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0556A - 微光学透镜、制备方法及显示系统 - Google Patents

微光学透镜、制备方法及显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00556A
CN114200556A CN202111662962.XA CN202111662962A CN114200556A CN 114200556 A CN114200556 A CN 114200556A CN 202111662962 A CN202111662962 A CN 202111662962A CN 114200556 A CN114200556 A CN 1142005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
optical lens
substrate
array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6296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00556B (zh
Inventor
王燚言
隋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Uphoton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Uphoton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Uphoton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Uphoton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6296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005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00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055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9971 priority patent/WO202312510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005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05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02B3/0056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arranged along two different directions in a plane, e.g. honeycomb arrangement of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9Beam shaping, e.g. changing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2B27/0927Systems for changing the beam intensity distribution, e.g. Gaussian to top-ha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9Beam shaping, e.g. changing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2B27/0938Using specific optical elements
    • G02B27/095Re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7/0955Lenses
    • G02B27/0961Lens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12Arr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 G02B3/0031Replication or moulding, e.g. hot embossing, UV-casting, injection mould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光学透镜,用于对入射光同时进行匀光和偏折,微光学透镜包括衬底和功能部,其中衬底为厚度均匀且透光的片材或板材,衬底在不同位置处具有相同的折射率,功能部包括微透镜阵列,功能部设置于所述衬底的至少一个表面上,且所述功能部具有非对称面型,所述微透镜阵列配置成能够对入射光进行匀光,所述非对称面型用于实现入射光的偏折。本发明的实施例利用一片透镜同时实现对入射光的匀光和偏折,改变了光场的分布形式,简化了透镜的结构,节省了光学设备内部的空间,为光学设备小型化提供了条件。

Description

微光学透镜、制备方法及显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致涉及光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微光学透镜、一种微光学透镜的制备方法以及一种显示系统。
背景技术
在常见的光学设备中,光源发出的光或其他物体反射的光往往并不能够直接输出,通常需要进行预先处理或转化,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例如投影设备需要对光源发出的光进行扩散,以放大需要投射的图像。微透镜阵列是一种常用的匀光片(d iffuser),利用多个微透镜增大入射光的发散角度,实现匀光扩散的效果。
但现有的微透镜阵列只具有扩散功能,如图1所示,当入射光垂直入射时,出射光的轴线并不会发生改变。但在实际的应用环境下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需求,例如需要对入射光进行扩散和偏转,目前的解决方法是设置两组透镜,其中一组透镜具有偏转作用,用于实现偏转效果,例如是棱镜组或棱镜阵列,另外一组具有扩散作用,用于实现扩散效果,例如是透镜组或微透镜阵列。常规结构是将两组透镜沿光路前后排列,并调整两组透镜之间的距离,以获取符合应用需求的出射光,这种传统的排布方式结构复杂,而且需要较大的内部空间满足两组透镜之间的距离要求,不利于小型化发展。
