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68015B -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组及触控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组及触控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68015B
CN114168015B CN202111350343.7A CN202111350343A CN114168015B CN 114168015 B CN114168015 B CN 114168015B CN 202111350343 A CN202111350343 A CN 202111350343A CN 114168015 B CN114168015 B CN 1141680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display area
flexible circuit
touch panel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503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68015A (zh
Inventor
叶慧敏
郑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Guox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Guox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Guox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Guox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5034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680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68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680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680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680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组及触控显示面板,触控面板包括基板、若干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一柔性电路板,基板定义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第一触控电极设置于基板的一侧,若干第一触控电极沿第一方向从显示区延伸至非显示区;第一柔性电路板与位于非显示区的第一触控电极绑定。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可以降低触控面板的制作难度,有利于减小触控面板非显示区的宽度。

Description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组及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组及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作为一种信息输入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显示产品中。其中触控面板中的触控电极与触控驱动电路板连接,通过驱动电路板控制触控电极的触控效果,触控驱动电路板的端子通过信号线与触控电极电连接,触控电极与触控驱动电路板之间的连接及布线复杂,触控面板制作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组及触控显示面板,能够改善触控面板的连接及布线的复杂程度,降低触控面板的制作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若干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一柔性电路板,基板定义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第一触控电极设置于基板的一侧,若干第一触控电极沿第一方向从显示区延伸至非显示区;第一柔性电路板与位于非显示区的第一触控电极绑定。
其中,位于显示区的第一触控电极和位于非显示区且与第一柔性电路板绑定的第一触控电极同层且一体形成。
其中,触控面板包括若干第二触控电极和若干信号线,第二触控电极设置于基板朝向触控区域一侧,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信号线设置于基板的非显示区,信号线的第一端与第二触控电极电连接,信号线的第二端沿第一方向延伸,且信号线的第二端与第一柔性电路板绑定。
其中,第一触控电极沿基板的长边方向延伸,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绑定区域位于基板的宽边一侧,第一柔性电路板的部分区域叠设于第一触控电极上。
其中,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若干第一金手指和若干第二金手指,若干第一金手指间隔设置,且第一金手指与第一触控电极交叠设置;若干第二金手指间隔设置,且第二金手指与信号线的第二端交叠。
其中,第一金手指沿第一方向的距离小于第二金手指沿第一方向的距离,第一金手指沿第二方向的距离大于第二金手指沿第二方向的距离。
其中,信号线的第二端与第二金手指交叠的区域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与非显示区的第一触控电极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其中,在第一方向上,非显示区包括位于显示区两端的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一柔性电路板在第二非显示区绑定,若干信号线在除第二非显示区以外的非显示区延伸。
其中,第一金手指与第一触控电极之间设置导电双面粘。
本申请还包括第二种技术方案,一种触控面板组,包括若干上述的触控面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触控面板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若干第一柔性电路板间隔设置,且位于同一侧;第二柔性电路板包括若干连接部,若干第一柔性电路板一一与相应的连接部连接。
本申请还包括第三种技术方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板及上述的触控面板,触控面板设置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一侧。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触控面板第一触控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从显示区延伸至非显示区,使得第一触控电极的部分区域位于非显示区的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直接将位于非显示区中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一柔性电路板绑定,使得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一柔性电路板之间不需要通过信号线进行连接,使得触控面板制作方法简单,降低触控面板的制作难度。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位于非显示区的第一触控电极直接与第一柔性电路板绑定,使得位于非显示区域的第一触控电极所占据非显示区的距离较小,有利于减小触控面板的非显示区的宽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触控面板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第一方向的触控面板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触控面板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导电双面粘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触控面板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100、若干第一触控电极210和第一柔性电路板300,基板100定义有显示区110和非显示区120;第一触控电极210设置于基板100的一侧,若干第一触控电极210沿第一方向D1从显示区110延伸至非显示区120;第一柔性电路板300与位于非显示区120的第一触控电极210绑定。
