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86801A - 一种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86801A
CN114186801A CN202111384247.4A CN202111384247A CN114186801A CN 114186801 A CN114186801 A CN 114186801A CN 202111384247 A CN202111384247 A CN 202111384247A CN 114186801 A CN114186801 A CN 1141868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atabase
energy management
intelligent energy
enterpri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8424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大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xun High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xun High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xun High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xun High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8424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868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86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68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3Resource planning in a project enviro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5Integrating or interfacing systems involving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2Energy audits or management system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4Greenhouse gas [GHG] management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能源管理技术领域的一种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法,该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分布式异构多模态大数据的存储、计算、分析关键技术研发与试验平台建设;支撑智慧能源管控与碳市场监管的数据归集与数据分析关键技术研发;多源异构碳排与能耗大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可视化方法;采用微服务框架,通过DDD领域驱动设计,降低服务间的耦合,本发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采用自动化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实时数据库技术、数据分析和预测技术,对企业“电、水、气、热、风、油、液体”等能源介质的生产、输配和消耗及供能、用能设备状态实施集中、扁平化的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

Description

一种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管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智慧能源管理搭建系统进程和能源互联网的推进工作进展顺利。2013年11月“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2015年2月“全国智慧能源公共服务云平台”启用;2015年3月由我国主导的全球能源互联网首个国际标准IEEE1888被ISO/IEC纳为能源互联网产业国际标准;2017年3月6日,国家能源局官网公示首批56个“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正式开启我国智慧能源新时代。目前智慧能源产业正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的远大目标迈进。