背景技术部分的内容仅仅是发明人所知晓的技术,并不当然代表本领域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光学透镜,利用单一透镜对入射光同时进行匀光和偏折,简化透镜结构,节省光学设备内部的空间。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微光学透镜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前述的微光学透镜。本发明还包括一种显示系统,利用前述的微光学结构对光源发出的光同时进行匀光和偏折处理,简化了显示系统的结构,缩小了显示系统的体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微光学透镜,用于对入射光同时进行匀光和偏折,所述微光学透镜包括:
衬底,所述衬底为厚度均匀且透光的片材或板材,衬底在不同位置处具有相同的折射率;和
功能部,所述功能部包括微透镜阵列,功能部设置于所述衬底的至少一个表面上,且所述功能部具有非对称面型,所述微透镜阵列配置成能够对入射光进行匀光,所述非对称面型用于实现入射光的偏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功能部设置于所述衬底的一个表面上,所述微透镜阵列包括多个单一微透镜,多个单一微透镜均为非对称面型,且多个单一微透镜具有相同的偏折角。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功能部还包括棱镜阵列,所述棱镜阵列和所述微透镜阵列分别设置于所述衬底中相对的两个表面上,且所述棱镜阵列具有非对称面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棱镜阵列具有均匀规则排布的多个棱镜,且所述多个棱镜相对于所述衬底具有相同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微透镜阵列配置为所述入射光的入射面或出射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微透镜阵列由纳米压印工艺制成,单一微透镜的大小为10-100微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微透镜阵列中的单一微透镜之间具有相同的面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微透镜阵列中单一微透镜的面型采用xy多项式形式,单一微透镜的面型公式为:
Figure BDA000345017415000003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微透镜阵列中的单一微透镜之间大小不同,且随机排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微透镜阵列中的单一微透镜之间具有多种面型,且不同面型的单一微透镜随机排布。
一种微光学透镜的制备方法,包括:
S101:根据产品需求确定入射光的偏折角度和发散角度;
S102:根据偏折角度和发散角度设计微光学透镜,所述微光学透镜包括衬底和功能部,所述衬底为厚度均匀且透光的片材或板材,衬底在不同位置处具有相同的折射率;所述功能部包括微透镜阵列,将功能部设置于所述衬底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将功能部设置为非对称面型,所述微透镜阵列配置成能够对入射光进行匀光,所述非对称面型用于实现入射光的偏折;和
S103:根据功能部的设计,采用纳米压印工艺在所述衬底上制备功能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步骤S102包括选择功能部设置于衬底的一个表面或相对的两个表面上。
一种显示系统,包括:
光源;和
如前所述的微光学透镜,所述微光学透镜设于所述光源的光路下游,且微光学透镜的入射面朝向所述光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光源发出光线的发散角度范围为0-6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光学透镜,利用一片透镜同时实现对入射光的匀光和偏折,改变了光场的分布形式,简化了透镜的结构,节省了光学设备内部的空间,为光学设备小型化提供了条件。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微光学透镜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前述的微光学透镜,以实现对入射光同时进行匀光和偏折的技术效果。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包括一种显示系统,其中包括前述的微光学透镜,对光源发出的光同时进行匀光和偏折,简化了显示系统的内部结构,同时缩小了显示系统的体积。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微透镜阵列的光场分布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微光学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微光学透镜中棱镜阵列作为入射面的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微光学透镜中微透镜阵列作为入射面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微光学透镜的光场分布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单一微透镜面型的示意图;
图6A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单一微透镜面型的示意图;
图6B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单棱镜面型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微光学透镜中微透镜阵列表面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微光学透镜的制备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显示系统的位置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光学透镜,对入射光同时进行匀光和偏折处理,其光场分布如图4所示,入射光穿过微光学透镜后,不仅具有一定的发散角,而且还会产生偏折,出射光轴与入射光轴之间具有偏折角度。传统的微透镜阵列的光场分布如图1所示,入射光轴和出射光轴不存在夹角,微透镜阵列只能扩大入射光的发散角度,但无法实现偏折效果。图1和图4仅为示意图,其中入射光并不限定为垂直入射的准直光,当入射光为发散光时,不同的入射角度的光线也具有类似的光场效果,在传统的微透镜阵列中发生的偏折是由微透镜阵列本身材料的折射导致,无法根据应用需求和设计获取合适的偏折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微光学透镜包括衬底和功能部,其中衬底为厚度均匀且透光的片材或板材,并且衬底的不同位置具有相同的折射率,衬底的材质可以是玻璃、单晶硅片、石英片或者有机玻璃等,材质选择可以根据应用需求或微光学透镜的加工工艺选择。