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98922A - 压缩机的供液系统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的供液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98922A
CN114198922A CN202111386910.4A CN202111386910A CN114198922A CN 114198922 A CN114198922 A CN 114198922A CN 202111386910 A CN202111386910 A CN 202111386910A CN 114198922 A CN114198922 A CN 1141989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pipeline
compressor
communicated
refrige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869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98922B (zh
Inventor
陶祥先
邓善营
张捷
顾超
毛守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8691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989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98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989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989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989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制冷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压缩机的供液系统,压缩机的供液系统包括主冷媒回路,主冷媒回路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包括压缩机轴承和电机,压缩机的供液系统还包括:取液管路,一端与主冷媒回路的供液口相连通,另一端与压缩机的进液口相连通,用于向压缩机提供液态冷媒;压缩机还包括:冷却管路,与压缩机的进液口相连通,用于给电机降温;供气管路,与压缩机的进液口相连通,液态冷媒能够在供气管路内变为气态冷媒,用于使压缩机轴承悬浮;连通管路,一端与冷却管路连通,另一端与供气管路连通,冷却管路内的液态冷媒经过与电机换热变为气态冷媒,连通管路用于将冷却管路内的气态冷媒供给供气管路。

Description

压缩机的供液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系统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压缩机的供液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空调的制冷系统中,压缩机的类型大多采用气悬浮式压缩机,向压缩机供气的方式多为:利用供液泵将制冷系统的主冷媒回路内的制冷剂经过管路泵送至供气罐内,制冷剂在供气罐内经过高温加热蒸发成高压气态制冷剂,从供气罐排出后直接通过管路送至压缩机的气体轴承间隙内,起到支撑转子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气悬浮压缩机的电机冷却系统,电机冷却系统包括:气体轴承供气单元和第一管路。气体轴承供气单元包括供气罐,供气罐包括制冷剂入口、气体出口和液态制冷剂出口,制冷剂入口接入压缩机所在的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气体出口与压缩机的气体轴承的供气口连通,在供气罐内,液态制冷剂被加热蒸发为气态制冷剂,然后由供气罐的气体出口排出,可为压缩机的气体轴承提供压力稳定的气体制冷剂,保证压缩机运行的稳定性;第一管路两端口分别与供气罐的液态制冷剂出口和压缩机的电机冷却液供给口连通。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液态制冷剂由供气罐供向压缩机,用于冷却压缩机,在供气罐内液态制冷剂被加热蒸发,使液态制冷剂变为气态制冷剂后供向压缩机。因此,供气罐内供向压缩机电机的液态制冷剂也会被加热,从而降低对压缩机的冷却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的供液系统,以解决如何提高压缩机的冷却效果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的供液系统,包括主冷媒回路,所述主冷媒回路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压缩机轴承和电机,所述压缩机的供液系统还包括:取液管路,一端与所述主冷媒回路的供液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液口相连通,用于向所述压缩机提供液态冷媒;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冷却管路,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液口相连通,用于给所述电机降温;供气管路,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液口相连通,所述液态冷媒能够在所述供气管路内变为气态冷媒,用于使所述压缩机轴承悬浮;连通管路,一端与所述冷却管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供气管路连通,所述冷却管路内的液态冷媒经过与所述电机换热变为气态冷媒,所述连通管路用于将所述冷却管路内的气态冷媒供给所述供气管路。
可选地,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引射装置,设于所述供气管路,所述连通管路通过所述引射装置与所述供气管路连通。
可选地,所述压缩机还包括:节流组件,设于所述供气管路,用于将所述供气管路中的液态冷媒变为气态冷媒。
可选地,所述压缩机的供液系统还包括:储液罐,设有取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取液口与所述取液管路相连通,所述取液管路通过所述储液罐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液口相连通,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液口相连通,用于向所述压缩机提供液态冷媒。
可选地,所述储液罐还设有取气口,所述压缩机的供液系统还包括:增压管路,一端与所述取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主冷媒回路的供气口相连通,用于向所述储液罐提供气体,以增加所述储液罐内的压力。
