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3416A - Mu-mimo系统的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Mu-mimo系统的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73416A
CN114173416A CN202111242160.3A CN202111242160A CN114173416A CN 114173416 A CN114173416 A CN 114173416A CN 202111242160 A CN202111242160 A CN 202111242160A CN 114173416 A CN114173416 A CN 1141734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paired
uplink data
data
noise rat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421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卫乔
边艳春
李凯
梁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wei Lipway Network Co ltd
Sunwave 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wei Lipway Network Co ltd
Sunwav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wei Lipway Network Co ltd, Sunwav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wei Lipway Networ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4216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734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73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341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2498 priority patent/WO2023071420A1/zh
Priority to EP22885320.6A priority patent/EP4329410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MU‑MIMO系统的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配对用户组,其中,配对用户组包括确定配对关系的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从第一用户接收第一上行数据,并从第二用户接收第二上行数据;分别对第一上行数据和第二上行数据进行解调后循环冗余校验;在第一上行数据和第二上行数据均校验成功时,根据配对用户组的资源需求量,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调度相同资源;在第一上行数据和/或第二上行数据校验失败时,对配对用户组进行配对关系调整。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MU‑MIMO系统的分组调度性能低的问题,实现了提高MU‑MIMO系统的分组调度性能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MU-MIMO系统的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设备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MU-MIMO系统的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MU-MIMO(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lti 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简称为MU-MIMO)是指在无线通信系统里,一个基站同时服务于多个移动终端,基站之间充分利用天线的空域资源与多个用户同时进行通信。
上行链路MU-MIMO系统主要通过将空分复用数据在不同用户间调度,用户共享相同的时频资源传输数据信息,形成虚拟的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简称为MIMO)信道,基站通过提升多用户分集增益,提高了上行链路频谱效率,从而实现系统流量的增益与提升,是一种重要的多天线处理技术,在基站系统设计与实现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的上行链路MU-MIMO处理流程中,往往是通过基站依据用户终端(UserEquipment,简称为UE)调度信息,依据一定的判断准则,决定是否将相同资源调度给不同的用户,对不同用户进行相应的配对处理,从而实现空间维度资源上的空分复用,达到系统性能的提升。
在基站对不同的UE进行调度资源时,是在同一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Interval,简称为TTI)上相同资源块(Resource Block,简称为RB)位置进行MU-MIMO分组配对,然而这类技术方案往往侧重于配对关系的计算,而对配对本身带来的信道质量恶化、干扰等问题考虑不足,这导致MU-MIMO系统中的分组调度性能降低。
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MU-MIMO系统的分组调度性能低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MU-MIMO系统的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MU-MIMO系统的分组调度性能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MU-MIMO系统的调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配对用户组,其中,所述配对用户组包括确定配对关系的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从所述第一用户接收第一上行数据,并从所述第二用户接收第二上行数据;分别对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和所述第二上行数据进行解调后循环冗余校验;在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和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均校验成功时,根据所述配对用户组的资源需求量,为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调度相同资源;在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和/或所述第二上行数据校验失败时,对所述配对用户组进行配对关系调整。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获取配对用户组包括:从预设的用户候选列表中选取第一用户以及与所述第一用户的信道调制方式相同的多个待配对用户;在所述待配对用户的资源需求量和所述第一用户的资源需求量之间的最大值,小于,所述待配对用户的资源需求量计划值与所述第一用户的资源需求量计划值的和时,计算所述待配对用户的资源需求量与所述第一用户的资源需求量的差值绝对值;从多个待配对用户中选取与所述第一用户的资源需求量的差值绝对值最小的待配对用户作为所述第二用户,得到所述配对用户组。