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93927A - 密封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压力调节机构、液体喷出头和液体喷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密封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压力调节机构、液体喷出头和液体喷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93927A
CN114193927A CN202111002272.1A CN202111002272A CN114193927A CN 114193927 A CN114193927 A CN 114193927A CN 202111002272 A CN202111002272 A CN 202111002272A CN 114193927 A CN114193927 A CN 1141939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pressure
valve
liquid ejection
elastic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0227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93927B (zh
Inventor
近藤壮至
吉居和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07980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041866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41939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939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939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939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016Structure of bubble jet print heads
    • B41J2/14032Structure of the pressure cha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6Means for regulating the pressure in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3Ink fil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2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a continuous ink jet
    • B41J2/03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a continuous ink jet by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05Heads having a val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20Modul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密封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压力调节机构、液体喷出头和液体喷出设备。提供了一种用作压力调节机构中的阀的密封构件。密封构件包括具有高强度的基部构件,并且密封构件具有高可靠性。密封构件包括具有形成为环形突起的环形抵接部(阀末端部)的弹性构件(阀部)和基部构件(杠杆部)。当具有从环形抵接部延伸的管状的被保持部被保持在形成于基部构件中的环形槽时,弹性构件被固定到基部构件。环形槽沿着基部构件的深度方向保持被保持部的保持长度被设定为比环形槽的宽度长。

Description

密封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压力调节机构、液体喷出头和液体喷 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用作例如压力调节机构中的阀的密封构件、制造该密封构件的方法、使用该密封构件的压力调节机构、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设备。
背景技术
存在以喷墨记录设备为代表的、液体在内部循环的液体喷出设备。当液体要在设备内循环时,设置有构造成控制待循环的液体的压力的压力调节机构。日本特开2017-124620号公报中公开的液体喷出设备包括构造成使背压保持恒定的背压式压力调节机构。背压式压力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压力室、第二压力室、阀和受压板。利用柔性构件流体密封第一压力室。第二压力室设置于第一压力室的下游侧。阀构造成可变地改变第一压力室和第二压力室之间的流动阻力。受压板构造成根据第一压力室中的液体的增加和减少而移位。阀设置在第一压力室中。阀包括阀体,阀体根据受压板的位移而移动以改变从第一压力室流入第二压力室的液体的流动阻力。以这种方式,阀运行以维持使第一压力室中的压力、即背压保持恒定的功能。
在压力调节机构中,阀形成为通过将弹性构件接合到基部构件而获得的密封构件。弹性构件用作阀体。基部构件根据受压板的位移而移动。在弹性构件和基部构件之间施加大的分离力。当使用粘接剂将弹性构件接合到基部构件时,不能获得足够的可靠性。当通过二色成型(two-color molding)组装和成型弹性构件和基部构件来制造阀时,难以将具有高强度的材料用于基部构件。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高可靠性的密封构件,其包括具有高强度的基部构件并且用于例如压力调节机构、制造密封构件的方法、使用该密封构件的压力调节机构、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设备。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密封构件包括:弹性构件,其具有形成为环形突起的环形抵接部;和基部构件,所述弹性构件固定到所述基部构件,其中,所述弹性构件具有呈从所述环形抵接部延伸的管状的被保持部,所述弹性构件在所述被保持部被保持在所述基部构件中形成的环形槽中时被固定到所述基部构件,并且所述环形槽沿着所述基部构件的深度方向保持所述被保持部的保持长度比所述环形槽的宽度长。
根据本发明的密封构件的制造方法是制造本发明的密封构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注射成型在模具中一体地组装和成型弹性构件和基部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压力调节机构包括:储液室,其具有至少部分由柔性膜形成的外壁并且所述储液室构造成储存液体;开口,其构造成与所述储液室连通;压板,其构造成根据所述柔性膜的位移而移位;第一施力构件,其构造成在所述储液室扩张的方向上对所述压板施力;和本发明的密封构件,其中,以如下方式配置所述密封构件:使得根据所述压板的位移改变所述密封构件的弹性构件与所述开口之间的距离以改变对流过所述开口的液体的流动阻力,从而调节所述储液室中的液体的压力。
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喷出头包括:多个记录元件板,每个所述记录元件板均包括:喷出口;记录元件,其构造成产生用于从所述喷出口喷出液体的能量;和压力室,其包括所述记录元件;一对共用流路,其构造成与所述多个记录元件板连通;多个单独流路,其构造成将所述一对共用流路中的一者连接到所述共用流路中的另一者,并分别与多个所述压力室连通;以及一对本发明的压力调节机构,其分别连接至所述一对共用流路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中的一者,并被设定为彼此不同的压力。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喷出设备包括:液体储存器,其构造成储存液体;本发明的液体喷出头;以及循环机构,其构造成使液体循环通过包括所述一对共用流路的循环路径。
从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示出液体喷出设备的示意性构造的图。
图2是用于示出第一循环模式的图。
图3是用于示出第二循环模式的图。
图4是用于示出流向液体喷出头的液体的流入量的图。
图5A和图5B是用于示出液体喷出头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6是用于示出液体喷出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7A、图7B、图7C、图7D和图7E是用于示出流路构件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的构造的图。
图8是用于示出流路之间的连接关系的透视图。
图9是用于示出流路形成构件和喷出模块的截面图。
图10A和图10B是用于示出喷出模块的图。
图11A、图11B和图11C是用于示出记录元件板的构造的图。
图12是用于示出第三循环模式的图。
图13A和图13B是用于示出背压式压力调节机构的图。
图14A和图14B是图13A和图13B所示的压力调节机构的截面图。
图15A和图15B是用于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密封构件的示例的阀的立体图。
图16A和图16B是用于示出压板的倾斜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7A和图17B是用于示出压板和阀的移动的截面图。
图18是用于示出压力调节机构中的阀及其附近的截面图。
图19A、图19B和图19C是用于示出阀的成型的截面图。
图20是用于示出环形抵接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21是用于示出没有树脂引入路径的阀的成型的截面图。
图22A和图22B是用于示出减压式压力调节机构的图。
图23A和图23B是用于示出图22A和图22B所示的压力调节机构中使用的阀的图。
图24A和图24B是用于示出盖构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通过将由软材料制成的弹性构件接合到由具有高刚性的材料制成的基部构件而获得根据本发明的密封构件。密封构件被构造成根据需要在例如阀中建立气密状态或改变流动阻力。弹性构件具有根据需要例如通过与供液体流过的开口周围的表面相接触来维持气密状态的功能。这种密封构件被用作具有例如背压阀机构或减压阀机构的压力调节机构中的阀。密封构件还用于调节流体在例如止回阀中的流动方向,或者用作垫圈以防止流体泄漏。此外,弹性构件还用于根据需要以气密的方式覆盖特定区域以防止该特定区域暴露于大气。以下,主要说明了用作压力调节机构中的阀的根据本发明的密封构件。为了理解本发明,首先说明作为使用压力调节机构的设备的示例的液体喷出设备。显然,可应用根据本发明的压力调节机构的设备不限于液体喷出设备。
(液体喷出设备)