以上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核心内容,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210沿第一方向D1延伸,从显示区110延伸至非显示区120,使得第一触控电极210的部分区域位于非显示区120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直接将位于非显示区120中的第一触控电极210和第一柔性电路板300绑定,使得本申请实施例触控面板的第一触控电极210与第一柔性电路板300之间不需要通过信号线进行连接,使得触控面板制作方法简单,降低触控面板的制作难度。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210沿第一方向D1延伸,位于非显示区120的第一触控电极210直接与第一柔性电路板300绑定,使得位于非显示区120的第一触控电极210所占据非显示区120的距离较小,有利于减小触控面板非显示区120的宽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210沿第一方向D1延伸至非显示区120,使得第一触控电极210位于部分非显示区120中。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本申请实施例中,非显示区120划分为四个区域,如图1所示,上下左右分别为第一区域121、第二区域122、第三区域123和第四区域124;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1为竖向方向,第一触控电极210延伸至第二区域122,即第一触控电极210位于一部分第二区域122中,并未到达第二区域122的底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位于显示区110的部分第一触控电极211和位于非显示区120且与第一柔性电路板300绑定的另一部分第一触控电极212同层且一体形成。本申请实施例中,位于显示区110的部分第一触控电极211和位于非显示区120的另一部分第一触控电极212是一体形成制作而成的,可以减少制作步骤,不会额外增加制作步骤,使得制作工艺简单。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触控面板包括若干第二触控电极220和若干信号线400,第二触控电极220设置于基板100的一侧,且沿第二方向D2延伸,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交叉;信号线400设置于基板100的非显示区120,信号线400的第一端与第二触控电极220电连接,信号线400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信号线400的第二端与第一柔性电路板300绑定。其中,显示区与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对应的区域为触控区域240,用于对显示区触控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板100的材质可以是玻璃,第一触控电极210和第二触控电极220的材质可以是ITO;信号线400的材质可以是钼,以上仅为举例,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基板100、第一触控电极210、第二触控电极220和信号线400的材质。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210和第二触控电极220之间形成隔断230,第二触控电极220与第一触控电极210绝缘设置,第一触控电极210通过架桥(图未标)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之间的夹角为直角,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之间的夹角也可以为锐角。
本申请实施例中,信号线400的第一端与第二触控电极220电连接,信号线400的第二端与第一柔性电路板300绑定,使得第二触控电极220与第一柔性电路板300之间通过信号线400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一部分信号线400沿着第一区域121延伸至第三区域123,并在第三区域123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另一部分信号线400沿着第一区域121延伸至第四区域124,并在第四区域124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本申请实施例中,其中,若干信号线400的第二端沿第一方向D1延伸于触控区域240的两侧,即信号线400不会延伸至第二区域122,使得触控面板的非显示区120可以减小。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与第二触控电极220相连接的所有信号线400的第二端沿第一方向D1延伸于触控区域240的一侧,例如信号线400沿第一区域121延伸至第三区域123,并在第三区域123沿第一方向D1延伸;或信号线400沿第一区域121延伸至第四区域124,并在第四区域124沿第一方向D1延伸。
本申请实施例中,信号线400在第三区域123和/或第四区域124沿第一方向D1延伸时,可以是在第三区域123和/或第四区域124全部呈直线,也可以是包括部分直线、以及部分折线或弧线,只要使得信号线400整体沿第一方向D1延伸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中,信号线400的第二端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位于触控区域240的外侧,使得本申请实施例中,信号线400直接在第三区域123和第四区域124与第一柔性电路板300绑定。从而可以改善信号线400延伸至第二区域122再与第一柔性电路板300绑定所造成的触控面板在第一方向D1上的非显示区120的距离过大;同时,本申请实施例中,位于非显示区120的第一触控电极210直接与第一柔性电路板300绑定,且第一触控电极210沿第一方向D1延伸,使得位于第二区域122的非显示区120的第一触控电极210所占据的距离较小。从而可以减小触控面板第二区域122的非显示区120沿第一方向D1的距离;同时本申请实施例中,仅第二触控电极220通过信号线400与第一柔性电路板300电连接,第一触控电极210不需要通过信号线400与第一柔性电路板300电连接,使得触控面板在第二方向D2上的宽度也较小,使得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面板非显示区120的面积较小,使得触控面板窄屏化。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触控电极210沿基板100的长边方向延伸,第一触控电极210与第一柔性电路板300的绑定区域700位于基板100的宽边一侧,第一柔性电路板300的部分区域叠设于第一触控电极210上。可以使得触控面板长边方向的非显示区120面积减小。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第一柔性电路板300包括若干第一金手指310和若干第二金手指320,若干第一金手指310间隔设置,且第一金手指310与第一触控电极210交叠设置;若干第二金手指320间隔设置,且第二金手指320与信号线400的第二端交叠。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柔性电路板300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金手指310,若干第一金手指310与第一触控电极210一一对应,使得第一金手指310与第一触控电极210交叠设置,实现第一柔性电路板300与第一触控电极210的绑定。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金手指320间隔设置,通过第二金手指320与信号线400交叠,使得第二触控电极220通过信号线400与第一柔性电路板300绑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金手指310沿第一方向D1的距离(第一金手指310的长度)小于第二金手指320沿第一方向D1的距离(第二金手指320的长度),第一金手指310沿第二方向D2的距离(第一金手指310的宽度)大于第二金手指320沿第二方向D2的距离(第二金手指320的宽度)。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210在沿第二方向D2的宽度大于信号沿第二方向D2的宽度,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金手指310的宽度较宽,在第二区域122中沿第一方向D1的距离较小,可以使得第一金手指310与第一触控电极210的绑定面积较大,保证第一柔性电路板300与第一触控电极210之间的电流及信号传输;同时,可以降低非显示区120的第二区域122沿第一方向D1的距离,从而可以减少非显示区120的面积。