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7710A - 一种聚酰亚胺生产用废气排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酰亚胺生产用废气排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77710A
CN114177710A CN202210147401.4A CN202210147401A CN114177710A CN 114177710 A CN114177710 A CN 114177710A CN 202210147401 A CN202210147401 A CN 202210147401A CN 114177710 A CN114177710 A CN 1141777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rod
exhaust pipe
cylinder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474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77710B (zh
Inventor
何树明
王朝聘
王淑梅
韩红霞
晋平
樊新敏
戈弋
张洪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Caik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Caik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Shandong Caike Donga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Caik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Shandong Caike Donga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Caik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4740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777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77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77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777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77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24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rigid hollow filter bod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酰亚胺生产用废气排气装置,包括顶柜和下排气管;上排气管,顶柜的顶部设有管孔,上排气管与管孔滑动连接;转板及设于转板两侧的侧块,侧块设有的滤孔;与滤孔滑动连接的内筒及安装于内筒内部的滤芯;设于侧块内的驱动部;转杆及固定于顶柜内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转杆的底端连接,转杆的侧表面设有限位环槽,转板的中心处设有转孔,限位环槽与转孔转动连接;螺杆及固定于上排气管的顶板,转杆的顶端面设有端面孔,螺杆与端面孔转动连接,顶板设有螺纹孔,螺杆与螺纹孔螺纹连接;设于转杆内的切换部。通过本装置,可快速的将吸附饱和的滤芯进行更换,极大的方便了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聚酰亚胺生产用废气排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酰亚胺生产用废气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聚酰亚胺是综合性能最佳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其耐高温度达400摄氏度以上,并且极耐低温、不易溶入有机溶剂等有点,最终应用于薄膜、涂料、先进符合材料等,其引用领域包括航空、航天、微电子、纳米、液晶、分离膜、激光灯,属于高分子材料。在申请号为CN202022253878.X,专利名称为一种聚酰亚胺生产用熔炼炉的专利中,公开了采用空滤组件对熔炼聚酰亚胺物料时产生的废气进行净化,使得废气排出达到大气标准,防止废气污染环境。
本申请人发现:在过滤生产聚酰亚胺产生废气的滤芯吸附饱和后,将会造成废气污染物非正常排放,在更换滤芯的过程中,需要暂停聚酰亚胺的生产,造成了生产的极大不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聚酰亚胺生产用废气排气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在过滤生产聚酰亚胺产生废气的滤芯吸附饱和后,将会造成废气污染物非正常排放,在更换滤芯的过程中,需要暂停聚酰亚胺的生产,造成了生产的极大不便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酰亚胺生产用废气排气装置,包括固定于生产车间顶部的顶柜,所述废气排气装置还包括:
下排气管,所述下排气管用于排放聚酰亚胺生产时产生的废气,下排气管的一部分位于所述顶柜内;
位于下排气管正上方的上排气管,所述顶柜的顶部设有管孔,所述上排气管与所述管孔滑动连接,所述上排气管的下端面与下排气管的上端面之间具有过滤间隙;
