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9747B - 一种车辆乘员约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乘员约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79747B
CN114179747B CN202111655194.5A CN202111655194A CN114179747B CN 114179747 B CN114179747 B CN 114179747B CN 202111655194 A CN202111655194 A CN 202111655194A CN 114179747 B CN114179747 B CN 1141797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retractor
seat
controller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5519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79747A (zh
Inventor
尉国防
倪健
张洋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Junsheng Automobile Safety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Junsheng Automobile Safety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Junsheng Automobile Safety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Junsheng Automobile Safety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5519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797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79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97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797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97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343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electrically actuated lock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26Anchoring devices secured to the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022/3402Retractor casing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乘员约束装置,包括座椅安全带装置,被配置为通过织带对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坐者进行约束,所述织带的一端卷绕于固定在所述座椅靠背上的卷收器,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车辆用座椅和车身中的任一方,所述卷收器包括电子锁止单元、角度感应模块和控制器,所述角度感应模块能够感测所述卷收器的倾斜角度,并将感测数据传递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判定所述卷收器的倾斜角度变化达到阈值时,驱动所述电子锁止单元锁止织带。本发明的车辆乘员约束装置适用于当安全带设置在座椅上时车辆座椅调节时的锁止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乘员约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乘员约束装置,特别是适用零重力座椅的车辆乘员约束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安全带装置一般安装在车身上,但是当座椅调节幅度较大时,则需要将安全带安装在座椅上,此时就产生了织带能否正常拉出的问题。
例如,在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 102991452 B中记载的安全带装置,通过增加固定在靠背转轴处的传递装置,随着靠背角度的调节对卷收器内部车辆感应装置的安装角度进行补偿,保证安全带的织带可以正常拉出。其不足在于,只能对部分车辆感应装置的安装角度进行补偿,因此其适用性有一定限制。
基于以上,本申请提供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获得一种保证安全带的织带可以正常拉出的且适用性广的车辆乘员约束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乘员约束装置,包括座椅安全带装置,被配置为通过织带对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坐者进行约束,所述织带的一端卷绕于固定在所述座椅靠背上的卷收器,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车辆用座椅和车身中的任一方,
