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3555A - 含有新型甜菊醇糖苷的植物体 - Google Patents

含有新型甜菊醇糖苷的植物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73555A
CN114173555A CN202080054167.XA CN202080054167A CN114173555A CN 114173555 A CN114173555 A CN 114173555A CN 202080054167 A CN202080054167 A CN 202080054167A CN 114173555 A CN114173555 A CN 1141735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
present
seq
weight
stev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416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浦井聡一郎
岩城一考
宫川克郎
平井正良
长尾浩二
横尾芳明
渡辺健宏
藤川纮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tory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tory Holding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tory Holdings Ltd filed Critical Suntory Holding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1735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35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7/00Spices; Flavouring agents or condiments; Artificial sweetening agents; Table salts; Dietetic salt substitut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5/00Angiosperms, i.e. flowering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lant parts; Angiosperms characterised otherwise than by their botanic taxonomy
    • A01H5/12Lea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1/00Processes for modifying genotypes ;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associated natural traits
    • A01H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hybridisation; Artificial pollination ; Fertil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1/00Processes for modifying genotypes ;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associated natural traits
    • A01H1/06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tations, e.g. treatment with chemicals or with radi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1/00Processes for modifying genotypes ;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associated natural traits
    • A01H1/10Processes for modifying non-agronomic quality output traits, e.g. for industrial processing; Value added, non-agronomic traits
    • A01H1/101Processes for modifying non-agronomic quality output traits, e.g. for industrial processing; Value added, non-agronomic traits involving biosynthetic or metabolic pathways, i.e. metabolic engineering, e.g. nicotine or caffeine
    • A01H1/102Processes for modifying non-agronomic quality output traits, e.g. for industrial processing; Value added, non-agronomic traits involving biosynthetic or metabolic pathways, i.e. metabolic engineering, e.g. nicotine or caffeine involving modified carbohydrate or sugar alcohol metabolism, e.g. starch biosynthe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5/00Angiosperms, i.e. flowering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lant parts; Angiosperms characterised otherwise than by their botanic taxonomy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6/00Angiosperms, i.e. flowering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botanic taxonomy
    • A01H6/14Asteraceae or Compositae, e.g. safflower, sunflower, artichoke or lettu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6/00Angiosperms, i.e. flowering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botanic taxonomy
    • A01H6/14Asteraceae or Compositae, e.g. safflower, sunflower, artichoke or lettuce
    • A01H6/1488Stev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 A23L2/52Adding ingredients
    • A23L2/60Sweete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7/00Spices; Flavouring agents or condiments; Artificial sweetening agents; Table salts; Dietetic salt substitut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27/30Artificial sweetening agents
    • A23L27/33Artificial sweetening agents containing sugars or derivatives
    • A23L27/36Terpene glycos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46Ingredient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e.g. skin, bone, milk, cotton fibre, eggshell, oxgall or plant extrac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H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C07H1/00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ugar derivatives
    • C07H1/06Separation; Purification
    • C07H1/08Separation; Purification from natural produc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H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C07H15/00Compounds containing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hetero atoms of saccharide radicals
    • C07H15/20Carbocyclic rings
    • C07H15/24Condensed ring systems having three or more rings
    • C07H15/256Polyterpene radic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4/00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14/415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pl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63Introduction of foreign genetic material using vectors; Vectors; Use of hosts therefor; Regulation of expression
    • C12N15/79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 C12N15/82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for plant cells, e.g. plant artificial chromosomes (PACs)
    • C12N15/8241Phenotypicall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via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 C12N15/8242Phenotypicall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via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with non-agronomic quality (output) traits, e.g. for industrial processing; Value added, non-agronomic traits
    • C12N15/8243Phenotypicall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via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with non-agronomic quality (output) traits, e.g. for industrial processing; Value added, non-agronomic traits involving biosynthetic or metabolic pathways, i.e. metabolic engineering, e.g. nicotine, caffeine
    • C12N15/8245Phenotypicall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via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with non-agronomic quality (output) traits, e.g. for industrial processing; Value added, non-agronomic traits involving biosynthetic or metabolic pathways, i.e. metabolic engineering, e.g. nicotine, caffeine involving modified carbohydrate or sugar alcohol metabolism, e.g. starch biosynthe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68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nucleic acids
    • C12Q1/6876Nucleic acid products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nucleic acids, e.g. primers or probes
    • C12Q1/6888Nucleic acid products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nucleic acids, e.g. primers or probes for detection or identification of organisms
    • C12Q1/6895Nucleic acid products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nucleic acids, e.g. primers or probes for detection or identification of organisms for plants, fungi or algae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2600/00Oligonucleotid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use
    • C12Q2600/13Plant trai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2600/00Oligonucleotid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use
    • C12Q2600/158Expression marke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otan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Phys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Seasoning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体,其特征在于,含有式(1)所示的化合物,(式中,(i)R1表示Xyl(1‑2)Glc1‑,且R2表示Glc(1‑2)[Glc(1‑3)]Glc1‑;或者(ii)R1表示Glc(1‑2)[Glc(1‑3)]Glc1‑,且R2表示Xyl(1‑2)[Glc(1‑3)]Glc1‑,Glc表示葡萄糖,Xyl表示木糖)。

Description

含有新型甜菊醇糖苷的植物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新型甜菊醇糖苷的植物体及其萃取物等。
背景技术
在菊科甜菊(Stevia rebaudiana)的叶中含有作为二萜的一种的被称作甜菊醇(Steviol)的次级代谢产物,甜菊醇糖苷由于呈现砂糖的约300倍的甜味而被作为低热量的甜味剂利用于食品产业。肥胖作为深刻的社会问题在国际上日益严峻,从增进健康及削减医疗费的观点出发低热量甜味剂的需求也日益增大。目前,人工合成的氨基酸衍生物阿斯巴甜(Aspartame)、乙酰磺胺酸钾(Acesulfame Potassium)被作为人工甜味剂利用,然而像甜菊醇糖苷这样天然存在的低热量甜味剂更为安全,从而期待其容易得到消费者理解(Public Acceptance)。
甜菊的主要甜菊醇糖苷,由糖最终修饰为附加了4个糖的被称为瑞鲍迪苷A(Rebaudioside A;Reb.A)的糖苷(图1)。其前体的甜菊醇3糖糖苷的甜菊苷(Stevioside)在量上最多,这两种物质是甜菊的甜味的核心物质。已知甜菊苷在甜菊叶中的含量最多,且呈现砂糖的250~300倍程度的甜味。Reb.A是甜味高(砂糖的350~450倍)且味道好的甜菊醇4糖糖苷,这些作为低热量甜味剂受瞩目。除此以外,已知存在被认为是反应中间体的糖苷或糖的种类不同的类似物。例如,Reb.A的4个糖苷糖均为葡萄糖,但是已知有在其中13位的葡萄糖的2位上附加了并非葡萄糖而是鼠李糖的瑞鲍迪苷C(Reb.C)或在同位置上附加了木糖的瑞鲍迪苷F(Reb.F)。
迄今为止,由于4个糖苷糖均为葡萄糖的Reb.A的味道好,正在尝试通过对相比野生型的甜菊植物,Reb.A的含量更多的甜菊植物进行品种改良等而获取Reb.A(例如,专利文献1)。此外,还尝试通过用酸对味道良好的瑞鲍迪苷M(Reb.M(也称作Reb.X))等已知的甜菊醇糖苷进行分解,来获得新型甜菊醇糖苷(例如,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36317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4/146135号
发明内容
甜菊醇糖苷根据作为骨格的二萜结构上附加的糖分子的数量或种类的不同,甜味度或味道大有不同,因此追求新型的甜菊醇糖苷。
本发明提供一种下述所示的含有:含有木糖的新型甜菊醇糖苷的植物体等。
在一种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以下内容。
[1]一种甜菊植物体,其特征在于,含有式(1)所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
Figure BDA0003490369120000021
式中,
(i)R1表示Xyl(1-2)Glc1-,且R2表示Glc(1-2)[Glc(1-3)]Glc1-;或者,
(ii)R1表示Glc(1-2)[Glc(1-3)]Glc1-,且R2表示Xyl(1-2)[Glc(1-3)]Glc1-,Glc表示葡萄糖,Xyl表示木糖。
[2]根据[1]所述的植物体,其特征在于,化合物由下述式(2)或(3)所示,
[化学式2]
Figure BDA0003490369120000031
[3]根据[1]或[2]所述的植物体,其特征在于,化合物由下述式(4)或(5)所示,
[化学式3]
Figure BDA0003490369120000032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体,其特征在于,叶中所含的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叶中所含的总甜菊醇糖苷量为0.050重量%以上。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体,其特征在于,具有选自以下的(1)~(8)中的至少1种的遗传性状,
(1)对于与序列号1的298位相当的位置的碱基为T的等位基因呈同型接合性或异型接合性;
(2)对于与序列号1的328位相当的位置的碱基为C的等位基因呈同型接合性或异型接合性;
(3)对于与序列号1的360位相当的位置的碱基为T的等位基因呈同型接合性或异型接合性;
(4)对于与序列号1的386位相当的位置的碱基为T的等位基因呈同型接合性或异型接合性;
(5)对于与序列号1的393位相当的位置的碱基为T的等位基因呈同型接合性或异型接合性;
(6)对于与序列号1的411位相当的位置的碱基为T的等位基因呈同型接合性或异型接合性;
(7)对于与序列号1的427位相当的位置的碱基为C的等位基因呈同型接合性或异型接合性;及,
(8)对于与序列号1的453位相当的位置的碱基为T的等位基因呈同型接合性或异型接合性。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体,其特征在于,与野生型系统相比,编码具有序列号97的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基因进行更多表达。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体为非转基因植物体。
[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体,其特征在于,包含经突变诱发处理的甜菊植物体及其后代植物体。
[9]一种甜菊植物体的生产方法,其为含有[1]~[3]的任一项中定义的化合物的甜菊植物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使[1]~[8]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体与第2甜菊植物体杂交的工序。
[10]一种萃取物,其为[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甜菊植物体的萃取物,其特征在于,含有[1]~[3]的任一项中定义的化合物。
[11]根据[10]所述的萃取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总甜菊醇糖苷量含有0.050重量%以上的[1]~[3]的任一项中定义的化合物。
[12]一种制造方法,其为[10]或[11]所述的萃取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从[1]~[8]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体中获得萃取物的工序。
[13]一种精制品的制造方法,其为[1]~[3]的任一项中定义的化合物的精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从[1]~[8]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体中获得萃取物的工序,和从所得萃取物中提纯[1]~[3]的任一项中定义的化合物的工序。
[14]一种饮食品、甜味剂组合物、香料或医药品,其特征在于,含有[1]~[8]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体或[10]或[11]所述的萃取物。
[15]根据[14]所述的饮食品、甜味剂组合物、香料或医药品,其特征在于,[1]~[3]的任一项中定义的化合物的含量为1质量ppm~600质量ppm。
[16]根据[14]或[15]所述的饮食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饮食品为饮料。
[17]一种饮食品、甜味剂组合物、香料或医药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提供[10]或[11]所述的萃取物或其精制品的工序,及,
将所述萃取物或精制品添加至饮食品、甜味剂组合物、香料或医药品的原料中的工序。
[18]一种植物体的筛选方法,其为含有[1]~[3]的任一项中定义的化合物的植物体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i)从被检甜菊植物体的基因组中,检测存在及/或不存在[5]中定义的(1)~(8)的至少1种的遗传性状的工序;及/或,
(ii)检测被检甜菊植物体中的编码具有序列号97的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基因的表达的工序。
[19]根据[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对被检甜菊植物体中的[1]~[3]的任一项中定义的化合物的含量进行评价的工序。
[20]一种甜菊植物体的筛选试剂盒,其为含有[1]~[3]的任一项中定义的化合物的甜菊植物体的筛选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含有用于检测存在及/或不存在[5]中定义的(1)~(8)的至少1种的遗传性状的试剂,及/或用于检测编码具有序列号97的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基因的表达的试剂。
[21]一种甜菊植物体的生产方法,其为含有[1]~[3]的任一项中定义的化合物的甜菊植物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工序:
(1)在与序列号1的298位相当的位置上导入由C向T的变异的工序;
(2)在与序列号1的328位相当的位置上导入由A向C的变异的工序;
(3)在与序列号1的360位相当的位置上导入由C向T的变异的工序;
(4)在与序列号1的386位相当的位置上导入由C向T的变异的工序;
(5)在与序列号1的393位相当的位置上导入由C向T的变异的工序;
(6)在与序列号1的411位相当的位置上导入由C向T的变异的工序;
(7)在与序列号1的427位相当的位置上导入由A向C的变异的工序;及/或,
(8)在与序列号1的453位相当的位置上导入由C向T的变异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含有:含有木糖的新型甜菊醇糖苷的植物体及其萃取物等。本发明的优选方式的植物体的新型甜菊醇糖苷的含量高。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甜菊醇糖苷的结构和名称的图。
