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3926A - 一种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03926A
CN114203926A CN202111389124.XA CN202111389124A CN114203926A CN 114203926 A CN114203926 A CN 114203926A CN 202111389124 A CN202111389124 A CN 202111389124A CN 114203926 A CN114203926 A CN 1142039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wavelength
emitting layer
conversion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8912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国鹏
李慧
张磊
刘明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8912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039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039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39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本申请公开的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层、光转换层和多个间隔件;其中,发光层能够发出第一波长光线;光转换层位于发光层的出光侧,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转换单元,至少部分转换单元在短波长光线的作用下能够激发出第二波长光线;其中第一波长光线的波长小于第二波长光线的波长;一个间隔件围绕设置在一个转换单元的外围,且间隔件面向转换单元的侧壁为反射面。则发光层发出的短波长光线照射该反射面时,被反射至对应的转换单元内部,从而激发出更多的长波长光线,提高光转换率。而且转换单元的出射光照射至该反射面时,被反射至显示面板外部,提高出光率。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发展,OLED显示将逐渐取代其他显示技术,成为下一代显示技术,其中量子点OLED显示更是发展迅速。量子点OLED显示面板需要利用含有量子点的光转换层将短波长光转换为长波长光,以获得显示所需要的各种颜色光线。但是现有技术中,部分短波长光并不能照射到量子点上,导致光转换率较低,且光转换层激发出的部分长波长光也不能出射到显示面板外部,导致出光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能够提高光转换率和出光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发光层,所述发光层能够发出第一波长光线;
光转换层,位于所述发光层的出光侧,所述光转换层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转换单元,至少部分所述转换单元在所述第一波长光线的作用下能够激发出第二波长光线;其中所述第一波长光线的波长小于所述第二波长光线的波长;
多个间隔件,一个所述间隔件围绕设置在一个所述转换单元的外围,且所述间隔件面向所述转换单元的侧壁为反射面。
其中,所述多个间隔件相互连接,且所述多个间隔件在所述发光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和所述多个转换单元在所述发光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发光层。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吸光层,位于所述间隔件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表面;其中,所述吸光层在所述发光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和所述多个转换单元在所述发光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无重叠。
其中,相邻所述间隔件之间具有镂空区域,且所述镂空区域相互连通。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吸光层,所述吸光层至少填充所述镂空区域,且所述吸光层在所述发光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和所述多个转换单元在所述发光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无重叠。
其中,所述吸光层进一步覆盖所述间隔件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表面。
其中,所述间隔件包括基材和分散于所述基材内的白色扩散粒子;
优选地,所述间隔件面向所述转换单元的侧壁形成有反射膜层。
其中,所述第一波长光线为蓝光,所述转换单元包括多个红光转换单元、多个绿光转换单元和多个透明转换单元;其中,所述红光转换单元在所述蓝光作用下能够激发出红光,所述绿光转换单元在所述蓝光作用下能够激发出绿光,所述蓝光经过所述透明转换单元后颜色保持不变;或者,
所述第一波长光线的波长比蓝光波长短,所述转换单元包括多个红光转换单元、多个绿光转换单元和多个蓝光转换单元;其中,所述红光转换单元在所述第一波长光线作用下能够激发出为红光,所述绿光转换单元在所述第一波长光线作用下能够激发出绿光,所述蓝光转换单元在所述第一波长光线作用下能够激发出蓝光。
其中,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光源,一个所述光源与一个所述转换单元对应设置,且所述转换单元在所述发光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光源。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滤光层,位于所述光转换层背离所述发光层一侧;所述滤光层包括遮光框架和多个彩膜单元,所述遮光框架设置有多个贯通的开口,所述彩膜单元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开口内,且所述彩膜单元仅允许与其颜色相同的光线出射;其中,一个所述彩膜单元、一个所述转换单元和一个所述光源对应设置,且所述彩膜单元的颜色匹配与其对应的所述转换单元所出射光线的颜色;
优选地,所述彩膜单元在所述发光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所述光源。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层、光转换层和多个间隔件;其中,发光层能够发出第一波长光线;光转换层位于发光层的出光侧,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转换单元,至少部分转换单元在第一波长光线的作用下能够激发出第二波长光线;其中第一波长光线的波长小于第二波长光线的波长;一个间隔件围绕设置在一个转换单元的外围,且间隔件面向转换单元的侧壁为反射面。则发光层发出的第一波长光线照射该反射面时,被反射至对应的转换单元内部,从而激发出更多的第二波长光线,提高光转换率。而且转换单元的出射光照射至该反射面时,被反射至显示面板外部,提高出光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申请显示面板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显示面板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显示面板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显示面板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显示面板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显示面板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显示面板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该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层11、光转换层12和多个间隔件13,在图1中发光层11位于底层,故在图1中不画出发光层11,且仅示意性画出几个转换单元120。
