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94307A - 搬运小车及其越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搬运小车及其越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94307A
CN114194307A CN202111345881.7A CN202111345881A CN114194307A CN 114194307 A CN114194307 A CN 114194307A CN 202111345881 A CN202111345881 A CN 202111345881A CN 114194307 A CN114194307 A CN 1141943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frame body
adjusting rod
obstacle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458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94307B (zh
Inventor
汪明科
赵国栋
叶杰
王振中
黄煜伟
刘晓松
梁嘉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4588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943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94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943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943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943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4Endless track vehicles with tracks and alternative ground wheels, e.g. changeable from endless track vehicle into wheeled vehicle and vice vers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搬运小车及其越障方法,搬运小车包括架体、行走部件以及越障部件,行走部件安装于架体的底部,越障部件安装于架体上,越障部件包括调节机构和调节杆,架体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调节杆,调节杆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时,调节杆的下端高于行走部件的下端;在第二状态时,调节杆的下端位于行走部件的下方;越障方法包括调节调节杆,使得行走部件位于障碍物的上防;第一调节杆跨越障碍物并复位,第二调节杆跨越障碍物并复位。通过设置行走部件,行走部件能够满足搬运小车的正常行走,通过设置越障部件,越障部件与行走部件配合使用,能够跨越较高的障碍物,从而可增大搬运小车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搬运小车及其越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搬运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搬运小车及其越障方法。
背景技术
电网检修工作中通常需要用到高压发生器,高压发生器一般包括铁芯和线圈,因此,这类设备均较重,在使用过程中搬运该类设备的难度非常大。而电网的变电站又远离市区,该设备在运输的过程中需要多次搬运。
目前高压发生器的搬运小车,一般在架体底部安装小脚轮,仅能够实现平地行走,不能跨越较高的障碍物,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搬运工具不能跨越较高的障碍物问题,提出一种搬运小车及其越障方法。
一种搬运小车,包括:
架体,用于承载待搬运物;
行走部件,安装于所述架体的底部,用于带动所述架体前进;以及
越障部件,安装于架体上,所述越障部件包括调节机构和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调节杆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架体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调节杆,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调节杆,使得所述调节杆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其中第一方向为所述越障部件的前进方向;
在第一状态时,所述调节杆的下端高于所述行走部件的下端,所述行走部件用于带动所述架体前进;
在第二状态时,所述调节杆的下端位于所述行走部件的下方,所述调节杆用于支撑所述架体,使得所述行走部件远离地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为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调节杆安装于所述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调节杆转动,以将所述调节杆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机构包括:
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架体,且所述转轴的两端伸出至所述架体外,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有所述调节杆,所述转轴能够带动所述调节杆围绕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转动,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
动力组件,安装于所述架体,所述动力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转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杆的长度方向为第三方向,所述调节机构为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带动向所述调节杆沿第三方向运动,所述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架体上,所述升降机构为涡轮减速电机,所述调节杆为与所述涡轮减速电机配合的丝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