图2为表示开发品种A的m/z 1097.4的选择性离子色谱的图。
图3为表示开发品种A的m/z 1259.5的选择性离子色谱的图。
图4为表示新型甜菊醇糖苷1E的MS/MS及MS3碎片化质谱的图。
图5为表示新型甜菊醇糖苷2E的MS/MS及MS3碎片化质谱的图。
图6为表示化合物15的1H-NMR频谱(400MHz,Pyr-d5)的图。
图7为表示化合物15的13C-NMR频谱(100MHz,Pyr-d5)的图。
图8为表示化合物17的1H-NMR频谱(400MHz,Pyr-d5)的图。
图9为表示化合物17的13C-NMR频谱(100MHz,Pyr-d5)的图。
图10为表示新型甜菊醇糖苷1E(甜菊叶萃取物)和化学合成品(化合物15的β体)的提取离子色谱的图。
图11为表示新型甜菊醇糖苷1E(甜菊叶萃取物)和化学合成品(化合物15的β体)的MS/MS及MS3碎片化质谱的图。
图12为表示新型甜菊醇糖苷2E(甜菊叶萃取物)和化学合成品(化合物17的β体)的提取离子色谱的图。
图13为表示新型甜菊醇糖苷2E(甜菊叶萃取物)和化学合成品(化合物17的β体)的MS/MS及MS3碎片化质谱的图。
图14为表示将新型甜菊醇糖苷A与砂糖(sugar)、瑞鲍迪苷A、瑞鲍迪苷D及瑞鲍迪苷M进行比较的感官评价的结果的图。
图15为表示将新型甜菊醇糖苷B与砂糖(sugar)、瑞鲍迪苷A、瑞鲍迪苷D及瑞鲍迪苷M进行比较的感官评价的结果的图。
图16为表示关于实施例中的遗传性状鉴定而实施的表达分析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的实施方式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例示,并非将本发明仅限定于该实施方式的意思。只要不脱离该主旨,本发明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实施。另外,本说明书中引用的所有文献及公开公报、专利公报及其他的专利文献作为参考纳入本说明书中。此外,本说明书包含2019年7月31日提出申请的成为本申请优先权主张的基础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19-141705号)的说明书及附图中所述的内容。
本说明书中,“瑞鲍迪苷”、“Reb”及“Reb.”表示相同的意思,皆表示“rebaudioside”。同样地,本说明书中,“杜克苷”表示“dulcoside”。
1.新型甜菊醇糖苷
本发明者等率先确认了含有木糖的新型甜菊醇糖苷的结构。本发明的新型甜菊醇糖苷(本说明书中,也称作“本发明的糖苷”或“本发明的化合物”)为式(1):
[化学式4]
Figure BDA0003490369120000071
(式中、
(i)R1表示Xyl(1-2)Glc1-,且R2表示Glc(1-2)[Glc(1-3)]Glc1-或者:
(ii)R1表示Glc(1-2)[Glc(1-3)]Glc1-,且R2表示Xyl(1-2)[Glc(1-3)]Glc1-,Glc表示葡萄糖,Xyl表示木糖)
所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或其水合物。另外,糖链中的葡萄糖分子和木糖分子也分别称作吡喃葡萄糖基和吡喃木糖基。
本发明的糖苷如上所述,包含:在甜菊醇的第13位上具有含有3个分子的葡萄糖的糖链,在第19位上具有1个分子的葡萄糖和1个分子的木糖的甜菊醇糖苷(本说明书中,也称作“本发明的糖苷A”),和在甜菊醇的第13位上具有含有2个分子的葡萄糖和1个分子的木糖的糖链,在第19位上具有含有3个分子的葡萄糖的糖链的甜菊醇糖苷(本说明书中,也称作“本发明的糖苷B”)。
此外,如上所述,Glc表示葡萄糖,Xyl表示木糖。在本说明书中,Glc可为α-葡萄糖或β-葡萄糖,Xyl可为α-木糖或β-木糖。或者在本说明书中,Glc可为α-葡萄糖及β-葡萄糖,Xyl可为α-木糖及β-木糖。且,“Glc1-”表示在葡萄糖的1位的碳原子上与甜菊醇进行糖苷键合,“Glc(1-3)-Glc1-”表示在“Glc1-”所示的葡萄糖的3位的碳原子上,葡萄糖的1位的碳原子进一步进行糖苷键合。此外,“Xyl(1-2)-Glc1-”表示在“Glc1-”所示的葡萄糖的2位的碳原子上木糖的1位的碳原子进行糖苷键合。进一步,“Xyl(1-2)[Glc(1-3)]Glc1-”表示在“Glc1-”所示的葡萄糖的2位的碳原子上木糖的1位的碳原子进行糖苷键合,且在“Glc1-”所示的葡萄糖的3位的碳原子上葡萄糖的1位的碳原子进行糖苷键合。
作为糖苷A,例如,包含具有式(2)、式(2)’、式(4)及式(4)’所示的结构的糖苷。
[化学式5]
Figure BDA0003490369120000081
就式(2)所示的糖苷A而言,在甜菊醇的19位的羧基上葡萄糖进行β糖苷键合,在该葡萄糖上木糖进行β1-2键合,就式(2)’所示的糖苷A而言,在甜菊醇的19位的羧基上葡萄糖进行β糖苷键合,在该葡萄糖上木糖进行α1-2键合。式(4)和式(4)’分别表示进一步对式(2)和式(2)’的糖苷A的构象进行确定的结构。
作为糖苷B,例如,包含具有式(3)、式(3)’、式(5)及式(5)’所示的结构的糖苷。
[化学式6]
Figure BDA0003490369120000091
就式(3)所示的糖苷B而言,在甜菊醇的13位的羟基上葡萄糖进行β糖苷键合,在该葡萄糖上其他葡萄糖进行β1-3键合,且木糖进行β1-2键合。就式(3)’所示的糖苷B而言,在甜菊醇的13位的羟基上葡萄糖进行β糖苷键合,在该葡萄糖上其他葡萄糖进行β1-3键合,且木糖进行α1-2键合。式(5)和式(5)’分别表示进一步对式(3)和式(3)’的糖苷B的构象进行确定的结构。
本发明的糖苷如上所述,还包含α体或β体等异构体。从而,本发明的糖苷为仅α体、仅β体、或α体与β体的混合物的任一种均可。就本发明的糖苷而言,β体的比例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以上,特别优选为99%以上。另外,α体和β体可通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等公知的方法,进行分离、提纯。
本发明的糖苷,不仅是式(1)所示的化合物,还可以是其衍生物、其盐或其水合物。本说明书中,所谓“衍生物”是指化合物中的小部分的结构上有变化,从而生成的化合物,例如,指如羟基的一部分被取代为其他的取代基的化合物。因此,作为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衍生物,包含将该化合物中含有的羟基的一部分,取代为选自氢、卤素、烷基、烯基、炔基、芳基、氨基、氰基等中的取代基的化合物。本说明书中,所谓“式(1)的化合物的盐”是指式(1)的化合物在生理学上可容许的盐,例如钠盐。此外,关于本说明书,所谓的“式(1)的化合物的水合物”,是指在式(1)的化合物上附加了水分子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糖苷,具有比砂糖(蔗糖)更高的甜味,仅在饮食品等中少量含有就可以影响甜味。因此,本发明的糖苷可以作为新型的甜味剂使用。
本发明的优选方式的糖苷选自糖苷A或糖苷B。糖苷A具有比砂糖还高的甜味度,且甜味和苦味的后味少,苦味与包括砂糖的其他成分相比少。糖苷B也具有比砂糖还高的甜味度,与其他甜菊醇糖苷相比苦味弱。从而,本发明的甜菊醇糖苷,如后所述,适合作为甜味剂用于各种用途。
2.含有新型甜菊醇糖苷的甜味剂组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式,可以提供含有式(1)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其盐或其水合物的甜味剂组合物(本说明书中,也称作“本发明的甜味剂组合物”)。本发明的甜味剂组合物,只要含有式(1)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其盐或其水合物即可,并无特别限定,也可以是含有以下物质的组合物,该物质为含有式(1)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其盐或其水合物的萃取物(例如,后述的本发明的植物体的萃取物)。
本发明的甜味剂组合物中所含的本发明的糖苷的量并无特别限定,例如,相对于甜味剂组合物的总量,可为1重量%~99重量%、5重量%~95重量%、10重量%~90重量%、15重量%~85重量%、20重量%~80重量%、25重量%~75重量%、30重量%~70重量%、35重量%~65重量%、40重量%~60重量%、45重量%~55重量%、1重量%~5重量%、1重量%~10重量%、1重量%~15重量%、1重量%~20重量%、1重量%~25重量%、1重量%~30重量%、1重量%~35重量%、1重量%~40重量%、1重量%~45重量%或1重量%~50重量%。
本发明的甜味剂组合物也可进一步含有其他甜菊醇糖苷。例如,本发明的甜味剂组合物,除本发明的糖苷外,也可进一步含有选自瑞鲍迪苷A、瑞鲍迪苷B、瑞鲍迪苷C、瑞鲍迪苷D、瑞鲍迪苷E、瑞鲍迪苷F、瑞鲍迪苷I、瑞鲍迪苷J、瑞鲍迪苷K、瑞鲍迪苷N、瑞鲍迪苷M、瑞鲍迪苷O、瑞鲍迪苷Q、瑞鲍迪苷R、杜克苷A、杜克苷C、甜叶悬钩子苷、甜菊醇、甜菊单糖苷、甜菊双糖苷及甜菊苷中的一种以上的甜菊醇糖苷。
含有其他甜菊醇糖苷时,本发明的糖苷与其他甜菊醇糖苷的组成比,以质量比计,可为1:99~99:1、5:95~95:5、10:90~90:10、15:85~85:15、20:80~80:20、25:75~75:25、30:70~70:30、35:65~65:35、40:60~60:40、45:65~65:45或50:50。此外,本发明的糖苷可仅使用一种,也可使用多种。
本发明的甜味剂组合物也可进一步含有甜菊醇糖苷以外的甜味剂。作为这样的甜味剂,可列举果糖,砂糖,果葡糖浆(Glucose-fructose syrup)、葡萄糖、麦芽糖、高果糖浆(High Fructose Syrup)、糖醇、低聚糖、蜂蜜、甘蔗榨汁液(黑糖蜜)、饴糖、罗汉果末、罗汉果萃取物、甘草末、甘草萃取物、翅果竹芋种子末、翅果竹芋种子提取物等天然甜味剂或乙酰氨基磺酸钾、三氯蔗糖、纽甜、阿斯巴甜、糖精等人工甜味剂等。其中,从清爽度、饮用容易度、自然的味道、赋予适度的浓郁味道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天然甜味剂,特别适合使用果糖、葡萄糖、麦芽糖、砂糖。这些甜味剂可仅使用一种,也可使用多种。
本发明的甜味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只要可获得具有上述组成的甜味剂组合物即可,并无特别限定。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提供一种制造方法,其为本发明的甜味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获得本发明的糖苷的工序,和将所述糖苷与其他甜菊醇糖苷或甜菊醇糖苷以外的甜味剂混合的工序。获得本发明的糖苷的工序可通过从植物体的分离、提纯、化学合成或生物合成来实施,通过该工序而得的本发明的糖苷也可作为与其他甜菊醇糖苷(例如,Reb.A或Reb.D)的混合物来获得。
3.含有新型甜菊醇糖苷的饮食品、香料及医药品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提供含有式(1)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其盐或其水合物或本发明的甜味剂组合物的饮食品、香料及医药品(本说明书中,也可分别称作“本发明的饮食品”、“本发明的香料”及“本发明的医药品”)。本发明的饮食品、香料及医药品,只要含有式(1)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其盐或其水合物即可并无特别限定,也可为含有下述萃取物或甜味剂组合物的饮食品、香料及医药品,该萃取物或甜味剂组合物含有式(1)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其盐或其水合物。这里所谓饮食品,指饮料及食品。因此,在某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新型的饮料或食品,此外提供该饮料或食品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饮食品、香料及医药品中所含的本发明的糖苷的量,根据具体的饮食品而不同,为饮料时,优选大致为1质量ppm~600质量ppm,例如也可为20质量ppm~550质量ppm、25质量ppm~550质量ppm、30质量ppm~550质量ppm、35质量ppm~550质量ppm、40质量ppm~550质量ppm、45质量ppm~550质量ppm、50质量ppm~550质量ppm、55质量ppm~550质量ppm、20质量ppm~540质量ppm、25质量ppm~540质量ppm、30质量ppm~540质量ppm、35质量ppm~540质量ppm、40质量ppm~540质量ppm、45质量ppm~540质量ppm、50质量ppm~540质量ppm、55质量ppm~540质量ppm、20质量ppm~530质量ppm、25质量ppm~530质量ppm、30质量ppm~530质量ppm、35质量ppm~530质量ppm、40质量ppm~530质量ppm、45质量ppm~530质量ppm、50质量ppm~530质量ppm、55质量ppm~530质量ppm、20质量ppm~520质量ppm、25质量ppm~520质量ppm、30质量ppm~520质量ppm、35质量ppm~520质量ppm、40质量ppm~520质量ppm、45质量ppm~520质量ppm、50质量ppm~520质量ppm、55质量ppm~520质量ppm、20质量ppm~510质量ppm、25质量ppm~510质量ppm、30质量ppm~510质量ppm、35质量ppm~510质量ppm、40质量ppm~510质量ppm、45质量ppm~510质量ppm、50质量ppm~510质量ppm、55质量ppm~510质量ppm、20质量ppm~505质量ppm、25质量ppm~505质量ppm、30质量ppm~505质量ppm、35质量ppm~505质量ppm、40质量ppm~505质量ppm、45质量ppm~505质量ppm、50质量ppm~505质量ppm、55质量ppm~505质量ppm、20质量ppm~500质量ppm、25质量ppm~500质量ppm、30质量ppm~500质量ppm、35质量ppm~500质量ppm、40质量ppm~500质量ppm、45质量ppm~500质量ppm、50质量ppm~500质量ppm、55质量ppm~500质量ppm、20质量ppm~495质量ppm、25质量ppm~495质量ppm、30质量ppm~495质量ppm、35质量ppm~495质量ppm、40质量ppm~495质量ppm、45质量ppm~495质量ppm、50质量ppm~495质量ppm、55质量ppm~495质量ppm、20质量ppm~490质量ppm、25质量ppm~490质量ppm、30质量ppm~490质量ppm、35质量ppm~490质量ppm、40质量ppm~490质量ppm、45质量ppm~490质量ppm、50质量ppm~490质量ppm、55质量ppm~490质量ppm、100质量ppm~400质量ppm、150质量ppm~400质量ppm、200质量ppm~400质量ppm、250质量ppm~400质量ppm、300质量ppm~400质量ppm、100质量ppm~150质量ppm、100质量ppm~200质量ppm、100质量ppm~250质量ppm或100质量ppm~300质量ppm。通过使含量在该范围内,具有可赋予适度的甜味的优点。通过使含量在该范围内,具有可抑制后味的优点。在本说明书中,所谓“ppm”,除非特别说明,是指“质量ppm”。
本发明的饮食品、香料及医药品也可进一步含有其他甜菊醇糖苷。例如,本发明的甜味剂组合物,除本发明的糖苷外,也可进一步含有选自瑞鲍迪苷A、瑞鲍迪苷B、瑞鲍迪苷C、瑞鲍迪苷D、瑞鲍迪苷E、瑞鲍迪苷F、瑞鲍迪苷I、瑞鲍迪苷J、瑞鲍迪苷K、瑞鲍迪苷N、瑞鲍迪苷M、瑞鲍迪苷O、瑞鲍迪苷Q、瑞鲍迪苷R、杜克苷A、杜克苷C、甜叶悬钩子苷、甜菊醇、甜菊单糖苷、甜菊双糖苷及甜菊苷中的一种以上的甜菊醇糖苷。
含有其他甜菊醇糖苷时,本发明的糖苷与其他甜菊醇糖苷的组成比,以质量比计,可为1:99~99:1、5:99~95:5、10:90~90:10、15:85~85:15、20:80~80:20、25:75~75:25、30:70~70:30、35:65~65:35、40:60~60:40、45:65~65:45或50:50。
本发明的饮食品、香料及医药品也可进一步含有甜菊醇糖苷以外的甜味剂。作为这样的甜味剂,可列举果糖,砂糖,果葡糖浆(Glucose-fructose syrup)、葡萄糖、麦芽糖、高果糖浆(High Fructose Syrup)、糖醇、低聚糖、蜂蜜、甘蔗榨汁液(黑糖蜜)、饴糖、罗汉果末、罗汉果萃取物、甘草末、甘草萃取物、翅果竹芋种子末、翅果竹芋种子提取物等天然甜味剂或乙酰氨基磺酸钾、三氯蔗糖、纽甜、阿斯巴甜、糖精等人工甜味剂等。其中,从清爽度、饮用容易度、自然的味道、赋予适度的浓郁味道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天然甜味剂,特别适合使用果糖、葡萄糖、麦芽糖、砂糖。这些甜味剂可仅使用一种,也可使用多种。
作为本发明的食品的例子,并无特别限定,作为食品,可列举点心、面包类、谷粉、面类、米饭类、农业或林业加工食品、畜牧业加工品、水产加工品、奶或乳制品、油脂或油脂加工品、调料或其他食品原材料等。
作为本发明的饮料的例子,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碳酸饮料、非碳酸饮料、酒精饮料、非酒精饮料、啤酒或无酒精啤酒等啤酒风味饮料、咖啡饮料、茶饮料、可可饮料、营养饮料、功能性饮料等。
本发明的饮料,也可经加热杀菌,制备成填充在容器中的状态的包装饮料。作为容器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PET瓶、铝罐、钢罐、纸盒、冷藏杯、瓶等。进行加热杀菌时,其种类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利用UHT杀菌及高温高压杀菌等通常的方法来实施。加热杀菌工序的温度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为65~130℃,优选为85~120℃下,10~40分钟。其中,只要能得到和上述的条件相同的杀菌值,于适当的温度下杀菌数秒,例如5~30秒,也没有问题。
本发明的饮食品、香料及医药品的制造方法只要可获得具有上述成分的饮食品、香料及医药品即可,并无特别限定。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提供一种制造方法,其为本发明的饮食品、香料及医药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获得本发明的萃取物、糖苷或甜味剂组合物的工序,和将所述萃取物、糖苷或甜味剂组合物添加至饮食品、香料及医药品或其原料中的工序。获得本发明的糖苷或甜味剂组合物的工序及获得本发明的萃取物的工序,分别如“2.含有新型甜菊醇糖苷的甜味剂组合物”及“4.含有新型甜菊醇糖苷的甜菊植物体及其萃取物”中记载。将本发明的萃取物、糖苷或甜味剂组合物添加至饮食品、香料及医药品或其原料中的工序,可在饮食品、香料及医药品的制造工序的任意工序中进行,例如,可在混合饮食品、香料及医药品的原料时,或在饮食品、香料及医药品的味道的最终调整时进行。
4.含有新型甜菊醇糖苷的甜菊植物体及其萃取物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提供含有式(1)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其盐或其水合物的甜菊植物体及其萃取物(本说明书中,也称作“本发明的植物体及其萃取物”)。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其他方式,提供含有本发明的植物体或其萃取物的饮食品、香料及医药品,优选饮料。本发明的植物体中所含的本发明的糖苷的量并无特别限定,在干燥叶中也可为0.001重量%~1.000重量%、0.005重量%~0.950重量%、0.008重量%~0.900重量%、0.010重量%~0.850重量%、0.015重量%~0.800重量%。
在本发明的一种方式中,本发明的植物体具有以下(1)~(8)的至少1种的遗传性状(本说明书中,有时统称“本发明的遗传性状”)。
(1)对于与序列号1的298位、序列号3的11位、序列号5的21位或序列号7的26位相当的位置的碱基为T的等位基因呈同型接合性或异型接合性。
(2)对于与序列号1的328位、序列号9的11位、序列号11的21位、序列号13的26位相当的位置的碱基为C的等位基因呈同型接合性或异型接合性。
(3)对于与序列号1的360位、序列号15的11位、序列号17的21位、序列号19的26位相当的位置的碱基为T的等位基因呈同型接合性或异型接合性。
(4)对于与序列号1的386位、序列号21的11位、序列号23的21位、序列号25的26位相当的位置的碱基为T的等位基因呈同型接合性或异型接合性。
(5)对于与序列号1的393位、序列号27的11位、序列号29的18位、序列号31的23位相当的位置的碱基为T的等位基因呈同型接合性或异型接合性。
(6)对于与序列号1的411位、序列号33的11位、序列号35的18位、序列号37的23位相当的位置的碱基为T的等位基因呈同型接合性或异型接合性。
(7)对于与序列号1的427位、序列号39的11位、序列号41的18位、序列号43的23位相当的位置的碱基为C的等位基因呈同型接合性或异型接合性。
(8)对于与序列号1的453位、序列号45的11位、序列号47的18位、序列号49的23位相当的位置的碱基为T的等位基因呈同型接合性或异型接合性。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本发明的植物体具有遗传性状(1)~(8)的至少2个、至少3个、至少4个、至少5个、至少6个、至少7个或8个全部的遗传性状。
所谓“与~相当的位置(或部分)”,当在基因组中存在与标准序列(例如,序列号1等)相同的序列时,指在基因组中存在的该序列中的位置或部分(例如,298位、328位、360位、386位、393位、411位、427位及453位等),当在基因组中不存在与标准序列相同的序列时,指基因组中的与标准序列相当的序列中的与标准序列中的位置或部分相当的位置或部分。在基因组中是否存在与标准序列相同或与其相当的序列,例如可通过以下方法决定:通过可用PCR对标准序列进行扩增的引物对作为对象的甜菊植物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并实施扩增产物的测序,实施所得序列和标准序列的对比分析。作为与标准序列相当的序列的非限定例,例如可列举相对于标准序列具有60%以上、70%以上、75%以上、80%以上、81%以上、82%以上、83%以上、84%以上、85%以上、86%以上、87%以上、88%以上、89%以上、90%以上、91%以上、92%以上、93%以上、94%以上、95%以上、96%以上、97%以上、98%以上、98.1%以上、98.4%以上、98.7%以上、99%以上、99.2%以上、99.5%以上或99.8%以上的序列一致性的碱基序列。基因组中的与标准序列相当的序列中的与标准序列中的位置或部分相当的位置或部分,可以考虑标准序列中的位置或部分的前后的碱基序列等而决定。例如,可通过对标准序列和基因组中的与标准序列相当的序列的对比分析,决定基因组中的与标准序列相当的序列中的与标准序列中的位置或部分相当的位置或部分。
例如,若以本发明的遗传性状(1)的“与序列号1的298位相当的位置”为例,当甜菊植物体的基因组具有由与序列号1相同的碱基序列构成的部分时,“与序列号1的298位相当的位置”为自基因组中的由与序列号1相同的碱基序列构成的部分的5’侧开始的298位。另一方面,当甜菊植物体的基因组与序列号1不同但是具有由与其相当的碱基序列构成的部分时,由于基因组不具有由与序列号1相同的碱基序列构成的部分,“与序列号1的298位相当的位置”并非一定是自与序列号1相当的部分的5’侧开始的298位,但是考虑序列号1的298位的前后的碱基序列等,可以确定涉及的甜菊植物的基因组中的“与序列号1的298位相当的位置”。例如,通过甜菊植物的基因组中的与序列号1相当的部分的碱基序列和序列号1的碱基序列的对比分析,可以确定甜菊植物的基因组中的“与序列号1的298位相当的位置”。
上述遗传性状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检测:PCR法、TaqMan PCR法、测序法、微阵列法、Invader法、TILLING法、RA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法、限制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法、PCR-SSCP法、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法、SSLP(simple sequence length polymorphism)法、CAPS(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sequence)法、dCAPS(derived 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法、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ASO)法、ARMS法、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法、CCM(chemical cleavageof mismatch)法、DOL法、MALDI-TOF/MS法、TDI法、锁式探针法、分子信标法、DASH(dynamicallele specific hybridization)法、UCAN法、ECA法、PINPOINT法、PROBE(primer oligobase extension)法、VSET(very short extension)法、Survivor assay、Sniper assay、Luminex assay、GOOD法、LCx法、SNaPshot法、Mass ARRAY法、Pyrosequences法、SNP-IT法、熔解曲线分析等,但检测方法并不限定于这些。本发明的遗传性状的更具体的检测方法,记载于“8.含有新型甜菊醇糖苷的植物体的筛选方法及试剂盒”、实施例等中。
“由与序列号1相当的碱基序列构成的部分”,是指,例如由相对于序列号1的碱基序列,具有60%以上、70%以上、75%以上、80%以上、81%以上、82%以上、83%以上、84%以上、85%以上、86%以上、87%以上、88%以上、89%以上、90%以上、91%以上、92%以上、93%以上、94%以上、95%以上、96%以上、97%以上、98%以上、98.1%以上、98.4%以上、98.7%以上、99%以上、99.2%以上、99.5%以上或99.8%以上的序列一致性的碱基序列构成的部分。
在一部分方式中,在“由与序列号1相当的碱基序列构成的部分”中包含可通过使用了以下引物的PCR进行扩增的甜菊植物体的基因组的部分:与从序列号1的5’末端开始15~25个碱基长的部分的互补序列杂交的正向引物和与从序列号1的3’末端侧开始15~25个碱基长的部分杂交的反向引物。
