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3431B - 一种rrc连接释放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rrc连接释放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73431B
CN114173431B CN202010956218.XA CN202010956218A CN114173431B CN 114173431 B CN114173431 B CN 114173431B CN 202010956218 A CN202010956218 A CN 202010956218A CN 114173431 B CN114173431 B CN 1141734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rrc connection
message
rrc
rele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5621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73431A (zh
Inventor
张明镇
袁锴
赵连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5621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73431B/zh
Priority to US18/044,934 priority patent/US20230345581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17557 priority patent/WO202205300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173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34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734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34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04W76/34Selective release of ongoing connections
    • H04W76/36Selective release of ongoing connections for reassigning the resources associated with the releas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04W76/34Selective release of ongoing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04W76/38Connection release triggered by tim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释放的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领域。该方法应用于终端,终端和网络设备存在第一RRC连接,该第一RRC连接用于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包括:首先终端确认要释放第一RRC连接时,释放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和网络设备建立第二RRC连接;接着终端通过第二RRC连接向网络设备发送注册消息,该注册消息用于向网络设备注册并指示终端在第二RRC连接上无业务需求;终端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RRC连接释放请求,响应该第二RRC连接释放请求,释放第二RRC连接的本地资源。采用这种方法,终端可以主动触发网络释放无线空口资源,完成RRC连接的释放,有利于降低终端的功耗。

Description

一种RRC连接释放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RRC连接释放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从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RRC)角度进行划分,终端的RRC状态包括RRC空闲态(RRC_IDLE)和RRC连接态(RRC_CONNECTED)两种。当终端没有业务时,终端处于RRC空闲态。当终端有业务时,终端需要转入RRC连接态来进行数据传输。相比RRC连接态,终端处于RRC空闲态更加节省功耗。
在5G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中,终端在RRC空闲态和RRC连接态的基础上,引入了RRC非激活态(RRC_INACTIVE)。终端在RRC非激活态下和RRC空闲态下的空口行为基本一致,因此,终端在RRC非激活态下和在RRC空闲态下有相同的节能效果,即比终端在RRC连接态下要节省功耗。
在LTE系统和5G系统的现有技术中,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RRC连接释放消息,以发起RRC连接释放过程。这样终端收到RRC连接释放消息后,便可以释放RRC连接,从RRC连接态转移到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具体的,基站为终端配置不活动定时器,一般设置时长为10s或者20s,若基站检测到有业务传输时则重新启动该定时器,若一直未检测到有业务传输则定时器超时。不活动定时器超时会触发基站发送RRC连接释放消息给终端,终端收到RRC连接释放消息后进入RRC释放流程。
但是,在一些LTE和5G网络中,很多基站并未配置上述不活动定时器,因此,终端一直处于RRC连接态,无法进入释放流程,导致终端功耗很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释放的方法及装置,可以使得终端主动触发释放RRC连接,达到降低终端功耗的目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释放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的方法,应用于包括终端和网络设备的系统,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存在第一RRC连接,第一RRC连接用于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该方法包括:
终端确认要释放第一RRC连接时,释放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和网络设备建立第二RRC连接;
终端通过第二RRC连接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注册消息,该注册消息用于向网络设备注册并指示终端在第二RRC连接上无业务需求;
网络设备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注册消息后,释放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和第二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向终端发送第一RRC连接释放消息和第二RRC连接释放消息。
采用这样的方法,终端可以主动触发网络设备释放无线空口资源,即终端确认要释放RRC连接后主动释放本地RRC连接资源并发送注册消息给网络设备完成终端和网络设备的RRC状态的同步,最终完成RRC连接的释放,有利于降低终端的功耗。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终端接收到第二RRC连接释放消息,响应于第二RRC连接释放消息,释放第二RRC连接的本地资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释放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和网络设备建立第二RRC连接包括:
释放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生成向网络设备发送的注册消息;
建立和网络设备的第二RRC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注册消息后,释放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和第二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向终端发送第一RRC连接释放消息和第二RRC连接释放消息,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注册消息后,检测到第一RRC连接为残留资源,释放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向终端发送第一RRC连接释放消息;
网络设备根据注册消息确认终端在第二RRC连接上无业务需求且网络设备为终端维护的连接管理状态为空闲态,释放第二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向终端发送第二RRC连接释放消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确认要释放第一RRC连接,包括:终端通过检测到在第一时长内没有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时确认要释放第一RRC连接,或者终端通过机器学习预测的方式来确认要释放第一RRC连接。这样由终端判断业务数据传输的结束能够尽快准确的确定出终端业务传输结束的时刻,进而尽快的释放RRC连接,达到降低终端的功耗的目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时长为终端根据业务场景类型设备的时长。这样根据业务场景的类型设置第一时长可以进一步降低终端的功耗。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业务场景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亮屏且WIFI未连接、灭屏且WIFI未连接、WIFI连接或睡眠模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时长为终端根据不同业务数据类型的应用程序设置的时长。这样考虑到了不同的应用程序对数据传输的时延的要求,根据不同的要求设置第一时长,既可以降低终端的功耗也能避免终端提前释放RRC连接而影响用户的体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确认要释放第一RRC连接时,终端没有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RRC连接释放消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新空口NR独立组网系统中,注册消息为注册请求消息;在长期演进LTE系统中,注册消息为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确认要释放第一RRC连接时,释放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和网络设备建立第二RRC连接,包括:
终端确认要释放第一RRC连接时,终端的RRC层执行本地RRC资源释放,并且发送资源释放指示消息到终端的层一和层二,以及发送第二消息到终端的非接入层,第二消息触发终端的非接入层生成注册消息;
终端和网络设备建立第二RRC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新空口NR非独立组网系统中,第一RRC连接为LTE的第一RRC连接,该LTE的第一RRC连接用于终端在LTE侧的数据传输;终端和网络设备存在NR的RRC连接,该NR的RRC连接用于终端在NR侧的数据传输;注册消息为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第二RRC连接为LTE的第二RRC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新空口NR非独立组网系统中,终端确认要释放第一RRC连接时,释放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和所述网络设备建立第二RRC连接,包括:
终端确认要释放LTE的第一RRC连接且不存在NR的RRC连接,释放LTE的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和网络设备建立LTE的第二RRC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确认要释放LTE的第一RRC连接且不存在NR的RRC连接之前,该方法包括:
终端确认要释放NR的RRC连接时,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释放NR的RRC连接;
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三消息,响应第三消息,释放NR的RRC连接的网络设备侧的本地资源并向终端发送第四消息;
所述终端接收到第四消息,响应第四消息,释放NR的RRC连接的终端侧的本地资源。
在这样的方法中,终端可以采用分步释放RRC连接,先释放NR的RRC连接,然后释放LTE的RRC连接,最终达到降低终端功耗的目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释放LTE的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和网络设备建立LTE的第二RRC连接,包括:
终端的LTE侧的RRC层执行本地RRC资源释放,并且发送资源释放指示消息到终端的LTE侧的层一和层二,以及发送第二消息到终端的非接入层,第二消息触发终端的非接入层生成注册消息;
终端和网络设备建立LTE的第二RRC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确认要释放第一RRC连接时,释放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和网络设备建立第二RRC连接,包括:
终端确认要释放LTE的第一RRC连接和NR的RRC连接时,释放LTE的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和NR的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和网络设备建立LTE的第二RRC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注册消息后,释放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和第二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向终端发送第一RRC连接释放消息和第二RRC连接释放消息,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注册消息后,释放LTE的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和NR的RRC连接以及LTE的第二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向终端发送LTE的第一RRC连接释放消息和LTE的第二RRC连接释放消息。