“低碳经济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通过物联网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产业转型等多种手段,降低煤炭、石油等能源消耗,达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双赢的目的。推广使用智慧能源管理可视化平台是能源管理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在提高能源管理效率的同时,是能源、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综上所述,智慧能源要求人类把更多的智慧应用到能源消耗过程中,更加聪明地使用能源,要利用较少的能源达到相同甚至更大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智慧能源要求人类把更多的智慧应用到能源消耗过程中,更加聪明地使用能源,要利用较少的能源达到相同甚至更大的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法,该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分布式异构多模态大数据的存储、计算、分析关键技术研发与试验平台建设;
S2:支撑智慧能源管控与碳市场监管的数据归集与数据分析关键技术研发;
S3:多源异构碳排与能耗大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可视化方法;
S4:采用微服务框架,通过DDD领域驱动设计,降低服务间的耦合,通过熔断器与客户端负载均衡,达到高可用的目标;
S5:采用集群实现服务端负载均衡,处理应用服务的请求并发压力,达到高并发的目标;
S6:采用分库分表、读写分离、冷热数据隔离、数据冗余等手段,分散数据库存储压力,提升数据库响应速度,达到实时性强的目标;
S7:采用文档型NoSQL数据库以及Redis等缓存型NoSQL数据库,解决数据库性能压力,提升数据库查询速度;
S8:采用RabbitMQ消息队列中间件,分散数据库瞬时请求,解决数据库在高并发下的处理压力;
S9:采用ETL工具,针对于三方数据,通过抽取、清洗、转换等手段,整合汇集到本平台;
S10:采用文件切割、文件分片和断点续传,处理文件服务器的下载压力。
优选的,所述步骤S4采用的微服务框架为SpringCloud微服务框架。
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得到集群为Nginx集群。
优选的,所述步骤S7中的文档型NoSQL数据库为Elasticsearch或者 MongoDB文档型NoSQL数据库。
优选的,所述步骤S9中的ETL工具为Kettle的ETL工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采用自动化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实时数据库技术、数据分析和预测技术,对企业“电、水、气、热、风、油、液体”等能源介质的生产、输配和消耗及供能、用能设备状态实施集中、扁平化的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法,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采用自动化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实时数据库技术、数据分析和预测技术,对企业“电、水、气、热、风、油、液体”等能源介质的生产、输配和消耗及供能、用能设备状态实施集中、扁平化的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
该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分布式异构多模态大数据的存储、计算、分析关键技术研发与试验平台建设;
S2:支撑智慧能源管控与碳市场监管的数据归集与数据分析关键技术研发;
S3:多源异构碳排与能耗大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可视化方法;
S4:采用SpringCloud微服务框架,通过DDD领域驱动设计,降低服务间的耦合,通过熔断器与客户端负载均衡,达到高可用的目标;
S5:采用Nginx集群实现服务端负载均衡,处理应用服务的请求并发压力,达到高并发的目标;
S6:采用分库分表、读写分离、冷热数据隔离、数据冗余等手段,分散数据库存储压力,提升数据库响应速度,达到实时性强的目标;
S7:采用Elasticsearch或者MongoDB等文档型NoSQL数据库以及Redis 等缓存型NoSQL数据库,解决数据库性能压力,提升数据库查询速度;
S8:采用RabbitMQ等消息队列中间件,分散数据库瞬时请求,解决数据库在高并发下的处理压力;
S9:采用Kettle等ETL工具,针对于三方数据,通过抽取、清洗、转换等手段,整合汇集到本平台;
S10:采用文件切割、文件分片和断点续传,处理文件服务器的下载压力。
实施例
1、实时监测
1.1、实时排放监测大屏
1.1.1、烟气组分监测
