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65329A - 燃烧室组件、组织燃烧的方法、计算机可读介质、内燃机 - Google Patents

燃烧室组件、组织燃烧的方法、计算机可读介质、内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65329A
CN114165329A CN202111554500.6A CN202111554500A CN114165329A CN 114165329 A CN114165329 A CN 114165329A CN 202111554500 A CN202111554500 A CN 202111554500A CN 114165329 A CN114165329 A CN 1141653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or
pilot
injection
fuel
combus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545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65329B (zh
Inventor
李华
胡宇辰
余侃
王昌庆
倪新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arine Diesel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arine Diesel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arine Diesel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arine Diesel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1155450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653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653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653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653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653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3/00Othe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combustion chambers to improve operation
    • F02B23/02Othe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combustion chambers to improve operation with compression igni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24Cylinder heads
    • F02F1/242Arrangement of spark plugs or injec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ical Control Of Air Or Fuel Supplied To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AREA)
  • Combustion Methods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燃烧室组件、组织燃烧的方法、计算机可读介质以及内燃机。其中,所述燃烧室组件(100)包括:缸盖(1);以及喷射器(20),所述喷射器(20)包括:引燃喷射器(21),用于喷射引燃燃料,以及被引燃喷射器(22),用于喷射被引燃燃料;其中,所述被引燃喷射器(22)位于所述缸盖(1)的中心设置,所述引燃喷射器(21)相对于所述缸盖(1)的中心偏置设置,并且所述引燃喷射器(21)具有非均匀分布的喷射结构,定义靠近所述被引燃喷射器(22)一侧的喷孔为第一喷孔,另一侧的喷孔为第二喷孔,所述第一喷孔的喷射量大于所述第二喷孔的喷射量。

Description

燃烧室组件、组织燃烧的方法、计算机可读介质、内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烧领域,具体涉及燃烧室组件、组织燃烧的方法、计算机可读介质、内燃机。
背景技术
替代燃料发动机,例如甲醇发动机,其具有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的优点。
然而,目前的甲醇发动机的结构包括:
1.采用火花点火甲醇发动机,受点火能量和着火稳定性的影响,其适用机型缸径较小,动力性不足。采用预燃室结构,也存在由点火能量不足带来的失火问题,以及预燃室复杂结构带来的热负荷过高等可靠性问题。
2.采用甲醇进气道喷射、缸内柴油直喷的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发明人发现,此种结构一般只能在中等负荷下50%左右的甲醇平均替代率,但存在发动机充量系数降低、压缩比提升受限、小负荷时出现后燃期延长和不完全燃烧、大负荷时失火和粗暴燃烧交替出现的异常燃烧问题,以及滑油乳化、气阀磨损等可靠性问题。