在特定方式中,在“由与序列号1相当的碱基序列构成的部分”中包含例如,可通过使用了以下引物的PCR进行扩增的甜菊植物体的基因组的部分:含有序列号52的碱基序列的正向引物和含有序列号53的碱基序列的反向引物。
在特定方式中,“与序列号1的298位相当的位置的碱基为T的等位基因”包含序列号4、6或8的碱基序列。
在特定方式中,“与序列号1的328位相当的位置的碱基为C的等位基因”包含序列号10、12或14的碱基序列。
在特定方式中,“与序列号1的360位相当的位置的碱基为T的等位基因”包含序列号16、18或20的碱基序列。
在特定方式中,“与序列号1的386位相当的位置的碱基为T的等位基因”包含序列号22、24或26的碱基序列。
在特定方式中,“与序列号1的393位相当的位置的碱基为T的等位基因”包含序列号28、30或32的碱基序列。
在特定方式中,“与序列号1的411位相当的位置的碱基为T的等位基因”包含序列号34、36或38的碱基序列。
在特定方式中,“与序列号1的427位相当的位置的碱基为C的等位基因”包含序列号40、42或44的碱基序列。
在特定方式中,“与序列号1的453位相当的位置的碱基为T的等位基因”包含序列号46、48或50的碱基序列。
此处,有时将选自(1)与序列号1的298位相当的位置、(2)与序列号1的328位相当的位置、(3)与序列号1的360位相当的位置、(4)与序列号1的386位相当的位置、(5)与序列号1的393位相当的位置、(6)与序列号1的411位相当的位置、(7)与序列号1的427位相当的位置及(8)与序列号1的453位相当的位置中的位置,总称为“本发明的多态性部位”或“本发明的变异部位”。
此外,有时将选自(1)在与序列号1的298位相当的位置上由C向T的变异、(2)在与序列号1的328位相当的位置上由A向C的变异、(3)在与序列号1的360位相当的位置上由C向T的变异、(4)在与序列号1的386位相当的位置上由C向T的变异、(5)在与序列号1的393位相当的位置上由C向T的变异、(6)在与序列号1的411位相当的位置上由C向T的变异、(7)在与序列号1的427位相当的位置上由A向C的变异及(8)在与序列号1的453位相当的位置上由C向T的变异中的变异,总称为“本发明的多态性”或“本发明的变异”。
在其他方式中,本发明的植物体对编码具有序列号97的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基因(本说明书中,有时称作“本发明的基因”)进行表达。在特定方式中,所述基因具有序列号98的碱基序列。所述基因的检测方法记载于“8.含有新型甜菊醇糖苷的植物体的筛选方法及试剂盒”或实施例等中。
在优选方式中,与不含本发明的变异的植物体(例如,野生型系统)相比,本发明的植物体对本发明的基因进行更多表达。在特定方式中,与不含本发明的变异的植物体相比,本发明的植物体对本发明的基因进行10倍以上、25倍以上、50倍以上、100倍以上、150倍以上、200倍以上、250倍以上、300倍以上、350倍以上、400倍以上、450倍以上、500倍以上、550倍以上、600倍以上、650倍以上、700倍以上、750倍以上、800倍以上、850倍以上、900倍以上、950倍以上或1000倍以上的更多表达。
在其他优选方式中,与泛素基因相比,本发明的植物体对本发明的基因进行更多表达。在特定方式中,与泛素基因相比,本发明的植物体对本发明的基因进行5.0%以上、7.5%以上、10.0%以上、12.5%以上、15.0%以上、17.5%以上、20.0%以上、22.5%以上、25.0%以上、27.5%以上、30.0%以上、32.5%以上、35.0%以上、37.5%以上、40.0%以上、42.5%以上或45.0%以上的更多表达。
此外,“相对于叶中所含的总甜菊醇糖苷量为0.050重量%以上”,是指相对于从本发明的甜菊植物体的干燥叶中获得的萃取液中存在的总甜菊醇糖苷量,本发明的糖苷以0.050重量%以上的比例存在。在此,所谓总甜菊醇糖苷,不包含未知的甜菊醇糖苷,此外也不包含以低于检测界限的含量存在的甜菊醇糖苷。总甜菊醇糖苷优选由瑞鲍迪苷A、瑞鲍迪苷B、瑞鲍迪苷C、瑞鲍迪苷D、瑞鲍迪苷E、瑞鲍迪苷F、瑞鲍迪苷G、瑞鲍迪苷I、瑞鲍迪苷M、瑞鲍迪苷N、甜菊苷、杜克苷A、甜菊双糖苷及甜叶悬钩子苷,以及新型甜菊醇糖苷(新型甜菊醇糖苷A及/或新型甜菊醇糖苷B)构成。就本发明的甜菊植物体而言,叶中所含的新型甜菊醇糖苷A或新型甜菊醇糖苷B的含量相对于总甜菊醇糖苷量,可为0.055重量%以上、0.060重量%以上、0.065重量%以上、0.070重量%以上、0.075重量%以上、0.080重量%以上、0.085重量%以上、0.090重量%以上、0.095重量%以上、0.10重量%以上、0.15重量%以上、0.20重量%以上、0.30重量%以上、0.50重量%以上、0.60重量%以上、0.80重量%以上、1.00重量%以上、2.00重量%以上、4.00重量%以上、6.00重量%以上、8.00重量%以上、10.00重量%以上的量,且也可为10.00重量%以下、8.00重量%以下、6.00重量%以下、4.00重量%以下、2.00重量%以下、1.00重量%以下、0.80重量%以下、0.60重量%以下、0.30重量%以下。
或者,就本发明的甜菊植物体而言,叶中所含的新型甜菊醇糖苷A或新型甜菊醇糖苷B的含量相对于叶中所含的瑞鲍迪苷A、瑞鲍迪苷B、瑞鲍迪苷C、瑞鲍迪苷D、瑞鲍迪苷F、瑞鲍迪苷N、瑞鲍迪苷M及甜菊苷的合计含量,可为0.050重量%以上、0.055重量%以上、0.060重量%以上、0.065重量%以上、0.070重量%以上、0.075重量%以上、0.080重量%以上、0.085重量%以上、0.090重量%以上、0.095重量%以上、0.10重量%以上、0.15重量%以上、0.20重量%以上、0.30重量%以上、0.50重量%以上、0.60重量%以上、0.80重量%以上、1.00重量%以上、2.00重量%以上、4.00重量%以上、6.00重量%以上、8.00重量%以上、10.00重量%以上的量,且也可为10.00重量%以下、8.00重量%以下、6.00重量%以下、4.00重量%以下、2.00重量%以下、1.00重量%以下、0.80重量%以下、0.60重量%以下、0.30重量%以下。
在此所谓本发明的植物体的干燥叶,是指通过使本发明的植物体的新鲜叶干燥,使含水量下降至10重量%以下、7重量%以下、5重量%以下、4重量%以下、3重量%以下、2重量%以下、1重量%以下的叶。本发明的植物体的干燥叶的含水量优选为3~4重量%。
本发明的植物体中的本发明的遗传性状可通过转基因的方法获得,也可通过非转基因的方法获得。从而,本发明的植物体可为通过转基因的方法而得的植物体或其后代(以下,有时称作“转基因植物体”),也可为通过非转基因的方法而得的植物体或其后代(以下,有时称作“非转基因植物体”)。在优选方式中,本发明的植物体为非转基因植物体。在特定方式中,本发明的植物体包含经突变诱发处理的甜菊植物体及其后代植物体。关于突变诱发处理,在“7.本发明的植物体的生产方法”中进行详述。
本发明的植物体中并非仅包含植物体整体,还可包含植物器官(例如叶、花瓣、茎、根、种子等)、植物组织(例如表皮、韧皮部、软组织、木质部、维管束、栅状组织、海绵状组织等)或各种形态的植物细胞(例如,悬浊培养细胞)、原生质体、叶的切片、愈伤组织等。
此外,本发明的植物体也可包含组织培养物或植物培养细胞。是因为通过培养这样的组织培养物或植物培养细胞,可使植物体再生。作为本发明的植物体的组织培养物或植物培养细胞的例子,可列举胚、分裂组织细胞、花粉、叶、根、根尖、花瓣、原生质体、叶的切片及愈伤组织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本发明的植物体的萃取物可通过使本发明的植物体的新鲜叶或干燥叶与适当的溶剂(水等水性溶剂或醇、醚及丙酮等有机溶剂)反应而得。萃取条件等可参照国际公开2016/090460号中记载的方法或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
本发明的植物体的萃取物,相对于总甜菊醇糖苷量优选含有0.050重量%以上的本发明的糖苷。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本发明的糖苷的含量相对于总甜菊醇糖苷量,可为0.055重量%以上、0.060重量%以上、0.065重量%以上、0.070重量%以上、0.075重量%以上、0.080重量%以上、0.085重量%以上、0.090重量%以上、0.095重量%以上、0.10重量%以上、0.15重量%以上、0.20重量%以上、0.30重量%以上、0.50重量%以上、0.60重量%以上、0.80重量%以上、1.00重量%以上、2.00重量%以上、4.00重量%以上、6.00重量%以上、8.00重量%以上、10.00重量%以上的量,且也可为10.00重量%以下、8.00重量%以下、6.00重量%以下、4.00重量%以下、2.00重量%以下、1.00重量%以下、0.80重量%以下、0.60重量%以下、0.30重量%以下。
或者,就本发明的植物体的萃取物而言,新型甜菊醇糖苷A或新型甜菊醇糖苷B的含量相对于瑞鲍迪苷A、瑞鲍迪苷B、瑞鲍迪苷C、瑞鲍迪苷D、瑞鲍迪苷F、瑞鲍迪苷N、瑞鲍迪苷M及甜菊苷的合计含量,可为0.050重量%以上、0.055重量%以上、0.060重量%以上、0.065重量%以上、0.070重量%以上、0.075重量%以上、0.080重量%以上、0.085重量%以上、0.090重量%以上、0.095重量%以上、0.10重量%以上、0.15重量%以上、0.20重量%以上、0.30重量%以上、0.50重量%以上、0.60重量%以上、0.80重量%以上、1.00重量%以上、2.00重量%以上、4.00重量%以上、6.00重量%以上、8.00重量%以上、10.00重量%以上的量,且也可为10.00重量%以下、8.00重量%以下、6.00重量%以下、4.00重量%以下、2.00重量%以下、1.00重量%以下、0.80重量%以下、0.60重量%以下、0.30重量%以下。
在一种方式中,在本发明的植物体的叶或萃取物中,新型甜菊醇糖苷A或新型甜菊醇糖苷B的含量,相对于瑞鲍迪苷A的含量,可为0.09重量%以上、0.10重量%以上、0.11重量%以上、0.12重量%以上、0.13重量%以上、0.14重量%以上、0.15重量%以上、0.16重量%以上、0.17重量%以上、0.18重量%以上、0.19重量%以上、0.20重量%以上,且也可为10.00重量%以下、8.00重量%以下、6.00重量%以下、4.00重量%以下、2.00重量%以下、1.00重量%以下、0.80重量%以下、0.60重量%以下。
在一种方式中,在本发明的植物体的叶或萃取物中,新型甜菊醇糖苷A或新型甜菊醇糖苷B的含量,相对于甜菊苷的含量,可为0.03重量%以上、0.04重量%以上、0.05重量%以上、0.06重量%以上、0.07重量%以上、0.08重量%以上、0.09重量%以上、0.10重量%以上、0.11重量%以上、0.12重量%以上、0.13重量%以上、0.14重量%以上、0.15重量%以上、0.16重量%以上、0.17重量%以上、0.18重量%以上、0.19重量%以上、0.20重量%以上、0.30重量%以上、0.40重量%以上、0.50重量%以上,且也可为10.00重量%以下、8.00重量%以下、6.00重量%以下、4.00重量%以下、2.00重量%以下、1.00重量%以下、0.80重量%以下、0.60重量%以下。
在其他方式中,在本发明的植物体的叶或萃取物中,新型甜菊醇糖苷B的含量,相对于甜菊苷的含量,可为5重量%以上、8重量%以上、10重量%以上、13重量%以上、15重量%以上、18重量%以上、20重量%以上、23重量%以上、25重量%以上、28重量%以上、30重量%以上、32重量%以上、35重量%以上、38重量%以上、40重量%以上、43重量%以上、45重量%以上、48重量%以上、50重量%以上,且也可为100重量%以下、90重量%以下、85重量%以下、80重量%以下、75重量%以下、70重量%以下、65重量%以下、60重量%以下。
在一种方式中,在本发明的植物体的叶或萃取物中,新型甜菊醇糖苷A或新型甜菊醇糖苷B的含量,相对于瑞鲍迪苷A及甜菊苷的合计含量,可为0.03重量%以上、0.04重量%以上、0.05重量%以上、0.06重量%以上、0.07重量%以上、0.08重量%以上、0.09重量%以上、0.10重量%以上、0.11重量%以上、0.12重量%以上、0.13重量%以上、0.14重量%以上、0.15重量%以上、0.16重量%以上、0.17重量%以上、0.18重量%以上、0.19重量%以上、0.20重量%以上,且也可为10.00重量%以下、8.00重量%以下、6.00重量%以下、4.00重量%以下、2.00重量%以下、1.00重量%以下、0.80重量%以下、0.60重量%以下、0.50重量%以下。
在特定方式中,新型甜菊醇糖苷A或新型甜菊醇糖苷B相对于本发明的植物体的叶或萃取物中所含的总甜菊醇糖苷量的含量比例可为0.055~10.00重量%、0.060~10.00重量%、0.065~10.00重量%、0.070~10.00重量%、0.075~10.00重量%、0.080~10.00重量%、0.085~10.00重量%、0.090~10.00重量%、0.095~10.00重量%、0.10~10.00重量%、0.15~10.00重量%、0.20~10.00重量%、0.30~10.00重量%、0.50~10.00重量%、0.60~10.00重量%、0.80~10.00重量%、1.00~10.00重量%、2.00~10.00重量%、4.00~10.00重量%、6.00~10.00重量%、8.00~10.00重量%、0.055~8.00重量%、0.060~8.00重量%、0.065~8.00重量%、0.070~8.00重量%、0.075~8.00重量%、0.080~8.00重量%、0.085~8.00重量%、0.090~8.00重量%、0.095~8.00重量%、0.10~8.00重量%、0.15~8.00重量%、0.20~8.00重量%、0.30~8.00重量%、0.50~8.00重量%、0.60~8.00重量%、0.80~8.00重量%、1.00~8.00重量%、2.00~8.00重量%、4.00~8.00重量%、6.00~8.00重量%、0.055~6.00重量%、0.060~6.00重量%、0.065~6.00重量%、0.070~6.00重量%、0.075~6.00重量%、0.080~6.00重量%、0.085~6.00重量%、0.090~6.00重量%、0.095~6.00重量%、0.10~6.00重量%、0.15~6.00重量%、0.20~6.00重量%、0.30~6.00重量%、0.50~6.00重量%、0.60~6.00重量%、0.80~6.00重量%、1.00~6.00重量%、2.00~6.00重量%、4.00~6.00重量%、0.055~4.00重量%、0.060~4.00重量%、0.065~4.00重量%、0.070~4.00重量%、0.075~4.00重量%、0.080~4.00重量%、0.085~4.00重量%、0.090~4.00重量%、0.095~4.00重量%、0.10~4.00重量%、0.15~4.00重量%、0.20~4.00重量%、0.30~4.00重量%、0.50~4.00重量%、0.60~4.00重量%、0.80~4.00重量%、1.00~4.00重量%、2.00~4.00重量%、0.055~2.00重量%、0.060~2.00重量%、0.065~2.00重量%、0.070~2.00重量%、0.075~2.00重量%、0.080~2.00重量%、0.085~2.00重量%、0.090~2.00重量%、0.095~2.00重量%、0.10~2.00重量%、0.15~2.00重量%、0.20~2.00重量%、0.30~2.00重量%、0.50~2.00重量%、0.60~2.00重量%、0.80~2.00重量%、1.00~2.00重量%、0.055~1.00重量%、0.060~1.00重量%、0.065~1.00重量%、0.070~1.00重量%、0.075~1.00重量%、0.080~1.00重量%、0.085~1.00重量%、0.090~1.00重量%、0.095~1.00重量%、0.10~1.00重量%、0.15~1.00重量%、0.20~1.00重量%、0.30~1.00重量%、0.50~1.00重量%、0.60~1.00重量%、0.80~1.00重量%、0.055~0.80重量%、0.060~0.80重量%、0.065~0.80重量%、0.070~0.80重量%、0.075~0.80重量%、0.080~0.80重量%、0.085~0.80重量%、0.090~0.80重量%、0.095~0.80重量%、0.10~0.80重量%、0.15~0.80重量%、0.20~0.80重量%、0.30~0.80重量%、0.50~0.80重量%、0.60~0.80重量%、0.055~0.60重量%、0.060~0.60重量%、0.065~0.60重量%、0.070~0.60重量%、0.075~0.60重量%、0.080~0.60重量%、0.085~0.60重量%、0.090~0.60重量%、0.095~0.60重量%、0.10~0.60重量%、0.15~0.60重量%、0.20~0.60重量%、0.30~0.60重量%、0.50~0.60重量%、0.055~0.50重量%、0.060~0.50重量%、0.065~0.50重量%、0.070~0.50重量%、0.075~0.50重量%、0.080~0.50重量%、0.085~0.50重量%、0.090~0.50重量%、0.095~0.50重量%、0.10~0.50重量%、0.15~0.50重量%、0.20~0.50重量%、0.30~0.50重量%、0.50~0.30重量%、0.055~0.30重量%、0.060~0.30重量%、0.065~0.30重量%、0.070~0.30重量%、0.075~0.30重量%、0.080~0.30重量%、0.085~0.30重量%、0.090~0.30重量%、0.095~0.30重量%、0.10~0.30重量%、0.15~0.30重量%或0.20~0.30重量%。
在其他特定方式中,新型甜菊醇糖苷A或新型甜菊醇糖苷B相对于本发明的植物体的叶或萃取物中所含的瑞鲍迪苷A、瑞鲍迪苷B、瑞鲍迪苷C、瑞鲍迪苷D、瑞鲍迪苷F、瑞鲍迪苷N、瑞鲍迪苷M及甜菊苷的合计含量的含量比例可为0.050~10.00重量%、0.055~10.00重量%、0.060~10.00重量%、0.065~10.00重量%、0.070~10.00重量%、0.075~10.00重量%、0.080~10.00重量%、0.085~10.00重量%、0.090~10.00重量%、0.095~10.00重量%、0.10~10.00重量%、0.15~10.00重量%、0.20~10.00重量%、0.30~10.00重量%、0.50~10.00重量%、0.60~10.00重量%、0.80~10.00重量%、1.00~10.00重量%、2.00~10.00重量%、4.00~10.00重量%、6.00~10.00重量%、8.00~10.00重量%、0.050~8.00重量%、0.055~8.00重量%、0.060~8.00重量%、0.065~8.00重量%、0.070~8.00重量%、0.075~8.00重量%、0.080~8.00重量%、0.085~8.00重量%、0.090~8.00重量%、0.095~8.00重量%、0.10~8.00重量%、0.15~8.00重量%、0.20~8.00重量%、0.30~8.00重量%、0.50~8.00重量%、0.60~8.00重量%、0.80~8.00重量%、1.00~8.00重量%、2.00~8.00重量%、4.00~8.00重量%、6.00~8.00重量%、0.050~6.00重量%、0.055~6.00重量%、0.060~6.00重量%、0.065~6.00重量%、0.070~6.00重量%、0.075~6.00重量%、0.080~6.00重量%、0.085~6.00重量%、0.090~6.00重量%、0.095~6.00重量%、0.10~6.00重量%、0.15~6.00重量%、0.20~6.00重量%、0.30~6.00重量%、0.50~6.00重量%、0.60~6.00重量%、0.80~6.00重量%、1.00~6.00重量%、2.00~6.00重量%、4.00~6.00重量%、0.050~4.00重量%、0.055~4.00重量%、0.060~4.00重量%、0.065~4.00重量%、0.070~4.00重量%、0.075~4.00重量%、0.080~4.00重量%、0.085~4.00重量%、0.090~4.00重量%、0.095~4.00重量%、0.10~4.00重量%、0.15~4.00重量%、0.20~4.00重量%、0.30~4.00重量%、0.50~4.00重量%、0.60~4.00重量%、0.80~4.00重量%、1.00~4.00重量%、2.00~4.00重量%、0.050~2.00重量%、0.055~2.00重量%、0.060~2.00重量%、0.065~2.00重量%、0.070~2.00重量%、0.075~2.00重量%、0.080~2.00重量%、0.085~2.00重量%、0.090~2.00重量%、0.095~2.00重量%、0.10~2.00重量%、0.15~2.00重量%、0.20~2.00重量%、0.30~2.00重量%、0.50~2.00重量%、0.60~2.00重量%、0.80~2.00重量%、1.00~2.00重量%、0.050~1.00重量%、0.055~1.00重量%、0.060~1.00重量%、0.065~1.00重量%、0.070~1.00重量%、0.075~1.00重量%、0.080~1.00重量%、0.085~1.00重量%、0.090~1.00重量%、0.095~1.00重量%、0.10~1.00重量%、0.15~1.00重量%、0.20~1.00重量%、0.30~1.00重量%、0.50~1.00重量%、0.60~1.00重量%、0.80~1.00重量%、0.050~0.80重量%、0.055~0.80重量%、0.060~0.80重量%、0.065~0.80重量%、0.070~0.80重量%、0.075~0.80重量%、0.080~0.80重量%、0.085~0.80重量%、0.090~0.80重量%、0.095~0.80重量%、0.10~0.80重量%、0.15~0.80重量%、0.20~0.80重量%、0.30~0.80重量%、0.50~0.80重量%、0.60~0.80重量%、0.050~0.60重量%、0.055~0.60重量%、0.060~0.60重量%、0.065~0.60重量%、0.070~0.60重量%、0.075~0.60重量%、0.080~0.60重量%、0.085~0.60重量%、0.090~0.60重量%、0.095~0.60重量%、0.10~0.60重量%、0.15~0.60重量%、0.20~0.60重量%、0.30~0.60重量%、0.50~0.60重量%、0.050~0.50重量%、0.055~0.50重量%、0.060~0.50重量%、0.065~0.50重量%、0.070~0.50重量%、0.075~0.50重量%、0.080~0.50重量%、0.085~0.50重量%、0.090~0.50重量%、0.095~0.50重量%、0.10~0.50重量%、0.15~0.50重量%、0.20~0.50重量%、0.30~0.50重量%、0.50~0.30重量%、0.050~0.30重量%、0.055~0.30重量%、0.060~0.30重量%、0.065~0.30重量%、0.070~0.30重量%、0.075~0.30重量%、0.080~0.30重量%、0.085~0.30重量%、0.090~0.30重量%、0.095~0.30重量%、0.10~0.30重量%、0.15~0.30重量%或0.20~0.30重量%。
在其他特定方式中,新型甜菊醇糖苷A或新型甜菊醇糖苷B相对于本发明的植物体的叶或萃取物中所含的瑞鲍迪苷A的含量的含量比例可为0.09~10.00重量%、0.10~10.00重量%、0.11~10.00重量%、0.12~10.00重量%、0.13~10.00重量%、0.14~10.00重量%、0.15~10.00重量%、0.16~10.00重量%、0.17~10.00重量%、0.18~10.00重量%、0.19~10.00重量%、0.20~10.00重量%、0.09~8.00重量%、0.10~8.00重量%、0.11~8.00重量%、0.12~8.00重量%、0.13~8.00重量%、0.14~8.00重量%、0.15~8.00重量%、0.16~8.00重量%、0.17~8.00重量%、0.18~8.00重量%、0.19~8.00重量%、0.20~8.00重量%、0.09~6.00重量%、0.10~6.00重量%、0.11~6.00重量%、0.12~6.00重量%、0.13~6.00重量%、0.14~6.00重量%、0.15~6.00重量%、0.16~6.00重量%、0.17~6.00重量%、0.18~6.00重量%、0.19~6.00重量%、0.20~6.00重量%、0.09~4.00重量%、0.10~4.00重量%、0.11~4.00重量%、0.12~4.00重量%、0.13~4.00重量%、0.14~4.00重量%、0.15~4.00重量%、0.16~4.00重量%、0.17~4.00重量%、0.18~4.00重量%、0.19~4.00重量%、0.20~4.00重量%、0.09~2.00重量%、0.10~2.00重量%、0.11~2.00重量%、0.12~2.00重量%、0.13~2.00重量%、0.14~2.00重量%、0.15~2.00重量%、0.16~2.00重量%、0.17~2.00重量%、0.18~2.00重量%、0.19~2.00重量%、0.20~2.00重量%、0.09~1.00重量%、0.10~1.00重量%、0.11~1.00重量%、0.12~1.00重量%、0.13~1.00重量%、0.14~1.00重量%、0.15~1.00重量%、0.16~1.00重量%、0.17~1.00重量%、0.18~1.00重量%、0.19~1.00重量%、0.20~1.00重量%、0.09~0.80重量%、0.10~0.80重量%、0.11~0.80重量%、0.12~0.80重量%、0.13~0.80重量%、0.14~0.80重量%、0.15~0.80重量%、0.16~0.80重量%、0.17~0.80重量%、0.18~0.80重量%、0.19~0.80重量%、0.20~0.80重量%、0.09~0.60重量%、0.10~0.60重量%、0.11~0.60重量%、0.12~0.60重量%、0.13~0.60重量%、0.14~0.60重量%、0.15~0.60重量%、0.16~0.60重量%、0.17~0.60重量%、0.18~0.60重量%、0.19~0.60重量%或0.20~0.60重量%。