对于各个企业排放气体中存在的气体成分进行有效分析,并对成分种类和占比进行展示,除了对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监控作用外,还对其他污染物,例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噁英等成分一并进行监控,方便用户更为直观的获取各个企业的排放气体类型并提供决策支持;
1.1.2、颗粒物浓度监测
由于监控企业多为燃煤企业,所以有必要针对所排放气体内颗粒物进行监测,例如PH2.5,PH10等指标进行监测,并在大屏上展示,帮助用户直观、清晰地了解企业排放颗粒物的情况;
1.1.3、超量排放列表
系统会有针对性的展示二氧化碳排放量超标的企业,并进行排放量排名,该排名会展示在大屏实时统计页面上,便于用户了解企业超排情况,并提供可视化自动告警;
1.1.4、超量排放实时影像
对于超排企业,系统通过调取监控设备配套的摄像头等监控设备,实时拍摄该企业的情况并播放,方便用户对于超排企业的运转和排放情况有更清晰的了解和掌握;
1.1.5、实时监测地图
将自治区内入驻平台的企业的实时碳排放情况进行汇总,并展示在实时地图上,形成对整个自治区的碳排放情况的实时监控,帮助用户直观、清晰地了解自治区,各盟市的碳排放情况,辅助管理者更好的了解碳排放的实际情况,提高决策能力;
1.2、超量排放预警管理
1.2.1、超量排放列表
系统会有针对性的展示二氧化碳排放量超标的企业,并进行排放量排名,该排名会展示在大屏实时统计页面上,便于用户了解企业超排情况,并提供可视化自动告警;
1.2.2、超量排放实时影像
对于超排企业,系统通过调取监控设备配套的摄像头等监控设备,实时拍摄该企业的情况并播放,方便用户对于超排企业的运转和排放情况有更清晰的了解和掌握;
1.2.3、预警规则配置
对于各个不同行业的企业来说,碳排放的峰值和超量规则都是不尽相同的,针对这一实际需求,系统提供了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以及不同企业之间可配置的不同语境规则,方便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对各个企业设定不同的预警规则;
1.2.4、预警邮件/短信自动发送
针对已经发出预警的超排企业,系统提供多种方式来提醒用户,通过配置对预警信息的发送形式进行设定,系统提供了邮件以及短信等预警形式,在系统发出预警时,预警信息会通过邮件/短信的形式实时发送给对应的用户,实现无延时预警;
2、碳排放定点核查
2.1、任务管理
2.1.1、任务类型
主要是对核查任务进行一个类型管理,把任务分成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任务,可以设置不同的核查方式,如现场核查、指标核查、上报核查等,对于平台管理人员也可以设置不同的审批、处理方式;
2.1.2、任务配置
针对不同类型的任务生成方式的配置,分为自动生成模式和手动生成模式,当选择自动生成时,设置自动生成的时间点、时间段,以及任务的一些基本信息,这样到了对应的时间,会自动生成任务,便于工作人员查看、接收、处理任务;
2.1.3、任务生成
针对手动生成的任务类型,进行手动任务生成,填写一些任务的基本信息,名称、目标、地点等,最后生成任务,针对一些特殊场景和临时场景,自动生成任务不适用,可以进行手动生成,便于平台管理人员操作,自动和手动生成相结合,灵活便捷,更好的进行任务处理操作;
2.1.4、任务指派
任务生成之后,指派给对应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可以从任务列表中查看所有任务,并且可以通过任务状态筛选,进行任务的各种状态筛选,通过我的任务列表中查看当前分配给自己的任务,方便直接的进行任务处理;
2.1.5、任务处理
工作人员从任务列表中进行任务处理,任务状态变成进行中,需要出现场的任务进行现场实际核查之后,确认核查结果,进行核查影像上传,现场核查结束后,任务处理完成,无需出现场的任务,通过指标收集、判定、资料上传查验,进行任务处理,资料全部核查完毕后,任务处理完成;
2.1.6、现场核查记录列表
主要是对现场核查记录的展示,可在线查看记录影像,可用于追溯工作人员在现场核查时,是否有违规的情况,后期企业对核查结果有异议时,也能作为证据之一进行结果复议;
2.2、事件管理
2.2.1、违法事件上报、生成
事件生成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工作人员针对现场发现的违法违规情况,直接上报生成违法处理事件,另一种是任务处理完成后,工作人员核查时发现问题的,进行手动转换成事件,事件可以方便平台工作人员进行关注、处理,同时违法违规事件也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合规的重要指标;
2.2.2、违法事件审批
针对事件进行审批,根据自定义审批流程配置,逐级完成审批,审批时可以上传审批意见、备注,也可以上传附件等操作,最后进行审批结果展示,方便工作人员和企业进行跟踪和反馈,有效直观的对违法违规事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和整改;
2.2.3、违法事件处理
工作人员、企业根据审批结果,通知企业进行整改,企业进行处理并完成后,可以通知工作人员进行复核,复核结果良好时,违法记录保存但不计入后期统计以及考核指标项,如果企业拒不整改,会加入重点观察企业列表中,同时会平台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2.2.4、关联市场准入清单