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金手指320在沿第一方向D1上的距离较大,可以增加第二金手指320与信号线400的交叠面积,提高第一柔性电路板300与信号线400之间的电流及信号传输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中,信号线400的第二端与第二金手指320交叠的区域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与非显示区120的第一触控电极210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使得本申请实施例中信号线400的第二端与第二金手指320交叠的区域至少部分位于触控区域240的第一方向D1边部的外侧,即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使得信号线400与第二金手指320绑定的区域至少部分位于触控面板长边的外侧,从而可以减小非显示区120的距离,即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减小第二区域122的非显示区120的距离。本申请实施例中,信号线400的第二端与第二金手指320交叠的区域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与非显示区120的第一触控电极210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存在部分交叠;在其他实施例中,信号线400的第二端与第二金手指320交叠的区域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全部落入非显示区120的第一触控电极210。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金手指310与第一触控电极210之间设置导电双面粘500。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导电双面粘500可以粘结第一金手指310和第一触控电极210,以使得第一触控电极210和第一柔性电路板300实现绑定,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导电双面粘500可以实现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导通,提高触控面板的可靠性。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竖直方向为垂直于触控面板所在触控面的方向,水平方向为平行于触控面板所在触控面的方向。且本申请实施例中,导电双面粘500的粘性较强,粘结效果较好,有利于第一金手指310和第二触控电极220连接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金手指320与信号线400之间也设置导电双面粘500,实现第一柔性电路板300与信号线400之间的绑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导电双面粘500包括导电无纺布510、位于导电无纺布510两侧的离型膜530、以及位于离型膜530与导电无纺布510之间的导电胶520。
本申请还包括第二种技术方案,如图7所示,一种触控面板组,包括若干上述的触控面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600,触控面板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300,若干第一柔性电路板300间隔设置,且位于同一侧;第二柔性电路板600包括若干连接部610,若干第一柔性电路板300一一与相应的连接部610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干个第一触控面板并排设置,若干个第一触控面板的触控面在同一平面上或同一弧面上。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组,通过第二柔性电路板600上的连接部610与第一柔性电路板300连接,可以实现第二柔性电路板600控制若干触控面板。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柔性电路板600的连接部610间隔设置,第一柔性电路板300的面积较小,使得第一柔性电路板30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600总体所占据的面积较小,可以减少柔性电路板的面积,节约原材料。同时,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柔性电路板600便于弯曲于触控面板组的背面(非触控面一侧),可以减少触控面板组的非显示区120的面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柔性电路板300与第二柔性电路板600的连接部610插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柔性电路板300与第二柔性电路板600之间的连接也可以为其他连接方式。
本申请还包括第三种技术方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板及上述的触控面板,触控面板设置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一侧。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直接将位于非显示区120中的第一触控电极210和第一柔性电路板300绑定,使得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第一触控电极210与第一柔性电路板300之间不需要通过信号线400进行连接,使得触控显示面板制作方法简单,降低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难度。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210沿第一方向D1延伸,位于非显示区120的第一触控电极210直接与第一柔性电路板300绑定,使得位于非显示区120的第一触控电极210所占据非显示区120的距离较小,有利于减小触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120的宽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设置于阵列基板上的发光器件和覆盖发光器件的封装层,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和像素电路阵列;发光器件包括阳极层、有机发光层和阴极层等;封装层包括层叠设置的无机薄膜封装层和有机薄膜封装层。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发光显示层的具体结构、材料不做限定,可根据显示面板的显示方式设置。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定义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包括:
基板;
若干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若干第一触控电极沿第一方向从所述显示区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
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绑定,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若干第一金手指和若干第二金手指;
若干信号线,所述信号线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非显示区,至少部分所述信号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金手指交叠的区域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非显示区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显示区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位于所述非显示区且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绑定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同层且一体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