在其他特定方式中,新型甜菊醇糖苷A或新型甜菊醇糖苷B相对于本发明的植物体的叶或萃取物中所含的甜菊苷的含量的含量比例可为0.03~10.00重量%、0.04~10.00重量%、0.05~10.00重量%、0.06~10.00重量%、0.07~10.00重量%、0.08~10.00重量%、0.09~10.00重量%、0.10~10.00重量%、0.11~10.00重量%、0.12~10.00重量%、0.13~10.00重量%、0.14~10.00重量%、0.15~10.00重量%、0.16~10.00重量%、0.17~10.00重量%、0.18~10.00重量%、0.19~10.00重量%、0.20~10.00重量%、0.30~10.00重量%、0.40~10.00重量%、0.50~10.00重量%、0.03~8.00重量%、0.04~8.00重量%、0.05~8.00重量%、0.06~8.00重量%、0.07~8.00重量%、0.08~8.00重量%、0.09~8.00重量%、0.10~8.00重量%、0.11~8.00重量%、0.12~8.00重量%、0.13~8.00重量%、0.14~8.00重量%、0.15~8.00重量%、0.16~8.00重量%、0.17~8.00重量%、0.18~8.00重量%、0.19~8.00重量%、0.20~8.00重量%、0.30~8.00重量%、0.40~8.00重量%、0.50~8.00重量%、0.03~6.00重量%、0.04~6.00重量%、0.05~6.00重量%、0.06~6.00重量%、0.07~6.00重量%、0.08~6.00重量%、0.09~6.00重量%、0.10~6.00重量%、0.11~6.00重量%、0.12~6.00重量%、0.13~6.00重量%、0.14~6.00重量%、0.15~6.00重量%、0.16~6.00重量%、0.17~6.00重量%、0.18~6.00重量%、0.19~6.00重量%、0.20~6.00重量%、0.30~6.00重量%、0.40~6.00重量%、0.50~6.00重量%、0.03~4.00重量%、0.04~4.00重量%、0.05~4.00重量%、0.06~4.00重量%、0.07~4.00重量%、0.08~4.00重量%、0.09~4.00重量%、0.10~4.00重量%、0.11~4.00重量%、0.12~4.00重量%、0.13~4.00重量%、0.14~4.00重量%、0.15~4.00重量%、0.16~4.00重量%、0.17~4.00重量%、0.18~4.00重量%、0.19~4.00重量%、0.20~4.00重量%、0.30~4.00重量%、0.40~4.00重量%、0.50~4.00重量%、0.03~2.00重量%、0.04~2.00重量%、0.05~2.00重量%、0.06~2.00重量%、0.07~2.00重量%、0.08~2.00重量%、0.09~2.00重量%、0.10~2.00重量%、0.11~2.00重量%、0.12~2.00重量%、0.13~2.00重量%、0.14~2.00重量%、0.15~2.00重量%、0.16~2.00重量%、0.17~2.00重量%、0.18~2.00重量%、0.19~2.00重量%、0.20~2.00重量%、0.30~2.00重量%、0.40~2.00重量%、0.50~2.00重量%、0.03~1.00重量%、0.04~1.00重量%、0.05~1.00重量%、0.06~1.00重量%、0.07~1.00重量%、0.08~1.00重量%、0.09~1.00重量%、0.10~1.00重量%、0.11~1.00重量%、0.12~1.00重量%、0.13~1.00重量%、0.14~1.00重量%、0.15~1.00重量%、0.16~1.00重量%、0.17~1.00重量%、0.18~1.00重量%、0.19~1.00重量%、0.20~1.00重量%、0.30~1.00重量%、0.40~1.00重量%、0.50~1.00重量%、0.03~0.80重量%、0.04~0.80重量%、0.05~0.80重量%、0.06~0.80重量%、0.07~0.80重量%、0.08~0.80重量%、0.09~0.80重量%、0.10~0.80重量%、0.11~0.80重量%、0.12~0.80重量%、0.13~0.80重量%、0.14~0.80重量%、0.15~0.80重量%、0.16~0.80重量%、0.17~0.80重量%、0.18~0.80重量%、0.19~0.80重量%、0.20~0.80重量%、0.30~0.80重量%、0.40~0.80重量%、0.50~0.80重量%、0.03~0.60重量%、0.04~0.60重量%、0.05~0.60重量%、0.06~0.60重量%、0.07~0.60重量%、0.08~0.60重量%、0.09~0.60重量%、0.10~0.60重量%、0.11~0.60重量%、0.12~0.60重量%、0.13~0.60重量%、0.14~0.60重量%、0.15~0.60重量%、0.16~0.60重量%、0.17~0.60重量%、0.18~0.60重量%、0.19~0.60重量%、0.20~0.60重量%、0.30~0.60重量%、0.40~0.60重量%或0.50~0.60重量%。
在其他特定方式中,新型甜菊醇糖苷B相对于本发明的植物体的叶或萃取物中所含的甜菊苷的含量的含量比例可为5~100重量%、8~100重量%、10~100重量%、13~100重量%、15~100重量%、18~100重量%、20~100重量%、23~100重量%、25~100重量%、28~100重量%、30~100重量%、33~100重量%、35~100重量%、38~100重量%、40~100重量%、43~100重量%、45~100重量%、48~100重量%、50~100重量%、5~90重量%、8~90重量%、10~90重量%、13~90重量%、15~90重量%、18~90重量%、20~90重量%、23~90重量%、25~90重量%、28~90重量%、30~90重量%、33~90重量%、35~90重量%、38~90重量%、40~90重量%、43~90重量%、45~90重量%、48~90重量%、50~90重量%、5~85重量%、8~85重量%、10~85重量%、13~85重量%、15~85重量%、18~85重量%、20~85重量%、23~85重量%、25~85重量%、28~85重量%、30~85重量%、33~85重量%、35~85重量%、38~85重量%、40~85重量%、43~85重量%、45~85重量%、48~85重量%、50~85重量%、5~80重量%、8~80重量%、10~80重量%、13~80重量%、15~80重量%、18~80重量%、20~80重量%、23~80重量%、25~80重量%、28~80重量%、30~80重量%、33~80重量%、35~80重量%、38~80重量%、40~80重量%、43~80重量%、45~80重量%、48~80重量%、50~80重量%、5~75重量%、8~75重量%、10~75重量%、13~75重量%、15~75重量%、18~75重量%、20~75重量%、23~75重量%、25~75重量%、28~75重量%、30~75重量%、33~75重量%、35~75重量%、38~75重量%、40~75重量%、43~75重量%、45~75重量%、48~75重量%、50~75重量%、5~70重量%、8~70重量%、10~70重量%、13~70重量%、15~70重量%、18~70重量%、20~70重量%、23~70重量%、25~70重量%、28~70重量%、30~70重量%、33~70重量%、35~70重量%、38~70重量%、40~70重量%、43~70重量%、45~70重量%、48~70重量%、50~70重量%、5~65重量%、8~65重量%、10~65重量%、13~65重量%、15~65重量%、18~65重量%、20~65重量%、23~65重量%、25~65重量%、28~65重量%、30~65重量%、33~65重量%、35~65重量%、38~65重量%、40~65重量%、43~65重量%、45~65重量%、48~65重量%、50~65重量%、5~60重量%、8~60重量%、10~60重量%、13~60重量%、15~60重量%、18~60重量%、20~60重量%、23~60重量%、25~60重量%、28~60重量%、30~60重量%、33~60重量%、35~60重量%、38~60重量%、40~60重量%、43~60重量%、45~60重量%、48~60重量%或50~60重量%。
在其他特定方式中,新型甜菊醇糖苷A或新型甜菊醇糖苷B相对于本发明的植物体的叶或萃取物中所含的瑞鲍迪苷A和甜菊苷的合计含量的含量比例可为0.03~10.00重量%、0.04~10.00重量%、0.05~10.00重量%、0.06~10.00重量%、0.07~10.00重量%、0.08~10.00重量%、0.09~10.00重量%、0.10~10.00重量%、0.11~10.00重量%、0.12~10.00重量%、0.13~10.00重量%、0.14~10.00重量%、0.15~10.00重量%、0.16~10.00重量%、0.17~10.00重量%、0.18~10.00重量%、0.19~10.00重量%、0.20~10.00重量%、0.03~8.00重量%、0.04~8.00重量%、0.05~8.00重量%、0.06~8.00重量%、0.07~8.00重量%、0.08~8.00重量%、0.09~8.00重量%、0.10~8.00重量%、0.11~8.00重量%、0.12~8.00重量%、0.13~8.00重量%、0.14~8.00重量%、0.15~8.00重量%、0.16~8.00重量%、0.17~8.00重量%、0.18~8.00重量%、0.19~8.00重量%、0.20~8.00重量%、0.03~6.00重量%、0.04~6.00重量%、0.05~6.00重量%、0.06~6.00重量%、0.07~6.00重量%、0.08~6.00重量%、0.09~6.00重量%、0.10~6.00重量%、0.11~6.00重量%、0.12~6.00重量%、0.13~6.00重量%、0.14~6.00重量%、0.15~6.00重量%、0.16~6.00重量%、0.17~6.00重量%、0.18~6.00重量%、0.19~6.00重量%、0.20~6.00重量%、0.03~4.00重量%、0.04~4.00重量%、0.05~4.00重量%、0.06~4.00重量%、0.07~4.00重量%、0.08~4.00重量%、0.09~4.00重量%、0.10~4.00重量%、0.11~4.00重量%、0.12~4.00重量%、0.13~4.00重量%、0.14~4.00重量%、0.15~4.00重量%、0.16~4.00重量%、0.17~4.00重量%、0.18~4.00重量%、0.19~4.00重量%、0.20~4.00重量%、0.03~2.00重量%、0.04~2.00重量%、0.05~2.00重量%、0.06~2.00重量%、0.07~2.00重量%、0.08~2.00重量%、0.09~2.00重量%、0.10~2.00重量%、0.11~2.00重量%、0.12~2.00重量%、0.13~2.00重量%、0.14~2.00重量%、0.15~2.00重量%、0.16~2.00重量%、0.17~2.00重量%、0.18~2.00重量%、0.19~2.00重量%、0.20~2.00重量%、0.03~1.00重量%、0.04~1.00重量%、0.05~1.00重量%、0.06~1.00重量%、0.07~1.00重量%、0.08~1.00重量%、0.09~1.00重量%、0.10~1.00重量%、0.11~1.00重量%、0.12~1.00重量%、0.13~1.00重量%、0.14~1.00重量%、0.15~1.00重量%、0.16~1.00重量%、0.17~1.00重量%、0.18~1.00重量%、0.19~1.00重量%、0.20~1.00重量%、0.03~0.80重量%、0.04~0.80重量%、0.05~0.80重量%、0.06~0.80重量%、0.07~0.80重量%、0.08~0.80重量%、0.09~0.80重量%、0.10~0.80重量%、0.11~0.80重量%、0.12~0.80重量%、0.13~0.80重量%、0.14~0.80重量%、0.15~0.80重量%、0.16~0.80重量%、0.17~0.80重量%、0.18~0.80重量%、0.19~0.80重量%、0.20~0.80重量%、0.03~0.60重量%、0.04~0.60重量%、0.05~0.60重量%、0.06~0.60重量%、0.07~0.60重量%、0.08~0.60重量%、0.09~0.60重量%、0.10~0.60重量%、0.11~0.60重量%、0.12~0.60重量%、0.13~0.60重量%、0.14~0.60重量%、0.15~0.60重量%、0.16~0.60重量%、0.17~0.60重量%、0.18~0.60重量%、0.19~0.60重量%、0.20~0.60重量%、0.03~0.50重量%、0.04~0.50重量%、0.05~0.50重量%、0.06~0.50重量%、0.07~0.50重量%、0.08~0.50重量%、0.09~0.50重量%、0.10~0.50重量%、0.11~0.50重量%、0.12~0.50重量%、0.13~0.50重量%、0.14~0.50重量%、0.15~0.50重量%、0.16~0.50重量%、0.17~0.50重量%、0.18~0.50重量%、0.19~0.50重量%或0.20~0.50重量%。
在本发明的一种方式中,提供含有本发明的植物体的萃取物的饮食品。进一步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饮食品为饮料。作为饮食品的种类,可列举“3.含有新型甜菊醇糖苷的饮食品、香料及医药品”中记载的内容。
5.含有新型甜菊醇糖苷的风味调节剂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提供一种风味调节剂,其特征在于,含有上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其盐或其水合物。在本发明的一种方式中,可将具有“2.含有新型甜菊醇糖苷的甜味剂组合物”中记载的组成的组合物作为风味调节剂使用。
本说明书中,所谓“风味调节剂”,是指在添加至饮食品中时,调整该饮食品的风味的物质。本发明的风味调节剂,优选在添加至饮食品中时,该风味调节剂自身的味不被消费者识别,而可调整该饮食品自身的风味。例如,本发明的甜菊醇糖苷,具有与以往的甜菊醇糖苷相比苦味弱的特征,因此通过作为风味调节剂使用可调整饮食品的苦味。
本发明的风味调节剂,优选除上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其盐或其水合物外,含有一种以上的其他甜味剂。作为这样的甜味剂,可列举选自瑞鲍迪苷A、瑞鲍迪苷B、瑞鲍迪苷C、瑞鲍迪苷D、瑞鲍迪苷E、瑞鲍迪苷F、瑞鲍迪苷I、瑞鲍迪苷J、瑞鲍迪苷K、瑞鲍迪苷N、瑞鲍迪苷M、瑞鲍迪苷O、瑞鲍迪苷Q、瑞鲍迪苷R、杜克苷A、杜克苷C、甜叶悬钩子苷、甜菊醇、甜菊单糖苷、甜菊双糖苷及甜菊苷中的一种以上的甜菊醇糖苷,或果糖,砂糖,果葡糖浆(Glucose-fructose syrup)、葡萄糖、麦芽糖、高果糖浆(High Fructose Syrup)、糖醇、低聚糖、蜂蜜、甘蔗榨汁液(黑糖蜜)、饴糖、罗汉果末、罗汉果萃取物、甘草末、甘草萃取物、翅果竹芋种子末、翅果竹芋种子提取物等天然甜味剂或乙酰氨基磺酸钾、三氯蔗糖、纽甜、阿斯巴甜、糖精等人工甜味剂等。
6.新型甜菊醇糖苷的制造方法
含有新型甜菊醇糖苷的植物体,例如可使用后述的筛选方法获得具有上述遗传性状的植物体。且,可从该植物体中分离、提纯新型甜菊醇糖苷。新型甜菊醇糖苷可以通过使本发明的植物体的新鲜叶或干燥叶与适当的溶剂(水等水性溶剂或醇、醚及丙酮等有机溶剂)反应以萃取液的状态萃取。萃取条件等可参照国际公开第2016/090460号中记载的方法,或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
进一步,对于这样得到的萃取液,可通过使用乙酸乙酯或其他有机溶剂:水的梯度、HPLC、UPLC等公知的方法对新型甜菊醇糖苷进行分离、提纯。
植物体中的新型甜菊醇糖苷含量可通过国际公开2016/090460号中记载的方法,或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具体而言,可从本发明的植物体中采取新鲜叶作为样本,通过实施LC/MS-MS进行测定。
7.本发明的植物体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生产含有本发明的糖苷的甜菊植物体的生产方法(本说明书中,有时称作“本发明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使本发明的甜菊植物体与第2甜菊植物体杂交的工序。
通过该方法生产的“含有本发明的糖苷的甜菊植物体”,与本发明的植物体具有相同表型和遗传性质。
通过本发明的生产方法而得的植物体中的本发明的糖苷的含量的范围等,如上关于本发明的植物体记载的内容。
在一种方式中,通过本发明的生产方法而得的植物体,具有本发明的遗传性状(1)~(8)的至少1种。在一种方式中,通过本发明的生产方法而得的植物体对编码包括序列号97的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基因进行表达。在优选方式中,通过本发明的生产方法而得的植物体,与野生型系统的植物体相比,对编码包括序列号97的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基因进行更多表达。在其他优选方式中,通过本发明的生产方法而得的植物体,与泛素基因相比,对编码包括序列号97的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基因进行更多表达。表达量的程度如“4.含有新型甜菊醇糖苷的甜菊植物体及其萃取物”中记载的内容。
在本发明的生产方法中,所谓“使其杂交”是指通过使本发明的植物体(第一代(S1))和第2植物体(S1)交配获得其子植物体(根据本发明的生产方法生产的植物体(第二代(S2))。作为杂交方法,优选回交。所谓“回交”为使在本发明的植物体和第2植物体之间诞生的子植物体(S2)进一步与本发明的植物体(即,具有本发明的遗传性状的植物体)(S1)杂交,生产具有本发明的遗传性状的植物体的方法。本发明的生产方法中使用的第2植物体(S1)为与本发明的植物体具有相同的表型和遗传性质时,实质上为回交。本发明的基因多态性遵循孟德尔定律进行遗传,与其相伴的与该基因多态性相关的表型,即含有本发明的糖苷的表型也遵循孟德尔定律进行遗传。
或者,本发明的植物体也可通过自体受精进行生产。自体受精可通过使本发明的植物体的雄蕊的花粉向本发明的植物体的雌蕊自花传粉来实施。
根据本发明的生产方法生产的植物体的表型及遗传性质与本发明的植物体相同,因此通过使根据本发明的生产方法生产的植物体进一步与第3甜菊植物体杂交,可以生产与本发明的植物体具有相同表型的甜菊植物体。
作为其他方式,本发明的植物体也可通过对前面所述组织培养物或植物培养细胞进行培养而对植物体进行再生的方式生产。关于培养条件,与野生型甜菊植物的组织培养物或植物培养细胞的培养条件相同,为公知的(Protocols for In Vitro cultures andsecondary metabolite analysis of aromatic and medicinal plants,Method inmolecular biology,vo.1391,pp113-123.)。
进一步,作为其他方式,本发明的植物体可通过向甜菊植物体的基因组中导入本发明的变异来生产。在特定方式中,本发明的植物体的生产方法包含以下的(1)~(8)的工序的至少1种:
(1)在与序列号1的298位相当的位置上导入由C向T的变异的工序;
(2)在与序列号1的328位相当的位置上导入由A向C的变异的工序;
(3)在与序列号1的360位相当的位置上导入由C向T的变异的工序;
(4)在与序列号1的386位相当的位置上导入由C向T的变异的工序;
(5)在与序列号1的393位相当的位置上导入由C向T的变异的工序;
(6)在与序列号1的411位相当的位置上导入由C向T的变异的工序;
(7)在与序列号1的427位相当的位置上导入由A向C的变异的工序;及
(8)在与序列号1的453位相当的位置上导入由C向T的变异的工序。
变异的导入可通过转基因的方法实施,也可通过非转基因的方法实施。作为“非转基因的方法”的例子,可列举不导入外来基因而诱导宿主细胞(或宿主植物体)的基因变异的方法(突变诱导处理)。作为那样的方法可列举使植物细胞的诱变剂作用的方法。作为那样的诱变剂,可列举甲磺酸乙酯(EMS)及叠氮化钠等。例如甲磺酸乙酯(EMS)可以0.1%、0.2%、0.3%、0.4%、0.5%、0.6%、0.7%、0.8%、0.9%、1.0%等浓度对植物细胞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1~48小时、2~36小时、3~30小时、4~28小时、5~26小时、6~24小时。处理流程自身为公知的,可通过使经过吸水过程的吸水种子在以上述浓度含有诱变剂的处理液中浸渍上述处理时间来实施。
或者,作为非转基因的方法的例子,也可为使X射线、γ射线、紫外线等放射线或光线照射植物细胞的方法。此时,将用适当的紫外线的照射量(紫外线灯强度、距离、时间)进行照射后的细胞于选择培养基等培养后,可选择具有目标性状的细胞、愈伤组织、植物体。此时的照射强度为0.01~100Gr、0.03~75Gr、0.05~50Gr、0.07~25Gr、0.09~20Gr、0.1~15Gr、0.1~10Gr、0.5~10Gr、1~10Gr,照射距离为1cm~200m、5cm~100m、7cm~75m、9cm~50m、10cm~30m、10cm~20m、10cm~10m,照射时间为1分钟~2年、2分钟~1年、3分钟~0.5年、4分钟~1个月、5分钟~2周、10分钟~1周。照射的强度、距离及时间根据放射线的种类或成为照射对象的状态(细胞、愈伤组织、植物体)而不同,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进行适当调整。
此外,细胞融合、花药培养(单倍体培养)、远缘杂交(单倍体培养)等方法也是公知的。
一般而言,植物细胞由于在培养期间有时会伴随变异,因此为了维持更稳定的性状优选恢复为植物个体。
以本发明的植物体为宿主,事后进行转基因(例如通过基因组编辑等)而得的植物体(例如,以本发明的植物体为宿主实施转基因,进一步附加了其他的性状的植物体)也不从本发明的范围中排除。
8.含有新型甜菊醇糖苷的植物体的筛选方法及试剂盒
本发明的植物体及与本发明的植物体具有相同表型和遗传性质的植物体可通过从该植物体的组织中检测本发明的遗传性状及/或本发明的基因的表达进行筛选。在此,所谓“筛选”是指识别本发明的植物体和其以外的植物体,并选择本发明的植物体。从而,在其他侧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筛选植物体的方法(本说明书中,也称作“本发明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从被检植物的基因组中检测存在及/或不存在本发明的遗传性状(1)~(8)的至少1种的工序,及/或检测本发明的基因的表达的工序。本发明的筛选方法也可包含选择检测出存在本发明的遗传性状(1)~(8)的至少1种的植物体,及/或检测出本发明的基因的表达的植物体的工序。在特定方式中,本发明的筛选方法包含以下工序:选择本发明的基因的表达量比对照植物体(例如,野生型植物体或不具有本发明的遗传性状的植物体)中的表达量多的植物体,及/或本发明的基因的表达量比泛素的表达量多的植物体的工序。
在一种方式中,作为检测对象的遗传性状为本发明的遗传性状(1)。在其他方式中,作为检测对象的遗传性状为本发明的遗传性状(2)。在其他方式中,作为检测对象的遗传性状为本发明的遗传性状(3)。在其他方式中,作为检测对象的遗传性状为本发明的遗传性状(4)。在其他方式中,作为检测对象的遗传性状为本发明的遗传性状(5)。在其他方式中,作为检测对象的遗传性状为本发明的遗传性状(6)。在其他方式中,作为检测对象的遗传性状为本发明的遗传性状(7)。在其他方式中,作为检测对象的遗传性状为本发明的遗传性状(8)。
本发明的遗传性状(1)~(8)可通过已知的任意方法进行检测,本发明的一种方式中,本发明的遗传性状(1),例如可通过使用以下引物集和限制酶的dCAPS法进行检测。
[表1]
表1:引物集和限制酶的组合
Figure BDA0003490369120000351
以上述表1的No.1的引物集和限制酶的组合为例进行说明:候补植物体具有遗传性状(1)时,相对于候补植物体的基因组DNA,使用具有序列号51所示的碱基序列的正向引物及具有序列号53所示的碱基序列的反向引物实施PCR扩增,对所得的PCR产物(约377bp长,例如序列号93)实施基于限制酶AclI的处理是,产生约341bp长(例如序列号94)及约36bp长(例如序列号95)的条带。另一方面,即使对通过PCR扩增所得的约377bp长的PCR产物实施AclI限制酶处理也仅可获得约377bp长的条带(例如序列号96)时,该候补植物体不具有遗传性状(1)。同样的,通过使用上述表1的No.2或No.3的引物集和限制酶的组合,可检测本发明的遗传性状(1)。
本发明的一种方式中,本发明的遗传性状(2),例如可通过使用以下引物集和限制酶的dCAPS法进行检测。具体的检测方法与遗传性状(1)中记载的方法相同。
[表2]
表2:引物集和限制酶的组合
Figure BDA0003490369120000361
本发明的一种方式中,本发明的遗传性状(3),例如可通过使用以下引物集和限制酶的dCAPS法进行检测。具体的检测方法与遗传性状(1)中记载的方法相同。
[表3]
表3:引物集和限制酶的组合
Figure BDA0003490369120000362
本发明的一种方式中,本发明的遗传性状(4),例如可通过使用以下引物集和限制酶的dCAPS法进行检测。具体的检测方法与遗传性状(1)中记载的方法相同。
[表4]
表4:引物集和限制酶的组合
Figure BDA0003490369120000371
本发明的一种方式中,本发明的遗传性状(5),例如可通过使用以下引物集和限制酶的dCAPS法进行检测。具体的检测方法与遗传性状(1)中记载的方法相同。
[表5]
表5:引物集和限制酶的组合
Figure BDA0003490369120000372
本发明的一种方式中,本发明的遗传性状(6),例如可通过使用以下引物集和限制酶的dCAPS法进行检测。具体的检测方法与遗传性状(1)中记载的方法相同。
[表6]
表6:引物集和限制酶的组合
Figure BDA0003490369120000373
本发明的一种方式中,本发明的遗传性状(7),例如可通过使用以下引物集和限制酶的dCAPS法进行检测。具体的检测方法与遗传性状(1)中记载的方法相同。
[表7]
表7:引物集和限制酶的组合
Figure BDA0003490369120000381
本发明的一种方式中,本发明的遗传性状(8),例如可通过使用以下引物集和限制酶的dCAPS法进行检测。具体的检测方法与遗传性状(1)中记载的方法相同。
[表8]
表8:引物集和限制酶的组合
Figure BDA0003490369120000382
被检甜菊植物体中的编码具有序列号97的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基因的表达的检测,可通过已知的任意的基因表达检测方法来实施。作为所述方法,并无限定,可列举利用与编码所述基因的核酸或其特定片段或该核酸的转录产物(例如,mRNA)或者剪接产物进行特异性杂交的核酸的各种杂交法、Northern blot法、Southern blot法、各种PCR法、利用相对于具有序列号97的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抗体的免疫沉淀法、EIA、ELISA、IRA、IRMA、Western Blotting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细胞化学法、流式细胞光度法等,这些检测法中,优选可对表达量进行定量的方法。
在特定方式中,上述基因的表达,可通过基于含有以下碱基序列的引物的PCR法等进行检测及/或定量。另外,使用这些引物的检测方法的非限定例记载于实施例中。
正向:CCTGTTCATTACAAATTCAACCCG(序列号99)
反向:AACCCTAACATGTTCAATGTCCCTA(序列号100)
在优选方式中,本发明的筛选方法包含测定被检甜菊植物体中的本发明的基因的表达量。所得表达量,也可与对照甜菊植物体中的本发明的基因的表达量,或相同被检甜菊植物体中的泛素的表达量进行比较。作为对照甜菊植物体,可列举野生型系统的个体,或不具有本发明的遗传性状的个体。被检甜菊植物体中的本发明的基因的表达量比对照甜菊植物体中的表达量多,及/或被检甜菊植物体中的本发明的基因的表达量比相同个体中的泛素的表达量多,可作为被检甜菊植物体为本发明的植物体的指标。