液体喷出设备构造成从喷出口喷出液体。作为液体喷出设备的示例,给出了一种构造成将诸如墨的记录液体从喷出口喷出到诸如纸张的记录介质上以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喷墨记录设备。图1是用于示出形成为喷墨记录设备的液体喷出设备2000的示意性构造的视图,该喷墨记录设备构造成将液体喷出到记录介质2上以在记录介质2上进行记录。液体喷出设备2000包括输送部1以及四个液体喷出头3。输送部1构造成输送记录介质2。四个液体喷出头3配置成彼此平行并且大致正交于记录介质2的输送方向。液体喷出设备2000在输送记录介质2的过程中从液体喷出头3喷出液体。四个液体喷出头3构造成喷出记录液体,即分别为青色(C)墨、品红色(M)墨、黄色(Y)墨和黑色(K)墨。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和黑色(K)在下文中也统称为“CMYK”。利用用于四种颜色的液体喷出头3,液体喷出设备2000能够在记录介质2上进行全色记录。如下所述,液体喷出设备2000中的供给系统、即缓冲罐1003(参见图2和图3)和主罐1006(参见图2和图3)(它们是构造成储存液体的液体储存器)与液体喷出头3流体连接。此外,构造成向每个液体喷出头3传送电力和喷出控制信号的电控制单元与液体喷出头3电连接。
这里说明的液体喷出设备2000构造成使诸如记录液体的液体在缓冲罐1003和液体喷出头3之间循环。液体喷出设备2000具有作为液体在液体喷出设备2000中循环的模式的第一循环模式和第二循环模式。具体地,在第一循环模式中,分别用于高压和低压的两个循环泵在液体喷出头3的下游侧运行,以使液体循环。在第二循环模式中,与上述那些相同的两个循环泵在液体喷出头3的上游侧运行。现在,说明第一循环模式和第二循环模式。
(第一循环模式)
图2是示出液体喷出设备2000中待采用的第一循环模式的示意图。在第一循环模式中,液体喷出头3流体连接到例如在高压侧的第一循环泵1001、在低压侧的第一循环泵1002和缓冲罐1003。在图2中,为了简化说明,仅示出了CMYK颜色之一的记录液体流过的流路。然而,实际上针对液体喷出设备2000中的各个液体喷出头3形成图2所示的流路。用作副罐的缓冲罐1003连接到主罐1006。缓冲罐1003具有大气连通口(未示出)以用于使缓冲罐1003的内部和外部彼此连通。大气连通口能够将记录液体中的气泡排出到缓冲罐1003的外部。缓冲罐1003还连接到补给泵1005。在记录液体被从液体喷出头3的喷出口喷出(排出)并被消耗用于记录、抽吸恢复等之后,补给泵1005将与消耗量对应的量的记录液体从主罐1006转移到缓冲罐1003。
液体喷出头3包括液体喷出单元300和液体供给单元220。液体喷出单元300具有喷出口。液体供给单元220包括构造成调节循环通过液体喷出单元300的液体的压力的压力控制单元230。液体喷出单元300包括多个记录元件板10、共用供给流路211和共用收集流路212。共用供给流路211和共用收集流路212形成用于液体的循环路径的一部分。共用供给流路211和共用收集流路212形成一对共用流路。如后所述,供给至缓冲罐1003的记录液体由第二循环泵1004经由液体喷出头3的液体连接部111供给至液体供给单元220。
两个第一循环泵1001和1002用于通过液体喷出头3的液体连接部111抽吸液体,以使液体流向缓冲罐1003。作为第一循环泵1001和1002,优选使用具有定量液体给送能力的容积泵。更具体地,给出了管泵、齿轮泵、隔膜泵和注射泵作为示例。然而,例如,也可以使用包括设置在泵出口处以确保恒定流量的通用流量控制阀或安全阀的泵。此外,还优选在循环路径中设置流量传感器,该流量传感器用于通过包括在主体中的控制回路基于传感器输出值来控制泵的转速,以确保恒定的流量。当液体喷出头3被驱动时,分别通过位于高压侧的第一循环泵1001和位于低压侧的第一循环泵1002使记录液体以恒定流量流过液体喷出单元300的共用供给流路211和共用收集流路212。通过如上所述的记录液体的流动,将液体喷出头3在记录期间的温度保持在最佳温度。优选地,记录液体的流量被设定为等于或大于使得液体喷出头3中的记录元件板10之间的温度差不影响记录介质2上的记录品质的流量。然而,当设定了过大的流量时,在液体喷出单元300中的流路中的压力损失的影响下,记录元件板10之间的负压差变得过大。结果,在记录的图像中发生了密度不均匀。因此,优选考虑记录元件板10之间的温度差和负压差来设定流量。
压力控制单元230设置在第二循环泵1004和液体喷出单元300之间的路径中。记录液体从第二循环泵1004通过过滤器221供给到压力控制单元230。即使当循环系统中的记录液体的流量变化时,压力控制单元230也会运行以将压力控制单元230的下游侧(即液体喷出头3侧)的压力保持在预设的恒定压力。循环系统中的记录液体的流量的变化是由于每单位面积的喷出量的变化而发生的,这是例如在将记录液体喷出到记录介质2以进行记录时导致的。压力控制单元230包括两个压力调节机构230H和230L,其中分别设定了不同的控制压力。在图2中,字母“H”代表用于高压侧的压力调节机构230H的“高压”,并且字母“L”代表用于低压侧的压力调节机构230L的“低压”。两个压力调节机构230H和230L可以是能够以使压力波动落在包括作为中心值的期望控制压力的给定范围内的方式控制压力控制单元230的下游侧的压力的任何机构。作为示例,能够使用类似于所谓的减压阀或减压调节器的机构。当如在第一循环模式中那样使压力控制单元230的上游侧由第二循环泵1004通过液体供给单元220加压时,能够抑制缓冲罐1003的水头压力对液体喷出头3的影响。结果,能够提高液体喷出设备2000中的缓冲罐1003的配置自由度。作为第二循环泵1004,在流量落入在驱动液体喷出头3时使用的记录液体的循环流量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具有等于或大于给定压力的提升压力的任何泵。例如,可以使用涡轮泵或容积泵。更具体地,例如,能够使用隔膜泵。此外,替代第二循环泵1004,例如,可以配置相对于压力控制单元230具有给定的水头差的水头罐。
压力控制单元230中的两个压力调节机构中的设定了较高压力的压力调节机构230H经由液体供给单元220通过液体连接部100的中介连接到液体喷出单元300中的共用供给流路211的入口。类似地,设定了较低压力的压力调节机构230L经由液体供给单元220通过液体连接部100的中介连接到液体喷出单元300中的共用收集流路212的入口。共用供给流路211和共用收集流路212的出口通过液体连接部100、液体供给单元220以及液体连接部111分别连接到第一循环泵1001和1002。结果,形成了从缓冲罐1003经由第二循环泵1004、高压侧的压力调节机构230H、共用供给流路211以及高压侧的第一循环泵1001返回到缓冲罐1003的高压侧循环路径。此外,形成了从缓冲罐1003经由第二循环泵1004、低压侧的压力调节机构230L、共用收集流路212以及低压侧的第一循环泵1002返回到缓冲罐1003的低压侧循环路径。第一循环泵1001和1002、第二循环泵1004和压力控制单元230对应于构造成使液体在第一循环模式下循环的循环机构。
液体喷出单元300不仅包括多个记录元件板10、共用供给流路211和共用收集流路212,而且还包括单独供给流路213和单独收集流路214。单独供给流路213和单独收集流路214分别与记录元件板10连通。为每个记录元件板10形成的单独供给流路213和单独收集流路214统称为单独流路215。单独流路215以较高的压力从共用供给流路211分支、以较低的压力与共用收集流路212接合,并与共用供给流路211和共用收集流路212连通。因此,产生了液体(诸如记录液体等)的一部分的如下的流(由图2中的空心箭头表示):从共用供给流路211起通过记录元件板10中的内部流路朝向共用收集流路212。产生该流的原因如下。高压侧的压力调节机构230H与共用供给流路211连接,低压侧的压力调节机构230L与共用收集流路212连接。因此,在共用供给流路211和共用收集流路212之间产生了压差。
在液体喷出单元300中,以使得液体流过共用供给流路211和共用收集流路212并且部分液体流过每个记录元件板10的方式产生流。因此,在每个记录元件板10中产生的热能够随着经过共用供给流路211和共用收集流路212的流而释放到记录元件板10的外部。此外,在利用液体喷出头3进行记录的情况下,能够产生甚至经过未执行记录的喷出口和压力室的记录液体的流。因此,能够抑制由于记录液体的溶剂组分的蒸发而导致的上述区域中的记录液体的粘度增大。此外,具有增大的粘度的记录液体和记录液体中的异物能够排放到共用收集流路212中。因此,上述液体喷出头3的使用能够实现高速和高品质的记录。
(第二循环模式)
图3是示出液体喷出设备2000的第二循环模式的示意图。与上述第一循环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形成压力控制单元230的两个压力调节机构230H和230L控制压力控制单元230的上游侧的压力,使得压力的波动落入包括作为中心值的期望设定压力的给定范围内。结果,第二循环泵1004用作用于降低压力控制单元230的下游侧的压力的负压源。高压侧的第一循环泵1001和低压侧的第一循环泵1002配置于液体喷出头3的上游侧,并且压力控制单元230配置于液体喷出头3的下游侧。
在第二循环模式中,主罐1006中的记录液体被补给泵1005供给至缓冲罐1003,然后分支成高压侧的流路和低压侧的流路。在高压侧的流路中,由第一循环泵1001通过相应的一个过滤器221将记录液体供给到共用供给流路211。从共用供给流路211排出的记录液体经过高压侧的压力调节机构230H、与低压侧的流路中的流接合,并且循环以经由第二循环泵1004流入缓冲罐1003。同时,在低压侧的流路中,由第一循环泵1002通过另一个过滤器221将记录液体供给到共用收集流路212。从共用收集流路212排出的记录液体经过低压侧的压力调节机构230L与高压侧的流路中的流接合,并且循环以经由第二循环泵1004流入缓冲罐1003。即使在第二循环模式下,由于两个压力调节机构230H和230L的存在,共用供给流路211中的压力变得相对高于共用收集流路212中的压力。结果,产生了从共用供给流路211经由单独流路215流入共用收集流路212的记录液体的流。第一循环泵1001和1002、第二循环泵1004和压力控制单元230对应于构造成使液体循环的循环机构。
在第二循环模式下,即使当循环着的记录液体的流量变化时,压力控制单元230也以使压力波动落入包括作为中心值的预设压力的给定范围内的方式保持压力控制单元230的上游侧(即,液体喷出头3侧)的压力波动。压力控制单元230中包括的压力调节机构230H和230L可以是如上所述能够保持压力的任何机构。作为示例,可以采用被称为所谓的背压阀或背压调节器的机构。在第二循环模式下的循环流路中,由第二循环泵1004经过液体供给单元220降低压力控制单元230的下游侧的压力。以这种方式,能够抑制缓冲罐1003的水头压力对液体喷出头3的影响。因此,能够为液体喷出设备2000中的缓冲罐1003的布局提供更广泛的选择范围。替代第二循环泵1004,例如可以使用相对于压力控制单元230配置有预定水头差的水头罐。
即使在第二循环模式下,在液体喷出单元300内部也获得了与第一循环模式下类似的记录液体的流动状态。然而,第二循环模式具有与第一循环模式的优点不同的两个优点。第一个优点是防止了已经进入压力控制单元230的灰尘或异物流入液体喷出头3中。形成压力控制单元230的各个压力调节机构230H和230L均具有阀,并且灰尘或异物可能随着阀的打开和关闭而进入压力控制单元230。在第二循环模式中,压力控制单元230配置于液体喷出头3的下游侧,并且过滤器221配置于液体喷出头3的上游侧。因此,当通过操作第一循环泵1001和1002以及第二循环泵1004使记录液体循环通过循环路径时,能够从记录液体中去除已经进入压力控制单元230的异物,从而防止异物流入液体喷出头3中。