若干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侧,且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其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由所述显示区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与所述非显示区的所述信号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绑定,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和所述信号线位于所述基板的同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一金手指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金手指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交叠设置;所述若干第二金手指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金手指与所述信号线的第二端交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手指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金手指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所述第一金手指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金手指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非显示区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两端的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在所述第二非显示区绑定,所述若干信号线在除所述第二非显示区以外的非显示区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手指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之间设置导电双面粘。
8.一种触控面板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若干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间隔设置,且位于同一侧;
触控面板组还包括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包括若干连接部,若干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一一与相应的所述连接部连接。
9.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及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一侧。
CN202111350343.7A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组及触控显示面板 Active CN1141680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50343.7A CN114168015B (zh)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组及触控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50343.7A CN114168015B (zh)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组及触控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68015A CN114168015A (zh) 2022-03-11
CN114168015B true CN114168015B (zh) 2024-02-02

Family

ID=80479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50343.7A Active CN114168015B (zh)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组及触控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680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60845B (zh) * 2022-04-21 2024-02-09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281453U (zh) * 2015-12-29 2016-06-01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07239160A (zh) * 2016-03-28 2017-10-1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以及触摸面板
CN109426387A (zh) * 2017-09-01 2019-03-05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2733790A (zh) * 2021-01-21 2021-04-3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模组、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55510B1 (ko) * 2010-03-26 2011-08-0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터치패널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281453U (zh) * 2015-12-29 2016-06-01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07239160A (zh) * 2016-03-28 2017-10-1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传感器用构件以及触摸面板
CN109426387A (zh) * 2017-09-01 2019-03-05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2733790A (zh) * 2021-01-21 2021-04-3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模组、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68015A (zh) 2022-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72458U (zh) 显示装置及柔性电路板
CN209627379U (zh) 功能面板及终端
CN11166598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062442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1814656B1 (ko) 전기 장치 및 그에 따른 단일 층 상호 정전용량 터치 스크린
CN210955021U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2817481B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185741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168015B (zh)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组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03631418A (zh) 触摸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WO2020020347A1 (zh) 功能面板及其制造方法、终端
CN109597508A (zh) 柔性电路板、触控模组及触摸屏
CN109917953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25141A (zh) 触控面板及电子设备
CN203414926U (zh) 触控电极结构及其应用之触控面板
US20230176685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WO2021217958A1 (zh) 电容触控膜组件及交互显示设备
CN212586866U (zh) 触控感测层及触控面板
WO2022227674A1 (zh) 彩膜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03197806A (zh) 触控面板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CN11365590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0822187B1 (ko) 터치 패널과, 이를 채용한 평판표시장치
CN220137668U (zh) 触摸屏及终端设备
CN103870035B (zh) 触摸感应元件及触摸屏
US11853502B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ouch electrode connecting pads disposed in arc shap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