转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架体上;和
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转动机构上,所述调节杆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杆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两个调节杆位于所述架体沿第一方向的一端,另外一个位于所述架体沿第一方向的另一端,且位于所述架体沿第二方向的中部,所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走部件包括履带组件和推杆组件,所述行走部件的一端与所述架体转动连接,所述推杆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履带组件转动连接,所述推杆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架体转动连接,所述推杆组件用于保证所述架体的水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搬运小车还包括脚轮,所述脚轮设置于所述调节杆靠近所述行走部件的端部。
一种上述的搬运小车的越障方法,位于所述架体一端的所述调节杆为第一调节杆,位于所述架体另一端的所述调节杆为第二调节杆,所述越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调节所述调节机构,使得所述第一调节杆和所述第二调节杆分别处于所述第二状态,并且所述行走部件的底端高度等于障碍物的上端高度;
控制所述行走部件在障碍物上行走;
调节所述第一调节杆对应的所述调节机构,使得所述第一调节杆跨越障碍物,并在跨越障碍物后复位;
调节所述第二调节杆对应的所述调节机构,使得所述第二调节杆跨越障碍物,并在跨越障碍物后复位;
直到所述行走部件脱离障碍物,调节所述调节机构,使得所述第一调节杆和所述第二调节杆分别处于所述第一状态。
上述的搬运小车,通过设置行走部件,行走部件能够满足搬运小车的正常行走,通过设置越障部件以及提供搬运小车的越障方法,越障部件与行走部件配合使用,能够跨越较高的障碍物,从而可增大搬运小车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调节杆在第一状态时的搬运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的调节杆在第二状态时的搬运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俯视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搬运小车中的第一调节杆越障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搬运小车中的第一调节杆越障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搬运小车中的第二调节杆越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中搬运小车中的第二调节杆越障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中搬运小车爬楼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架体;110-支撑件;
200-行走部件;210-履带组件;211-辅助段;220-推杆组件;
300-越障部件;310-调节杆;311-第一调节杆;312-第二调节杆;313-脚轮;320-转动机构;321-转轴;322-动力组件;330-升降机构;331-涡轮减速电机;332-丝杆;
710-待搬运物;720-障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搬运小车,搬运小车包括架体100、行走部件200以及越障部件300。架体100用于承载待搬运物710。行走部件200安装于架体100的底部,用于带动架体100前进。越障部件300安装于架体100上,越障部件300包括调节机构和调节杆310,调节杆31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调节机构与调节杆310一一对应连接,架体100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调节杆310。以下为了方便描述,将位于架体100靠近前进方向的一端定义为前端,位于架体100前端的调节杆310为第一调节杆311;将位于架体100远离前进方向的一端定义为后端,位于架体100后端的调节杆310为第二调节杆312。
调节机构用于调节调节杆310,使得调节杆310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其中第一方向为越障部件300的前进方向。参阅图1,在第一状态时,调节杆310的下端高于行走部件200的下端,行走部件200用于带动架体100前进;参阅图2,在第二状态时,调节杆310的下端位于行走部件200的下方,调节杆310用于支撑架体100,使得行走部件200远离地面。
参阅图4-图7,在本实施例中,当搬运小车在行走的过程中遇到较高的障碍物720,例如,障碍物720为500mm高的防鼠防水墙时,一般的搬运小车难以跨越。而本申请中的搬运小车可以通过越障部件300与行走部件200配合跨越。
本申请中的搬运小车跨越障碍物720的具体过程为:
首先通过调节机构调节调节杆310,使得第一调节杆311和第二调节杆312分别处于第二状态,即第一调节杆311和第二调节将架体100向上撑起,并使得行走部件200的下端高度等于障碍物720的上端高度。
参阅图4,然后通过调节杆310带动架体100沿第一方向运动,使得行走部件200的前端位于障碍物720的上方;调节第一调节杆311对应的调节机构,使得第一调节杆311由第二状态转化为第一状态,即第一调节杆311向上收起,第一调节杆311的下端位于行走部件200的上方。然后通过行走部件200在障碍物720上行走,参阅图5,同时,再次调节第一调节杆311对应的调节机构,使得第一调节杆311由第二状态转化为第一状态,此时第一调节杆311重新用于支撑架体100。
参阅图6,行走部件200继续在障碍物720上行走,当第二调节杆312靠近障碍物720时,调节第二调节杆312对应的调节机构,使得第二调节杆312由第二状态转化为第一状态。且当架体100上的第一调节杆311所在的位置跨越障碍物720后,调节第二调节杆312对应的调节机构,使得第二调节杆312由第一状态转化为第二状态,此时第二调节杆312重新用于支撑架体100。
参阅图7,行走部件200的后端继续在障碍物720上行走,直至行走部件200完全脱离障碍物720,即搬运小车携带搬运物跨越障碍。