微光学透镜中的功能部用于实现同时对入射光进行匀光和偏折,功能部包括微透镜阵列,功能部设置在衬底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并且功能部具有非对称面型,其中微透镜阵列的作用是对入射光进行匀光,非对称面型的作用是对入射光进行偏折。由于衬底为厚度均匀的片材或板材,其中具有两个相对的平面可以作为功能部的承载面,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详细描述功能部的设置形式。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微光学透镜1的结构,其中功能部设置在衬底11的一个表面上,衬底11中与之相对的另一个表面为平整的平面。功能部中的微透镜阵列12包括多个单一微透镜121,多个单一微透镜121均为非对称面型,并且多个单一微透镜121具有相同的偏折角。其中偏折角表示光线经过微透镜阵列12后偏折的角度,当光线垂直于衬底11入射时,偏折角为出射光轴和入射光轴之间的夹角,多个单一微透镜121具有相同的偏折角能够保证多束入射光均朝向相同的方向偏折相同的角度。传统的微透镜阵列中的单一微透镜为对称面型,其光场分布如图1所示,仅具有匀光发散的功能,但入射光轴和出射光轴之间不存在夹角,光轴并未发生变化,而本实施例中的单一微透镜121具有如图5所示的非对称面型,在实现匀光发散功能的同时,还能够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对入射光进行偏折。微透镜阵列12的结构能够对入射光进行匀光,增大光线的发散角度,因此入射光穿过微光学透镜1后,能够获取更大的发散角度,并且改变方向,本实施例同时对入射光进行匀光和偏折。图2中所示的入射光由衬底11中不具有微透镜阵列12的表面入射,且入射光为准直光,但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和透镜折射的原理,本实施例中的微光学透镜1也可以以微透镜阵列12所在面作为入射面,并且入射光也可以是发散光,同样能够实现匀光和偏折的效果,微光学透镜1的作用不会因入射光的入射角度和和入射光自身的性质产生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微透镜阵列12通过纳米压印工艺制成,预先根据微光学透镜1的应用需求设计微透镜阵列12的参数,利用压印设备在衬底11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具有非对称面型的微透镜阵列12。具体的,微透镜阵列12中单一微透镜的大小为10-100微米,并且不同单一微透镜121之间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部分单一微透镜121的大小设置为60微米,另有一部分单一微透镜121的大小设置为20微米,并且两种单一微透镜121间隔设置,以充分利用衬底11上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微透镜阵列12中单一微透镜121具有相同的面型。纳米压印工艺是将模板中的图形反向拓印在衬底11上,因此模板中凹槽的形状对应微透镜阵列12中单一微透镜121的形状,本实施例中单一微透镜121具有相同的面型,能够简化纳米压印工艺中模板的制作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具体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微透镜阵列12中单一微透镜121的面型采用xy多项式的形式,单一微透镜121具体的面型公式为:
Figure BDA0003450174150000081
上式中x和y分别为建模平面上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Figure BDA0003450174150000082
c为曲率;
k为锥形常数;
NR为归一化半径;
Aij为xiyj的系数。
如果微透镜阵列12中单一微透镜121均匀规则排列,出射光容易因相互干涉而产生干涉条纹,为避免发生干涉,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微透镜阵列12中多个单一微透镜121之间大小不同,且随机排列。例如相邻的单一微透镜121之间面型相同,但大小不同,尺寸较小的单一微透镜121填充在尺寸较大的单一微透镜121之间,并且无规律地随机排布,能够消除干涉条纹。相应的,用于纳米压印工艺中的模板具有与微透镜阵列12相应的反向凹槽。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微透镜阵列12中的多个单一微透镜121也可以设计成具有不同的面型,如图7所示,不同面型的单一微透镜121同样无规则地随机排布,同样能够避免产生干涉条纹。
图3A和图3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微光学透镜2的结构,其中功能部不仅包括微透镜阵列22,还包括棱镜阵列23,具体如图3A和图3B所示,微透镜阵列22和棱镜阵列23分别设置在衬底21中相对的两个表面上,同时棱镜阵列23具有非对称面型,微透镜阵列22中的单一微透镜221可以设计成对称面型,如图6A所示,也可以设计成如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非对称面型。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棱镜阵列23中具有均匀规则排布的多个棱镜231,并且多个棱镜231相对于衬底21具有相同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以保证棱镜阵列23中的棱镜231具有相同的偏折角度,避免入射光穿过棱镜阵列23后在部分位置发生变形,其中一个棱镜231的形状可以设计成如图6B所示的楔形,为非对称面型,本实施例中的微光学透镜2依靠非对称的棱镜231对入射光进行偏折,如果微透镜阵列22设计成传统的对称面型,则不具备偏折功能,仅发挥匀光发散的作用,如果微透镜阵列22设计成如图5所示的非对称面型,能够与棱镜阵列23相配合,进一步改变入射光的角度。