其中,发光层11能够发出第一波长光线。本实施方式中,发光层11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光源110和定义光源110的像素定义层111,光源110可以是LED光源、OLED光源、其他光源等,可以发出蓝光、紫光等波长较短的第一波长光线,发光层11之上还设置有封装层16。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发光层11也可以是面光源或其他形式的光源,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其中,光转换层12位于发光层11的出光侧,光转换层12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转换单元120,一个光源110与一个转换单元120对应设置,且转换单元120在发光层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光源110。即投影来看,转换单元120相对光源110的边缘外扩,优选该外扩尺寸小于或等于10微米。且至少部分转换单元120在发光层11所发第一波长光线的作用下能够激发出第二波长光线,其中第一波长光线的波长小于第二波长光线的波长。受激发光的情况通常接受相对较短波长的光线而发出相对较长波长的光线,具体的发光波长由光转换层12的材质决定。
本实施方式中,发光层11的多个光源110均发蓝光,即第一波长光线为蓝光,部分转换单元120在发光层11所发蓝光的作用下能够激发出红光或者绿光。具体地,转换单元120包括多个红光转换单元121、多个绿光转换单元122和多个透明转换单元123。其中,红光转换单元121在光源110所发蓝光作用下能够激发出红光,绿光转换单元122在光源110所发蓝光作用下能够激发出绿光,而光源110所发蓝光经过透明转换单元123后颜色保持不变。图2中示意性画出连续相邻排布的三个光源110和三个对应的转换单元120,其中,三个转换单元120分别为红光转换单元121、绿光转换单元122和透明转换单元123,可分别视为显示面板的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
其中,红光转换单元121可包括红色基材和分散于基材内的红光量子点,红光量子点接收光源110所发蓝光后,能够受激发出红光。绿光转换单元122可包括绿色基材和分散于基材内的绿光量子点,绿光量子点接收光源110所发蓝光后,能够受激发出绿光。且所发射的红光或者绿光朝向各个方向,可以改善显示视角特性。透明转换单元123可仅包括透明基材,或者包括透明基材和分散于透明基材内的蓝色颜料,不改变光源110所发蓝光的颜色。优选地,透明转换单元123还包括分散于透明基材内的白色扩散粒子,例如二氧化钛颗粒、二氧化锆颗粒等,使得透明转换单元123出射的蓝光与红光转换单元121出射的红光及绿光转换单元122出射的绿光具有相似的发光视角特性,有利于改善显示色偏。其中,上述透明基材可以为光阻材料,红色基材或者绿色基材可以为光阻材料混合红色或者绿色颜料形成。
其中,一个间隔件13围绕设置在一个转换单元120的外围,且间隔件13面向转换单元120的侧壁为反射面。具体地,间隔件13包括基材和分散于基材内的白色扩散粒子,例如间隔件13为白色光阻,使得间隔件13整体都由反射性材质形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在间隔件13面向转换单元120的侧壁形成反射膜层,例如金属反射层、DBR反射层等。
本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件13相互连接,且多个间隔件13在发光层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和多个转换单元120在发光层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发光层11。即从光转换层12一侧投影来看,发光层11完全被遮挡,且多个间隔件13连为一个整体。图1中用虚线框表示一个间隔件13,实际相邻间隔件13之间无明显界限。具体制备时可采用先整面形成再图案化的方法形成一体的多个间隔件13,图案化的过程即形成容纳转换单元120的多个通孔,再分别形成不同功能的转换单元120。
本实施方式中,光源110所发蓝光照射至间隔件13面向转换单元120的反射面后能够被反射至转换单元120内部,从而有更多的蓝光去激发量子点,提高光转换率。而且,转换单元120所发射光线朝向各个方向,该反射面的设置使得朝向间隔件13方向发射的光线能够被反射,从而朝向显示面板的显示面方向出射,提高出光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显示面板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层11、光转换层12、多个间隔件13和吸光层14,其中,发光层11、光转换层12和多个间隔件13的结构特征及相对位置关系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相同,可参阅上述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方式中,吸光层14位于间隔件13背离发光层11的一侧表面,且吸光层14在发光层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和多个转换单元120在发光层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无重叠。也就是说,从吸光层14一侧投影来看,吸光层14与多个间隔件13连成的整体投影重叠,或者吸光层14位于多个间隔件13连成的整体的边界之内,图3示意性画出吸光层14与多个间隔件13投影重叠的情况。
吸光层14具体可包括树脂基材及碳粉颗粒等黑色颜料,能够吸收大部分照射至其表面的光线。本实施方式将吸光层14设置于间隔件13背离发光层11的一侧表面,一方面对多个转换单元120的出射光不形成遮挡,另一方面能够吸收入射的环境光,减少环境光反射,改善显示对比度,提高显示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4和图5,图4为本申请显示面板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与图1和图2所示实施方式相同,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也包括发光层21、光转换层22和多个间隔件23,其中,发光层21能够发出第一波长光线,发光层21之上还设置有封装层26,光转换层22位于发光层21的出光侧,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转换单元220,至少部分转换单元220在第一波长光线的作用下能够激发出第二波长光线,其中第一波长光线的波长小于第二波长光线的波长;一个间隔件23围绕设置在一个转换单元220的外围,且间隔件23面向转换单元的侧壁为反射面。