转板及设于所述转板两侧的侧块,所述侧块设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滤孔;
与所述滤孔滑动连接的内筒及安装于所述内筒内部的滤芯;
设于侧块内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内筒向上或向下运动;
转杆及固定于顶柜内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杆的底端连接,所述转杆的侧表面设有限位环槽,所述转板的中心处设有转孔,所述转杆通过限位环槽与转孔转动连接;
螺杆及固定于上排气管侧表面的顶板,所述转杆的顶端面设有端面孔,所述螺杆与所述端面孔转动连接,螺杆的顶端与顶柜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顶板设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螺纹孔,所述螺杆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设于转杆内的切换部,所述切换部至少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切换部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转杆与转板的运动状态相同,所述螺杆保持静止状态,当第一电机启动后,将会带动侧块进入过滤间隙或脱离过滤间隙;在所述切换部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转杆与螺杆的运动状态相同,所述转板处于静止状态,当第一电机启动后,将会带动上排气管向上或向下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的两端与设于顶柜侧壁的侧槽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滤孔包括上滤孔和下滤孔,所述内筒的侧表面设有侧环槽,所述侧环槽靠近内筒的下端面,且侧环槽贯穿内筒的下端面,所述下滤孔的直径大于侧环槽的直径,所述驱动部设于所述上滤孔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是多个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固定于上滤孔的底部,第一气缸的输出轴正对于侧环槽的顶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包括:
对称设置在侧环槽两侧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与侧环槽的顶端面接触;
顶杆,所述顶杆的顶端面与第一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顶杆与设于上滤孔底端面的顶孔滑动连接,所述侧块的下端面设有与顶孔相互交叉的调节槽;
位于下滤孔下方的圆环,所述圆环的内径大于下滤孔的直径;
与所述调节槽滑动连接的推块,所述推块的一侧与圆环的外侧固定连接;
设于推块前后侧面的滑块,所述滑块与设于调节槽侧壁的滑槽滑动连接;
固定于侧块侧表面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推块的外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推块的顶端面设有倾斜斜面,所述顶杆的底端与倾斜斜面接触,在第二气缸推动推块在调节槽中滑动时,通过倾斜斜面,使得两个顶杆同时向上或向下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切换部包括:
多边形杆,所述端面孔的底端设有内孔,所述内孔的底部设有内腔,所述多边形杆与内孔滑动连接,所述转杆的底端面设有与多边形杆相匹配的多边形孔,所述多边形孔正对于内孔;
固定于多边形杆底部的第一电磁铁及固定于内腔底部的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正对于第二电磁铁;
限位杆,所述内腔的侧壁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限位杆与通孔滑动连接,所述转孔的内壁设有与通孔一一对应的限位槽;
第二弹簧及固定块,所述第二弹簧套在限位杆位于内腔内的部分,所述固定块位于内腔内,且固定块固定于限位杆的侧表面,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内腔的侧壁,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固定块的侧面;
所述多边形杆的底端为半圆球形;
当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产生相互吸引的力,使得多边形杆沿着内孔向下运动,并最终使得限位杆克服第二弹簧的弹力,从而使得限位杆的一部分与限位槽重合后,所述切换部处于第一状态;当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产生相互排斥的力,使得多边形杆沿着内孔向上运动,在多边形杆的底端进入到内孔内,且多边形杆的顶杆进入到多边形孔后,所述限位杆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心下完全脱离限位槽,所述切换部处于第二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废气排气装置还包括:
位于下排气管内的封板;
转轴,所述转轴与封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排气管的侧壁设有内壁槽,所述转轴的两端与内壁槽的侧壁转动连接;
固定于下排气管外侧面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
在所述封板处于水平状态时,封板将下排气管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废气排气装置还包括:
设于下排气管侧壁的气孔,所述气孔位于封板的下方,且气孔贯穿下排气管的外侧面;
推板及储存袋,所述储存袋的底端固定于推板的侧面,储存袋的开口边缘固定于气孔的内侧壁;
设于下排气管外部的联动部,所述联动部用于使得推板靠近或远离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废气排气装置还包括储存筒,储存筒的一端设有与储存筒内部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直径与气孔的直径相同,开口所在的储存筒端面固定于下排气管的外侧面,且开口的中轴线与气孔的中轴线重合,所述推板与储存筒的内部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联动部是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固定于储存筒的远离气孔的端部,第三气缸的输出轴与推板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的一种聚酰亚胺生产用废气排气装置,在聚酰亚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正常过滤时,其中第一个内筒位于过滤间隙内,且该内筒的上端面与上排气管的下端面接触,该内筒的下端面与下排气管的上端面接触,这样该内筒内的滤芯即可正常对废气进行过滤,并在废气经过过滤后,经过上排气管进行排放,此时,第二个内筒位于过滤间隙外,不参与过滤;当正在过滤废气的滤芯吸附饱和后,首先使得切换部处于第二状态,然后第一电机启动,从而通过转杆带动螺杆转动,进而使得上排气管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完成后,第一电机停止驱动,然后驱动部动作,使得第一个内筒向上移动距离,进而使得该内筒与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均分离,再使得切换部处于第一状态,此时第一电机再次启动,带动转板转动,当第二个内筒转动至过滤间隙后,第一电机停止驱动,完成后,重新使得切换部处于第二状态,此时首先通过对应的驱动部,使得第二个内筒的下端面与下排气管的上端面接触,然后,第一电机再次启动,带动上排气管向下运动,并最终使得第二个内筒的上端面与上排气管的下端面接触,此时经过上述操作即可完成滤芯的切换,工作人员可更换第一个内筒中的滤芯,而且不会影响聚酰亚胺的正常生产,通过本装置,可在过滤生产聚酰亚胺产生废气的滤芯吸附饱和后,快速的将吸附饱和的滤芯进行更换,不需要暂停聚酰亚胺的生产,极大的方便了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正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侧块的正剖视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侧块的正剖视图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圆环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转板处的放大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转板处的放大图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下排气管的侧剖视图。
其中,1、顶柜;2、下排气管;3、上排气管;4、第一电机;5、气孔;6、封板;7、顶板;8、侧槽;9、侧块;10、内筒;11、滤芯;12、转杆;13、螺杆;14、转板;15、滤孔;17、侧环槽;18、第一气缸;19、第二气缸;20、推块;21、圆环;22、第一弹簧;23、顶杆;24、顶孔;25、调节槽;26、滑槽;27、滑块;28、端面孔;29、多边形孔;30、多边形杆;31、内孔;32、内腔;33、第一电磁铁;34、第二电磁铁;35、限位环槽;36、转孔;37、限位槽;38、通孔;39、固定块;40、第二弹簧;41、内壁槽;42、转轴;43、第二电机;44、储存筒;45、第三气缸;46、推板;47、储存袋;48、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聚酰亚胺生产用废气排气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图5、图6所示,废气排气装置包括:
固定于生产车间顶部的顶柜1和下排气管2,下排气管2用于排放聚酰亚胺生产时产生的废气,下排气管2的一部分位于顶柜1内;
位于下排气管2正上方的上排气管3,顶柜1的顶部设有管孔,上排气管3与管孔滑动连接,上排气管3的下端面与下排气管2的上端面之间具有过滤间隙;
转板14及设于转板14两侧的侧块9,侧块9设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滤孔15;
与滤孔15滑动连接的内筒10及安装于内筒10内部的滤芯11;
设于侧块9内的驱动部,驱动部用于驱动内筒10向上或向下运动;
转杆12及固定于顶柜1内的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与转杆12的底端连接,转杆12的侧表面设有限位环槽35,转板14的中心处设有转孔36,转杆12通过限位环槽35与转孔36转动连接;