同样的,本实施例中的微光学透镜2中设置有微透镜阵列22的一面可以作为出射面,如图3A所示,入射光首先经棱镜阵列23偏折后,再经过微透镜阵列22进行匀光,也可以作为入射面,如图3B所示,入射光首先穿过微透镜阵列22,发散角度扩大,然后经过棱镜阵列,整体进行偏折。并且入射光不限于图3A和图3B所示的准直光,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和透镜折射的原理,入射光可以是发散光,并由微透镜阵列22所在的一面射入微光学透镜2,同样能够实现匀光和偏折的效果,微光学透镜2的作用不会因入射光的入射角度和和入射光自身的性质产生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微透镜阵列22通过纳米压印工艺制成,预先根据微光学透镜2的应用需求设计微透镜阵列22的参数,利用压印设备在衬底21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具有非对称面型或对称面型的微透镜阵列22。具体的,微透镜阵列22中单一微透镜的大小为10-100微米,并且不同单一微透镜221之间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单一微透镜221的大小均设计成10微米。本实施例中的棱镜阵列23同样可以采用纳米压印工艺制作,根据入射光的设计偏折角度,形成具有相同倾斜角度的棱镜231,也可以利用机械加工,化学刻蚀等工艺形成棱镜阵列23,还可以在衬底21中设置有微透镜阵列22的表面的对侧表面贴附微棱镜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微透镜阵列22中单一微透镜221具有相同的面型。纳米压印工艺是将模板中的图形反向拓印在衬底21上,因此模板中凹槽的形状对应微透镜阵列22中单一微透镜221的形状,本实施例中单一微透镜221具有相同的面型,能够简化纳米压印工艺中模板的制作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具体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微透镜阵列22中单一微透镜221的面型采用xy多项式的形式,单一微透镜221具体的面型公式为:
Figure BDA0003450174150000101
上式中x和y分别为建模平面上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Figure BDA0003450174150000102
c为曲率;
k为锥形常数;
NR为归一化半径;
Aij为xiyj的系数。
如果微透镜阵列22中单一微透镜221均匀规则排列,出射光容易因相互干涉而产生干涉条纹,为避免发生干涉,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微透镜阵列22中多个单一微透镜221之间大小不同,且随机排列。例如相邻的单一微透镜221之间面型相同,但大小不同,尺寸较小的单一微透镜221填充在尺寸较大的单一微透镜221之间,并且无规律地随机排布,能够消除干涉条纹。相应的,用于纳米压印工艺中的模板具有与微透镜阵列22相应的反向凹槽。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微透镜阵列22中的多个单一微透镜221也可以设计成具有不同的面型,如图7所示,不同面型的单一微透镜221同样无规则地随机排布,同样能够避免产生干涉条纹。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微光学透镜的制备方法100,下面结合图8详细描述。
在步骤S101,根据产品需求确定入射光的偏折角度和发散角度,如前所述,不同的产品对应不同的产品需求,当需要对入射光进行匀光和偏折时,还需要根据产品需求确定入射光的偏折角度和发散角度,其中偏折角度指出射光轴与入射光轴之间的夹角,发散角度指垂直入射的准直光在穿过微光学透镜后的边缘出射光之间的角度。发散角度在不同方向上也可能不同,例如图7中所述的微光学透镜,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发散角度可以不相等,以满足产品需求为准。
在在步骤S102,根据偏折角度和发散角度设计微光学透镜,其中微光学透镜包括衬底和功能部,衬底为厚度均匀且透光的片材或板材,衬底在不同位置处具有相同的折射率。功能部包括微透镜阵列,将功能部设置于衬底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并且将功能部设置为非对称面型,微透镜阵列配置成能够对入射光进行匀光,非对称面型用于实现入射光的偏折。
根据前述的实施例,微光学透镜中的功能部可以仅设置在衬底的一个表面上,也可以设置在衬底中相对的两个表面上。当功能部仅设置在衬底的一个表面上时,微透镜阵列同时具有匀光和偏折的功能,微透镜阵列中单一微透镜为非对称面型,并且具有相同的偏折角,偏折角与产品需求中的偏折角度相对应。
当功能部设置在衬底相对的两个表面上时,衬底的一侧为微透镜阵列,衬底的另一侧为棱镜阵列,其中棱镜阵列为非对称面型,可以设计成如图6B所示的楔形,微透镜阵列可以设计成对称面型,也可以设计成非对称面型并且具有相同的偏折角。棱镜阵列中的多个单一棱镜相对于衬底具有相同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如果单一微透镜为对称面型,单一棱镜的偏折角度对应产品需求中的偏折角度,如果单一微透镜设计为非对称面型,单一棱镜的偏折角度和单一微透镜的偏折角之和对应产品需求中的偏折角度。单一棱镜的偏折方向可以和单一微透镜的偏折方向相同或相对于衬底的表面平面相互垂直,两个偏折方向的向量相加即为微光学透镜的偏折方向和偏折角度。
在步骤S103,根据功能部的设计,采用纳米压印工艺在所述衬底上制备功能部。如前所示,如果功能部仅为微透镜阵列,可以直接利用纳米压印工艺在衬底上制备微透镜阵列,如果功能部包括微透镜阵列和棱镜阵列,可以分两次先后制备功能部的两部分,也可以利用双面压印设备同时制备。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显示系统3的位置关系,其中显示系统3包括广宣31和微光学透镜32,其中微光学透镜32设置于光学31的光路下游,并且微光学透镜32的入射面朝向光源31。进一步的,光源发出光线的发散角度范围为0-60°,例如是经过准直透镜预先处理的准直光,发散角度接近0,也可以是发散光,例如其极限发散角度为图9中所示的60°,或其他角度,如30°等,根据实际的产品需求确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微光学透镜,用于对入射光同时进行匀光和偏折,所述微光学透镜包括:
衬底,所述衬底为厚度均匀且透光的片材或板材,衬底在不同位置处具有相同的折射率;和