通过设置行走部件200,行走部件200能够满足搬运小车的正常行走,通过设置越障部件300,越障部件300与行走部件200配合使用,能够跨越较高的障碍物720,从而可增大搬运小车适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机构为转动机构320,转动机构320设置在架体100上,调节杆310安装于转动机构320,转动机构320用于带动调节杆310转动,以将调节杆31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参阅图3,进一步的,转动机构320包括转轴321和动力组件322,转轴321转动连接于架体100,且转轴321的两端伸出至架体100外,转轴321的轴线方向为第二方向,转轴321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有调节杆310,转轴321能够带动调节杆310围绕转轴321的轴线方向转动,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动力组件322安装于架体100,动力组件322的输出端与转轴321连接,用于驱动转轴321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架体100上设置有支撑件110,支撑件11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架体100沿第二方向的两端,支撑件110上开设有圆孔,转轴321穿设在两个支撑件110的两个圆孔中,转轴321能够在圆孔中360°转动。动力组件322为包括涡轮蜗杆减速机和电机,涡轮蜗杆减速机套设在转轴321上并与转轴321配合,电机产生的动力能够通过涡轮蜗杆减速机传递至转轴321上,进而驱动转轴321转动,涡轮蜗杆减速机能够将电机的回转数减少,从而获得较大的扭矩。
当动力组件322带动转轴321转动,使得调节杆310的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时,即调节杆310平行设置在架体100两侧,此时调节杆310位于行走部件200的上方,即调节杆310处于第一状态。当动力组件322带动转轴321转动,使得转轴321的长度方向沿竖直方向时,即转轴321垂直设置在架体100两侧,此时调节杆310的最低端位于行走部件200的下方,调节杆310用于支撑架体100,使得行走部件200远离地面,即调节杆310处于第二状态。当需要将调节杆31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时,仅需动力组件322带动转轴321进而带动调节杆310转动即可。
参阅图1-图3中的第二调节杆312的设置方式,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调节杆310不转动,调节杆310沿竖直方向升降,调节杆310的长度方向为第三方向,调节机构为升降机构330,升降机构330用于带动向调节杆310沿第三方向运动,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两两垂直,第三方向为竖直方向。
进一步的,升降机构330安装于架体100上,升降机构330为涡轮减速电机331,调节杆310为与涡轮减速电机331配合的丝杆332。此外,调节杆310还可以是伸缩杆,升降机构为驱动伸缩杆的气动机构、液压机构或者电动机构。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涡轮减速电机331的正转和反转能够实现丝杆332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例如,当涡轮减速电机331的正转时,丝杆332向上移动,直至丝杆332的最低端位于行走部件200的上方,即丝杆332处于第一状态。当涡轮减速电机331的反转时,丝杆332向下移动,直至丝杆332的最低端位于行走部件200的下方,即丝杆332将架体100向上撑起时,丝杆332处于第二状态。
参阅图3中的第一调节杆311的设置方式,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调节杆310既能伸缩,又能转动。具体的,调节机构包括转动机构320和升降机构330,转动机构320设置在架体100上。升降机构330设置在转动机构320上,调节杆310设置与升降机构330上。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机构320包括转轴321和动力组件322,转轴321转动连接于架体100,且转轴321的两端伸出至架体100外,转轴321的轴线方向为第二方向,转轴321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有升降机构330,升降机构330上设置有调节杆310,转轴321能够带动升降机构330进而带动调节杆310围绕转轴321的轴线方向转动,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升降机构330为涡轮减速电机331,调节杆310为与涡轮减速电机331配合的丝杆332。
当需要跨越障碍物720时,首先需要通过调节杆310将架体100和行走部件200支撑至一定高度。此时,涡轮减速电机331反转,丝杆332相对于涡轮减速电机331向下运动,架体100相对于丝杆332向上运动,从而使得行走部件200的底端高度等于障碍物720的上端高度,即便于行走部件在障碍物720上行走。相对于通过动力机构带动调节杆310转动从而使得架体100上升的方式,通过涡轮减速电机331带动丝杆332升降的方式更省力,且结构稳定性好。
当需要调节杆310跨越障碍物720时,动力组件322带动转轴321转动,进而带动调节杆310转动,使得调节杆310转动至水平位置。当调节杆310跨越障碍物720后,动力组件322带动转轴321转动,进而带动调节杆310转动,使得调节杆310转动至竖直方向。相对于通过涡轮减速电机331带动丝杆332升降以用于跨越障碍物720的方式,通过动力机构带动调节杆310转动的方式更为方便快捷。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调节杆310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两个调节杆310位于架体100沿第一方向的一端,另外一个位于架体100沿第一方向的另一端,且位于架体100沿第二方向的中部。
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行走部件200包括履带组件210。履带组件210可以用于爬越楼梯或者高度较小的小型障碍物720。且在此种情况下,调节杆310处于第一状态。
