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59347A - 一种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59347A
CN114159347A CN202111318189.5A CN202111318189A CN114159347A CN 114159347 A CN114159347 A CN 114159347A CN 202111318189 A CN202111318189 A CN 202111318189A CN 114159347 A CN114159347 A CN 1141593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 oil
parts
composition
oil
whit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1818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59347B (zh
Inventor
夏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Nabion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Nabio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Nabion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Nabio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1818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593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593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593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593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593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92Oils, fats or waxes; Derivatives thereof, e.g. hydrogenation products thereof
    • A61K8/922Oils, fats or waxes; Derivatives thereof, e.g. hydrogenation products thereof of vegetable orig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61Q19/02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for chemically bleaching or whitening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40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functional or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59Mixtures
    • A61K2800/592Mixtures of compounds complementing their respective functions
    • A61K2800/5922At least two compounds being classified in the same subclass of A61K8/18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74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78Enzyme modulators, e.g. Enzyme agonists
    • A61K2800/782Enzyme inhibitors; Enzyme antagonis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Bird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妆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美白修复功效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组合物包括如下组分:白池花籽油、猴面包树籽油、覆盆子籽油、山茶籽油、欧洲越桔籽油、向日葵籽油和牡丹籽油。本发明组合物通过将白池花籽油、猴面包树籽油、覆盆子籽油、山茶籽油、欧洲越桔籽油、向日葵籽油和牡丹籽油复配,各组分协同增效,具有显著的美白修复效果,羟基自由基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70%以上,抑制透明质酸酶活性达到90%以上,对酪氨酸酶活性与黑色素合成抑制率达到70%以上,且能显著提升肌肤角质层水分含量与降低经皮水分散失值。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妆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美白剂主要以烟酰胺、熊果苷、果酸、曲酸以及VC等水溶性成分为主,具有配方应用范围广等特点,但极易受到光照以及温度的影响,出现变色、透皮吸收率低等现象。而油溶性美白剂在配方中较为稳定,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更强,透皮渗透率更高,且不易被氧化。皮肤表面覆盖着一层清澈透明脂质层,该脂质层由皮脂腺、汗腺分泌物和角化细胞崩解物组合而成,像一层无形的屏障,具有增强皮肤屏障、净化与滋润皮肤等作用。皮肤表面脂质主要来源于皮脂腺分泌和表皮细胞的脂质,由角鲨烯、蜡酯、胆固醇、胆固醇酯、甘油三酯、甘油二酯、甘油单酯和游离脂肪酸等组成。
相关技术公开了一种修护皮肤屏障的组合油及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修护皮肤屏障的组合油及制备方法,包括白池花籽油、狗牙蔷薇果油、霍霍巴籽油、山茶籽油、赤芝提取物、生育酚乙酸酯和灵芝孢子油,上述原料的组分配比为,白池花籽油30~40%、狗牙蔷薇果油10~15%、霍霍巴籽油8~10%、山茶籽油10~12%、赤芝提取物5~8%、生育酚乙酸酯3~6%和灵芝孢子油20~30%,营养滋润皮肤,但效果较为单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组合物温和无刺激,具有显著的美白修复效果。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美白修复功效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如下组分:白池花籽油、猴面包树籽油、覆盆子籽油、山茶籽油、欧洲越桔籽油、向日葵籽油和牡丹籽油。
本发明组合物中各组分的功效如下:
白池花籽油,INCI中文名称为白池花(LIMNANTHES ALBA)籽油,由低温压榨制得,素有“自然界最稳定的植物油”之称,含95%以上的C20-22脂肪酸形成的甘油三酯,其中含18%的二十二碳二烯酸(C22:2),C22:2属ω-6脂肪酸,ω-6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可预防皮肤干燥及缺水现象,保持肌肤健康。
猴面包树籽油,INCI中文名称为猴面包树(ADANSONIA DIGITATA)籽油,由低温压榨制得,富含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以及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D/E/F)。脂肪酸能够维持皮肤角质层通透性屏障,快速修复受损肌肤;维生素E具有优异的抗氧化作用;维生素F是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直接参与细胞膜的再生和更新。