本发明的筛选方法也可进一步包含评价检测出本发明的遗传性状及/或本发明的基因的被检甜菊植物中的本发明的糖苷的含量的工序。本发明的糖苷的含量的评价,如本发明的植物体的项目中记载的内容。此外,在该方式中,对于从检测出本发明的遗传性状的被检甜菊植物体中选择本发明的糖苷的含量高的个体,并使其与其他甜菊植物体交配而得的子植物体,也可适用本发明的筛选方法。从而,本发明的筛选方法可包含以下的1个以上的工序。
(i)从被检甜菊植物体中,检测本发明的遗传性状(例如,本发明的遗传性状(1)~(8)的至少1种)及/或本发明的基因的表达的工序,
(ii)评价检测出本发明的遗传性状及/或本发明的基因的表达的被检甜菊植物体中的本发明的糖苷的含量的工序,
(iii)从检测出本发明的遗传性状及/或本发明的基因的表达的被检甜菊植物体中选择本发明的糖苷的含量高的个体的工序,
(iv)使所选本发明的糖苷的含量高的个体与其他甜菊植物体交配的工序,
(v)从通过交配而得的子植物体的基因组中,检测本发明的遗传性状(例如,本发明的遗传性状(1)~(8)的至少1种)及/或本发明的基因的表达的工序,
(vi)评价检测出本发明的遗传性状及/或本发明的基因的表达的子植物体中的本发明的糖苷的含量的工序,
(vii)从检测出本发明的遗传性状的子植物体中选择本发明的糖苷的含量高的个体的工序。
在本发明的筛选方法中,被检甜菊植物体可为非转基因植物体。关于非转基因植物体,如本发明的植物体的项目中记载的内容。此外,在本发明的筛选方法中,被检甜菊植物体可以包含经突变诱发处理的甜菊植物体及后代植物体。关于突变诱发处理,如本发明的植物体的项目中记载的内容,包括基于诱变剂的处理、基于放射线或光线的照射的处理等。
此外,本发明提供上述记载的引物集,例如上述表1~8中记载的引物集。本发明进一步提供可通过PCR对具有选自序列号1及98中的碱基序列的区域进行扩增的引物集,例如包含序列号52的碱基序列的正向引物和包含序列号53的碱基序列的反向引物的引物集,及包含序列号99的碱基序列的正向引物和包含序列号100的碱基序列的反向引物的引物集。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检测本发明的遗传性状的存在及/或不存在的探针(以下,有时称作“本发明的探针”)。本发明的探针可具有适用于本发明的遗传性状的存在及/或不存在的各种检测方法的结构。例如,本发明的探针可包含与含有本发明的变异部位的基因组的部分具有互补性的碱基序列。作为相关探针的非限定例,可列举与选自序列号3~50中的碱基序列特异性杂交的探针。这些序列中,序列号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46、48及50对于含有本发明的变异的等位基因呈特异性,序列号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33、35、37、39、41、43、45、47及49对于不含本发明的变异的等位基因呈特异性。在优选方式中,可检测本发明的遗传性状的存在的探针具有与选自序列号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46、48及50中的碱基序列杂交,而不与选自序列号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33、35、37、39、41、43、45、47及49中的碱基序列杂交的杂交条件。在优选方式中,可检测本发明的遗传性状的不存在的探针,具有与选自序列号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33、35、37、39、41、43、45、47及49中的碱基序列杂交,而不与选自序列号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46、48及50中的碱基序列杂交的杂交条件。
本发明的遗传性状的存在可通过检出含有本发明的变异的等位基因及/或未检出不含有本发明的变异的等位基因进行检测,本发明的遗传性状的不存在可通过未检出含有本发明的变异的等位基因及/或检出不含有本发明的变异的等位基因进行检测。本发明的探针优选具有标记。作为涉及的标记的非限定例,可列举荧光标记、发光标记、放射性标记、色素、酶、失活剂(Quencher)、与可以检测的标记结合的部分等。在特定方式中,本发明的探针具有与选自序列号3~50中的碱基序列特异性杂交的碱基序列和标记。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试剂盒,例如筛选用试剂盒,该试剂盒含有表1~8中记载的引物集,以及与其对应的限制酶。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筛选用试剂盒,该试剂盒含有可通过PCR对具有序列号1的碱基序列的区域进行扩增的引物集和本发明的探针。
这些引物集、探针及试剂盒可用于本发明的遗传性状的检测,用于本发明的筛选方法等。此外,在这些引物集及试剂盒中可包含记录有以下内容的媒体:包含与本发明的遗传性状的检测或本发明的筛选方法相关的说明的指示,例如,使用说明书或与使用方法相关的信息,该媒体例如为软盘、CD、DVD、蓝光光盘、存储卡、USB存储器等。
9.本发明的植物体所涉及的碱基序列
在其他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一种本发明的甜菊植物体所涉及的碱基序列。
具有遗传性状(1)的甜菊植物体所涉及的碱基序列包含选自序列号2、4、6及8中的碱基序列或由其构成。具有遗传性状(2)的甜菊植物体所涉及的碱基序列包含选自序列号2、10、12及14中的碱基序列或由其构成。具有遗传性状(3)的甜菊植物体所涉及的碱基序列包含选自序列号2、16、18及20中的碱基序列或由其构成。具有遗传性状(4)的甜菊植物体所涉及的碱基序列包含选自序列号2、22、24及26中的碱基序列或由其构成。具有遗传性状(5)的甜菊植物体所涉及的碱基序列包含选自序列号2、28、30及32中的碱基序列或由其构成。具有遗传性状(6)的甜菊植物体所涉及的碱基序列包含选自序列号2、34、36及38中的碱基序列或由其构成。具有遗传性状(7)的甜菊植物体所涉及的碱基序列包含选自序列号2、40、42及44的碱基序列或由其构成。具有遗传性状(8)的甜菊植物体所涉及的碱基序列包含选自序列号2、46、48及50中的碱基序列或由其构成。
10.本发明的蛋白质及编码其的多核苷酸
本发明,在其他方式中,提供一种包含序列号97的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及编码其的多核苷酸(例如,包括序列号98的碱基序列的物质)。上述多核苷酸在本发明的植物体中进行高表达,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糖苷的含量少的植物体中几乎不表达,因此认为上述蛋白质与本发明的糖苷的合成有关。从而,预想只要使上述蛋白质在甜菊植物体中高表达,即可增加该甜菊植物体中的本发明的糖苷的含量,及/或促进本发明的糖苷的合成。
本发明还提供以下蛋白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包含序列号97的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下述(a)及(b)的蛋白质总称为“本发明的蛋白质”):
(a)包含在序列号97的氨基酸序列中1~30个的氨基酸缺失、置换、插入及/或附加的氨基酸序列,且具有促进本发明的糖苷的合成的活性的蛋白质;及
(b)包含相对于序列号97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序列一致性的氨基酸序列,且具有促进本发明的糖苷的合成的活性的蛋白质。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以下多核苷酸(本说明书中,有时将编码包含序列号97的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多核苷酸及下述(a)~(c)的多核苷酸总称为“本发明的多核苷酸”):
(a)编码包含在序列号97的氨基酸序列中1~30个的氨基酸缺失、置换、插入及/或附加的氨基酸序列,且具有促进本发明的糖苷的合成的活性的蛋白质的多核苷酸;
(b)编码包含相对于序列号97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序列一致性的氨基酸序列,且具有促进本发明的糖苷的合成的活性的蛋白质的多核苷酸;及
(c)在高严谨条件下与由与序列号98的碱基序列互补的碱基序列构成的多核苷酸杂交的多核苷酸且编码具有促进本发明的糖苷的合成的活性的蛋白质的多核苷酸。
作为“在序列号97的氨基酸序列中1~30个氨基酸缺失、置换、插入及/或附加的氨基酸序列”,可列举在序列号97的氨基酸序列中,例如1~30个、1~29个、1~28个、1~27个、1~26个、1~25个、1~24个、1~23个、1~22个、1~21个、1~20个、1~19个、1~18个、1~17个、1~16个、1~15个、1~14个、1~13个、1~12个、1~11个、1~10个、1~9个(1~数个)、1~8个、1~7个、1~6个、1~5个、1~4个、1~3个、1~2个或1个氨基酸残基缺失、置换、插入及/或附加的氨基酸序列。上述氨基酸残基的缺失、置换、插入及/或附加的数通常越小越优选。
此外,作为“相对于序列号97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序列一致性的氨基酸序列”,可列举与序列号97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91%以上、92%以上、93%以上、94%以上、95%以上、96%以上、97%以上、98%以上、99%以上、99.1%以上、99.2%以上、99.3%以上、99.4%以上、99.5%以上、99.6%以上、99.7%以上、99.8%以上或99.9%以上的序列一致性的氨基酸序列。上述序列一致性的数值通常越大越优选。在一种方式中,“相对于序列号97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序列一致性的氨基酸序列”,相对于序列号97的氨基酸序列,至少1种氨基酸不同。
在本说明书中,“在高严谨条件下杂交的多核苷酸”是指例如可通过将由与序列号98的碱基序列互补的碱基序列构成的多核苷酸或由编码序列号97的氨基酸序列的碱基序列构成的多核苷酸的全部或一部分作为探针,使用菌落杂交法、噬菌斑杂交法或Southern杂交法等所得到的多核苷酸。作为杂交的方法,例如可利用Sambrook&Russell,Molecular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 Vol.3,Cold Spring Harbor,Laboratory Press 2001及Ausubel,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John Wiley&Sons 1987-1997等中记载的方法。
在本说明书中,“高严谨条件”例如为如下条件:(1)5×SSC、5×Denhardt溶液、0.5%SDS、50%甲酰胺、50℃;(2)0.2×SSC、0.1%SDS、60℃;(3)0.2×SSC、0.1%SDS、62℃;(4)0.2×SSC、0.1%SDS、65℃或(5)0.1×SSC、0.1%SDS、65℃,但并不限定于此。在这样的条件下,可期待温度越高越能够高效得到具有高序列一致性的DNA。但是,作为影响杂交严谨性的要素,认为有温度、探针浓度、探针长度、离子强度、时间、盐浓度等多个要素,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适当选择这些要素则可实现同样的严谨性。
另外,杂交使用市售的试剂盒时,例如可使用Alkphos Direct Labelling andDetection System(GE Healthcare)。此时,按照试剂盒所附的操作说明书,与标记的探针进行一晩孵育后,将膜在55~60℃的条件下用含有0.1%(w/v)SDS的1次清洗缓冲液清洗后,可检测杂交的DNA。或者,基于与序列号98的碱基序列互补的碱基序列或与编码序列号97的氨基酸序列的碱基序列的全部或一部分互补的序列来制作探针时,使用市售的试剂(例如,PCR标记混合物(Roche Diagnostics Corporation)等)将该探针进行地高辛(DIG)标记时,可使用DIG核酸检测试剂盒(Roche Diagnostics Corporation)来检测杂交。
作为上述以外的可杂交的多核苷酸,通过FASTA、BLAST等的同源性检索软件使用默认参数进行计算时,可列举与序列号98的碱基序列的DNA或编码序列号97的氨基酸序列的DNA具有80%以上、81%以上、82%以上、83%以上、84%以上、85%以上、86%以上、87%以上、88%以上、89%以上、90%以上、91%以上、92%以上、93%以上、94%以上、95%以上、96%以上、97%以上、98%以上、99%以上、99.1%以上、99.2%以上、99.3%以上、99.4%以上、99.5%以上、99.6%以上、99.7%以上、99.8%以上或99.9%以上的序列一致性的DNA。
另外,氨基酸序列、碱基序列的序列一致性可使用FASTA(Science 227(4693):1435-1441,(1985))、根据Karlin及Altschul的算法BLAST(Basic Local AlignmentSearch Tool)(Proc.Natl.Acad.Sci.USA 872264-2268,1990;Proc Natl Acad Sci USA90:5873,1993)来确定。开发有基于BLAST的算法的称作blastn、blastx、blastp、tblastn或tblastx的程序(Altschul SF,et al:J Mol Biol 215:403,1990)。使用blastn分析碱基序列时,参数例如设置为score=100、wordlength=12。此外,使用blastp分析氨基酸序列时,参数例如设置为score=50、wordlength=3。使用BLAST和Gapped BLAST程序时,使用各程序的默认参数。
是否具有促进本发明的糖苷的合成的活性,例如可通过使上述(a)~(c)的多核苷酸在细胞,优选甜菊植物细胞中表达,并测定本发明的糖苷的含量来评价。多核苷酸的表达,例如不限定于植物细胞中的表达,可使用根癌农杆菌法、基因枪法、PEG法、电穿孔法、粒子枪法等已知的各种方法。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含有本发明的多核苷酸的核酸构建体、载体及宿主细胞(本说明书中,有时称作“本发明的核酸构建体”、“本发明的载体”及“本发明的宿主细胞”)。本发明的核酸构建体及载体也可含有异种的碱基序列,例如异种的启动子、增强子、终止子等表达控制序列等。本发明的核酸构建体及载体可选择适合使本发明的多核苷酸表达的宿主细胞的物质。宿主细胞并无限定,包括微生物细胞或植物细胞。作为微生物的非限定例,可列举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等。宿主细胞可为异种细胞(来自甜菊以外的细胞),也可为同种细胞(来自甜菊的细胞)。此外,本发明的宿主细胞,可含有本发明的核酸构建体或载体,也可通过本发明的载体进行转化。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本发明的蛋白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使本发明的多核苷酸在本发明的宿主细胞中表达。所述制造方法也可进一步包含对本发明的蛋白质进行精制。
另外,关于一般的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可参考Sambrook&Russell,Molecular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 Vol.3,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2001、Methods in Yeast Genetics、A laboratory manual,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Press、Cold Spring Harbor,NY等。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由此而限定。
[新型甜菊醇糖苷的分离]
准备由三得利全球创新中心株式会社(SIC)开发的2个系统的新型甜菊植物体(开发品种A(EM3-4)及开发品种B(EM2-27-15)。这些开发品种以如下方式获取。首先,播种市售甜菊种子,育苗,对所得种子实施基于0.2%(开发品种B)或0.3%(开发品种A)的甲磺酸乙酯(EMS)处理的基因改变。将经EMS处理的种子,在三得利全球研究中心内温室中播种,获得EMS处理当代(M0世代)苗。未在处理浓度之间发现发芽率差异。开发品种A来自该M0世代的个体。进一步,通过所有M0世代个体的自繁采集处理第一代(M1世代)种子,在三得利全球研究中心内的温室内播种,获得M1世代苗。开发品种B来自该M1世代的个体。
实施从开发品种A及开发品种B的叶中获得的萃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质量分析(MS),测定以含有D-吡喃葡萄糖基(Glc)、吡喃木糖基(Xyl)的糖链构成的甜菊醇糖苷的分子量,并实施甜菊植物体中所含的甜菊醇糖苷的筛选分析。此处,开发品种A及开发品种B为具有后述的遗传性状1~8的植物体。
关于测试溶液的制备方法,分别称量经冷冻干燥处理的甜菊干燥叶10.0mg到玻璃细颈瓶中,添加水/甲醇(1/1vol/vol)1.0mL作为萃取溶剂,然后在超声波清洗器(AS ONE,AS52GTU)中,在25℃的设定温度下施加超声波20分钟,从甜菊叶中得到甜菊醇糖苷的萃取液。为了进一步提供给HPLC-MS,用水/甲醇进行10倍稀释,用孔径0.45μm的过滤器(Nacalaitesque,COSMONICE Filter S(溶剂类))进行过滤。
HPLC-MS的HPLC,作为输液单元LC泵使用Nexera LC-30AD(岛津制作所)、作为分离柱使用SM-C18(4.6×250mm)(Imtakt公司制)。关于LC流动相的输液,流动相A使用含有0.2%乙酸的超纯水(MilliQ water),流动相B使用甲醇,使二元梯度于流动相B浓度为10%保持恒定0-5分钟,然后用15分钟使流动相B浓度从10%变化至70%,进一步用5分钟使B浓度从70%变化至100%,最后使流动相B浓度维持在100%5分钟然后结束。以流动相的流速为0.4mL/分,注入稀释后经过滤器过滤的甜菊叶萃取液5μL。
MS使用装置有电喷射离子化(ESI)离子源的三重四极杆质谱仪LCMS-8030(岛津制作所)。质谱分析测定,在负离子测定模式、选择m/z值并进行测定的选择性离子检测(SIM)模式下进行测定。关于选择的m/z值,选择以构成含有D-吡喃葡萄糖基(Glc)、吡喃木糖基(xyl)的糖链的甜菊醇糖苷的分子量为基础计算的m/z值。从而,选择m/z=965.3(Glc(4))、1097.4(Glc(4)、Xyl(1)),1127.4(Glc(5))、1259.5(Glc(5)、Xyl(1))及1289.5(Glc(6))。进一步,通过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可得到的高纯度试剂、瑞鲍迪苷A、D及M进行测定,确认HPLC的负离子m/z值、保留时间。检测出的主要的甜菊醇糖苷的峰面积值(任意单位:arbitraryunit)示于表9。
[表9]
表9.由HPLC-MS的SIM测定观测的峰面积值
Figure BDA0003490369120000471
图2中示出开发品种A的m/z 1097.4的选择性离子色谱。在甜菊醇糖苷的被修饰的糖链含有4个葡萄糖(Glc)和1个木糖(Xyl)的甜菊醇糖苷(m/z 1097.4)的选择性离子色谱中观测到具有至今未报告的分子量的谱峰。即,图2所示的Rt 29.05分的谱峰为未知物质。暂时将该物质作为“新型甜菊醇糖苷1E”。关于开发品种B也检测到同样的谱峰。
图3中示出开发品种A的m/z 1259.5的选择性离子色谱。在甜菊醇糖苷的被修饰的糖链含有5个葡萄糖(Glc)和1个木糖(Xyl)的甜菊醇糖苷(m/z 1259.5)的选择性离子色谱中观测到具有至今未报告的分子量的谱峰。即,图3所示的Rt 29.30分的谱峰为未知物质。暂时将该物质作为“新型甜菊醇糖苷2E”。关于开发品种B也检测到同样的谱峰。
[新型甜菊醇糖苷的结构分析]
在本发明中,由开发品种中检测出的新型甜菊醇糖苷1E及2E的结构分析通过以下步骤实施。
(i)根据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分辨率质谱分析(MS)及MS/MS、3级离子碎片化(MS3碎片化)的碎片化分析的结构推测,
(ii)通过化学反应进行的推测的甜菊醇糖苷标准品的化学合成,
(iii)根据化学合成标准品的HPLC-高分辨率MS及MS3碎片化的保留时间和碎片化模式的一致性进行的结构确认
以下分别针对上述(i)~(iii)的工序进行详细说明。
(i)根据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分辨率质谱分析(MS)及MS/MS、3级离子碎片化(MS3碎片化)的碎片化分析的结构推测
关于测试溶液的制备,分别称量实施冷冻干燥处理的甜菊干燥叶10.0mg到玻璃细颈瓶中,添加水/甲醇(1/1vol/vol)1.0mL作为萃取溶剂,然后在超声波清洗器(AS ONE,AS52GTU)中,在25℃的设定温度下施加超声波20分钟,从甜菊叶中得到甜菊醇糖苷的萃取液。为了进一步提供给HPLC-MS,用水/甲醇进行10倍稀释,用孔径0.45μm的过滤器(Nacalaitesque,COSMONICE Filter S(溶剂类))进行过滤。
高效液相色谱法-电喷射离子化精密质谱分析(HPLC-ESI-HRMS)的机器构成中,关于HPLC的机器构成,作为输液单元LC泵使用Prominence LC-20AD(岛津制作所),作为分离柱使用SM-C18(4.6×250mm)(Imtakt公司制)。关于LC流动相的输液,作为流动相A使用含有0.2%乙酸的超纯水(MilliQ water),作为流动相B使用甲醇,使二元梯度于流动相B浓度为10%保持恒定0-5分钟,然后用15分钟使流动相B浓度从10%变化至70%,进一步用5分钟使B浓度从70%变化至100%。最后使流动相B浓度维持在100%5分钟然后结束。以流动相的流速为0.4mL/分,注入稀释后经过滤器过滤的甜菊叶萃取液20μL。质谱分析部使用装置有ESI离子源的Orbitrap Elite MS(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制)。质谱分析测定在负离子测定模式下,在m/z 150-2000的范围内,设定分辨率60,000的条件下进行测定。MS/MS测定选择作为目标的m/z 1095.4或1257.5,并在通过和惰性气体的冲击进行碎片化的CID模式下实施。MS3的目标离子为MS/MS质谱中强度最强的离子。碎片化所需的能量的照射于作为装置固有的冲击能量标准的35下实施。
为了理解新型甜菊醇糖苷1E及2E的碎片化模式,对已知其结构的标准品瑞鲍迪苷A及D、M的MS/MS及MS3碎片化模式进行分析。结果在新型甜菊醇糖苷的MS/MS中得到了在19位上以酯键键合的糖链全部脱离的谱峰的离子强度表现为最强的数据。该结果表示在19位的碳原子上以酯键键合的糖链的总分子量。
图4中示出新型甜菊醇糖苷1E(与m/z 1097.4,Rt:29.05相当)的MS/MS及MS3碎片化质谱。从新型甜菊醇糖苷的MS/MS质谱中,在相当于脱离1个Glc份和1个Xyl份的m/z803.37处的谱峰被检测为主谱峰。由该结果可知与19位的碳原子以酯键键合的糖链数为1个Glc份和1个Xyl份。为了进一步获取结构信息,取得了对MS/MS中获得的主谱峰m/z 803.4进行碎片化的MS3质谱。其结果是,获得了具有和瑞鲍迪苷A的MS3质谱(965.4→803.4→)同样的谱峰模式的质谱。由此,可推断在13位上键合的糖链与瑞鲍迪苷A相同。推测结构示于图4。
图5中示出新型甜菊醇糖苷2E(与m/z 1259.5,Rt:29.30相当)的MS/MS及MS3碎片化质谱。从新型甜菊醇糖苷的MS/MS质谱中,在相当于脱离3个Glc份的m/z 773.36处的谱峰被检测为主谱峰。由该结果可知与19位的碳原子以酯键键合的糖链数为3个Glc份。为了进一步获取结构信息,取得了对MS/MS中获得的主谱峰m/z 773.4进行碎片化的MS3质谱。其结果是,获得了具有和瑞鲍迪苷F的MS3质谱(935.4→773.4→)同样的谱峰模式的质谱。由此,可推断在13位上键合的糖链与瑞鲍迪苷F相同。推测结构示于图5。
(ii)通过化学反应进行的推测的甜菊醇糖苷标准品(新型甜菊醇糖苷1S及2S)的化学合成
[新型甜菊醇糖苷1S的合成]
(1)合成路径概要
[化学式7]
方案1新型甜菊醇糖苷1S的合成策略
Figure BDA0003490369120000501
如方案1所示,在新型甜菊醇糖苷1S(目的化合物15)的合成中,通过光延反应使中间体(3)与2糖半缩醛体(8)进行缩合,获得新型甜菊醇糖苷1S(目的化合物15)的骨架。在中间体(3)的合成中,对作为已知的天然物的瑞鲍迪苷A(1)的甜菊醇19位的酯键进行碱水解后,通过用乙酰(Ac)基对糖链的羟基进行保护,得到中间体(3)。在2糖半缩醛体(8)的合成中,通过被适当保护的葡萄糖受体(4)与木糖供体(5)的缩合反应,制作2糖骨架,通过对还原末端1位的保护基进行脱保护,获得2糖半缩醛体(8)。通过光延反应使所得的中间体(3)与2糖半缩醛体(8)进行缩合时,反应以79%(仅β)的高收率且完全的β选择性进行。通过对所得的化合物的保护基进行脱保护,得到新型甜菊醇糖苷1S(目的化合物15)。
接下来对各合成工序进行说明。
(2)中间体(3)的合成
中间体(3)以国际公开第2018/181515号中记载的方法实施。
(3)2糖半缩醛体的合成
[化学式8]
方案2 2糖半缩醛体(8)的合成
Figure BDA0003490369120000511
如方案2所示,在2糖半缩醛体(8)的合成中,使葡萄糖受体(4)(40.0g,115mmol)与木糖供体(5)(53.4g,127mmol)、分子筛
Figure BDA0003490369120000512
(60g)溶解至二氯甲烷(1.2L),于-20℃下加入三氟化硼二乙基醚络合物(1.46mL,11.5mmol),并于-20℃下搅拌1小时。通过TLC(乙酸乙酯/己烷=1/1,Rf值=0.2)确认反应结束后,用三乙基胺(2.0mL)进行中和(pH8),滤除分子筛
Figure BDA0003490369120000513
将减压浓缩而得的糖浆提供给硅胶柱色谱法,从洗脱液(乙酸乙酯/己烷=1/1)中得到化合物7(61.2g,88%)。
NMR频谱使用“AVANCE III HD 400spectrometer”,Bruker公司制,测定1H-NMR和13C-NMR。测定使用的溶剂及频率如下所示。关于NMR频谱的测定,后述的其他化合物也使用相同装置实施。
[化合物7]
1H-NMR(CDCl3,400MHz)δ2.01-2.10(complex,18H,OAc),3.35(dd,1H),3.68(m,1H),3.73(t,1H),4.13-4.27(complex,4H),4.38(m,1H),4.48(d,J=8.0Hz,1H),4.74(d,J=6.4Hz,1H),4.86(t,1H),4.90-4.99(complex,2H),5.09(t,1H),5.35(d,1H),5.91(m,1H);13C-NMR(CDCl3,100MHz)δ20.6×2,20.7×2,20.8×2,61.9,62.0,68.7,68.9,70.5,70.7,71.2,71.5,74.5,98.9,100.3,117.8,133.4,169.4,169.7,170.0,170.7.