螺杆13及固定于上排气管3侧表面的顶板7,转杆12的顶端面设有端面孔28,螺杆13与端面孔28转动连接,螺杆13的顶端与顶柜1的顶部转动连接,顶板7设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螺纹孔,螺杆13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设于转杆12内的切换部,切换部至少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切换部处于第一状态时,转杆12与转板14的运动状态相同,螺杆13保持静止状态,当第一电机4启动后,将会带动侧块9进入过滤间隙或脱离过滤间隙;在切换部处于第二状态时,转杆12与螺杆13的运动状态相同,转板14处于静止状态,当第一电机4启动后,将会带动上排气管3向上或向下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在聚酰亚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正常过滤时,其中第一个内筒10位于过滤间隙内,且该内筒10的上端面与上排气管3的下端面接触,该内筒10的下端面与下排气管2的上端面接触,这样该内筒10内的滤芯11即可正常对废气进行过滤,并在废气经过过滤后,经过上排气管3进行排放,此时,第二个内筒10位于过滤间隙外,不参与过滤;当正在过滤废气的滤芯11吸附饱和后,首先使得切换部处于第二状态,然后第一电机4启动,从而通过转杆12带动螺杆13转动,进而使得上排气管3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完成后,第一电机4停止驱动,然后驱动部动作,使得第一个内筒10向上移动距离,进而使得该内筒10与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均分离,再使得切换部处于第一状态,此时第一电机4再次启动,带动转板14转动,当第二个内筒10转动至过滤间隙后,第一电机4停止驱动,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内筒10与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均分离,内筒10将不会与上排气管3和下排气管2产生摩擦,避免内筒10被损坏,完成后,重新使得切换部处于第二状态,此时首先通过对应的驱动部,使得第二个内筒10的下端面与下排气管2的上端面接触,然后,第一电机4再次启动,带动上排气管3向下运动,并最终使得第二个内筒10的上端面与上排气管3的下端面接触,此时经过上述操作即可完成滤芯11的切换,工作人员可更换第一个内筒10中的滤芯11,而且不会影响聚酰亚胺的正常生产,通过本装置,可在过滤生产聚酰亚胺产生废气的滤芯11吸附饱和后,快速的将吸附饱和的滤芯11进行更换,不需要暂停聚酰亚胺的生产,极大的方便了生产。在这里,优选的,滤芯11可选择活性炭。
另外,为保持上排气管3在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可如图1所示,顶板7的两端与设于顶柜1侧壁的侧槽8滑动连接。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图3所示,滤孔15包括上滤孔和下滤孔,内筒10的侧表面设有侧环槽17,侧环槽17靠近内筒10的下端面,且侧环槽17贯穿内筒10的下端面,下滤孔的直径大于侧环槽17的直径,驱动部设于上滤孔的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设置,可避免在驱动部与内筒10的连接断开后,内筒10突然从滤芯11中掉落。
在这里,介绍一种驱动部的结构,如图1、图2所示,驱动部是多个第一气缸18,第一气缸18固定于上滤孔的底部,第一气缸18的输出轴正对于侧环槽17的顶端面,在这里,可通过第一气缸18带动内筒10向上运动,当第一气缸18的输出轴收缩时,内筒10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
在这里,还介绍驱动部的另一种结构,如图1、图3、图4所示,驱动部包括:
对称设置在侧环槽17两侧的第一弹簧22,第一弹簧22的顶端与侧环槽17的顶端面接触;
顶杆23,顶杆23的顶端面与第一弹簧22的底部固定连接,顶杆23与设于上滤孔底端面的顶孔24滑动连接,侧块9的下端面设有与顶孔24相互交叉的调节槽25;
位于下滤孔下方的圆环21,圆环21的内径大于下滤孔的直径;
与调节槽25滑动连接的推块20,推块20的一侧与圆环21的外侧固定连接;
设于推块20前后侧面的滑块27,滑块27与设于调节槽25侧壁的滑槽26滑动连接;
固定于侧块9侧表面的第二气缸19,第二气缸19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推块20的外侧面固定连接;
推块20的顶端面设有倾斜斜面,顶杆23的底端与倾斜斜面接触,在第二气缸19推动推块20在调节槽25中滑动时,通过倾斜斜面,使得两个顶杆23同时向上或向下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当内筒10位于过滤间隙内,且内筒10的上端面与上排气管3的下端面接触,内筒10的下端面与下排气管2的上端面接触时,顶杆23的下端面与倾斜斜面靠近底部的位置接触,此时第一弹簧22处于自然状态,可避免第一弹簧22由于长时间受压,而丧失弹性;当上排气管3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后,上排气管3的下端面与内筒10的上端面分离,此时第二气缸19推动推块20运动,使得顶杆23的底端运动至倾斜斜面靠近顶端的位置,这时在第二弹簧40的弹力作用下,必然会使得内筒10向上运动一段距离,从而使得内筒10的下端面与下排气管2的上端面分离;在这里,存在下述情况,在上排气管3向下运动,由于上排气管3下降速度过快,在驱动部还未使得内筒10的下端面与下排气管2的上端面接触时,上排气管3就与内筒10接触,并带动内筒10以更快的速度向下运动,这样第一弹簧22就可起到一个缓冲作用,避免使得驱动部丧失作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图5、图6所示,切换部包括:
多边形杆30,端面孔28的底端设有内孔31,内孔31的底部设有内腔32,多边形杆30与内孔31滑动连接,转杆12的底端面设有与多边形杆30相匹配的多边形孔29,多边形孔29正对于内孔31;
固定于多边形杆30底部的第一电磁铁33及固定于内腔32底部的第二电磁铁34,第一电磁铁33正对于第二电磁铁34;
限位杆48,内腔32的侧壁设有若干通孔38,限位杆48与通孔38滑动连接,转孔36的内壁设有与通孔38一一对应的限位槽37;