覆盆子籽油,INCI中文名称为覆盆子(RUBUS IDAEUS)籽油,由低温压榨制得,含有丰富的亚油酸(57.42%)、亚麻酸(25.41%)、棕榈酸(6.74%)、磷脂(3.50%)以及植物甾醇(0.73-1.10%),相较一般植物油脂,γ-生育酚含量丰富,其抗氧化性能优异,用于化妆品中具有抗炎活性,特别是预防皮疹、湿疹以及其他皮肤损伤问题,且在UVA和UVC波段具有较好的吸光度,可减轻因阳光照射引起的皮肤变黑现象。
山茶籽油,INCI中文名称为山茶(CAMELLIA JAPONICA)籽油,由低温压榨制得,含有丰富的单不饱和及多不饱和脂肪酸、角鲨烯、维生素E、植物甾醇、山茶皂苷、茶多酚、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炎、修复、美白等功效。山茶籽油中的油酸含量极高,质量分数为74%~82%,具有良好的亲肤性,不仅能快速渗入皮肤,在皮肤表面形成皮脂膜,还可防止水分的流失、保持皮肤的弹性以及调节皮肤的油水平衡;茶皂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还原Fe3+的能力强于VC,对-OH和O2-均有明显清除作用。
欧洲越桔籽油,INCI中文名称为欧洲越桔(VACCINIUM MYRTILLUS)籽油,由超临界CO2萃取制得,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69%以上。相较其他来源的不饱和脂肪酸,欧洲越橘籽油也拥有更优化的ω-6/ω-3比率(ω-6/ω-3≈1)。ω-6/ω-3比率失衡与炎症性疾病有关,均衡比率对于调节体内平衡和正常代谢至关重要。欧洲越桔籽油具有舒缓肌肤、修复皮肤屏障、重建皮肤结构等作用,亦可应用于临床试验改善银屑病病人红斑、鳞屑症状,以及减缓湿疹病人的红斑瘙痒现象。
向日葵籽油,INCI中文名称为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籽油,由低温压榨制得,由培育的高油酸向日葵籽经冷压榨出的油脂,含有油酸、亚油酸、甾醇、维生素等多种对人类有益的物质,其中天然维生素E含量在主要植物油中含量排行前列。油酸含量高达80%以上,而亚油酸的比例较低,仅10%左右,其抗氧化稳定性极高,不容易酸败变味,其碘值较低,油脂稳定性优异,适合化妆品加工过程中有长时间的热加工。向日葵籽油可与人类皮脂膜融为一体,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天然的屏障,有助于修复肌肤屏障,改善脱皮,减轻泛红等现象。
牡丹籽油,INCI中文名称为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籽油,由低温压榨制得,不饱和脂肪酸占总油量的89.60%,如亚麻酸、亚油酸、十六碳烯酸、二十碳烯酸、二十二碳烯酸和二十四碳烯酸等,其中亚麻酸的含量达到64.14%,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可以在人体内转变为花生四烯酸,对于合成磷脂,形成细胞结构,维持一切组织的正常功能是必要的。牡丹籽油中含有丰富的甾醇类化合物和生育酚,有研究发现对DPPH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近些年来对于牡丹籽油的护肤功效研究主要集中在防晒、抗氧化、抑菌等方面。牡丹籽油在270~420nm波长区间有强吸收峰,能够有效吸收UVA和UVB,具有一定的防晒功效,并且对于UVA的吸收强度明显高于同浓度的花生油、玉米油等植物油脂,显示其优越的抗紫外辐射损伤能力。
本发明通过将白池花籽油、猴面包树籽油、覆盆子籽油、山茶籽油、欧洲越桔籽油、向日葵籽油和牡丹籽油复配,各组分协同增效,通过提升肌肤表皮保水能力与降低经皮水分散失值来修复皮肤屏障,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与黑色素合成实现美白效果,此外还有抑制透明质酸酶活性作用,从而降低炎症因子的含量。本发明组合物能够从提升角质层含水量、强化皮肤屏障、修复炎症反应以及抑制透明质酸酶与酪氨酸酶活性等多个维度,达到修复与美白两重效果,在整个皮肤更新过程中,对干燥、敏感以及暗沉肌肤起到针对性调节作用。同时,本发明采用天然植物籽油为原料,氧化稳定性高,温和无刺激。
优选地,以质量份计,所述组合物包括如下组分:白池花籽油1~15份、猴面包树籽油1~15份、覆盆子籽油1~15份、山茶籽油1~20份、欧洲越桔籽油1~20份、向日葵籽油1~20份和牡丹籽油1~20份。
优选地,以质量份计,所述组合物包括如下组分:白池花籽油10~15份、猴面包树籽油5~15份、覆盆子籽油5~15份、山茶籽油5~20份、欧洲越桔籽油10~20份、向日葵籽油5~20份和牡丹籽油10~20份。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所述具有美白修复功效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各组分进行混合,搅拌,得到所述具有美白修复功效的组合物。
优选地,所述混合的温度为25~85℃,所述搅拌的时间为1~10min。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所述具有美白修复功效的组合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具体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化妆品,包括本发明所述具有美白修复功效的组合物和辅料。
优选地,以质量份计,所述化妆品包括所述组合物0.1~100份和辅料0~99.9份,更优选地,所述化妆品包括所述组合物1~50份和辅料50~99份。
优选地,所述辅料包括乳化剂、润肤剂、增稠剂、保湿剂中的至少一种。乳化剂包括但不限于鲸蜡基PEG/PPG-10/1聚二甲基硅氧烷、月桂基PEG-9聚二甲基硅氧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润肤剂包括但不限于氢化橄榄油酸乙基己酯、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棕榈酸乙基己酯、异十六烷;增稠剂包括但不限于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黄原胶;保湿剂包括但不限于甘油、丁二醇、泛醇、羟乙基脲。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将白池花籽油、猴面包树籽油、覆盆子籽油、山茶籽油、欧洲越桔籽油、向日葵籽油和牡丹籽油复配,各组分协同增效,具有显著的美白修复效果,羟基自由基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70%以上,抑制透明质酸酶活性达到90%以上,对酪氨酸酶活性与黑色素合成抑制率达到70%以上,且能显著提升肌肤角质层水分含量与降低经皮水分散失值。
2.本发明具有美白修复功效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简单,有利于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现列举以下实施例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不构成限制作用。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原料、试剂或装置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常规商业途径得到,或者可以通过现有已知方法得到。其中,白池花籽油购于海名斯;猴面包树籽油购于奥源;覆盆子籽油购于深圳英博特;山茶籽油购于科莱恩;欧洲越桔籽油购于奥源;向日葵籽油购于辽宁晟麦;牡丹籽油购于菏泽尧舜牡丹生物。
实施例1
一种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植物籽油组合物,以质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白池花籽油10份、猴面包树籽油10份、覆盆子籽油10份、山茶籽油15份、欧洲越桔籽油15份、向日葵籽油20份和牡丹籽油20份。
本实施例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植物籽油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上述质量份,将白池花籽油、猴面包树籽油、覆盆子籽油、山茶籽油、欧洲越桔籽油、向日葵籽油和牡丹籽油混合,搅拌均匀,55℃下搅拌6min混合均匀,制得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组合物。
实施例2