使化合物7(2.3g,3.8mmol)溶解于乙酸(100mL)和水(10mL),于室温下加入氯化钯(1.2g,6.8mmol),在氩气氛下,于室温下搅拌18小时。通过TLC(氯仿/乙酸乙酯=2/1,Rf值=0.2)确认反应结束后,滤除氯化钯,将减压浓缩而得的糖浆提供给硅胶柱色谱法,从洗脱液(氯仿/乙酸乙酯=2/1)中得到2糖半缩醛体(8)(1.6g,75%)。
[2糖半缩醛体(8)]
1H-NMR(CDCl3,400MHz)δ2.00-2.15(complex,27H,OAc),3.31-3.39(complex,2H),3.53-3.79(complex,3H),3.86(d,J=2.8Hz,1H),4.06-4.33(complex,6H),4.58(d,J=7.2Hz,1H),4.83-5.06(complex,5H),5.09-5.22(complex,2H),5.35(m,1H),5.45(t,1H);13C-NMR(CDCl3,100MHz)δ20.4,20.5,20.6×2,20.7×2,61.9,62.2,67.2,68.3×2,68.5,68.7,70.7,71.4,71.5,76.7,92.0,101.6,169.5,169.7,169.8×2,170.1,170.7.
(4)化合物15的合成
[化学式9]
方案3新型甜菊醇糖苷1S的合成
Figure BDA0003490369120000521
如方案3所示,在化合物14的合成中,使2糖半缩醛体(8)(9.4g,16.7mmol)和中间体(3)(18.6g,15.1mmol)溶解于1,4-二氧杂环乙烷(150mL)中,于室温下加入三丁基膦(14.9mL,60.6mmol)、1,1’-偶氮二(N,N’-二甲基甲酰胺)(TMAD)(10.4g,60.6mmol),于60℃下搅拌1小时。通过TLC(甲苯/乙酸乙酯=3/2,Rf值=0.2)确认反应结束后,以乙酸乙酯进行稀释,用水、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饱和食盐水对有机层进行清洗,用硫酸镁进行干燥。滤除硫酸镁,将减压浓缩而得的糖浆提供给硅胶柱色谱法,从洗脱液(甲苯/乙酸乙酯=3/2)中得到化合物14(21.1g,79%)。
[化合物14]
1H-NMR(CDCl3,400MHz)δ0.75-1.32(complex,13H),1.37-2.32(complex,77H),3.36(t,1H),3.50-3.72(complex,4H),3.75-4.29(complex,14H),4.41(m,1H),4.52-4.65(complex,2H),4.77-5.27(complex,20H),5.62(d,J=7.6Hz,1H);13C-NMR(CDCl3,100MHz)δ16.3,19.3,20.3,20.4,20.5×2,20.6×3,20.7×3,20.9,21.2,21.3,28.9,36.5,36.8,39.3,40.3,41.1,42.6,43.3,43.8,45.1,47.2,53.5,57.3,60.3,61.1,61.7,62.0,62.6,67.9,68.0,68.1,68.3,68.7,70.6,71.4,71.6,71.7,71.8,72.1,72.9,73.0,74.7,80.1,85.8,85.9,91.2,96.2,98.9,99.2,100.9,104.5,125.2,128.1,128.7,152.7,168.9,169.2,169.3×2,169.6,169.7,169.9,170.0×2,170.3×2,170.5,170.7,174.5.
使化合物(14)(20.0g,11.3mmol)溶解于甲醇(100mL)、THF(100mL),于4℃下加入甲醇钠(甲醇中0.5M)(25mL),于室温下搅拌1小时。通过TLC(氯仿/甲醇/水=5/4/0.1,Rf值=0.1)确认反应结束后,加入Amberlite120B(H)进行中和,将减压浓缩而得的糖浆提供给凝胶过滤层析(GE Healthcare,Sephadex LH-20,乙醇),得到化合物15(10.2g,69%)。
[化合物15]
1H-NMR(pyridine-d5,400MHz)δ0.70(m,1H),0.88(m,1H),0.91-1.40(complex,10H),1.51-2.21(complex,14H),2.43-2.55(complex,2H),3.59-3.70(complex,2H),3.77-4.51(complex,36H),4.91(s,1H),5.03(d,J=8.0Hz,1H),5.20(d,J=7.6Hz,1H),5.35(d,J=7.6Hz,1H),5.52(d,J=8.0Hz,1H),5.61(m,1H),6.16(d,J=7.6Hz,1H);13C-NMR(pyridine-d5,100MHz)δ17.1,20.4,21.0,22.9,29.4,38.1,38.6,40.2,41.1,42.3,42.6,44.4,44.8,45.9,48.2,54.5,57.9,62.6,62.8×2,63.8,67.9,70.4,71.3,71.6,72.1,72.8,75.9,76.3,76.9,77.9,78.5,78.7,78.8,79.0,79.1,79.5,81.5,82.3,87.3,88.6,94.1,98.2,105.0,105.1,105.3,107.1,154.4,176.4.
[新型甜菊醇糖苷2S的合成]
(1)合成路径概要
[化学式10]
方案4新型甜菊醇糖苷2S的合成策略
Figure BDA0003490369120000541
如方案4所示,在新型甜菊醇糖苷2S(17)的合成中,通过光延反应使中间体(9)与3糖半缩醛体(13)进行缩合,获得新型甜菊醇糖苷2S(17)的骨架。在中间体(9)的合成中,对作为已知的天然物的瑞鲍迪苷F(2)的甜菊醇19位的酯键进行碱水解后,通过用乙酰(Ac)基对糖链的羟基进行保护,得到中间体(9)。通过光延反应使所得的中间体(9)与3糖半缩醛体(13)进行缩合时,反应以53%(仅β)的高收率且完全的β选择性进行。通过对所得的化合物的保护基进行脱保护,得到新型甜菊醇糖苷2S(17)。
接下来对各合成工序进行说明。
(2)中间体(9)的合成
[化学式11]
方案5中间体(9)的合成
Figure BDA0003490369120000551
如方案5所示,在中间体(9)的合成中,使瑞鲍迪苷F(2)(1.8g,1.9mmol)溶解于甲醇(20mL)和水(10mL)中,于室温下加入2mol/L氢氧化钠(10mL),于100℃下进行3小时回流。通过TLC(氯仿/甲醇=4/1,Rf值=0.2)确认反应结束后,用Amberlite120B(H)对反应液进行中和(pH7),滤除树脂后,减压浓缩,得到化合物6(2.1g)。
使化合物6(2.1g)溶解于吡啶(20mL),于室温下加入乙酸酐(3.6mL),于室温下搅拌24小时。通过TLC(氯仿/甲醇=50/1,Rf值=0.2)确认反应结束后,于0℃下加入饱和的碳酸氢钠水溶液(40mL),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将对有机层减压浓缩而得的糖浆提供给硅胶柱色谱法,从洗脱液(氯仿/甲醇=50/1)中得到中间体9(2.0g,90%(2工序))。
[中间体9]
1H-NMR(CDCl3,400MHz)δ0.81(m,1H),0.89-1.12(complex,8H),1.22(s,3H),1.41-2.22(complex,50H),3.49(dd,1H),3.58(m,1H),3.65(m,1H),3.85(t,1H),3.96-4.15(complex,4H),4.42(m,2H),4.56(d,J=7.6Hz,1H),4.81-4.94(complex,6H),5.00(t,1H),5.04-5.14(complex,3H),5.25(t,1H);13C-NMR(CDCl3,100MHz)δ16.0,17.3,19.1,20.5,20.6,20.7,20.8×2,20.9,21.8,29.1,29.8,37.9,38.0,39.5,40.7,41.5,42.2,43.8,44.0,48.4,53.8,56.8,61.7,63.1,66.8,68.0,68.7,68.8,69.7,71.0,71.6,71.9,72.4,72.8,81.3,87.3,96.6,96.8,99.2,105.6,151.9,169.0,169.5,169.6,170.1×2,170.3,170.6,170.9,171.0,182.5.
(3)3糖半缩醛体的合成
3糖半缩醛体的合成以国际公开第2018/181515号中记载的方法来实施。
(4)化合物17的合成
[化学式12]
方案6新型甜菊醇糖苷2S(化合物17)的合成
Figure BDA0003490369120000561
如方案6所示,在化合物16的合成中,使3糖半缩醛体(13)(2.4g,2.6mmol)和中间体(9)(2.0g,1.7mmol)溶解于1,4-二氧杂环乙烷(20mL),于室温下加入三丁基膦(4.3mL,17.3mmol)、1,1’-偶氮二(N,N’-二甲基甲酰胺)(TMAD)(3.0g,17.3mmol),于60℃下搅拌2小时。通过TLC(乙酸乙酯/庚烷=2/1,Rf值=0.1)确认反应结束后,用乙酸乙酯进行稀释,用水、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饱和食盐水对有机层进行清洗,用硫酸镁进行干燥。滤除硫酸镁,将减压浓缩而得的糖浆提供给硅胶柱色谱法,从洗脱液(乙酸乙酯/庚烷=2/1)中得到化合物16(1.9g,53%,仅β)。
[化合物16]
1H-NMR(CDCl3,400MHz)δ0.78-1.05(complex,9H),1.25(t,4H),1.36-2.31(complex,86H),3.51(dd,1H),3.59(m,1H),3.61-3.78(complex,4H),3.81(t,1H),3.91-4.21(complex,11H),4.31(dd,1H),4.40-4.59(complex,4H),4.73-5.29(complex,21H),5.60(d,J=7.2Hz,1H);13C-NMR(CDCl3,100MHz)δ16.8,17.5,19.5,20.5,20.7×3,20.8×3,20.9×3,21.0,21.1×2,21.5,29.2,37.4,37.5,39.6,40.5,41.6,42.5,43.8,44.2,48.1,53.8,57.4,61.7,62.0,62.1,62.3,63.1,66.7,67.4,68.0,68.3,68.4,68.6,68.8,69.7,71.1,71.5,71.8,71.9,72.0,72.2,72.3,72.4,72.9,73.1,75.0,80.1,81.5,86.8,91.3,96.4,97.0,99.2,99.3,99.6,104.9,152.8,169.0,169.1,169.3,169.5×2,169.6,170.1×2,170.2×3,170.5,170.6,170.9,174.8.
使化合物(16)(2.2g,1.1mmol)溶解于甲醇(10mL)、THF(10mL),于室温下加入甲醇钠(MeOH中0.5M)(2.5mL),于室温下搅拌3小时。通过TLC(氯仿/甲醇/水=5/4/1,Rf值=0.4)确认反应结束后,用Amberlite120B(H)进行中和(pH7),滤除树脂后,将减压浓缩而得的糖浆溶解于MeCN/H2O=1/2,实施冷冻干燥。由此得到化合物17(1.0g,70%)。
[化合物17]
1H-NMR(pyridine-d5,400MHz)δ0.78(m,1H),0.91(m,1H),1.08(m,1H),1.31-1.48(complex,9H),1.62-1.80(complex,3H),1.81-1.89(complex,3H),2.00-2.06(complex,2H),2.29(m,3H),2.47(m,1H),2.69(m,1H),2.80(m,1H),3.41(t,1H),3.81(m,1H),3.90-4.41(complex,33H),4.53-4.61(complex,2H),4.70(m,1H),4.88-5.22(complex,14H),5.30(d,J=8.0Hz,1H),5.37(d,J=7.6Hz,1H),5.51-5.57(complex,2H),5.61(s,1H),5.77(s,2H),5.84(d,J=7.6Hz,1H),6.46(d,J=8.0Hz,1H);13C-NMR(pyridine-d5,100MHz)δ18.3,21.2,21.7,25.1,29.8,39.9,41.3,41.7,42.5,44.2,44.7,45.8,47.9,55.9,58.9,63.3,63.5,63.6,64.2,65.6,68.5,71.7,72.2,72.6,72.9,75.2,76.9,77.0,77.2,78.4,79.2,79.3,79.4,79.5,79.6,79.9,80.0,80.6,83.7,89.2,89.5,90.2,96.5,97.7,105.4,105.7,105.9,106.4,107.3,154.9,178.5.
(iii)根据化学合成标准品的HPLC-高分辨率MS/MS及MS3碎片化的保留时间和碎片化模式的一致性进行的结构确认
在(i)中记载的条件下,使用装置有HPLC-ESI离子源的Orbitrap Elite MS(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制),通过HPLC-高分辨率MS/MS及MS3碎片化对新型甜菊醇糖苷1的化学合成品(化合物15的β体)和甜菊叶萃取液进行了对比,结果在保留时间29.34分或29.37分的谱峰检测出来自化学合成品和甜菊叶萃取液的谱峰(图10)。另外,图10中的保留时间29.34分或29.37分的谱峰与图2中的保留时间29.05分的谱峰相当,通过使用化学合成品对图2中使用的装置(LCMS-8030)中的保留时间测定来确认。此外,各MS/MS及MS3碎片化质谱(图11)也一致。由此结果,确认了从植物体的萃取液中得到的新型甜菊醇糖苷1E和化合物15的β体具有相同的结构。
进一步,在(i)中记载的条件下,使用装置有HPLC-ESI离子源的Orbitrap EliteMS(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制),通过HPLC-高分辨率MS/MS及MS3碎片化对新型甜菊醇糖苷2的化学合成品(化合物17的β体)和甜菊叶萃取液进行了对比,结果在保留时间29.67分或29.68分的谱峰检测出来自化学合成品和甜菊叶萃取液的谱峰(图12)。另外,图12中的保留时间29.67分或29.68分的谱峰与图3中的保留时间29.30分的谱峰相当,通过使用化学合成品对图3中使用的装置(LCMS-8030)中的保留时间测定来确认。此外,各MS/MS及MS3碎片化质谱(图13)也一致。由此结果,确认了从植物体的萃取液中得到的新型甜菊醇糖苷2E和化合物17的β体具有相同的结构。
新型甜菊醇糖苷的甜味度评价
为了评价新型甜菊醇糖苷A和B的甜味度,以Brix以0.5刻度达到3.0~5.0的方式制备将砂糖添加至纯水而得的样本。作为新型甜菊醇糖苷A和B,分别使用通过化学合成而得的化合物15和17,使48mg的样本溶解于400mL的纯水中进行试验。此外,为了对比还制作分别使Reb.A、Reb.D及Reb.M各48mg溶解至400mL的纯水中而得的样本。
(1)新型甜菊醇糖苷A的甜味度评价
评价通过选择添加有新型甜菊醇糖苷的样本和添加有具有相同甜味强度的砂糖的样本来实施,关于甜味剂的感官经训练者(7名)作为评审实施感官评价。结果明确本发明的新型甜菊醇糖苷A具有相对于砂糖平均354倍左右的甜味度。
[表10]
表10:新型甜菊醇糖苷A的甜味度评价
Figure BDA0003490369120000591
(2)新型甜菊醇糖苷B的甜味度评价
与新型甜菊醇糖苷A同样地评价甜味度。结果明确了本发明的新型甜菊醇糖苷B相对于砂糖具有平均250倍左右的甜味度。结果示于下表。
[表11]
表11:新型甜菊醇糖苷B的甜味度评价
Figure BDA0003490369120000592
新型甜菊醇糖苷A(化合物15)的感官评价
为了实施各种甜菊醇糖苷的味道的评价,将Reb.A、Reb.D、Reb.M、砂糖和新型甜菊醇糖苷A(化合物15)分别添加至纯水中,制备饮料样本。所有饮料样本以Reb.A为312、Reb.D为317、Reb.M为341、新型甜菊醇糖苷A(化合物15)为354,以砂糖(蔗糖)换算的甜味度(Brix)最终达到5的方式对甜味度进行调整。
针对所得饮料样本,以甜味开端、甜味后味、苦味及苦味后味的指标实施感官评价。关于甜味剂的感官接受训练者(7名)作为评审实施评价,评价标准如下所示。在各评价项目中,以砂糖为3分,以0.5分刻度对各甜菊醇糖苷的分数进行评分。数值越高,甜味开端越快,甜味后味越短,苦味越少,苦味后味越短。结果示于图14。图中所示评分为8名评审的评分的平均值。感官评价的结果明确新型甜菊醇糖苷A与其他糖苷相比,甜味和苦味后味少,苦味与包括砂糖的其他成分相比少。
新型甜菊醇糖苷B(化合物17)的感官评价
为了实施各种甜菊醇糖苷的味道的评价,将Reb.A、Reb.D、Reb.M、砂糖和新型甜菊醇糖苷B(化合物17)分别添加至纯水中,制备饮料样本。所有饮料样本以Reb.A为288、Reb.D为310、Reb.M为324、新型糖苷B(化合物17)为250,以砂糖(蔗糖)换算的甜味度(Brix)最终达到5的方式对甜味度进行调整。
针对所得饮料样本,以甜味开端、甜味后味、苦味及苦味后味的指标实施感官评价。关于甜味剂的感官接受训练者(7名)作为评审实施评价,评价标准如下所示。在各评价项目中,以砂糖为3分,以0.5分刻度对各甜菊醇糖苷的分数进行评分。数值越高,甜味开端越快,甜味后味越短,苦味越少,苦味后味越短。结果示于图15。图中所示评分为6名评审的评分的平均值。感官评价的结果明确新型甜菊醇糖苷B与其他糖苷相比苦味低。
含有新型甜菊醇糖苷A及B的植物体中所含的遗传性状的鉴定
使用富含新型甜菊醇糖苷A及B的系统(变异型:开发系统A及开发系统B)和新型糖苷A及B的含量少的系统(野生型:开发系统X及开发系统Y),研究富含新型糖苷A及B的系统的特异性遗传性状的确定。对各系统的基因组进行测序时,明确富含新型糖苷A及B的系统,相对于野生型(WT),具有序列号1的第298号、第328号、第360号、第386号、第393号、第411号、第427号及第453号的碱基中的取代、序列号101的第90号的碱基和第91号的碱基之间插入15碱基、序列号103的第98号、第102号、第111号、第113号、第116号、第119号及第122号的碱基中的取代(对应序列号1、101及103的变异型系统的碱基序列分别示于序列号2、102及104)。此外,明确序列号1中的取代、序列号101中的插入及序列号103中的取代,分别存在于对含有序列号97、105及107的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本说明书中,有时分别称作P1、P2及P3)进行编码的基因的内含子区域。接下来,研究这些变异是否影响各基因的表达量。在液氮中对开发品种A、B、X(SR001)、Y(SS075-49)的展开叶100mg进行冷冻粉碎后,使用QIAGEN公司的RNAeasy Plant mini kit,依照制造者的使用手册提取total RNA。将提取的total RNA500ng用于反转录。反转录使用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制的SuperScript IVVILO,依照制造者的使用手册合成cDNA。使用将反转录反应液稀释至1/10的溶液1μL实施半定量PCR。半定量PCR使用岛津制作所公司制的Ampdirect,依照制造者的使用手册实施PCR。就PCR反应而言,95℃下使其热变性10分钟后,对于94℃30秒、55℃30秒、72℃25秒的反应,P3实施32个循环,P1、P2实施33个循环,对照区的肌动蛋白、泛素实施28个循环。PCR反应后的电泳使用PerkinElmer公司制的LabChip GX Touch,依照制造者的使用手册来实施。
半定量PCR中使用以下引物。
P1
正向:CCTGTTCATTACAAATTCAACCCG(序列号99)
反向:AACCCTAACATGTTCAATGTCCCTA(序列号100)
P2
正向:ATCAGATTTATCATCTTGCATGCCC(序列号109)
反向:TGCCAATTACATTCGTCTTAATCGT(序列号110)
P3
正向:AAAAGTTGCTGGTTGAAGTTGATCA(序列号111)
反向:CACACTAAATATGCTTGGTCTTGC(序列号112)
肌动蛋白
正向:CGCCATCCTCCGTCTTGATCTTGC(序列号113)
反向:CCGTTCGGCGGTGGTGGTAA(序列号114)
泛素
正向:TCACTCTTGAAGTGGAGAGTTCCGA(序列号115)
反向:GCCTCTGTTGGTCCGGTGGG(序列号116)
表达分析结果示于图16及表12。表12中所示数值,在图16所示电泳图中,示出将泛素基因的条带强度作为100时的P1~P3基因的条带强度的相对值。
[表12]
表12:各开发品种中的P1~P3基因的表达量
样品名 P1 P2 P3
开发品种A 146.27 126.23 99.01
开发品种B 124.57 107.76 93.79
开发品种X 0.20 72.14 40.23
开发品种Y 0.13 94.66 77.95
由这些结果,确认在含有新型糖苷A及B的2系统中,P1基因进行高表达。P1基因中发现的变异存在于内含子区域,推测因存在这些变异中的任意1种以上而P1的表达量有所增加,从而新型糖苷A及B的合成在植物中得到促进。
具有遗传性状1~8的植物体中的新型糖苷A含量的鉴定
从上述“含有新型甜菊醇糖苷A及B的植物体中所含的遗传性状的鉴定”中使用的开发品种A、B、X及Y的个体中,采取适量的新鲜叶作为样本,通过LC/MS-MS(岛津LCMS8050)对甜味成分的浓度进行定量。具体而言,通过冷冻干燥对规定量的新鲜叶进行干燥,将粉碎干燥物投入纯水中。通过超声波处理20分钟进行萃取,离心及过滤后获得5mL的萃取液。用LCMS8050离子模式(岛津LCMS8050)对该萃取液进行LC/MS-MS分析,对Reb.A、Reb.B、Reb.C、Reb.D、Reb.E、Reb.F、Reb.G、Reb.I、Reb.M、Reb.N、甜菊苷、杜克苷A、甜菊双糖苷、甜叶悬钩子苷及新型甜菊醇糖苷A的浓度进行定量,将该合计作为甜味成分的浓度(本实施例中的总甜菊醇糖苷量(TSG))。干燥叶的水分量均约低于3%。结果示于表13~17。下述结果为分别测定2次的平均值。
[表13]
表13:各开发品种的干燥叶中的TSG量
样品名 甜菊叶重量(g) TSG浓度(mg/L) TSG量(mg) TSG率(%)
开发品种A 0.0565 1617.35 8.087 14.3%
开发品种B 0.0501 905.42 4.527 9.0%
开发品种X 0.0445 1142.40 5.712 12.9%
开发品种Y 0.0576 1267.14 6.336 11.1%
[表14]
表14:各开发品种的干燥叶中所含的TSG中的各甜菊醇糖苷的比例
Figure BDA0003490369120000621
※:合计含量中包含Reb A、Reb B、Reb C、Reb D、Reb E、Reb F、Reb G、Reb I、RebM、Reb N、甜菊苷、杜克苷A、甜菊醇双糖苷、甜叶悬钩子苷及新型甜菊醇糖苷A。
[表15]
表15:相对于8种主要的甜菊醇糖苷※1的新型糖苷A的比例
样品名 甜菊醇糖苷A的比例
开发品种A 0.063%
开发品种B 0.210%
开发品种X 0.018%
开发品种Y 0.046%
※1:表14中记载的Reb A、Reb B、Reb C、Reb D、Reb F、Reb M、Reb N及甜菊苷
[表16]
表16:各开发品种的干燥叶中所含的各甜菊醇糖苷的比例
Figure BDA0003490369120000631
[表17]
表17:相对于各开发品种的干燥叶中所含的各甜菊醇糖苷的新型甜菊醇糖苷A的比例
Figure BDA0003490369120000632
具有遗传性状1~8的植物体中的新型糖苷B含量的鉴定
从上述“含有新型甜菊醇糖苷A及B的植物体中所含的遗传性状的鉴定”中使用的开发品种B及X的个体中,采取适量的新鲜叶作为样本,通过LC/MS-MS(岛津LCMS8050)对甜味成分的浓度进行定量。具体而言,通过冷冻干燥对规定量的新鲜叶进行干燥,将粉碎干燥物投入纯水中。通过超声波处理20分钟进行萃取,离心及过滤后获得5mL的萃取液。用LCMS8050离子模式(岛津LCMS8050)对该萃取液进行LC/MS-MS分析,对Reb.A、Reb.B、Reb.C、Reb.D、Reb.E、Reb.F、Reb.G、Reb.I、Reb.M、Reb.N、甜菊苷、杜克苷A、甜菊双糖苷、甜叶悬钩子苷及新型甜菊醇糖苷B的浓度进行定量,将该合计作为甜味成分的浓度(本实施例中的总甜菊醇糖苷量(TSG))。干燥叶的水分量均约低于3%。结果示于表18~22。
[表18]
表18:各开发品种的干燥叶中的TSG量
样品名 甜菊叶重量(g) TSG浓度(mg/L) TSG量(mg) TSG率(%)
开发品种B 0.0524 777.42 3.887 7.4%
开发品种X 0.0553 1672.45 8.362 15.1%
[表19]
表19:各开发品种的干燥叶中所含的TSG中的各甜菊醇糖苷的比例
Figure BDA0003490369120000641
※:合计含最中包含Reb A、Reb B、Reb C、Reb D、Reb E、Reb F、Reb G、Reb I、RebM、Reb N、甜菊苷、杜克苷A、甜菊醇双糖苷、甜叶悬钩子苷及新型甜菊醇糖苷B。
[表20]
表20:相对于8种主要的甜菊醇糖苷※1的新型糖苷B的比例
样品名 甜菊醇糖苷B的比例
开发品种B 1.360%
开发品种X 0.000%
※1:表19中记载的Reb A、Reb B、Reb C、Reb D、Reb F、Reb M、Reb N及甜菊苷
[表21]
表21:各开发品种的干燥叶中所含的各甜菊醇糖苷的比例
Figure BDA0003490369120000642
[表22]
表22:相对于开发品种B的干燥叶中所含的各甜菊醇糖苷的新型甜菊醇糖苷B的比例
Figure BDA0003490369120000643
序列表
<110>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120> 含有新型甜菊醇糖苷的植物体
<130> G2421WO
<150> JP 2019-141705
<151> 2019-07-31
<160> 116
<170> PatentIn version 3.5
<210> 1
<211> 635
<212> DNA
<213> 甜菊
<400> 1
atcaacctga gcaacaaagt tactgacaac acgaccatcg tcaatgcaca tcctaggacc 60
ataagtattg aatatcctcg caatcctcac ctgcaggttt tttttttttt tttttaatca 120
aaccaaatta atgattcttt ctgtagataa ccagagatta tatattatcc taaaatttaa 180
acaaaactac tctctacgtc cccaaaatac catgtgccat tgattacaat caaataaact 240
taatcttatt agtaaactga tggaaaacaa aatttagata aataaagcct tggacttctt 300
atgccaaatt tatttttatt ttttttcacc aactttaatt aatattgacc ataaacattc 360
ttgtttgtat gactcaactt taattctttt ttctttcatt ttgataacat cttttaaaca 420
ggactcacta tttgaacatt atgttccatt ttcttttaaa aaaaaataat gtggaaataa 480
taactgatta acataataat aattttgaga aagataatat atagaaacaa atttacttta 540
caataataag cttatcttga tttatggcat gcaatataat tttaattgcc ctttaacctt 600
taatatagtt tgtgtaacag tcaacttgtt ttggt 635
<210> 2
<211> 635
<212> DNA
<213> 甜菊
<400> 2
atcaacctga gcaacaaagt tactgacaac acgaccatcg tcaatgcaca tcctaggacc 60
ataagtattg aatatcctcg caatcctcac ctgcaggttt tttttttttt tttttaatca 120
aaccaaatta atgattcttt ctgtagataa ccagagatta tatattatcc taaaatttaa 180
acaaaactac tctctacgtc cccaaaatac catgtgccat tgattacaat caaataaact 240
taatcttatt agtaaactga tggaaaacaa aatttagata aataaagcct tggacttttt 300
atgccaaatt tatttttatt ttttttcccc aactttaatt aatattgacc ataaacattt 360
ttgtttgtat gactcaactt taattttttt ttttttcatt ttgataacat tttttaaaca 420
ggactcccta tttgaacatt atgttccatt tttttttaaa aaaaaataat gtggaaataa 480
taactgatta acataataat aattttgaga aagataatat atagaaacaa atttacttta 540
caataataag cttatcttga tttatggcat gcaatataat tttaattgcc ctttaacctt 600
taatatagtt tgtgtaacag tcaacttgtt ttggt 635
<210> 3
<211> 21
<212> DNA
<213> 甜菊
<400> 3
ccttggactt cttatgccaa a 21
<210> 4
<211> 21
<212> DNA
<213> 甜菊
<400> 4
ccttggactt tttatgccaa a 21
<210> 5
<211> 41
<212> DNA
<213> 甜菊
<400> 5
ataaataaag ccttggactt cttatgccaa atttattttt a 41
<210> 6
<211> 41
<212> DNA
<213> 甜菊
<400> 6
ataaataaag ccttggactt tttatgccaa atttattttt a 41
<210> 7
<211> 51
<212> DNA
<213> 甜菊
<400> 7
tttagataaa taaagccttg gacttcttat gccaaattta tttttatttt t 51
<210> 8
<211> 51
<212> DNA
<213> 甜菊
<400> 8
tttagataaa taaagccttg gactttttat gccaaattta tttttatttt t 51
<210> 9
<211> 21
<212> DNA
<213> 甜菊
<400> 9
attttttttc accaacttta a 21
<210> 10
<211> 21
<212> DNA
<213> 甜菊
<400> 10
attttttttc cccaacttta a 21
<210> 11
<211> 41
<212> DNA
<213> 甜菊
<400> 11
atttattttt attttttttc accaacttta attaatattg a 41