因此,现有的方案均严重限制了甲醇发动机热效率及其降碳潜力的提升,且无法充分利用甲醇汽化潜热高和绝热火焰温度低可使氮氧化物排放降低的优势。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室组件、组织燃烧的方法、计算机可读介质、内燃机,充分开发被引燃燃料例如甲醇发动机热效率及其降碳潜力,充分利用被引燃燃料例如甲醇的汽化潜热高和绝热火焰温度低可使氮氧化物排放降低的优势。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燃烧室组件,包括缸盖;以及喷射器,所述喷射器包括:引燃喷射器,用于喷射引燃燃料,以及被引燃喷射器,用于喷射被引燃燃料;其中,所述被引燃喷射器位于所述缸盖的中心设置,所述引燃喷射器相对于所述缸盖的中心偏置设置,并且所述引燃喷射器具有非均匀分布的喷射结构,靠近所述被引燃喷射器一侧的喷射量大于另一侧的喷射量。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被引燃喷射器居中布置,引燃喷射器偏置及其非均匀分布的喷射结构的方案,使得燃料喷束的相互作用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所需的燃料喷射量及雾化要求,保证不同工况时引燃燃料对被引燃的可靠引燃并组织被引燃燃料的合理高效燃烧,例如用于甲醇发动机,可以实现全工况下的动力性、经济性以及排放性能的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所述引燃喷射器的喷孔,定义靠近所述被引燃喷射器一侧的喷孔为第一喷孔,另一侧的喷孔为第二喷孔,所述第一喷孔与第二喷孔的孔径相同,所述第一喷孔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喷孔的数量;所述第一喷孔的喷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喷孔的喷射夹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被引燃喷射器具有均匀分布的喷射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室组件仅具有单个引燃喷射器以及单个被引燃喷射器,所述引燃喷射器为柴油喷射器,所述被引燃喷射器为甲醇喷射器;所述缸盖具有排气口以及进气口,所述引燃喷射器位于所述排气口与进气口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燃喷射器与所述被引燃喷射器的距离为20mm-80mm,所述被引燃喷射器的轴线与缸盖的轴线重合,所述引燃喷射器的轴线与缸盖的轴线的夹角为8°-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室组件的活塞顶部具有ω型凹坑,所述燃烧室组件的燃烧室为ω型燃烧室;所述缸盖的排气口以及进气口对称分布。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组织燃烧的方法,采用如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燃烧室组件,所述组织燃烧的方法包括:在第一工况,所述引燃喷射器喷射引燃燃料,所述被引燃喷射器关闭;在第二工况,所述引燃喷射器喷射引燃燃料,所述被引燃喷射器喷射被引燃燃料,所述被引燃喷射器的喷射始点早于所述引燃喷射器的喷射始点;在第三工况,所述引燃喷射器喷射引燃燃料,所述被引燃喷射器喷射被引燃燃料,所述被引燃喷射器的喷射始点晚于所述引燃喷射器的喷射始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燃燃料为柴油,所述被引燃燃料为甲醇,其中:在所述第一工况,所述引燃喷射器的喷射时刻范围为-10°CA~0°CA;在所述第二工况,所述引燃喷射器为单次喷射模式,喷射时刻范围为-8°CA~-5°CA,所述被引燃喷射器为两次喷射模式,预喷的喷射时刻范围为-310°CA~-190°CA,主喷的喷射时刻范围为-40°CA~-20°CA;在所述第三工况,所述引燃喷射器为单次喷射模式,喷射时刻范围为-20°CA~-10°CA,所述被引燃喷射器为单次喷射模式,喷射时刻范围为-10°CA~-5°CA。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内燃机,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燃烧室组件;以及控制单元,包括存储器以及与所述存储器相连接的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组织燃烧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具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以下的步骤:指令引燃喷射器喷射引燃燃料,被引燃喷射器关闭;指令引燃喷射器喷射引燃燃料,被引燃喷射器喷射被引燃燃料,所述被引燃喷射器的喷射始点早于所述引燃喷射器的喷射始点;指令引燃喷射器喷射引燃燃料,被引燃喷射器喷射被引燃燃料,所述被引燃喷射器的喷射始点晚于所述引燃喷射器的喷射始点。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附图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发明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其中:
图1为一实施例的燃烧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燃烧室组件的喷束分布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组织燃烧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的组织燃烧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内燃机的示意框图。