第二弹簧40及固定块39,第二弹簧40套在限位杆48位于内腔32内的部分,固定块39位于内腔32内,且固定块39固定于限位杆48的侧表面,第二弹簧40的一端固定于内腔32的侧壁,第二弹簧40的另一端固定于固定块39的侧面;
多边形杆30的底端为半圆球形。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电磁铁33和第二电磁铁34产生相互吸引的力,使得多边形杆30沿着内孔31向下运动,此时第一电机4处于启动转动,并带动转杆12转动,当多边形杆30的底端与限位杆48的底端接触后,将会存在推动限位杆48向外运动的力,并使得限位杆48的前端与转孔36的内壁接触,在转板14转动至限位杆48正对于对应的限位槽37后,多边形杆30持续向下运动,并最终使得限位杆48克服第二弹簧40的弹力,从而使得限位杆48的一部分与限位槽37重合后,此时切换部处于第一状态;当第一电磁铁33和第二电磁铁34产生相互排斥的力,使得多边形杆30沿着内孔31向上运动,在多边形杆30的底端进入到内孔31内,且多边形杆30的顶杆23进入到多边形孔29后,限位杆48在第二弹簧40的弹力作用心下完全脱离限位槽37,切换部处于第二状态。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图7所示,废气排气装置还包括:
位于下排气管2内的封板6;
转轴42,转轴42与封板6的一端固定连接,下排气管2的侧壁设有内壁槽41,转轴42的两端与内壁槽41的侧壁转动连接;
固定于下排气管2外侧面的第二电机43,第二电机43的输出轴与转轴42的一端固定连接;
在封板6处于水平状态时,封板6将下排气管2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当其中一个内筒10的上端面与上排气管3的下端面接触,且该内筒10的下端面与下排气管2的上端面接触时,封板6处于竖直状态,且位于内壁槽41内,当正在过滤废气的滤芯11吸附饱和后,首先第二电机43启动,带动封板6转动至水平状态,从而将下排气管2密封,此时生产聚酰亚胺的废气将会暂时堵在下排气管2内,完成后,即可使得另一个内筒10切换至过滤间隙内,并在该内筒10的上端面与上排气管3的下端面接触,且该内筒10的下端面与下排气管2的上端面接触后,第二电机43再次启动,使得封板6重新处于竖直状态,通过封板6,可在两个内筒10切换过程中,避免产生的废气进入到外部环境中。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图7所示,废气排气装置还包括:
设于下排气管2侧壁的气孔5,气孔5位于封板6的下方,且气孔5贯穿下排气管2的外侧面;
推板46及储存袋47,储存袋47的底端固定于推板46的侧面,储存袋47的开口边缘固定于气孔5的内侧壁;
设于下排气管2外部的联动部,联动部用于使得推板46靠近或远离气孔5。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在封板6密封下排气管2期间,造成聚集在下排气管2内的气压增大,使得废气回流,因此在封板6密封下排气管2期间,通过联动部使得推板46向远离下排气管2的方向运动,从而打开储存袋47,通过储存袋47起到泄压的作用,当内筒10重新进入到过滤间隙内后,在通过推板46将储存袋47压缩在气孔5内。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废气排气装置还包括储存筒44,储存筒44的一端设有与储存筒44内部连通的开口,开口直径与气孔5的直径相同,开口所在的储存筒44端面固定于下排气管2的外侧面,且开口的中轴线与气孔5的中轴线重合,推板46与储存筒44的内部滑动连接。
在这里,储存袋47展开后将会进入到储存筒44中,这样在重新压缩储存袋47时,可避免储存袋47由于重力下垂。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联动部是第三气缸45,第三气缸45固定于储存筒44的远离气孔5的端部,第三气缸45的输出轴与推板46固定连接。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发明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本发明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聚酰亚胺生产用废气排气装置,包括固定于生产车间顶部的顶柜(1),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排气装置还包括:
下排气管(2),所述下排气管(2)用于排放聚酰亚胺生产时产生的废气,下排气管(2)的一部分位于所述顶柜(1)内;
位于下排气管(2)正上方的上排气管(3),所述顶柜(1)的顶部设有管孔,所述上排气管(3)与所述管孔滑动连接,所述上排气管(3)的下端面与下排气管(2)的上端面之间具有过滤间隙;
转板(14)及设于所述转板(14)两侧的侧块(9),所述侧块(9)设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滤孔(15);
与所述滤孔(15)滑动连接的内筒(10)及安装于所述内筒(10)内部的滤芯(11);
设于侧块(9)内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内筒(10)向上或向下运动;
转杆(12)及固定于顶柜(1)内的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与所述转杆(12)的底端连接,所述转杆(12)的侧表面设有限位环槽(35),所述转板(14)的中心处设有转孔(36),所述转杆(12)通过限位环槽(35)与转孔(36)转动连接;