可选地,所述储液罐还设有排气口,所述压缩机的供液系统还包括:泄压管路,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主冷媒回路的进气口相连通,用于将所述储液罐内的气体排出至所述主冷媒回路,以减少所述储液罐内的压力。
可选地,所述主冷媒系统还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主冷媒回路的供液口包括所述冷凝器的供液口和所述蒸发器的供液口,所述取液管路包括:第一取液管路,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供液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取液口相连通;第二取液管路,一端与所述蒸发器的供液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取液口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压缩机的供液系统还包括:第一流量调节阀,设于所述第一取液管路;第二流量调节阀,设于所述第二取液管路;液位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冷凝器,用于检测冷凝器液位;控制器,与所述液位检测装置、第一流量调节阀、第二流量调节阀均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冷凝器液位,并根据所述冷凝器液位与预设液位的对应关系,所述控制器分别控制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和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的打开和关闭,以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取液管路和所述第二取液管路的通断。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在所述冷凝器液位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液位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打开且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关闭,以使所述第一取液管路导通且所述第二取液管路断开;在所述冷凝器液位小于所述预设液位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打开且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关闭,以使所述第二取液管路导通且所述第一取液管路断开。
可选地,所述压缩机的供液系统还包括液泵,所述第一取液管路和/或所述第二取液管路设有所述液泵;或所述压缩机的供液系统还包括第三取液管路和液泵,所述第一取液管路与所述第二取液管路均通过所述第三取液管路与所述取液口相连通,所述液泵设于所述第三取液管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供液系统,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取液管路直接从主冷媒回路的供液口取液态冷媒供向压缩机,在压缩机内部分为冷却管路和供气管路,供气管路内的液态冷媒变为气态冷媒后使压缩机轴承悬浮,从而使压缩机正常运行,冷却管路内的液态冷媒直接对电机进行冷却,提高对压缩机的电机的冷却效果,冷却管路内的液态冷媒在给电机降温吸收电机的热量后,气化为气态冷媒,气态冷媒通过连通管路进入供气管路,一方面可减少冷却管路内的压力,使液态冷媒正常流通,另一方面通过连通管路向供气管路补充气态冷媒,增加供气管路内的气压,使压缩机轴承悬浮。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压缩机的供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压缩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压缩机的供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个压缩机的供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压缩机;11、压缩机轴承;110、供气管路;12、电机;120、冷却管路;13、引射装置;130、连通管路;14、节流组件;20、蒸发器;30、冷凝器;40、储液罐;50、取液管路;510、第一取液管路;511、第一流量调节阀;520、第二取液管路;521、第二流量调节阀;53、液泵;530、第三取液管路;60、供液管路;70、增压管路;71、气泵;80、泄压管路;81、压力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至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结构,图中箭头方向为冷媒流动方向。
如图6和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的供液系统,压缩机的供液系统包括主冷媒回路和取液管路50。
主冷媒回路包括通过冷媒管路相连通的压缩机10、蒸发器20和冷凝器30。冷媒管路包括第一冷媒管路、第二冷媒管路和第三冷媒管路。
蒸发器20通过第一冷媒管路将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传递给压缩机10,压缩机10将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然后通过第二冷媒管路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传递给冷凝器30。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在冷凝器30散热后成为常温高压的液态冷媒。
主冷媒回路还包括降压组件,降压组件与蒸发器20相连通。常温高压的液态冷媒经过第三冷媒管路后再次回到蒸发器20内。其中,常温高压的液态冷媒从降压组件到达蒸发器20后空间突然增大,压力减小,变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在蒸发器20内会发生汽化,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之后蒸发器20再次通过第一冷媒管路将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传递给压缩机10,完成制冷循环。
取液管路50的一端与主冷媒回路的供液口相连通,取液管路50的另一端与压缩机10的进液口相连通,用于向压缩机10提供液态冷媒。
压缩机10包括压缩机轴承11、电机12、冷却管路120、供气管路110和连通管路130。冷却管路120与压缩机10的进液口相连通,用于给电机12降温。供气管路110与压缩机10的进液口相连通,液态冷媒能够在供气管路110内变为气态冷媒,用于使压缩机轴承11悬浮。连通管路130的一端与冷却管路120连通,连通管路130的另一端与供气管路110连通。