<210> 12
<211> 41
<212> DNA
<213> 甜菊
<400> 12
atttattttt attttttttc cccaacttta attaatattg a 41
<210> 13
<211> 51
<212> DNA
<213> 甜菊
<400> 13
gccaaattta tttttatttt ttttcaccaa ctttaattaa tattgaccat a 51
<210> 14
<211> 51
<212> DNA
<213> 甜菊
<400> 14
gccaaattta tttttatttt ttttccccaa ctttaattaa tattgaccat a 51
<210> 15
<211> 21
<212> DNA
<213> 甜菊
<400> 15
cataaacatt cttgtttgta t 21
<210> 16
<211> 21
<212> DNA
<213> 甜菊
<400> 16
cataaacatt tttgtttgta t 21
<210> 17
<211> 41
<212> DNA
<213> 甜菊
<400> 17
taatattgac cataaacatt cttgtttgta tgactcaact t 41
<210> 18
<211> 41
<212> DNA
<213> 甜菊
<400> 18
taatattgac cataaacatt tttgtttgta tgactcaact t 41
<210> 19
<211> 51
<212> DNA
<213> 甜菊
<400> 19
ttaattaata ttgaccataa acattcttgt ttgtatgact caactttaat t 51
<210> 20
<211> 51
<212> DNA
<213> 甜菊
<400> 20
ttaattaata ttgaccataa acatttttgt ttgtatgact caactttaat t 51
<210> 21
<211> 21
<212> DNA
<213> 甜菊
<400> 21
aactttaatt cttttttctt t 21
<210> 22
<211> 21
<212> DNA
<213> 甜菊
<400> 22
aactttaatt tttttttttt t 21
<210> 23
<211> 41
<212> DNA
<213> 甜菊
<400> 23
tgtatgactc aactttaatt cttttttctt tcattttgat a 41
<210> 24
<211> 41
<212> DNA
<213> 甜菊
<400> 24
tgtatgactc aactttaatt tttttttttt tcattttgat a 41
<210> 25
<211> 50
<212> DNA
<213> 甜菊
<400> 25
ttgtttgtat gactcaactt taattctttt ttctttcatt ttgataacat 50
<210> 26
<211> 50
<212> DNA
<213> 甜菊
<400> 26
ttgtttgtat gactcaactt taattttttt ttttttcatt ttgataacat 50
<210> 27
<211> 21
<212> DNA
<213> 甜菊
<400> 27
attctttttt ctttcatttt g 21
<210> 28
<211> 21
<212> DNA
<213> 甜菊
<400> 28
attttttttt ttttcatttt g 21
<210> 29
<211> 35
<212> DNA
<213> 甜菊
<400> 29
aactttaatt cttttttctt tcattttgat aacat 35
<210> 30
<211> 35
<212> DNA
<213> 甜菊
<400> 30
aactttaatt tttttttttt tcattttgat aacat 35
<210> 31
<211> 45
<212> DNA
<213> 甜菊
<400> 31
gactcaactt taattctttt ttctttcatt ttgataacat ctttt 45
<210> 32
<211> 45
<212> DNA
<213> 甜菊
<400> 32
gactcaactt taattttttt ttttttcatt ttgataacat ttttt 45
<210> 33
<211> 21
<212> DNA
<213> 甜菊
<400> 33
ttgataacat cttttaaaca g 21
<210> 34
<211> 21
<212> DNA
<213> 甜菊
<400> 34
ttgataacat tttttaaaca g 21
<210> 35
<211> 35
<212> DNA
<213> 甜菊
<400> 35
tttcattttg ataacatctt ttaaacagga ctcac 35
<210> 36
<211> 35
<212> DNA
<213> 甜菊
<400> 36
tttcattttg ataacatttt ttaaacagga ctccc 35
<210> 37
<211> 45
<212> DNA
<213> 甜菊
<400> 37
ttttctttca ttttgataac atcttttaaa caggactcac tattt 45
<210> 38
<211> 45
<212> DNA
<213> 甜菊
<400> 38
ttttttttca ttttgataac attttttaaa caggactccc tattt 45
<210> 39
<211> 21
<212> DNA
<213> 甜菊
<400> 39
aacaggactc actatttgaa c 21
<210> 40
<211> 21
<212> DNA
<213> 甜菊
<400> 40
aacaggactc cctatttgaa c 21
<210> 41
<211> 35
<212> DNA
<213> 甜菊
<400> 41
tcttttaaac aggactcact atttgaacat tatgt 35
<210> 42
<211> 35
<212> DNA
<213> 甜菊
<400> 42
ttttttaaac aggactccct atttgaacat tatgt 35
<210> 43
<211> 45
<212> DNA
<213> 甜菊
<400> 43
taacatcttt taaacaggac tcactatttg aacattatgt tccat 45
<210> 44
<211> 45
<212> DNA
<213> 甜菊
<400> 44
taacattttt taaacaggac tccctatttg aacattatgt tccat 45
<210> 45
<211> 21
<212> DNA
<213> 甜菊
<400> 45
gttccatttt cttttaaaaa a 21
<210> 46
<211> 21
<212> DNA
<213> 甜菊
<400> 46
gttccatttt tttttaaaaa a 21
<210> 47
<211> 35
<212> DNA
<213> 甜菊
<400> 47
acattatgtt ccattttctt ttaaaaaaaa ataat 35
<210> 48
<211> 35
<212> DNA
<213> 甜菊
<400> 48
acattatgtt ccattttttt ttaaaaaaaa ataat 35
<210> 49
<211> 45
<212> DNA
<213> 甜菊
<400> 49
tttgaacatt atgttccatt ttcttttaaa aaaaaataat gtgga 45
<210> 50
<211> 45
<212> DNA
<213> 甜菊
<400> 50
tttgaacatt atgttccatt tttttttaaa aaaaaataat gtgga 45
<210> 51
<211> 39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51
gatggaaaac aaaatttaga taaataaagc cttgaacgt 39
<210> 52
<211> 25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52
atcaacctga gcaacaaagt tactg 25
<210> 53
<211> 25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53
accaaaacaa gttgactgtt acaca 25
<210> 54
<211> 4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54
attaaagttg gtgaaaaaaa ataaaaataa atttggcatg c 41
<210> 55
<211> 4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55
attaaagttg gtgaaaaaaa ataaaaataa atttggctta t 41
<210> 56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56
ccttggactt cttatgccaa atttattttt attttgtatc 40
<210> 57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57
ccttggactt cttatgccaa atttattttt attttttggc 40
<210> 58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58
ccttggactt cttatgccaa atttattttt attttggttc 40
<210> 59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59
ccttggactt cttatgccaa atttattttt attttttgta 40
<210> 60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60
acaaacaaga atgtttatgg tcaatattaa ttaaactcgg 40
<210> 61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61
acaaacaaga atgtttatgg tcaatattaa ttaaagttcc 40
<210> 62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62
acaaacaaga atgtttatgg tcaatattaa ttaaagccgg 40
<210> 63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63
acaaacaaga atgtttatgg tcaatattaa ttaaagtcgc 40
<210> 64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64
acaaacaaga atgtttatgg tcaatattaa ttaaagtccg 40
<210> 65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65
acaaacaaga atgtttatgg tcaatattaa ttaaacttga 40
<210> 66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66
tttttttcac caactttaat taatattgac cataaacatg 40
<210> 67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67
tttttttcac caactttaat taatattgac cataaagatc 40
<210> 68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68
tttttttcac caactttaat taatattgac cataaacacg 40
<210> 69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69
aatgaaagaa aaaagaatta aagttgagtc atacaatcag 40
<210> 70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70
tgaccataaa cattcttgtt tgtatgactc aactttaacg 40
<210> 71
<211> 25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71
attgaatatc ctcgcaatcc tcacc 25
<210> 72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72
aaatagtgag tcctgtttaa aagatgttat caaaatgatc 40
<210> 73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73
aaatagtgag tcctgtttaa aagatgttat caaaatgtac 40
<210> 74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74
aaatagtgag tcctgtttaa aagatgttat caaaattata 40
<210> 75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75
gactcaactt taattctttt ttctttcatt ttgataacgt 40
<210> 76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76
gactcaactt taattctttt ttctttcatt ttgataacag 40
<210> 77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77
aaatggaaca taatgttcaa atagtgagtc ctgttttata 40
<210> 78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78
ttttttcttt cattttgata acatctttta aacaggacgt 40
<210> 79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79
ttttttcttt cattttgata acatctttta aacagggatc 40
<210> 80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80
ttttttcttt cattttgata acatctttta aacaggtatc 40
<210> 81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81
ttttttcttt cattttgata acatctttta aacaggaatg 40
<210> 82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82
ttttttcttt cattttgata acatctttta aacaggaatt 40
<210> 83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83
ttttttcttt cattttgata acatctttta aacagggcgc 40
<210> 84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84
ttttttcttt cattttgata acatctttta aacaggagcc 40
<210> 85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85
ttttttcttt cattttgata acatctttta aacaggggtc 40
<210> 86
<211> 25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86
ctactctcta cgtccccaaa atacc 25
<210> 87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87
attttttttt aaaagaaaat ggaacataat gttcaactcg 40
<210> 88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88
attttttttt aaaagaaaat ggaacataat gttcaaatcc 40
<210> 89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89
attttttttt aaaagaaaat ggaacataat gttcaaccag 40
<210> 90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90
attttttttt aaaagaaaat ggaacataat gttcacatat 40
<210> 91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91
tgttaatcag ttattatttc cacattattt ttttttcaag 40
<210> 92
<211> 4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92
tgttaatcag ttattatttc cacattattt tttttttata 40
<210> 93
<211> 377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93
gatggaaaac aaaatttaga taaataaagc cttgaacgtt ttatgccaaa tttattttta 60
ttttttttcc ccaactttaa ttaatattga ccataaacat ttttgtttgt atgactcaac 120
tttaattttt ttttttttca ttttgataac attttttaaa caggactccc tatttgaaca 180
ttatgttcca ttttttttta aaaaaaaata atgtggaaat aataactgat taacataata 240
ataattttga gaaagataat atatagaaac aaatttactt tacaataata agcttatctt 300
gatttatggc atgcaatata attttaattg ccctttaacc tttaatatag tttgtgtaac 360
agtcaacttg ttttggt 377
<210> 94
<211> 34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94
cgttttatgc caaatttatt tttatttttt ttccccaact ttaattaata ttgaccataa 60
acatttttgt ttgtatgact caactttaat tttttttttt ttcattttga taacattttt 120
taaacaggac tccctatttg aacattatgt tccatttttt tttaaaaaaa aataatgtgg 180
aaataataac tgattaacat aataataatt ttgagaaaga taatatatag aaacaaattt 240
actttacaat aataagctta tcttgattta tggcatgcaa tataatttta attgcccttt 300
aacctttaat atagtttgtg taacagtcaa cttgttttgg t 341
<210> 95
<211> 36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95
gatggaaaac aaaatttaga taaataaagc cttgaa 36
<210> 96
<211> 377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96
gatggaaaac aaaatttaga taaataaagc cttgaacgtc ttatgccaaa tttattttta 60
ttttttttca ccaactttaa ttaatattga ccataaacat tcttgtttgt atgactcaac 120
tttaattctt ttttctttca ttttgataac atcttttaaa caggactcac tatttgaaca 180
ttatgttcca ttttctttta aaaaaaaata atgtggaaat aataactgat taacataata 240
ataattttga gaaagataat atatagaaac aaatttactt tacaataata agcttatctt 300
gatttatggc atgcaatata attttaattg ccctttaacc tttaatatag tttgtgtaac 360
agtcaacttg ttttggt 377
<210> 97
<211> 306
<212> PRT
<213> 甜菊
<400> 97
Met Gly Ser Glu Leu Thr Tyr Arg His Gln Asp Thr Leu Pro Gly Ala
1 5 10 15
Ser Glu Ser Tyr Ser Pro Lys Pro Asn Lys Gln Ser Val Thr Arg Val
20 25 30
Val Arg Tyr Ile Leu Arg Glu Gln Arg Leu Val Phe Val Leu Leu Gly
35 40 45
Ile Ala Ile Ala Thr Ser Val Phe Thr Leu Leu Pro Ser Ser Thr Asn
50 55 60
Thr Val Thr Asp Ala Tyr Ser Val Ser Glu Ser Val Gln Leu Met Asn
65 70 75 80
Pro Gln Arg Ser Val Tyr Pro Ala Arg Phe Asn Met Gly Gly Lys Ile
85 90 95
Pro Leu Gly Leu Lys Arg Lys Gly Leu Arg Ile Val Val Thr Gly Gly
100 105 110
Ala Gly Phe Val Gly Ser His Leu Val Asp Arg Leu Ile Ala Arg Gly
115 120 125
Asp Ser Val Ile Val Val Asp Asn Phe Phe Thr Gly Asn Lys Asp Asn
130 135 140
Val Met His His Phe Gly Asn Pro Arg Phe Glu Leu Ile Arg His Asp
145 150 155 160
Val Val Glu Pro Leu Leu Leu Glu Val Asp Gln Ile Tyr His Leu Ala
165 170 175
Cys Pro Ala Ser Pro Val His Tyr Lys Phe Asn Pro Thr Asn Val Val
180 185 190
Gly Thr Leu Asn Met Leu Gly Leu Ala Lys Arg Val Gly Ala Arg Phe
195 200 205
Leu Leu Thr Ser Thr Ser Glu Val Tyr Gly Asp Pro Leu Gln His Pro
210 215 220
Gln Val Glu Thr Tyr Trp Gly Asn Val Asn Pro Ile Ala Gln Val Val
225 230 235 240
Gln Glu Thr Ile Asp Pro Asn Ala Ser Ile Glu Phe Lys Pro Asn Thr
245 250 255
Glu Asp Asp Pro His Lys Arg Lys Pro Asp Ile Thr Lys Ala Lys Glu
260 265 270
Leu Leu Gly Trp Lys Pro Lys Val Pro Leu Arg Lys Gly Leu Pro Met
275 280 285
Met Val Ser Asp Phe Arg Arg Arg Ile Phe Gly Asp Gln Asn Asn Pro
290 295 300
Ser Ala
305
<210> 98
<211> 921
<212> DNA
<213> 甜菊
<400> 98
atgggatctg agttaacata ccggcaccaa gataccctac cgggggcgtc ggaatcttac 60
tcgccgaagc ctaacaagca gtccgtgact cgcgtcgttc gttacatcct ccgtgagcag 120
cgtctcgtat ttgtgctttt gggcattgca atcgctacct ccgtcttcac gctcctccca 180
tcatccacaa acaccgtcac cgatgcctat tccgtctctg aatcggtcca gttgatgaac 240
ccgcagcgat ccgtgtatcc tgcgagattc aatatgggcg ggaagattcc gctaggtttg 300
aaacgaaagg ggttaaggat tgtggtgacc ggtggtgcag gttttgtcgg aagtcatcta 360
gttgaccggt tgattgcgag gggagacagt gtgattgttg ttgataattt cttcactggt 420
aacaaggata acgtgatgca tcactttgga aaccctagat ttgagcttat tcgtcacgac 480
gttgttgagc ctttgctact cgaggtcgat cagatctatc acctggcttg tcctgcttcc 540
cctgttcatt acaaattcaa cccgacaaat gtggtaggga cattgaacat gttagggttg 600
gcgaagaggg ttggtgcgcg gttcttgcta acaagcacca gcgaggtata cggtgatcct 660
ttacagcatc ctcaagtcga aacctactgg ggcaacgtca atcctatcgc ccaggtggtc 720
caggaaacga tagacccaaa cgcaagcata gagttcaaac caaacacaga agacgaccca 780
cacaaacgga agccggatat cacaaaggct aaggaactcc tgggttggaa gcccaaggtc 840
cctcttcgca aaggtctccc catgatggtt tctgacttca ggcgccgcat ttttggtgac 900
caaaacaacc catccgctta a 921
<210> 99
<211> 2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99
cctgttcatt acaaattcaa cccg 24
<210> 100
<211> 25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100
aaccctaaca tgttcaatgt cccta 25
<210> 101
<211> 316
<212> DNA
<213> 甜菊
<400> 101
cgggcgtgtt gtgagtaatt ttatagctca agcacttcgg ttagtcctcc attataatca 60
gaatcagtat ttttaatttt aaatatattt ggttaatctt aattcttgca gcgatgaacc 120
tttaaccgtt caagcccctg gaacccaaac ccgcagtttc tgttacgtct ctgatatggt 180
attttgaaaa ataatatgat tatacattta tgatataact ggtgacgcgt gtcaaacatt 240
gacttttttt taaaccgtat aggttgatgg gcttgttaaa ctaatggaag gtgaaaacac 300
tggaccaatc aacatc 316
<210> 102
<211> 331
<212> DNA
<213> 甜菊
<400> 102
cgggcgtgtt gtgagtaatt ttatagctca agcacttcgg ttagtcctcc attataatca 60
gaatcagtat ttttaatttt aaatatattt tttttaaata tatttggtta atcttaattc 120
ttgcagcgat gaacctttaa ccgttcaagc ccctggaacc caaacccgca gtttctgtta 180
cgtctctgat atggtatttt gaaaaataat atgattatac atttatgata taactggtga 240
cgcgtgtcaa acattgactt ttttttaaac cgtataggtt gatgggcttg ttaaactaat 300
ggaaggtgaa aacactggac caatcaacat c 331
<210> 103
<211> 183
<212> DNA
<213> 甜菊
<400> 103
aacccaattg gtaagcgtgc atctctgttt attttttgtt aattattgtg tatttgttga 60
attatcaatt atattggtga ttctttcttc tttaaaataa ataaaaaccg tgaaattatg 120
gtttttatta tttatgtatt ttgcaggagt taggagttgc tatgatgaag gaaaacgcgt 180
ggc 183
<210> 104
<211> 183
<212> DNA
<213> 甜菊
<400> 104
aacccaattg gtaagcgtgc atctctgttt attttttgtt aattattgtg tatttgttga 60
attatcaatt atattggtga ttctttcttc tttaaaaaaa aaaaaaaccg gggaaataag 120
ggttttatta tttatgtatt ttgcaggagt taggagttgc tatgatgaag gaaaacgcgt 180
ggc 183
<210> 105
<211> 251
<212> PRT
<213> 甜菊