在这样的方法中,终端可以确认同时释放LTE和NR的RRC连接时,同时将LTE和NR的RRC连接一起释放掉,最终达到降低终端功耗的目的。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释放RRC连接的方法,该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存在着第一RRC连接,第一RRC连接用于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该方法包括:
终端确认要释放第一RRC连接时,释放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建立和网络设备的第二RRC连接;
终端通过第二RRC连接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注册消息,该注册消息用于向网络设备注册并指示终端在第二RRC连接上无业务需求;
采用这种方法,终端可以主动触发网络设备释放无线空口资源,即终端确认要释放RRC连接后主动释放本地RRC连接资源并发送注册消息给网络设备完成终端和网络设备的RRC状态的同步,最终完成RRC连接的释放,有利于降低终端的功耗。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终端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RRC连接释放消息,第二RRC连接释放消息是网络设备基于接收到的注册消息生成的;终端响应第二RRC连接释放消息,释放第二RRC连接的本地资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释放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建立和网络设备的第二RRC连接包括:
释放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生成向网络设备发送的注册消息;
建立和网络设备的第二RRC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确认要释放第一RRC连接,包括:终端检测到在第一时长内没有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时确认要释放第一RRC连接,或者终端通过机器学习预测的方式来确认要释放第一RRC连接。这样由终端判断业务数据传输的结束能够尽快准确的确定出终端业务传输结束的时刻,进而尽快的释放RRC连接,达到降低终端的功耗的目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时长为终端根据业务场景类型设备的时长。这样根据业务场景的类型设置第一时长可以进一步降低终端的功耗。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业务场景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亮屏且WIFI未连接、灭屏且WIFI未连接、WIFI连接或睡眠模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时长为终端根据不同业务类型的应用程序设置的时长。这样考虑到了不同的应用程序对数据传输的时延的要求,根据不同的要求设置第一时长,既可以降低终端的功耗也能避免终端提前释放RRC连接而影响用户的体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确认要释放所述第一RRC连接时,终端没有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RRC连接释放消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新空口NR独立组网系统中,注册消息为注册请求消息;在长期演进LTE系统中,注册消息为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确认要释放第一RRC连接时,释放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建立和网络设备的第二RRC连接,包括:
终端确认要释放第一RRC连接时,终端的RRC层执行本地RRC资源释放,并且发送资源释放指示消息到终端的层一和层二,以及发送第二消息到终端的非接入层,第二消息触发终端的非接入层生成注册消息;
终端建立和网络设备的第二RRC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确认要释放第一RRC连接时,释放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建立和网络设备的第二RRC连接,包括:
终端确认要释放LTE的第一RRC连接且不存在NR的RRC连接,释放LTE的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建立和网络设备的LTE的第二RRC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终端确认要释放LTE的第一RRC连接且不存在所述NR的RRC连接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终端确认要释放NR的RRC连接时,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释放NR的RRC连接;
终端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响应第四消息,释放NR的RRC连接的本地资源。
在这样的方法中,终端可以采用分步释放RRC连接,先释放NR的RRC连接,然后释放LTE的RRC连接,最终达到降低终端功耗的目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释放LTE的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建立和网络设备的第二RRC连接,包括:
终端的LTE侧的RRC层执行本地RRC资源释放,并且发送资源释放指示消息到终端的LTE侧的层一和层二,以及发送第二消息到终端的非接入层,第二消息触发终端的非接入层生成注册消息;
终端建立和网络设备的LTE的第二RRC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确认要释放第一RRC连接时,释放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建立和网络设备的第二RRC连接,包括:终端确认要释放LTE的第一RRC连接和NR的RRC连接时,释放LTE的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和NR的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建立和网络设备的LTE的第二RRC连接。
在这样的方法中,终端可以确认同时释放LTE和NR的RRC连接时,同时将LTE和NR的RRC连接一起释放掉,最终达到降低终端功耗的目的。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并读取存储器中的指令并根据指令使得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装置为终端或芯片。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降低功耗的装置,所述降低功耗的装置设置在终端,包括: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终端的业务场景类型,还用于识别业务数据的应用程序类型;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终端的业务数据传输是否结束;信令发送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终端在第一时长内没有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发送NAS消息到网络设备;信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RRC连接释放消息;释放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时长内没有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所述终端释放RRC连接,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RRC连接释放消息来执行RRC连接的释放。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架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接入协议系统;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现有技术提供的相关技术的RRC连接释放的方法;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RC连接释放方法的流程;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NR系统的独立组网下的RRC连接释放的总流程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LTE系统的RRC连接释放的总流程;
图4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选项3系列的NSA组网下的三种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选项3系列的NSA组网下的协议栈示意图;
图4E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ption3x模式的NSA组网下的RRC连接释放的一种流程;
图4F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ption3x模式的NSA组网下的RRC连接释放的另一种流程;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根据业务场景类型设置第一时长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根据业务数据所属的应用程序设置第一时长的流程图;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NR系统的独立组网下的用户状态转换的示意图;
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NR系统的独立组网下终端主动触发RRC连接释放的原理的流程图;
图8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LTE系统的用户状态转换的示意图;
图8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LTE系统的终端主动触发RRC连接释放的原理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主动触发RRC连接释放的总体步骤示意图;
图10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当网络设备未生效本申请实施例方案时终端恢复正常业务的一种流程;
图10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当网络设备未生效本申请实施例方案时终端恢复正常业务的另一种流程;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RC连接释放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为了方便理解,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架构、无线接入协议系统以及涉及的名词进行解释。
如图1A所示,无线通信架构主要包括应用(Application,APP)层,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层二(Layer 2,L2),层一(Layer 1,L1)。应用层依赖L2和L1提供的服务完成用户面数据的接收和发送。NAS层和RRC层依赖L2和L1提供的服务完成控制面信令的接收和发送。其中,应用层的功能部署在终端的应用处理器中;非接入层、无线资源控制层、层二以及层一的功能部署在终端的基带处理器中。
如图1B所示,无线接入协议系统(也称为无线接入层)分为三层,层一为物理层(PHY),层二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子层、无线链路控制(RLC)子层和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DCP)子层,层三为RRC层。其中物理层是无线接入系统最底层,它以传输信道为接口,向上层提供服务。
RRC层:无线接入协议控制面的高层,主要负责控制层一和层二完成空口资源传输,依靠下层的服务完成RRC连接控制的功能,并为NAS层提供信息传输服务。
PDCP子层:属于无线接入协议系统的层二,处理控制面的无线资源管理(RRC)消息以及用户面的因特网协议(IP)包。PDCP子层具有报文加解密、完整性保护和验证以及报文头解压缩等功能。
RLC子层:属于无线接入协议系统的层二,位于PDCP子层和MAC子层之间。RLC子层通过SAP(Service Access Point)与PDCP子层进行通信,并通过逻辑信道与MAC子层进行通信。RLC子层包含透明模式,非确认模式以及确认模式。
NAS层:处于无线接入协议系统的上层,即终端利用无线接入层(Access stratum,AS)和核心网设备进行通信的协议层,NAS层的消息一定程度上独立于下面的AS层协议结构。
RRC连接态(RRC-CONNECTED):又称为业务态,当终端在小区完成驻留并完成随机接入流程(建立RRC连接)后,终端即进入RRC连接态。处于RRC连接态的终端若长时间未与基站进行数据传输,基站将发送消息给终端释放与终端之间的RRC连接。终端在RRC连接态时会不断的监听基站控制信道的数据,导致终端处于高功耗状态。
RRC空闲态(RRC-IDLE):处于RRC连接态的终端接收到基站发送的RRC释放消息后,终端就会断开与基站的RRC连接,进入了RRC空闲态。终端处于RRC空闲态时的功耗很低,因此释放终端的RRC连接可以降低终端的功耗。
RRC非激活态(RRC-INACTIVE):指NR系统为了降低终端的功耗和降低系统的时延,引入的新的RRC状态。终端处于RRC非激活态时,终端和基站的RRC连接处于断开状态,但是基站和核心网之间处于连接状态,这样就简化了终端恢复RRC连接态的流程。终端处于RRC非激活态和处于RRC空闲态时的无线空口行为是一致的,因此RRC非激活态也有利于终端节省功耗。
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指终端中用于运行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处理器。