一种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植物籽油组合物,以质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白池花籽油10份、猴面包树籽油10份、覆盆子籽油10份、山茶籽油20份、欧洲越桔籽油20份、向日葵籽油15份和牡丹籽油15份。
本实施例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植物籽油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上述质量份,将白池花籽油、猴面包树籽油、覆盆子籽油、山茶籽油、欧洲越桔籽油、向日葵籽油和牡丹籽油混合,搅拌均匀,85℃下搅拌1min混合均匀,制得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组合物。
实施例3
一种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植物籽油组合物,以质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白池花籽油15份、猴面包树籽油15份、覆盆子籽油15份、山茶籽油15份、欧洲越桔籽油10份、向日葵籽油15份和牡丹籽油15份。
本实施例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植物籽油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上述质量份,将白池花籽油、猴面包树籽油、覆盆子籽油、山茶籽油、欧洲越桔籽油、向日葵籽油和牡丹籽油混合,搅拌均匀,65℃下搅拌8min混合均匀,制得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组合物。
实施例4
一种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植物籽油组合物,以质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白池花籽油15份、猴面包树籽油15份、覆盆子籽油15份、山茶籽油20份、欧洲越桔籽油20份、向日葵籽油5份和牡丹籽油10份。
本实施例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植物籽油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上述质量份,将白池花籽油、猴面包树籽油、覆盆子籽油、山茶籽油、欧洲越桔籽油、向日葵籽油和牡丹籽油混合,搅拌均匀,75℃下搅拌10min混合均匀,制得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组合物。
实施例5
一种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植物籽油组合物,以质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白池花籽油15份、猴面包树籽油15份、覆盆子籽油15份、山茶籽油5份、欧洲越桔籽油10份、向日葵籽油20份和牡丹籽油20份。
本实施例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植物籽油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上述质量份,将白池花籽油、猴面包树籽油、覆盆子籽油、山茶籽油、欧洲越桔籽油、向日葵籽油和牡丹籽油混合,搅拌均匀,25℃下搅拌10min混合均匀,制得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组合物。
实施例6
一种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植物籽油组合物,以质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白池花籽油10份、猴面包树籽油5份、覆盆子籽油5份、山茶籽油20份、欧洲越桔籽油20份、向日葵籽油20份和牡丹籽油20份。
本实施例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植物籽油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上述质量份,将白池花籽油、猴面包树籽油、覆盆子籽油、山茶籽油、欧洲越桔籽油、向日葵籽油和牡丹籽油混合,搅拌均匀,35℃下搅拌6min混合均匀,制得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组合物。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植物籽油:白池花籽油100份。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植物籽油:猴面包树籽油100份。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植物籽油:覆盆子籽油100份。
对比例4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植物籽油:山茶籽油100份。
对比例5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植物籽油:欧洲越桔籽油100份。
对比例6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植物籽油:向日葵籽油100份。
对比例7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植物籽油:牡丹籽油100份。
对比例8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植物籽油组合物,按质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白池花籽油30份、猴面包树籽油35份和覆盆子籽油35份;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9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植物籽油组合物,按质量份包括以下组分:山茶籽油50份和欧洲越桔籽油50份;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对比例10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植物籽油组合物,按质量份包括以下组分:向日葵籽油50份和牡丹籽油50份;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对比例11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植物籽油组合物,按质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白池花籽油20份、猴面包树籽油20份、覆盆子籽油20份、山茶籽油20份和欧洲越桔籽油20份;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对比例12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植物籽油组合物,按质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白池花籽油20份、猴面包树籽油20份、覆盆子籽油20份、向日葵籽油20份和牡丹籽油20份;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对比例13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植物籽油组合物,按质量份包括以下组分:山茶籽油25份、欧洲越桔籽油25份、向日葵籽油25份和牡丹籽油25份;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对比例14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植物籽油组合物,按质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猴面包树籽油15份、覆盆子籽油20份、山茶籽油20份、欧洲越桔籽油15份、向日葵籽油15份和牡丹籽油15份;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对比例15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植物籽油组合物,按质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