附图标记:
10-内燃机,100-燃烧室组件;
1-缸盖,11-排气口,12-进气口;
20-喷射器,21-引燃喷射器,211、212-喷束,22-被引燃喷射器,222-喷束;
3-活塞顶部,31-凹坑;
200-控制单元,201-存储器,202-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地参考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的实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发明将与示例性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相反,本发明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效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
同时,本申请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如“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些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本申请中使用了流程图用来说明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系统所执行的操作。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下面操作不一定按照顺序来精确地执行。也可以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操作。
虽然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燃烧室组件、组织燃烧的方法以及可读介质的引燃燃料为柴油、被引燃燃料为甲醇,以实现对甲醇发动机热效率及其降碳潜力的提升,充分利用甲醇汽化潜热高和绝热火焰温度低可使氮氧化物排放降低的优势。但可以理解到,也可以适用于其它类似的引燃燃料、被引燃燃料的情况,以实现对被引燃燃料的发动机热效率及其降碳潜力的提升,充分利用被引燃燃料汽化潜热高和绝热火焰温度低可使氮氧化物排放降低的优势。
参考图1以及图2所示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燃烧室组件100包括缸盖1以及喷射器20,喷射器20包括引燃喷射器21,用于喷射引燃燃料,以及被引燃喷射器22,用于喷射被引燃燃料,其中,被引燃喷射器22位于所述缸盖1的中心设置,引燃喷射器21相对于缸盖1的中心偏置设置,并且所述引燃喷射器21具有非均匀分布的喷射结构,靠近被引燃喷射器22一侧的喷射量大于另一侧的喷射量。
引燃燃料、被引燃燃料,例如在甲醇-柴油发动机中,柴油为引燃燃料,甲醇为被引燃燃料。“被引燃喷射器22位于所述缸盖1的中心”,例如图2所示的,位于缸盖的圆心位置设置,“引燃喷射器21相对于缸盖1的中心偏置”,例如图2所示的,位于偏离圆心的位置,与圆心存在一定的径向距离。
“非均匀分布的喷射结构”的含义为,并非各个方向的喷射量相同。例如参考图2即可理解到,被引燃喷射器22喷射的甲醇喷束可以在各个方向的喷射量基本相同,即被引燃喷射器22具有均匀分布的喷射结构,而引燃喷射器21的喷射的柴油喷束在各个方向的喷射量不同,引燃喷射器21靠近被引燃喷射器22一侧的喷射量大于另一侧的喷射量,例如图2所示的,引燃喷射器21的喷射方向为靠近被引燃喷射器22一侧的喷束211为三束,而另一侧,即喷射方向为远离被引燃喷射器22一侧的喷束212为一束,但不以此为为限。
以上介绍的实施例,通过被引燃喷射器22居中布置于缸盖1,引燃喷射器21偏心设置于缸盖1及其非均匀分布的喷射结构的方案,使得燃料喷束的相互作用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所需的燃料喷射量及雾化要求,保证不同工况时引燃燃料对被引燃的可靠引燃并组织被引燃燃料的合理高效燃烧,用于甲醇发动机,可以实现全工况下的动力性、经济性以及排放性能的优化。另外,甲醇、柴油均采用缸内直喷的结构,其有益效果还包括:与背景技术中介绍的进气道喷射方案相比,甲醇采用缸内直喷的技术方案,降低了进气道喷射对进气充量的影响,可提升甲醇发动机充量系数和性能;同时利于在缸内形成甲醇可燃混合气的浓度分层,并有效避免爆震等异常燃烧问题;与火花塞点燃方式相比,利用柴油进行引燃避免了由于点火能量不足带来的失火风险,减少了预燃室等复杂结构,以及由此带来的热负荷过高等可靠性问题;与采用甲醇进气道喷射、缸内柴油直喷的“二元燃烧”方案相比,甲醇和柴油双缸内直喷方案避免了小负荷后燃期延长和不完全燃烧问题,相比于同时大幅提高甲醇替代率。另外,甲醇和柴油双缸内直喷方案,柴油、甲醇喷射正时范围为-360°CA~360°CA(0°CA为上止点),可在中小负荷时实现甲醇分层稀薄燃烧、大负荷时扩散燃烧的燃烧模式调节,提高在全工况的燃油经济性及排放性能,并且也拓宽甲醇发动机运行负荷范围,并在实现船用大缸径、高压缩比发动机在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均优化的基础上,满足采用甲醇等低碳燃料作为燃料动力的基本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2所示的,引燃喷射器21非均匀分布的喷射结构具体可以是,对于引燃喷射器21的喷孔,定义靠近所述被引燃喷射器22一侧的喷孔为第一喷孔,另一侧的喷孔为第二喷孔,第一喷孔与第二喷孔的孔径相同,但第一喷孔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喷孔的数量;所述第一喷孔的喷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喷孔的喷射夹角。结合图2所示的,对于引燃喷射器21的喷孔,喷射方向朝被引燃喷射器22一侧的第一喷孔的数量为3个,喷射夹角为105°~118°喷射方向远离被引燃喷射器22的第二喷孔数量为1个,喷射夹角为120°~126°。而被引燃喷射器22为均匀分布的喷射结构,喷孔数量为8~10孔,沿圆周均匀分布,喷油夹角为128°~138°。非均匀分布喷射结构的喷孔孔径相同,易于喷射器的加工,可以理解到,被引燃喷射器22喷射量大于引燃喷射器21,因此被引燃喷射器22的喷孔大于引燃喷射器21。被引燃燃料喷束222,例如甲醇雾束,与引燃燃料喷束211,例如柴油雾束交叉分布,避免了喷油策略调整时由于油束干扰造成的柴油火焰吹熄、甲醇引燃效果下降、燃烧效率降低等问题。
