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方便压路面防滑纹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防滑纹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可方便压路面防滑纹设备。
背景技术
路面是指用各种筑路材料铺筑在道路,基本上直接承受车辆荷载的层状构造物,质量良好的路面应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其表面应达到平整、密实和抗滑的要求。
目前,人们在对路面进行压防滑纹时,通常是人工用工具将路面进行压防滑纹,这样的方式导致对路面压痕不均匀,人工操作费时费力。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不需要人工手动对路面防滑纹且省时省力的可方便压路面防滑纹设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人工用工具将路面进行压防滑纹,容易导致对路面压痕不均匀,人工操作费时费力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需要人工手动对路面防滑纹且省时省力的可方便压路面防滑纹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方便压路面防滑纹设备,包括有车轮、第一连接杆、连接套、第一连接板、移动组件和上升组件,第一连接板设有两块,两块第一连接板呈对称设置,两块第一连接板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套,一侧的两个连接套与一侧的两个连接套之间均转动式地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均连接有车轮,第一连接板上连接有移动组件,第一连接板和移动组件之间连接有上升组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移动组件包括有支撑弹簧、第一连接块、压缩弹簧、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杆、辊筒、第三连接块、保护壳、电机、定滑轮和钢丝绳,第一连接板顶部一侧连接有支撑弹簧,两侧的支撑弹簧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的一侧面均开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二连接块,第一滑槽内侧与第二连接块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第二连接块一侧转动式地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上连接有辊筒,第一连接块一侧连接有第三连接块,第三连接块一侧连接有保护壳,保护壳内部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与第二连接杆一侧均连接有定滑轮,两个定滑轮之间连接有钢丝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升组件包括有第二连接板、连接圆盘、连接条、顶块、保护块和第一普通弹簧,两侧的第一连接板一侧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上开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滑动式地连接有保护块,保护块的顶部滑动式地连接有顶块,顶块的两侧均连接有连接条,两根连接条之间连接有连接圆盘,第二连接杆一侧与连接圆盘转动式连接,顶块与保护块之间连接有第一普通弹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旋转组件,旋转组件包括有转轴、单向离合器和锥齿轮组,一侧左部的车轮一侧连接有转轴,转轴前部连接有单向离合器,电机的输出轴上与单向离合器之间连接有锥齿轮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卡位组件,卡位组件包括有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拨动杆、缸体、第一活塞杆、导向架、第二活塞杆、拉簧和楔形块,第一连接板的一侧滑动式地连接有第一支撑架,两侧的第一支撑架一侧之间连接有拨动杆,第二连接板的底部滑动式地连接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一侧连接有缸体,缸体的下部一侧滑动式地连接有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杆的一侧与拨动杆滑动式相连接,一侧的第一连接杆上滑动式地连接有导向架,导向架上滑动式地连接有第二活塞杆,第二活塞杆一侧与缸体的上部一端滑动式连接,第二活塞杆与第一活塞杆之间的缸体内设有液体,导向架与一侧的连接套之间连接有拉簧,第二活塞杆的一侧连接有楔形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缸体的形状呈侧U字形状。
有益效果:1、本发明通过移动组件可以自动对地面进行压滑纹,不需要人工手动操作,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通过旋转组件能够带动本设备移动,不需要人工推动本设备,使操作人员更加省力,进一步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移动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上升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旋转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卡位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中标记为:1-车轮,2-第一连接杆,3-连接套,4-第一连接板,5-移动组件,51-支撑弹簧,52-第一连接块,53-第一滑槽,54-压缩