螺杆(13)及固定于上排气管(3)侧表面的顶板(7),所述转杆(12)的顶端面设有端面孔(28),所述螺杆(13)与所述端面孔(28)转动连接,螺杆(13)的顶端与顶柜(1)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顶板(7)设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螺纹孔,所述螺杆(13)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设于转杆(12)内的切换部,所述切换部至少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切换部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转杆(12)与转板(14)的运动状态相同,所述螺杆(13)保持静止状态,当第一电机(4)启动后,将会带动侧块(9)进入过滤间隙或脱离过滤间隙;在所述切换部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转杆(12)与螺杆(13)的运动状态相同,所述转板(14)处于静止状态,当第一电机(4)启动后,将会带动上排气管(3)向上或向下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酰亚胺生产用废气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7)的两端与设于顶柜(1)侧壁的侧槽(8)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聚酰亚胺生产用废气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孔(15)包括上滤孔和下滤孔,所述内筒(10)的侧表面设有侧环槽(17),所述侧环槽(17)靠近内筒(10)的下端面,且侧环槽(17)贯穿内筒(10)的下端面,所述下滤孔的直径大于侧环槽(17)的直径,所述驱动部设于所述上滤孔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聚酰亚胺生产用废气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是多个第一气缸(18),所述第一气缸(18)固定于上滤孔的底部,第一气缸(18)的输出轴正对于侧环槽(17)的顶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聚酰亚胺生产用废气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
对称设置在侧环槽(17)两侧的第一弹簧(22),所述第一弹簧(22)的顶端与侧环槽(17)的顶端面接触;
顶杆(23),所述顶杆(23)的顶端面与第一弹簧(2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顶杆(23)与设于上滤孔底端面的顶孔(24)滑动连接,所述侧块(9)的下端面设有与顶孔(24)相互交叉的调节槽(25);
位于下滤孔下方的圆环(21),所述圆环(21)的内径大于下滤孔的直径;
与所述调节槽(25)滑动连接的推块(20),所述推块(20)的一侧与圆环(21)的外侧固定连接;
设于推块(20)前后侧面的滑块(27),所述滑块(27)与设于调节槽(25)侧壁的滑槽(26)滑动连接;
固定于侧块(9)侧表面的第二气缸(19),所述第二气缸(19)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推块(20)的外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推块(20)的顶端面设有倾斜斜面,所述顶杆(23)的底端与倾斜斜面接触,在第二气缸(19)推动推块(20)在调节槽(25)中滑动时,通过倾斜斜面,使得两个顶杆(23)同时向上或向下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聚酰亚胺生产用废气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部包括:
多边形杆(30),所述端面孔(28)的底端设有内孔(31),所述内孔(31)的底部设有内腔(32),所述多边形杆(30)与内孔(31)滑动连接,所述转杆(12)的底端面设有与多边形杆(30)相匹配的多边形孔(29),所述多边形孔(29)正对于内孔(31);
固定于多边形杆(30)底部的第一电磁铁(33)及固定于内腔(32)底部的第二电磁铁(34),所述第一电磁铁(33)正对于第二电磁铁(34);
限位杆(48),所述内腔(32)的侧壁设有若干通孔(38),所述限位杆(48)与通孔(38)滑动连接,所述转孔(36)的内壁设有与通孔(38)一一对应的限位槽(37);
第二弹簧(40)及固定块(39),所述第二弹簧(40)套在限位杆(48)位于内腔(32)内的部分,所述固定块(39)位于内腔(32)内,且固定块(39)固定于限位杆(48)的侧表面,所述第二弹簧(40)的一端固定于内腔(32)的侧壁,第二弹簧(40)的另一端固定于固定块(39)的侧面;
所述多边形杆(30)的底端为半圆球形;
当第一电磁铁(33)和第二电磁铁(34)产生相互吸引的力,使得多边形杆(30)沿着内孔(31)向下运动,并最终使得限位杆(48)克服第二弹簧(40)的弹力,从而使得限位杆(48)的一部分与限位槽(37)重合后,所述切换部处于第一状态;当第一电磁铁(33)和第二电磁铁(34)产生相互排斥的力,使得多边形杆(30)沿着内孔(31)向上运动,在多边形杆(30)的底端进入到内孔(31)内,且多边形杆(30)的顶杆(23)进入到多边形孔(29)后,所述限位杆(48)在第二弹簧(40)的弹力作用心下完全脱离限位槽(37),所述切换部处于第二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酰亚胺生产用废气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排气装置还包括:
位于下排气管(2)内的封板(6);
转轴(42),所述转轴(42)与封板(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排气管(2)的侧壁设有内壁槽(41),所述转轴(42)的两端与内壁槽(41)的侧壁转动连接;
固定于下排气管(2)外侧面的第二电机(43),所述第二电机(43)的输出轴与转轴(42)的一端固定连接;