参考图1所示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室组件100仅具有单个引燃喷射器21以及单个被引燃喷射器22,所述引燃喷射器21为柴油喷射器,所述被引燃喷射器22为甲醇喷射器,所述缸盖1具有排气口11以及进气口12,所述引燃喷射器21位于所述排气口11与进气口12之间,构成燃烧室的活塞顶3具有ω型凹坑31,燃烧室组件的ω型燃烧室,单个燃烧室对应单个引燃喷射器21以及单个被引燃喷射器22。如此的有益效果在于,对于现有的柴油机的整体架构改动较小,降低结构设计难度。活塞顶可以保持为柴油机常见的ω型燃烧室,也沿用原机切向气道和配气相位,只需要另外增加一个喷油器,以及对应的甲醇的喷射系统,在不改变气道形状和活塞顶部结构的前提下即可实现从传统柴油机向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系统的改型,有效避免了现有甲醇发动机存在的冷起动、气阀磨损和腐蚀问题,并提升整机动力和排放性能,尤为适用于从传统柴油机改型为甲醇发动机。
继续参考图1所示,引燃喷射器21与被引燃喷射器22的距离为20mm-80mm,即图1所示的,引燃喷射器21与被引燃喷射器22均安装于缸盖1,位于缸内,均位于x-z平面。引燃喷射器21与被引燃喷射器22在x方向间距为20mm-80mm,被引燃喷射器22的轴线A0与缸盖1的轴线A1重合,即与z轴平行,引燃喷射器21的轴线A2与缸盖1的轴线A1的夹角为8°-20°,即与z轴夹角为8°-20°,如此可以在保证甲醇可燃混合气可靠引燃的同时,最大程度加快火焰传播、提升燃烧效率并降低爆震风险。
参考图3、图4所示的,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以上实施例介绍的燃烧室组件100的组织燃烧的方法,通过对引燃喷射器21、被引燃喷射器22的控制,实现在中小负荷时实现甲醇分层稀薄燃烧、大负荷时扩散燃烧的燃烧模式调节,在全工况燃油经济性及排放性能方面均具有突出优势,拓宽甲醇发动机运行负荷范围。组织燃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一工况,引燃喷射器21喷射引燃燃料,被引燃喷射器22关闭。
对于甲醇-柴油发动机而言,第一工况可以是起动工况,发动机采用纯柴油模式起动,即喷射柴油的引燃喷射器21工作,被引燃喷射器22关闭,例如图4所示的,判断起动是否成功的判断条件可以是,当发动机运转至怠速时间不超过10s,且能够6次连续起动,则判定起动成功,若起动失败,则通过提前柴油喷射量、增大喷射脉宽或喷油压力等手段进行调整。为保证小负荷稳定燃烧,第一工况的负荷范围可以是从起动加载至20%左右的负荷,此时为纯柴油模式,此时柴油的喷射时刻,即引燃喷射器21的喷射时刻的范围为-10°CA~0°CA。
在第二工况,引燃喷射器21喷射引燃燃料,被引燃喷射器22喷射被引燃燃料,被引燃喷射器22的喷射始点(SOIm)早于所述引燃喷射器21的喷射始点(SOId)。
对于甲醇-柴油发动机而言,第二工况为中小负荷工况,例如可以是20%-60%的负荷,如此可以实现甲醇的分层稀薄燃烧模式,以实现该工况下提高等容度、降低燃油消耗率。
具体地,第一工况与第二工况的切换过程可以是,当发动机起动后达到20%负荷并稳定运行时,通过控制单元(ECU)控制引燃喷射器21的柴油喷射油量,并逐步增加被引燃喷射器22的甲醇喷射量至对应负荷所需燃料供给能量的95%,完成双燃料模式切换,此时的引燃喷射器21、被引燃喷射器22的喷射时刻的范围均为-20°CA~0°CA。可以理解到,引燃喷射器21设置远离被引燃喷射器22的喷射方向的喷孔的有益效果,即在于起动工况可以充分利用燃烧室的空间。
当完成双燃料模式切换,进入第二工况,逐步增加甲醇喷射量以实现加载,喷射甲醇的被引燃喷射器22为两次喷射模式,第一次喷射,即预喷占对应负荷所需燃料供给能量的20%,预喷的喷射时刻范围为-310°CA~-190°CA,第二次喷射,即主喷,占对应负荷所需燃料供给能量的75%,主喷的喷射时刻范围为-40°CA~-20°CA。喷射量占对应负荷所需燃料供给能量的5%,喷射柴油的引燃喷射器21为单次喷射模式,喷射时刻范围为-8°CA~-5°CA。柴油、甲醇具体的喷射次数、喷射压力、喷射时刻、喷射脉宽将通过监控爆震传感器、循环变动监控信号经ECU闭环控制。
在第三工况,引燃喷射器21喷射引燃燃料,被引燃喷射器22喷射被引燃燃料,被引燃喷射器22的喷射始点晚于所述引燃喷射器21的喷射始点。
对于甲醇-柴油发动机而言,第三工况为大负荷工况,例如可以是60%-100%的负荷,如此可以使甲醇喷射至柴油火焰上,形成以扩散燃烧模式为主的燃烧模式,从而在提升甲醇替代率的同时,充分利用甲醇高汽化潜热的特点,降低燃烧温度并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
具体地,第一工况与第二工况的切换过程可以是,通过ECU固定柴油喷射量,经转速闭环调整甲醇喷射量,在第三工况,被引燃喷射器22喷射甲醇采用单次喷射,喷射量占对应负荷所需燃料供给能量的95%,喷射时刻范围为-10°CA~-5°CA,引燃喷射器21喷射柴油采用单次喷射,喷射量占对应负荷所需燃料供给能量的5%,喷射时刻范围为-20°CA~-10°CA。
可以理解到,以上对第一工况、第二工况、第三工况的负荷范围为第一工况0-20%,第二工况20%-60%,第三工况60%-100%,即不同工况的临界点为20%、60%,但不以此为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况临界点的值。