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待候选用户的MCS索引值;判断所述待候选用户的MCS索引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在所述待候选用户的MCS索引值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时,判断所述待候选用户是否仅用于发送CQI信息;在所述待候选用户不仅用于发送CQI信息时,确定所述待候选用户的MCS值与所述用户候选列表中每个待配对用户的MCS值的差值是否均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在所述待候选用户的MCS值与所述用户候选列表中每个待配对用户的MCS值的差值均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将所述待候选用户作为待配对用户加入到所述用户候选列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和/或所述第二上行数据校验失败时,对所述配对用户组进行配对关系调整包括:在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校验失败,所述第二上行数据校验成功时,对所述第一用户所对应的发送信道进行功率抬升,并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资源需求量,为所述第二用户调度资源,以及解除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配对关系,并重新寻找与所述第一用户匹配的待配对用户;在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校验成功,所述第二上行数据校验失败时,对所述第二用户所对应的发送信道进行功率抬升,并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资源需求量,为所述第一用户调度资源,以及解除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配对关系,并重新寻找与所述第二用户匹配的待配对用户;在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和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均校验失败时,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当前传输数据的重传次数,对所述配对用户组进行配对关系调整。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当前传输数据的重传次数,对所述配对用户组进行配对关系调整包括:在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当前传输数据为新传数据时,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资源需求量,分别为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调度资源,以及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进行第一次重传数据时采用非自适应重传,并记录所述第一用户新传数据时的第一信噪比和所述第二用户新传数据时的第二信噪比;在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当前传输数据为第一次重传数据时,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在新传数据时的资源需求量,分别为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调度资源,以及记录所述第一用户第一次重传数据时的第三信噪比和所述第二用户第二次重传数据时的第四信噪比,并根据所述第三信噪比与所述第一信噪比的大小关系以及所述第四信噪比与所述第二信噪比的大小关系,对所述配对用户组进行配对关系调整;在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当前传输数据为第二次重传数据时,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在第一次重传数据时的资源需求量,分别为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调度资源,以及解除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配对关系,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中新传数据时的信噪比最低的用户再次进行传输数据时采用自适应式重传,并重新寻找与所述第一用户匹配的待配对用户,以及与所述第二用户匹配的待配对用户。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三信噪比与所述第一信噪比的大小关系以及所述第四信噪比与所述第二信噪比的大小关系,对所述配对用户组进行配对关系调整包括:在所述第一信噪比与所述第三信噪比的差值以及所述第二信噪比与所述第四信噪比的差值均大于预设的第三阈值时,解除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配对关系,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中新传数据时的信噪比最低的用户进行第二次重传数据时采用自适应式重传;在所述第一信噪比与所述第三信噪比的差值以及所述第二信噪比与所述第四信噪比的差值至少一个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进行第二次重传数据时采用非自适应重传。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配对用户组的资源需求量,为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调度相同资源包括:在预设的正交参考信号组中获取与所述配对用户组对应的正交参考信号对;根据所述正交参考信号对,更新所述配对用户组的用户参数信息,并为所述配对用户组调度相同资源;根据所述配对用户组的调度资源更新资源位图,并向所述配对用户组分配DCI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MU-MIMO系统的调度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配对用户组,其中,所述配对用户组包括确定配对关系的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接收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一用户接收第一上行数据,并从所述第二用户接收第二上行数据;校验模块,用于分别对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和所述第二上行数据进行解调后循环冗余校验;调度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和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均校验成功时,根据所述配对用户组的资源需求量,为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调度相同资源;在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和/或所述第二上行数据校验失败时,对所述配对用户组进行配对关系调整。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MU-MIMO系统的调度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MU-MIMO系统的调度方法。
相比于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MU-MIMO系统的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通过获取配对用户组,其中,配对用户组包括确定配对关系的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从第一用户接收第一上行数据,并从第二用户接收第二上行数据;分别对第一上行数据和第二上行数据进行解调后循环冗余校验;在第一上行数据和第二上行数据均校验成功时,根据配对用户组的资源需求量,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调度相同资源;在第一上行数据和/或第二上行数据均校验失败时,对配对用户组进行配对关系调整,解决了相关技术中MU-MIMO系统的分组调度性能低的问题,实现了提高MU-MIMO系统的分组调度性能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MU-MIMO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MU-MIMO系统的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MU-MIMO系统的用户配对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MU-MIMO系统的用户候选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MU-MIMO系统的反馈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优选实施例的MU-MIMO系统的反馈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MU-MIMO系统的资源调度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MU-MIMO系统的调度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描述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基于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申请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申请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所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所涉及的“一”、“一个”、“一种”、“该”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可表示单数或复数。