第二个优点是从缓冲罐1003供给到液体喷出头3的所需流量的最大值相对于第一循环模式下减小。原因如下。将记录液体在记录待机状态下循环时的共用供给流路211、共用收集流路212以及单独流路215中的流量的总流量定义为流量A。将流量A的值定义为当在记录待机状态下调节液体喷出头3的温度时将液体喷出单元300中的温度差设定在期望范围内所需的最小流量。此外,当从液体喷出单元300的所有喷出口喷出记录液体时(在完全喷出时)的喷出流量被定义为流量F。将流量F定义为针对一次喷出的每个喷出口的记录液体的喷出量、每单位时间的喷出次数(即喷出频率)和喷出口的数量的乘积。图4是示出记录液体到液体喷出头3的流入量在第一循环模式和第二循环模式之间的差异的示意图。图4的部分(a)表示第一循环模式中的记录待机状态下的流入量。图4的部分(b)表示第一循环模式中的完全喷出时的流入量。图4的部分(c)至部分(f)表示第二循环模式中的记录液体的流入量。图4的部分(c)和部分(d)表示流量F小于流量A的情况,并且图4的部分(e)和部分(f)表示流量F大于流量A的情况。图4的部分(c)和部分(e)均表示记录待机状态下的流量,并且图4的部分(d)和部分(f)均表示完全喷出时的流量。
在第一循环模式(图4的部分(a)和(b))的情况下(其中具有定量液体给送能力的第一循环泵1001和1002配置于液体喷出头3的下游侧),第一循环泵1001和1002的总设定流量等于流量A。流量A使得能够在待机状态下在液体喷出单元300中进行温度控制。当由液体喷出头3进行完全喷出时,第一循环泵1001和1002的总设定流量保持等于流量A。然而,由液体喷出单元300中的喷出产生的负压会影响记录液体的流量。因此,供给到液体喷出头3的记录液体的最大流量等于完全喷出中的消耗量(流量F)与作为总设定流量的流量A相加的结果。因此,在完全喷出时供给到液体喷出头3的量的最大值等于流量F与流量A相加的结果,即等于流量A+流量F(图4的部分(b))。
现在考虑图2所示的第一循环模式下的以下情况。具体地,多个记录元件板10中的一些处于记录待机状态,并且从其它记录元件板10的所有喷出口喷出记录液体。在图2中,记录元件板10中的带阴影线的记录元件板表示正在进行完全喷出的记录元件板10,而其未带阴影线的记录元件板表示处于记录待机状态的记录元件板10。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中的空心箭头所示,将记录液体从共用供给流路211供给到正在进行完全喷出的记录元件板10。此外,如图2中的黑色箭头所示,从共用收集流路212向正在进行完全喷出的记录元件板10供给给定量的记录液体。同时,如图2中的空心箭头所示,从共用供给流路211向处于记录待机状态的记录元件板10连续地供给记录液体。记录液体向液体喷出单元300的流入量增大。因此,虽然作为共用流路的共用供给流路211和共用收集流路212之间的压力差在某种程度上波动,但只要确保了每个共用流路的足够的截面积,压力差的影响就能够忽略不计。
如上所述,在第一循环模式下,即使一些记录元件板10处于记录待机状态并且其它记录元件板10同时进行完全喷出,记录液体也被供给到处于记录待机状态的记录元件板10。利用这种构造,能够适当地控制向液体喷出头3供给的记录液体的量。具体地,共用流路之间的压力差被控制为使得经过处于记录待机状态的记录元件板10中的单独流路215的记录液体的流量变得小于从记录元件板10的所有喷出口13喷出的记录液体的喷出流量。通过如上所述的共用供给流路211和共用收集流路212之间的压力差的控制,无论来自液体喷出头3的喷出口的喷出流量的波动如何,待循环经过处于记录待机状态的记录元件板10的记录液体的量都能够减小。当待循环经过处于记录待机状态的记录元件板10的记录液体的量成功减小时,能够抑制热从液体喷出头3的散逸。因此,例如,能够简化用于冷却循环流路中的记录液体的冷却机构。
在第一循环泵1001和1002配置于液体喷出头3的上游侧的第二循环模式(图4的部分(c)至部分(f))的情况下,在记录待机状态下所需的向液体喷出头3供给记录液体的量等于在第一循环模式的情况下的流量A。因此,在第二循环模式中,当流量A大于流量F时(图4的部分(c)和部分(d)),即使在完全喷出时,流量A也足以作为供给到液体喷出头3的量。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液体喷出头3的排出流量等于流量A-流量F(图4的部分(d))。然而,当流量F大于流量A(图4的部分(e)和部分(f))并且在完全喷出时向液体喷出头3的供给流量被设定为流量A时,记录液体的流量不足。因此,在第二循环模式中,当流量F大于流量A时,需要将向液体喷出头3的供给量设定为流量F。此外,在在该状态下进行完全喷出时,流量F在液体喷出头3中被消耗。因此,来自液体喷出头3的排出流量大致变为零(图4的部分(f))。当流量F大于流量A并且进行并非完全喷出的喷出时,以通过从流量F减去喷出中消耗的量而获得的流量从液体喷出头3排出记录液体。
在第二循环模式中,第一循环泵1001和1002的设定流量的总值、即所需供给流量的最大值是流量A和流量F中较大的一个。因此,只要使用具有相同构造的液体喷出单元300,第二循环模式中所需供给流量的最大值(流量A和流量F中较大的一个)就小于第一循环模式中所需供给流量的最大值(流量A+流量F)。同样在第二循环模式中,即使当一些记录元件板10处于记录待机状态而其余的记录元件板10进行完全喷出时,记录液体也被供给到处于记录待机状态的记录元件板10。此外,同样在第二循环模式中,通过共用供给流路211与共用收集流路212之间的压力差的控制,能够减小待循环经过处于纪录待机状态的记录元件板10的记录液体的流量,而无论来自液体喷出头3的喷出口的记录液体的喷出流量的波动如何。在第二循环模式的情况下,可应用的循环泵的自由度增大。因此,例如能够使用具有简单构造的低成本循环泵,或者能够降低安装在主体侧流路中的冷却器(未示出)的负载。因此,能够降低记录设备主体的成本。该优点对于具有较大值的流量A或F的页宽型头而言变得更突出,并且对于在纵向上具有较长长度的页宽型头而言变得更加有利。
同时,第一循环模式在某些方面比第二循环模式更有利。在第二循环模式中,在记录待机状态下经过液体喷出单元300的流量最大。因此,待记录的图像需要较小的每单位面积喷出量(也称为“低占空图像(low-duty image)”),向每个喷出口施加较高的负压。当记录不均匀性容易被关注到的低占空图像被记录时,向喷出口施加高负压。因此,可能会产生与记录液体的主滴一起喷出的大量所谓卫星滴。结果,记录品质可能会下降。同时,在第一循环模式的情况下,当要形成每单位面积需要大喷出量的图像(也称为“高占空图像(high-duty image)”)时,将高负压施加于喷出口。因此,即使产生了卫星滴,卫星滴也不太容易被看见。因此,获得了图像受卫星滴影响较小的优点。上述两种循环模式可以优选根据液体喷出头3和记录设备主体的规格(喷出流量F、最小循环流量A以及液体喷出头3中的流路阻力)来选择。
(液体喷出头的结构)
下面,参照图5A和图5B说明液体喷出头3的结构。图5A是当从液体喷出头3的具有喷出口的表面的一侧观察时的液体喷出头3的立体图。图5B是当从图5A的那侧的相反侧观察时的立体图。液体喷出头3是行式液体喷出头,其包括例如配置为在液体喷出头3的纵向上延伸的直线(配置成一列)的16个记录元件板10。液体喷出头3是用于利用单色的记录液体进行记录的喷墨类型。液体喷出头3不仅包括上述液体连接部111,还包括信号输入端子91和供电端子92。液体连接部111设置成使记录液体在液体喷出头3和液体喷出设备2000之间循环。信号输入端子91和供电端子92设置于液体喷出头3的两侧。信号输入端子91和供电端子92设置成减少在设置于各个记录元件板10的配线部中发生的电压降低和信号传输延迟。在图2和图3所示的循环模式中,液体喷出头3设置有一个液体供给单元220,并且液体供给单元220安装有一个压力控制单元230。压力控制单元230包括两个压力调节机构230H和230L。然而,下述液体喷出头3包括两个液体供给单元2220,并且每个液体喷出单元2220均设置有包括一个压力调节机构的压力控制单元2230。两个液体供给单元2220分别设置在液体喷出头3在纵向上的两端。
图6是液体喷出头3的分解立体图,其中针对其功能单独示出形成液体喷出头3的部件或单元。在液体喷出头3中,第一流路构件50和第二流路构件60形成流路形成构件210。多个喷出模块200与流路形成构件210组合以形成液体喷出单元300。盖构件130安装于液体喷出单元300在记录介质侧的表面。盖构件130具有框状前表面,该框状前表面具有细长形状的开口131。开口131被形成为露出包括在喷出模块200中的记录元件板10及其密封构件。围绕开口131的框架部分具有作为帽构件的抵接面的功能,该帽构件构造成当液体喷出头3处于记录待机状态时覆盖液体喷出头3的具有喷出口的表面。因此,优选地,当液体喷出头3的表面被覆盖时如下地形成封闭空间:通过沿着开口131的边缘施加例如粘接剂、密封构件和填充物以在液体喷出单元300的形成了喷出口的表面中消除凹凸或填充间隙。
此外,液体喷出头3包括两个液体喷出单元支撑部81和两个电气配线板90。在液体喷出头3中,主要通过第二流路构件60确保液体喷出头的刚性。液体喷出单元支撑部81连接到第二流路构件60的两个端部。液体喷出单元支撑部81机械地联接到用于液体喷出设备2000的滑架,从而定位液体喷出头3。各个液体供给单元2220均包括压力控制单元2230。液体供给单元2220在夹持均由接头橡胶制成的液体连接部100的情况下分别联接到液体喷出单元支撑部81。电气配线板90还分别联接到液体喷出单元支撑部81。过滤器221(参见图12)分别内置在两个液体供给单元2220中。
两个压力控制单元2230设置为分别控制彼此不同的相对高和低的压力。具体地,例如如后述的图12所示,设置于一个压力控制单元2230的压力调节机构是用于高压的,而设置于另一个压力控制单元2230的压力调节机构是用于低压的。下面说明压力控制单元2230的细节。当高压侧的压力控制单元2230和低压侧的压力控制单元2230如上所述安装在液体喷出头3的两个端部时,在液体喷出头3的纵向上延伸的共用供给流路211和共用收集流路212中的液体的流动方向彼此相反,从而引起逆流。在这种构造中,促进了共用供给流路211和共用收集流路212之间的热交换。结果,减小了两个共用流路之间的温度差。以这种方式,减小了沿着共用流路设置的多个记录元件板10之间的温度差。由此,出现了不易发生由于温度差而导致的记录不均匀的优点。
下面,说明液体喷出单元300的流路形成构件210的细节。如图6所示,流路形成构件210包括彼此堆叠的第一流路构件50和第二流路构件60。流路形成构件210构造成将从液体供给单元2220供给的液体分配到喷出模块200。此外,流路形成构件210用作构造成将从喷出模块200循环的记录液体返回到液体供给单元2220的流路构件。第二流路构件60包括形成在其中的共用供给流路211和共用收集流路212,并且具有主要确保液体喷出头3的刚性的功能。因此,优选的是,第二流路构件60的材料对液体具有足够的耐腐蚀性和高机械强度。具体地,例如能够优选使用不锈钢、钛或氧化铝。
下面,参照图7A至图7E说明第一流路构件50和第二流路构件60的细节。图7A是示出第一流路构件50的安装有喷出模块200的表面的图。图7B是示出第一流路构件50的待与第二流路构件60接触的背面的图。第一流路构件50包括分别对应于喷出模块200的彼此相邻配置的多个构件。当采用上述的分割结构并且配置有多个上述喷出模块时,能够实现液体喷出头3所需的长度。该构造特别适用于具有与例如日本工业标准(JIS)下的B2尺寸或更大尺寸相对应的较大长度的液体喷出头。如图7A所示,第一流路构件50的连通口51与喷出模块200流体连通。如图7B所示,第一流路构件50的各个连通口53与第二流路构件60的连通口61流体连通。图7C是示出第二流路构件60的待与第一流路构件50接触的表面的图。图7D是示出第二流路构件60在其厚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截面图,并且图7E是示出第二流路构件60的待与液体供给单元2220接触的表面的图。图7E所示的连通口72通过图6所示的液体连接部100的中介与压力控制单元2230连通。将记录液体从一侧的连通口72供给到第二流路构件60,并从另一侧的连通口72排出。第二流路构件60的共用流路槽71中的一者是图8所示的共用供给流路211,其中的另一者是共用收集流路212。各个共用流路槽71均构造成沿着液体喷出头3的纵向从一端向另一端供给液体。如上所述,共用供给流路211和共用收集流路212中的液体的流动方向沿着液体喷出头3的纵向彼此相反。