采用以上实施例介绍的组织燃烧方法,可通过调整柴油、甲醇喷射策略控制甲醇的着火时刻,并结合发动机运行工况实现燃烧组织方式的调整(分层稀燃和扩散燃烧),经仿真计算表明,可实现最高95%的甲醇替代率,且额定负荷时,相比同等功率输出柴油机,整机热效率不低于40%,且氮氧化物排放可下降30%,颗粒(PM)排放可减少95%以上。
除了以上介绍的工况外,以上实施例介绍的燃烧室组件100对应的内燃机中,甲醇、柴油均可以采用高压共轨缸内直喷技术,其中柴油喷射压力≥1200bar,甲醇喷射压力≥400bar,使得两种燃料均可实现单一燃料全负荷运行,提高了内燃机的可靠性。
承上所述,以上介绍的实施例,以甲醇-柴油发动机为例,利用甲醇、柴油的特性,甲醇汽化潜热约为柴油的4倍,而低热值仅为柴油的1/2,甲醇自点火温度较高,不易压燃,但火焰传播速度快,燃烧效率高。通过在缸内布置甲醇和柴油高压喷射器,结合喷射器位置的合理设计、喷孔方案的匹配、油束的相互作用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所需的燃油喷射量及雾化要求,保证不同工况时柴油对甲醇的可靠引燃并组织甲醇合理高效燃烧;此外,基于高压共轨喷射系统及多次喷射技术,通过对甲醇和柴油喷油策略的调整,可根据发动机运行工况调整甲醇的燃烧模式,实现整机全负荷动力、经济和排放性能的多重优化。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内燃机,请参考图5所示的,内燃机10包括以上实施例介绍的燃烧室组件100以及控制单元200,控制单元200包括存储器201以及与存储器201相连接的处理器202,其中处理器202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任意一种实施例所描述的组织燃烧的方法的步骤,具体请详见上文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例如柴油、甲醇的喷射量、喷射压力和喷射脉宽将基于转速传感器、爆震传感器等信号数据控制单元闭环控制。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存储器201和处理器202并不局限于特定的某一个存储器或处理器。在一些情况下,存储器201和处理器202都可以具有分布式的结构,例如,可以包括分别位于内燃机端和后台云端的存储器和处理器,由内燃机端和后台云端共同实现上述的组织燃烧的方法。更进一步的,在采用分布式结构的实施例中,各个步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具体的执行终端,各个步骤在特定终端实现的具体方案不应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以上实施例描述的组织燃烧的方法的步骤,例如:指令引燃喷射器21喷射引燃燃料,被引燃喷射器22关闭;指令引燃喷射器21喷射引燃燃料,被引燃喷射器22喷射被引燃燃料,所述被引燃喷射器22的喷射始点早于所述引燃喷射器21的喷射始点;指令引燃喷射器21喷射引燃燃料,被引燃喷射器22喷射被引燃燃料,所述被引燃喷射器22的喷射始点晚于所述引燃喷射器21的喷射始点。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亦可以是系统形式,即包括有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子介质,以通过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共同实现上文所描述的组织燃烧的方法的步骤。
结合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模块、和电路可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其设计成执行本文所描述功能的任何组合来实现或执行。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换方案中,该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协作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任何其他此类配置。
结合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直接在硬件中、在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中、或在这两者的组合中体现。软件模块可驻留在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或本领域中所知的任何其他形式的存储介质中。示例性存储介质耦合到处理器以使得该处理器能从/向该存储介质读取和写入信息。在替换方案中,存储介质可以被整合到处理器。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驻留在ASIC中。ASIC可驻留在用户终端中。在替换方案中,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作为分立组件驻留在用户终端中。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功能可在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为计算机程序产品,则各功能可以作为一条或更多条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借其进行传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讯介质两者,其包括促成计算机程序从一地向另一地转移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能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这样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能被用来携带或存储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合意程序代码且能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它介质。