本申请所涉及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以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申请所涉及的“连接”、“相连”、“耦接”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气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本申请所涉及的“多个”是指大于或者等于两个。“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本申请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MU-MIMO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MU-MIMO系统包括基站10和多个用户20,基站10通过多个天线与多个用户20进行传输数据,基站10和多个用户20之间可通过无线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10通过资源调度来实现基站10与多个用户20之间的上行链路分配时频资源,基站10可以将配对成功的一组配对用户组中的用户20调度到同一个时频资源上,在进行资源调度时,基站10根据配对用户组的资源需求量进行分配资源。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MU-MIMO系统的调度方法,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MU-MIMO系统的调度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201,获取配对用户组,其中,配对用户组包括确定配对关系的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
在本实施例中,MU-MIMO系统主要考虑在资源受限条件下实现性能最优提升,因此可以在资源需求量大于资源可用量时对用户进行配对处理,资源需求量可以用资源块(Resource Block,简称为RB)的需求数量进行表示。
步骤S202,从第一用户接收第一上行数据,并从第二用户接收第二上行数据。
步骤S203,分别对第一上行数据和第二上行数据进行解调后循环冗余校验。
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简称为CRC)是根据网上数据包或计算机文件等数据产生简短固定位数校验码的一种散列函数,主要用来检测或校验数据传输或者保存后可能出现的错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一上行数据和第二上行数据进行解调后CRC校验,可判断第一上行数据和/或第二上行数据是否在数据传输中出现错误,进而判断第一上行数据和第二上行数据所对应的发送信道是否出现功率下降、干扰等异常情况。
步骤S204,在第一上行数据和第二上行数据均校验成功时,根据配对用户组的资源需求量,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调度相同资源。
步骤S205,在第一上行数据和/或第二上行数据校验失败时,对配对用户组进行配对关系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上行数据和第二上行数据均校验成功时,则可以确定第一上行数据和第二上行数据所对应的发送信道未出现功率下降、干扰等异常情况,即可以确定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配对关系未对上行链路产生信道质量恶化、干扰等负面影响,因此,基站可以根据该配对用户组的资源需求量,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调度相同资源。
在上述实施例中,若第一上行数据和/或第二上行数据校验失败时,则可以确定第一上行数据和/或第二上行数据所对应的发送信道出现功率下降、干扰等异常情况,即可以确定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配对关系已经对上行链路产生信道质量恶化、干扰等负面影响,可以将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配对关系产生干扰的情况反馈至基站,基站需要对该配对用户组进行配对关系调整,例如,解除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配对关系,为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重新寻找匹配的待配对用户,为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进行重新配对处理,从而避免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配对关系继续对其对应的上行链路产生信道质量恶化、干扰等负面影响,进而提高MU-MIMO系统的分组调度性能。
通过上述步骤S201至步骤S205,通过获取配对用户组,其中,配对用户组包括确定配对关系的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从第一用户接收第一上行数据,并从第二用户接收第二上行数据;分别对第一上行数据和第二上行数据进行解调后循环冗余校验;在第一上行数据和第二上行数据均校验成功时,根据配对用户组的资源需求量,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调度相同资源;在第一上行数据和/或第二上行数据均校验失败时,对配对用户组进行配对关系调整。基站在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配对关系未对上行链路产生信道质量恶化、干扰等负面影响时继续按照该配对关系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调度相同资源;在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配对关系对上行链路产生负面影响时则调整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配对关系,从而避免MU-MIMO系统的分组调度性能降低。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MU-MIMO系统的分组调度性能低的问题,实现了提高MU-MIMO系统的分组调度性能的技术效果。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MU-MIMO系统的用户配对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获取配对用户组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步骤S301,从预设的用户候选列表中选取第一用户以及与第一用户的信道调制方式相同的多个待配对用户。
步骤S302,在待配对用户的资源需求量和第一用户的资源需求量之间的最大值,小于,待配对用户的资源需求量计划值与第一用户的资源需求量计划值的和时,计算待配对用户的资源需求量与第一用户的资源需求量的差值绝对值。
步骤S303,从多个待配对用户中选取与第一用户的资源需求量的差值绝对值最小的待配对用户作为第二用户,得到配对用户组。
在本实施例中,MU-MIMO系统的资源需求量需要大于资源可用量,即在资源受限条件下实现分组调度性能的提升。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用户候选列表中遍历选取尚未配对的待配对用户,可以选取第一用户UE1,并查找待配对用户UE2。
若UE1的资源需求量RB1、UE2的资源需求量RB2两者之间的最大值小于UE1和UE2的资源需求量计划值的和时,则继续向下处理;否则,索引下一待配对用户重新与UE1进行配对处理。