取液管路50从主冷媒回路中抽取液态冷媒并将液态冷媒提供给压缩机10的供液口。液态冷媒在进入压缩机10后分为两路,一路液态冷媒通过供气管路110变为气态冷媒用于使压缩机轴承11悬浮,从而使压缩机10正常工作,另一路液态冷媒通过冷却管路120用于给电机12降温,提高对压缩机的电机12的冷却效果。同时,通过取液管路50直接向压缩机10提供液态冷媒,减少压缩机10运行能耗,提高压缩机10使用寿命。
冷却管路120内的液态冷媒经过与电机12换热变为气态冷媒,连通管路130用于将冷却管路120内的气态冷媒供给供气管路110。
冷却管路120内的液态冷媒在给电机12降温吸收电机12的热量后,气化为气态冷媒,冷却管路120内的压力增加。气态冷媒通过连通管路130进入供气管路110,一方面可减少冷却管路120内的压力,使液态冷媒正常流通。另一方面通过连通管路130向供气管路110补充气态冷媒,增加供气管路110内的气压,使压缩机轴承11悬浮,压缩机10正常工作。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可更加合理的利用冷媒,提高气态冷媒的利用率,减少压缩机10的运行能耗,降低使用成本。
可选地,压缩机10包括但不限于气悬浮压缩机、气液混合轴承压机、气态冷媒或液态冷媒抬轴的压缩机等。
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压缩机10还包括引射装置13。引射装置13设于供气管路110,连通管路130通过引射装置13与供气管路110连通。
连通管路130通过引射装置13与供气管路110连通,在引射装置13内,连通管路130提供的气态冷媒引射供气管路110内的液态冷媒,使供气管路110内的液态冷媒变为高压的气液两相冷媒。高压的气液两相冷媒供给压缩机轴承11,使压缩机轴承11悬浮,压缩机10正常运行。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压缩机10还包括节流组件14。节流组件14设于供气管路110,用于将供气管路110中的液态冷媒变为气态冷媒。
供气管路110内的液态冷媒经过节流组件14节流后变为气态冷媒,气态冷媒供给压缩机轴承11,以使压缩机轴承11悬浮。在供气管路110内设置节流组件14,可省去加热装置等,减少压缩机10的能耗。
可选地,节流组件14包括微型节流孔。
可选地,在供气管路110内,沿冷媒流动方向,引射装置13和节流组件14依次设置。
如图1所示,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压缩机的供液系统还包括储液罐40。
储液罐40设有取液口和出液口,取液口与取液管路50相连通,取液管路50通过储液罐40与压缩机10的进液口相连通,出液口与压缩机10的进液口相连通,用于向压缩机10提供液态冷媒。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在取液管路50取不到液时,储液罐40内仍储存有液态冷媒,可持续向压缩机10供液,保证向压缩机10供液的稳定性。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储液罐40还设有取气口,压缩机的供液系统还包括增压管路70。
增压管路70的一端与取气口连通,增压管路70的另一端与主冷媒回路的供气口相连通。增压管路70用于向储液罐40提供气体,以增加储液罐40内的压力。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储液罐40内储存液态冷媒,增压管路70与储液罐40连通,向储液罐40提供气体,以增加储液罐40内的压力。从而为液态冷媒提供动力,使液态冷媒流向压缩机10的进液口。通过主冷媒回路中的气体向液态冷媒提供动力,可省略驱动装置为液态冷媒提供动力,从而降低压缩机10运行时的能耗。
可选地,压缩机的供液系统还包括供液管路60。供液管路60连通在出液口与压缩机10的进液口之间,用于向压缩机10提供液态冷媒。
可选地,压缩机的供液系统还包括气泵71,气泵71设于增压管路70。这样可增加进入储液罐40内的气体压力,为液态冷媒提供充足的动力。
可选地,主冷媒回路的供气口包括蒸发器20的供气口和/或冷凝器30的供气口。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储液罐40还设有排气口,压缩机的供液系统还包括泄压管路80。
泄压管路80的一端与排气口连通,泄压管路80的另一端与主冷媒回路的进气口相连通。泄压管路80用于将储液罐40内的气体排出至主冷媒回路,以减少储液罐40内的压力。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泄压管路80与储液罐40连通,可减少储液罐40内的压力。当不需要向压缩机10供液时,可通过泄压管路80减少储液罐40内的压力,使储液罐40内的液态冷媒停止流向压缩机10。
压缩机轴承11需要稳定的压力,也就是说液态冷媒流向压缩机10的流量和流速也需要是稳定的。当储液罐40内压力较大时,可通过泄压管路80排出储液罐40内的气体,以减少储液罐40内的压力。这样可使储液罐40内的压力维持在稳定的压力值范围。
可选地,压缩机的供液系统还包括压力调节阀81,压力调节阀81设于泄压管路80。气泵71包括定频气泵,定频气泵的启停根据压力调节阀81的开闭控制。
可选地,当储液罐40内的压力大于储液罐预设压力时,压力调节阀81开启,用于减少储液罐40内的压力,此时,定频气泵停止运行。当储液罐40内的压力小于储液罐预设压力时,压力调节阀81关闭,此时,定频气泵运行。
可选地,气泵71包括变频气泵,且根据储液罐40内压力和液位变化,控制变频气泵的频率和启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主冷媒回路的供液口包括冷凝器30的供液口和蒸发器20的供液口,取液管路50包括第一取液管路510和第二取液管路520。
第一取液管路510的一端与冷凝器30的供液口相连通,第一取液管路510的另一端与取液口相连通。第二取液管路520的一端与蒸发器20的供液口相连通,第二取液管路520的另一端与取液口相连通。
冷凝器30与蒸发器20中均存在液态冷媒,第一取液管路510与冷凝器30相连通,第二取液管路520与蒸发器20相连通。这样第一取液管路510从冷凝器30中取液态冷媒,和/或第二取液管路520从蒸发器20中取液态冷媒,可避免从单一容器取液而取不到液的情况发生。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压缩机的供液系统还包括第一流量调节阀511、第二流量调节阀521、液位检测装置和控制器。
第一流量调节阀511设于第一取液管路510。第二流量调节阀521设于第二取液管路520。液位检测装置设于冷凝器30,且用于检测冷凝器液位。控制器与液位检测装置、第一流量调节阀511、第二流量调节阀521均相连接,且控制器用于接收冷凝器液位。根据冷凝器液位与预设液位的对应关系,控制器分别控制第一流量调节阀511和第二流量调节阀521的打开和关闭,以分别控制第一取液管路510和第二取液管路520的通断。
液态冷媒主要存储于蒸发器20和冷凝器30中,若冷凝器30和蒸发器20中一个液态冷媒较少,那另一个中液态冷媒就较多。因此本实施例在从蒸发器20和/或冷凝器30获取液态冷媒时,只需判断冷凝器30中液态冷媒即可,减少了控制器的判断步骤,使控制器运行更加简洁,降低控制器出现误差的频率。