所述卷收器包括电子锁止单元、角度感应模块和控制器,所述角度感应模块能够感测所述卷收器的倾斜角度,并将感测数据传递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判定所述卷收器的倾斜角度变化达到阈值时,驱动所述电子锁止单元锁止所述织带,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倾斜角度是所述卷收器整体所在平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控制器标定所述卷收器初始角度,所述初始角度是所述座椅靠背所在平面与所述车辆所在平面的垂直方向的夹角;
所述卷收器的倾斜角度变化是相对所述初始角度的变化。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座椅包括可调靠背、可调座框和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分别获取所述可调靠背的转动角度和所述可调座框的转动角度,并将获取数据传递给所述卷收器的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可调靠背和所述可调座框的转动角度标定所述卷收器的所述初始角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初始角度的变化调整所述阈值的大小,所述初始角度越大,则调整所述阈值越小。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初始角度大于30°时才能调整所述阈值大小。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可调靠背和/或所述可调座框的转动角度调整所述阈值的大小,转动相同角度所述可调座框调整的阈值相比所述可调靠背调整的阈值更小。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控制器包括PCB板,所述PCB板固定在所述卷收器罩壳上,通过接插件与车辆ECU通讯连接,所述电子锁止单元包括马达总成,通过接插件固定在所述PCB板上,所述角度感应模块设置在所述PCB板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马达总成包括马达、马达齿轮、马达输出轴和离合弹簧,
所述马达齿轮和所述马达输出轴固定连接;
所述离合弹簧一端固定在所述马达齿轮上,另一端向外延伸;所述马达旋转带动所述离合弹簧的所述另一端旋转,可推动所述卷收器的离合棘爪向锁止卷轴的位置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离合棘爪通过旋转轴可转动地固定在卷收器支架上,所述离合弹簧的另一端推动所述离合棘爪向锁止卷轴的位置转动,所述支架上还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始终使所述离合棘爪向远离锁止卷轴的位置转动。
本发明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可以对车辆感应装置的安装角度进行补偿,且适用性广泛。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座椅的安全带集成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卷收器的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座框调节角度不同的情况;
图4为图3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座框调角角度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座框和靠背角度调节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电子锁止单元的不同观察角度的安装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锁止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的电子锁止单元的马达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的支架总成中的离合棘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9的支架总成中的离合棘爪的限位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安全带锁止和解锁流程图。
附图标号说明如下:
1-座椅安全带装置;2-织带;3-靠背;31-靠背调角器;4-座椅;41-座框;42-座框调角器;43-座框后横管;5-卷收器;51-罩壳;100-电子锁止单元;101-PCB板;102-PCB支撑面;103-PCB螺钉安装孔;104-马达总成;105-马达;106-马达装配槽;107-马达螺钉安装孔;108-离合弹簧;109-马达齿轮;110-马达插接件;200-角度传感器;201-靠背角度传感器;202-座框角度传感器;203-车辆加速度传感器;301-接插件;302-接插件端子;401-支架;402-离合棘爪;403-离合棘爪旋转轴;404-离合棘爪限位角;405-离合棘爪限位结构;406-复位弹簧;407-复位弹簧安装螺钉;408-复位弹簧安装孔;409-离合弹簧接触结构;410-离合弹簧限位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发明中所述的“或”,包含了“和”的关系。所述“和”相当于布尔逻辑运算符“AND”,所述“或”相当于布尔逻辑运算符“OR”,而“AND”是“OR”的子集。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发明的术语“相连”、“连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介媒介间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附图中的元件的厚度可以为了清楚性起见而被夸张。另外可以理解到,如果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个元件上、与另一个元件耦合或者与另一个元件连接,那么所述一个元件可以直接地在所述另一个元件上形成、与之耦合或者与之连接,或者在它们之间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介于中间的元件。相反,如果在此使用表述“直接在......上”、“直接与......耦合”和“直接与......连接”,那么表示没有介于中间的元件。用来说明元件之间的关系的其他词语应该被类似地解释,例如“在......之间”和“直接在......之间”、“附着”和“直接附着”、“相邻”和“直接相邻”等等。