任何连接也被正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订户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web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送而来,则该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就被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之中。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多用碟(DVD)、软盘和蓝光碟,其中盘(disk)往往以磁的方式再现数据,而碟(disc)用激光以光学方式再现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应被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本发明虽然以较佳实施方式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燃烧室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缸盖(1);以及
喷射器(20),所述喷射器(20)包括:引燃喷射器(21),用于喷射引燃燃料,以及被引燃喷射器(22),用于喷射被引燃燃料;
其中,所述被引燃喷射器(22)位于所述缸盖(1)的中心设置,所述引燃喷射器(21)相对于所述缸盖(1)的中心偏置设置,并且所述引燃喷射器(21)具有非均匀分布的喷射结构,靠近所述被引燃喷射器(22)一侧的喷射量大于另一侧的喷射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室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引燃喷射器(21)的喷孔,定义靠近所述被引燃喷射器(22)一侧的喷孔为第一喷孔,另一侧的喷孔为第二喷孔,所述第一喷孔与第二喷孔的孔径相同,所述第一喷孔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喷孔的数量;所述第一喷孔的喷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喷孔的喷射夹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室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引燃喷射器(22)具有均匀分布的喷射结构。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燃烧室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组件(100)仅具有单个引燃喷射器(21)以及单个被引燃喷射器(22),所述引燃喷射器(21)为柴油喷射器,所述被引燃喷射器(22)为甲醇喷射器;所述缸盖(1)具有排气口(11)以及进气口(12),所述引燃喷射器(21)位于所述排气口(11)与进气口(12)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室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燃喷射器(21)与所述被引燃喷射器(22)的距离为20mm-80mm,所述被引燃喷射器(22)的轴线(A0)与缸盖(1)的轴线(A1)重合,所述引燃喷射器(21)的轴线(A2)与缸盖(1)的轴线(A1)的夹角为8°-2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室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组件(100)的活塞顶部(3)具有ω型凹坑(31),所述燃烧室组件(100)的燃烧室为ω型燃烧室;所述缸盖(1)的排气口(11)以及进气口(12)对称分布。
7.一种组织燃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燃烧室组件(100),所述组织燃烧的方法包括:
在第一工况,所述引燃喷射器(21)喷射引燃燃料,所述被引燃喷射器(22)关闭;
在第二工况,所述引燃喷射器(21)喷射引燃燃料,所述被引燃喷射器(22)喷射被引燃燃料,所述被引燃喷射器(22)的喷射始点早于所述引燃喷射器(21)的喷射始点;
在第三工况,所述引燃喷射器(21)喷射引燃燃料,所述被引燃喷射器(22)喷射被引燃燃料,所述被引燃喷射器(22)的喷射始点晚于所述引燃喷射器(21)的喷射始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织燃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燃燃料为柴油,所述被引燃燃料为甲醇,其中:
在所述第一工况,所述引燃喷射器(21)的喷射时刻范围为-10°CA~0°CA;
在所述第二工况,所述引燃喷射器(21)为单次喷射模式,喷射时刻范围为-8°CA~-5°CA,所述被引燃喷射器(22)为两次喷射模式,预喷的喷射时刻范围为-310°CA~-190°CA,主喷的喷射时刻范围为-40°CA~-20°CA;