图8是示出记录元件板10中的流路与流路形成构件210中的流路之间的连接关系的透视图。如图8所示,流路形成构件210具有一组共用供给流路211和共用收集流路212,其均在液体喷出头3的纵向上延伸。第二流路构件60的连通口61连接到第一流路构件50的单独连通口53,使得当第二流路构件60和第一流路构件50彼此重叠放置时,单独连通口53在平面图中位于连通口61内部。结果,形成了从第二流路构件60的连通口72延伸通过共用供给流路211并与第一流路构件50的连通口51连通的液体供给路径。同样地,还形成了从第二流路构件60的连通口72延伸通过共用收集流路212并与第一流路构件50的连通口51连通的液体供给路径。
图9是沿着图8中的线IX-IX截取的截面图。如图9所示,共用供给流路211通过连通口61、单独连通口53和连通口51连接到喷出模块200。尽管图9中未示出,但参照图8显而易见的是,在另一截面中,共用收集流路212通过同样的流路连接到喷出模块200。在各个喷出模块200和记录元件板10中形成各个喷出口13(参见图11A)的位置处形成有与压力室连通的流路。在排出操作停止状态下,供给的液体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够通过流路而循环通过与喷出口13相对应的压力室。共用供给流路211通过相应的一个液体供给单元2220连接到高压侧的压力控制单元2230,并且共用收集流路212通过另一个液体供给单元2220连接到低压侧的压力控制单元2230。因此,由于在压力控制单元2230之间产生的压力差而产生从共用供给流路211经过记录元件板10的压力室流向共用收集流路212的流。
(喷出模块)
图10A是示出一个喷出模块200的立体图。图10B是喷出模块200的分解图。在喷出模块200中,记录元件板10放置在支撑构件30上。多个端子16(参见图11A)配置于沿着记录元件板10的喷出口列的方向延伸的各个侧部,即配置于记录元件板10的每个长边部分。利用端子16的这种配置,电连接到记录元件板10的两个柔性配线板40配置用于一个记录元件板10。采用这种配置的原因如下。在一个记录元件板10中形成的喷出口的列数例如是20。减小从端子16到记录元件的最大距离以减少在记录元件板10的配线部中发生的电压降低或信号延迟。支撑构件30是构造成支撑记录元件板10的支撑体,并且同时是构造成使记录元件板10与流路形成构件210彼此流体连通的流路连通构件。支撑构件30的液体连通口31形成为横跨形成在记录元件板10中的所有排出口列。
(记录元件板的结构)
参照图11A至图11C说明记录元件板10的构造。图11A是记录元件板10的形成有喷出口13的表面的示意图。图11B是示出具有液体供给路径18和液体收集路径19的部分的图。图11C是对应于相对于图11A所示的表面的背面的一侧的平面图。图11B是示出设置于图11C中的记录元件板10的背面侧的罩构件20被移除的状态的图。在记录元件板10的喷出口13下方设置有能量产生元件。当由能量产生元件向记录液体提供能量时,记录液体从喷出口13喷出以进行记录。如图11B所示,液体供给路径18和液体收集路径19沿着喷出口列的方向交替地形成于记录元件板10的背面。端子16设置于沿着记录元件板10的喷出口列的方向延伸的两个侧部。为每列喷出口形成一组液体供给路径18和液体收集路径19。罩构件20具有与支撑构件30的液体连通口31连通的开口21。
(第三循环模式)
下面,参照图12说明作为参照图5A至图11C说明的液体喷出设备2000的循环模式的第三循环模式。在参照图5A至图11C说明的液体喷出设备2000的液体喷出头3中,共用供给流路211中的记录液体的流动方向和共用收集流路212中的记录液体的流动方向彼此相反。图12所示的第三循环模式基于图3所示的第二循环模式,根据记录液体的流动方向的不同而略微改变了例如压力控制单元2230的配置。第三循环模式的基本操作与第二循环模式相同。液体喷出头3包括设置于液体喷出头3的纵向上两端部的高压侧(H)和低压侧(L)的压力控制单元2230。各个压力控制单元2230均设置有一个压力调节机构。记录液体通过共用供给流路211或共用收集流路212流入压力控制单元2230,并经由液体连接部111被引导到第二循环泵1004。
(背压式压力调节机构)
下面,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压力调节机构。在图13A、图13B、图14A和图14B中,示出了根据一实施方式的压力调节机构。压力调节机构是背压式的,并且优选用作待设置于参照图5A至图11C说明的液体喷出设备2000中的压力控制单元2230的压力调节机构。压力调节机构特别适合于上述第二循环模式和第三循环模式。图13A和图13B分别是压力调节机构的外观的立体图和正面图。图14A是压力调节机构的沿着图13B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图14B是示出压力调节机构的操作的截面图。在图13A和图13B中,示出了在包括压力调节机构的压力控制单元2230安装到液体喷出设备2000的液体供给单元2220的状态下的压力调节机构。
压力调节机构具有外壳,该外壳具有扁平且大致长方体的形状。压力调节机构包括配置成覆盖外壳的一个开口表面的柔性膜405。外壳的其余五个表面和柔性膜405形成第一储液室401。第一储液室401能够在内部储存诸如记录液体等的液体,并且具有可变的容积。第一储液室401对应于背压式压力调节机构中限定的第一压力室。第一储液室401的外壁的至少一部分由柔性膜405形成。压板404是用作背压式压力调节机构中的受压板的构件。压板404固定于柔性膜405的内表面(第一储液室401所在侧),并且沿着第一储液室401的扩张方向对柔性膜405加压。设置负压弹簧411作为压板404与外壳之间的第一施力构件。负压弹簧411构造成在第一储液室401向外扩张的方向上对压板404施力。具体地,负压弹簧411对压板404施力。被施力的压板404在增大第一储液室401容积的方向上对柔性膜405加压。
在图14A中,箭头Z表示竖直向上方向。在第一储液室401的竖直方向下方形成有构造成允许液体流入第一储液室401的流入口414。当在液体喷出设备2000中使用压力调节机构时,流入口414与共用供给流路211或共用收集流路212连通。本实施方式中的竖直方向对应于当压力调节机构被使用时(当包括压力调节机构的压力控制单元2230被安装于液体喷出设备2000以进行液体的压力控制时)的竖直方向。
阀室402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一储液室401上方。阀室402与第一储液室401连通,并且形成了第一储液室401的一部分。阀室402具有作为开口的流出口410。流出口410构造成使第一储液室401内的液体流出到外部。与第一储液室401不同的第二储液室403在流出口410的下游侧与流出口410相邻地形成。由此,在第一储液室401和第二储液室403之间形成有流出口410。当液体喷出设备2000设置有压力调节机构时,第二储液室403通过液体连接部111(参见图13A和图13B)的中介连接到第二循环泵1004。在包括压力调节机构的压力控制单元2230中,第一储液室401形成在液体流的对应于连接液体喷出头3的一侧的上游侧。当从第一储液室401观察时,第二储液室403位于流的下游侧。因此,已经从共用供给流路211或共用收集流路212经由流入口414流入第一储液室401的液体流入第一储液室401中的阀室402中。然后,液体经由流出口410流入第二储液室403中。之后,液体通过液体连接部111被引导至第二循环泵1004。
如图14A所示,流出口410优选形成在被设置为第一储液室401的外壁的一部分的柔性膜405的竖直方向上方的位置处。如上所述,当相对于第一储液室401配置于所述流的下游侧的阀室402和流出口410形成在竖直方向上的上部时,第一储液室401中的空气能够在液体被供给到第一储液室401之前容易地排出。当在供给液体之前已经充分排出空气时,能够抑制例如在使用压力调节机构时第一储液室401中的水头压力的变化,该变化可能由第一储液室401中的空气量的变化引起。此外,利用上述构造,能够抑制在使用压力调节机构期间可能由从第一储液室401排出到第二循环泵1004中的空气的流入引起的泵压力的变化。更进一步地,利用上述构造,当空气流入第一储液室401中时,空气不易滞留在第一储液室401的由柔性膜405形成的部分附近。空气滞留在阀室402中,或者更容易从流出口410排出。通常,诸如柔性膜405等的具有小厚度的构件具有高透气性。当空气残留在由柔性膜405形成的部分附近时,残留空气的体积趋于由于气体渗透而增大。当剩余空气的体积增大时,由于第一储液室401中的水头压力变化或空气流入第二循环泵1004,泵压力可能发生变化。因此,优选地,流出口410在竖直方向上形成在由柔性膜405形成的部分上方,使得剩余空气不易滞留在外壁的由柔性膜405形成的部分的内侧附近。
下面,说明待配置于阀室402中的阀406。阀406由根据本发明的密封构件形成。图15A和图15B分别是在不同角度观察阀406时阀406的放大图。阀406形成为具有如后所述的作为杠杆部503的杠杆形状。阀406可绕装配到压力调节机构的轴承(未示出)中的轴408转动。用作阀406的阀体的阀部407设置在阀406的一个端部处。当在阀部407和流出口410之间限定有可变的间隙413(参见图14B)时,能够对从阀室402经由作为开口的流出口410流入第二储液室403的液体施加可变的流动阻力。作为阀部407与流出口410之间的距离的间隙413的大小对应于阀开度。当间隙413大时,阀开度大并且流动阻力小。此外,阀弹簧412作为第二施力构件配置在阀室402中。阀弹簧412在阀部407和流出口410之间的间隙413减小的方向上对阀部407施力,即在利用阀部407关闭流出口410的方向上对阀部407施力。
同时,在阀406的另一端部处形成有压板接触部409,该另一端部位于隔着轴408与阀部407相反的一侧。压板接触部409构造成将第一储液室401中的柔性膜405和压板404的移动传递至阀406。当柔性膜405和压板404移动时、即根据第一储液室401的体积移位时,阀406通过压板404的一部分与压板接触部409的接触而与压板404的移动相关联地以转动方式运动。在图14B中,用箭头表示在阀406的阀部407与流出口410之间的间隙413增大的方向上的阀406的转动,即流出口410处的阀开度增大的方向上的阀406的转动。
当压板404在第一储液室401的容积增大的方向上移动时,与压板404接触的压板接触部409以围绕轴408转动的方式运动。通过该运动,阀部407移离流出口410以增大阀部407和流出口410之间的间隙413。结果,增大了流出口410的阀开度。具体地,当压板404在第一储液室401扩张的方向上移位时,作为弹性构件的阀部407从流出口410移开。结果,减小了对经由流出口410流出的液体的流动阻力。反之,当压板404沿第一储液室401的容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时,与压板404接触的压板接触部409以围绕阀406的轴408转动的方式运动。通过该运动,阀部407和流出口410之间的间隙413减小从而降低流出口410的阀开度。结果,增大了流动阻力。如上所述,通过柔性膜405和压板404的移动,阀406运动从而改变阀部407和流出口410之间的间隙413、即流出口410处的阀开度。
如上所述,流出口410处的阀开度和对流出口410处的液体的流动阻力根据阀406的运动而变化。阀406通过压板接触部409与压板404的接触而运动。阀406的运动范围(可动范围)受到轴408和装配在轴408上的轴承的限制。结果,进行了阀406的作为受到轴408和轴承限制的运动的转动操作。具体地,阀406以使与第一储液室401的扩张关联的阀开度增大的方式运动。然而,运动范围被限制在预设范围。因此,即使在柔性膜405或压板404的作用下,也能够将阀部407和流出口410之间的对应于流出口410的阀开度的间隙413设为期望值。