在所述封板(6)处于水平状态时,封板(6)将下排气管(2)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聚酰亚胺生产用废气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排气装置还包括:
设于下排气管(2)侧壁的气孔(5),所述气孔(5)位于封板(6)的下方,且气孔(5)贯穿下排气管(2)的外侧面;
推板(46)及储存袋(47),所述储存袋(47)的底端固定于推板(46)的侧面,储存袋(47)的开口边缘固定于气孔(5)的内侧壁;
设于下排气管(2)外部的联动部,所述联动部用于使得推板(46)靠近或远离气孔(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聚酰亚胺生产用废气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排气装置还包括储存筒(44),储存筒(44)的一端设有与储存筒(44)内部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直径与气孔(5)的直径相同,开口所在的储存筒(44)端面固定于下排气管(2)的外侧面,且开口的中轴线与气孔(5)的中轴线重合,所述推板(46)与储存筒(44)的内部滑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聚酰亚胺生产用废气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部是第三气缸(45),所述第三气缸(45)固定于储存筒(44)的远离气孔(5)的端部,第三气缸(45)的输出轴与推板(46)固定连接。
CN202210147401.4A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聚酰亚胺生产用废气排气装置 Active CN1141777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7401.4A CN114177710B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聚酰亚胺生产用废气排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7401.4A CN114177710B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聚酰亚胺生产用废气排气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7710A true CN114177710A (zh) 2022-03-15
CN114177710B CN114177710B (zh) 2022-04-26

Family

ID=80546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47401.4A Active CN114177710B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聚酰亚胺生产用废气排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7771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9002A (zh) * 2022-03-29 2022-04-29 山东彩客东奥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含氨氮废水的装置
CN115591346A (zh) * 2022-10-28 2023-01-13 江阴市新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Cn) 一种建筑施工地面集尘降尘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009690A1 (de) * 2015-07-30 2017-02-02 Eisenmann Se Vorrichtung zum Abscheiden von Overspray und Oberflächenbehandlungsanlage
CN107694231A (zh) * 2017-10-25 2018-02-16 威洁(石狮)中水回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尾气前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10299304U (zh) * 2019-06-28 2020-04-14 江苏宇航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沉积收集型净乳机
CN112387101A (zh) * 2020-11-12 2021-02-23 上海予晟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能多层过滤甲醛的自动清除机
CN212818988U (zh) * 2020-07-31 2021-03-30 泽工节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气体回收装置
CN113185031A (zh) * 2021-05-15 2021-07-30 江苏丰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芳香烃废水处理工艺
CN213984531U (zh) * 2020-10-12 2021-08-17 江苏亚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酰亚胺生产用熔炼炉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009690A1 (de) * 2015-07-30 2017-02-02 Eisenmann Se Vorrichtung zum Abscheiden von Overspray und Oberflächenbehandlungsanlage