基带处理器(Baseband Processor,BP):也称为基带芯片(modem),应用处理器AP和基带芯片modem之间通过共享内存(share memory)进行通信。可选的,应用处理器AP和基带处理器BP可以整合成一个处理器。
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信系统200的结构示意图。该移动通信系统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或者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也可以是机器与机器通信(Machine To Machine,M2M)系统,还可以是未来演进的第六代通信系统。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基站220和终端240以及核心网设备260,其中基站220和核心网设备260可以合称为网络设备。
基站220可用于将接收到的无线帧与IP分组报文进行相互转换,还可以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基站220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NB,evolution Node B),或者,5G系统中采用的集中分布式架构的基站。基站220也可以是接入点(Access Point,AP)、传输节点(Trans Point,TRP)、中心单元(Central Unit,CU)或者其他网络实体,并且可以包括以上网络实体的功能中的一些或所有功能。另外,基站220还包括中继站,中继站是从上游站接收数据和/或其他信息的传输以及向下游站发送数据和/或其他信息的传输的站。中继站还可以是为其他终端提供中继传输的终端。中继站还可以被称作为中继器。
移动通信系统200可以是包括不同类型的基站(例如,宏站、微微站、毫微站、中继器等)的异构系统。这些不同的类型的基站可以具有不同的发送功率电平、不同的覆盖区域以及不同的干扰影响。例如,宏站可以具有高发射功率电平(例如,20瓦特),而微微站、毫微站和中继器可以具有较低的发射功率电平(例如,1瓦特)。
基站220和终端240通过无线空口建立无线连接。该无线空口可以是基于LTE标准的无线空口,或者,该无线空口是基于5G标准的无线空口,比如该无线空口是NR,或者,该无线空口也可以是基于5G的更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标准的无线空口。
终端240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通信的设备。终端可以经基站220提供的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设备260进行通信。终端240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
具体的,基站220可用于在网络设备控制器(图2中未示出)的控制下,通过无线接口230与终端240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设备控制器可以是核心网设备260的一部分,也可以集成到基站220中。基站220可以通过接口250(如S1接口)向核心网设备260传输信息或者用户数据。基站220与基站220之间也可以通过接口(如X2接口,图2中未示出)相互通信。
需要说明的,图2示出的无线通信系统200仅仅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在LTE和NR系统中,终端有业务需求时需要发起RRC连接进入RRC_CONNECTED态,当业务传输完成后,为了省电终端会收到基站发送的RRC连接释放消息转移到RRC_IDLE态或者RRC_INACTIVE态。触发终端从RRC_CONNECTED态转入RRC_IDLE态或者RRC_INACTIVE态有如下方案:
如图3A所示,终端和基站建立RRC连接之后,基站为该终端维护一个不活动定时器,该定时器的名称为InactivityTimer,该定时器在终端接入成功后立即启动运行。如果基站检测到该终端有业务数据传输时,则重新启动该终端对应的不活动定时器。如果基站在不活动定时器的定时器时长内没有检测到该终端的业务数据传输时,则该终端对应的不活动定时器超时,基站发送RRC连接释放消息给终端。根据从实际网络中获取的数据,一般不活动定时器设置为10~20s的时间。这样意味着在业务传输结束后,终端还需要保持RRC连接态10~20s,会导致终端不必要的额外功耗。而且在5G发展初期,很多基站由于未配置不活动定时器或者网络其他的问题导致终端无法收到RRC连接释放消息,给终端带来了不必要的功耗。
可以看出,在现有技术中,由基站判断终端的业务传输结束来决定释放终端的RRC连接。另外,即使基站开启了不活动定时器的功能,但是基站对每一个终端的处理都是一致的,并未考虑到终端不同的业务场景。比如终端处于灭屏场景,此时终端可能会经过很长时间间隔才会收到少量的数据,数据的传输时长可能小于1s,但是终端还是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够接收到RRC连接释放消息,造成了额外的功耗。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降低终端功耗的方法,具体是通过终端主动触发RRC连接释放来实现的,并且对终端不同的业务场景进行了差异化处理,可以节约终端的功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RC连接释放方法的流程如图3B所示,该方法应用于包括终端和网络设备的系统,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存在第一RRC连接,第一RRC连接用于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该数据包括业务数据和信令数据,该流程包括:
S311,当终端确认要释放第一RRC连接时,释放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和网络设备建立第二RRC连接。具体的,终端可以通过检测到在第一时长内没有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来确认要释放第一RRC连接,也可以通过机器学习预测的方式来确认要释放第一RRC连接。
S312,终端通过第二RRC连接向网络设备发送注册消息,注册消息用于向网络设备注册并指示终端在第二RRC连接上无业务需求。具体的,在NR系统中,该注册消息为注册请求消息;在LTE系统中,该注册消息为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
S313,网络设备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注册消息后,释放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和第二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向终端发送第一RRC连接释放消息和第二RRC连接释放消息。由于终端提前释放了第一RRC连接,因此终端无法接收到第一RRC连接释放消息。
S314,终端接收到第二RRC连接释放消息,响应第二RRC连接释放消息,释放第二RRC连接的本地资源。
如图4所示,其中图4A为NR系统中独立(Standalone,SA)组网场景对应的具体的处理流程,图4B为LTE系统对应的具体的处理流程,参考图1A和图1B所示,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存在第一RRC连接,该第一RRC连接用于终端的数据传输,该数据包括业务数据和信令数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RC连接释放方法包括:
S401,终端L2的PDCP子层在一定时长内未检测到业务数据传输时,发送无数据传输指示给终端的RRC层。
可选的,无数据传输检测的功能可以利用终端L2的PDCP子层的TTI(Transmissiontime interval,传输时间间隔,在LTE系统中一般为1ms,在NR系统中一般为0.5ms)中断来实现。具体的,终端的PDCP子层固定每N个TTI(即一定时长)进行一次业务数据传输的检测,若没有检测到业务数据传输,则发送一个无数据传输指示消息到终端的RRC层。终端的RRC层收到无数据传输指示消息时,记录当前的时间戳,根据当前的时间戳和上一次收到无数据传输指示消息时的时间戳的差值来判断是否为连续收到的无数据传输指示消息,也就是判断相邻两次收到的无数据传输指示消息的时间差是否为N个TTI,在判断过程中要考虑到一定的时间偏差。当终端的RRC层连续收到M次无数据传输指示消息后,则可以确认终端在第一时长内没有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其中M的取值可以通过第一时长计算得到,比如第一时长为20s,在LTE系统中,当N取值为5时,TTI为1ms,则M取值为4000(=20s/5/1ms)。在TTI中断的实现方式中,由终端的RRC层确认终端在第一时长内没有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终端L2的PDCP子层无需使用该第一时长。
可选的,无数据传输检测的功能也可以通过在终端L2的PDCP子层启动无数据传输检测定时器来实现。首先终端L2的PDCP子层根据第一时长(即一定时长)创建并启动一个无数据传输检测定时器,当终端L2的PDCP子层检测到有数据传输时则重新启动该无数据传输检测定时器,比如该第一时长可设置为20s。如果终端L2的PDCP子层在无数据传输检测定时器时长内未检测到业务数据传输时,则该无数据传输检测定时器超时,终端L2的PDCP子层发送无数据传输指示消息给终端的RRC层。当终端的RRC层接收到一条该无数据传输指示消息后,则可以确认终端在第一时长内没有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在终端L2的PDCP子层中创建并启动无数据传输检测定时器的实现方式中,终端L2的PDCP子层使用第一时长创建无数据传输检测定时器,终端的RRC层无需使用该第一时长。
S402,终端的RRC层根据接收到的无数据传输指示确认终端在第一时长内没有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则执行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的释放,包括释放终端的RRC层的资源,以及发送资源释放指示消息到终端的L2和L1来释放对应的RRC资源。当终端的RRC层接收到终端的L2和L1的资源释放完成指示后,终端的RRC层发送第二消息,比如连接错误指示消息,到终端的NAS层。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的RRC层可以在执行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的释放的同时,发送第二消息到终端的NAS层。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的RRC层可以在发送第二消息到终端的NAS层后,执行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的释放。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在执行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的释放时,没有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RRC连接释放消息。
S403,终端的NAS层接收到连接错误指示消息后,将终端维护的NAS连接管理状态置为IDLE态,并发起相应的NAS流程,即发送注册消息到终端的RRC层。对于NR系统,终端的NAS层接收到连接错误指示消息后将连接管理(Connection Management,CM)状态从CM-CONNECTED态置为CM-IDLE态,并发送注册请求(Registration Request)消息(即注册消息)到终端的RRC层,以通过终端的RRC层向空口发送,其中注册请求消息中Follow-on request字段置为0;对于LTE系统,终端的NAS层接收到连接错误指示消息后将EPS(Evolved PacketSystem)连接管理(EPS Connection Management,ECM)状态从ECM-CONNECTED态置为ECM-IDLE态,并发送跟踪区更新请求(Tracking Area Update Request)消息(即注册消息)到终端的RRC层,以通过终端的RRC层向空口发送,其中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中的Active Flag字段置为0。
S404,终端的RRC层接收到注册消息后检测到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已经释放,触发第二RRC连接的建立流程。对于NR系统,该注册消息为注册请求消息;对于LTE系统,该注册消息为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其中RRC连接建立流程包括:终端的RRC层向网络设备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网络设备接收到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后发送RRC建立消息到终端的RRC层,终端的RRC层接收到RRC建立消息后发送RRC建立完成消息到网络设备。
S405,第二RRC连接建立后,终端的RRC层将接收到的注册消息通过新建立的第二RRC连接发送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注册消息后,检测到第一RRC连接为残留资源,释放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向终端发送第一RRC连接释放消息。具体的,网络设备包括核心网和基站,核心网根据基站为终端分配的新的用户标识识别到有该终端的残留的上下文未释放,发送上下文释放请求消息给基站。基站接收到该上下文释放请求消息后释放基站侧的残留资源,同时通过第一RRC连接向终端的RRC层发送第一RRC连接释放消息来释放第一RRC连接。由于终端已经提前释放了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因此终端无法接收到该第一RRC连接释放消息。具体的,对于NR系统,终端在向网络进行初始注册时,基站gNB(next generation NodeB)为该终端分配了用户标识RAN UE NGAP ID1并通知给核心网的AMF(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实体。终端在建立第二RRC连接时,基站gNB为该终端分配了新的用户标识RAN UE NGAP ID2并通知给核心网的AMF实体。核心网的AMF实体检测到RAN UENGAP ID1和RAN UE NGAP ID2对应着同一个终端,则识别到有该终端的残留的上下文未释放,发送上下文释放请求消息到基站gNB,基站gNB接收到上下文释放请求消息后将基站gNB侧的RAN UE NGAP ID1对应的残留资源释放掉,同时向终端发送第一RRC连接释放消息。对于LTE系统,终端在向网络进行初始附着时,基站eNB为该终端分配了用户标识eNB UE S1APID1并通知给核心网的MME(移动性管理实体)。终端在建立第二RRC连接时,基站eNB为该终端分配了新的用户标识eNB UE S1AP ID2并通知给核心网的MME。核心网的MME检测到RANUE NGAP ID1和RAN UE NGAP ID2对应着同一个终端,则识别到有该终端的残留的上下文未释放,发送上下文释放请求消息到基站eNB,基站eNB接收到上下文释放请求消息后将基站eNB侧的RAN UE NGAP ID1对应的残留资源释放掉,同时向终端发送第一RRC连接释放消息。