弹簧,55-第二连接块,56-第二连接杆,57-辊筒,58-第三连接块,59-保护壳,510-电机,511-定滑轮,512-钢丝绳,6-上升组件,61-第二连接板,62-连接圆盘,63-连接条,64-顶块,65-第二滑槽,66-保护块,67-第一普通弹簧,7-旋转组件,71-转轴,72-单向离合器,73-锥齿轮组,8-卡位组件,81-第一支撑架,82-第二支撑架,83-拨动杆,84-缸体,85-第一活塞杆,86-导向架,87-第二活塞杆,88-拉簧,89-楔形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应用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可方便压路面防滑纹设备,如图1-5所示,包括有车轮1、第一连接杆2、连接套3、第一连接板4、移动组件5和上升组件6,第一连接板4设有两块,两块第一连接板4呈前后对称设置,两块第一连接板4的左右两端均连接有连接套3,左侧的两个连接套3与右侧的两个连接套3之间均转动式地连接有第一连接杆2,第一连接杆2的前后两端均连接有车轮1,第一连接板4上连接有移动组件5,第一连接板4和移动组件5之间连接有上升组件6。
移动组件5包括有支撑弹簧51、第一连接块52、压缩弹簧54、第二连接块55、第二连接杆56、辊筒57、第三连接块58、保护壳59、电机510、定滑轮511和钢丝绳512,第一连接板4顶部左侧连接有支撑弹簧51,两侧的支撑弹簧51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块52,第一连接块52的右侧面均开有第一滑槽53,第一滑槽53内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二连接块55,第一滑槽53内侧与第二连接块55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54,第二连接块55右部转动式地连接有第二连接杆56,第二连接杆56上连接有辊筒57,第一连接块52左部前侧连接有第三连接块58,第三连接块58前部连接有保护壳59,保护壳59内部安装有电机510,电机510的输出轴上与第二连接杆56左部均连接有定滑轮511,两个定滑轮511之间连接有钢丝绳512。
上升组件6包括有第二连接板61、连接圆盘62、连接条63、顶块64、保护块66和第一普通弹簧67,两侧的第一连接板4右端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板61,第二连接板61上开有第二滑槽65,第二滑槽65内滑动式地连接有保护块66,保护块66的顶部滑动式地连接有顶块64,顶块64的左端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连接条63,两根连接条63之间连接有连接圆盘62,第二连接杆56右端与连接圆盘62转动式连接,顶块64与保护块66之间连接有第一普通弹簧67。
当需要对路面压印防滑纹时,首先人工启动电机510,电机510转动带动输出轴上的定滑轮511转动,定滑轮511转动将钢丝绳512收卷,钢丝绳512拉动第二连接杆56和第二连接块55向前移动,辊筒57在地面上滚动进行压印防滑纹,当辊筒57移动至最前侧时,关闭电机510,人工向上拨动顶块64,连接圆盘62和连接条63向上移动,第一普通弹簧67拉伸,如此即可将辊筒57向上抬离地面,再启动电机510带动输出轴上的定滑轮511反向转动,钢丝绳512放出,在压缩弹簧54的作用下带动第二连接块55向后复位,如此辊筒57不会再次将地面进行压印防滑纹,当辊筒57复位后,松开顶块64,在第一普通弹簧67的作用下带动顶块64、连接圆盘62和连接条63复位,辊筒57向下复位与地面接触。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4-图5所示,还包括有旋转组件7,旋转组件7包括有转轴71、单向离合器72和锥齿轮组73,前侧左部的车轮1前端连接有转轴71,转轴71前部连接有单向离合器72,电机510的输出轴上与单向离合器72之间连接有锥齿轮组73。
当电机510正向转动时通过锥齿轮组73和单向离合器72带动转轴71转动,转轴71转动带动左前方的车轮1转动,通过左侧第一连接杆2的作用下带动左后方的车轮1转动,如此左侧的两个车轮1同时转动能够带动本设备向左移动,不需要人工推动本设备移动,使操作人员更加省力,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当电机510反向转动将钢丝绳512放出时,在单向离合器72的作用下转轴71不会转动,车轮1也不会转动。
还包括有卡位组件8,卡位组件8包括有第一支撑架81、第二支撑架82、拨动杆83、缸体84、第一活塞杆85、导向架86、第二活塞杆87、拉簧88和楔形块89,第一连接板4的右侧滑动式地连接有第一支撑架81,两侧的第一支撑架81右端之间连接有拨动杆83,第二连接板61的底部滑动式地连接有第二支撑架82,第二支撑架82右端连接有缸体84,缸体84的下部左端滑动式地连接有第一活塞杆85,第一活塞杆85的左端与拨动杆83滑动式相连接,右侧的第一连接杆2上滑动式地连接有导向架86,导向架86上滑动式地连接有第二活塞杆87,第二活塞杆87右端与缸体84的上部左端滑动式连接,第二活塞杆87与第一活塞杆85之间的缸体84内设有液体,导向架86与前侧的连接套3之间连接有拉簧88,第二活塞杆87的左端连接有楔形块89。
当辊筒57移动至最前侧且位于楔形块89的前方时,人工推动拨动杆83向右移动,第一活塞杆85随之向右移动,通过缸体84内的液体推动第二活塞杆87向左移动,楔形块89随之向左移动,当电机510反向转动将钢丝绳512放出时,在压缩弹簧54的作用下带动第二连接块55和第二连接杆56向后复位,顶块64也随之向后移动,顶块64沿着楔形块89的斜面向上滑动,第一普通弹簧67拉伸,辊筒57与地面脱离接触,当顶块64继续向后移动时带动楔形块89向后移动,拉簧88拉伸,第二活塞杆87、第一活塞杆85、缸体84和第二支撑架82向后移动,当顶块64移动至最后侧时,关闭电机510,人工拨动人工推动拨动杆83向左移动,第一活塞杆85随之向左移动,缸体84内由于大气压的原因带动第二活塞杆87向右移动,楔形块89随之向右移动与顶块64脱离,在拉簧88的作用下带动楔形块89、第二活塞杆87、第一活塞杆85、缸体84和第二支撑架82向前移动并复位。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