同时,考虑了以下情况。具体地,由柔性膜405和压板404限定了储液腔(压力室)。阀与柔性膜405和压板404一体地形成。阀的可动范围不受除压板404之外的构件的限制。在该情况下,阀的运动容易受到柔性膜405本身的刚性的影响或者受到柔性膜405中的折痕或褶皱的影响。例如,压板404由于柔性膜405中的褶皱的影响而以倾斜状态移动,从而防止实现流出口410的阀开度的期望值。同时,在本实施方式中,阀406的可动范围受到除压板404之外的构件的限制。因此,无论柔性膜405和压板404的状态如何,都能够将流出口410处的阀开度设置为预定值。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减小了柔性膜405对通过阀406进行的液体压力控制的影响。因此,能够进行稳定的压力控制。
如图15A和图15B所示,优选地,形成在阀406上的压板接触部409形成为具有至少一部分球体的形状。在图15A和图15B中,示出了具有半球形形状的压板接触部409。图16A和图16B是示出压板404的倾斜的示例的图。在图16A中,示出了没有倾斜的状态。在图16B中,示出了压板404从图16A所示的状态移动成倾斜的状态。压板接触部409被形成为具有至少部分球形的形状。结果,即使当压板404以如图16B所示的倾斜状态移位时,压板404和压板接触部409也在球面上的一点处彼此接触。因此,阀406的负载点是固定的,从而阀406能够稳定地运行。
下面,说明第一储液室401中的压力、即压力调节机构中的背压的稳定化。第一储液室401中的压力由以下关系式确定。
(F1+P1·S1)L1=(F2-(P2-P1)S2)L2 (1)
(P1-P2)=R·Q (2)
在表达式中,参数表示以下值。
P1:第一储液室401中的压力(表压),
P2:第二储液室403中的压力(表压),
F1:负压弹簧411的弹簧力,
F2:阀弹簧412的弹簧力,
S1:压板404的受压面积,
S2:阀部407的受压面积,
L1:杠杆部503的臂长1(从轴408到压板接触部409的长度),
L2:杠杆部503的臂长2(从轴408到阀部407的长度),
R:在阀部407和流出口410之间的间隙413中的流动阻力,
Q:液体的流量。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简化起见,假设阀室402中的压力等于第一储液室401中的压力。阀部407与流出口410之间的间隙413中的流动阻力R根据间隙413的大小而变化。随着间隙413增大、即阀部407和流出口410之间的距离增大,流动阻力R减小。表达式(1)表示阀406中的力的平衡,并且表达式(2)表示流动阻力和流量的乘积等于压力差。当间隙413的大小被确定为同时满足以上给出的表达式(1)和表达式(2)时,求得压力P1、即压力调节机构的背压。
例如,当流入液体喷出设备2000(其包括压力调节机构)中的压力调节机构的液体的流量Q增大时,会发生以下现象。由于根据通过配置于压力调节机构下游侧的第二循环泵1004的流量的压力特性以及在从第二储液室403到第二循环泵1004的路径中的流动阻力的增大,第二储液室403中的压力P2增大。压力P2是在第二循环泵1004的吸入侧的压力。因此,压力P2变得更接近正压。当压力P2增大时,根据表达式(1)压力P1瞬间下降。此时,流量Q和压力P2增大,而压力P1减小。因此,根据表达式(2)阀406移位从而减小流动阻力R。为了减小流动阻力R,阀部407和流出口410之间的间隙413需要增大。因此,阀406在间隙413增大的方向上以转动方式移位。伴随着该移位,阀弹簧12在弹簧长度减小的方向上移位。因此,增大了弹簧力F2。同时,压板404侧的负载弹簧411在弹簧长度增大的方向上移位。因此,弹簧力F1减小。此时,压板404在第一储液室401的容积增大的方向上移位。结果,根据表达式(1)压力P1瞬间增大。当压力P1增大时,压力P2由于与上述相反的动作而瞬间减小。通过在短时间内重复这种现象,需要同时满足表达式(1)和表达式(2),同时流动阻力R根据流量Q变化。由此,将作为背压的压力P1保持为落在给定范围内的压力。
在液体喷出设备2000中,压力调节机构的第一储液室401经由流入口414与共用收集流路212和喷出单元300连通。在这种情况下,当作为背压的压力P1保持为落在给定范围内的压力时,喷出单元300的与液体喷出相关联的压力保持为落在给定范围内。如上所述,阀部407和流出口410之间的间隙413与将压力P1保持为落在如上所述的给定范围内的压力的维护密切相关。例如,现在假设位置关系为使得阀部407相对于流出口410相对显著倾斜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形成具有提供满足表达式(1)和表达式(2)两者的流动阻力R的大小的间隙413。由此,不能将压力P1保持为落在给定范围内。
上述阀406具有阀部407和压板接触部409,阀部407用作相对于作为中心的轴408设置于一端处的阀体,压板接触部409设置于另一端处。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密封构件的阀406的构造不限于以上所述。例如,围绕用作轴的一端部以转动方式移位的阀可以被用作阀406。此外,可以使用构造成不通过转动而是通过线性移位来改变阀部407和流出口410之间的间隙413的大小的阀。流出口410处的阀开度表示在考虑到流出口410处的流动阻力的情况下的液体流的容易程度。当阀部407和流出口410之间的间隙413增大时,阀开度也增大。此外,即使当流出口410自身的开口面积增大时,阀开度也增大。更进一步地,当处于被阀关闭的状态(阀开度为0%)的流出口410通过阀的运动而至少部分地打开时,阀开度也增大。
优选地,在压力调节机构中,阀406的运动方向、特别是作为阀体的阀部407的运动方向与柔性膜405的移位方向不同。当柔性膜405的移位方向与阀部407的运动方向相同时,利用除压板404之外的构件对阀406的可变范围的限制容易直接影响柔性膜405和压板404的移动。因此,几乎不会实现柔性膜405或压板404的期望移动。同时,当柔性膜405的移位方向与阀部407的运动方向彼此不同时,柔性膜405或压板404的移动不易直接受到利用除压板404之外的构件对阀406的可动范围的限制的影响。由此,更可能实现柔性膜405或压板404的期望移动。
此外,优选地,压力调节机构的构造使得柔性膜405和压板404线性移位并且阀406以与该线性移位相关联的转动方式运动。当阀406以转动方式运动时,使用除压板404之外的构件、例如通过用于转动的轴的固定,容易限制阀406的可动范围。特别地,当流出口410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一储液室401上方时,阀406优选以转动方式运动。当阀406以转动方式运动并且阀开度增大时,阀部407和流出口410之间的间隙413的宽度在竖直向上的方向上增大。当间隙宽度在竖直向上的方向上增大时,能够容易地使易于在阀室402的竖直方向上部积聚的空气经由间隙413从流出口410流出。
已经基于流动阻力的变化说明了在流出口410处的阀开度,该流动阻力取决于在阀部407和流出口410彼此相对的方向上的间隙413的大小。然而,根据本发明的流动阻力的变化不限于以上所述。例如,也可以通过阀部407的移位来改变流动阻力,从而改变流出口410本身的开口面积。在任何情况下,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密封构件的阀406的可动范围受到除压板404之外的构件的限制。结果,柔性膜405不太容易影响由阀406进行的对液体压力的控制。
下面,参照图17A和图17B说明压板404和阀406的运动的示例,其与参照图14A和图14B说明的示例不同。图17A是示出在本示例中的压力调节机构的截面图。在图17A和图17B所示的示例中,压板404以转动的方式在增大第一储液室401的容积的方向上移动。在图17A中,位于作为施力构件的负压弹簧411的中心的轴线被图示为轴线(i),在竖直方向上穿过柔性膜405的中心和压板404的中心的轴线被图示为轴线(ii)。柔性膜405和压板404在第一储液室401中形成了可动部。轴线(i)和轴线(ii)两者均为正交于竖直方向的轴线,并且轴线(i)在竖直方向上位于轴线(ii)上方。在压板404的竖直方向上的下端形成压板突起422。此外,在第一储液室401内部的与压板突起422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压板调节部421。当第一储液室401的可动部移位时,使压板404的压板突起422与压板调节部421接触。以这种方式,压板调节部421调节压板突起422在负压弹簧411的长度方向(延伸方向)上的移位。
利用上述构造,如图17B所示,当第一储液室401的容积增大时,第一储液室401的可动部以沿箭头所示方向转动和移位的方式运动。具体地,基于第一储液室401中的压力与负压弹簧411的弹簧力之间的平衡关系,处于压板突起422与压板调节部421接触的状态下的第一储液室401的可动部围绕作为转动中心的压板突起422转动并移位。在这种构造中,当阀406打开时,第一储液室401的柔性膜405和压板404被调节为处于压板突起422与压板调节部421接触的状态。因此,当阀406打开时,能够使用于对压板404加压的负压弹簧411的力恒定。如上所述,负压弹簧411的加压力是确定第一储液室401中的压力的参数。因此,当使负压弹簧411的加压力恒定时,也能够使第一储液室401中的压力恒定。压板突起422被调节为处于与压板调节部421接触的状态。因此,当阀406打开时,柔性膜405和压板404的对应于可动部的变形状态变得始终相同。具体地,可动部具有固定的受压面积。如上所述,可动部的受压面积是确定第一储液室401中的压力的参数。因此,当可动部的受压面积固定时,能够使第一储液室401中的压力恒定。
(作为密封构件的阀的构造)
下面,详细说明阀406的阀部407和杠杆部503。图18是示出沿着图13B中的线B-B截取的阀406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如上所述,阀406是根据本发明的密封构件的示例。阀部407对应于密封构件中的弹性构件,并且杠杆部503对应于密封构件中的基部构件。阀406具有杠杆形状。不包括阀部407的阀406对应于杠杆部503。阀部407固定到杠杆部503。如图15A、图15B和图18所示,作为阀部407的一部分的阀末端部501具有环形突出形状,以包围流出口410的外周。阀末端部501与流出口410周围的间隙限定面502一起限定了间隙413,以施加可变的流动阻力。当通过流出口的流量设定得非常小时,流动阻力需要设定得非常大。因此,需要减小间隙413以具有微间隙。当限定间隙413的阀末端部501和间隙限定面502具有例如倾斜、起伏或凹凸时,即使在阀末端部501和间隙限定面502彼此接触之后仍然留有间隙。因此,难以进一步减小间隙413。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阀末端部501由软质材料制成的弹性构件形成,以沿着间隙限定面502的表面形状延伸。这样,例如,能够吸收间隙限定面502的表面的倾斜、起伏或凹凸,并因此能够形成极小的间隙413。具有环形突出形状的阀末端部501是环形抵接部的示例。将在后面说明对应于作为弹性构件的阀部407的一部分的阀末端部501的环形形状的原因。
如图14B所示,对杠杆部503施加待由压板接触部409从压板404接收的加压力、待由阀部407接收的第二储液室403中的减小的压力以及阀弹簧412的弹簧载荷。利用上述力,杠杆部503受到了绕作为转动中心的轴408的弯曲力矩。当杠杆部503变形时,间隙413的大小与压板404的位置之间的关系从原来的关系改变。当压板404的位置随着杠杆部503的变形而变化时,压板404的受压面积和负压弹簧411的载荷变化,从而也改变了第一储液室401中的压力。为了使第一储液室401中的压力变化长时间地保持较小,包括轴408的阀406的杠杆部503需要具有高刚性。特别地,当压力调节机构用于被加热的液体的压力调节时,刚性会由于温度升高而降低从而增大变形。因此,优选地,杠杆部503由具有高耐热性的材料制成。例如,在液体喷出设备中设置压力调节机构的情况下,很可能温度上升到30℃以上的液体会由于例如液体喷出设备中的温度上升、记录液体的温度调节或记录元件板中的发热而流入压力调节机构。当温度升高的液体流入压力调节机构时,杠杆部503的刚性降低从而增大了杠杆部503的翘曲或变形。然后,由压力调节机构维持的背压发生波动。结果,当将记录液体作为液体喷出时,记录品质可能降低。