CN107694231A (zh) * 2017-10-25 2018-02-16 威洁(石狮)中水回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尾气前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10299304U (zh) * 2019-06-28 2020-04-14 江苏宇航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沉积收集型净乳机
CN212818988U (zh) * 2020-07-31 2021-03-30 泽工节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气体回收装置
CN213984531U (zh) * 2020-10-12 2021-08-17 江苏亚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酰亚胺生产用熔炼炉
CN112387101A (zh) * 2020-11-12 2021-02-23 上海予晟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能多层过滤甲醛的自动清除机
CN113185031A (zh) * 2021-05-15 2021-07-30 江苏丰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芳香烃废水处理工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9002A (zh) * 2022-03-29 2022-04-29 山东彩客东奥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含氨氮废水的装置
CN115591346A (zh) * 2022-10-28 2023-01-13 江阴市新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Cn) 一种建筑施工地面集尘降尘装置
CN115591346B (zh) * 2022-10-28 2023-09-05 江阴市新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施工地面集尘降尘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7710B (zh) 2022-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77710B (zh) 一种聚酰亚胺生产用废气排气装置
WO2006086472A3 (en) Ambulatory oxygen concentrator with high efficiency adsorbent
CN111959899B (zh) 一种用于防护服生产的包装装置
CN110404384A (zh) 一种等离子废气处理设备
CN210595262U (zh) 一种过滤板方便更换的增压输出变压吸附制氧装置
CN114377787A (zh) 一种基于高活性增效的矿渣微粉分选装置
CN112408333B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高浓度医用分子筛式制氧设备
CN116447341B (zh) 一种pe管道远程气动切断阀
CN209613920U (zh) 一种基于内高压成形的汽车悬架臂成形机
CN207996468U (zh) 一种化工生产设备的压滤装置
CN115532594A (zh) 一种熔融石英砂制备的原料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03286100A (zh) 一种膜材除尘装置
CN113028558A (zh) 一种新型空气净化器
CN107127788B (zh) 环式无尘手套箱
CN210455955U (zh) 一种石墨烯粉末的保存装置
CN114434464A (zh) 一种全自动高速抓取机械手
CN219730058U (zh) 薄膜输送机构
CN207890882U (zh) 一种新型吸盘座
CN218471786U (zh) 一种智能风扇控制用按键板
CN108579332B (zh) 一种分离混合气体中高沸点可凝组份的吸附反应器及方法
CN207776852U (zh) 一种井下瓦斯抽放用气渣分离装置
CN115014884B (zh) 一种环境质量检测设备
CN111747100A (zh) 气流驱动式烟支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
CN114984722B (zh) 一种超高纯气体纯化装置及纯化方法
CN217479077U (zh) 一种高效率氮气发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20

Address after: 061600 DAZHANGZHUANG, Dongguang County, Cangzhou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bei caik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57000 south of biner road and east of Jingwu Road, Hekou District, Dongy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caike Dongao Chemical Co.,Ltd.

Patentee before: Hebei caik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