S406,终端和网络设备继续完成相应的NAS流程。对于NR系统,网络设备发送注册接受(Registration Accept)消息给终端的NAS层。终端的NAS层接收到该注册接受消息后,发送注册完成(Registration Complete)消息给网络设备;对于LTE系统,网络设备发送跟踪区更新接受(Tracking Area Update Accept)消息给终端的NAS层。终端的NAS层接收到该跟踪区更新接受消息后,发送跟踪区更新完成(Tracking Area Update Complete)消息给网络设备。
S407,终端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RRC连接释放消息后,释放第二RRC连接。具体的,网络设备为终端维护连接管理状态为IDLE态,并且检测到注册消息指示终端在第二RRC连接上无业务需求,则发送第二RRC连接释放消息给终端的RRC层。S406步骤中的NAS流程依赖于RRC连接,因此只有当完成相应的NAS流程后才能释放RRC连接。对于NR系统,RANUE NGAP ID2是基站gNB为终端新分配的用户标识,该标识对应的用户还未完成注册流程,因此网络设备为RAN UE NGAP ID2对应的用户维护的连接管理状态为CM-IDLE态。同时网络设备检测到注册消息中的Follow-on request字段为0时,即注册消息指示了终端在第二RRC连接上无业务需求,发送第二RRC连接释放消息给终端的RRC层来释放新建立的第二RRC连接;对于LTE系统,eNB UE S1AP ID2是基站eNB为终端新分配的用户标识,该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还未完成跟踪区更新,因此网络设备为eNB UE S1AP ID2对应的用户维护的连接管理状态为ECM-IDLE态。同时网络设备检测到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中的Active Flag字段为0时,即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指示了终端在第二RRC连接上无业务需求,发送第二RRC连接释放消息给终端的RRC层来释放新建立的第二RRC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的RRC层在步骤S405中向网络设备发送注册消息后设置第二RRC连接释放标记。当终端在步骤S406中完成相应的NAS流程后,即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注册完成消息或者跟踪区更新完成消息后,根据第二RRC连接释放标记,终端立即释放第二RRC连接的本地资源,而不用等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RRC连接释放消息后才释放第二RRC连接的本地资源。
除了在图4A中所示的独立(Standalone,SA)组网场景,NR系统还存在非独立(Non-Standalone,NSA)组网场景。NSA组网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选项3系列、选项4系列以及选项7系列,其中选项3系列是NSA组网部署最多的方式。如图4C所示,选项3系列包含三种模式,分别是option3、option3a和option3x。图中虚线代表控制面的连接,实线代表用户面的连接。从图4C中可以看出,选项3系列的NSA组网是一种双连接架构,终端在连接态下可同时使用LTE基站和NR基站的无线资源。选项3系列的NSA组网使用的都是LTE核心网,其中控制面的锚点在LTE,也就是说控制面的信令都是通过LTE系统传输的,NR系统只是通过添加辅小区组(Secondary Cell Group,SCG)承载的方式来增强终端用户面数据传输的能力。
在选项3系列的三种组网模式中LTE基站和NR基站都存在控制面连接,NR基站可以通过该连接将控制面信令通过LTE基站发送给终端。在option3a组网模式中,LTE基站和NR基站与LTE核心网同时存在用户面连接,在添加SCG承载时,NR基站可以建立独立的承载进行数据传输。在option3组网模式中,LTE基站和LTE核心网之间存在用户面连接,NR基站通过X2接口和LTE基站之间建立用户面连接。基站为终端添加的SCG承载的PDCP实体建立在LTE基站侧,该PDCP实体从LTE核心网收到数据后可以将数据通过X2接口转发或者分流到NR基站的RLC实体。在option3x组网模式中,LTE基站和NR基站与LTE核心网同时存在用户面连接,NR基站通过X2接口和LTE基站之间建立用户面连接。基站为终端添加的SCG承载的PDCP实体建立在NR基站侧,该PDCP实体从LTE核心网收到数据后可以将数据通过X2接口转发或者分流到LTE基站的RLC实体。
在选项3系列的双连接架构中,终端在空口上支持LTE连接和NR连接,那么就必须同时实现LTE和NR的无线接入层的功能。如图4D所示,终端的RRC层、L2(包括PDCP子层、RLC子层、MAC子层)和L1均存在着LTE和NR两种版本。
以option3x的NSA组网模式为例,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存在LTE的第一RRC连接,LTE的第一RRC连接用于终端在LTE侧的数据传输,该数据包括业务数据和信令数据;另外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存在NR的RRC连接,NR的RRC连接用于终端在NR侧的数据传输,该数据包括业务数据和信令数据。其中NR的RRC连接是终端为了建立SCG承载而建立的RRC连接,SCG承载的PDCP实体建立在终端的NR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option3x的NSA组网模式下的终端触发RRC连接释放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的实施例如图4E所示:
S411,终端LTE侧和NR侧的PDCP子层发送数据传输指示(包括有数据传输指示和无数据传输指示)到终端LTE侧的RRC层。以利用PDCP子层的TTI中断进行数据传输检测为例,终端LTE侧的PDCP子层和终端NR侧的PDCP子层都进行数据传输检测,固定N个TTI进行一次检测。当检测到有数据传输时,PDCP子层发送有数据传输指示到终端LTE侧的RRC层;当检测到无数据传输时,PDCP子层发送无数据传输指示到终端LTE侧的RRC层。终端LTE侧的RRC层为终端LTE侧和NR侧的PDCP子层各自维护了一个标志,分别为Flag_Lte和Flag_Nr,初始值均为False。终端LTE侧的RRC层连续收到M次终端LTE侧的PDCP子层发送的无数据传输指示,则将Flag_Lte置为True,代表终端在第一时长内在LTE侧没有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终端LTE侧的RRC层一旦收到终端LTE侧的PDCP子层发送的有数据传输指示,则将Flag_Lte置为False。终端LTE侧的RRC层对Flag_Nr的维护方式和对Flag_Lte的维护方式类似。只有当Flag_Lte和Flag_Nr两个标志均为True,终端LTE侧的RRC层才能确认终端在第一时长内没有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
S412,终端LTE侧的RRC层根据接收到的数据传输指示确认终端在第一时长内没有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则执行LTE的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的释放,包括释放终端的RRC层的资源,以及发送LTE资源释放指示消息通知终端LTE侧的L2和L1来释放对应RRC资源,同时发送NR RRC连接释放指示消息通知终端NR侧的RRC层释放本地NR的RRC资源。终端NR侧的RRC层接收到该NR RRC连接释放指示消息后,执行本地NR RRC资源释放,并发送NR资源释放指示消息通知终端NR侧的L2和L1释放对应的RRC资源。终端NR侧的RRC层在接收到终端NR侧的L2和L1的NR资源释放完成指示后,发送NR RRC连接释放完成指示到终端LTE侧的RRC层。当终端LTE侧的RRC层接收到终端LTE侧的L2和L1的资源释放完成指示以及终端NR侧的RRC层发送的NR RRC连接释放完成指示后,终端LTE侧的RRC层发送第二消息,比如连接错误指示消息,到终端的NAS层。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LTE侧的RRC层可以在执行LTE的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的释放的同时,发送连接错误指示消息到终端LTE侧的NAS层。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LTE侧的RRC层可以在发送连接错误指示消息到终端LTE侧的NAS层后,执行LTE的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的释放。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在执行LTE的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的释放时,没有接收到LTE的第一RRC连接释放消息。
S413,终端的NAS层接收到连接错误指示消息后,将终端的ECM状态从ECM-CONNECTED态置为ECM-IDLE态,并发送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到终端LTE侧的RRC层,以通过终端LTE侧的RRC层向LTE空口发送,其中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中的Active Flag字段填写为0。
S414,终端LTE侧的RRC层接收到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后检测到LTE的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已经释放,发起LTE的第二RRC连接的建立流程。RRC连接建立流程已经在图4A/4B的S404步骤中给出了具体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415,LTE的第二RRC连接建立完成后,终端LTE侧的RRC层通过LTE的第二RRC连接将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发送到LTE的核心网。LTE的核心网识别该终端有残留的上下文未释放,因此发送上下文释放请求到LTE基站(图中未示出),LTE基站接收到该上下文释放请求后释放LTE基站侧的残留资源,同时通过X2接口发送SGNB释放请求消息(SGNB RELEASEREQUEST)到NR基站释放该终端残留的NR的RRC资源。NR基站完成残留的RRC资源的释放后发送SGNB释放响应消息(SGNB RELEASE ACKNOWLEDGE)给LTE基站。LTE的核心网识别终端残留的上下文的方法在图4A/4B的S405步骤中给出了具体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LTE基站接收到NR基站发送的SGNB释放响应消息后向LTE的空口发送LTE的第一RRC连接释放消息。由于终端已经提前释放了LTE的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因此终端无法接收到该LTE的第一RRC连接释放消息。
S416,终端和网络设备继续完成跟踪区更新流程。LTE的核心网发送跟踪区更新接受消息到终端的NAS层。终端的NAS层接收到跟踪区更新接受消息后发送跟踪区更新完成消息给LTE的核心网。
S417,终端接收到LTE基站发送的LTE的第二RRC连接释放消息后,释放LTE的第二RRC连接。具体的,LTE核心网为终端维护的连接管理状态为ECM-IDLE态,并且检测到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中的Active Flag字段为0,发送上下文释放请求消息给LTE基站(图中未示出)。LTE基站接收到该上下文释放请求消息后发送LTE的第二RRC连接释放消息给终端的RRC层来释放新建立的LTE的第二RRC连接,达到了省电的目的。S416步骤中的跟踪区更新流程依赖于RRC连接,因此只有当跟踪区更新流程完成后才能释放RRC连接。LTE核心网为终端维护的连接管理状态为ECM-IDLE态的原因在S407步骤中给出了具体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种方式的实施例如图4F所示:
S421,终端NR侧的RRC层接收到终端NR侧的PDCP子层发送的无数据传输指示后,发送第三消息,比如SCG失败消息(SCGFailureInformation),到网络设备通知网络设备释放SCG承载。LTE基站接收到SCG失败消息后通过X2接口发送SGNB释放请求消息(SGNB RELEASEREQUEST)通知NR基站释放该终端SCG承载对应的RRC资源。LTE基站的RRC层接收到NR基站发送的SGNB释放响应消息(SGNB RELEASE ACKNOWLEDGE)后,发送第四消息,比如NR RRC连接释放消息,到终端LTE侧的RRC层来释放NR的RRC连接,即释放终端的SCG承载。具体的无数据传输检测的功能可以通过图4A/4B中的S401步骤给出的方法来实现,此处不再赘述。
S422,终端LTE侧的RRC层接收到终端LTE侧的PDCP子层发送的无数据传输指示后检测到当前终端不存在SCG承载(步骤421已经释放了SCG承载),即不存在NR的RRC连接,执行LTE的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的释放,包括释放终端LTE侧的RRC层的资源,以及发送RRC资源释放指示消息到终端LTE侧的L1和L2来释放对应的RRC资源。当终端LTE侧的RRC层接收到终端LTE侧的L2和L1的RRC资源释放完成指示后,终端LTE侧的RRC层发送第二消息,比如连接错误指示消息,到终端的NAS层。具体的无数据传输检测的功能可以通过图4A/4B中的S401步骤给出的方法来实现,此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若终端LTE侧的RRC层在接收到终端LTE侧的PDCP子层发送的无数据传输指示时检测到当前终端存在SCG承载,则不执行本步骤的操作。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LTE侧的RRC层可以在执行LTE的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的释放的同时,发送连接错误指示消息到终端LTE侧的NAS层。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LTE侧的RRC层可以在发送连接错误指示消息到终端LTE侧的NAS层后,执行LTE的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的释放。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在执行LTE的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的释放时,没有接收到LTE的第一RRC连接释放消息。
S423,终端的NAS层接收到连接错误指示消息后,将终端的ECM状态从ECM-CONNECTED态置为ECM-IDLE态,并发送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到终端LTE侧的RRC层,以通过终端LTE侧的RRC层向LTE空口发送,其中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中的Active Flag字段填写为0。