白池花籽油15份、覆盆子籽油20份、山茶籽油20份、欧洲越桔籽油15份、向日葵籽油15份和牡丹籽油15份;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对比例16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植物籽油组合物,按质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白池花籽油15份、猴面包树籽油20份、山茶籽油20份、欧洲越桔籽油15份、向日葵籽油15份和牡丹籽油15份;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对比例17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植物籽油组合物,按质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白池花籽油15份、猴面包树籽油20份、覆盆子籽油20份、欧洲越桔籽油15份、向日葵籽油15份和牡丹籽油15份;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对比例18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植物籽油组合物,按质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白池花籽油15份、猴面包树籽油20份、覆盆子籽油20份、山茶籽油15份、向日葵籽油15份和牡丹籽油15份;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对比例19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植物籽油组合物,按质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白池花籽油15份、猴面包树籽油15份、覆盆子籽油20份、山茶籽油20份、欧洲越桔籽油15份和牡丹籽油15份;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对比例20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植物籽油组合物,按质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白池花籽油15份、猴面包树籽油15份、覆盆子籽油20份、山茶籽油20份、欧洲越桔籽油15份和向日葵籽油15份;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试验例1:油脂的氧化稳定性试验
通过测定油脂样品诱导氧化时间的长短,可判断油脂氧化稳定性。诱导时间越长,即油脂的氧化稳定性越好,反之,油脂氧化稳定性差。
采用743型Rancimat油脂氧化测定仪进行测定,测试条件为:温度110℃、空气流量10L/h。分别称取3g实施例1~6与对比例1~20制备的植物籽油或植物籽油组合物于反应管中,在接收池中加入50mL蒸馏水,当加热槽的温度达到测定温度后,开始测量反应管中样品的电导率曲线,以电导率的二阶导数最大时为测定终点,从而评估样品的油脂稳定期,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342864480000091
Figure BDA0003342864480000101
由表1结果可知,在110℃下,实施例1~6和对比例1~20制备的植物籽油或植物籽油组合物因含不饱和脂肪酸,其氧化诱导时间在5~80.5h间。相较于一般的单一植物籽油(白池花籽油除外),本发明的植物籽油组合物的氧化稳定性显著提高。
试验例2: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试验
以实施例1~6和对比例1~20制备的植物籽油或植物籽油组合物为样品,用有机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稀释为质量分数5%的待测样品,进行试验。分别移取1.0mL FeSO4溶液(9.0mmol/L)、1mL水杨酸-乙醇溶液(9.0mmol/mL)与1.0mL样品试液,再加入1.0mL H2O2(8.8mmol/mL),于37℃水浴锅中,温浴反应30min,空白对照组为无水乙醇,于510nm处测定其吸光度,计算各组样品中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Y1,计算公式如(1-1)所示,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Figure BDA0003342864480000102
其中:A1为加入待测样品的反应体系的吸光度;
A2为不加H2O2的样品的吸光度(以无水乙醇代替H2O2);
A3为空白对照无水乙醇的吸光度。
表2
Figure BDA0003342864480000103
Figure BDA0003342864480000111
由表2结果可知,不同植物籽油或植物籽油组合物的抗氧化性不同,且从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数据可以看出,相较对比例1-7的单种植物籽油或对比例8-20的两种、三种、四种、五种或六种植物籽油组合物,本发明实施例1-6含有白池花籽油、猴面包树籽油、覆盆子籽油、山茶籽油、欧洲越桔籽油、向日葵籽油和牡丹籽油七种植物籽油的组合物,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均在70%以上,抗氧化能力更强。当将本发明植物籽油组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植物籽油替换成功效类似的其他植物籽油,如仅将白池花籽油替换成亚麻籽油,其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均低于本发明植物籽油组合物的羟基自由基清除率。
试验例3: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试验
清除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物质的抗氧化能力。自由基清除率越大,表明油脂的抗氧化能力越强。
以实施例1~6和对比例1~20制备的植物籽油或植物籽油组合物为样品,用DMSO稀释为质量分数2%的待测样品,进行试验。向试管中加入质量浓度为45.8mg/L的DPPH测试液2.0mL和一定量的待测样品,总体积用无水乙醇补充至3mL,摇匀,避光反应30min后,用1cm比色皿在517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记为A4;向试管中加入无水乙醇2mL和相应体积的待测样品,总体积用无水乙醇补充至3mL,测得的吸光度记为A5;向试管中加入DPPH测试液2mL和无水乙醇1mL,测得的吸光度记为A6,计算待测液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Y2,计算公式如(1-2)所示,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Figure BDA0003342864480000112
其中:A4为待测样品组清除DPPH后体系的吸光度值;
A5为样品空白对照组清除DPPH后体系的吸光度值;
A6为未加样品前反应体系的吸光度值。
表3
样品 Y<sub>2</sub>(%)
实施例1 78.2
实施例2 71.1
实施例3 73.9
实施例4 72.6
实施例5 76.3
实施例6 72.8
对比例1 53.6
对比例2 50.9
对比例3 51.2
对比例4 49.0
对比例5 55.5
对比例6 44.9
对比例7 56.3
对比例8 62.2
对比例9 60.4
对比例10 61.0
对比例11 64.2
对比例12 70.0
对比例13 68.9
对比例14 68.4
对比例15 68.8
对比例16 69.1
对比例17 69.0
对比例18 67.5
对比例19 70.3
对比例20 66.8
由表3结果可知,不同植物籽油或植物籽油组合物的抗氧化性不同,且从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数据可以看出,相较对比例1-7的单种植物籽油或对比例8-20的两种、三种、四种、五种或六种植物籽油组合物,本发明实施例1-6含有白池花籽油、猴面包树籽油、覆盆子籽油、山茶籽油、欧洲越桔籽油、向日葵籽油和牡丹籽油七种植物籽油的组合物,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在71%以上,抗氧化能力更强。当将本发明植物籽油组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植物籽油替换成功效类似的其他植物籽油,如仅将白池花籽油替换成亚麻籽油,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低于本发明植物籽油组合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