进一步的,行走部件200的一端与架体100转动连接,行走部件200还包括推杆组件220,用于保证架体100的水平,推杆组件220的一端与履带组件210转动连接,推杆组件220的另一端与架体100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履带组件210爬越楼梯或者翻越高度较小的小型障碍物720时,推杆组件220作用,从而使得架体100始终保持在水平位置,即可防止搬运小车中的带搬运物滑落,履带组件210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履带组件主体和与第一方向呈一定角度的辅助段211,当推杆组件220向上支撑,从而使得架体100保持水平在水平位置时,辅助段211与架体100的前端抵接,从而能够使得架体100能够稳定保持在水平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搬运小车还包括脚轮313,脚轮313设置在调节杆310靠近行走部件200的端部。
在本实施例中,脚轮313设置有驱动件,当搬运小车在平地上行走时,此时,可使得调节杆310处于第二状态,即可通过调节杆310带动搬运小车行走。此外,当行走部件200为履带组件210时,由于履带组件210转向困难,当需要转向时,可首先将调节杆310调整至第二状态,即可通过脚轮313完成转向。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搬运小车的越障方法,位于架体100一端的调节杆310为第一调节杆311,位于架体100另一端的调节杆310为第二调节杆312,越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调节调节机构,使得第一调节杆311和第二调节杆312分别处于第二状态,并且行走部件200的底端高度等于障碍物720的上端高度;
S2、控制行走部件200在障碍物720上行走;
S3、调节第一调节杆311对应的调节机构,使得第一调节杆311跨越障碍物720,并在跨越障碍物720后并复位,具体的,首先将第一调节杆311调整至第一状态,当第一调节杆311跨越障碍物720后,再调整回第二状态。
S4、调节第二调节杆312对应的调节机构,使得第二调节杆312跨越障碍物720,并在跨越障碍物720后复位。具体的,首先将第二调节杆312调整至第一状态,当第二调节杆312跨越障碍物720后,再调整回第二状态。
S5、直到行走部件200脱离障碍物720,然后调节调节机构,使得第一调节杆311和第二调节杆312分别处于所述第一状态。
通过越障部件与行走部件配合使用,本申请的搬运小车能够跨越较高的障碍物,从而可增大搬运小车适用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架体,用于承载待搬运物;
行走部件,安装于所述架体的底部,用于带动所述架体前进;以及
越障部件,安装于架体上,所述越障部件包括调节机构和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调节杆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架体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调节杆,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调节杆,使得所述调节杆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其中第一方向为所述越障部件的前进方向;
在第一状态时,所述调节杆的下端高于所述行走部件的下端,所述行走部件用于带动所述架体前进;
在第二状态时,所述调节杆的下端位于所述行走部件的下方,所述调节杆用于支撑所述架体,使得所述行走部件远离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为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调节杆安装于所述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调节杆转动,以将所述调节杆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
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架体,且所述转轴的两端伸出至所述架体外,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有所述调节杆,所述转轴能够带动所述调节杆围绕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转动,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
动力组件,安装于所述架体,所述动力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转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的长度方向为第三方向,所述调节机构为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带动向所述调节杆沿第三方向运动,所述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架体上,所述升降机构为涡轮减速电机,所述调节杆为与所述涡轮减速电机配合的丝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
转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架体上;和
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转动机构上,所述调节杆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两个调节杆位于所述架体沿第一方向的一端,另外一个位于所述架体沿第一方向的另一端,且位于所述架体沿第二方向的中部,所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部件包括履带组件和推杆组件,所述行走部件的一端与所述架体转动连接,所述推杆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履带组件转动连接,所述推杆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架体转动连接,所述推杆组件用于保证所述架体的水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小车还包括脚轮,所述脚轮设置于所述调节杆靠近所述行走部件的端部。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搬运小车的越障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架体一端的所述调节杆为第一调节杆,位于所述架体另一端的所述调节杆为第二调节杆,所述越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调节所述调节机构,使得所述第一调节杆和所述第二调节杆分别处于所述第二状态,并且所述行走部件的底端高度等于障碍物的上端高度;