在此术语例如“顶”、“底”、“上方”、“下方”、“上面”、“下面”等等用来描述如在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层或区域相对于另一个元件、层或区域的关系。可以理解到,除了在附图中描述的取向之外,这些术语应该也包含装置的其他取向。
基于本申请,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一个方面可与任何其它方面独立地实施,且可以各种方式组合这些方面中的两者或两者以上。举例来说,可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和方面来实施设备及/或实践方法。另外,可使用除了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或多者之外的其它结构及/或功能性实施此设备及/或实践此方法。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申请的基本构想,图式中仅显示与本申请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另外,在以下描述中,提供具体细节是为了便于透彻理解实例。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所述方面。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描述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使用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座椅的安全带集成示意图。由图1参见本发明的车辆乘员约束装置,包括座椅安全带装置1(图中为安全带的锁扣部位),被配置为通过织带2对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坐者进行约束,所述织带2的一端卷绕于固定在座椅靠背3上的卷收器5,另一端固定于车辆用座椅4和车身中的任一方。
所述卷收器5包括电子锁止单元100(详见图6和图7及其相关说明)、角度感应模块和控制器,所述角度感应模块能够感测所述卷收器5的倾斜角度,并将感测数据传递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判定所述卷收器5的倾斜角度变化达到阈值时,驱动所述电子锁止单元100锁止所述织带2,所述倾斜角度是所述卷收器5整体所在平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控制器标定所述卷收器5初始角度,所述初始角度是所述座椅靠背3所在平面与所述车辆所在平面的垂直方向的夹角;所述卷收器5的倾斜角度变化是相对所述初始角度的变化。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座椅4包括可调靠背3、可调座框41和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分别获取所述可调靠背3的转动角度和所述可调座框41的转动角度,并将获取数据传递给所述卷收器5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可调靠背3和所述可调座框41的转动角度标定所述卷收器5的所述初始角度。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包括靠背角度传感器201和座框角度传感器202。所述靠背角度传感器201获取可调靠背3的转动角度;所述座框角度传感器202获取所述可调座框41的转动角度。
更优选地,所述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是邻近调角器的位置。例如,靠背调角器31和座框调角器41上分别设有靠背角度传感器201和座框角度传感器202,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座椅4为零重力座椅。零重力座椅包括可调座框41和可调靠背3,可调座框41绕轴(座框后横管43)旋转时带动座框41和靠背3同步转动,可调靠背3绕轴旋转时仅带动靠背3转动,靠背调角器31和座框调角器41上分别设有靠背角度传感器201和座框角度传感器202,通过线束将角度转动信号传递给上述卷收器5的控制器中。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特别适用于零重力座椅。如图1所示,为满足汽车乘员的乘坐舒适性,汽车座椅设计人员设计了零重力座椅,即座椅骨架部分使用多连杆可调节设计(如图1所示,可通过靠背3和座框41调节角度)。零重力座椅的靠背3可以单独调节,也可以选择座框41和靠背3同步调节,对乘员的身体各部位进行充分且适当的支撑,使乘员身体处于高度放松的状态。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的发明构思是基于以下技术问题的提出:因为零重力座椅的调节幅度较大,所以安全带必须安装在座椅上,而不能像传统座椅一样安装在车身上。若不对初始角度和/或锁止角度实时调整,将会导致安全带无法正常工作,如靠背向后调节20度以上时,安全带已经锁止,显然会影响乘客的使用感受。为此本发明采用配置特定电子ECU的电子锁止卷收器单元,对卷收器5的角度进行补偿。更特别地,所述ECU总成设置预设的角度补偿策略,克服了安全带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且相比较于目前市场上使用钢球惯性感应更加灵敏,反应速度更快,可以有效地提高乘员约束性能。