功能部,所述功能部包括微透镜阵列,功能部设置于所述衬底的至少一个表面上,且所述功能部具有非对称面型,所述微透镜阵列配置成能够对入射光进行匀光,所述非对称面型用于实现入射光的偏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光学透镜,其中所述功能部设置于所述衬底的一个表面上,所述微透镜阵列包括多个单一微透镜,多个单一微透镜均为非对称面型,且多个单一微透镜具有相同的偏折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光学透镜,其中所述功能部还包括棱镜阵列,所述棱镜阵列和所述微透镜阵列分别设置于所述衬底中相对的两个表面上,且所述棱镜阵列具有非对称面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光学透镜,其中所述棱镜阵列具有均匀规则排布的多个棱镜,且所述多个棱镜相对于所述衬底具有相同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光学透镜,其中所述微透镜阵列配置为所述入射光的入射面或出射面。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光学透镜,其中所述微透镜阵列由纳米压印工艺制成,单一微透镜的大小为10-100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光学透镜,其中所述微透镜阵列中的单一微透镜之间具有相同的面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光学透镜,其中所述微透镜阵列中单一微透镜的面型采用xy多项式形式,单一微透镜的面型公式为:
Figure FDA000345017414000002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光学透镜,其中所述微透镜阵列中的单一微透镜之间大小不同,且随机排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光学透镜,其中所述微透镜阵列中的单一微透镜之间具有多种面型,且不同面型的单一微透镜随机排布。
11.一种微光学透镜的制备方法,包括:
S101:根据产品需求确定入射光的偏折角度和发散角度;
S102:根据偏折角度和发散角度设计微光学透镜,所述微光学透镜包括衬底和功能部,所述衬底为厚度均匀且透光的片材或板材,衬底在不同位置处具有相同的折射率;所述功能部包括微透镜阵列,将功能部设置于所述衬底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将功能部设置为非对称面型,所述微透镜阵列配置成能够对入射光进行匀光,所述非对称面型用于实现入射光的偏折;和
S103:根据功能部的设计,采用纳米压印工艺在所述衬底上制备功能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102包括选择功能部设置于衬底的一个表面或相对的两个表面上。
13.一种显示系统,包括:
光源;和
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光学透镜,所述微光学透镜设于所述光源的光路下游,且微光学透镜的入射面朝向所述光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系统,其中所述光源发出光线的发散角度范围为0-60°。
CN202111662962.XA 2021-12-31 2021-12-31 微光学透镜、制备方法及显示系统 Active CN1142005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62962.XA CN114200556B (zh) 2021-12-31 2021-12-31 微光学透镜、制备方法及显示系统
PCT/CN2022/139971 WO2023125103A1 (zh) 2021-12-31 2022-12-19 微光学透镜、制备方法及显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62962.XA CN114200556B (zh) 2021-12-31 2021-12-31 微光学透镜、制备方法及显示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0556A true CN114200556A (zh) 2022-03-18
CN114200556B CN114200556B (zh) 2024-03-15

Family

ID=80657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62962.XA Active CN114200556B (zh) 2021-12-31 2021-12-31 微光学透镜、制备方法及显示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00556B (zh)
WO (1) WO202312510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5103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嘉兴驭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微光学透镜、制备方法及显示系统
CN117605978A (zh) * 2023-12-19 2024-02-27 广东西朗德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重影的照明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77016U (en) * 2005-02-05 2005-10-01 Pong & Huang Internat Co Ltd A composite structure for light diffusion with a polarizing conversion layer
CN101154673A (zh) * 2006-09-27 2008-04-02 采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模块、影像感应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WO2012084840A1 (de) * 2010-12-20 2012-06-28 Trilux Gmbh & Co. Kg Leuchtmittel mit organischer leuchtdiode
WO2014104106A1 (ja) * 2012-12-28 2014-07-03 旭硝子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投影装置及び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13777680A (zh) * 2021-09-10 2021-12-10 浙江水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扩散片及光发射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26483B (en) * 2003-04-01 2005-01-11 Wintek Corp Improved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 of light control film
CN101625458B (zh) * 2008-07-11 2011-12-21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复合式分光元件