试验例4:抑制透明质酸酶活性试验
透明质酸酶是透明质酸的特异性裂解酶,常被用来评估体外抗过敏活性。透明质酸在人体发育和调控过程中(如细胞粘附、器官形成、创伤愈合、肿瘤发生以及血管形成)起主要抑制作用,抑制透明质酸酶的活性可使透明质酸钠不被分解并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故以透明质酸酶抑制率作为抗过敏标准,即亦可表征抗炎效果。具体分级标准如表4所示。
表4
抑制率 分级
≧70% 强抗过敏作用
≧50% 中等抗过敏作用
[30%,50%] 弱抗过敏作用
﹤30% 无抗过敏作用
分别移取0.1mL的0.25mmol/L CaCl2溶液、0.5mL的500U/mL透明质酸酶溶液以及适量的醋酸缓冲液(pH=5.6)于20个锥形瓶中,轻微震荡混匀,置于37℃恒温培养箱孵育20min,再依次加入0.5mL去离子水与0.5mL样品液(由实施例1~6和对比例1~20制备的植物籽油或植物籽油组合物配制,用DMSO稀释为质量分数5%的待测样品),置于37℃孵育20min,再加入0.5mL的0.5mg/mL透明质酸酶钾溶液与适量的醋酸缓冲液(pH=5.6),置于37℃保温40min,然后室温放置10min,加入0.5mL去离子水、1滴5mol/L NaOH溶液以及1mL乙酰丙酮溶液,置于沸水浴中加热15min,立即用冰水进行冷却5min,置于室温下10min,再加入1mL P-DAB显色剂与适量无水乙醇,室温放置30min进行显色,然后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在530nm处吸光度值,计算各组样品对透明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I1,并以质量分数为5%的甘草酸二钾溶液作为阳性对照品,计算公式如(1-3)所示,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Figure BDA0003342864480000131
其中:I1为透明质酸酶抑制率;
A7为(透明质酸酶+样品+透明质酸酶钾)溶液的吸光度值;
A8为(醋酸缓冲液+样品+醋酸缓冲液)溶液的吸光度值;
A9为(透明质酸酶+去离子水+透明质酸酶钾)溶液的吸光度值;
A10为(醋酸缓冲液+去离子水)溶液的吸光度值。
表5
样品 I<sub>1</sub>(%)
实施例1 94.2
实施例2 90.1
实施例3 94.0
实施例4 90.6
实施例5 92.6
实施例6 91.5
对比例1 71.7
对比例2 68.4
对比例3 70.2
对比例4 72.4
对比例5 65.0
对比例6 68.5
对比例7 74.8
对比例8 79.6
对比例9 76.4
对比例10 78.6
对比例11 86.6
对比例12 87.9
对比例13 84.3
对比例14 84.0
对比例15 87.9
对比例16 86.8
对比例17 86.1
对比例18 88.5
对比例19 88.2
对比例20 84.6
甘草酸二钾 83.2
由表5结果可知,实施例1~6的植物籽油组合物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率为90.1%以上,大于甘草酸二钾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率;而对比例1~7的植物籽油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率低于74.8%;对比例8~20的植物籽油组合物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率低于88.5%。表明本发明含白池花籽油、猴面包树籽油、覆盆子籽油、山茶籽油、欧洲越桔籽油、向日葵籽油和牡丹籽油七种植物籽油的组合物比含有任意单种/两种/三种/四种/五种/六种植物籽油组合物具有更好的抑制透明质酸酶活性作用,抗炎效果更佳。当将本发明植物籽油组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植物籽油替换成功效类似的其他植物籽油,如仅将白池花籽油替换成亚麻籽油,其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率均低于本发明植物籽油组合物的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率。
试验例5: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试验
在黑色素形成的过程中,酪氨酸是制造黑色素的主要原料,而酪氨酸酶是酪氨酸转变成黑色素的主要限速酶,酪氨酸酶活性的大小决定着黑色素形成的数量,如果抑制该酶的活性,则可减少黑色素的形成,当前评价美白产品的功效主要以检测施加美白成分后是否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为主要手段。
以实施例1~6和对比例1~20制备的植物籽油或植物籽油组合物为样品,用二甲基亚砜(DMSO)稀释为质量分数5%的待测样品,进行试验。
依照表6准确吸取待测样品、pH值为6.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和质量分数为0.1%的多巴溶液,充分混合,于30℃孵育5min后,加入活度为100U/mL的酪氨酸酶溶液,再在30℃下孵育10min,迅速转移至比色皿中,在475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各组样品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I2,并以质量分数为5%的熊果苷溶液作为阳性对照品,计算公式如(1-4)所示,计算结果如表7所示。
Figure BDA0003342864480000151
其中:I2为各样品组对酪氨酸酶的相对抑制率;
A11~A14分别为NO.1~4组溶液的吸光度。
表6
组别 NO.1 NO.2 NO.3 NO.4
待测样品(mL) 0.0 0.0 1.0 1.0
磷酸盐缓冲溶液(mL) 1.5 1.5 1.0 1.5
多巴溶液(mL) 1.0 1.0 1.0 1.0
酪氨酸酶溶液(mL) 0.5 0.0 0.5 0.0
总体积(mL) 3.5 3.5 3.5 3.5
表7
Figure BDA0003342864480000152
Figure BDA0003342864480000161
由表7结果可知,实施例1~6的植物籽油组合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为72.5%以上,大于熊果苷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而对比例1~7的植物籽油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低于56.5%;对比例8~20的植物籽油组合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低于70.9%。表明本发明含白池花籽油、猴面包树籽油、覆盆子籽油、山茶籽油、欧洲越桔籽油、向日葵籽油和牡丹籽油七种植物籽油的组合物比含有任意单种/两种/三种/四种/五种/六种植物籽油组合物具有更好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作用,可以有效减少黑色素的合成,进一步发挥优异的美白效果。当将本发明植物籽油组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植物籽油替换成功效类似的其他植物籽油,如仅将白池花籽油替换成亚麻籽油,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均低于本发明植物籽油组合物的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
试验例6:抑制黑色素合成活性试验
以实施例1~6和对比例1~20制备的植物籽油或植物籽油组合物为样品,用DMSO稀释为质量分数5%的待测样品,进行试验:将B16黑色素瘤细胞(1.0×105个/mL)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90μL,于CO2孵箱中孵育24小时后,每孔加入待测样品,同时设立培养基与细胞的空白对照组。