现有技术中,安全带也有安装在座椅上的实施例。在授权公告号CN 102991452 B中记载的安全带装置,通过增加固定在靠背转轴处的传递装置,随着靠背角度的调节对卷收器内部车辆感应装置的安装角度进行补偿,保证安全带的织带可以正常拉出。所述专利文献CN 102991452 B的不足在于:因为零重力座椅可以实现座框和靠背同步调节,此时靠背和座框不会发生相对转动,其记载的安全带装置在此时无法对车辆感应装置的角度进行补偿,卷收器车感装置将锁止转轴,导致织带无法拉出,故现有方案暂不能满足零重力座椅的工况需求。
有利的是,相对现有技术而言,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靠背角度传感器201和座框角度传感器202,通过线束将角度转动信号传递给上述卷收器5的控制器中,从而对角度转动进行补偿。同时,因为本发明使用传感器感应信号,相比较于目前市场上使用钢球惯性感应更加灵敏,反应速度更快,可以有效地提高乘员约束性能。
应当理解,本发明也适用于其他非零重力座椅的场景。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卷收器的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的示意图。
如前所述的,零重力座椅的靠背角度调节范围较大,若不对初始角度和/或锁止角度实时调整,将会导致安全带无法正常工作,如靠背向后调节20度以上时,安全带已经锁止,显然会影响乘客的使用感受。
通常,安全带卷收器5出厂设定会安装角度,并组装在座椅靠背3上;为满足GB14166对车感加速度0.45g锁止和倾斜角度12~27°锁止,安全带ECU可以设定合格范围内的一个任意值作为锁止要求(比如车辆加速度0.4g,卷收器/车辆倾斜角度±20°),锁止更加精确,设定值可以为标准合格范围内的任意值。
故本实施方式的调整策略为:随着零重力座椅靠背3或座框41的角度调节,安全带的控制器会刷新当前靠背角度为初始角度和/或倾斜锁止角度,使安全带可以正常工作。具体的,所述卷收器控制器设定一个初始角度,当车辆满足加速度大于0.4g和/或车辆倾斜相比所述初始角度变化20°以上时,锁止卷收器。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座框调节角度不同的情况。
图4为图3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座框调角角度示意图。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初始角度的变化调整所述阈值的大小,所述初始角度越大,则调整所述阈值越小。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初始角度大于30°时才能调整所述阈值大小。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可调靠背3和/或所述可调座框41的转动角度调整所述阈值的大小,转动相同角度所述可调座框41调整的阈值相比所述可调靠背3调整的阈值更小。
有利的,上述的由所述控制器设置预设的角度补偿策略,克服了安全带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且相比较于目前市场上使用钢球惯性感应更加灵敏,反应速度更快,可以有效地提高乘员约束性能。
具体而言,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的预设的角度补偿策略中,所述控制器采用所述靠背角度和所述座框角度的总和X作为所述初始角度的判断依据,其中所述X=X2+X1。也即,同时对所述靠背和所述座框的角度进行补偿。应当理解,若座框不转动或转动幅度较小,则可以仅对靠背的角度信息进行补偿。
更具体而言,所述锁止条件中,将所述刷新的靠背角度和/或所述座框角度设置为初始角度和/或倾斜锁止角度。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当卷收器安装角度随座椅的座框和/或靠背转动逐渐增大,卷收器控制器实时刷新安装角度,且设置安装角度大的锁止条件相比安装角度小的锁止条件要更敏感。(例如,锁止加速度同,优选大于30°时敏感,小于30°时相等;更具体的,所述X的设定数值为30±2°。)
具体的,所述角度补偿策略按照如下方式运作:
如图3和图4所示,卷收器在座椅上相对竖直线的角度,即安装角度为X,加速度0.4g/倾斜角度20°时锁止,靠背相对座框垂直线向后的角度为X1,座框相对水平线角度为X2。当靠背和/或座框转动时,靠背角度传感器和/或座框角度传感器会发送角度变化信号至卷收器ECU,ECU会实时更新卷收器的安装角度X=X2+X1,同时在此基础上继续满足加速度0.4g/锁止角度20°时锁止。必要地,当X2+X1的角度逐渐增大,如大于30°时,如果还继续满足原有的锁止条件,则会使乘客保持在最大49°坐姿姿势而不锁止,较大倾角可能是乘客处于头低脚高的“倒立”姿势,会让人产生可能滑出的不适感,且此时如遇突发情况,急易导致卷收器锁止失效。故除刷新安装角度外,同时设置随着安装角度的增大,锁止条件越敏感,如锁止加速度从0.4g调整到0.35g,锁止角度从20°调整至18°,达到更有效的保护乘员安全的作用(ECU逻辑设定的具体锁止参数可以根据需求任意变更)。
更佳地,X1+X2=X1’+X2’,且X2’>X2时,锁止条件更敏感,如锁止加速度从0.4g调整到0.32g,锁止角度从20°调整至16°。这是因为即使安装角度变化一致,但座框角度调节更大的,腿部抬起的更高,由于人的大部分重力集中在上半身,此时安全带装置的失效风险相对较大,故设置了更加敏感的锁止条件。
本发明中,所述“敏感”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具体地例如,将锁止加速度调小或是锁止角度调小,从而达到更有效的保护乘员安全的作用。更具体例如,锁止加速度从0.4±0.01g调整到0.35±0.01g,锁止角度从20±0.05°调整至18±0.05°。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座框和靠背角度调节流程图。