其中,发光层21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光源210,其所发的第一波长光线的波长比蓝光波长短,例如为紫光,全部转换单元220在发光层21所发第一波长光线的作用下能够激发出红光、绿光、或者蓝光。具体地,转换单元220包括多个红光转换单元221、多个绿光转换单元222和多个蓝光转换单元223。其中,红光转换单元221在光源210所发第一波长光线作用下能够激发出红光,绿光转换单元222在光源210所发第一波长光线作用下能够激发出绿光,蓝光转换单元223在光源210所发第一波长光线作用下能够激发出蓝光。图5中示意性画出连续相邻排布的三个光源210和三个对应的转换单元220,其中,三个转换单元220分别为红光转换单元221、绿光转换单元222和蓝光转换单元223,可分别视为显示面板的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其中,红光转换单元221、绿光转换单元222和蓝光转换单元223可分别由对应的基材和分散于基材内的量子点形成,此处不再赘述。
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件23彼此独立,相邻间隔件23之间具有镂空区域S,且镂空区域S相互连通。即从间隔件23一侧投影来看,间隔件23呈环状,包围对应的转换单元220,发光层21中定义出各光源210的像素定义层211从镂空区域S中露出。
本实施方式中,光源210所发第一波长光线照射至间隔件23面向转换单元220的反射面后能够被反射至转换单元220内部,从而有更多的第一波长光线去激发量子点,提高光转换率。而且,转换单元220所发射光线朝向各个方向,该反射面的设置使得朝向间隔件23方向发射的光线能够被反射,从而朝向显示面板的显示面方向出射,提高出光率。此外,镂空区域S能够减少环境光反射,改善显示对比度,提高显示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图5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显示面板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层21、光转换层22、多个间隔件23和吸光层24,其中,吸光层24吸光层至少填充上述镂空区域S。发光层21、光转换层22和多个间隔件23的结构特征及相对位置关系与图4和图5所示实施方式中相同,可参阅上述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方式中,吸光层24仅填充上述镂空区域S,且吸光层24在发光层2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和多个转换单元220在发光层2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无重叠。即吸光层24完全位于上述镂空区域S内,从吸光层24一侧投影来看,吸光层24、光转换层22和多个间隔件23完全覆盖发光层21。
本实施方式中,间隔件23侧壁的反射面能够提高光转换率和出光率,同时,吸光层24的设置还能够减少环境光反射,提高显示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图5和图6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显示面板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与图6所示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吸光层24在完全填充上述镂空区域S的基础上,还进一步覆盖间隔件23背离发光层21的一侧表面。即从吸光层24一侧投影来看,间隔件23和发光层21均被覆盖,同时,仍然满足吸光层24在发光层2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和多个转换单元220在发光层2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无重叠,以使吸光层24不对转换单元220的出射光线形成遮挡。本实施方式中,间隔件23侧壁的反射面能够提高光转换率和出光率,同时,吸光层24的设置还能够减少环境光反射,提高显示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图1和图2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显示面板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方式包括发光层11、光转换层12、多个间隔件13和滤光层15,其中,发光层11、光转换层12和多个间隔件13的结构特征及相对位置关系与图1和图2所示实施方式中相同,具体可参阅上述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滤光层15位于光转换层12背离发光层11一侧,包括遮光框架151和多个彩膜单元152,遮光框架151设置有多个贯通的开口(未标示),彩膜单元152分别位于对应的开口内,且彩膜单元152仅允许与其颜色相同的光线出射。其中,一个彩膜单元152、一个转换单元120和一个光源110对应设置,且彩膜单元152的颜色匹配与其对应的转换单元120出射光线的颜色。遮光框架151可以为黑矩阵,彩膜单元152能够对不同颜色的出光起到提纯作用,同时防止不同颜色出光之间的串扰混色,提高显示效果。
优选地,彩膜单元152在发光层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光源110,且彩膜单元152和转换单元120在发光层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重叠,以使更多光线经过彩膜单元152之后再出射。
此外,滤光层15还可以与上述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结合,此处不再一一作图示意。
当然,本申请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其他现有技术中的功能膜层,例如触控层17等,各功能膜层的堆叠次序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调整,本申请不以此为限。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层,所述发光层能够发出第一波长光线;
光转换层,位于所述发光层的出光侧,所述光转换层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转换单元,至少部分所述转换单元在所述第一波长光线的作用下能够激发出第二波长光线;其中所述第一波长光线的波长小于所述第二波长光线的波长;
多个间隔件,一个所述间隔件围绕设置在一个所述转换单元的外围,且所述间隔件面向所述转换单元的侧壁为反射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间隔件相互连接,且所述多个间隔件在所述发光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和所述多个转换单元在所述发光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发光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吸光层,位于所述间隔件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表面;
其中,所述吸光层在所述发光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和所述多个转换单元在所述发光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无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相邻所述间隔件之间具有镂空区域,且所述镂空区域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吸光层,所述吸光层至少填充所述镂空区域,且所述吸光层在所述发光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和所述多个转换单元在所述发光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无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光层进一步覆盖所述间隔件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件包括基材和分散于所述基材内的白色扩散粒子;