通过判断冷凝器液位与预设液位的对应关系,分别控制第一取液管路510和第二取液管路520的通断,从而选择在冷凝器30中取液态冷媒或在蒸发器20中取液态冷媒。这样可避免只从蒸发器20中取液态冷媒,或只从冷凝器30中取液态冷媒时,取不到的液态冷媒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预设液位为冷凝器30中液体总量的25%至35%。冷凝器30中的液态冷媒压力较高,且压缩机10所需的液态冷媒较少,当这样可优先从冷凝器30中取高压的液态冷媒。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在冷凝器液位大于或等于预设液位的情况下,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第一流量调节阀511打开且第二流量调节阀521关闭,以使第一取液管路510导通且第二取液管路520断开。
在冷凝器液位小于预设液位的情况下,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第二流量调节阀521打开且第一流量调节阀511关闭,以使第二取液管路520导通且第一取液管路510断开。
通过判断冷凝器液位与预设液位的对应关系,分别控制第一取液管路510和第二取液管路520的通断,从而选择在冷凝器30中取液态冷媒和/或在蒸发器20中取液态冷媒。这样可避免只从蒸发器20中取液态冷媒,或只从冷凝器30中取液态冷媒时,取不到的液的情况发生。
如图5所示,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压缩机的供液系统还包括液泵53,第一取液管路510和/或第二取液管路520设有液泵53。
第一取液管路510和/或第二取液管路520设有液泵53,可为第一取液管路510和/或第二取液管路520内的液态冷媒提供动力,将液态冷媒供向储液罐40。
如图1和图6所示,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压缩机的供液系统还包括第三取液管路530和液泵53。
第一取液管路510与第二取液管路520均通过第三取液管路530与取液口相连通,液泵53设于第三取液管路530。
第三取液管路530与第一取液管路510和第二取液管路520均连通,且液泵53设于第三取液管路530。这样,只需一个液泵53均可在第一取液管路510导通的情况下或第二取液管路520导通的情况下,向液态冷媒提供动力,将液态冷媒供向储液罐40。从而减少液泵53的使用数量,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压缩机的供液系统,包括主冷媒回路,所述主冷媒回路包括压缩机(10),所述压缩机(10)包括压缩机轴承(11)和电机(12),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的供液系统还包括:
取液管路(50),一端与所述主冷媒回路的供液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0)的进液口相连通,用于向所述压缩机(10)提供液态冷媒;
所述压缩机(10)还包括:
冷却管路(120),与所述压缩机(10)的进液口相连通,用于给所述电机(12)降温;
供气管路(110),与所述压缩机(10)的进液口相连通,所述液态冷媒能够在所述供气管路内变为气态冷媒,用于使所述压缩机轴承(11)悬浮;
连通管路(130),一端与所述冷却管路(12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供气管路(110)连通,所述冷却管路(120)内的液态冷媒经过与所述电机(12)换热变为气态冷媒,所述连通管路(130)用于将所述冷却管路(120)内的气态冷媒供给所述供气管路(110)。
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的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0)还包括:
引射装置(13),设于所述供气管路(110),所述连通管路(130)通过所述引射装置(13)与所述供气管路(110)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的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0)还包括:
节流组件(14),设于所述供气管路(110),用于将所述供气管路(110)中的液态冷媒变为气态冷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的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储液罐(40),设有取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取液口与所述取液管路(50)相连通,所述取液管路(50)通过所述储液罐(40)与所述压缩机(10)的进液口相连通,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压缩机(10)的进液口相连通,用于向所述压缩机(10)提供液态冷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的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还设有取气口,所述压缩机的供液系统还包括:
增压管路(70),一端与所述取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主冷媒回路的供气口相连通,用于向所述储液罐(40)提供气体,以增加所述储液罐(40)内的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的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40)还设有排气口,所述压缩机的供液系统还包括:
泄压管路(80),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主冷媒回路的进气口相连通,用于将所述储液罐(40)内的气体排出至所述主冷媒回路,以减少所述储液罐(40)内的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的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冷媒系统还包括蒸发器(20)和冷凝器(30),所述主冷媒回路的供液口包括所述冷凝器(30)的供液口和所述蒸发器(20)的供液口,所述取液管路(50)包括:
第一取液管路(510),一端与所述冷凝器(30)的供液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取液口相连通;
第二取液管路(520),一端与所述蒸发器(20)的供液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取液口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机的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流量调节阀(511),设于所述第一取液管路(510);