S424,终端LTE侧的RRC层接收到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后检测到LTE的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已经释放,发起LTE的第二RRC连接的建立流程。RRC连接建立流程已经在图4A/4B的S404步骤中给出了具体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425,LTE的第二RRC连接建立完成后,终端LTE侧的RRC层通过LTE的第二RRC连接将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发送到LTE的核心网。LTE的核心网识别该终端有残留的上下文未释放,因此发送上下文释放请求到LTE基站(图中未示出)。LTE的核心网识别终端残留的上下文的方法在图4A/4B的S405步骤中给出了具体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LTE基站接收到该上下文请求消息后检测到终端当前不存在SCG承载后(步骤421已经释放了SCG承载),释放LTE基站侧的残留资源,同时向终端发送LTE的第一RRC连接释放消息。由于终端已经提前释放了LTE的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因此终端无法接收到该LTE的第一RRC连接释放消息。
S426,终端和网络设备完成跟踪区更新流程。LTE的核心网发送跟踪区更新接受消息到终端的NAS层。终端的NAS层接收到跟踪区更新接受消息后发送跟踪区更新完成消息给LTE的核心网。
S427,终端接收到LTE基站发送的LTE的第二RRC连接释放消息后,释放LTE的第二RRC连接。具体的,LTE核心网为终端维护的连接管理状态为ECM-IDLE态,并且检测到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中的Active Flag为0,发送上下文释放请求消息给LTE基站(图中未示出)。LTE基站接收到该上下文释放请求消息后发送LTE的第二RRC连接释放消息给终端的RRC层来释放新建立的LTE的第二RRC连接,达到了省电的目的。S426步骤中的跟踪区更新流程依赖于RRC连接,因此只有当跟踪区更新流程完成后才能释放RRC连接。终端的ECM连接管理状态为ECM-IDLE态的原因在S407步骤中给出了具体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图4E和图4F给出了option3x的NSA组网模式下的两个实施例,其中图4E采用的是同时释放LTE和NR的RRC连接的方式,即当终端检测到LTE和NR都没有数据传输后,通过跟踪区更新的流程触发同时释放LTE和NR的RRC连接;图4F采用的是分步释放RRC连接的方式,即当终端检测到NR没有数据传输后主动上报异常消息请求释放NR的RRC连接,然后当检测到LTE没有数据传输后,通过跟踪区更新的流程触发释放LTE的RRC连接。
当然其他的NSA组网方式也可以使用上述类似的方式进行RRC连接的释放,本申请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终端而非基站来确定终端业务传输是否结束,这样可以尽快准确的确定出终端业务传输结束的时刻。终端可以在确定业务传输结束后释放本地RRC连接,并且发起对应的NAS流程建立新的RRC连接,最终网络设备根据NAS消息的指示和标准协议流程发送RRC连接释放消息给终端释放新的RRC连接。这样,终端可以在业务传输结束后快速的将RRC连接释放掉,降低了终端的功耗。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网络设备利用的是标准协议流程,无需进行额外的适配,只需要终端单侧进行修改,因此可以进行快速的落地运用,十分灵活。
在图4给出的实施例中,终端是按照固定的时长进行数据传输业务检测的,没有考虑到终端的业务场景的差异化。下面给出了根据终端不同的业务场景设置无数据传输检测时长(即第一时长)的实施例,具体的实施例流程如图5所示,具体流程包括:
S501,终端的应用处理器AP获取当前终端的业务场景类型,将业务场景类型发送给终端的RRC层。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的应用处理器AP可以通过AT(Attention)指令将业务场景类型发送给终端的RRC层。在安卓系统中,可以通过调用isScreenOn接口来获取屏幕的状态,调用isWifiConnected接口来获取Wifi的连接状态等。
终端的业务场景类型包括灭屏且WIFI未连接,亮屏且WIFI未连接,WIFI连接以及睡眠模式。例如通过isScreenOn接口获取到屏幕处于熄灭状态,通过isWifiConnected接口获取到未连接到Wifi,那么此时终端的业务场景类型为灭屏且WIFI未连接。通过isScreenOn接口获取到屏幕处于点亮状态,通过isWifiConnected接口获取到未连接到Wifi,那么此时终端的业务场景类型为亮屏且WIFI未连接。通过isWifiConnected接口获取到已连接到Wifi,那么此时终端的业务场景类型为WIFI连接。
睡眠模式的判断主要用到了环境光、接近光、运动静止,同时也考虑了灭屏,锁屏时长等因素。通过历史记录判断当前时刻用户处于睡眠模式的概率很大,同时通过当前的环境光判断处于关灯状态,用户处于睡眠模式的概率也很大,根据上述两个概率综合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睡眠模式,比如当概率超过90%,则认为是睡眠模式。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睡眠模式的判断考虑到了灭屏的因素,同时也考虑到了其他的因素,因此睡眠模式下的终端一定处于灭屏状态,但是处于灭屏状态的终端不一定处于睡眠模式。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方法获得业务场景的类型,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S502,终端的RRC层接收到业务场景类型后,发送参数配置消息到终端L2的PDCP子层。该参数配置消息可以为终端的RRC层接收到的业务场景类型,也可以是终端的RRC层通过业务场景类型获取的第一时长。
可选的,终端的RRC层接收到业务场景类型后,通过查表的方式得到第一时长。
可选的,终端的RRC层接收到业务场景类型后,也可以通过调用子函数获得第一时长,子函数接收业务场景类型作为入参。
S503,终端L2的PDCP子层接收到参数配置消息后,启动无数据传输检测定时器。如果终端L2的PDCP子层接收到的参数配置消息为业务场景类型,那么终端L2的PDCP子层可以通过查表或者调用子函数的方式获得第一时长,然后根据该时长启动无数据传输检测定时器。如果终端L2的PDCP子层接收到的参数配置消息为第一时长,那么终端L2的PDCP子层直接根据该时长启动无数据传输检测定时器。
S504,当无数据传输检测定时器超时后,终端L2的PDCP子层发送无数据传输指示消息到终端的RRC层。终端的RRC层接收到无数据传输指示消息后,执行本地RRC资源释放,并发送资源释放指示消息到终端的L2和L1来释放对应的RRC资源。当终端的RRC层接收到终端的L2和L1的资源释放完成指示后,终端的RRC层发送第二消息,比如连接错误指示消息,到终端的NAS层。
可选的,步骤S503~S504也可以通过图4中的步骤S401给出的TTI中断的方式来实现,即通过终端L2的PDCP子层的TTI中断来检测业务传输状态,当终端的RRC层连续收到一定次数的无数据传输指示后发送资源释放指示消息到终端的L1和L2来释放对应的RRC资源。需要说明的是,在TTI中断的实现方式中,终端的RRC层无需发送参数配置消息给终端L2的PDCP子层,终端的RRC层直接通过业务场景类型获取第一时长来确认终端在该第一时长内没有业务数据的传输。当终端的RRC层接收到终端的L2和L1的资源释放完成指示后,发送连接错误指示消息到终端的NAS层。
可选的,步骤S501中终端的应用处理器AP识别到具体的业务场景类型后,根据业务场景类型获取第一时长,然后直接根据该第一时长启动无数据传输检测定时器进行无数据传输的检测。具体的流程如图6所示,包括:
S601,终端的应用处理器AP检测当前终端的业务场景类型。
S602,终端的应用处理器AP根据检测到的业务场景类型获取第一时长,具体的可以通过查表或者子函数调用的方式获取无数据传输检测定时器的时长。
S603,终端的应用处理器AP根据获取的第一时长启动无数据传输检测定时器,如果检测到有数据传输,则重新启动该无数据传输检测定时器;具体的,在安卓系统中终端的应用处理器AP可以通过接口TrafficStats.getMobileRxBytes获取终端接收到的字节数,通过接口TrafficStats.getMobileTxBytes获取终端发送的字节数,在发送和接收的字节数为零时终端没有数据传输。
S604,无数据传输检测定时器超时后,终端的应用处理器AP发送无数据传输指示到终端的RRC层。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的应用处理器AP可以通过AT指令将无数据传输指示发送到终端的RRC层。
S605,终端的RRC层接收到该无数据传输指示消息后,执行本地RRC资源释放,并发送资源释放指示消息通知终端的L1和L2释放对应的RRC资源。当终端的RRC层接收到终端的L2和L1的资源释放完成指示后,发送第二消息,比如连接错误指示消息,到终端的NAS层。
终端的NAS层接收到该连接错误指示消息后的处理和图4给出的实施例中的处理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终端应用处理器AP获取到第一时长后,也可以将该时长发送给终端的RRC层或者终端L2的PDCP子层来完成无数据传输检测的功能。具体的实施方式和上面描述的类似,不同点在于将无数据传输检测的功能由终端不同的模块来完成。
可选的,终端也可以通过器件的状态直接获取第一时长,然后通过终端不同的模块来完成无数据传输检测的功能。
在图5给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的第一时长是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确定的,这样可以实现对终端不同的业务场景类型的差异化处理,使得终端更加的省电。
表1.1
表1.2
表1.3
表1.1、1.2、1.3给出了3种典型的业务场景下第一时长的配置。表1.1给出的是睡眠模式和WIFI连接模式的第一时长配置。在睡眠模式下,终端只是周期性的处理心跳包或者接收单个微信等应用的小包业务,终端RRC连接建立后,只需短暂的1秒钟时间就可以完成业务数据的接收,此时终端可以在网络侧不活动定时器超时前发起主动释放RRC连接的请求,至少可以节省90%的电量(假设终端无数据传输定时器的时长为2秒钟,网络侧不活动定时器配置为20秒钟)。这里的网络侧不活动定时器即图3A中基站为终端维护的不活动定时器。在WIFI连接场景下,终端主要是在WIFI连接上进行数据的传输,蜂窝基本不使用,那么第一时长的设置可以和睡眠模式的设置一致。
表1.2给出的是灭屏且WIFI未连接模式的第一时长配置。考虑到用户在终端亮屏下的行为在灭屏下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可以将终端的第一时长配置居中,例如设置为12秒钟(网络侧不活动定时器时长的典型配置为20秒钟)。
表1.3给出的是亮屏且WIFI未连接模式的第一时长配置。终端在亮屏下用户大部分时间都在断断续续的使用蜂窝的数据,为了减少对用户使用的影响,此时第一时长设置要偏大一点,例如设置为24秒钟(网络侧不活动定时器时长的典型配置为20秒钟)。
进一步,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的不同的应用程序的业务数据进行了差异化的处理。具体的,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在应用处理器AP侧对应一个唯一的用户身份标识(UID)。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在和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前会和网络建立Socket连接,终端记录了UID和IP五元组(源地址,源端口号,目的地址,目的端口号,协议类型)的映射表。当终端的应用处理器AP接收或者发送一个数据包时,解析IP包头,根据IP五元组和已经保存的UID与IP五元组的映射表查找到UID,进而可以确定该数据包对应的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 第一时长 备注
王者荣耀 24s 时延要求比较高
网易新闻 12s 新闻浏览属于突发性业务
咕咚运动 2s 数据传输间隔比较大
表2
表2举例给出了一些典型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时长。当终端的应用处理器AP识别到有王者荣耀游戏程序的数据包时,由于王者荣耀游戏程序对时延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可以将第一时长设置比网络侧不活动定时器时长稍长些,例如设置为24秒钟(网络侧不活动定时器时长的典型配置为20秒钟)。当终端的应用处理器AP识别到有网易新闻客户端的数据包时,由于用户浏览新闻属于突发性的业务,因此可以将终端的第一时长配置居中,例如设置为12秒钟(网络侧不活动定时器时长的典型配置为20秒钟)。当终端的应用处理器AP识别到有咕咚运动等运动健康应用程序的数据包时,由于此类应用程序和网络交互数据量小而且时间间隔比较大,因此可以将终端的第一时长配置短一些,例如设置为2秒钟(网络侧不活动定时器时长的典型配置为20秒钟)。
具体的,终端的应用处理器AP可以将应用程序分为三类,分别为A类、B类、C类,并且分别创建三个对应的定时器,定时器的初始状态均为停止状态。其中A类应用程序对应着最短的第一时长,例如时长为2s;B类应用程序对应着中等的第一时长,例如时长为12s;C类应用程序对应着最长的第一时长,例如时长为24s。终端的应用处理器AP根据数据包识别到所属的应用程序,然后根据该应用程序获取对应的应用程序的类型。如果该应用程序的类型对应的定时器正在运行中,则重新启动该定时器;如果该应用程序的类型对应的定时器处于停止状态,则启动该定时器。当一个定时器超时时,查看其他两个定时器的状态,如果其他两个定时器均为停止状态,那么终端的应用处理器AP发送无数据传输指示到终端的RRC层。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的应用处理器AP可以通过AT指令将无数据传输指示发送到终端的RRC层。
终端的RRC层接收到无数据传输指示消息后的处理和图4给出的实施例中的处理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终端的应用处理器AP识别到数据包对应的应用程序类型后,根据应用程序类型完成无数据传输检测的功能可以在终端不同的模块完成,例如可以将应用程序类型发送给终端的RRC层,由终端的RRC层完成无数据传输的检测。
该实施例考虑到了不同的应用程序对数据传输的时延的要求,根据不同的要求设置第一时长,避免终端提前释放RRC连接而影响用户的体验。
本申请以上给出的实施例都是终端通过数据传输检测来确认要释放RRC连接的,终端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方法来确认要进行RRC连接的释放。比如使用机器学习的方式进行预测终端是否需要进行RRC连接的释放,具体的终端根据识别出来的应用类型,器件状态以及记录的不同应用场景、不同器件状态下数据传输的历史信息来推测终端在下一段时间里是否有数据传输。如果终端预测到在下一段时间里不会有数据传输,则决策需要释放RRC连接,进而使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触发RRC连接释放的流程。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触发RRC连接释放进行详细的描述:
在NR独立组网系统中,终端相对应的用户状态分为注册管理(RegistrationMangement,RM)状态和连接管理(Connection Mangement,CM)状态。NR系统在RRC状态中新增了一个RRC Inactive状态,便于网络能够在需要传输数据时快速恢复终端的连接,同时兼顾省电的需求。具体的用户状态的转换如图7A所示,用户的注册管理状态是通过注册和去注册的方式进行转换的。用户的连接管理状态的转换包括了终端与基站的连接建立和释放(也就是RRC连接建立和释放),以及基站和核心网的连接建立和释放(也就是N2和N3连接建立和释放),其中基站gNB和核心网的AMF之间的连接为N2连接,基站gNB和核心网的UPF(User Plane Function)之间的连接为N3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NR系统的终端触发RRC连接释放的主要流程如图7B所示:
S701,终端向网络进行初始注册获得授权接收服务。在NR系统中,终端需要向网络注册才能获得授权接收服务,启动移动性跟踪和可达性。首先处于RM-Deregistered态、CM-IDLE态和RRC-IDLE态的终端发起注册流程,终端的NAS层发送初始注册请求消息到终端的RRC层。终端的RRC层接收到初始注册请求消息后发起第一RRC连接建立流程(即随机接入流程),第一RRC连接建立完成后基站gNB为终端分配用户标识RAN UE NGAP ID1并和初始注册请求消息一起发送给核心网的AMF(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实体。核心网的AMF实体接收到终端的初始注册请求后和终端一起完成注册流程。注册完成后,终端进入RM-Registered态、CM-CONNECTED态和RRC-CONNECTED态。
S702,终端执行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的释放并发送消息通知终端的NAS层。具体的,当终端检测到在第一时长没有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时,终端的RRC层执行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的释放,包括释放终端的RRC层的资源,以及发送资源释放指示消息到终端的L1和L2来释放对应的RRC资源。当终端的RRC层接收到终端的L1和L2资源释放完成指示后,终端的RRC层发送第二消息,比如连接错误指示消息,到终端的NAS层。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的RRC层可以在执行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的释放的同时,发送连接错误指示消息到终端的NAS层。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的RRC层可以在发送连接错误指示消息到终端的NAS层后,执行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的释放。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在执行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的释放时,没有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RRC连接释放消息。
S703,终端的NAS层接收到连接错误指示消息后,将终端的CM状态从CM-CONNECTED态置为CM-IDLE态,并发送注册请求消息到终端的RRC层。由于此时终端已经提前释放了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因此终端的RRC层将发起第二RRC连接的建立流程。第二RRC连接建立完成后基站gNB为终端分配新的用户标识RAN UE NGAP ID2并和注册请求消息一起发送给核心网的AMF实体。由于RAN UE NGAP ID2是基站gNB为终端新分配的用户标识,该标识对应的用户还未完成注册流程,因此网络设备为RAN UE NGAP ID2对应的用户维护的连接管理状态为CM-IDLE态。核心网的AMF实体检测到RAN UE NGAP ID1和RAN UE NGAP ID2对应着同一个终端,因此核心网的AMF实体发送RAN UE NGAP ID1对应的上下文释放请求消息到基站gNB,基站gNB接收到该上下文释放请求消息后释放基站gNB侧的残留资源,同时通过第一RRC连接发送第一RRC连接释放消息来释放RAN UE NGAP ID1对应的第一RRC连接。由于此时终端已经提前释放了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因此终端无法接收到该第一RRC连接释放消息。同时核心网的AMF实体接收到终端的初始注册请求后和终端一起完成注册流程。
S704,基站gNB接收到核心网的AMF实体发送的RAN UE NGAP ID2用户标识对应的上下文释放请求后,发送第二RRC连接释放消息到终端的RRC层。具体的,核心网的AMF实体检测到注册请求消息中的Follow-on request字段为0,并且核心网的AMF实体为RAN UENGAP ID2对应的用户维护的连接管理状态CM-IDLE态。根据标准协议的处理,核心网的AMF实体检测到注册请求消息中的Follow-on request字段为0,即指示终端在第二RRC连接上无业务需求,并且核心网的AMF实体为RAN UE NGAP ID2对应的用户维护的连接管理状态为CM-IDLE态时,会下发RAN UE NGAP ID2对应的上下文释放请求消息来指示基站gNB将终端新建立的第二RRC连接释放掉,达到了省电的目的。
在NR系统中,终端发送的注册请求消息中必须包含有registration type信元,registration type信元包含两个字段,分别是Follow-on request(FOR)和5GSregistration type value,共占用4bit,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其中字段Follow-on request(FOR),占用1个bit,取值为0代表没有后续请求等待,取值为1代表有后续请求等待;字段5GS registration type value,占用3个bit,主要有以下几种取值,如表4所示。
Bit 3 2 1 含义
0 0 1 initial registration
0 1 0 mobility registration updating
0 1 1 periodic registration updating
1 0 0 emergency registration
1 1 1 Reserved
表4
5GS registration type value取值为“001”代表该注册消息为初始注册消息;取值为“010”代表该注册消息为移动性注册消息;取值为“011”代表该注册消息为周期性注册消息;取值为“100”代表该注册消息为紧急注册消息;取值为“111”以及其他的值均为保留值还未使用。
在图7B的步骤S703中终端的NAS层发送注册请求消息给网络设备,其中注册消息中的Follow-on request填写为0,代表后续没有请求等待,即可以释放RRC连接;5GSregistration type value可以填写为“010”或者“011”,代表发送的是移动性注册请求或者周期性注册请求。根据标准协议,核心网的AMF检测到处于CM-IDLE态的终端发送的注册请求中的Follow-on request为0,就会发送上下文释放请求给基站gNB,进而基站gNB将RRC连接释放掉。
另外步骤S703中终端发送的注册请求中还必须包含5GS mobile identity信元,5GS mobile identity信元可以是SUCI(Subscription Concealed Identifier),5G-GUTI(5G Global Unique Temporary Identifier),或者IMEI(International MobileEquipment Identity)等终端唯一的标识。结合基站gNB给用户分配的RAN UE NGAP ID,核心网如果识别到同一个终端在注册时使用了不同的RAN UE NGAP ID,则将老的RAN UENGAP ID对应的用户的上下文释放掉。
在LTE系统中,终端相对应的用户状态分为EPS移动性管理(EPS MobilityManagement,EMM)状态和EPS连接管理(EPS Connection Management,ECM)状态。具体的用户状态的转换如图8A所示,用户移动性管理状态是通过附着和去附着的方式进行转换的。用户的连接管理状态是通过NAS层的信令进行转换的。本申请实施例中LTE系统的终端触发RRC连接释放的主要流程如图8B所示:
S801,终端向网络进行初始附着获得授权接收服务。在LTE系统中,终端只有在完成附着后才能获得网络的服务。首先处于EMM-Deregistered、ECM-IDLE态和RRC-IDLE态的终端发起附着流程,终端的NAS层发送附着请求消息到终端的RRC层。终端的RRC层接收到附着请求消息后发起第一RRC连接建立流程(即随机接入流程),第一RRC连接建立完成后基站eNB为终端分配eNB UE S1AP ID1并和附着请求消息一起发送给核心网的MME(移动性管理实体)。核心网的MME接收到终端的附着请求消息后和终端一起完成附着流程。附着完成后,终端进入EMM-Registered、ECM-CONNECTED态和RRC-CONNECTED态。
S802,终端执行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的释放并发送消息通知终端的NAS层。具体的,当终端检测到在第一时长内没有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时,终端的RRC层执行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的释放,包括释放终端的RRC层的资源,以及发送资源释放指示消息给终端的L1和L2来释放对应的RRC资源。当终端的RRC层接收到终端的L1和L2的资源释放完成指示后,终端的RRC层发送第二消息,比如连接错误指示消息,到终端的NAS层。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的RRC层可以在执行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的释放的同时,发送连接错误指示消息到终端的NAS层。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的RRC层可以在发送连接错误指示消息到终端的NAS层后,执行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的释放。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在执行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的释放时,没有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RRC连接释放消息。
S803,终端发起跟踪区更新(Tracking Area Update,TAU)流程。终端的NAS层接收到连接错误指示后,将终端的ECM状态从ECM-CONNECTED态置为ECM-IDLE态,并发送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到终端的RRC层。由于此时终端的RRC层已经提前释放了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因此终端的RRC层将发起第二RRC连接建立的流程。第二RRC连接建立完成后基站eNB为终端分配eNB UE S1AP ID2并和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一起发送给核心网的MME。由于eNBUE S1AP ID2是基站eNB为终端新分配的用户标识,该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还未完成跟踪区更新,因此网络设备为eNB UE S1AP ID2对应的用户维护的连接管理状态为ECM-IDLE态。核心网的MME检测到eNB UE S1AP ID1和eNB UE S1AP ID2对应着同一个终端,因此核心网的MME会发送eNB UE S1AP ID1对应的上下文释放请求消息到基站eNB,基站eNB接收到该上下文释放请求消息后释放基站eNB侧的残留资源,同时通过第一RRC连接发送第一RRC连接释放消息来释放eNB UE S1AP ID1对应的第一RRC连接。由于此时终端已经提前释放了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因此终端无法接收到该RRC连接释放消息。同时核心网的MME接收到终端的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后和终端一起完成跟踪区更新流程。
S804,基站eNB接收到核心网的MME发送的eNB UE S1AP ID2用户标识对应的上下文释放请求消息后,发送第二RRC连接释放消息到终端的RRC层。核心网的MME检测到跟踪区更新消息中的Active Flag字段为0,即指示终端在第二RRC连接上无业务需求,并且核心网的MME为eNB UE S1AP ID2对应的用户维护的连接管理状态为ECM-IDLE态。根据标准协议的处理,核心网的MME检测到跟踪区更新消息中的Active Flag字段为0并且核心网的MME为eNB UE S1AP ID2对应的用户维护的连接管理状态为ECM-IDLE态时,发送eNB UE S1AP ID2对应的上下文释放请求消息来指示基站eNB将终端新建立的第二RRC连接释放掉,达到了省电的目的。
在LTE系统中,终端发送的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中必须包含有EPS update type信元,EPS update type信元包含两个字段,分别是Active Flag和EPS update type value,共占用4bit,具体如表5所示。
表5
其中字段Active Flag,占用1个bit,取值为0代表没有承载建立的请求,取值为1代表有承载建立的请求;字段EPS update type value,占用3个bit,主要有以下几种取值,如表5所示。
Bit 3 2 1 含义
0 0 0 TA updating
0 0 1 combined TA/LA updating
0 1 0 combined TA/LA updating with IMSI attach
0 1 1 periodic updating
1 0 0 unused;shall be interpreted as"TA updating",if received by the network.
1 0 1 unused;shall be interpreted as"TA updating",if received by the network.
表6
EPS update type value取值为“000”代表该跟踪区更新消息的类型是常规的跟踪区更新;取值为“001”代表该跟踪区更新消息的类型是联合TA和LA的跟踪区更新;取值为“010”代表该跟踪区更新消息的类型是带有IMST附着的联合TA和LA的跟踪区更新;取值为“011”代表该跟踪区更新消息得类型是周期性跟踪区更新;其他的取值均未使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的NAS层接收到连接错误指示后发送跟踪区更新消息给网络设备,其中Active Flag填写为0,代表没有建立承载的请求,即可以释放RRC连接;EPSupdate type value可以填写为“000”、“001”、“010”或者“011”。根据标准协议,核心网的MME检测到处于ECM-IDLE态的终端发送的跟踪区更新请求中的Active Flag为0,发送上下文释放请求给基站eNB,进而基站eNB将RRC连接释放掉。