在UE1的资源需求量RB1、UE2的资源需求量RB2两者之间的最大值小于UE1和UE2的资源需求量计划值的和时,可以计算RB1和RB2的差值绝对值|RB1-RB2|,并保留该差值绝对值最小的待配对用户作为第二用户,得到配对用户组,并遍历完该用户候选列表中的所有待配对用户,记录每一待配对用户的配对关系结果。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MU-MIMO系统的用户候选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获取用户候选列表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步骤S401,获取待候选用户的MCS索引值。
步骤S402,判断待候选用户的MCS索引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
步骤S403,在待候选用户的MCS索引值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时,判断待候选用户是否仅用于发送CQI信息。
步骤S404,在待候选用户不仅用于发送CQI信息时,确定待候选用户的MCS值与用户候选列表中每个待配对用户的MCS值的差值是否均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
步骤S405,在待候选用户的MCS值与用户候选列表中每个待配对用户的MCS值的差值均小于第二阈值时,将待候选用户作为待配对用户加入到用户候选列表。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判断根据信道质量测量值生成的MCS(调制与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简称为MCS)索引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考虑到远点用户配对带来的增益不显著,因此,可以以近中点用户为主,第一阈值可以设置为6,即当待候选用户的MCS索引值大于6时,则不对其进行配对处理。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信道条件接近的用户之间配对增益更明显且干扰更小,因此可以限制待配对用户的信道调制方式(Modulation Order)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候选列表中的多个待配对用户的信道调制方式均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CQI(信道质量指示,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简称为CQI)信息的数据量较少,因此资源复用带来增益不大,且CQI信息更容易受干扰因素影响从而导致解调错误,同时,CQI信息对整个上行调度处理流程很重要,因此,在待候选用户仅用于发送CQI信息时,不对其进行配对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信道条件接近的用户配对时带来的空分复用增益更明显,因此,可以根据协议36.213table8.6.1-1,将同一调制方式下的多个待配对用户之间MCS索引值差值设置门限值11,即第二阈值可以设置为11,在待候选用户的MCS值与用户候选列表中每个待配对用户的MCS值的差值至少一个差值大于11的情况下,则不对该待候选用户进行配对处理。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在待候选用户的MCS值与用户候选列表中每个待配对用户的MCS值的差值均小于第二阈值时,则将待候选用户作为待配对用户加入到用户候选列表。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MU-MIMO系统的反馈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上行数据和/或第二上行数据校验失败时,对配对用户组进行配对关系调整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步骤S501,在第一上行数据校验失败,第二上行数据校验成功时,对第一用户所对应的发送信道进行功率抬升,并根据第二用户的资源需求量,为第二用户调度资源,以及解除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配对关系,并重新寻找与第一用户匹配的待配对用户。
步骤S502,在第一上行数据校验成功,第二上行数据校验失败时,对第二用户所对应的发送信道进行功率抬升,并根据第一用户的资源需求量,为第一用户调度资源,以及解除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配对关系,并重新寻找与第二用户匹配的待配对用户。
步骤S503,在第一上行数据和第二上行数据均校验失败时,根据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当前传输数据的重传次数,对配对用户组进行配对关系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上行数据校验失败,第二上行数据校验成功,则可以确定第一上行数据所对应的第一用户的发送信道出现异常,第一用户所对应的发送信道可能由于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配对关系导致发送信道功率下降或者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配对关系对第一用户的发送信道产生干扰,因此,可以对第一用户所对应的发送信道进行功率抬升,解除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配对关系,并重新寻找与第一用户匹配的待配对用户。
在上述实施例中,若第二上行数据校验失败,第一上行数据校验成功,则确定第二用户的发送信道异常,同样的,可以对第二用户所对应的发送信道进行功率抬升,解除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配对关系,并重新寻找与第二用户匹配的待配对用户。
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上行数据和第二上行数据均校验失败,则需要进行配对重传处理,图6是根据本申请优选实施例的MU-MIMO系统的反馈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配对重传处理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步骤S601,在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当前传输数据为新传数据时,根据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资源需求量,分别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调度资源,以及确定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进行第一次重传数据时采用非自适应重传,并记录第一用户新传数据时的第一信噪比和第二用户新传数据时的第二信噪比。
步骤S602,在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当前传输数据为第一次重传数据时,根据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在新传数据时的资源需求量,分别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调度资源,以及记录第一用户第一次重传数据时的第三信噪比和第二用户第二次重传数据时的第四信噪比,并根据第三信噪比与第一信噪比的大小关系以及第四信噪比与第二信噪比的大小关系,对配对用户组进行配对关系调整。
步骤S603,在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当前传输数据为第二次重传数据时,根据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在第一次重传数据时的资源需求量,分别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调度资源,以及解除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配对关系,确定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中新传数据时的信噪比最低的用户再次进行传输数据时采用自适应式重传,并重新寻找与第一用户匹配的待配对用户,以及与第二用户匹配的待配对用户。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三信噪比与第一信噪比的大小关系以及第四信噪比与第二信噪比的大小关系,对配对用户组进行配对关系调整可以包括:在第一信噪比与第三信噪比的差值以及第二信噪比与第四信噪比的差值均大于预设的第三阈值时,解除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配对关系,确定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中新传数据时的信噪比最低的用户进行第二次重传数据时采用自适应式重传;在第一信噪比与第三信噪比的差值以及第二信噪比与第四信噪比的差值至少一个小于第三阈值时,确定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进行第二次重传数据时采用非自适应重传。