企业针对违法事件拒不整改,会加入平台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平台清单和政府清单数据打通,实现平台和政府数据实时共享,从各方面对企业之后的一系列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行政限制,直到企业完成整改,才会从本清单中移除,解除行政限制;
2.3、审批管理
2.3.1、自定义审批管理
针对不同的任务、违法事件,可完全自定义审批流程,可配置审批节点、审批人、审批流程等,如设置某个审批节点为或签审批、依次审批等,审批人可以根据角色选择,也可以根据用户、用户组进行选择,审批流程可以创建分支,当满足某个条件时,走一个分支,满足另一个条件时,走另一个分支,分支数量也是任意的,总体上,整个流程是完全自定义灵活可配的,便于各种业务场景下的流程运用,适用广泛;
2.3.2、审批记录管理
主要是进行所有审批记录的列表查看和详情,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审批记录的回溯,监督和发现审批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果有问题,可以快速定位的责任人,进行任务、事件核查,对企业和平台管理人员起到存档、监督等作用;
3、公众投诉管理
3.1、公众号投诉
3.1.1、投诉发起
面对碳减排这一社会性问题,需要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和监督,本系统开放多种投诉渠道,方便社会各界人士对碳排放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用户可使用平台公众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投诉表单,提交相关附件,发起投诉,生成待审核状态的投诉工单;
3.1.2、投诉审核
平台管理人员使用本系统,根据投诉内容及提交证据进行分析解读,造访现场,对涉及企业进行实地排查,并在系统中给出审核结果,系统将部门之间的业务流转信息记录在数据库中,方便查询、统计,对于超时未处理记录,系统会自动上报;
3.1.3、投诉处理、结果反馈
系统对涉及企业最终处理结果向公众进行反馈,及时推送处理结果(使用短信或平台内推送方式)到相关用户,使用户第一时间知悉处理结果;
3.1.4、投诉查询
系统将历史投诉记录存储到数据库中,使得投诉处理有章可循,考核奖惩也有依据,用户可通过平台公众号,根据状态、分类等查看投诉具体内容及处理结果,平台使企业用户受到全网公众监督,从而更加规范执行标准排放;
3.2、电话投诉
3.2.1、投诉发起
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电话投诉的方式,由平台管理人员代为填写投诉表单,在系统中留存录音等文件,提交相关附件,发起投诉,生成待审核状态的投诉工单;
3.2.2、投诉审核
平台管理人员使用本系统,根据投诉内容及提交证据进行分析解读,造访现场,对涉及企业进行实地排查,并在系统中给出审核结果,系统将部门之间的业务流转信息记录在数据库中,方便查询、统计,对于超时未处理记录,系统会自动上报;
3.2.3、投诉处理、结果反馈
系统对涉及企业最终处理结果向公众进行反馈,及时推送处理结果(使用短信推送方式、电话回访跟踪等方式)到相关用户,使用户第一时间知悉处理结果;
3.3、小程序投诉
3.3.1、投诉发起
用户可使用平台小程序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投诉表单,提交相关附件,发起投诉,生成待审核状态的投诉工单;
3.3.2、投诉审核
平台管理人员使用本系统,根据投诉内容及提交证据进行分析解读,造访现场,对涉及企业进行实地排查,并在系统中给出审核结果,系统将部门之间的业务流转信息记录在数据库中,方便查询、统计,对于超时未处理记录,系统会自动上报;
3.3.3、投诉处理、结果反馈
系统对涉及企业最终处理结果向公众进行反馈,及时推送处理结果(使用短信或平台内推送方式)到相关用户,使用户第一时间知悉处理结果;
3.3.4、投诉查询
系统将历史投诉记录存储到数据库中,使得投诉处理有章可循,考核奖惩也有依据,用户可通过平台小程序,根据状态、分类等查看投诉具体内容及处理结果,平台使企业用户受到全网公众监督,从而更加规范执行标准排放;
4、设备管理
4.1、设备列表
4.1.1、设备概况
通过查询条件(不同角色)查询该公司的离线数与在线数,通过环形图所展示并可点击查看设备详细信息,展示的设备信息一次查询后,数据自动刷新; 4.1.2、今日报警
根据设备概况的查询条件定时查询出相应的报警信息,展示待处理,未处理状态通过点击事件跳转对应页面进行解决,数据同设备概要信息刷新数据,当设备出现异常时,即时推送信息;
4.1.3、设备标签
设备标签是便捷功能,会把该企业下的设备以不同的颜色标注,通过不同的显示标签展示出每个设备的状态,通过点击颜色块进行跳转到对应的设备;
4.1.4、基础信息列表
展示该企业下的所有的设备,并可以查询、删除设备、编辑、查看、设备状态、刷新列表功能,精确该企业基本信息与设备维护信息的记录;
4.2、添加设备
4.2.1、基础信息维护