JP2011255618A (ja) * 2010-06-10 2011-12-22 Hitachi Maxell Ltd マイクロレンズシートの成形型の製造方法、マイクロレンズシートの成形型及びマイクロレンズシート
CN111856851B (zh) * 2020-08-12 2021-03-30 广东烨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微透镜和微棱镜的投影系统
CN111929977A (zh) * 2020-10-15 2020-11-13 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屏幕及投影系统
CN114200556B (zh) * 2021-12-31 2024-03-15 嘉兴驭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微光学透镜、制备方法及显示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77016U (en) * 2005-02-05 2005-10-01 Pong & Huang Internat Co Ltd A composite structure for light diffusion with a polarizing conversion layer
CN101154673A (zh) * 2006-09-27 2008-04-02 采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模块、影像感应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WO2012084840A1 (de) * 2010-12-20 2012-06-28 Trilux Gmbh & Co. Kg Leuchtmittel mit organischer leuchtdiode
WO2014104106A1 (ja) * 2012-12-28 2014-07-03 旭硝子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投影装置及び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13777680A (zh) * 2021-09-10 2021-12-10 浙江水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扩散片及光发射模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5103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嘉兴驭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微光学透镜、制备方法及显示系统
CN117605978A (zh) * 2023-12-19 2024-02-27 广东西朗德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重影的照明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25103A1 (zh) 2023-07-06
CN114200556B (zh) 2024-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125103A1 (zh) 微光学透镜、制备方法及显示系统
KR100858851B1 (ko) 조명장치 및 이것을 사용한 화상표시장치 및 이들 장치에사용되는 광확산판
US7321349B2 (en) Display element, display device, and microlens array
CN1157626C (zh) 平面偏振转换器,液晶显示器面板和液晶显示投影仪
TWI416181B (zh) 積體光學用之平面透鏡
US10684470B2 (en) Array-based floating display
US20040156130A1 (en) Homogenizing optical sheet, method of manufacture, and illumination system
US20050286123A1 (en) Compact projection system including a light guide array
JP2008515024A (ja) 屋根形プリズム二次元アレイを用いた転向膜
JP2005070631A (ja) スクリーン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CN103698837A (zh) 带有多个光学腔的显示装置
CN108027459A (zh) 光学系统
EP3822693A2 (en) Head-mounted display
US20100085511A1 (en) Display device
WO2022217976A1 (zh) 一种光学元件及光学模组
JP2019139163A (ja) 拡散板、拡散板の設計方法、表示装置、投影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JP2007294411A (ja) 直下型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光学レンズシート
JP2010210904A (ja) 光拡散シート、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230113671A1 (en) Display device
US11960103B2 (en) Micro-lens array, projection type image display device, method for designing micro-lens arr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icro-lens array
JP2018536270A (ja) フレネル光学系を有する発光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発光装置および表示システム
CN117378105A (zh) 单元件点阵投射器
US20170356621A1 (en) Lens array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N114089588A (zh) 激光装置、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以及传感装置
US11892154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