在上述实施例中,自适应重传指重传可以改变所使用的资源和MCS索引值,非自适应重传则指重传必须与前一次传输数据(新传数据或前一次重传)使用的资源和MCS索引值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当前传输数据为第一次重传数据,则需要计算第一信噪比与第三信噪比的差值DeltaSinr1以及第二信噪比与第四信噪比的差值DeltaSinr2,上述的第三阈值可以选用3dB,当DeltaSinr1和DeltaSinr2均大于3dB时,则认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配对关系带来的空分复用增益不明显,则需要解除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配对关系。
同时,确定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中新传数据时的信噪比最低的用户进行第二次重传数据时采用自适应式重传,以便寻找更优的资源分配。
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当前传输数据为第二次重传数据,则需要解除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配对关系,同时确定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中新传数据时的信噪比最低的用户再次进行传输数据时采用自适应式重传,以及重新寻找与第一用户匹配的待配对用户,以及与第二用户匹配的待配对用户,解除配对关系是为了在到达重传失败之前能够使用户能够尝试进行不受干扰的数据重传,提高重传数据合并的成功率。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MU-MIMO系统的资源调度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根据配对用户组的资源需求量,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调度相同资源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步骤S701,在预设的正交参考信号组中获取与配对用户组对应的正交参考信号对。
步骤S702,根据正交参考信号对,更新配对用户组的用户参数信息,并为配对用户组调度相同资源。
步骤S703,根据配对用户组的调度资源更新资源位图,并向配对用户组分配DCI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基站能够区分两个用户的不同上行信号,已确立配对关系的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需要分配正交的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简称为Dmrs),可以根据资源可用量,在预设的正交参考信号组中获取与配对用户组对应的正交参考信号对(nDmrs,nDmrs+6)。
可以根据该正交参考信号对,更新配对用户组的用户参数信息,为配对用户组调度相同资源以及调制信息,并根据配对用户组的调度资源更新资源位图,向配对用户组分配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简称为DCI)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MU-MIMO系统的调度装置,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MU-MIMO系统的调度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8所示,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80,用于获取配对用户组,其中,配对用户组包括确定配对关系的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接收模块81,用于从第一用户接收第一上行数据,并从第二用户接收第二上行数据;校验模块82,用于分别对第一上行数据和第二上行数据进行解调后循环冗余校验;调度模块83,用于在第一上行数据和第二上行数据均校验成功时,根据配对用户组的资源需求量,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调度相同资源;在第一上行数据和/或第二上行数据校验失败时,对配对用户组进行配对关系调整。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配对模块,用于从预设的用户候选列表中选取第一用户以及与第一用户的信道调制方式相同的多个待配对用户;在待配对用户的资源需求量和第一用户的资源需求量之间的最大值,小于,待配对用户的资源需求量计划值与第一用户的资源需求量计划值的和时,计算待配对用户的资源需求量与第一用户的资源需求量的差值绝对值;从多个待配对用户中选取与第一用户的资源需求量的差值绝对值最小的待配对用户作为第二用户,得到配对用户组。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候选模块,用于获取待候选用户的MCS索引值;判断待候选用户的MCS索引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在待候选用户的MCS索引值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时,判断待候选用户是否仅用于发送CQI信息;在待候选用户不仅用于发送CQI信息时,确定待候选用户的MCS值与用户候选列表中每个待配对用户的MCS值的差值是否均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在待候选用户的MCS值与用户候选列表中每个待配对用户的MCS值的差值均小于第二阈值时,将待候选用户作为待配对用户加入到用户候选列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调度模块83还被配置为用于在第一上行数据校验失败,第二上行数据校验成功时,对第一用户所对应的发送信道进行功率抬升,并根据第二用户的资源需求量,为第二用户调度资源,以及解除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配对关系,并重新寻找与第一用户匹配的待配对用户;在第一上行数据校验成功,第二上行数据校验失败时,对第二用户所对应的发送信道进行功率抬升,并根据第一用户的资源需求量,为第一用户调度资源,以及解除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配对关系,并重新寻找与第二用户匹配的待配对用户;在第一上行数据和第二上行数据均校验失败时,根据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当前传输数据的重传次数,对配对用户组进行配对关系调整。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调度模块83还被配置为用于在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当前传输数据为新传数据时,根据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资源需求量,分别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调度资源,以及确定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进行第一次重传数据时采用非自适应重传,并记录第一用户新传数据时的第一信噪比和第二用户新传数据时的第二信噪比;在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当前传输数据为第一次重传数据时,根据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在新传数据时的资源需求量,分别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调度资源,以及记录第一用户第一次重传数据时的第三信噪比和第二用户第二次重传数据时的第四信噪比,并根据第三信噪比与第一信噪比的大小关系以及第四信噪比与第二信噪比的大小关系,对配对用户组进行配对关系调整;在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当前传输数据为第二次重传数据时,根据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在第一次重传数据时的资源需求量,分别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调度资源,以及解除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配对关系,确定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中新传数据时的信噪比最低的用户再次进行传输数据时采用自适应式重传,并重新寻找与第一用户匹配的待配对用户,以及与第二用户匹配的待配对用户。