将培养板置于孵箱中孵育72h后,弃去上清液,使用PBS洗涤两遍后,每孔加入0.5mL胰酶消化细胞3min,每孔加入2.0mL维持液终止消化。混匀后,每种浓度取出0.5mL进行细胞计数。细胞悬浮余液以2500r/min离心分离5min,弃去上清液,往沉淀物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使黑色素溶解,选择酶联免疫检测仪下测定490nm波长处的吸光度值。计算样品对黑色素合成抑制率I3,计算公式如(1-5)所示,计算结果如表8所示。
Figure BDA0003342864480000171
其中:A15为样品溶液孔吸光度值;
P1为样品溶液孔细胞密度;
A16为对照孔吸光度值;
P2为对照孔细胞密度。
表8
Figure BDA0003342864480000172
Figure BDA0003342864480000181
由表8结果可知,实施例1~6的植物籽油组合物对黑色素合成抑制率为72%以上,大于熊果苷对黑色素合成抑制率;而对比例1~7的植物籽油对黑色素合成抑制率低于57.6%;对比例8~20的植物籽油组合物对黑色素合成抑制率低于71.1%。表明本发明含白池花籽油、猴面包树籽油、覆盆子籽油、山茶籽油、欧洲越桔籽油、向日葵籽油和牡丹籽油七种植物籽油的组合物比含有任意单种/两种/三种/四种/五种/六种植物籽油组合物对黑色素合成活性抑制率更好,美白效果优异,进一步验证试验5的结果。当将本发明植物籽油组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植物籽油替换成功效类似的其他植物籽油,如仅将白池花籽油替换成亚麻籽油,其对黑色素合成抑制率均低于本发明植物籽油组合物对黑色素合成抑制率。
综上所述,在植物籽油总用量一定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植物籽油组合物各组分之间协同增效,显著提升了抗氧化活性与抗炎美白效果。
应用例1
采用实施例1制备的植物籽油组合物制备精华油,各组分质量份数如表9所示。
表9
Figure BDA0003342864480000182
应用例1的制备方法:将A、B、C组分依次加入油相锅中,在65℃下搅拌溶解均匀;降温至室温,真空脱泡后即得美白修复精华油。
应用例2
与应用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将C组分实施例1制备的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植物籽油组合物替换为实施例3制备的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植物籽油组合物,其他组分、含量及制备方法同应用例1。
应用例3
与应用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将C组分实施例1制备的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植物籽油组合物替换为实施例5制备的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植物籽油组合物,其他组分、含量及制备方法同应用例1。
应用例4
与应用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将C组分实施例1制备的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植物籽油组合物替换为实施例6制备的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植物籽油组合物,其他组分、含量及制备方法同应用例1。
应用例5
与应用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C组分实施例1制备的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植物籽油组合物添加量为1份,缺少的含量由辛酸/癸酸甘油三酯补足,其他组分、含量及制备方法同应用例1。
应用例6
与应用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C组分实施例1制备的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植物籽油组合物添加量为50份,多余的含量从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扣除,其他组分、含量及制备方法同应用例1。
对比应用例1~20
与应用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对比应用例1~20分别将C组分实施例1制备的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植物籽油组合物替换为对比例1~20的植物籽油或植物籽油组合物,其他组分、含量及制备方法同应用例1。
试验例7:红细胞溶血试验
红细胞溶血实验(Red blood cell haemolysis test,RBC)是兔眼刺激性实验的替代方法之一,基本原理是通过测定细胞血红蛋白溶出量及变性程度来评价测试样品对眼组织细胞的损伤。RBC实验可用于评价化妆品的眼刺激性。
对应用例1~6和对比应用例1~20制备的精华油进行红细胞溶血实验。实验采用欧洲替代方法验证中心的RBC实验测试方法及判断标准,具体判断标准如表10所示,其中HD50为50%红细胞发生溶血时的样品浓度,DI为蛋白质变性指数,L/D为HD50与DI的比值。
表10
Figure BDA0003342864480000191
Figure BDA0003342864480000201
应用例1~6和对比应用例1~20制备的精华油的刺激性结果如表11所示。
表11
样品 L/D 分级
应用例1 349 无刺激性
应用例2 312 无刺激性
应用例3 335 无刺激性
应用例4 304 无刺激性
应用例5 339 无刺激性
应用例6 348 无刺激性
对比应用例1 259 无刺激性
对比应用例2 264 无刺激性
对比应用例3 221 无刺激性
对比应用例4 276 无刺激性
对比应用例5 284 无刺激性
对比应用例6 266 无刺激性
对比应用例7 269 无刺激性
对比应用例8 251 无刺激性
对比应用例9 288 无刺激性
对比应用例10 276 无刺激性
对比应用例11 266 无刺激性
对比应用例12 289 无刺激性
对比应用例13 285 无刺激性
对比应用例14 290 无刺激性
对比应用例15 291 无刺激性
对比应用例16 289 无刺激性
对比应用例17 299 无刺激性
对比应用例18 295 无刺激性
对比应用例19 294 无刺激性
对比应用例20 287 无刺激性
由表11的样品刺激性结果可知,应用例1~6和对比应用例1~20所制备的精华油刺激性分级均为无刺激性,说明本发明的植物籽油组合物各组分均具有温和无刺激的特点;对比应用例1~20所制备的精华油的L/D值均低于应用例1~6所制备的精华油,说明本发明植物籽油组合物中的白池花籽油、猴面包树籽油、覆盆子籽油、山茶籽油、欧洲越桔籽油、向日葵籽油和牡丹籽油七种活性组分相互配合,协同增效,能够显著降低组合物的毒副作用。
试验例8:皮肤屏障强化试验
随机选择156名年龄为20~45岁的志愿者为研究对象,近一个月内受试部位无皮肤问题,且无系统性疾患史。将志愿者随机分成26组,测试前,要求志愿者用清水擦拭双臂,于恒温恒湿环境下(温度:25±1℃,相对湿度:40±5%)静坐20min,保持放松。在志愿者手臂内侧距手掌基部5cm处,标记4cm×4cm测试区域,同一手臂可同时标记多个区域(间隔1cm),将待测试产品均随机涂抹于标记区,连续四周在志愿者的标记区域涂抹产品(应用实施例1~6与对比应用例1~20制备的精华油),使用量为2.0±0.1μL/cm2,且受试期间不可涂抹与实验无关的药物或化妆品,使用水分经皮肤散失测试仪(Tewameter TM300)在涂抹前、涂抹第1周以及涂抹第4周时测试并记录经皮水分散失值(TEWL0、TEWL1、TEWL4),测试结果如表12所示,所示数据为所得实验数据的平均值。
表12
Figure BDA0003342864480000211
Figure BDA0003342864480000221
由表12可知,志愿者的经皮水分散失量随着受试时间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本发明植物籽油组合物能增强皮肤屏障功能,而在志愿者受试第4周时,使用本发明应用例1~6制备的精华油的志愿者,经皮水分散失量在6%以下,而使用对比应用例1~20制备的精华油的志愿者,经皮水分散失量在8.9~11.7之间,均高于使用应用实施例1~6制备的精华油的志愿者经皮水分散失量,说明本发明选用七种植物籽油组合物制备的精华油,具有修护皮肤屏障功能,且效果强于仅含有单种植物籽油或含有两种、三种、四种、五种或六种植物籽油组合物的精华油。另外,应用例1制备的精华油美白效果比应用例6稍差,但优于应用例5,说明随着本发明植物籽油组合物含量的增加,修护皮肤屏障效果会更好。当将本发明植物籽油组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植物籽油替换成功效类似的其他植物籽油,如仅将白池花籽油替换成亚麻籽油,制备的精华油修护皮肤屏障功能均低于采用本发明植物籽油组合物制备的精华油修护皮肤屏障功能。