第二流量调节阀(521),设于所述第二取液管路(520);
液位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冷凝器(30),用于检测冷凝器液位;
控制器,与所述液位检测装置、第一流量调节阀(511)、第二流量调节阀(521)均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冷凝器液位,并根据所述冷凝器液位与预设液位的对应关系,所述控制器分别控制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511)和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521)的打开和关闭,以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取液管路(510)和所述第二取液管路(520)的通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机的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在所述冷凝器液位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液位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511)打开且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521)关闭,以使所述第一取液管路(510)导通且所述第二取液管路(520)断开;
在所述冷凝器液位小于所述预设液位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521)打开且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511)关闭,以使所述第二取液管路(520)导通且所述第一取液管路(510)断开。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机的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的供液系统还包括液泵(53),所述第一取液管路(510)和/或所述第二取液管路(520)设有所述液泵(53);或
所述压缩机的供液系统还包括第三取液管路(530)和液泵(53),所述第一取液管路(510)与所述第二取液管路(520)均通过所述第三取液管路(530)与所述取液口相连通,所述液泵(53)设于所述第三取液管路(530)。
CN202111386910.4A 2021-11-22 2021-11-22 压缩机的供液系统 Active CN1141989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6910.4A CN114198922B (zh) 2021-11-22 2021-11-22 压缩机的供液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6910.4A CN114198922B (zh) 2021-11-22 2021-11-22 压缩机的供液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98922A true CN114198922A (zh) 2022-03-18
CN114198922B CN114198922B (zh) 2023-08-15

Family

ID=80648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86910.4A Active CN114198922B (zh) 2021-11-22 2021-11-22 压缩机的供液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9892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06674A (zh) * 2022-06-14 2022-11-08 浙江福腾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静压气浮轴承的供液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81564A (en) * 1996-10-25 1999-03-16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Compressor for use in refrigerator
JP2005312272A (ja) * 2004-04-26 2005-11-0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ターボ冷凍機及びターボ冷凍機用モータ
US20080098768A1 (en) * 2006-11-01 2008-05-01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Electric motor cooling jacket resistor
CN107429680A (zh) * 2015-03-19 2017-12-01 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压缩机驱动用马达及其冷却方法
US20190211834A1 (en) * 2016-04-22 2019-07-11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Thermal Systems, Ltd. Turbo compressor and turbo refrigerator provided with same
CN209340163U (zh) * 2018-12-25 2019-09-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优化内部空间的压缩机
CN111365908A (zh) * 2018-12-26 2020-07-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过冷功能的冷媒循环系统
CN111578566A (zh) * 2020-05-20 2020-08-25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气体轴承式离心压缩机的控制系统
CN212431402U (zh) * 2020-05-29 2021-01-29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气悬浮压缩机的电机冷却系统和制冷系统
CN112880123A (zh) * 2019-11-29 2021-06-01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压缩机冷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3090554A (zh) * 2020-01-09 2021-07-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和冷媒循环系统