在所述第三工况,所述引燃喷射器(21)为单次喷射模式,喷射时刻范围为-20°CA~-10°CA,所述被引燃喷射器(22)为单次喷射模式,喷射时刻范围为-10°CA~-5°CA。
9.一种内燃机(10),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燃烧室组件(100);以及
控制单元(200),包括存储器以及与所述存储器相连接的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组织燃烧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具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以下的步骤:
指令引燃喷射器(21)喷射引燃燃料,被引燃喷射器(22)关闭;
指令引燃喷射器(21)喷射引燃燃料,被引燃喷射器(22)喷射被引燃燃料,所述被引燃喷射器(22)的喷射始点早于所述引燃喷射器(21)的喷射始点;
指令引燃喷射器(21)喷射引燃燃料,被引燃喷射器(22)喷射被引燃燃料,所述被引燃喷射器(22)的喷射始点晚于所述引燃喷射器(21)的喷射始点。
CN202111554500.6A 2021-12-17 2021-12-17 燃烧室组件、组织燃烧的方法、计算机可读介质、内燃机 Active CN1141653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54500.6A CN114165329B (zh) 2021-12-17 2021-12-17 燃烧室组件、组织燃烧的方法、计算机可读介质、内燃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54500.6A CN114165329B (zh) 2021-12-17 2021-12-17 燃烧室组件、组织燃烧的方法、计算机可读介质、内燃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65329A true CN114165329A (zh) 2022-03-11
CN114165329B CN114165329B (zh) 2023-05-09

Family

ID=80487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54500.6A Active CN114165329B (zh) 2021-12-17 2021-12-17 燃烧室组件、组织燃烧的方法、计算机可读介质、内燃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6532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11044A (zh) * 2022-07-27 2022-09-27 同济大学 一种直喷发动机火焰射流点火系统及方法
CN116442190A (zh) * 2023-06-20 2023-07-18 中数智科(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机器人列车巡检系统
CN117028016A (zh) * 2023-10-09 2023-11-10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缸内直喷甲醇发动机及其燃烧室、燃烧室参数确定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48949A (en) * 1985-02-05 1988-06-07 Sulzer Brothers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jecting a pilot fuel into a combustion chamber
WO2007110232A1 (de) * 2006-03-27 2007-10-04 MOT Forschungs- und Entwicklungsgesellschaft für Motorentechnik, Optik, Thermodynamik mbH Brennverfahren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und brennkraftmaschine
CN109339943A (zh) * 2018-09-01 2019-02-15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带有滚流燃烧室的天然气缸内直喷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系统
CN112780465A (zh) * 2021-03-04 2021-05-11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采用气体高压直喷和阶梯喷孔喷油器的双燃料发动机及其燃烧组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48949A (en) * 1985-02-05 1988-06-07 Sulzer Brothers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jecting a pilot fuel into a combustion chamber
WO2007110232A1 (de) * 2006-03-27 2007-10-04 MOT Forschungs- und Entwicklungsgesellschaft für Motorentechnik, Optik, Thermodynamik mbH Brennverfahren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und brennkraftmaschine