试验例9:角质层水分含量测定
选取156名干性肌肤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0~45岁,近一个月内受试部位无皮肤问题,且无系统性疾患史。将志愿者随机分成26组,测试前,要求志愿者用清水擦拭双臂,于恒温恒湿环境下(温度:25±1℃,相对湿度:40±5%)静坐30min,保持放松。在志愿者手臂内侧距手掌基部5cm处,标记4cm×4cm测试区域,同一手臂可同时标记多个区域(间隔1cm),将待测试产品均随机涂抹于标记区域,连续四周在志愿者的标记区域涂抹产品(应用实施例1~6与应用对比例1~20制备的精华油),使用量为2.0±0.1μL/cm2,且受试期间不可涂抹与实验无关的药物或化妆品,使用皮肤水分含量测试探头(Corneometer CM825)在涂抹前、涂抹第1周以及涂抹第4周时测试并记录皮肤角质层水分含量(SM0、SM1、SM4),测试结果如表13所示,所示数据为所得实验数据的平均值。
表13
Figure BDA0003342864480000222
Figure BDA0003342864480000231
由表13可知,志愿者的皮肤角质层水分含量随着受试时间的增长而升高,且使用应用例1~6精华油的志愿者角质层水分增长比例均高于使用对比应用例1~20精华油的志愿者。说明本发明选用七种植物籽油组合物制备的精华油,提升肌肤保水的效果强于仅含有单种植物籽油或含有两种、三种、四种、五种或六种植物籽油组合物的精华油。另外,应用例1制备的精华油美白效果比应用例6稍差,但优于应用例5,说明随着本发明植物籽油组合物含量的增加,保水效果会更好。当将本发明植物籽油组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植物籽油替换成功效类似的其他植物籽油,如仅将白池花籽油替换成亚麻籽油,制备的精华油提升肌肤保水的效果均低于采用本发明植物籽油组合物制备精华油提升肌肤保水的效果。
试验例10:美白评价试验
选取162名脸部皮肤正常的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0~45岁,将志愿者随机均分成27组,以应用例1-6、对比应用例1-20制备的精华油以及市售某款美白精华油(含有烟酰胺、果酸等组分)为待测样品,每组志愿者涂抹1种待测样品,志愿者的脸部涂抹待测样品,每天早晚各涂抹一次,测试周期为4周。使用Delfin SkinColorCatch探测面部肌肤颜色亮度,在涂抹前与涂抹第4周时测试并记录PΔL*与ITA°(ITA°W0、ITA°W4),其中ΔL*为志愿者面部肌肤颜色亮度变化;ITA°为色度总体变化,其值越大说明肤色越浅,判断标准如14所示。
表14
ITA<sup>°</sup>范围 皮肤颜色分类
-90~-29 DARK暗色
-30~9 BROWN褐色
10~27 TANNED晒黑
28~40 INTERMEDIATE中等
41~54 LIGHT浅
55~90 VERY LIGHT很浅
所示数据为所得实验数据的平均值,如表15所示。
表15
Figure BDA0003342864480000241
Figure BDA0003342864480000251
由表15可知,应用例1~6制备的精华油美白效果最好,志愿者面部肌肤ΔL*与ITA°变化均值大,且高于使用对比应用例1~20制备的精华油与市售美白精华油,说明本发明选用七种植物籽油组合物制备的精华油,美白效果强于仅含有单种植物籽油或含有两种、三种、四种、五种或六种植物籽油组合物的精华油。另外,应用例1制备的精华油美白效果比应用例6稍差,但优于应用例5,说明随着本发明植物籽油组合物含量的增加,美白效果会更好。当将本发明植物籽油组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植物籽油替换成功效类似的其他植物籽油,如仅将白池花籽油替换成亚麻籽油,制备的精华油的美白效果均低于采用本发明植物籽油组合物制备精华油的美白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白池花籽油、猴面包树籽油、覆盆子籽油、山茶籽油、欧洲越桔籽油、向日葵籽油和牡丹籽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质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白池花籽油1~15份、猴面包树籽油1~15份、覆盆子籽油1~15份、山茶籽油1~20份、欧洲越桔籽油1~20份、向日葵籽油1~20份和牡丹籽油1~20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质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白池花籽油10~15份、猴面包树籽油5~15份、覆盆子籽油5~15份、山茶籽油5~20份、欧洲越桔籽油10~20份、向日葵籽油5~20份和牡丹籽油10~20份。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各组分进行混合,搅拌,得到所述组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的温度为25~85℃,所述搅拌的时间为1~10min。
6.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7.一种化妆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和辅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化妆品,其特征在于,以质量份计,包括所述组合物0.1~100份和辅料0~99.9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化妆品,其特征在于,以质量份计,包括所述组合物1~50份和辅料50~99份。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化妆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包括乳化剂、润肤剂、增稠剂、保湿剂中的至少一种。
CN202111318189.5A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41593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8189.5A CN114159347B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8189.5A CN114159347B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59347A true CN114159347A (zh) 2022-03-11
CN114159347B CN114159347B (zh) 2023-11-28

Family

ID=80478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18189.5A Active CN114159347B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5934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83876A (zh) * 2022-06-29 2022-09-02 广东科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Vcip溶斑油