控制所述行走部件在障碍物上行走;
调节所述第一调节杆对应的所述调节机构,使得所述第一调节杆跨越障碍物,并在跨越障碍物后复位;
调节所述第二调节杆对应的所述调节机构,使得所述第二调节杆跨越障碍物,并在跨越障碍物后复位;
直到所述行走部件脱离障碍物,调节所述调节机构,使得所述第一调节杆和所述第二调节杆分别处于所述第一状态。
CN202111345881.7A 2021-11-15 2021-11-15 搬运小车及其越障方法 Active CN1141943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45881.7A CN114194307B (zh) 2021-11-15 2021-11-15 搬运小车及其越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45881.7A CN114194307B (zh) 2021-11-15 2021-11-15 搬运小车及其越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94307A true CN114194307A (zh) 2022-03-18
CN114194307B CN114194307B (zh) 2023-06-06

Family

ID=80647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45881.7A Active CN114194307B (zh) 2021-11-15 2021-11-15 搬运小车及其越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9430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76290A (ja) * 2002-11-25 2004-06-24 Jr Higashi Nippon Consultants Kk 階段自走昇降型ボーリング装置
CN104875811A (zh) * 2015-06-12 2015-09-02 洛阳理工学院 一种轮腿辅助式复合越障装置
CN107264655A (zh) * 2017-06-30 2017-10-20 南京云之璟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轮‑履复合型无人移动平台及其运用
CN109363844A (zh) * 2018-12-13 2019-02-2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障碍跨越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09833688U (zh) * 2019-03-22 2019-12-24 长春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跨越障碍的手推平板车
CN113086033A (zh) * 2021-04-25 2021-07-09 七斗科技(宜昌)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低姿爬楼机器人及爬楼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76290A (ja) * 2002-11-25 2004-06-24 Jr Higashi Nippon Consultants Kk 階段自走昇降型ボーリング装置
CN104875811A (zh) * 2015-06-12 2015-09-02 洛阳理工学院 一种轮腿辅助式复合越障装置
CN107264655A (zh) * 2017-06-30 2017-10-20 南京云之璟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轮‑履复合型无人移动平台及其运用
CN109363844A (zh) * 2018-12-13 2019-02-2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障碍跨越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09833688U (zh) * 2019-03-22 2019-12-24 长春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跨越障碍的手推平板车
CN113086033A (zh) * 2021-04-25 2021-07-09 七斗科技(宜昌)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低姿爬楼机器人及爬楼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94307B (zh) 202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58736B (zh) 一种推杆式爬楼梯助力小车
JP6638903B2 (ja) 建設作業用ロボット
CN105751920B (zh) 一种智能化多功能接触网作业梯车
US20090155033A1 (en) Multi-purpose transport vehicle
CN111297582B (zh) 一种平衡爬楼轮椅及其爬楼方法
CN112537380A (zh) 一种具有自行走功能的爬杆机器人
KR101099631B1 (ko) 론지 승월을 위한 용접로봇의 이동장치
CN111267793B (zh) 可跨障机器人及可跨障机器人的跨障方法
US6733226B1 (en) Vehicle moving apparatus
CN114194307A (zh) 搬运小车及其越障方法
CN213743199U (zh) 轻质轻混装配式建筑楼梯
CN209836688U (zh) 隧道内可交会错车的无轨调板车
CN107126705A (zh) 游乐场过山车
CN218058350U (zh) 一种举升装置
CN115196514A (zh) 一种便携式机构更换辅助小车
CN209836689U (zh) 一种隧道内可交会错车的无轨摊铺车
CN210064248U (zh) 一种光伏阵列间运维机器人的智能摆渡车
CN211691372U (zh) 一种铁路隧道施工平台
CN112190408A (zh) 爬楼梯的助行器及其爬楼方法
CN108658014B (zh) 火箭整流罩合罩的可移动多层平台
CN218058225U (zh) 塔式起重机及用于其的底架
CN217496383U (zh) 一种无障碍小车
CN213883892U (zh) 爬楼梯的助行器
CN211369703U (zh) 一托四无避让立体车库
CN215714707U (zh) 一种防撞墙施工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