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调度模块83还被配置为用于在第一信噪比与第三信噪比的差值以及第二信噪比与第四信噪比的差值均大于预设的第三阈值时,解除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配对关系,确定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中新传数据时的信噪比最低的用户进行第二次重传数据时采用自适应式重传;在第一信噪比与第三信噪比的差值以及第二信噪比与第四信噪比的差值至少一个小于第三阈值时,确定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进行第二次重传数据时采用非自适应重传。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调度模块83还被配置为用于在预设的正交参考信号组中获取与配对用户组对应的正交参考信号对;根据正交参考信号对,更新配对用户组的用户参数信息,并为配对用户组调度相同资源;根据配对用户组的调度资源更新资源位图,并向配对用户组分配DCI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904和处理器902,该存储器904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902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具体地,上述处理器902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其中,存储器904可以包括用于数据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904可包括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简称为HDD)、软盘驱动器、固态驱动器(Solid State Drive,简称为SSD)、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 Bus,简称为USB)驱动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904可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904可在MU-MIMO系统的调度装置的内部或外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904是非易失性(Non-Volatile)存储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904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在合适的情况下,该ROM可以是掩模编程的ROM、可编程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为PROM)、可擦除PROM(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为EPROM)、电可擦除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为EEPROM)、电可改写ROM(ElectricallyAlter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为EAROM)或闪存(FLASH)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该RAM可以是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AccessMemory,简称为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DRAM),其中,DRAM可以是快速页模式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Fast Page Mode Dynamic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FPMDRAM)、扩展数据输出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xtendedDate Out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EDO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内存(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简称SDRAM)等。
存储器904可以用来存储或者缓存需要处理和/或通信使用的各种数据文件,以及处理器902所执行的可能的计算机程序指令。
处理器902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904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MU-MIMO系统的调度方法。
可选地,上述电子装置还可以包括传输设备906以及输入输出设备908,其中,该传输设备906和上述处理器902连接,该输入输出设备908和上述处理器902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902可以被设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以下步骤:
S1,获取配对用户组,其中,配对用户组包括确定配对关系的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
S2,从第一用户接收第一上行数据,并从第二用户接收第二上行数据。
S3,分别对第一上行数据和第二上行数据进行解调后循环冗余校验。
S4,在第一上行数据和第二上行数据均校验成功时,根据配对用户组的资源需求量,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调度相同资源。
S5,在第一上行数据和/或第二上行数据校验失败时,对配对用户组进行配对关系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的MU-MIMO系统的调度方法,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来实现。该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MU-MIMO系统的调度方法。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MU-MIMO系统的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配对用户组,其中,所述配对用户组包括确定配对关系的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
从所述第一用户接收第一上行数据,并从所述第二用户接收第二上行数据;
分别对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和所述第二上行数据进行解调后循环冗余校验;
在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和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均校验成功时,根据所述配对用户组的资源需求量,为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调度相同资源;
在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和/或所述第二上行数据校验失败时,对所述配对用户组进行配对关系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U-MIMO系统的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配对用户组包括:
从预设的用户候选列表中选取第一用户以及与所述第一用户的信道调制方式相同的多个待配对用户;
在所述待配对用户的资源需求量和所述第一用户的资源需求量之间的最大值,小于,所述待配对用户的资源需求量计划值与所述第一用户的资源需求量计划值的和时,计算所述待配对用户的资源需求量与所述第一用户的资源需求量的差值绝对值;