CN115137673A (zh) * 2022-08-11 2022-10-04 北京茂思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发酵类化妆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778865A (zh) * 2022-12-30 2023-03-14 水羊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流体面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13812A (zh) * 2022-12-16 2023-03-21 时垠(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干性敏感肌修护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6869864A (zh) * 2023-07-20 2023-10-13 广州市华侬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山茶籽油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19227A (zh) * 2017-01-10 2017-05-10 韩后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油脂、应用该复合油脂的防晒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42809A (zh) * 2018-07-23 2018-09-18 广东芭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修复敏感肌肤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0448486A (zh) * 2019-08-14 2019-11-15 广州睿晞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修复皮脂膜受损的精华油
CN110755288A (zh) * 2019-09-26 2020-02-07 广州市瑞品化妆品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皮肤补水保湿的化妆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19227A (zh) * 2017-01-10 2017-05-10 韩后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油脂、应用该复合油脂的防晒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42809A (zh) * 2018-07-23 2018-09-18 广东芭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修复敏感肌肤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0448486A (zh) * 2019-08-14 2019-11-15 广州睿晞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修复皮脂膜受损的精华油
CN110755288A (zh) * 2019-09-26 2020-02-07 广州市瑞品化妆品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皮肤补水保湿的化妆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83876A (zh) * 2022-06-29 2022-09-02 广东科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Vcip溶斑油
CN115137673A (zh) * 2022-08-11 2022-10-04 北京茂思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发酵类化妆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813812A (zh) * 2022-12-16 2023-03-21 时垠(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干性敏感肌修护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5778865A (zh) * 2022-12-30 2023-03-14 水羊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流体面霜及其制备方法
CN116869864A (zh) * 2023-07-20 2023-10-13 广州市华侬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山茶籽油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6869864B (zh) * 2023-07-20 2024-01-30 广州市华侬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山茶籽油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59347B (zh) 2023-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59347B (zh) 一种具有美白修复效果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494406A (zh) 一种美白祛斑化妆品及其制备方法
KR101972071B1 (ko) 피부톤 개선 또는 피부 탄력 증진용 화장료 조성물
CN111481475A (zh) 一种改善女性荷尔蒙的可食性唇膏及其制备方法
KR20210053638A (ko) 피부 상태 개선용 화장료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860109B1 (ko) 플로랄진세노사이드를 함유하는 피부 외용제 조성물
KR20140060928A (ko) 티오레독신을 함유하는 피부 외용제 조성물
KR101732904B1 (ko) 하수오추출물, 슈도알테로모나스발효 추출물, 효모용해추출물, 마치현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하는 피부 냉감 및 진정효과를 지닌 화장료 조성물
WO2010004099A2 (fr) Composition regeneratrice de la peau
CN112237552B (zh) 包含复合透明质酸的皮肤外用剂组合物
KR101427573B1 (ko) 인삼 열매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여드름 피부 개선용 화장료 조성물
KR101402193B1 (ko) 아위버섯 자실체 추출물 또는 아위버섯 균사체 추출물 또는 아위버섯 균사체 배양액을 함유하는 피부 미백용 화장료 조성물
CN115778875A (zh) 一种抗衰老护肤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90772A (zh) 一种具有抗皱修护功效的双层精华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87088A (zh) 一种包含齐墩果酸的化妆品组合物及其应用
KR20050117958A (ko) 복방 생약 추출물이 함유된 나노 리포좀 조성물 및 이를이용한 피부 미백용 화장료
CN108852889A (zh) 一种渗透型美容养颜化妆品及制备方法
CN111743798B (zh) 一种多效抗衰护肤品及其制备方法
KR101154772B1 (ko) 대추 추출물 및 호두 추출물을 함유하는 피부 보습용화장료 조성물
KR100532633B1 (ko) 혼합 식물추출물을 함유한 항염증효과, 피부보호효과와피부탄력효과를 갖는 화장료 조성물
KR101458496B1 (ko) 아위버섯 자실체 추출물 또는 아위버섯 균사체 추출물 또는 아위버섯 균사체 배양액을 함유하는 항염용 피부 외용제 조성물
KR20160020038A (ko) 프랜지패니 오일 또는 프랜지패니 오일의 발효물을 포함하는 화장료 조성물
CN112891270B (zh) 一种化妆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2379987B1 (ko) 비타민e 유도체와 머루포도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피부 탄력 개선 및 피부 치밀도 개선용 화장품 조성물
KR101427574B1 (ko) 인삼 열매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항염증용 화장료 조성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