下面,说明将作为弹性构件的阀部407相对于杠杆部503的固定。这里说明的压力调节机构是背压式的。因此,第二储液室403中的压力通过与其连接的泵(当液体喷出设备2000用于图12所示的第三循环模式时为第二循环泵1004)而减小。当第二储液室403中的压力减小时,在使间隙413变窄的方向上的力被施加到阀406的包括阀末端部501并且与流出口410相对的末端区域。同时,使间隙413增大的方向上的力从压板404施加于杠杆部503。因此,由于第二储液室403中的压力减小,在阀部407从杠杆部503分离的方向上的力被施加于阀部407。例如,作为减小的压力的施加到阀部507的最小压力是-5kPa以下(在这种情况下最小压力是负压,并且因此作为施加的压力的绝对值是5kPa以上)。当间隙413充分地小于阀406的尺寸时,在使间隙413变窄的方向上施加的力被限制在与流出口410相对的区域及其周边。因此,当阀末端部501形成为环状以使得能够在沿着流出口410的边缘的位置处与间隙限定面502接触时,能够将接收减小的压力的面积设定为较小,即,设定为仅环形的阀末端部501的面积。当接收减小的压力的面积减小时,待施加于阀部407的与杠杆部503分离的力也减小。因此,降低了作为弹性构件的阀部407与由高刚性材料制成的杠杆部503分离的风险。因此,优选的是,阀末端部501形成为环形抵接部。
还能够想到使用粘接剂作为将阀部407接合到杠杆部503的手段。然而,当使用粘接剂时,难以选择适合于由高刚性材料制成并对应于基部构件的杠杆部503与由软材料制成并对应于弹性构件的阀部407之间的接合的粘接剂。此外,包含在粘接剂中的组分可能会融成液体。例如,当在液体喷出设备中使用包括利用粘接剂接合到杠杆部503的阀部407的压力调节机构时,粘接剂组分可能融到记录液体中从而在记录液体中产生异物。结果,可能导致喷出口等处的堵塞。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阀部407被保持在形成于杠杆部503中的环形槽中的构造以在不使用粘接剂的情况下将阀部407固定到杠杆部503。如图18所示,阀部407不仅具有形成为环形的阀末端部501,还具有管状的被保持部505。被保持部505在杠杆部503的深度方向上从阀末端部501延伸。以使得被保持部505的两个侧面被夹在形成在杠杆部503中的环形槽535的一对侧面504之间的方式固定被保持部505。在图18中,被保持部505已经被保持在环形槽535中,因此没有单独示出环形槽535。然而,在图19B中,示出了环形槽535和在将阀部407固定到杠杆部503之前的杠杆部503。阀末端部501和被保持部505一体地形成。对应于由软材料制成的弹性构件的阀部407整体上具有圆筒形。阀部407的突出超过杠杆部503的部分是阀末端部501,并且埋设在杠杆部503中的管状部是被保持部505。如上所述,能够例如通过二色成型技术制造具有杠杆部503和阀部407的阀406。当采用二色成型技术时,首先通过一次成型形成杠杆部503。之后,通过二次成型使阀部407成型。在二次成型中,在高压下将树脂注入并供给到形成在对应于基部构件的杠杆部503中的环形槽535。结果,阀部407在被夹在杠杆部503的环形槽535的一对侧面504之间的状态下与该对侧面504保持紧密接触并被固定到该对侧面504。阀部407的以被夹的方式被固定的区域与对应于基部构件的杠杆部503直接接触。
为了防止阀部407与杠杆部503分离,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保持被保持部505(被保持部505沿着杠杆部503的深度方向被保持在环形槽535中)的长度、即保持长度514设置成比环形槽535的宽度513长。具体地,优选将保持长度514设置为比环形槽535的宽度513大两倍以上。环形槽535的宽度是环形槽535的彼此相对的一对侧面504之间的距离。当环形槽535具有后述的锥形时,环形槽535的宽度被定义为环形槽535的上端侧的宽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环形抵接部对应的用于减小的压力的阀末端部501的受压面积被设定得较小。此外,通过确定环形槽535的宽度513和保持长度514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增强了阀部407固定到杠杆部503的可靠性。此外,在该阀406中,即使是与对应于弹性构件的阀部407的材料具有低兼容性的材料也能够用于对应于基部构件的杠杆部503。因此,能够提高阀部407和杠杆部503的材料选择性。
当通过包括二色成型的注射成型制造阀406时,在成型之后打开模具。鉴于该过程,在杠杆部503中的环形槽535的一对侧面504之间的距离需要在杠杆部503的深度方向上逐渐变窄。具体地,杠杆部503的环形槽535需要具有锥形截面形状。然而,考虑到防止阀部407与杠杆部503分离,优选将彼此相对的一对侧面504之间形成的角度(即锥角)设定为20°以下。将该对侧面504之间形成的角度定义为在杠杆部503的截面中该对侧面504之间形成的角度。该截面是沿着如下的平面截取的:该平面通过环形槽535内的一点,包含在该点处沿着环形槽535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直线并且平行于杠杆部503的深度方向。此外,当使用成型收缩率小于用于形成阀部407的树脂材料的成型收缩率的材料作为形成杠杆部(基部构件)503的树脂材料时,在注射成型之后阀部407的通过收缩向内紧固环形槽535的侧面504的力可以增大。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固定强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阀部407到杠杆部503的固定强度,如图15A所示,可以在阀部407上设置增强部506。增强部506从被保持部505和具有环形形状的阀末端部501向外延伸。杠杆部503具有环形槽535,环形槽535具有保持阀部407的被保持部505的一对侧面504。同样地,杠杆部503具有构造成保持增强部506的至少一部分的槽。当形成增强部506时,增大了杠杆部503和阀部407彼此直接接触以保持阀部407的区域。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阀部407到杠杆部503的固定强度。可以根据需要以从阀部407放射状延伸的方式形成多个增强部506。
如上所述,在阀406中,对应于弹性构件的阀部407需要柔软的弹性材料,对应于基部构件的杠杆部503需要具有高刚性的材料。由于使用具有不同种类特性的材料,所以需要组装多个部件。在阀406的组装中,重要的是以高精度组装阀末端部501、杠杆部503、特别是轴408以及压板接触部409,以免改变间隙413和压板404之间的位置关系。另外,当将阀部407固定到杠杆部503时,需要防止在阀末端部501中发生起伏或变形。为了满足这种要求,阀部407和杠杆部503均由可注射成型的材料制成,然后,通过作为一种注射成型技术的二色成型在模具中一体地组装和成型阀部407和杠杆部503。结果,能够通过高精度地成型和组装来形成阀406。现在,参照图19A至图21说明通过二色成型来成型和组装对应于弹性构件的阀部407和对应于基部构件的杠杆部503的方法。图19A是沿着图15A中的线C-C截取的阀部407及其附近的放大截面图。在图19A中,示出了成型和组装完成的状态。图19B是在一次成型完成后的杠杆部503的截面图。图19C是示出在二次成型中供给树脂的状态的截面图。
当要通过二色成型形成阀406时,首先通过一次成型单独成型杠杆部503。通过一次成型形成了具有环形槽535的杠杆部503。在一次成型完成后,在一次成型中使用的固定侧模具519和可动侧模具518在图19B中虚线所示的合模面处分离。此时,杠杆部503处于附着于可动侧模具518的状态。此后,为了二次成型,使可动侧模具518移动靠近固定侧模具520用于与杠杆部503一起进行二次成型。然后,模具封闭。结果,用于二次成型的固定侧模具520与已经成型的杠杆部503接触。之后,如图19C所示,通过二次成型浇口510将用于二次成型的树脂注入以供给到由杠杆部503和固定侧模具520限定的空间。如图19A所示,固定侧模具520具有沿浇口方向延伸的树脂引入路径508。树脂引入路径508形成在与阀末端部501对应的位置处。如图19A中的箭头所示,通过浇口510注入模具中的树脂从树脂引入口509通过树脂引入路径508平滑地供给到阀末端部501。图20是阀406的阀部407、即具有环形抵接部的部分的放大图。图示了二次成型中使用的浇口510的位置和成型后的树脂引入路径508。在没有树脂引入路径508的情况下,从树脂引入口509注入的树脂几乎不会被供给到与阀末端部501相对应的位置,因为如图21所示,阀末端部501狭窄且陡峭。因此,气体容易残留。当气体残留时,在对应于环形抵接部的阀末端部501中形成了凹部。该凹部可以防止阀末端部501和间隙限定面502无间隙地接触。结果,压力调节机构可能不能令人满意地用作背压式压力调节机构。因此,优选形成树脂引入路径508。供给到树脂引入路径508的树脂即使在成型后也会残留。因此,树脂引入路径508中的树脂可以用作上述增强部506。优选的是,树脂引入路径508连接到阀末端部501的位置尽可能地靠近阀末端部501的末端,并且位于阀末端部501的作为环形突起的突起末端部。此外,优选的是,由树脂引入路径508延伸的方向相对于由突起末端部限定的平面α形成的角度512比在平面α与阀末端部501在突起末端部处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的角度511(参见图18)小,更优选地为30°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环形槽535形成在杠杆部503中,并且阀部407被保持在环形槽535的两个侧面504之间。在杠杆部503中,在环形槽535的底部521中形成有用于脱气的通孔522。当对应于弹性构件的阀部407被注射成型时,气体更容易留在待供给树脂的最后部分。当气体残留时,例如,阀部407的杠杆部503可能分离或者阀部407可能由于残留气体的由温度变化引起的膨胀而变形。利用通孔522,能够将供给有树脂的最后部分中的气体释放到可动侧模具518。因此,能够减少残留气体。即使在不使用二色成型的情况下将阀部407和杠杆部503单独成型和组装,也能够释放组装时残留在阀部407和杠杆部503之间的空间中的空气。因此,能够防止可能随着空气膨胀而引起的故障。
当通过如上所述的注射成型组装和成型杠杆部503和阀部407时,根据模具确定阀部407的待固定到杠杆部503的阀末端部501的位置的精度。因此,能够通过高精度组装来形成阀406。作为用于成型阀部407的树脂材料的示例,给出了苯乙烯基弹性体,其为热塑性弹性体。作为用于成型与需要具有高刚性的基部构件相对应的杠杆部503的树脂材料的示例,改性聚苯醚是优选的。也可以使用添加了例如聚苯乙烯、聚烯烃或填料的改性聚苯醚。使用二色成型的组装方法是形成阀406的方法的示例。可以通过嵌件成型来组装阀406,嵌件成型用于将通过成型而形成的杠杆部503插入到模具中并成型阀部407。作为另一种组装方法,还使用了以下方法。具体地,单独模制阀部407和杠杆部503。阀部407的被保持部505被加热软化。然后,将被保持部505插入到预先形成在杠杆部503中的环形槽535中。上述材料和组装方法仅是示例,并且本发明的材料和组装方法不限于此。
(减压式压力调节机构)
上面已经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被用作构造成在背压式压力调节机构中进行背压控制用压力损失调节的阀。然而,本发明的密封构件不限于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密封构件也可以用于例如减压式压力调节机构、诸如止回阀的各种阀、或密封用垫圈等。现在,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密封构件,其用作减压式压力调节机构中的阀。图22A是示出减压式压力调节机构的外观立体图。图22B是沿着图22A中的线D-D截取的截面图。在此说明的减压式压力调节机构能够用于例如在图2中所示的第一循环模式下操作的压力控制单元230。