关联企业信息,绑定设备唯一编码,批量添加功能,在线多选设备,地图定位绑定设备位置,增加通信协议(根据设备的型号不同所用到的协议也不相同)智能推荐;
4.2.2、基础行业
设备可以通过规定的协议进行连接,在线监测,设备是否可以连接,设置设备定期巡检,监测碳排放,根据规定的算法进行计算是否超标,如果超标即时推送该企业管理人员与区域管理人员(公众号或短信方式);
在公司附近安装红外线感知设备,监测碳排放(空气、红外线等),收集的信息将在24小时通过算法生成评估报告推送给企业管理员;
4.2.3、高级行业
由于某些行业涉及的原料或物品较多,涉及设备也多,录入的设备较多,详见4.5设备分组功能,通过关联分组进行分类,关联分组后可以在线测试该分组设备是否正常连接,支持查看每一个设备的在线详情;
设备可以通过规定的协议进行连接,在线监测,设备是否可以连接,设置设备定期巡检,监测碳排放(空气、红外线等),根据规定的算法进行计算是否超标,如果超标即时推送该企业管理人员与区域管理人员(公众号或短信方式);
在公司附近安装红外线感知设备,监测碳排放(空气、红外线等),收集的信息将在24小时通过算法生成评估报告推送给企业管理员;
4.3、设备维护功能
4.3.1、心跳监测
在线监测该企业下的设备状态,检测是否异常,当设备出现异常时,把该设备的详细信息即时推送附近的维护人员,维护人员现场进行维护与检修; 4.4、工单管理
4.4.1、我的工单
设备检测异常时自动发起工单,24小时没有接到维修状态,再次发送该设备异常信息,实现自动推送功能;
4.4.2、工单信息
工单信息需要人工确认,设备检测异常时自动发起工单,当有维修人员接收该工单则生成订单,维护人员需要进入系统在线录入,人工分析是否存在采购,并在线发起审批,审批流程由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确认;
4.5、设备分组
4.5.1、创建分组
在创建分组功能中分为父分组与子分组,其中的父分组包含各行各业(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子分组包含各行各业的基础设备,在创建分组时关联企业信息与硬件设备(拉取已录入设备),在子分组中的子设备可以授予以下几种状态,禁用、弃用、删除功能;
4.6、摄像头管理
4.6.1、区域管理
区域管理主要实在地图上展示已经安装摄像头的分布,企业(分权限)只可以看到自己摄像头的位置,点击获取摄像头区域范围的信息;
4.6.2、报警管理
实时检测设备,对以下几种情况进行监测(绊线入侵、区域入侵、穿越围栏、徘徊、物品遗留、物品搬移、人员聚集检测)当存在以上几种情况时报警机制启动发送治安人员与企业管理员,治安人员与企业管理员进行核查;
5、企业管理
5.1、企业登记注册
5.1.1、监测碳排放项目申请,检测碳排放设备申请,检测碳排放意向
监测碳排放项目申请,检测碳排放设备申请,检测碳排放意向三个功能面向企业公开,所有企业都可以填写监测项目申请,检测设备申请,检测意向申请,提交申请后系统会有申请提醒,查看申请的企业,我们会通过线上或者线下的方式和企业进行交流,进一步开展监测项目或者监测设备的投放;
5.2、企业申请审核
企业会根据政府文件或企业自身需求进行监测碳排放项目的申请,政府审核人员会在企业申请审核功能中查看企业申请,对企业申请进行审核跟踪交流,以企业自身的需求推动整个区域的碳排放监测;
5.3、企业碳排放初始化
5.3.1、企业监测场景
企业进行碳排放监测种类的初始化,系统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方面配置监测场景,再根据排放特点,掌握被监测的企事业单位的组织机构、装置分布、规模与场所、工艺流程或运营流程、设施台账、监测设备和计量器具台账,控制好监测数据质量,执行或制定监测数据质量保证方案等,根据企业不同的检测场景会衍生各自检测碳排放的方案;
5.3.2、企业监测项目
5.3.2.1、检测排放点绑定
系统需要根据企业排放源,排放种类进行排放点的配置,设定了系统的排放点,根据排放点在设备管理中进行设备的关联,软硬件才会建立关联进行有效的碳排放检测,
5.3.2.2、检测物料核算方式
系统根据检测场景自动转换模式,根据企业消耗物料数量,生产资源数量,通过国家公用的物料核算公式进行碳排放检测;
5.3.2.3、企业额定排放量设定
通过给企业进行额定排放量的设定,在预警功能中,根据额定值进行企业碳排放量预警提醒;
5.4、重点企业管理
对重点企业类似于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企业进行分类管理,使重点企业有专门的视窗进行管理;
5.5、企业分类管理
对系统内已有碳排放检测的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对同一类型同一行业企业进行集中有特点有通性的管理;
6、碳排放数字统计驾驶舱
6.1、碳排放全年总量统计
碳监测包括对温室气体的常规或临时的数据收集、监测和计算,这里的温室气体是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6种气体,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是温室气体议定书(GHGProtocol)或ISO14064温室气体核证标准,通过统计碳排放量总体概览,可以清晰的看出当前区域每年、每季度,每月碳排总量的趋势,分析对比往年碳排放总量,可以针对排碳企业未来调整变动起到决策支撑作用;