从多个待配对用户中选取与所述第一用户的资源需求量的差值绝对值最小的待配对用户作为所述第二用户,得到所述配对用户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MU-MIMO系统的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待候选用户的MCS索引值;
判断所述待候选用户的MCS索引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
在所述待候选用户的MCS索引值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时,判断所述待候选用户是否仅用于发送CQI信息;
在所述待候选用户不仅用于发送CQI信息时,确定所述待候选用户的MCS值与所述用户候选列表中每个待配对用户的MCS值的差值是否均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
在所述待候选用户的MCS值与所述用户候选列表中每个待配对用户的MCS值的差值均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将所述待候选用户作为待配对用户加入到所述用户候选列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MU-MIMO系统的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和/或所述第二上行数据校验失败时,对所述配对用户组进行配对关系调整包括:
在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校验失败,所述第二上行数据校验成功时,对所述第一用户所对应的发送信道进行功率抬升,并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资源需求量,为所述第二用户调度资源,以及解除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配对关系,并重新寻找与所述第一用户匹配的待配对用户;
在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校验成功,所述第二上行数据校验失败时,对所述第二用户所对应的发送信道进行功率抬升,并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资源需求量,为所述第一用户调度资源,以及解除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配对关系,并重新寻找与所述第二用户匹配的待配对用户;
在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和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均校验失败时,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当前传输数据的重传次数,对所述配对用户组进行配对关系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MU-MIMO系统的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当前传输数据的重传次数,对所述配对用户组进行配对关系调整包括:
在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当前传输数据为新传数据时,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资源需求量,分别为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调度资源,以及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进行第一次重传数据时采用非自适应重传,并记录所述第一用户新传数据时的第一信噪比和所述第二用户新传数据时的第二信噪比;
在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当前传输数据为第一次重传数据时,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在新传数据时的资源需求量,分别为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调度资源,以及记录所述第一用户第一次重传数据时的第三信噪比和所述第二用户第二次重传数据时的第四信噪比,并根据所述第三信噪比与所述第一信噪比的大小关系以及所述第四信噪比与所述第二信噪比的大小关系,对所述配对用户组进行配对关系调整;
在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当前传输数据为第二次重传数据时,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在第一次重传数据时的资源需求量,分别为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调度资源,以及解除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配对关系,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中新传数据时的信噪比最低的用户再次进行传输数据时采用自适应式重传,并重新寻找与所述第一用户匹配的待配对用户,以及与所述第二用户匹配的待配对用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MU-MIMO系统的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三信噪比与所述第一信噪比的大小关系以及所述第四信噪比与所述第二信噪比的大小关系,对所述配对用户组进行配对关系调整包括:
在所述第一信噪比与所述第三信噪比的差值以及所述第二信噪比与所述第四信噪比的差值均大于预设的第三阈值时,解除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配对关系,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中新传数据时的信噪比最低的用户进行第二次重传数据时采用自适应式重传;
在所述第一信噪比与所述第三信噪比的差值以及所述第二信噪比与所述第四信噪比的差值至少一个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进行第二次重传数据时采用非自适应重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U-MIMO系统的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配对用户组的资源需求量,为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调度相同资源包括:
在预设的正交参考信号组中获取与所述配对用户组对应的正交参考信号对;
根据所述正交参考信号对,更新所述配对用户组的用户参数信息,并为所述配对用户组调度相同资源;
根据所述配对用户组的调度资源更新资源位图,并向所述配对用户组分配DCI信息。
8.一种MU-MIMO系统的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配对用户组,其中,所述配对用户组包括确定配对关系的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
接收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一用户接收第一上行数据,并从所述第二用户接收第二上行数据;
校验模块,用于分别对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和所述第二上行数据进行解调后循环冗余校验;
调度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和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均校验成功时,根据所述配对用户组的资源需求量,为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调度相同资源;在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和/或所述第二上行数据校验失败时,对所述配对用户组进行配对关系调整。
9.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MU-MIMO系统的调度方法。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MU-MIMO系统的调度方法。
