A (zh) * 2020-12-15 2021-03-19 北京中岩智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双向顶进的顶管施工系统及其施工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15964A (zh) 2022-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37362B (zh) 盾构机始发的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08560596B (zh) 可逆式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及其对接施工方法
OA10224A (en) Subsea wellhead connections
CN114294474B (zh) 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顶管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4215964B (zh) 大直径市政工程顶管的大曲率转角可调补偿铰施工方法
EP3507534A1 (en) System for and method of sealing a flowline with a metal seal after hot tapping
CN204225895U (zh) 一种非开挖顶管施工液压纠偏掘进机头
CN109235477B (zh) 一种适用于沉井施工方法的管片提压装置及其提压方法
CN111577329A (zh) 一种管幕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0566209A (zh) 注浆管的止回装置、注浆管及止回方法
CN207621483U (zh) 顶管施工工装
CN112663675A (zh) 一种防沉降检查井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4992383B (zh) 一种管道安装方法
CN113586140B (zh) 一种拱形注浆装置及方法
CN113174928B (zh) 一种大渗透系数卵石层精铸注浆工艺
CN214695550U (zh) 一种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之间的连接结构
CN213299029U (zh) 一种减阻顶管及其支撑装置
AU2009251160B2 (en) An excavation machine with a pivotable kelly bar
KR101635375B1 (ko) 관 접합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관 시공방법
CN219493269U (zh) 一种人工顶管用顶进装置
CN106958448B (zh) 一种浅埋隧道修建方法和系统
CN112648434B (zh) 一种顶管机出洞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1549782A (zh) 一种扩大注浆加固范围的设备
CN220727531U (zh) 一种煤矿老空水孔口管修复装置
CN219637922U (zh) 一种顶管工作井基坑支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