6.2、碳排放实时监测数据统计
系统通过硬件监测具体的排放源或相关指标(譬如电力和汽油消耗),软件可用于信息收集、计算、统计和分析,软硬件的有机结合可以获得更精确、更及时的碳监测效果,将实时统计回来的数据以月、季度、年三个维度统计,得出当前区域每月、每季度、每年的碳排放情况,有助于我们对进一步碳排放的计划予以数据支持;
6.3、违法碳排放事件统计
统计全年,每月,每季度,企业违法排放的事件总数量,对碳排放违法次数多的企业,予以重点关注,标识当前企业,有利于长期监管,直至改正为止; 6.4、企业违法排放量统计
统计全年,每月,每季度,各企业违法碳排放总量,对违法碳排放企业可以进行有效的监管,同时可以利用大数据为基础予以违法企业针对性的处理;
6.5、重点企业全年排放量统计
统计重点碳排放大户企业全年碳排放总量,针对企业的不同特性,每年给予相应的碳排放标准,使企业可以合理的根据碳排放标准进行实施,
6.6、企业碳排放预警统计
企业根据排放情况可以自行计算,得出应该获得的配额数量,假设一个区域面某个企业在某一天,某一个时段,碳排放异常,系统就会产生告警统计企业碳排放超量预警次数,根据预警次数,结合该企业碳排放总量,予以实施监管;
6.7、区域碳排放统计
根据不同的工种碳排放管理员、碳排放监测员、碳排放核算员、碳排放核查员、碳排放交易员、碳排放咨询员等汇总到系统,系统统计当前区域碳排放总量,根据年、季度、月三个维度监测区域内企业的碳排放量,对区域内企业实施监管;
6.8、生成碳排放月报、季报、年报
通过碳排放全年总量统计、碳排放实时监测数据统计、违法碳排放事件统计、企业违规排放量统计、重点企业全年排放量统计、企业碳排放预警统计、区域碳排放统计生成碳排放月报、季报、年报,将对区域的碳排放、碳减排进行实时“全景画像”,助推区域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为区域能源资源优势;
7、数据收集及处理系统
7.1、自有设备数据采集
对于需要使用我方系统所提供的监测设备的企业,我们有通用的采集方式和接口,对安装该设备的企业进行碳排放数据采集,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移植和可复用性,便于监测设备推广和复用,保证数据格式的统一,利于后期对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
7.2、统一碳排放服务接口
针对各个耗能企业已有的数据监控系统,避免进行二次开发和重复建设,有必须要对这些已有系统产生的大量排放数据进行收集和汇总,该系统提供了统一的数据接口,为那些具有一定软件开发能力的企业提供上报监控设备数据的接口,该接口以网络传输通用Json格式数据为主,辅以XML等数据格式,以满足各个企业不同的数据格式,企业可以通过这些接口上报系统数据,实现对碳排放数据的初步采集;
7.3、三方碳排放数据抽取
对于那些没有软件开发能力的企业,我们可以为其开发专用的数据收集接口,从其监控设备或企业监控数据库中抽取排放数据,利用专业的ETL数据处理工具,对这些收集上来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完成对企业排放数据的收集,由于这些数据难以利用,难以复用、难以产生价值,该平台通过这些处理手段将数据汇聚使得各种异构网络、异构数据源的数据,方便统一采集到数据中台进行集中存储,为后续的加工建模做准备;
7.4、碳排放平台数据爬取
由于部分碳排放数据并非是由安装在企业的监测设备提供,部分国家或地区的碳排放监测平台上也会提供排放数据,所以需要我们针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与爬取,该系统可对这些数据进行智能获取和过滤,并按照统一标准格式进行收集,纳入平台的数据监控体系中,并且可以利用各种平台收集到的数据丰富数据维度,实现多角度,多方位的数据整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碳排放监控;
7.5、多来源数据融合
从各个系统和渠道采集来的数据必然是多种格式并存的,需要对这些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另外,采集来的数据可能含有部分噪声数据和无效数据,也需要对其进行二次处理,例如通过纠正错误、删除重复项、统一规格、修正逻辑、转换构造、数据压缩、补足残缺空值、丢弃数据变量等方法实现数据清理,保证最后呈现的数据是可靠并易于理解的,方便决策人员根据数据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对应的措施。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发明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5)

1.一种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分布式异构多模态大数据的存储、计算、分析关键技术研发与试验平台建设;
S2:支撑智慧能源管控与碳市场监管的数据归集与数据分析关键技术研发;
S3:多源异构碳排与能耗大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可视化方法;
S4:采用微服务框架,通过DDD领域驱动设计,降低服务间的耦合,通过熔断器与客户端负载均衡,达到高可用的目标;