<400> 105
Met Ala Asn Asn Ala Ser Asn Gly Glu His Lys Ser Ser Lys Pro Pro
1 5 10 15
Pro Thr Pro Ser Pro Leu Arg Asn Ser Lys Phe Phe Gln Ser Asn Met
20 25 30
Arg Ile Leu Val Thr Gly Gly Ala Gly Phe Ile Gly Ser His Leu Val
35 40 45
Asp Lys Leu Met Glu Asn Glu Lys Asn Glu Val Ile Val Ala Asp Asn
50 55 60
Tyr Phe Thr Gly Ser Lys Asp Asn Leu Arg Lys Trp Ile Gly His Pro
65 70 75 80
Arg Phe Glu Leu Ile Arg His Asp Val Thr Glu Pro Leu Leu Val Glu
85 90 95
Val Asp Gln Ile Tyr His Leu Ala Cys Pro Ala Ser Pro Ile Phe Tyr
100 105 110
Lys His Asn Pro Val Lys Thr Ile Ala Glu Thr Leu Met Phe Asp Tyr
115 120 125
His Arg Gln His Gly Ile Glu Ile Arg Ile Ala Arg Ile Phe Asn Thr
130 135 140
Tyr Gly Pro Arg Met Asn Ile Asp Asp Gly Arg Val Val Asp Gly Leu
145 150 155 160
Val Lys Leu Met Glu Gly Glu Asn Thr Gly Pro Ile Asn Ile Gly Asn
165 170 175
Pro Gly Glu Phe Thr Met Ile Glu Leu Ala Glu Met Val Lys Glu Leu
180 185 190
Ile Asn Pro Lys Ile Glu Ile Lys Met Val Glu Asn Thr Pro Asp Asp
195 200 205
Pro Arg Gln Arg Lys Pro Asp Ile Thr Asn Ala Lys Lys Met Leu Gly
210 215 220
Trp Glu Pro Lys Ile Lys Leu Arg Asp Gly Leu Pro Leu Met Glu Ala
225 230 235 240
Asp Phe Arg Leu Arg Leu Gly Val Ala Lys Lys
245 250
<210> 106
<211> 936
<212> DNA
<213> 甜菊
<400> 106
atggcgaata atgcttcaaa cggagaacat aaatcttcaa aaccgcctcc aacgccttct 60
cctttaagga actccaaatt ctttcagtca aacatgagga tattggttac tggtggtgct 120
ggatttatcg gctctcactt ggtggataaa cttatggaaa atgaaaagaa tgaggtaatt 180
gttgctgata attactttac tggctcaaaa gataatctta gaaaatggat tggtcatcca 240
agatttgagc ttattcgtca tgatgtcact gaaccattgc tagttgaggt tgatcagatt 300
tatcatcttg catgccccgc ttcaccaatt ttttataaac acaatcctgt aaagacgatt 360
aagacgaatg taattggcac actaaatatg cttggtcttg cgaagcgagt cggggcaagg 420
attttgctta cctcaacatc tgaggtatac ggtgatcctc ttgtgcatcc gcaaccagag 480
agttactggg gtaatgtcaa cccgattgga gttcggagtt gctatgatga aggaaaacgt 540
gtggcagaga ctctgatgtt tgattatcac aggcaacatg gaatagaaat aagaattgcg 600
cgtattttca acacatatgg accccggatg aatattgatg acgggcgtgt tgttgatggg 660
cttgttaaac taatggaagg tgaaaacact ggaccaatca acatcggtaa tccaggtgaa 720
ttcacaatga tcgaactcgc tgagatggtt aaggagctta ttaatccgaa aatagagatt 780
aagatggtgg aaaacacacc cgatgatcca cgacaaagaa aacccgacat cacaaatgcg 840
aagaagatgc ttggatggga gccgaagatc aaactgcgcg atggacttcc gctcatggaa 900
gctgatttta ggctgaggct tggagttgcc aagaag 936
<210> 107
<211> 313
<212> PRT
<213> 甜菊
<400> 107
Met Ala Asn Asn Ala Ser Asn Gly Glu His Lys Val Thr Lys Pro Pro
1 5 10 15
Pro Thr Pro Ser Pro Leu Arg Asn Ser Lys Phe Leu Gln Ser Asn Met
20 25 30
Arg Ile Leu Val Thr Gly Gly Ala Gly Phe Ile Gly Ser His Leu Val
35 40 45
Asp Lys Leu Met Glu Asn Glu Lys Asn Glu Val Ile Val Ala Asp Asn
50 55 60
Tyr Phe Thr Gly Ser Lys Asp Asn Leu Arg Lys Trp Ile Gly His Pro
65 70 75 80
Arg Phe Glu Leu Ile Arg His Asp Val Thr Glu Lys Leu Leu Val Glu
85 90 95
Val Asp Gln Ile Tyr His Leu Ala Cys Pro Ala Ser Pro Ile Phe Tyr
100 105 110
Lys Tyr Asn Pro Val Lys Thr Ile Lys Thr Asn Val Ile Gly Thr Leu
115 120 125
Asn Met Leu Gly Leu Ala Lys Arg Val Gly Ala Arg Ile Leu Leu Thr
130 135 140
Ser Thr Ser Glu Val Tyr Gly Asp Pro Leu Val His Pro Gln Pro Glu
145 150 155 160
Thr Tyr Trp Gly Asn Val Asn Pro Ile Gly Val Arg Ser Cys Tyr Asp
165 170 175
Glu Gly Lys Arg Val Ala Glu Thr Leu Met Phe Asp Tyr His Arg Gln
180 185 190
His Gly Ile Glu Ile Arg Ile Ala Arg Ile Phe Asn Thr Tyr Gly Pro
195 200 205
Arg Met Asn Ile Asp Asp Gly Arg Val Val Asp Gly Leu Ile Arg Leu
210 215 220
Met Glu Gly Glu Asn Thr Gly Pro Ile Asn Ile Gly Asn Pro Gly Glu
225 230 235 240
Phe Thr Met Ile Glu Leu Ala Glu Thr Val Lys Glu Leu Ile Asn Pro
245 250 255
Lys Ile Glu Ile Lys Met Val Glu Asn Thr Pro Asp Asp Pro Arg Gln
260 265 270
Arg Lys Pro Asp Ile Thr Asn Ala Lys Lys Met Leu Gly Trp Glu Pro
275 280 285
Lys Ile Lys Leu Arg Asp Gly Leu Pro Leu Met Glu Ala Asp Phe Arg
290 295 300
Leu Arg Leu Gly Val Ala Lys Lys Ile
305 310
<210> 108
<211> 942
<212> DNA
<213> 甜菊
<400> 108
atggcaaata acgcttcaaa tggtgaacat aaagttacaa aaccacctcc aaccccatct 60
cctctgcgta attctaaatt cttgcagtca aatatgagga tattggttac tggtggtgct 120
ggatttatcg gatctcacct agtggataaa ctgatggaaa atgaaaagaa tgaggtgatt 180
gttgctgata attattttac tggttcaaaa gacaacctta gaaagtggat tggtcatcca 240
agatttgagc ttattcgaca tgatgtcaca gaaaagttgc tggttgaagt tgatcagata 300
taccatcttg catgtcctgc ttcacccatt ttttataaat acaatcctgt taaaacgata 360
aagactaatg ttattggcac actaaatatg cttggtcttg ccaagcgagt tggagcaagg 420
attttgctta cctcgacctc ggaggtatat ggtgatcctc tcgtgcatcc acaacctgag 480
acctactggg gtaatgtcaa cccaattgga gttaggagtt gctatgatga aggaaaacgc 540
gtggcagaga ctttgatgtt tgattatcac agacaacatg gcatagaaat aagaattgct 600
cgtattttca acacatatgg accccggatg aacatcgatg acggacgtgt cgttgatggg 660
cttattcggc tgatggaagg tgagaacacc ggaccaatca acattggtaa tccgggtgaa 720
tttacaatga ttgaactcgc tgaaacagtc aaagagctta taaatccaaa aatagagatt 780
aagatggtgg aaaacacgcc tgatgatcca agacaaagaa aaccggatat tacaaatgct 840
aaaaagatgc ttggatggga gcctaagatt aaattgcgcg atggtcttcc gcttatggaa 900
gcagacttta ggttaaggct tggagttgca aagaagatat aa 942
<210> 109
<211> 25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109
atcagattta tcatcttgca tgccc 25
<210> 110
<211> 25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110
tgccaattac attcgtctta atcgt 25
<210> 111
<211> 25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111
aaaagttgct ggttgaagtt gatca 25
<210> 112
<211> 2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112
cacactaaat atgcttggtc ttgc 24
<210> 113
<211> 2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113
cgccatcctc cgtcttgatc ttgc 24
<210> 114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114
ccgttcggcg gtggtggtaa 20
<210> 115
<211> 25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115
tcactcttga agtggagagt tccga 25
<210> 116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DNA
<400> 116
gcctctgttg gtccggtggg 20

Claims (21)

1.一种甜菊植物体,其特征在于,含有式(1)所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
Figure FDA0003490369110000011
式中,
(i)R1表示Xyl(1-2)Glc1-,且R2表示Glc(1-2)[Glc(1-3)]Glc1-;或者,
(ii)R1表示Glc(1-2)[Glc(1-3)]Glc1-,且R2表示Xyl(1-2)[Glc(1-3)]Glc1-,
Glc表示葡萄糖,Xyl表示木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体,其特征在于,化合物由下述式(2)或(3)所示,
[化学式2]
Figure FDA00034903691100000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物体,其特征在于,化合物由下述式(4)或(5)所示,
[化学式3]
Figure FDA0003490369110000021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体,其特征在于,叶中所含的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叶中所含的总甜菊醇糖苷量为0.050重量%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体,其特征在于,具有选自以下的(1)~(8)中的至少1种的遗传性状,
(1)对于与序列号1的298位相当的位置的碱基为T的等位基因呈同型接合性或异型接合性;
(2)对于与序列号1的328位相当的位置的碱基为C的等位基因呈同型接合性或异型接合性;
(3)对于与序列号1的360位相当的位置的碱基为T的等位基因呈同型接合性或异型接合性;
(4)对于与序列号1的386位相当的位置的碱基为T的等位基因呈同型接合性或异型接合性;
(5)对于与序列号1的393位相当的位置的碱基为T的等位基因呈同型接合性或异型接合性;
(6)对于与序列号1的411位相当的位置的碱基为T的等位基因呈同型接合性或异型接合性;
(7)对于与序列号1的427位相当的位置的碱基为C的等位基因呈同型接合性或异型接合性;及,
(8)对于与序列号1的453位相当的位置的碱基为T的等位基因呈同型接合性或异型接合性。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体,其特征在于,与野生型系统相比,编码具有序列号97的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基因进行更多表达。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体为非转基因植物体。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体,其特征在于,包含经突变诱发处理的甜菊植物体及其后代植物体。
9.一种甜菊植物体的生产方法,其为含有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中定义的化合物的甜菊植物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使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体与第2甜菊植物体杂交的工序。
10.一种萃取物,其为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甜菊植物体的萃取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中定义的化合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萃取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总甜菊醇糖苷量含有0.050重量%以上的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中定义的化合物。
12.一种制造方法,其为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萃取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从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体中获得萃取物的工序。
13.一种精制品的制造方法,其为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中定义的化合物的精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从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体中获得萃取物的工序,和从所得萃取物中提纯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中定义的化合物的工序。
14.一种饮食品、甜味剂组合物、香料或医药品,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体或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萃取物。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饮食品、甜味剂组合物、香料或医药品,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中定义的化合物的含量为1质量ppm~600质量ppm。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饮食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饮食品为饮料。
17.一种饮食品、甜味剂组合物、香料或医药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提供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萃取物或其精制品的工序,及,
将所述萃取物或精制品添加至饮食品、甜味剂组合物、香料或医药品的原料中的工序。
18.一种植物体的筛选方法,其为含有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中定义的化合物的植物体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i)从被检甜菊植物体的基因组中,检测存在及/或不存在权利要求5中定义的(1)~(8)的至少1种的遗传性状的工序;及/或,
(ii)检测被检甜菊植物体中的编码具有序列号97的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基因的表达的工序。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对被检甜菊植物体中的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中定义的化合物的含量进行评价的工序。
20.一种甜菊植物体的筛选试剂盒,其为含有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中定义的化合物的甜菊植物体的筛选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含有用于检测存在及/或不存在权利要求5中定义的(1)~(8)的至少1种的遗传性状的试剂,及/或用于检测编码具有序列号97的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基因的表达的试剂。
21.一种甜菊植物体的生产方法,其为含有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中定义的化合物的甜菊植物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工序:
(1)在与序列号1的298位相当的位置上导入由C向T的变异的工序;
(2)在与序列号1的328位相当的位置上导入由A向C的变异的工序;
(3)在与序列号1的360位相当的位置上导入由C向T的变异的工序;
(4)在与序列号1的386位相当的位置上导入由C向T的变异的工序;
(5)在与序列号1的393位相当的位置上导入由C向T的变异的工序;
(6)在与序列号1的411位相当的位置上导入由C向T的变异的工序;
(7)在与序列号1的427位相当的位置上导入由A向C的变异的工序;及/或,
(8)在与序列号1的453位相当的位置上导入由C向T的变异的工序。
CN202080054167.XA 2019-07-31 2020-07-30 含有新型甜菊醇糖苷的植物体 Pending CN1141735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41705 2019-07-31
JP2019141705 2019-07-31
PCT/JP2020/029272 WO2021020517A1 (ja) 2019-07-31 2020-07-30 新規ステビオール配糖体を含む植物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3555A true CN114173555A (zh) 2022-03-11

Family

ID=74229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54167.XA Pending CN114173555A (zh) 2019-07-31 2020-07-30 含有新型甜菊醇糖苷的植物体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73008A1 (zh)
EP (1) EP4005371A4 (zh)
JP (1) JPWO2021020517A1 (zh)
CN (1) CN114173555A (zh)
AR (1) AR119531A1 (zh)
AU (1) AU2020323449A1 (zh)
BR (1) BR112022001574A2 (zh)
PE (1) PE20220571A1 (zh)
WO (1) WO20210205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R119622A1 (es) * 2019-08-09 2021-12-29 Suntory Holdings Ltd Bebida con retención de espuma y método para mejorar la retención de espuma en dicha bebida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90020A1 (en) * 2016-11-14 2018-05-17 Purecircle Usa Inc. Stevia-derived molecules, methods of obtaining such molecules, and uses of the same
WO2018124142A1 (ja) * 2016-12-27 2018-07-05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高レバウジオシドc含有ステビア植物
WO2019074089A1 (ja) * 2017-10-12 2019-04-18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高レバウジオシドm含有ステビア植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36317B2 (ja) 1993-11-24 2003-08-11 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ステビア甘味料の製造方法
US10570164B2 (en) 2013-03-15 2020-02-25 The Coca-Cola Company Steviol glycosides, their compositions and their purification
WO2014146084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Cargill, Incorporated Stevia plants with an increased rebaudioside d content
US20170290285A1 (en) 2014-12-08 2017-10-12 Glg Life Tech Corporation High rebaudioside-c plant varietal and compositions extracted therefrom with high rebaudioside-c and total steviol glycoside content
US10517321B2 (en) * 2015-07-10 2019-12-31 Sweet Green Fields USA LLC Compositions of steviol multiglycosylated derivatives and stevia components
US11653606B2 (en) * 2016-12-01 2023-05-23 Purecircle Usa Inc. Stevia plant and uses thereof
SG10202111903TA (en) 2017-03-31 2021-12-30 Suntory Holdings Ltd Novel steviol glycosid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sweetener composition containing same
JP2019141705A (ja) 2019-05-07 2019-08-29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90020A1 (en) * 2016-11-14 2018-05-17 Purecircle Usa Inc. Stevia-derived molecules, methods of obtaining such molecules, and uses of the same
CN110050068A (zh) * 2016-11-14 2019-07-23 谱赛科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甜菊衍生的分子,获得此类分子的方法及其用途
WO2018124142A1 (ja) * 2016-12-27 2018-07-05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高レバウジオシドc含有ステビア植物
WO2019074089A1 (ja) * 2017-10-12 2019-04-18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高レバウジオシドm含有ステビア植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友财等: "HPLC法快速测定甜叶菊中瑞鲍迪苷A", 《食品工程》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R119531A1 (es) 2021-12-22
PE20220571A1 (es) 2022-04-20
AU2020323449A1 (en) 2022-03-03
US20220273008A1 (en) 2022-09-01
EP4005371A1 (en) 2022-06-01
BR112022001574A2 (pt) 2022-03-22
WO2021020517A1 (ja) 2021-02-04
JPWO2021020517A1 (zh) 2021-02-04
EP4005371A4 (en) 2023-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25183B2 (ja) 新規ステビオール配糖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含む甘味料組成物
KR101971818B1 (ko) 스테비올 글리코시드의 재조합 생산
JP6970689B2 (ja) 新規ステビオール配糖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含む甘味料組成物
JP7128117B2 (ja) 高レバウジオシドc含有ステビア植物
JP7002703B2 (ja) 新規ステビオール配糖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含む甘味料組成物
CN114173555A (zh) 含有新型甜菊醇糖苷的植物体
WO2021230258A1 (ja) 高レバウジオシドe含有ステビア植物体
BR112019013208B1 (pt) Composto, composição de adoçante, alimento ou bebida, método para produzir o composto, uso do composto, e, agente de controle do sabor
NZ785123B2 (en) Novel steviol glycoside,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and sweetener composition contain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