与上述背压式压力调节机构类似,减压式压力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储液室401、第二储液室403、压板404、柔性膜405、阀406、负压弹簧411和阀弹簧412。压板404与柔性膜405固定,并且由负压弹簧411对压板404施力以根据第一储液室401中的液体量的增加或减少而移位。作为密封构件的阀406被阀弹簧412在关闭开口430的方向上施力,该开口430构造成使第二储液室403和第一储液室401彼此连通。压力调节机构是减压式的,因此需要根据流的下游侧的压力来控制流的量。液体沿从第二储液室403向第一储液室401的方向流动。当第一储液室401收缩时,压板404克服阀弹簧412的施力而对阀406加压。结果,阀406从第二储液室403和第一储液室401之间的开口430移开以减小开口430处的流动阻力。换言之,在该压力调节机构中,当压板404在使第一储液室401扩张的方向上移位时,阀406移动靠近开口430,从而增大对经由开口430流出的液体的流动阻力。在压力调节机构中,当第一储液室401中的压力增大时,第一储液室401扩张从而增大对经由开口430流入第一储液室401的液体的流动阻力。因此,压力调节机构操作以保持第一储液室401中的液体的压力恒定。
图23A是图22A和图22B所示的减压式压力调节机构中使用的阀406的外观立体图。图23B是沿着图23A中的线E-E截取的截面图。阀406整体上被形成为以线E-E为中心轴线的旋转体的形状。阀406包括基部构件515和弹性构件516。基部构件515具有压板接触部530。弹性构件516具有增强部506。基部构件515具有大致圆柱形状。具有棒状形状的压板接触部530沿着阀406的中心轴线从基部构件515的一端延伸。压板接触部530构造成与压板404接触使得阀406根据压板404的移位而运动。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的弹性构件516以与基部构件515同轴的方式接合并固定到基部构件515。弹性构件516的一个端部以包围压板接触部530的方式从作为环形突起部的基部构件515突出,并且用作作为环形抵接部的阀末端部501。弹性构件516的其余部分作为被保持部505埋设在基部构件515中形成的环形槽中,并且以被夹在环形槽的一对侧面504之间的方式被保持。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环形槽沿着基部构件515的深度方向保持被保持部505的保持长度也大于环形槽的宽度。因此,增大了被保持部505与基部构件515的接触程度。此外,弹性构件516具有增强部506。基部构件515还保持增强部506从而提高固定强度。以这种方式,进一步降低了弹性构件516与基部构件515分离的风险。此外,甚至与用于形成弹性构件516的材料具有低兼容性的材料也能够用于基部构件515。因此,能够提高基部构件515的材料选择性。当具有高强度的材料用于基部构件515时,能够实现长期具有高可靠性的减压式压力调节机构。此外,能够使部件小型化,并因此还能够使压力调节机构小型化。进而,还能够使包括压力调节机构的液体喷出设备小型化。
(盖构件)
下面,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密封构件的另一应用。根据本发明的密封构件还能够用作如下的盖构件:其构造成在液体喷出装置未被使用或处于待机状态时覆盖液体喷出头以抑制记录液体从喷出口的蒸发。图24A是由根据本发明的密封构件形成的盖构件的立体图。图24B是沿着图24A中的线F-F截取的截面图。当形成为环形的弹性构件516与液体喷出头的具有喷出口的表面接触时,盖构件覆盖液体喷出头以抑制记录液体从喷出口的蒸发。此外,当具有环形形状的弹性构件516包围的空间中的压力通过泵减小时,能够从液体喷出头抽吸记录液体以能够去除例如喷出口附近的异物。以上述方式将弹性构件516固定到基部构件515。此外,在盖构件中,弹性构件516具有增强部517。当基部构件515保持增强部517的至少一部分时,进一步降低了弹性构件516从基部构件515分离的风险。该盖构件还允许为基部构件515选择具有高刚性的材料,同时防止弹性构件516与基部构件515分离。结果,能够增强盖构件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有高可靠性的密封构件(其包括具有高强度的基部构件并且用于例如压力调节机构)、密封构件的制造方法、使用该密封构件的压力调节机构、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设备。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权利要求的范围应符合最宽泛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样的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5)

1.一种密封构件,其包括:
弹性构件,其具有形成为环形突起的环形抵接部;和
基部构件,所述弹性构件固定到所述基部构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具有呈从所述环形抵接部延伸的管状的被保持部,所述弹性构件在所述被保持部被保持在所述基部构件中形成的环形槽中时被固定到所述基部构件,并且所述环形槽沿着所述基部构件的深度方向保持所述被保持部的保持长度比所述环形槽的宽度长,以及
所述弹性构件具有从所述环形抵接部和所述被保持部延伸到所述环形抵接部的外侧的增强部,所述增强部的至少一部分被保持在所述基部构件中形成的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构件,其中,所述环形槽具有待与所述弹性构件的被保持部直接接触的一对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构件,其中,所述基部构件和所述弹性构件分别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且用于形成所述基部构件的树脂材料的成型收缩率小于用于形成所述弹性构件的树脂材料的成型收缩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构件,其中,所述保持长度比所述环形槽的宽度大两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构件,其中,在所述基部构件的如下截面中,在所述环形槽的一对侧面之间形成的角度等于或小于20°,所述截面沿着如下的平面截取:该平面通过所述环形槽内的一点,包含在所述点处在所述环形槽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直线,并且平行于所述基部构件的深度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构件,其中,所述基部构件具有以穿过所述基部构件的方式形成在所述环形槽的底部的通孔。
7.一种密封构件的制造方法,所述密封构件包括弹性构件和基部构件,所述弹性构件具有形成为环形突起的环形抵接部,所述基部构件供所述弹性构件固定,
其特征在于,通过注射成型在两个以上的模具中一体地组装和成型所述弹性构件和所述基部构件,
所述模具中的一者用于成型所述弹性构件并且具有构造成允许树脂从浇口流向所述环形抵接部的树脂引入口以及从所述树脂引入口延伸到所述环形抵接部的突起末端部的树脂引入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封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由所述树脂引入路径的延伸方向相对于由所述突起末端部限定的平面形成的角度小于所述平面与所述环形抵接部在所述突起末端部处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的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密封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由所述树脂引入路径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平面形成的所述角度等于或小于30°。
10.一种压力调节机构,其包括:
储液室,其具有至少部分由柔性膜形成的外壁并且所述储液室构造成储存液体;
开口,其构造成与所述储液室连通;
压板,其构造成根据所述柔性膜的位移而移位;
第一施力构件,其构造成在所述储液室扩张的方向上对所述压板施力;和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构件,
其特征在于,以如下方式配置所述密封构件:使得根据所述压板的位移改变所述密封构件的弹性构件与所述开口之间的距离以改变对流过所述开口的液体的流动阻力,从而调节所述储液室中的液体的压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力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二施力构件,所述第二施力构件构造成在利用所述弹性构件封闭所述开口的方向上对所述密封构件施力,
其中,所述压力调节机构包括背压式压力调节机构,在所述背压式压力调节机构中,当所述压板在使所述储液室扩张的方向上移位时,所述弹性构件移动远离所述开口,以减小对经由所述开口从所述储液室流出的液体的流动阻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压力调节机构,其中,
所述密封构件包括所述基部构件和轴,所述基部构件形成为杠杆形状,所述密封构件能够围绕所述轴转动,并且从所述轴观察时所述基部构件具有设置有所述弹性构件的一端以及待与所述压板接触的另一端,并且
通过所述密封构件围绕所述轴的转动,所述弹性构件与所述开口之间的距离改变。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力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二施力构件,所述第二施力构件构造成在利用所述弹性构件封闭所述开口的方向上对所述密封构件施力,
其中,所述压力调节机构包括减压式压力调节机构,在所述减压式压力调节机构中,当所述压板沿使所述储液室扩张的方向移位时,所述弹性构件移动靠近所述开口,以增大对经由所述开口流入所述储液室的液体的流动阻力。
14.一种液体喷出头,其包括:
多个记录元件板,每个所述记录元件板均包括:
喷出口;
记录元件,其构造成产生用于从所述喷出口喷出液体的能量;和
压力室,其包括所述记录元件;
一对共用流路,其构造成与所述多个记录元件板连通;
多个单独流路,其构造成将所述一对共用流路中的一者连接到所述共用流路中的另一者,并分别与多个所述压力室连通;以及
一对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力调节机构,其分别连接至所述一对共用流路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中的一者,并被设定为彼此不同的压力。
15.一种液体喷出设备,其包括:
液体储存器,其构造成储存液体;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体喷出头;以及
循环机构,其构造成使液体循环通过包括所述一对共用流路的循环路径。