S5:采用集群实现服务端负载均衡,处理应用服务的请求并发压力,达到高并发的目标;
S6:采用分库分表、读写分离、冷热数据隔离、数据冗余等手段,分散数据库存储压力,提升数据库响应速度,达到实时性强的目标;
S7:采用文档型NoSQL数据库以及Redis等缓存型NoSQL数据库,解决数据库性能压力,提升数据库查询速度;
S8:采用RabbitMQ消息队列中间件,分散数据库瞬时请求,解决数据库在高并发下的处理压力;
S9:采用ETL工具,针对于三方数据,通过抽取、清洗、转换等手段,整合汇集到本平台;
S10:采用文件切割、文件分片和断点续传,处理文件服务器的下载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采用的微服务框架为SpringCloud微服务框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得到集群为Nginx集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中的文档型NoSQL数据库为Elasticsearch或者MongoDB文档型NoSQL数据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9中的ETL工具为Kettle的ETL工具。
CN202111384247.4A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法 Pending CN1141868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4247.4A CN114186801A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4247.4A CN114186801A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6801A true CN114186801A (zh) 2022-03-15

Family

ID=80602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84247.4A Pending CN114186801A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8680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15709B (zh) 一种服务快速响应中心支撑系统及方法
CN108510248B (zh) 一种全面监控的建设项目环境审批系统
WO2021232588A1 (zh)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52601A (zh) 一种用于环境监察执法决策的大数据应用方法及系统
CN110069479B (zh) 一种公安大数据治理方法
CN105447681B (zh) 一种理化检测控制与信息管理系统
CN108154347A (zh) 一种危险废物运营管理系统
CN113822547B (zh) 一种精细化需求侧管理综合信息平台系统及管理方法
CN113379227A (zh) 产业园区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51553A (zh) 一种城市大气污染预警监管和决策分析的方法
CN111650901A (zh) 一种水泥生产线用智能无人值守工厂系统
CN111598411A (zh) 变电站作业现场智能化安全管控系统
CN103761598A (zh) 一种企业信息集中采集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9460938A (zh) 一种城市智能中心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11950895A (zh)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全阶段设计和评价系统
CN111369415A (zh) 基于智慧环保型的园区区块链控制系统
CN110555676A (zh) 一种动态监管平台系统实现方法
CN103077437A (zh)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的系统
CN116957341A (zh) 基于钢厂的安全风险智能管控系统
CN110555675A (zh) 一种实时在线监管的实现方法
CN114186765A (zh) 生活垃圾末端处置监管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服务端
CN114186801A (zh) 一种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法
CN116894648A (zh) 一种政府工程数字化项目管理系统
CN116503021A (zh) 一种电力基层单位现场抢修数字化工具系统及方法
CN116186387A (zh) 一种基于产品数据源的物料标识解析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