CN202111242160.3A 2021-10-25 2021-10-25 Mu-mimo系统的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1734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2160.3A CN114173416A (zh) 2021-10-25 2021-10-25 Mu-mimo系统的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PCT/CN2022/112498 WO2023071420A1 (zh) 2021-10-25 2022-08-15 Mu-mimo系统的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EP22885320.6A EP4329410A1 (en) 2021-10-25 2022-08-15 Mu-mimo system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2160.3A CN114173416A (zh) 2021-10-25 2021-10-25 Mu-mimo系统的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3416A true CN114173416A (zh) 2022-03-11

Family

ID=80477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42160.3A Pending CN114173416A (zh) 2021-10-25 2021-10-25 Mu-mimo系统的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329410A1 (zh)
CN (1) CN114173416A (zh)
WO (1) WO202307142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38188A (zh) * 2022-07-13 2022-09-0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方法、基站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43378A (zh) * 2022-07-20 2022-10-2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71420A1 (zh) * 2021-10-25 2023-05-04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Mu-mimo系统的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70194A1 (en) * 2008-12-18 2010-06-24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for multi-user, multi-input/multi-output cap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420645B (zh) * 2010-09-28 2015-1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分组调度方法及装置
WO2014089822A1 (zh) * 2012-12-14 2014-06-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度方法和调度装置以及基站
CN106685494B (zh) * 2016-12-27 2020-06-23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mu-mimo系统中的分组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14173416A (zh) * 2021-10-25 2022-03-11 浙江三维利普维网络有限公司 Mu-mimo系统的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1420A1 (zh) * 2021-10-25 2023-05-04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Mu-mimo系统的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5038188A (zh) * 2022-07-13 2022-09-0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方法、基站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43378A (zh) * 2022-07-20 2022-10-2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29410A1 (en) 2024-02-28
WO2023071420A1 (zh) 2023-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082456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data channel,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9736787B2 (en) Mobil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US2021016090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847864B2 (en) PUCCH multiplexing scheme
US10630361B2 (en)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UE and system
EP3455991B1 (en) Configuration of downlink transmissions
KR101709024B1 (ko) 기지국 장치, 이동국 장치, 통신 방법 및 집적 회로
CN114173416A (zh) Mu-mimo系统的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KR102195695B1 (ko) Fdd 셀과 tdd 셀의 집성
WO2018228598A1 (en) Codeword mapping in nr and interleaver design for nr
US9900896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information fo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980774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WO2017008562A1 (zh) 在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JP2018532287A (ja) 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WO2018188669A1 (en) Layer mapping, csi feedback and harq feedback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US1115386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4010755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635835B2 (ja) データ再送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11160285A1 (en) Control channel assignment and reception
CN110583068A (zh) 控制无线接入网的方法及设备
KR102201502B1 (ko) 무선 채널 할당 시스템, 기지국장치 및 단말, 그리고 무선 채널 할당 방법
US8761106B2 (en) Radio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20180255510A1 (en) Method to operate a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to operate a baseband unit
JP2020535676A (ja) 無線通信におけるリソース配分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21007796A1 (en) Integrated signaling of harq acknowledge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