通过所述流程,实现了以下技术方案:安全带装置选用电子锁止式卷收器5,同时在零重力座椅靠背调角器31上设有靠背角度传感器201,座框调角器42上设有座框角度传感器202,通过线束连接至电子锁止式安全带传递信号和通电;电子锁止式卷收器通过自带的ECU感应靠背角度传感器201和座框角度传感器42信号,随着两者角度的调节对卷收器内部车辆加速度传感器203的安装角度进行补偿,保证织带可以正常拉出和紧急锁止。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电子锁止单元的不同观察角度的安装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锁止单元10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和图7所示,对本实施例的安装在座椅靠背3的电子锁止式卷收器5进行详述。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控制器包括PCB板101,所述PCB板101固定在所述卷收器5的罩壳51上,通过接插件301与车辆ECU通讯连接,所述电子锁止单元100包括马达总成104,通过接插件301固定在所述PCB板101上,所述角度感应模块设置在所述PCB板101上。
所述的接插件301是PCB板101与车辆其他部分通讯连接和/或电连接的部件,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卷收器5的控制器包含PCB板101,集成有电子锁止单元100、车辆加速度传感器203、车辆角度传感器200和马达105,电子锁止单元100检测到加速度或车辆倾角满足锁止条件时,驱动马达105旋转,继而带动锁止结构执行锁止操作。加速度传感器203和角度传感器200还可装在车身结构上,但须与ECU电连接。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卷收器是这样安装的:
卷收器的罩壳51上设有电子锁止单元100,包括PCB板101和设置在PCB板101上的加速度传感器203,角度传感器200和马达总成104。电子锁止单元100整体上装在罩壳51下方区域,其中PCB板101通过螺钉固定在罩壳51上,罩壳51上设有相应的PCB支撑面102、PCB螺钉安装孔103、马达装配槽106和马达螺钉安装孔107等结构,使电子锁止单元100安装稳固。PCB板101上设有接插件301,与整车控制系统电连接。
图8示出了图7的电子锁止单元的马达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马达总成104包括马达105、马达齿轮109、马达输出轴和离合弹簧108,所述马达齿轮109和所述马达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离合弹簧108一端固定在所述马达齿轮109上,另一端向外延伸;所述马达旋转带动所述离合弹簧108的所述另一端旋转,可推动所述卷收器5的离合棘爪402向锁止卷轴的位置移动。
更具体地,所述马达105通过马达接插件端子110插接在PCB板101上。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的支架总成的离合棘爪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9的支架总成中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离合棘爪402通过旋转轴可转动地固定在卷收器5的支架401上,所述离合弹簧108的另一端推动所述离合棘爪402向锁止卷轴的位置转动,所述支架401上还设有复位弹簧406,所述复位弹簧406始终使所述离合棘爪402向远离锁止卷轴的位置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支架401上还设有限位机构405,限定所述离合棘爪402的转动行程。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9-11所示,卷收器5上设有支架总成,包括支架401、离合棘爪402、离合棘爪旋转轴403、复位弹簧406和复位弹簧安装螺钉407;离合棘爪402通过旋转轴403可转动地固定在支架401上,可在释放位置和锁止位置间转动,锁止位置时,离合棘爪402与卷带筒的锁止齿盘外圈啮合。复位弹簧406一端通过安装螺钉固定在支架401上,另一端连接离合棘爪402,且始终拉动离合棘爪402向释放位置方向转动。马达总成104的离合弹簧108的另一端与所述离合棘爪402抵接,马达105转动带动离合弹簧108旋转,进一步驱动离合棘爪402向锁止位置方向转动。在安全带1满足锁止条件时,马达105驱动离合机构锁止安全带1。
更具体的,支架401上设有离合棘爪限位结构405、离合弹簧限位结构410;离合棘爪402上设有离合棘爪限位角404、离合弹簧接触结构409和复位弹簧安装孔408;离合棘爪限位角404与离合棘爪限位结构405共同限定了离合棘爪402的可转动角度,离合弹簧限位结构405与离合弹簧接触结构409共同限定了离合弹簧108另一端的可转动角度,当离合弹簧108转动到最大角度后,离合弹簧108解离且始终作用离合弹簧限位结构405或离合弹簧接触结构409,此时马达齿轮109空转。
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安全带锁止和解锁流程图。
结合流程图和具体结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按照如下方式运作:
零重力座椅靠背角度调节时,座椅靠背3通过靠背调角器31调整角度,安全带2随靠背3一起转动。靠背角度传感器201把靠背3转动的角度实时传递给安全带电子锁止单元100,电子锁止单元100根据角度传感器信号刷新当前靠背所在位置为安全带初始安装角度,保证织带2可以正常拉出。靠背角度变化后如触发锁止条件,安全带锁止方式与初始状态一致。
零重力座椅座框角度调节时,座椅座框41通过座框调角器42调整角度时,座框41和靠背3会同步绕座框后横管43转动,安全带1会随靠背3一起转动。座框角度传感器202把座框41转动的角度实时传递给安全带ECU,ECU根据角度传感器信号刷新当前所在位置为安全带初始安装角度,保证织带2可以正常拉出。座框41带动靠背角度变化后如触发锁止条件,安全带锁止方式与初始状态一致。
安全带1正常使用时,马达105不通电,离合棘爪402在复位弹簧406的拉力下与锁止齿盘脱离,织带2可以正常拉出。
当卷收器电子锁止单元中车辆加速度传感器203或角度传感器200感应到触发锁止条件时,马达105通电正向转动,马达齿轮109带动离合弹簧108转动,离合弹簧108推动离合棘爪402转动,离合棘爪402与锁止齿盘啮合,锁止齿盘被固定无法转动,因织带2上有拉出方向的力,锁止棘爪与支架齿啮合,织带2无法拉出。此时,如马达处于运行过程中则输出马达停止状态,使得马达停止运行。