CN109339943A (zh) * 2018-09-01 2019-02-15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带有滚流燃烧室的天然气缸内直喷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系统
CN112780465A (zh) * 2021-03-04 2021-05-11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采用气体高压直喷和阶梯喷孔喷油器的双燃料发动机及其燃烧组织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11044A (zh) * 2022-07-27 2022-09-27 同济大学 一种直喷发动机火焰射流点火系统及方法
CN115111044B (zh) * 2022-07-27 2024-02-27 同济大学 一种直喷发动机火焰射流点火系统及方法
CN116442190A (zh) * 2023-06-20 2023-07-18 中数智科(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机器人列车巡检系统
CN116442190B (zh) * 2023-06-20 2023-09-05 中数智科(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机器人列车巡检系统
CN117028016A (zh) * 2023-10-09 2023-11-10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缸内直喷甲醇发动机及其燃烧室、燃烧室参数确定方法
CN117028016B (zh) * 2023-10-09 2024-01-12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缸内直喷甲醇发动机及其燃烧室、燃烧室参数确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65329B (zh) 2023-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50975B2 (en) Skip-fire fuel inj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14165329B (zh) 燃烧室组件、组织燃烧的方法、计算机可读介质、内燃机
EP1445461B1 (en) Combustion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engine
JP5494568B2 (ja) ガソリンエンジン
CN112761780B (zh) 一种稀薄燃烧系统、方法和发动机
CN110318891B (zh) 一种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多模式燃烧组织方法
CN109209656B (zh) 一种天然气发动机燃烧组织方法
CN109441626B (zh) 一种采用主副喷油器和歧管多次喷射的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组织方法
CN105545459A (zh) 用于运行压燃式内燃机的方法以及该压燃式内燃机
US20100147261A1 (en) Gasoline engine
CN108561233A (zh) 一种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排放控制策略
JP2012241591A (ja) ガソリンエンジン
CN109026412B (zh) 一种双燃料发动机稀薄燃烧组织方法
JP2010196506A (ja) 筒内噴射式内燃機関
US20210025348A1 (en) Fuel injection control device for engine
CN109236478B (zh) 一种采用高压天然气喷射阀的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组织方法
CN110953067B (zh) 发动机及其双射流燃烧方法
JP2010048212A (ja) 直噴ガソリンエンジン
JP2012241588A (ja) 火花点火式ガソリンエンジン
JP2010196517A (ja)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CN112555017B (zh) 稀薄燃烧系统、稀薄燃烧发动机及稀薄燃烧方法
CN112196676A (zh) 一种微喷引燃双燃料发动机主柴油和天然气耦合多次喷射的燃烧系统
CN116792226A (zh) 用于内燃机的氢燃料供给方法、系统及其燃烧组件
JP2003049650A (ja) 圧縮自己着火式内燃機関
JP7204982B2 (ja) 水素を燃料とする内燃機関のマルチモード運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01108 Shanghai city Minhang District Huaning Road No. 3111

Applicant after: The 711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Shipbuilding Corp.

Address before: 201108 Shanghai city Minhang District Huaning Road No. 3111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Marine Diesel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