WO2021221294A1 (ko) * 2020-04-27 2021-11-04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기 압축기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81564A (en) * 1996-10-25 1999-03-16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Compressor for use in refrigerator
JP2005312272A (ja) * 2004-04-26 2005-11-0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ターボ冷凍機及びターボ冷凍機用モータ
US20080098768A1 (en) * 2006-11-01 2008-05-01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Electric motor cooling jacket resistor
CN107429680A (zh) * 2015-03-19 2017-12-01 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压缩机驱动用马达及其冷却方法
US20190211834A1 (en) * 2016-04-22 2019-07-11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Thermal Systems, Ltd. Turbo compressor and turbo refrigerator provided with same
CN209340163U (zh) * 2018-12-25 2019-09-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优化内部空间的压缩机
CN111365908A (zh) * 2018-12-26 2020-07-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过冷功能的冷媒循环系统
CN112880123A (zh) * 2019-11-29 2021-06-01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压缩机冷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3090554A (zh) * 2020-01-09 2021-07-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和冷媒循环系统
WO2021221294A1 (ko) * 2020-04-27 2021-11-04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기 압축기
CN111578566A (zh) * 2020-05-20 2020-08-25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气体轴承式离心压缩机的控制系统
CN212431402U (zh) * 2020-05-29 2021-01-29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气悬浮压缩机的电机冷却系统和制冷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06674A (zh) * 2022-06-14 2022-11-08 浙江福腾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静压气浮轴承的供液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306674B (zh) * 2022-06-14 2023-07-25 浙江福腾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静压气浮轴承的供液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98922B (zh) 2023-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31402U (zh) 气悬浮压缩机的电机冷却系统和制冷系统
CN111928504B (zh) 冷媒循环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878445A (zh) 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操作方法及制冷系统
CN110986409B (zh) 换热系统、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1928507A (zh) 冷媒循环系统、控制方法及空调机组
US20030037919A1 (en) Connected chilling-heating system
CN104344589A (zh) 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198922A (zh) 压缩机的供液系统
CN114198828B (zh) 气悬浮机组系统和控制方法
CN212657900U (zh) 冷媒循环系统及空调机组
CN205349733U (zh)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212318358U (zh) 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及制冷系统
CN114198925B (zh) 压缩机的气液供给系统
CN205370984U (zh)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09307385B (zh) 空调系统、压缩供油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4198950B (zh) 压缩机的供液系统
CN106766324A (zh) 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14198949B (zh) 压缩机供液系统
CN205370985U (zh)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205980423U (zh) 用于热泵系统的热交换器和热泵系统
CN113959116A (zh) 压缩机轴承供气系统和气悬浮压缩机系统
CN113803910A (zh) 气悬浮压缩机的电机冷却系统和制冷系统
CN114198923B (zh) 压缩机的供气系统
CN114198919B (zh) 气悬浮机组系统
CN115306674B (zh) 用于静压气浮轴承的供液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