当锁止需要解除时,马达105通电反向转动,马达齿轮109带动离合弹簧108转动,离合棘爪402在复位弹簧406的拉力作用下回转,转至支架上离合棘爪限位结构处停止,离合弹簧108在马达齿轮109带动下转至支架401上离合弹簧限位结构处410停止,织带2可以正常拉出,马达齿轮109空转设定圈数后,马达105断电停止转动。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车辆乘员约束装置,包括座椅安全带装置,被配置为通过织带对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坐者进行约束,所述织带的一端卷绕于固定在所述座椅靠背上的卷收器,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车辆用座椅和车身中的任一方,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收器包括电子锁止单元、角度感应模块和控制器,所述角度感应模块能够感测所述卷收器的倾斜角度,并将感测数据传递至所述控制器,所述倾斜角度是所述卷收器整体所在平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判定所述卷收器的倾斜角度变化达到阈值时,驱动所述电子锁止单元锁止所述织带;
所述控制器标定所述卷收器初始角度,所述初始角度是所述座椅靠背所在平面与所述车辆所在平面的垂直方向的夹角;
所述卷收器的倾斜角度变化是相对所述初始角度的变化;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初始角度的变化调整所述阈值的大小,所述初始角度越大,则调整所述阈值越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包括可调靠背、可调座框和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分别获取所述可调靠背的转动角度和所述可调座框的转动角度,并将获取数据传递给所述卷收器的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可调靠背和所述可调座框的转动角度标定所述卷收器的所述初始角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角度大于30°时才能调整所述阈值大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可调靠背和所述可调座框的转动角度调整所述阈值的大小,转动相同角度所述可调座框调整的阈值相比所述可调靠背调整的阈值更小。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PCB板,所述PCB板固定在所述卷收器罩壳上,通过接插件与车辆ECU通讯连接,所述电子锁止单元包括马达总成,通过接插件固定在所述PCB板上,所述角度感应模块设置在所述PCB板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总成包括马达、马达齿轮、马达输出轴和离合弹簧,
所述马达齿轮和所述马达输出轴固定连接;
所述离合弹簧一端固定在所述马达齿轮上,另一端向外延伸;所述马达旋转带动所述离合弹簧的所述另一端旋转,可推动所述卷收器的离合棘爪向锁止卷轴的位置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棘爪通过旋转轴可转动地固定在卷收器支架上,所述离合弹簧的另一端推动所述离合棘爪向锁止卷轴的位置转动,所述支架上还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始终使所述离合棘爪向远离锁止卷轴的位置转动。
CN202111655194.5A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车辆乘员约束装置 Active CN1141797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5194.5A CN114179747B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车辆乘员约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5194.5A CN114179747B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车辆乘员约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9747A CN114179747A (zh) 2022-03-15
CN114179747B true CN114179747B (zh) 2022-09-09

Family

ID=80606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55194.5A Active CN114179747B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车辆乘员约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79747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63172A (ja) * 1999-12-08 2001-06-19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補助装置
CN102083653A (zh) * 2008-06-09 2011-06-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乘员保护装置
JP2011201422A (ja) * 2010-03-25 2011-10-13 Toyota Motor Corp シートベルト制御装置
WO2019004409A1 (ja) * 2017-06-29 2019-01-03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装置