CN202111002272.1A 2020-09-01 2021-08-30 密封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压力调节机构、液体喷出头和液体喷出设备 Active CN1141939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46590 2020-09-01
JP2020-146590 2020-09-01
JP2021079808A JP2022041866A (ja) 2020-09-01 2021-05-10 シール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圧力調整機構、液体吐出ヘッド、並びに液体吐出装置
JP2021-079808 2021-05-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93927A true CN114193927A (zh) 2022-03-18
CN114193927B CN114193927B (zh) 2023-05-23

Family

ID=77499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02272.1A Active CN114193927B (zh) 2020-09-01 2021-08-30 密封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压力调节机构、液体喷出头和液体喷出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613130B2 (zh)
EP (1) EP3960475B1 (zh)
KR (1) KR20220029414A (zh)
CN (1) CN1141939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42323B2 (ja) * 2019-02-06 2023-03-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圧力制御ユニット、及び圧力制御ユニットを有する液体吐出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2479A (en) * 1992-06-16 1996-03-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cartridge and ink jet apparatus having same
US6170939B1 (en) * 1992-07-31 2001-01-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storing container for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170197432A1 (en) * 2016-01-08 2017-07-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on head
US20170197427A1 (en) * 2016-01-08 2017-07-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on head
US20170341406A1 (en) * 2016-05-25 2017-11-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ng head
CN109866506A (zh) * 2017-12-01 2019-06-11 佳能株式会社 密封部件、密封机构、液体喷射装置以及制造密封机构的方法
US20190291455A1 (en) * 2018-03-26 2019-09-26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Liquid supply unit and liquid injection device
CN110418678A (zh) * 2017-03-07 2019-11-05 普罗门斯公司 具有改进的触发的用于分配产品的装置
US20200086651A1 (en) * 2018-09-19 2020-03-19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Liquid ejection device
US20200249705A1 (en) * 2019-02-06 2020-08-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essure control unit and liquid discharge device including pressure control un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00181B2 (ja) 2016-01-08 2021-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2479A (en) * 1992-06-16 1996-03-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cartridge and ink jet apparatus having same
US6170939B1 (en) * 1992-07-31 2001-01-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storing container for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170197432A1 (en) * 2016-01-08 2017-07-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on head
US20170197427A1 (en) * 2016-01-08 2017-07-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on head
US20170341406A1 (en) * 2016-05-25 2017-11-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ng head
CN110418678A (zh) * 2017-03-07 2019-11-05 普罗门斯公司 具有改进的触发的用于分配产品的装置
CN109866506A (zh) * 2017-12-01 2019-06-11 佳能株式会社 密封部件、密封机构、液体喷射装置以及制造密封机构的方法
US20190291455A1 (en) * 2018-03-26 2019-09-26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Liquid supply unit and liquid injection device
US20200086651A1 (en) * 2018-09-19 2020-03-19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Liquid ejection device
US20200249705A1 (en) * 2019-02-06 2020-08-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essure control unit and liquid discharge device including pressure control un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93927B (zh) 2023-05-23
EP3960475A1 (en) 2022-03-02
KR20220029414A (ko) 2022-03-08
EP3960475B1 (en) 2024-02-28
US20220063288A1 (en) 2022-03-03
US11613130B2 (en) 2023-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08324B2 (ja) 液体吐出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吐出ヘッド
US7350907B2 (en)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and ink supply unit suitable for it
CN109203692B (zh) 液体喷出头和记录设备
CN114193927B (zh) 密封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压力调节机构、液体喷出头和液体喷出设备
JP7057111B2 (ja) シール機構の製造方法
JP2022041866A (ja) シール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圧力調整機構、液体吐出ヘッド、並びに液体吐出装置
US20230191797A1 (en)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US20230191793A1 (e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on head
US20230191796A1 (en)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US20230191794A1 (en)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US20230373223A1 (en)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US20230373221A1 (en) Liquid ejection head
US20230364919A1 (en)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US20230406000A1 (en)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KR20230092760A (ko) 액체 토출 헤드 및 액체 토출 장치
JP2018083351A (ja)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2023090627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21154515A (ja) 圧力制御ユニットを有する液体吐出装置
KR20230092757A (ko) 액체 토출 헤드 및 액체 토출 장치
JP2023171245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
CN118810235A (zh)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设备
CN117087339A (zh) 液体喷射头
JP2023170109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CN112571967A (zh)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