优选地,所述间隔件面向所述转换单元的侧壁形成有反射膜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波长光线为蓝光,所述转换单元包括多个红光转换单元、多个绿光转换单元和多个透明转换单元;其中,所述红光转换单元在所述蓝光作用下能够激发出红光,所述绿光转换单元在所述蓝光作用下能够激发出绿光,所述蓝光经过所述透明转换单元后颜色保持不变;
或者,
所述第一波长光线的波长比蓝光波长短,所述转换单元包括多个红光转换单元、多个绿光转换单元和多个蓝光转换单元;其中,所述红光转换单元在所述第一波长光线作用下能够激发出为红光,所述绿光转换单元在所述第一波长光线作用下能够激发出绿光,所述蓝光转换单元在所述第一波长光线作用下能够激发出蓝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光源,一个所述光源与一个所述转换单元对应设置,且所述转换单元在所述发光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光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滤光层,位于所述光转换层背离所述发光层一侧;所述滤光层包括遮光框架和多个彩膜单元,所述遮光框架设置有多个贯通的开口,所述彩膜单元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开口内,且所述彩膜单元仅允许与其颜色相同的光线出射;其中,一个所述彩膜单元、一个所述转换单元和一个所述光源对应设置,且所述彩膜单元的颜色匹配与其对应的所述转换单元所出射光线的颜色;
优选地,所述彩膜单元在所述发光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所述光源。
CN202111389124.XA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显示面板 Pending CN1142039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9124.XA CN114203926A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9124.XA CN114203926A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3926A true CN114203926A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48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89124.XA Pending CN114203926A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03926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0218A (zh) * 2016-05-30 2017-12-08 行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2234078A (zh) * 2019-06-30 2021-01-15 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 色彩转换组件及显示装置
CN112805600A (zh) * 2018-10-26 2021-05-1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滤色器及包括滤色器的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0218A (zh) * 2016-05-30 2017-12-08 行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2805600A (zh) * 2018-10-26 2021-05-1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滤色器及包括滤色器的显示装置
CN112234078A (zh) * 2019-06-30 2021-01-15 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 色彩转换组件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04813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plurality of bank structures
KR101741877B1 (ko) 표시장치
US11860382B2 (en) Optical lens structur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0400821B (zh) 显示设备
CN110858599A (zh) 像素阵列封装结构及显示面板
KR20210151225A (ko) 색상 변환 어셈블리 및 그 제조 방법과 표시 패널
KR20160070904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0892470A (zh) 全彩led显示面板
KR20040094239A (ko) 광차단용 기판을 구비한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11584541A (zh) 显示装置
CN11306683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3010228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56658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制造方法
US11895893B2 (en)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stack of light-converging structure and band-pass filtering structur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20210157401A (ko) 색상 변환 어셈블리 및 표시 패널
CN112147809B (zh) 色彩转化组件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CN112310055B (zh) 微型发光二极管透明显示器
CN114203926A (zh) 一种显示面板
CN112885970A (zh) 显示面板、电子设备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14527603B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
CN111933037B (zh) 显示基板及量子点显示面板
CN115662984A (zh) 封装发光单元、显示装置和封装发光单元的制作方法
CN114582915A (zh) 封装盖板、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12631020A (zh) 一种量子点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2462552A (zh) 彩膜基板及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