CN109476269A (zh) * 2016-07-18 2019-03-15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初始冲量吸收系统和对应的车辆乘员保护系统
CN110316146A (zh) * 2018-03-30 2019-10-11 株式会社斯巴鲁 乘员保护装置
CN110356299A (zh) * 2018-04-10 2019-10-22 沃尔沃汽车公司 用于调节车辆座椅的位置的方法
JP2020069871A (ja) * 2018-10-30 2020-05-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乗員保護装置
CN111605509A (zh) * 2019-02-25 2020-09-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乘客保护装置
CN112693422A (zh) * 2019-10-07 2021-04-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乘坐者约束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63172A (ja) * 1999-12-08 2001-06-19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補助装置
CN102083653A (zh) * 2008-06-09 2011-06-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乘员保护装置
JP2011201422A (ja) * 2010-03-25 2011-10-13 Toyota Motor Corp シートベルト制御装置
CN109476269A (zh) * 2016-07-18 2019-03-15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初始冲量吸收系统和对应的车辆乘员保护系统
WO2019004409A1 (ja) * 2017-06-29 2019-01-03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装置
CN110316146A (zh) * 2018-03-30 2019-10-11 株式会社斯巴鲁 乘员保护装置
CN110356299A (zh) * 2018-04-10 2019-10-22 沃尔沃汽车公司 用于调节车辆座椅的位置的方法
JP2020069871A (ja) * 2018-10-30 2020-05-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乗員保護装置
CN111605509A (zh) * 2019-02-25 2020-09-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乘客保护装置
CN112693422A (zh) * 2019-10-07 2021-04-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乘坐者约束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9747A (zh) 2022-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10480A (en) Built-in type safety seat belt system for reclining vehicle seat
US8511750B2 (en) Vehicle seat device
US20050206150A1 (en) Seat belt buckle
EP1759938B1 (en) Seat belt apparatus and vehicle
WO2006104288A1 (ja) 自動車用シ-トの高さ調整装置
US11148635B2 (en) Seatbelt device
US11173872B2 (en) Vehicle occupant restraint device
EP4309963A1 (en) Control assembly for seat belt retractor and vehicle seat
JP2001347870A (ja) 垂直軸周りに安全シートの回転を可能にするテザー・ストラップ
CN114179747B (zh) 一种车辆乘员约束装置
US7828391B2 (en) Seat belt device
US20200055425A1 (en) Seat slide structure
JP4602898B2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US3488090A (en) Passenger harness
US7011370B2 (en) Vehicle seat recliner
JP4628944B2 (ja)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S6092945A (ja) 車両用リクライニングシ−ト用のビルトイン型シ−トベルト装置
JP3147802B2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921111B2 (ja) 車両用ベルト一体シート
CN110901484B (zh) 底座
EP1178898B1 (en) Device for reclining vehicle seat
CN115805893A (zh) 一种安全带卷收锁止装置及汽车座椅
JP3768657B2 (ja) シートベルト用車体加速度センサー
JP4843408B2 (ja)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KR20230081611A (ko) 비상 텐셔닝 모듈이 적용된 시트벨트 리트랙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