另外终端发送的跟踪区更新消息中还必须包含EPS mobile identity信元,EPSmobile identity信元可以是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GUTI(Globally Unique Temporary UE Identity)或者IMEI(International MobileEquipment Identity),代表终端的唯一标识。结合基站eNB给用户分配的eNB UE S1AP ID,核心网如果识别到同一个终端在跟踪区更新时使用了不同的eNB UE S1AP ID,则将老的eNB UE S1AP ID对应的用户的上下文释放掉。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B和图8B中,终端和网络设备均新建立了第二RRC连接。在终端和网络设备建立第二RRC连接时,该网络设备可能和终端存在第一RRC连接时连接的网络设备相比已经发生了改变,包括基站设备和核心网设备的改变。比如基站设备和核心网设备都发生了变化,或者只有基站设备发生了变化。以NR非独立组网系统为例,当只有基站设备发生了变化时,终端和新的基站设备建立第二RRC连接,核心网设备在接收到注册请求消息时检测到该终端有残留的资源未释放,因此会向老的基站发送上下文释放请求消息请求释放第一RRC连接的资源;当基站设备和核心网设备都发生变化时,终端和新的基站设备建立第二RRC连接,新的核心网设备在接收到注册请求消息时会发送消息给老的核心网设备获取该终端的信息,老的核心网设备接收到该消息后将该终端的信息发送给新的核心网设备,并向老的基站发送上下文释放请求消息请求释放第一RRC连接的资源。
如果终端在完成无数据传输检测后不释放本地RRC连接资源,仍然使用第一RRC连接发送注册请求消息或者跟踪区请求更新消息到网络设备,那么由于此时网络设备为该终端用户维护的状态仍然是CM-CONNECTED态或者ECM-CONNECTED态,根据标准协议网络设备即使检测到终端没有建立承载的需求或者后续没有请求等待,也不会给终端发送RRC连接释放消息,无法达到释放RRC连接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给出了一种释放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的方法,如图9所示,首先终端释放本地RRC连接资源,造成终端和网络维护的RRC状态不一致,然后触发相应的NAS流程,即建立新的RRC连接并发送NAS消息到网络设备指示终端在新的RRC连接上无业务需求,最后网络设备根据终端发送的NAS消息和标准协议流程发送RRC连接释放消息到终端释放新的RRC连接,并在此过程中网络设备识别并释放原有的RRC连接的本地资源,达到省电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会单侧释放RRC连接,此时终端维护的RRC状态和网络维护的RRC状态是不一致的。如果由于网络的原因最终没有生效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方案,终端维护的RRC状态和网络维护的RRC状态仍然不一致,此时网络发送数据给终端存在两种可能的流程,其中一种流程如图10A所示,具体包括:
S1001,网络设备检测到终端处于上行失步状态。网络设备为该终端维护的RRC状态为RRC连接态,为了维持终端的上行同步,网络设备无线接入协议层的L2会周期性发送TAMCE(Timing Advance MAC Control Element)给终端。由于终端已经释放了RRC资源,因此终端接收不到TA MCE则无法给网络设备回复TA MCE对应的ACK(Acknowledgement),那么网络设备就会检测到终端上行失步。
S1002,网络设备通知终端进行上行重同步。网络设备无线接入协议层的L2会发送PDCCH Order给终端通知终端进行上行重同步,如果上行重同步成功,则终端重新建立RRC连接恢复业务;如果上行重同步失败,则进入S1003步骤。
S1003,终端重同步失败后,网络设备会转为在RRC-IDLE态下对终端进行寻呼,终端接收到网络设备的寻呼消息后和网络设备重新建立RRC连接。
另一种可能的流程如图10B所示,具体包括:
S1011,网络设备检测到RLC达到最大重传次数,发送RRC连接释放消息给终端,同时释放网络设备的RRC资源,然后网络设备维护的RRC状态转换为RRC-IDLE态。具体的,当终端的RLC配置为AM模式(Acknowledgement Mode)时,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的数据在RLC层需要进行确认,若没有收到确认,网络设备就会进行RLC层的重传。网络设备的RLC层达到最大重传次数会触发RRC连接释放流程。
S1012,网络设备在RRC-IDLE态下对终端进行寻呼,终端接收到网络设备的寻呼消息后和网络设备建立RRC连接。
从上面描述的流程可以看出即使由于网络的原因最终没有生效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方案,网络设备也会通过相应的自愈方式重新为终端恢复正常的业务传输。
请参考图11,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包括:处理器1101、接收器1102、发射器1103、存储器1104和总线1105。处理器1101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1101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的应用以及信息处理。接收器1102和发射器1103可以实现为一个通信组件,该通信组件可以是一块基带芯片。存储器1104通过总线1105和处理器1101相连。存储器1104可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指令,处理器1101用于执行至少一个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相关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等,还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不限于此。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以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W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SSD)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相关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终端执行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相关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释放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的装置,该装置可以为终端,也可以为芯片。当所述装置为芯片时,可以为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主芯片或者基带调制解调(modem)芯片,所述芯片可应用于终端中。所述装置为终端时,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并读取存储器中的指令并根据指令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比如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该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也可以独立在处理器之外。该存储器包括高速缓存Cache,可以存放频繁访问的数据/指令。
请参考图12,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RC连接释放装置,该RRC连接释放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比如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部分或者全部。该装置包括:识别单元1201、判断单元1202、信令发送单元1203和释放单元1204。
识别单元1201,用于识别终端的业务场景类型,所述业务场景类型包括睡眠模式、灭屏模式和亮屏模式等,还用于识别业务数据所述的应用程序类型,比如低时延业务类型的应用程序等。
判断单元1202,用于判断终端的业务数据传输是否结束,可以通过启动定时器的方式或者TTI中断的方式来实现。
信令发送单元1203,当检测到终端在第一时长内没有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时,发送NAS消息到网络设备,在NAS消息中指示网络设备释放无线空口资源,进而触发网络设备释放终端的RRC连接。
信令接收单元1204,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RRC连接释放消息。
释放单元1205,当检测到终端在第一时长内没有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时,终端释放本地RRC连接。还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RRC连接释放消息来执行RRC连接的释放。
综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2)

1.一种释放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的方法,应用于包括终端和网络设备的系统,所述终端和所述网络设备之间存在长期演进LTE的第一RRC连接,所述第一RRC连接用于所述终端在LTE侧的数据传输,所述终端和所述网络设备还存在新空口NR的RRC连接,所述NR的RRC连接用于所述终端在NR侧的数据传输,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终端确认要释放所述NR的RRC连接时,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释放所述NR的RRC连接;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三消息,响应所述第三消息,释放所述NR的RRC连接的网络设备侧的本地资源并向所述终端发送第四消息;
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第四消息,响应所述第四消息,释放所述NR的RRC连接的终端侧的本地资源;
所述终端确认要释放所述第一RRC连接且不存在所述NR的RRC连接时,释放所述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和所述网络设备建立第二RRC连接,所述第二RRC连接为LTE的第二RRC连接;
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二RRC连接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注册消息,所述注册消息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注册并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RRC连接上无业务需求,所述注册消息为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注册消息后,释放所述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和所述第二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RRC连接释放消息和第二RRC连接释放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二RRC连接释放消息,响应所述第二RRC连接释放消息,释放所述第二RRC连接的本地资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所述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和所述网络设备建立第二RRC连接包括:
释放所述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生成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注册消息;
建立和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第二RRC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注册消息后,释放所述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和所述第二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RRC连接释放消息和第二RRC连接释放消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注册消息后,检测到所述第一RRC连接为残留资源,释放所述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RRC连接释放消息;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注册消息确认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RRC连接上无业务需求且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维护的连接管理状态为空闲态,释放所述第二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二RRC连接释放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确认要释放所述第一RRC连接,包括:所述终端检测到在第一时长内没有业务数据的传输时确认要释放所述第一RRC连接,或者所述终端通过机器学习预测的方式确认要释放所述第一RRC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长为所述终端根据业务场景类型设置的时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场景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亮屏且WIFI未连接、灭屏且WIFI未连接、WIFI连接或睡眠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长为所述终端根据不同业务数据类型的应用程序设置的时长。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确认要释放所述第一RRC连接时,所述终端没有接收到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RRC连接释放消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所述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和所述网络设备建立第二RRC连接,包括:
所述终端的LTE侧的RRC层执行本地RRC资源释放,并且发送资源释放指示消息到所述终端的LTE侧的层一和层二,以及发送第二消息到所述终端的非接入层,所述第二消息触发所述终端的非接入层生成所述注册消息;
所述终端和所述网络设备建立所述第二RRC连接。
11.一种终端释放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的方法,所述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存在长期演进LTE的第一RRC连接,所述第一RRC连接用于所述终端在LTE侧的数据传输,所述终端和所述网络设备还存在新空口NR的RRC连接,所述NR的RRC连接用于所述终端在NR侧的数据传输,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终端确认要释放所述NR的RRC连接时,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释放所述NR的RRC连接;
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响应所述第四消息,释放所述NR的RRC连接的本地资源;
所述终端确认要释放所述第一RRC连接时,释放所述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建立和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二RRC连接,所述第二RRC连接为LTE的第二RRC连接;
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二RRC连接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注册消息,所述注册消息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注册并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RRC连接上无业务需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RRC连接释放消息,所述第二RRC连接释放消息是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接收到的所述注册消息生成的;
所述终端响应所述第二RRC连接释放消息,释放所述第二RRC连接的本地资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所述释放所述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建立和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二RRC连接包括:
释放所述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生成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注册消息;
建立和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第二RRC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确认要释放所述第一RRC连接,包括:所述终端检测到在第一时长内没有业务数据的传输时确认要释放所述第一RRC连接,或者所述终端通过机器学习预测的方式确认要释放所述第一RRC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长为所述终端根据业务场景类型设置的时长。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场景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亮屏且WIFI未连接、灭屏且WIFI未连接、WIFI连接或睡眠模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长为所述终端根据不同业务数据类型的应用程序设置的时长。
18.根据权利要求1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确认要释放所述第一RRC连接时,所述终端没有接收到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RRC连接释放消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所述LTE的第一RRC连接的本地资源,并建立和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二RRC连接,包括:
所述终端的LTE侧的RRC层执行本地RRC资源释放,并且发送资源释放指示消息到所述终端的LTE侧的层一和层二,以及发送第二消息到所述终端的非接入层,所述第二消息触发所述终端的非接入层生成所述注册消息;
所述终端建立和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LTE的第二RRC连接。
20.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并读取存储器中的指令并根据所述指令使得所述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1至19任一项所述方法。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为终端或芯片。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956218.XA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rrc连接释放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41734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56218.XA CN114173431B (zh)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rrc连接释放的方法及装置
US18/044,934 US20230345581A1 (en) 2020-09-11 2021-09-10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easing RRC Connection
PCT/CN2021/117557 WO2022053003A1 (zh) 2020-09-11 2021-09-10 一种rrc连接释放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56218.XA CN114173431B (zh)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rrc连接释放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3431A CN114173431A (zh) 2022-03-11
CN114173431B true CN114173431B (zh) 2023-12-29

Family

ID=80476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56218.XA Active CN114173431B (zh)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rrc连接释放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45581A1 (zh)
CN (1) CN114173431B (zh)
WO (1) WO20220530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19342A (zh) * 2022-06-29 2022-09-27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6170899B (zh) * 2023-03-01 2023-10-17 上海移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连接态寻呼响应丢失的方法和系统
CN116634432B (zh) * 2023-07-21 2023-10-03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9728A (zh) * 2018-02-13 2019-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资源控制rrc状态转换的方法与装置
CN110225601A (zh) * 2019-05-23 2019-09-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Rrc连接释放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WO2020043211A1 (zh) * 2018-08-31 2020-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Rrc连接释放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11148195A (zh) * 2019-07-31 2020-05-12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终端设备功耗的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83126B1 (en) * 2015-12-23 2021-03-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rc link release method, device, and equipment
CN110536389B (zh) * 2019-09-02 2022-04-01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终端设备功耗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9728A (zh) * 2018-02-13 2019-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资源控制rrc状态转换的方法与装置
WO2020043211A1 (zh) * 2018-08-31 2020-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Rrc连接释放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10225601A (zh) * 2019-05-23 2019-09-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Rrc连接释放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1148195A (zh) * 2019-07-31 2020-05-12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终端设备功耗的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45581A1 (en) 2023-10-26
CN114173431A (zh) 2022-03-11
WO2022053003A1 (zh) 2022-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80274A1 (en) Data schedul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system
JP6732049B2 (ja) Rrc状態制御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14173431B (zh) 一种rrc连接释放的方法及装置
US1170057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vering RRC connection,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KR102200982B1 (ko) Ue의 상태 전환 방법 및 장치
WO2022205381A1 (zh) 广播多播业务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18014661A1 (zh) 一种数据或者信令发送、传输方法及装置
JP2020504530A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WO2016155261A1 (zh) 终端节电方法及装置
US20230093649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8145558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04671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230254933A1 (en) State swi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connected-state mtch, storage medium,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WO2018149280A1 (zh) 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US20200252842A1 (en) Managing cell group configuration in disaggregated base station architecture
WO2023216895A1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通信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US20230319782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4149065A1 (zh) 由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WO2022237612A1 (zh) 网络转换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WO2024032405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18126883A1 (zh) 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